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共8篇)
1.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篇一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及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创新,不断裹足不前。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在继承过去好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途径、新形式、新办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笔者以为,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要坚持“一个结合”,即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善于从利益动因上分析群众的思想变化,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寓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如依托社区,开辟各种健康、文明、向上的娱乐场所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干部群众创造良好的强身健体的环境。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漠然处之,粗暴对待,要多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调查研究,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于过急的言行要冷静处置,不要造成群众情绪波动,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切实把道理讲清,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不能敷衍了事。总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知道群众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更具有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
二要实现“三个转变”。过去,宣传工作部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存在“三个不足”,即:手段单
一、工作单向、方式单纯。实现三个转变,就是要实现由单一手段向多渠道转变,由单向宣传向双向交流转变,由单纯灌输向社会化创建活动转变。
由单一手段向多渠道转变,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运用大众传媒,建立健全宣传网络。要善于运用广播电视制作专题精品,定期播放宣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报刊杂志要运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及时宣传真理,鞭挞谬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新闻出版部门要配合推出一批通俗易懂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图书资料,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文艺团体也要多出“精品”,弘扬正气,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进行宣传教育。由单向宣传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就是强调宣传工作部门不能只当指挥棒,发号司令或“一头热”宣传,这样会导致宣传工作横向不到边、纵向不到底的局面。因此要紧密联系群众,把宣传者与被宣传者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双向交流,了解民情民意,知道需要宣传什么,怎样宣传,增强宣传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由单纯灌输向社会化创建活动转变,这一转变是强调宣传工作的“社会性”。过去的宣传方式主要以被动灌输为主,效果不佳。开展社会性创建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把被动的宣传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如进行提高人的文明素质的宣传教育,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标兵等的创评活动,把文明推向纵深发展。
三要加大调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加大调查研究。从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不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要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把握社会舆情,摸清思想政治动态,针对实际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尤其要注意一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疏导、说服工作,减少社会震荡,稳定工作大局,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四要加强典型培育。用典型的力量教育人、影响人、激励人,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善于在各行各业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群体、先进个人,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激发和引导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思想层次的人,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要注重树立一批农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以此来推动农村、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要认真总结典型宣传的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不断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效果。
根据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掌握的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求突破点:
(一)围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思想教育,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关键,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眼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转变旧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二)以政策法规和农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多管齐下抓好农民思想教育。一要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墙报板报、手机短信平台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力求做到人人了解政策,户户吃透精神,保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顺利实施。二要加强科技文化教育。要认真组织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挥好“农家书屋”作用,想方设法为农村送科技书刊、提供农科技知识咨询,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以科学知识为农民铺就致富之路。三要不断增强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教育农民顾大局、识大体,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三)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方法,强化思想教育网络建设。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基层党校、乡镇文化站、婚育学校、村级图书阅览室等基地建设,扩大信息传播渠道,在内容上要求新、求活、求实,增强宣传内容的时代感和实用性。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思想教育合力。今后应组建以乡村相关干部为主体,学校师生为补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等“五老人员”积极参与的宣传队伍网络,调动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减少思想教育的“盲区”。二要抓住农闲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开展思想理论、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扩大教育面。三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中心(站)、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干部群众接受教育和陶冶情操的有效平台。四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今后应不断拓展载体,评选先进典型,并组织他们深入村社现身说法,起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群众之中。村社干部十分熟悉当地农民情况,在做好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今后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发挥他们经常接触农民群众的优势,根据当地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政策法律宣传。村社干部和群众交流,没有语言障碍,没有心理隔阂,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11月10日,赫章县召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频会,部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大庚在会上作讲话。县政府副县级干部陈祥艳主持会议。
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贯彻毕节市委10月30日召开的全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及11月4日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推进会精神,分析研究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加快农村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步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会议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认清形势、主动作为,切实提升全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要找准重点,求真务实,强力推进全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在转变农民群众思想观念上取得新突破;二要深入推进农民群众教育培训管理,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致富能力上取得新突破;三要深入推进政策法规宣讲活动,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突破;四要深入推进艰苦创业精神学习教育,在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上取得新突破。
