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打击乐瑶族舞曲

2024-11-10

中班打击乐瑶族舞曲(共10篇)

1.中班打击乐瑶族舞曲 篇一

瑶族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 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

乐风格特点。

技 能: 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兴趣。思 想: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课 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课 时: 一课时。

难 点: 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重 点: 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 法: 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 导入新课。二 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 +B+A’三大部分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

羽调式 3)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四)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

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2).第二部分主题

3)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4)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三 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教师总结

2.《瑶族舞曲》说课稿 篇二

《瑶族舞曲》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六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普遍音乐素质较好,思维活跃,有表现欲望。六班的学生已经能做到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因此本课设置了课前搜集有关瑶族音乐文化资料的环节。学生们搜集的资料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详实。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音乐要素,能做到聆听音乐体

会音乐情绪。但当音乐情绪变化时,他们还不能立即找出是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么,在欣赏作品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欣赏能力。对此,本课中设计了打节奏为音乐伴奏的体验环节,以及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音乐特点。

本课的拓展环节为根据欣赏作品的主题旋律进行音乐创编,这是根据六班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的创编知识设计的。学生们喜欢发挥个性的创编活动,都能积极参与。但因缺乏音乐语汇,创编显得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另外,本课中还要求创编歌词。这个创编活动学生们还未接触过,教师应多给予鼓励。

三,教材分析:1,本课选用的教材是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2,课标:能够听辩,记住《瑶族舞

曲》中音乐主题并辨认主奏乐器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3,课标分析:本课以课标中听辩,记住音乐主题和感受音乐情绪为教学重点。听辩和熟记主题可以采用反复哼唱和聆听活动;音乐情绪可以通过律动,实践和比较等方法获得感受。

4,作品简析:《瑶族舞曲》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全曲共分三部分,四个主题,运用了音色,速度,力度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段,生动的描绘了瑶族的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曼舞的场面。

四,教学思路:本课主要依照”创设情境,聆听感受,表现创造”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少数民族歌曲和图片,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聆听

情境;()其次,通过律动,演唱等实践体验环节,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最后,在学生获得了音乐感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作品主题创编出他们喜欢的民族音乐,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教学目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熟悉作品各部分主题旋律,掌握曲式结构。并能背唱a主题,积累音乐语汇。了解瑶族特色民族乐器长鼓,能根据《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节奏为作品伴奏。在熟悉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尝试进行音乐创造与表现。

六,教学重点:

1、熟悉《瑶族舞曲》各部分主题旋律,背唱a主题。

2、体验作品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场景。

3、根据各主题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长鼓节

奏为音乐伴奏。

七,教学难点:在熟悉作品主题旋律,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尝试用作品主题进行填词,改变节奏,速度等音乐创造活动。

八,操作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热身。2,导入瑶族音乐

(二)了解瑶族和瑶族的乐器长鼓: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瑶族资料。

2,认识长鼓;3,学生敲击桌面和桌边模拟长鼓音色,并为老师弹奏的乐曲伴奏。

(三)欣赏《瑶族舞曲》:1,分主题欣赏(1)欣赏a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主题;2)聆听主题,学生敲击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体验音乐特点。

(2)欣赏b主题: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主题;2)聆听主题,学生敲击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体验音乐特点。

(3)对比分析a,b主题音乐要素的特点。

(4)欣赏c主题:1)聆听主题,学生敲击节奏为音乐伴奏; 2)讨论:音乐的情绪怎样 哪个音乐要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复听主题。

(5)欣赏d主题:1)聆听主题,学生敲击节奏为音乐伴奏:2)讨论:音乐的情绪怎样 与c主题相比,音乐要素有哪些异同;3)复听主题

(6)小结归纳四个主题的音乐特点。

2,完整欣赏《瑶族舞曲》:(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聆听边构建乐曲的曲式结构图。(2)请学生谈谈想象的音乐场景。

(四)拓展:创造表现--创编《新瑶族舞曲》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唱a主题。;2,以小组形式,从速度,节奏,节拍,歌词等方面对a主题进行创编。

