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学模式

2024-06-29

生本教学模式(精选8篇)

1.生本教学模式 篇一

生本教学活动计划

为推进我校实施生本教学、创建快乐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现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践行生本教育的做法:

1、设计前置学习:为学生选好书等资料,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整理、归纳

2、小组合作探究: 为了保证每个同学、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全班分成10个小组,实施组长负责制。人人都有责任,每人积极性都发挥到极致。教师想办法把他们组织起来,热情焕发出来,潜力挖掘出来,那么这个班级就是藏龙卧虎之班。

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先学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对一般的问题先由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做好记录、汇总、并统计出错误率准备课堂讨论。

上来展示的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特别是复习课(你认为最想讲的题),基础知识尽量找差生(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组内其它人补充。典型例题让中等生来展示、讲解、点评。方法小结一般让优秀生来进行。

同一组的人,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组员们觉得学不好对不起其它组员,所以每天都在想着把事情做好,争取多加分为组里作贡献。

3、学生上台展示:上课时学生可直奔讲台,用投影展示自己的做法,讲给大家听。同学们只要有不同想法,可自由地上台质疑,总而言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变成导演。

4、评价激励超越:遇到特别精彩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表扬和掌声鼓励。学生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的兴趣更浓、良性循环,肯定会做得更好;对于学生错误的做法,绝不责怪,而是鼓励他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由其他同学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对他说,错得好,只有发现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今后能引以为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

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本:

老师们也许担心:学生十几年来一直是被动听课的,现在要他生本,关键还是我们的观念问题,就看我们老师如何引导和培养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尝试去做,我们一定会做出成效。

1、告诉学生:满堂灌的教育,毫无创新能力。考试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再从个人前途而言,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竟争非常激烈;假如只会人云也云,而不会创新思考,肯定不利于长远发展,今后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生活、好的前途。

2、落实措施:采用多种形式加以引导。统计个人上台次数等形式,迫使其去尝试。每天问他们一个问题,今天上课你举手发言了吗?只要上课举手发言他就称职放心了,知道孩子上课专注,动脑筋、在思考。

(2)适当调控:基础好、差学生使其都有成就感。

(3)榜样引领:以做的好的、成绩进步快的学生为榜样,激发其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每节课都努力这样去做,学生自己会明显感到成绩上升、能力增强,习惯成自然。尝到甜头后也就乐于配合。

3、与学生做真心朋友,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发展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合作目标一致,我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你好。我的做法并不是最好的,希望你帮我想出更好的办法。采用多种形式谈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他们所想所需,烦恼忧愁,身心健康等。针对个别特殊学生,先谈心教育再罚其为队员补课,一定要让其心悦诚服。教学工作要实实在在去做,我想只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是会感动、努力的。

总之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做到六个心 :一是爱心-----把爱赋给学生,二是创造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平等心-----与学主平等相待,四是细心——细节;五是耐心——克服烦燥情绪;六是关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工作中处处体现生本;

郭教授在博客中写道:“生本教育”孩子们如鱼得水,如鸟翔空,大海啊,你澎湃吧,澎湃成雪浪排空,让生命纵放,使生命提升,教育的春天巳经到来!教育之本,首在生本,门人知己即恩人。让我们追随着郭教授的梦想,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心仪和魂梦,让课堂成为我们的心仪和魂梦。

辛红梅

生本教学活动总结

从初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到现在,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从学习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也积极参与到生本教育的实施当中,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合理设计前置性作业,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备课和平时的教学中,体现了前置作业,但是有时设计不是很合理,有的与新授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不能很好的为新授内容做铺垫,因此,导致学生在课前的学习不够透彻,从而不能够很好的为新授内容服务,课堂效率不是很高。在老师上课时让学生展示前置作业时,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可以非常的丰富多样,它可以是图象,可以是声音,可以是文字,可以是习题等等,只要能为我们的新授内容服务,能为我们的新授做铺垫,都可以,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其次,坚守课堂阵地,开展生本实验。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也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结果证明这次试验是非常成功的,上台来的学生,不但讲的很成功,而且没有一点胆怯。就像我平时在讲台上上课那样而且下面学生的反应比平时都好。

