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精选8篇)
1.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 篇一
饭桌上,三只猫正在吃鱼,而一只猫除外,它正在费劲地捉老鼠,三只猫看到它,笑着对它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的确,这种“有鱼吃就不用捉老鼠”的心理是现在功利性的社会中很多人都有的,很多人在有了现成东西的条件下就不思进取,不再努力做本职工作,开始享用现有东西,坐吃山空。猫和老鼠是天敌,猫的本职工作就是抓老鼠作为食物。可是,到了现在,猫开始吃主人给的鱼,不再用劳动换取食物,渐渐也就不会抓老鼠了。不会抓老鼠没关系,去抓鱼呀,但是猫自己没法抓鱼,只能等别人来给它,也就只能依靠主人来赚取鱼吃,可悲的是,世界上有无数这样的猫,慢慢的,这些猫引以为豪的抓老鼠的技能都渐渐退化,他们都会堕落,沉沦,还自己欺骗自己,去嘲笑其他勤劳的猫,“有鱼吃还捉老鼠?”这不是很可笑吗?而可笑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类给了它们鱼,让猫们不思进取、沉迷于享乐的鱼!
这件事其实是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行为的写照,很多人在有现成的钱财都不会再努力工作、努力的,即使你有几个亿,你的子孙后代也将会在某一代挥霍一空,而当你留给子孙的钱没了时,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呢?钱不是永恒,他们的进取心也早就被磨灭,取而代之的是让人没有斗志和毅力的惰性,这时他们才会感到“捉老鼠”的能力的重要。
我们的技能是我们生存的的本钱,沉迷在现有的“鱼”里,不思进取,也终会变成没有鱼吃的猫。
现实中的失去了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鱼”的人,自己选择了去捉“老鼠”的成功人士也不少。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响当当的比尔・盖茨先生。他的父亲是名律师。律师是个很好的职业,有很高的收入、很好的前途。比尔・盖茨完全可以依靠父亲,吃父亲给的“鱼”。但是他却愿意自己去捉“老鼠”,不然现在就没有一个叫微软的公司,没有一个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更没有现在发达的电脑技术。
由此可见,鱼在某一方面对于猫来说并不是好事,反而会影响猫捉老鼠的天生技能,因此,我认为猫不是要少吃鱼,而是不要吃鱼,要想吃鱼,就必须得自己抓,所以说,就算有鱼吃,也要抓老鼠。
2.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 篇二
【走近漫画】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第九艺术”。鲁迅先生说,漫画是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来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在笑声中说道理,在笑声中给人以启迪,引发人的思考。
【高考漫画的特点】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高考选用的漫画大都比较有深度,能切入生活的底蕴,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较大的宣传鼓动性。漫画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作家秦牧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可见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把线条和颜色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用文字描述出来。”可见,绘画与作文都是再现生活的形式,都同样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为前提。
在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大多数漫画是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出现的。命题人向考生展示一幅漫画,要求写出漫画的构图要素和漫画的寓意。而根据漫画写作文,则要求考生读懂漫画的深层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确定写作主题。
【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漫画内容分析】
对漫画作文的审题,必须读懂漫画的内容。首先观察两幅漫画:画面1是成绩优者受到奖励(吻痕),成绩差者受到惩罚(掌印);画面2是成绩优者因退步而受到惩罚(掌印),成绩差者因进步而受到奖励(吻痕)。综合观察两幅画面:100与61受到奖励(吻痕),98与55受到惩罚(掌印);但100与98,61与55差距并不大,而“吻痕”与“掌印”的待遇差别却很大。
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就必须有一个“比较”的思维过程,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也是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漫画立意角度】
写漫画作文,要循序渐进: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审题立意能彰显一位考生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到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对所给的漫画,我们可以运用纵横对比手法,也可以用交叉对比的方法来思考,提炼出漫画所反映的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可以选择书信体,以“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家长的一封信”为题,新颖独特,独出机杼。
这幅漫画没有标题,也就给了考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结合第一个孩子的“遭遇”,我们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成绩(成长)不要苛责,不必追求完美,应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存在不足。由第二个孩子的情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肯定。
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掌印”的寓意,我们需深思: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立意的核心词是“苛求”与“肯定”。联系社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该漫画还启示我们: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不足。
综合画面,可有如下立意:
