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共9篇)
1.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篇一
为能长期、有效、正常地管理、维护和使用运动场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员工及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优质的锻炼场所和健身环境,实现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宗旨,达到使师生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习惯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体育馆入馆须知进入体育场馆内的人员要注意安全、文明礼貌,杜绝不文明行为,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保持体育场馆内卫生,严禁在场地内吸烟、吐痰、吃带有皮核的食物和口香糖,严禁乱扔废弃物;禁止在墙面、地面刻画、涂写。
二、禁止携带禽畜、易燃、易爆及油质物品进入场地。
三、禁止嬉戏、打架斗殴。
四、爱护体育场馆各种设备、设施和器材,使用器材时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挪动,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五、在活动时须按各运动项目要求着装;室内体育馆严禁穿皮鞋、高跟鞋、钉鞋等进入场地。
六、未经许可,不得在体育场馆内外悬挂、张贴宣传品,摆放及发放商业产品。
七、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
八、使用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使用体育场馆的过程中,都要保证场馆安全、保持环境卫生和维护活动秩序。
九、使用单位或部门应对参与人员进行爱护场馆设备设施的公德教育与安全教育,积极配合场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篇二
一、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管理现状
1.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管理现状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数量较多, 场馆项目齐备, 总占地面积达152500平方米, 可满足24个体育项目的开展。学校设立了体育场馆中心负责全校的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体育场馆中心下设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 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如, 深圳大学体育馆的主要岗位设置有场馆中心主任、市场服务部 (前台、商品部) 、物业管理部 (救生员、安保、保洁) 、设备运行部、场馆管理部 (财务部、办公室) 。每个体育场馆设有馆长一职, 负责协调每个场馆各个部门的工作。
2.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使用现状
除了体育课、运动队训练和各类体育比赛之外, 学校的体育资源全部用于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 以保证广大在校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用场需求。此外, 学校每学年为在校大学生和教工发放体育资助经费 (额度) ——学生200元 (每学期100元) 、教工400元 (每学期200元) , 经费被划入每个学生和教工的校园一卡通, 且只能在校内各个收费体育场馆中进行体育锻炼, 不得用于其他消费, 不能折成现金, 且必须是本人使用。如一学期没有用完, 体育活动经费将自动清零, 不累积到下一个学期。
学校的各项举措, 有效调动了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数据统计表明:2007年深圳大学学生课余利用体育场馆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达26万余人次 (此数据仅限于收费场馆, 在室外篮球、排球场地和田径场等免费体育设施进行的体育锻炼和参加各类校、院、系及俱乐部体育活动的人数没有计入在内) ;2008年达到36万余人次;2009年提高到42万余人次。调查数据还显示, 使用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中, 每周锻炼1次的占58.3%, 锻炼2次的占16.3%, 锻炼3次的为7.9%, 锻炼4次的为2.9%, 5次以上的为2.9%, 其他为11.7%。可见, 深圳大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使用体育场馆设施进行课余体育锻炼。
二、深圳大学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模式
尽管2009年深圳大学使用体育场馆锻炼的人数达到了42万余人次, 但体育场馆的使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有潜力可以挖掘。如, 学生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场地可以使用, 体育场馆空场信息知晓度有待提高;学生现场购买体育场馆门票时所花费的时间较长, 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多数学生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安排锻炼时间, 场馆开放时间段有待增加、延长等等。因此, 依托信息化技术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 从而提高体育场馆使用率, 将体育场馆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就很有必要。
1.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信息化网络订场模式
信息化网络订场模式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校园网和体育场馆资源的信息化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在线完成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场馆查询、场馆预订、场馆退订和改签、信息查询等, 场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操作实现对体育场馆的消息发布、用户管理、预订审核管理、场馆信息管理等功能。由此,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预订场馆时免去排队、付费的不便, 同时可以对场馆的信息状况随时进行查询;另一方面可以使场馆管理者在场馆的管理上节约人力、物力, 提高场馆管理效率。
深圳大学网络订场系统分为前台操作和后台操作两个子系统, 前台操作由在校师生通过个人电脑进入校园网使用, 后台操作由场馆中心的管理人员对场馆进行管理操作。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模块功能见图1, 体育场馆网络订票系统使用功能见图2。
2. 深圳大学体育场馆信息化网络订场模式认可度
3.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 篇三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管理
OntheManagementModeofSportsVenu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LINKe-mingLIJia-yi
(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1)
【Abstract】Sportsvenu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occupyanimportantpositioninthesportsfacilitiesofthesociety.InChina,sportsfacilitiesinschoolsaccountfortwothirdsofthetotalandperformanimportantroleinmostcities.ThroughacomparativestudyofsportsvenuemanagementinChineseandforeignschools,weattempttofindthemanagingandbusinesspatternofsportsvenuesat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accordancewithconditionsinourcountry.
