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2024-07-15

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精选8篇)

1.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篇一

2014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哲理性材料”的给料作文

必须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含义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所选“材料”是“故事性”的,简称为“山洞·烛光·蝴蝶”。这种有人有事、有头有尾的记叙性短文,由于“形象大于思想”,故包蕴的含义十分丰富,有时多达几十个。为此,我们不要求考生确定“核心含义”;这种“确定”往往见仁见智,难求共识。但是,我们划定了“含义边界”,即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由考生自主选择某一含义,进行写作。去年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平衡;美。只要涉及上述某一点,就算切题;如果扯到其它方面去了,就是跑题。打个比方:叫你写江苏人,你可以在苏南、苏中、苏北任写一个人或一些人,但绝对不能写到安徽、上海等省市去。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均抱定“故事性”材料来训练,如某公司高管爬雪山、某考古学家看铜镜、一只青蛙被冻在冰上了,等等。几乎没有人想到还有一种“材料”是哲理性的,此乃“刻舟求剑”。教训是:必须细读《考试说明》!今年的作文试题一亮相,锁定了“哲理”。既然是“哲理”就得“明理”,明理的文章不论多长多短,都不能“多中心”,只能有一个“核心含义”。所以,今年的作文审题不同于去年,不能再指望“含义边界”了!“青春”、“不朽”,是个好题目。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肯定有话可说。年轻人最相信“青春不朽”了,老年人倒可能产生“青春已逝”之叹,故此次高考作文佳作甚丰。这些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是紧扣“核心含义”,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这里发表的七篇作文中,《青春永不褪色》确立了一个相当好的“中心论点”,而且分析得比较透彻,值得借鉴,特作“简评”如下: 此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符合青春的本质特征。的确,青春绝非“驿站”,纯然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载欣载奔、寻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那种愿景,那种神乎其神的“状态”!在匆忙答卷的考场上,能机敏地发现和捕捉如此精彩的论点,难能可贵。

此文的又一长处,在于分解出不同视角的“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状态,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这里的“学会忘记”,相当中肯,颇富东方智慧,估计很少有考生能提出来。

如今的高中生写议论文,多不会“分解”和“剖析”,巷子里扛木头,直通到底: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此文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进行阐释,似缺“文采”但不乏措辞之机智,如;某些人成了“小老儿”;治伤痕的“云南白药”;苏东坡的妙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等等。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朽叶的桅子花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呵,一路的葱蒜,噼噼叭叭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女人是卖锅贴的。煎到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待到轻咬一口,却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女人爱美,每次见她,总是抹了脂粉搽了口红,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不招不摇,温婉而妥帖。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

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娇美端方的气息,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涩而有些甜蜜的锅贴。恰巧,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桅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而女人原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户之女,几经辗转方暂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操持着祖业依然优雅地活着。

一时间,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加花酱的匠心,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气。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岂会敌不过时光的磋砣?当岁月爬上她的鬓角,风霜侵蚀她的容颜,她依然爱着美,爱着生活,像年轻时一样雅致而细腻,如此,岂会老去?

时常去女人的小摊,站在一边我不语,女人亦不言。我呆呆看她熟练地翻煎,温婉地浅笑,不卑地招呼,沉溺于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气里。夕阳西下,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图。

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巅,仰不可攀。然而,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我方有些体悟。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会永葆青春,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永远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想起女人,就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桅子。或许叶子些许腐朽,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地柔软。

书中自有颜如玉

今晨坐校车经过商厦时,一幅超大的化妆品广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女明星光洁的脸蛋,真担得上《洛神赋》中那句“肌若白雪,齿若含贝”。广告牌上赫然大书“不朽的容颜”,更是让我唏嘘不已。

随着科技的发展,女人的青春靓丽似可永驻了。各种化妆品日益塞满了女人的口袋。为了追求不朽的容颜、不朽的青春,她们愿意打针,每天花许多时间保养,拍脸。

但,何为不朽?真正的青春是否只停留在皮相之上?

窃以为青春是一种情怀,一种状态。女人的青春,不是一场流水逐落红般转瞬即逝的游戏,应是清照未嫁时提鞋疾走的娇憨而腼腆的笑容;卓文君当垆美酒,半截藕臂轻露的勇气和坚持;昭君出塞面对未知的茫茫大漠的无畏与坚毅。青春,并非肤白貌美时期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丽情怀的集合体,是每个女人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拥有的不朽。

杜拉斯八十岁时仍能笑称:“我还年轻,青春正好,及时行乐!”我私下猜想,年轻导演欣赏她的绝不是皮相,也不是那种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而是杜拉斯的内在气质与精神涵养。正是这种美质,使杜拉斯青春不朽,魅力常存。

古人劝读时,总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这句话用于女人身上倒是再合适不过了。见过许多年华正好容貌佳的女子,却眼神空洞、语言乏味、满腹稻草。她们通晓最新的时尚潮流,但对文采风骚、传统文化面色讪讪。画家陈丹青在《草草集》中,曾因林徽因中 2 学时代的照片而无限感慨。当今域中所谓的“校花”们,如何与林相比?可惜林是早早去了的,否则,老年的她定是青春不朽、风韵常存的吧。

每个女人都是渴望爱与美好的天使。青春,是她们心中永恒不变的神话。她们追求着,从古时的胭脂水粉,到如今品种繁多的“欧莱雅”们,更有甚者竟去整容削骨。她们读错了“青春”。

青春不是只开一季的繁花,而是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三毛说过:读一本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字却已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你的容颜。

女人,多读书,多思考,随着日影飞去,诗入心田,你必能“青春作伴好还乡”!

一事能狂便青春

诗人纪德在《先知的花园》中说:“时光易逝,唯有你的青春之心不会老。”的确,“老去”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正如王国维先生那句“一事能狂便青春”,物质会腐朽,但保持一份青春心气,执著、积极,纵然我们白发苍颜,心却不会颓然老去。青春便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石古不废。

6月13日即将近来八十华诞的戴尅戎老先生,便是极好的典范。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骨科专家,高龄的他仍活跃在科研、医疗第一线。青春之心是他不竭的动力。他说:“我喜欢一切从头开始,像一个青年人一样地去工作。”正因如此,他才能像青年人一样,始终保持对新科技的高度热情,并将它们运用到医学领域,不断发明出类似于“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的“魔术般的金属制品”。

戴尅戎先生喜欢这样一句话:“公爵是因为偶然的出身才成为公爵,而贝多芬是靠自己成为贝多芬的。”我要说,是青春心气使戴尅戎成为了那个老当益壮、青春不朽的戴尅戎。

青春心气,是青春不朽的催化剂;是对生和死,青年和老年,人生和宇宙的富有审美情怀的考量。古往今来,历史化作尘埃,但总有一些人的青春心气,如炳烛之明,不朽地燃烧着。

我们不会忘记,诗人拜伦怀着少年心气、青春之心,完成了诗人到革命战士的角色转换。我们不会忘记,当伤痕累累的海明威从战场上退下来,以一种怎样的执著勇敢、热情求索,开辟了一条艰辛卓绝的写作道路。海明威有言:“那时的巴黎对我,是一个流动的圣节。”是啊,一个始终怀有青春心气的人,他的每一步都将不朽,都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当《黄金时代》里那一群理想青年:鲁迅、萧红、丁玲怀着狂热用他们的文字呼告历史的来人;当史铁生带着青春的质朴在轮椅上放声歌唱,新时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失落于生命之将老,而不积极地面对生活?

