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趣味数学社团方案

2024-08-07

初中趣味数学社团方案(12篇)

1.初中趣味数学社团方案 篇一

一、活动目标

1、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和特长。

2、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3、活动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

二、活动安排

3月计划:学习数学史,了解历史上数学家的事迹,感受知识的由来和数学家们坚韧的精神,对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介绍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

4月计划:安排学生课后收集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趣味题,活动时一起交流,教师提前准备一些,以弥补学生思维的漏洞。

5月计划:安排学生参与实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介绍几何画板的使用,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的美的同时,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增加学习兴趣。

6月计划:学生在课余时间分组合作交流,找到与数学有关的趣题,可以做成课件展示,并进行评比。

三、目标要求:

通过本社团的活动,吸引社员乐学数学、想学数学,并带动周围同学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形成一个新的认识,提高数学学科的影响力。

2.初中趣味数学社团方案 篇二

一、沟通师生情感, 调动积极因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 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 而且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 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 只有老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时, 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俗话说得好:“亲其师, 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 就很自然的会喜欢他所教的课, 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 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的教妙趣横生, 学生的学才可能生动活泼,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 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二、悬念引申, 创造氛围,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原因, 它可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 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内涵.新课伊始, 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使其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如“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中, 为使学生感受乘方意义并进一步认识指数在乘方中的作用, 我让学生动手对折一张厚为0.1mm的纸, 并提问 (1) “对折一次后, 厚为多少mm?” (2) “对折两次后, 厚为多少mm?” (2) “对折27次后, 估计一下厚度会有多高呢?”有的同学说有墙厚, 有的同学说有一个人高那么厚, 也有的同学说可能有我们这栋教学楼高那么厚吧, 他一说出来全班同学哗然大笑, 讨论热烈.但当我说出它的厚度将大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 全班同学都惊呆了, 一张纸反复对折, 能有珠峰的高那么厚吗?学生们开始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探索的氛围中.这时趁热打铁我又提出:“有一根很长的绳子, 它能绕地球赤道一周 (约4万千米长) , 试将这根绳子连续对折多少次后能使每段绳长小于1米?”学生们在借用计算器的情况下又开始不断尝试及小组合力探索的活动中.由于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致, 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也变成为生动活泼, 气氛浓厚的一节课.

三、密切结合实际, 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注意编选内容的趣味性, 探索性和应用性,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强调去根号这一重要性质:时”, 我给学生描述为:“去根号就像是我们要出门, 首先是由屋子来到院子, 然后看一看天气, 如果是天晴, 就直接走出家门, 如果是阴天就要记得带上一把伞”, 这样学生不仅觉得有趣, 而且容易记住这一性质.再如:“在强调记住完全平方公式这一重要性质: (a+b) 2=a2+2ab+b2或 (a-b) 2=a2-2ab+b2时, 我给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首平方, 尾平方, 乘积二倍居中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区分 (a+b) 2≠a2+b2, 而且能牢记“完全平方公式”这样一个重要性质.

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规律探索, 诱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要学好数学, 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 还需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以及寻找问题规律的能力.

如在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根据几种不同的解法, 我们可帮学生概括为以下几种记法:如

又如在让学生记住特殊角的正弦值时, 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从而增强记忆.如:

