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总体规划评审

2024-08-25

镇总体规划评审(精选11篇)

1.镇总体规划评审 篇一

袁寨镇中心学校中级、高级教师评审评分标准

为了全面落实区教育局教师职称评定有关文件精神,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职评工作的透明度,结合我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经中心学校领导班子及教职工代表研究制定本标准。

一、参评教师必须有支教经历,按《袁寨镇超编学校教师到缺编学校支教工作实施方案》进行支教,否则不准晋职。

二、教龄:每年0.8分。

三、教育教学获奖:只取一次最高奖(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上级部门表彰的先进个人)。

市级5分,区级3分,镇级2分。

四、教学成绩:(取两次最高奖)

小学:在镇教学质量检测中第一名6分、第二名5分、第三名4分、第四名3分、每五名2分、第六名1分。

中学:在镇教学质量检测中第一名6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2分。

五、教研获奖:

1、优质课评选:取一个最高奖。

市级:一等奖:12分;二等奖:11分;三等奖:10分。区级、镇级:一等奖6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2分。

2、市级教坛新星15分,区级教坛新星10分。

3、教学论文获奖:(取最高奖)

省级:一等奖:8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4分。

市级:一等奖:6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4分。

区级:一等奖:4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

注:发表论文仅限于教育机构或教研部门发表的文章,分值参照

同级别的二等奖。

4、课题研究

参与区级课题研究并结题。课题负责人加10分、课题组成员每人加5分。

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课题负责人加20分、课题组成员每人加10分。

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并结题。课题负责人加40分、课题组成员每人加20分。

六、教案编写:(满分60分)

按教案评分标准执行。

七、师德师风(满分30分)

违法上级师德师风相关规定此项不得分。

八、日常工作表现(10分)

优秀10分、良好8分、一般6分、差0分。

该项由教师职务评审领导小组成员根据平时到校检查工作、平时

与该校领导班子座谈、平时与教师交流等对该同志工作态度进行

打分,参评人员的平均分为该同志的得分。

袁寨镇中心学校

二O一二年八月

关于超编学校教师到缺编学校进行支教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促进我镇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解决部分学校严重缺编的实际问题,经中心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从二OO八年

秋季学期开始,在全镇范围内实行超编学校教师到缺编学校支教的工作制度,希各校及时把意见传达到每一位教师。

一、支教工作采取教师自愿的原则,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现任职学校同意,报中心学校批准,由中心学校安排到学校支教。

二、支教时间至少一年,愿意支教两年以上者,中心学校将

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晋职晋级、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

三、申报时间和程序。支教教师要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前写出

书面申请,交现任职学校,学校签字后,在七月二十日前报中心

学校,中心学校在七月三十一日前将研究结果通知到申请人及支

教学校。

四、支教教师要积极参与支教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努力提

高支教学校的教学质量。特别是本人所任教的学科,本人所任教的学科在全镇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在同年级、同学科排名中要

进入前二分之一名次。否则,当年支教不记支教经历。

五、支教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工作,严格遵守支教

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支教结束后,本人写出支教总结,支教学

校写出评价意见上报中心学校。

六、从二OO八年起超编学校的教师,需要晋升中、高级职

称的必须有支教经历,否则不得晋升;已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需要聘任或续聘中、高级职务的也必须有支教经历,否则不能聘

任或续聘;从二OO九年起超编学校教师评优评先也必须有支教

经历,否则不得评优评先。男五十周岁以上,女四十五周岁以上,晋职、晋级、评优、评先不受支教条件的影响(以档案年龄为准)。

袁寨镇中心学校

二O一二年八月

袁寨镇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教案评分标准

一等教案(50—60分)

要求:

一、书写认真干净,字体为楷书或行书,无错别字,语句通顺。

二、按要求编写教案、内容齐全。

科计划要有:

1、学情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学目的和要求;

4、具体措施;

5、教学进度表。

课时计划有: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过程;

4、作业设计(有梯度有自编题);

5、板书设计(简明、有创意);

6、教后反思(反思内容能说明成功或失败之处、之感)。

三、教案中知识点准确,能体现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活

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体现新的课改精

神。

二等教案(35—49分)

要求:

一、书写认真干净,字体为楷书或行书,无错别字,语句通顺。

二、按要求编写教案,内容齐全。

科计划要有:

1、学情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学目的和要求;

4、具体措施;

5、教学进度表。

课时计划有: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过程;

4、作业设计;

5、教后反思。

三、教案中知识点准确,能体现灵活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能力

培养较少,能体现一定的教改精神。

三等教案(20—34分)

要求:

一、书写认真干净,字体为楷书或行书,无错别字,语句通顺。

二、按要求编写教案,内容不够齐全,有缺项。

三、无教法、学法体现,无课改精神体现。

四等教案(20分以下)