【Keywords】sportsvenu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dustrializedmanagement
高校体育设施较为完备,除了维持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外,同时为校内各种重要集会与活动、师生与周边区域居民的健身、娱乐、休闲活动提供场所。
基于高校体育场馆在教学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管理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势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国内外几所高校体育场馆作为研究样板,结合其管理模式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对体育场馆在课程教学与娱乐休闲使用中的矛盾、校内学生与社区居民使用中的矛盾的分析,以及其高昂场馆维护费如何解决与如何合理收费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国内外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
(一)国内体育场馆管理研究现状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1994年清华大学出版的《管理学》中说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体育场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必须具备管理的基本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应定义为——体育场馆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以达到预期目的〔1〕。
1.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一般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体育部门管理模式,即以體育部门为单位对场馆进行直接管理。目前我国大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都采用此种模式。第二种是在体育部门负责下承包给私人或集体管理模式,即在体育部门负责管理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条件下,可以将场馆承包给个人或者集体,与学校合作管理,国内只有少数高校采用此种管理模式,如西南财大。第三种是产业化管理模式,即设立专门的机构部门进行管理,对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运作经营,例如四川大学。四川大学设立体育运动中心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各个机构,专门管理运营体育场馆〔2〕。该场馆管理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较为普遍,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该校除商业研究生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文理学院、医学院等几大院系外,还专门设有胡佛研究所和体育运动娱乐部两个机构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管理。
2.收费方式
对北京某高校的体育场馆收费情况调查显示,在对校外人士的租用中,其草皮足球场租金为1200元/小时,如需学校配备裁判,则需另加100元。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的收费也较高,一般在10元~30元/每小时。因本校学生在使用中收费也如此,所以少有愿付费使用的。其体育场馆使用的高昂价格使得多数学生望而却步。其他省市一些高校体育场馆除举办大型集体活动外都长期关闭〔3〕。对学生而言,在体育馆内打一小时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相当于一天甚至三天的伙食费。高昂的入场费用使得学生想运动却难以入场,明明有羽毛球馆却只能在两棵树中间拉条绳子做网线打羽毛球。一些学校甚至恐惧承担因校外人士租用而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责任而拒绝对外开放,禁止私人租用体育场馆,这直接导致了体育场馆资源的闲置,该状况让人担忧。
(二)国外高校场馆管理调查
1.全开放式管理
美国德克萨斯州OKLAHOMACHRISTIANUNIVERSITY,是美国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私立大学,因此选择这所学校作为研究样本更具普遍性。通过电话调查该校学生得知,该校体育场馆的管理,除比赛占用场地外其余时间对学生完全免费开放。据学生反映,通常运动都能使用场馆场地。学校体育场馆还对校外人士有偿开放,但由于美国各个住宅区都有自己的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校外人士一般不会使用校内场馆。除此之外,学校每月举办一次音乐会,对学生免费,对外收费;每年举办一次大型音乐会则对校内外统一票价。
2.收费式管理
在通过网络联系新西兰几所大学得知,在校学生通常都凭学生卡进入体育场馆,90纽币半年,或者8纽币一次(1纽币=4.9569人民币),不限时。其体育场馆对外实行有偿开放,收费略高于学生收费但低于私人场馆收费,具有公益性质。其高校场馆使用率颇高,在校学生运动积极性也高,仅每天的正常接待人数就能满足其场馆日常维护费用。
3.产业化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较为先进,普遍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该校除各大院系外,还专门设立胡佛研究所和体育运动娱乐部,对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管理。由于积极市场运作为校体育场馆带来了可观利润,使得学校有充足的资金投向体育方面。西方一些一流大学每年竞技体育预算可达1200万美元,一般学校也在300到400万美元不等。而正是由于这些巨额投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共有16名学生获得金牌。正是因为其场馆管理模式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贯彻了产业化经营理念,从而使其场馆收入与体育资金投入实现了互相促进,这也正是美国高校体育健康蓬勃发展的原因之所在。
二、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出现的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呈畸形态势:一方面是高校体育场馆高昂的维护管理费用的巨大缺口,学生难以正常使用场馆;而另一方面各个高校还在为建造形象工程而争相投资建设场馆,从而使学校硬件设施日臻完善,以期在高校排名榜上节节升高,最终实现学校扩大生源以及影响力的目的。这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都使得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改革迫在眉睫。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正处于由行政型向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但由于各个学校所处地区及环境的差异,其转变速度也会有所不同,但转型乃是必然趋势。
(二)产业化管理势在必行
我国高等院校大都由国家投资修建,大学体育设施经费多数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这意味着学校修建体育场馆的费用来源于广大纳税人,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今天,学校有义务对公众开放场馆。学校本质上是公益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能从事市场化的经营活动。而对校外人士开放,实行产业化管理,也是大的发展趋势。然而学校场馆产业化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学校除在编教师外没有专职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学校主要精力在于体育教学,难以投入更多人力加强管理经营。
要解决该问题,首先,应成立企业化场馆管理部门对场馆运营进行细化管理。对校外人士应有偿开放,并走出去,到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宣传,以优惠的价格促使他们租用学校场馆举行比赛、联欢等活动,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可以有偿提供器材与操作技术方面的指导,最终使公益与盈利并重,实现在公益性的基础上带来收入。其次,学校可利用学生寒暑假场馆的闲置组织假期培训班,如暑期游泳培训班等,从而提高场馆利用率并带来额外收入。最后,改善场馆设施建设,以馆养馆使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进入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与完善。
(三)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
学校事业与产业职能必须清楚划分,产业化管理场馆必然要使用收费,但是以教学为目的使用,就绝不能收费。高校体育场馆在产业化管理过程中,其盈利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人士与群体而不是学生,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对学生免费开放,或者象征性地收取适应学生消费水平的费用。作为办学机构,学校应立足于教书育人,即便是产业化管理,也需注意不可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否则会对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两者要分而治之。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和学生正常体育锻炼活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再进行盈利。
(四)風险管理
许多高校由于担心校外人士在使用校内体育场馆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而造成巨大损失,不敢对外开放。这种闭关锁“馆”的思想,不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虽然体育场馆空间大、人员多、结构复杂、整体气氛热烈,易于发生意外,但只要细化安检活动,许多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即便出现意外,只要运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制定有利的战略计划,也可使损失最小化。具体来讲,学校可配置安全设施及专业人员降低风险,购买保险从而转移风险,而管理者也应有意识接受风险并为处理意外发生的风险制定一套风险处理办法,使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4〕。
(五)加强服务意识
高校体育场馆还应加强服务意识,在给健身者提供运动流汗场地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服务。如在场地旁边设置可存放衣物的设施,开放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等。同时辟出商业服务区,提供饮料休闲食品、体育用品等,从而借助有利的环境增加收入。
健身不仅是身体上的,还应该是心理上的,将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就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多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满足其健身需求的同时,增强服务意识,这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保华.现代体育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冉健等.成都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管理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6(4):317-318.
〔3〕大学生体育场馆的“服务主体”之痛〔N〕.人民政协报,2005-11-08.
〔4〕卢文云等.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18-22.
