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共10篇)
1.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篇一
赛迪时代模块化人防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经验谈
在我国国防战略已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作为国防的组成部分,人防建设基本上仍在沿袭上个世纪的战略,许多防护标准及措施已远不能适应现代高科技的局部战争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倾向,须开展关于人防建设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确定战略调整的方向和内容,并有计划的加以实施,使我国的城市人民防空事业建立在高科技、高机动性的基础上。因此,国家人防办公室要求各省市、地方及相关机构和部门通力合作建设全国信息化的人防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地面指挥中心、卫星地面站及移动应急指挥通信车三部分。
人防应急指挥通信车是主要信息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赛迪时代根据多年在该领域的实践研究,并按照国家人防的标准和要求实现了车辆的模块化改装(即车辆的非现场改装)。所谓模块化车辆改造就是不需要使车辆到达改造现场,即可实现载车设备的调试和集成工作,这需要具有相当长时间足够的经验积累。
从操作策略来看,首先确定设备的总体结构,按照全部标准、非标准设备进行航空机柜的加工;其次还要合理的将相关联的设备进行位置上的安放,以保证线路衰减最小化;第三,要严格要求高频线缆和低频线缆的屏蔽情况,防止相互之间产生的线路上的干扰;第四,相近频率线缆的串扰屏蔽也要进行处理,增加屏蔽层并选择质量较高的通信线路以保证降低同频间的串扰;第五,接地方面要注意设备接地端子的连接,保证将反馈电流充分的导出,使其不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当整体航空机柜集成完毕后,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馈线连接即可将电子信息系统完全搭载到载车平台,实现电子信息系统的车辆集成工作。
车辆的改装完成就意味着自上而下的人防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人防应急指挥通信车承载着艰巨的采集任务,它是到达第一现场、工作在一线的“战士”,需要有专业技术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实际的操作,并为上级领导提取最直观的现场一手材料,以便领导能够准确和及时的对现场的环境、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更好的完成人防“战时防空,平时防灾”工作。
2.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篇二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是指通过采用统一的公众报告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平台, 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市政服务资源, 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 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或抢险救灾行动的综合救援体系及集成技术平台。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军队、公安机关、交通行业、能源类大型央企、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电信通信企业等。应急指挥中心系统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中心、通信网络系统、后台应用系统、外围基础设施几部分。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是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大脑, 是指挥人员进行信息接收、决策发布的场所。现代应急指挥中心可以适应应急指挥、现代化多媒体电子会议、现场决策指挥、信息公告发布等多功能的需要, 集大屏幕综合显示系统、显示切换矩阵、计算机及OA系统、音视频监控系统、移动音视频监控及双向传输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通信调度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综合接处警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录播系统、预案提示系统、信息检索系统、直播点播系统和系统维护等应用于一体。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所涉及的新技术范畴, 如表1所示。
2 总体设计思路
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各级机关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大脑”, 是传递、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信息, 作出各种应急决策的关键所在。现代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应急指挥中心应运而生, 并将逐步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本的作业模式。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中,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建立硬件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外, 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结合指挥中心的业务特点, 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之间的整合, 建立统一的应用服务平台, 是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关键。
因此,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整合现有信息、组织、资源, 加强综合管理和应急指挥, 建设各级指挥中心情报分析和指挥联动体系,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化系统, 将综合应用Internet技术、有/无线网技术、3S (GPS/GIS/RS) 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快速网间数据交换技术、数据库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等, 通过部门协作、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基础上, 完成对突发事件处置全过程的跟踪和处理, 开展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将事件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为了保障政府和其他应急部门在紧急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快速、准确、及时地收集到各种信息,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高效沟通, 获得科学的辅助决策信息, 利用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 应建立具有先进应急管理理念的现代应急指挥系统。
具体而言, 本系统的总体设计, 将以计算机网络及有线、无线通信为基础平台, 以指挥调度流程为纽带, 以指挥中心业务应用为核心, 以中控为集中控制手段, 以GIS为展示和分析平台, 高度集成指挥调度子系统、可视指挥调度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实时录音录像子系统、卫星通信子系统、综合显示子系统、GIS地理信息子系统、各业务网综合接入子系统和环境保障子系统等为一体;系统建设将最大限度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满足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要求。