会议强调,要强化领导,不断创新,开创全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协力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加强方法创新,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形成财政资金、社会投资与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格局;四要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工作实的高素质的战斗集体,抓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要加强督促考核,建立健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考评工作机制。
会议还对当前留守儿童关爱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人民网北京5月5日电5月4日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4点希望。
这4点希望分别为: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篇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培育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最终达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和谐成长。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一系列可控的审美活动,包括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对人的情性施加积极影响,促成健全人格的建构,变审美活动为自觉的教育过程。简言之,美育即是以审美活动为中介,积极塑造人格的特点教育活动。
因此,从美育的性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来看,二者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美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联系
(一)美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补充,共同促进青少年追求人生意义。
就性质来说,二者都作用于人的精神,都引导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政教育是规范性教育(行为规范),在规范性教育中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 ;美育是熏陶、感发,使人在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自我”的有限性,从而在精神上进到自由境界。而思政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面(思想层面、理智层面),作用于中国人所说的“良知”(人作为社会存在而具有的理性、道德),而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包括无意识的层面,就是我们常说的“潜移默化”,它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等。二者相互补充,使人去发展完满的人性,成为完整的人。
(二)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青少年形成完整的人格。
就社会功用而言,思政教育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它要建立和维护一套社会伦理、社会秩序、社会规范,避免在社会中出现人与人关系的失序、失范、失礼。而美育主要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自由,美育使人的情感具有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生命沟通,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完满的人性。美育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的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就如荀子所说,“乐”使人血气平和,从而达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安定。现代社会对于社会安定的影响,除了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社会心理、社会情绪方面的因素越来越显得突出。所以在现代社会中美育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礼乐相济”,其中,思政教育是“礼”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 ;美育是“乐”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即“大乐与天地同和”。
思政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在于向社会输送具有完整人格、心智健康、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因此,德育与美育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不能只有“礼”没有“乐”,也不能只有“乐”而没有“礼”。
(三)两者相互渗透,共助青少年拥有宽广心胸。
就个体而言,思政教育可以使个体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拥有奉献精神与不甘于平庸的追求。而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还缺少不了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而美育可以使人获得宽快、悦适的心胸和广阔的眼界,从而成为一个充满勃勃生机、明事理、有作为的人。由于审美的超功利性,使得审美活动可以拓宽一个人的胸襟、使人具有远大的眼光和平和的心境,这一点已经得到现代心理学的印证。同时,美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的、高雅的、纯正的趣味,使他们远离病态的、低俗的、恶劣的趣味,归根到底,是引导他们走向审美的人生,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这点与思政教育的作用相互补充,对促进青少年做好自己的工作、发展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挥美育优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美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受教育者追求人性的完满、精神的自由、精神的享受,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因而在各级学校及全社会的思想教育中应普遍结合美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多样化、效果全面化、影响深远化。
(一)培育审美心胸,使思政教育的方式由“单一”转为“复合”。
审美心胸,即审美态度,它不同于实用态度与科学态度,是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在概念化和功利化的眼光中,世界往往千篇一律、缺乏生气,而一旦有了审美的态度与心胸,世界便会变的五彩缤纷、富有诗意。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关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关注高校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如今,一切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全面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包括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健康心理、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精神状态等。由于思政教育内容的扩展,其教育形式也应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扩展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审美态度,加入艺术熏陶、参观博物馆、志愿活动、组织社团等形式,促使教育者与受教者在审美心胸的前提下提升人生格调、完善人格。
(二)培养审美能力,使思政教育的知识由“外化”“转为”内化“。
美育的直接职能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审美能力的提高直接表现为感性之中有理性、情感之中有判断的直觉体悟能力的形成和强化,它可以极大地帮助受教者从感性形式中直探其中的底蕴。这便能帮助智力结构的完善,使抽象的理性返回于感性,使知识不致成为枯燥的结论或僵硬的教条。
(三)培养审美趣味,使思政教育的效果由”他律“转为”自律“。
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它制约着一个人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审美指向,并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审美格调与品位。趣味和格调有健康与病态、高雅与低俗、纯正与恶劣的区别,而美育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的、高雅的、纯正的趣味,使他们远离病态的、低俗的、恶劣的趣味,引导他们走向审美的人生,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这种境界无疑可以使思政教育的道德他律转化为道德自律,由美化心灵而善在其中。
3.浅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德育 综合 思想政治 教育
每一个听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词的人的反应都是这样的:政治啊,就是洗脑说教嘛。好无聊,好枯燥。包括很多中学生,在说起上政治课的时候,都是一副这种课有什么好玩的表情。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新奇的案例,精美的图片所吸引而不是教材本身。那么,思想政治课程就真的像大家所反映出的一样,没有用处,毫无意义吗?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在中学教育中所承担的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企及的。
首先,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承担着主要的德育和伦理教育的主要工作。相比班主任工作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教育任务就无时无刻不渗透着道德品质的影响。从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到社会伦理,社会公德,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是教育学生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存在着道德上的硬伤,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可能变成一堂枯燥无味的理论课。那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说,就是畸形的。现在大部分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认识主要都是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实施的时候,更多的是注意理论灌输,而忽视了一个思维的发散性。相对于高中而言,初中的知识点更加浅显和生活化,那么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意的是学生如何能将知识和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重视的是学生如何能够适应成为一个优质的“社会人”。培养学生自主地认识世界,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数理学科的主要任务,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上同样得到体现。