4.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篇四
1.目的 为加强体育中心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制定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体育中心范围内所有的电气设备的管理。
3.职责
3.1 部门主管负责编制和修订此规定,并对设备及其环境的操作和管理进行指导。
3.2 电气人员负责系统的操作及维修,并对设备环境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管理
4.强弱电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4.1 设施设备包括的内容
4.1.1体育中心内强弱电机房建筑设施;
4.1.2体育中心内强弱电管道、桥架建筑设施;
4.1.3运动活动场地电气设施;
4.1.4园区内电气设施;
4.1.5运动器械设备;
4.1.6网络及多媒体演示设备。
4.2 检查机构
建立体育中心设施设备安全检查机构,公司由经理、副经理组成,园区由各专业主管组成。
4.3 确定常规检查时间
4.3.1赛事及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检查;
4.3.2每月10日前例行检查;
4.3.3各种恶劣天气后及时检查;
4.4 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内容
4.4.1机房是否有损坏、开裂、倾斜、变形;
4.4.2地基是否有沉降;
4.4.3强弱电各系统是否运营稳定,各设备参数是否正常;
4.4.4门窗是否腐朽,玻璃是否牢固、完好;
4.4.5避雷设施是否完好;
4.4.6用电线路、开关、插座是否损坏;
4.4.7防火设施是否符合规范,灭火设备可否正常使用;
4.4.8供电设备是否有隐患;
4.4.9沟、梯、栏、盖、路是否有安全隐患;
4.4.10防盗措施是否落实。
4.5检查记录
每次安全检查必须做好记录,建立检查情况汇总档案。
4.6整改落实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专业主管必须及时整改,确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
4.7平时管理
4.7.1帐物清楚。各种设施设备要分类、编号、入帐、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4.7.2科学管理。各类维修用仪器、仪表要按顺序依次进行定位存放、一目了然。
4.7.3维修保养。对各种设施设备要进行常规保养,及时维修,做好防尘、防潮、防热、防蚀等工作。
4.7.4安全管理。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物品要专柜存放。贵重设备要有必要的防盗措施。
4.7.5按章借还。设备的领用、借还要严格办理借还手续,借出设备到期后应及时归还,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占用,不准将体育中心内设施设备私自外借。
4.7.6损坏赔偿。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失,或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坏、丢失,责任人要按价赔偿。
5.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篇五
3.1实施两权分离管理结构
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权与资源所有权相互分离,即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5]。
所有者可以自主的选择管理经营者或者更换管理经营者。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也可以实行两权分离管理模式,将经营权赋予外部机构,学校拥有所有权。
管理单位在获取体育场馆管理权的过程中需要与同行业竞争,这既有效地降低了高校的管理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管理单位为保持行业优势而进行有效管理。
从而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的有效管理。
3.2管理主体自主经营
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物业单位通过自主经营,制定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盈利方向,从而促进公共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也可以实施管理主体自主经营,类似目前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将体育场馆承包给管理单位,由单位自主经营,从而通过市场的竞争性和市场的供需调节作用,使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实现合理定价和优质管理的目标。
3.3进行监督和约束
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具有相对的垄断性。
例如羽毛球等场内体育活动,学生要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必须要在体育场馆内进行。
当学校和周边院校只具备一个羽毛球场馆时,这就形成相对垄断的局面,容易发生管理单位乱标价格的现象。
这就要求学校进行相关约束和控制,例如像高校食堂管理一样,对价格进行合理区间的限制,以保障学生的利益。
同时,学校也相应地拨发一笔款项进行补助,从而保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推广目标的实现。
3.4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高校中具备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
像小区物业管理中充分利用小区老年资源实施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员成本,还能实现管理的便捷性。
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同样可以招聘一些学生兼职进行简单的体育场馆管理,一方面降低场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人员控制。
例如大型比赛期间,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增多,需要添加大量人员,而比赛结束后管理人员需求也就相应减少。
因此可以充分学生资源,进行场馆有效管理。
3.5管理方式结合高校情况
基于物业管理中具体管理要根据小区的结构、人员等因素具体的情况而定,高校在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时,也要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包括师生人数、学校类别、场馆数量、学生活动时间等。
例如某高校羽毛球场馆开放,周一至周五白天30元,晚上50元;周末白天10元,晚上30元。
由于师生活动时间大多聚集在周末或者晚上,而这样定价不仅不能有效地实现人员分流使场馆得到充分利用,还会造成周末人员集聚引发管理上的混乱。
因此,体育场馆管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模式的引进,能有效地解决现今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体育场馆得到有效管理。
一方面保障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良好运行,保证场馆内器械等的完善;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充分利用,为学生体育娱乐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此通过物业管理模式的考量和学习,进行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模式,但经过长久努力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体育场馆优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正旭,吴新炎.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在高校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7(3):89-90.
[2]徐正旭,吴新炎.高校体育场馆物业管理的质量认证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163-165.
[3]陈欢.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的社会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10(18):6-7.
[4]李军涛,刘婷婷.实现高校体育设施合理利用需引入物业管理[J].现代物业,,13(1):36-37.
6.体育场馆管理员职责 篇六
体育场馆管理员执行学校的场馆使用规定,负责服务于教学、场馆的卫生、设备设施的维护及安全保卫工作、体育器材的保管和发放。要做到爱校如家,树立主人翁意识和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高标准地完成本职工作,岗位职责和具体要求如下:
一、服务教学
1、根据授课安排,按时提供场地,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2、根据学校临时调课的需要,及时做好室内外场地的调整与安排。
3、为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活动或会议,按时提供相应场地,确保活动(会议)的正常进行。
4、根据学校有关部门临时调用场馆的通知,及时作好安排,以便有关活动顺利开展
二、卫生工作
1.责任卫生区域每天至少打扫一遍,做到责任卫生区内无纸屑杂物,无积尘。
2.屋顶墙角定期清扫,不得有蜘蛛网。
3.卫生间内做到无异味,洁具、便池无粪便、尿渍。
4.统一着装,工装整洁,工作时间禁止穿短裤拖鞋,不得在场馆内堆放废品,卫生工具摆放整齐。
三.安全保卫工作
1.要求全年365天时时有人值班。严格执行学校的场馆使用规定。2.不得让闲杂无关人员进入,及时开启和关闭场馆大门,保管好备用钥匙,不得随意外借,借出钥匙要有登记。
3.没有相关领导通知,不得擅自允许外单位人员使用场馆。
4.没有相关领导通知不得允许将场馆内财产运出。加强夜间巡视和节假日巡视,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防火防盗。
5.负责本楼栋内公物的维护与报修。
6.掌握本楼栋内水电开关及消防栓的具体位置,对突发的水电火灾事故能做出及时处理。
7.监督检查场馆内教室、门窗、灯具及电器关闭情况。
经常检查场馆内设施状况,详细记录设施损坏情况或安全隐患,并及时向后勤管理处或保卫处报告,以便组织维修或整改。
四、体育器材的保管与发放
7.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篇七
1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问题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其由于在资金以及意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就会因此使体育场馆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落后现象。同时,由于高校学生人数较多,在课余时间体育场馆往往处于长时间的高负荷状态,使很多学生的锻炼需求都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满足。而在场馆日常开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会因为自身在管理水平、意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使相关设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出现被损坏的现象。此外,对于目前的部分高校来说,其在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往往以招标的方式进行,而如果高校由于在资金方面存在问题而使用了价格较低的器材设施,也会使实际应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1.2 场馆环境问题
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来说,其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业务活动的场地,同时也是高校开展训练、教学以及竞赛活动的重要场所。这种特点的存在,就使得体育场馆所具有的环境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直接对场馆功能进行支持,对于场馆的实际使用寿命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于现今部分高校来说,其在体育场馆环境的湿度、照明以及温度方面也存在着不符合场馆需求的情况。
1.3 人力管理问题