整个系统的设计, 将基于以下指导思想:
(1) 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和专业音视频等高新技术, 分析参考、充分借鉴以往系统建设经验, 吸收其优点。
(2) 分析业务需求, 对复杂的多个功能子系统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定义清晰的关联关系, 确保整体性能发挥稳定。
(3) 在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 充分考虑业务发展需求, 以科技支撑和引领指挥中心业务机制建设的发展、创新。
3 应急指挥中心的逻辑职能及各逻辑中心的相互关系
整个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 应紧紧围绕“一个纽带、五个中心、高效集成”来开展。具体来说, 就是以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为“纽带”, 在指挥中心系统平台上建设五个逻辑的职能“中心”, 即多媒体受理中心、立体式调度中心、集成化控制中心、综合性信息中心和智能化决策中心。五个逻辑中心组成的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系统, 完全符合现代化应急指挥体系的要求。
多媒体受理, 指现代应急指挥中心获取信息的手段要“多媒体化”, 即多样化;不能像传统应急指挥中心一样, 仅以电话通信作为获取外部信息的唯一手段。由此,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能够统一受理多途径、多方式的指示和汇报, 包括上级领导的指示和下级机关的汇报、请示;获取信息的手段涵盖固定电话、手机、卫星电话、传真、网络、OA等多种方式的通信;可实现多方式、多形式的信息获取和搜集功能。
立体式调度, 指系统应广泛采取各种手段, 确保政令畅通。中心的各种指令、决策, 应能被及时、准确、无误地传达, 以达到指挥调度的目的。系统通过指挥调度软件子系统, 将充分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网络、传真、OA、可视指挥等各种手段, 实现多维度、多途径、快速、准确的指挥调度。
集成化控制, 也称一体化控制, 主要是指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将各种子系统、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逻辑集中控制起来, 提高指挥效率。如何结合指挥中心业务特点, 以受理指挥调度为“纽带”, 将众多的子系统和设备有效管理起来, 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应利用集中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的一体化管理, 以各种模式、预案等方式, 实现各关联系统的联动, 最大限度地简化操作员、指挥员的操作过程, 减轻其劳动强度, 提高办事效率。
综合性信息中心是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必备职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以及各种历史的信息, 将汇总到指挥中心, 作为决策和分析的重要依据。应在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之上, 开发各种集成应用接口, 实现各单位信息系统间的互联共享, 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情报研判等。此外, 系统应能够储存、检索情报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语音、数据、图片、视频等多维信息, 并进行综合研判和发布。
智能化决策中心是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高级职能。应急指挥中心作为一个军事化、半军事化组织的首脑机关, 领导的参谋机关, 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系统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手段, 建设专家系统, 培养情报研判分析能力, 从而获得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信息处理能力, 为指挥决策工作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并实现模拟演练、预案编制以及趋势预测和情态研判等功能。
现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 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五个“逻辑中心”进行。根据这五个“逻辑中心”的层次和他们彼此的关系 (如图1所示) , 在系统建设时, 可以结合对进度和预算成本的考虑, 先实现“多媒体受理中心”、“立体式调度中心”、“集成化控制中心”的全部功能, 在后续的建设中陆续完善和发展“综合性信息中心”和“智能化决策中心”, 最终实现建设“智能化决策中心”的高级目标。
3.1 多媒体受理中心的功能及集成设计
多媒体受理中心能够统一受理多途径、多方式的指示和汇报, 包括上级领导的指示和下级机关的汇报、请示;获取信息的手段涵盖固定电话、手机、卫星电话、传真、网络、OA等多种方式的通信;可实现多方式、多形式的信息获取和搜集功能。所谓多媒体, 即指获取信息手段的多样化, 受理途径的多样化, 受理内容的多样化。
(1) 多种方式:语音 (有线、无线) 、网络 (网络报警、网络上报下传) 、人工 (来人报告) 、纸质文件 (各种公文等) 。
(2) 多种来源:上级指挥中心、下级指挥中心、部门内兄弟部门、其他兄弟部门等。
(3) 多种媒体:语音 (固话、手机、小灵通、卫星电话、IP电话、电台等) 、数据 (网络) 、图像 (监控视频、可视指挥、传真文件等) 。
系统将利用统一消息的理念, 实现信息接入 (即受理) 的统一化管理。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中, 属于该“中心”范畴的子系统包括:指挥调度子系统 (主要是通信设施接入) 、视频监控子系统 (主要是以现场视频图像形式接入社会面信息) 、可视指挥调度子系统 (主要是以视频图像方式接入上级领导单位的指令、下级单位的请示汇报) 等。所有这些子系统, 将本着高效集成的原则, 按照“统一消息”的要求以各种形式尽量整合、集成在一起。整合的思路一是利用消息平台, 整合语音呼叫、传真、网络数据等呼叫方式, 对这些呼叫受理按照统一的分配排队策略进行管理, 在客户端应用软件上进行统一受理、分类管理;二是利用Web应用软件, 实现数据管理层面的整合, 例如统一检索、查询, 分类统计等。
如图2所示, 左侧椭圆框中的信息源即通过统一消息平台的信息接入代理服务, 实现统一接入。
3.2 立体式调度中心的功能及集成设计
所谓立体式调度, 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涵盖多维空间的通信调度, 实现指挥调度功能。立体式调度中心主要通过指挥调度软件系统, 充分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网络、传真、OA、可视指挥等各种手段, 实现多维度、多途径、快速、准确的指挥调度, 如图3所示。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中, 体现“立体式调度中心”功能的各子系统主要包括:
(1) 指挥调度子系统:重要的指挥调度工具, 也是各调度工具的集成界面, 该子系统本身支持有线方式的电话语音调度, 可以实现多方向的电话呼出、调度指挥, 还可以利用语音交换机的中继线, 接入卫星电话;可通过集成办公OA, 支持以网络方式下达指令、指示;可通过集成自动传真, 支持以传真方式下达指令等。
(2) 卫星电话传真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既可以独立使用, 也可以集成在指挥调度子系统中。
(3) 网络、OA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办公软件, 对不太紧急的事件以非实时方式传达领导指示、批示以及各种指令等。
(4) 可视指挥调度子系统:对语音方式的指挥调度子系统的补充, 可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 结合指挥调度的业务特点, 以视频方式支持重特大事件的指挥调度。可视方式的指挥调度, 信息沟通简单、明了、直接, 沟通效果非常好, 可使上级领导对下级单位的工作场景一目了然, 下级机关之间随时保持沟通、协调。
