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2024-09-26

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共6篇)

1.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篇一

浅议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而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创新,意义重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数学教师应该在理解批判性思维内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从心理、情境和技能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观念

批判性思维

培养途径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批判性思维看作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把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功能。还有人提出,21世纪的公民应当具备这样五种基本能力:处理信息、学习、解决问题、全球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总之,批判性思维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品质,在创新能力中,批判性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当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之一,应当把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只要我们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能坚持有序地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便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涵义

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反思.批判性思维从哲学上来讲,即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辩证之否定”,是一种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形成实 1 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应让学生做到敢于怀疑,勇于提出批判性、发展性意见,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在批判错误、肯定正确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愿意进行各种方式的检验和反思,对己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东西,也要谋求改善,提出新的想法和见解。

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诸多优良品质之一,是思维创造性的核心。表现在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创造性思考,提出独立的见解;表现在对已知结论和他人意见不轻信盲从,有着检查和评价的强烈意向;善于发现和纠正错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呢?

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注意营造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和情境

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必须建立一个鼓励冒险、增强自信、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信念:发现错误有利于学习;不要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什么都能理解,注意循序渐进;重视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并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好学生也需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反馈;不懈的努力、有效的策略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每个人都能成功。只要数学教师树立了以上的几个观念,就会真正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教育者,更是学生的朋友、指导者和示范者,在对学生说话的时候,就不会总是用食指,而会乐于用拇指,不会总是说“你们”应当如何,而乐于说“我们”应当如何,你就会真正的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就能营造一种敢于说话,敢于批判和敢于反思的学习氛围。

2、反省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和批判心理

中学生解题通病是拿到题目就忙于做,求出结果就了事,从不“回头”思考,以至常出现错解、漏解现象,甚至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思维方式上缺乏思维的批判性,缺少反思。教师可经常要求学生对解及其解法的合理性给予解释;要求学生给出尽可能多的解法,对这些解法进行总结与推广,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思考条件与结论的内在联系等。同时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进行反思解决,自己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进行班级或小组讨论,让同学生们自己在思考的批判中获得一个问题的多个不同解法。如此这样,坚持不懈,长期练习,学生定能养成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思维批判性,也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科学的怀疑态度

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科学的怀疑态度,对权威、对习以为常的东西、对已知的东西都要问个为什么。华罗庚说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于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成果。但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当务之急是加强自己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勇于实践,敢于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将思维的批判性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果在已知的东西上形成了一种惯性和惰性,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障碍面前止步。只有去怀疑已知的惰性,对它采取批判的态度,才可能冲破这个障碍,才会有创造。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科学的怀疑态度并不是就是简单地全盘否定,而是在科学的依据上推陈出新,因而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少依赖,多独立,不盲目地轻附众议,要善于发现现存状态的不合理和不完善,进行创造性的“批评”。要引导学生对不会的问题敢于提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时很容易,有时又很难,无论哪种情况,老师都应鼓励。至于很难的问题,一方面,老师不能解决也很正 3 常,应正确对待;另一方面,老师也应结合这个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我想这应该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书本上的知识,尤其是一些解题的思路和答案,鼓励学生要自我解答,从而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自己有意识地解决问题,慢慢养成自我怀疑的习惯。

4、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其他思维品质的联系

一个具体教学现象的消长,往往很难确定是哪一个思维品质的表现,而是几个思维品质综合起作用的结果。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表现出思维的智力品质,它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思维的独创性首先是有灵活性,批判性所决定的,思维的独创性与敏捷性相结合就形成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敏捷性是以其他思维品质为必要前提的,同时又是其他思维品质的具体表现。批判性思维品质与思维的其它品质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同时,要着眼于全面思维品质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和情境,激发学生的疑惑,激活学生思维,进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5、提倡多元评价

有理论家把批判性思维界定为“根据以前的公认标准进行评价的行为”,强调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批评。思维的批判性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这种思路可能导致的结果加以判断。只有树立学生正确的评价观,才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思维过程及自己和他人的各种信息进行多元评价,使他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老师;思维的批判性的高层次表现为思维的论证性,要引导学生有耐心地、精心地探求足以进行某种判断的事实,追踪每一步的根据,去伪存真,最终正确揭示假设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

总之,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任务。中学数学教师应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也切合了“为人生作准备”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使学生离开学校后适应社会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和发展的需要。他们长大后,才具有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态度,才敢于向权威挑战,向习惯势力挑战,才有可能创新,才能推动事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2.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篇二

