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2024-10-12

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共11篇)

1.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篇一

残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

一、定义

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指的是根据每一个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制

定的有助于个体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方案。

一份编制良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和功能:

1.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按照法律的规定,教师在给残疾儿童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必须和有关的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拟订一份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服务、评价方法等在内的书面协议,以保证残疾儿童能够获得适当的教育。学校的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一旦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校方不按协议上的要求提供教育和服务,家长就可以到法院提请诉讼。2.是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的指南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首先要根据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提出具有现实可能性的长期目标,然后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相关的服务,教师就可以按计划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和教学速度,一步一步地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3.是特殊教育管理的工具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的评价活动。通过这些评价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残疾儿童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适当的人事安排;上级领导部门可以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督促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

4.是建立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联系的纽带 特殊教育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当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他不仅要学习普通教育的课程,而且还要学习专门为他设计的特殊教育的课程。如何把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残疾儿童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需要制定一份个别化的教育计划。

5.是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渠道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家长积极地参加有关的会议,提供心理评估所需的信息,表达对孩子的教育期待等。通过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有关人员面对面地讨论和协商,共同确定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的教育目标、相关服务及评价方法。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校方还要经常地向家长报告进展情况,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谋求残疾儿童最好的发展。

二、基本构成

根据美国1997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的有关规定,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有关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 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指的是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业成就实际达到的水平。对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一般包括:①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在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②儿童的残疾如何影响他参与普通教育计划。

2.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的确定 长期教育目标,亦称为年度目标,是指根据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确定的在学年结束时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它包括:①在学年结束时儿童参与普通教育计划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②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提出的其他教育目标。

短期教学目标是指在实现长期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儿童必须达到的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3.为儿童提供各种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辅助设施,以及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支持的说明 特殊教育是指为了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教育目标而使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等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

相关服务是指为了使特殊教育产生明显的效果而提供的发展性、矫正性及其他适当的支持性服务,包括言语病理学服务、听力学服务、心理学服务、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娱乐、残疾儿童的早期鉴别和评估、咨询服务、以诊断或评估为目的的医学服务、学校卫生服务、校内社会工作服务及家长咨询和训练等。辅助设施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所需使用的各种辅助器材如助听器、扩音器、放大镜、有声图书和假肢等。

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的支持包括有关残疾及对教学可能产生影响的知识介绍、积极行为干预方法的培训等。4.如果儿童不能参与普通教育计划中的活动,应对不能参与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说明。

5.对州政府和学区举办的在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估进行调整的说明 如果州政府或学区为了使残疾儿童能够参与本地区举行的学业成就评估而对这些评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应对调整的情况作具体说明;如果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决定不让该儿童参加此类评估,则要说明理由并提出某种替代的评估方法。

6.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起止时间、频数、地点和持续时间的确定 对第三条中所提出的各项教育和服务开始实施和结束的日期、每周的频数、实施地点和持续时间的说明。7.对转衔服务计划的说明 对年满1 4岁的儿童,应说明他需要哪些转衔服务的课程(如汽车修理工的培训课程);对年满1 6岁的儿童,应说明提供转衔服务的时间、转衔服务的机构和联系方式等。另外,比儿童达到法定毕业离校的年龄至少提早一年提出申明,该儿童已经接到了接受哪些转衔服务的通知。

8.对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的说明 对第二条中已确定的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要说明教育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把评价结果定期报告给家长。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①儿童已取得了多大的进步;②儿童目前已取得的进步是否足以实现为他制定的年度目标。

小龙人幼儿园

2.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篇二

一、个别教育计划的含义

我们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就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 那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教育呢?首先是在集体教学中不能解决某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时, 如大家学习同一内容时, 他无法或不能学习同一内容, 这时就需要就其学习的内容单纯制订教学计划并且实施相应的教学。

其次就是他尽管能够在集体教学中和其他同学学到同一内容, 但他自身的另外的特殊教育需求需要专门的教育教学, 如平衡能力的改进、小动作的协调等需要另外的专门的训练和教学, 这时他也需要个别教育计划。

所以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是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的, 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 同时以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元或综合内容的教育教学计划或措施。

二、个别教育计划的特质

1. 学习能力的个别诊断:

采用多元评量方式, 应用客观的测验、课程本位评量、观察、晤谈、资料档案查阅等方式, 发掘学生学习的长短处及当前之成就水准。

2. 教材的个别设计与提供:根据评量诊断之结果, 设计教材教法等提供教学。

3. 个别的成绩评鉴:

需采用多元的评量方式且需根据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来决定评量方式, 以配合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

4. 个别学生生理需要的个别教育:

在特殊教育中, 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生理缺陷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生理方面的个别教育, 以制订符合学生个别生理需要的教学。

