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博弈演讲稿

2024-08-24

中日博弈演讲稿(共4篇)

1.中日博弈演讲稿 篇一

物理学院 祁培文 学号:20*** 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同学们,还记得120年前吗?那一年我们虽然不在这个世界里,但是那一年在我的记忆里却很清晰,那一年我们的邻国日本将沉睡的中国打醒,那一年我们对日本憎恨也深深植入心中.曾经繁荣昌盛、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超级大国从此被世界嘲笑.同学们,你们能忘记这种耻辱吗?当现在的日本还在那块土地上对中国跃跃欲试时,你们还能容忍吗?同学们,历史纵然已经过去,但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保卫我们的国土而牺牲的战士也值得我们永远去铭记.下面我将简述一下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政府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清政府出兵朝鲜。清政府没有识破这是日本的阴谋,于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于6月6日左右在朝鲜牙山登陆,在此安营扎寨,准备镇压起义,同时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6月11日,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下去。当时聂士成就向清朝实权人物李鸿章建议迅速撤兵,这样便使日本在朝军队陷于孤立,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也会自动撤军。但李鸿章迟疑不决,最终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

物理学院 祁培文 学号:20*** 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演讲稿

应上台摄政,并成立以金弘集为实际首脑的亲日傀儡政府。日本嗾使金弘集内阁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战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 物理学院 祁培文 学号:20*** 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演讲稿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甲午战争过去了,也许它曾经带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沉重的灾难,但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以及建设国家的未来栋梁之才,应该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一些启示。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战争虽然过去了;但,中国曾经的历史耻辱我们决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同学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每一位国人都必须将之铭记、反省、深思,然后付诸行动。

铭记,是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的历史教训和真理。

反省,是反省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以及存在的矛盾。

深思,是深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行动,是用行动切实解决问题,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世界局势,风云莫测,中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中国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文明建设,消除腐败,稳定社会。把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振兴中华民族,才是中华发展之大计。这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谢谢大家!

2.中日博弈演讲稿 篇二

东盟十国包括最初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以及以后加入的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十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 它们意识到自己的经济要想飞速发展, 就需要结成区域性经济联盟, 被人们通称为东盟。东盟十国的丰富物产及天然资源也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世界各国都希望通过贸易的方式与东盟十国结成经济战略伙伴关系。

东盟既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而且处于一个大国包围的环境中, 按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视角看来这几乎是一个在“强者”大国政治游戏的国际社会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弱者”。但就是这样一个国际政治中的“弱者”, 在成立以后既维护了成员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 又与亚太地区大国建立了平等关系甚至将这些国家引入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框架,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让“强者”围着“弱者”转, 按照中国的古话说的确有些“四两拨千斤”的意味。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东盟俨然已经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 而是一个强有力的联合体, 东盟之所以能构成为东盟, 也正是因为其在精神、文化、认知、智力方面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

二、中日两国在东盟十国的战略构想

1. 中国与东盟十国经济合作的现状

(1) 各取所需

2010年, 我国与东盟十国结成自由贸易战略伙伴关系, 目前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自由贸易占世界贸易的13%, GDP达6万亿美元, 它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 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合理、人均收入不合理, 目前中国没有足够的中产阶级拉动内需, 如果要让经济进一步发展, 需要将经济主导移到国外市场。我国与东盟十国在农业、能源、交通、旅游等经济发展上能各取所需, 达到共同发展经济的战略目的。

(2) 加强合作

自从中国与东盟结成战略合作的关系, 中国与东盟经济在发展中达成很多共识。比如2010年,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幅达55.1%, 而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幅达48%, 双边有90%的产品实现零关税贸易。东盟十国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 2013年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共同访问东南亚以后, 李克强总理又在10月9日出席了第16次中国-东盟的领导人会议。这是就经济合作的第16次会谈, 会议结束以后, 李克强总理还对东南亚各国进行访问。从中国与东盟的对外贸易与外交能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向正是以东盟十国为核心的。