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批判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发表自己的见解, 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盲目随从, 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 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 让学生去发现、评价。如教学三角形面积, 出示左图, 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数据用两种方法求图形面积 (单位:厘米) 。学生计算后发现, 两组相对应的底和高求出的面积不相等。这是为什么?教师便引导学生讨论, 找原因, 从而发现, 两条直角边长度之和等于另一条边, 就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设计, 在审题时即对题目条件的可靠性进行论证, 无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必大于第三边”的知识。

在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 往往忽视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 对自己思维的破绽、错误不易注意。因此, 在组织练习的过程中, 要经常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思维, 自觉地表述思维过程, 自觉地加以检验。另外, 进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 也有利于思维批判性的发展。多项选择题和其它类型相比, 问题提法改变了, 题目虽然不大, 涉及内容却很广, 有很多的陷阱, 要想选出正确的答案, 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去思考。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性和快速性。具有这一思维品质的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适应紧急的情况, 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在数学学习中, 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 “直接”得到结果。克鲁捷茨基的研究表明, 推理的缩短取决于概括, “能‘立即’进行概括的学生, 也能‘立即’进行推理的缩短。”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地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的数学特征、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在理解过程中表现为善于迅速地抓住数学问题的实质, 熟练地进行等价变换。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用压缩了的结构进行数学思维, 思路清晰, 弯路少。在推理效果上表现为从冗长的分析推理中解脱出来, 减少中间环节, 简缩数学推理过程和相关的运算系统。

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要注意抓基础促迁移, 于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 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 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 并充分发挥这种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例如, 以“两商之差”数量关系为基本结构的应用题, 抓住a/b-a/c=f这一结构形式, 就可把以下具有可逆关系的12种题型统一在这个关系之中。

(1) 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 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360/20-360/30=f)

(2) 生产360台机器, 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 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可提前几天? (360/12-360/18=f)

(3) 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 实际每天多生产6台, 实际多少天完成? (360/b-360/30=6)

(4) 生产360台机器, 实际每天生产18台, 结果提前10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几台? (360/b-360/18=10)

(5) 生产360台机器, 实际20天完成, 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 原计划多少天完成? (360/20-360/c=6)

(6) 生产360台机器, 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 实际提前10天完成, 实际每天生产几台? (360/12-360/c=10)

(7) 生产一批机器, 原计划30天完成, 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 这批机器有多少台? (a/20-a/30=6)

(8) 生产一批机器, 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 实际每天生产18台, 结果提前10天完成, 这批机器有多少台? (a/12-a/18=10)

(9) 生产360台机器, 原计划完成的时间是实际的1.5倍,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 实际多少天完成? (360/b-360/1.5b=6)

(10) 生产360台机器, 实际每天生产的是原计划的1.5倍, 实际提前6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台? (360/b-360/1.5b=6)

(11) 生产360台机器, 实际完成的天数是原计划的2/3,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 原计划多少天完成? (360/ (2c/3) -360/c=6)

(12) 要生产360台机器, 原计划每天生产的是实际的2/3, 实际提前10天完成, 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台? (360/ (2c/3) -360/c=10)

这是一种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高于用单纯分析和说明数量关系的解释方法。其本质是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上揭示数量关系。而且研究数量关系的结构形式, 可以运用迁移的规律解决同构异素问题。某些应用题尽管在具体内容上不同, 但实际上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 这就是同构异素问题。教学时可以使形式超脱内容, 把不同题材中共同的结构形式分离出来, 进一步抽象化、符号化, 只研究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 概括程度越高, 迁移量也就越大。小学数学中按照抓基础、促迁移、简结构、大容量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篇三

【关键词】数学思维;批判性;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判断。因此,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精细地估计数学材料,准确选择推理条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推理过程,并能及时调整和校正。在推理过程中表现为善于从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去理解概念,区分相近概念;善于区别不同的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及其适用的条件;善于发现并指出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排除错误的干扰。在运算过程中表现为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善于进行辩证地思索与分析,自觉检查思维过程,自我控制和调整思维方向,对解答结果能自觉作出估计和检验。在维理效果上表现为推断、估计、自学以及对结论与推理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较强。

