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024-10-0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共11篇)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一

初中部分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大表大会监督;

4、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三)人大代表的职责: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怎样的优越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蓬勃生机活力。

2、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五)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的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

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六)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试题

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界代表欢聚一堂,共商国是。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1)材料说明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并说说我国实行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8分)

(2)简要谈谈我国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4分)

答案(1)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6分)

(2)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4分)

高中部分

(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10约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界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12分)

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

解析: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是高度自治不等于没有限度,没有界限,没有法律,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必须要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这是一个不争事实。同时,用此题我们也告诉那些港独分子,维护我国的统一,是我们最高的职责和最大的义务。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二

一、天赋人权与法赋人权比较

17世纪的欧洲, 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强大, 有了经济地位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拥有政治权利。而最大障碍来自于封建的政治统治, 君权神授在人们心中占据统治地位, 要想推翻传统的封建统治, 首先, 必须要让资产阶级的思想深入人心, 于是, 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哲学、社会、宗教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 提出了系统的天赋人权学说, 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马克思主义认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权来源的模糊面纱被逐渐揭开, 人们开始反思这一思想, 天赋人权的客观基础不牢固, 没有事实依据, 何谓“天”, 既然没人能够回答“天”是什么, 那么, 天赋人权就不能让人们信服。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是纯粹的资产阶级的权利, 而普通大众所得到的权利极其有限, 因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

以英国政治法律思想家为代表的法律学派认为, 人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 人们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生活的, 享受法律规定的人权。

纵观天赋人权与法赋人权, 各有其合理的地方, 天赋人权是在反抗君权神授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是当时的资产阶级在得到经济地位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革命, 毫不亚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作用。而法赋人权说, 则是看到了法律在人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但是却没有认识到法律是在政治权力得到确立以后才得以确立的。

二、政治权力是人权的根源与保障

以前关于人权来源的学说或者没有事实根据, 或者形而上, 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根源在哪里, 因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权本源。文章认为, 人权的根源是政治权力, 只有政治权力得到确立, 人权才能得到保障。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发现, 各个阶级权利的实现都是以政治斗争的胜利为前提的。每个阶级, 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都必须通过政治斗争, 政治革命以后, 建立以自己阶级为核心的政治统治, 获得政治权力以后方能实现自己想要得到的权利。

实践证明, 没有政治权力就没有人权可言, 只有手中掌握了强制性的权力, 才能推翻一切障碍, 为自身权利的实现扫清道路。一个阶级或者集团, 只有在获得政治权力以后, 才能制定法律, 使自己权利具有法律根据, 具有合法性。由此可见, 法律只是人权的保障, 而非人权的根源。

人权来源于政治权力, 又必须得到政治权力的保障, 没有政治权力保障的人权, 可谓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一个统治阶级, 要想使他们的权利得到维持, 必须全力维护他们的政治统治, 因为只有在政治上拥有合法性, 自己制定的法律才是行之有效的, 进而权利的实现才可以得到维护与保障。统治阶级手中掌握了强制性的政治权力, 就具有合法的使用国家暴力的权力, 国家机器就是用以保障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 实现政治权利的。政治权力保障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保障了统治阶级人权的实现, 因此, 政治权力是人权强有力的保障。

例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大部分东欧国家是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在战争过程中, 是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借助前苏联强大的政治军事铁犁, 铲除了法西斯势力以及亲法西斯势力, 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才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 保障无产阶级的权利, 实现了人民最基本的权利, 并且随着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人权也相应得以转变。可见, 政治权力就是人权的根源与保障。

三、中国人权的政治基础

新中国成立, 是以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打破旧的国家机器, 建立新的政治权力基础,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基本权利, 都是以政治权力的获得为基础的。而新中国巨大成就的取得, 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 再到政治文明的实现, 都是建立在政权获得的基础上的。正是强大的政治权力铁犁, 为以后一切成就的取得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固然, 政治权力是一切成果包括人权在内的前提条件, 是根源性的东西。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属于普通大众的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权力就是以无产阶级政治权力为后盾的。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都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政治权利, 中国人民人权的实现有了政治与法律的保障。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就不会有现在的人权, 最根本的, 现在人权的取得是以政权的获得为根源, 以政权的维护为保障的, 法律是建立在政权基础之上的, 法律保障人权也是政治统治的需要。