3.3 集成化控制中心功能及集成设计
控制是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重要功能, 高效率的指挥离不开有效的控制, 而集成化的控制则是指挥中心高效率的体现。如何结合指挥中心业务特点, 以应急指挥调度为“纽带”, 将众多的子系统和设备有效管理起来, 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集成化控制中心利用集中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的一体化管理, 以各种模式、预案等方式, 实现各关联系统的联动, 最大限度地简化操作员、指挥员的操作过程, 减轻其劳动强度, 提高办事效率。图4是集成化控制中心的示意图。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音视频设备、综合显示设备种类繁多, 控制复杂, 主要包括:视频接入设备 (如网络视频服务器、视频解码器、带云台的监视镜头、DVD等) 、视频控制设备 (如视频矩阵、RGBHV矩阵、视频分配器、网络拼接器等) 、视频显示设备 (如大屏幕、等离子监视器、正投、交互式白板等) 、可视指挥系统设备 (如视频会议终端、MCU等) 、声音输入及控制设备 (麦克风、主席机、代表机、DVD等) 、音响处理设备 (如功放、效果器、调音台、音频矩阵等) 、音响输出设备 (如音箱等) 。
中控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能够方便实现对众多设备的联动控制, 因此, 其本身也是设备原有的控制系统的重要备份。利用中控系统的编程功能, 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工程现场定义接口和协议, 接入各种控制设备。中控系统也支持预置各种模式 (或称预案功能) , 实现对重要功能的“一键式”控制。例如, 提供摄像头自动跟踪定位功能, 实现打开会议话筒、申请发言时摄像头自动跟踪定位发言人。又如, 实现设备联动功能, 做到“一键到位”, 即单击一个按键便可实现整个模式环境 (如投影模式、投影结束模式等) 。再如, 在选择视频源投放到大屏幕上时, 通过几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视频源的选择、矩阵的控制、大屏幕组合模式的选择等功能, 非常方便, 如果没有中控系统, 操作员要分别操作几个控制系统, 耗时长, 效率极低。利用中控系统, 这些工作的效率可得到提高, 使用者更能集中于演讲或会议内容, 不必为繁杂的操作而分心。
3.4 综合性信息中心功能及集成设计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中心:在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之上, 开发有各种集成应用接口, 实现各警用信息系统间的互联和信息共享;支持对各种信息, 如重大事件信息、反恐信息等进行查询、统计、分析、情报研判等;能够储存、检索情报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语音、数据、图片、视频等多维信息, 并能进行综合研判、发布。图5是综合性信息中心的示意图。
信息中心的重要功能, 首先就是能够完成信息收集、储存、分类检索和查询。用以收集信息的各子系统, 有的是直接收集信息, 有的是从其他系统抽取。
指挥调度子系统是应急指挥中心接收外部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之一, 利用该系统, 可直接接收来自上级领导的指示和下级机关的汇报、请示等。
网络传真、卫星、办公OA等, 都是接收外部或内部信息的补充工具。在这些工具中, 有一些接收的是非结构化、视频或图像形式的信息, 需要利用指挥调度子系统的应用软件或其他应用软件进行结构化处理和入库。
3.5 智能化决策中心功能及集成设计
在综合信息中心基础上, 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手段, 建设专家系统, 培养情报判研分析能力, 使现代应急指挥中心具有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信息处理能力, 为指挥决策工作提供更加有意义的辅助决策信息, 并实现模拟演练、预案编制以及趋势预测和情态研判。
智能化决策中心是在信息中心基础上的重要应用, 其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化工作过程。
在利用信息中心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 要把GIS作为进行时空分析的重要工具, 利用GIS特有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分析能力和地理位置展示的直观性, 进行区域分布分析、区域横向比较分析、热点分析、趋势分析等, 让领导一目了然, 掌握全局。
利用GIS平台, 展示、查询、检索各种兵力资源, 标绘行动态势, 制作行动方案或进行方案推演, 根据推演结果指导战术行动。基于GIS的行动方案可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结合情报分析的概念, 对信息进行智能查询、分析, 在庞杂的数据中进行相关性、相近性等各种分析, 以便在海量信息中发现蛛丝马迹,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专项治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并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预警。
4 指挥中心业务流程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业务流程是贯穿上述五个逻辑中心的重要纽带。
系统以受理信息为事件驱动, 以GIS/GPS系统和相关数据库为信息基础, 以辅助决策预案生成为决策助手, 以指挥调度为目的, 以有线/无线通信为调度方式, 以监控随动和警力送达为目标, 利用多媒体受理中心平台、集成控制中心和GIS平台, 将五个中心所辖的接处警、通信、图像监控、GIS/GPS、大屏显示、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子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各系统在事件的驱动下, 自动发挥各子系统的作用, 使各子系统的个体效能最大化和最佳化。
系统集成理念如下:
(1) 有线/无线通信调度系统在信息事件驱动下, 以处置调度为目的, 通过与无线统一调度台和排队调度机功能相衔接, 实现与外线电话、内线电话、专网电话互连, 实现三方或多方通话。整个系统的操作员只需配备一个头戴话机和一个鼠标即可。
(2) 大屏幕综合显示系统在接警信息事件的驱动下, 自动地将接处警信息、GIS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辅助决策系统预案、相关图像信息等, 以事先约定的显示模式在大屏幕上显示, 使决策人在最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掌握事发点的周边情况、辅助决策预案、道路和路口监视情况等信息, 使决策人确定的处置措施和发出的指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3) 图像监控系统在接警信息事件驱动下, 在GIS系统的信息基础上, 根据辅助决策系统的需求和相关指令, 自动进行特殊状态下的重点监视, 为决策人提供第一时间的相关视频图像信息。
(4) GIS系统在信息事件驱动下, 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关的地理信息, 还应以事件地理位置信息为中心提供周边可用固定警力的分布情况、装备情况, 可用移动警力的分布情况、装备情况, 道路监控分布情况, 道路情况, 事发地环境信息等, 以便为辅助决策系统生成调用预案提供相关信息。另外, 利用GIS系统, 可计算出报警点周围的动态警力状态以及电台的活动状态等;采用无线通信的动态分组技术, 把这些电台临时分组, 再把动态分组信息发送给指挥调度系统, 就可以对报警点周边的动态警力进行无线调度。
(5) GPS系统随时为GIS系统动态提供各种移动警力的分布情况, 以及各种特殊车辆的准确位置、运动轨迹、运动方向、运行速度等信息, 使GIS系统的动态信息更具时效性, 同时为应急指挥中心调度系统提供实时调度的支持。
