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8篇)
1.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篇一
广州会展项目总结
问题:
1.投影画面不清晰,角度和画面大小与在公司测试不相符
2.餐桌没打满,有一台投影机投出的画面更小,导致整体画面小
3.多屏宝第一块屏和第二块屏反了,不敢调整,一调就有一台投影没有画面。
时间和环境不允许重装投影机
4.餐桌盘子和 实际盘子大小不相符,因为视频大小被压缩 5.切换不同的餐桌视频盘子位置会变动 6.施工时间不足,不允许加班
办法解决:
1.材料准备不足,没有携带备用的多屏宝和投影机
有备用的投影机,画面就可以打满,图像也不会压缩,盘子位置和大小也可以对上。
有备用的多屏宝,屏幕位置可以调整正确,画面就不会偏差
2.有足够的施工时间,可以重装投影机,找出投影机问题,并解决。
2.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篇二
一、会展旅游综述
(一)概念界定
会展旅游是指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展览会、交易会、招商会等相关的团体性行为而使参加者进行一系列消费性活动的综合旅游服务形式,从而带动旅游等多项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主要包括专业会议、博览交易会、文化体育盛会、科技交流、奖励旅游等。
(二)会展旅游特点
与传统旅游项目相比,国际会展旅游具有影响大、市场稳定、连带游客多、游客规格高、经济效益更显著等特点,成为世界各国会展城市积极发展的热点。
(三)发展会展旅游的意义
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际化。会展旅游正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旅游活动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旅游形式,在本质上实现了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对接,将会展活动的参与者转化为高、高消费的旅游者。
二、广州会展行业的发展
广州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位于海珠区东部,以广交会全面迁入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契机,做大做强“广交会”品牌,形成以会展业为中心、上下游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把琶洲地区发展为集大型会展、国际商务、信息交流、行政办公、总部经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会展经济核心区,打造成世界级国际会展商务区,并拉动商贸、金融、咨询、酒店、旅游等配套服务业发展。
广州展览行业发发展居于全国城市的前列,以展览为例,从展览会数量上看,广州市2015年共举办197个展览会,约占全国展览会总数量的8%,居于全国第三位。“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光亚照明展等知名国际会展活动更能全方位促进广州发展成为国际会展旅游名城。
三、广州会展旅游的新热点
广州会展行业发展多年,每年吸引无数客商,作为一个经济服务行业密集的大城市,新鲜旅游景点的开发为城市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海珠区是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区域周边的旅游新景点的建设与会展活动的发展会相得益彰。
(一)广州会展旅游主要新热点及分析
1、广州塔
广州塔昵称小蛮腰,与海心沙岛和广州市21世纪CBD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其建设工程于2003年12月启动并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承担广州亚运会的转播任务。广州塔景观设施包括旋转餐厅、观景平台、空中云梯、科普游览厅、摩天轮,产品丰富。
广州塔的建成,为广州会展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优越的城市中心位置和独特的造型,成为广州的新标志,非常适合会展活动的商务旅行,为来往广州多次参与展会的客商提供了新去向,当之无愧成为广州会展旅游的新热点。
2、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省博物馆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
省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为更多的外国展商了解广州的历史提供了可能。过去广州的博物馆规模过小,馆藏比不合理,很多珍贵宝物不能展示给世人观看,新馆的建立使之成为可能。博物馆与广州塔隔江相望,相互呼应,为商务客人的短暂逗留提供更直接明确了解这个城市发展的机会。
3、广州歌剧院
歌剧院坐落于广州CBD中央,由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英籍伊拉克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被《今日美国》评为“世界十大歌剧院”、被英国《每日电讯》评“世界最壮观剧院”。
歌剧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在中国普及度不算高。广州歌剧院的建成,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更好交融,为外国客商在广州进行商务活动之余又增添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去处。
4、文艺乐园
红砖厂,位于广州员村,是广州第一家非企业非房地产包装的真正意义创意区,以苏式建筑为主;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6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越来越多富有艺术气息区域的建设增添了广州的人文气息,让这座经济之都有了慢节奏的气质,为会展活动之余的商务客商带来了归属感,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去处。
5、观光交通
有轨电车。广州海珠有轨电车是广州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广州塔—会展东段沿江边绿化带行驶,沿途经广州塔、广州塔东、琶醍、会展西、会展中、会展东、琶洲塔、万胜围站。
双层巴士。广州首条双层巴士线路于2014年7月开通。沿途停靠约20个站点,串联起中大北门广场、赤岗塔、广州塔、珠江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会展公园、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琶洲塔公园、黄埔古港古村等海珠区八大人文历史景点。
观光交通的出现结束了广州缺少特色公共交通游览的历史,尤其在展览活动旺季时,更能为广州的观光活动减轻交通负担,是现在提倡的绿色旅游的具体和人性化体现。
(二)广州会展旅游新热点的发展分析
1841年7月5日,英国入托马斯·库克领导的Thomas Cook&Son Ltd组织了570人的团队火车去12英里以外的拉夫巴罗参加“戒酒大会”,这表明世界会展旅游已有100余年的发展史。
尽管近十年来国内对会展旅游研究取得一定的,为将来会展旅游的深入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但对比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状况,国内对会展旅游的研究相对滞后而薄弱,广州作为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的领头城市,应当从过程中吸取经验。
1、提升服务
国家及广州市发改委分别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等文件,对今后十几年广州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规划,其中提到了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传统服务。广州与香港等国际发达城市相比,服务领域的水准依然有一定差距,广州应加快完善会展集聚区的功能配套和会展产业服体系,增强广州作为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的吸引力。琶洲会展商区已着手打造更完善的会展服务功能区域,而旅游企业也更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
