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写的大自然的作文

2024-09-26

有关写的大自然的作文(共7篇)

1.有关写的大自然的作文 篇一

【必备】写的大自然的作文4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的大自然的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的大自然的作文 篇1

雨后阳光透过林间树叶的罅隙,宇宙射线穿过亘古无垠的寂静。自然与科技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而现在却背道而驰。大自然在人类的冷落中渐行渐远。

我们曾歆羡古时三峡的顺流而下,日行千里。两岸猿声属引凄异,却也因大坝的拦腰截水而停顿了脚步。我们也曾向往从此仗剑天涯山长水阔,踏访古迹寻访僧侣,却也最终只靠小说中的情节聊以解馋,用抽不开时间的理由搪塞自己。我们何曾没有暂时逃开喧嚣住进深山的愿景,却也只能了了作罢。互联网时代里的一切都显得便捷迅速,但页面上的介绍、图片带不开自己亲身去经历、感知、探索的那份悸动与喜悦。

其实科技只不过是使自然远离我们的助推器,究竟根本是现代人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我们在惯有的冷漠中背弃自然,伤害自然。及至我们愿意去亲近自然的时候,一切话语与扼腕都会变得苍白与无力。

那么别再感叹自然很远,那么的遥不可及,而是去走进自然,那时才会知道自然原来如此近。

庄子笔下的自然有各异的声音,他闭眼倚在林中时,听到风摩擦叶子的窸窣,听到风穿过树穴的呼啸。我们也大可如此感受自然的箫声。王维宦海沉浮后选择回辋川山居来平息自己的内心。与松风为伴,与落霞对诗,与古琴唱和,与流水细语,独享自己的风清月朗,静观一人的云卷云舒。诗意的栖居莫过于此。我想我们连通蜀道,打破难越关山,开拓秋来风景异的塞外的初衷正在于此。我们海陆空三管齐下是在拉近自然而不是为自己筑起一座冷冰的铜墙铁壁。大自然如同薛定谔的猫的是死是活无法预测,只有步入了自然的人才才能领会个中滋味,而这才是真真实实的生活体验和人生乐趣。

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会发现自然离你很近。点点滴滴的发现都可给你最质朴的诗情画意。当我们以欣赏、体验、亲近和敬畏为本,以科技为用,我们就能与自然建立起密切且自得的联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携一颗流淌爱意的心,风霜雨雪,清风自来。

自然离我们很远?

不,自然离我们很近。

写的大自然的作文 篇2

走进大自然,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欣慰,这里很和平,没有喧闹的汽车鸣叫声,也没有令人反胃的尾气。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新鲜,令人好奇!

阳光潇洒地照耀着你,火辣辣的太阳此时变得很温暖,和蔼可亲!它像一位仁慈的老爷爷,面带微笑的看着你享受着“纯种”的阳光,多么的和谐啊!

漫步在辽阔地草原,风飘过我的身旁,很清爽,很温暖。它像一双慈母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很轻柔,很温暖。当我反映过来时,风已不知在何处,我开始有点依依不舍。风的味道,让我想起妈妈那天然的香味,与妈妈的温暖。我觉得我的世界是变化莫测的,我很少得到妈妈温柔的一面。但是因为风让我变得什么都满足,这种满足是前所未有的。

走进小小的森林,我闻道了香甜的果实味道,抬起头来,早已成熟的果实不知什么时候跑到我的眼前,它们都很可爱,红红的脸蛋上,衬托出了它们美满的生活与幸福。轻轻的摘下一颗火红的草莓,它引起了我这只馋虫的食欲。我不顾果实的干净卫生,狼吞虎咽的往嘴里扔,果实在我的唇枪舌战中,即将被消灭光了。我感觉这果实的味道,很甜很香。它的味道让我不时想起妈妈所做的饭菜,一样很香,很好吃。我不时的回味着这令人着密的味道!

我感受着大自然的种种事物。我感觉这里的一切事物都比城市中的完美。它让人感觉到依依不舍,让人回忆着过去美好、幸福的往事。它的美,毫无瑕疵,很自然,很清晰。

我要吹着轻柔的风,永远享受着令人陶醉的大自然!

写的大自然的作文 篇3

提起家乡的.小河,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走近小河,一股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河水清澈见底,河水流过的声音胜过天下所有的音乐,细细的,轻轻的,好似是小河在与你聊天呢!岸边是一片草地,青草很柔软,躺在草地上,就好似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

我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去小河了,想去小河看看。当我再次走向小河时,惊呆了,河水变得浑浑的,水面还飘着“新型鱼儿”——塑料袋与啤酒瓶,绿茵茵的草地,取代它的是几棵奄奄一息的枯草。突然,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我赶紧捂住鼻子跑开了。不可能!这不可能是家乡的小河!我怎么也没有办法把眼前的小河与我印象中的小河联系在一起,可是,不管我怎么说服自己:这不是真的!都无法改变事实。

我向附近的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在小溪的上游,新建了几家工厂,每天都会派出大量的废气,搞得小河乌烟瘴气,真是太可恶了!

这一切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人类有规则,大自然也有它的规则,如果我们执意要去破坏这个规则,去破坏环境,后果不堪设想。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齐心协力共同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明天。

写的大自然的作文 篇4

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并不起眼的青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青蛙大家都见过,他成为了科学家多年来研究的对象,使科学家发现他有‘视而不见’的本领。所以他不仅是‘杀虫王者’,还是让科学家分明‘电子蛙眼’的功臣呢! 原来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开始第一个试验:在一间房里放了一个电器,害虫飞来飞去,青蛙眼疾手快地伸出舌头抓住了害虫。通过多次证明了:青蛙的眼睛是十分明锐的。 科学家有座了第二个实验,把死了的害虫放进去,青蛙一动不动,这次实验证明了:青蛙对静止的东西‘视而不见’。科学家根据研究发现,从青蛙的身上发明了‘电子蛙眼’,开创了新的世界。 二百多年后‘电子蛙眼’的帮助下,人们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降落。大自然真是人类的老师啊!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更有待我们用心去探索!