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尽可能的把课堂变成学生激扬生命的的舞台。

再次,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努力提高

现在实行生本教育,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感觉有时候自己的能力不够,对课堂上一些偶发的事件还不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也是制约课堂效率不高的因素之一。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最后,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应更加全面

在班级的教学中,小组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小组学习很积极,上课发言也很积极,平时的学习中,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带动不太好的学生,但有的小组相对做的不是很好,学习能力不强,合作意识也不是很强,对小组的评价只是发言积极有奖励,而忽视了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不够全面,应多向其他老师学习,讨论合理可行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的生本教育实验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在前置作业和小组合作方面多下工夫,要多学习有关生本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多参与教研组的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取同事们对自己的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踏实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备课、上课上多下功夫,多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课堂的效率,让数学课真正成为学生实用和喜欢的课。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辛红梅

2.生本教学模式 篇二

关键词:生本理念,以生为本,教学评价,课堂实效

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落实生本理念和评价理念, 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究。

一、坚持以人为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本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 评价理念要改变

教学评价确立了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因此, 评价要全面, 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 肯定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的成绩与进步, 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新的生本评价理念主张“评价的多元化和互动性”。

例1:列宁在学校里, 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 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 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 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 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 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例2: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 通过刻苦自学, 终于成为发明大师;又如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 出身贫寒, 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

(二) 评价内容要丰富

七上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提到:“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课堂上, 通过各个方面内容的评价, 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 他们把全心沉浸于学习之中, 走向卓越和高级, 走向纯洁和透辟。

例如评价新课《伤仲永》的学习阶段, 教师要把握好“导”字关, 深入研究自学内容的知识重点是什么, 与哪些知识有前后联系, 需要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充分思考后, 设计一些有价值和思考空间的教学评价提纲, 让学生按照教学评价提纲进行学习, 并从中学会以后看书自学, 应该弄清哪些问题。

又如评价学生自学《再塑生命》的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1) (4分) 你能发现“我”的哪些生活弱点?“我”的生活经历和其他的残疾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2) (16分) 请你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设计一个困难来写出你的解决方法。

二、改变评价方式,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 4人小组交流

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 回到课堂, 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 (无论多少, 无论对错) , 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 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 小组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

我进行评价学生自学《我的第一本书》的阶段:首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评价提纲: (1) (10分) 你认为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如何理解课文第一段? (2) (12分) 如何运用资料来理解课后练习? (3) (15分) 你认为怎样归纳课文的大意? (4) (8分) 你能从生活中回忆一下你的第一本书是哪一本?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 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 促进4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全组学生都学会之后, 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 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大胆的质疑、积极的学习状态, 教师都应及时评价、鼓励、强化;学习小组之间可以组内评价, 互相评价, 组长评价;可以采用评选“最佳学习小组”“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等方式;可以评价学生语文日记;可以采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的方式。

评价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时安排一次较大规模的评价活动, 这时, 教室就成了一个社会的小舞台, 学生既是演员, 也是观众, 更是评委;教师既是组织者, 也是观众, 更是评委。

在七上第三单元教学结束后, 我安排了一个教学评价活动———“与大自然交朋友”。课前, 我带领学生亲自评价自己心目中的“知心朋友”。课堂上, 学生按照学号评价十个最佳同学的表现。没有主持人, 他们一个接着一个, 井然有序地走上讲台, 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朋友”。每个学生既是听众, 又是评委, 评比出了一等奖三人, 二等奖五人, 三等奖八人, 其余的为鼓励奖。这次活动, 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上台介绍的多达三十六人, 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二) 学习方式是真正转变

我认为, 评价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关于“前置性学习”的设计, 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 根本, 开放 (可拓展)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 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 使知识扎根心灵, 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 难题自己想。

例如, 教学《绿色蝈蝈》一课, 我预先设置了几个方面的评价:每人到野外寻找几只绿色蝈蝈, 用有小孔的塑料袋装好, 带到学校以便观察。课堂上首先对蝈蝈的形状的大小进行评价;其次评价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寻找的经过, 并详细地描述出蝈蝈的外形特征。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学习《黄河颂》, 我会经常评价类似这样的问题:评价———某个同学谈谈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语句, 并说明理由;评价———小组内进行的合作交流;评价———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评价———学生的自己独到的见解。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好习惯, 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

