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

2024-08-09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通用10篇)

1.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 篇一

实验高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优化我校教育发展环境,实现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创人民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我校以区教育系统有关大力实施机关、学校建设“五四工程”的文件作为指导思想和实施准则,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行“五四”工程建设。根据学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动力,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要求,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和任务,切实加强学校自身建设,规范办学行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为全区教育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组 长: 徐 勇 副组长: 张 勇

成 员: 徐立建、郭尹岭、张允军、王先树、张 鹏、万 坤

三、目标任务:

做好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加强教职工的政治学习,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教育局、学校保持高度一致,使校园和谐,师德师风良好,教师从教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尽心教书,潜心育人,关心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生活情趣健康,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学校办学规范,无违规收费,教育整体形象提升,使我校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切实让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制定的思行准则,做到“思想健康,行为端庄,心态阳光”。

四、主要措施

(一)、突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1、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等,做到人人有学习资料,人人有学习笔记,人人有学习心得体会。通过自学、述学、专题辅导讲座、测试、演讲等途径,不断丰富政治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二是要针对新形势下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不懈地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不懈地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教育和廉洁从教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法制观念,树立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 力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是要通过学习《教师法》中有关教师义务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推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为重点,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努力做到实现“四大提升”。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服务理念,履行岗位职责,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实现我校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社会形象、教学质量大提升。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上关心教师,从政策上优惠教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关心爱护教师,落实工资、福利待遇,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多办好事、实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通过党组织、工会等开展一系列活动,给广大教师以亲切的人文关怀,不断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使广大教师自觉做到尽心教书,潜人育人,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三是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监督保障机制。学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将进一步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学校建立规范的师德档案,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群众投诉的师德师风问题,一经查实,将视情节及其负面影响,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作出严肃处理。学校根据区教育局文件 3 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出师德师风考核考评细则,扎实搞好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评优评模、职称评聘及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3、大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一是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校党员干部,进一步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浓厚氛围。二是学校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三是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学校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严肃财经纪律为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我约束,时刻保持清醒,要以自己清正廉洁的形象,影响学校党员和教职工,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开展“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的三讲活动,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一是要广泛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家庭、文明教师等一系列创建活动,用文明精神食粮陶冶教师情操。二是要通过“三讲”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政治观念、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使广大教师爱学校、爱学生、爱教育,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事事从教育的大局出发,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利于学校发展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稳定的事不做,共同维护教育的良好形象。

5、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章立制,规范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原则、方法。二是要规范教师的言行,使广大教师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使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6、加强宣传和交流。一是要广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典型;二是要总结交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作法,以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领导,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1、健全领导机构。为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徐勇校长任组长,张勇校长为副组长,具体负责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工作。

2、建立领导责任制。一是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防止和纠正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倾向,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加强检查,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二是建立失职追究制度,对于因重视不足、方法简单、疏于管理等原因,造成学校出现教师不和谐、校风不正、个人生活不检点、体罚学生、师德缺失、不安心从教等思想工作问题,学校要追究年级组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3、建立激励、监督机制。学校将把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作为学校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的一个重要依据。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努力形成上级监督、师生监督、社会群众监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

分别召开全校中层以上干部、党员及全体教师会议,进行思想教育活动的动员,宣传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组织实施

1、积极开展“责任在我心,岗位添风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校服务师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意识;强化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意识,树立教学就是服务的理念。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保证政行风建设零投诉。

2.定期组织教干、党员及全体教职工进行政治学习,强化教职工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3、积极打造阳光校务,学校的重大决策一律公示。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坚强学校民主管理,贯彻落实“四公开一民主”制度,规范收费行为和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勤廉监督员作用。

4、学校积极订阅书刊,定期举办备课组长、班主任、音乐教师、美术老师等论坛活动,读书沙龙,评选书香教师、教研组等活动促进教师学习积极性。

5.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五个一”就是每月读一本好书(或观看一部影片),每月写一篇心得体会,剪辑一篇好文章,每季度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每季度写一篇教学论文。6.邀请专家定期进校进行培训讲学。目前我校已经邀请了沭阳如东中学金永健校长、无锡名教师吴新强、无锡一中教授级名师李广修等来 我校讲学。