一是浅层立意。成绩高低是奖罚的唯一依据,这是唯成绩论;也可反向立意:成绩岂是奖罚的唯一依据?从这个角度看,漫画意在批判唯成绩论者,可联系家庭中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学生排名不同在学校受到的待遇不同,从而引申到社会的用人标准。
二是深层立意。赏识教育与棍棒教育,在当今社会是常见现象。成绩优者因退步而受到惩罚(巴掌)让人质疑赏识教育,成绩差者因进步而受到奖励(亲吻),可从“棍棒教育”“责罚,不是爱”等家庭教育角度去思考。
三是综合立意。根据整个画面思考:奖罚的依据该如何确立,既能鼓励后进又不致挫伤偶有退步的先进?可从“过分苛刻,扼杀人才”“确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因材施教”等角度来立意。
【高分作文】
因材施教育英才
安徽一考生
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效仿,更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自身条件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是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有各自的建树。因此,我认为面对孩子的教育,应推崇因材施教。
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应该严格要求,关注他的情绪波动、性情变化,引导个性思维,彰显其才华。而对普通学生,则需要及时鼓励,认真引导。作为教育者,既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也要为社会培养精英。
英国的伊顿公学名扬天下,数百年的教育中诞生了三十位英国首相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类大家,这样辉煌的成就与其秉承开放严格的教学理念不无关系。伊顿公学秉承开放的理念教育,支持甚至鼓励学生的言论自由。学生可随时发表异议,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就是因材施教吗?课本的内容是千篇一律的,但是我们的思想是各有差异的,支持提出异议正是发扬个性、培养个性的沃土。伊顿公学正是坚持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才使得学生们的思想不受约束,个性得以张扬,才使得学生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人才,培养出“大家”。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蜚声文坛后,有人曾拿出他小学时期的成绩单,上面的成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门门优秀,而是有的还不及格。还有钱钟书先生,当年考清华时数学分数极差,然而这些瑕不掩瑜,挡不住他在文学方面的熠熠光辉。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家庭、学校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如果仅因一门课程不理想,而扼杀了一位在另一个领域卓尔不群的人才,也许我们就会失去了一些文学家、数学家……
孩子的分数有高低,孩子的未来各不相同,故而教育的方式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引导、去关注。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作为教育者,必须要考虑其差异性。
唯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该激励时激励,该惩罚时惩罚,教育之花才能真正绽放,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点评】
文章首段结合孔子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因材施教,这足以表现作者落笔的不凡。在论述过程中,以英国伊顿公学名扬天下的原因,及郭沫若虽然小学时有些科目不理想但终成一代大师的例子,中外结合,具有说服力。文章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高分作文】
教育,是一种态度
安徽一考生
进步了,就表扬,眉开眼笑送上“吻痕”;退步了,就批评,横眉冷对奉送“掌印”。迥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作为教育者,其做法的对与错令人思考其教育态度。一种好的教育态度,才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当某些学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应该深思原因所在。如果当头棒喝、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批评,或给予冷冷的、带有嘲讽的目光,就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导致他们遭受更深的挫折,影响其求学的心境。而叛逆的学生则会索性一条道走到黑,与老师产生对抗情绪,或许还会煽动不良同学一起逃课,闹得班级纪律一发不可收拾。
学生,无论是怎样的调皮顽劣,总是有弱点的,只要我们找到他们的薄弱之处,就容易攻破其心灵的防线,使其转变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优等生;或者,找到他们的长处,在恰当的时候让他们能发挥出来,令全班同学钦佩,他们在找回失去的自我的同时,学习的劲头自然就有了。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的性格迥异,我们要寻找机会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作为老师,不就是要找到能触动每个学生的心结,扬长避短地去教育学生吗?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态度决定着做事的结果。如果在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教育好学生的概率几乎等于零。因为,一个老师如果没有端正自己的心态,也就失去了获得教育成功的方法。
教育学生决不容许有任何的懈怠,特别是高中的学生,一个个都需要平等与尊严,容不得旁人的冷漠与讽刺。他们,有的虽然偶有差错,但依然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是有那么一些“斑点”而已,这些“斑点”只需老师给轻轻地拂去即可;横加干涉的方式,是永远不会使学生的生活充满阳光的。
教育态度的基点在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程式化的思维明朗化。老师只有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才能找到让学生得以转变的策略。态度决定着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决定学生能否成材的关键。老师只有端正教育学生的态度,让“掌印”与“吻痕”尽量少出现,才能使学生这块金子四处发光。
【点评】