三、个别教育计划的施行

施行个别教育计划实际上是在实验、实践、检验理想化的即事先制定的教育计划, 这种实践大致上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 制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

这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长期目标出发制定, 其中最根本的仍在于制定单元或课时目标。应该说, 除去异常行为的矫正, 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至少在表面上是融和在一起的, 有时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目标自身。

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地区分有关的数前感念, 那么, 教师就应该深切体验大小、长短、粗细、高低等内容, 对它们的一般表达、各种变式都有深切的把握, 只有如此才能较好地使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重要作用的,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尤其如此。内容合适、时间恰当, 可就是教师教得不得法, 或者教学设计不合理, 也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这里的教学方法分为两层, 一层是在集体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对特殊儿童施行个别教学的方法, 二是对某个学生具体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如教学目标就是使某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降为每节课2次。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事先约定, 把他喜欢的强化物按每天一定的数目放在引人注目的地方, 学生每一次思想不集中就取走一份强化物, 如果能安静地坐好听课5分钟就再奖给他一份强化物。这样可以使他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慢慢地加长,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如此可以看出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重要的。

3.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篇三

我校根据学生的现状,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个别化的礼仪教育计划。这里所提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制定的针对每个残疾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它既是残疾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积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取得了一些实效。

制定小而实的目标

在个别化礼仪教育训练计划制订初期,教师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结合其日常表现充分预设学生各月的礼仪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结合月教育重点,立足一月一目标,为每位学生客观地制定每月的礼仪教育重点目标及运用的策略。例如,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会从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流畅度方面重点训练,对语言表达能力差或语言有障碍的学生,教师会从发挥其肢体语言、表情神态的角度考虑,使其达到礼仪训练目标。总之,因人而异、切合实际、有效达成是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实施的目的。

开展多形式的训练

班级教育是推动、落实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基础阵地。礼仪目标确定后,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促进礼仪目标的达成。如情境模拟、教师讲授、模仿训练、活动实践、日记交流、辅助支持、简化练习、展示培训等,通过多角度、全方位、个性化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实践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愉悦自信的情感体验,使每位学生在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多渠道引导

智障学生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长期坚持的教育训练过程。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由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以及社会实践基地人员参与、支持、协作。因此,我们请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员走进学校,参与学生的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达成共识后,明确一段时期内学校礼仪教育重点目标,在家庭与社会多方提供教育环境与支持下,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还在各班教室创办礼仪教育角,开展礼仪班会、五星文明班、礼仪小标兵评选等活动,将每人每月的礼仪训练目标进行展示,使礼仪教育的宣传学习更加贴近学生。与此同时,科任教师参与的领域教学训练也有效地促进了礼仪教育中相关技能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成为促进礼仪技能学习的有效推手。如通过例行教学训练、综合课、音乐课、康复课、社会实践课等学习,学生们明确了鞠躬问好的标准动作;在外出实践与人沟通时,掌握了礼貌向人询问的方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入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中运用礼仪、礼貌实践技能,其礼貌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全方位渗透

在各种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学习和巩固礼貌用语、形成礼仪习惯会更加自然,教师的教育引导更有针对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学生们提供真实的文明礼貌用语、仪表礼节礼仪的实践机会,成为检验礼仪教育成效的平台和载体。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也是学校全方位展示学生礼仪教育的宣传阵地,有的班级通过情景剧“客人来我家”,带领全校学生学习招待客人时应有的礼貌语言和行为;有的班级通过礼仪歌曲大家唱,让文明礼仪规范在校园中传唱,时刻提醒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要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的学生学会主动问好,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能问好、回答问题,还有的学生懂得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体态与客人交流。

4.大李小学残疾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 篇四

为贯彻落实县教体局文件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结合大李小学服务区残疾儿童实际情况,我校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二十四字”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7-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目前我校服务区共有两名重度残疾儿童,他们分别是:刘广明同学,学籍号20***310072,现家庭住址为星村镇大李家庄村343号;卢文莉同学,学籍号***0068,现家庭住址为星村镇双凤村。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六、工作要求

1.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具体由学校教导处负责。

2.每学年初、学年末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4.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七、领导小组 组长:贺广富 副组长:蒋延新

教师成员:徐清波

贺配配

张娟

张琳

王夏琴

孔楠

孙秋莲

5.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根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要求,为了切实保障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对个别化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特殊性的教育。

二、实施目标及要求 目标:

1、使个别化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接受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使个别化残疾儿童感受收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为更好地学习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3、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残疾儿童受到教育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

要求:

1、认真做调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个别化残疾儿童的特殊情况。

2、认真做研究。与送教教师坐下来探讨、研究针对个别化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3、认真做准备。针对个别化残疾儿童的特殊性,做好送教上门的各项准备工作。