7.组织评选“实验高中十佳师德模范”,让教师员工学有榜样。

8、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校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建立交流谈心制度,积极与师生交流、沟通、谈心,排查矛盾隐患,解决群众师生合理诉求。

9、在校园内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学校规范管理,确保教育教学秩序迥然;组织开展活动,丰富教职员工业余生活,塑造健全人格。努力提振师生精神面貌,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美丽校园。

10、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及学生评教活动。及时反馈教职工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六、总结和表彰

依据考核标准,每学期学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表现突出的科室、年级及教师进行表彰。

2.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以探究式为主的教学, 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集体合作相结合, 充分发挥思维想象的空间, 立足于教材的实际, 主动参与, 自由表达,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 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问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以综合探究的形式结合起来, 实现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探究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 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使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 落实新课程要求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又要重视社会实践, 既需进行认知教育又需开展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了解社会, 磨练意志, 培养实践能力, 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统一”的原则的, 在实践探究中生成知识、生成能力、生成情感。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中探究活动如何开展, 谈谈看法。

一、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探究

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未知世界, 获取知识和相关体验, 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着重体现在对探究活动的选点设问及活动开展过程的点拨上, 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重新组合设计问题, 或用更典型的事例、活动替代, 通过选取或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让学生动起来, 并达成教学目标。对于探究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重点、难点、衔接点、相近点、易错点, 教师要善于诱导、点拨,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 否则会变成为活动而活动。例如《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消费心理面面观》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考虑到课堂的时间有限, 可把三个探究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生一起探讨并作回答, 再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分别展开点评修正。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归纳及区分四种消费观的基本特征, 并作出正确评价, 形成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标准的认识。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人们的消费活动受消费心理的支配, 消费心理是否正确, 直接影响到消费活动是否科学合理, 因此一定要端正消费心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我们教学的目标方向相背离的情况, 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方向。首先, 要注意把握好时间,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总归是有限的, 当学生为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所迷惑, 偏离讨论的话题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讨论的主题中来。其次, 当学生不能把握好合作与竞争的“度”而出现不和谐时, 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成为必需。最后, 巧妙点化矛盾。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掀起思维的波澜, 形成剧烈的矛盾冲突, 还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推波助澜, 巧妙点化, 促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探究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 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 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得更为突出。在开展探究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愉快、和谐、自由、坦然的教学氛围, 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 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驰骋思维, 提出疑难假设, 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 《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价值决定价格》探究活动教学时, 出示三幅漫画:漫画一, 拿破仑用银碗宴请宾客, 而自己用铝碗;漫画二, 沙皇奖给门捷列夫一只铝杯;漫画三, 第28届奥运冠军刘翔高举金牌。在出示漫画时, 用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 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 调动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知识迁移、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进而孕育创新精神。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通过自主的创造性体验和实践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不断生成、发展, 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活动中相得益彰, 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在活动中得到和谐全面的成长。

三、选择趣味内容激发探究

思想政治课内容大多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组成, 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较强, 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 兴趣不高。再者, 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 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 认知水平不高。这时, 如果我们只是用单纯的专业知

“减负”背景下如何实现政治教学的“增效”

李佳英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 江苏常州

摘要:“减负增效”是项长期工程, 要真正实现“减负”和“增效”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需积极探索, 不断反思。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对如何实现“减负增效”进行了探讨, 指出,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前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减负增效”的保障,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

关键词:政治教学减负增效

长期以来, 种种主客观因素导致我国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过于沉重, 以致于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时有报道。于是全国上下开始特别关注如何给中小学生减负这个问题, 我市更是从2009年5月起先后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初高中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初高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关于减负增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并连续召开由局长、校长、分管校长参加的会议, 率先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减负增效工作。“减负”和“增效”, 听起来似乎是彼此对立的关系,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 都存在着矛盾的双方, 这双方既对立又统一。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实现“减负”和“增效”的统一呢?我根据自己七年的政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前提

