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共10篇)
1.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篇一
让学生爱上学习的策略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许多学生不爱学习,他们平时精神抖擞,可是一叫他们学习,就萎靡不振,提不起来精神。怎样使他们爱上学习呢?我认为,要想让他们爱上学习,必须讲究一些教学策略。下面具体谈谈这些策略。
一、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教学活动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面展现自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互动,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通过互动,让学生展现自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只有忍辱负重,才能成就复国大业。可有一个学有不同的回答。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教师要重视课文的朗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想使学生爱上学习,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注意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展示自己,注意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篇二
学生觉得学习苦, 这和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平日里教师总习惯于将自己放在领导位置, 常对学生发号施令.其实每个学生在入学前都对探究知识很感兴趣, 学习的欲望很强烈, 但部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不断地失去动力, 而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地埋怨学生不愿学习, 使学生出现消极怠工的状态, 再加上那些做不完的习题, 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事实上并不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就会去完成, 教师不留作业反使他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教师布置的作业恰恰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平日里教师太过于专制, 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说:“我都是为你们好, 你们必须得按我说的做.”教师是恨铁不成钢, 但学生不领情, 甚至讨厌教师.这是因为我们的爱他们不需要, 这和农家人所说的“宁吃鲜桃一颗, 不吃烂杏一筐”是同等的道理.而面对这种现状, 教师该做些什么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看作发现者, 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儿童精神世界中尤其强烈.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从这种需要出发, 尽量满足学生, 让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那他们就不会对掌握知识的过程感到厌烦.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商量商量并不是一件坏事.当我们分析出学生的情况, 发现他们的优点, 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帮助他们树立对学习的自信, 当然有时候可以采纳学生的建议和方法, 当学生不再惧怕教师的专制时, 他们自己的办法更适合提高他们的成绩,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提出的, 他们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完成.
对学生来说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教师的漠视.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一个学生敢于向教师请教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他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作为教师绝不能因为一个简单的问题而马上给学生一个评价, 或许这个学生只是为了得到教师的重视而已.如果给他的评价是负面的, 这将会打消他对学习的积极性.
为人师表就要以身作则, 说到做到教师往往会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下做出一个突然的决定, 事后又不实施行动.当学生完不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 教师只是一味地质问他们原因, 把自己的责任掩盖起来.为什么承诺总是兑现不了, 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是教师先失信于学生.是教师的疏忽和随意为学生的散漫和懒惰垫下了基础.只要教师说到做到, 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影响中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引导不及时, 学生就会学的散漫, 如果在这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 这更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给学生留些机会.历史的经验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研究性信息的舞台.
学贵有疑.在课堂上, 有时教师独具匠心的场景设计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要适当设置悬念, 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心理学家就说过:我们体验到, 在那些使人困惑的场景中我们被引起的动机最为强烈, 这里的困惑情境强烈地引起人们对情境中相关事件的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关注, 这从中产生的探究兴趣会不断地向前延伸.要鼓励学生主动释疑, 如故事的时代背景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找答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一疑问进行辩论, 这样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给学生讲我们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但有时学生很讨厌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 因为这剥夺了他们的权利, 应该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不该没有经过思考就打断一个正在讲解自己看法的学生, 这会使其他学生失去表达自己看法的勇气, 很可能会给这个学生一个打击.大多时候, 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 还乘机在他们犹豫着要不要发言的时候就剥夺了他们表现的机会, 这就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下给降低了.
有时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多讲一两个知识点就把学生的兴趣丢开, 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其实一节课并不能学习多少知识, 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这样他们会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另外在纪律方面, 要有效地确保一个干净、安静的环境来学习, 这是让学生爱上学习的基础.一个班级风气正, 学风浓不但是对学优生的激励, 也是对学困生的约束和鞭策.
再者教师要有一颗慈母式的爱心, 要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个学生, 特别是要撒向一些特殊的角落, 如家庭环境比较特殊, 经济条件比较差, 学习成绩比较低, 道德品行比较差的学生和长期住宿及生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偏执, 既不走进别的同学也不让别的同学走进自己, 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悲观失望, 完全放弃学习, 这些学生其实是缺少关爱, 只要他进步一点就及时表扬, 表扬的次数多了, 他就会有被教师重视的自豪, 也就慢慢地有自信了.