五、开辟第二课堂, 展示闪光点,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3.初中数学趣味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 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30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未知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所以,数学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趣味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恰好满足了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有利于数学知识点的延伸、拓展,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脚踏实地、专心致志的治学态度和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研究精神,认知数学问题的“产生→研究→解决”整个过程,而且恰当地表现出人文关怀,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从简单地介绍“方程”的发展历史入手,如介绍对“方程”发展有着较为突出贡献的学者(波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法国数学家笛卡儿以及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李治、李善兰等)和相关数学著作(《对消与还原》《九章算术》《测圆海镜》等),其中着重介绍《对消与还原》(阿尔—花拉子米著).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解方程”,书中提及的“对消”就是采取“成对消除”的方法,处理方程中出现的同类项,提及的“还原”就是采取“转换”的方法处理方程左、右边均存在未知数的问题,以达到方程化简的目的.这与将要讲授的知识点“合并”和“移项”大致相同.课后大部分学生反映,教师把数学史穿插在课堂上讲解,一改往日的空洞说教,教师不再只是重复教材枯燥的内容,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延伸、拓展,且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整体的掌握,渗透数学史,尽可能选取具备趣味性的史实材料,并将其进行有效延伸、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趣味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复杂性等特点,再加上“粉笔+黑板”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甚至会厌恶数学.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等特点,它的动感画面、丰富色彩均可以让学生“眼前为之一亮”,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紧张情绪和疲倦状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静态展示赵州桥、彩虹、水池喷泉等画面,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展示足球比赛的临门一脚、篮球架下的三分投篮、发射导弹的轨道痕迹等场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抛物线”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下一步深入的学习打好基础.又如,在引导学生画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教师用粉笔很难在黑板上精确画出图像,此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动态展示从单独一点到连续多点、由静变动的函数图像形成过程.课后学生纷纷反映,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非常有趣,多媒体对重难点的分析形象、直观,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并且印象深刻.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注意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否则很容易出现“教学跑偏”现象.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后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知,并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例如,教师在讲解《统计调查》后,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全校学生对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排球五种球类运动的喜爱情况.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四个步骤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设计调查问卷”“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等知识内容的印象.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数学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家积极参与,并且开动脑筋、拓展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创新,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数据收集环节,部分学生另辟蹊径,采取了网络调查方式;在整理数据环节,学生采取了划记法来进行数据统计,还有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了SPSS软件进行统计;在描述数据环节,学生除了手工绘制统计图之外,还使用了Swiff绘图;在分析数据环节,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数据,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应根据统计结果,多开展学生最喜爱的球类运动;有的学生建议,应多开展学生忽略的球类运动,原因在于学生对该项球类运动接触较少才会不喜爱,如果增加其接触的频率,就可以促进学生对该项球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该球类运动的普及率.教师除了要结合实际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外,还要控制好数学实践活动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能随意安排过多的数学实践活动.

总之,开展初中数学趣味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趣味教学,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总结 篇四

开展趣味数学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增强社员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社员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通过这学期的活动,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就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以简单的总结。

一、具体工作:

(一)撰写课程纲要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每一节课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

(1)围绕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2)利用生活场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针对现实问题,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4)探究现实世界,为学生以数学服务社会、学会创造搭建舞台。

3.课程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等)

4.课程评价: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2)学生学习的成果

二、课程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2、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在“趣味数学”社团活动,很多同学在有趣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同时我们也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3、增加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由于“趣味数学”社团不仅有室内的课堂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和枯燥的解题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在我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我们的学生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让他们得到锻炼的同

时也让感受到了成功,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4、给老师一个学习的一机会。

在辅导的工作中我发现:“趣味数学”社团活动的辅导需要我们老师投入的一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研,一个学期来我们老师的解题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加大了老师的知识面。

5.一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篇五

学生名单:

活动时间:

每周三活动课 活动形式:

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欲 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的海洋。实施措施:

1、认真备课,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013-2014学第二学期

3、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活动内容及安排:

活动一:巧移小棒(1课时)活动二:按规律填数(2课时)活动三:按规律填图(1课时)活动四:趣谈间隔(2课时)活动五:移多补少(2课时)

活动十一:活动总结,表彰优秀(1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活动过程:

一、提出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小棒)看看胡老师要用这个小棒摆什么呢?

教师用小棒摆出数字“9”,通过增、减、移小棒,变成下面的数字“8、6、5、3”。

师:这些小棒变来变去的有趣吗?这里面藏着什么奥秘呢?别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摆小棒!(板书课题:摆小棒)

二、游戏活动:

1、摆数字:

师:同学们,象这样的数字,你不知道有哪些? 巧移小棒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用小棒摆的数字。(2)说一说这些数字和我们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3)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数字?