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批判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评价。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出示左图,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数据用两种方法求图形面积(单位:厘米)。学生计算后发现,两组相对应的底和高求出的面积不相等。这是为什么?教师便引导学生讨论,找原因,从而发现,两条直角边长度之和等于另一条边,就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设计,在审题时即对题目条件的可靠性进行论证,无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必大于第三边”的知识。

在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忽视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破绽、错误不易注意。因此,在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思维,自觉地表述思维过程,自觉地加以检验。另外,进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也有利于思维批判性的发展。多项选择题和其它类型相比,问题提法改变了,题目虽然不大,涉及内容却很广,有很多的陷井,要想选出正确的答案,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去思考。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性和快速性。具有这一思维品质的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适应紧急的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得到结果。克鲁捷茨基的研究表明,推理的缩短取决于概括,“能‘立即’进行概括的学生,也能‘立即’进行推理的缩短。”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地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的数学特征、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在理解过程中表现为善于迅速地抓住数学问题的实质,熟练地进行等价变换。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用压缩了的结构进行数学思维,思路清晰,弯路少。在推理效果上表现为从冗长的分析推理中解脱出来,减少中间环节,简缩数学推理过程和相关的运算系统。

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基础促迁移,于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这种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例如,以“两商之差”数量关系为基本结构的应用题,抓住a/b-a/c=f这一结构形式,就可把以下具有可逆关系的12种题型统一在这个关系之中。

(1)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360/20-360/30=f)

(2)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可提前几天?(360/12-360/18=f)

(3)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30=6)

(4)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几台?(360/b-360/18=10)

(5)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360/20-360/c=6)

(6)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几台?(360/12-360/c=10)

(7)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30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20-

a/30=6)

(8)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12-a/18=10)

(9)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完成的时间是实际的1.5倍,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1.5b=6)

(10)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生产的是原计划的1.5倍,实际提前6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台?(360/b-360/1.5b=6)

(11)生产360台机器,实际完成的天数是原计划的2/3,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360/(2c/3)-360/c=6]

(12)要生产360台机(下转第58页)(上接第44页)器,原计划每天生产的是实际的2/3,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台?[360/(2c/3)-360/c=10]

这是一种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高于用单纯分析和说明数量关系的解释方法。其本质是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上揭示数量关系。而且研究数量关系的结构形式,可以运用迁移的规律解决同构异素问题。某些应用题尽管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但实际上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这就是同构异素问题。教学时可以使形式超脱内容,把不同题材中共同的结构形式分离出来,进一步抽象化、符号化,只研究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概括程度越高,迁移量也就越大。小学数学中按照抓基础、促迁移、简结构、大容量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4.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篇四

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 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简单地说,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它提倡的是怀疑精神,要求人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

作为现代逻辑的一个发展方向,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主要是北美)出现了一场被称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维运动。这场运动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出现了以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为基础的风靡全球的能力型考试模式。“批判性思维”是关于能力型考试也是关于gct-me逻辑考试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能力型考试的设计是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之上的。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忽视是当代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不足。由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不足,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心理发展和个性养成也受到限制,制约了大学生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那么,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有三点: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促进大学生心理与个性良好发展的需要。所以,无论从个体发展方面看还是从社会要求方面看,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那么,高校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觉得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教育是一种占有式教育,其特征就是教师主体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并且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这种观念最终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使人成为盲目服从、缺乏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单向度的人。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应是教育者尤其是教育领导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当他们意识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认识到应当确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推广,狠抓落实,才能有效顺应批判性思维的特点,达到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2、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

高校的教学任务不仅应该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应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成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思考内容、方式,使他们学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控制。同时,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不仅要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而且还需要学生对自己缺乏理解的现象、学习中遇到的障碍等主动进行思考,作出回答。所以应该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设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3、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利用标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篇五

利用标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文/黄小燕

摘 要:近几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讨论的热点。对于高中生而言,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而标题是文章内容的一种概括与作者情感态度的体现。因此,有必要结合案例侧重阐述利用高中英语阅读文本标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文本标题;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虽然新课程一直主张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阅读课堂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多数情况下是被教师牵着走,为了课堂的顺利进展,很多教师死扣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扼杀每一个“节外生枝”的机会,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走,没有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导致课堂缺乏生机,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