清华大学有一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作为初出茅庐的我们,更应当胸怀青春心气,去营造健康的新世纪!

一事能狂便青春,虽向死而生,但青春不朽!

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她隔着湍急的河流,对着心爱的男子大喊:“你若喜欢我,我便摄衣渡河来找你;你若不喜欢我,我便另寻他人,向我提亲的人排了满大街哩!”文末发出“狂童之狂也且”的感慨。

好一个将青春挥洒到极致,用专属青春的奔放,洒脱地去爱、去恨的女子!

如此女子,必坚信青春不朽。用年轻人的狂妄、潇洒去践行人生的人,即使到了头童齿豁之日,内心深处必定还珍藏着一段明丽而永不朽蚀的青春。

可现实似乎并不如此。明明是“日出之光”、“日中之阳”,却感叹着青春不再,用理性而僵硬的公式,计算着青春逝去的那一天,嘲笑着坚信青春不朽之人的天真无知。这样的人,色未衰而心已老。以老成持重的视角看待本该绚烂多彩的青春,以至于暮气与戾气过早地染指他们的生命。上世纪的伦敦,曾流行刚毕业的医科大学生蓄起络腮胡、戴上金丝镜的“时尚”,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老到医术。然而,与之俱来的是腐败、贿赂之芽的潜滋暗长。

草让青春仆从于暮气。以“青春不朽”的观点看待生命,并不是虚妄地渴求永葆童颜,生命不逝;而是让一颗激越洒脱的,甚至“狂傲”的心永远跳跃。“不朽”与“逝去”其实并不矛盾,外在、表象、肉体可以逝去,内在、精神、灵魂却可以不朽。正如金岳霖先生在独居生活中与孩子们一起斗鸡,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疯疯癫癫顽劣不堪却同时豁达善良。

英谚中的一句“年老而勿衰”。年老之人尚不能衰颓,更何况青年们?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潮流的扬帆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那么,少年青春则国青春!若是人人都保持一颗“狂”心,则人人都是少年,时代便朝气蓬勃,生意盎然。

朋友,无论你的年龄,绽放青春之花吧!愿“狂童”之心,去热烈地拥抱太阳!

不朽的青春

窗外,雨来。耳畔,风过。

外婆,我又想起了你。

我记得看过您的一张照片:一袭旗袍,头发高高绾起,显得格外青春。而如今,您已离我两年,这两年,您还好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格外喜爱宋词。每每听您念道:“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4 惆怅还依旧。”我总会看到您的眼睛在发亮,耳鬓的白发在您充满感情的吟诵中似乎被染黑了,三尺讲台上,您为学生解释宋词,饱含深情,青春焕发,活力逼人。您告诉我,因为这份对宋词的执著热爱,你的青春长在。

也许是某个星光熠熠的夜晚,天际划过一颗流星;也许是某个风轻霜微的凌晨,草叶上一颗欲落未落的露珠;也许是某个彩霞映染的黄昏,山坡上飞过的一只孤雁:您,总能在自然中找到美。

您不愿意安装空调,于是您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说这样才是生活。起初我并不懂您,却在某次失意独坐院中看蜂飞蝶舞时读懂了您的趣味。越是贴近自然,越能获得心灵的平和。在当今欲望滋生、物欲横流的社会,外婆,您是我的榜样。

临终前,您望着窗外的梧桐。顺着您的目光,恰有一片黄叶从枝头飘落,缓缓地打着旋儿飞下,似一个小精灵在风中嬉戏。您说:“我也要归根喽。”从您的话中,我嗅不到一丝感伤,只有“释然”和“放开”在流转。我手中紧握的手陡然失去了力气,我望着您,您神态安详,不见丝毫痛苦。把您的手轻轻放进被窝里,我知道,您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成长。我也会在某一天与您相遇,像以往一样,奔向您,向您撒娇。

外婆啊,现在的我即将揭开人生日历上新的一页。当我也年纪一大把的时候,或许记不清您的模样,我的记忆也会随春风吹入柳梢头,融入黄昏后。那时,我只希望与外婆饮一盅酒,赏一簇花,叙一段情。

窗外,雨停。耳畔,风息。

我正青春,但我会像您一样用热爱,用简单的心,去面对生命与生活的真谛。

搁笔。窗外,阳光凝聚在叶片的雨珠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我想,草籽枕头的青春,姨婆的青春和村庄的青春,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当姨婆掉落第一颗牙齿,村里倒下了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当无人问津的草籽枕头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终于破裂,村里的人也像枕头里的稗草籽一样哗哗流去,散落四方„„

如果我们就把这叫作老去,那什么能被称为青春?

在姨婆一口健壮整齐的牙齿能干净利落地咬断草茎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能每天早上四点半利落地爬起,与村庄里的女人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地去收草籽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我每年都换上的新草籽枕头散发出草木与大地干净而辛辣的气息时,我想它是青春的;在村庄还鸡鸣狗吠,热闹非凡时,我想它是青春的„„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姨婆早上出门时的背影。彼时她年轻如斯,活力如斯,蹑手蹑脚地打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可我每次都会在木门的吱呀声中醒来,然后看到她梳着一个大辫子的挺直的背影和门缝中微露的一条狭长的晨曦。从孟夏到深冬,那天晨曦从微红变作深紫,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姨婆的背影从挺直变得微躬„„

站在姨婆的墓前,我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癌夺走了她还不算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当村子里的人都千方百计地奔向城市,奔向羽绒枕头,姨婆就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回望身后,曾经长满稗草的湿润小径上尘土飞扬。宽阔的水泥路上,新建的小洋楼里,新的村里人们,抑或是半个城里人们,开着汽车,枕着羽绒枕头,过着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心中莫名其妙产生一种释然。