2. 日本与东盟十国经济合作的现状

(1) 官方援助与经济贸易共进

日本作为一个天然资源欠缺, 而经济发达的国家, 亟需在资源上弥补自身的缺陷。早在五十年前, 日本就已开始重视东盟十国的发展。日本以官方援助与私人贸易的方式对东盟十国展开战略合作。从日本官方援助的角度来看, 印度尼西亚为日本官方援助的重点, 印度尼西亚盛产日本需要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日本以官方贷款或无偿援助的方式助力了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发展, 同时介入印度尼西亚各种工程的建设中。2010年, 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援助到达顶峰, 随后, 日本的战略目标开始转移。2007年开始, 日本对越南也展开各种经济援助, 它以经济援助的方式发展越南的交通运输, 可以看到, 它以发展交通的方式获取越南的森林矿产资源以及各种人力资源。2010年以后, 越南成为日本经济重点援助对象。

除了官方援助的方式以外, 日本还以企业投资的方式与东盟各国展开贸易合作。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为日本经济投资的重点, 其中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为日本投资的重中之重。近年来, 日本对越南的投资也逐渐加大。据越南《财政时报》报道, 越南计划投资部国外投资局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底, 日本对越直接投资项目已达2103个, 总投资额近350亿美元。在日本对越南的投资额逐渐增加的同时, 越南也成为日本的重点输出国之一。

(2) 经济结构的互补

从日本对东盟十国输出的产品结构来看, 日本主要输出的范围为电器产品、汽车产品、机械产品, 而东盟国家对日本输出的产品为石油、天然气、矿物金属、电气半导体元器件。从日本对东盟十国的输入输出也可以看出日本的经济发展动向。日本将东盟十国当作自己的资源仓库, 弥补本国资源的不同, 同时又以网络、交通、通讯的方式加强了与东盟十国之间的联系, 以经济的方式加强了对东盟十国的控制, 它的经济战略意图十分深远。

三、中日两国在东盟十国的博弈分析

1. 经济博弈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都到达一个瓶颈期。中国要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减缓国内经济矛盾带来的冲击, 需要以对外贸易的方式加强经济的发展。而日本由于天然资源的不足, 要突破资源的瓶颈, 也将经济发展的方向投向东盟十国。两国如何以自由贸易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经济, 就需要两国在东盟十国这片战略要地上进行经济博弈。

2. 政治博弈

中日两国随着钓鱼岛问题的冲突频发, 两国矛盾也有加重的趋势, 两国都需要以发展经济的方式增强自己的政治筹码。中国对东盟十国频繁亲密的访问正是以经济的方式为未来打下了政治基础。日本的投资动向正是以中日矛盾的加深为分界点, 从过去以印度尼西亚为中心转而成为以越南为中心, 其中的原因则包含了日本的政治需求。日本以自己的经济优势为自己的政治目的作了铺垫, 实际上经济的博弈背后附带着的正是两国间的政治博弈。

3. 军事博弈

钓鱼岛问题, 包括南海问题, 都是中国与日本矛盾的焦点, 一旦两国之间开启战争, 则东盟十国的支持度也成为军事博弈的关键。日本加强对越南的投资, 正是为开启战争作提前准备。虽然中日双方尚未开启战争, 然而在东盟地区展开军事博弈也是中日两国不可避免的。

总结

从中日两国与东盟十国关系的发展与博弈中可以看到, 中国在东盟十国的经济投资有自己的弱势, 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经济不能完全形成互补,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电子产品领域不能达到领先的优势, 使得中国在与日本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同时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不能得到即时调整, 也很难在经济上对东盟十国造成更多的影响。因此, 以科学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经济, 让自身的经济机构更趋平衡, 才能更好地促成我国在东盟十国与日本的博弈中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张建中.后危机时代中国与东盟的外贸发展趋势及贸易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 2011 (05) .

[2]刘薇娜..贸易全球化与转轨国家贸易安全研究[J].商业研究, 2011 (05) .