教师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在冬天的时候告诉学生及时增加衣服;上完体育课时告诉学生赶紧把汗擦掉, 不要随意脱衣服;经常去学生宿舍走走;多关心插班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多照顾身体素质差、体弱多病的学生;常找学生谈话, 出主意, 找对策, 扬长补短.时间一长, 学生自然就会亲近教师, 也就会爱上学习.
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起点, 各自的爱好, 他们都很聪明, 学习上也曾有过辉煌, 但也曾经放松过自己, 这需要教师去宽容他们的不足, 宽容是一种力量, 这比批评、惩罚更能感化学生.
3.让学生爱上语文 篇三
下课了,我不由地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学生们不喜欢上语文课呢?为什么许多口齿伶俐的孩子一写起作文就无从下手呢?为什么学生的习作那么干巴巴呢?为什么学生一遇到试卷上的阅读题就发懵呢……思来想去,我觉得我们要从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反思、改变,让孩子感受到学语文的快乐。
一、 构建有效课堂,让课堂精彩纷呈
许多老师的课堂充满着技能的训练,充满着知识的灌输,唯独缺少了引领学生领略祖国语言的美妙,缺少了引领学生感受文字背后蕴藏的丰富情感,缺少了对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引导与肯定,“学语文”变成了学生“学知识”,美妙的文字、生动的故事被“解读”得索然无味……这样的课堂,怎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语文教学呼唤高效,那么,怎样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 教学目标要单纯、集中
一般来说,一堂课只需制定一到两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进行读写训练,这样的课堂结构简单明了,清清爽爽。笔者前几天听了《祁黄羊》一课,深有感触。教师紧紧围绕着“读通课文,初解文意”这一要求,各种形式的读课文达八遍之多,为第二课时理解文意、感受人物形象做好充分的铺垫。其中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有时读书还要关注句中的标点符号,读一读祁黄羊第一次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读文,交流)
师:谁愿意读一读祁黄羊第二次说的话?
(生读文)
师:读这句话时,你抓住了哪些词?
生:我抓住了“是不是、担当此任”。
师:你很会读书,知道读书还要抓住关键词。
师:最难读的还是祁黄羊最后说的话,请你自己练一练。
(生自由练习读文,指名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有重点的将反映人物特点的话拎了出来,指导读通顺,甚至读出感情,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为第二课时理解人物高尚品质做好充分的铺垫。
2. 教学内容要简约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二八定律”,即一篇文章有80%的内容是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仅有20%的内容是需要老师引导、点拨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精选教学内容,教学时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仍以《祁黄羊》一课为例,整堂课的教学围绕着悼公的评价“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探究悼公如此评价祈黄羊的原因,从而使祈黄羊的形象一点点地丰满、高大起来。
3. 问题设计要整合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教学的不断前进过程就是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对有效教学来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执教《花瓣飘香》时,就是这样抓住文眼,以词会文的:
师:当你发现有人未经你同意偷摘这些花时,你有什么反应?
生:很生气!
师:作者和你们的反应一样吗?
生:不是的。作者不但没有责怪小女孩,还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师:为什么作者不怪小女孩偷摘他家的花,反而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
清代诗人郑板桥曾有一副名联:“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如果我们的教学也能删繁就简,务本正源,用适合的主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研读、不断创新,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也可以像“二月花”那般春光独占,精彩纷呈!