3,学生演唱创编作品,教师进行评价;4,欣赏新稻子组合新唱的歌曲《瑶族舞曲》。

(五)课题总结

九,教学特色:1,体验式音乐学习:

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都通过唱旋律,打节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

2,比较式音乐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本课的欣赏环节中,我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四个主题在节拍,节奏,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的异同。

3,导入部分:课堂导入环节选择了

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少数民族歌曲学生比较熟悉,也能创设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情境。同时,我选择的是新编版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是学生所喜欢的,于是我设计了跟随音乐节奏律动的活动。通过不断变化敲击方式和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瑶族舞曲-教学教案 篇三

瑶族舞曲-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 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 能: 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思 想: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 型: 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 时: 一课时。 难 点: 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 点: 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 法: 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 、进入新课 (一) 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 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 +B+A’三大部分 (三) 分段欣赏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 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 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题 1) 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 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教师总结

4.《瑶族舞曲》教学反思 篇四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1951年刘铁山根据瑶族传统歌舞鼓乐的音乐素材创作《瑶族长鼓舞歌》,1952年初在北京上演。同年茅沅据此改编为管弦乐《瑶族舞曲》。全曲为加引子的复三部曲式。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优美的旋律生动地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身着盛装于月下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歌曲《瑶山乐》是由《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为空白,需由学生自己填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歌曲中的跳进和级进是本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欣赏乐曲《瑶族舞曲》、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瑶山乐这首歌曲学生非常喜欢,唱的时候老师启发他们加入律动效果非常好,唱熟歌曲和歌谱之后再用口风琴来演奏,学生弹的也不错。

5.《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五

学情分析:

我校从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此时,学生接受过视唱、练耳、唱歌、律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思维活跃,具有独特性.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三个段落的不同速度、情绪,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场景。

2、能够熟悉作品的A段主题,并用打击乐器、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3、能够用课堂器乐演奏作品的A段主题。

教学重点:了解瑶族地区音乐风格及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教学学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谈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问题探究(10分钟)

1、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大屏幕显示:瑶族的资料。教师补充: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 、服饰、风景(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二、交流点拨(20分钟)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大屏幕显示: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教师介绍:《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师: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B、随琴唱。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B、随录音哼唱。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交流,简短回答)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B、随琴唱。

(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三、巩固拓展(10分钟)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6.《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

A B A 引子 ||:a :|| ||:b :|| c d c a b 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

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

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

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 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7.中班打击乐瑶族舞曲 篇七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背唱 《瑶族舞曲》主题,并能随着音乐做声势练习。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教学设计思路:欣赏围绕:看——听——想——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瑶族舞曲》的两段主题,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回顾这两段旋律吧。

生:第一遍演唱《瑶族舞曲》主题一,第二遍演唱时加入声势练习。

师:主题一的旋律优美抒情同学们是用慢速演唱的,那么要演唱欢快、热烈的情绪应该用怎样的速度? 生:回答用快速。

生:演唱主题二,唱完一遍后在加速唱一唱,和主题一的演唱速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遍加声势练习。

师:小结:同学们唱的都很好,把两段不同的情绪基本演唱出来了。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由葫芦丝演奏的这两段旋律呢? 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欣赏葫芦丝演奏的《瑶族舞曲》。

师:欣赏视频并介绍有关瑶族的人文风貌。(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 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瑶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干巴节、新米节、目莲节等,盘王节(又叫达努节或瑶年)是最大的节日。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 喜庆,都要唱起嘹亮动人的歌谣。)

二、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一)完整欣赏

1、师:瑶族舞曲的旋律富于歌唱性、抒情委婉、热情欢快,极具欣赏性。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由我国著名的指挥家彭佳鹏指挥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在欣赏前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管弦乐其有哪些?”