4、认真做教学。对于个别化残疾儿童的教学工作,要把握方法,了解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展开教学工作。

5、认真做总结。及时总结在对个别化残疾儿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错选优,总结出符合该残疾儿童的教学方法。

三、实施原则

1、调查性原则。

2、研究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选择性原则。

5、学习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

7、持久性原则。

四、实施步骤 第一步:做好调查研究

由校长亲自带领送教上门教师到残疾儿童的家里实地、实际地与家长沟通,了解残疾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状况、智力水平,取得第一手资料,便于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化残疾儿童做出送教上门前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人员的选择。

第二步:个别化送教上门

1、制定计划。对个别化残疾儿童,制定符合该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2、建立信任。对个别化残疾儿童,取得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送教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与残疾儿童建立情感的纽带,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使残疾儿童树立自信。

3、选择方法。

(1)、对重度肢体残疾儿童,但智力健全的,就要采取建立自信、自强的心理辅导教育,对于教学工作可以和正常儿童的要求来完成。他的自信心、自强自立之心建立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就会有提高和进步。

(2)、对重度智障残疾儿童,首先要送教教师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恒心,从最简单的学起,他的一点点进步都是成功。

(3)、对重度心理残疾儿童,建立信任是关键。在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的他的信任,各项教学工作就会有意外的收货。

4、经验总结。

经常性地烦死、小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错选优,把最适合个别化残疾儿童的教学方法、策略总结交流,并经常性地做好补充,逐步完善对个别化残疾儿童教学方案。

第三步:总结检查、归档建设

1、及时总结在送教上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互相学习,使个别化教育方案完备、详实符合实际。

2、检查个别化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评估个别化残疾儿童的进步程度,为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对教师的送教上门工作作出鼓励和表扬。

3、建立个别化残疾儿童少年的个人档案,建立教学方案档案,有力地促进送教上门工作的展开。

6.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篇六

学生:高某某

学校和班级: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启智1班 计划时间:2013年1月—6月

一、学生基本情况:

1.高某某,2011年11月3日出生,2009年入学。从小由爷爷带大,幼儿园上的很晚,断断续续,接受学前教育不系统。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很大分歧。妈妈比较溺爱,认为孩子很聪明,每天辅导,关注学习成绩;爸爸对孩子严厉,感觉孩子说话不清楚,语言发展不好,就应该多培养她跟人交往,锻炼她的说话能力。

2.行为特点:刻板行为明显。

(1)每天都要喝一袋奶,而且必须是某种牌子、某种口味的。

(2)睡觉前一定会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找好,睡觉之前洗脸刷牙等程序一个都不会少,到八点了她自己就开始收拾准备睡觉,几乎是雷打不动。

(3)物品摆放整齐,每个玩具、生活用品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有人把她的玩具地方挪动了会发脾气。(4)喜欢蹦床、荡秋千、转盘等反复重复动作的游戏,而且转很长时间都不晕,每天都会要求爸爸带她去同一个小区的同一处健身场地玩。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有时答非所问。

4.社会适应特点:喜欢与人亲近、交流,但有时存在恐惧心理,不懂与人正常交流的礼貌,对不喜欢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视。紧张时发出无意识的“嗯嗯”声音、玩手指进行缓解。

二、长期目标:

1.刻板行为矫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减轻对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对行为本身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地理解和认识,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

2.社会适应行为矫正:一是减少紧张时发出无意“嗯嗯”声的次数。二是改掉扳手指头的依赖。三是减少对陌生人和不喜欢的人斜视。四是帮助建立对陌生人的友善与信赖。

3.语言矫正: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逐步形成听明白再表达的语言交流习惯。

三、短期目标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文明行为的教育,安全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与陌生人交往的教学,让其对陌生人形成客观的认识,降低不信赖感和敌对感。2.通过适时、适度的交换座位改变学习、吃饭、排队等常规中的位置,让其适应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减轻刻板行为的心理依赖。

3.课堂上,时刻注意纠正其在课堂回答问题紧张时发出“嗯嗯”声音、扳手指的行为,减少发声和扳手指的次数,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

4.外出活动时,遇到陌生人或学生家长,注意观察和纠正其斜视的行为,正面强化。

5.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时刻注意强调学生与对话人的目光对视,善意的、微笑的对视可帮助她建立信心,先听明白以后再回答。

四、教育干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干预氛围。协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要共同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行为交流环境,以正面鼓励为主,以善意的暗示为辅,建立信任关系,改进教育康复的水平和效果。

2.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对于孩子心理产生紧张、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的干预策略要慎用,随时发现随时调整。