2.有关写的大自然的作文 篇二

唯物主义是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相联系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不含有对这个问题的彻底科学的解决。科学家们从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际出发,自发地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坚信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从而证实了哲学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普列汉诺夫在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研究和利用了谢切诺夫、赫胥黎、海克尔、福勒尔等人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并给以高度评价。

(一)在感觉和对象的关系上,谢切诺夫的认识论是正确的

针对那种把颜色和声音看成是某种纯粹主观东西的荒谬看法,这位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在《具体的思想和现实》一文中指出:“同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任何振动和传播在强度、高低、持续性上相符合的,乃是现实界音响运动的十分确定的变化,作为感觉到的声音和光是人类机体的产物,但我们看到的形式和运动,完全象我们听到的声音的抑扬顿挫一样,其根源是在我们之外的现实中。”谢切诺夫在同一著作中还指出“不管不依赖我们意识的外部对象本身是什么样的,就算我们从外部对象得来的印象只是一种记号,但无论怎样,同我们感觉到的记号的异同相符合的是现实的异同。换一句话说:人在他所感觉到的对象之间发现的异同就是现实的异同。”[1]普列汉诺夫在揭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时,多次引证这两段话,认为这正是唯物主义。外部对象是现实存在的,感觉同这些对象相符合,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高低、强弱,外界物体在我们面前呈现的各种颜色,都有着不以我们的“精神”组织的属性为转移的客观原因,在普列汉诺夫看来,谢切诺夫的这些认识论观点是正确的,不论是俄国的或非俄国的马克思的学生都是会同意这位生理学家的。当然,普列汉诺夫也纠正了谢切诺夫在个别地方的不确切表述。如那种假定我们的印象只是自在之物的记号时,谢切诺夫仿佛就承认自在之物有某种我们所不可能认识的东西,用“记号”这一术语,实际上是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作了让步,从而妨碍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正确思想。

(二)在意识和人脑的关系上,赫胥黎表达正确的唯物主义

这位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在《休谟的生平和哲学》一书中断定:“现在,任何一个熟悉问题、明了事实的人,都不会怀疑心理学的原理就包含在神经系统的生理学中。我们所谓神经活动,就是大脑机能的总和,意识的材料就是脑的活动的产物。”[2]普列汉诺夫经常引证这段话,认为这已经是公开的唯物主义,是表达极其正确的唯物主义,真正的唯物主义者都还没有超出这种论断。因为,我们的思维和意识看起来不管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当然,普列汉诺夫没有忽视这位自然科学家又是一个不可知论者。赫胥黎力图把自己的正确观点同休谟主义哲学结合起来,以不至于同最纯粹的唯心主义发生矛盾。普列汉诺夫说,赫胥黎作为生物学家认为人的大脑是世界自我意识的器官,具有这个器官的人体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中生活的。如果大脑不去认识这个环境及其属性,人体的生存是不可能的,而同一个赫胥黎作为哲学家又认为物质环境、人体包括这位哲学家本人只存在于自我直观之中。显然,作为生物学家的赫胥黎才是正确的。

(三)在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上,海克尔抱着纯粹唯物主义的观点

海克尔曾因出版《宇宙之谜》这一著作而在科学界轰动一时。其哲学立场受到来自唯心主义方面的激烈攻击。普列汉诺夫认为,这位著名的德国自然科学家对主体和客体的统一问题的观点,本质上接近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海克尔把唯物主义称作“一元论”,把唯心主义称作“二元论”,用一元论与二元论相对立的方法去反对唯心主义,实际是用自然科学的观点阐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海克尔肯定物质具有意识,但只是在一定的物质组织中才达到明显的程度,认识是生理现象,人脑是思维的器官。“精神是大脑皮质的生理机能”。这是很明显的唯物主义,但海克尔不善于分析哲学问题,不大懂得唯物主义的历史,拒绝唯物主义的称呼,有时还无故攻击唯物主义,这就使他自己陷入困境。在普列汉诺夫看来,如果他能依照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认识论的样子用力研究一下他的认识论,那他也许可以免去自己的许多失策和片面性。这种失策和片面性在客观上帮助他的敌人在哲学上来反对他[3]。尽管如此,普列汉诺夫仍然赞扬海克尔是生物学的名人,称他在大学时代就研究了哲学,认为在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者中间,象海克尔那样拥护唯物主义观点的人是不可多得的,他不受反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潮的影响。

(四)福勒尔完全接近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这位瑞士昆虫学家,精神病理学家,其主要的基本思想是断定,意识“是大脑活动的内部反射”。在福勒尔看来,生活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大脑的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不过是“同一事物”的活动而已。普列汉诺夫认为,福勒尔针对谢林所谓“精神永远是一个孤岛,没有跳跃是不能从物质界跑到这个孤岛上去的”谬论,确切地证明,如果我们不下决心走出这个孤岛,那么科学简直是不可能的。福勒尔说:“每一个人假如只有他的主观主义的心理学,……那他就应该肯定地怀疑到外界和他人的存在。”当然这种怀疑是盲目的。“根据类比法的推理,自然科学的归纳法,我们外部五官的经验的比较,都给我们证明了外界、他人和他人的心理学的存在。同样,它们也给我们证明了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以及我们自己的心理学的存在。如果我们把精神看作同大脑活动没有关系的东西,那么对于我们也许是不能了解的,而且是十分矛盾的。这种心理学首先是同能量守恒定律相冲突的。”[3]在普列汉诺夫看来,福勒尔的这些看法已经是纯粹唯物主义的观点了。普列汉诺夫还把福勒尔和费尔巴哈作比较,认为他们的观点十分相似,甚至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普列汉诺夫特别提到1894年9月26日福勒尔在维也纳第六十六次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大脑和精神》的报告,说他完全接近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称报告的好几处地方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论据的处理上也和费尔巴哈一样。