[3]闫波.东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 2007 (04) .

3.中日能源博弈中的竞争与合作 篇三

[关键词] 中日关系能源竞争合作相对收益相互依存

目前,中国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对于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共同追求成为影响两国关系新课题。

一、中日能源竞争基本态势

1.中国和日本:对外依存度极高的能源消费大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导致其石油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近10年来,亚太地区已成为仅次于北美洲的新的能源消费中心。无论是传统的“贫油国”日本,还是作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的中国,其国内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巨大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的自给能力很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对于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来说,庞大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和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将不可避免地使两国在世界石油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在能源资源上却是一贫如洗,几乎主要能源全部都要依赖于进口。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2003年日本日平均石油进口量超过450万桶,且该数字还在逐年增加。而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超过50%,其过度依赖石油已造成能源消费结构的严重缺陷。日本庞大经济体对石油的巨额需求和本国石油资源的严重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导致其强烈的国际石油竞争意识,形成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巨大需求。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还是欧佩克之外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石油消费量的急剧上升。有关专家还采用多种模型对新世纪头20年中国石油供需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供需缺口将不断扩大。国内原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到2020年石油产量只能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的50%左右。

由于油气资源独特的战略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性,其与国家政治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为争夺和控制石油资源而发生的对抗、冲突乃至战争从未停止过。”有关专家发现,“世界各主要大国对石油的严重依赖及其所需石油进口比重的居高不下(欧共体超过30%,美国超过50%,日本更是超过99%),使得各主要大国在制定对外战略时,把石油因素摆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能源自给能力和对外依存度的相向性、地缘政治经济的相关性、主要进口油气资源的同源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中日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展开竞争。

2.能源地缘政治:中日对俄罗斯资源的角逐

从地缘位置来看,俄远东地区与中国和日本都比较接近,如果两国从该地区进口油气资源,不仅运输线路相对较短,而且主要靠陆路运输。这样既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又可以降低运输风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两国油气供应安全。2003年5月,中俄两国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中俄原油管道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定》,决定修建“安大线”。面对这种形势,日本展开能源外交,游说俄罗斯先铺设“安 纳 线”。在日本的积极活动下,俄罗斯政府把中俄共同铺设原油管道的项目束之高阁。

3.全球能源视野:中日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争夺

在中东地区,中国和日本对伊朗阿扎德甘油田的开发权展开了较量。阿扎德甘油田现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350亿到450亿桶,估计可开采量为50亿到60亿桶,成为中东最大的一块油田。最终日本于2004年2月战胜了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其他竞标公司与伊朗签订了联合开采该油田的高达20亿美元的协议。协议规定:日本方面享有75%的权益,伊朗方面享有25%的权益。日本获得阿扎德甘油田的开采权就为日本继续从中东地区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此外,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着手大力投资于东南亚的石油及其相关产业。其投资重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重要成员国印度尼西亚和石油资源丰富的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石油、化工领域。投资东南亚能源行业使日本收到“一箭双雕”之效:一方面,东南亚距离更近,可以减少运输风险和成本,获得更廉价的石油;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避免因阿以冲突等难以调和的尖锐矛盾所引发的石油供应减少或中断。

当然,中国在石油开发权的争夺战中也初显实力。在中亚,1997年中国在与西方大公司竞争中取得了哈萨克斯坦位于里海东部的新乌金津油田的独家开发权。在澳大利亚,2002年8月中国海洋石油气总公司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公司达成了购买该公司一部分股份的协议。在苏丹,中国分别与苏丹能矿部、财政国民经济部签订了富拉-喀土穆石油管道项目、喀土穆炼油厂扩建项目和组建中苏物探合资公司3项正式协议。

