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2024-07-21

中学疾病防控工作总结(8篇)

1.中学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一

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开封市曹门关小学

2014.06

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疾病预防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对本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1、积极进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中,我校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六病”的防治工作,把预防龋齿,沙眼,视力不良当作了重点来抓。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做好眼保健操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使学生做操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稳中有降。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口腔,早发现龋齿早治疗,是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体质监测来看龋齿的患病率明显下降。

在预防沙眼的工作中,教育了学生用流水洗脸,不用脏手揉眼睛,发现沙眼患者要积极的治疗,特别要发现一人患病要全家治疗,这让有效地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今年沙眼的患病率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

2、利用广播、板报进行宣传教育 利用两种宣传阵地是我校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每月进行1-2次的卫生讲座宣传教育、每个季节更换1-2次的板报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板报的内容,图文并茂,真正起到宣传的目的,让学生在宣传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具有保护自己预防疾病的能力。在广播讲座中如春季预防手足口病、夏季预防痢疾肠炎,秋冬预防流感腮腺炎、水痘等疾病。

3、积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在青春期健康教育中,我们认真制定计划,并根据计划的内容认真执行,重点进行五、六年级的青春期教育,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针对年龄的特点单独出了板报,在六年级举行进行了以青春期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开设青春热线、青春问卷调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的生理、心理得到均衡发展。

4、积极进行吸烟危害身体的宣传

向学生宣传吸烟的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吸烟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影响智力的发育,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同时,针对一些在校吸烟的教师和家长进行教育,杜绝在学生面前吸烟,给了学生一个清新,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5、晨检制度的落实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与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治要求,我校实行以预防为主,完善传染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学生健康晨午检制度,对在校学生实行晨午检。如有班级发现感冒人数略有增加时,或出现水痘等传染病及时报告并对该班级进行消毒。各班级老师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如若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可能的,立即进行隔离,同时教室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待病愈并凭指定医院证明经卫生室检查同意后方可回校上课。本学校基本无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6、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能使人体获得对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学校继续推行常规计划免疫接种人人过关、计划免疫一律凭证入学的政策,使我校学生常规计划免疫接种率、计划免疫凭证入学率均达100%。对于外来借读生,做好计划内疫苗补接种工作。根据卫生机构安排,做好学生季节性疫苗接种宣传工作。

开封市曹门关小学

2014.6.6

2.中学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二

1 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缺乏组织体系, 群防群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 海珠区没有集卫生服务职能于一体的组织协调机构。尽管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但因街道和居委缺少相应的组织体系来组织实施日常性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所以街道和居委承担的卫生工作实际仍局限于定期的检查卫生和季节性控制部分病媒生物危害方面的工作, 导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防病业务缺少工作平台, 缺乏街道居委行政性的支持, 街道没有真正全面地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使疾病防控工作的群防群治工作滞后。

1.2 缺乏专 (兼) 职管理人员, 专业培训、指导落实不到位

社区居委没有设立专 (兼) 职专业人员负责对辖区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督促及相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工作, 专业指导、培训不能落实到位, 导致社区中大量的疾病监测信息无法掌握, 特别是对看不起病的弱势群体的疾病信息无法掌握, 上下内外相关信息不对称;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病源携带者的管理与监测不能到位;对公共卫生服务, 特别是对容易造成传播疾病的餐饮、文化娱乐、旅馆等行业的卫生防病管理不到位, 导致疾控部门不能做到早、快、准地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1.3 缺乏资金投入, 疾病防控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经费”。但由于多种因素, 街道、居委无专项资金投入社区疾病防控工作。因此, 社区疾病防控的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无经费保障。例如健康档案的建立, 这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 由于投入不足, 目前尚无一条街建立利用好健康档案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严重制约了社区疾病防控工作的发展。

1.4 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偏低, 专业防保人员稳定性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是财政差额拨款单位, 有的自收自支。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参差不齐, 除了部分拨款外, 需要医疗创收来维持,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不得不去考虑创收的平衡问题。社区疾病防控的工作基本上是没有收入的公益性、广泛性、群体性的基础工作, 在考虑职工收入分配时, 管理者往往忽视了收入较少的疾病防控工作人员, 防病专业人员待遇偏低, 挫伤积极性, 作为防保人员有时甚至想方设法地做创收的工作, 忽视防病工作, 造成社区疾病防控工作整体滞后和不被重视。同时, 由于防保人员待遇偏低, 不少新就业的本科生在考取执业证后就寻找跳槽机会, 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当作跳板, 造成社区的专业防病队伍不稳定。

1.5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责任务。但因社区疾病预防工作进展迟缓, 获得的经验不足, 尚未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责权利相结合、制约与激励相结合易于考评的疾病防控区街一体化管理机制, 从而影响了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基础建设和工作的开展。

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管理体系不健全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改革步伐缓慢, 至今未摆脱固有模式, 仍局限于注重发挥卫生系统内部的专门作用, 忽视了借助发挥街道、社区居委的群防群治作用。

2.2 政府对社区疾病防控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政府没有充分地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发动街道、社区干部和群众积极投入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建设中去, 在社区没有形成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建设的浓厚氛围。其次政府对街道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2.3 重医轻防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过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差额拨款, 日常支出、人员工资福利除部分拨款外, 还需要靠医疗创收来维持,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出现重医轻防的局面。