没有人永远不会老去,可永远有人正在年轻。我曾经那么固执地想抓住的,不过是我心中姨婆的青春,村庄的青春。他们的青春逝去了,但仍可在我心中不朽;而另一群人,亦在延续属于他们的,村庄新的青春。

再一次枕上姨婆留下的草籽枕头,耳边适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那些草木仍在枕 5 头中拔节生长。经冬历春,枕中却封存一段岁月,永老去。老旧的棉布轻抚我的脸,一如姨婆温暖的手。外面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新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意外地不觉刺耳。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2.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篇二

一、试卷结构

江苏近三年试卷形式保持稳定, 试卷结构、题目数量、题型等方面年基本相同, 保证了试题年度间的连续稳定。化学实验探究、化工流程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应用等一直是重点和热点。题量分值略有调整, 非选择题比值逐年增加,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见表1)

二、试卷内容

从试卷范围看, 第一部分包括必修模块Ⅰ、Ⅱ和选修模块的“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考内容部分;第二部分包括选修模块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 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选考内容。

对试题所涉及的考点进行分析, 必考试题考查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五大部分。近三年江苏化学高考考点知识分布及考查能力要求见表2。

三、试卷特点

1. 注重基础, 体现主干。

整套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特别是第Ⅰ卷选择题部分重点考查了主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 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这也是近三年高考题的共同特点 (见表2) 。如:基本化学用语正误、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根据有机物结构简式推断可能的性质、电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平衡图像问题等。只要考生在备考时注重基础, 复习全面, 得分相对容易。Ⅰ卷这种安排充分体现了高考化学保持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可以缓解考生的紧张心理, 使考生容易进入状态, 也很好地考查了考生掌握“双基”的情况。

2. 联系实际, 关注热点。

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 关注社会热点, 注重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 如选择题的第1题中能源 (开采与利用、节能环保) 、化学与农业生产 (生物农药、焚烧秸秆) , 第3题中浓硫酸的储运、自来水的消毒、海轮的防腐, 第9题以复合火箭推进剂为切入点出题, 第20题以清洁能源———氢气制取与储存为背景, 等等。这类试题既具备现实性又充满挑战性, 引导着教师和学生对STSE的关注, 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 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关心社会。

3. 突出能力, 强调应用。

2011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和对知识的具体应用, 试题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 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如16题根据给出的工业流程图回答问题, 18和20题根据所给物质分析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0题根据所给陌生信息来合成新的有机物, 等等。又如全卷出现5个实验装置图、9个化学反应原理图,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 能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 读图能力, 分析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等等, 意在检查考生重视学科素养和进入高校的发展潜力。

4. 语言简洁, 思路清晰。

前两年试卷中信息量大, 考生阅读速度跟不上, 出现解题思维停顿, 制约了考生得分, 不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的水平。学生也普遍感到化学难, 选修化学的考生也有所减少。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江苏高考试题阅读量明显减少 (具体字符数见表1) , 基本没有无用的修饰信息, 减少了考生阅读、信息筛选的时间。另外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计算的思路, 而运算量不大, 不需考生把大量时间耗在复杂的数学换算上。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化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从这一点上看, 这是一份师生叫好的成功试题, 对中学化学教学也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四、备考建议

1. 关注热点, 学以致用。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在复习时, 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化学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 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等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化学背景, 分析某些事物的形成原因, 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社会热点问题在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查方式是通过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建议教师在复习时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并尝试用所学化学知识思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 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学科主干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有关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更是教、学的核心, 分析2011年试卷近一半的知识点直接来源课本, 如试卷中出现的5道实验装置图全部来源教材。建议2012年高三化学复习中不必追新逐异, 教学和复习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落实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不必追求繁、难、偏、怪的题目, 突出化学科内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 力求做到“记忆—理解—应用”。

3. 集体备课, 减负高效。

在历年的高考中, 有些师生往往抛开课本, 热衷于资料, 这样的做法使得师生疲于重复过量的题海而收获甚少、学习效率低下。一线高三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考考试大纲和近几年全国及各省高考试题, 做到心中有数。集体备课形式是一种很好的研究形式, 它能集中全组老师的智慧, 不做或少做无用功, 实现资源共享, 做到“个人备课—集中讨论—修改提炼—形成讲义”。总之, 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扎扎实实完成教学任务, 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编制习题时要知识点与知识应用相结合, 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 又能运用知识, 这样才能在今后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4. 加强规范, 减少失分。

每年阅卷时都能看到一些考卷多处由于不规范而减分, 十分可惜, 这都是因为平时规范化训练不够造成, 因此必须在平时练习时就加以注意。如:元素符号与名称, 专业术语, 电子式还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构简式还是结构式, 等等, 还有如单位的符号、换算、有机官能团的表示, 还有方程式的配平、反应条件, 等等。

3.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篇三

听力

同去年相仿,今年江苏卷的听力部分依旧采用了全国卷I的听力部分。题型分布与分析如下:

短对话

短对话通常很短,且录音只放一遍,因此考生必须听懂对话,尽量不要遗漏任何信息。此次短对话部分有两道细节辨认题(1、3)、一道数字题(2、4)和一道场景推断题(5)。下面对这些题逐一分析。

细节辨认题需要考生在考前浏览题目,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在听录音的时候仔细捕捉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解题时仔细筛选和辨认正确的信息。例如:

1. What will Dorothy do on the weekend?

A. Go out with her friend.

B. Work on her paper.

C. Make some plans.

解析:本题是细节题,需要考生仔细辨认说话者的真实打算,隐藏在连词but之后:“... but I'm going to work on my paper all weekend.”正确答案为B。

3. 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

A. To attend a wedding.

B. To visit an exhibition.

C. To meet a friend.

解析:与第1题相似,本题的解题关键同为连词but:“... but my best friend is getting married, and I won't miss it for anything.”后半句强调了说话者的态度,正确答案为A。

第2题和第4题均考查数字,前者为价格,后者为时间。对于此类数字辨别题,考生解题时应先标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听录音时对价格、时间、日期等关键的数字信息做好准确记录。例如:

2. 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shirt?

A. $ 15.B. $ 30. C. $ 50.

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认真审题、抓住细节并进行简单运算。审题时,考生应注意题干中的normal一词,而录音中出现的是bargain和saving:“... it was a real bargain. I got it half price, saving 15 dollars.”半价为15 dollars,那么normal price应为30 dollars,正确答案为B。

4. When does the bank close on Saturday?

A. At 1:00 pm.B. At 3:00 pm.

C. At 4:00 pm.

解析:题干问的是“银行星期六的下班时间”,根据录音中的“On Saturday we close one hour earlier at 3:00”可知,正确答案为B。本题需要注意的是,录音中出现了at 4:00,还出现了one hour等干扰字眼,需要考生仔细辨别。

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我们应多注意积累和场景相关的词汇,才能轻松应对与场景相关的题目 。例如:

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store.B. In a classroom.