(6) 辅助决策系统在接警信息事件驱动下, 根据GIS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和自动生成的以事发点为中心的周边态势情况, 在掌握事发点周边可用的固定和移动警力动态的基础上, 做出较为合理的出警方案、实施方法、增援需求、多警种协同预案等, 供决策人参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 建立平战结合、平战兼容的协同工作和指挥调度系统, 构建集平时的值班值守、工作监督管理、上传下达、方案预案的征集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信息发布等功能, 战时的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决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处理平台。
(2)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采集系统。其功能包括要情要案事件信息采集、情报信息采集、要情上报等。
(3) 建立突发事件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异地远程的视频、音频、数据的协同, 结合应急指挥中心作业的特点, 实现应急指挥调度的可视化。
(4)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信息资源库。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的统一要求, 建立突发紧急公共安全事件、重大反恐处突事件的预案库, 实现紧急公共事件和重大事件信息的快速接报、预警、决策、行动方案部署。
(5) 建立应急指挥、救援综合处理系统。通过GIS地理信息、GPS的移动监控、视频监控的应用, 实现方案部署、指挥调度、救援救助等工作。
(6) 建立对内、对外的信息发布系统。利用信息发布技术, 实现实时的动静态应急信息发布。
(7) 建立指挥中心统一信息门户。实现个性化信息共享。
3.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篇三
【关键词】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软件支撑系统
广东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应急指挥中心应该是一个包含对外服务网站、呼叫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对外客户服务中心,通过与高速公路系统内部的系统(监控、收费、管理信息等)进行信息交换,从内部各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完成客户提出的交通信息查询处理,以及为客户访问交通信息资源提供接口支持和应用数据。临时应急指挥中心作为过渡性指挥中心,是以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花都监控中心为基础,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专线,实现与花都监控中心功能基本一致的临时指挥中心。
交通集团临时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花都监控中心的报警信息,汇集并显示突发事件现场的图像,并根据应急预案的指导意见对现场救援指挥工作进行远程指导。从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考虑,应急指挥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临时应急指挥中心硬件设备系统、临时应急指挥中心与花都监控中心的通信系统、临时应急指挥中心软件支撑系统。本文主要探讨临时应急指挥中心软件支撑系统。
根据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指挥系统的计算机需要一系列的软件支撑其运行。支撑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两部分。
1、操作系统软件
工作站平台软件采用Windows系列产品,如Windows XP、Windows Vista等;计算机应安装防毒软件,防病毒软件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和测试。网络杀毒软件采用瑞星网络版。
2、应用软件
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软件主要包括系统管理软件、图形计算机软件、视频监控软件、应急预案管理软件、报表查询软件、事件录入软件等。应用软件将满足以下需求:
2.1操作使用要求。①计算机与操作员之间应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具备良好的图标按钮、菜单选择和图形显示等视窗访问环境;②人机界面中各种图标、文字均为中文显示,应采用国标GB2312汉字显示。中文输入方法应为中国大陆流行的汉语拼音或五笔字型输入法;③人机界面要求美观、简洁、易操作,颜色配比及背景协调,避免值班人员产生眩目和疲劳感;④软件易于学会且方便用键盘或鼠标操作。使用者执行操作时不用任何程序语言知识,便能方便灵活地操作系统;⑤后台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移植、扩充方便,各模块之间完全平滑過渡,可自动执行监控流程;
2.2系统运行维护要求。①系统应是适用于本项目监控系统集成、完成监控系统功能要求、并具有扩充功能的软件;②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移植、扩充便利,具有二次开发、修正应用软件的能力。系统能迅速重新编排及输入更新模块,在启动一个新模块时能使干扰降到最低;如果新的模块不能正常运行,系统有能力恢复旧模块。③系统软件平台应当是可靠性高、具备容错、自诊断、纠错能力,以保证系统出现小故障时,不至于重新启动或死机;不会因软件本身故障,而导致系统的运转异常。
2.3系统接口要求。监控中心的监控系统应具备与消防、医疗、交警、抢修等部门互通信息的接口,以便出现异常事件能及时得到以上部门的帮助。
2.4系统的安全设置要求。①系统应具有分级保密功能,对不同层次和职责人员,应分别设置不同的操作使用权限,设置不同的操作口令和密码,防止越轨存取和修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②对于重要的控制操作,系统软件具备自动注销功能,当操作员以具有控制操作等高权限登录到系统管理软件后,如果应用软件检测到在一定时间段内没有发现任何用户操作活动(即系统没有检测到键盘或鼠标活动),系统将自动注销该用户的登录,以防止其它操作员以该用户的权限进行一些不恰当的操作。③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备保护能力,防止断电、重新启动可能对数据造成的破坏;④系统应具有自动恢复能力,能在故障排除后自动将各控制器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服务器上;⑤系统不允许其它软件拷入与操作;⑥系统可对值班员的操作进行存储、记录、打印。
2.5系统的安全和运行要求。①计算机软件能完成系统每日的备份及重要文档的存盘,并带有时间记录,以便在需要时可复制每日的数据或调出历史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工作。②计算机系统应能动态保持1年的监控数据,并在每年的年终形成报表后提醒值班员手动将数据导出,通过光盘刻录机存入光盘,分类保存,在光盘上标注光盘记录的内容、刻录时间、刻录人员等信息。③本项目监控软件应具有数据校验、纠错、同步功能,对于错误的数据应进行分析、并纠错,避免错误数据被采用,对于新的数据应同步到数据库中,避免数据重复,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实用性和完整性。
2.6质量性能需求。本系统质量性能需求包括先进性、可扩充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效率性、灵活性、健壮性。
(1)先进性。系统在设计上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或主流的先进技术,并考虑全省联网、统一监控管理的趋势,系统应能适应未来5至10年的技术发展。网络计算模式采用多层分布式处理模式(Multi-Tiers);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开发方法(OOD+OOP)。
(2)可扩充性。系统应为各级管理模式提供方便的参数设置,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系统采用分布式开放设计及模块化管理,扩充简单、快捷。
(3)可靠性。应急指挥中心服务器、电源等采用容错设计,保障系统数据的可靠性;配备可靠性高、性能优良、故障少,安全性好、经过鉴定,具有连续品牌的设备,其产品具有通用标准接口,并且其配套消耗品在国内市场易于采购;采用RAID1/RAID5技术,保障数据的可靠性;采用Distributed Transaction技术,保障数据传送的完整性及可靠性;系统中采用日志管理,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及一致性。