三、开展各种活动, 调动学生参与评价

(一) 用评研代替考试

例如在教学《马说》时, 学生先在课前评价出已做好的一份自学学案, 就在学案上列出疑难问题, 找出不明白之句, 熟读课文。课堂上一开始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轮流汇报自己的做法和心得。教师巡视和参与各个小组之间的评价, 这时教师又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然后小组轮流评价展示汇报, 共同在黑板上写出评价结果。教师抓住一些动态生成的资源激发学生继续评价探讨“其、之”的用法和规律, 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 教师素质是重要保证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儿童发展。”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多奖励, 少批评”应贯穿在生本课堂评价过程的始终。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3.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三

一、生本课堂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以前教学时,教师总想着在课堂上要有最完美的展示,课件制作要精美,教学流程要完善,教师语言要精彩,教师成为课堂的表演者、主宰者,学生只是课堂的被动接收者;教师教得不轻松,学生学得很吃力。生本课堂的理念是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可以没有生动漫长的导入;也可以没有一张张精美无比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必让教案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让孩子自主预习、自主识字、学会质疑、学会解疑。教师只是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

教师按照学生的学情展开教学,以学定教。预习不到位,不急着讲新课;字词有难度,就给孩子时间学习;读得不到位,再读第二遍;疑难没解决,引导再读再悟……教师不再严格按着教案,老实翻着PPT,而是按照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教学进度加快了,留给孩子的作业时间充足了,不再是教师满堂灌,孩子下课围着作业转的模式了。

二、生本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组内检查交流让每个学生的预习不再是一句空话,组长真正成为老师的助手;教师有针对性地检查让差生不再成为漏网之鱼;小组交流合作更是孩子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孩子畅所欲言,在互相学习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质疑问难让孩子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相互解疑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学习不再成为同学们的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我发现,自从课堂方式改变以后,孩子们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每节课发言的同学多了起来,每节课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有自主交流、自我展示的机会,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活力四射。知识的传授变得容易、快捷,孩子的表现欲、求知欲特别强烈,这种学习方式让孩子乐此不彼,生怕自己的表现不如他人,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生本课堂让孩子学会了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要求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所以,我着手教给孩子预习的方法,让孩子们按照步骤自主预习。山区的孩子大部分住宿,是不可能由家长辅导,因此我先引导示范,小组长督促检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预习能力加强,学会自己思考课文内容了。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每个孩子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听取他人意见,发现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贵有疑。在学习中,学生随时会产生疑问。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最终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只是孩子的引路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普通的问题相互解决;一般的难题小组合作,教师适当点拨;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自读自悟。教师顺势而教,不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走。不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问到哪儿,学生回答那儿,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没有真正去思考。

以前我总是自己设计好问题,认为自己把重难点罗列得很清楚,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很良好。可是学生提问后,我才知道以前自己好高骛远,是从成人的角度看待文中的问题,其实孩子思考的、理解的和我根本不一样。由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才是他们要了解、感兴趣的内容。而他们的问题大多数情况就有本节课的重难点。这让我欣喜若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课堂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强了,我也从孩子们的进步中感到了快乐。

在生本课堂中,令我感到困惑的是,怎样让学困生真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而不是在老师或者组长的监督下被动的学习?怎样让孩子的质疑不是漫无边际?怎样让孩子的预习真正落到实处?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而不是种负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好好去实践的。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这些困惑一定会迎刃而解的。孩子们一定会爱上语文课堂,也能在语文学习中做一名自由翱翔的小鸟,高高地快乐地飞翔在语文学习的蓝天上。

4.生本教学反思2 篇四

前流堂小学 贾培新

通过对生本教学的研究,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点冲劲,也应该有点好学精神,于是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我决定进行教学改革之路,走进了“生本课堂”,成了一名生本课堂教学操纵者。

我的生本理念很简单,以生为本,把课堂80%时间还给学生,20%的时间老师只是评价和引导学生如何教和学得更好。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是一根主导线,用旁观者或领导的身份欣赏学生自己学习所得的成果,并及时给予中肯的建议和大力表扬我所欣赏的环节。

从这一学期开始,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认真备课,设计好前置性作业。每小组形成一种学习模式:讲授新知、提出质疑、延伸拓展、讲练结合、评价真诚有效。