对于高中生而言,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而标题就好比文章的题眼,从标题中不仅能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大致框架,还能获得更多文本隐含的信息,如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恰当地对文本标题进行解读与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与结构,让学生参与标题的解读能激发学生参与自主性阅读的激情和欲望,并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处理阅读文本时,教师应当巧于借题发挥,利用标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借题发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但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就是更换标题。教师对有些课文处理时,可设计替换标题或引导学生重新设计标题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对标题的更换与重设必然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取的基础上的,引导学生更换标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领会与把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借助文本标题引导学生质疑原有标题,从而带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并积极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讨论并修改标题的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一是局部替换,如必修一第二单元主课文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可以修改为The develoment of modern English。(www.fwsir.Com)二是补全标题,如必修二第五单元主课文The band that wasn’t,可以修改成The band that wasn’t a true band;再如必修五第三单元主课文First impressions可以修改为First impressions of future life等。第三种是完全替换,如必修二第二单元主课文An interview就可以改为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cient Olympics and modren Olympics等。在实际操作中,应针对不同的标题采取不同的修改方式。

在阅读正文处理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回头看文章的标题,让学生谈谈对标题的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拟出不同的标题,或者教师给出不同的标题,让学生讨论这些标题的优劣以及原因,重点是让学生思考并讲出理由。学生会基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拟出不同的标题,通过学生的标题,教师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有些理解可能存在偏差甚至错误,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的标题与文本给出的标题的优劣。

学生自己解读文本标题,构思文本标题,是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学生必须在深入的思考与对照,深刻地理解课本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做好,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段湘萍。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12)。

[2]潘云梅。基于高中英语文本解读,培养学生评判性阅读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08)。

[3]张茹芳。运用批判性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12)。

6.重视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篇六

一、创设和谐氛围,培养批判意识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教学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着力建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可以从这种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课堂氛围也得到了好转。只有在这个心理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内,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作出判断,及时地质疑问难;才敢海阔天空地“异想天开”。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学生批评指正。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了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了被老师批评的忧虑,学习活动充分自主。如此环境则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例:教学“时间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用例子“2:00”进行教学,然而在进行练习巩固时,不少学生却认为几点钟,就点几个点,同时写几个零,将“3点”写成了“3:000”,“4点”写成了“4:000”。面对此种情况,教者没有急躁、发火,而是深入考虑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并给予鼓励和帮助纠正。再如,一位老师教学“真分数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任意出示了三个真分数,让学生观察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教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分数的观察,发现“真分数的分子都是小于分母”的这一特点。然而具体回答时,有的学生却未能按教者的意图来说:“老师,我发现它们的分子都是奇数,分母都是偶数。”遇到此种情况,教师并没有仅为了引出自己的教学观点而否定该同学的回答,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回答,然后再问其他同学:“你们还找到了这三个分数其他共同特点了吗?”如此,在肯定、尊重这位同学的回答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次“创新”思考的机会。

二、比较解法异同,培养辨析思维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由于有些题目具有多种解题方法,因此解题时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解答,并学会辨析对比各种方法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探寻其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达到培养思维批判性的目的。

例:教学“相遇类的应用题”:小明和小红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行来,小红每分钟走65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走了9分钟,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几米?教者出示两种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65×9=585(米)70×9=630(米)585+630=1215(米);第二种解法:65+70=135(米)135×9=1215(米)教师要求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异同,如通过研究发现了第二种解题的思路是:速度和×时间=路程,在今后此类应用题的求解时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思维优化。

三、加强解题反思,培养质疑思维

数学自身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所谓“反思”,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是对已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从另一角度,以另一方式进行再认识。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学习习惯,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教学目的。

具体做法:1.反思解题思路。即在学生解完一道题后不能仅停留在所得出的结论上,应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再回过头来对习题思路进行多角度观察、联想,从而找到更多的思维通道和解题途径。2.反思解题规律。实践表明,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其求解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求解完一道习题后,通过引导学生着力思考其解题规律,可为这一类型习题的解决提供帮助。3.反思解题结果。即在解题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的合理性、准确性、科学性进行反思。

四、优化批判形式,提高批判质量

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存有差异,从而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批判的质量,我们应充分运用、积极优化多种批判形式。具体做法:1.自我批判与互为批判结合。2.即时批判与延时批判结合。

总之,数学是一门理性的科学,具有科学的语言,它追求符号语言的简洁明确、逻辑的严密性,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很好的载体。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坚持有序地利用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和训练,才能更好地为其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上一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作品下一篇:银行安保工作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