(4)安全性。采取五级安全控制,即网络安全级、系统安全级、应用安全级、用户安全级和数据安全级;访问权限的设置应由路网管理中心统一安排,限制网络中的互相访问;系统通过在路由器设置访问列表及防火墙技术,确保网络层安全;系统内的所有用户均有用户级安全措施。用户根据授权的帐号登陆应用程序,系统自动记录各用户的操作过程,以方便稽查;对系统关键数据的存储采用先变换加密后存储的方式,以保证系统数据层的安全等;系统的软件和数据,未经授权不能复制、转移和删除;定期检查病毒,在线查毒,防止病毒入侵。
(5)实用性。系统界面清晰、简洁、美观,应能考虑到用户长期操作的特点,尽可能采用对人眼有益的环保色。系统操作流程简洁实用、易于掌握,并有充分的提示信息指导用户操作。
(6)灵活性。系统可灵活设置的参数包括:系统结构设置、系统设备信息设置、数据采集时间设置、系统参数设置、操作员权限设置等。
(7)健壮性。保证系统内所有原始数据的一致性及完整性,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健壮性;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健壮性;保证外部设备的健壮性;保证通信的健壮性。
4.城市应急指挥中心 篇四
一、系统概述
智慧城市一站式指挥中心以“1+1”的建设模式,即“日常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展示、流程监督监控、事件处置协同调度等多种功能,可进行集中实时监控、预警、统计分析、绩效考核;采用多屏幕同时展示各种主题内容和关联会议内容;便于各部门工作人员快速发现问题、处置事件、观察动态、统计分析,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二、功能示意图
三、特色功能 资源整合
政府各部门分散的信息化资源进行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横向到边打破部门壁垒,纵向到底打破层级阻隔,搭建标准统一、组织规范、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指挥中心。
闭环接报
信息接报系统提供电话、网站、微博、公众号、邮件等多种接报手段。采用包括信息报送、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七步闭环流程,构建一个跨部门的沟通渠道,创建一个全闭环的协同机制。多维值守
多维值守终端融合通讯、监控、统计报表等功能,集语音、视频、数据通信于一体,可随时随地组建现场音视频会议,将事件现场的音、视频以及重要数据实时传输给指挥中心,实现身临其境的事件处置、指挥调度,以便做出快捷的处置决策。
联席办公
实现民政、人社、工商、教育、卫生、城管等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统一部署,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一体化综合操作平台,实行分权分域准入机制,实现“一中心”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让用户只打一个电话、只找一个中心,办理所有事,提高办事效率。
5.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篇五
情况介绍
****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是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以创新社会管理和紧贴实际需要为导向,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资源整合、需求共享、平急结合、有效应对的工作原则,将全区涉及常态社会管理和非常态应急处突部门、单位的有效资源,统一整合,集预测预警、信息总汇、通信指挥、应急处置四位于一体,形成平时能管理、急时能处置的多功能指挥中心。
我区数字化城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在市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的目标任务,在全区各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城市管理案卷受理质量不断提高,案卷派遣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发展渐趋成熟。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于2010年3月建成,同时投入试运行,2010年6月正式运行。管理中心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接入应急指挥3G视频联动系统、公安技防视频监控系统、城管热线呼叫系统、DLP多媒体显示系统、人防联动会议系统和北辰在线视频编录系统实施统一整合,全部接入到了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全区网格化、精细化、多角度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应急指挥平台)。
该指挥中心总面积为860平方米,按功能分为“数字化城管工作厅、小型会议厅、视频会议厅”。数字化城管工作厅主要功能是把常态的城市管理与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紧密结合,并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监控管理、应急指挥、有效处置及通信保障。小型会议厅主要功能是研究城市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召开小型会议和出现突发事件时保障领导指挥使用。视频会议厅,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召开紧急视频工作会议和发布预警信息。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有效整合、使用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城市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的迅速转换。****数字化平台(应急指挥平台)日常管理由区政府考核办负责,编制主任1人(由政府办副主任兼任)三个科室分别为网络管理科、综合科、指挥考核科。三个科室编制公务员编8人,事业编工人16人(3名值班长、12名坐席员、1名维护管理员),社会招募信息采集员20人。
6.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篇六
值班制度(试行)
1、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内应严格遵守上级相关规章制度。
2、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内应严格遵守值班纪律,严禁脱岗、睡觉、打牌、玩游戏、看电视、网上看电影、听小说等,上班前4小时及值班时间内严禁喝酒,严格遵守本单位的请假制度,值班时间内如遇特殊事情需请假,并经供电应急抢修指挥中心副主任同意。
3、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内统一着工作服、带胸卡(每一班次着装必须保持一致)。
4、值班人员负责接听配调或客服中心95598命令,并按有关规定及时通知到相关领导、部门及班所。
5、值班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6、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内遇电话故障应及时向配调、客服中心95598和本单位带班人员汇报,并留下应急联系方式。
7、值班人员负责做好值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电网异常情况、操作情况、6个5分钟时间段、工单时间段等情况)及交接班记录。
8、供电应急抢修指挥中心副主任负责做好日、周以及月度故障情况、操作情况、工单执行情况的记录、汇总和分析。
7.新时期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的探讨 篇七
一、深入调研、科学制定方案