2.4 部门间责权利不清, 工作未形成合力

传染病疫情严重或原因不明, 很容易造成扩散、传播, 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和行政部门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政府虽然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视, 但疾病防控工作涉及如工商、公安、财政、农业、水利、爱卫、畜牧、兽医、街道等有关部门互相配合, 其职责、权利划分不清楚, 工作未形成合力。

3 全面加强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的策略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 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针对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在全面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建设中建议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区街一体化管理模式。

3.1 建立健全区街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管理体系

针对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公益性、专业性、广泛性、基层性的特点, 区街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管理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 组建疾病预防控制区街一体化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区政府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区卫生局、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等行政和专业部门形成一个整体的组织管理架构和网络管理体系, 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既有专业技术的具体工作和技术指导, 又有政府行政机构作坚强后盾的组织支持配合, 把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操作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协助完成, 充分体现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作用。

(2) 加速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卫生的主导与骨干作用。

(3) 建立街道、社区居委的公共卫生管理组织。依据我国宪法“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传染病防治法》中对“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等规定, 社区居委会有疾病预防控制的法定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街道办事处是区、县 (市) 政府的派出机构, 理应对辖区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全面负责。为统一街道的卫生管理组织, 街道应设立社区卫生管理部门, 负责本街道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公益性卫生服务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配合工作。各社区的公共卫生委员会应吸收社区卫生单位加入公共卫生管理组织, 真正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日常性组织, 切实负起对社区内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保健、计划生育等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责任。

3.2 加快疾病防控区街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建立

3.2.1 政府对疾病防控建立应急指挥机制

在区街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政府应组织牵头, 组建由卫生、教育、公安、交通、工商、民政、财政、农业、水利、爱卫、劳保、物价等多部门参与的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应急决策指挥中心, 对本辖区内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综合的处理决策, 及时处理, 安抚公众, 消除恐慌, 确保居民安全、健康。

3.2.2 以社区为核心, 建立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机制

加强对公共卫生、疾病防控服务的组织协调,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区街一体化管理机构, 指定专业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社区居委公共卫生督导员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网格化服务。

3.2.3 建立疾病防控专业指导和培训机制

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 负有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督促的责任。区级疾控中心对社区管理人员、防保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指导督促必须制订规划和年度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严格履行职责。

3.2.4 建立行政街道、社区与防病专业机构联动机制

街道作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 有责任联同社区及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 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自履行职责, 形成社区、街道及各职能部门与疾病防控专业机构共同应对的联动机制, 及时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流行与蔓延。

3.2.5 建立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应急处理三级梯队机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在应对处理方面要作出相应的部署。一级梯队由区疾控中心业务科室人员组成, 分成若干小组, 实行轮值, 处理小范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梯队由区疾控中心业务科室人员和经过跨科培训的技术人员组成若干小组, 应对较大范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梯队为区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 (新入职人员须到疾控中心轮训半年) 组成若干个应急处理小组, 应对Ⅱ级及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如2003年抗击非典) 。同时, 街道、社区居委应派公共卫生监督员和管理员前往现场协助调查处理, 保证辖区居民配合调查。

3.2.6 在街道社区建立疾病防控网格化管理机制

根据行政区域卫生资源规划和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要求, 按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 建立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网络化管理。

3.2.7 建立全民健康教育前置化制度

做到健康教育关口前置、重心下移, 把健康教育落实到全民, 实现群防群治。结合健康教育特点, 通过召开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巡讲、制作辅导材料和音像制品、宣传日集中宣传、派发资料及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达到全社会关注预防与控制的目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工作平台, 积极发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健康教育前置化达到对疾病“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2.8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三级考核机制

包括政府对街道卫生工作考核, 区卫生局对区疾控中心管理工作的考核, 区疾控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 以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社区卫生服务效果评价及满意度调查) 。

3.3 加大对社区防保工作的资金投入

防保人员待遇偏低, 队伍不稳定, 是制约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业务发展的原因之一。《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中共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 加强防保机构的建设, 给予必要的投入, 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经费。”政府应将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必要经费、办公经费、从业人员工资补贴等纳入有计划的预算拨款, 保障工作的顺利运行。针对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具有商品性、福利性、社会保健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特点, 社区疾病预防经费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给予投入。

目前政府已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列入政府补助, 根据社区人口及完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政府核拨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补助经费标准逐步提高。建议实行通过工作实绩考评下拨购买服务经费, 并将防保人员与医疗服务人员分开保证专款专用, 确保公共卫生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事业稳步向前开展。

3.4 理顺各职能部门在疾病防控工作中的责权利

政府及职能部门在社区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 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 切实履行相关职责, 政府应建立相关的考评机制考评各职能部门在预防控制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是否作为, 并将考评结果与评价工作实绩挂钩, 使其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共同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形成疾病预防控制区街一体化的完整管理体系, 营造卫生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促进和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志梅.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8期 (总期218期) .

[2]叶众, 鲍青华, 等.象山县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框架及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年1月第21卷第1期 (总第252期) .