文章紧扣“掌印”和“吻痕”,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当下该以怎样的态度来教育学生?文章结合身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只有正确的教育态度,才能让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高考作文试题的材料,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让考生“有话说”,更好地彰显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才情。在命题材料多元化的今天,只有贴近生活、接地气的材料,才是受命题人青睐的好素材。
3.解读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 篇三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对作文的分析
(一)文体。没有限制要求,但一旦确定某种文体,必须符合该文体的特征。
(二)对材料的理解。
1.定性。
材料作文在内容上分显露类与寓意类,在形式上分文字类与图画类。从题干来看,作为图画作文,可以有更丰富更广阔的内容,这是不同于漫画的,如果是漫画,其特点主要为夸张、幽默、讽刺、批判、揭露等。
2.抓住图画中的某个基本要素。
西瓜皮——导致孩子摔倒——孩子坐在地上——引起身后三方大人的评判“出事了吧”——评判使得孩子茫然失措,共五个要素。
3.审题。
(1)画面体现出的表面含义。
三方共同的强烈反应“!”,有限的文字,最重要的“出事了吧”与标题“摔了一跤”,“一跤”与“事”之间形成一个反差。
再进一步分析画面。
孩子动作表情中的多层含义。孩子“坐”在地上,表明问题不大,面对三方共同的反应,孩子表情中的潜台词是:“我都摔倒了,你们怎么谁都不帮我?”“我不就摔了一跤吗,你们干吗那么大惊小怪?”“哎呀,看来你们说的真对,我摔倒了。”
三方大人尽管说的是共同的一句话,但语意有不同:代表家庭一方的女性表情比较急切,代表学校一方的女性表情相对漠然,代表社会一方的男子咧着嘴在嘲笑。
三者共同的一句话后的潜台词语气不同:
家庭一方“出事了吧”(陈述语气)。家长对子女溺爱的典型,甘肃兰州市一名二十八岁女子苦追香港名星刘德华,不但倾家荡产,父亲甚至要“卖肾”为她圆梦。娱乐现在进入了亲爹时代,就是粉丝都把明星当成自己的亲爹,这个把刘德华当亲爹的女子,最后把自己的亲爹逼死了。
学校一方“出事了吧”(我多次强调你不听)。
社会一方“出事了吧”(嘲讽)。是各种对不实消息铺天盖地的渲染,对事态发展人为的推波助澜,甚至捕风捉影恶意制造假新闻、小道消息,骗取公众的眼球、点击率、收视率的社会现象的再现。
还有,其中任一方都可能把责任推给三方中的其他一方,责任的相互推诿。
虽然摔跤是偶然,但偶然中有必然。这一摔,真摔出了“问题”。
把“西瓜皮”看作导致摔跤的诱因,可以理解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早恋并且成绩下滑;上网成瘾不思进取;追星、造星畸形变态等等。近年来屡见报道学校一方对所谓的“问题少年”一推了之,任其漂在社会边缘。
这种种现象的背后无一不说明:出事了,出问题的恰恰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2)画面体现出的深层含意。
可直接推断出孩子被拌一跤意味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坎坷、错误、过失、挫折、失败等问题。
还可以理解为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三方做出共同的、不同的看法,引出怎样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如果联想为成人成长的问题就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联系不大了,因为五个要素都是围绕孩子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更多的是要从一个负面的角度对其进行“批”,是反应不当,是不恰当的对事情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探究过程,不要只注重结果。不分析原因,不想想孩子只不过摔了一跤并没有摔坏,值得三方小题大做吗?三方不恰当的态度:溺爱、过分指责、冷眼旁观、推诿责任等。
家庭一方,如溺爱孩子,校门口、考场门口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大军。
社会一方,例如,认为孩子出事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网上、电视上、报纸上经常见到对学生不堪行为的过度报道。
以上为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问题。
总之,在题目所给材料中可挖掘出“青少年成长和教育的关系问题”;应当怎样正确对待青少年成长中的挫折、错误、坎坷等问题;怎样看待对青少年问题的小题大做;怎样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怎样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都在题目范围之内,可以有所不同地侧重,凡是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不恰当态度的思考或围绕青少年对自我成长与教育关系的反思来命题,均可视为符合题意。
(三)其他要求。
1.三个自主。
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2007年考试说明在发展等级上有两点大的变化,在“丰富”这个问题上,增加了一条“论据充实”。我们知道论据充实是特别为议论文提出来的,在议论文中存在一个论据处理的问题,今年特别把论据的充实写进了考试大纲,阐释更加科学了,而且表明了文体的要求。“有文采”的问题上把过去的“词语生动”变成了“用词贴切”,“文句有意义”变成“文句有表现力”。这两个变化无疑对选择写作议论文的考生意义更大,事实上,选择写议论文的依然占考生中的大多数。
2.三个不要。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三点尤其第一点可以看作是对图画材料的不加限定的限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则鼓励考生“唯陈言之务去”,追求语言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二、写作步骤
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标题文字;联系社会实际,揣摩画面寓意;根据要求联想,综合构思成文。
如果选择议论文,可采纳如下行文思路:
起,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进行叙述(力求简明、清楚);
承,紧承叙述,引出观点(话题)(力求自然、准确);
转,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力求深度、力度);
合,综合上文,再申主旨(力求完整、有力)。
三、例文及评析
失重的成长
□石家庄考生
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于是乎,现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青少年的身上,青少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但这引发了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这些平日备受呵护的青少年们,在跌倒之后,还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我们的成长是否已然失重?
