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酸碱盐

2024-08-11

化学方程式酸碱盐(通用10篇)

1.化学方程式酸碱盐 篇一

1、不稳定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H2CO3、H2SO3、HCIO、HNO3(浓)、H4SiO4、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硒酸(H2Se)、氢碲酸(H2Te)等。

(1)常温(或微热)易分解的酸:H2CO3、H2SO3、HNO3(浓)、H4SiO4等。

(2)见光易分解的酸:HCIO、HNO3(浓)。

(3)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的酸:H2S、HI、H2SO3、H2Se、H2Te等。

2、强氧化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NO3、稀HNO3、浓H2SO4、HCIO等,它们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温下,浓H2SO4、浓HNO3能使Fe、AI等金属发生钝化。

(1)

能氧化大多数的金属单质(Au、Pt除外)。

(3)能氧化部分非金属单质(如S、C、P、I2等)。

3、强还原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2SO3、H2Se、H2Te、H3PO3、HBr、H3ASO3等。

4、易挥发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CI、HBr、HI、浓HNO3等。

5、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等。

6、具有漂白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CIO、H2SO3等。

7、具有强吸水性的酸

这种酸是浓H2SO4,浓H2SO4可作气体干燥剂。

8、具有脱水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

9、能腐蚀玻璃的酸

这种酸是氢氟酸(HF)。

10、有剧毒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PO3(偏磷酸)、HCN。

11、能溶解铂、金的酸

这种酸是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

12、不溶于水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iO3、H4SiO4,硬脂酸、软脂酸、油酸。

13、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Br、氨基酸等,H2S、HI、HBr遇强氧化性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氨基酸中存在碱性基团氨基(-NH2)。

14、遇氨气能冒白烟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盐酸、浓硝酸、醋酸等,即它们挥发出来的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固体)的缘故。

15、可用于制造炸药的酸

硝酸可用于制取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硝酸纤维等烈性炸药。

16、能发生显色反应的酸

浓HNO3遇含苯环的蛋白质会显黄色;苯酚与FeCI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酸

甲酸(HCOOH)能发生银镜反应。

18、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

无机含氧酸和有机羧酸。

19、与苯环能发生取代反应的酸

浓HNO3、浓H2SO4可发生此类反应。

20、能作催化剂的酸

浓、稀H2SO4、H3PO4、浓盐酸等,例如浓H2SO4可作硝化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等的催化剂,磷酸是乙烯水化法的催化剂,浓盐酸是制取酚醛树脂的催化剂等。

2.化学方程式酸碱盐 篇二

一、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 让学生熟悉酸碱盐的组成

我在教学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 设计了我自己喜欢用的教学模式, 那就是首先在轻松愉快当中, 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什么事情, 由兴趣引起, 如果没有兴趣, 那干什么事都心不在焉, 没有结果。所以, 我在新授课前, 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能猜出这样一个谜语“重新解方程”吗?学生马上兴趣高涨, 交头接耳, 就是猜不出是什么物质来, 于是我让他们把书马上翻到第258页, 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过了一阵, 陆续有学生举手发言, 报告答案是复分解。在大多数学生都进入情绪高昂的时候, 我趁热打铁趁机问:复分解和那些物质有关呢!有的学生马上翻开书找答案, 细心的学生就能马上回答“酸碱盐”。至此, 将学生完全引入学习的氛围当中, 也引入到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这时需要老师把握教学的火候, 快了学生反应不过来, 慢了教学的内容就分散了,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接着问学生什么是酸碱盐?你如何根据化学式来判断的。这时学生的回答就水到渠成了, 书本上重难点内容就进入学生的视野, 有的学生答“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不甘寂寞的学生马上接龙回答“碱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反应慢点的学生也能知道“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些书本知识如果照本宣科, 学生不一定能在书本上找见, 找见了不一定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既然大家都熟悉了, 那酸碱盐的组成的物质能不能写出几个呢?让学生把课本继续翻到258页, 在表中找到酸、碱、盐, 然后写出几个代表物质。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可内容的理解, 熟悉酸碱盐物质的组成, 我让学生从H、O、N、A、C几个元素中, 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元素, 然后分别写出酸碱盐的化学式中的任意一个, 如果时间足的话, 可以让学生多写几个。课上到这个地方, 本课的难点基本上突破了, 学生掌握的效果也很好, 并且知道什么是酸碱盐, 能够把三者区分开来, 就是最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 让学生彻底了解酸碱盐

