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电子备课室(精选14篇)
1.教师电子备课室 篇一
教师备课到底是电子版好还是手写好
大概在七、八年前,教师流行电脑备课。电脑备课有很多好处被教师们认识到:
1、电脑备课字迹清晰整齐,弥补了教师书写不规范不工整的缺憾。
2、电脑备课好保存,在电脑中、u盘中、手机中还有已经过时的软盘都可以简单的保存。
3、电脑备课容易修改,不会像手写的那样留着脏乱的涂涂改改的笔记,同时在修改中也可以很容易的保存一份原稿,作为资料。
4、电脑备课可以无限量地打印份数,在进行备课交流中可以人手一份。
5、电脑备课更可以快速的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简单一说,电脑备课就有这么多好处。尽管当时自己的打字速度不是很快,还是学着用电脑备课。一个大循环教下来,积累了完整的备课资料。
但现在有很多学校的领导怕教师不认真备课,或者干脆不备课,直接上交以前的教案,不许教师交电子版的教案,一律手写。对这一现象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每当期末学校检查完教师的备课后,一般都发还给教师做为下次备课的资料。有的教师就照抄一遍,即便是用手写的备课,其效果同电脑打印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给教师赠加了一些体力劳动而已。如果教师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教案的修改,进行教材的钻研,比抄备课更有益的多。
2、一律手写备课也说明了领导对教师的工作不理解,对于部分教师特别是在电脑方面比较擅长的教师,反而阻碍了这些教师能力的发挥,忽视了教师的潜能,阻止了教师的个性发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我想大家都知道,既然将教学任务交给了教师,就应该给与教师完全的信任。当然,不是每位教师都是自觉性很强的,学校领导可以用一些方法进行管理。比如:针对教师教案的复备、小结进行检查。
3、有些领导看着自己学校的教师有空闲时间就脸色难看,恨不得教师一天到晚工作才好。这些领导应该想想,如果教师都累倒了,或者没有充沛的精力工作,能搞好教学吗?教学质量能提高吗?我认识一位精神科的大夫,说现在三十多岁的教师得抑郁症的特别多,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承受不了。现在都在给学生减负,难道不知道教师同样也需要减负吗?教师都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能教出健康的学生来吗? 所以,我的想法是:不管是手写还是电子版,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这仅仅是一个备课的形式,老师的备课必须认真对待,也就是要做到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这才是最重要。如果用手写只是拿一本教案书,一字不差的照抄,不留一点自己的东西,或者电子版教案直接从网上下载,不经过任何修改,不符合上课实际或者漏洞百出,都等于没有备课,不如不被课。
一点想法,与朋友们一起探讨。
2.教师电子备课室 篇二
电子备课室功用的实现在于应用, 应用的关键与是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管理密切联系。“以人为本”的电子备课室的管理是指以管理员、教师为管理的核心, 以“应用”为管理的重心, 以心理疏导为主要方式, 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人的主人翁感、责任感、参与意识、相互尊重意识, 形成用好物, 管好物, 人与人和谐, 人与物和谐, 人、物持续全面发展的局面。
一、电子备课室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及管理研究现状
1. 缺失“人本”环境
墙壁张贴、悬挂物的内容多为一些生硬、套路的管理制度, 没有温馨的问候与提示语, 没有宜人的视觉装饰, 缺少励志激情的言语等;备课室管理员缺乏服务意识与行动, 有的自恃自身技术而端出高人一等的架子, 有的则对使用教师“平淡再平淡”, 多采用纯技术手段对教师及设备加以管理, 缺少交流、帮助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举动。
2. 部分教师使用热情下降快
备课室投入使用之始, 大部分教师出于新奇到里面去观看、了解、使用。由于农村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缺失、模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教师淡出了备课室的视野。长期以来, 因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农村教育以片面追求“学生成绩”为价值取向, 这使得一些教师无暇或不屑顾及信息化教育的长远及现实的重要作用, 认为不搞信息化教育一样取得教育成就, 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由于部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较差, 使用阻力较大, 出现畏缩心理, 又缺少必要的帮助、培训, 在新奇感消失之后很少使用备课室备课教研;部分教师由于时间冲突, 在规定的时间里不能使用, 有了时间又有别人在用, 久而久之对使用备课室失去了兴趣;人本环境的缺失也是教师使用热情降低的一个原因。
3. 部分教师使用不当
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不差, 但缺乏操作技能与课程整合的知识与经验, 操作技能及设备多应用于备课教研之外, 如:浏览新闻, 聊聊天, 休闲娱乐等。这种做法增加了备课室软硬设施管理维护的负担, 如:病毒入侵造成系统瘫痪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备课室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形象, 使得一部分教师产生:“电子备课室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吗?”这样的疑问。
4. 备课室软硬设施管理维护负担重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有待提高、网络病毒的肆虐对管理员的纯技术管理带来有力的挑战。由于操作不当、病毒等造成的系统性能低下、瘫痪甚至于损坏, 加重了管理维护的负担也影响了备课室功用的发挥。
5. 备课室管理研究需要深入
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电子备课室为主题、更新为全部数据、时间跨度为1999-2007、范围为所有期刊、匹配为模糊检索, 有关电子备课室的论文很少, 论及管理的更少, 所论内容也是纯技术管理。
我们认为电子备课室的功用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与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关系甚大;管理研究的现状也提示我们加强对备课室“以人为本”的管理的研究是当今的一大任务。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
1. 注意营造人本环境
在室内环境上, 色调以清爽、明亮为主流, 以暖色调为衬托;设施摆放规整、各种线缆部署合理;整体给人以和谐、安详、宜人的感觉。再辅以花草、少量张贴画、名言警句给人以生机活力的刺激。让教师乐于走进、安心工作、积极工作。
2. 树信息化教育理念、服务理念
(1) 学校领导发挥垂范作用。学校领导要做信息化教育理论学习的带头人, 信息化教育理论积极传播者;做信息化教育实践的先行者, 积极参加培训, 实实在在应用;明确信息化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领导人, 加大信息化教育的人、财、物的投入;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数量、质量;主动与教职员工交流沟通信息化教育信息、问题。 (2) 榜样人物发挥示范作用。在教职员工中树榜样, 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年龄稍大教师也要兼顾, 让少数先进工作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 进步理想得到实现, 进步成就得到表扬;与此同时也要教育开导榜样人物有利也要有责, 要有帮助其它教职员工的风格与行动, 不仅做信息化教育能手, 还要做培养新能手的能手。 (3) 心理疏导。理念的生成重在感悟, 理念的生成需要时间及耐心。要以实际体验为基础, 以信息化教育中的正反面事例相结合、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劣相比较为心理疏导之抓手,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长此以往, 促进理念之生成。 (4) 适当的激励措施。制定措施对教职员工在信息化教育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表扬。表扬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受表扬者来说是名利双收;对其它人来说依照表扬, 他们明确了一个工作目标。表扬的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荣誉的应以荣誉为主, 表扬的数量要恰如其分, 表扬是对成绩的肯定, 不能搞为表扬而表扬。 (5) 培训。
3. 适时、有针对性、有效开展培训