二、 激发写作兴趣,让习作不再可怕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寻找到恰当的读写训练的结合点,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如在教学《金子》一文时,课前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学完课文后请学生用彼得的经历劝劝那位守株待兔的农夫;学完《美丽的南沙群岛》后,请学生学习本文的总分段式,以“南沙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南沙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南沙是个迷人的世界……”为开头,练习写导游词。再如学校新添了多媒体教学,我在利用实物展示台指导学生写毛笔字时,课堂上安静无比,效果出奇的好。我灵机一动,这是练笔的好时机啊!我问学生:“今天的课堂纪律怎么这么好?”学生们说:“因为今天老师用大家没见过的仪器上课呀!”“我们仔细观察这台新仪器吧!”一番观察、指导之后,一篇篇还有些稚嫩的习作诞生了:《张老师的“秘密武器”》《张老师的好帮手》《今天的课堂静悄悄》……
三、 引领阅读乐园,让阅读成为需要
儿童的语文学习,离不开对经典书本的阅读。吉姆·崔利斯说得好:“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阅读,对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成长意义都很重大,它能提升儿童生命质量的深度与广度。我们要引领孩子们走入书的海洋,把阅读变为“悦读”,在书中感受伊索的智慧、鲁滨逊的机智勇敢、《安徒生童话》的美丽、《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我们要让儿童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源自内心的需要。
四、 提升人文素养,让自己更加睿智
一名语文老师的必备素质是文学涵养和儒雅气质,要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就是博览群书。有人说,一名好的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的确如此,假如你站在讲台上,深入浅出,出口成章,或娓娓道来,或深情讲述,或循循善诱,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会为你的才学折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对你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4.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篇四
摘要: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热情,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困境中想方设法,另辟蹊径,就一定会让学生和语文为友。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角度;趣味性
汉字是天下最美的字,方方正正,一撇一捺,意蕴其中;汉语是最赋美感的语言,一字一天下,一语一世界。汉字与汉语组合而成语文。语文的形式不拘一格,诗词歌赋样样有,琴棋书画融于中。语文谈的是古今中外人,侃的是天南海北事。语文可以让你尝遍天下滋味:酸甜苦辣慢慢品,嬉笑怒骂细细尝。语文可以让你穿越时空,回到遥远的古老岁月,和秦皇汉武谈天下,与唐宗宋祖论国事,跟李白月下饮酒赋诗词,同陆游挥剑驰骋疆场保家国„„;语文可以让你天马行空,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你可以约上孙行者重走赴西天取经路,你也可以邀请格列佛再踏冒险之旅,你还可以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起重温那段经典而凄美的爱情故事,你同样可以到水泊梁山和群雄再聚义„„
语文这么美,你难道不喜欢语文吗?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是我们作为一名真正地语文老师应该做的。
当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不矛盾,而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这就好比喻我们认真地喂养小鸡,到了一定的时候,小鸡就会下蛋
一样。但是反过来,学生成绩提高了,语文素养不一定真正地提高。
一位老师说:“只要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而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随着小学生年龄增大,他们的求知欲强烈了,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也想提高自己文化修养,涵养气质;同时他们更想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课外阅读。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课。 1.别致新颖的导入
导入新课是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犹如一篇杰作的序曲。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荷花》这课时,就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现在老师说条谜语,看谁反应快,猜得准。”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撑船不用桨”。学生们听了,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谜底。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荷花》引入新课。又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让学生说说带“马”的成语,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教师继而导出课题。这种导入法清新活泼,饶有风味,为学生喜闻乐见,也是造成轻松课堂气氛的开始。
2.选择一个独特的切入口
选择一个独特的切入口,对于文本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读《二泉映月》时,本人做如下设计:
师:你们就是那邻家的少年,你扶着阿炳来到了二泉。你听听阿炳想通过这琴声告诉你什么?(学生自由读三,四小节。)/生:他想告诉我他坎坷的经历。/师:怎么坎坷,你能具体告诉大家吗?/生: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穷困和疾病折磨着他。/生:还有他唯一的亲人—师父也离他而去。/师:是啊,可怜的阿炳,被穷困和病魔折磨着,无依无靠。板书:师父。在此插入阿炳的身世。(让学生读课文三、四两小节。)
这样,让学生带着邻家少年的身份加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拉近与文中主人公阿炳的距离,也便于更好的走入阿炳的生活,了解阿炳创作的动机。通过一连串的追问,让学生走到文字背后,阿炳的生活历历在目。学生入情入境,教师避讳浅尝辄止。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更深入,贴切的解读。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引导,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挖掘。阿炳身世的插入,进一步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荡漾,那份同情,那份怜悯,跃然脸上。层层情感的铺垫,让阿炳的创作顺理成章。也让学生与阿炳在情感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致。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不再是一只粉笔,一本课本,一块黑板讲到天黑。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多媒体的使用。如在教学《长征组歌》时,可以把长征组歌放给学生听,给他们直接的视听震撼。在教学《长征》节选时,由于本文是电视剧本节选,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视剧本的特点,比较电视文学剧本和一般小说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长征》。 4.课堂表演