我认为要想实现“减负”和“增效”的统一, 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要真正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 让学生听明识去解析抽象的理论, 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 望文生畏, 造成“台上昭昭, 台下昏昏”的独角戏局面, 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互动。所以我们要创设情景,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好奇与兴趣是生成的起点, 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个亮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 譬如抛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等来创设情境, 但要使所创设的情境达到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效果, 一要有时代性, 二要联系生活实际。如我在讲授完《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后组织了以“我的金钱观”为主题的探究演讲会。事先布置同学在家收集资料, 思考准备;会上对“钱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有钱能使鬼推磨, 无钱变成推磨鬼”等进行分析, 对“没钱真好”进行幽默的诠释, 对“寸金难买寸光阴”提出质疑。同学们在主题探究演讲会上都思维活跃, 兴奋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交流争辩, 最后都认同了“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的金钱观。

四、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组织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设计的问题情境预设活动方

白, 不出;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搞“题海战”, 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 而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 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 教师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观念转变了, 才能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 即不是给出结论, 而是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和“增效”的统一。比如, 如果教师仅仅带着应付考试的观念去设计《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教学的话, 就必然会使课堂枯燥无味,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影响政治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果教师能转变教学观念, 把这一课的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 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评估自己家庭现有的理财方案, 甚至于给父母提出改善的建议等, 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那么学生收获的将是研究问题的方法, 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可以切实起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减负增效”的保障

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 久而久之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说“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授人以鱼”的话, 那么“带着学式, 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开展探究活动,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明确哪个问题需要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哪个问题需要同桌议论、哪个问题需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例如, 《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二框第一目《国家交往剪影》中探究活动的第四问“决定国际间合作与冲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根据课文内容直接设计的, 难度较低, 可以让学生直接独立思考后回答。而《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谁监督监督谁》的探究活动中设问:“在派出所民警拒不履行职责时, 刘某可以行使什么权利?”这类题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难度不高,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悉探究活动题, 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知识, 学习知识后, 再由学生探讨、交流。在《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二框《信用工具》的探究活动中设问:“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这类问题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型, 灵活度较大, 但不管难度大小都很容易生成新知识, 这是新课程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3.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高中院校;实践活动教学;高质量

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学校的主学科目之一,在所学科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方法一般不外乎两种教学模式:纯粹的灌输式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对比而言,我们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最普遍也是最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法的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高中院校的教学模式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仍然在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上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参照书本进行教学,只是照本宣科,这在根本上不仅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的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烦感,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造成这样一个现象“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只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会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将会被淘汰,因为它严重抑制了高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识的不足

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我讲你听,我说你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和初高中所学的政治课大同小异,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趋向于目的性,对人文精神的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可有可无,只要把与自己相关专业的课程学好了就行,其余的课程只要考试能过关,上课与否都无所谓。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与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还能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1.活动性质的思想政治课的介绍

活動性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采用室内活动教学和室外活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内,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研讨法进行教学。在室外,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参与社会考察实践、写调研报告、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多媒体遍及各个领域,利用網络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音文字各具特色,丰富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大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加以整合之后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上,通过看视频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研讨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看视频之后的一些见解,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搜索一些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新闻、视频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作业,然后在下次课上派代表进行讲解,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这种方式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些压迫感,让学生不至于无所事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学习,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3.强化课外实践活动环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从单一的课堂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的课外活动教学模式转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学生的见闻,陶冶学生的情操。

课外活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社会问卷调查,走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极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会担当,从而加强思想道德认知,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能做到学以致用,而且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照本宣科,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为人处世,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等,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增长见识。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而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提高成绩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思想政治课堂。