另外,日本还在东亚地区内部与中国激烈竞逐,东海油气资源成为日本竞逐的重要目标。 中国勘探人员近年来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7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据日方推算,东海海底的油气蕴藏量约达72亿吨,其中石油大约1000亿桶,天然气约2000亿立方米,价值数万亿美元。2004年5月,中国开始对东海“春晓”气田进行开发。日本政府的危机感增强,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其理由是“春晓”气田距离日本所谓的“中间线”仅仅只有4公里,中国的油气开采可能“吸走”日本领海海床的油气资源。因此日本要求中国提供有关“春晓”气田海底钻探的确切位置,深度和其他有关数据。但是由于“春晓”气田的开采属于中国领土范围之内的活动,因此,中国不接受日本的要求。于是,日本从同年7月开始,以重金租用外国船只在日本单方面划定的中间线一侧进行地质资源调查,以对抗中国在东海的油气勘探活动,使东海资源争端趋向激化。虽然两国就该问题进行磋商,但由于双方在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管辖界限上存在的争议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同时,由于日本再次拒绝中国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建议,因此,两国磋商最终以失败告终。

可以看出,日本采取措施与中国竞逐全球的油气资源。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甚至还出现了“零和”趋势。

二、中日能源竞争基本态势的理论分析

1.结构现实主义相对收益理论分析

相对收益是結构现实主义提出的影响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变量。从根本上说,结构现实主义对国际合作持悲观看法,其基本观点是:国际体系中大国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国际事务的常态。因为国际社会是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缺乏能够强制执行各项协议的国际权威。在这样一个自助的国际体系中,每个国家都以安全为最高目标,为了获得和确保自身安全,国家必须考虑合作中可能产生的相对收益,相对收益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相对实力的变化。因为,一方面,相对实力决定了国家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排列;另一方面,各国之间相对实力差距是他们安全和独立的基础。因此,各国对体系结构中国家之间相对实力的变迁非常敏感。基于此,“当面对共同获益的合作可能性的时候,处于不安全中的国家考虑的问题不是‘我们都会获益吗?’而是‘谁的获益会更多?’”(肯尼思华尔兹)。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不安全感的国家不仅不愿与伙伴国进行合作,反而与伙伴国进行激烈的竞争。日本采取措施与中国竞逐能源就属于这种情况。

日本与中国激烈竞争而非合作,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认为,如果日本与中国进行能源合作,虽然日本自身也能从中得到绝对收益,弥补日本国内能源资源匮乏的状况,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能源保障,但是,中国从合作中获得的利益却遠大于日本获得的利益。一方面,中日能源合作将给中国带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一直接相对收益。这样,中国经济将持续发展,进而超过日本,这是日本最不希望的结果;另一方面,中日能源合作还将给中国带来政治和军事方面的间接相对收益。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政治舞台上日益增强其影响并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的国防经费不断增加,军队装备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在日本看来,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无疑对其安全构成威胁。为了避免这种结果的出现,日本在能源领域同中国展开竞争而非合作。

2.自由主义相互依存理论分析

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把相互依存定义为“彼此之间的依赖”。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这种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以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其程度取决于角色对外部的“敏感性” 和“脆弱性”的大小。在《权力与相互依存》这部经典著作中,他们又提出了关于国际政治的理想模式:复合相互依存。所谓的复合相互依存,有三个主要特征:各社会之间的多渠道联系;各问题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等级区分;武力并非是有效的政策工具。具体而言,各社会之间的多渠道联系,包括政府精英之间的非正式联系或对外部门的正式安排;非政府精英之间的非正式联系;国际组织的跨国联系等。国家间问题没有明确的等级之分意味着,军事安全并非始终是国家间关系的首要问题。就第三点而言,当复合相互依存出现时,一国政府不在本地区内或在某些问题上对他国动用武力。在复合相互依存的国与国之间,解决经济等各种纠纷不再考虑使用武力,国与国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合作互惠、和平共处的关系。

由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地理相近,特别由于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和两个社会之间多渠道联系越来越广泛和深入,除了政府间联系外,其他各种领域、各个层次的民间联系非常广泛、频繁,这为增进两国与两个社会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提供了诸多的可能空间。无论日本是否承认或接受,中日之间进行能源合作的客观必要性和基础已经存在。