(4)数一数这些数字它们分别用了几根小棒摆出来的。(5)根据数字所用小棒的多少进行分类。

同座位互相合作,请一组学生上台分一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2、变数字:

(1)将摆的数字1增加1根小棒,它会变成成几?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

(2)将摆的数字8减少1根小棒,它会变成成几?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

在这些数字中你还可以用增加或减少1根小棒,使它变成另外一个数。

(3)将摆的数字3移动1根小棒,它会变成成几?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

找一找还有哪几个数字也可以这样变的。

3、变算式:

师:兔妈妈出门采蘑菇去了,临出门,她给小白兔出了道计算题,瞧,这就是小白兔做的作业。对了吗?嗯,粗心的小白兔把计算做错了。现在请你只移动一根小棒,帮小白兔把错题订正过来。(1)3-3=6(2)7-2=3 师:同座的小朋友互相搭档,可以怎样改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移动过程。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的活动有趣吗?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外延伸:

教师出示用小棒摆的“可爱的小猪”,移动一根小棒使小猪变换方向。

按规律填数

资料1:数学小故事《按规律填数》

斯坦鼠:顿顿猫,和我下象棋吗? 顿顿猫:有什么了不起!西西豆:我来当裁判。

斯坦鼠:这样,如果你输了,你就要输给我一些巧克力。顿顿猫:多少?

斯坦鼠:棋盘的一行有9个方格,你在第一个格子里放1块巧克力,在第2个格子里放2块,第3个格里放4块„„ 顿顿猫:没问题,一块两块的没有多少。

西西豆:顿顿猫,你最好还是算清楚了再开始比赛,照这个规律在格子里放巧克力,不是个小数目。

顿顿猫:是吗?那我算算。1块、2块、4块,那第四个格子里是六块。

斯坦鼠:不对,是8块,西西豆:9个格子里是这样一组数:1、2、4、8、16、32、64、128、256 顿顿猫:天,我一年也不会得到这么多的巧克力,差点被斯坦鼠骗了。斯坦鼠:谁骗你了,是你自己没有找对规律嘛。西西豆:其实这是一个数学游戏,叫做“按规律填数”。顿顿猫:看来找到规律最重要。

斯坦鼠:考你个简单的。在“1、3、5、7”这列数字后再填上两个数字。

顿顿猫:都是单数嘛,当然是9和11。我还会。2、4、6、8”呢。斯坦鼠:那在“10、8、6后面再填两个数呢?

顿顿猫:当我真笨呀?刚才是一个比一个多,这回是一个比一个少,4和2呗。西西豆:不错,找规律填数首先就是要注意是从大到小排列,还是从小到大排列。

资料2:根据规律填数(1)2,4,6,8,(),();(2)1,4,7,(),();(3)30,25,20,().(4)1,2,4,5,7,8,10,(),();

(5)19,9,17,8,15,7,(),()。(6)20,6,17,6,14,6,(),()(7)2,5,6,9,10,13,14,(),()(8)30,25,20,15,(),(),()

按规律填图

1.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下去该怎样画?

2.在下面空白的方格里,填上几号图形才适当?

趣谈间隔

1、伸出一只小手初步感知间隔现象。

2、教师例举生活中的间隔现象。

爬楼梯的层次问题,锯木头的段数问题等等,都是生活中比较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计算起来比较容易发生错误.爬楼梯遇到层次问题,主要是要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楼数比楼梯层数多1。锯木头的段数问题,主要是要明白锯成木头的段数比锯木头的次数多1。

3、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间隔现象。

4、练习:

(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2)把一根15米长的钢管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6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3)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共用3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4)豆豆家住在七楼,他从一楼走到二楼用1分钟,那么他从一楼走到七楼用几分钟!

移多补少

两组数目不同的物体,如何使它们同样多呢?我们首先要观察,比较多的那一组物体多多少个,再把多的这一部分分成相同的两份,把其中的一份补给少的那一组,这样做是移多补少,可以使两组物体的数目同样多。【基础提炼】

看一看,哪一行圆比较多,移一移,使两行同样多。

○○○○○○

○○○○○○○○○○

解析:第一行有6个○,第二行有10个○,第二行比第一行多4个○,4可以分成2和2,所以从第二行移两个○到第一行,两行的○同样多。【模仿训练】

1、摆一摆:从第二行拿几个三角形到第一行,两行的三角形的个数就相等。

△ △ △

△ △ △ △ △ △ △ △ △

2、小明有18张画片,小红有10张画片,小明给小红几张,两人的画片就会同样多?

3、小玲有10枝铅笔,小刚有6枝铅笔,小玲给小刚几枝后,两人的铅笔数相等?