法律是保障人权实现的工具, 为人权提供法理依据, 是人权维护保障不可缺少的。但是, 我们必须认识到, 法律并不是人权的根源, 所谓的法赋人权理论, 只看到表象, 没有认识到实质性的东西。只有政治权力才是一切法律、制度的根源, 人权作为一项体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制度, 是以政权为前提和保障的, 政治权力才是人权的根源。

摘要:天赋人权思想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斗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天赋人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受到许多学者的批判, 边沁倡导法赋人权, 认为人的权利是由法律赋予的。然而法律是从何而来, 法律的根源在于政治, 所以, 人权应该来源于政治革命, 根源是政治权力。

关键词:天赋人权,法赋人权,政治权力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何志鹏.人权的来源与基础探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 (双月刊) 2006年第3期.

[3]、史彤彪.“天赋人权”的简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3.幸福的根本是什么? 篇三

“人天路上,修福为先。”我们的生活顺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福报。福报就像土壤,如果是肥沃的土壤,无论种什么都容易获得丰收;而在贫瘠的土地上,同样的付出却不会有同样的收获。为什么有些人事事如意?这并不是上天的格外恩赐,也不是命运的特别垂青,而是他们往昔种下的福田使然。所以对每个人来说,福报都非常重要。

收获是由播种而来,我们想要在人生中拥有福报,就要在深信因果的前提下广种福田。

福田有三,首先是恩田。对有恩于我们的一切,都要怀着感恩的心去报答,包括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和众生恩。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他们不仅给予我们生命,并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三界中最胜之福因。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诲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生存的技能的培养,都来自师长的教育。国土恩也是我们要铭记在心的,因为国家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提供了安全和福利的保障。再就是众生恩,世间生活是缘起的,要依赖各种条件,对一切有恩于我们的众生,都要知恩报恩。我们不仅要对人类要怀有感恩之心,对哺育我们的自然也要心怀感恩。一个心怀感恩的人,看到太阳升起时才会有感激的心情;听到鸟儿鸣叫时才会有欣喜的感受,否则就会忽略这一切的存在,更不会懂得去珍惜,去善加呵护。

其次是悲田,就是从慈悲心出发,尽自己所能帮助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在菩萨道的修行中,利他与自利是一体的。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所付出的爱心和努力,就播下了善的种子。这不仅能使他人获得利益,同时也能使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升华自己的人格。

第三是敬田,就是恭敬一切应当恭敬的人,这里主要是指佛、法、僧三宝。因为有佛陀作为我们修行的榜样,有佛法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南,有僧团作为我们修行的依怙,我们才能在生死流转中获得真实的依靠和解脱的途径。因此,三宝对我们可谓恩同再造。我们应当以至诚的心来礼敬三宝,有一分虔诚,就能获得一分佛法的受益。

幸福在哪里?

幸福的根本是什么?就在于良好的心态。因为外在的一切都会变化,家庭会解体,财富会失去。尤其是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影响命运发展的因素已经越来越多,包括有形的、无形的,直接的、间接的。

过去,很多人一辈子生活在小山村或小城市中,信息非常闭塞,甚至邻村发生些什么事都不知道。而在今天这个时代,一场“9·11”事件,却对整个世界构成了巨大影响。因为世界已是联系非常紧密的整体,我们不知道何时会出现什么意外干扰自己的生活。可能走在路上突然被车撞倒了,可能不慎感染了致命疾病,当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之后,潜在的意外也越来越多。

我觉得,未来能否获得幸福,关键取决于心理素质。面对世间的风云变化,始终保持坦然淡定、宠辱不惊的心态。如果具备这一点,走到哪里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东南亚金融风波中,不少人因为这一挫折精神失常乃至自寻短见,但也有不少人安然度过了这一劫难。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变故中,人们所受到的伤害完全不同呢?就在于能否正确看待财富,在于对财富的执著程度。环境对人构成的伤害,与我们在乎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在乎,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执著。对感情特别执著的人,失恋就是伤害他的利刃。对事业特别执著的人,事业失败就是摧毁他的灭顶之灾。如果把这些得失看得很淡,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构成很大的伤害。