自然科学家的这些唯物主义思想表明,哲学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是完全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有充分的自然科学根据。

自然科学必然倾向于唯物主义,非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是不可能的。普列汉诺夫在捍卫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以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为武器,批判了波格丹诺夫、马赫、奥斯特瓦尔德等自然科学家的唯心主义,阐明哲学唯心主义是没有自然科学根据的。

(一)波格丹诺夫的哲学同现代自然科学的结论不能协调

1899年以前,当医生波格丹诺夫还是一位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者时,他断定感觉在意识中的产生,“是通过外部感觉器官传来的外部环境的某种刺激的结果”[5],承认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之后,他受到马赫和奥斯特瓦尔德的影响,由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转向了唯心主义的时候,便断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就是它的普遍有效性,普遍有效性则是各种人的经验的协调性,“归根到底是在各种人的意见的相互检验和协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说来,物理的世界就是社会地协调了的、社会地谐合了的经验,一句话,是社会组织的经验。”[3]普列汉诺夫认为,波格丹诺夫这段话的唯心主义是很清楚的。把物理世界当作人的“经验”的创造物,这是最纯粹的唯心主义,按照波格丹诺夫的观点,地球的全部历史就会有新的说法:人的存在先于地球的存在,首先有人社会地组织起自己的经验,只是由于一个幸运的机会,才产生了物理世界,特别是才产生了地球,地球发展的历史给倒转了,这是同自然科学所承认的事实根本对立的。普列汉诺夫说,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力求掌握进化论的观点,天文学、地质学、化学、生物学都揭示了在任何人、生物出现之前,地球就已经有一个很长的发展时期。那时没有人,显然就不会有人的经验,可是那时候的地球是存在的。凡是不把自然科学的结论当作是空话的人就必须承认这一点。波格丹诺夫所谓物理世界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同自然科学所掌握的进化观念,毫无共同之处。

(二)马赫的哲学唯心主义同他的自发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矛盾

在普列汉诺夫看来,马赫在物理学上是一个好专家,而在哲学上充满了最不可容许的和最惊人的混乱,是一个蹩足的思想家。马赫一方面断定“整个世界是相互之间联系起来的感觉的一个复合,而我的‘我’是这一复合中的一部分”[3],并把承认感觉是外部世界对意识发生作用的结果攻击为“形而上学”。按照这种观点,除了我的感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其余的一切都是虚构。这是地道的贝克莱主义。这种对自我作用的夸大其思想方法才是真正的形而上学。另一方面,马赫又自相矛盾地提出:“如果在当我感觉着什么的时候,我自己或者随便什么人能利用物理的和化学的各种可能手段来观察我的脑子的话,那就可以确定,某类感觉在有机体内怎样发生联系。”马赫还依此类推,“……低等的动物能否感觉,植物有没有感觉。”[3]对此,普列汉诺夫认为,马赫作为一个博物学家,虽然是不自觉地、却经常被迫地转向唯物主义观点,这就不能不和他自己的哲学唯心主义发生逻辑上的矛盾,造成自相混乱。马赫还说:“同绝大多数的生理学家和当代的心理学家在一起,我深信,意志现象只有经由有机的物理的力量才可以被理解。”[3]普列汉诺夫认为马赫的这些思想只有在唯物主义者的笔下才有意义,它与马赫所谓物只是感觉的复合的学说,是完全联系不起来的。马赫作为自然科学家倾向于唯物主义,但作为“哲学家”却倾向于唯心主义。普列汉诺夫断定,马赫主义只是稍加改作的和用“20世纪的自然科学”的颜色重新粉饰了的贝克莱主义。

(三)奥斯特瓦尔德的“唯能论”认识论是糊涂的

奥斯特瓦尔德在《自然哲学讲演录》一书中说:“如果把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概念包含在能量概念之中,就会简单地自然而然地排除掉那种使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的旧困难,那是一个很大的收获。”[5]这位化学家的想法是荒谬的,事情恰恰相反,认识论上的老问题,即意识和物质谁反映谁的问题依然存在,它不会因为滥用“能量”一词而得到解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并没有被取消。奥斯特瓦尔德在同一书中还有这样的话:“一切外界现象都可以说是能量之间的过程,其原因非常简单:我们意识的过程本身就是能量的过程,它把自己的这种特性传给一切外界现象。”[5]奥斯特瓦尔德的这一说法陷入了唯心主义,不是我们的意识反映外部世界的能量之间的转化,而是外部世界反映我们意识的特性。对这种谬论,普列汉诺夫在《阿·德波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入门〉一书序言》中批判道:“著名的唯能论宣传家,德国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早就在学着‘克服科学唯物主义’。但这里只是一种纯粹的误会。这位优秀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所以指望用唯能论来‘克服’唯物主义,只是因为他对哲学方面的情况了解得太差了。”[3]在普列汉诺夫看来,奥斯特瓦尔德在哲学上是一个糊涂的思想家,还不如18世纪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列。普利斯特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化学家,而且还是一位精明的思想家。他断言,物质只有引力和推力两个属性,物质的粒子只是一定的力量的中心。对此,普列汉诺夫认为,“这种观点实质上很接近唯能论者的观点,但是它并没有阻碍普利斯特列顽强地坚持唯物主义。”[3]按照普利斯特列的学说,物质是我们感觉的对象。而奥斯特瓦尔德不懂得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定义也适用于“能”。