本章节的难点是通过学习相关的内容, 了解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 从中得出酸和碱的通性。这是本课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想了好多的方法, 最后选择用不同的方法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 然后总结归纳他们的性质。当然, 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要和书本上的内容结合起来, 这个时候最好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有关酸的通性总结了五点: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酸可以和盐反应生成盐和酸。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学生在说的时候, 不一定按书本的内容说出来, 可以想到一点说一点。然后老师归纳, 书本上的内容相对照。酸的通性学生能说出来, 那么碱的通性一样能总结好, 先对照酸的通性, 和指示剂有没有反应呢?回答是碱溶液可以和酸碱指示剂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能生成盐和水, 那么碱能不能呢?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碱溶液可以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这就是说酸碱的某些通性是相同的。当然了, 碱和酸能生成盐和水, 那么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一样的结论, 碱溶液和盐溶液反一样应生成盐和碱。这样总结下来, 不同的地方就是酸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碱就没有这个能力了。看似十分复杂的酸碱通性, 一比较就简单容易多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碱、盐之间的反应大多数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个反应, 我们可以慢慢探讨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用课本上的话就是两种物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物质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这时我有意识的问学生:任何两种物质交换成分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这一问, 学生很可能说能, 也有可能说不能。这时老师要给肯定的答复, 不一定都能反应。那么像这样的反应一定会有条件的, 那条件是什么呢?通过看书研讨,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情况下, 一看反应物, 若反应物中无酸, 要求反应物都要溶于水;二看, 生成物, 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或水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哪些我们可以凭肉眼能判断, 学生回答是气体和水。可是沉淀物该如何判断呢?学生回答, 看酸碱盐的溶解性。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我让学生把书翻到第258页, 在书中找出物质溶解性的规律。学习好的学生不一会就回答“含有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的物质全溶于水”。老师紧跟着问, 看看哪几种物质不溶?学生马上找到“含有氯离子的物质只有氯化银不溶”和“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只有硫酸钡不溶”。表中的内容很是不好分辨, 有的溶有的不溶, 学生很难一下子分辨清楚。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放慢上课的节奏, 引导学生一个一个的分辨。像“含有碳酸根的物资只有钾、钠、铵溶, 碱只有钾钠钡钙铵溶”。因为前面讲的大多是能溶于水的, 现在又将不溶了, 学生的思维可能跟不上, 所以, 老师一定要思维清楚。除此两种情况还有微溶于水的物质, 那就是氢氧化钙、硫酸银、硫酸钙、碳酸镁, 微溶是什么程度, 学生不一定能理解。这些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要想在这章突破重难点, 老师必须要耐着性子去教。如果急于求成那是不行的。

多优秀的教师, 如果不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那也是机械式的教学。好老师一定是在经验的积累中走出来的。由于篇幅的限制, 我就不多谈了, 总的一句话要少而精, 切记搞题海战术, 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方面下工夫。

摘要:酸碱盐的教学, 是初中化学课的难点所在, 知识点繁多, 学生容易混淆相关的内容, 所以在涉及本章的教学中, 一定要分清物质种类和名称, 熟记各类物质的化学式、反应方程式, 只有熟练掌握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才能明晰各种方程式的类型, 才能理清反应方程式各个元素之间的头绪。在本章的教学中,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方能克服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困难。本文就酸碱盐内容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3.初中化学酸碱盐常见题型及解析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方法;酸碱盐的通性;题型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

1.酸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金属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酸一般为稀盐酸、稀硫酸)如:Zn+2HCl=ZnCl2+H2↑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如:Fe2O3+6HCl=2FeCl3+3H2O

(4)酸+碱→盐+水,如:NaOH+HCl=NaCl+H2O(注:无色酚酞做中和反应的指示剂)

(5)酸+某些盐→新盐+新酸,如:

2HCl+CaCO3=CaCl2+H2O+CO2↑2HCl+AgNO3=AgCl↓+HNO3

总结出凡碳酸盐与盐酸反应均能放出CO2,氯离子与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作用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AgCl、BaSO4。