2、生:小提琴、大提琴、小号、大管、圆号、长笛、双簧管、等等。

3、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乐器组合成乐队演奏的《瑶族舞曲》,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以下的问题: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4、完整欣赏《瑶族舞曲》

教师讲解:这里是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圣殿。很多知名的音乐家都在这里演出过,他们都觉得能在这里演出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位指挥家叫彭佳鹏,他指挥的乐队是维也纳国家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简单提问和介绍管弦乐器。要求同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聆听各种乐器不同的音色以及演奏出的效果。

5、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提示将乐曲分为了三个部分,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6、师:欣赏完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同学们说一说这首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7、生:描写了瑶族人民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场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首乐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

(二)分乐段欣赏:

师:刚才我们为乐曲分了三段,请同学们和老师再次欣赏音乐片段,我们今天着重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联想一下瑶族人民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展开联想,畅所欲言。

1、引子:乐曲模仿优雅的长鼓节奏轻轻奏响,描写月光下瑶寨的男女老少从各自家中纷纷进入寨中的旷地的情景。逐渐带起第一部分。

2、第一部分(A段)

师:一边欣赏一边启发学生联想:瑶族人们在夜幕降临后来到空地上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情景。小提琴奏出柔和委婉的主题似见一位窈窕的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美轮美奂。随着主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姑娘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气氛逐渐热烈,管乐奏出活泼欢快的主题,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行列,欢腾舞跃起来,尽情抒发了兴奋的心情。

生:一起唱主题一的旋律,女生随音乐舞蹈,男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演奏到主题二时男生加进来很女生一起拍手跺脚。体会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乐、热烈的场面。同时也体会音乐中速度与情绪的关系。

教师小结:速度在音乐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各个音乐形象的特点都是或多或少与进行的一定速度相关,为了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场面,需要配合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才能完整地塑出准确的音乐形象。

三、欣赏民乐合奏《瑶族舞曲》

1、师:今天老师还要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由我国名族乐器演奏的《瑶族舞曲》同学们知道的名族乐器有哪些?

2、生:二胡、琵琶、扬琴、柳琴、阮、古筝、笛子等

3、师:播放视频。并在播放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民族乐器。

4、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音乐做声势练习或轻轻哼唱或自由表现。

四、教师总结:

8.中班打击乐瑶族舞曲 篇八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这首曲子非常优美,由于幼儿平时对少数民族的乐曲接触的太少,所以我选择了它。曲子表达了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利用奥儿夫的音乐特色我们尝试用嗓音给乐曲伴奏。活动目标:

1.欣赏aba形式的曲子,引导幼儿将乐曲中的节奏转变成用嗓音的表现形式。2.能与同伴合作演奏.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中欢歌曼舞的气氛。活动准备: 1.《瑶族舞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图谱三张。

2、奥尔夫乐器,低音木琴,铃鼓10个,木鱼10个。活动过程:

1. 以提问的方式引题。师:“小朋友,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呢?(幼儿回答)那我们是哪个民族呢?(汉族),今天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瑶族舞曲》,仔细听这首曲子有几段。⑴提问:这首歌曲有几段?(三段)

⑵哪两段是一样的啊?(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2. 欣赏第一段曲子,尝试用不同的嗓音给歌曲伴奏。师:“以前我们都是用乐器给音乐伴奏,今天我们用一种很好玩的音乐给歌曲伴奏好吗?(好),老师已经把歌曲里的节奏写下来,你觉得用什么嗓音合适? ⑴鼓励幼儿能说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嗓音。⑵选取最佳的两种用图谱形式给歌曲伴奏。

⑶跟着音乐旋律完整的把第一段用嗓音的形式给歌曲伴奏。3. 欣赏第二段曲子,鼓励幼儿自己用嗓音给乐曲伴奏。师:“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二段曲子,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嗓音给歌曲伴奏,看看有没有碰到困难?

⑴提问:刚才在欣赏的时候有碰到困难吗? ⑵你希望在第二段用什么嗓音? ⑶选取一种固定的形式给歌曲伴奏。⑷完整的随音乐伴奏一次。⑸用乐器伴奏一次。

4. 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第三段和第一段是一样的。(1)师:“刚才我们都知道曲子的第一段和地三段是一样的,那我用同样的办法给乐曲伴奏好吗?”