C. At a hotel.

解析:本题考查对话发生的场景,根据录音中的两个细节lost key和 front desk共同推断出正确答案为C。

长对话及独白

不同于短对话题,考生在解长对话和独白题时需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从大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今年长对话及对白的录音语速为每分钟140词左右,尤其是最后两篇对白,较往年相比篇幅有所增加。具体题型分布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次考查的仍然是听力中的重中之重——细节题。篇幅的增加意味着信息量增大,继而筛选难度增大,尤其是最后一篇长对白,四个问题分别考查了考生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地点、动作以及时间等细节的把握,考点纷杂,难度偏大。八道细节辨认题中,第7、9题考查物品,第8题考查地点,第14、16、19题考查动作,第15、20题考查时间,考生需在审题时注意把握关键词,定位方向,才能在听对话时有的放矢,准确捕捉对解题有利的信息。例如:

19. What can students do in the practical areas?

A. Take science courses.

B. Enjoy excellent meals.

C. Attend workshops.

解析:分析题干,关键词组为practical areas,录音中出现该词组的句子为:“At 11:00 am, you will be guided to the tour to practical areas. This covers our technical workshops, music and other areas of our school life.”由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C。

七道细节推理题中,第6、10、11、12题相对难度不大。第13题考查说话者的身份,第17题则需要根据对话中出现的几个时间得出对话的主要内容实为当天的活动内容,第18题的关键词是subjects,从而进一步定位正确答案。例如:

13. Who could the man speaker most probably be?

A. A person who saw the accident.

B. The driver of the lorry.

C. A police officer.

解析:本题考查说话者的身份。录音材料中出现了“statement (陈述)”和“write your name (签名)”等词(组),且通过全篇的内容判断,是一份交通事故目击者的口供,由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C。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备考听力部分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注重从语音、词汇两方面入手,夯实基础;

2解题前认真审题,准确定位答案方向;

3认清短对话与长对话(独白)的不同做题技巧——前者应全面精确地把握录音内容,后者应做到有所侧重、结合上下文仔细筛选有效信息。

(邹旋 陈雪)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部分继续秉承“强调基础、注重能力”的命题理念,全面涵盖高中阶段学过的语法现象。与2009年相比,此部分对动词的考查力度仍占据了半壁江山(详见下表),其中情态动词及虚拟语气两题(25、34)、时态语态三题(23、30、33)、非谓语动词一题(28)、动词短语词义辨析两题(24、26)。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江苏牛津版英语必修课本一共包括八本书,即从模块一到模块八,构成了命题者的出题之本、命题之源。此次单项选择一共15题,每一题我们几乎都可以在这八本书中找到影子,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第26题。

26. The experiment has _________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any life on that planet, but it does not mean there is no life on other planets.

A. found outB. pointed out

C. ruled outD. carried out

解析:模块二Unit 1中课文的最后一段,原文如下:“Police have not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Justin was taken by aliens, but are also looking into other possibilities.(警察尚未排除Justin被外星人带走的可能性,但也在调查其他可能性。)”本题即为考查“尚未排除可能性”句式(sb. have not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 从句),所以正确答案为C。

历年真题,反复研习

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自有其严密性和体系性,正因为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其命题的规律性。考生如果做熟了历年真题就会发现,今年单项选择部分的多数考题在历年高考题中都曾经以各种形式出现过。例如第35题:

35. —I prefer shutting myself in and listening to

music all day on Sundays.

—That's _______ I don't agree .You should have a more active life.

A. whereB. how

C. whenD. what

解析:这道题考查名词性从句中的表语从句,即“这就是我不同意的地方。”正确答案为A。翻开历年真题,我们发现此题与2004年全国卷I第31题雷同。原题如下:

31. You are saying that everyone should be equal, and this is ______ I disagree.

A. whyB. where

C. whatD. how

类似的还有2007年浙江卷的第5题,1992年全国卷的第33题。所以说,备战高考英语,熟读真题百遍,其义自现。

事实上,语法考来考去就这么些知识点,用来用去就这么些语言现象,考生只需记住“考点不变,考查形式会变,以不变应万变”。如果能够熟做近年真题,仔细体会考点,自然能在考试时轻松应对。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2010年江苏省高考单选要识记的语法项目包括:①名词词义辨析,如第22题考查expectation、reputation、contribution、civilization这四个名词的词义辨析;②动词短语词义辨析,如第24题考查attend、attain、attract、attach 这四个动词的词义辨析,再如第26题考查find out、point out、rule out、carry out这四个动词短语的词义辨析;③介词短语词义辨析,如第29题考查next to、far from、out of、due to这四个介词短语的词义辨析;④短句和谚语的意义,如第27题考查Of course、It depends、Don't mention it、By no means这四个短句,第31题考查Great minds think alike、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It's better to think twice before doing something这四句谚语的意义。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非朝夕之功,考生应从平时做起,规定每日的背诵量,制定好背诵计划并锲而不舍地坚持执行。

(龚露)

完形填空

2010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的完形填空部分回归了人物传记类文章。此类文章在感情基调上一般属于从消极悲观乌云密布转向积极乐观阳光明媚。但在20个空的设置方面,与前三年相比,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四种实词的考查占了95%的比例,创历史新高(如下表所示)。

上表进一步验证了“识记有重点,四实词优先”原则。通览全文之后,我们发现今年的完形填空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词汇复现几率高,做题务必要抓牢

完形填空是一种“由未知信息推测已知信息,文章阅读越清晰”的题型。填实词空的时候我们务必注意原词复现、同义词复现、形近词复现三种方式,这些可以在第47、49、50、53 题中找到相对应的影子。例如:

47. When I turned fourteen, she bought me a secondhand 47 and told me that she believed that I could become a writer.

A. cameraB. radio

C. bicycleD. typewriter

解析:D 选项typewriter与后文的writer属于形近词重现,迅速将其选定。

49. I accepted her 49 and began to write for local newspapers.

A. belief B. request

C. criticismD. description

解析:A选项belief与前文“When I turned fourteen, she bought me a secondhand 47 and told me that she believed that I could become a writer.”中的believe属于同源词,故正确答案为A。