第二,对于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除了因为在传统认知中是主要的德育工作的承担者之外,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具有主推力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更多的在于在知识教育的同时,结合相应的知识教育,进行着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拿现在使用的教材(科教版)的内容来看,与之相结合的包含着环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内容。这些教育内容是其他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不可能同时承担的。教育内容之复杂、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和综合性,是其他的文科性学科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在学生普遍对于现在的班会课都不以为然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充满趣味的班会课少得可怜的情况下,与生活,与时事,与情感教育结合更为紧密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无可厚非地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进行有目的的情感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的主要推力,对于落实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素质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文知识学科,其内容包含着生物、地理、历史等其他单一学科的主要知识精髓。就初中的教材来看,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学的知识之外,还主要包含着地理学、生物学、民族学等方面的内容,相当于是各个主要学科的一个大整合。比起历史等单一学科来说,综合性更强,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整体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
第四,由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存在着差异,出于对学生的具体适应,思想政治学科更加注意从宏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教材上的知识点都是很简单的,逻辑条理比较清楚。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处理,如何删减和补充。这和其他的学科不同,除了要求的专业性之外,其他的非专业知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所具备的。这一特性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更多的是在于课外的补充和扩展。也许不同老师对于扩展补充的程度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就普遍的情况来看,如果一堂思想政治课仅仅是照本宣科的话,那么,不仅仅是学生,连老师自己也会觉得是无聊的,死板的。这也是为什么思想政治课程的本土化气息最为浓厚,因为可以广泛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全班学生。这样一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味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点是很有利的。对于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论调的有利批判。不是只有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才可以关心时事,在学校的时候也可以而且应该关注身边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说,思想政治课程比起历史等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篇四
下面是由YJBYS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政治的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键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八荣八耻
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的结合,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
特别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世纪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提高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社会实践活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结合社会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第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就是希望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都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一方面让学生深入基层,去感受和体验改革带来的成果以及社会的现实需要、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高校“两课”的教学的实效性,有效的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坚定大学生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促进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的紧密结合,这也符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的要求。
第二、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如何去认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一直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何看待工人下岗、农民工待遇问题、以及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等。
发表论文。
这都导致了大学生复杂和矛盾心理的产生,单靠“两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和引导是难以奏效的。
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实现个人志愿与祖国需要的有机结合,是目前学校加强和改进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
第三、社会实践是全方位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
一方面,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从纵向对它进行不同层次的认识和研究,做到对事物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对社会实践进行横向展开,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社会实践的项目)到不同地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克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过激情绪所带来的对社会的不全面的认识,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
第四、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校“三育人”工作的真正实现。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吸引广大教职工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三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
社会实践的内容十分广泛,各个学科、部门都可以从中找到本学科、本部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切入点。
广大教职工应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岗位要求多去思考如何为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打下基础。
发表论文。
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这对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校的“三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二、在新形势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从学校而言,开展荣辱观等方面与新时代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相一致的活动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实效。
但是,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进—步调动和发挥社会、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更新观念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否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分辨出真善美和自觉抵制假恶丑,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当前全社会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任务。
首先,是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坚持和深入的基础和保障。
大学生是主体,学校是后盾,社会是舞台,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这种支持,社会实践就成了学生、学校单方面的需要、成为无源之水,必将枯竭。
其次,是学校的认真组织、引导。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解决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难题。
一些效果好的教育活动,学生也乐于参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