2.碱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如:CO2+Ca(OH)2=CaCO3↓+H2O

(3)碱+酸→盐+水,如:NaOH+HCl=NaCl+H2O

(4)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如:2NaOH+CuSO4=Cu(OH)2↓+Na2SO4

3.盐的通性

(1)金属(前)+盐(可溶)→另一种金属(后)+另一种盐

Fe+CuSO4=Cu+FeSO4;Cu+Hg(NO3)2=Hg+Cu(NO3)2

(2)酸+盐→新酸+新盐

2HCl+CaCO3=CaCl2+H2O+CO2↑;H2SO4+BaCl2=BaSO4↓+2HCl

(3)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

2NaOH+CuSO4=Cu(OH)2↓+Na2SO4;3NaOH+FeCl3=Fe(OH)3↓+3NaCl

(4)盐(可溶)+盐(可溶)→两种新盐

NaCl+AgNO3=AgCl↓+NaNO3;BaCl2+Na2SO4=BaSO4↓+2NaCl

以上三类物质的通性其实包含了两类反应,一是复分解反应,二是置换反应。要求学生必须弄清楚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记忆并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

二、相关题型及解析

酸碱盐部分题型众多,主要有鉴别、推断、除杂等几个题型。

1.鉴别题

例: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溶液:

(1)NaOH、NaCl溶液、稀HCl( )

(2)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1)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2)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2.推断题

例: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查。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3.除杂题

例: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此外,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还有综合计算题、综合探究题,也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利用酸碱盐知识为载体的试题类型多样,变式繁多,但只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解题能力,还是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应用自如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寨初级中学)

4.《酸碱盐化学性质》说课稿 篇四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酸碱盐。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1、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2、复习旧知,梳理脉络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5.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篇五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

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3

6.化学方程式酸碱盐 篇六

1.巩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酸碱盐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课前准备】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颜色:

⑴无水硫酸铜固体 ⑵硫酸铜溶液 ⑶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 ⑷氢氧化铜 ⑸硫酸铁、氯化铁溶液 ⑹氢氧化铁 2.常见的特殊沉淀:

⑴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⑵溶于酸有气体产生的白色沉淀:、;

⑶溶于酸无气体产生的沉淀:、、。【学习过程】 【交流讨论】

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下列2组物质: ⑴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⑵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活动探究】

一、物质探究

例: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 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 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的主要成分B 的主要成分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⑤ ⑥。【方法点拨】

二、关系探究

例:现有H 2SO

4、BaCl

2、NaOH、Na 2CO

3、Ca(OH2五种溶液和CO 2一种气体,有下列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的化学式填入图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从Ba(OH2、Na 2SO

4、稀HCl、BaCl 2四种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入下图方框中。

三、组成探究

例: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

2、KOH、KNO

3、MgCl

2、CuSO 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无色..溶液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有,一定不含有 ;

(2)向无色滤液①中加入KOH 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 和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3)向无色滤液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固体C。如果固体C 中只有两种元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不含有,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如果固体C 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CuSO

4、Ca(OH2、Na 2SO

4、NaCl 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

。请回答: ①该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②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⑴酸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⑵碱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⑶盐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四、拓展探究

例: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请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 的化学式: ;。

(2试写出HC l →B 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 【课后拓展】

1.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 点、。

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铵、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

(2)在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3)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并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在滤液里,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色。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3.(1)白色沉淀A 的化学式为,Ⅰ、Ⅱ分别为 操作。

(2)向无色溶液中加Na 2CO 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经分析知,原溶液中的杂质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杂质的成分可能是(有几种填几种):① ②

③ ④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 的NaOH 样品(杂质为Na 2CO 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出Na 2CO 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 的质

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 2 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1)该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为多少?(2)该样品中NaOH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 点说明:在NaOH 与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 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 相比,中和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自主探究】

7.化学方程式酸碱盐 篇七

一、二酸比量

[练习1]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考虑水分蒸发) , 则两瓶溶液 () 。

A.质量都减少

B.质量都增加

C.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D.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拓展]我们在实验室中如何稀释浓硫酸呢?