编写不认真,字体潦草无法辨认或有错别字、语句不通,编写教

案内容不全,缺项较多。

袁寨镇中心学校二O一二年八月

2.镇总体规划评审 篇二

本刊讯为加快推动全省信息服务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要求,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于2009年6月启动了“无线城市”规划工作。在经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由广东电信规划院完成了初稿编制。8月28日,《四川省无线城市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

该规划根据国家、省和行业关于通信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结合四川国民经济和通信业发展实际,全面地规划了四川省无线城市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以3G为主、WAPI为辅、融合2G/3G/WAPI三网为总体技术思路,投资560亿,建设3G基站6.2万个,热点区域覆盖3.8万个,形成全省无线城市区域内覆盖率99%,网络接通率大于85%,通信速率达5~10Mbit/s的高速、安全、可靠接入的无线城市网络系统;应用全面,包括公众无线宽带信息服务、政务无线宽带应用、工业生产无线宽带应用、经济服务配套无线宽带应用、旅游无线宽带应用及文化生活无限宽带应用六大类项目;突出重点,对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眉山进行了详细规划;促进落实,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优惠政策、资金等各项保障措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在国内首次从省层面提出无线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出具有四川特色的发展思路,符合国情和四川省情,对四川“两个加快”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无线城市”的应用推广,将会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提高社会经济服务水平,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黄陵矿区综合规划评审会召开 篇三

陕煤化集团总经理杨照乾,集团董事、陕西煤业股份公司总经理宋老虎,集团副总经理尚建选,技术研究院董事长李向东,黄陵矿业公司总经理范京道及日本煤炭能源中心相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还特邀国家能源局煤炭司、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领导,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相关专家出席。

2010年10月24日,在东京第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期间,陕煤化集团就推进低碳生态环保矿区建设与日本煤炭能源中心达成合作共识。之后,日本煤炭能源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多次来华与陕煤化集团及下属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双方课题组成员针对在建的黄陵矿区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低碳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为最佳目标,借鉴日本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围绕各产业链间能量和物质流的最佳匹配和各产业工艺技术设备的优化选择,开展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和策划。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陵矿区低碳生态环保矿区建设综合规划》现已经编制完成。双方希望通过合作,利用日本的洁净煤技术,促进瓦斯、煤矸石、井下水、火电厂灰渣及气化、焦化过程中所产生各种副产品的有效利用,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矿区。

日方代表在会上就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各与会专家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以及对相关技术细节的质询,最终形成决议,认为陕煤化集团提出的黄陵低碳生态环保矿区、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矿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构想,对指导黄陵矿区健康发展,进而对我国西部煤炭矿区开发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规划报告》提出的发展黄陵矿区相关多元产业,延伸煤基产业链,加快构建以煤炭、焦炭、煤化工、电力、建材、水处理等行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基本符合黄陵矿区基本情况。提出的思路和可供选择的技术路线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为下阶段进行详细规划指出了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陕煤化集团是陕西省政府直属的国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近年来,集团始终坚持“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发展”的既定战略,着力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2011年,陕煤化集团全年煤炭产量达到1.02亿吨,连续两年跨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实现销售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37.4%;持续保持了“十一五”期间“每两年翻一番”的跨越式增长速度。

据陕煤化集团总经理杨照乾介绍:在企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集团公司高度重视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尤其在煤炭开采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多名院士专家积极合作,共同开展了保水采煤、井下充填式开采、环境友好型煤炭开采技术研究、彬长矿区的瓦斯综合利用及“零”排放示范,陕北矿区的绿色矿山建设,以及此次评审的黄陵矿区低碳生态环保建设等,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资源再利用水平。

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陕煤化集团形成了“绿色、安全、高效”的独具陕煤化特色的煤炭开采理念。以环境友好型煤炭开采、瓦斯综合利用、以及煤矸石发电等技术,增强在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水平,做到了资源“绿色开采”;以一批水、火、瓦斯、顶板治理等灾害防治技术为重点,提高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做到资源“安全开采”;在煤炭地质赋存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实现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建设及装备等技术的突破,不断提升煤炭生产效率,做到了资源的“高效开采”。

杨照乾说,陕煤化集团实现煤炭开采理念的主要做法,就是通过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支撑和引领煤炭主业的发展。基于此,集团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计划5年完成120亿元科技资金投入,用于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将重点针对大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田的煤炭赋存特点,在黄陵低碳生态环保矿区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绿色、安全、高效开采课题研究,在该领域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以此进一步聚合国内外科技资源,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通过协同创新,提升煤炭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改善大鄂尔多斯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現状,全面推动陕煤化集团绿色健康发展。

4.镇总体规划评审 篇四

行政审查会议主持词

(2012年11月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xxx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专家评审暨行政审查会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出席今天评审会的专家有:xxxxxxxx教授,xxxxxxxxx副院长,xxxxxxxxx副院长,xxxxxxx副院长,xxxxxxxx总规划师。

出席今天行政审查的领导有:xxxx城乡规划局xxx局长,xxxx城乡规划局xxx局长,xxx城乡规划局xxx科长,xxx发改委,xxx国土资源局,xxx水利局,xxx交通运输局,xxx文广新局。