其实,幸福生活可以很简单,未必一定要多么富有。不少人富有得没时间享受,那种富有只是给别人看的。是不是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就能得到幸福?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幸福,而他自已却觉得痛苦,那么他是幸福还是痛苦?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富有,而他自己还感觉很贫穷,那么他是富有还是贫穷?人们常常将物质作为幸福的保障,实际上,幸福只是个人的感觉,因为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心态中。有些人生活清贫,却怡然自得;有些人虽锦衣玉食,却烦恼重重。十万就能幸福吗?一百万就能幸福吗?我们也不能为此划定一个标准。可见,幸福无法具体地量化。

幸福的生活是健康的。如果为了赚钱把自己变成一个工具,这种生活健康吗?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虽然不发达,但人们都很快乐,劳动时也在引吭高歌。相比之下,他们显然比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基本是一种全盘的西化,结果使世界变得千篇一律。每一个现代化城市,都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和各种噪音,人为地将人与大自然隔绝开来。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里,人很容易变得急功近利。

有动有静,一张一驰,

才有利于身心安住

傍晚的放生池很清静。独自走在园中,仿佛回到了山里。今天,是今年第一次赤脚走路,可能因为许久不曾赤脚,感觉路上的石子很有些硌脚。起初还不怎么适应,走着走着就习惯了。

通过步行的方式修行,在佛教中是有传统的。从佛法修行的精神来说,修行本来就该贯穿于整个生活。禅坐和经行,是早期僧团生活的两项基本内容。经行中,必须保持正知正念,是行与禅的结合。

禅宗丛林中禅堂的修行,也是静坐与跑香相结合。坐一支香,跑一会儿;再坐,再跑,如是循环往复。这一套路很符合身心的自然规律,人不能总是动,动极便疲惫;也不能总是静,静久则思动。有动有静,一张一驰,才有利于身心的安住。

当代著名的一行禅师,便力倡以步行方式修行。我看过一行禅师的著作,也在他主持的法国梅村禅修中心参学过。他的修行方式,是南传禅法与汉传禅宗的结合。同时,又根据西方人的特点进行调整,摸索出一套适合现代人的风格。一行禅师的开示我虽然读得不多,但看起来很亲切。我一直心仪禅宗,又长期生活在山中,喜欢自然而轻松的修行方式。而他的禅法,正和我的生活方式比较接近。

一行禅师的步行禅,要领便是放松,全身心地放松。在心念上,既不住于过去,也不住于未来,更不住于种种情绪或念头中。只是专注于当下的呼吸,专注于迈出的每一步,从抬脚离地到脚踏实地的过程,都要清清楚楚,没有丝毫忘失。

在梅村期间,一行禅师每次散步,都会自然地跟上一大群人。他们步行的速度极慢,初次参加者常常会失去耐心。不过,步行禅正是要消除我们的浮躁不安之气,帮助我们调柔心性。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每天总是行色匆匆,究竟为了什么?以前的人,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一样有饭吃,有衣穿,有闲情逸志。可生活在高度现代化中的人们,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喊着:效率!效率!奇怪的是,效率越高,人们怎么反而变得越忙呢?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四

盐城市第一中学:沈增宏

【教材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核心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实现首先要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作保障。因此,本单元就是围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进行全面而充分的论述。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同时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①我国的政体;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理解: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运用:运用实例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

2、能力方面

①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综合归纳教材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方面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感知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年3月6日至14日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生: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

师:你最关系的人大话题是什么?

生:(略)

多媒体展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向全国人大作报告图。

师: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接受审议说明了什么?

生1:人民当家作主

2、全国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全国人大的职权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中央国家机关体系图

师:我国的国家机关除中央国家机关还包括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

推进新课

(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多媒体展示我国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让学生宏观了解我国国家机关体系,及其相互关系。请学生自己概括。

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我国宪法和法律对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规定。师:探究讨论:对“一府两院”关系的上述规定有什么意义?

生:保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师:这里,我们所研究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及它们是如何行使各自权力的问题,这就是政权组织形式问题,即政体问题。

(二)、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师:请学生阅读教材59页——60页,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由学生阅读教材60页最后一段,在书上划下来。)

2。

(1)含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注意: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离开民主的集中和离开集中的民主就会导致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2)表现

由学生阅读教材P59—P60第4段,分析在下述3个关系中如何体现民主,如何体现集中的?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想一想: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与会代表对各议案、报告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修改、审议,3月14日会议表决通过7项决议草案,说明了什么?