首先,中日之间经济的高度依存在客观上要求两国通过合作解决能源问题。目前中日之间经济密切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从总体上看,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如果没有中国这个市场,日本经济和产业发展都无从谈起。从长远来看,确保稳定的原油供给,可以说是中日两国确保国内经济安全的最大课题。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在能源问题上将不得不放弃只要一方得益另一方必定受损的思维方式,通过合作寻求双赢。

其次,中日两国所面临能源问题的共同性为两国进行能源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目前,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第一,两国共同面临着能源市场动荡的巨大冲击。中日两国近年来是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最大受害者。第二,两国由于高度依赖中东石油而不得不支付亚洲能源“溢价”。第三,两国共同面临着不断增大的海上运输风险。中日两国从海外进口石油的一半以上通过海洋运输到国内市场,其中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路。近年来马六甲海域海盗活动猖獗,安全形势堪忧。两国有着共同的运输安全利益。

三、中日能源合作走向探析

对于中日来说,竞争能源有着某些相同的意图:确保石油供应安全以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但是,这些目标并不能通过恶性竞争甚至冲突来实现,而应该靠良性竞争或竞争下的合作来达到。因为,“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目前,对中日来说,可以套用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一句话,即:“从国际系统的角度看,各国政府(和非政府行为体)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争取控制国际系统为自身利益服务的竞争中形成和维持互惠的合作模式。”如果能够实现这种合作,无疑会有助于改善东亚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促进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日能源关系发展的理想境界是双方实现竞争下的合作,而这种境界的取得又离不开中日关系良性发展的大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日关系全面友好发展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间因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等问题而频繁发生政治摩擦,中日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两国上下都积极致力于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因为,对于中国来说的对日关系,对于日本来说的对华关系,都是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应该从长计议,促进中日关系稳定持续发展。邓小平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指出,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第一步放到21世纪,还要发展到22世纪、23世纪,永远友好下去。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

从战略全局和地缘战略上看,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日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地缘经济、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亚太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从经济上看,中日两个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日本需要中国庞大的市场,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空间广阔。从政治上看,中国为争取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周边环境,和谐的中日关系必不可少;日本要解决朝核问题,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乃至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得到中国的合作与支持。

保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供应,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中日来说,能源问题是最需要合作的领域,也是最需要避免冲突与对抗的领域。无论是在获取油气供应来源上“狭路相逢”,还是在两国之间的广阔海域开发海底油气资源,或者是在两国进口石油的运输线出现重合,中日终将认识到:开展合作是惟一出路。这是因为一旦出现对抗,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其实,近年来两国已有学者曾撰文呼吁在能源短缺的中日之间开展合作,进行能源投资开发、技术交流和外交合作,以增加双方共同利益。如日本和中国“建立东亚能源共同体”的构想,以及在正在建设的中国“西气东输”工程中更多地吸引日本投资并在竣工后向日本输送天然气,等等。同样,中国或日本与俄能源的合作也并不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中国、日本、美国、韩国甚至欧洲的石油公司都可以平等参与,问题是中国及其石油公司如何发挥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除此之外,中日双方还可以尝试与日俄、俄美或日俄美正在合作的项目进行新的合作。

也许,能源问题有望成为中日关系的转折点,有望成为东亚地区合作的转折点,就如同欧洲的联合曾以“法德煤钢联营”作为出发点一样。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要中日在展开综合国力竞争的条件下,实现双方积极有效的合作,中日关系在 21 世纪上半叶,必将避免相互防范的“零和游戏”式恶性循环,走向合作与协调的主流,实现共同受益的“双赢”结局。

参考文献:

[1]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P132-133 336-345

[2]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339-342

[3]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P 224-228

[4]大卫·鲍德温著:(肖欢荣译):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P134

[5]吴寄南陈鸿斌:中日关系“瓶颈”论.时事出版社,P106-107

[6]陈建民:当代中东.北京大学出版社,P31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P53

[8]舒先林:《中日石油博弈与竞争下的合作.东北亚论坛》,2004,第1期

[9]李玉潭陈志恒:中日能源:从竞争走向合作-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东北亚论坛,2004第6期