创新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国际会展业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会展服务间的激烈的竞争,使得会展服务创新势在必行,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的横空出世,信息技术发展与会展业间竞争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为广州会展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2、区域联动发展
世界会展旅游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呈现专业化、集团化、科技化发展趋势。会展旅游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部门很多,广州各区之间应建立统一发展平台,形成统一的合力,促进更深层次竞争、合作和发展。影响会展活动的条件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会展经济的发展,一般应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生产力水平、区位条件等方面加以考虑。
当前“一带一路”和自贸区两大战略在广州会合,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规划日益明晰。跨境电商、融资租赁、装备制造的崛起给广州来带大量商机,应瞄准机遇互促发展。
3、政府支持
政府对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起客观导向作用,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与法规水平,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组织大规模的宣传与促销活动。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穗府〔2010〕5号)精神,贯彻落实海珠区发展以会展经济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决策,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会展业的投入,支持各类展会和展览企业向海珠区聚集,加快会展业发展,广州市海珠区于2014年宣布实施《广州市海珠区扶持会展业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对广州会展行业的发展提出大力支持,这将大力促进行业的发展,带动会展旅游的增长。
综上所述,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发展相辅相成,作为国内一线会展城市,广州在发展国际会旅游具有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区位优越、区域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条件优越、对外开放度、国际客源充足等突出优势,在硬、软件方面可以发展国际会议、商贸、商务旅游提供一流的条件,因此广州应更清晰理顺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发展关系,根据实际需要和环境适量挖掘更多的旅游新热点,以达到更好的相互促进效果。
3.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篇三
(一)广州的文化特色
1、水文化
广州滨江而立,因水而兴,拥水而优,市内河涌水网密布,在古代曾是“六脉皆通海”的岭南水乡。
过去,水乡人家依水而居,至今仍保留着水乡人特有的生活习俗,是珠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最完美的结合。水乡开辟了三条游船线路,游客沿途可观赏“红桥碧水”、“长堤丹荔”、“水乡农榭”、“草荡潮音”、“姻缘树”等景点。此外,还举办农趣日、水乡文化风情及传统农渔具展、水乡歌舞和婚庆表演等。
而现在,珠江夜游、沿江游览则游客游览热点,倘若不游珠江沿岸的文化史迹,可以说,就未曾真正游览过广州。珠江沿岸的文化史迹既可日游,又可夜游,由西向东,沿着“珠江走廊”可观赏到丽日蓝天下的秀丽景色和夜晚两岸灯光璀璨的动人美景。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河涌整治的重视,东濠涌、荔枝湾涌等代表岭南水乡文化,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水也得以重见天日。
这些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的水,仍在生生不息流淌着。
2、西关文化
西关大屋是最具西关民俗风情特色的建筑,装饰讲究、工艺精美,趟拢门、满洲窗等独具特色。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但现已不复存在。
百年华埠耀寰宇上下九步行街,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是广州市标志性形象工程,被誉为“羊城十大旅游美景西关商廊”。整条街由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骑楼茶楼建筑组成,是南欧建筑与广州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西关风情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的结果,碰撞出来的是火花也好,是血泪也好,都会给这个城市带来大喜大悲,衍生出来的不论好事坏事,都会不同凡响。
3、亚运文化
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正式开幕,亚运文化流入广州,岭南文化与亚运文化相互碰撞,一栋栋极具岭南色彩又融合亚运精神的建筑与娱乐设施徐然升起,海心沙广场,大学城的多栋现代化体育馆,给这个现代化大都市增添了许多的色彩,亚运让广州更美,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新的元素。
(二)当前文化建设与发展情况
①2001年,广州政府开始对东濠涌荔湾涌等河涌进行整治工程,荔湾涌经整治后,环境 焕然一新。四座石桥横跨两岸,一湾碧水蜿蜒而去,古色古香的文塔倒映在水中,四周亭台楼榭,佳木葱茏,好一派岭南水乡风光。
东濠涌治水增加东濠涌水质净化厂工程,让东濠涌水质能够实现亲水、戏水,老百姓可以真正与东濠涌互动;建设东濠涌博物馆,让东濠涌成为广州水文化记忆的节点;沿涌建绿道,让东濠涌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亲水戏水的水上公园。东濠涌综合整治在确保水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水源活水问题,改善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还涌于民,构筑生态城市骨架。恢复岭南水乡的河涌风貌。
恢复水文化原貌。
.②当前,政府将文昌北路耀华大街列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不久前,文昌街街道办事处接管了文昌街14号住宅,并将其改造成为“文昌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社会服务,满足老人需求。
除此之外,我也注意到,政府也制定了相应保护措施对西关建筑进行保护:1.划定适当的保护范围。2.制定人口安置计划。3.维护、整修现存建筑。对内部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必要的生活设施配套。4.宣传和利用,一次来保护传统代表西关文化的建筑。③亚运会后,我想大家最好奇的应该是,亚运场馆以及相关建筑的后续整理吧,我从新闻上获知,亚运会后的海心沙,将在海心沙前建成市民广场。
同时,政府对亚运后场馆定下以下对策:第一,根据前期设计的功能,赛后由竞技场馆向大众场馆转变,恰到好处地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第二,加大力度培养体育消费群体,让更多人到亚运会比赛使用的场馆进行持续的体育消费,从而提高利用率。2011年12月21日,广州成功成为国家文明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了重大突破!多问题的。但是,经过这几次的实践体会和一些新闻,还有网上的资料,我注意到,其中也还是有很
(三)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①这次寒假,我来到滨江路旁,沿路看珠江,并且也坐上了水上巴士,看珠江之景,虽然沿江繁华热闹,珠江水质也改善了许多,但我留意到,江边的排污口仍然有污水排出。荔湾涌、东濠涌尽管已经改善了许多,但是一场大雨过后,就又恢复原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污染,水污染问题仍然无法根除,如何才能继续下去呢? ②每次去北京路时,等车回家的车站对面,就是那个曾经轰动一时的高第街,当时已经要面临拆除的危机,因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以及电视台的报道,高第街终究被保留下来,但曾经被“拆”的高第街,“拆”仍大大写在牌坊下面,痕迹已经留下,就算被保留下来,还能还原原来的高第街吗?