[3]李申生, 施建华, 华荣秋, 等.区疾控中心主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做法[J].社区卫生保健, 2006年第5卷第2期.

[4]张红叶, 李申生, 施建华, 等.建立新型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的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5卷第1期 (上) .

3.生猪疾病的防控 篇三

我国畜牧业中占据较大比重的当数生猪产业。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但在生猪养殖的发展过程中生猪疾病的危害也显现出来。据2012年生猪的发病情况分析,母猪和育肥猪的发病及死亡率呈多发现象,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和多器官衰竭综合症尚且还是我国养猪行业的棘手问题,与此同时,生病疾病还伴有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及其它细菌混合感染。

2 生猪疾病的危害

生猪疾病带给养殖户经济方面的严重损失,而且还给人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一旦病猪流入到市场,被人误食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高热病的症状表现为非典型,它的反应生长期较慢。生病原因多半由生猪的发热性传染病转变成消化道病变、胃部溃疡等症状,再加上药物滥用而引起中毒所致。由此引发母猪的繁殖性障碍,发情率高,发情却配不上,生崽却奶水不足,断奶后幼猪体重偏小,弱子增多。当发病后对中大型猪相对比较容易康复,可一旦发病中大型猪的死亡率将超过10%,更有甚者发病率最高可达到90%。多器官衰竭综合症及死亡的生猪依旧时常发生,管理条件和养殖条件差的猪场,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养殖场,直接给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应根据市场环境和养殖情况综合分析生猪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对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生猪疾病防控对策措施及建议

3.1 提高养殖卫生条件,加强消毒和维护

目前,我国现阶段大规模生猪养殖场较少,养殖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多数达不到标准化的认可,而且生猪的病原传染性极强,因此,生猪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就需要加强对生猪养殖卫生环境的管理和提高,积极实施生猪疾病防疫及控制,采取以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主要策略。切合实际的做好生猪治疗措施,在引进猪种时严格把关,绝不能够因贪图便宜而引进处理猪苗,而且在引进种猪后要有充足的隔离观察期,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到养殖场内,尤其是要禁止生猪收购车以及收购人员进入到养殖场内。

同时,还应当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猪养殖场外应当每半个月更换一次消毒剂隔离带,过道、走廊应当每星期换一次,并选用高强度消毒剂,猪舍栅栏内应当1至3天进行高强度消毒一次,应选用沾了消毒水后的扫把、粪锹进行轮换使用,尤其是在生猪病发高峰值期间,更应该加强对猪舍的卫生管理,把生病疾病严格控制到最降。

3.2 完善畜牧兽医体系,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我国政府应当加大对各城、乡镇的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加强兽医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具体相关防控工作。目前,各城、乡镇的动物防疫管理体系和动物防疫技术力量,都与防疫工作的迫切需要和严峻形势存在差距,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兽医队伍建设的扶持,提高人民群众的学医热情,鼓励广大群众投身到完善畜牧兽医体系的工作当中去。还应当组织各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学习畜牧疾病的防控知识,提高自身关于生猪疾病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处理和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兽医队伍建设增加后续力量。

3.3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格监测生猪疫病

建立各城、乡镇府对生猪情况的实时检测机制,降低生猪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与流行的可能性。对各地方的牲畜交易市场和肉食品交易市场严格把关和审察,并且应该进行实时监控。如发现生猪、病死猪一定要深埋,对出售病死猪的一定要严加惩处,并且派相关防控人员到宰杀现场进行观察,以确保病源的蔓延。

3.4 规范生猪管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生猪养殖户应当以科学的养殖方式为引导,对生猪可能引起的各种疾病进行合理用药,加强对生猪饲养的管理,做好生猪疫苗的接种工作。采用最新的药物技术方法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规范生猪疾病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合理化联合用药、防疫疫苗推广以及兽医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等科学方式,对生猪疾病实施防控。因为在疾病的防控当中,只有以科学技术为导向,推进、发展生猪的疾病防控体系,才能够真正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才能够为以生猪防控为主的工作目标,实现长期稳定的开展和生猪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巧玲,邓恩.關于对我国生猪期货产品开发的市场性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9(4)

[2] 夏道伦.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判断要点及防治方案[J].今日畜牧兽医,2011(2)

4.乡镇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四

我镇今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紧跟国家卫生改革的步伐,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先导,以免疫规划为中心,以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地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为重点,切实落实各项预防措施。要按《XX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制》考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明确责任分工,转变工作方式,着力构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新局面,为保障全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疾病预防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上级指定的防控计划,规定镇长孙伟权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镇长邓锋为直接责任人,卫生院院长陈文智为主要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协助做好本镇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卫生院应积极做好具体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预报,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特别是加强对狂犬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应做好具体工作预案和相关应急准备工作,各医疗门诊医生应随时密切注意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发热病人。

三、辖区内儿童免疫相应传染病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防疫部门应按免疫要求,认真抓好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准确掌握当年出生儿童数,确保适龄儿童常规入册接种率达到指标要求,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调查和薄弱村的儿童预防免疫工作。