生: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职权,全国人大地位,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划书)

比一比: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一个完整的政权体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适合我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伟大创造、必然选择、共同利益、共同愿望

2、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国体)—— 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讨论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3、优越性

胡锦涛在纪念全国人大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多媒体展示三组画面(十届人大代表的组成,少数民族代表,吴邦国的讲话)

请学生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结合自身所了解的事例及上述三组画面,对上述结论作出说明,并填充表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4、实践证明

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主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我国的政体 【课堂总结】我国的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组织和活人 组织形式 动的最重要的特点 民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表

基本内容 会

适合我国国 制

情的根本政决定因素 度

治制度

优越性

【课堂检测】

1、(单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它体现了我国________的国家性质(D)

A.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C.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

2、(单项)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D)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3、(不定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为(A D)

A、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C、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D、它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课后作业】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五

1、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

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

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

2、在十一届全国人大2987名代表中,工人、农民占18.46%,知识分子占21.14%,国家公务员占32.4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16.08%,解放军占8.98%,港

澳和华侨代表占1.68%。上述数据充分表明 []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 ②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③社会主义民主已达

到完善的程度 ④人民代表都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日—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回答3-4题。

3、会议分别听取了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最高人

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分别

对政府工作报告等提出了意见。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部门 ③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④人民代表享有质询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审查和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表明全国人大拥有 []

①最高决定权 ②最高监督权 ③最高立法权 ④最高任免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07年7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武汉市红山区市、区人大代表

公开发放《人大代表告选民书》,并注明代表姓名与联系方式,征求人民群众反

映司法不公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受到群众欢迎。据此完成5-6题。

5、代表发放告选民书,倾听选民意见表明 []

A.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B.选民可直接参与国家权力的行使

C.人大代表的权力受到法律制约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6、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代表权利的是 []

A.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B.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C.接受选民和原单位的监督D.审议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7、今年沈阳市人大会议否决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有媒体认为,这在中国各级人大会议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沈阳市人大行使的是[]

A.立法权B任免权C.监督权D.决定权

8、一位从事基层民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十几年来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记了70多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一次次地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表明,该人大代表 []

①履行了严格执法行政的义务 ②履行了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

③行使了依法提出议案的权利 ④履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①集体依法行使职权②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决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约有90%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

A、是另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国家立法机关B、具有与全国人大平等的法律地位

C、在法律地位上低于全国人大D、在法律地位上高于全国人大12、2013年3月,某市人民代表大会上,该市政府2012年财政预算报告草案接连被人大代表们否决,修改了两次才通过。这表明,在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政府要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C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D人大代表具有质询权

13、《江南时报》曾载文指出,在对代表的监督上,基层人大建立了代表述职制度,这是对人大代表加强监督的措施之一。建立代表述职制度[]①有利于增强人大代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有利于扩大人大代表的权利 ③有利于选民对人大代表的监督④有利于选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 ③D.②④

14、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12年1月中旬召开。会前,部分人大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形成议案提交大会。会议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审议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人大代表有权依法[]①向人大提出议案②向政府机关提出质询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表决各项决定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代表法》规定:“代表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但有些被视察单位将“不直接处理问题”理解为“不处理问题”,对代表的视察敷衍应付。据此回答15~16题。

15、代表视察不直接处理问题,是因为[]

A、人大是监督机关,不是执行机关B、人大是立法机关,不是执法机关

C、人大是立法监督机关,不是司法机关D、人大是行政机关,不是权力机关

16、代表视察“不直接处理问题”,不等于“不处理问题”,这是因为[]

A、人大代表是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B、代表视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处理和解决被视察单位所存在的问题,推进工作

C、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六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重点)

2、民主集中制(难点)

【自主构建】

【我的疑惑】

【要点探究】

探究

1阅读教材58页“三组镜头”,思考相关问题。

探究

2阅读教材61页资料,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结合你所了解的事例,对上述结论作出说明。

【基础回扣】

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

(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的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政体是。

2.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

(1)含义:在民主上的集中和集中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具体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与_的关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____的关系上。

③在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

(2)地位:以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决定因素: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②人民通过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作为国家;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依法行使各自职权;

④实行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因此,这一制度以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1)她保障了;

(2)她动员了;

(3)她保证了;

(4)她维护了。

实践证明,我国的国体和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要点探究】

探究3 :

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阶层由人民选出来的代表齐聚首都,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大会审议并批准了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请回答: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运作的原则是什么?