为了使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落到实处,持之以恒、不断地深入和提高层次,学校必须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进行全盘考虑,统一领导、统一布置、统筹安排,努力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克服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错误倾向。
实践证明,只要这样做了,就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是如何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表现出的满腔激情和所取得的成绩,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
如何将实践转化为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动力。
发表论文。
这关系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围情、认识社会的根本目的在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终身,而不能停留在调查报告上,更不能停留在仅仅是倾诉爱国之情。
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要牢牢地抓住教育这个环节。
首先,加强对学生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根本道理。
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形式和途径,要逐步使学生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特征,不盲目灌输而是主动引导。
其次,对大学生教育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出发,不就事论事,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处在新时期,面对多元的经济成分、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文化、多元的信息,存在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现存的东西并不都是合理的,要善于分析、鉴别。
再次,教育和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化为振兴中华、立志成才、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成才,尽快在认识上成熟起来,尽快适应社会,报效祖国和人民,实现人生理想。
这是学校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也是衡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
三、在新时期,大学生参加社会实线活动将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种直接、生动的教育形式,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更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深刻的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标准,呼唤着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改革所必然带来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和收到实效的功能。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其所学知识贡献于社会、奉献给人民也是莘莘学子拳报国心的具体表现,是最生动、最深刻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有作为的,它培养大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自主、自立、公平、竞争、价值、效律等观念和意识的接受、适应、习惯,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的提高和求实精神的树立。
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为此、学校要结合实际,开拓视野,用前瞻性眼光审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如成立大学生勤工助学机构,开办大学生劳务市场,建立“校外之家”等多种实现形式.把学生从“象牙塔”引向社会,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日的——育人、成才。
同时,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树立创新精神作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足点。
再次、开展社会实践与荣辱观、人生观教育相结合。
为防止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对大学生的毒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客观要求,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用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同时,彻底改变那种重书本、轻实践、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不良习惯,树立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真正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综上,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实效的有效途径。
5.孔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大 篇五
研究现状: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古往今来都没有中断过。从研究文献看,大部分将理论联系实践。学者的研究主要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教无类”体现出的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众多研究中阐述了“有教无类”在两千多年前的含义及作用。“有教无类”提倡的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就存在阶级性、垄断性,孔子这一思想很快便打破了这些束缚。当今我们倡导“教育公平”,呼吁人人接受教育,是“有教无类”的继承和发展,然而新的时代存在新的问题。“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这么简单。面对现今社会的贫富差异、地区差异、教学水平的差异,我们应当将“有教无类”赋予新的含义,重新理解教育公平对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六艺”来体现孔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研究学者们阐述了“六艺”的内容以及设立每一个部分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论指导于当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当今教育中日益凸显的某些问题而展开的,如今的“应试教育”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味的讲求卷面分数,学生因升学考试带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热爱的学科。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以及创造力,阻碍了他们将知识带向生活的道路。如刘秉泰、刘春颖所著《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张湘萍所著《孔子教育思想的相待阐述》明确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以及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3、在教育原则及方法上,孔子主张则是多方面的。从搜集资料看,主要从“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方面来分析的。“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其主要手段的了解个性,针对性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两千多年前还是当代教育中,因材施教都是重要的教育原则,教育不是为了按照统一的模版培养人才。它在主张“有教无类”的基础上承认差异的存在性,针对差异性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既能轻松达到教学目的,又能保留学生的天性及差异性。“启发诱导”则是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对知识产生强烈兴趣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目前在很多课堂上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课堂气氛枯燥、死板。“启发诱导”是在提醒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方式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感知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也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环境中所担当的角色,把握课堂气愤大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4、孔子在德育与教师修养方面也提出了要求。研究中提到孔子十分注重德育,德育是一个人做人的先提条件,但目前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内容宽泛、教条,甚至有少数的老师本身缺少德育教育,这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问题,否则将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德育的开展环境不止是学校,社会、家庭,处处都可以开展德育教育,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德育教育的范本,这就要求全体公民都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不仅是自身修养的体现,也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及自身修养,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只有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提高了,才能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德育引导。孔子要求教师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且孔子就是亲自实践的。研究中多次提到孔子的教学经历,他毕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无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普通的个人,都应谨记“学而不厌”,这与当代“终身教育”思想如出一辙,知识是无边的,学习是无尽的,我们应时刻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教师,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还应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目前,存在很多教师打骂学生、教学倦怠等情况,都值得我们深思。“诲人不倦”应做到拥有耐心、爱心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并且能够做到与学生平等,尊重学生,知道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孔子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多,但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理论联系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冯文全、焦彥蕊所著《孔子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一致与冲突》、林忠、林楠的《孔子“教学相长”的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都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下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这部分文章主要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启发性原则等的一些具体操作,更多的学者则是从单方面着手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如应艳兰所著《孔子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王雪峰、高畅所著《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丁华平、王睿、周怡所著《浅析孔子教育学的思想》。有些研究则是利用孔子思想的很小一个点来引发现代教育的思考。