人防机动指挥所是战时防空和平时救灾的机动指挥中心。因此, 机动指挥所建设要遵循“着眼战时、服务平时;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信息互通、安全可靠;灵活机动、开通快捷”的原则, 按照国家人防办统一规划, 结合本地区防空防灾应急救援指挥的要求,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论证, 制定科学实用的建设方案, 重点把握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系统功能配置。机动指挥所须设有信息采集传输、综合信息处理、指挥调度、决策支持、有无线和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自动化软件、警报控制、定位导航、安全防护、生活综合保障等功能, 能满足野外条件下指挥、通信、协同、机动的需要。二是车辆架构模式。人防部门要根据本地区道路交通和通信环境的特点和需求, 可选四种模式:1) 中型指挥通信一体化车;2) 大型可扩展方舱式指挥通信一体化车;3) 中型指挥车+小型通信车;4) 前导车+指挥车+通信车。当然每种模式各有利弊。目前, 大多数省、市人防部门都采取了3) 4) 模式, 因这种配置, 灵活机动, 其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强。区县人防部门一般采用1模式。三是指挥信息软件。人防机动指挥所除搭设各种指挥硬件平台外, 应安装人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和人防指挥信息系统软件, 提供人防指挥决策的技术支持, 为指挥员及时了解战情、灾情, 辅助综合分析判断情况;辅助拟制各种保障方案和预案;提供分析、评估突发事件和演练等辅助决策功能。各种软件要互相兼容, 操作简便, 且便于后期维护、升级和扩充。四是多种接入方式。有线应包括音频、视频、电话、宽带数据、光纤等接入。无线应包括短波、超短波、卫星通信、GPS/北斗、无线数传、无线图传、公共移动信号等接入。同时系统须具有军用和民用通信的双重联通功能。五是安全防范措施。人防机动指挥所应从有无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操作界面到硬件平台及对外通信链路的每个环节, 都须设置一种或多种安全防范措施, 面对现代信息化条件下高精侦察技术, 要加强对机动指挥所的伪装和抗干扰及抗毁的措施, 确保应急指挥所安全可靠。
二、规范操作、严格建设程序
人防机动指挥所是人防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战时人民防空指挥和平时应急救援指挥的效能。为此, 该系统建设必须遵循和符合上级各种法定程序, 规范操作。一是严格履行项目审批, 资金预算申请、招投标、资金拨付、项目审计等各种建设程序。二是系统设计、集成、生产和装备等技术体制必须符合国家人防办制定的有关规定要求。三是承担系统建设的设计、集成、生产单位必须同时具有国家相关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车辆改装等资质。四是系统要选用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设施和软件。五是严格按照设计、生产安装、系统集成、检测调试、试验、验收六个阶段, 周密安排, 突出重点, 稳步推进, 使机动指挥所建设规范有序实施。
三、全程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一般都需经过可研报告、项目审批、方案设计、生产安装、系统集成、检测调试、试验、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可能因各种原因使原定计划做出调整或变更。因此, 人防部门应全程跟踪系统建设进程, 掌握建设情况, 并协调处理有关事项。一要委托专业监理单位, 按照有关建设规范和合同条款代表建设方对机动指挥所建设过程中的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等进行管理和监造。二要选用责任心强、专业知识全、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加机动指挥所建设, 并长期派驻厂方承担现场监造任务, 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各种问题。三要根据系统建设节点和要求, 及时派出工作组对系统建设进行指导和督查, 及时发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确保机动指挥所的质量和安全。
四、建立机制、实行规范管理
人防机动指挥所是一项维护管理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技术先进的复杂工程。因此, 要维护管理好机动指挥所, 必须做到人员有编制、管理有制度、操作有章程、训练有考核。具体做到四点:一要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管理机构, 落实人员编制和使用管理经费, 这是搞好人防机动指挥所的基本保证和依托。二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重点研究制定《机动指挥所人员岗位职责》、《机动指挥所管理规定》、《机动指挥所日常维护管理操作手册》、《机动指挥所日常维护管理人员值班及管理记录》, 为机动指挥所管理人员的维护管理工作明确任务、职责和工作程序及标准, 实现维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三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配齐配强专业管理技术人员, 组建两个能独立执行任务的保障分队。四要抓训练演练, 根据机动指挥所训练计划, 实行周有训练、月有考核、年有比武, 按标准要求开展常态化训练。同时经常组织机动指挥所赋有战术背景的实兵演练, 并突出演练的真、难、实, 不断提高机动指挥所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指挥效能, 努力打造一支过硬、团结、精干的保障队伍, 快速高效执行防空防灾应急救援任务。
五、结语
8.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篇八
(第四周)
经过了需求、分析两个阶段之后,这周进入了应急指挥平台系统设计阶段。按照之前的需求和分析,确定了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下面几个:应急信息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应急信息发布支持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等。其中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作为重点。
应急系统监测系统相当于应急指挥平台的千里眼,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和其他预警装置,时刻监视道路、客货运车站等重点区域,实现对应急信息的全面监测。发现异常后及时报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记录事故事件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类型、事件描述等,基于预测预警功能对报警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及时进行分析,科学预测,并立即调出事件发生地区的视频信息和应急资源信息,按程序向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分析结果,提出处理建议和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提请市应急指挥中心向社会统一发布预警信息。
数据交换系统是应急指挥平台与其他政府、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桥梁。交通运输应急指挥平台在事件处理时,通常需要很多其他部门的数据,如地铁发生火灾后,需要消防部门、公交企业、地铁运营公司、公安部门、120急救中心、市应急指挥中心的数据,以便在第一时间内迅速联动各方应急力量,组织开展应急事件的处理。数据交换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定制,请求受理及分析,数据检索,数据获取,数据校验,数据分类,数据整理,数据推送功能。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信息资源交换目录,以及一整套数据规范、整理控制机制,实现全市交通运输应急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
