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发展趋势(共8篇)
1.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篇一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1-9-2信息来源:中国化工网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至20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
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会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GDP下降0.8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十吨水,对地区水资源压力很大,而水资源超标消耗可能导致生态失平衡,这与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也是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是产业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总体为逆向分布,在煤化工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水资源平衡和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从水资源分布来看项目投资,山西和宁夏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而贵州、内蒙古和陕西等区域则应该是政策倾斜的地区。因此目前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而不能作为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方向。而发改委极有可能会以水资源限制来作为煤化工的硬性指标设置门槛。
5.可持续发展
发展煤化工产业拥有几项优势:首先政府从战略上考虑,会提高准入门槛,以避免盲目投资,但为鼓励在能源替代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有所创新,会对行业内企业有所优惠,先行企业有望受益并长期保持。其次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再次,煤化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若能降低水消耗,完全有替代石化产品的可能。再次国内企业积累和储备了相关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建立核心竞争力,改变在高端石化产品的劣势局面。再次由于煤化工建设费用高,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吸引大量民间和国外资本投资,降低资金流动性,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6.宏观调控
日前有关官员表示,经过半年多努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并已上报在审。据透漏,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从以上信息看,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投资增幅将很少,以技术改建为主,而电石产业甚至面临缩减淘汰的可能。
二、行业分析
1.上游供应分析
国家能源权威机构对十一五能源纲要的解读指出:优化能源结构非常重要,以煤炭为主体是现实,优化能源结构是方向。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高达70%的比例,这是由我国的现状决定的,但并不说明我国能源结构是优化的,以石油中心转向以煤中心是适宜的。煤炭的生产能力有很多要素决定,当年产量超过到20亿吨,开发难度及成本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几个产煤大省的生产负荷已达极限,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可持续增长造成极大破坏。
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2004年以来上升非常快。2006年,煤炭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已经上升到了220元/吨,比2001年上升了一倍多。考虑国内存在价格“双轨制”的变革以及中国未来对煤炭等基础化石能源的需求,以及“一金两费”政策的出台也将部分抬高煤价,中国国内中长期煤炭价格上涨幅度预计会在10%~15%左右。煤价的走高结合长期油价预测走平(2010年55美元/桶、2025年54美元/桶和2030年57美元/桶,),也将减少部分对利润追逐的投资。
因此,长远看煤化工的原料供应并非没有压力。目前全国煤炭行业销售毛利率为9%左右,盈利能力有减弱趋势。而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的非理性投资后果逐渐显现,潜在产能释放压力较大,从这一点看来,煤炭企业下游多元化投资的内部吸收,使低成本煤炭上下游一体化极具投资前景。
煤炭行业2003年来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行业潜在产能释放的压力较大。政府基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安全事故的压力,不断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煤炭产能大规模释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年鉴中给出了行业统计数据:2004年有4.4亿吨施工规模。2005年,整个煤炭建设规模为8.5亿吨左右,施工规模为7.57亿吨左右。未来三年平均投放的产能最少在2.5亿吨/年左右,我们估计2007年的新增产能投放规模为3亿吨左右。今年我国的煤炭产量大约为23.5亿吨左右,2007年的产量增速预计为10.6%—12.7%。
结合上表,虽然近几年国内煤炭产能快速增长,但考虑基于安全生产大小煤矿的关闭和现有煤矿产能核定,预期2010年国内煤炭产量在30亿吨左右,“十一五”期间,国内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并没有给煤化工留出太大的产能空间作为。2007年及今后几年,我国煤炭运力将趋于紧张,运力的非均衡分布可能会导致局部富裕区域将产能转向煤化工消化。
综合,煤炭行业形式,不难看出今后几年煤化工的投资方向以地区性产业集群建为主,大型煤炭企业的投资将占很大一部分,而由于种种条件所限,产业投资规模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庞大。
2.生产技术
有机化工行业发展大致经过农业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三个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原料成本的比较优势,三个阶段依次推进。如果仅从产品替代关系,不从经济性、技术角度考虑,则煤化工能够完全取代石化产品。煤化工主要包括传统的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产业链中煤化油技术壁垒最高,而煤气化应用最广泛,几乎是所有煤化工产业的基础。
3.细分产品市场投资分析
1)传统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利用方法是煤炭高温焦化,焦炭是主要产品,而焦炉煤气和富含烃类液