6.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篇六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个精髓是老子的无为。虽然有些消极,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调节心理的良方。例如讲,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以百姓为刍狗(下面忘了)意思就是说天地之所以长久,圣人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把一些事情放在心里。你把它当成事它才是事,你不把它当成事,它根本就不是事。
文化具有传成性,因此古代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表现。实际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只不过并非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而已。
《礼记·学记》中更明确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意思是说,教育一是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二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所以,接受教育绝不是受教育者个人的事,而是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事。
孔子把知、仁、勇作为君子应有的三种品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中智是前提,仁是核心,勇是表现。孟子则提出了“大丈夫”的人格理想,“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说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骄奢淫逸),贫贱不能移(改变节操),威武不能屈,(屈服意志)”,这一观点已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理想社会,对“兼济天下”的兼士提出了三条标准:“后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在墨家看来,真正的兼士首先必须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7.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篇七
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的完备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 发展特点, 通过研究这些国家的发展状况, 可以吸收一些对自己发展有利的理论, 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规律和共同本质的认识, 以便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 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因此, 必须深入接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 了解人们研究相关学科的成果, 而且这些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是如何被运用的;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并且是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的, 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可以参考国外的实例, 吸取经验, 可以避免走弯路, 同时, 可以帮助我们在思想政治研究领域, 修正理论上的偏颇和失误[1]。从而增强内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增强体系的完整性, 增强内在逻辑的严谨性, 建立起既合一般理论、又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科学体系。
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 另一方面, 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有关思政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得到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有利于受教育者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发展的事业。受教育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才能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 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能为国家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公民, 国家就不可能很好的发展下去。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习,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目标, 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占的比重以及思政教育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对受教育者本人以后的人生发展的意义。
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 他们不仅要从事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而且会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他们掌握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一方面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比较中, 学生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重视本国的传统价值观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认识到培育和弘扬我国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与掌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有密切的关系。让学生学习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了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 这就为他们增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开阔全球视野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我国的特有现象, 它是一种普遍性的活动, 是很多国家都开展的工作, 因此, 我们要开阔视野, 目光不要仅限于中国, 比较我国的思政教育工作和国外的思政教育工作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通过比较, 才能发现比较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学生可以明确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追求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而学生就可以从世界的角度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以此加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寻求世界范围内的合作[2]。在现时代, 环境问题、和平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如何培养具有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公民, 如何培养具有和平意识和增进世界和平的公民, 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的, 其目的是培养合乎本国需要的合格公民。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应该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学校和社会如何组织实施对这些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教育模式怎样, 以及这些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怎样?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可以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
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能力
学习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要了解本国以外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要求, 这就使得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熟悉和了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机构和资料库以及认识可以交流的同行。学习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阅读外文资料, 加强与国外交往是获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 学习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便利条件就是熟练掌握外语。另外, 国外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了解该国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 对我国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 在各国政府关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件, 学生可以从政府和相关机构的网站获取相关资料。