教师、管理员培训是“以人为本”管理关键的一环。在教师培训上, 高度重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 注意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按教师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 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全员培训。教师操作技能较差, 以基本技能为突破口, 集中强化训练, 在参与到较高层次的培训及应用中提高;教师操作技能较好, 以成功的教学模式为培训教材, 提高教师操作技能与学科整合的能力;鼓励不同水平的教师之间学、帮、带。通过培训, 教师的技术素养提高了, 电子备课室的使用效率相应得到提高, 电子备课室的使用也规范起来, 备课室处在使用者的共同管理之下, 管理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在管理员培训上。管理员是“以人为本”的备课室日常管理的住持人、引导人。他的思想、言行对管理实施的成效影响很大。对教师没有服务的态度与言行往往会打消教师使用备课室、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少了教师的使用、参与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大打折扣了。既要满足管理员追求自身技术素质不断提升的愿望, 又要在“管理服务于教师、教学”思想理念的生成上下功夫, 后者应成为对管理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服务”思想在学习、谈心、商讨中逐步确立, “服务”的成绩要给予认可与奖励。
4. 便于教师应用电子备课室
在日常的使用安排上, 分管领导与管理员应充分、综合把握备课、教研集体或个人的作息时间特点, 如教师因性别不同、家庭情况不同而致可支配时间不同、集体备课要照顾到学科教师的同步问题等。可以通过结合课程安排、教师自选时间、与教师协商等综合的办法制订出相应的使用安排表发送给学科组、教师个人, 让备课、教研时间有保障, 备课、教研活动有效率。对教师多、机器少的备课室还应注意留出一、二台机动机器以备个别教师急需之用。
5. 管理员的管理围绕“服务”展开
管理员“以人为本”的管理要多在思想理念上与教师换位思考, 尊重教师, 体谅教师;多引导、规范教师在电子备课室内的行为, 少技术、制度的限制与压制, 如在软硬件的使用上, 管理人员应注意示范、强调重要操作步骤, 要求并积极回应教师在使用中不懂就问;多与教师沟通交流, 少漠视寡言, 让教师在交流中受到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等的熏陶。通过“以人为本的服务”性管理, 提高了教师的素养也为减轻自己的维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论述“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备课室的管理提供建议与参考, 探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电子备课室管理模式, 并不否定管理人员必要的技术性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电子备课室使用及管理研究中一些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的电子备课室的管理。
3.“电子备课”演绎的精彩 篇三
是的,如何改革备课形式这一问题我早就想过,可是这是一件多么棘手的事情啊!不抄写,意味着电子备课的跟进,如何操作?变味成“复制”“粘贴”怎么办?上了年纪的老师不适应怎么办?如何有效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一系列问题堵在我的心头。
与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多次研讨,反复征询相关意见,最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其一,电子备课作为新型的工作方式,应该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能因噎废食;其二,电子备课应当采用“共案加个案”的研修形式,先期以团队研究的优质教案为基础,后期以个人的二次备课(精品个性化教案)为提升;其三,电子备课不是静止不变的,而应该具有一个“课前案、课中感、课后思”的动态备课流程。
新的一学期,学校没有再向老师发放传统的备课笔记,而是将所有教学人员集中到学校大会议室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为电子备课的操作流程、要点,会上还宣读了电子备课的评价方法。
由此,一项关于备课的改革浪潮在我校掀起。变化,接踵而至……
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规则在约束着。我认识到,规则之下的“松绑”,是适合教师主体的行走方式,明显的变化给了我有力的证明。
4.电子备课室讲解 篇四
欢迎各位领导参观指导,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学校的电子备课室兼教研活动室。这个电子备课室是2010年4月份新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学校的信息化环境,方便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每台计算机上装有电子备课系统、课件制作软件、教学资源共享库,并接入宽带因特网。
为了丰富学校整体资源的内容,满足教师对教育教学信息越来越高的需求,学校引进了中小学远程远程教育资源网,购置5U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备课室的计算机可以查看共享,主控室电脑下载的远程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快捷方便的引用全国各地的优秀课件、案例,经过教研活动、教师交流,再创造变成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资源。而且每个备课组将全组人获奖的精品课件、优秀课例以及外出学习带回的资源存放在资料库中,经过反复研究、修改,保存下来的就成为既借鉴校外优秀信息,又融合教师集体智慧的小本资源,可以循环使用,不仅优化了课程与信息的整合,而且实现了校内与校外、校内与校内的资源共享、交流互动。
学校共有7个教研组,16个备课组,每周按固定的时间在这里进行集体备课,(墙上有教研活动安排表),其余时间全天向老师开放。现在在这里进行集体备课的是物理组,一般由教研组长主持,在个人钻研教材、备课的前提下,安排中心发言人在电脑中展示备课提纲,其余的电脑可以共享可见,全组人在这里就一个中心问题,面对面的集中讨论、交流,最后达成既富有个性,又凝结集体智慧的优秀成果。
仅上个学期学校通过电子备课,选拔推举出的优质课,获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一等奖的14节,二等奖4节。电脑里还存有18个小课题研究的资料,所有老师都有权查阅,目前我们学校被命名为“市级课题研究先进学校”。
5.化成小学电子备课室简介 篇五
电子备课室位于,面积为平方米。是年月新建的专用功能室,月投入使用,总投资多元。(其中设备投资元,备课室布置投资元),硬件包括:①微机8台,每台都配备了耳机;②小交换机1台;③打印机1台;④音箱2台;⑤办公桌8套。一次可以满足8名教师备课使用,能满足学校教学备课所需而且保证了使每一位教师备课能听、能看、能操作,达到了教师备课的交互使用的目标。
电子备课室在环境布置上,做到了制度上墙,桌椅摆放新颖,标语寄语富有启发性和导向性,充分体现了课改思想。
电子备课室在管理上:做到及时填写电子备课室使用登记册,使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更加完善和规范化。
6.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 篇六
“电子备课室”是教师实现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重要阵地。为保证广大教师正常使用这些设备,特制订下列规则,望广大教师相互配合。
一、进入“电子备课室”的所有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任何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活动;不得查阅、复制和传播有害社会的信息。
二、进入“电子备课室”,不允许在室内喧哗、吸烟、吃食物、乱扔杂物以及其他影响他人创作活动的行为。上班期间不准在“电子备课室”从事玩游戏、炒股等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三、自觉维护“电子备课室”的所有设施,除“电子备课室”管理人员外,其他教师不得擅自拆装机器,有意损坏设备、器材应按价赔偿。严禁私自修改“电子备课室”及校园网的一切硬件与软件资源数据,不得私自携带或更换备课室的硬件,不得把私人设备带到“电子备课室”进行不正当操作。
四、在“电子备课室”进行电子备课的教师应保持安静,不得干扰他人的正常工作;禁止浏览色情、反动网站;严禁在网上发表诽谤他人言论等法律禁止的内容。
五、您的作品或文件需要在局域网调用(如:打印,上课等),请存入共享目录;不需要外传,只在单机使用的作品或文件请存入,并在其下建立自己的个人目录。否则,对作品或文件的丢失,或被管理人员清理,后果自负。
六、请不要随意更改或删除电脑内已有软件和文件,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得私自安装任何软件。有特殊需要的软件,须征得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安装。使用自带软盘时,应先查杀病毒,发现病毒,及时清除和禁用。