2、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情况。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差生更要上台展示,优生补充不足之处。这样既照顾了差生也让优生更优,对优生要求更高。

3、及时鼓励增强自信心。评价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点评,让学生在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能处理的更好。因为“经验在于积累”

4、对于学生训练采用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见成效。

5.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篇五

第一次参加网络教研,是在暑假。全新的教研模式,全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参加工作也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回想我的语文教学之路,前面的十三年竟然茫茫然一片空白的感觉。只有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说法还清晰可见。我不禁感慨:教学十几年原来只是在重复教书匠的工作,并没有自己的思考。也难怪没有多少可以反思的地方。病休的时间,自己仿佛一切归零。这几年教育教学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个文化倾向的变化,语文教学也是瞬间风起云涌,变化莫测。这次一出山,就参加了如此规模的网络研修,着实让我充实了一把。

从暑假到现在我们的大型培训已经两次。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耳熟能详。看着专家的学术介绍,观看一节又一节的观摩课,后来又参加的磨课活动,都让我对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向进行思考。我也给自己重新定位:我天资愚钝,对专家的讲解和分析只能做到浅尝辄止,对于名师的理解和感悟只能做到学习和膜拜。但是谦虚的去学习和勇敢的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却是我能够做的。虽然研修的时间不长,但是在这次研修总结中,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浅悟,包括在实践中做的尝试,不管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归纳一番。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最终是为了造福学生。

一“生本高效”理念的理解:

理念的引领在各行各业都是起到启明灯的作用。因为教学纷繁复杂,时间长了往往走进误区或者迷魂阵。从最早的应试教育到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整个改革的过程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阵势,不免有走进误区的环节。这次课改的基本理念“生本高效”就是那颗闪耀的启明灯。

看了好多专家的讲解,难免感觉理论高度让人望尘靡及。我请教了身边的优秀同事,我们一起教研的时候,理解这个生本高效,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个人,人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学生的什么为本?我听了耿老师的课,期中她在讲古文《伯牙绝弦》的时候,就很好的贯彻了以生为本。古文距离孩子的现实生活较远,她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伯牙是什么样的人,古人对这篇文章的后续记录。充分以学生的学情为本。其次尊重学生的人文需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鼓励声中长大。自信背后却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他们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重视。耿老师对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一种肯定,同时为他们学习方面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就是以生为本之二的表现:以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学习的心理需求为本。诸如:你回答声音非常响亮,感情投入会更好!你真是老师的知音,能够用心思考很难得!这样的评价背后是一种至真至美的尊重和期望。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灵活掌握为本。以往的语文学习,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有一种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感觉。但是现在的生本高效,摒除了学用分离的尴尬局面。现在的语文课堂,讲解方法的环节非常多,孩子们最后的小练笔都是这种学以致用体现。这就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的容量非常大,这种大并不是内容多么纷繁,而是需要孩子们听说读写的内容都压缩在一堂课里。还是拿耿老师的古文《伯牙绝弦》来参悟。耿老师上课伊始直入重点:预习课文后回答: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怎么认识的?课题是什么意思?几个重点问题直接带领孩子们进入课文。层层递进是为了快读把握重点,继而朗读课文,学习古文的用词精妙和语言运用。后面的环节更加紧凑,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古文的方法:借助拼音和注释。对于没有注释的重点词语,耿老师设计了“联系上下文,对比理解,朗读体会”的方法。孩子们层层深入的理解古文,朗读的时候更加投入和积极了。整个课堂特别紧凑,围绕这篇不足一百字的短文,耿老师完美的体现了高效。因为高效就是举一反三,今后再遇到古文,就用这种方法,反复朗读理解,查阅资料理解,把握重点词语理解等方式方法体会文章的精华内涵。

高效课堂就是举一反三的课堂,就是方法和技巧的层层递进的课堂。孩子们不是学课本,而是用课本学。教师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透过课文这个文章的精华版,仿佛打开了一扇探索中华语言文字魅力,人文情怀的窗户,其中的绚烂只有通过生本高效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实现。二生本高效的几点尝试

学以致用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一开始我也不自信,不敢尝试。通过反复听课,和同事们研修,我逐渐开始尝试在生本高效中感悟到的教学理念。虽然很生涩,但是我相信不管尝试的是成功还是失败,总归是我自己的体验。