(2)这一原则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拓展延伸】

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学习检测】

()1.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和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重大事务,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以及按法定程序决定本地行政区域内重大事务。这体现了

A.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职权完全对等

B.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011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积极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群众控告申诉渠道,进一步严肃查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职务犯罪案件等7类案件。由此可见,我国的检察机关是

A.我国的审判机关B.我国的权力机关

C.我国的行政机关D.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3.2012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8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②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保障了人民在国家机关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在我国,公民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可见

①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④公民通过人大代表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体现了

①大与“一府两院”是相互领导的关系②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④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

A.①④B.③④C.②④D.②③

()6.[2011·广东卷]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1·重庆卷]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集体行使职权②是我国唯一的权力机关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决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案参考答案

探究1: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代表有质询权和表决权。

主要内容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探究2:

应结合例证,逐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可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公民享有的广泛民主、自由、权利,政府为人民服务,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五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等加以说明。

探究3: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全国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体现了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体现了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学习检测: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七

会上,党委委员围绕“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一主题,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云南省委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决定,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了思想和体会。

主持会议的苗献军以《常悬律己之剑,懂规矩守纪律》为题作总结发言,指出严以律已首先要自律,再修身,这是辩证关系。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紧把关口,坚守底线,心有所向,行有所止,懂规矩、守纪律,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最后,王永华组长对昆明公交集团“三严三实”第二专题学习第三次研讨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班子成员自律和他律结合得好,班子内部互相提醒,团结稳定。

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八

[关键词] 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选择;根本保证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67-2

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越了6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梦想的逐步实现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为求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先有试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初步尝试。但是甲午战争的残酷现实打碎了这种不改变制度而单纯依靠引进西方技术的强国梦的幻想。之后进行的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戊戌变法,还有统治阶层自我改良的清末新政,以及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民主共和体制,这些尝试和照搬自西方的制度无一不因在中国大地上水土不服而难以成功。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屡屡受挫。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振兴中华的梦想才一步步变成了现实。这种制度,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通过土地革命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保证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权力。这一系列制度的确立由于其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大地,由于其既有政治制度的变革创新,也有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配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其他各项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其强大的生命力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前所未有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选择。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还是制度靠得住”,“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试设想,如果没有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就不会有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农业的蓬勃发展;如果没有此后国有企业的改制以及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在体制上的探索和突破,则怎么会有国有企业活力的增强和发展的壮大。更进一步说,如果没有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由此建立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很难有这20多年来我国经济两位数的高速快速增长和今天的发展成果。只有制度的变革才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创富激情,促进了财富的竞相迸流。

当然,这里的制度不单单是经济体制,更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领导干部退休制度的建立,使我们的事业的新陈代谢有了制度的保证,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制度化的形成,也保证了政权的稳定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还有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一系列制度的跟进,一国两制的实施,才有了今天国家的兴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制度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富强繁荣。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历史选

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迈向了小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6000多美元。涉及13亿人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保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这些都让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从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2年又写入了刑事诉讼法。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物权法对公民合法财产的保护等,切实保障、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标志着农村人口在选举及政治权利的平等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这些成果的取得无一不靠制度的一步步跟进和完善才得以巩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民族的复兴,说到底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觉醒和复兴。这种精神在当代中国,就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就是不断创新的精神。克劳塞维茨曾说:“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营造解放思想的良好氛围,通过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的改革,为思想文化的创新提供制度的支撑,锻造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才能保证民族复兴的实现。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国家的富强,说到底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只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更充分的发挥其主体地位,并不断增强其活力。消除各种垄断,更充分地保障非 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主体地位。为财富的创造营造公平宽松的体制机制,通过金融、财税等一系列制度改革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从而创造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为保证国家的富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人民的幸福,说到底是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等各项合法权利不断得到满足和保障的过程。只有不断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项制度的改革,以制度保证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权利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的幸福才能够实现。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保证人们共享发展成果,实现财富的共享,保障人民合法的财产权。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的平等参与权,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权利。加快文化、社会和生态体制的建设,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态产品需求,用中国制度来保证人民的幸福。