七、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充分发挥“电子备课室”的作用,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己应独立完成课件制作任务,如不能完成的,请其他教师协助完成。
八、保护室内环境卫生,垃圾纸屑请放在指定的地方。并保持设备的干净、整洁,爱惜设备。操作完毕之后应正常关机,并切断电源。
九、备课室管理人员必须每天关好门窗,并检查设备电源、电灯、窗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7.基于网络环境下电子备课的研究 篇七
基于以上案例,笔者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备课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电子备课的优势
1. 利于保存和交流
优秀的电子备课是教学中的重要财富,传统的纸和笔形成的备课资料很难长期保存和相互交流。利用计算机把电子备课分类存入硬盘并进行必要的备份,可以使备课资料长期保存。利用网络,依托资源管理平台,可以上传到互联网上,与他人共享,同时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下载、收集他人最新的电子备课,从而拓宽教师信息来源的渠道,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实备课资源库,为今后的检索和再现提供条件。
2. 利于创建习题库
选择典型的练习题和编制合适的试题也是电子备课的一部分。利用计算机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和处理信息速度快的特点,建立学科习题库可以较好地满足教师在教学中的需求。习题库的建立可以按照时间、知识点、考核难度层次等指标进行分类存储,在备课时可以快速浏览和选择,从而方便地获取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习题库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建,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校建资源库或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习题来补充。
3. 利于教学资源的动态管理与完善
传统的纸质教案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师很难把平时获取的各种各样的备课资源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采用电子备课,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教学中获取的相应资源通过拷贝和输入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单元中去,整个系统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和升级的动态系统,经过多年的积累后,就是一个十分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可扩展性,当一次建库后,再次进行维护时,只需要把原有的电子备课资源进行修订就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这从根本上减轻了所有教师的备课负担。
4. 利于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教师成长
电子备课中的集体备课将师师互动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作为前导性因素进行系统运用,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系统的外延,丰富了教学的内涵,这是一种创新。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针对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电子集体备课将合作、竞争和个人单干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和利用,符合课程备课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课程备课的单一“竞争”情境的一大变革,能较好地促进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
二、电子备课的弊端
1. 电子备课给“拿来主义”提供了条件
有个别教师很懒,用传统的备课时,抄别人的,用电子备课时,直接拷贝别人的,自己不下工夫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课堂教学水平可想而知。有的教师看到别人的课件好,拿来就用,有时与自己的授课内容不一致,纯粹是牵强附会。
2. 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
有个别教师逢课必用多媒体课件,至少也放映几张幻灯片,没用就觉着不时髦、不高效,恰恰相反,如果用得不恰当,还不如不用,用了反而会导致缺少与学生的肢体语言表达和现场板书设计等,学生忙于欣赏精美的课件,忙于解答那些教师预定的和课件上展示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被课件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性,根本谈不上发挥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3. 有些电子备课的通用性不好
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水平不一样,使用的软件也不同,如处理文本,有的用Word,有的用wps;处理声音,保存了不同的格式,如.wav,.aif,.snd,.voc和.mp3等格式;字体有的用宋体,有的用楷体,有的用仿宋等;标点符号有的用全角,有的用半角等;标题有的用拼音,有的用汉字,有的用数字,表述不一致,表达不清等。这给交流带来了很多弊端。
4. 电子备课教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
电子备课教学必须有计算机、投影机等硬件的支撑,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而且必须有电,缺一不可,受限较大。
如果教室内的计算机缺少某个软件,有些素材就无法打开;如果计算机感染病毒,不能短时间内清除,就会影响上课……
三、采取的措施
1. 制定电子备课的操作流程
(1) 分配任务:利用假期由备课组长把下一学期的教学课时分配给每一位备课成员。备课教师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然后将电子备课发到大家能共享的文件夹中,进行初步讨论分析。
(2) 集体备课:各学科利用每周四或五的集体备课时间,组织大家进行讨论,首先由主讲人谈谈所备课的教学设想及教学思路,然后每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对教案、学案和课件进行讨论、修改、评价、补充、完善。
(3) 修改完善:主讲人针对讨论时大家提出的意见重新进行修改、完善,使备出来的课更能符合各人的“胃口”,把修改稿上传学校资源库。
(4) 个人备课:各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个性与本班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习题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补充,以便因材施教,这样就使教学设计个性与共性相统一,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5) 教学反思:前面的一切工作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有的设计并不一定十分科学,课件也并一定准确无误,这就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大家发现某一处有问题就马上在该资源下的讨论栏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反馈给大家。
2. 明确电子备课的备课要求
电子备课包括教案、学案、课件、试题等,对每个项目要有统一要求,如对电子教案首先制作一个固定的表格,把相应的内容填上即可,这样既明白又规范。电子备课命名要统一,标题要体现电子备课的类别、内容、版本、学年和一些其他的信息。如:“2010~2011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必修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2011届新课标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学案”等。文件格式尽量做到:课件用.ppt,文本用.doc,声音用.mp3,图像用.jpg,视频用.mpeg等。
3. 正确对待电子备课
无论是电子备课还是手工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才是关键和根本,应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电子备课的质量。这其中影响备课质量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境界。手写备课和电子备课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备课前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把握、考试方向的判断,这些才是最关键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手写完美地结合后才能产生有效的备课。其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定位应该是:适时、适当、适度运用,千万别出现牵强附会、主辅颠倒的现象。