单数和双数

1、下面10个数,哪些是双数,哪些是单数? 21、60、25、19、88、32、73、64、97、36

2、前十个自然数1、2、3、4、5、6、7、8、9、10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

6.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都会和数学打交道。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够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活动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活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2、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原则:数学课题学习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将跨跃时间界限,有短期活动,也有长期活动。

3、主题性原则:各阶段的课题活动必须围绕各单元教学实际开展,且富有层次性,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4、合作性原则:各项活动的开展将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四、活动措施: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动手操作、实地考察、亲自测量„„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2、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在社团活动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3、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社团活动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4、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五、活动安排:

11月计划:学习数学史,了解历史上数学家的事迹,感受知识的由来和数学家们坚韧的精神,对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介绍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月活动方案)

12月计划:安排学生课后收集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趣味题,活动时一起交流,教师提前准备一些,以弥补学生思维的漏洞

1月计划:安排学生参与实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介绍几何画板的使用,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的美的同时,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增加学习兴趣

2月计划:学生在课余时间分组合作交流,找到与数学有关的趣题,可以做成课件展示,并进行评比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探讨 篇七

一、创造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数学, 事实上就是各种数字问题的组合.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数学学习也是如此, 而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就需要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自我挑战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都知道,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对他们而言, 数学问题没有挑战性, 也就没有趣味性.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就必须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下足工夫.当然, 这里所说的挑战性, 不是要求教师提出高难度的问题, 而是设置既有难度又有趣味的问题.如, 在学习“圆锥体体积”这一知识中,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以有趣的问题来打动学生, 并活跃课堂气氛.当然, 在问题的设置上, 必须采用连贯性的提问, 由简到繁,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中, 增强学习的信心, 同时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尽可能与学生学过的知识相关, 或者与其他学科相关.如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个圆锥形容器, 怎样才能测出它的体积?”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马上回答出来, 因为物理知识已经告诉他们“倒入水, 再测水的体积”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接下来, 教师可以继续问:“那如果是个圆锥形铁块呢?”学生可能会思考一段时间, 但是也可以根据上面的问题得出答案, 即“放进装水的量筒中, 通过测溢出的水的体积来测铁块的体积”, 或者有些学生的想法会更有创意性:“那把它熔成长方体再测体积”, 尽管这样的回答不是很理想, 但是这样有意思的答案完全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顺水推舟, 问:“那如果是个金圆锥呢?”课堂的气氛就会一下子活跃起来.当然, 这样不足以引出圆锥体体积公式, 因此教师可以再问最后一个问题, 即:“如果是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呢, 怎么测它的体积, 总不能往里面灌水, 或者熔化成方块吧?”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还能轻松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有趣的问题中进行思考, 跟上教师的思维, 教学效果会得到明显提高.

二、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

对中学生而言, 课堂活动是最能激发兴趣的教学方式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应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所谓有效的就是避免把课堂游戏化, 毕竟教育是庄重的, 也是神圣的, 教学可以趣味化, 但是不能为趣味而趣味, 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失败的.因此, 为了既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习乐趣, 又不失教育的本质, 教师必须在组织活动中, 把握好活动的原则.如, 在学习“排列组合”这一知识中, 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 每两名同学握一次手, 最后让学生在活动中统计共握手多少次.通过这样的活动, 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心情, 又可以通过活动了解和认识排列组合.又如, 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正方体纸盒, 然后再以“将下面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 () ”为题, 之后把图片放映在投影仪上.

在让学生进行思考之后, 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把准备好的方正纸盒发给各组学生, 让每名学生都动手实验一番, 并让每组都记录操作的时间, 看谁回答正确而且动作最快.通过这样具有比赛性质的课堂活动, 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并在活动中学到数学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既有趣味又有效,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事实上, 要组织有趣的课堂教学,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 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下, 进行组织.只要符合教学规律,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那这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就是有效的, 有意义的, 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掌控教学的节奏, 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彭剑飞, 冯周卓.初中数学心育艺术.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8.初中数学趣味性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趣味性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初中对于许多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尾端,学生只有拥有好的成绩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中考也是人生第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竞争力也是非常的强的,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被现行的考试制度刷下来。而在整个初中学习的难点中初中数学占有很大的成分,不少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都在初中数学方面有一定的学习障碍。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她们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很差,甚至其中有许多只有数学一门拖后腿的,这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发展前途。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那么怎样使用合適的方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值得初中数学老师深思了。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最好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