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来说,由于管理工作较多、且具有着较为繁杂的特点,就对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对于现今部分高校的场馆工作人员来说,由于高校资金有限,在工作待遇方面偏低,就使得场馆高素质人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流失情况。进而使现有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专业水平上还是学历上都相对较低,往往因为对自身工作目标的缺失以及工作技能上存在的不足而使场馆管理工作出现较为混乱的现象。
1.4 文化件管理问题
管理制度是体育场馆良好运行的一项重要保障。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根据场馆实际情况对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记录等进行了制定,但是在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在口头上进行管理,并没有真正形成文件化管理。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会使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较为混乱的现象。
2 质量管理在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的实践分析
2.1 质量管理方针的引入
对于体育场馆建设来说,质量方针是场馆工作开展的重要工作方向与宗旨。而为了能够使场馆获得更好的建设以及运行效果, 就需要能够积极引入国际ISO9000质量方针,在其要求下根据本场馆实际情况对合适的质量方针进行确定,而这也正是我们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中引入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目的。
2.2 树立全员参与理念
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改进工作中,需要在对场馆自身职责进行良好明确的同时能够保证相关人员的全员参与,所有人都应当能够认识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事, 而是直接关系到每一名工作人员、每一名高校领导以及每一名高校学生的事。在树立起这种正确的理念之后,则需要在高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质量意识的不断增强使自身的工作标准以及工作目标能够得到明确,并在对自身职责进行明确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约束工作。
2.3 资源配置管理
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在以往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就需要能够对自身的配套资源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具体来说,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配套完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3.1 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来说,其一切服务的开展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存在,而工作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则将对体育场馆的服务场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此,就需要体育场馆能够积极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对场馆不同岗位所需人才进行引进之后,还需要定期的对其进行培训以及教育工作,通过良好培训方式的开展帮助其在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水平上都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满足工作需求。此外,也应当保证馆内工作人员都能够对本场馆的管理规定具有充分的了解,技术人员也应当能够对场馆中器材、设施等具有良好的维修能力。
2.2.2基础设施管理
在场馆基础设施管理方面,场馆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联系本场馆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对本场馆的主体建筑、活动区域以及办公区域等进行良好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的良好管理保证场馆能够具有适合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的各方面软硬件设施,以此保证场馆在活动开展中卫生、环保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2.3.3 场馆环境管理
在国际ISO3001质量标准中,其明确规定了相关组织需要为工作开展提供一个符合产品需求的工作环境,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来说也是如此,需要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安全的健身环境。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来说,其主要包括有软件环境以及硬件环境,其中,软件环境主要是指体育场馆所具有的活动氛围与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是指体育场馆活动区域数量、卫生情况、照明情况、温度情况等等。通过体育场馆软、硬环境的良好建设,则能够为高校师生带来更为高质的服务水平。
2.4 服务方式管理
当对体育场馆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良好的改善与解决之后,就需要能够对场馆的服务情况做好落实工作。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服务策划工作做好落实工作,作为场馆的管理者,其需要能够对该场馆服务对象、服务目标以及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做好考虑与明确,对馆内不同类型的资源做好配置工作。而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其则需要能够以场馆顾客为焦点提升服务水平;其次,则需要对顾客有关的过程做好确定工作。在该方面中,场馆需要调查顾客的需求和顾客对场馆的评价,场馆应评审与服务有关的要求,确保服务要求得到规定并且符合场馆自身的能力。通过同到馆顾客的积极沟通,则能够在对本馆服务信息评价进行收集的基础上获取其具有重要价值的反馈信息。
2.5 文件化管理
对于文件化管理来说,其可以说是我们实行体育场馆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要求,通过文件管理工作的开展,则能够在保证整个场馆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基础上做到有迹可循,以此对质量管理体系做到监督与改善工作。而在高校体育场馆开展文件化管理工作时,则需要对以下文件进行建立:首先,是质量手册。在该手册中,主要具有质量目标、岗位职责、质量方针以及组织机构等内容,对于该手册来说,其可以说是整个体育场馆内部组织工作开展的重要法律法规;其次,是程序文件。该文件中主要有服务策划、不合格服务、顾客对该场馆的评价信息以及相关问题的纠正以及预防措施等;再次,是质量记录。该记录中主要有场馆、器材使用登记,保养维修记录,顾客反馈信息记录,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记录等;最后,则是支持性文件,即我国在体育场馆方面所具有的法律法规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
2.6 质量体系监督措施
一套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保障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该管理体系来说,其在审核方面可以根据到馆健身群体信息反馈、校内人员调查问券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展,通过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共同对该体系进行建立。在体系中,则能够建立起分析信息、工作情况以及组织审核的管理方式与要点,以此帮助体育场馆能够更好的对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此外,场馆也应当在服务质量体制建立的同时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内外部信息沟通渠道,以此使该体系在投入运行之后能够保证其实施情况能够同要求保持良好的一致。而在该渠道的建设方面,则需要将目标包括在校外健身人员、校内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等,并以适合的方式如座谈访问以及发放问券的形式获取其意见。
2 . 7 服务质量体系的改进方式
(1)在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方面,往往要涉及到体育场馆工作的很多个环节。一般来说,在场馆的日常管理方面主要有馆内软、硬件的管理、场馆服务受体管理以及馆内工作人员的管理等等。而要想真正的实现体育场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就需要能够将场馆的持续改进进入到PDCA循环,即我们经常提到的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置。
(2)工作总结也是场馆对自身问题进行发现、并采取措施积极改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作总结过程中,需要能够对顾客日常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评审,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在正确找出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确定,并对最终的实施结果进行记录,最后对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做好评审工作。
(3)体育场馆在对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建立与运用时,需要对持续改进作用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将其良好的运用到场馆各个工作环节之中。通过对工作人员规章制度以及岗位职责的确立对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测量、监控与分析,并在对问题及时发现的基础上以最快速度提出改进措施。
(4)在场馆日常管理工作开展的同时,也需要时刻注重服务的设计开发工作,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将顾客的需求转化为场馆自身的要求,管理人员要提供相对应的资源,提升场馆管理水平,根据场馆现有情况,研究下一步的决策,确定下一个循环的目标,如此反复,实现场馆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3 结语
8.武汉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 武汉高校 体育场馆 管理模式 对策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利用网络及图书资料对武汉高校体育场馆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
(二)实地观察法:对武汉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实地考察。
(三)问卷调查法:针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涉及到的问题设计问卷,经信、效度检验后随机向武汉23所高校场馆管理人员发放问卷(详见表1)。基本能代表武汉地区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
表1武汉高校场馆管理模式现状的问卷回收情况
高校等级调查学校数量发放问卷数回收问卷数有效问卷有效率
“211”“985”高校536302790%
二本类高校828242291.7%
三本类高校1031272281.5%
总计2395817187.7%
(四)专家访谈法:针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问题,访问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负责人以及管理学专家、学者。
二、研究结果