4. 采取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措施
我们要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电子备课,乐于献出智慧,愿意分享智慧,教师为建设学科资源库所做出的努力我们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些构想可以通过考评和激励来实现。具体措施有:
(1) 开展评比活动。即学校针对课件、教案等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对获奖者颁发证书,把优秀的作品上传教学资源库,作为免费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2) 周考核与月考核结合,由分管领导深入备课组参加电子集体备课,每周定期对备课小组进行考核评价。每月召开备课组长会,小结电子备课开展情况。分管领导深入随堂课,监控备课质量,每月评出优质随堂课。
(3) 通过完善资源库管理系统评价功能,由学科站长进行审核,每个电子备课按点数进行等级划分,上传和下载都有相应的点数,然后通过点数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库建设。
四、结束语
电子备课具有传统备课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价值,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但同时任何不加思考的“拿来主义”不利于学生学习,不利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只要教师好好把握,它的优越性还是远远大于它的弊端的,我们应该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8.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应用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最有效应用的优势
数字化电子备课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备课能力,电子备课通过图片与声音的完美配合,让教师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备课方式内容呆板的问题,利用动画和图片来授课,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氛围。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能够兼容种类丰富的备课内容,提供给学生信息量巨大的学习资料,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对于材料性知识的需求。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备课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教师备课内容落后所形成的书本知识与教师备课内容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方便、科学的平台。
二、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最优化应用的意义
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不管是对直接受益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校而言,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对教师的意义
在现代化的教师备课中,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作为教师备课的主要工具,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备课过程变得简单、快捷,更加方便有效,利用网络实现了教师办公的自动化,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为教师的授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数学化电子备课平台一方面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授课的质量,保证了教师授课的效果。另一方面,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还可以根据教师的备课内容形成试题,成为了教师授课的一种辅助工具,保证了学生对于上课所学到的知识的掌握和及时的应用,提高了学习能力。
2.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对学生的意义
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让课堂减少了一分呆板,增加了一分灵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通过一个个多媒体影像的展现,在愉悦的受视感觉中来提高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课堂变得有趣,能够在整个课堂上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的讲解内容走,深刻地把握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的内涵,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好地完成课业目标。另一方面,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课业习题,通过这些习题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应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
3.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对学校的意义
在数字化电子备课平台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整体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的误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学生排忧解难。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控能力,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备吸引着众多的莘莘学子前来就学,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三、实现基于数字校园的电子备课平台所需最优化的措施
1.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实现数字校园的电子备课平台的最优化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作用就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能力提升刻不容缓。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才能够为学生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为学生在探寻知识的道路上扫清障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2.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的电子备课平台的功能,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保障
数字校园的电子备课平台具有着海量的数据和资料,能够为教师的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素材,并通过动画和图片的演绎来形象地诠释教师授课的内容,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就可以实现课业目标,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备课所要达到的效果。
四、结束语
9.电子备课室工作计划 篇九
电子备课室工作计划
管理员:刘秀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管理电子备课室的工作。我始终以学校工作要点为中心,促进全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的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需要,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做好电子备课室的建设、维护工作,保证教师的正常使用。