53. What power 53 has!

A. enthusiasmB. sympathy

C. fortuneD. confidence

解析:回归文章第一段、第六段和最后一段,均提到了enthusiasm,原词重现,故正确答案为A。

两大法宝贴身走,锁定答案快又准

完形填空解题的两大法宝为:①反义多对一;②同义必同错。这两条原则是针对A、B、C、D四个选项而言的,即如果两个选项意思相反,多数情况有一个是对的;如果两个选项意思一样,那两者肯定都是错的,因为正确答案是唯一的。 例如:

38. A. soonerB. later

C. longerD. earlier

解析:A选项sooner和D选项earlier属于同义词,都表示“尽早地”,同义必同错,同时排除。B选项later与它们意思相反,反义多对一,有可能是正确的。再看C选项longer,填入空格中则原文变为“no longer than tomorrow morning”,意思不通,所以正确答案为B。

两轴一线要抓好,瞻前顾后不可少

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在于事情会随着时间和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而发展。在此过程中,人物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变化发展,考生务必抓好两轴一线(时间轴、动作轴、感情线)。同时后文中人物的动作和感情也会与前文中的动作和感情有所衔接,所以考生务必瞻前顾后,找到解题线索。例如:

36. I was nine years old when she entered our home in rural Virginia. My father 36 me to her with these words: "I would like you to meet the fellow ..."

A. rushedB. sent

C. carriedD. introduced

解析:继母第一次来我们家,父亲肯定要向她介绍我们,再结合后文“I would like you to meet the fellow ...”这样的介绍性文字,进一步确定正确答案为D。

总而言之,考生一定要牢牢把握各类文体的行文特点和语言风格,在不断夯实词汇语法的基础上勤做真题,同时,对经典的完形填空篇幅加以背诵,并配以对应的练习,相信解完形填空题的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

(龚露)

作者简介:

邹旋,苏州新东方学校教师,主讲高一英语同步辅导、初二英语辅导、初高中词汇语法、中学英语听说等课程。

陈雪,苏州新东方学校教师,主讲中学听说项目、中考语法、中考阅读、初高中词汇语法等课程。

4.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分析 篇四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高考作文的审题:

提示语三句话表达了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句话“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是就绿色本身的特征而言,绿色,具有活力,养心养眼。第二句话“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是说不仅是一种生命现象,更是一种生态现象。第三句话“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说绿色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理念,绿色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在我们的现象生活中处处可以倡导绿色的生活理念。从提示语,我们可以了解绿色的基本特征:活力、给人一种精神的或美的滋养、生态性。我以为考生的作文只有反应这些特征,才能充分地体现绿色的本质。

题目“绿色生活”中“生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绿色生活”就是指能够体现具有绿色理念的生活,考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写写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生活经历体验等。

注意环保、低碳生活是比较切合题意的,但如果大家都关注这个内容,就容易撞车。如不使用纸张、节约水资源、垃圾分类等。我认为可以结合我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或对当下社会的认识,写绿色理念如何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起了什么变化,或者自己对此有何认识等,是较好的切入口。特别是强调精神的绿色生活、或绿色的心灵是较好的选择。

作文提纲:

议论文一:

当劳碌的大厦遮蔽了你心头明净的天空时,当物质的欲望将你精神的空间越挤越紧时,当名利的马达不断地吞噬着精神的麦田时,你的心田会变成荒芜的沙漠,你将失去很多很多。我以为只有精神上过上的绿色生活,人的生命才能焕发光彩。

精神上过上绿色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有诗意和活力。

精神上过上绿色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寻找到精神的滋养。

怎样才能过上精神的绿色生活,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用爱浇灌我们精神的土壤,用真情呵护绿色的种子,用美德作为绿色的肥料。

只有精神上过上的绿色生活,才能感受生命的芬芳,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地球村上。

议论文二

我认为现代社会需要提倡绿色生活,才能建立一个与和谐的社会。

提倡绿色生活,能够让我们的自然生活更环保。

提倡绿色生活,能够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更自然。

提倡绿色生活,能够让我们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关系。

所以,提倡绿色生活,是现代人生活的追求,是和谐社会的追求。

散文一:

总有一些乌云会拦住我们的阳光,总有一些浊流会冲击我们的灵魂,于是我们的精神花园荒芜了,我们灵魂的土壤流失了,我们的心灵成了一块不毛之地。可是没有了可以扎根的土地,没有绿色的生活,我们的心灵何以栖居?过绿色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块可以栖居的地方。

绿色生活,会让淡泊批之花绚烂绽放。

绿色生活,会让善良之树茁壮成长。

绿色生活,会让中华美德源远流长。

留下一片绿地吧,让我们的心灵能香花弥漫,绿树参天,河水潺潺。

记叙文一:

他望着眼前草地一片绿色,每一要草都像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唱着、笑着,舞着,人们在草中嬉笑着,快乐着,其乐融融„„他自言自语道:这才是心中的绿色生活。

这让他想起了两年前的景象,这里曾经是城市的死角、垃圾的臭气熏得人张不开嘴„„(对其恶臭的景象进行描写)

干了一辈子环保的他,从退休的那一天起决定再为小镇做一点好事。于是他每天来到这里将垃圾整理(描写他干活的景象,有一些细节及心理描写)

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人都成了志愿者,他们都来到这里,(描写群体景象)

这里有一个标语特别显眼“让人人都过上绿色生活”

最后他们在整理好的地方撒了种子,人们从他那里不仅懂得了追求绿色的生活,更懂得了用绿色的理念生活。

然而,他说,精神的绿色生活才是最美的生活。

江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依然采取了“提示语+标题”的形式,题目也并不出人意料,它紧贴时代,体现了与社会、时事的极强的联系度。“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30日参观世博园广东馆,鼓励广东倡导绿色生活;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也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在去年作文题“品味时尚”所倡导的“关注人与社会,关注人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的看法”的基础上,今年的这个题目继续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关注自我与关注时代社会共融,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让考生在观察中显示出自己的思辨力。

同时,这也是个入手浅易的题目。导语部分对“绿色”和“绿色生活”的阐释也给考生一定的指引。城市和农村的考生、男生和女生都不会觉得陌生,人人都有话可说。

“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活的理念”,这个提示可以让我们联系到“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学生们的一些生活细节也随之发生一些改变:更加重视节能,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出行以自行车、公交车代替私家车等;更加重视环保,用布袋、竹篮等代替塑料袋,不乱扔电池等„„所以考生如果以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描写叙述来阐述对题目的理解,应该不是很难。

但是,要把它写深刻,写出特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注意的是,“绿色生活”是一个充满形象感的词,它不是一个概念、一种说法的简单诠释,它能让考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引领深入的思考。