4.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反思 篇四

古语云: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学习关于教学反思的的相关文章以及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大多数人单纯的认为,高中政治的学法就是以背为主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其实,这是对思想政治学科不了解。实际上,思想政治是一门时代性、指导性和实际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能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自身本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符合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鲜明白的道理,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效果”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问”,发生新奇感和探求感,使思想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当然,教师的“效果”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味。例如讲到《政治知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在的权益”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能否答应信教”的效果;当讲到“我国经济树立碰到资金困难的效果”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处置”的疑问,学生在剖析中有分歧,但教师停止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要想改变对政治课的以”死记硬背”为主的误区,作为政治教师还必须在教育教学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老师教学要有激情,只有有了激情的老师,才能点燃课堂,才能带来生活的课堂。老师必须有亲和力。教学不拘泥教材。更应该高于教材。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课堂,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随时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的推广,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味和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如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响、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在视觉、听觉上发生一定的抚慰,惹起学生的留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构成学习动机;能使笼统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笼统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单调的哲学实际不再单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总之,我们的反思,不仅仅反思我们的课的内容,反思我们的教学手段,还要多多反思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做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目的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异彩纷呈,而课程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我们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应怎样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根据本人对新课标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因此,教师要懂得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一言堂,更多采取灌输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成了接纳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遭到压抑,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长期发展。为此,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我的具体做法:

1、课前自学

我先研究新课标,把握重点、难点去认真备课,把本节的知识点以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的形式设计学案,印发后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作答。学案设计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

2、课堂教学

上课后,让各小组根据预习情况,对学案进行讨论、探究、解答。对学生通过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言之有理者老师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分析解答。最后,老师归纳本节的知识体系,并把本节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做一系统的小节。

这样,课堂教学自然而然的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型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师生、生生多变互动、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共同分享课堂教学成果,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共同进步。

二、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在立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为题,尝试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个人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例如:我在讲“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提出“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近几年来,全国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都报道过西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大家各抒己见,发言都很积极。然后,我及时进行点拨,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从而使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西藏的大力支持和西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加深了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政策观念,民族情况,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包办分析较多,学生参与较少,导致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材料束手无策,理论知识能学好,但一碰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现在政治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破除陈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例如:2015年6月20我给学生时事讲座时,讲到我国南海问题,请同学们谈谈应该怎样解决南海争端问题,如果我国在维权上与其他国家发生摩擦,请你拿一个作战计划。课后同学们写得非常好,思路清晰,论点明确,充满着唯物论和辩证法,很有创意。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具体说来,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

首先,教师应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有创新型教师。体现创新不仅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来驾驭课堂教学,要保持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这样,课堂上才能有效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知识的双向交流,才能对学生提出的高、难、深的问题进行令学生信服的点拨和说明。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和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挑战和使命。

其次,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多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给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素材。善于“给现象,巧设问”,给现象包括情景、材料、图表和观点;巧设问就是对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进行设计,尽量不直接问“是什么”、“对不对”,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探索问题。

再次,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鼓励学生敢提问,敢质疑,多提问,讨论探究,营造一个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质疑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要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以诚相见,相互支持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尊重他人的独创见解和创造性言行的集体风尚。

最后,我们要正确认识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消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反,要求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牢记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方能合理利用,信手拈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基础知识是各种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也必须真正的了解所教授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因材施教,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四、课堂教学要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穿插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给学生积极正面向上的生活态度,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去间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人格,掌握自己的人生。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书本知识跳出来,把自己的视野拓展开,联系生活、联系个人实际,联系当前的时事热点,主动关注,主动思考,把自己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参与者、接班人和建设者,树立主人翁意识,把自己的未来与国家、民族的未来联系在一起,逐步树立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梦”乃是所有人的梦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和将来的人生,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提供精神支持和动力。

5.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区分不同的经济成分并清楚它们的作用。

(2)、正确认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鉴别、思考、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2)、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三、学情分析