体的焦油是焦化的副产物。国内传统焦炭行业和电石行业新产能建设一直不停,短期内过剩产能难以消除。但由于国内大量民营焦炭企业的存在,2010年前采用技术先进的粗苯加氢精制装置投资依然看好。PVC、电石法乙炔化工的成本优势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投资吸引力。电石法BDO是技术壁垒最高和成本优势明显的生产技术,但在建产能已经饱和,预计2008年出现产值高峰,建议谨慎投资。未来产业投资热点在于下游产品的衍生和联产、技术升级以及成本控制,今后新建产能的指导思想是产品品质提升和出口导向。
由于焦炭行业集中度低,2006年以来,发改委出台《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产能集中在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大势所趋,今后几年的主要走势为大型企业产能扩建、优势企业兼收并购。
高油价时电石法工艺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但最大的问题是高能耗和环境污染。在利润的驱使下大量兴建了电石乙炔法的化工装置。2006年5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指出将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进入门槛,禁止部分新电石项目的上马。但由于国内电石仍有产能在建,同时下游需求波动较大,未来供大于求的格局使的电石价格将随产能利用率及行业成本变化而变化。未来电石行业投资主线是煤电电石和电石化工上下游一体化,强化成本优势;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投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迎合宏观调控,优化产业布局为主。
2)煤气化。煤气化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所在,应用广泛、发展成熟。即在缺氧条件下使煤炭不完全燃烧成为气体,该气体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可以用为化工原料。主要技术有壳牌粉煤气化、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和GSP加压气化等。技术优势尤其是洁净煤气化技术以及先行企业优势较大。而真正降低煤化工产品成本的重中之重是获得便宜的甲醇,而具有煤炭优势和先进煤汽化技术是降低甲醇成本的主要手段。
下游产品合成氨产业链中,尿素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仅靠行业成本支撑产品价格,投资前景暗淡。未来企业只有通过投资技改项目降低成本或进行行业整合来获得发展。2006年以来行业整合明显加快,如中海化学收购内蒙古天野等,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化肥行业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兼并收购案例并成为“十一五”的趋势;未来硝酸和硝铵等由于主要用于化肥和炸药生产而在尿素下行的趋势下价格将逐步走低。产业势会与氮肥趋同,同样缺乏投资理由;
下游产品甲醇产业链中,由于甲醇的物理性质不可能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甲醇燃料,但甲醇是最重要的产出物及有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甲醛、合成橡胶、甲胺、DMT、MMA、氯甲烷、醋酸、MTBE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预计到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将达到5099万吨,需求量约为4226万,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全球甲醇产能向低成本区转移,国际甲醇价格将逐步下行。
国内甲醇装置以煤炭为原料占多与国际上以天然气为主的格局不同,但目前计划开工的项目在1500万吨以上,预计2006年的消费量为760万吨,正常需求增长在15%左右,到2010年开始甲醇产能面临严重过剩的压力。如果国家推广甲醇汽油、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烃项目,甲醇行业还有投资机会,否则即使有成本优势,投资风险仍然过大。
DME,二甲醚的成本优势来自于低成本甲醇合成,作为优秀的清洁能源,国家可能推广为车用燃料,但其配套的二甲醚站建设和车辆发动机的改造,使此需求短期内很难产生规模效应。短时间内二甲醚仅仅依
赖成本优势,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单个产品缺乏投资前景,投资者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指向,及时跟进投资。
醋酸下游需求旺盛,预计未来需求增长将保持在10%以上。Celanese南京60万吨和扬子石化与BP合资的50万吨装置,使国内产能压力在2008年显现。而2008年左右全球醋酸供应仍将保持偏紧或平衡的状况,这使的国内的一体化企业有希望利用成本优势未来逐渐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MTO、MTP,由于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只有通过甲醇生产烯烃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性突破,打开巨大的甲醇需求空间,否则只有寄托希望于于煤—甲醇—烯烃一体化装置降低成本与石化产品竞争,甲醛主要用于生产树脂、胶粘剂,年需求增长率为25%左右,产能已显过剩。未来投资方向是甲醇降耗技术开发以及甲醛的下游配套产品线的纵向多元化。
综合分析,煤化工产品大多进入壁垒不高,单一产品结构企业受市场价格、产能过剩等市场行情影响严重。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去除不确定的技术改良因素,煤气化多联产投资似乎是行业唯一的选择。国内目前的拟建、在建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化工企业、煤矿企业在跑马圈地划分未来的利益范围,化工企业有技术、人员优势;但煤矿企业却占有资源、资金优势,把握着煤化工企业的命脉—低成本;而一些国际行业巨头则拥有技术优势、设备资源、资金优势及管理优势,所欠缺的是政策和资源,凭借其优势可以和我国众多的化工和煤炭企业采取广泛合作,但国家必然出于战略安全考虑限制其介入程度,这就要求我国的业内企业在加强设备、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基础上,加大技术研发强度,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争取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作强煤气化产业。
3)煤液化
煤间接液化,先将煤炭气化成合成气,然后再通过费-托反应以及蒸馏分离得到石脑油、柴油和汽油等终端产品。另外一条煤利用途径是煤炭的直接液化工艺,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多种直接液化工艺,原理上都比较类似: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溶剂中将较高比例的煤溶解,然后加入氢气和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在通过蒸馏分离出油品。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互补极强,直接和间接一体化装置是煤化油产业化的最佳选择。在这项技术上,并无成型经验可以借鉴。出于风险考虑,发改委目前只批准了兖矿集团、神华集团和潞安集团三家企业的煤制油项目。这是由于缺乏产业化运作经验,企业技术消化和参数摸索都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样板企业去摸索产业发展之路。但经过近40年的产业摸索之路技术风险并不大。乐观预计下一批煤液化产能建设仍以现有企业扩建为主,给三家企业将带来领先效应和巨额利润。