[重点凝练] (1) 浓盐酸具有性, 浓硫酸具有_________性。 (2) 怎样稀释浓硫酸?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瓶浓酸质量和质量分数的比较, 复习了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这两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从质量分数变小的事实入手将实验室中如何稀释浓硫酸这个问题串联起来。

二、酸洗钢铁

[练习2]在焊接钢铁时, 工人师傅往往用稀盐酸清洗钢铁, 但有经验的师傅都知道不宜把钢铁放在酸中太久, 你能用方程式告诉大家这其中的奥妙吗?小明受到这个问题的启示, 把氧化铜和铜分别放在稀硫酸中, 你能说一说小明观察到的主要现象吗?

[拓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稀硫酸和稀盐酸有着相似的一些化学性质, 怎样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用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

[重点凝练] (1) 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 (2) 活泼金属+酸→盐+________。 (3) Cl-、SO42-的检验。

[设计意图]初中化学中稀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最典型的当属氧化铁和氧化铜与酸的反应。从以酸洗钢铁的用途着手, 先复习了酸的共性, 然后很自然导入到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个性差异上, 即Cl-、SO42-的检验。

三、双碱变质

[练习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往往有一层白色物质, 这种物质是________, 形成的原因是: (1) ________;用稀盐酸可以除去这种物质的原理是: (2) ________。 (1) 、 (2) 均用方程式表示。

[联想]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1) ________; (2) ________。

[拓展]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很多同学认为可用这两种碱溶液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你认为呢?

[重点凝练]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________。

[设计意图]以双碱变质为引子重温了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拓展内容解决了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氢氧化钙溶液, 而除去二氧化碳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的问题, 凸显了两种碱化学性质的通性和二者溶解性上的差异。

四、百变纸花

[练习4]小明将一朵无色纸花浸在一种紫色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捞出晾干, 他向这朵纸花上喷了无色溶液B, 纸花变成了蓝色, 然后又向这朵纸花上喷了另一无色溶液C, 纸花又变成了红色。猜猜看, 他用了哪些溶液?

[拓展]若土壤的酸性是由硝酸引起的, 如何改良酸性土壤?若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该怎样处理?胃酸过多的患者服用的药物中常含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物质, 这是为什么?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凝练] (1)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_____色, 遇碱溶液变______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变_____色, 遇碱溶液变_____色。

(2) 中和反应:酸+碱→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H2O。

[设计意图]百变纸花的魔术情景来源于酸碱指示剂与酸溶液和碱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 以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拓展加深了中和反应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三盐争气

[练习5]100g碳酸钙、106g碳酸钠、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哪种物质产生的气体最多?

[拓展]怎样证明双碱变质中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生成碳酸钠?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这种杂质?

[重点凝练] (1) 酸+盐→_____+_____; (2) 碱+盐→_____+_____; (3) CO32-的检验。

[设计意图]趣味计算引入盐和酸反应的规律, 拓展则把CO32-的检验、沉淀法除去CO32-联系起来, 丰富了实验探究的内容。

8.化学方程式酸碱盐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 酸碱盐 教学研究 有效性

化学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琐碎,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酸碱盐就是初中化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其中考查相关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得分率普遍不高。学生对这一难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对酸碱盐知识的突破,能够有效地攻克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建立学习化学的信心,确保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多维预设,灵活实验激励学生的感知

化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实上,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让学生认识酸碱盐时,选择代表的物质来进行实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进行感知,用实验让学生认识酸碱盐,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实验的深入探究,从而实现对酸碱盐的有效学习。

1.从导电性来感知阴阳离子的存在

建立导电性的实验,让学生针对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实验,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灯泡变亮了;从而让学生探究其中的为什么?是什么传输了其中的电子?帮助学生形成离子的思想: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阴阳离子而使得溶液可以导电。

2.从PH值来感知酸碱盐的存在

建立溶液的PH值(或者指示剂)测定的实验,让学生对上述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PH值测定,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溶液的PH值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让学生探究什么原因会使得溶液的PH值不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的认识到这是由于离子的不同而造成的,建立学生离子性质的思想: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给学生提出酸碱盐的名称,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

3.综合实验来总结酸碱盐的定义

根据上述的两个实验,学生知道了有些物质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同时这些离子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根据这样的性质来让学生探究怎么判断物质的不同性质,启发学生利用别的物质作对比,让学生选择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来再次测定PH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酸碱盐的定义,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修正,从而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酸碱盐的内涵和实质。从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的内涵。