考生如果注意到导语中的“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的提示语,扣住“生命”的概念,我想应该写得更深刻,更有价值。因为,“绿色生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与我们生命的质量息息相关。

比如“简单生活”,“绿色生活”意味着物质生活简单,但是心灵生活丰盈。在我们现在这个浮躁的、喧嚣的社会,人们沉浮其中,缺少的不正是心灵的绿色吗?我们需要地球的绿色,我们也需要心灵的环保,我们不要灯红酒绿,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尔虞我诈,我们要简单澄澈中的人生大智慧。

比如我们在热闹浮华背后的安静,对生活内涵的沉潜涵泳,其实也是对现代城市文明喧哗的反叛。因为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亘古不变,我们需要绿色的生活,不就是要远离喧嚣浮躁,寻找到生活的本真吗?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导语部分的“绿色”的阐释与“绿色生活”的题目关系不大,毕竟“绿色”的意象与“绿色生活”的概念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果有考生专注于“绿色”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我担心要写偏或写得不深。

5.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篇五

江苏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点评】

江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依然采取了“提示语+标题”的形式,题目也并不出人意料,它紧贴时代,体现了与社会、时事的极强的联系度。“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30日参观世博园广东馆,鼓励广东倡导绿色生活;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也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在去年作文题“品味时尚”所倡导的“关注人与社会,关注人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的看法”的基础上,今年的这个题目继续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关注自我与关注时代社会共融,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让考生在观察中显示出自己的思辨力。

同时,这也是个入手浅易的题目。导语部分对“绿色”和“绿色生活”的阐释也给考生一定的指引。城市和农村的考生、男生和女生都不会觉得陌生,人人都有话可说。

“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活的理念”,这个提示可以让我们联系到“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学生们的一些生活细节也随之发生一些改变:更加重视节能,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出行以自行车、公交车代替私家车等;更加重视环保,用布袋、竹篮等代替塑料袋,不乱扔电池等„„所以考生如果以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描写叙述来阐述对题目的理解,应该不是很难。

但是,要把它写深刻,写出特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注意的是,“绿色生活”是一个充满形象感的词,它不是一个概念、一种说法的简单诠释,它能让考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引领深入的思考。

考生如果注意到导语中的“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的提示语,扣住“生命”的概念,我想应该写得更深刻,更有价值。因为,“绿色生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与我们生命的质量息息相关。

比如“简单生活”,“绿色生活”意味着物质生活简单,但是心灵生活丰盈。在我们现在这个浮躁的、喧嚣的社会,人们沉浮其中,缺少的不正是心灵的绿色吗?我们需要地球的绿色,我们也需要心灵的环保,我们不要灯红酒绿,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尔虞我诈,我们要简单澄澈中的人生大智慧。

比如我们在热闹浮华背后的安静,对生活内涵的沉潜涵泳,其实也是对现代城市文明喧哗的反叛。因为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亘古不变,我们需要绿色的生活,不就是要远离喧嚣浮躁,寻找到生活的本真吗?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导语部分的“绿色”的阐释与“绿色生活”的题目关系不大,毕竟“绿色”的意象与“绿色生活”的概念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果有考生专注于“绿色”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我担心要写偏或写得不深。

“绿色生活”这个题目体现了出题者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的精神,它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但它更直指我们的内心世界,只有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等充满关注并深入思考,才能写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丹麦人钓鱼相关材料作文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留住青山,才有柴烧。

小时候爱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看武侠剧,里面总有比武失败、情场失意或家庭变故的人要自我了断,然后总会有个人从画面外冲过来,拉住失意人的手臂,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在这些情景中总是很适合,屡试不爽。而每当看完电视剧后,我总爱到后山竹林去看张老头编竹器。他有一张沟壑纵横的脸和一双结满硬实老茧的手,不爱说话,却总是对小孩们微笑。我爱看他将竹子砍下来,劈成细条,然后熟练地用各种粗细不一的竹条编成形状各异的竹器。有时完成一个竹器之后,他会顺手捡起一根比较细的竹管,在上面削削砍砍,再插上一片竹叶,做成一个竹哨送给我。

有时我会问:“张老头,你天天砍竹子,哪天竹子没有了怎么办?”他笑着摇摇头,用手中的竹刀指着身边一棵尖尖的竹笋说:“你看这些竹笋,他们长大了就会变成竹子了。我从来不砍竹笋,也不一次就把竹子砍完,这样竹子是不会没有的。”他很少有这么多话的时候,但我却似懂非懂,继续把玩着手里的竹哨。

偶尔他会到树林中的小溪钓鱼,戴一顶竹帽子,手持一根竹竿,静静坐着。这时,我会很开心地在他旁边挖蚯蚓,并将自己的战利品赠与他做鱼饵。但他的战利品却很少。他看不上小鱼,说小鱼不够吃,总是钓起来又把它们放走。我很奇怪,他钓了那么多小鱼,怎么会不够吃。或许他觉得说了我也不一定懂,也不再向我认真解释。

其实这样看来,张老头并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因为他总是搞这些副业,将农田丢给儿女们耕种。后来我听爸妈说才知道,他将后山承包啦,所以整天呆在那里,怕别人去砍他的树,可这么些年,他自己也没有用这后山种过什么,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于是有天我向他问起这个问题:“张老头,你天天守着后山做什么,这么多树也不能吃,还不如砍了卖了呢。”他仍然微笑着,捡起脚边一根枯枝,说:“留住青山,才有柴烧。”“我知道,我知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意思么?”我很兴奋。他点点头:“是啊,前些年,我到邻村,看到他们把山林都砍了,河里的鱼都捞完了,还用挖掘机将一座山挖掉一大半拖到砖厂做砖。这怎么行呢,没有树,下雨了,山会垮的,山垮了会把人埋住的。没树了,小鸟兔子也会没有的,鱼捞完了,就不会再有鱼了,啥都会没有的。所以,我要守住我们村的这座青山。”

6.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篇六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绿色生活

海德格尔的命题人,诗意地栖居原存于哲学家自成一派的理论体系中,但其究竟有着丰富的可阐释性,提及它,不同的人在头脑中展开的图景也是迥异的。但对我而言,它恰恰勾勒了未来的绿色生活形态:

一片人造植物叶---凸出在像的右下角。从仿生学的角度看,喊了很多年的口号改造自然改为敬畏自然或师法自然更妥帖些。植物则被人类的福祉既光合作用,而弱化甚至消除光能这个作用前提,无疑将掀起一场绿色革命。以人造植物为首,大批仿生产品将腾越出世,大自然则成为技术产业无尽的创新之源。