奥斯特瓦尔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小部分自然科学家借口镭元素、电子等新发现,鼓吹“物质消失了”的物理学唯心主义的代表之一。根据普列汉诺夫的分析,奥斯特瓦尔德所以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原因是他不懂得辩证法。1910年,普列汉诺夫在《胆怯的唯心主义》一文中指出:有人认为,由于近年来物理学上的惊人发现,物质概念本身应当有极大的改变。这是对的。但是,这些发现中的任何一个也不能动摇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这就是:物质应当被认为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作用于我们的外部感官的‘自在的存在的’的东西。在我看来有这一点就够了。”[3]普列汉诺夫也象列宁那样,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说明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当然,物质的这种特性只有那些具有辩证法思想的自然科学家才能把握。1915年普列汉诺夫在《阿·德波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入门〉一书序言》中写到:“尼·亚·施洛夫教授说得很好,如果原则上认为‘和原子及分子联系相当密切的’电子有运动和波动的可能,‘这样电子论显然就已经承认电子是物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位自然科学家考虑得对,最新的化学发现使人想到有一种‘比原子本身更为细小的’原初物质存在,但是应该指出,‘在原子内部’发生的现象最好不过地证实辩证法的自然观。”[3]而抱着形而上学的自然科学家包括奥斯特瓦尔德在内,过分坚持机械论的观点,由此产生的错误之一,就是否认元素能够转化。无法理解和消化以前认为不可分解的物质粒子的分解和从来没有见过的物质运动形式的发现,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总之,波格丹诺夫的哲学同自然科学的尖锐对立,马赫哲学的混乱和自相矛盾,奥斯特瓦尔德的唯能论认识论的糊涂,都说明哲学唯心主义在自然科学面前不能成立。

普列汉诺夫虽然赞赏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但坚决反对把自然科学理论运用于说明人类社会,对摩莱肖特、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由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界限。

(一)摩莱肖特生理学唯物主义观点的局限性

摩莱肖特是19世纪中期德国生理学家,庸俗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有《自然界生命的循环》等。普列汉诺夫坚决批判了摩莱肖特等人把自然科学理论运用来说明人类社会的企图。我们从普列汉诺夫重视和评论费尔巴哈在《遗言》中关于摩莱肖特唯物主义观点的局限性写的一段话的情况看到这一点。费尔巴哈的这段话就是:“在我看来,唯物主义是人的本质和知识的基础,但是我不能够象生理学家、象狭义的自然科学家如摩莱肖特那样看待它。在他们看来,它不是建筑物的基础,而是建筑物本身。从这个观点向后退,我是与唯物主义者完全一致的;从这个观点往前进,我与他们就有分歧了。”[3]恩格斯很注意这段话,在《费尔巴哈论》中作了引证。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把一般唯物主义同庸俗唯物主义相混淆的错误时肯定了其中的正确思想,并加以评论说,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关于自然界的科学,也应当有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任务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相协调,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普列汉诺夫也多次引证费尔巴哈这段话。普列汉诺夫的引证不限于批判摩莱肖特,也包括其他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者,因为在这方面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在《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一文中,普列汉诺夫赞扬费尔巴哈这段话揭示了许多自然科学家在社会学问题上的错误认识的根源,批判了那些想“从同一源泉中引伸出自然规律和人类规律”的人[3]。普列汉诺夫说,显然,人类规律也间接地起源于自然,因为人本身就属于自然,但是用费尔巴哈的形象的说法,由此还不能得出结论说,十诫就是那只投射闪电熔岩的手写成的,纸张归根到底是植物界的产物,可是有谁把自然界当作纸厂老板,那就可笑之至了。在费尔巴哈看来,自然界不同于人,它不知道“能够和必须”之间的差别,所以他提出不可能同那些把自然界当作纸厂老板的唯物主义者一起前进。普列汉诺夫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发挥了费尔巴哈这一看法,他说:“如果把自然界当作纸厂老板,那我们无论在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政治)上都一定要犯许多大错误,把自然界当作纸厂老板,这和把社会学归结为自然科学是一样的。后来马克思把这种有局限性的唯物主义称为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3]

(二)费尔巴哈指出了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但又满足于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揭示了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反对那种不会区别作为生物学对象的人和社会学上的人的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根据费尔巴哈在1867年5月31日给别威尔的信,称他更鲜明地表现出这种对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态度。费尔巴哈在信里说:“在我看来,人是自然界所创造的存在物;但是我的研究的主要对象却是那些由人所创造的、在人的见解和传说中被当作真正存在物的思想和虚幻存在物。”[3]据此,普列汉诺夫认为,如果费尔巴哈局限于生物学的观点就不能研究这种对象。遗憾的是,费尔巴哈在开始论断社会生活现象时,就表现出唯心主义。在普列汉诺夫看来,费尔巴哈没有能够用制定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方法来纠正“生理学家”的唯物主义的缺点。他虽然强烈地感觉到摩莱肖特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但是却向他作了重大的而且从正确的理论观点看来是不容许的让步。这位指出了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费尔巴哈又表现出准备满足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这从1850年摩莱肖特《关于食物的学说》一书出版后,费尔巴哈的态度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说,费尔巴哈不仅高兴地欢迎它,而且宣称这本书解决着极困难的哲学问题。费尔巴哈在评论这本书时,甚至断然地肯定“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20]显然,这是十足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理学唯物主义为历史唯心主义敞开了大门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受费尔巴哈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其缺陷表现得十分明显。普列汉诺夫认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很少谈到哲学问题,哲学主要是作为某些实际要求的理论基础时才使他感兴趣,而一当他谈哲学时就站在费尔巴哈的观点上。普列汉诺夫根据的是《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一书。在书中,哲学所看到的人类和自然科学看到的人类机体一样,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化学组合,这种组合处于非常复杂的化学过程中,这种过程就叫做生命。”[20]为了论证这种对人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把动物机体和植物机体描述得没有本质区别,“哺乳动物和鸟类在许多过渡形态上是和植物界联系着的,根据这许多过渡形态可以追溯到植物的生命变为所谓动物的生命的一切发展阶段。有些植物和动物彼此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很难说,应该把它归入哪一界。”动物的胚胎和植物的胚胎都一样是“细胞”[20]。车尔尼雪夫斯基还进一步断定:有机体中的化学过程只是在复杂性上和无机界中的化学过程有所不同,“不久之前,我们还认为所谓有机物(醋酸)仅仅存在于有机体之中;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也产生于有机体之外;因而元素的有机组合和无机组合之间的差别是非本质的差别,……树木不同于无机酸的地方,就在于无机酸是非复杂的组合,而树木却是许多复杂组合的化合物,这就象二与二百之间的差别,只是数量的差别而已。”[20]这样,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专门研究人类机体的生理学同化学的关系,可以比做本国史和世界史的关系,生理学只是化学的一种的变态,人是只具有一种本性的生物,而人的活动的每个方面都可以看作是从头到脚包括在内的人的整个机体的活动。这就处处表现出同费尔巴哈观点的一致。普列汉诺夫把《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一书看作是“伊索寓言式的语言写成的”[20],脱离人的社会现实。