三、坚持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来自于书本,也不是照搬自西方,而是产生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在实践中逐步生成。但由于建立时间还不长,再加之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转型阶段,决定了我们的制度还需要在坚持根本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和完善。

首先,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制度建设不是为制度而制度,制度本身并不是目的。制度建设应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最终目标应落实到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来。

其次,制度建设必须走法治化的道路。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说:“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国两千多年来有人治而无法治的传统,导致人们法治意识和观念普遍淡薄。所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制观念,各项制度的生成、安排和创新都必须通过法治化的轨道和法律的确认。

最后,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协调推进的原则。制度不是单个的、某个方面的,而是一个整体,一个体系。只有坚持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统筹推进,才能形成各方面比较完善的好制度。正如十八大所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制度这架马车是一个各个部件组成的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单个的车轮。它需要各部分统一协调运转才能向前推进。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九

2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2

【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点)

3.理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重点)

4.说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学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比较法

【预习任务】

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探究与共享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1)政体的含义:一个国家的,叫做政体。

(2)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思考: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2、我国的政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和相结合的制度。

(2)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作

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1);

(2);

1广灵五中高一《政治生活》预习案编写:周业程2014-1-1

2(3);

(4);等等。

因此,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1);(2);

(3);(4)。

4、实践证明,我国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政治制度模式。

思考: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问题反馈】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与之相适应的政体是()。

A.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

C.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政协制度

3.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必须依法履行职责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

A.对人民负责B.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C.实行民主集中制D.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二、论述题: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十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班级: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姓名:

高一政治备课组2010.4一、目标引领

1、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制度

二、基础达标

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

1、基本内容:

⑴。

原因:

⑵。

⑶。

判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⑷。

①地位:

②含义:

③体现:

A、在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由产生,对人民,受人

民,对违反人民意志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

B、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产生对它,受它。

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

2、含义:

⑴内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原则,由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

会作为,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⑵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①区别:

②联系:

3、地位:㈡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

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反映了全国各族

人民的。

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动员了,保证了,维护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①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这是从广义上说的。狭义的国家制度是指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

③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我国的政体。

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⑤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三、巩固与提高 ㈡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党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①既监督又支持的关系 ②权利相互制衡的关系 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W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

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这表明①W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③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可以看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完善的民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制度。这说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选民选举产生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下列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两者共同构成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

读图,回答6—7题

6、任何国家掌握权力的统治阶级,其权力得以实现,最终体现在()

A、确定国家的性质B、确立政权组织形式

C、建立足够的国家机关D、充分实施国家职能

7、图中数字体现决定关系的是()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③④⑦D、①④⑥

㈡非选择题

材料:2009年10月31日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对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草案也作了类似规定。草案经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将进一步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经下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后,再提请2010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选举法修正后,城乡人民将实现平等的选举权。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

(1)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角度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6分)

(2)说明“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依据。(6分)

(3)评析我国政府就《方案》广泛征求意见的做法。(6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和决定权,因此选举法修正草案要提请全国人大审议;(2)不断推进选举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从制度上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草案继续征求意见并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是民主集中制的要求;(4)修正选举法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消除选举中的城乡差异,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②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农民在国家权力机关的发言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工农联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城乡居民都应当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①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可以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广泛征求意见树立求真务

实的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④政府广泛征求意见有助于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维护政府的权威。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十一

1 内部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部失衡

1.1 内部失衡的表现

2007年以来, 我国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CPI涨幅呈攀升趋势, 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从表1可以看出, 进入2007年7月份以后, CPI同比涨幅一直超过5%, 2007年全年CPI同比涨幅达到了4.8%, 从理论上来说, 已经属于中度的通货膨胀[1], 这与我国政府在2007年年初确定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差距明显。在2008年3月份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在其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将2008年稳定物价总水平的目标确定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根据表1中2008年1—5月CPI实际涨幅来看, 要完成这一目标, 任务相当艰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1.2 内部失衡的原因

一般来说, 通货膨胀的原因或类型有需求拉升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和输入型。需求拉升型通货膨胀是由于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超过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致使产品成本上升, 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结构性通货膨胀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处于平衡的状态下, 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由国际经济交往而导致的通货膨胀。