3.注意行为矫正的反复性。孩子的行为有反复的特点,尤其是当她遇到不良的心理体验时容易退却和消极,产生对过去刻板行为的依赖,所以要时刻注意观察和分析,及时进行矫正和肯定。

五、评价办法

1.建立行为矫正、社会适应矫正、语言矫正跟踪记录,明确记录其发生的次数、减低的次数、反复的次数等。

2.请任课教师、家长、班主任对其行为、语言、社会适应做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7.《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读后感 篇七

学习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让我收收获不少,也为我以后教学提供了帮助。随着现代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以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时代,现代的特殊教育需要科学的指导,以医学为基础遵循儿童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尊重学生,寻找符合特殊教育对象需要的切入口,促使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康复和发展。

这也让我了解到,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给我们的特殊的孩子进行教育。每个特殊儿童个体都有着与其他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别。我们为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是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不能真正实施个别教育,不能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不能按需施教,就谈不上实施了真正的教育。教育者常说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儿童的教育发展的需要。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8.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篇八

教师:石叔霞

一、个别幼儿情况:

经过一年的小班,孩子的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但还是有一些让老师头疼的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来个别教育、个别对待。我班有两位特别顽皮的孩子,张栋梁、于倩不懂事特别好动,经常影响同伴,老师的批评转头就忘,还有几位孩子:夏昕禾、于成逸、张爱平、左泽建上课活动时特别爱插嘴,下课爱用水彩笔到处乱画。王溢、徐欢翔、张乐霆、黄俊豪、孙智几位小朋友由于平时在家里大人过于包办,导致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及动手能力都比别人差。于欣悦小朋友如果老是一离开就哭,每天早上来园总是无精打采的,但在活动中他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非常活泼、聪明、有见解。毛雨涛、陆一平、袁家琪、姚埼坊这几个男孩子叫聪明活泼,平时老喜欢你追我大,老师前讲他们后忘。真是没办法。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教师也心中制订计划,平日经常与他们个别交谈,活动时请他们坐在前排,以便老师及时观察到,看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给他们信心,另外找能力强的孩子结对子帮助他们,使他们能遵守规则,与同伴一起友好的生活活动。

二、个别儿童目标与措施:

(1)加强个别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王溢、孙智等自己整理衣物、穿脱衣裤。

(2)加强王栋梁、林莹倩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坐姿。

(3)加强夏昕禾、于成逸、左泽建的环境保护意识。

9.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篇九

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紧密结合东兰实际,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以快乐成长工作站创建为载体,重点推进接力助学、爱心“1+3”手拉手互助、“阳光少年”培训和真情传输等四项活动,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城市流动少年儿童、家庭困难子女(零就业家庭、棚户区家庭)和孤残儿童四类少年儿童群体(以下简称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最直接、最现实、最需要的问题,努力营造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内容及重点项目

针对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的突出问题,按照“依托一个阵地,推进四项活动”的工作思路,推动快乐成长计划的深入开展。

(一)依托一个阵地,广泛创建“快乐成长工作站”。着眼培养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兴趣、爱好,依托学校队部、心理咨询室及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挂牌创建“快乐-1-

成长工作站”,指派专人建立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档案,使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微机管理系统,发放工作日志,配备必要的快乐成长扶助设施,实行特殊少年儿童群体联络员工作汇报制度和工作预警制度,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推进四项活动即深入开展接力助学活动、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展“阳光少年”培训计划、举办真情传输活动。

1、开展接力助学活动。广泛动员青联、学联、青企协、团队干部、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生活、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倡导东兰大学生志愿者、退休老教师等高素质的人员不定期的与特殊少年儿童群体

开展免费家教及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快乐成长助学基金,实施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对典型个案进行奖励与资助。各级工会要开展外来务工、困难职工家庭帮扶和救助工作,确保流动儿童及家庭困难子女都能不因贫困而失学。

2、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引导少先队小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小队集体联合与一名特殊群体的少年儿童手拉手。通过开展制定一份爱心计划、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写一封手拉手联谊信、为手拉手伙伴寄送一份自制礼物、同过一次手拉手主题队会等活动,促进与特殊少年儿童的交流互动。结合快乐成长工作站的管理模式,建立“红领巾爱心超市”。号召少先队员以互换的方式,自愿通过“红领巾爱心超市”互通有无,捐赠或交流青少年文体活动用品、教材及辅导材料、书刊杂志、玩具、文具等家庭富余生活、学习用品。从而培养少先队员养成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在和谐社会中共同参与建设,共同享有成果。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号召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少先队组织与相对集中的一个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手拉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将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成果惠及到每名特殊少年儿童之中。