一)生本高效的备课是一种生活

记得很多年以前听过窦桂梅特级校长的一堂说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一篇课文我只需要十分钟准备,但是备这节课我需要一辈子。真正的以生为本的备课,就是让老师能够把备课真的和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是个变化的个体,他们每天在接触什么,在想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我们老师做成人的时间太长了,已经忘记了我们曾经童年的需要。备课是需要从文本走向生活,从生活再次走进文本,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生本,教学也就自然能够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实现高效。

在备课中,我尝试着走进生活。才发现孩子们最丰富的是什么,他们最缺乏的是什么?为什么有时候会启而不发,为什么有时候他们会高高举手之后,又很失望的放下?以我现在从教的一篇课文《清澈的湖水》为例。这篇课文看似是在写风景,其实是在渲染主人公小洁看到那么美的风景后,能够自觉爱护环境的一篇教育性文章。这篇课文在语文的知识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色,进行景色的描写。在写人物的时候,需要掌握动词描写,能够把人物写活。而在人文教育即思想方面,需要体会小洁那种思想纠结的过程,体会那种人景合一的美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能够在一堂课里融会贯通,层层深入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生活和课堂上先做渲染,并且了解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提前做些准备。

于是,我给孩子们搜集了好多风景的图画,并且在学习其他课文的时候注意搜索描写风景的好词语好句子。同时,我跟踪着值日生干值日干了一个星期。在他们干值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注意自己都做了哪些动作,同时体会:当你看到污秽的地面逐渐干净是什么感觉?你看到扔废纸破坏环境的同学的行为,你是什么心理想法?孩子们都纷纷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上课的时候,我结合孩子们的实际引导这样的问题:优美的环境是大自然神奇的创造,更是人们用心的爱护,文中的主人公小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很唐突,但是当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去体会的时候,他们仿佛就是小洁,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自然而然能够说出真实的境况。这就是备课既生活,生活就是备课的一点体会。

以生为本,首先能够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才有可能还原本来的需求,本来的能力,继而激发更高的能力。二)生本高效的教学是一种领悟

那天,我连着上了两节语文课,孩子们学的非常认真,我也很投入。下课铃一打,我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回到办公室我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生本高效的课堂真累啊。我们可爱的同事说:“生本高效不是老师累,是学生累吧。”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说出了我们在实践摸索中的真实感受。高效,意味着高度集中的精力,高度集中的效率,高度集中的智慧。课堂是个看似平静,实则是知识风起云涌的地方。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更要用智慧去驾驭和引领。四十分钟的时间,实在是一项繁重的劳动。

我们二年级的作文教学已经开始,虽然是小练笔的方式,但是两极分化永远是规律。悟性很高的学生已经开始写比较成型的小作文了。这样教师必须在引导写作文的时候,两头兼顾。既要拉扯还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又要引领写的比较成型的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理念,在二年级的学生中要实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不放松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都在渗透写作的基本理念:用心观察,积极积累,勇敢思考。有一次,我走在校园的走廊发现一片很完整的落叶,我忍不住捡起来,心想:很多孩子都从落叶上走过,也不知道扫了多少落叶,但是真正能够用心去观察落叶,通过落叶思考的很少很少。老师要做一个很好的引导,首先就要当一个有心人。于是,我拿着落叶思考了许久。课堂上,我跟同学们是这样说的:同学们,落叶随处可见,我们却忽视了它们。今天我们一起跟落叶对话,看看它都有什么要告诉我们的?于是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动脑筋,通过观察落叶的形状,落叶的颜色体会季节的变化。同时,我引导:落叶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封信。它需要有心的小朋友去读懂它。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孩子们说:秋姑娘告诉我们,要多穿衣服。还有的说:秋姑娘很舍不得离开我们,因为它很短暂。这样天真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多么珍贵啊。这是孩子们的思考,这也是一种用心的领悟。三)生本高效的作业是一种艺术