四、严格落实预防接种入托、入园、入学的查验工作,规定每年心生入学开展此项工作,各学校应按具体的职责要求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查验工作,凡未按规定完成接种的儿童应及时到卫生院进行补种。

五、进一步加大狂犬病的防治力度,畜牧、公安等部门应积极做好辖区内的养犬管理和犬只免疫,必要时组织队伍对各村的犬只进行捕杀,凡被犬咬伤者,一律到卫生院接受狂犬疫苗接种,以严防狂犬病疫情的发生。

六、组织好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辖区内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安全巡查,防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进行灭蚊、灭鼠,创造文明卫生村镇,让广大群众接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七、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要求,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建设,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确保各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抓好常规冷链运转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安全接种,落实好国家免疫规划正常。

2、继续保持无脊灰成果和麻疹发病控制在1/100万以内,按上级要求做好应急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确保以镇为单位,接种率达到上级规定指标。

3、加强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儿童入学、入托查验证工作,确保预防接种查验率达100%,完成补种率在95%以上。

4、继续实施儿童免疫接种信息化建设,及时将儿童基本信息上网录入,实现接种操作同步化管理,构建覆盖城乡的免疫服务体系。

5、免疫各类资料报表报告及时率达100%,传染病疫情准确及时上报,并协助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对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率要达100%。

6、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和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病知识。

附:石马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广东省犬类管理规定》及xx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埔府办〔2011〕2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镇201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总体工作目标

(一)全年无狂犬病疫情发生。

(二)全镇犬只登记率、办证率、免疫率、拴养率、违规犬只捕杀率、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犬伤患者伤口正确处理率和全程免疫接种率达100%。

二、具体任务与要求

(一)各村、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领导,指定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村、本部门的狂犬病防制工作,将狂犬病防制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纳入目标考核。

(二)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协调会,分析狂犬病疫情及防制工作开展情况,落实犬只“管、免、灭”等相关措施。

(三)一旦发生狂犬病疫情,卫生院应于12小时内上报县疾控中心,镇政府并根据疾控中心提出的防控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疫区净化工作。

(四)镇街道违规违章犬只由派出所、城监、畜牧、工商、卫生等联合工作组组织捕杀;各村违规违章犬只由村委组织捕杀,必要时由上述工作组积极配合。

(五)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个体诊所狂犬病防制知识培训率100%;各中小学校狂犬病防制知识健康教育授课面和学生知晓率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做到“领导、机构、措施、经费”四到位,“人员、责任、工作、检查”四落实,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高度重视狂犬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

传手段,广泛深入宣传狂犬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

宣传内容具体包括:各村张贴由县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狂防知

识宣传画,各中小学校开设狂防知识课,确保学生狂防知识知晓率达100%。通过宣传教育,使养犬户依法养犬,合理养犬,使犬伤患者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规范处理伤口,及时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制剂,克服侥幸心理,做到科学防病。

(三)强化协作,齐抓共管

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由镇人民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防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四)强化督查,确保成效

市、县两级已将狂犬病防制工作纳入镇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为此,镇政府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各部门狂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措施不力,工作开展不到位的地方和部门,要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确保防制成效。

四、工作进度安排

(一)2014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开展犬只摸底调查、登记建档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楚、数据准确;2014年4月1日—2014年5月31日开展犬只免疫注射、挂牌、发证工作。

(二)2014年6月,狂犬病防治工作纳入常化管理,随时组织对违章养犬、野犬、流浪犬、狂犬和疑似狂犬的捕杀工作,防止狂犬病毒在动物间传播蔓延,杜绝犬只伤人(畜),消除疫情发生隐患。

(三)2014年10月后,开展查漏补缺、资料完善和归档保存,并完成一年来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迎接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制考评。

今年,我市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制定实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的“1+3”政策文件。

探索分级诊疗模式。制定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选择部分区(县级市)开展医疗联合体试点,开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内医师多点执业。明确各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以医保政策为导向,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试点。探索实现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和医保支付政策为导向的新模式。

科学配置并合理统筹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各区(县级市)落实对编制未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入编工作,实现到岗率不低于90%。研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聘请的方式,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编制和人员不足的问题。逐步提高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改进绩效奖励政策,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体现多劳多得。完善考核方案,加强绩效考核力度,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制定财政对全科医生和边远地区医务人员的工资补贴政策,吸引和留住医务人员到全科医生岗位和边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探索实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量化、标准化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广州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通过加强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执业医师招聘、鼓励机构及个人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年底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1.3名以上全科医生。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的村卫生站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开展配备使用情况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平价药包。(三)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推进从化、增城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分析取消药品加成以及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的影响,加强药品费用监管,制定应对措施。统筹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开展探索管办分开的调研,研究设立公立医院专门管理机构的思路。

(四)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11类3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保持在40元以上。完善规范化健康档案,提高电子化建档率,提升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以及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质量。继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六龄齿窝沟封闭、农村妇女提供“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以及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6%以上。努力完成民生实事。