应急信息发布支持系统是指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的通过现有的信息发布设备和媒介,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交通诱导信息、事故处理进展、事故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等。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主要就是应急指挥中心与现场应急人员以及相关联动应急单位,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可以保障参与应急事件处置各方通信线路的畅通,为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传输提供可靠的通信网络支持。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综合运用应急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应急信息发布支持系统等,依靠可靠的通信网络作为支撑,实现应急事件上报、接警、回馈、结案、事后评估的工作过程。
最后是移动应急指挥系统,依托移动应急指挥车,通过移动应急指挥车上集成一套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建立移动指挥与中心指挥相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更灵活的处理应急事件。移动应急指挥车采用VSAT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将事件现场的图像传输到指挥中心,可以从指挥中心下载最新的应急信息资源进行辅助决策,能够通过集成的指挥调度设备进行现场指挥调度,提高应急事件处理的效率。
最后感谢同事小张提供的应急指挥平台的操作指南。
刘滕飞
9.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我这次竞争重庆市铜梁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一职。我想从四个方面作一个自我推荐,首先是我的工作经历;二是我竞争的有利条件;三是我对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一职的认识和工作思路,四是近三年受表彰奖励及成绩
一、我的工作经历
我叫XX,中共党员,大专学历,XX岁,XXX年参加工作,其中:XXXX年至XXXX年在安居镇政府党政办,经发办,农业中心,民政办工作,XXXX年至XXX年在铜梁区安监局职业健康和工贸科工作至今。
二、我的有利条件
我今年35岁,但是我外貌看起来比我的实际年龄要年轻一点,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常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形成的。1998年暑假,我在一中校的游泳池,遇到一位小朋友在深水区抽筋,并大叫救命,我一看周围我离他最近,我立马游过去,用手从他的脑后伸过去托着他的脖子,慢慢将他救到岸边。说这个事情是因为我觉得我的性格冷静,反应迅速,在危机情况下能够善于思考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日常的生活中,我也是一个非常有安全意识的人,每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我第一个观察的是应急逃生通道和消防救援设备的位置,平时步行时,我也会不自觉的四处观察,看周边有没有危险,我认为一个对自身安全都不重视的人,更别谈救援其他的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特别是应急救援这个岗位更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我看起来比较瘦,但是我很荣幸的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龙表演和2009年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的舞龙表演,2年的高强度训练使我的体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让我有信心面对任何艰苦的工作。
我是酒精过敏体质,滴酒不沾,以前我觉得不能喝酒让我在同事和朋友的聚会中会有一点尴尬,今天我感谢我这个特殊的体质,因为突发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我每天24小时都能保持头脑清醒的面对任何突发事件。
在乡镇和安监局工作的13年时间里,我先后在6个办公室任职,工作上我勤勤恳恳,不迟到早退,尽职尽职,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出较为优异的成绩,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自信能很快适应工作,迅速进入角色。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一个综合协调部门,做好应急工作需要部门联动、群策群力,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1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在交际、协调、沟通这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积累。
尊重和服从领导,勤于学习,团结同志,注重团队的力量,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并积极改进这些都是我这次竞争的底气。
三、我对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一职的认识和工作思路 铜梁区幅员面积1343平方公里,下辖24个镇、4个街道,常住人口为60万人,户籍人口80万。主要的灾害有火灾,暴雨,洪水,地质滑坡、战争、重大疫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工商企业安全事故等。突发的公共事件,影响深远,责任重大,事关全区的安全稳定,所以做好应急办的 工作责任重大。居安思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当坚持事故预防与抢险救援并重,要树立拯救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的思想。
作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首先是要学习《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工作业务,查清应急物资和人员配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关注重大事故救助的新闻,借鉴已经发生的事故救援实例,结合铜梁区实际,开展工作。
二、从近几年的安全事故中,通过统计我们发现90%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所以我认为应急救援中心应该把宣传教育和抢险救援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结合区安监局的日常宣传,加强对全区人民的安全自救知识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要团结办公室其他同志,围绕应急中心工作目标,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四、要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增强政治敏锐性,随时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和处变不乱的应对状态。努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队伍要做到招之则来,来之能救。
五、要健全覆盖所有行业(领域)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企业应急预案与区政府、部门应急预案衔接联动,每年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
六、遇到重大事故,要随时关注舆情控制,建设应急救援网络信息平台,开通应急救援微信公开账户,实时公开救援信息,动员社会的力量关注和参与救援。
七、最近几年通过新闻,我发现很多小事故在救援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救援人员伤亡,最后酿成了大事故,应急中心应当加强应急保障和善后处置工作,现场救援处置要科学合理,防止小事故发展为大事故,全面提升应急中心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八、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要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近三年受表彰、奖励及成绩