(一)目前武汉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工作量大且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武汉高校体育场馆在日常管理、维护中,现多采用单一的定编或定酬的管理方法。定编管理,即按人均场馆面积确定管理人数。通常人均管理面积范围在1500—2500 平方米之间。定酬管理,即将场馆总面积平均分配给现有场地管理人员,并给予定额管理费用。定编管理的缺点是高校的场馆面积较大,需求场馆管理人员较多;定酬管理的缺点是场馆管理人员任务多、负担重。为了节约经费以及人力资源,现大部分高校采用定酬管理的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武汉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队伍由正式工和临时工混编形成,正式工通常由学校安排,负责场地的宏观管理。临时工由相关人事部门面向社会招聘,主要负责场馆的卫生、维护等日常事务。由于临时工的特殊工作性质,使得临时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详见表2),从而造成了管理队伍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很难满足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表2武汉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编制分布与学历状况
编内人员(31%)编外人员(69%)
初中2%21%
高中19%69%
本科63%10%
研究生16%0%
2.体育馆建设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
借教育部对高校进行教育评估的契机,各高校都增加了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的投入。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各高校的体育场馆总量增大,但相对于扩招后增加的学生总数,仍然相对较少,场馆人均占有量偏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以及教职工的健身需求。在建设新体育场馆的同时,武汉大部分高校,仍存在许多老体育场馆,这些老体育场馆,大多设施功能欠缺,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但由于改造资金的缺乏,仍在超负荷使用。
3.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程度偏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全民健身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改革特别是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上。近几年来,高校体育场馆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向社会开放,为全民健身服务已成为主动行为,但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目前高校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
武汉高校体育场馆具有数量多、功能全、地理环境好的优势,又有各个运动项目的专项教师。但在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着体育场馆利用率低,面向社会服务不够,形式单一、渠道窄、层次少等问题,而且场馆对外开放的收费标准缺乏科学的测评,所收场地租金缺少严格管理的约束。整体而言,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按体育产业的分类划分,高校目前只是在体育商品、体育健身和培训、场地出租方面有所发展,而在体育竞赛等相关体育产业的很多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积极探索高校体育场馆的现代管理模式,提高场馆的利用率,为全民健身服务,充分挖掘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大势所趋。
4.高校场馆的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同时,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例如场馆设施损耗加快、维修费用难以落实等。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如果资金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限制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发展进程,更严重的,可能会中断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形成以场馆养场馆的良性循环局面,我们必须提高场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大场馆开发力度。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现代管理模式探究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使之良性互动,进而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综合效益,是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更新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用现代管理模式对高校体育场馆进行管理,对此,笔者提出以下管理模式:
1.建立健全高校体育场馆电子服务系统
在新形势下,高校体育场馆面对的群体复杂化,不单有学生群体,还有社会群体。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将多样化,不单是场地出租、培训等,还要承担体育竞赛等相关体育产业。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建立健全电子服务系统迫在眉睫。
当今,信息化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和经济效益,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也是如此。因此,在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中,一定要注意信息化的应用。在体育场馆内加强信息化服务功能,将计算机技术、光纤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还要注重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加强宣传,吸引潜在群体,给他们传达场馆信息,提供配套服务,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积极转变观念,加大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经营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受保守思想观念约束,不够开放;另一方面受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使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还没有成功模式,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是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各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应该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转变观念,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开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新局面。
3.明晰高校体育场馆的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实行场馆中心自主经营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产权关系不明确,学校是体育场馆的所有者,场馆中心是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者,但二者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权力界区交叉重叠。在新形势下,场馆中心全权负责高校场馆发展的经营战略,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减少或改变对场馆中心的行政干预,在满足学校学生、教职工体育活动的前提下,提高场馆的利用率。从而使场馆中心根据市场规律运用自己的战略,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开发高校体育场馆对外服务,实行目标管理和监督,制订发展规划和合理布局,逐步使学校体育场馆由单一型向多层次型发展,最终实现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佳化。
4.重视人才引进,加强对外交流
现代管理模式的实行,必然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才能使现代管理模式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队伍,必须注重人才的引进,广开门路,引进多方面人才。此外,场馆管理队伍要注意信息的收集,为管理的决策者提供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以制订出适合场馆管理的最佳计划。在新形势下,高校体育场馆将不再单单只为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服务,还要面向社会。因此,要加强同外界的交流合作,实施多角度、全方位、多种方法介入以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
5.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队伍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明确责任
首先明确认识,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全社会范围内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其次,要明确责任,学习和借鉴成功的体育场馆管理经营经验,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加大管理经营力度,利用现有场馆所处的优越地理环境和对外影响,以及场馆围墙、围栏等便于广告宣传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企业赞助,充分发挥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作用。也可就某一项目的实行由企业赞助,在实行过程中为企业进行广告宣传,以达到招商引资、互利双赢的目的,力争创造出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场馆发展模式。各高校负责人也要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构建效益型经营机制,激励场馆管理者,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结合高校实际,开发多种配套服务项目。并加强对外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为高校场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各高校负责人和场馆管理人员,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武汉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并充分认识到高校在新形势下采取现代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使高校体育场馆向智能化、商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更新管理模式的目的,就是要适应新的形势,通过建设全民健身大公园,营造体育产业大市场,把高校体育场馆的各项事业做好、做活。现代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并非凭空臆造。理由有三:一是目前武汉高校的体育场馆己经具有相当的基础设施,具备了一定的外延拓展的便利条件,比较切实可行;二是武汉高校现有的体育场馆在营造和构筑全民健身大公园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技术人才优势和社会信誉度;三是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先例。例如华中师范大学的佑铭体育馆,在新形势下,积极更新管理模式,走智能化、商业化、综合化发展之路,为武汉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可以想象,如果武汉高校的体育场馆都采用现代管理模式,高校体育场馆将成为一个个具有勃勃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体育公园。届时,业余休闲的人们将以到这里游乐、健身为荣,而高校体育场馆也将成为高校中一大景观。
参考文献:
[1]潘华山.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和前后期管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2]杨汉春.高校体育馆经营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0(08).