在现在的初中数学的课堂之上,鲜少有老师会注意给学生讲解数学史,大部分老师都会直接切入主题,进行具体的数学思维的讲解。其实被大部分老师所忽视的数学史,其实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数学史更是完全适应在现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研究和思维的理解。就拿初中数学老师在讲几何方面的知识可以讲讲几何的起源及发展。其实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有人写过《几何学史》,后来的普罗克罗斯也对阿基米德的《几何原本》做过标注。在几何的发展史上不仅有外国人对其做出卓越的贡献,我们中国也有许多伟大的数学家在此作出重大的贡献其中以计算为中心的、具有程序性和机械性的算法化数学模式与希腊的几何定理学相互呼应。一般的人对初中数学产生畏难的情节,主要是认为数学枯燥没有任何的趣味性,但如果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可以让死板的数学渐渐变得鲜活,让学生渐渐对数学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模式和教学设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许多初中数学的课堂上都开始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但还有许多的年级较大的老师难以接受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固守成规。其实合理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的。在传统的数学课上,老师只会使用粉笔和黑板,在形式上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毫无生趣,而现代化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就呈现出一种颜色艳丽,生动有趣的景象,在视觉效果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数学上有许多学生难以自己想象的场景,老师也没有办法轻易的用言语来表述,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一些图像影音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那些特别难以理解的情景。在上课的时候特别是讲解一些枯燥难以理解的数学性抽象概念时,它的优势就更能很好的展示出来。像老师在讲解抛物线这个概念时,会举一些例子,可有些例子可能学生也没有很好的见到或注意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像老师讲解时举的赵州桥和物体空中斜抛的轨迹,而这些都不是学生平时会看见或注意到的事情。而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就能很好的将这些图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也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现在的初中数学课,都是以在室内以及理论讲解为主,鲜少有老师会在数学教育课堂上使用实践教学的方法。而其实能够在合适的课程上使用数学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在数学实践的同时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在一定的角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能力。像老师在讲统计这一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很好的将数学实践教学运用于其中。像让同学自己调查全班同学对于体育项目的喜好时,完全可以让同学自己设计问卷调查,统计,最后自己总结。在设计问卷调查时,学生可以自己思考怎样将其设计的简洁明了。特别是在学生根据问卷结果做统计时,最可以体现到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之中体味数学的运用,让学生渐渐的对数学产生兴趣,感觉到数学也不是那么无趣。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其实数学习的最大意义不就是让学生将理论性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中吗,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只有现在的数学实践教学才是真正的让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践之中。改变现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发生一些,让学生对数学不再觉得遥远不可企及,感觉是可以触摸,切实存在的。众多的实例表明,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数学实践教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其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编,初中数学老师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来适应新的政策制度。现在的传统的初中数学的课堂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的需求。只有在原有课堂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摘:

[1]涂荣豹,喻平。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9.武当初中趣味游戏活动方案 篇九

为丰富师生的课余文体生活,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增强师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广大师生团队合作的集体荣誉感精神,调节紧张的工作学习气氛,做到劳逸结合,达到“团结、和谐、友谊、快乐、温馨”的目的。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加强相互联系,增强整体凝聚力,从而提高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的热情和效率。特组织此次趣味比赛活动。

一、活动时间、地点:

1.比赛时间:2015年4月28-30日(星期

二、星期

三、星期四)课外活动时间。2.比赛地点:校田径场和篮球场

二、活动项目:

1.4月28日,学生组:“十人十一足”比赛。教师组:端乒乓球接力 2.4月29日,学生组:穿越地雷阵。教师组:投篮比赛 3.4月30日,学生组、教师组拔河比赛

三、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 教师分组情况

一队:蔡校长、张林新、李俊学、彭玉庆、徐俊斌、曾天飞、张晶、钟敏、陈平、叶慈石、叶志权

二队:叶校长、尹小恒、廖菲、廖家寿、赖志、李学东、戴红玉、叶炜霞、赖鹤勤、叶南松、叶启明、谢贵标

四、比赛方法和规则

1.学生组:“十人十一足”比赛

比赛方法:以班为单位,五男五女交叉排成一横排,相邻的人把腿系在一起,站在起跑线上,做好准备,待发令员发令,即开始比赛。当到达终点时,裁判员吹哨,计时员记下时;每队有3次机会,择优成绩为最终成绩。最后,由用时最短队伍依次排出名次