普列汉诺夫认为,车尔尼雪夫斯基从费尔巴哈的“人就是他所吃的那种东西”的原理出发,断定当外部条件保证人的机体良好运行的时候,脑力就增强,人的智力和形成概念的正确性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这种能力也就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原动力。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理学唯物主义也就为历史唯心主义敞开了大门。他不理解一个社会的人的行动、倾向、趣味和思想习惯,不可能在生理学或病理学中找到充分的说明,因为这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普列汉诺夫在《约·伊·赫尔岑的哲学观点》一文中也谈到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他说,头脑物质的改善是促成进步的条件之一,这当然是唯物主义的。但断定改善了的大脑皮质应当促成人们对于自己的相互关系具有更正确的观点,从而也就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这就是说,它直接导致“支配世界”的“意见”本身的改善,这样一来,唯物主义就立即转化为唯心主义。

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相反,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明的社会历史观断定,成为人类历史运动原因的那个隐藏着的动力不在人的本性中,也不在所谓世界精神中,而在人的生产力中,即在他对自然的控制力的发展中。这才为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普列汉诺夫有关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思想,既充分肯定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意义,同时又指出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在理论上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接近,进一步密切两者的关系,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摘要:普列汉诺夫研究和利用了谢切诺夫、赫胥黎、海克尔、福勒尔等人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并给以高度评价;他在捍卫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以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为武器,批判了波格丹诺夫、马赫、奥斯特瓦尔德等自然科学家的唯心主义,阐明哲学唯心主义是没有自然科学根据的;并对摩莱肖特、费尔巴哈等人由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界限。

关键词:普列汉诺夫,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94.

[2]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二卷)[M].上海:三联书店,1961.154.

[3][4][6][7][8][9][12][13][14][15][16][17][18][19]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M].上海:三联书店,1962.148,149-150,296,276,283,285,724,725,532,725,777,777,778,778.

[5][10][11]转引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7,271,272.

3.有关写的大自然的作文 篇三

直到来到中国,WWF的工作才更多地与大熊猫联结起来。上世纪70年代,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共同开展了第一次大熊猫调查。这次调查促成了大风顶、唐家河、九寨沟和月坝等四个保护区的设立,中国政府由此启动了大熊猫的系统保护工作。1980年,WWF作为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熊猫保护研究,并出版了世界第一本大熊猫专著——《卧龙的大熊猫》,引起了全世界对这一中国特有珍稀物种的广泛关注。28年过去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的每一步,都有WWF的参与和努力。

竹子开花和生态走廊

很多70后、80后中国人的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启蒙是程琳的《熊猫咪咪》。“竹子开花了”,那只叫“咪咪”的小熊猫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疑惑着“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1976年,成都市园林局局长张安居当时还在成都动物园工作,他与调查队一起前往岷山山系调查野生大熊猫生存灾情,踏过一片片因开花而枯死的竹林,138只大熊猫陈尸山林。1983年,岷山和邛崃山系的高山箭竹再次大面积开花枯萎,一天要吃几十公斤竹子的大熊猫再次处在生死边缘,为大熊猫捐款的活动在全国开展起来。经常参加环保志愿活动的王佳君当时还在上幼儿园的,他把储钱罐里面的硬币都掏了出来,小朋友们捐的也都是一分、两分和五分的硬币,老师数了很久,一共才10元钱,王佳君至今记得老师的话:“10元可以买一根竹子,够一只熊猫吃一天。”

竹子开花就意味着死亡,竹子的周期性生长是自然现象,根据种类的不同,一般每隔15年到120年死亡一次。大熊猫唯一的食物——竹子,仅生长于海拔500米至3100米的地区,一对繁殖期的大熊猫至少需要30平方公里的取食区域来满足它们的需求。一个地区的竹子死亡后,大熊猫就要迁徙到另一个地区觅食。WWF中国大熊猫保护项目的前任负责人之一北京大学的吕植博士认为,大熊猫必须能够迁徙以适应竹子开花死亡的生长周期。

栖息地破碎化是大熊猫迁徙的最大阻碍,因为其食物完全来自高山地区不同品种的竹子,因而栖息地破碎化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道路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其种群之间的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大猫熊种群将面临近亲交配的危险。这会导致它们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吕植说。这位曾经长期在野外跟踪大熊猫的专家一再强调:“栖息地的保护应该是大熊猫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大熊猫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和东部,以及毗邻的缅甸和越南北部。随着人类的扩张和发展,这个种群的栖息地已经被缩减到四川、甘肃和陕西省大约20个孤立的山林地区中,环绕在四川平原四周,北接秦岭,西临岷山、邛崃、凉山、大相岭和小相岭。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大熊猫保护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大熊猫迁徙搭建绿色走廊,把那些被孤立了的大熊猫种群连接起来——“就像桥梁联结孤岛的作用一样,建立生态走廊把以上地区连接起来,现存的野生大熊猫的活动范围将扩大,从而可以找到更多的食物并和其他同类进行繁殖,基因组也将得到优化”。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主要集中于岷山和秦岭山脉,最广为人知的是秦岭的绿色走廊搭建。由于秦岭地段108国道的贯通及沿线人为活动的干扰,秦岭大熊猫的两个面积最大的居群——天华山居群和兴隆岭居群被人为隔离,大熊猫栖息地受到来自道路和游人的严重影响和干扰。1999 年,秦岭隧道建成通车,随着原隧道上方翻越山脊的13公里公路的弃用,因车流给野生动物造成的阻隔已经消失;公路两侧的野生动物逐渐恢复交流,也使两个大熊猫居群的融合成为了可能。200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了108国道秦岭隧道区域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科学分析了生物走廊带和大熊猫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和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观音山保护区于2005年9月正式启动了108国道秦岭隧道区域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恢复大熊猫栖息地、加强对车辆和人员的管理、加大保护区巡护监测力度、在与生物走廊带及大熊猫栖息地最为紧密的社区开展环境教育和可替代生计培训等活动,以减少社区生产生活对该区域造成的资源压力。2006年5月14日,“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活动正式启动,在秦岭隧道上方种植箭竹,为被108国道隔离开的两个大熊猫栖息地之间搭建绿色通道,这次“大熊猫绿色走廊”活动,在2个月内在隧道上方种植1300亩箭竹,从而为天华山和兴隆岭两个居群的大熊猫实现种群交换提供机遇。截至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已和中国政府合作,分别在秦岭和岷山建立了五个这样的生态走廊。