其实,真正保护这些西关文化建筑的,真的需要拆吗?
③后亚运文化,政府的确把海心沙改造了,市民广场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大学城体育馆、海心沙中心,门票却贵得吓人,这样不能普及大众,又如何打造亲民的文化措施?
(四)建议与解决对策
1、城市河流治理不能只注重河岸的美化,更重要的是河水“不污不竭”;不能停留在截污清污,更需由点及面、控制面源污染,广泛控制河涌污染,及时截污,加大检查,定期清理。
2、我也明白,许多不良商家为了自己利益,会为节省经费,而直接把一些生活废品扔到河里,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河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应当加强监督机制,对这种情况进行一种强烈的制止,如果不加大力度管理,我相信就算加大再多的经费去保护河流,没有从根源上根除这种情况,这永远不会得到改善的。
3、广州水文化要注重个性发展,不要盲目学习其他城市,水是有生命的,广州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已经融入到城市的个性当中。几乎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水域都具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风貌。在保存历史文化的同时,创造现代文化。把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景观设计结合起来,恢复了几处历史遗迹,把广州水文化更发扬光大!
4、强拆不可,但也不能都保留下了,文化建筑保护,不能一味改造,对于城区聚居建筑形态的保护,更有要从保障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及品位为目的进行保护,从而在体现出历史片断和城市文化的尊重和耐心。
5、在相关建筑得到保护、利用,并使城市旧城区得到发展同时,只有使居民的居住空间、生活空间得到保护,安排处理好相关居民的迁徙,正确处理好相关转移程序,同时充分调节好与居民间的关系,一切为人民服务,历史建筑的物资形态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得以有效保存。
6、后亚运的广州,不应该把那些亚运措施转化高档的活动场所,大力发展后亚运文化,使大众都可以亲自参与,降低相关门票价格,符合大众的消费水平,建造更多大众文化场所和设施,才能真正传承亚运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气息,作为新时代的广州人,我衷心希望广州可以变得更美丽,也希望几千年的广州文化,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我爱广州!
4.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篇四
发展情况和招商重点
(2018年11月)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以产业集聚为支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深度融合为动力,打造集聚集约集成、高端高质高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一、发展情况
2017年,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收入约4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100亿元,同比增长18.2%。网易集团、华多网络科技、唯品会、世纪龙信息网络、趣丸网络科技等我市企业入选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新增赛意、奥飞数据、广哈通信、视源电子、尚品宅配等国内上市企业。
近年来,新引进富士康第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项目、思科(广州)智慧城、LG8.5代OLED面板项目、粤芯12英寸芯片制造等龙头项目落户。同时,阿里、腾讯、唯品会、小米、科大讯飞、欢聚时代、环球市场、三一树根互联等一批互联网企业进驻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
在新型显示领域,2017年广州液晶电视制造、光电子及其他电子元器件制造产值完成1072.35亿元,占全市电子信 1 息制造业产值(2234.8亿元)的47.98%;全市电子信息制造20强企业中,有10家属于新型显示企业。随着投资额达610亿元的富士康10.5代8K显示器项目落户增城、LG8.5代OLED面板项目落户广州开发区,广州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迈入“双核”驱动发展时代,新型显示已成为广州支柱产业之一。
在集成电路领域,2016年,广州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制造完成产值154.8亿元,代表性企业有泰斗微电子、润芯、硅芯、风华芯电等。随着粤芯芯片在广州落户,进一步提升了集成电路产业研发、生产能力。广州市已出台《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实施方案》,将加大财政投入,成立产业基金,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在新一代通信技术领域,广州是中国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之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居全国全列。我市京信通信公司引领全球小型化多制式基站天线技术,移动通信天线产能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二。泰斗微电子是国内首个集成了射频、基带与闪存的“三合一”解决方案的厂家。广州卫星导航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5,海格通信、中海达、南方测绘等一批技术领先企业聚合成北斗产业“广州军团”。
在大数据应用、云计算和互联网领域,广州超算中心的天河二号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全球领先。同时,广州也拥有唯品会、环球市场等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商骨干企业,电子商务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市场广阔。
二、未来招商重点
(一)广州市信息产业领域招商工作目标
重点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交通、环保、物流、医疗、教育、政务等各领域的示范应用,到2019年底,广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加快构建以高世代面板和新型显示为核心的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体系和产业链。到2022年,建成影响全球、引领全国的IAB产业集聚区,打造“世界显示之都”、“国际软件名城”。
(二)招商重点领域
我市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及前沿技术等领域;紧跟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及重大战略项目,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建成“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力争将广州打造成为引领全国、辐射全球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基地。
1.新型显示:我市将重点引进和培育玻璃基板、液晶材料、驱动芯片等配套材料及核心设备生产商,以及大尺寸液晶显示器面板、OLED显示器面板、激光显示器件、柔性显示器件、3D显示产品等新型显示器件制造商,突破印刷显示关键材料和技术等,并形成产业化。
招商载体有富士康第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1南沙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荔湾光电科技产业基地。
2.集成电路:我市汽车、家电、通讯产业基础雄厚,可发展基于行业应用的定制化芯片,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液晶面板、卫星等产业的龙头企业对集成电路的带动作用,着重发展智能电动车车载芯片、数字电视芯片、网络通信芯片、射频芯片、智能穿戴设备芯片及操作系统。适应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工艺节点的演进升级需求,引进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企业。引进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企业以及光刻胶、大尺寸硅片等关键材料的生产企业。台湾芯片产业起步早,有台积电、联发科等集成电路知名企业,将加大对台湾半导体企业招商力度。