二、构建课堂,建立框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课堂的学习中,既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的现象,又要能整体俯视全局,清晰地建立课堂的主干、分支,才能使学生不至于混淆概念,清楚的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对概念和性质认识的高效性。

1.构建酸碱盐的性质框架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酸碱盐,教师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酸碱盐性质;例如让学生回顾指示剂和酸的现象、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铁锈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从而构建出酸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之间的反应框架,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五个性质,并以此建立碱和盐的性质框架。这样的框架构建,使得学生从“无序”到“有序”,只要给出一定的酸碱盐,学生就可以顺着物质找出相应的性质。

2.利用物质分类巩固知识

通过学生对酸碱盐性质的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而分为了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并与学生一起建立物质分类的框架。从课堂的表面看,这节课的知识量比较大,但是在难度上要适当降低,只要引导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物质的分类找出相应酸与金属、酸与金属氧化物等反应即可,先让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建立起学生对知识的有序构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便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度,提高学生概念理解的高效性。

3.书写化学方程式灵活知识

方程式和反应现象是学生学习酸碱盐的第二大障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不仅容易忘记也不会灵活运用,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方程式的记忆时,教师可以根据构建的框架,让学生书写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学会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生对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已经熟悉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其余的酸与氧化铁之间的反应;还可以让学生仿照写其他的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以这样的方式类推到不同的酸与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灵活掌握酸碱盐之间的方程式书写,使学生在逐步练习中找到书写的规律:相互交换,价态不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起来便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由通性带个性认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虽然有一些规律和框架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其中还包含着众多的不同,和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来制约规律的形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通性的基础上找到物质的个性,创建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细致认识每个物质。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对比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相同物质的不同个性。

对比实验1:让学生比较浓盐酸和浓硫酸,观察打开瓶塞时瓶口的现象?同时操作这两者用水稀释时的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浓盐酸在瓶口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而浓硫酸没有。在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玻璃内壁缓缓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这充分说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在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让学生明白同类物质在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对比实验2:让学生观察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稀盐酸与硝酸钡不反应而和稀硫酸反应。这是因为稀硫酸在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时有硫酸钡沉淀生成;这个实验的发生不易是由于氢离子造成的,而是因为硫酸中的硫酸根引起的。使得学生充分的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认识到了盐酸和硫酸各有个性。

通性和个性的学习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学生可以由通性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个性却刚好相反,需要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及时考虑个性因素的存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一点点总结强化,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特性实质是由离子的特性引起的,从而建立学习化学的思维严密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顺势而导。通过深入研究教辅材料,建立学生与酸碱盐知识之间的桥梁,构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实验探究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形成化学思维,逐步地对物质按照一定的性质进行归类,从而深刻理解酸碱盐的涵义。

【参考文献】

[1] 孙学东. 如何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0(44).

[2] 张永乐. 细究因促教学——探析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的困扰[J]. 新课程(教研),2010(09).

9.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与记忆方法 篇九

一、化学用语

1、电离: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tips: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3、中考中常考:溶液为中性的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碱性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五、离子的检验

1、原理

H+(溶液中):1、石蕊、pH值试纸; 2、加入铁粉,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性碱不行),蓝色固体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5、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溶液中):1、酚酞、pH值试纸;2、可溶性Cu2+、Fe3+的盐溶液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Cu2+、Fe3+(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强碱(如氢氧化钠),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产生。

六、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MnO2 、Fe3O4、Fe粉、C粉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七、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与熟石灰混合制成碱石灰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5、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蒸气。

6、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7、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八、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记中考常考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6)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7)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史上最牛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8)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9) 有关盐的其他反应

CaCO3高温====CaO+CO2↑;2NaHCO3△==== Na2CO3+ H2O+CO2↑;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九、有关酸碱盐的反应伴随的实验现象的总结。

1、溶液变色;(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固体(沉淀)溶解;(碳酸钙、难溶性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溶于酸)

3、有气泡产生;(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4、产生沉淀;(溶液中,钙离子遇到碳酸根离子)

5、固体析出;(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6、溶液升温(金属镁与酸反应放热、生石灰遇水放热、中和反应放热)