或许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根本没有人曾想起过要青少年们自己站起来。家庭、学校、社会无不是在孩子刚一跌倒之时就立刻把孩子扶起,唯恐他们受到丝毫伤害。久而久之,这一代青少年已然失去了独立站立的能力,已然失去了战胜挫折的勇气。当青少年们在跌到后不能自己站立起来时,这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无疑是一种失重的成长。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上学和放学时的小学校门口,那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类景观:孩子的家长把学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或顶着烈日或迎着寒风,“翘首期盼”着自己的孩子。那情景,怎么看都让人感到那么感动,同时又那么无奈,那么辛酸。家长们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过马路,以至于许多小学生连一条马路都不能独立走过。如此“呵护”导致如此失重的成长,不知是当代少年之幸事,还是当代中国之悲哀。
中国的青少年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已被世界所公认。在中、日、韩、美四国合办的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些许表现实在令外国学生们难以理解。比如把自己的脏衣物带回家让父母洗或干脆扔掉。比如不会支帐篷,不会用木柴生火……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
但以上种种缺陷只归咎于青少年显然有失公正。青少年缺乏自立精神与整体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我们的社会高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乎全社会的关怀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难以自立的青少年们就在这关怀下失重地成长。由此观之,中国的青少年们各个成绩优秀,但中国大学培养学生的成功率却是世界倒数,出现这一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代的青少年们需要一种跌倒后能自己站起来的能力和一种自立的精神。请家长、老师和社会放开你们搀扶的双手,让青少年们远离那样一种失重的成长,而是以自己坚定的脚步,迈向明天。
4.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 篇四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我沉浸在书的馨香中。在其中,我可以感受司汤达的深刻,杰克·伦敦的激情,雨果的忧郁;可以体会李太白的豪放、杜工部的沉重、李义山的秀逸;可以品味梁实秋的随意,钱钟书的睿智、朱自清的平和;也可以随李敖一起快意恩仇,甚至像王塑般着着实实过上一把“痞”瘾。每一次阅读都是与笔者心灵的交流,都是心头的一次洗礼,都是充满乐趣的。我可以无拘无束地细细品味个中精髓,也可以随性地“好读书不求甚解”。
在书中,我体味着俄国人对草原和河流的触抚,印度人对天空和飞鸟的咏叹,日本人对冰雪和草叶的凝眸,以及中国人对松间、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野渡横舟的深度感动。这一切让我有一种既充实又幸福的快感。每一种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历史在书中都那么清晰地显露,这时我便像那个在海边拾贝的小孩,那么欣喜,那么有收获。似乎清晰可见自己思想的野马正在厚实的大地上恣意地奔腾。
契诃夫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其实书也是歌,只有快乐的读书人才能听到,才能吟唱。
读书于我是纯快乐的,因为快乐,所以自己脚下的路更绵长,自己的脚印更清晰;所以地平线并不遥远;所以能让人风雨兼程并迷醉其中。
年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美丽的丝绸;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雨滴落下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先哲们逝去了,但他们精神与智慧的芬芳,却仍萦绕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遁不散。
哲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的确,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脚步匆匆,似乎一切的奔走只为求取那囊中的“面包”,甚至连欢娱,都充满着迅速与等价。歌舞升平中的人们,搅乱了原本宁静的精神家园,我似乎听到了先人们的叹息。
忙忙碌碌,多少人行色匆匆?背负着太多的“面包”上路,真的不会被重荷所累倒吗?我们的世界被过多的“面包”追求所充斥,少了些许芬芳的味道。或许,人们只有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古老的沟渠,才能体会到那曾经的精神家园的圣洁。
中世纪的欧洲是灰色的,人们企图在对宗教的信服和无尽的祈祷中推动时代的巨轮。然而,他们并没有看到文明的曙光。直到布鲁诺在鲜花广场上浴火焚身,一道炫目的精神的圣洁之光才将其照亮。亦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了“采菊东篱”的悠然,忘记了“沉吟泽畔”的悲痛,忘记了“大庇天下”的壮心?!