一块优质稳定的水源地---浮动在像的中央。因地制宜是都市生态建设的要旨,定量规划上海水,努力复原天然林。黄浦江在供水队伍中不再一枝独秀,大容量高稳定性水库的建成将令市民欢欣雀跃;青葱中隐映着勃然生机,人工林将脱掉绿色沙漠的恶名。

一个减量再生的循环经济---废弃物处理器赫然在目。回收网络连通生产者、商家和消费者,政府和民间力量集合而成,将每天制造的垃圾分类填埋、焚烧、亦或再利用。吞吐电池的鸭嘴箱、清洁化肥合成机、三废即时处理系统等推陈出新,专门绘制一幅生态地图,使设备齐全的维护点明晰可查。一言以蔽之,高效轻质的GDP将同环保比翼双飞。

我素来喜读科技文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惨烈角斗,便如同两个旋转相扣的齿轮,在平面媒体上碾过留痕。于是又了上述所想,三面一体。暑假初放,上海科技馆为学生深化科学与人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决定去第二遭,科技创造绿色生活主题展馆给未来科学家提供了畅想和实验的平台。走近展区所设的生态小屋,竹木外构气质亲切,形态古拙;太阳能内置气息冷峻,外现代化。

坐在拥有环保内芯的电脑前,随奇妙的向导软件来一番操作,亲手阻止酸雨的形成,整治温室效应。先前我储备了些生态知识,却在这里捉襟见肘。

我曾思索:称科学为真、善、美的统一是否过誉?偶然的机会,在一份语文试卷上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符合自然本质、具内在研究价值、有艺术美感,科学之真善美,正在于此。我无语。而科技馆独具匠心的展览,又以一种朴素得逼人的美感,教我眼见为实---绿色乃万色。

7.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篇七

一、对试题的整体分析

注:A表示“了解”, B表示“理解与掌握”, C表示“综合运用”

二、高考中暴露出来的几个问题

1. 课堂重知识复习, 少心理指导。

高考除了要掌握好双基,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考试心态, 即心理素质。教师课堂的讲解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解题方法的规范和技巧, 而忽略了对学生考试心理的了解与指导, 不能做好学生的心理分析。平时心理辅导不足, 在高考压力下, 学生因不能完成前面的某些试题而导致心理混乱, 紧张发抖, 解题时就会相互干扰, 甚至有逃离考试的念头。

2. 练习考试多, 反思感悟少。

复习期间, 多数教师都认为多考、多练为上策。针对各个知识点搜集大量试题, 同时安排周练、月考、大联考。学生只会机械地重复, 而不能将各个知识点串联成体系, 达到有机统一。面对相同的知识点, 只因试题的情境改变就会束手无策, 究其原因, 是感悟少, 没有抓住本质。教师为了完成知识基础复习和大量练习、试卷的讲评, 使得组织课堂深层次反思感悟时间少, 只能被动地教;学生为了完成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 而无时间反思感悟, 只能被动地学。

3. 考题中所给予的隐藏信息, 不能深层次地挖掘到位。

在2010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 有很多题目都要求考生自己挖掘题干中隐藏的信息, 如第19题。该题是一道基础的有机合成题, 设计巧妙, 将有机合成反应物、产物列出, 并提供二条合成路线, 既考查了学生利用题设信息, 解决与有机合成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考查了学生阅读有机合成方案的能力, 还从较高层次上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受和处理的敏锐程度及思维的整体性, 并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其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4. 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工业生产脱节, 不能学以致用。

在2010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 有好几道与工业生产有关的考题, 如第16题、18题、19题、20题、21 (A) 题等, 而这几道题都比较难, 可以说就是这几道考题决定了这次化学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

三、对2011届高三复习的几条建议

1.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 吃透《考试说明》, 挖掘课本。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指导。多研究考试大纲精神,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分析《考试说明》中对各考点的要求, 减少盲目性;多挖掘课本, 夯实学生基础。

2. 教师要有自我反思教学创新的动力。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 同一个学生对于不同的问题, 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自我提高, 方能面对不同的学生, 应对不断改变的考题。

3. 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更要强调综合能力的形成。

空中楼阁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现在的高考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察, 即使基础扎实, 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除了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外, 还要具备多种优秀的能力, 包括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敏锐的观察挖掘能力, 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教师不仅要传道, 授业, 解惑, 还要在教学的漫长过程中, 慢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注重试题的开放性, 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每年高考的考点相似, 而考题却不同。2010年的高考试题在继承2009年的基础上求发展, 稳中有变, 变中有新。试题所涉及的重要考点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如电解、原电池、平衡常数 (溶度积) 、阿伏加德罗常数、水解电离、元素周期律、有机基础、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等, 但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上实现了发展和创新。

5. 教学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010的高考试题重点突出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材料、化工等方面的联系, 试题力求以生活实际、工业生产、科学事实和与社会热点有关的内容为情景, 而且这些情景都真实、具体, 为考生创设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 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体现了高考命题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的统一。

8.2010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篇八

一、 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特点

三天的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们议论的都是数学卷,不少考生都说,今年的数学卷实在是太难了,有好几道题都还没做出来,还感觉有很多奥数题.我们回过头再仔细的,客观的审视一下今年的试卷,为什么大家会感觉到难,1:今年数学试卷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宽,体现了考纲要求.2:这和今年文理分开划线密不可分.由于从2008年开始,江苏一直是文理一条线,为了兼顾文科生数学,每年数学科目的难度一般都很平稳.由于今年江苏文理首次分开划线,数学试题难度增加将不影响文科生的录取,也不会有照顾数学好的理科生之嫌,数学科目把关的色彩也呈现出来,如果考生还按照以往的老观念来看待数学科目,当然会对今年数学试题难以适应.高考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高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中必须要有一门科目具备把关性.前年是语文的作文,去年是外语的阅读理解,今年轮到了数学,这种轮盘式的变化也告诉今后的高考考生,高考竞争是相当残酷的,走上高考考场就要有遇到挫折的准备.