把抽象的东西融入情景,融入生活,寓教于乐,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课堂也便会由被动走向了主动。如本人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巧妙的把课文编成课本剧,由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巨人,让他们再现巨人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巨人的性格特征。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想表演得最成功,而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就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欲望,更激发了学生参与表演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表演时,不管他们说得多还是说得少,只要能说就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作过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想表演,能表演,有机会表演,这样,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触发了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感觉语文原来是那么有意思。
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热情,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所以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5.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篇五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在校期间学好应用文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学生对应用文缺乏兴趣,应用文教学的效果不明显。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就要让学生对应用文产生兴趣。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很有用,然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的进度和内容,最后告诉学生怎么写,增强应用文的趣味性。
现今的职校生语文基础知识普遍差,平时对基础课不重视,一提到写作文更是叫苦连天,对应用文写作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应用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的一个症结。要解开这个症结,将应用文写作课讲得实用而有趣,让学生学得扎实而有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它很有用”。
兴趣是在一定的需要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主体产生某种需要的时候,就会对周围环境中能满足其需要的事物优先注意。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现实中应用文平实无华,讲究程式化,内容与学生生活存在较大的距离,学生常觉得枯燥无味,想学而厌学。既然应用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用性”,那那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文体的重要性。但平时的应用文教学由于照本宣科的多,纯粹的理论知识难以让学生认识到它的用途,必须要有感性的体验。所以,应用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文体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与生活之间存在的紧的密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把他们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到应用文贴近生活,能满足生活需要。比如书信,首先是一般书信,适用于个人之间的交流情感。在目前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手机短信、E-mail、QQ聊天等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却又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淡漠。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缺少有效的面对面的沟通,有时冷酷得仅剩下抹不去的血缘和关系缺衣少钱时才想到父母。为配合学校的“感恩”主题活动,曾让学生给自己 1的父母写一封信,讲讲自己的心里话,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在这样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写信仍不失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也曾和学生开玩笑说追求女孩子、男孩子是否一样都是发手机短信呢?写一封浪漫的、能打动人心的情书不但不会显得老土可能会更有效,还提到了徐志摩致陆小曼的情书。有了学的兴趣,再来掌握书信的格式与写法就会容易得多。而专用书信,如感谢信、申请书、倡议书、建议书等,与生活的联系就更密切了。中等职业学校中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也是林林总总,要想加入其中当然先要写申请书。再比如,学生在校期间丢失物品是难免的事情,可丢失后该怎么办呢,自怨自艾后随它去,最多再买个新的?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启事”中的“寻物启事”,写上所丢失物品的相关信息和联系的方式,把它贴在学校的橱窗内或显眼的地方,或许丢失的物品会失而复得。可现实情况是我经常看到学校的失物招领却很少看见过寻物启事。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应用文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是很有用的,以引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从而愿意、乐意去学,以此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其次,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人们往往对于始终不理解的事物,难以保持长久的兴趣,一旦轻易受挫,就会兴趣顿失。但如果对该事物能逐渐熟悉、理解、掌握,不断受到成功的激励,兴趣便随之增长。所以,学科的难度应与学生的先天素质、情绪体验、知识水平相适应,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掌握才容易激发兴趣,即所说的跳一跳要能摘到苹果的理论。因此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普通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的数字大写都分不清,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很多的学生写不全从“零”到“亿”的数字大写。所以,开学之初,我就先从简单的“壹贰叁肆„„”教起,先让学生学会写领条、借条、收条、欠条、请假条等条据。这类应用文看似简单,但具体的行文结构和要求学生往往仍旧模棱两可,可因为学生平常在学习生活中用得到,他们仍然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身边发生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写,学生很感兴趣,写作的热情也高。然后教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的启事、海报、申请书、计划、总结、新闻、简报等,还有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如财会专业的经济应用文。实习前安排求职信、应聘信、法律文本式的劳动合同等。这样由浅到深,易教易学,再加上采用大量生活中的写作案例,学生兴趣较强,收效较好。