2、鼓励全体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由单一型向向面型过渡。
3、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三、具体工作
(一)备课室管理方面
1、做好备课室机器的日常维护工作。
2、教师使用备课室机器时要严格执行《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使用后填写好微机使用记录和打印记录。
(二)多媒体教学方面
1、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
(1)积极筹建学校电子备课室,保证硬件环境达标。
(2)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3)鼓励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
2、规范全体教师的电子备课,鼓励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每位老师要认真学习计算机,以提高自己的电子备课水平。
(2)教师使用教室多媒体后必须填写好《多媒体使用情况登记表》。
10.电子备课室个人工作总结 篇十
一、电子备课室设备的管理
经过本人的细心呵护,电子备课室的计算机、软件都完好无损,但“农远”项目的卫星接收卡和外线已坏,并已将损坏情况报到“海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运行维护网。
二、网管工作
1、教育专线网。本学期我校继续使用教育网专线。在使用过程中,网速没有什么不顺畅,所有计算机都基本能正常上网,确保了学校教职工、学生的网络学习的平台。
2、海南省财政工资网络统发网。本学期我校的财政工资网络统发专线网完好无损,能提供学校工资统发的一系列操作。
三、网络项目系统管理工作
1、全国基础教育统计报表。2012年10月11日完成”全国基础教育统计报表“的数据录入与数据上报。
3、海南省财政工资网络统发系统。2012年11月10日上午在铁小多媒体参加”海南省财政工资网络统发系统“的培训学习,掌握了人事工资人员的新增、人员调动、人员退休、单位工资审核上报等操作方法。
4、”国培计划“网络会议视频。2012年11月17日参加教育局主办的”国培计划“ 网络会议视频安装培训,并于18日上午8点完成”国培计划“网络会议视频的安装、调试,18日上午9点整,全校教师顺利参加”国培计划"的开班典礼。
1 2 3 4
四、课件制作情况
本学期,我为学校制作的CAI课件是东方市第四小学《第四届第一次教代会》。在使用过程中运行顺畅,没有出现问题,此数据光盘存放在政教处的吴国雄主席处。五、学校打印工作
本学期,我为学校打印的资料内容如下:
学校办公室资料:开学典礼致辞,学校的`计划、总结,各种申请书、报告、花名册,自查自纠总结、经济适用房各种表格、教师通讯录,学校五年规划蓝图、元旦致词、艺术长廊解说词等,约共计20几篇。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使每一次实践都要或多或少的收获。
2、充分使互联网资源为其它学科提供协助,顺利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在博客上多下的功夫,尽量把博客构建的更完善些。
4、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还需下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制作,以提供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11.教师备课备什么 篇十一
一、要认真备教材
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于教材,我们不必严格按部就班,更不能照本宣科。它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范例,提供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资料,支持和帮助教学活动。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重新认识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如何对教材加工呢?就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补内容,以更好地达成目标;根据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恰当的问题链接,能够不断刺激学生积极参与,避免“见树不见林”,力求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二、要认真备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入手,这样有利于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本人实践,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与学生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三、要认真备方法
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刻意探求,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学方法要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习探究。现在的每一课教材内容都有相应的教学情境,但我并没有都照搬应用,而是努力寻找或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或学习的题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第二,教学方法要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所需要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师一定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例如,学习新知识,教师可通过直观教具等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精心设疑促使学生探究等。
12.如何指导教师备课 篇十二
一、常见的形式及分析
1. 常见的形式
(1) 保姆式。所谓“保姆式”, 就是指导教师像保姆一样, 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帮扶。青年教师多会寻找本地区、本单位的名优教师或者以前教学过本课的教师, 一般而言, 这些指导教师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主见或一定的经验。这种指导特别细致, 指导教师一般会从文本的解读、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说。特别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对于整个流程会一点一点地告诉, 针对难点的突破部分会不遗余力地讲解, 甚至是每一句话该怎么说、如何回答学生的随机问题等。这样“手把手”的辅导, 青年教师特别喜爱, 因为, 所有的内容“保姆”都说到了, 自己只要执行就行了。
(2) 强迫式。很多青年教师寻求名师的指导, 开始时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寻求教师的意见, 在交流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往往不够重视青年教师本人的建议, 常常以自己的见解“左右”着青年教师个人的见解。有些指导教师甚至会“强迫”青年教师接受自己的意见。青年教师由于缺少自己的思考, 缺少自己的坚守, 往往很容易被说服。原先的教学设想很快消失, 完全被新主张代替。
(3) 代办式。对于青年教师的请教, 指导教师有时会感觉指导的过程太麻烦, 就其中的某一个观念、操作流程有时要反复地讲解很多次, 费了很大力气, 青年教师可能还没有领会其意图。于是干脆什么也不说, 只要你找到他寻求帮助, 他便会不遗余力将所知道的内容全部呈现给你, 有时是现成的、完整的教学设计, 你只要看教案就可以了, 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因此, 这种指导备课的形式常会被直接的告知所替代。
2. 效果分析
(1) 备受煎熬, 有形无神。笔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曾经被指导过, 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指导教师的观点、策略等, 他本人说起来常常口若悬河, 但是青年教师自己听起来, 似乎难以跟上他的思维步伐, 难以形成与之匹配的兴奋。其实, 一个人表达的过程, 往往是言不及义的, 十分义在心中, 口中言也许只有七分。对于听者而言, 往往也只能够领会其言的部分, 这样一个语言传递的过程, 观点或见解就会被弱化去很多重要的信息。因此, 听者常会出现不知对方所云, 而又不置可否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很多时候教师缺少自己的思考, 课堂上执行的是别人的观点, 执行的是别人的教学策略, 因此, 执教起来总会力不从心, 难以左右逢源, 心中不免总是关注着自己的教案, 没有心思去关注学生的表现。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难以做出准确、有效的处理, 这样的教学很难出现好的效果。教师教学中的快感很难找到, 在下面听课的指导教师也往往会心生埋怨:我都讲这么多了, 你怎么还不领会啊?