本框内容相对抽象和理论化一些,而且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层次多,如果按照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的话,必然会造成散乱的印象,重难点容易被弱化,学生不易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将本框题的主要内容划分两块:一块是六种经济成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来完成)。另一块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这一部分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为了突破这一部分难点内容教师要给学生介绍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两者联系的知识;以及让学生了解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设计意图:节约课堂时间,起到一定的预习作用。可以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本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2、情境导入

多媒体放映各成功人士的照片,(如阿里巴巴的马云,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来创设情境,引出本框题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成功人士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主体地位:

放映关于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及控制领域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入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拓展学生的思维面和知识迁移能力。

设问:那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呢?其中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知识补充: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区别。)

设计意图:转入到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讨论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的实际经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和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使他们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经验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设问: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 在使学生们进入创设的情境之后,积极的引导他们畅想。引出六种经济成份及各自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然后根据课前分好的组和任务,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要帮学生明确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区别。

设计意图: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如何思考,如何识别信息,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形成了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设问:这六种经济成份各自是否完全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转入到所有制结构的学习。

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学生归纳得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师要帮学生明确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最后由老师来总结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书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探究: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牛耕地”、“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温室”主要从我国的社会性质,初级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来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发散思维多向思维等思维方法。

(三)、课堂检测

利用多媒体展示由易到难的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把它转化为读题解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各类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培养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和板书展现本节课的纲要,并指出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连接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进一步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五)、课后探究

联系国家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课后查阅青年学生创业基金的实施项目,鼓励学生将来进行自主创业。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

六、教学反思

6.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学生的德育重任,有其特殊性与要求。而此次课改的核心是新课程的实施,但新课标的各项配套跟不上。以往的老问题如今又遭遇新困难。因此,如何把握课标实质,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学观,跟进新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等,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摸索、反思的问题。为便于交流以共同提高,更好落实新课程教学,现将一学期以来对上述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作以下概括总结。

一、学科教学情况

1.学习新理念,落实备课组的活动

备课组的工作伸缩性很大,既需一定的客观条件,更需发挥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

①在暑期七月培训的基础上钻研课程标准,通读《经济生活》教材并整体思考教学,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作业、测试。

②开展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相互听课评课;与兄弟学校交流合作,借鉴以提高教学质量。

③进行阶段性反思,做好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和教学小结等工作。

2.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旧教材《经济常识》分上下两册,供高一一学年教学使用,而今压缩成必修模块Ⅰ《经济生活》一册,需在一学期教完,每周课时仍为2节。显然,每课时的容量比以往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可能导致课上“听懂了”而到用时又束手无策的现象。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的策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如:

①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主干观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

②有所引伸,降低学生起步的门槛,第一课第一框题调整为两节课,围绕货币的 “神”(神在何处、为什么神)和“奇”(奇在何方、为什么奇)两个问题展开,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展来认知,“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生讨论分析;

④有所省略,自编学生“学案”、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新时代的劳动者》、《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由现状到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就分别省下一课时时间。

3.辩证运用传统教学,强化对核心观点的体悟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老师讲授少了学生讨论多了。但一段时间实施,我们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这样下去可能导致:学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则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就会落空。

我们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巩固。虽然尝试了一些课堂模式,组织了些个综合探究活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但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加以辩证运用。教和学都无定法,该探究时就探究,该传统时就传统,关键在于实效性。讨论辩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等是否就是新课改的标志,是否就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

现有人教版配套的《新课标新学案》、《教师教学用书》实际上与新课标不太配套;高考的考试要求有可能和新课标的要求不一致。要兼顾高考结果和素质过程,功夫还在过程的有效管理,克服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重视和开发非智力因素,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①学生学案等教辅资料有选择有改造地用,重在学法指导,形成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课后练习及作业处理:根据教学进程适当编选一些练习,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区别地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反馈。

③尝试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多元化,指导学生使用好“个人成长记录袋”,随时随地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表现和活动业绩,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如何对应

课改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对完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而言显得过于理想化。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而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辅资料与新课标还不配套