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写话。但是他们的实际情况是掌握的字运用不熟练,很多错字别字,同时他们积累的词语也不够多,更别说生活体验了。针对这个学情,作业布置必须人文,高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总是问自己: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想来想去,无非三点:一常规性的知识方面的作业: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二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检验自己的语文能力的运用。三培养思考的习惯,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二年级的实际情况是尽量不布置书面写的硬性作业。但是孩子们的生字不写是很容易混记的。好在家长们都大力帮忙,在家里想了各种措施。我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侧重于把语文知识运用方面。

生本高效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孩子们必须把学习的观念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个观念的转化有赖于这个语文实际运用的帮助。当他们觉得语文就是一种生活,学习就是一种必要的活动时,学习的心态变成我要学,效率也就自然上去了。

我布置过一类作业,投入的唱歌给家长听。那一节语文课简直就跟音乐课差不多。那是今年的第一场雪,我精心搜索了一首歌曲《雪人》:好冷,雪已经积得那么深„„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拼出你我的友情,我的爱因你而生,你出现让我有话要说„„我们在课堂上朗读了歌词,体会了优美词句。当背景音乐播放的时候,孩子们的心瞬间被吸引住了。他们在歌声中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能够投入到文章中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孩子们反复唱着,放佛来到雪的世界,跟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创设的美景,语文的文本之美犹如涓涓细流,流进每个人的心扉,啊,太美好了!课后的作业我是这样布置的:投入的唱给把爸爸妈妈听。把你的感受写到书上。这个作业孩子们非常喜欢。

第二天当孩子们说自己的感受的时候,主动思考的习惯从此开始了。还有一次,我布置给孩子们一项作业:要把学过的内容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以致用。给孩子们布置这项作业是因为学习了一篇课文,我们刚接触到一个描写人物内心的方法:感觉描写。对于感觉,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但是当你不留心和自己的感觉对话的时候,很多感觉就这样转瞬即逝。我们俗话叫做灵光乍现,灵感。其实灵感也是可以被训练的。虽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但是有这样的训练必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形成不可小瞧的良性趋势。孩子们一开始对于这样作业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也难怪,第一次接受的新鲜事物的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我在课余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感觉。有一天,我去水房倒水,无意中听到干值日的一群同学在议论纷纷,仔细一听他们在讨论拖把。其中一个男同学说:“这个拖把太细了,拖起地来跟木棍一样。”循着他的声音我找过去,原来是他在拿着一把掉布掉的很厉害的拖把在卖力的拖地。那几根布条在地上来回摆动,可不像拿着跟棍子捅地的嘛?我笑了。跟那个男同学说:“太棒了,你用到了感觉在表达自己的生活。”他愣住了。我跟他解释说:“你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写进小练笔就是感觉描写!”“今天,我干值日。拖把的布都掉的差不多了,我感觉自己拿着一根棍子在拖地。”多好的感觉描写啊,又真实又生动。说完这些,我跟孩子们说了一句我经常在课堂上说的话:“生活处处皆语文!”

6.生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学期又要结束了。我担任五(2)语文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了。这五年来我充分利用生本理念,教学中虽说没什么经验,但我还是有自己的心得。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生本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享着课堂教学的简单,品味着师生和谐相长的成功与喜悦。

几年的生本教育,让我深有感触。生本理念下的语文自然真实,轻松和谐,就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学做人。

一、“有困难找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学习者,这种温暖来自“一切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相信学生”的生本理念。生本的民主与平等,便备课变得那么简单。记得当时学生用了一节课时间,把初读感知的课文内容概括得有条有理,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探究的话题,孩子们的质疑和思考,足可以成为他们课外阅读和主题研讨的依据。

有困难找学生,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就这么简单!它尊重了学生实际理解的水平,也见证着学生是丰富的教育资源。这种教学双边的雪中送炭,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一种默契,更是一种教学的充实!