9.中班打击乐瑶族舞曲 篇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② 幼儿进一步了解ABA段落结构的形式。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不要求动作到位,只要能随音乐节奏表现,情绪与乐曲吻合即可。

2、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进一步感受ABA结构特点。

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式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幼儿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感受。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幼儿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幼儿热爱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10.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十

授 课 人:沈凤玲

位: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

第五完全小学

授课年级:五年级 指导教师:石莉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瑶族的乐曲,乐于主动了解瑶族的民族风情、体会瑶族人们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心情。

2.通过音乐时间活动,体会速度、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3.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舞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原作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漫舞的场面。表达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的瑶族人们无比幸福欢乐地心情。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的形式,增加音乐的创造力,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增强表现能力、有乐观的态度,听辨音乐情绪的变化用语言简单的描述。学情分析 学生现在具备初级欣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体会优美抒情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识谱能力有提高。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注意不同的演奏乐器及音色,了解每种乐器的音色效果是怎样的。聆听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引导学生感受、辨认乐曲的曲式结构。

能力目标:能够积极参与聆听和音乐实践活动,着重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主观能动性。

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瑶族舞曲》综合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教学重点

1.演唱主题a,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速度的表现作用。

2.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体验乐曲的情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感受民族器乐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教学难点

辨认乐器的音色、分析作品曲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之前的音乐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将要到瑶族山寨,体会不一样的音乐风情。

二、新授:

1、介绍长鼓及演奏方法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引子部分音乐)生:鼓

师:你的耳朵非常灵敏,没错是鼓声,这个鼓可不一般,它是瑶族特有的一种乐器,(图片)它有两个鼓面,腰很细,因为它很长,所以人们形象的称它为长鼓。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是整首乐曲的引子部分。长鼓的演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们会一手拿着它的鼓腰,一手拍打它的鼓面。还有一种方法是拿一根绳子挂在脖子上,双手拍击它的鼓面。你想不想试一试。

生:… …

师:我们先要有一个小小的侧身,把手臂远远的拉开,双手轻轻的拍打。

生随师一起做动作。

师:在瑶族,长鼓打的好非常受欢迎。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打起长鼓并感受音乐情绪。师生一起随音乐打长鼓。

这段音乐可不一般,是我国作曲家刘铁山,有感于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的节日场面而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后来作曲家茅沅把这首合唱曲改编成管弦乐曲《瑶族舞曲》。这首乐曲享誉全世界,很多外国的交响乐团争相演奏它,成为代表中国音乐的一个标志符号。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欣赏第一主题

师:我们刚才听到的这一部分是整首乐曲A段音乐的第一主题。

师:刚才我们随音乐打起长鼓,那么你觉得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答。

师:长鼓能表现优美的情绪,你听下面两条旋律,哪条可以代表音乐长长的感觉呢?

师示范,生答。

师:你觉得这两条有什么区别? 生答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那你能不能唱一唱这种感觉呢? 师弹琴,生唱谱。

师:接下来的旋律你能不能唱呢? 师弹琴教唱一遍,两个乐句一起唱一遍。

3、长强短弱的用法

师用不同的力度示范第三四乐句。学生听出区别。师介绍长强短弱的用法。学生练习三四乐句,并跟琴演唱。

随琴完整演唱第一主题。

4、再次欣赏第一主题,并听出主题音乐出现几次,有什么不同,音乐情绪怎样。

5、再次欣赏,听出伴奏乐器的种类。

师:随着这样的音乐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音乐中来,当然也有不同的乐器参与进来,你能听出这段音乐有什么乐器吗?

生仔细聆听,并回答,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师讲解各个乐器的演奏方法,生模仿。随音乐模仿各个乐器的演奏方法。

6、师:瑶族山寨越来越热闹了,你们能听出这两段音乐有什么区别吗?

7、介绍盘王节圣会。

8、第二主题的音乐与第一主题的区别。并随音乐画一画。

师: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段音乐的区别 生:力度由弱变强再变弱,情绪热烈。师:你认为用怎样的声势可以表现音乐形象呢? 生讨论,师总结。师生进行声势练习。

9、盘王盛会。同学们一起跳起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欣赏《瑶族舞曲》

上一篇:数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四强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