(五)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制定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6)。抓紧推进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和各区(县级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以及花都区、南沙区、萝岗区和从化市、增城市三级医院规划建设。落实我市《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办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民办医疗机构在准入、服务质量监管、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等方面享受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实行医师多点执业。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二、转变服务模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达标建设和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继续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制定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岗位设置和设备配置目录,并按目录要求完善科室功能和设备配置。加强偏远地区及新开发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争取4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民签约服务。引导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拓展家庭病床,推进康复在社区。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一)做好各项疾病防控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做好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传染病防控,严防重大疫情发生。强化麻疹防控措施。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提高管理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和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控,继续做好慢性病监测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等综合干预。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加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完善卫生应急组织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应急动员机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强化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进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行医等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利益的违法行为。继续做好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放射卫生、消毒和涉水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医疗机构监督执法工作。

(四)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和管理。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抓好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工作,推进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加强危重症孕产妇、危重症儿童救治工作,深入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四、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一)加强医政管理。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保障医疗安全。继续开展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总结推广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经验,开展区级医院康复医疗学科建设。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加强对急救医疗站点的管理和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强化临床合理用血。完善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在全市公立医院广泛开展“三好一满意”等便民惠民活动,完成省下达的有关“平价医疗服务”的任务。(二)深化中医药强市建设。继续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推进荔湾区、越秀区、黄埔区、海珠区、花都区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开展广州市“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科教兴医工作

实施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引导和扶持医疗机构创建特色学科。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提高医学科技创新水平。研究制定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制度。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工作。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和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工作管理。

六、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进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扩面升级建设,将全部市属医院、部分省部属医院及有条件的区(县)接入区域信息平台。继续推进广州市统一诊疗卡的发放和应用。升级完善广州市预约挂号系统,并推广至全市大型医疗机构。开展全市统一的诊疗费用支付系统建设。推广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成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覆盖。开展区域影像及检验系统试点建设,深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协同应用。

七、统筹做好其他卫生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落实国家《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强化医务人员法制和纪律教育,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反腐倡廉各项措施,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整治慵懒散奢不良风气。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抓好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妥善处置医疗纠纷,确保正常医疗卫生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

5.畜牧局生猪生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篇五

近年来,我县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扶龙头、建基地、强服务,把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产业来抓,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产业,一手抓养殖基地建设,一手抓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我县实施“市生猪产业发展361计划”的执行情况及今夏猪病防控工作汇报如下:

一、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生猪生产稳步增长。2009年1-7月份,全县出栏生猪13.6万头,实现产值2.2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8.1%;生猪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5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2%。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撑点。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推行大户带动,发展适度规模,有效提高了生猪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目前,全县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473户,其中今年新增24家,年可出栏生猪9.2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26.1%。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目前我县万头养猪场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生猪产品注册商标3个,成立生猪协会5个。

防疫体系逐步完善。从xx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着重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队伍体系上,全县组建了283人的基层防疫队伍,人员经费按省定标准列入县财政预算;冷链体系上,县畜牧局装备了疫苗冷库,乡镇站均配备了冰箱,部分防疫人员配备了摩托车。在全面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标准化乡镇站建设,今年全县已建成的标准站12个,还有9个站正在建设中。动物防疫基础的夯实,有效提升了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理清思路,制定产业规划。xx年,根据**实际,我们编制了,2009年结合市“361”计划,我县提出了,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工作思路,确立重点建设内容,为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奠定基础。

创新机制,实施多轮驱动。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县、乡成立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负责生猪产业规划指导、养殖小区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一项产业、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完善政策机制。先后出台了、、、等文件,明确扶持政策,对利用“四荒”和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改造猪舍的,按照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不改变既定用途的原则,列为农业用地完善相关土地使用手续,免交各种费用;建设养殖小区的,享受扶持个私经济的有关优惠政策,并给予财政扶持。三是创新投入机制。通过采取信贷支持、财政补助、社会投资等方式,初步建立“业主投入、部门帮扶、信贷支持、项目支撑、政府奖补”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投入机制,激活民间资金,吸引商家资本,解决投入不足问题。从xx年开始,县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比、奖励。对省级龙头企业一等奖奖励12万元,二等奖奖励10万元;对市级龙头企业一等奖奖励8万元,二等奖奖励6万元,三等奖奖励5万元;对县级龙头企业一等奖奖励5万元,二等奖奖励4万元,三等奖奖励3万元;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先进单位一等奖奖励4万元,二等奖奖励3万元,三等奖奖励2万元;对当年获得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分别奖励3万元、1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的,分别奖励5万元、4万元和0.5万元;对当年注册商标的奖励0.1万元,对农民创业带头人奖励0.1万元;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乡镇一等奖奖励5万元,二等奖奖励4万元,三等奖奖励3万元,每年的奖励奖金重点扶持生猪产业,几年来,共有21个规模猪场、3个养猪协会及1个仔猪交易市场被评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养猪大户被评为农村致富带头人;2个规模猪场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省家国牧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建立联动机制。农业、扶贫、国土、财政、建设、电力、金融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整体联动,抓好养殖小区建设和产业发展。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抓好XX省家国牧业公司生猪扩繁场建设。已拨付资金100万元,项目按批复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制度健全,资金专款专用。二是抓好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对xx年年建设4个项目、2009年建设6个项目,已拨付资金17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00万元。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年出栏千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8个。共2页,当前第1页12 强化服务,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积极为企业和广大养殖户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是抓良种建设。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成人工授精站点2个、扩繁场4个,XX省家国牧业和**县新丰牧业取得了省级,12个规模猪场分别取得了市、县级,完备的良繁体系每年可提供优良仔猪50万头,使生猪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黑猪已上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录,于6月18日通过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专家组鉴定,有望进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志。二是兑现能繁母猪补贴,推进能繁母猪保险。两年来,全县共计补贴能繁母猪53327头,落实补贴资金434.17万元,完成母猪保险51451头,帮助理赔2420头,赔付资金242万元。2009年8月份,对全县存栏的能繁母猪重新进行摸底登记和保险工作。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在全县公开招聘283名村级防疫员,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处置及防控办法,初步形XX县、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对国家规定的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实行了强制免疫,而且保证了免疫密度和质量,并加强了生猪疫情监测。四是建立专业协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组建县养猪协会、麒麟镇养猪协会、白湖乡养猪协会、钱桥镇养猪协会、**镇养猪协会、汤沟镇养猪协会,每年协会邀请省内技术专家对小区业主和养殖大户开展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生猪购销等技术培训服务。