同时,在教授应用文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如在学校举办运动会前夕,可以安排开幕词、闭幕词、新闻、简报的学习,掌握写作格式及应注意的问题后,结合优秀的范文,要求模仿写,学生很快掌握了结构。运动会期间,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根据现有的材料还写出了几篇很像样的应用文。此外,在新生入学时讲了欢迎词的写法;教师节前夕讲了感谢信、慰问信的写法;新年时讲祝词的写法等。
最后,教会学生如何写,增强应用文教学的趣味性
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相对而言较弱,他们在学习上相对比较随意,一不愿学无趣的东西,二不愿学太深的东西。每个应用文文体的概念、特点、格式、要求等理论知识不复杂,学生自己也能理解和记忆,而对于格式以外的内容——正文——的写法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不知从何着手。这是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比如说,“通知”这一文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出现,使用频率很高,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很纷纷,转发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发布性通知等等,每一种通知的写法还不尽相同,为了不混淆就得教会学生每一种的具体方法。在文秘专业教授用得较多的会议通知时,先让一位学生以学生科科长的名义写一份班干部会议的通知。她脱口而出:“今天下午在阶梯教授召开班干部会议,请务必准时参加。”这样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动态比较关注,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缺乏深入研究。接下来让学生讨论:你看了这份通知有没有疑惑?有同学说开会的时间不具体,“下午”太笼统;有的同学说参加会议的人员也不具体,是全体班干部还是部分?我又提示说:任何会议都应是一必要才开的,要有一定的目的,围绕一定的内容。又有同学回答说是主题,会议中准确的说法是议题。然后我在黑板上用显眼的粉笔写出:时间、地点、议题、与会人员,让学生明白一份能获得有效执行的会议通知必须具备这四项内容。
又如,在进行“总结”这一文体教学时,学生已在学校学习、生活一年多,对于学校对自己的学习都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课上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大家在职教中心学习已一年了多了,我想知道大家一年个方面的表现怎么样啊?”于是有同学站起来回答,有说英语学得还可以,有说数学一直学不好,有说专业课很难,学不会。我提示说:“大家的感受可能比较多,但要有条理,先说整体情况,再说自己的收获,最后说不足。”于是,大家开始思考,我先请语文课代表谈谈。当她分条列举自己语文、英语几方面成绩取得的后,我问到:“你觉得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绩呢?”她又总结出了几点经验。我又问:“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吗?”她又说出了数学、体育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我继续追问:“你对未来的学习有什么设想吗?”她一下子说了好多。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情况——成绩———经验———问题———打算”这几个字,开始了“总结”的教学。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更加明白应用文不可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此提高他们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得到学生的配合才能有效。应用文学习也一样,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应用文是有用的,我要学”。只有从内心激发起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真正学有所得。正如著名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当一个人对某种事情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6.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六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广东省深圳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儿子刚上学,他脑子不笨,我们对他也充满希望。可上学两个多月来,我们发现他不爱学习,上课不专心,回家作业不催不做,做作业磨磨蹭蹭,写字马马虎虎……怎么办呢?答:让孩子爱上学习不容易,可让孩子爱上学习很重要。以下建议供您参考。
一、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你必须要做的事,就像爸爸妈妈工作一样,不可不做,这是义务,是责任。
二、告诉孩子,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上课就要专心听讲。家长最好取得老师的帮助,在一段时间里(比如三星期),大家一起来特别关注他的表现,让他感到这个问题确实重要,得好好听讲了。
三、让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学习或做事。孩子在家做作业,如果父母也能看看书报或做点事,而不是闲聊、看电视,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对学习自觉起来。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四、要求孩子做作业要认真。做作业时,一笔一划都要写端正,不要急着完成作业,但也不能磨磨蹭蹭,养成拖拉习惯。孩子的家庭作业,要让他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里完成。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7.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 篇七
作业布置做到五彩纷呈, 因材施教, 学以致用, 海纳百川。
(一) 五彩纷呈:
指语文作业的布置可用多种形式, 动用多种感官, 尽可能有趣味。
传统语文作业, 总是以书面作业为主, 单调地抄写, 口头作业也是机械地读背, 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呈递减趋势。其实, 语文作业可以增加诗歌朗诵会、自编课本剧、合作出好专题手抄报等。学生在语文作业中, 做到动口、动手、动脑、用心, 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慢慢就会不再惧怕语文作业。此外, 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语文作业本身的趣味性。如学了《我的叔叔于勒》后, 给学生创设情境:菲利普全家回家途中遇到有钱人于勒。作业要求:学生发挥合理想象编个小故事, 开办一个小型故事会, 看看谁说得最好, 最能表现各个人物性格。这样, 既让学生再次深入理解了文中人物性格, 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作业相信学生不会觉得单调讨厌。
(二) 因材施教:
在评讲作业中, 经常听到有老师这样说:“XXX, 你看XXX同学的作业, 字迹工整, 正确率又高, 你什么时候像他一样……”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 他们学习基础和能力有差异, 我们不能统一要求。那么作业的设计也需精心考虑分层设计, 使得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有效的训练。在预习新课时, 我把作业分为二种类型: (1) 必做题, 指必须做的基础知识题; (2) 选做题, 指根据自己能力选择自己做的题目。在新课结束时, 我也把作业分为二种类型: (1) 必做题:指必须完成的对文章重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题; (2) 自设题:指根据课文重难点、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和兴趣, 自己设计题目, 自己完成。这类作业能体现学生个性, 发展自学能力, 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在学了《愚公移山》后, 学生设计了以下题目:在现在社会中, 愚公精神又有了什么样的内涵?愚公到底是智还是愚?在我们的学习中, 如何体现愚公精神等。同样分层设计也体现在作文教学中,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基本完整地写清一件事, 中心较明确;对中等学生要求: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结构完整;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中心明确, 记叙生动形象, 议论有独到见解, 语言通顺, 结构精当, 语言流畅。一学期下来, 很多学生都顺利完成作业, 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 学以致用:
常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一个人死读书, 读死书, 的确没有任何意义, 语文作业的布置也需要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在我们苏教版初中语文书上有很多口语交际训练, 它指导学生说话要注意场合, 要注意对象, 要合理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等等。部分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学了有什么用?说话不是最简单的事吗?口语交际题做了很无聊……了解到学生这些想法, 我没有急着回应。只是在学了“当一回小记者”后, 我提出作业以后做。一直到学校要举办冬季田径运动会时, 我才布置作业:复习“当一回小记者”内容, 也来当回小记者。可采访参赛同学、裁判、大会负责人, 按指导要求列出采访提纲, 写好简短的报道。学生一听就有了兴趣, 热情高涨。会后, 有的学生展示了冠军人物风采;有的报道本届运动会的特色和具体情况;有的表示了对运动员的鼓励和对他们拼搏精神的喝彩。精彩作业迭出, 还评出了几位优秀小记者。这样, 学生容易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 又乐于接受作业。
(四) 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作为语文学科自有它的独特性:既有基础性, 又有工具性。在布置语文作业时, 要体现综合性、整合性, 如在学了专题《叶》后, 要求学生进行语文小报的制作。学生自行分为5-6人一组, 完成一份电子小报和手绘小报。电子小报把语文和计算机学科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而手绘小报则把语文、书法、美术等学科整合在一起。专题《长城》中对长城资料的交流又把历史、语文、政治很好地结合了。作文可以容纳更多内容:可以描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人或景;可以对身边小事作出评论;可以是对理化课上某个有趣实验的记录等等。学生觉得语文作业不再是单一而枯燥的, 它可以包容我们的学习、生活等等, 慢慢就会喜欢上语文作业。
此外, 我们也可用好作业的批改和讲评。作业的批改要及时, 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批评, 自我修改。作业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 给他们以鼓励, 让每个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拥有前进的动力。作业的讲评主体还可以是学生的同桌、组长、家长等, 让学生对每次的作业充满期待。
8.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 篇八
一、作业内容层次化,因人而异
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心理诱因下才有可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取得最优的作业效果。因而,教师可以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归为几个“层次”,让作业内容体现层次性。
比如同样是抄写生字,可以这样布置:已经会写了的学生只需写一遍,要求写得既准确又快;不会写的学生写三遍,要求寫得对、写得好,这样任务明确,又能保证质量。
练习写片段也可以分层次设计作业,以五年级上册课文《鲸》为例,“小练笔”中要求“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我把这一“小练笔”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一个层次是,“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段总分结构的话”,要求使用一些简单的说明方法。此练习适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重点考查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情况。第二个层次是,“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此练习和课后的习题一致,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这个要求。第三个层次是,“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要求用上简单的说明方法”。由于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这一写作要求适合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把作业内容层次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实际学习能力的作业,并乐于去完成这个作业,作业才能真正达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趣味横生
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了多种形式的作业,力求作业氛围民主和谐,让学生主动求知,从而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一)观察检测类作业
观察检测类作业适用于教学写景状物类文章前后,如一年级课文《菜园里》《自选商场》《画家乡》等。可以是课前观察,如在教学课文《画家乡》时,让学生先留心家乡有什么变化;也可以是课后观察,如教学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后,要求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是用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教学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生活中哪些事物能够帮助自己辨别方向。到了高年级,为了配合课文的教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爬山虎(《爬山虎的脚》)、晚霞(《火烧云》)等。
(二)实验操作类作业
实验操作类作业适用于学习科普性的文章。教学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课文中的实验,从而真切地体会文中的小姑娘先人后己的精神;学了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也可以让学生做一做伽利略的实验,体会一下科学家的谨慎与智慧;学了课文《画杨桃》后,让学生看看其他的水果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切开来看看,和外形比有什么变化,比如苹果横着从中间切开是一个五星的造型。像这样的作业,融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于一体,学生能不爱上这样的作业吗?