“只有精神的升华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于是,鲁迅在疾呼,王朔在鞭挞,任长霞在奔走,邰丽华在诠释!似乎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能够不断提升的社会。
一盏灯,一杯茶,几页书,在夜深之时,去探索心灵的净土,让灵魂得以提升,使自己的心在社会的旋涡之中平静如一汪深潭。安享人生,不再被外物纷扰,人生乐事夫复何求呢?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也使人们获取精神需求的途径更为简便。或许,取得你心灵的宁静与升华,只需轻轻地点一下右键吧。
如此,还犹豫什么呢?打开书籍,也就是开启了通往精神家园的门扉。从中,你会发现一个新的洞天;从此,你的心灵充满祥和与宁静,寻得精神上的乐土,去唱生活的歌谣……
2006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为“真”守盼
很喜欢一个人捧着茶杯品茶的感觉。渐渐西斜的残阳,一抹霞红穿透剔亮的玻璃,掩映着书房里一排排古色发黄的线装书。一腾热气冲淡了黄昏,凝缩的那份脆干的青绿在热水中翻跃,升腾,一旦浸润了湿,就贪婪地吮吸久违的甘露,伸伸懒腰,缓缓的,蹬蹬腿,在古铜色的花杯中舒展开久封的筋骨。于是,脉胳渐显了,青绿在热水中延散了,一片片风干的茶叶在浸润中寻到了绿的真实,回到了曾在树枝上招摇的青春与真实,清清的,露珠,泥土的味道弥漫在小屋,一份还真带来的醉香荡漾在心头。
因为品茶,因为爱真,谈及历史,谈及文化,也守着不变的概念——真。
我的书架上有着古老而真实的文化,明刻本,线装书,发黄的记忆,永久的思索,不管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捧起一本原版古书,放在心头,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从一页页几欲风干的书页中,我品到了一份历史的真实,文化的真实。
从未想过要为文化说点什么,只到昨天,同学凌到我家,对着这一排排原版古旧的陈书而大笑,“你真傻,何不买几张电脑光盘,既不需像你这样旧书堆得似山高,又不需捧着文言实虚词嚼半日却难解其内容。”我先是惊愕,继而苦笑。莫名中有丝淡淡的哀愁,名著古书融注于光盘,竟还翻译成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我不敢想,我不知道“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该怎样翻译,我不知道“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用时髦的白话文该怎么讲,我不知道“冷雨敲碎吟上心”的心情用白话文如何描绘,又如何让读者真正领会?古典的故事,历史的沉重又怎能用一两句干巴浅显的白话文阐释得清?
还记得余秋雨写在《藏书》中的那句话,当学生问他为何藏如此多明刻线装书,藏这些原版发黄的记忆时,他说:“那是历史风尘,旧得有味,真实”是的,原版的文言书固然难读难懂,但有厚度,一旦失去了原版的真实,几句百话文,简写本已失去了厚度,很容易被岁月长河风干,甚至脆折。
我们需要真实,需要那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而非简单的故事情节,浅显的内容。
5.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 篇五
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新世纪的中国在飞速地发展,少不了中国的脊梁在埋头苦干。而我们正是千禧年出生的“世纪宝宝”,20恰已成人,同中国在这一新世纪一路前行成长。在我看来,不管身处哪个时代,青年人都应砥砺前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圆我中国梦。
有梦想是青年人亘古不变的追求。古时就有夸父逐日;上一世纪,周恩来同志慷慨陈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五四运动青年们的口号更是喊得响亮:“以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阳。”再到现如今,大大小小的中国梦正在路上,21岁技校生聂凤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美发项目冠军,言其梦想即让中国美发行业未来有国际发言权……
“青年人要有梦想、有担当,这样新中国才会有足够的青春力量。”梦想不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更应与国家挂钩。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拥有的梦想不同,或大或小,但它们都如同一盏盏明灯在黑暗的路上给人以希望与方向。倘若没有积极向上的梦想,那在雾气朦胧的森林里便更容易误入歧途,迷失人生方向。当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在一起,便铸成了每一个时代的中国梦,铸成了我们祖祖辈辈共同拥有的中国梦。有梦,才能追梦。
不可否认,也许明天就如海子的诗所言:“天寒地冻,日短夜长,路远马亡。”在我们成长的这一路,中国也在成长:汶川地震的同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首次太空授课,互联网普遍率超世界平均水平……观中国进步之艰难便可知奋斗圆梦实乃不易,故青年更应秉持激情与信念。从有梦到圆梦,拥有激情会让你更加主动积极地前进与探索,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自信,则让完成梦想的信念更加坚定,更不会轻易放弃。18岁盲人青年王子安凭出色的中提琴演奏技艺收到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让世界看到他的努力”。诚知道路艰辛而勿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骨气。
诚然,2035年的一切与现如今大不相同,中国将更加进步,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实现了心中的中国梦,但这并不意味着砥砺前行,圆中国梦这一追求会褪色。那时的世界不仅仅是未来的我们的,更属于年轻的你们。新时代的你们将要有新的梦想和追求,以更加优秀的姿态拥抱更加辉煌的中国梦。
马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这是我们父辈的努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完成将由我们来担起,你们将会有更大的挑战。从祖辈得到的奋斗爱国精神将在我们身上传承与体现,希望也在你们身上保留长存。
6.高考作文全国卷1 篇六
展信佳!恭喜你长大成人。很高兴你能于此时展开这尘封已久的信件,感受来自前少年的一腔热血。
于你而言,2035是诗和远方的新起点,是梦与未来的新征途;于我而言,2035是而立之年的砥砺前行,是家庭事业的担当与责任;于新世纪的中国而言,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你我,都是这时代星光下的赶路人。
或许此刻的你,如一只脱笼之鹄,意欲展翅高飞,追逐生命之风;或许此刻的你,有些迷茫,虽整装待发,却不知路在何方。不要着急,18岁的我亦是如此,期待着,也彷徨着。那便允许我,向你介绍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或许能给予你少许启发,坚定你前进的方向。
生于的我,有幸成为中国千万“世纪宝宝”中的一员,与世界一同书写新 篇章。新世纪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祖国便真正同世界接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祖父辈们成了迎风起航的弄潮儿,用芯片互联全球;用网络沟通世界;用高铁交通阡陌,实现了鲁迅先生“生活是两颗心的相互贴近”之愿。
最令我骄傲的,是“一带一路”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不再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孤寂,取而代之的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车如流水马如龙”;虽不再闻羌笛杨柳、骆驼铜铃,而那“中欧班列”的嘹亮早已响彻四海。明日于“黄海明珠”——青岛开幕的上合组织峰会更是万众瞩目,令人期待万分。我坚信,2035年时,中国同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我18岁,孜孜追求着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岁月如梭,十年一瞬,我却仍念念不忘的体育盛宴。当《歌唱祖国》萦绕耳畔,一股温暖而强大的洪流涌入心田;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赞叹奥运健儿的英姿勃发。而今,我期待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焕然一新的中国又将如何令世人为之惊艳、赞叹。