三、今夏猪病防控工作情况

进入夏季,我县生猪零星发生高热病例,为防止疫情扩散,我县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强化免疫措施,确保免疫质量。加强对规模猪场免疫工作的指导,帮助猪场重点做好免疫程序的制定或修订工作,确保猪场科学免疫;及时做好猪场强制免疫疫苗的供应工作,确保防疫物资到位。二是加强宣传

6.卫生局疾病防控工作要点报告模版 篇六

卫生局疾病防控工作要点报告模版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启的关键之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全省疾控工作会议和市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以全市“作风转变”年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以重大重点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围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全市疾控队伍素质和防病能力,深入推进疾控文化建设,持续求进,务实重干,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疾控体系建设

(一)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防治体系及免疫规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健全运行机制,建立职责明晰、管理规范、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点是加强疾控机构与基础医疗机构以及城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职责明确、能力较强的三级疾控体系。

(二)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管理等工作;推行防辐射服哪个牌子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质量考评,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要求,发挥疾控机构、精神卫生机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取得实效。

(三)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依托省卫生厅实验室装备项目,积极落实市疾控中心、、、疾控中心首批4个实验室建设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自动化、智能化、前瞻性、先进性”原则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省厅第二批实验室建设项目。

(三)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疾控绩效考核工作,全面规范疾控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疾控人员培养机制,采取多层次、多种类、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建立素质教育与技术培训相结合的长效培训机制,提高疾控队伍整体素质。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提高疾控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实战水平。

(四)加强疾控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反映“疾控”行业特色的疾控文化体系,包括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思想文化,树立核心价值观;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制度文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建设疾病预防控制行为文化,提高疾控队伍整体素质;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团队文化,提高疾控队伍的战斗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环境文化,展现对外社会形象;建设疾控品牌文化,扩大疾控社会影响力,努力打造“疾控”品牌。

(五)加强医疗机构疾控队伍建设。随着国家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医疗机构承担了越来越重的公共卫生任务,加强医疗机构疾控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工作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执行力,是保证各项疾控工作更好的完成的前提。2012年要通过会议、培训等凝聚队伍,形成合力,锻炼队伍,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二、进一步做好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加强疫情管理和监测,做好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信息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大督导力度,强化人员培训,科学防控;加强鼠疫、霍乱、布病、乙脑、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重点肠道传染病、不 本文有天猫网天猫商城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明原因肺炎等传染病监测,高度关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有效处置疫情。

(二)扎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加强规范管理,依法科学防控,确保防控工作及时、科学、有序开展,努力降低发病率、病死率。

(三)继续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艾滋病防治政府责任目标管理,把预防艾滋病性传播作为工作重点,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深入开展防治工作。按照艾滋病防治“五扩大、六加强”(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母婴阻断、综合干预和医疗救治覆盖面,加强血液管理、医疗保障、关怀救助、权益保护、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蔓延。完善哨点监测系统,提高监测、预警和干预能力;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加大干预力度,提高干预工作质量;稳步推进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强化血液安全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进一步规范艾滋病治疗,提高治疗水平;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救助政策,加大帮扶救助力度;重点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开展项目实施情况调研,逐步调整和完善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母婴阻断服务模式;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具备开展艾滋病的快速检测和梅毒检测能力;鼓励针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开拓思路,大胆尝试,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特色方法。

(三)继续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政府责任目标管理。继续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继续推进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涂阳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和治愈率,减少发病和死亡。加强跨区域流动人口结核患者管理。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宣传教育,配合教育部门完成中小学生新生入校体检工作。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要继续保持在85%以上。做好结核病门诊治疗与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结合工作,按照省厅统一安排,扩大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加大耐多药结核病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防治工作力度,为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结核病筛查服务,筛查率达到省定目标。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

(四)认真做好疟疾防治工作。继续实施消除疟疾行动。加强与出入境管理、公安、口岸等部门的协调,做好输入性恶性疟防治工作。

(五)开展乙肝、丙肝流行病学调查,摸清底数,掌握动态,科学防治。继续降低全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