二十年前,在大熊猫栖息地内只有13个保护区,现在已发展为50多个,面积达10400平方公里,现存一半以上数量的大熊猫都栖息在这里(包括50万公顷的岷山地区新建或新扩大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还有秦岭地区8个新建自然保护区和5个生态走廊)。有关人士认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生态走廊搭建“不仅是对天保工程的丰富,也为天保工程和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和保护区工程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人工林并非野生动物的最佳栖息地,而封育的天然次生林不经过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的自然演替,到达顶极群落之前,也不可能在森林质量上呈现最高和最佳状态。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避免各种人为的干扰破坏,保持住最佳的原始状态。自然保护区都是人与动物共生的区域,既要保护资源又要发展经济。

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保护区内有耿达乡和卧龙镇,居民以藏族和羌族为主,另有少部分回族和汉族,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近年也有少数人加入了旅游业。1975年保护区成立之初共有2500人,到本世纪初已经增至4750多人。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地居民从森林里砍伐木材取暖做饭。住在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家庭,每年竟要燃烧一万立方米的木材以供取暖。1998年伐木禁令颁布后,很多人转向采摘中药材和偷猎野生动物谋生。岷山地区生长着超过5000种的植物,其中75%可作为中药使用。同时有超过30万人居住在这个区域内,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生活贫困,采集药用植物成为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保护区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种植、养殖、砍树、筑路等,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都亟待妥善解决。

世界自然基金会致力于让保护区的居民使用可持续能源。他们为很多当地家庭配备了节柴灶,在减少木材消耗的同时又能保证家庭正常取暖。当地有许多家庭养猪,猪粪便经过猪栏的地板后,再经过一个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小反应器就会产生沼气,整个过程都是无臭的,并且可以提供一年中十个月的一日三餐做饭和取暖所需的热量。WWF在岷山地区的许多村子里推行了这种装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截止到2006年6月底,WWF为大熊猫保护区周围的431个家庭安装了节能装置,包括269个沼气炉和162个节省木柴的炉子。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当地政府合作,为保护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各种替代生计项目,使得采摘和偷猎活动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实施新法养蜂给当地人带来了更多的蜂蜜,并且很好的保护了森林。在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白马族社区中的传统养蜂者需要每年伐树来制作新的蜂巢,世界自然基金会教给当地人用新法养蜂,将蜂蜜的产量增加了1倍,对森林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2年,世界著名的零售商家乐福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的企业合作伙伴,WWF帮助当地居民与家乐福签订合约,家乐福将帮助居民们寻找市场,来销售当地的蜂蜜、胡椒、核桃和土豆等产品。目前在成都的家乐福超市内有这些产品销售。2008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家乐福再度携手举办2008年四川花椒节。此次展销会在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广州、哈尔滨及长春等25个城市在内的94家家乐福门店举行,花椒采购总量达27240公斤。5.12汶川大地震后,岷山腹地茂县成为重灾区,经济损失严重。家乐福打破惯例向椒农预先交付80%货款,使灾区椒农及时获得用于重建家园的资金。今年的花椒节已经给当地的羌族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往年我卖花椒,年收入最多六、七千块钱,今年至少一万块。” 椒农景世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4.环境的故事能说会写的大自然 篇四

[芬兰] 瑟潘马

内容提要:这个世界越来越作为一些文本传给了人们。与此同时,人的生活环境变成了一种人造的环境。人们忘记了那些早就有的生存技巧,已经变成了区区压舱之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导致了人对自然的语言的疏远,导致了人的领悟力的丧失,产生无助之感。因此,人类要以自然本身的方式来审视自然,不要带上人的任何的主观联想,不要让自然俯就从别处借来,应顺乎自然。

关键词: 环境

阅读

认知

合乎自然

一、关于一个故事的故事

环境的故事,如此说来,存在于自然本身吗?这故事预备找一个老练的读者去读,然后再讲给别人听?在举例子、打比方的意义上,这话是对的。那故事也不仅仅是个文本,自然本身也是个讲述者。那故事的第一层意思——就是说,自然当中的那个自己写的故事——请从下面这段引自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话中就能看得出来:

水面马上变成了一部奇妙的书——这书的语言,不通文墨的过客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但它却把心事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那些最堪玩味的秘密,和用声音说出来一样清晰……。其实,能读得懂这书的旅人看到的不是别的,而是水面上一幅幅漂亮的画面,阳光为之敷色,云朵使其明暗,可对训练有素的眼光来说,那就没什么画面,有的只是不折不扣、一丝不爽的读书的事儿。

识字断文这本事和目不识丁之间的相似情况,就发生在与环境有关系的这个作者——是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写”环境艺术和环境建筑,尤其是花园和景观建筑,但是他们也写对于环境处理的那些事儿。那环境是谁处理的,是在哪儿处理的,则无关紧要。