作为同步使用的学生学案题目偏旧,参考答案思维答法老套,能力拓展题有的一眼望穿有的则不知所云,和教师用书中一样,有的提法仍沿用旧教材甚至出错,使学生无兴趣做、懒得思考、不屑于动笔或干脆不练。求助于网络资源,江苏广东等地的多数练习偏难,他们立足于当地情境的开放性试题又让学生无从下手。

3.学生双基不扎实,学习起来捉襟见肘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和初中教学及考试的短视性操作,形成学生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和应对方式,进入高中,门槛一下提高,加大了衔接上和适应中的难度。课堂、作业、答卷中暴露出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欠缺。

4.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

如不能准确认知生活必需品、三农、农民工,设计家庭消费结构及其开支比例不实际、设计投资方案随心所欲等;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进行,那么,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逻辑怎样体现?

5.学习动力不够、课时不足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和某些显见的对政治的偏见而使部分学生对该科目的自主学习大为打折。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争取教学高质量,师生都有负担。

6.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

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评价就必须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等。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尽快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如何随堂、随课进行学习评价,对于学生修习过程的评价如何做到公正、客观。这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拿出一套既符合我们学科实际,又可操作好的评价方法。

三、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难处与困惑,在教改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它既是我们探索与解决的科研课题,又提供了我们推进课改、深化课改的发展空间。对此,我们曾经思索并坚持了如下思路与办法:

1.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继续学习《课程标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学术文章,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尽快度过烦躁期、摇摆期。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希望多走出去引进来,能与同行老师们研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参与校本教研,努力研讨和开发学校课程;用足用好新教材并合力开发教学、教辅资料。

3.多渠道师生互动促教改

可以以师生面对面的座谈形式、一对多或学习小组等形式,配合班主任协调其他科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情况,做好成长记录,体验成长的收获与喜悦。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

利用我校视听课提供的视频资源,让学生点评时事;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兴趣挖掘潜能,促使学生能利用家校网络搜索、收集资料,更好掌握和拓展双基,体验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和并实现生活化。

5.教学中几对关系的适当处理:

①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准确解读课标,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

②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体验,转变学习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年以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学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一学年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做好各项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年的教学任务很重。本人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本人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本人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学年担任高三(1)(2)班语文教学,并担任高三年级备课组组长,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培优辅差是这学年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本人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一定有很大的进步。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都有进步,有的进步非常快。

在班级工作方面,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2)班班主任,在本年度的班级工作中,本人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还常跟班干部交流,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班级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本人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这一学年里,我班学生陈丹同学在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比赛中获县二等奖。在上学期期末调研中语文合格率为86﹪。

总之,本人在工作上发扬了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校为家,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这一切行动,都源于一个目标──我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7.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探究 篇七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求, 设计好课前调查问卷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所强调的对学生情感、态度和需要的关注, 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关注, 而是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更准确的讲是在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设计之前就应给予关注, 并把这种关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设计之前, 必须有计划地了解学生对所进行教学的课题和内容的整体认知情况, 他们的认知情况与其情感、态度和需求有怎样的个体差异。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求的关注落到这一细微处,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编制一个有针对性的课前调查问卷。美国W.James Popham在他所著的《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一书中向教师们推荐的利克特量表 (Likert inventories) , 比较方便教师们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了解学生对所教授的课题及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情况和整体情感、态度与需求情况。利克特量表是一种自陈式态度测量评价方法, 它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情感目标, 可以满足我们所有情感评价策略。当然,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实践中, 编制一个自陈量表还需要教师们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特点和我们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编制, 从而使教师有效掌控学生课前的整体认知情况和整体情感、态度与需求情况。

二、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求, 制定好情感教学实施目标

过去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大纲》里对“德育目标”或“思想教育目标”的要求里已经渗透了情感教育的思想。但是, 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需要, 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构建学生价值取向和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情感教学目标直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才明确提出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能力”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三大分类目标, 改变了过去“重知轻情”的教育观念, 这也就为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 我们应该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 既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为目标, 又是以运用情感因素为手段实现“以情优教”。