教师组:端乒乓球接力比赛

比赛方法:

1、教师按一队二队分组。

2、左右两条线,球在球拍上平衡小跑到对面后返回。

3、如果球从球拍上掉到了地上,人必须将球捡起放在球拍上从掉球的地方再开始走。

4、不能用手拿着球走。2.学生组:穿越地雷阵

①游戏道具:2条不透明的蒙眼布,20个矿泉水瓶用来代表游戏中的“地雷”。参加人员:每班20名,穿越者10名,指挥10名。

②游戏方法: 1.安排10名同学参与“越雷区”,10名同学做指挥,不参加游戏的人做监护员。2.让每个队员找一个搭档。3.给过“雷阵”同学发一块蒙眼布,每对搭档中有一个人要被蒙上眼睛。5.在两绳之间尽量多地铺上矿泉水瓶。6.被蒙上了眼睛的队员在同伴的牵引下,走到地雷阵的起点处,挨着起点站好。他的同伴后退到他身后两米处。(指挥者可通过喊对方的名字来使对方更易辨别声音。)③游戏评比规则:比赛时间为10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哪个组通过地雷阵的人数越多,那个组的名次越靠前(若都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通过,则按时间较短者排名靠前),依次评出名次。教师组:投篮比赛

比赛规则:

1、教师按一队二队进行分组。

2、每个老师位于罚球线进行投篮5次,每进一球得一分。

3、得分多的教师组获胜。3.学生组拔河比赛 ①比赛规则:

(1)以班级为单位,分年级比赛,每支参赛队由班主任负责集合及统筹本队的参赛事宜。各队选出参赛选手20名(其中10名男选手,10名女选手,三(1)班、三(2)班9名女选手,9名男选手)。

(2)比赛采取3局2胜制,一局比赛结束后换边,第三局抽签决定。比赛没有时间限制,直到分出胜负。

(3)拔河道为地上画3条直线,居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中心线至两端白色记号线各设定为2m。拔河绳中线过本队河界,则本队胜出。②比赛要求:

(1)各队伍比赛时,双方第1名队员身体就站在距绳子中心线2米处,脚位不能超过两米线;裁判员吹口哨发出开始信号;

(2)结束时,为保证队员的安全,未等裁判员发出结束信号,不得立即松开绳子。(3)各队啦啦队必须服从裁判和工作人的员指挥,站在规定的赛区外。

(4)比赛应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重在参与,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教师组拔河比赛

教师以一队二队进行比赛,规则与学生组相同。

五、奖励办法:

通过三个项目的比赛取综合名次评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六、比赛说明及要求:

1、全体师生参与,特殊情况须与校长请假;

2、为了您的安全及全队的荣誉请穿运动鞋;

3、重在参与、娱乐,希望大家玩得开心。

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10.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开展此次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趣味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营造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研究数学的氛围,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展现数学的探究乐趣和魅力。

三、竞赛时间:

2014年11月7日下午15:10——15:50

四、竞赛地点: 队梯教室

五、竞赛人员:

1——6年级每班推荐5人参赛

六、竞赛内容:

1、试题内容分别由教材内容和课外思维拓展两部分组成。

2、试题具有趣味性、技巧性,并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度。

七、竞赛形式:

1、各班自行组织初选,最后推荐5名学生参加学校竞赛。

2、竞赛采取笔答形式,学校将组织评委对参赛试卷进行集中评定。

3、以年组为单位,按竞赛成绩颁发团体奖和个人单项奖,同时颁发奖状及物资奖励。

八、组织机构: 组长:张荣娟

成员:黄淑君 刘伟 纪新亚

九、奖项设置:

1、以年组为单位评选团体奖一名,颁发奖状。

2、个人奖按年级从高分往低分排序,一——四年级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五、六年级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

11.浅谈初中数学的趣味性教学 篇十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一、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但要求老师要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心时事,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既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最大的效益就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图案、歌谣等来表述。如果依然按传统方法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是不会有的,也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

1.精心设计新颖的导入方法,一开始讲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用悬念法。导入新课可充分利用电教设施,要特别注意思维的启发性和导入的趣味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艺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就很容易疲劳、走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答记者问”、辩论会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多个感觉器官都受到适当的刺激,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3.魏书生曾指出: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又发人深省。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典故、成语、俗语、顺口溜等。