2012年被铜梁区政府评为优秀员工,2013,2014连续2年被重庆市安监局评为职业健康优秀工作人员。3年内我独立起草了《2012-2014三年的铜梁县职业健康工作要点》、《2012-2014三年的铜梁县职业健康应急预案》、《2012-2015年铜梁县职业健康工作规划》等50多个文件。
这次参选,也是一次自我剖析,自我认知的过程,如能成功,我将作为新的起点,不辱使命,勤奋工作;若没有入选,我也绝不气馁,坚决服从领导安排,继续在岗位上努力工作,力争干出好的成绩。
10.德国黑森州的应急指挥中心 篇十
2005年4月18日, 黑森州州政府决定成立危机指挥部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 (硬件体系, 又称危机中心) 。建设该应急指挥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是沃尔夫冈·赛德拉克。2005年12月8日, 黑森州用了7个半月时间、耗资230万欧元, 建成了现代化的州应急指挥中心。该中心占地400平方米, 设有58个座位, 永远处于准备状态且能在两分钟内投入使用。
该中心是州火灾消防、危机保护、危机防御、应急管理的危机指挥部, 它既是应急指挥中心, 也是应急演练中心, 在该州应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心的运行
成立危机指挥部和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的目的是:当州发生危机时, 警察、消防与灾难保护、媒体工作以及专业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因此, 所有的应急管理参与方都加入指挥部。
当该州境内出现危机时, 所有的信息都将汇总到州政府危机指挥部, 并在那里进行统一的处理、分析、决策以及转发。总指挥会通过电话方式召集危机指挥部来自州总理办公厅及所有部委的150人。在办公时间, 危机指挥部可在10分钟内投入工作。作为总指挥的内政部长跨部门进行领导并做最终决策。所有的信息都将汇总至信息与沟通中心并转至救援管理室, 在那里进行发布与处理。具体来说, 危机指挥部连结起了在危险防御时的各种信息途径, 以及大量同时通过州政府进出的信息流。对于灾情, 不再是各个机构从自身的角度、以专业标准下的单一表述 (灾难保护、警察、媒体、环境、卫生……) , 而是所有专家一起共同制定一张灾情图, 然后将统一的灾情图向总指挥汇报, 由总指挥做决策。总指挥的决策将通过信息与沟通中心的帮助由救援管理室向外发布执行, 特殊问题可交由救援管理室和专家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反馈给救援管理室。
该中心隶属州内政与体育部, 日常维护由该部下属的州政府危机管理团队主任为首的两个人的小组负责。尽管该中心还没有真正经历一次实际危机管理运营, 但制度化的运营机制已经形成。通常的工作周期是:危机管理每个星期要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检查, 每个月进行一次小演练, 每年进行一次有100多人参加的演练。每年, 州政府投入58万欧元用于系统的运行维护, 其中包括两个工作人员的工资、设备的维修折旧费等。2008年, 又统一更新了45台计算机。
当应急指挥中心无法使用时, 危机指挥部将启用备用基地。危机指挥部的备用基地设在位于卡塞尔的黑森州消防学校。该基地距莱茵―美因地区有180公里, 具有同应急指挥中心一样的职能, 具备长期支持危机指挥部人员的能力。其预装好的房间在两个小时内即能投入使用。
二、中心的布局
应急指挥中心包括五个主要工作区。
1. 政治领导人决策室
总指挥部以内政与体育部长为主席, 由消防与灾难保护、防卫等危机管理各部门的国务秘书, 联邦州警察局局长以及州总理办公厅和其他各部委 (至少为司局以上级别) 的代表构成。
2. 救援管理室 (行政领导人会商室)
危机指挥部指挥时的信息、沟通、咨询及实施以及其他措施的工作由救援管理室 (行政领导人会商室) 负责。救援管理室由消防、灾难保护、警察、相关部门的代表及新闻发言人构成。救援管理室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统一的指挥和指挥部“救援”、“物流”、“人力资源”以及“法律”各个部门的一体化 (消防与灾难保护、警察以及相关部门的人员直接共同工作) 。
3. 信息汇总室
信息汇总室即灾情室, 是救援管理的支持室。可在这里制作数字化灾情图及其它灾情地图。
4. 信息与沟通中心
危机指挥部可以通过科技手段 (天线接收、BOS无线电、传真、电子邮件、30部预设电话、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卫星电话、网络) 得到全面的各类灾情信息。指挥部TESTA-D-网还能连接联邦共同灾情中心。中心共设置七个信息接收与发布的工作位置, 可以听到当地救援人员以及救援团队的无线电通讯, 并使之积极参与信息沟通中。警用直升机“EC145”拍摄的图片经数字化处理后也可通过无线电进行传输。档案整理系统对所有的沟通进行记录。ILIAS–HE是一套对复杂灾情的电子信息与资料备案系统。黑森州警察局自2004年11月起在救援中启用该系统。危机指挥部不再依靠纸张工作, 而是依靠电子的ILIAS-HE系统。通过这个系统, 所有指挥部的信息能得到有秩序地、及时地汇总。所有指挥部成员都能在网络浏览器上打开这个系统并能对此进行修订。笔录受法律保护与支持。
5. 其他人员工作位置
中心设置10个独立工作间。所有部门或外部专家可以使用自己的数据及进行专业软件办公。在这里, 工作人员可以安静地、不受影响地办公。
此外, 指挥中心还设有门警, 所有人员进入指挥中心都要登记、交出枪支、
个人手机等。指挥中心设有各种信息沟通设施。只有保持同民众的联系, 告知灾情、决策情况、听取问题并予以解答, 才能建立信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应急指挥中心设立新闻中心、网络及市民电话中心。
新闻中心:内政部内的会议中心两个小时内即可改建为新闻中心。危机中心里的情形可经由这里向媒体展示。
危机信息平台:2007年6月起, 网页www.akut.hessen.de开通。在出现下列灾害时, 危机中心会将网页内原有的文章及时进行更新并发布洪水、核意外、飓风、森林火灾、危险品事故、瘟疫、恐怖袭击、警告民众、灾难预警等信息。危机发生的15分钟内民众即可点击阅览到新信息。
市民电话:2008年10月起, 黑森州警察启用最多设有75个位置的全新呼叫中心。危机指挥部将这些电话设为市民电话, 并对所有电话进行统一管理。电话在办公时间均处于待机状态, 15分钟内即可投入使用, 并均与中央数据库相连。全州范围内统一免费号码:0800110 3333。
在面向指挥部成员的预警方面, 借助于网络服务器可以向危机指挥部成员报警。每个职能部门任命3位人员, 应急指挥中心将其数据进行储存。灾情中心依据内政部指令启动预警, 8分钟之内通过预留电话号码, 所有成员都将收到警报。
三、应急演练
2005年12月14至15日, 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一周后, 州政府危机指挥部值“面向公共管理领导人的第二次跨州危机管理演习20 (L·KEX 2005) ”之际接受了第一次的实战考验。
迄今为止开展的指挥部框架演习有:2005跨州演练;2006禽流感;2007空难;2008/2009流感-流行病。演练前要准备详细的脚本。一次演练可能会用一天的时间, 持续10个小时。为了使更多的人员参加演练, 下午的参加人员可能会与上午的不同。演练时, 要准备20名工作人员模拟民众、下级等角色向指挥部传递信息。如某一时刻, 会有模拟的法兰克福市长打电话向州政府求援;而另一时刻会有模拟的记者要求指挥部召开记者招待会等。演练结束后, 要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网上发布, 让更多的市民获知演练的情况。
德国黑森州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是机制创新。通过指挥中心这种形式把原来分散的灾害信息图、分散的指挥统合、协调起来, 提高了应急指挥的效率。
二是设计先进。它采用了一套先进的设计, 把战略决策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信息收集与传递、信息整合、辅助支持等系统融合在一个空间当中, 并由先进的计算机辅助信息与决策系统来支撑。
【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推荐阅读:
人防应急系统方案08-01
人防疏散基地建设方案11-01
校园人防教育基地建设06-19
人防工程建设管理规定07-21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06-25
浅谈对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必要性的认识09-19
人防办信息化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07-28
人防验收记录08-29
人防工程防护作用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