三、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求, 让学生投入知情构建全过程

学生是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和情感体验过程的主体, 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要又是学生是否真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情感教学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以情优教”。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和调动好学生情感、态度和需要, 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非常关键的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态度和需要是可以被了解、分析的, 也是可以被调动、运用的。心理学研究还表明, 情感是分积极与消极两个极性的, 而且“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的调节效能可以具体表现为:正情绪有助于组织、协调认知活动的作用, 而负情绪则会干扰、瓦解认知活动, 并且处于中等强度的正情绪具有最佳的组织效能。”要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 就必须了解情感的功能。上文已经总结了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出的情感的九大功能, 即动力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保健功能、协调功能。

四、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求, 逐步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情感是遵循着情绪→情感→情操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轨迹发展的。情绪和情感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常可通用, 是指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心理学中还往往把情绪或情感按照与认知相结合的情况而分为情调和情操。情调, 是与简单认识 (感觉、知觉) 相结合的情绪。情操, 则是和复杂事物相结合的复杂情感, 是“以人的社会需要为中介, 以某种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为中心的高级情感。”心理学通常把情操 (高级情感) 分为道德情操 (道德感) 、理智情操 (理智感) 、审美情操 (审美感) 。卢家楣认为“情感是与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情操是与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所以,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 在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 满足学生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情感, 满足学生的高级社会性需要。

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要, 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调动的策略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感、态度和需要, 运用情感的功能达到“以情优教”的效果。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以情优教”, 还要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所以, 实施情感教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要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需要, 使学生经历情感体验, 为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感, 如“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理智感, 如“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等;审美感, 如“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等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奠定情感基础。

8.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 篇八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活动;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和“轰轰烈烈”新课改浪潮的影响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课堂活动便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活动环节。希望通过课堂活动,达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但事实上这些要求远远没有达到。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加强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加强课堂活动的设计。在课堂活动中,如何真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这是关系到新课改能否取得突破的重要环节。目前,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中存在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太多,形式复杂或者为了活动而活动的不良现象。所以,笔者认为一堂有效的课堂活动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突出课堂活动的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例如:在复习经济生活第一课时,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说明)是: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我们细化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交换媒介;货币职能重点讲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信用卡与支票的用途;从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角度说明如何对待金钱?而对于商品的概念及价值与使用价值无需花时间去讲,这不是本课的目标。只有教师知道自己教什么,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学什么。

二、遵循课堂活动的可行性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其中,时间的把握最为重要,因为同一种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主体、活动场所和活动手段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下列问题:学生活动起来了,课堂纪律松懈了;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爱发表意见,但教学进度完成不了;学生活跃了,却带来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的下降;由于基础和主动投入程度的差异,学生间的差距显得更大了。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支架。这样,在学生学习的早期阶段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支持,然后再逐步减少这种支持,尽量让学生自己逐步承担起学习的任务。然而,在现行的课堂活动中,许多学生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他们往往因为听不懂教师的指令而跟不上活动的节奏。例如,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时,不少学生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种精神已经过时了,以为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就不需要再有这样的精神了。这种不当认识的转变靠教师的理论讲解或简单肤浅的课堂讨论难以奏效,甚至会讨论不起来,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提前在校园网页上设置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引发讨论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他人的看法,并查询相关的资料。由于课下准备充分,课堂上学生探究讨论时,空泛的理论承载了丰厚的背景材料加以佐证。教师提前了解了学生真实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便收到了教学实效。

三、体现课堂活动的人文性

叶澜老师曾在“教育”的范围内(教学内含其中)提出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和三个基本要素关系的“主客体复合性”的观点。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的交往来认识,提出了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的特殊交往活动的观点。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就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老师的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在新课程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听到最多的、在教材中看到最多的是:“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你该怎么办”“你怎么想的”……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绽放,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例如: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比如经济生活中的《劳动与就业》可以扮演求职者等等,和学生打成一片。只有在人性流淌的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感到自己的尊严。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放下架子,不再是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不再把自己当作权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老师有困难了,求助于他们,和他们共同商量好办法。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愿意做老师的帮手,愿意说出自己的方案,从而顺利地导入到下一个教學环节。因此,课堂活动决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舞台,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总之,课堂活动是我们活跃课堂、师生互动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在设计它时一定要重在其内容,还有实效性、公平性,不要只看热闹或者使其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舞台,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课堂才能走得更远!