(2) 不劳而获, 原地踏步。指导青年教师备课, 其目的是给予他们帮助,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而以上几种形式的指导, 其实质是异化了指导备课应有的特征, 也弱化了教师的思考历程。指导备课的过程中, 青年教师本人思考、酝酿、揣摩的过程恰恰是构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历练的过程, 他们正是在被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别人的智慧, 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行为,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上述的几种指导备课形式使其“不劳而获”, 显然, 有时候可以上好一节课, 但是对于掌握本领并形成能力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专业成长往往也只能是原地踏步、一句空话而已。
二、有效指导的策略
1. 聆听
聆听, 是最美的姿态。指导教师用心地聆听青年教师的教学主张, 一是自己的礼貌和修养, 二是给予了述说者精神上的呵护和鼓励。倾听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用点头、目光交流等方式给予说者肯定和鼓励, 让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说的过程中, 要敢于将心底的疑惑、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这样的交流就变成了一种尝试和一种意见的征求。对于听者来说, 在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地思考:对方说了什么?思路清晰吗?如何帮助其梳理表达的顺序, 提升表达的观点?特别是对于表达中已经出现违背教学规律的表述, 要等其说完, 要思考这样表达背后的理念和思考基础是什么, 并想好如何采取委婉的方式帮助其改变已有的观念。
2. 追问
追问, 是指在对话过程中及时抓住对方话语中的问题而进行提问的形式。这些问题, 可以是自己的不明白之处, 可以是对方话语中重要的观点、概念, 也可以是对方表述不清晰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及时地追问, 可以让自己更明确地理解对方的观点, 也可以促使对方更好地思考自己的表达, 促进其的认知。由于是交流的过程, 追问的提出者可以是导师, 也可以是教师。比如, 在和一位教师探讨教学《狼和小羊》的过程中, 该教师讲述他的教学流程时, 指导教师及时地提出问题:“狼和羊的形象, 在这个寓言故事中重要吗?”这个问题能够促使该教师思考刚刚设计的教学过程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部分是否有效。在交流中, 指导教师谈到了课程内容的话题时, 这位教师很感兴趣, 及时地问道:“课程内容, 怎么理解呢?”指导教师发现课程内容在该教师的原有教学理念中是缺失的, 而这也正是造成他上述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于是二人接下来的谈话就围绕课程内容深入地展开探讨。
3. 商榷
商榷, 是一种意见的交换,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教师单方面的强势或固执, 使得交流对话变得柔和而又留有余地。商榷的话题可以是教学的观点, 可以是教学的环节设置, 可以是细节的处理等。还以指导这位青年教师备课的片段为例:
青年教师:接下来引入狐狸的语言, 我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狐狸的语言, 然后引导学生品味狐狸的语言:第一处“您好吗?是真心的吗……”然后第二处……第三处……
该教师说得津津有味, 但指导教师感觉上述环节有些零散。于是建议:“能不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
该教师沉默了许久, 经过思考后回答道:“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让学生先聚焦到三处语言后, 为了培养学生品析词句的能力, 我可以让学生比较这三次语言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在比较中自己就成为了发现者, 而不是我刚才一点一点地引导了。学生在比较中会发现, 狐狸每次问话第一句都是‘亲爱的乌鸦’, ‘亲爱的’这个词表示亲密的关系, 可是第一次见面就称‘亲爱的’是真心的吗?这样一点拨, 狐狸的形象就感悟到了。再比如比较不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三次问话的程度不同, 话语越来越长, 一计不成心生一计, 体会狐狸的狡猾。”
指导教师非常赞同, 说:这样地感悟形象, 是作为一个学生的探究版块来设计的, 体现的是学生的探究行为, 学生学会的是读书品味的一种方法——比较异同法, 同时感受到的是自主品味词语的乐趣, 这是个很好的教学转变。
以上的指导过程, 双方就一个环节的处理进行商榷, 心怀坦诚, 阐释自己的教学理解和所思所想, 彼此间相互尊重、理解、接纳。
4. 辨析
为了强调要表达的观点, 或者让青年教师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比较辨析是非常好的方法。比如, 一位教师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 原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指导教师发现这个教学目标存在很多问题, 没有直接告诉, 而是又抛出了另一个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通过语言、行为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并尝试运用。
当两个教学目标放在一起时, 该教师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学生, 教学的主要时间用在了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 对于语文学习的本质体现不充分, 而后一个教学目标更符合语文教学的理念。目标的内容比较具体, 有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体现, 而且是可以操作的, 并且也是可供测量的。
5. 溯因
溯因, 就是追寻背后的依据。溯因, 是对教师的教学设想背后的理论依据的考问。建议从这样两个方面来引导教师阐述, 一种情况是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第二种情况是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是积极的设计形式, 溯因, 可以促使教师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如果是存在不足的设计, 则要和他一起探讨产生这种设计行为背后的认识根源, 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再出现此类问题。在这种交流中, 指导教师要善于鼓励青年教师养成“溯因”的习惯, 有了这种习惯, 以后的教学行为才会有依据, 而不会只是盲从。这样也会督促教师主动地读书, 建构自己的理论素养。