二、学生自定步调——高度尊重学生

可谓“四两拨千斤”,生本的课堂学习过程线索清晰,学生上课得心应手。曾经有人取笑说:生本的课堂从来就是三步走:“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学完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也许我们真是这样走过来的,学生们也都约定俗成:学一篇课文,首先得整体感知,了解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接着是重点口味,体会思想;然后是阅读拓展的交流、运用与延伸。教师抓住主线适时加以点拨,可以让课堂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教与学产生共鸣,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三、教师“不现自我”——充分展示学生。

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生本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尽展学习的风采,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别人讲到自己,从远古谈到今天,从过去说到现场,从怪诞悲观论述到积极乐观。他们上下互动,取长补短,相互纠正,相互完善,和谐有序,时不时来一阵热烈的讨论,时不时又是一番掷地有声的论说。作为教师,我此时只是个专注的旁观者,充当及时点拨、组织、参与、配合的角色,促使课堂学习各层面实现超越与突破。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需要太多的求全求美。只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热情的导火索,就能引起教学的共鸣。

2.以读引读、读说结合,读写相辅是生本语文的重要策略。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因此,教师无需预设太多,只需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存和认知水平为起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恰如其分地诱导。学生在真实反馈自身阅读感悟的同时,自然会理解、内化、迁移,无声地积淀人文品质。

五年级,更多的是读有所悟、读写相辅,力求全面的提升。从小广泛地读书,是儿童丰富思想的重要保证。思想丰富了,发表见解时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绝了。这是生本语文教学倡导从独立自主地大量识字到积极主动地广泛阅读。再到轻松自如地发表见解。最后情不自禁地执笔写作的美好境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兵马俑的个性》让学生深深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凝聚的思想,让学生下笔成文,同学们争着诉说阅读感悟的收获,他们的习作流泻着学习生活的情趣,记载着童年纯真的印记。

四、静待花开——教学评价和谐简单。

所谓评研,就是评价、研讨,由学生自行发现学习上的问题,通过小组内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后,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学习弱项,自行出题,与同学交换做题,相互评改,自行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乐此不疲地充当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接受考评的学生。又是考评别人的老师,这种角色的并存,让应试教育“谈考色变”的紧张焦虑转化为生本评研的乐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对学习评价的喜好就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

作为教师,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出题考倒学生,更不用在题海中带领学生艰苦跋涉,只要做个旁观者,关注学生的评研过程,学生就能自觉地在评议中识别学习的优劣,在研究中学会取长补短。评价走向生本,和谐又简单。我们不求高分,但求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等待。

每一种花,遗传基因的不同,决定她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还是清香怡人的茉莉;是常开不败的三角梅,还是转瞬即逝的昙花。每一朵花,承受的阳光雨露不同,决定她的花期或长或短;或盛开于春夏,或怒放于秋冬。

7.生本课堂下分组教学模式心得 篇七

一、如何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 建立学习小组时以自愿为主, 兼顾均衡、男女生混编、适当调整的原则。学生参加哪个小组, 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 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 以保证达到“均衡”。

其次, 小组的人数不能随意变动, 国内外研究证实, 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五人合适。因为小组的规模大、人数多, 就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并且“五”是奇数, 在小组讨论争执不下的时候, 从人数上自然会表现出倾向性, 这样便于作出暂时性的结论。根据我所教班级人数为31人, 分成六组。

最后, 选出小组长。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 小组学习的成败, 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为使小组长这一正式角色能充分发挥作用, 必须使之既是小组的形式核心, 又是小组的实质核心。学习小组长首先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

二、如何保持小组合作的热情

其一, 创设氛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因此, 教师要充分创设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环节, 以生为本, 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唐宋诗词选读》时, 有些诗词现已被谱曲传唱, 很受大家喜爱, 这时让学生搜集一些耳熟能详的曲子, 在课上播放给全班听, 或哀怨、或高亢、或婉转、或豪迈的曲调, 会让学生很受感染, 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 背诵速度、理解深度明显好于其他篇章。

其二, 巧设问题。问题的多少、难易、深浅, 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呢?一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如《溜索》一文, 讨论“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 请统观全文, 简要分析领队形象”。二是课内向课外适当扩展和延伸的内容。在解读《上善若水》时, 作者将都江堰和长江黄河淮河的现状对比, 有何深意?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联想到环保, 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想表达出来, 势必形成一种讨论热烈的课堂局面, 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人参与的课堂局面!