环境故事这说法的另一层意思则是字面意义上的,就是语言表达的故事;一个描摹自然的人,在描述、解释和评价一个主题的时候,那故事就被创造出来了。这故事有一种很有戏剧性的紧张感。它有个情节,这情节有因有果。还有些“人物”;这些人物的行动,听命于威胁和恐惧,以及它们的生活背景、它们的打算和目的,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得到解释。得用一种拟人化的语言。自然表现得好象有意志、有感情似的:植物收干旱的折磨,或者因为缺少养分而个头矮小:它们互相竞争,要取得阳光,充足的水分和养料,这才能活得滋润。

地理者,“大地之写作也”,它是一种系统性的努力。它要描写大地表面,它对大地的科学描述,而这也是一种环境批评的形式。它追求及时、准确,追求一种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镜像,用的是“环境的言语”。

比起自然来,文化环境比较易于描绘和理解,这是因为在文化环境里的人们,和别人说话,写给别人看,用的是约定俗成的符号。这些符号必须人人知道,用这些符号的人,必须遵守许多协议,那样别人才理解。风格嘛,却是个人的。

二、自然之书,人来读,人来讲

瑞诺·卡里奥拉(Reino Kalliola,1909-1982),芬兰最主要的自然主义者,荷兰第一位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conservationist),经常使用“自然之书”这个人耳熟能详的传统比喻。这本书,一方面,就在自然之中,是要人来读的;另一方面,它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是一个读物。甚至在他的那部三部曲的标题里,卡里奥拉也表达了这种含糊性和矛盾情绪: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和作为一本书的自然。与此相似,比方说,马格利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200 编导的那部电影(以及出版了的电影剧本)《印度之歌》,也用了同名的那首蓝调音乐,把它用作这电影的主题歌。但是,印度这个国家,也同样很可以是一首歌,杜拉斯的作品则是一首关于印度的蓝调音乐。

伊塔楼·卡尔菲诺在他的文章《写出的和未写出的词句》(“The Written and the Unwritten Word”)中,谈到了智人(Homo sapiens)是怎么变成了读人(Homo legens)的。我们可以对阅读敬谢不敏,但是,正如卡尔菲诺说的那样,“我们的视觉早被编了阅读的程序,我注意到我试图阅读风景、草地和狂暴的大海。”写,是为了给人读的,它成了一种理解方法。我们通过写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以便学会知道它。阅读不是眼光简单地从这一行移动到另一行;阅读超过了心灵的全部运动。

这个世界越来越作为一些文本传给了我们。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环境变成了一种人造的环境,我们的读写能力也跟着人工化,我们忘记了我们那些早就有的技巧,它们已经变成了区区压舱之物。一位芬兰作家杜撰了“屋人”(“room person”)这个术语。这么一个人生活在室内,生活在装了电热器和电灯的房间里,对四季不闻不问,不过是看看外面的秋雨而已。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对自然的语言的疏远,导致了领悟力的丧失和无助之感。自然被浪漫化了,神秘化了——也再度变得危险了。

三、照它的原样去讲

用以描绘的手段,必须根据主题而有所选择。于里科·塞塔(Yuriko Saito)在他的文章《以自然本身的方式欣赏自然》中告诉我们,要以自然本身的方式来审视自然,不要带上我们的联想,不要让自然俯就从别处借来的模式——比方说,从艺术、文学或者科学那里借来的模式。塞塔谈的是关于自然的那个故事,谈的是对自然的阅读。

如果一个故事讲的是某种“真实的”东西——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提出了和模仿相关的那么一种要求,就是说,我们要求它是一个复制品,或者说是一个模仿品。属于这种的一个故事,从根本上说,必得要准确地呈现这个世界,事情怎么样,就怎么呈现。关于自然的那个故事,以及人类自己的那些五花八门的故事必得和真事儿符合,所以人的故事旨在表现自然的故事的精髓。自然向我们:讲话;我们聆听;我们当中有些人,精于文学手段和学术手段,把我们的理解力用作一个具有说明和解释功能的故事的基础。

另一方面,当一个故事“无中生有地”创造了它的世界的时候,它当然就用不着模仿:作者自由地创造这个作品自己的可信体系;可信不可信,只在那个创造出来的世界里才有效。阅读是一种牵扯到理解的活动:因和果之间的联系得找去来;目的和目标要看得清楚。连没有生命的主题也拟人化了,讲述着思想和感情。一个人类能够理解的心智世界,为动物们创造出来了。那些养宠物和家养动物的人,习惯于谈论动物(象征性地使用“他”或“她”这样的人称代词)是怎么愤怒、怎么渴望什么东西,怎么生闷气、怎么高兴、怎么害臊的。在仙女故事中,交流上的困难不带一点勉强地克服了,动物意识被拟人化为一个万物有灵论的世界观。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报章上的漫画栏维持着寓言传说的生命。成人对儿童的抽象人物个性,如善和恶、高尚和下作,或者上智和下愚,都通过关于动物的那些老套路而表现在传统的寓言:当中羊和狼,狮子和蛇,猫头鹰和驴。这些人物之间的斗争,在一种道德教训中结束。

四、解释者和解释

自然的语言主要是一种独白,是一堂课,或者说,是一场布道,如此说来,它就是单向的。当然,人也说话,比方说,当他们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时候,当他们谦恭地为了得到惠见和经验而表达谢意的时候,当他们送给人象征性的礼物的时候。然而,这种对话不总是成功,理解上的困难引起了矛盾,这矛盾不仅是自然和人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是人相互之 201 间的矛盾。说话专家和会影响人的专家,就用得着了:职业的读家、环境批评家,和环境修辞学家。

因此,当自然给我们忠告和教导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理解它的话?那些依靠自然的人,护林人,或者农民,敏于自然的召唤。于是,一种语言被创造出来了,而那种语言是必须学会的;读写那种语言,必得经过练习。那都是些文化交流是技巧,对这种语言的掌握把它自己表达在生命里,表达为存活,表达为喜气洋洋的共生关系。