[10]李荔:日本看中国:伙伴加对手.世界知识,2006第2期

[11]刘建戈:马六甲海峡与海盗.世界知识,2005第21期

[12]杨伯江:中日关系:势之变.世界知识,2005第11期

[13]《中日能源博弈:选择合作还是选择对抗》,http://news.xinhuanet.com

4.博弈辩论协会换届竞选演讲稿 篇四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断。究其原因,两个字:人才。何为人才?古人云:能言,善辩,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确如此。“腹有诗书气自华”“语不惊人死不休”等古代名言,也说明了语言的魅力。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口才在人类的发展中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大一一年在博弈辩论协会的参与和学习,我获益匪浅。我已经对博弈辩论协会感受到了一种集体的归属感、温暖感和荣誉感。参加博弈辩协的活动便成了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我非常珍惜协会所举办的每一次活动。正是因为对协会的这份感情,为了能把一年来学到的知识和和感悟更好的传授给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为了协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自己能够在和学弟学妹交流的时候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所以今天才站在这个协会换届的大舞台上。

过去的一年,在参与我们协会活动的过程中以及观察其他协会的发展和组织状况,我对我们学院协会发展状况已经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从总体来看,学院协会组织还是比较合理有序的,各个协会也都各具特色,基本上发挥了协会对大学生发展和成长的作用。但是,协会的发展其实有好多方面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探索大学协会发展的新模式。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探索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悟以及我们博弈辩论协会今后发展方面的实践和规划。

一. 纳新

纳新可以说是对博弈辩协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一项工作。这虽只是协会发展的第一步,而且对于我们协会来说,由于博弈辩协本身的魅力,每年都会吸引广大新同学的积极加入。我认为我们在纳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有潜力、有能力的成员的关注和培养。我们既要发掘协会内部成员的内在潜质,还要多关注一些在辩论方面有较强实力的非会员来参与到我们协会的活动和建设中来,如通过最近社团部等所举办的院辩论赛活动来发现人才。

二. 活动规划

在本学年,我们还将沿用上一届协会的相关活动安排,包括一些日常活动。协会本学期还将注重会员的本身演说素质的提高,为“走出去”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协会活动将围绕一些性质相近的形式与主题开展,比如说:演讲、朗诵、辩论等。但是,要探索协会更深层次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往那些活动上,要对我们协会的活动有一个创新型的探索。如果我们日常活动不符合同学们的兴趣,那我们可以征集大家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我们就安排什么样的讲座,总之,协会是大家的,协会会以成员为主,来安排我们的活动,而不是我们什么事都是事先死板的规划好,只是照计划执行就行了。

三.组织管理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我们上一届的协会组织管理是比较好的,尤其对我来说,我能切身的体会到我们协会的温暖,也能从中够感受到一种合作、进取的氛围。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年,我们还将继续

保持协会管理和组织的良性发展。其实我认为要经营好我们协会,就要经营好协会每个成员的心,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讲求一种智慧和能力的汇集,领导者扮演的角色不是我们所想的什么都事必躬亲,以自己的意志去左右相关的安排和决策,而应该是创造一种团结、合作、进取的氛围,让协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对我们协会产生感情,进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协会的活动和建设中来,这样一来,每个人的智慧、热情和能力都能充分发挥和体现,我们协会有什么理由不会更加的发展和壮大?

以上就是我对我们协会以后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和大家共同讨论,争取把我们协会未来的发展规划的更好建设更好。另外,我还将把我课余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我们协会的建设和发展上来,继续更好地为我们协会的发展探索和创新新的运作模式,把我一年来的思考和探索运用到实际中来。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上一篇:环保袋设计大赛下一篇:写为自己喝彩的五年级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