出席今天会议的xxx领导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xxx同志;县委副书记、县长xxx同志;县委副书记xxx同志;县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xxx同志;县政协主席xxx同志;县委常委、副县长xxx同志;县政府副县长xxx同志。

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会议安排八项议程:一是由xxx县长致欢迎辞;二是宣读评审委员会名单,推选主任委员;三是对《xxx城市总体规划》进 — 1 —

行评审;四是规划编制单位发言;五是xxx局长讲话;六是xxx书记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x县长致欢迎词,大家欢迎。………………

通过征求专家意见,一致推荐xxxxxxx教授为本次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xxxx局长为行政审查组组长,大家如果无异议,请鼓掌通过。

下面,请闫整教授主持评审会议,大家欢迎。

………………(xxx教授主持第三项议程)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请规划编制单位发言,大家欢迎。………………

下面,会议进行第五项,请xxx局长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会议进行第六项,请xxx书记讲话,大家欢迎!

………………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xxx总体规划凝聚了大家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规划编制单位充分吸取今天会上各位专家、领导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规划内容,使规划更具权威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恳请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xxx的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对到会的专家和领导表示感谢。

今天的《xxx城市总体规划评审会》到此结束。

5.规划评审主持词 篇五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株洲云龙示范区总体规划评审汇报会。

参加今天汇报会的专家有:长株潭规划局局长王扣柱、省建设厅副厅长高东山、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于新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蔡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中规院副总裁朱子瑜、中规院交通所教授张国华、清华大学教授张杰、天津华汇事务所规划总监黄文亮、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深圳雷奥公司董事长王富海、香港巴硕投资顾问公司总裁郑小平以及中规院上海分院、上海市政设计总院的专家。

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有:市委书记陈君文、市长王群、市人大主任姜玉泉、市政协主席刘岁文,副市长、云龙示范区管委会主任蔡溪。

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市直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今天会议有六项议程:一是蔡溪同志致欢迎词;二是中规院介绍云龙示范区总体规划成果;三是特邀专家点评;四是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发言;五是省有关部门领导讲话;六是市领导讲话。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市政府副市长、云龙示范区管委会主任蔡溪同志致欢迎词,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蔡震院长介绍云龙示范区总体规划成果,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特邀专家点评。

首先,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石楠秘书长点评,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中规院朱子瑜副总裁点评,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中规院交通所张国华教授点评,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清华大学张杰教授点评,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天津华汇事务所规划黄文亮总监点评,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深圳雷奥公司王富海董事长点评,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香港巴硕投资顾问公司郑小平总裁点评,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发言。

(市发改委--市两型办--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电力局--市自来水公司--市职教园指挥部)

……

下面,进行第五项议程,请省有关部门领导讲话。

首先,请长株潭规划局局长王扣柱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省建设厅副厅长高东山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于新民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会议最后一项议程,请市领导讲话。

首先,请市政协刘岁文主席讲话,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市人大常委会姜玉泉主任讲话,大家欢迎。

……

接下来,请王群市长讲话,大家欢迎。

……

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君文书记作重要指示。

……

各位领导、同志们,株洲云龙示范区总体规划凝聚了大家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云龙示范区管委会以及中规院充分吸取今天会上各位领导、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规划内容,使规划更具权威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恳请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株洲云龙示范区的工作和发展。

6.免疫规划综合评审方案 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省卫生厅关于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黔卫发„2007‟7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年初的工作安排,确保我县达到免疫规划的工作目标,特制定本方案,以进一步了解我县半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本次评审工作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抽调流行病科专业人员和乡镇骨干人员参加本次综合评审工作。其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为:

组 长:张传慈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副组长:郭富江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成 员:王军明 吕德彪 韦家院 邓国富 韦忠海 邓国忠 王科盛 成智卫 杨 焘 王建昌 韦标

二、指导思想及目的

(一)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6‟90号)及省卫生厅关于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黔卫发„2007‟72号)文件精神进行综合评估。

(二)了解我县半年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制 定有关策略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免疫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评审内容

2011年上半年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具体内容包括:

(一)乡镇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和政府保障情况。

(二)免疫规划专业队伍的建设情况。

(三)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实施情况,主要包括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疫苗与冷链管理、安全注射、社会宣传动员、免疫规划管理、培训与督导等。

(四)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建卡、持证情况,免疫规划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五)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情况。

(六)资料的整理、归档情况。

(七)冷链设备的管理情况。

四、评审方法

(一)免疫规划工作情况调查

1、调查对象:卫生院、村级接种点(如以乡为单位接种、调查乡镇接种点)、小学和幼儿园。

2、抽样方法:

(1)每乡镇把所辖乡镇按免疫规划工作平均分为好、差两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村作为评审对象,即每个乡镇评审2个村。