高中化学记忆方法

理解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如:在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特别是有关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如果没有理解记忆是很难掌握的。

口诀记忆

由于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在化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很容易记住的口诀,老师要求我们去记忆它。

首先,要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然后在深刻的理解它的内涵,最后记住了,就会成为你学习化学的利器。

如:“升失氧,降得还”、“见量化摩,求啥先求摩”、“有弱才水解,都强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热越水解,越弱越水解”。

趣味记忆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

比如,可以把生边的实际生活甚至自己的经历和观雪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富有趣味。

特别是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现象。

重复记忆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

这种方法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很多同学学的快忘得快也就是这个原因。

短时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反复记忆,才能够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在以此类推。

如:电解质判断的时候,把所学的化合物归类,再把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包含的类别记住,对于我们掌握本质就很有帮助;

再如:在掌握了各个主族、周期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后,对于具体的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就容易多了。

对比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比如: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黄色粉末并不多见,主要就是硫磺和过氧化钠,但是它们的性质却很不相同。

再如:我们在学习硫酸和硝酸的时候,他们作为氧化性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的方面的相似性。

联想记忆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

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孤立地记忆很难,如果扩大联想,对比类推,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等、定、动、变”。

知识网络记忆

用表格或图示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

如以一主族代表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为线索的学习思路,以及以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保存之间相互关联的元素化合物类知识,在有机中还要特别注意官能团的性质。

以上的9种方法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可能也在有意识无意识的用到。需要注意的是,化学中常常有些个别物质性质特殊,这些特殊性最好同类似的对比起来记忆,这一点有时候在解题过程中很重要。

10.化学方程式酸碱盐 篇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基本反应类型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建立简易、明了的酸碱盐化学性质知识网,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性质,学会运用酸碱盐的有关化学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巧记《溶解性表》,能用之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讲解法:通过学生回顾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建立有关性质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观察、引导法:通过学生观察《溶解性表》引导学生找规律快速记忆表中内容;

3.练习法:通过同步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溶解性表》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体验物质转化的“神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记忆《溶解性表》的诀窍。

难点

建立起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记忆《溶解性表》的诀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入】:组织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联系所学知识猜谜语

A.我是谁?:

说钠不是钠

人人都惧怕

伤到皮和眼

水洗硼酸点

(谜底:NaOH)

B.认识我吗?:

有缘生在老山中,熊熊烈火来加工,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谜底:石灰石)

由谜底——常见的酸、碱、盐引出本节课题

2.【练习】通过练习第1题,让学生回顾酸碱盐化学性质

回忆所学的酸碱盐化学性质

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3.【讨论、整理】组织学生讨论结果,然后指导学生整理出酸碱盐化学性质网络(见附件1)

根据练习1进行讨论、交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出酸碱盐化学性质网络。

让学生更好地理清和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4【检查、归纳】检查学生对溶解性表的记忆情况,并指导学生找规律,巧记溶解性表(非常简单易记又实用的三句话)——见附件2

回顾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溶解性表有关内容,并在老师指导下找规律,巧记溶解性表

帮助学生记忆溶解性表,能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5.【提问并整理】常见的有色沉淀和有色溶液

熟悉物质特性,评价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常见的有色沉淀:Cu(OH)2—蓝色

Fe(OH)3—红褐色

Fe(OH)2—浅绿色

有色溶液:Cu2+

Fe2+

浅绿色

Fe3+

提高学生的简单归纳、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6.【灵活运用】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2题,以灵活掌握沉淀的生成完成练习第2题。并交流、讨论

使学生灵活掌握沉淀的生成。并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巩固】组织学生完成习题第3题,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完成练习第3题。

培养学生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解决问题。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8.【小结】在做完几道例题后,大家总结一下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

思考并讨论,小结:在做和酸碱盐有关的题目时,要善于从物质类别去分析,结合酸碱盐的特殊化学性质,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在解题中。

使学生学会总结和理清解题思路

9.【提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4、5、6题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练习4、5、6题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检查并讲评】4、5、6题练习

学生交流、评价并反馈练习情况

提高学生的交流及评价能力

【课后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其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要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其中的关键又要熟记溶解性表。