(三)绘画体验类作业
绘画体验类作业一般适用于学习实践性较强、画面丰富优美的课文。如教学《秋天的画》之后,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画一幅秋天的画,然后用“先……又……接着……还要……”的句式向别人介绍画画的过程,这样,既给学生留有训练的机会,又给了他们创造发挥的余地,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使他们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学习完课文《珍珠鸟》以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小鸟的外形描写,画一画可爱的珍珠鸟,再次感受冯骥才先生对珍珠鸟的喜爱。《乡下人家》中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透着一股水墨画的清新,教师不妨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画一画乡间风情,相信对深入理解课文会很有帮助。至于那些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的古诗词,如《渔歌子》《牧童》《清平乐·村居》等,学生画画的过程就是又一次感悟诗情的过程。
(四)小组合作的作业
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好地沟通、交流,作业亦是如此。比如学完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安排了两个小组合作的作业: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后,以“地球妈妈的眼泪”为题写一篇习作;小组合作植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作业形式多了,不再局限于机械的读读写写,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高涨了。
三、作业时间个性化,随机应变
我曾对我校三年级学生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学生离校时将近五点,70%以上的学生回家后做语文作业需要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如再加上数学、自然等作业至少得做一个半小时以上。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量也越来越大,大量作业让学生感到疲倦、乏味。因此我认为语文作业还要从时间安排上来下工夫。
(一)固定性作业
固定性作业指预习、复习类作业,学生通过训练能自觉完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适当放低要求,这既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又使学生能够自主安排作业,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
如从四年级开始,每一单元的教学前,我都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导读”,讲讲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预习中需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内容,需要查找哪些资料,需要背诵积累的内容有哪些,并说明这一单元的学习时间预计有几天,然后让每个学生制订本单元的学习计划。这样有些作业的完成时间,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跟其他的学习、活动时间相冲突,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制订的计划提前或是延迟完成。
(二)自拟作业
教学中,有时我会这样交代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如学了《月光曲》第一课时后,我告诉学生:“明天的语文课上我们要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听写这一课的词语,二是积累第9自然段中优美的语句,三是继续学习《月光曲》这一课,并学习‘资料袋”。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和自己的语文水平灵活地给自己布置任务了,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十分受学生欢迎。
精简了一定量的书面作业,学生课外就有时间去阅读他们所喜爱的读物,去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参加课余兴趣小组,享受童年的快乐。儿童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可以使他们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这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9.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九
告诉孩子无论他们喜欢学校的哪一方面,即使是不喜爱某一课程,他们也得学会适应和容忍。帮助孩子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发现他不喜欢的事情也有令人喜爱的一面。
2.仔细倾听孩子讲述发生在学校里事情
无论孩子对学校生活的观点是否消极,你都应该用你的倾听技巧表示支持。即使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也得确认他所说的。先和他们进入到同一个频道去交流,先让孩子接纳你,然后再影响他们,进而改变他们。
3.配合你孩子的动作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是大于和等于的关系,大于是指辈分,等于是指人格上的平等。如果孩子坐着,你也跟着坐着,如果孩子站着,你也站着。配合孩子的身体语言,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
4.不要急于做法官
在为你的孩子处理问题时,要让孩子学习到如何处理和控制问题。你所要做的是一施助者,在大多数时候,你都是一个帮助者,而不是一个救世主。
5.同你的孩子讨论学校的重要性
经常坐下来与孩子讨论学校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你的帮助下,要让孩子学会适应学校的生活,并让孩子知道这种适应能力也是一种生存能力,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尝试如何适应。
6.帮助你的孩子建立对学校的积极的信念
10.让学生爱上作文 篇十
记得《新课标》刚颁布时,我怀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虔诚,听了一堂关于实施《新课标》的作文教学公开课。执教老师说:“孩子们,这堂作文课,你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到半节课,大部分学生就完成了作文。然后,老师让一些学生上台读自己的作文,让台下的学生当评委。作文可谓篇篇精品,点评可谓句句精彩。我激动万分,看来平常我给学生限制太多,不相信学生的潜力,讲得太多,要求得太多,应该放开手,给学生自由习作的空间。