(2)随机抽查2个接种点和2所小学或幼儿园(原则上查接种率调查的村。(3)评审方法: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和填写评审调查表(附件1)。

(二)接种调查

1、调查对象:每村调查“1岁组(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和“2岁组(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儿童各5名,“4岁组2006年5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7岁组“2003年5月1至2004年4月30日”即每村调查20名儿童,每个乡镇调查40名儿童。

2、调查内容:儿童建卡、持证率、基础免疫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乙肝首针接种率以及卡证符合率。

(三)记分方法

按照贵州省2010年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审乡级评分标准评分。

五、评审时间

于2011年5月24-28日作为现场评审,6月1-5日汇总。

六、资料汇总、分析 报告

2011年6月15日前由评审小组将评审工作总结,包括接种调查资料汇总、评分和排名报县卫生局。

7.镇总体规划评审 篇七

与会专家一致肯定规划成果基本达到编制要求,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法富有成效, 在综合评估区域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 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合理确立了生态经济区划方案, 深入分析了生态工业、服务业、静脉产业、生态景观、生态人居、生态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与空间管制、生态文化体系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及实施路径,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据悉, 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9年初, 青岛高新区作出了编制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启动了全球招标, 最终优选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为编制单位。一年来, 经过广泛细致的前期调研、高瞻远瞩的规划设计、科学严谨的论证分析, 形成了规划成果。

青岛高新区自调整管理体制以来,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 生态建设与规划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坚持“生态、生产、生活”用地各占三分之一, 为生态化发展提供充足空间。科学编制产业规划, 制定了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等21项环境保护指标, 引导发展绿色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杜绝“两高一资”项目入园。

8.镇总体规划评审 篇八

关键词:土地规划;数据检查;质量控制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国土部门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土地规划管理需要一个标准化、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支撑,规划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将影响国土部门对它的应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五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层规划,探索乡(镇)土地规划数据质量控制意义重大。

1 乡(镇)级规划数据内容

规划数据内容丰富,包含空间数据、规划表格、规划文本及元数据等。土地利用规划建库中,乡(镇)规划数据库以县为单位建设,包含的主要数据内容有:

1.1 空间数据

1.1.1矢量数据

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和规划专题数据,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境界与行政区、地貌等。土地利用规划专题数据包括基期现状要素、目标年规划要素、规划基础信息要素。

1.1.2栅格数据

规划栅格数据是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规划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图件设计、图面整饰而形成的规划图件。

1. 2 表格数据

规划表格数据是规划文本附表数据按照数据库模式进行的组织存储,存储规划指标、规划内容等重要信息。

1. 3 文本和元数据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区域总体情况的描述,包括规划背景、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实施措施等。元数据是对规划数据的说明,便于数据使用者了解数据的相关情况。

2 规划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在測量学中常用误差来度量。规划数据误差来源广泛,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源数据误差、规划要素的表达、规划数据的采集、转换、加工处理等均能带来误差。数据误差不可避免,只能用科学的方法尽量将误差降低。

2.1 制定质量控制体系

2.1.1作业方法保证数据质量

作业过程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杜绝随意性以保证成果质量。

2.1.2作业流程保证数据质量

当前作业工序在没有通过检查的情况下,绝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作业,这样可以有效杜绝不合格工序引起的连锁反应,避免错误的累积。

2.1.3 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监察力度

针对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不同的工作阶段设立质量检查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抽查作业员工作成果。

2.1.4落实“多级检查”制度

质量检查是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过程数据随时检查以及对数据成果进行作业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专职检查员抽检的方法控制数据质量,是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2.2 过程质量控制

2.2.1数据资料收集与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资料的现势性、完备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资料的内容以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要求为准,收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及文本、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应为验收合格的成果,电子图件数据各图层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坐标参数、系统库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行政区划的调整,是否有总面积的差异等,对存在问题的数据,要进行合理的处理使之合格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2.2数据预处理过程质量控制

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到规划基期数据转换时,要检查转换前后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是否一致,并分析原因;在规划空间数据采集时,如电子矢量数据质量较差,应将栅格图件配准,进行矢量化采集;各空间要素图层采集完成后,应对空间图形数据进行检查,重点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重点建设项目、土地结构调整综合图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图层均不允许重叠。

2.2.3数据入库过程质量控制

2.2.3.1空间数据入库

数据入库过程中还会引入新的误差,包括由计算机字长引起的舍入误差、由拓扑叠加分析引起的误差以及入库操作不当均可能引起的误差。在数据检查无误的情况下,导入规划修编软件后应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各类面积的计算、表格的汇总,检查与规划文本中相关数据是否一致。

2.2.3.2非空间数据入库

在非空间数据入库过程中,需要人工录入大量规划属性数据。数据入库人员要有扎实的规划专业知识,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划编制软件的要求进行录入;要尽量避免由于粗心导致录入属性数据不正确,保障数据录入内容的准确率。