今天的我,赞叹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计日程功,用青春热血给自己树立高远的目标,为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力前行。2035年的你,亦是任重道远,上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美,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完成,下启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梦。中国对全世界的诚挚诺言,需要你我披星戴月去实现!
在此,我希望能与2035的你有个约定,约在新征程的起点上,用心用爱创领“两个一百年”;用热用光谱写“春天的诗篇”;用智用勇助力“中国的昂扬”。我们的新时代已然来临,惟愿你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持志笃实,久久为功,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和新时代的中国一起追梦。
纸短情长,留待来日再议!
20的少年
2018.06.07
7.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 篇七
一、总体稳定, 细微处显变化
与去年相比, 赋分比例稳定, 四个必修板块分值比例为:经济生活30%、政治生活24%、文化生活14%、生活与哲学32%。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分值没变, 仍然是30分和24分, 而文化生活从16分到14分, 减少了2分, 生活与哲学由30分到32分, 增加了2分。试题类型稳定, 选择题仍然是12个, 每小题4分, 共48分, 其中经济生活4个, 政治生活3个, 文化生活1个, 生活与哲学4个, 和去年一样, 且顺序和题号完全一致, 答案还是以四选二的组合为主, 但数量由去年的8个增加到9个, 选择题中出现了图表题和计算题, 这在去年是没有的。从非选择题的设置来看, 第38题还是两小问, 仍然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学科内综合, 第39题三小问, 依旧是文化和哲学的综合, 这与去年完全一致。不过, 今年虽然第39题第1小题看似两问实则一问, 基本上是每小题只设一问, 没有出现去年38题第1小题问中有问的情况了。今年题目的开放性更突出, 尤其是第39题第一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该题给了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
二、覆盖面广, 注重基础与主干
《经济生活》的一、二、三、四单元都考查到了, 包括供求变化与价格、外汇与汇率、利润与利润率、公司的经营、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消费结构和投资理财的选择等知识点;《政治生活》涉及到了第一、二、三单元, 包括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政协和我国的政党制度等知识点;《文化生活》虽然只有一个选择题和一小问, 但考查了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中华文化等知识点, 选择题的题枝和非选择题的答案几乎涵盖了教材的四个单元;《生活与哲学》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意识能动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求索真理的历程等知识点。可见, 四个必修模块的16个单元, 试题除了《政治生活》的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这个知识点没有直接考查到, 其他15个单元都覆盖到了, 考查知识点较为全面, 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能力立意, 考查综合能力
试卷大部分题目都通过新材料、新情境和巧设问来考查学生对考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试题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全面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在选择题中, 侧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2道选择题, 组合性题达到9个之多, 均为四选二型, 这样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标高考的特点, 它要求考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必要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非选择题则注重对四项能力的检测, 但侧重于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要想较好地解答38、39题, 既需要学生牢固掌握主干知识, 又要有学科的思维方法, 综合性较强, 考生必须调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相关知识并对问题进行科学的阐释, 论证和探究,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 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四、联系实际, 关注社会热点
2013年高考文综试题依然以重大时政热点为命题素材, 试题视野开阔, 直面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和面临的社会问题。其中, 涉及到人民币升值、农民增产不增收、海外并购、贸易保护、民生与社会和谐、《居民身份证法》的修改、水资源的管理以及经济、社会、教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成就和习总书记的“四最”劳动观等热点材料。试题大背景小切入, 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时代气息浓郁, 关注社会热点重点, 充分体现了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彰显了时代特色和新课改理念, 也凸显了学科价值。
五、价值导向, 突出人文素养
试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国家意志, 崇尚公平正义, 关注社情民意, 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引导和育人功能。在情境设置和问题设计上着眼社会生活, 关注学生体验, 注重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比如, 16题《居民身份证法》的修改体现的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18题的网民应邀参观政协提案办理流程体现的是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19、20题M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 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还有22题的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的群众思想, 38题的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 39题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发的争论与思考等, 都充满了人文色彩, 彰显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不仅考查了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 而且还正面引导考生更好地关注人生, 思考人生, 更好地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 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答案开放, 鼓励自主构建