五、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更为紧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世界性的普遍活动,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了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 因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就成为学生必备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唐克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武汉:汉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8.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篇八
【关键词】“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与路径
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我国人民一直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中国梦”的提出就更加明确更加高度地概括了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人民的思想趋势。[1]在中国提出“中国梦”之前,美国就曾提出过“美国梦”,并且为美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思想力量。由此可见,“中国梦”不仅能反映出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有所增强,还能反映出“中国梦”即将呈现出巨大的精神推力,促进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做好“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将“中国梦”融入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则是本文对其意义的具体分析。
1.“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中国,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坚定力量,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基础。在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的思想能够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国家社会责任感,能增强人们推动中国发展的团结意识,最终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国家发展的价值观。
1.1对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中国梦”实际上是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开展“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加强人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加强我国人民对“中国梦”的认同,并且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能体现出“中国梦”的思想。[2]首先,在中国梦的思想教育下,人们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以及结果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其次,受到中国梦思想教育的影响,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明白實现个人价值要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进而清楚该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总而言之,“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1.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的繁荣与富强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国家富强人们的生活也就能更加富裕,生活质量也就能够得到提高,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也意味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提升。因此,中国梦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梦。[3]开展“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在人们对中国梦含义的认识和体会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思想价值层面,并进一步加强人们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感。当人们的国家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行为就会以此为导向,最终是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的。
1.3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团结意识
正是由于国家的发展与人们自身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正如“国家,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一样。而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以及个人的价值,就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能让人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国家的发展需要人们的齐心协力,需要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使人们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下,人们的团结意识也能得以增强。
只有做好了“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们就有一个思想指导,最后体现在行为上,最终就能体现思想教育的成果——推动中国的发展。
2.“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要将“中国梦”融入到我国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以下则是具体的几点实施的路径。
2.1加强思想工作者对“中国梦”的认识
“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首先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中国梦”有具体且深刻的认识,如此才能实现全国人民对中国梦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首先要透彻地了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内涵,例如针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的具体意思,以及其体现的相关的行为表现具体有哪些等等。而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为下一步对其他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好基础,更好地进行中国梦的思想教育。
2.2扩大“中国梦”宣传的范围
“中国梦”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指导思想,与每一个人都是相关的,所以进行思想教育也应当在全国范围甚至对海外华侨进行思想的宣传和教育。从目前“中国梦”的思想教育工作来看,其思想教育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开展了思想教育工作。而社会上关于中国梦的思想教育相对比较少,且重视的程度比较低。因此,中国梦的思想宣传可以在受众人群上进一步扩大范围,除了在学校进行宣传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加大社会上的宣传,例如在各企业或工作单位上组织有关“中国梦”的主题会议或开展相关的员工思想教育活动,加大中国梦思想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宣传,加强员工和领导的“中国梦”思想。
2.3应用科技信息技术进行宣传
在进行“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例如,应用当前发达的科技信息技术如应用网络、电视广告将“中国梦”融入其中,并且可以建立一个主题交流的互动平台,将与中国梦相关的人、事等发送到网络或电视平台上,将“中国梦”的思想教育活动更加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4]又或者张贴有关中国梦的宣传标语等,让人们在周围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中国梦的思想的影响,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达到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可以在应用科技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与“中国梦”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中国梦”的学习参观活动等。
结语
“中国梦”要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并且要获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且,“中国梦”的思想教育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沦为一种形式,我们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始终要牢记“中国梦”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建利,华玉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37-39.
[2]陈红.“中国梦”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3]张春晖.“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8:76-77.
【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推荐阅读: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07-06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07-07
民兵思想政治教育09-20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09-29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习总结07-01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考研06-19
思想政治教育微信07-16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07-18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总结07-20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业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