2.3 成果质量检查

2.3.1数据完整性检查

主要检查规划数据的合法规范性,即成果数据在命名、结构规范性和内容完整性、目录及文件规范性、数据格式正确性、数据有效性、元数据是否完备准确等。

2.3.2空间数据检查

空间数据是GIS的基础内容,它被誉为GIS的“灵魂”。空间数据是空间实体位置和相互关系分析的主要依据,空间图形数据质量检查也是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的难点。

2.3.2.1空间数据基本检查

空间数据基本质量检查主要检查空间数据内容是否完整,参考基准是否符合要求,范围是否合格,如图层完整性、数学基础正确性、行政区范围与二调数据一致性。对于行政区范围与二调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要在GIS软件中对其进行调整,个别图层确实不存在,则要在数据库说明文本中进行描述。

2.3.2.2空间图形数据检查

①矢量图形数据

空间图形数据检查主要检查空间数据库实体的坐标信息与真实地理位置的几何误差及空间实体的矢量特性(点、线、面)、形状、方向等与真实值的相符程度,包括空间实体的相互关系(如包含、相交、相邻等),点、线、面层内拓扑关系检查,线面拓扑关系检查,数据拼接检查,碎线、碎片多边形检查。

②栅格图件数据

土地规划图件是土地规划布局情况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国土部门后期对土地规划成果进行应用的一个重要手段与媒介。栅格图件数据来源于矢量图形数据,是用特定图例系统对其进行整饰设计形成的图件。要保证栅格图件质量首先要保证其矢量数据库的正确性,其次对各规划要素符号表达、图面整饰、使用的图例系统正确与否进行检查,总之图件要既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又能增强规划内容的显示力。

2.3.2.3空间属性数据检查

空间属性数据质量检查主要检查空间数据的属性结构是否规范,属性内容是否正确,包括图层名称规范性、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代码一致性、数值范围符合性、编号唯一性、字段必填性。

2.3.3表格數据检查

表格数据检查主要检查表格的完整性、数据结构一致性、代码一致性、数值范围符合性、字段必填性、表内逻辑一致性、表间逻辑一致性,表间逻辑关系不一致的情况应对相关表表内及表与表之间所涉及的图层进行方案分析。

2.3.4规划内容检查

规划内容检查主要是核查数据库内容是否符合规划编制有关政策规范。对规划内容质量检查细则的理解是合理分析错误原因的关键。此外,在规划内容检查时,表格数据的读取比较频繁,上下级指标一致性检查、文本表格一致性检查及图数一致性检查都要检查到表格数据,要手动检查表格填写内容等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及内容的正确性。

3 结束语

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集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数据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成果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是保证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在规划数据建库和质量检查过程中,人工操作自由度大,且人为疏忽或错误给数据检查和修正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作业员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有效减少规划数据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TD/T 1027-2010,《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s],国土资源部.

[2]黄鼎成,郭增艳.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

9.镇总体规划评审 篇九

专家评审意见

2013年9月25日,聊城市规划局在聊城阳谷县石佛镇组织召开了《阳谷县石佛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聊城市规划局、聊城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莘县规划执法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名单附后),对由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和石佛镇政府共同编制的《阳谷县石佛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评审。莘县国土、环保、交通、发改、电力等部门参加了会议。专家们踏勘了现场、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方案汇报,进行了充分评议。专家一致认为:该规划调查比较充分,规划思路清晰,内容比较完整,基本符合《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山东省示范镇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的要求。评审委员会原则通过该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专家评审委员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研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按照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功能定位,并做好与上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二、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研究村庄迁并的强度、规模和时序,统筹安排镇区和社区的污水、垃圾、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三、进一步深化近期建设规划,规范规划文本、图纸。该规划修改完善后,可按法定程序报批。

朝城镇总体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10.镇总体规划评审 篇十

2009年12月23日 09:13:0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中国旅游网络媒体联盟-中国网12月22日讯 国家旅游局、福建省人民政府组织在北京召开了《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二外、中科院地理所、厦门大学、福建省政府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旅游专家共同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出席评审会的还有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政府的领导、海峡西岸旅游区闽粤浙赣四省旅游部门的相关代表、在京的知名媒体记者、《规划》编制单位专家组代表共计50余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福建省政府洪捷序副省长应邀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吴文学司长主持评审会。福建省旅游局郭恒明局长代表委托方和闽粤浙赣四省旅游主管部门作了讲话。《规划》编制单位的负责人马勇教授就《规划》总体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向评审委员会作了汇报。在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介绍,并审查了《规划》文本及相关的图件后,评审委员会讨论形成评审意见。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国家旅游局把“海峡西岸旅游区”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的全国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之首,并组织专家编制《海峡西岸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背景如下:

1、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西发展环境和谐。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式由地方决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国家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旅游发展动力加强。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海西旅游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海西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新的要求。