38题第1问:“结合材料一,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 分析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38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39题第2问:“结合材料, 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人的认识的发展。”等这些题设问的指向明确, 道理在书中又不尽在书中, 要求考生结合材料, 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加以整合, 进而形成自主的见解和看法。我们尤为欣赏的是39题第1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9题第3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 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其中, 赞成与反对及其理由, 争论中怎样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更是开放性设问, 鼓励学生大胆自主选择, 创新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俱强。
当然, 今年政治试卷中个别题目的考查内容是否合理合情, 形式是否有点僵化单一, 我们认为值得探讨商榷, 以期至善至美。比如, 12题的利润率的计算量大, 且两年的数字差别又小, 学生不得不精准计算, 如果取消计算题或是降低计算的难度, 节省时间更利于考生发挥;又如, 9个“两两组合”式选择题, 数量上能否减少, 增加一点其他组合的形式, 以提高区分度便于选拔;再如, 今年试卷的“利润和利润率的计算”, 教材和教师用书均没有具体阐述, 考纲考点也没有呈现, “怎样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课标和考纲均未作目标要求, 只是在教材第47页写到“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此题学生得分率低。我们希望在今后命题时能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尽可能少出现超标和超纲试题, 但是瑕不掩瑜, 今年的试卷不仅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回味, 也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和复习备考提供了思路, 指明了方向。针对今年的试题特点, 我们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和能力培养方面, 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学的依据坚持“四方面”并重。
在教学中, 不能只把课本视作唯一, 要把课标、考纲、课本和教参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复习。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考纲规定了考试的性质、目标与要求、内容与范围、题型等, 是出题组必须参照的纲领性文件。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是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和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编著的, 要求与新编思想政治教材配套使用。譬如2012年高考试题第12题中“纸币的职能”, 在《教师教学用书》第40页介绍过, 今年高考试题第38题第1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其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新教材删掉了, 但在考纲第128页我国的政党制度有“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一考点要求。
2. 知识的掌握坚持宏观和微观并重。
在教学中, 要依据考纲, 在构建起宏观体系的同时, 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和观点中出题的高频点、冷点要倍加重视。比如《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决定与变动, 汇率, 企业经营与发展, 收入分配, 财政作用, 科学发展, 宏观调控,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等。《政治生活》中的公民的政治生活参与, 民主选举, 民主监督,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政府职能和责任, 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等。《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作用,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继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先进文化建设等。《生活与哲学》中的主观与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联系, 创新意识, 矛盾, 实践与认识, 真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 我们可将以上知识点作为高频考点。
3. 能力的训练坚持综合性和自主性并重。
今年的试题, 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主要是模块内综合, 而非选择题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 从不同侧面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两两组合型, 便于加大知识考查的范围, 增加考查强度和难度, 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近两年所占比重较大,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这种题型的训练。而非选择题从背景呈现到问题设置, 再到参考答案的形成, 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因此, 在教学中要坚持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法, 在训练时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013年高考文综试题依然以重大时政热点为命题素材, 试题视野开阔, 直面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和面临的社会问题。
8.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 篇八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欣赏
莫将分数功利化
在当今社会,分数功利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极严,得不到满分便拳脚相加;而有的家长则“及格万岁”,认为只要及格便是好的。不管外界看法如何,我认为这两种做法均不可取,因为这均是将分数功利化的行为。(认识深刻,一语中的,看透两种看似不同的奖罚,有着相同的本质——将分数功利化)
近年来,“虎妈狼爸”层出不穷,因其用严厉的教育方式将子女“打”进名校而出名,并赢得人们的争相热捧。在这种大趋势下,而我只想问一句——这样做真的对吗?(选用虎妈狼爸教育热点,进行评论)先不论这种“高压”教育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何种影响,从社会进程上来看,现在早已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读书不好的学生岂能一棒子打死?