三、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再偏重于传授书本知识,而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发展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作如下评述:

1.在教学目标上,由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学生发展为中心。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学目标由“给出目标”转向“学生找出本节学习目标”。首先,由教师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学本节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清本节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并在自学过程中找出本节的疑难之处。这样教师就由“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拥有自信,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育观念的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注重个性教育意识,整体性教育意识的运用。我首先了解学生的现状,在对学生做了综合的分析以后,把本班的学生进行了分类,同时把今天学生应掌握的教材也做了详细的分析,这两点结合起来,在上课的活动中做到了心中有数。有了这一底数,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去有目的的提问、讨论。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改变一刀切的现象,使每个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均有进步。

12.初中趣味数学社团方案 篇十二

一、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引起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高中数学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造有趣的情境. ”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往往只对自己熟悉的、有趣味性的事物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选择与数学课程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情境, 这样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课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古印度曾有一位智者发明了国际象棋, 国王玩了以后很开心, 决定要奖励这位智者, 智者没有向国王索要金银珠宝, 而他的要求仅仅是:让国王往棋盘上放麦粒, 但是规定第一个格里放1 粒, 第二个格里放2 粒, 第三个格里放4 粒, 第四个格里放8 粒, 依次下去, 后面格子里的麦粒数是前面格子里的两倍, 棋盘共有64个格子, 国王一听笑了, 连忙答应了. 请你想一想, 国王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么?

本来这节课是枯燥乏味的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课, 但是通过大家熟悉的国际象棋情境的创设, 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问题一经提出, 学生们马上兴趣高涨, 全身心的投入问题的探讨当中, 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这节课, 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 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素材来创设学习情境, 同时设置具有高价值的问题或悬念, 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问题的真实存在, 并融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中. 进而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了知识.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相关联

数学贴近生活, 并源于生活, 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大部分学生既不知道如何用, 也不懂怎样学. 所以教师必须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和场景引入数学教学中来, 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在讲《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时, 我让学生先回想自己在超市买水果的经历:因为无法判断水果是不是好吃, 也不能每个都尝一遍, 是不是我们习惯性随便挑几个? 同学们立刻感到很有趣, 纷纷表示自己有过这样的行为, 然后我告诉他们, 这种行为无形中就运用了数学中的“抽样方法”中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想深入了解这部分知识, 学习效果非常好.所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讲解我们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三、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 如果单纯的采取传统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课堂注定死水一潭, 缺乏生机和活力, 为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选择恰当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 使枯燥乏味课堂变得轻松活泼.如:高二数学《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这节课中, 从实际情况出发, 请一位座位在后面的同学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 教室里一共有三条过道, 观察这位同学能有几种走法, 同时让学生们讨论一下最多有几种走法, 通过实际参与和理论计算, 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看似纯理论的乘法计数原理, 但是通过这名同学不停地在教室过道里的来回走动, 一定会带来同学们轻松的笑声, 而笑声的背后就是对计数原理的思考和探索, 这样就能轻松的获取知识, 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四、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欢乐中激发学习愿望

著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因此, 每节课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的关注. 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的艺术导入, 营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精彩精炼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 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主动去求知, 进而把课堂推入高潮. 而数学教学语言一定要具有严谨性与精炼性, 启发性与诱导性, 趣味性与生动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他无休止的追求欲望和力量. 能成为一个被赏识的学者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 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作为教师应该尽力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成功的舞台, 让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人人都希望被赏识, 高中学生也不例外, 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朋友, 进行交流式的知识探讨, 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 同时进行“激励式”评价, “你非常聪明”, “回答的太准确了! ”, “你的思维非常严密! ”, “把你好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让我们用掌声来感谢这位同学的回答! ”, 等等,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些语言强化学生的闪光点, 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激励式的评语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 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 对学习的态度也是乐意地, 主动地.

总之, 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方式方法, 教学技巧, 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出:乐于学、学中乐、学乐同行. 如果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够认真专研自己的教学课堂,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对高考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高中数学相对各个学科中属于较难的, 因此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一个安排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一个运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法, 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就高中数学趣味性教学进行了几方面的总结.

上一篇:移动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总结下一篇:《百分数的认识》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