招商载体有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价值创新园。
3.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硬件:我市将大力引进第五代移动通讯(5G)企业,推进光纤网络建设,推进联合研发、试验和商用试点,吸引高性能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端服务器、海量信息存储、SDN等设备制造、光纤光缆、基带芯片、射频制造、系统集成应用等企业来我市投资。重点引进卫星接收机、传感器、射频芯片、导航芯片等北斗导航核心元器件项目,以及北斗导航在各行业的应用项目,完善北斗导航产业链。
招商载体有北斗导航产业园、花都军民融合价值创新园、番禺数字家庭产业基地。
4.大数据、云计算:我市将大力引进高性能服务器、4 海量存储设备等核心云基础设备制造商,加快发展云计算基础软件和应用于云基础设施和云终端设备的嵌入式软件及相关应用软件,应用云计算来满足信息系统整合、商业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的需求。大力引进支持云计算的信息安全、新型终端等项目,推进云服务模式在数字娱乐、金融、电子商务、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招商载体有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增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5.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在物联网和车联网方面,广州将重点引进智能传感器、传感网络设备等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引进数据分析挖掘、M2M(机联网)网络服务、物联网运营支撑平台运营服务企业,推广汽车定位、遥控驾驶等新技术应用。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将重点引进工业芯片与智能模块、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虚拟仿真软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中间件、工业大数据、工业安全设备等企业及项目,加快工业互联网关键软硬件产品的推广和产业化。
招商载体有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番禺智慧城市价值创新园。
5.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篇五
据了解,下半年,广州写字楼将推新货逾58万平方米,随之而来的是,短期内租金和空置率将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统计,上半年广州全市甲级写字楼的吸纳量(销售、出租量之和)为16.6万平方米,超过了上半年新增的货量,其中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均为8.3万平方米,环比持平。
据统计,下半年广州还将有58.8万平方米的新货推出,其中80%集中于珠江新城,据此计算,下半年仅珠江新城一处就将新增甲级写字楼超过47万平方米。新增的58.8万平方米货量如何消化?
截至第二季度,珠江新城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已经达到了20.8%。据了解,去年全年广州市总吸纳量为31.4万平方米,而新增货量为44.1万平方米,将两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去年新增的货量还有近13万平方米没消化完,这还不包括此前未被吸收的货量。
中国写字楼研究中心主任刘凯指出,按照目前的推货量,广州写字楼的推货速度有望维持5年以上。中资机构、内资企业如金融业、领先制造业和信息科技行业对写字楼的需求将占主导地位。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南区董事长林木雄表示,对于广州的写字楼市场来说,短期内租金和空置率将面临上行压力,但随着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逐步提高,未来广州的写字楼市场需求将会延续增长的势头。不过珠江新城面临的形势可能相对紧张。
按照业内的普遍看法,写字楼空置率控制在15%是一条“安全线”,如果超过这一数值,将存在一定的泡沫危险。据了解,今年以来,珠江新城区域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从未低于20%,第一季度为26.1%,第二季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20.8%。
按照部分业内人士的看法,作为广州新CBD,珠江新城写字楼市场在这几年会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推货量的增大和空置率的上升。
6.珠海会展旅游发展分析 篇六
会展旅游具有消费能力强, 旅游行业受惠多;停留时间长, 出游机会多;出行人数多, 但多为自行组团;不受季节影响, 潜在的参加者多, 实际的旅游者少等特点[1]。会展旅游具有经济效益好, 关联带动性, 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 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作用[2]。珠海拥有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特色会展经济方面的优势。从长远看, 珠江三角洲会展业必将持续高速发展, 其会展业实力不仅在国内还将在亚洲乃至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面对现实, 把握机会, 珠海会展旅游业接轨珠三角, 可以充分共享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现在珠海主要有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国际GT汽车大赛、Remax耗材行业展等展会。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珠海会展旅游进行分析, 可以比较全面地对珠海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进而从中发现如何发展珠海会展旅游的对策,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珠海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可以使客户消费高、停留时间长、团体规模大、盈利性好、行业带动性强[3]。珠海作为珠三角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城市和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一直把旅游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珠海市政府在《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 将会展、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明确了把珠海建成国际休闲度假、会议会展和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
(一) 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
珠海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是珠江三角洲西部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成为投资热点。珠海区位优越, 位于广东省南部, 珠江出海口西岸, 在珠江与南海的交汇之处, 而得名——“珠海”。濒临南海, 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 南与澳门陆路相通, 北距广州140公里, 背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 是珠江三角洲西翼的最主要城市。珠海拥有口岸13个, 拱北口岸、横琴口岸与澳门相接。珠海周边有澳门、广州、深圳、香港四个国际机场, 距珠海市区分别是10公里、140公里、170公里和70公里。珠江三角洲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已在建设中。珠港澳大桥已确定落户珠海。