[3]谭锋,颉梦宁.探悉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J].体育世界.2006(11).
[4]王要武.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鲍明晓.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刘望先.体育市场指南[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7]张宝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2(03).
[8]徐晓黎.管理学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9]龚建军,王德昌.湖北体育场馆指南[M].经济导报社.2003.
9.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状况研究 篇九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状况研究
姓名:刘剑锋 班级:社会体育 0801班
指导教师 由文华
摘要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人们的经济意识的提升,现在的体育场馆不单单用于教育教学和人们的日常锻炼,而是对社会进行有偿使用,这便形成了一种特殊条件下的体育产业,但是在其走向市场的管理运营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应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过对陕西省国家重点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进行调查研究,以使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能针对自己不足进行合理的改进。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管理现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
(一)多方研判,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经营管理模式。打破计划经济的禁锢,引入市场化的管理,首先需要决策者转变观念,遵循市场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作为经营者,需要完善体育馆的自我“造
血”机制,以馆养馆,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体育部(系、学院、教研室)管理,财务由学校监督管理,市场化运营。馆长负责招聘馆内所需工作人员及日常经营管理,体育馆支付员工工资及教学、训练、日常维护所需要的成本,每年赢利资金分配,既要符合学校相关政策,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充分借助体育部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可极大地方便体育教学、训练的需求;缺点是体育部门面对相当繁重的体育课教学课程,同时又要兼顾体育场馆及设施的管理,很难做到“两手都要硬”。这种管理模式适用
于普通大专院校。
校场馆中心的管理模式,也称专业管理模式,是采用外包或隶属于学校专门的职能部门(场馆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体育部门只负责教学训练。由于体育馆实行专业化管理,它要求管理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还需要有场馆维护、设备维修和保安、保洁、甚至包括环境、水电、建筑和装饰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物业管理体系,且便于同时管理多家场馆,适合于专业的体育院校,现在更多的综合性的大学也在采取这种模式。此外,还有混合式管理,是对前两种
管理模式的综合。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要体现高校体育馆经营的特色优势,实现团体效率的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使
体育馆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建立可行的物业管理体系。物业管理作为当代的“朝阳产业”,已经渗透到高校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作为特定物业管理中的特种物业管理项目,高校体育馆又区别于社会体育馆,需兼顾高校体育教学
体制的需要。
制定场馆物业管理条例,明晰相关人员责、权、利,公布服务承诺,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教学、训练、比赛及有偿开放的安排;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程
序,使之适应体育教学训练和对外开放。
(三)完善营销策略,拓展市场空间。作为高校体育馆的管理者,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是,学校花巨资建体育馆无偿向学生开放,广大学生更多的则是被学校周围收费不菲的网吧、KTV和歌舞厅所吸引,长此下去,体育馆日渐冷清不说,学生体质也必然下降。因此,高校体育馆也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必须要掌握合理的定价策略,并可尝试将现代营销理念中诸如“俱乐部”、“会员”、“包装”等概念元素引进来,依托体育产业强大的潜在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1、“俱乐部”及“会员制”的引入。我国高校俱乐部概念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数人认可的界定:高校俱乐部是高校中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体,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由于俱乐部自由、自愿的原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运动项目,有兴趣,有热情,乐于积极参与,而且俱乐部这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受时间限制,又可以融合教学要求,对于目标和内容相对固定,又带有法定约束力的体育课,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由于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且俱乐部本身具有社会性,其招收的对象不仅限于学生,可以有教职工和校外人员共同参与,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联合社会上相关的体育协会,扩大影响,提高层次。
高校体育馆作为高档次、全天候且功能齐全的体育资源,依托高校高层次专业的人才优势,完全有条件组建各种类型和标准的体育俱乐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实行会员制是提高场馆效益的有效策略,对高校体育场馆尤其如此。因此,一旦各单项俱乐部都拥有了稳定的会员,意味着会给体育馆带来相对稳定的经营收入,又可以促进学校把俱乐部办得更加丰富多彩。
2、体育馆经营项目的多样化。高校体育馆采用多种经营,应分清主体项目和辅助项目,主体应包括体育竞赛、体育培训、全民健身以及学生社团和社会团体组织的体育活动,其他如文艺演出、房屋出租、相关运动产品经营应属于辅助项目。体育馆方面无论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占用上,都应该做到主次分明,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在具体运动选项上,既要考虑到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体育馆传统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仍有较高的群众普及度,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超前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大大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在不同院校的统计中,诸如防身自卫、跆拳道、瑜伽、武术散打、健身健美、街舞、拓展训练甚至极限运动等都成为大学生喜爱的项目,这些新兴的运动不仅是对传统项目的挑战,对现有的师资也是个很大的考验,作为高校体育馆的管理者,这都是需要重视的新课题。
3、体育馆价格的合理化。体育馆的相关收费标准的制订,一定要通过合理的分析,定位消费层次,根据本校师生的普遍情况,结合周围居民的消费状况,再从定位出发配套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提供必要的服务项目。对于高校而言,最普通的定价战略之一就是差别定价。据调查显示,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几乎都采用差别定价,如校内师生优惠定价、分时段定价、会员优惠定价,还可以结合社会上的各种特殊人群的优惠价等,管理者要充分掌握价格杠杆规律,合理计划,统筹安排。
4、实现体育馆的信息化管理。高校体育馆的管理、宣传和经营都离不开电脑网络,编制实用、高效的管理软件,建立信息丰富、图像精美的网站、网页,开发专用体育POS机系统,刷卡付费以及各种电子商务系统,都有利于省时、省力、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工作,提高效率。
六、结论
高校体育馆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对管理和经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优先考虑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其多元化的功能和意义,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和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形式,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和物业管理体系,精心策划,科学管理,使其充分发