当卡里奥拉写他那本关于芬兰的自然的书的时候,或者说,当约翰·缪尔和奥尔多·利奥波德写他们那些关于全部北美自然的故事的时候,或者当不那么有名气的卢克·霍华得,这人“为所有的国家、为各国人民和所有的时代,为云彩命名”,在写他的书的时候,其实他们都是在做翻译工作。

考虑一下一个作者和一个职业护林员,读着森林的故事,把这故事写成一本对人谆谆教诲的小说,描绘的是一座森林的一个生命周期:灰烬覆盖的大地,长出了幼苗,森林长得茁壮茂盛。每时每刻这森林都笼罩着一个威胁:这个过程时时都可能被打发到它的起点。然而,那些看似死亡的东西,火啊,或者一片砍光了的空地啊,都是新生命的开始——那就是这森林的讯息。

一位研究森林的人,可望具有最好的阅读力,即使他不见得有最好的写作能力。对大地的语言的理解力,也表现在一位农场主对那些“自然保护者”的怀疑态度中。这位农场主有来自日常工作的智慧,那些人的智慧却来自“书本知识”。自然的朋友,和所有的朋友一样,关心别人的福祉。他或她并不是个冷静而片面的观察者,而是倾心于这个自然朋友,想着什么对它最有利。

结 语

自然的故事永远不会完,但是,人讲的那些故事,总有开头,也有结尾。人的故事有界限;有个里头和外头之分,里头的是故事部分,没有起点和终点,没有边界。只是在一些例外的情况中,比方说,四季循环以及其他一些周期现象,是封闭的循环的,自然的界限才能在自然的故事里发现。在另外一些情况中,我们人为地从一个大得咄咄自然故事那里扯下一些选来的片段,来形成一些次级的故事。人,作为一个叙述者,那德行像是一些空画框,可用来把大地或者风景的任何片段封闭起来。

从某些意义上说,自然讲述;从另一些意义上说,它不讲。从某些意义上说,我们是听众;从另一些意义上说,我们不是。有时我们试图对自然说话。在某些情况中,我们落得个木衲无语。有时语言上的困难不可超越。但是,即便我们在寓言之外,也不可能理解会说话的狮子,但我们仍然认为我们很能理解彼此讨论自然的那些话。

(编者按,本文为瑟潘马教授在“人与自然”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论文的节选)

作者简介:瑟潘马,男,芬兰约恩苏大学芬兰语言与文化研究系教授,前国际美学协会主席。

5.就行政许可事项有关问题写的批复 篇五

税总函〔〕477号

山西税务局:

你局《关于行政许可事项有关问题的请示》(桂地税报〔2016〕47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更新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第10号),公布了保留的7项税务行政许可事项:企业印制发票审批、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的核准、对纳税人延期申报的核准、对纳税人变更纳税定额的核准、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审批、对采取实际利润额预缴以外的其他企业所得税预缴方式的核定、非居民企业选择由其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审批。

请你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实施行政许可,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

国家税务总局

6.有关美丽的大自然作文200字 篇六

一只快活的小狗在草地上跑来跑去,一会在草地上打滚,一会跑到河边喝水,一会跑到树林里游玩。

几条小鱼顶着水游过来,平静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一会好像在打架,一会像是看见了什么东西,一下子就飞快的游走了。

7.有关写的大自然的作文 篇七

因此,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抄袭作文的误区。

要引导学生搞清楚什么是仿写,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仿写成功的文章和范文的比较,从观察方法、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等方面去认识仿写。

如,让学生比较下面的范文和仿写文:

【范文】

我家养了一只特别漂亮的小花猫。

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黑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更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脸一半儿白,一半儿黑,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呀闪,见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儿地盯着我。一条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然自得地摇摆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咪地叫着,那几根细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仿写文】

我家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小白兔全身雪白雪白的,没有一点杂色,好像是用洁白无瑕的汉白玉雕刻成的。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好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它常常灵活地转动红眼珠,向周围扫视,仔细观察各处的动静。耳朵又长又大,只要听见一点儿轻微的声音,它们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找发出声音的地方,警惕地细听是不是敌人靠近了。它的嘴有三瓣,上唇两瓣,下唇一瓣。它的前肢短后肢长,强劲有力的后肢轻轻一蹬,就能蹦得很远。短短的尾巴好像挂在屁股后面的小绒球,蹦跳的时候,一撅一撅的,又好像大风中摇动着的银铃。

上面的仿写文,借鉴了范文从整体到部分的表达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征具体描写的方法。学生从比较中,懂得了仿写是一种很有效的习作训练手段,而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模仿和抄袭活动。只有学习范文的观察思维方法、语言表达形式等,才能像范文那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恬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并有所创新。

因此,要指导小学生真正走出作文仿写的误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会观察

抄袭作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生活原形,缺乏写作素材。因此,教师不仅要把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要传授观察的方法,以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要引导学生开放五官一齐体验生活,使大脑同时经过五个渠道去摄取和积累素材。如,指导学生观察成熟的杨梅,可以通过看、摸、尝等,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等。学生在头脑中构成了杨梅的立体画面之后,便能丰满而又生动地描写杨梅了。其次,观察生活既要有感观的摄取,又要有思维的伴随,用心灵去体验生活,去捕捉自己感触最深的素材。

二、鼓励创新

学生抄袭作文的原因之二,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要让学生走出抄袭作文的误区,必须启发学生在仿写中学会创新。

第一,同时读几篇范文。启发学生不仅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习作时才能发掘自己的新感觉、新体会,不落前人俗套。

第二,写同一题材的作文。仿写时,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去寻找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习作时参考作家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又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写作,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甚至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如果能够正确认识仿写的作用和地位,把学生模仿的天性转化为创新的能力,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上一篇:写军训心得下一篇:军训汇演学生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