2.旅游环境优势
珠海是一个花园式的海滨旅游城市, 1999年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以整座城市作为景区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0年被国家环保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珠海自然环境优美, 山清水秀,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独具匠心, 突出旅游意识, 自然和谐, 极富海滨花园情调和现代气息, 是举办会议博览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地方。
(二) 劣势
1.会展场馆不够
会展场馆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面积不够。珠海除了远离城区的航展展馆外, 还没有一个具规模、标准化的展馆。珠海市区缺少1.5万平方米以上的、有足够空间的专业展馆。二是档次不够, 珠海的大部分展览都是放在酒店里举行, 像广州的锦汉、琶洲这类综合性的高档次场馆根本没有。三是数量不够, 珠海度假村酒店、科技会展中心、珠海市博物馆、珠海航空航天博览城、珠海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中国航展中心是珠海拥有的6个展馆, 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珠海会展的需要。四是与港澳的互补性不够, 澳门的展馆主要是用来举办国际性的表演和赛事, 年会类会议和消费品、食品类的展览。珠海的展馆除了航展和打印耗材展之外没有明显的展览方向, 不能与港澳的展馆实现互补。
2.旅游产品不丰富
珠海的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 但限于现有的开发水平, 只是开发出海岛、温泉以及一些古迹及建筑类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目前珠海市旅游景点在发掘地方文化、提高文化含量等方面尚未有大的突破, 精品意识不强, 众多景点有雷同之感, 景点特色不明显, 缺少文化内涵丰富的精品景观, 制约了休闲度假旅游氛围的形成。
3.会展与旅游信息不对称
会展与旅游信息不对称, 旅游产品没有真正为会展服务, 旅游从业人员没有主动出击全程参与会展的全过程, 旅游部门提供的服务主要在住宿和餐饮方面, 参展商与观展人员的活动仅限于参加和观看会展, 而对于弹性很大的游览、购物、娱乐只有小部分人参与。会展与旅游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造成旅游行业提供的旅游产品和会展旅游者所期望得到的旅游产品不符, 导致参加会展旅游的客人数量不多, 从而造成会展和旅游无法很好的结合, 阻碍了会展旅游的发展进程。
4.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体制、制度和方法仍然明显的带有计划经济的特征, 管理手段和方法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存在着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严重缺陷。主要表现为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会议和展览主办单位资格认定制和国际会议与展览立项的政府审批制, 许多会展活动至今都还是政府部门主办, 公开、公证、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原则得不到完全体现, 因此, “吃政府饭, 靠政府批任务”仍是普遍现象。
5.高级管理人才不多
在国内外一些会展旅游发达的城市, 一般都有专业的会展组织人员来负责展会的具体运作。但是, 目前珠海根本没有这种专业性的服务队伍, 从业人员大多是转行而来, 缺乏专业背景。由于会展教育和培训的滞后, 实用型的会展管理人才极其匮乏。珠海还没有建立以高等院校旅游专业为龙头的会展培训体系, 相关人才培养滞后, 各高校及旅游学院还没有将会展旅游列入课程计划之中。
(三) 机会
1.澳门会展旅游高速增长
以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共存、别具特色的小城澳门, 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2007年来澳门旅客人数达2700万人次, 增幅达22.75%, 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近年来, 澳门致力于发展集文化、会展、博彩零售、体育、休闲、盛事及特色美食等综合旅游模式, 努力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旅游城市。目前, 已建和在建的各种酒店及会展场馆投资总额已超过250亿美元。至2007年年底, 澳门各类酒店共计85家, 客房总数为17000间, 较2006年增长31.8%。而这一切, 都是为适应不断高速增长的旅游人潮。与2004年来澳门旅客人数1600多万相比, 短短3年间来澳旅客就猛增了1000多万人次。
2.广珠轻轨即将运营
广珠轻轨铁路2010年建成后, 珠海到广州最快只需40分钟, 将有利于珠三角区域之间资源的整合利用, 增强城市之间的配套能力, 提高经济质量, 节约成本, 促进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广珠城际轨道建成后, 还将改善珠三角沿途及西翼很多城市的投资环境, 特别是使珠海作为珠三角西翼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3.珠港澳大桥开始建设
2009年12月15日,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开建, 该跨境跨海大桥工程规模宏大, 全长近49.968公里, 其中海中主体部分逾35公里, 将超越现有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据透露, 港珠澳大桥为世界瞩目的宏伟工程, 应将之建成世界上杰出工程之一。一个无缝连接的大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呼之欲出, 一个世界级的珠三角都会圈正加速形成。随着珠海将成为珠三角的大交通的投资热点, 珠海在未来大珠三角和深港珠澳的枢纽区位得到大大的强化, 珠海将成为珠江西岸的引擎。
(四) 威胁——竞争激烈
珠海的会展业在珠三角地区一直都是处于中游, 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有一定的差距。珠海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佛山、中山等几个城市。佛山的经济对珠海好很多, 中山的场馆抢去了珠海不少的会展生意。再加上广州、深圳、东莞这三巨头的瓜分, 留给珠海的会展蛋糕所剩无几。可见, 珠海的会展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入世后, 外国的展览公司不可避免地大量涌入我国市场, 特别是珠三角这个会展在国内比较发达的地区, 同时国外会展公司将享受国民待遇, 与国内的会展公司一样。国外展览公司有可能收购或兼并国内的展会, 或单独举办会展。珠三角的会展市场整体面临着国外会展业竞争的压力, 身处其中的珠海也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着这份压力。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 在制定珠海会展旅游的发展战略的定位时, 应该重点采取“SO”策略, 即主要依靠内部优势, 利用外部机会;其次是采取“WT”策略, 即减少内部劣势, 规避外部威胁。一是要抓住珠港澳大桥和广珠轻轨即将运行, 以及澳门旅游高速发展的机遇, 进行大胆改革, 面对目前激烈的会展旅游竞争;其次, 珠海特别注意建立有效市场化运作体制, 组建、培育高层次、专业化会展服务公司;三是依托区位优势, 充分利用比邻港澳的独特优势, 加强合作经营, 并将会展旅游与广珠轻轨和珠港澳大桥运营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密切结合。四是提供充分信息, 使会展信息与旅游信息对称。五是丰富旅游产品, 不断开发新的旅游品种和旅游线路。六是根据实际有步骤、有计划的建设场馆和引进高级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谢雨萍, 邓祝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之定位[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4) :78-81.
[2]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9-11.