挥自身价值,成为社会共享的体育资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1前言...................................................1 2研究对象与方法.........................................1 2.1研究对象..........................................1 2.2研究方法..........................................1 2.2.1文献资料法....................................1 2.2.2逻辑分析法....................................1 2.2.3访谈法.......................................2 3研究结果与分析.........................................2 3.1 十一五期间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2 3.2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2 3.2.1高校中的多功能体育场馆建筑的设计和规划........2 3.2.2高校体育场馆教育教学功能......................4 3.2.3高校体育场馆在有偿运行中的功能................5 3.3场馆的管理机制.....................................6 3.3.1管理主体......................................6 3.3.2机构设置......................................7 3.3.3人力资源......................................7 3.4场馆运行机制.......................................8 3.4.1教学训练期间的运行情况........................8 3.4.2对外开放期间的运行情况........................8 3.4.3大型活动时的运行状况..........................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4结论与建议.............................................9 4.1 结论..............................................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1前言
高校中的体育场馆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那些用途广泛的多功能体育场馆越来越受到学校内的师生及社会人员的关心,然而许多场馆的使用只是面向校内,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提高其闲置时期的利用率,许多高校选择了进行社会共享的开放式经营,这样不但满足了社会人员的需求也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其运营的过程中其利用效率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阻碍着其发展,如何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进行有效地管理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论文查阅的文献资料共9篇,其中对高校场馆建设和管理的研究共有5篇,对高校的体育场馆运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共有4篇。2.2.2逻辑分析法
本文对通过对陕西省的五所高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体育馆的建设及管理状况结合参考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了这篇研究成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2.2.3访谈法
对高校的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状况访问了专门的负责人员。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十一五期间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普查总体数据报告》显示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符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面的健身器材,由于学校内没有相应类似的场地用于大型的活动,此文体馆也用于承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从2010年的9月学校对体育场馆的整体进行了新的规划在靠近西面的场地里把放置乒乓球台案的地方进行了整改,设计成了一个大型的舞台,由于该文体馆的结构为薄壳结构,加上地面是光面的塑胶面层,其隔音效果很差,在这次设计上加上了大块的吸音构件。以此来满足其多功能实用的目的。
除了上述的体育馆以外,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室外的体育场地,如田径场和室外篮球场,室外网球场和排球场等,这些场地一般是被规划在学校的周边区域,这样不但能满足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又能在其他时间对社区人们开放,形成一定社会共享,高校的田径场地一般还是对外开放但是像网球场之类的运动场地是对外有偿使用。高校内的体育场地较社区的体育场地有以下几个特点:场地面积大、场地设施相对社区内部较为齐全、室外活动环境好、活动场地类别多等。而这种规划形式为陕西省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行提供了充足的外界条件和硬件条件以及商业化运营的条件。3.2.2高校体育场馆教育教学功能
不同的院校对于体育馆的用途也不同,很多院校是以教育教学为首要目的,如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还有一些高校的体育场馆是用来承办学校的一些比赛和一些大型的活动专门建设的如西安交通大学等,在教学的应用中,现有的体育馆一般很少能满足全校师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在体育场中活动,只有少数的几个体育馆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文体馆由于其活动面积较大场地分布合理,可用的活动区域相对较大,内设的体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善所以可以满足校内的本科生需求,但是对其开放性而言,学校的室内体育场馆很少面对学生开放,即普通学生在上课之外的时间很少被允许进入体育馆参加日常锻炼,而且在建设舞台之前的体育场馆内的乒乓球场地是收费的。
通过对西安各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校内的体育馆的使用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是不同的,主要区别是普通统招生和本校的体育生(包括体育系的统招生和单项高水平运动员),对于普通学生,平时只允许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有老师带领进入体育馆内,而在课下的时间是不被允许的或者是有偿的,所以对于普通学生来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体育馆对他们的作用只是在课上,而对于体育生来讲体育馆的使用是没有时间限制的,除非放假期间或者是进行一些大的比赛期间其他时间他们是可以随意使用的,同时学校对这一做法也比较赞成,特别是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如果高水平运动员需要训练并且在场地和器材上和普通生的使用有所冲突,那么场地管理员通常会协调普通生的活动来确保运动员的训练。
室外场地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般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室外场地进行的,只有少数学校的几项运动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健美操和体操以及少量的篮球和排球课在室内进行。3.2.3高校体育场馆在有偿运行中的功能
根据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开展的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情况调研结果可知,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主要存在5种具体的运营方式:一是传统的事业单位运营方式。二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三是委托运营的方式。四是直接改制
【4】为企业的运营方式。五是纯公益性的运营方式。
3.2.3.1高校体育场馆目前在有偿使用的过程中的多样化
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主要是承接参与人数较多的活动,但总起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承办大型的演唱会和大型赛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思源体育馆,在使用过程中就承办了任贤齐、苏醒等明星的演唱会和郭德纲的相声;除此之外还承办过CBA联赛和CUBA的选拔赛等,二、承办的某些公司比赛和团体之间的小型比赛,如在上文中多次提及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文体馆就借助其广阔的室内空间经常性的承担小型比赛。