【课后巩固】布置课后练习。若有剩余时间,则在课堂上继续练习;若无剩余时间,则课后自主完成。

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

进一步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运用

板书设计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课题

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

练习及讲评

练习及讲评

1.酸碱盐化学性质知识网

--------------------------------

--------------------------------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

3.溶解性表及简易记忆法

--------------------------------

--------------------------------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知识是学生学过,但又因为知识点多且相互联系紧密而容易混淆的知识。通过“精彩猜谜——构建性质知识网——溶解性表简易记忆三句话”,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熬出浓汤”,化“枯燥无味”的复习为“神奇有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动积极思考。并通过交流、合作,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及把模糊的知识逐渐变得清晰并用之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2.本节课所涉及知识、习题容量大,导致教学时间有些紧迫。若能在课前让学生先准备练习题,可减轻课堂负担。

三、附件1:酸碱盐化学性质知识网

与金属反应

与指示剂反应

一定发生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与碳酸盐一定反应

中和反应

其它则要有沉淀生成要有沉淀生成要有沉淀生成盐

溶液与金属置换

附件2.溶解性表简易

记忆法(三句话)

钾、钠、铵、硝全溶(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碱中钡、钙,碳酸镁溶(碱中钡、钙指Ba(OH)2,Ca(OH)2;其余与钾、钠、铵、硝无关的碱和碳酸盐都不溶于水。)

硫酸钡、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其余硫酸盐、氯化物都溶于水)

四.

酸碱盐课堂练习题

1.填写下列空白:

(1)能跟酸反应的物质有,。

(2)能跟碱反应的物质有,。

(3)能跟盐反应的物质有,。

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反应,并进行小组交流。

+

====

BaSO4¯

+

====

AgCl¯

+

====

CaCO3¯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Ba2++SO42-

===

BaSO4¯

Ag++Cl-

===

AgC¯

Ca2++CO32-

===

CaCO3¯

能生成同种沉淀的反应式不止一个!

3.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

HCl

====

+

H2­

(2)

Fe2O3

+

====

Fe2(SO4)3

+

(3)HCl

+NaOH

====

+

(4)

+

Na2CO3

=====

+

CO2­

+

H2O

(5)

BaCl2

+

=====

HCl

+

(6)

Fe

+

CuSO4

====

+

(7)AgNO3

+

=====

NaNO3

+

(8)CuSO4

+

Ba(OH)2

=====

+

【分析】:这种补全方程式的题目首先要分析物质类别,从物质类别出发,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去完成。

4.写出下列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aO

(5)

(4)

(1)

(3)

(2)

CaCl2

Ca(OH)2

CaCO3

CO2

(1)

(2)

(3)

(4)

(5)

5.已知A、B、C、D、E是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氧化铁、一氧化碳中的一种,且E是一种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A—B—C—D—E,“—”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C的一种用途是,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上五种物质间的关系不变,则A还可能是

__________。

6.有A、B、C三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在溶液中三者之间可发生如下反应:

(1)A

B

®

钠盐

+

二氧化碳

(2)A

+

C

®

盐¯

(3)B

C

®

盐¯

反应(2)生成的盐溶于稀硝酸,反应(3)生成的盐不溶于稀硝酸,则A、B、C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五、课后练习题:

1.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的溶液,分别是硫酸和澄清石灰水,请你利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将其鉴别出来。(你能用几种方法?)

2.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常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A

B

®

C

H2O

C

H2SO4

®

+

A

E

+

AgNO3

®

AgCl¯

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

A:

B:

C:

3.A、B、C、D均为钠的化合物,其中A、C由两种元素组成,B、D由三种元素组成。

(1)已知A、B均能跟物质X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且无气体产生,则A是(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B跟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已知C跟物质Y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C是(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均可),Y是(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D跟物质Z反应,也生成硝酸钠和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CO32-、H+、Na+、NO3-

B、H+、Ag+、Cl-、SO42-

C、K+、NH4+、Cl-、OH-

D、OH-、NO3-、K+、Na+

5.下列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Cl-、CO32-、Na+、OH-

B、NO3-、Cu2+、Cl-、Fe3+

C、NO3-、SO42-、K+、Zn2+

上一篇:学院团委2012年办公室工作总结下一篇:急诊科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