三、指导后的跟进
1. 反思——前后教案的区别
指导教师备好课后, 第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将原先设想的内容和指导后形成的观点及教学行为比较异同。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 比较指导前后哪些内容是保留下来的, 哪些是在指导备课的交流中改进的, 为什么要改动, 改动背后的依据是什么, 改动后自己是否真的理解, 是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 才能在后面的实践中上出自己的课, 而不是别扭地执行自己不熟悉甚至一知半解的教学策略。
2. 听课——说与做的比照
13.电子备课文稿要求 篇十三
1、电子教案统一使用:字号:小四; 字体:楷体; 行距:固定值,222、教材分析:字号:小四号;字体:楷体;行距:固定值,223、教学设计以“单元教学”为结构板块,每单元必须备好“单元分析”,单元分析包括“单元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要求体现教师个体对教材的准确理解、把握以及对教材的创造性利用。
4、“课后回顾”请在“课后回顾”中用黑色笔书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学情,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创新,凸显教师个体教学风格。
14.教师电子备课室 篇十四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备课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特级教师是优秀教师的代表, 是课堂教学的专家, 其备课状况与普通教师是否有差异?我们对两类型教师备课认识、方法、时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
二、研究方法
利用发函、会议、他人帮助等途径, 用自编问卷对111位特级教师和160位普通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成长环境、职业生存、教学科研”等12个视角, 经二轮预测后, 确定120道测试题。试题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 封闭式试题按李克特 (R.A.Likert) 五点量表题和选择题设计。对本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α系数为0.914, 说明本问卷的信度很高。将问卷题目编码数量化, 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认识
本维度题目为“我认为认真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和关键”, 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
*p<.05
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68和4.47, 说明两类型教师对“认真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和关键”这一观点高度认同 (满分为5分) 。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 两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显著 (p<.05) , 特级教师对备课的认识明显优于普通教师。
比较不同学段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 其差异不显著。特级教师群体中, 高中特级教师得分 (4.72) 最高, 初中特级教师 (4.67) 次之, 小学特级教师 (4.63) 居后;普通教师群体中, 高中普通教师得分 (4.70) 最高, 小学普通教师 (4.36) 次之, 初中普通教师 (4.34) 居后。
不同性别两类型教师平均得分均呈现特级教师高于普通教师的特点。男的两类型教师之间差异显著 (p<.05) , 特级教师对备课认识 (4.70) 明显优于普通教师 (4.39) ;男特级教师得分 (4.70) 略高于女特级教师 (4.64) , 而女普通教师的得分 (4.53) 高于男普通教师 (4.39) 。
不同教龄 (因为特级教师的教龄绝大多数在15年以上, 所以我们选择16~20年和21年以上这两个教龄段的教师进行对比分析, 下同) 的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均呈现特级教师高于普通教师的趋向, 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1年教龄以上的特级教师平均得分 (4.74) 高于16~20年教龄的特级教师 (4.48) ;16~20年教龄的普通教师平均得分 (4.45) 略低于21年教龄以上的普通教师平均得分 (4.58) , 这说明教龄长者 (年龄大) 对备课的认识更深刻。
(二) 态度与方法
本维度共有两道题目, 分别为“我精心预设每一堂课, 遇到问题会查找资料或与同伴探讨”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都会用寻求专家、同伴帮助或查找资料的方式进行思考与实践”, 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
**p<.01
两类型教师平均得分分别为9.24和8.47 (满分为10分) , 可见均有良好的备课态度与方法。两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p<.01) , 特级教师的备课态度、方法明显优于普通教师。
不同学段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有较大差异, 小学和初中的两类型教师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 (p<.01) , 高中的两类型教师间存在显著差异 (p<.05) 。特级教师群体中, 小学特级教师平均得分 (9.29) 最高, 初中 (9.27) 次之, 高中 (9.19) 居后;普通教师群体中, 高中普通教师的平均得分 (8.76) 最高, 小学和初中普通教师 (皆为8.31) 次之。
不同性别的两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均十分显著 (p<.01) 。特级教师的备课方法明显优于普通教师。比较不同性别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 男特级教师得分 (9.23) 略低于女特级教师 (9.27) , 女普通教师的得分 (8.64) 高于男普通教师 (8.25) 。相对而言, 女教师的备课方法优于男教师。