对我国2007年下半年以来通胀产生的原由, 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 众说纷纭, 认识很不一致。占主导的观点是, 通胀是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引起的。因此, 2007年以来, 中央银行主要采用加息、逆回购操作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其实, 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通货膨胀往往都不是由于单一原因引起的, 各种原因常常交错在一起发挥作用, 促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我国的这一轮通货膨胀也是如此。从表面上看, 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是从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开始的[2], 所以被定义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但我国近几年来工资水平上升、利率提高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超常上涨导致资本期望报酬率提高、房价上涨引起房租水平上涨等成本的推动, 以及人民币低汇率所引起的出口需求过旺、进口需求不足等输入型因素在物价上涨过程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视。从过去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在宏观调控中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来看, 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的源头是持续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所引起的基础货币大量投放, 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

注:2008年数据为4月末的数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统计数据中“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和“货币供应量”整理计算。

根据表2资料, 2001年年末至2007年年末, 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了61 693.67亿元人民币, 其中外汇占款增加了96 318.52亿元人民币, 外汇占款的增加为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的1.56倍。尤其是2007年, 与2006年年末相比, 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了23 787.57亿元人民币, 增长了30.59%, 其中外汇占款就增加了26 491.12亿元人民币, 增长21.02%, 外汇占款的增加为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的1.11倍。而外汇占款所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是由于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巨额顺差, 仅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就达4 619亿美元, 由此导致基础货币投放 (按2007年美元与人民币的平均汇率7.5558计算) 34 900.24亿元人民币, 占我国目前基础货币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尽管在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10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共提高了5.5个百分点, 但由于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从2006年12月末的4.8%降低为2007年12月末的3.5%[3], 所以实际上存款准备金率总体上只提高了4.2个百分点;再加上货币的逐步电子化, 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因此货币乘数的降低不太明显。表2显示, 广义货币乘数m2和狭义货币乘数m1只是分别从2006年年末的4.44和1.62降为2007年11月末的3.97和1.50, 仅仅略有降低。

与2007年年末相比, 2008年4月末基础货币投放又增加了4 921.64亿元人民币, 其中外汇占款增加16 049.23亿元人民币, 达到了2007年全年的60.58%, 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额的326.10%;虽然狭义货币乘数m1进一步降低为1.42, 但广义货币乘数m2又提高为4.03。

2 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不足

我国持续多年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特别是经常账户顺差的状况,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国内消费不足。

2.1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中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

从表3看出, 2001—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 且顺差额逐年扩大, 特别是2007年的顺差额接近2006年顺差额的两倍, 可以说我国的外部失衡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从顺差的构成来看, 2001—2004年以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为主, 而最近三年转为以经常账户顺差为主。2001—2007年, 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为13 620.04亿美元, 其中, 经常账户顺差9 498.78亿美元, 占总顺差额的69.74%。因此, 从总体上看, 我国2001年以来的顺差主要是经常账户顺差, 外部失衡主要是经常账户失衡。

2.2 经常账户失衡原因的理论分析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如用支出法计算, 国民收入 (Y) 等于私人消费 (C) 加私人投资 (I) 加政府支出 (G) , 再加上出口 (X) 减进口 (M) , 即:

Y=C+I+G+ (X-M) (公式1)

如用收入法计算, 国民收入 (Y) 等于私人消费 (C) 加私人储蓄 (Sp) 加政府税收 (T) , 即:

Y=C+Sp+T (公式2)

根据公式1和公式2, 得到:

Y=C+I+G+ (X-M) =C+Sp+T (公式3)

对公式3整理可得:

X-M= (Sp-I) + (T-G) (公式4)

如将政府税收与支出之间的差额 (T-G) 视为政府储蓄Sg, 将政府储蓄Sg和私人储蓄Sp之和称为总储蓄S, 将净出口即贸易差额 (X-M) 视为经常账户差额CA, 那么公式4便可写为:

CA= (Sp-I) +Sg= (Sp+Sg) -I=S-I

CA=S-I (公式5)