即使2010年国内煤制油装置规模达到2500万吨,每年耗煤约为1亿吨,仍然不到目前煤炭开采量的5%,并不会影响煤炭价格,况且目前的一些煤制油项目均有配套的新开煤田配套。但如果未来一段煤制油产能过大,则可能影响石油价格下降,降低煤化工的经济效益,所以,煤制油对石油产业的冲击并不大。
从生产成本角度计算,煤炭价格10美元/吨,自主技术的成品油成本在25美元/桶左右,即使加上煤炭未来预期涨价成本,在原油价格预期45美元/桶下,总投资收益率(税前)在12%左右。
由于煤化油技术具有很高的壁垒,预计国家政策将适当推广煤制油技术,先行企业能够在未来可预期的30余年高油价下受益。中短期内,煤制油装置可能的煤炭需求占煤炭总需求的比例较小,不会导致煤价的大幅度上扬。长期看在生物能源及天然气的竞争下煤化工也不会对石油化工替代。
4.产品策略分析
尤其是石油价格高峰之后,煤化工行业的多数单一产品都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单纯的低成本策略必然难在今后的国际化工市场构成核心竞争力,个人认为煤化工产业今后的投资方向主要是:
1)煤气化技术和综合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低成本多联产,化工产品精细化的研发,降低消耗尤其是水消耗的技术改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技术改进。
2)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内需进入高速增长,但仍落于产能增长速度;外向型生产优势显现,海外投资增加,尤其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出口将有很大提高;煤化工企业和石化工企业合作加强,联合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业内潮流。
3)投资主体仍以煤矿企业和大中型化工企业为主,外资引导下产业内资本性兼并收购案例层出,国家对产业内大部分产品的进入门槛将有所提高,产业集中化趋势明显,将有一批世界级的煤化工集团出现。
2.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篇二
一、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
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 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工公司, 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 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 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 工艺清洁化、节能化, 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
1. 精细化学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精细化率不断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基于世界高度发达的石油化工向深加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 世界精细化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近几年, 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1.5万亿美元, 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3800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在5~6%, 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预计至2010年, 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仍将以6%的年均速度增长。2008年, 世界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目前, 世界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10万种。
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 其精细化工也最为发达, 代表了当今世界精细化工的发展水平。目前, 这些国家的精细化率已达到60~70%。近几年, 美国精细化学品年销售额约为1250亿美元, 居世界首位, 欧洲约为1000亿美元, 日本约为600亿美元, 名列第三。三者合计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75%以上。
2. 加强技术创新, 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 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 重点开发高性能化、专用化、绿色化产品, 已成为当前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 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精细化工发达的日本为例, 技术创新对精细化学品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10年中, 日本合成染料和传统精细化学品市场缩减了一半,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开发功能性、绿色化等高端精细化学品, 从而大大提升了精细化工的产业能级和经济效益。
例如, 重点开发用于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器等电子领域的功能性精细化学品, 使日本在信息记录和显示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主导地位。在催化剂方面, 随着环保法规日趋严格, 为适应无硫汽油等环境友好燃料的需要, 日本积极开发新型环保型催化剂。
目前超深脱硫催化剂等高性能催化剂在日本催化剂工业中已占有相当高的份额, 脱硫能力从低于50μg/g提高至低于10μg/g, 由此也促进了催化剂工业的整体发展。2004年日本用于深度脱硫等加氢工艺的炼油催化剂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60%, 销售额增长了43%。与此同时, 用于石油化学品和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销售额也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已占催化剂市场半壁江山。日本催化剂生产和销售去年分别增长了7%和5%, 打破了近六年来的记录。
3. 兼并重组, 增强核心竞争力