莫将分数功利化,分数虽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尤为重要。十年前的神童退学事件留下的一地鸡毛仍历历在目,从小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换来了什么?换来的只是因生活无法自理而被中科院退学的通知,这样的分数至上,这样的本末倒置,是不是可以停止了呢!(选用神童退学的方面事例加以佐证)
其实,不少家长都明白,一百分和九十八分并没有多大差距,他们只是忍不下这攀比之心,更何况分数不是一切,你又能肯定地说考满分的孩子一定比别的孩子能力强、优异吗?既然不能肯定,那为什么要将孩子们的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多得的那一两分上呢?为何不将这时间花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上呢?社会需要的并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评析前两段反面教育事件:社会需要的并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达尔文小时候成绩并不出众,而且还喜欢在课余时间观察小动物和昆虫,若将他放在现在,恐怕不少人都会认为他“不务正业”,但正是这份“不务正业”才结束了“神学”数千年的统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进化论”。(列举正面事例,表明正确做法)是的,无法否认,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绝对不是只有“学习”。
内地首富马云也并不是名校毕业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电子商务界呼风唤雨。(再加一正面商界事例,例证充分)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评析以上两个正面事例,进一步论证——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
是的,无法否认,一个优秀的成绩或多或少会对你的未来有所助益,但为了这个苍白的理由而牺牲孩子的童年、扼杀他们的梦想未免太残忍了一些。
一百分也好,九十多分也罢,甚至刚及格也无妨,莫将分数功利化,因为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收尾有力:语言辩证,回扣漫画,重申观点,回应文题)
满分解读
学立意:本文依据漫画的寓意,见解深刻,提出了不能将分数功利化的观点。
学论证:作者从正反不同角度阐述了能力比分数更重要的道理。材料丰富,论据充足,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学语言:“无法否认,但”“是不是”、“岂能”等语言准确,辩证地表达了作者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思辨性,思维缜密,说服力强。
满分欣赏
差 别 待 遇
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在哪?
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百分与九十八分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看似这样的差别待遇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其间的合理。
人生来不尽相同。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其属于自身的优秀与价值。生命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见解全面,整体把握:作者为漫画中的两种做法点赞,找到了异中求同的切入点——因人而异,差别待遇。语言有诗意)
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两两对举:孔子弟子中的巨贾与政客,同是孔子学生,身份也有差别,同样成功。)而孔子,则成为后世称赞景仰的伟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长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小瞧默默无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马达与螺丝钉类比对举,作用有差别,同样需要)可能对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界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才!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草书国画只求神形俱备即可;(善用类比,精密与疏狂对举,要求有差别,同样必要)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的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拜为上卿;(廉颇与蔺相如历史名人的例证支撑,职务有差别,同样重要)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谱写精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再用类比,一食物一古物,媒介有差别,同样精彩)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两两对举人物事物,事例论证、类比论证,交相辉映。极其生动有力,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着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重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莘莘学子各自的独特形态,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有所长的栋梁之才!(回扣漫画,落脚教育:学校更应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差别待遇”,无差别!
满分解读
学结构:文章特征鲜明,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本文紧扣因材施教这一中心,从人的先天差异,先圣的经典垂范,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等角度,令人信服地推论出学校“差别待遇”,因材施教的匠心与意义。
学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运用得恰到好处。
【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08-22
英语全国卷高考作文11-19
201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08-19
全国乙卷高考作文09-05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06-25
全国二卷高考英语作文07-14
高考语文全国卷二满分作文08-21
高考作文真题(全国卷):至诚至成06-28
全国高考一卷语文作文范文07-30
全国新高考Ⅰ卷高考优秀作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