公式5告诉我们, 经常账户差额CA取决于储蓄S和投资I的差额, 如果储蓄大于投资, 则经常账户为顺差;反之, 经常账户为逆差[4]。因此, 我国2001年以来, 特别是2005年以来经常账户的持续顺差是由于储蓄大于投资所致, 而储蓄大于投资, 要么是由于储蓄偏大, 要么是由于投资偏少;由于储蓄S为收入Y和消费C之差 (S=Y-C) , 所以在收入Y一定的情况下, 储蓄偏多是由于消费偏少。因此, 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就可以归结为投资偏少或消费偏少。

2.3 我国经常账户失衡原因的现实分析

如上所述, 经常账户顺差是由于投资偏少或消费偏少。我国2001年以来经常账户的持续顺差是由于消费不足, 而不是投资偏少。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7) 》整理。

表4显示, 2001年以来我国的投资率保持提高态势, 而消费率却持续下降, 从2001年的61.4%降到2006年的49.9%。再就2001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 它一直低于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而且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降低, 2001年为50.0%, 到2006年仅为39.2%。就消费率而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7) 提供的资料, 2002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9.1%, 其中低收入国家为80.1%, 中等收入国家为72.6%, 中、低收入国家为73.7%, 高收入国家为80.3%。我国2006年的消费率要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30个百分点, 低于同类中、低收入国家的消费率超过20个百分点。因此, 消费不足是我国外部失衡即国际收支顺差, 特别是经常账户顺差的根本原因。

3 扩大消费需求是实现我国内外部平衡的根本举措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要解决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 实现外部平衡, 必须减少储蓄、扩大消费, 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扩大消费对国民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而解决了国际收支顺差, 实现了外部平衡, 中国人民银行才能有效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 才能从源头上控制通货膨胀, 实现内部平衡。因此, 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根本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 高瞻远瞩, 两处提到要提高消费率。在十七大报告的第四部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内关于“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提出:“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 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在十七大报告的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内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又再次提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很显然, 扩大消费需求不仅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也是党中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要扩大消费需求, 无非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 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一是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强政府引导,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扩大就业规模, 改善就业结构,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二是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是继续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 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2)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要扩大消费, 提高消费率, 重点是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使消费的增加快于收入增加。要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就必须努力解决好以下五个主要问题:

1)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不仅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也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基础, 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缺乏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那么即使收入增加了, 人们增加消费依然有后顾之忧。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覆盖城乡, 而不仅仅是城镇, 因为我国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在农村, 如果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解决, 扩大消费措施的施行就会大打折扣。

2) 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 也不利于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和扩大消费, 因为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而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如果收入越来越多地向高收入者转移, 那么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便会降低。因此, 必须加大力度, 通过税收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调节过高收入,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3) 严格控制住房价格。近几年来, 我国城镇尤其是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 已经严重影响了消费的扩大。很多家庭为了购置住房, 平时“节衣缩食”, 等存“够”了钱, 结果房价又涨了, 还是买不起新房, 还得继续“节衣缩食”;即使已经贷款买房的家庭, 由于贷款较多, 再加上利息上调, 也不得不“节衣缩食”还款, 有的甚至成为“房奴”。所以, 政府必须继续采取措施, 严格控制住房价格, 特别要使中小套住房价格稳定, 只有这样, 才能搬走“住房”这一抑制城镇居民扩大消费的绊脚石。

4) 继续稳定高校收费水平。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对这些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都寄予厚望, 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都希望他们能够接受大学教育, 为了使子女能够接受到大学教育, 父母们也“节衣缩食”存款, 以备支付子女今后的大学费用。如果高校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水平能够继续稳定几年、最好是十几年, 那么如今有在校中小学生的家庭心中就有“底”了, 等存够了钱, 他们就可以“放心”消费了。

5) 稳定资本市场。如今我国大多数城市家庭都已经成为“股民”或“基民”家庭, 资本市场价格的变化牵动着大多数城市家庭的消费。股票价格上涨、基金升值, 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就能够刺激消费;但如果股票价格急剧下跌、基金缩水, 增加的劳动收入很快被股市“吞走”了, 那么必然抑制消费。因此, 政府应当采取相关政策措施, 使股票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使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长期能够获得较稳定的收入, 从而使资本市场成为刺激消费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戴国强.货币金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360-361.

[2]谢伏瞻.2007年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R].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9tats.gov.cn/.2008-01-24.

[3]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第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http://www.pbc.gov.cn/.2008-02-22.

上一篇:小学红楼梦的读书笔记200字下一篇:关于电厂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