不同教龄的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均呈现特级教师高于普通教师的趋向, 16~20年教龄段的两类型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5) 。21年教龄以上的特级教师平均得分 (9.29) 略高于16~20年教龄的特级教师 (9.20) , 16~20年教龄的普通教师得分 (8.45) 低于21年教龄以上的普通教师得分 (8.98) , 这说明教龄长者 (年龄大) 的备课态度与方法更优。
(三) 备课时间
本维度题目为“我备一节课 (公开课除外) 所花的时间约为几分钟”, 采用选择题设计。
总体看, 教师认为备课时间依次为“≥40”“31~40”“21~30”“0~20”。特级教师在“≥40”上高出普通教师约6个百分点, 而在“21~30”“0~20”上分别低于后者约8个和4个百分点。
三学段的两类型教师的备课时间前三位均为“≥40”“31~40”“21~30”。小学、初中的普通教师选择“≥40”的比例不及特级教师, 呈现一定差异;普通教师中高中教师最高 (70.4%) , 初中次之 (48.0%) , 小学最低 (34.0%) ;特级教师中高中教师略高 (67.4%) , 初中次之 (57.6%) , 小学略低 (45.7%) 。无论特级教师还是普通教师, 所选比例均有一定差异。
不同性别的两类型教师的备课时间前三位均为“≥40”“31~40”“21~30”。普通教师选择“21~30”的比例均高出特级教师;普通教师中男教师选择“21~30”的比例 (25.0%) 高于女教师 (22.1%) ;男特级教师 (16.7%) 略高于女特级教师 (13.3%) 。普通教师选择“≥40”的比例不及特级教师, 呈现一定差异, 女普通教师略高 (55.8%) , 男普通教师略低 (45.8%) ;女特级教师略高 (60.0%) , 男特级教师略低 (56.1%) 。
16~20年教龄段和21年以上教龄段的特级教师在备课时间上列在前两位的均是“≥40”“31~40”;16~20年教龄段的普通教师备课时间前两位的为“≥40”“31~40”, 21年以上教龄段的普通教师的备课时间前两位为“≥40”“21~30”。在选择“≥40”时, 16~20年教龄段的特级教师比同段的普通教师低17个百分点;而在21年以上教龄段的特级教师却比同段的普通教师高约14个百分点。在选择“21~30”时, 16~20年教龄段的特级教师比同教龄段的普通教师高14个百分点;而在21年以上教龄段的特级教师却比同教龄段的普通教师低约14个百分点。
(四) 备课方式
本维度题目为“我认为比较好的备课方式是什么 (可多选) ”, 采用选择题设计。
从总体样本来看, 教师的备课方式依次为“集体备课”“书本旁注”“电子备课”“纸质备课”“其他”。相比较而言, 特级教师在“集体备课”上要高出普通教师12个百分点, 而在“电子备课”上要低于后者约14个百分点。
小学和初中特级教师的备课方式前三位为“集体备课”“书本旁注”“纸质备课”, 高中特级教师则是“集体备课”“电子备课”“纸质备课”;三学段的普通教师前三位均为“集体备课”“电子备课”“书本旁注”。普通教师选择“电子备课”比例 (48.1%) 均远远高出特级教师 (34.2%, 高中除外) ;初中普通教师选择“电子备课”的比例 (54.0%) 最高, 高中 (48.1%) 次之, 小学 (41.8%) 最低;特级教师中, 高中教师 (53.5%) 最高, 初中 (24.2%) 次之, 小学 (20.0%) 居后。
男的两类型教师和女普通教师的备课方式前三位均为“集体备课”“电子备课”“书本旁注”, 而女特级教师则是“集体备课”“书本旁注”“纸质备课”。普通教师选择“电子备课”比例均高出特级教师, 男普通教师选择“电子备课”的比例 (52.8%) 高于女普通教师 (44.3%) ;男特级教师 (36.4%) 略高于女特级教师 (31.1%) 。普通教师选择“纸质备课”的比例不及特级教师, 呈现一定的差异, 且两类型教师中, 女教师的选择比例均略高于男教师。
16~20年教龄段的普通教师和21年以上教龄段的两类型教师的备课方式前三位均为“集体备课”“书本旁注”“电子备课”, 而16~20年教龄段的特级教师则是“集体备课”“书本旁注”“纸质备课”。普通教师选择“电子备课”的比例均高出特级教师;16~20年教龄段的普通教师选择“电子备课”的比例 (47.6%) 高于21年以上教龄段的普通教师 (45.0%) ;特级教师群体中, 21年以上教龄段的特级教师 (39.3%) 高于16~20年教龄段的特级教师 (20.0%) 。普通教师选择“纸质备课”的比例不及特级教师, 呈现一定的差异。普通教师中, 16~20年教龄段的普通教师略高 (23.8%) , 21年以上教龄段的普通教师略低 (20.0%) ;16~20年教龄段的特级教师略高 (32.0%) , 21年以上教龄段的特级教师略低 (29.8%) 。
四、结论与分析
(一) 两类型教师高度认同“认真备课是教师专
业成长的基础和关键”, 教龄短者 (年龄小者) 对备课的认识不如教龄长者 (年龄大者) , 高中教师平均得分远超其他学段教师。整体而言, 特级教师的认识明显优于普通教师, 两者差异显著 (p<.05) 。
(二) 两类型教师均有良好的备课态度和方法,
特级教师对备课的态度与方法明显优于普通教师, 且差异十分显著 (p<.01) 。教龄长者 (年龄大者) 备课态度与方法优于教龄短者 (年龄小者) 。
(三) 特级教师备课时间比普通教师长。
高中教师备一节课的时间远超过初中、小学教师。女教师备课时间超过男教师。从总体样本看, 53.9%的老师认为备一节课的时间需要40分钟以上, 特级教师选择“≥40”的要高出普通教师约6个百分点。
(四) 总体而言, 教师的备课方式依次为“集体备课”“书本旁注”“电子备课”“纸质备课”“其他”。
特级教师在“集体备课”上要高出普通教师12个百分点, 而在“电子备课”上要低于普通教师约14个百分点;小学教师选择“电子备课”最低;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喜欢“纸质备课”;16~20年教龄段教师比21年以上教龄段教师更喜欢“纸质备课”。
参考文献
[1]鲁林岳, 张寿松.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1) .
[2]张亚丽.教师集体备课中的“搭便车”行为的博弈分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9 (6下) .
[3]张寿松.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及其困惑的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6) .
[3]肖质红, 洪群欢.在教学反思的路上行走[J].教学与管理, 2007 (12) .
[4]闫艳.对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教师电子备课室】推荐阅读:
会计教师电子简历09-12
电子备课格式要求09-07
幼儿园教师电子白板培训学习总结07-15
电子备课,何去何从?08-10
教师备课总结报告06-20
初中历史教师备课参考09-12
新教师如何提高备课能力06-22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要求07-15
教师集体备课新闻稿07-24
育才小学教师备课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