3、开展“阳光少年”培训计划。采取自我申报与调查摸底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和推行“阳光卡”,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引导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的免费培训,特殊少年儿童持“阳光卡”参加各项活动要由各级团委、少先队组织和各学校统一安排并带领,基于安全考虑不提倡特殊少年儿童在没有成人监护下单独参观和阅览;依托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办“爱心课堂”、假日学校,开设特殊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专业和课程,不断丰富特殊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鼓励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各级妇联组织要层层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不断完善代理哥哥、代理姐姐、代理家长等各项制度,开展免费课业辅导、特长培训、假期托

管等志愿服务活动。

4、举办真情传输活动。开展书信文化活动,引导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与亲属沟通,交流心中的困惑,吐露自己的心声;开展红领巾“变废为宝”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把日常的废品及淘汰的学习、生活用品积攒起来,传递奉献爱心;结合重大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开展集中性地慰问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特殊少年儿童群体解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现实问题。同时聘请心理咨询师,推行“心灵日记”,开通“师长热线”,建立“悄悄话”信箱、“爱的小屋”咨询室;以“青少年维权岗”为载体,切实维护特殊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努力搭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沟通交流的平台、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倾听倾诉的平台、维护权益的平台、快乐成长的平台。争取联系电信、铁通等通信公司为各快乐成长工作站免费安装开通“亲情热线”,并为每部电话赠送亲情卡(金额原则不低于1000元),用于工作站与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外出父母沟通,使外出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特殊少年儿童在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使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不致缺失家庭关爱,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三、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此项工作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社会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爱下一代,培养好少年儿童的千秋大业。各级相关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县本级将建立由市委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相关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由团队组织牵头抓,群团组织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快乐成长计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各级共青团、工会、妇联、少先队组织要充分履行群团组织的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精神文明办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免费开放,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提供精神食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联合做好建档工作,确保特殊少年儿童群体顺利完成学业;各级文化部门要制定并实行博物馆、图书馆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免费开放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有条件的乡镇可为本地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

3、尊重规律,突出儿童为本。要抓住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实际需求,将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多形式、多元化地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要讲究科学方法,组建快乐小队,以“留守小

队”、“爱心小队”、“坚强小队”、“助残小队”为载体,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愿意接受的方式和内容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要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办实事、办好事,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做好快乐成长计划的各项工作。市领导小组将适时开展此项工作的评选表彰活动,对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中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典型和在此项工作中有着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10.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篇十

为更好地服务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继续推动“三有三为”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建立健全覆盖各类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扶助体系,让广大青少年都能享受改革振兴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我校决定制定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中实施快乐成长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以下简称快乐成长计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十次党代会、省第五次少代会精神,紧密结合我校实际,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以快乐成长工作站创建为载体,重点推进接力助学、爱心“1+3”手拉手互助、“阳光少年”培训和真情传输等四项活动,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流动少年儿童、家庭困难子女和孤残儿童四类少年儿童群体(以下简称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最直接、最现实、最需要的问题,努力营造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内容及重点项目

针对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的突出问题,按照“依托一个阵地,推进四项活动”的工作思路,推动快乐成长计划的深入开展。

(一依托一个阵地,广泛创建“快乐成长工作站”。着眼培养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兴趣、爱好,依托学校队部、心理咨询室及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挂牌创建“快乐成长工作站”,指派专人

建立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档案,使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微机管理系统,发放工作日志,配备必要的快乐成长扶助设施,实行特殊少年儿童群体联络员工作汇报制度和工作预警制度,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推进四项活动即深入开展接力助学活动、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展“阳光少年”培训计划、举办真情传输活动。

1、开展接力助学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生活、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不定期的与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开展免费家教及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快乐成长助学基金,实施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对典型个案进行奖励与资助。各级工会要开展外来务工、困难职工家庭帮扶和救助工作,确保流动儿童及家庭困难子女都能不因贫困而失学。

2、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引导少先队小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小队集体联合与一名特殊群体的少年儿童手拉手。通过开展制定一份爱心计划、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写一封手拉手联谊信、为手拉手伙伴寄送一份自制礼物、同过一次手拉手主题队会等活动,促进与特殊少年儿童的交流互动。

结合快乐成长工作站的管理模式,建立“红领巾爱心超市”。号召少先队员以互换的方式,自愿通过“红领巾爱心超市”互通有无,捐赠或交流青少年文体活动用品、教材及辅导材料、书刊杂志、玩具、文具等家庭富余生活、学习用品。从而培养少先队员养成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在和谐社会中共同参与

建设,共同享有成果。

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号召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少先队组织与相对集中的一个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手拉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将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成果惠及到每名特殊少年儿童之中。