9.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 篇九

一、分解式和整合式

按照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程度的不同,可将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分为分解式和整合式。

1.分解式三维目标设计

分解式三维目标设计指的是按目标所涉及的学生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分别进行设计。下面以“经济生活”中“公司的经营”为例分析说明:

“公司的经营”三维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了解企业的含义及其社会作用、地位;了解公司的基本含义及设立公司的要求,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及异同,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知道公司组织机构的基本构架并懂得他们各自承担的职能,了解公司制的特点,了解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理解影响公司经营的因素,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积极意义与作用,初步掌握创办公司。经营公司的基本技能,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法对TCL的公司制改造的探究,了解公司概况、公司与企业的关系,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意义;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运用举例分析的方法,探究影响公司经营与发展的多种因素.

10.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案例 篇十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正不断地发生着新的变化。新课改的实施标准与现实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对矛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很长时期以来由于实施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侧重对理论的死记硬背,导致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缺乏生机与活力,使高中思想政治课遭遇到了学生不想学,老师不爱教的尴尬处境。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无效饱受人们诟病,也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亟待提高。那么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成为高效的就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

要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效教学的内涵就要先对什么是高效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看,高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高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高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高效教学的提出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在授课前预设的三维目标就是使学生学好,吸收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理解知识并能够运用好。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充分说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然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低效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由于政治课教材的编排和更改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材料陈旧,一些观点过时,很多高中学生往往认为思想政治课讲的都是一些假话、空话和大话,因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不强。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方法上过于落后。于是我们看到,在政治课堂上,一边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一边是部分学生趴着睡觉、说闲话、看课外书,漫不经心。这些现象表明,高中政治课教学缺乏吸引力,而缺乏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

高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喜欢“新、奇、个性化强”的东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了,所以作为政治老师要具体地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改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应积极主动地收集各类与政治理论有关的信息,并积极主动地运用于教学上去。如果政治老师只是按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那这门课肯定上不好的。因为政治的内容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是比较容易看懂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去研究现实,并自己运用相应的知识分析现实现象,让学生弄懂原理性的知识。

高考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能力、整合、创新,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立足创新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学中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主体、创新、发展”的①

新模式。教学不仅是老师的知识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课堂上教师经常向学生提供时政新素材、新观点,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增强解决问题的变通能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恰当使用“术语”,规范答题要求,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精密性;强化学科内在联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更新颖、更准确、更系统的相关学科知识。

下面我从高效教学的理论入手,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现状,对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自我总结:

就备课而言,要针对所发生过的教学事件去预测自己会在课上遇到的哪些问题,并思考应做好哪些准备。

就上课而言,要针对课堂里发生的事件,想出解决的适当办法,调整做好的教学设计,用已有的经验和机智解决问题,并把现有的经历变为可用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平时喜欢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发生、存在的问题来给学生讲解课本的知识,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还有,现在的教学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效果很好,网络上有许多成功的课件,值得借鉴。在讲到经济、政治生活的部分时,我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创新,调整,并添加一些新的时政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讲到比较抽象的哲学部分时,寓言小故事、自然科学知识、文学内容、生活中的常识常被我拿来用,教学过程中多数是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的思维能更加发散,必要的时候给些提示还是比较好的,毕竟学生现有的能力和知识储备量有限。而且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

上一篇:中考作文题大全下一篇:班级模拟招聘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