7.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篇七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广州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增后劲、惠民生,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市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
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507.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8.79亿元、1123.08亿元和2336.06亿元,分别增长0.8%、6.9%和7.8%。从全国、全省的情况看,一季度全国GDP增长7.4%,全省GDP增长7.2%,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和1.3个百分点,均呈稳中趋缓态势。
我市经济增速虽然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转型升级明显加快,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4︰32.0︰66.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较快增长。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27.13亿元,增长7.0%,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经营效益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势持续转好,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2%,自上年5月增速由负转正后保持正增长,增速呈回升态势。
四是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实施促进就业措施,一季度新增就业4.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1%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工业生产加快,第三产业较快增长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36亿元,同比下降0.4%,主要原因是生猪大幅下降所致:全市生猪出栏40.92万头,同比下降38.6%(从2013年开始全市整治拆除不符合养殖标准的猪场)。种植业、畜牧业平稳增长,花卉产值增长8.4%,玉米、甘蔗、蔬菜产量分别增长7.7%、3.3%和3.0%;禽蛋、淡水产品、海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6.8%、2.4%和1.2%。
工业生产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较好,船舶业较好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带动工业生产提质增效。一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7.80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与1-2月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5.51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1-2月加快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为1781.06亿元,增长7.3%;其中汽车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成为工业增长的有力支撑,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1.2%(上年同期为下降13.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提速,完成工业总产值2758.36亿元,增长5.7%,增速比1-2月提升0.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速提升,一季度工业用电量7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增速比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较快增长。金融业增势较好。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扩大,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34782.61亿元和22878.94亿元,分别比2月末增加1479.95亿元和253.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0.1%。交通
运输稳步增长。一季度,货物周转量、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速加快,增速分别为24.5%、2.5%和7.1%,分别比1-2月加快10.0个、1.8个和1.6个百分点。客运量、货运量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0.3%和10.2%。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1197.85万人次,增长4.3%;旅游业总收入521.63亿元,增长11.1%。
(二)投资小幅加快,消费市场有所放缓,外贸进出口总体平稳
投资小幅加快。136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地铁11条线路全部动工,有轨电车试验段按计划推进,带动投资增速小幅加快。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6.09亿元,增长10.7%,增速比1-2月加快0.7个百分点。中央省属、国有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完成中央省属投资117.83亿元,增长29.1%;完成国有投资228.74亿元,增长27.3%。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76.86亿元,同比增长 29.4%,增速比1-2月提高23.7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8.44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1-2月和上年同期回落0.6个和5.9个百分点。汽车、文化等消费稳步增长,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1.4%,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4.7%。新业态较快发展,唯品会网站日均订单量超过30万单,网上购物蓬勃发展,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39.4%。
外贸进出口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283.19亿美元,同比增长
8.3%,增速较1-2月回落5.1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135.44亿美元,增长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进
口总值147.75亿美元,增长16.6%(上年同期为下降9.9%)。外商投资保持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9.73亿元,增长8.6%。
(三)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增幅回落
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2.61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高于全国(9.4%)和全省(7.5%)。增幅超20%的九个行业利润快速增长拉动全市工业利润增长,这九个行业共实现利润总额71.94亿元,同比增长94.8%。三个行业由上年亏损转为盈利,共实现利润总额3.04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0.54亿元)。
财政收入增幅回落。一季度,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7.92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税收收入233.55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1-2月回落6.2个和5.5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7.8个和12.6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增速略有加快,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速放缓,营业税降幅扩大。企业所得税增长29.0%,比1-2月加快0.5个百分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4.2%和15.0%,增速分别比1-2月放缓4.2个和24.1个百分点;营业税同比下降11.9%,降幅比1-2月扩大3.9个百分点。
(四)消费价格水平稳定,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增长
消费价格水平稳定。一季度,我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6%,涨幅比1-2月提高0.1个百分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3.0%和1.7%。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连续第20个月保持下降,降
幅与1-2月持平;购进价格(IPI)下降2.0%,连续第22个月保持下降,降幅比1-2月扩大0.2个百分点。
8.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篇八
——2012年3月5日在广州市越秀区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广州市越秀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郭 环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越秀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广州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建设“幸福越秀”的核心任务,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区委、区政府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总体部署,出台了《越秀区促进核心产业企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全区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4.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9.5%,超过增长9%的预期目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9.36亿元,增长17.0%,超过增长12%的预期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95亿元,增长24.5%,超过增长5%的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3‰,均完成年初预期目标。
总部引擎效应进一步增强。积极实施提升总部战略,大力加强总部基地建设,珠江国际大厦成为我区第6个“总部经济发展基地”,总部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捷成饮料(中国)有限公司、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总部企业进驻我区。全年认定的优质企业达到339家,实现增加值873.97亿元,增长10.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9%。
消费市场销售畅旺。受惠于节日促销和居民消费意愿提升,我区消费市场持续兴旺。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9.36亿元,增长17.0%;商品销售总额5689.40亿元,增长30.7%。其中,百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实现零售总额126.01亿元,增长15.2%。美东百货、广百GBF店相继开业,带动百货行业高端化发展;广百股份、广州友谊、东山百货等龙头企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创意大道”成为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园区、广州金融街等金融业发展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51.14亿元,增长9.4%。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立了全市首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区——广州移动互联网(越秀)产业园,聚集了久邦数码等一批移动互联网行业领先企业;成立了全省首个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全区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13.15亿元,增长12.8%,占全区营业收入的9.8%。黄花岗科技园区升级扩容加快推进,去年新增5个园区,园区总数达到25个,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8.05亿元,增长25.0%,实现税收收入8.78亿元,增长25.3%。(园区)
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区私营企业达到3.12万户,注册资金261.83亿元,分别增长18.0%