三、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规范管理

继续实施免疫规划政府责任目标管理。持续开展“免疫规划质量管理年”活动,调整活动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在去年取得成效的基层上,进一步全面提升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一)继续严格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争取各种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各剂次接种率全面达到95%以上。我市农村地区接种频率调整为周接种,每周至少1天提供接种服务;城市社区接种门诊要实行每日工作制。

(二)做好AFP病例和麻疹监测与控制,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规范开展病例调查与处置。按照统一安排,开展查漏补种月活动;严格落实传染源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确保实现消除麻疹 本文有天猫网天猫商城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目标。落实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措施。

(三)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完善系统平台和客户端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提高疾控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继续推进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工作,在省卫生厅预防接种门诊“七统一”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出台我市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管理方案。完成各级预防接种单位考核验收后期工作,做好迎接省示范门诊验收准备,力争22家申报门诊全部通过省级验收;继续推进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运用,尤其是在村级接种点的运用。2012年,全市力争再建设2-3家数字化门诊。加强免疫规划师资队伍培训,开展免疫规划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

(五)规范冷链系统运转,加强储运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疫苗安全;科学制定疫苗使用计划,动态监控,合理调配,提高疫苗有效使用率。各县(市、区)年新配备的冷链车、冷库、小冰箱要建立档案,明确责任人,加强管理,充分使用,实现疫苗的运输、存储的全程冷链。鼓励各级逐步引入冷链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冷链适时监测和信息化管理。

(六)做好流感、肝炎等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进一步降低疫苗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开展综合监测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

(七)结合“作风转变年”活动,在全市开展创建“群众满意接种门诊(点)”活动,制定活动方案,通过基层推荐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结合日常投诉情况等方式产生“群众满意接种门诊(点)”。

四、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

(一)继续加强慢病防治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慢病防治体系,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防治项目规范管理。

(二)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抓好2-3个县区,争取列为省级综合干预示范区,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加大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力度,将创建口腔健康示范社区与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口腔健康促进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做好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等项目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加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伤害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认真做好肿瘤登记随访工作;启动全人群死因登记网络报告工作,完成死因监测各项指标任务。

五、积极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按照《市精神卫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洛卫疾控〔〕41号)要求,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县(区)、乡(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村三级精神卫生管理网络。明确市级精神卫生机构技术指导责任区域。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加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充分利用国家重性精神疾病数据收集分析系统,提高患者管理率和治疗率。

六、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

(一)强化政府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卫生、水利、盐业、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有效落实各项综合干预措施,落实防控任务,确保地方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监测,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机结合。本文有天猫网天猫商城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三)做好实施盐碘含量新标准各环节的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和重点地区外环境水碘普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

(四)继续加强全市地方病队伍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提升地方病防治整体水平。

(五)做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2012地方病防治项目工作。

七、积极推进其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加强职业病诊断和技术服务管理。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做好全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性健康检查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工作。

(二)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工作质量。进一步转变公共卫生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技术含量和专业服务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监测,积极开展各类卫生学评价;继续做好学生常见病和相关危害因素监测控制工作;继续做好全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和市政饮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重大活动的饮食安全保障等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认真完成国家、省下达的项目工作。

(三)加强卫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卫生检验检测能力,增加检测数量,提高检验质量,巩固资质认定和计量认证成果,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检测,充分发挥大型设备优势,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科学管理,痕迹管理,规范操作,推动检测检验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消毒监测管理工作。监测覆盖率乡以上医疗单位达100%,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达90%以上;开展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以及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趋势,为相关传染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我市蜱虫种群的本底调查;对我市医疗机构的层流洁净环境进行洁净度专项监测;完成省疾控中心布置的其它项目工作。

(五)认真开展各卫生日健康教育活动。围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等19个主题活动,按照时间节点,统筹安排,市县联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报等媒体,系统性、针对性开展防控工作和防病知识宣传,让全市人民感受卫生防病服务在身边,树立卫生系统服务群众良好形象。

(六)做好救灾防病工作。按照《市救灾防病预案》要求,在汛期到来之前,做好救灾防病准备工作,发生灾害时迅速启动预案,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大的疫情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八、切实加强政务环境和行业作风建设

围绕环境创优和效能提升、“作风转变”年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查摆问题,制定措施,认真整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能、服务水平,提升疾控体系整体形象。加强监督检查,制定考评标准,实行季度考评制度,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考评成绩纳入疾控年终评先指标。

九、强化行政管理,推动工作开展

按照国家、省防治工作部署,制定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十二五”防治规划,强化政府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实行季度行政工作例会制度,听取县区工作汇报,通报各地工作进展,讲评工作质量,安排阶段工作,督促各项工作进展,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本文有天猫网天猫商城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7.舍饲牛如何防控疾病 篇七

1 良好的环境条件

环境因素对舍饲牛疾病的控制尤为重要, 因为好的环境可以不效阻止疾病的发生, 因为它是最好的天然屏障, 它可以隔离一些疫病的传入, 相反较差的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及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导致疾病的发生, 给养殖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 同时也有可能影响地区的养殖业的发展, 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好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 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场址, 场址一般要远离村庄、养殖场、屠宰场、主要交通要道, 要有优质的水源, 有良好的排污通道, 有隔离患病牛的饲养舍, 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同时饲养场周围最好要有绿化带, 因为有了绿化带可以净化空气。