3、开展“阳光少年”培训计划。采取自我申报与调查摸底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和推行“阳光卡”,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引导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的免费培训,特殊少年儿童持“阳光卡”参加各项活动要由各级团委、少先队组织和各学校统一安排并带领,基于安全考虑不提倡特殊少年儿童在没有成人监护下单独参观和阅览;依托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相对集中的社区,开办“社区爱心课堂”、假日学校,开设特殊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专业和课程,不断丰富特殊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鼓励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各级妇

联组织要层层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不断完善代理哥哥、代理姐姐、代理家长等各项制度,开展免费课业辅导、特长培训、假期托管等志愿服务活动。

4、举办真情传输活动。开展书信文化活动,引导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与亲属沟通,交流心中的困惑,吐露自己的心声;开展红领巾“变废为宝”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把日常的废品及淘汰的学习、生活用品积攒起来,传递奉献爱心;结合重大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开展集中性地慰问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特殊少年儿童群体解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现实问题。同时聘请心理咨询师,推行“心灵日记”,开通“师长热线”,建立“悄悄话”信箱、“爱的小屋”咨询

室;以“青少年维权岗”为载体,切实维护特殊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努力搭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沟通交流的平台、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倾听倾诉的平台、维护权益的平台、快乐成长的平台。

三、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此项工作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社会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爱下一代,培养好少年儿童的千秋大业。我校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快乐成长计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发挥我校红色教育基地的优势,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免费开放,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确保特殊少年儿童群体顺利完成学业;校图书馆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免费开放制度;后勤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

3、尊重规律,突出儿童为本。要抓住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实际需求,将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多形式、多元化地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要讲究科学方法,组建快乐小队,以“留守小队”、“爱心小队”、“坚强小队”、“助残小队”为载体,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愿意接受的方式和内容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要努力为特殊少

年儿童群体办实事、办好事,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做好快乐成长计划的各项工作。市领导小组将适时开展此项工

作的评选表彰活动,对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中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典型和在此项工作中有着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4、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要结合区本校工作实际,搞好工作调研,制定工作制度,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开展符合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特点的活动,努力构建快乐成长计划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要明确、完善和建立正常的代际关系,开办教育方法等方面讲座,努力将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延伸,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团队干部及少先队辅导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吸收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参加经常性的团队活动,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地服务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努力营造关心、爱护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健康成长的氛围。

碾庄中心小学 2010年2月

碾庄中心小学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活动方案

根据邳州市委关于实施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碾庄中心小学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作原则: 做到调查摸底深入细致,服务对象清晰准确,工作力争实现全员参与,努力做到“全面覆盖,全程关爱”。

二、工作对象: 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流动少年儿童、家庭困难子女和孤残儿童四类少年儿童群体(以下简称特殊少年儿童群体

三、工作方法及时间要求:

1、建档立册,做好四方面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统计录入工作。

首先要求填写特殊少年儿童登记表(见附件3,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建档立册。

2、整合资源,建立快乐成长计划工作站。(1灵活建站。

活动本着优化管理、方便活动的原则,在本学校建立快乐成长工作站;(2规划布置。

“快乐成长工作站”要做到“九有”,即有“爱的小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心理话信箱、免费“亲情热线”、电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档案、快乐成长计划工作日志、快乐成长工

作站制度、快乐成长工作站标识、爱心交换专区(红领巾爱心超市。工作站内的布置应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方法,将“九有”放到醒目、适合的位置,着重烘托出良好、温馨的活动氛围。

(3实行五天工作制。(常项工作

周一开放日:快乐成长工作站集中将亲情电话、爱心交换专区等工作设施对特殊少年儿童群体进行全面开放使用。

周二咨询日:推行“心灵日记”、开通“亲情热线”、“师长热线”,开通“悄悄话”信箱、“爱的小屋”咨询室及接待志愿者的工作咨询等。

周三回访日:爱心“1+3”手拉手结对双方回访活动。通过辅导员对志愿者、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及家长进行电话、书信、家访等形式的回访工作。

周四活动日:将接力助学活动、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阳光少年培训计划、真情传输活动这四项活动,有计划的开展,集中或分散进行均可。

周五整理日:工作的日常整理、汇总材料、完善档案、形成信息,逐级上报工作的开展情况并部署下周工作。

(4抓好管理。

快乐成长工作站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长担任站长, 负责快乐成长工作站的日常协调工作;大队辅导员担任联络员,负责本校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档案建设和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统计库数据的录入工作,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全校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快乐成长计

划;工作站的服务人员则聘任优秀的少先队员担任,要求岗位明确、责任到人,可实行多人一岗、轮换制度,以达到共同体验。

3、公开招募,完成爱心“1+3”手拉手的结对工作。(1结对人员招募。

辅导员的招募原则上在本校教师中选择;少先队干部及少先队小队集体的招募可在本校或兄弟学校进行择优选择;志愿者的招募则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