二、 改卷的流程和要求

2010年江苏数学高考阅卷在南师大仙林校区,阅卷人员10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南师大、南大、东大、南航的研究生,阅卷工作从6月7日的下午就已经开始了,从6月7日的下午到6月12日, 18位专家和31个阅卷组的组长花了5天的时间,调阅了来自全省13个县市的20多万份试卷才制订出了评分细则,调阅这么多试卷就是为了各种解法都能给出评分标准,本次高考的数学评分标准长达54页,最多的一道题的解法多达20多种,评分标准长达11页.改卷人员的报到时间是6月12号,13号上午召开改卷全体人员会议,接着分组培训,每组由负责这道题的专家详细讲解这道题的评分标准细则和本题的注意事项.培训结束后进入试批阶段,虽然试批的阶段不算工作量,但试批阶段对各个老师有一定的要求,每位教师试改量不能低于平均试改量的一半,且错误率在要求之内.当该大题的试改量和错误率达到要求后进入正批阶段.正评的规则是:1. 阅卷的顺序先阅六个大题,然后阅附加题部分,最后阅填空题.这样是为了控制各小组人员一起结束阅卷.2. 每大题配有一个专家组,将批改这道题的老师分成3~5小组.专家组负责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细则,培训本大题的改卷人员,以及在批改过程中调研,仲裁试卷.每小组有一位小组长,负责三评和回答改卷人员提出的问题.阅卷的流程是这样:每张考生的试卷发给两位改卷的老师批阅,称为一评和二评,如果一评和二评得分误差在要求之内,考生所得分是一评和二评得分的平均值,如果一评和二评得分误差不在要求之内,该考生的试卷发给小组长批改(称为三评),如果小组长的得分与一评和二评其中之一的得分在误差之内,则取这两者得分的均值为考生的得分,否则将试卷发给专家组评分(称为四评),专家组为终审判决.阅卷过程中,对每位阅卷教师实行计算机全程监控,小组长的计算机上可以显示本组每位批卷人员的正确率,速度以及批改误差的题目,如实记录你的上下线情况、批阅的数量及质量.若出现无效卷较多的,小组长会找你谈话,实质是批评,如果批卷老师的错误达到本组错误的一倍,则被停机培训,学习细则,合格后方可继续批改,若仍然没有好转则取消你的阅卷资格.总的来说,在这样的评分体系下,高考评卷标准明确,解法多样,分数细化到每一步,“以考生为本”的理念,在阅卷中得到了贯彻,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当然阅卷中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只是相对公平.高考改卷任务比较繁重,每人每天要批改3000~4000份.对于书写不规范的试卷,有些批卷老师为了提高批卷速度和降低三评率,给中间分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会导致学生少得1—2分.

三、 考生答卷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 运算能力差.今年的数学试卷对运算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但从答卷情况来看,考生的运算能力普遍较差.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第18题,尽管知道解题方法和计算公式,却不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 基本概念不清.从答题情况看,一些考生,尤其是差生对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掌握常常是模糊、混乱的.

(3) 证明推理能力弱,理性思维不深刻:

数学推理证明需要思维严谨,步步有据,在这方面很多考生都不能过关.比如立几中的第1小题“思维混乱”、“跳步解答”现象很严重.

数学思维能力是能力考察的重点.试题对理性思维进行了深刻的考察.但有的考生由于理性思维不深刻,致使无法完整解答.比如数列题缺乏讨论,或讨论不全面.函数题虽然是常规题型,但多数人得不到满分.

总之,考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主要是因为对双基的掌握不扎实,数学能力不强所导致的.

四、 今后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立足课本,加强“三基”,充分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

纵观2010年高考教学试卷,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源于教材,即使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整合与发展,充分表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复习阶段应把各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形成知识体系.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积累的增多,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中的纵向联系和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密切,不失时机地构筑知识网络,并在各个阶段逐步扩充和完善,是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一课,其中教材的导言和小结中有很多有益的启示.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数学能力在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这是教材的又一个重要效应.许多重要的例题和习题反应出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蕴含着数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对这类数学问题,要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展,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有效地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在第一轮复习中,切忌“高起点、高强度、高要求”,所谓“居高临下”,往往投入很大,收效甚微,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切实抓好“三基”.

2.夯实解题基本功

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解题基本功.高考评卷主观题实行网上阅卷,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对评卷任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只看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步骤,有则给分.所以平时复习要对有效得分点作重点训练,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平时教学过程中重视解题过程的板演,哪些可省,哪些不可省,尽量按得分点,按步书写,解题思路要清晰展现,解题结论要突出,坚持整体着眼,局部入手,重点突破,逐步深化的原则.在减少知识性错误之外,还要减少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

考试答题技巧也很重要,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题都有特定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考察.即使不能完整解答,也要尽可能地去做,哪怕转化一下条件,建一个系,设一个点,写出本题用到的一个公式或算式,也能得分.

3.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考试

我们有很多学生平时成绩都很好,但每在正式的考试中都不能发挥正常的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主要还是因为考试时太紧张,致使本来会做的也变成不会做的了.高考是对考生知识和技能掌握应用程度的测试,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他们从容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想也是我们教师在高三复习中需要研究的问题.要培养学生在考场上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平心静气发挥自己的水平,要习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学会跳过,这个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否则会在考试时对心态产生影响:不是在某道题目花费太多时间就是对跳过的题目产生焦虑的情绪,影响下面题目的发挥,因此,模拟考试对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做题节奏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进行训练.

4. 重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网上阅卷相配套的是试卷采用答题卡形式,考生不能用透明胶带、涂改液等用品.考生答错只能用橡皮轻擦,或直接划去.因此,在平时应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尽量少涂改,平时不要用透明胶带和涂改液.把平时的作业和测试当作正规考试来进行,逐步养成书写不涂改、下笔不出错的好习惯.

(二) 要练好一笔字.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会给人一种享受,高中学生在课余时间练练字很有必要.如果字体没有形成特色,也不要紧,可以把字写规范,不潦草,不要拖泥带水、模糊一团.书写规范,条理性强的解答,得分点一目了然,错批的现象几乎没有.反之,字迹不清,书写马虎的考生试卷,漏批错批的就很多了.如果批错的分值大,还能被质检员找回来,如果分差小,则被忽略.另外,解答过程书写的断断续续,屏幕显示一部分,老师漏掉后面的内容,也时有发生,应当引起注意.我批改的是第18题,也就是解析几何题,第21题的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还批阅了填空题的9到11题,高考阅卷真的是一项即要速度,又要质量的工作.在这八天时间里,我批了两万六千多份卷子,平均速度是6,7秒一份试卷.坦白的讲,我的速度一般,比我快的人还很多.6,7秒你可能已经觉得无法想像了,那么在如此高效率的工作下,学生的错误又是千奇百怪,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学生答不到的,当我们被大量的试卷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一份干净整洁的试卷实在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说实话,即使你答错了,我都不忍心扣分.

(三) 答题讲究条理性.条理分明很重要,尤其是文科,纲目清晰格式化,容易得分,理科也同样重要.如数学解题中的分类讨论,如果没有条理性,老师很难判分;而一个好的分类,条理分明,归纳清楚,会让老师提高批阅速度,也容易给你高分.

上一篇: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