和26.8%;实现增加值380.03亿元,增长10.2%,占全区生产总值20.4%。58家民营企业被认定为区优质企业;万通达电气、漫友文化、中浩控制等40家民企被评定为“2009—2010越秀区优秀民营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全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74项;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入选广东省引进的第二批创新领军人才;3人入选广州市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9人被认定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博士科技被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广百、新环球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珠江数码、骏丰频谱被评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
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定实施了《越秀区关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成立了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呈现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在市政府举办的“新广州?新商机”北京、上海等系列推介会上,我区成功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额32.1亿元和7762万美元。广东巴博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中大创投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我区。
向上争取支持成效显著。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推荐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扶持。2011年,我区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各类扶持资金1885万元、1.01亿元和2.08亿元,其中,“创意大道”获得市战略性主导产业专项资金1亿元。
(二)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
我区以“三个重大突破”为抓手,以“三旧”改造和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为重点,积极挖掘整合资源,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经市政府批准,确定了以雨污分流、截污、揭盖复涌、调水补水、道路交通改造、景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方案。项目立项、设计单位招标、代建单位招标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东濠涌沿线更新改造同步推进,基本完成更新改造方案,完成了东昌大街、海月东街等安置地块的现状摸查和方案送审。
功能区载体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创意大道”和东方文德广场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南方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二期工程稳步推进。编制了《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与更新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完成了大小马站书院群保护项目一期工程立项,并启动了书院街项目内443套直管房住宅租户的安置工作;南粤先贤馆一期工程动拆迁已完成97%;海印家电数码港已完成主体工程和外部装修。
城区更新改造项目稳步推进。编制了“三旧”改造规划纲要,以及文德路文化街等10多个旧城更新改造规划。杨箕村改造拆迁、土地整理和出让工作已基本完成;珠光北复建房项目正式动工,越秀南复建房项目完成签约率94%;解放南路西侧地块、东川路地块、广园西229服装设计园等项目稳步推进。
(三)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全面加强城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城区更新改造,城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创文迎检工作,为广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入3000万元,维修改造内街和城中村道路139条、排水设施22.5公里;投入1496万元执修辖区市政设施;投入8321万元实施了中山一路等6项排水改造工程。投入925万元新建公共绿地7.85万平方米,改造绿地8.7万平方米,新建绿道10.3公里。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136公顷,绿化覆盖率33.82%。
城市综合管理扎实有效。继续推行区、街、社区三级管理模式和“城管进社区”制度,不断完善城区长效治理机制。加强“数字城管”建设,通过视频资源共享等手段,城管室外监控摄像头从原来的112个扩容到3121个;辖区主次干道和重点地区实现视频或GPS监控全覆盖。市容环卫保洁保持先进水平,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分别达到92%和60%;
一、二星级卫生街道比例分别达100%和27%;有害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在全区各街道扎实推进。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获得市优秀等级。
社会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亚运期间社会治安的良好态势得到巩固,去年全区刑事立案6512宗,下降1%,“两抢”案件下降23.7%,“两盗”案件持平。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员分别下降27.3%、16.7%、40%,各项指标均在市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四)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全面加强。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1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371元,增长11.3%,其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403元,增长8.6%;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财政支出43.6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7.93%。
劳动就业稳定增长。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72%;率先在全市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和越友创业联谊俱乐部,创建11个市、区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12个优质创业项目,帮扶6.2万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办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班196期,培训失业人员5661人,培训后就业率达76.9%。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2011年,全区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2.22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67万人。建成全省首个长者综合服务中心——越秀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613.53万元,增长21%。完成市下达的筹建500套保障性住房任务;解决3017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完成全年任务的102%。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价格补贴547万元;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设立39家平价商店任务。
文化惠民全面深化。扎实推进“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建成11个社区“微型博物馆”;举办演出、展览、电影、培训活动140场;提供免费培训学位1000个,培训学员681名,培训人数达12710人次;向区内低收入困难家庭、中小学校贫困生、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等赠送读者卡共1万张。成功举办了“2011首届广府庙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共投入1亿元新建改建教学楼2.7万平方米,完成2.9万平方米的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比例达70.13%,超过市下达指标5.23个百分点;投入3547万元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学区管理模式继续深化,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中、高考再创佳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各项改革工作稳步开展。全面推进“广州市深化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试验区”工作,北京街“双试点” 工作扎实开展,街道管理机制和社区居委会职能初步理顺。积极推进医改工作,制定了医改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区内21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占比达85%以上,基本药物及市增补非基药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每门诊人次诊疗费用同比下降3.2%。
其他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通过购买、新建、公建配套、置换及租赁等方式,解决了白云街等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到30元。全区常住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达97.99%,自然增长率达1.83‰,人口与计生工作取得新成效。“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面推广联合预审审批平台二期项目,网上提供在线办理服务达769项;在第十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越秀区信息网在全国451个区县网站中名列第15位、全市各区排名第1。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发布了人口普查公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准确的基础资料。
去年,我区在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经济社会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科学谋划、正确领导、积极应对、统筹协调、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务实、锐意改革、努力奋发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固定资产社会投资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增长点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点税源企业外迁趋势明显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2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全面实施“文化引领、提升总部、创新驱动、共建共享”战略,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按照“积极稳妥”原则,兼顾计划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2012年我区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以内。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加强经济预警监测,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物价水平的关系,着力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以加快发展核心产业、建设战略性发展平台为主要内容,以六大经济建设项目为抓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把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提升总部”战略,加强政企合作,整合利用辖内甲级写字楼资源,进一步拓展“总部经济发展基地”,发挥我区文化、商贸、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重点吸引商贸、金融、信息技术、商务和创意产业等总部入驻我区,着力优化我区总部经济结构,争创发展总部经济新一轮优势。建立健全总部企业联系协调服务机制,合理配置区内教育、医疗等优势资源,为总部企业及其高级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重视发挥金融业对我区产业发展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全力推进广州金融街规划建设,对长堤大马路区域空间布局进行重新规划改造,调整经济业态,力争吸引30家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进驻,打造“立足珠三角、辐射全中国”,具有广州特色、越秀特色的金融街;加快推进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园区建设,引进股权投资机构以及融资担保、财务管理等配套机构,打造在广州乃至华南地区具有规模品牌效应的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园区;推进金融服务进社区试点工作,遴选20个社区进行试点,重点打造两个金融社区样板工程,建成以社区、家庭为单元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集社会保障、卫生医疗、城市交通、移动通信等社会公共服务为一体的金融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加快建设发展平台。一是全面推进黄花岗科技园扩容升级。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坚持高端高效的产业导向,组织实施产业升级、企业成长、服务提速“三大工程”,以及“载体建设、技术创新、企业上市、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13项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园区转型升级,打造引领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二是进一步推进广州移动互联网(越秀)产业园建设,支持久邦建设移动互联网研究院,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平台;三是加快推进“创意大道”和南方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建设,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