3、“两会”协商开启两岸交流新时代,海峡两岸关系回暖。台海局势日趋缓和,两岸交往迅速增多,两岸关系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4、国家旅游局打造海峡西岸旅游区,海峡旅游位置突显。国家旅游局从高处着眼实处着手,提出建设海峡西岸旅游区的战略构想,并将其列入全国“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和建设的十二个旅游区,出台支持海峡西岸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了海西旅游区在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的位置。

5、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基础坚实,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海峡西岸旅游区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具备对接集散的区域优势,伴随世界旅游业持续兴旺、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具有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天然基础,海西旅游产业必将又好又快发展。

二、规划编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海峡西岸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服务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就是为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一个更为便捷有利的平台。编制海西旅游发展规划,既是配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又是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有利于实现海西旅游资源全面整合。海峡西岸旅游区无论是地域空间还是行政跨度都很大,旅游资源的条块分割现象明显。本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有效规避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旅游资源存量的优化整合。

3、有利于推进海西旅游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海峡西岸旅游市场的深入分析,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刺激旅游者在购物、餐饮、娱乐等收入弹性高的项目上的消费,提升旅游消费档次,优化区内旅游收入结构。

4、有利于推动海西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促进海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动海西旅游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5、有利于促进海西旅游业联动式发展。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海西旅游业发展规划,建立海西旅游经济共同体,促进海西旅游的联动式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内旅游市场的合理共享,有利于区域内旅游信息的畅通传递,有利于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6、有利于提升海西旅游整体竞争实力。站在海峡西岸旅游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统筹区域内四省二十三市的旅游业发展,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海西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规划编制的过程

2007年国家旅游局委托湖北大学旅游发展规划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同年9月8日在海峡旅游论坛期间,国家旅游局牵头举行由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四省旅游局长、规划处长参与的《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启动协调会。随后,规划组分八个阶段分别对福建省九市、粤东五市、浙南两市、浙西三市、赣东五市及台湾本岛和金门、马祖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分别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专题座谈会和意见征求会,并向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旅游局党组分别汇报了规划的总体思路。

完成初稿后,2008年国庆前福建旅游局牵头在福州组织召开征求意见会,分别征求省直相关部门、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闽、浙、赣、粤四省23市的意见。2009年,国家旅游局在福建专门召开了规划中期成果论证会。规划组根据与会代表和有关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进行了反复修改,形成了规划评审稿。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海峡西岸旅游区”区域范围涉及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四省二十三个地市。其中包括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南平、三明、宁德九个市,广东省的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梅州五个市,浙江的温州、台州、金华、丽水、衢州五个市和江西省的赣州、鹰潭、上饶、抚州四个市。

(二)规划期限:2010—2020年

近期(2010—2012年)——重点建设阶段;

中期(2013—2015年)——系统升级阶段;

远期(2016—2020年)——拓展完善阶段。

(三)规划内容

共分20个部分

1、旅游发展现状认知与竞争力评价

2、旅游资源赋存状况、特色及综合评价

3、客源市场现状分析、特色分析与目标市场定位

4、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模式、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的战略契机,充分利用海峡西岸旅游区现有独特的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发挥海峡西岸旅游区在连接两大三角洲、对接海峡东岸(台湾)和辐射中西部地区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树立“培植大项目、塑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观念,通过盘活旅游资源存量、创新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改革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手段,不断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和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将海峡西岸旅游区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携手东岸,全力出击国际旅游市场,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战略目标:充分盘活区内旅游资源存量,通过区域分工及协作,有效整合区内优势旅游要素,初步形成功能鲜明、特色突出、领域宽广、规模适度、发展规范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通过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加强区内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项目建设、促进区内已有旅游项目的优化升级,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强化对台旅游交流与合作,共塑海峡旅游品牌,以厦门和台北为犄角,构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区;通过旅游形象的塑造及推广,强化海峡西岸旅游区在境外的市场影响力,积极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空间,形成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齐头并进的市场发展格局。最终,在规划期内将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携手东岸,全力出击国际旅游市场,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近期(2010-2012):重点建设阶段:优先打造蓝色海滨旅游带,初步形成“三轴八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在完善和提高观光游览、宗教朝觐等主导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启动开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贸会展、邮轮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同时强化两岸旅游市场开拓的合作,形成两岸

旅游共同市场的雏形。

中期(2013-2015):系统升级阶段:重点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景观轴,基本形成“三轴八区”的总体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涵盖蓝色海滨、绿色山林、多彩文化、特色都市旅游四大产品系列框架,重点打造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面向台港澳的区际游线,初步形成两岸之间密切的旅游合作交流机制。

远期(2016-2020):拓展完善阶段:全面形成涵盖蓝色海滨、绿色山林、多彩文化、特色都市旅游四大产品系列的海西旅游产品框架;全面实现区内“三轴八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各区域协调发展,旅游六要素达到最优组合,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5、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发展方针与功能分区

6、旅游项目体系(主题类、支撑类、精品类)