(2工作责任。

一、志愿者责任:主要负责“三个沟通”(与辅导员、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家长或代理家长、与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及开展免费课业辅导、特长培训、假期托管等志愿服务活动。

二、少先队干部和少先小队集体责任:积极与特殊群体的少年儿童手拉手。通过开展制定一份爱心计划、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写一封手拉手联谊信、为手拉手伙伴寄送一份自制礼物、同过一次手拉手主题队会等活动,促进与特殊少年儿童的交流互动,架起手拉手小伙伴之间情感的桥梁。

三、辅导员责任:部署、实施本学校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建立本学校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动态管理档案,发放、整理爱心“1+3”手拉手的结对登记表及结对名册,并对档案实行登记表和微机双重管理,组织、开展好工作站的各项快乐成长计划的活动,切实解决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的突出问题。

4、面向社会、广泛募集资金筹建快乐成长计划基金。

(1募集方式:各地要通过在人群密集的商场、超市等场所设立捐赠箱进行社会募集以及企业冠名赞助等方式设立快乐成长助学基金。

(2资金使用:主要用于快乐成长工作站在制定工作计划后的部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助学金、奖学金制度以及对典型的特殊少年儿童进行奖励与资助的帮扶救助活动。

5、工作延伸,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模式。(1阳光卡的使用及编码。

结合快乐成长计划中的“阳光少年”培训活动,特殊群体的少年儿童可持“阳光卡”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免费参观,到图书馆免费阅览,参加“社区爱心课堂”、假日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2学校对家庭、社区(村屯的指导。

依托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相对集中的社区(村屯,联合志愿者开办“社区爱心课堂”、假日学校,开设特殊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专业和课程,为孩子的监护人提供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帮助孩子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与心理,鼓励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掌握一技之长。

(3少先队员主动性发挥,活动设计征集。

充分调动校内少先队员的主动性,结合重大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广泛征集活动设计创意和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工作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工作档案及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2、制度保障。

(1逐级负责制度:中心校具体抓活动开展,村小学实际操作,一级向一级负责,一级指导一级的工作制度,层层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重点工作项目,确保快乐成长计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档案制度: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字、图片、照片、光碟等材料的收集,也要注重活动的相关部署文件、书信往来的样品,成果展示等相关材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定期形成活动材料汇编。

(3奖励制度:各地此项活动开展的结果将纳入全市少先队工作总体评价机制,与少先队示范校等评选工作挂钩。

3、宣传保障。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社会舆论宣传以及校报、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各类典型或典型活动。做好集体、个人典型的选树、培养、宣传工作。收集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优秀表现、收获体验以及明显的变化等,努力营造关心、爱护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健康成长的氛围。

11.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简答题 篇十一

答:1)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正常的大教育环境中生活,接触丰富的信息,获得更多的与同龄正常儿童一起活动的机会;2)可以得到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的特殊教育。2.简述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区别。

答:游戏治疗主要是面对有问题的儿童,通过治疗帮助儿童解决精神困扰,促进他们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为儿童在现实世界之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心压抑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①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②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③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④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3.简述阿克瑟莱恩游戏治疗的主要观点。

答:1.游戏治疗室一种儿童自由游戏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矫治的过程。2.良好的环境和充分尊重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成长潜力自然发展。3.相信儿童由自我导向、自我治疗的能力。4.治疗者不再是医生、专家,而是以教师、朋友等普通人的身份出现。4.简述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①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指在智力落后教育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使智力落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机能获得协调地发展。

②个别化教学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为每个儿童设计他们能达到或掌握的基本的学习量,然后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授之,以促其发展。

③直观化教学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采取各种直观的手段,丰富学生形象、表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心智技能。

④充分练习原则:也叫过度学习,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必由之路。5.病弱儿童的身心特征。

答:①在智力上与正常儿童没有什么区别,其认知发展也与正常儿童无大的差异;②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这些儿童会因治疗所花的时间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习;③由于体弱多病,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的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的问题;④疾病的问题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与情绪。疾病对儿童的最大影响表现在儿童的个性发展。6.儿童语言发展异常的类型。

答:①语言缺乏;②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③语言发育迟缓;④语言发展中断。7.运用消退法减少儿童特定的不良行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①行为要明确具体,不要计划一次改进所有的不良行为;②不能指望消退会使行为一次发生重大改进;③在有消退过程期间,行为在开始变好以前可能表现得更坏,有时还会产生情感抵触性行为和攻击行为;④确定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最好的能人为控制的,以便必要时可以撤去;⑤做好充分的实施准备。8.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教学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普通学前教育课程;②认知加强课程;③特殊治疗课程;④生存技能课程。9.何为“代币制”行为矫正法?