培育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导向、成长性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一是大力培育企业上市。不断完善区内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实行分类指导、跟踪服务、滚动推进,重点做好支持普邦园林、嘉诚物流上市工作;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风险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三是培育自主品牌。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营造良好产业发展氛围,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承载力。
按照我区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的部署要求,认真执行2012《财政性投资项目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明确项目责任,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承载力。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以《广州市越秀区“三旧”改造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做好“三旧”改造具体项目的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计划投入9.4亿元,重点推进东濠涌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东濠涌沿线更新改
造的项目立项、编制规划方案等前期工作,启动房屋征收工作;完成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暨大小马站书院街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和报批工作,推进捷荣、长城、银豪3宗已征用地的收回,开展直管房和私房的动迁工作;继续推进杨箕村改造,加快推进越秀南和珠光北复建房以及海月东安置房等项目。
切实做好项目跟踪服务。进一步健全区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完善《越秀区财政性投资管理办法》和《越秀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责任工作机制,确保项目稳步推进;继续完善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网上申报、审批网上办理,规范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度报送工作。
(三)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创新选商引资模式。
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工作。认真抓好《越秀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和《越秀区促进核心产业企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贯彻工作,切实把各项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及时调整完善政策配套措施,确保发挥政策措施的引导促进作用。
营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网络和平台建设,切实发挥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行政审批办事流程,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以及“绿色通道”等制度措施,为大项目、重点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认真贯彻落实简政强区事权改革,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加快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制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社会监督。
积极拓展选商引资方式。围绕我区功能区建设和核心产业的发展要求,开展全面招商、主题招商、重点招商、网上招商和会展招商等招商引资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进驻我区各产业集聚区或发展平台,加快促进文化创意、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研究分析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设点布局,对尚未在省、市设立总部或者区域总部的企业量身定做主题招商方案,争取引进更多的500强区域总部或营运、研发总部落户我区。
(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建设广府文化博览区。
围绕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把握市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建设广府文化核心区”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彰显“广府文化源地”地位,打造文化发展高地。
加快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打造广府文化博览区。加强广府文化研究工作,挖掘利用区内丰富的广府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组织举办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等广府文化活动,不断扩大广府文化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南粤先贤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暨书院街、“团一大”纪念广场等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加大区级及社区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力度,推进昌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建设广府文化博览区。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推进社区文化设施“五个有” 建设,计划新建、修缮10个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化广场,新建、提升10个社区微型博物馆,扶持培育10个民间精品文化团队,完善“10分钟文化圈”。继续实施“文化慈善、文化低保、文化自助”工程,打造文化惠民品牌。深入挖掘社区特色文化资源,按照“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思路,加强精品文化社区建设。
(五)以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进一步提升城区建设管理水平。
以广州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城区建设管理,巩固创建成果,打造和谐乐居的文明城区。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东濠涌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截污、揭盖复涌、调水补水、道路交通改造、绿化景观工程、雨污分流一期等6项施工内容;计划投入1000万元对珠光街湛塘社区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投入1000万元对越秀南实施道路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投入1000万元实施规划建绿、拆违复绿,力争2012年实现绿化覆盖面积1141公顷,绿化覆盖率33.97%;新增公共绿地面积65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66平方米。
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大城管”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城管执法、环卫监管、城市保洁力量,形成以“四化” 为特点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继续推进环卫保洁服务外包等改革,确保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分别达到94%和70%,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率达20%以上,擦亮“整洁越秀”品牌。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实施“民生实事工程”,重点落实十件民生实事。
切实加强就业工作。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不断提高就业水平。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以促进
重点群体就业为主线,发放6000张职业技能培训券,为本区失业人员、在职职工(含社区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帮扶4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完善普惠型社保体系,逐步解决早期参加工作未纳入城保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确保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探索退管服务新模式,稳步推广养老服务储蓄机制,打造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10家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专区)。解决3030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市下达的保障性住房任务。
推动社会服务优质化发展。推动覆盖全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区级“公共服务枢纽中心”,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社会服务。抓紧落实选址工作,建设区婚姻婚育服务中心。巩固提升教育中心地位。努力打造“全省基础教育标杆”和“南方教育高地窗口”,积极推进各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验工作。实施《越秀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水平。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提供“三免” 服务。继续完善教育综合改造二期工程,计划投入3400万元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区教育事业的优势地位。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达标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免费为我区当年政策内怀孕的约1.3万户家庭提供出生缺陷干预服务。继续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力争2012年底全区2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区”工作。
【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推荐阅读:
广州市会展业调研报告07-09
会展旅游发展实例分析09-06
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07-11
会展发展史11-09
贵阳会展行业发展11-14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概况09-05
2018-2022年广州餐饮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目录)10-21
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07-28
广州:传承与发展范文09-02
广州经济发展状况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