回到学校,依样画葫芦上了一节作文课。可结果大失所望——学生们要么不知写什么,要么写出点什么,既不具体,也不生动,只有一两篇勉强看得过去。本以为辛辛苦苦教作文的我找到了一把作文教学的“金钥匙”,让我和学生脱离“苦海”,结果如烧红的铁块丢进了水中。与办公室老师说起这件事,老师们七嘴八舌:“公开课就是误导课,误导学生,误导老师,还误导专家。”“公开课不做假怎么上?”“城里的孩子素质就是要比农村孩子好。”“想要说两句新鲜的话,就能让学生一下子写好作文,岂不是‘芝麻开门’嘛?”“真实的课堂与公开课完全两回事。”“不用那么认真,学生又不是将来个个当作家。”“写作还是要点天赋,有几个作家是老师教出来的。”„„怎么办呢?如果继续辛辛苦苦地作文教学,到了六年级毕业,我肯定还是与许多老师一样,得面对令自己不满意甚至沮 1
丧的结果:全班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而大多数达不到这些标准,甚至不少是书写潦草,字数偏少,语句不通,辞不达意,言之无物。如果是考场作文,很多作文字数倒是不少,但东拉西扯,不知所云,为凑字数而凑字数。我不想面对这样一个结果。我不想到时抱怨学生不努力,抱怨家长不配合。这节失败的作文课促使我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几年下来,挫折不少,但收获更多,特别是看到孩子们习作时兴趣昂然,自信满满的样子,我感到了努力没白费,享受到了作文教学的乐趣,深深体会到只有关爱相信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全情投入感染学生,重视方法,才能享受作文教学。
我把小学六年作文教学归纳为“三部曲”:低段“爱上”、中段“为爱”、高段“深爱”。“爱上”是“为爱”和“深爱”的前提,我认为它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我常常迷失学生作文的原因。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作文?这是我经常需要自问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只为了考试得分高点,成天想着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谋篇布局,如何使用好词佳句,如何达到规定字数„„我很累,学生也很累,但收效甚微。
学生为什么要作文呢?老师没想过,学生就更想不出什么。但有一个答案非常明确:考试要考。作文的原因就是为了考试吗?肯定不是,还有很多原因,比如:通过习作,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成长;学生也许会答:将来当作家;写好作文家长、老师会表扬。
作文的原因及作文的好处不少,但最根本的,我认为应该是作文自身的“魅力”。什么是作文?作文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个体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是交流与表达的工具。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语句通顺,言辞达意,而且具体生动,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思考。让学生从作文本身发现它的“魅力”,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长久保持学生作文的动力,才会让学生爱上作文。
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魅力”,从而爱上作文呢?我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听文——间接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低年级的孩子爱听故事,我选了许多童话故事,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声情并茂读给孩子们听,因为他们识字量不大,此时要求他们自己阅读是困难的事,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深深吸引住孩子,让他们初步感知语言文字的奇妙。
二、读文——直接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教学完拼音之后,我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学生带几本有注音的适合低段孩子阅读的图书到班上,建立班级图书室。并利用班会课的部分时间让学生自读图书,享受阅读的乐趣。偶尔,我也会让一些学生代替我为大家朗读故事中的一句或一小段。这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三、写“文”——体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快乐。
1.老师写——激发写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他们用眼、耳、口、鼻在感知着周围的人、事、物,各种情感体验也伴随着他们,但由于识字、写字的限制,他们无法通过书面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感知。这时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让他们体会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快乐,让他们逐渐对作文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产生兴趣。为了能真正地反映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留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观察、思考,写出“范文”,并把它写在教室后墙黑板开辟出的陈老师日记栏。刚开始,我写只有一个句号的一句话,比如:我有一支铅笔。然后慢慢加上有逗号、感叹号、问号、冒号、引号的句子。因为写的内容都是跟学生密切相关的,因此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天天盼着我写“日记”。
2.学生写——体会写的乐趣。教学完拼音之后,我就让孩子们每天写一句话。因为有了模仿的对象,所以孩子们写起来比较容易。我坚持天天都看每个孩子写的句子,并跟大家分享好句,共同体验交流与表达的乐趣。
【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推荐阅读:
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09-16
孩子不爱学习?教你8招让孩子爱上学习……10-07
关于王金战《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08-31
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06-20
教学智慧之如何使学生爱上物理课堂09-30
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06-17
如何让孩子爱上音乐课07-26
让初中生爱上英语课外作业10-29
孩子爱上学习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09-10
爱上跑步四年级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