答: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它需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换逆强化物的机制。原来不具有强化作用的一种刺激,一旦与其他强化物适当的配合,就能获得强化力量,这种刺激物叫做条件强化物。凡是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的条件刺激物就叫代币。10.什么是游戏治疗?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关系是什么?

答:游戏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普遍应用于对学前儿童的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的治疗,作为一种保健和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游戏治疗主要是面对有问题的儿童,通过治疗帮助儿童解决精神困扰,促进他们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为儿童在现实世界之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心压抑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①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②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③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④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

11.结合实际分析游戏治疗中各个治疗阶段的主要工作。

答:准备期――进入游戏治疗室前的准备工作。A、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B、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C、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D、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E、游戏治疗室的结构。F、游戏治疗者的角色。治疗期――游戏治疗的具体实施过程。A、设计适合该儿童需要的治疗方案及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阶段目标是把治疗分成一个一个的阶段,终极目标是指游戏治疗完成后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判断是否终止治疗的信息和标准。因此,目标和方案是进行治疗的重要环节。B、实施治疗方案。首先带儿童进游戏治疗室,给儿童有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然后观察记录儿童在游戏治疗室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儿童的言行;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在游戏治疗中根据儿童的情况设置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追踪期――游戏治疗的效果评估:由于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家长及治疗者进行综合评价;再通过量表评估;为保证效果的有效性,应该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12.何为正强化?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中如何应用正强化?

答:正强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奖励是同义的。正确使用下强化可以有效地增强好的行为,但使用不当会带来副作用。每个人所喜好的事物不同,在奖励时要注意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还要防止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①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②正确选择强化物;③正确实施正强化;④逐渐脱离强化程序。

13.试论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有关理论。

答:①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狗进食前,给予铃声刺激,反复多次以后,即使不给狗喂食,只给铃声刺激,它也会分泌唾液。表明:通过依靠刺激可以塑造行为。如果我们要形成儿童的某些行为,就要给予强化。②操作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动物对环境刺激发生多种反应,当某一种反应被强化,就会增加这种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儿童的很多行为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③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代表人物贝克。这种理论试图通过矫正人的不良认知方式,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不良认知是指不正确的思想、观点、认识,这往往是导致行为问题的根源。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辨认和矫正儿童不良的认知。④观察学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认为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得,即儿童不必直接对刺激作出反应或直接体验强化,只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就能够产生新的行为或使自己原来的行为发生改变。14.试述游戏治疗中治疗阶段的主要工作。

答:准备期――进入游戏治疗室前的准备工作。A、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B、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C、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D、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E、游戏治疗室的结构。F、游戏治疗者的角色。治疗期――游戏治疗的具体实施过程。A、设计适合该儿童需要的治疗方案及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阶段目标是把治疗分成一个一个的阶段,终极目标是指游戏治疗完成后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判断是否终止治疗的信息和标准。因此,目标和方案是进行治疗的重要环节。B、实施治疗方案。首先带儿童进游戏治疗室,给儿童有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然后观察记录儿童在游戏治疗室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儿童的言行;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在游戏治疗中根据儿童的情况设置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追踪期――游戏治疗的效果评估:由于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家长及治疗者进行综合评价;再通过量表评估;为保证效果的有效性,应该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15.试论游戏治疗中家长工作。

答:①家长的态度:经常观察孩子的言行;尽早接受诊断和治疗。②家长对治疗的理解。③家长对治疗的配合:多陪孩子玩耍;为孩子创设一个交往的环境;积极配合游戏治疗。

16.试论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的人员的不同作用。

答:教师——①发现和诊断班级内的特殊儿童;②交给儿童日常交往的技能;③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家长——①提供有关特殊儿童的发展情况;②参与个别教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③提供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环境;④还要做好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工作。同伴——同伴关系在特殊教育中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儿童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不可替代的儿童人际关系。17.试论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观点。

答:①用作与儿童建立分析性关系的一种方式;②观察的媒介和分析资料的来源;③导致顿悟的工具,即儿童透过分析者的解释,可以顿悟到自己的潜意识。儿童分析的游戏治疗,作为取代自由联想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其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相信儿童的游戏类似于成人的自由联想,它以象征性行为的方式表达了儿童的潜意识的思想和欲望。②重视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焦虑。③重视解释的作用。尽管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者解释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安娜解释儿童的幻想和梦,克莱因解释儿童的移情,但共同的一点是,她们都依赖解释。④相信移情的作用。在儿童的分析中,尽管儿童对于分析者的移情不同于成人,但是这种移情关系也是推进治疗的关键因素。⑤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比较“注重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人的游戏,而且这些游戏只是个别儿童在某段时间内所玩的游戏”。

上一篇:区残联一季度工作总结二季度工作计划下一篇:难受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