三、出租成为一些招聘场所,如联通公司在西安的招聘活动就是在不同的高校中租赁期体育馆进行招聘工作。
四、举办庆典或者演讲以及讲座,某些知名专家由于其影响力较大所以在其讲座的时候参加的人数众多以至于大的会议室或者礼堂都不能满足其需求,这时候体育馆便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由一些团体或者个人办训练班用,在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内就是这种运营模式。
在体育馆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可预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很多院校就是因为安全问题不把体育馆租赁给公司管理,而是有自己来管理,同时由于安全问题很多院校在一些利润丰厚的大型的活动面前放弃了,除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之外,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协作问题也影响着体育馆的运营。此外还有体育馆的硬件问题,硬件齐全但是破损不分未能及时修复,以及学校的声誉和信息的获取能力对于体育馆的运营也存在着影响。3.2.3.2总体来讲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较低
主要表现在体育馆有偿服务的面不宽,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我国体育设施中有67.2%集中在学校,但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多以教学、训练为主,基本不对社会开放。在辽宁省53所高校中,不同程度开展有偿服务的占54.7%其场馆利用率在5天工作日中仅为2小时,占可利用时间的28%,在双休日里平均利用率为3.3小时,占可利用时间的27.5%,可见其利用率很低。而在陕西省内走访的五所高校中进行有偿服务的占到四所,其有偿利用时间由教学和比赛之外的空闲时间而设定,虽然能承接多种比赛但总体利用率相对仍然较低。现有的场馆运营模式造成资源的浪费,高校的体育场馆的不足现状又要求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和下午的部分时段,其余非教育时间,如周六、周日和平时晚上都为无偿开放或关闭,较高档一些的场馆却被“保护”起来,使场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多年来,高校体育场馆与外界联系沟通甚少,许多社会性的比赛、训练、活动以及赞助、资助、共建也就无法实施,也造成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巨大浪费【3】,所以管理人员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和体育馆的运营息息相关。
3.3场馆的管理机制
3.3.1管理主体
不同高校对体育馆的管理方法也不同,所以其管理的主体也不同,但是总的来讲有两种运营方式,一种是学校将体育馆完全承包给某个公司,由公司作为管理主体对体育馆来进行管理运营,而校方只作为租赁方,每年从承包公司那里收取租赁费用,思源活动中心每年从承包公司那里收取费用为三十万,但是由于承包公司与社会沟通能力的较强运作模式较为合理每年不但可以交付三十万元的租赁费用和员工的工资以及场馆的维护费用仅仅2009年一年就盈利八十余万元。但是公司在承包的时候要遵守学校提出的要求即在学校的需要的时候必须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学校来使用,所以公司承包的仅仅是其空余时间的使用权。与之对应的另一种运营模式就是管理主体是学校自己,体育场馆的运营由学校的体育系或者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这就保障了体育场馆的运营的安全可靠性,如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管理就是这种模式,其盈利的资金主要用于发放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补贴和场馆的维护。剩下的结余有一部分由体育系上交学校,另一部分归体育系所有。而在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里面也有很多的问题如西北大学的体育馆在运行初期并没有想打营利性的经营但是限闲置了三年以后才对体育馆进行对外经营,起初有体育部的老师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内部的矛盾问题后来由学校来进行资金统一管理。3.3.2机构设置
各个高校的机构设置都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讲其设置相对简单,走访的高校中其设立的机构一般只设定一个场馆管理办公室,而人员设置更为简单管理场馆的领导阶层最多设置两名,而每个学校的所有场地管理人员都没有超过十名。体育场馆的所属机构一般都因高校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主体而定,但是总体可以根据其管理机构来分为以下积累,西安交通大学的体育馆由于是承包给了公司来进行管理,所以其机构设置相对明确吗,即有专门的公司部门来进行日常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其管理完全由公司因情况来定,相比而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用来管理全部日常的活动,而西北大学仅仅设置了一个全职管理人员和两个体育老师来兼管,但是在体育馆承接大的活动的时候他们的人力资源设置基本是相同的,即临时从学校抽调人员来进行人员补充,如当西安交通大学承办演唱会的时候根据活动的大小来进行临场人员安排。由以上可见现在的管理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的管理素质,即场馆由非专业人员来管理专业的体育场地,所以无论从体育场地的管理还是从体育器材的维护都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专业人员相对短缺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专业人员的短缺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3.4场馆运行机制
3.4.1教学训练期间的运行情况
对于体育场馆来说满足教学训练是最基本的任务,在走访的各个高校的管理中,在没有重大活动时都是为教学训练开绿灯的,特别是在满足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上,体育场馆是随时为其服务的。但是对于普通学生在课余时间进馆进行体育活动是有限制或者有偿的。而且在西北大学的羽毛球馆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考虑到高消费问题,主动不倡导学生有偿进馆进行空闲时间的娱乐训练。3.4.2对外开放期间的运行情况
在调查的高校体育场馆在学校管理的情况下开放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整年都有定期开放的日期,二是在节假日开放,三是开放没有固定的日期。高校场馆经营收入的资金使用情况基本分为两种:一是自行使用管理,二是部分上缴学校、部分自行管理。自行管理的资金流向有五个方面:支付工人工资、支付水电费、补充体育经费、支付教师奖金、其它支出。如西安石油大学的就是这种管理模式,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完全支付于这几项。
西安48所普通高校共拥有1067个体育场馆,其中室内体育馆114所,室外体育场953块,有91.7%的学校能开放场馆,其中64.6%的学校采用有偿开放手段,而服务对象多以本校师生为主,由于开放需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员和精力,对社会开放的范围则较小。具体表现在:(1)高校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2)场馆利用
【5】率低;(3)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滞后,缺乏高素质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3.4.3大型活动时的运行状况
在大型活动期间其运营主要由活动方进行管理,而很多体育场馆管理方只是把体育场馆单一的作为场地租赁,活动方把布局方式和必须品直接进行布置,而场馆管理人员只是起到协助作用。不去考虑其对外运营的管理,所以其管理活动相对滞后,当遇到大型的赛事的或者活动的时候场馆管理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布置或者维护体育场馆内的设施不被损坏,而不是参与一些大型活动的策划。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当前的高校体育场馆建筑和设施条件都能够满足教学和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要求但是对于普通生的利用都有所限制。
2)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职责不能具体确定,即每个人的具体职责不是单一和专业的,而是以不专业的人员去管理专业的场地和设施。
3)某些高校的运营中形式单一,体育场馆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导致了体育设施场地的巨大浪费,同时高校的盈利主要在于承办比赛。
4)体育场馆的管理形式与高校的规模以及周围的环境和学校的办学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211高校和985高校以承包给运营商为主,而一些省属高校以学校自主管理为主。
参考文献: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学校体育管理制度06-27
体育组工作管理制度07-15
学校体育制度汇编06-30
美术、音乐、体育器材管理制度08-06
体育器材室管理制度表08-16
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办法09-06
学校体育任务组织管理论文09-07
体育馆管理人员职责10-09
学校体育竞赛规章制度10-16
小学体育器材借取制度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