7、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类提升规划、精品主题游线

8、旅游形象特征分析、形象塑造与营销推广

9、“海峡旅游”品牌定位、品牌支撑及市场定位、市场规模预测、市场营销

10、区域旅游合作思路、体系、规划

11、海峡两岸旅游合作目标、框架、支撑体系

12、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原则、策略和体系

13、旅游城市建设与提升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和要点

14、旅游科技创新支撑“数字海西”的构建思路、三大平台、四大构建和功能提升

15、交通系统(交通方式、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化、提升

16、配套服务体系(旅行社、饭店、餐饮、商品、娱乐)建设及优化

17、旅游资源(水体、山体、人文)开发与保护

18、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策略、实施步骤

19、发展保障体系(政策、组织、财政、市场、技术、安全)

20、近期行动计划

五、实施规划的具体要求

规划编制组将根据国家有关旅游发展的新精神、新要求,充分吸收评审会上专家和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进行认真修改,使之更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福建等相关省份将进一步树立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运作,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突出“海峡旅游”品牌。“海峡旅游”既是海西的特色,也是海西的优势。要围绕主题,进一步加强开发和宣传,突出“海峡旅游”品牌,突显海西旅游在全国旅游发展总体格局中的位置。

2、打造精品旅游项目。要根据海西的资源特色,针对旅游市场的不同需求,深入挖掘海西地域文化内涵,推出一批有鲜明地方特色、有较大市场影响、有明显综合效益的滨海、生态、文化、红色、乡村等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3、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海西旅游区涵盖四省23市,要加强区域内的旅游协作,完善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形成发展合力。还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旅游合作,共同建设我国东部沿海旅游繁荣带。更要加强与海峡东岸的旅游交流与合作,互送客源,共拓市场,携手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4、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宣传旅游,宣传海西旅游规划,宣传国务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高全社会对旅游发展的认识,形成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都来关心旅游、支持旅游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国务院加快旅游发展、支持海西发展的政策意见,为海西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峡西岸的旅游发展。在规划的指导、资金的安排、企业的扶持等方面对海峡西岸旅游区予以倾斜,并积极与台办、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相关政策,推动海峡西岸旅游区的建设顺利发展。

六、评审意见

2009年12月22日,国家旅游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厦门大学、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旅游专家共同组成了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在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介绍,并审查了《规划》文本及相关图件后,进行了认真讨论,达成以下评审意见:

1、《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定位准确、目标体系完整、空间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系统创新和可操作性。

2、《规划》立足于塑造“海峡旅游”品牌和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以及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突出了项目带动战略和推动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转变,体现了旅游发展的转型与创新,具有较强的区域统筹性。

3、《规划》突出了区域合作,特别是两岸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构想及近期行动计划,有利于立足西岸、联合东岸,共筑合作平台,携手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 中心,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4、《规划》对旅游发展政策体系、实施机制、综合配套设施及支持项目进行了系统规划,从组织、财政、市场、技术及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1.镇总体规划评审 篇十一

一、交通政策研究

文化名镇以小尺度街道空间居多,交通方式以慢行为主,很多古镇只允许步行,车行截流在外围交通集散中心。鉴于古镇的这种交通特点,有三种交通战略模式可供选择:一是以小汽车为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二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三是以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为主导。

构筑以小汽车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与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要求不相符。引入大量的小汽车,不仅不利于古镇的保护,而且会使古镇交通系统不堪重负,交通秩序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其次,历史文化名镇规模一般不大,因此交通出行总量也不大,采用大容量公交系统作为主导出行方式是不经济的。同时公交的可达性、灵活性、方便性也往往不能满足古镇居民日常交通出行要求。因此在古镇内部建立以公交为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不经济、不合理。另外,慢行交通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等。规模较小的区域采用慢行交通是最适宜的,不仅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还有利于历史风貌的保护。因此,应以构筑慢行交通为主,其他交通方式为辅,打造宁静的古镇内部交通系统。

(一)车辆政策

一是限制小汽车使用。从古镇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古镇路网容量测算,不鼓励古镇居民拥有小汽车,在其使用上给予一定的限制。二是控制摩托车发展。因其速度原因,加上古镇道路先天条件,会给古镇居民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而且大规模使用摩托车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给古镇保护带来诸多问题。建议对摩托车采取“控制发展,禁止上牌”的策略。三是自然淘汰营运三轮车。作为古镇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营运三轮车在古镇客运交通系统中发挥着辅助性作用。但过多的三轮车会占用大量道路资源,建议对其数量进行控制,并对从业人员的年龄进行限制,主要采取自然淘汰的方法,使其逐渐淡出古镇客运交通市场。四是鼓励使用自行车。因无污染,对古镇环境与保护不存在破坏,应该对其进行积极引导,采取“鼓励拥有,鼓励使用”的策略。

(二)收费政策

收费政策主要指停车收费,目的是调节机动车交通流,保证古镇内部动态、静态交通的有序、畅通。制定收费政策时应着重考虑两个原则:一是古镇路侧停车费要绝对高于路外停车费,必要时将路外停车场免费供本地居民使用;二是古镇外围换乘停车场包括旅游集散中心、P+R停车场(parking&Riding停车换乘,一般指小汽车换成公共交通)、自行车换乘公交停车场等一律实行免费停放。