2 良好的消毒制度

消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场外、场内、舍外、舍内的消毒, 需要管理者、饲养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密切配合, 如果某一环节发生了问题, 整个消毒环节就会出问题, 就有可能发生疾病, 因为消毒是切断传途径的最有效的方法, 它可以消灭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 同时要有完整的消毒记录, 有利于观察消毒情况, 有利于随时调整消毒方案等。另外对不同场所要选不同类型的消毒药, 如消毒池一般要选择不易挥发、耐日晒、杀菌广、消毒力强的消毒济;舍内带牛消毒时要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 以防对牛造成伤害等。

3 增强牛的抗病力

加强牛的饲养管理, 一定要强化优质、全价饲料观, 对粗硬饲料如玉米秆之类要切成一定长度, 一般3~4dm为宜, 过长粗饲料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 从而增加了养殖成本;饲料不宜单一, 要多样化, 尽量全价饲料, 以满足牛的营养需求;切忌不能喂霉变饲料, 一旦喂了霉变饲料, 轻则可影响牛的生产性能, 严重可导致牛中毒, 甚至导致牛死亡, 经养殖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要保证有优质充足的水供其饮用, 因为水是牛新陈代谢最重要的元素, 一旦饮水不足则会发生代谢紊乱, 如瘤胃积食、前胃弛缓等胃肠道疾病;要有规律性的饲喂, 切忌暴食、暴饮;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以防中暑及热射病的发生;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温, 以防感冒。良好的饲养方式, 可以大大提高牛的抗病力。

4 做好免疫、预防性驱虫工作

4.1 做好免疫工作

主要做好重大疫病 (如口蹄疫) 的免疫工作,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口蹄疫的免疫, 防止免疫失败而发生口蹄疫, 因为口蹄疫是国家规定的一类传染病, 一旦发生要进行扑杀, 不但自己经济利益受损, 有可能给地区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什么疫苗, 如当前为口蹄疫A型高危险期, 就应该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 不能使用O型口蹄疫疫苗, 因为它们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的功能, 所以密切关注疫病的高危险期也显得十分重要。

4.2 预防性驱虫工作

8.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综合防控 篇八

关键词: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6-0027-01

猪呼吸系统疾病,即猪呼吸系统综合征,以病因多、表现复杂、诊治难度高等原因成为现今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导致发病。养猪场往往在购入时很容易因检疫不严或生物安全措施不规范而购入隐性感染的猪,在遇到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等因素时会诱发。笔者围绕当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诸多病因及发病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控本病的建议。

1 常见的猪呼吸系统疾病

(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在细菌性呼吸疾病中猪的呼吸性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此病一直以来都是养猪业发生频率最多的流行最广最难净化的重要疫病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并且具有荚膜,它对猪的危害大,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被感染后常常引起猪的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肺炎等疾病。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也属于猪的呼吸系统疾病[1]。

(2)病毒性呼吸疾病。在猪的呼吸性疾病中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此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业效率的呼吸道疾病,其可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及仔猪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除了豬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征,还有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也是猪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病毒性呼吸疾病[1]。

(3)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除了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病毒性呼吸疾病,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影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有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1]。

2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

2.1 空气

猪的呼吸系统每天都在和空气发生着气体交换,呼吸道疾病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在许多致病的病原体往往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到猪的呼吸道而感染[2]。

2.2 环境条件及季节变化

在不同的环境中,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概率不同。因为环境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充血引起结膜炎,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还会引起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而造成猪的死亡、流产。除了有毒气体对猪呼吸道的感染。在空气干燥,粉尘大的环境中,猪的呼吸道发病率较高而且当气体流通不流畅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一般都集中在初春,秋末、冬季时节[2]。

3 综合防控措施

生产中应尽可能地消除猪群中病原,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3.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3.2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利用实验室常年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监测,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3]。

3.3 提高猪场的环境因素

猪舍环境卫生对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舍内的温度、湿度,气体的流通性以及清洁度都会影响猪的呼吸道疾病。猪场常有氨气以及硫化氢等对猪有害的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不能及时的排出就会造成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当空气中的氨气达到50~70μg/L时就会对猪肺部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空气的湿度低于50%时就会导致空气的粉尘量大大增加而当粉尘增加时就会导致病毒的传播速率大大增加。并且当空气的湿度达到80%时病菌的繁殖力就会增加,从而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同时,当猪场粉尘的增加也会使猪呼吸道疾病易发。所以猪场的环境对于预防猪的呼吸道疾病是非常关键且有效的。

3.4 及时检查和隔离发病猪

在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要每天进行对猪健康状况的检查。当发现了有猪已经感染了呼吸道疾病要立即的隔离避免病毒在猪群中传播导致另外的猪感染并对发病猪及时的进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乔莉娟,廖智慧,段宝宁,等.浅议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3 (7):45-46

[2] 彭 普.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畜禽业,2013(5): 289.

上一篇:竞聘演讲稿常见开头和结尾举例及写作技巧下一篇:小学高年级妈妈的爱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