其三, 耐心等待。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 给更多的学生展示精彩的机会。很多时候, 我们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不得以打断学生热烈的讨论, 将答案囫囵吞枣似的喂给学生, 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还会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与其这样, 不如减少一两个学习目标, 集中探讨一个问题, 多留点时间给学生, 只有保证了时间, 才能让有深度的问题得到解决, 有争议的问题得到统一。

其四、学会“放手”

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决不能像在传统教学中那样, 迫不及待的给出答案。此时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参谋者”、“询问者”, 与学生共同的参与到探索讨论中去。对于一时“走错”的学生, 不能全盘否定, 而要在充分肯定其思维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 问原因、找漏洞, 帮助他们“改邪归正”。让学生对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对于某些学生的评价或小结, 教师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再作“评价”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作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的成果。然后, 教师要做好总结性的发言。教师要通过变式、求异、拓宽等方式, 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经过不断地课堂实践, 运用“分组”教学法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遇到问题, 他们都会先问个“为什么”, 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去思考, 去解决;分组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充足的分享机会和交流平台, 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找到自信, 积极主动地探索进步, 真正创设了教学相长、师生和谐的高效课堂。

摘要:“生本课堂”目前已成为我校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要保持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就要完善分组教学模式, 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和分工, 给更多的学生展示精彩的机会, 更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出适时合理的评价, 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得到落实。

8.生本教学模式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本课堂 教学模式 建构

一、构建生本课堂模式是时代发展和课堂变革的需要

(一)时代的需要

当前社会,学习呈现两个趋势:

1.泛在化学习,学习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不一定发生在课堂,所以学生进入课堂时,已经不是教材意义上的学生了。必须要基于学生开展学习,迫切需要一种基于学情研判基础的教学模式。

2.知识获取的极大便利化,使得今天如何获取、理解和应用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校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场所,未来学校需要寻求自身的价值定位,组织学生学习并指导他们学会学习成了学校未来的重要使命。

(二)传统的课堂

1.教师。受长期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老师以教为中心,不是以学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不是以人为本,只是立足于向学生灌输一定的知识量,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总想掌控课堂。

2.学生。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生不想独立思考,不会主动探索,不肯合作交流,他们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更不可能生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启示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给我们很多启发: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自主合作学习。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主动学习,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

二、生本课堂模式建构中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师生的位置关系

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即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因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孩子在他本人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以学为中心。教师仅仅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做好教育、指导工作,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不要以教为主,而应以学为主,以学为中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应该让学生形成学的意识,经历学的完整过程,而不是被动完成教所给予的任务。只有给学生留足了时间、空间,学生才有学习的内驱力,才能有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效率。构建“以学为中心”不是放弃教的指导,而是对教的指导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不教的学,也没有不学的教。

(三)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

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的学习必须独立思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学习;没有学生自身的感悟和建构,就不可能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没有学生自身的活动、训练,就不可能将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方式;没有学生的自身体验、经历和问题解决,就不能生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独立思考,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因为学生不仅要个体学习,更需要参与群体学习。教学也是一种人际、信息、思维碰撞的过程。但合作交流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也需要时机,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只有在适宜的时候,在学生是会又不会的关键时刻,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构建“五步一评”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本着“以生为本”的宗旨,笔者尝试构建“五步一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阐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如何实施“五步一评”。

(一)前学:指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提前设计好题目,让学生带回去完成。设计前置性学习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时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设计的题目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

(二)合研: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经过前置的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困惑,这时在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1)我的方法是什么?(2)解题时要注意的是什么?(3)我的困惑是什么?这样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既能相互借鉴,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

(三)同展:指小组间的学生交流展示。小组代表交流自己组内对文本的理解、解题思路等,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及时对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补充、质疑。这样综合全班同学的认识和想法,学生的理解就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见解。

(四)师结:指教师的提炼总结。经过小组间的展示交流,部分后进的学生接收这样大量涌进的信息是有困难的,这些信息可能太零散、不稳定。这时教师的提炼总结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难点,还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后练:指学生的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数学课堂练习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质量。因此数学课堂的练习尽量做到有层次性、挑战性,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游戏式、猜谜式、闯关式等形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编题,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六)全评:生本的魅力还在于它评价的多元化。一是学生小组内的评价,如:谁有不同意见、谁要补充、谁来评评我等。二是小组间的互评,如谁来和我们交流、谁有问题想问等。三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过程的自我反思,对学习状态的自我评定,对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等。四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点评,对学习知识点的点拨等。所有评价的方式都与学校的“校币评价”结合,提倡实效性、激励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委员会下一篇:反比例函数复习专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