二、静态交通系统规划

静态交通系统是古镇交通网络设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古镇内部的停车供需矛盾及外来旅游车辆的停放问题,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提升古镇知名度也有着促进作用。古镇的停车系统可分六个层次。

一是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服务于外来旅游大巴,兼顾外来旅游私家车的停放功能。它在整个古镇交通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结合古镇主要对外出入口布置。

二是旅游私家车P+R停车场。主要服务于外来旅游小汽车。近几年旅游出行中,选择小汽车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将小汽车与旅游大巴在停放空间上进行分离,设置小汽车专用停放场地,无论是对提高停车作业效率,还是提升古镇地区交通系统的秩序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是对外交通出行P+R停车场。古镇居民对外交通出行主要采用小汽车、公交等方式,由于古镇内部道路交通承载力有限,大规模、大面积建设停车场是不现实的,同时与古镇的保护规划也不协调。因此应在古镇主要出入口处布置免费的P+R停车场,将古镇居民拥有的车辆截流在古镇外围,再通过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接驳换乘。

四是古镇内部公共停车场。主要服务于当地居民,以缓解由于功能性建筑配建车位不足造成的停车压力。它对古镇内部静态交通系统的完善、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的协调等均有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古镇内部停车的供给不能采用“喂给式”的规划模式[1],而应通过停车政策的引导,将部分车辆停放于古镇外围,以减轻古镇内部动态、静态交通系统的压力。

五是古镇内部路边停车系统。路边停车因方便、快捷、周转率高、管理简单等诸多优势,在整个古镇停车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常古镇内部各类建筑的配建车位不足,因此在不影响动态交通的前提下,应鼓励在古镇内部道路上尤其是支路上设置路边停车位。

六是对外交通出行P+B停车场(parking&Bicycle存车换乘,一般指自行车换乘公交)。主要停放自行车、电瓶车及摩托车等,为常规公共交通及未来轨道交通等大容量对外公共交通提供接运方式的换乘空间,为公交系统提供充足的客流,在古镇对外交通客运出行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交通组织模式研究

交通组织模式对古镇网络交通流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有四种交通组织模式[2]。

(一)旅游交通与对外交通均截流于古镇外围

该交通模式有利于古镇内部慢行交通系统的形成,对于古镇宁静交通的构建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旅游交通通过枢纽结合部到达古镇各景点,古镇对外交通也通过P+R停车场到达出行D点(destination,目的地)。车辆不进入古镇内部,形成环境友好、步行连续的交通系统,但这是以降低古镇居民交通可达性为前提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出行时间,其方便性受到了影响。

(二)旅游交通截流于古镇外围,对外交通可伸入古镇内部

该模式将外来旅游车辆停放于旅游集散中心或是P+R停车场,然后换乘旅游公交系统到达古镇各景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古镇内部交通网络的压力。而对于古镇居民的对外交通出行O点(origin,出发地)或D点,可以在古镇内部,这大大便利了居民出行。当然,当古镇对外交通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导致内部路网无法承担时,管理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限制。

(三)旅游交通伸入古镇内部,对外交通截流于古镇外围

该模式将旅游交通引入古镇内部,而将古镇居民对外交通截流于外围,显然是不合常理的。旅游高峰期,旅游交通量远远超过古镇对外交通量,将古镇对外交通截流于外围对于缓解古镇内部交通压力起不到明显作用。因此该方案无论对古镇居民,还是对交通量,都不合适。

(四)旅游交通与对外交通均伸入古镇内部

对旅游交通、古镇居民对外交通不采取任何截流管制,会造成内部交通与旅游交通的混杂,尤其是旅游大巴车的驶入,将给古镇内部道路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采取该方案显然不能满足未来古镇对其交通组织的要求。

综上所述,交通组织模式三、模式四均不能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交通组织方案。模式一比较符合古镇内部没有生活功能区、要求整体保护历史风貌的古镇。对于存在大量生活居住区的古镇,则不适用。因为不让当地居民车辆进入古镇内部,在现阶段实施的压力与难度都会很大。只有当古镇机动车保有量随着人口迁移而下降时,该方案实施的难度才会减小。而这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只有当古镇机动车远期保有量较小时,才可以采用该方案;保有量较大时,采用伸入与截流两种措施。对于模式二,将古镇对外交通引入古镇内部,而将旅游交通截流于外围,比较符合一些特殊古镇。一般古镇或者旅游区都会将旅游车辆截流于外围,而允许当地居民车辆进入。因此,交通模式应根据古镇类型、功能定位、文物保护级别与要求、当地居民发展愿望等进行选择,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关宏志.停车场规划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慈城古镇交通规划报告[R].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2009.

上一篇:台阶作文600字左右下一篇:五上语文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