许多知名的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重组, 调整经营结构, 退出没有竞争力的行业, 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 加大对有竞争力行业的投入, 重点发展具有优势的精细化学品, 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例如, 2005年7月, 世界著名橡胶助剂生产商——美国康普顿公司 (Crompton) 花20亿美元收购了大湖化学公司后成立名为“科聚亚”公司 (Chemturags) , 成为继鲁姆哈斯和安格公司后的美国第三大精细化工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塑料添加剂生产商。新公司的产品包括了塑料添加剂、石化添加剂、阻燃剂、有机金属、聚氨酯、泳池及温泉维护产品及农业化学品, 在高价值产品的市场上具有领导地位, 其精细化工的年销售额可达到37亿美元。
又如, 德固赛和美国塞拉尼斯各出资50%合并羰基合成产品, 在欧洲建立丙烯—羰基合成产品生产基地。合并后, 羰基合成醇年产量将达到80万吨——占欧洲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 德固萨公司以6.7亿美元价格将其食品添加剂业务出售给嘉吉公司 (Cargill) 。从而使嘉吉公司成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领先者, 能向全球的食品及饮料公司提供各种专用添加剂。再如, 总部位于荷兰海尔伦的皇家帝斯曼公司 (DSM) , 2003年2月以19.5亿欧元的代价, 收购了罗氏全球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和精细化工业务, 成为世界维生素之王。2004年全球销售额80亿欧元 (约为100亿美元) 。
二、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十多年来, 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的发展, 把精细化工、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 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目前, 精细化工业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我国《“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又将精细化工列为“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六大领域之一, 并将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 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 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 电子化学品, 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 造纸化学品, 油田化学品, 功能型食品添加剂, 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 表面活性剂, 高性能橡塑助剂等列为“十一五”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蓬勃发展和化学工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国精细化工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能级将得到显著提高, 成为世界精细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1. 精细化工取得长足进步, 部分产品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精细化工的快速发展, 不仅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且部分精细化工产品, 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 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 精细化工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统计表明,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门类已达25个, 品种达3万多种, 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 精细化学品生产能力近1350万吨/年, 年总产量近970万吨, 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2004年, 我国精细化工率已上升到45%。
近年来, 我国的染料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2004年, 染料产量达到了59.83万吨, 约占世界染料产量的60%。目前已能生产的品种超过1200个, 其中常年生产的品种约700个。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染料生产大国, 而且是世界第一染料出口大国, 染料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约占世界染料贸易量的25%, 已成为世界染料生产、贸易的中心, 在世界染料市场占有显著地位, 2004年出口量达到22.66万吨。涂料产量2004年达到298万吨, 比2000年净增104万吨, 成为世界第二大涂料生产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柠檬酸的年出口量已接近40万吨, 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维生素C的出口量已突破5万吨, 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以上。
2. 建设精细化工园区, 推进产业集聚
近几年, 许多省市都把建设精细化工园区, 作为调整地方化工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集聚的重要举措。据报道, 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精细化工园区至少有15个。
例如, 浙江上虞精细化工园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 自1999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 共引进来自10个国家、地区和10个省市的项目80多个, 资金逾25亿元。到2004年9月已经有140余家精细化工企业入驻, 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53家, 并形成了以染料 (颜料) 、生物医药及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为主要门类的精细化工产业。2003年上虞精细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9.5亿元、利税22.6亿元, 出口创汇1.75亿元。基地提出了6年后培育20家高新技术企业, 实现技工贸收入300亿元的目标。该园区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上虞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
又如, 中国精细化工 (常州) 开发园区, 已形成精细化工为特色, 通达上下游多个领域的化工生产和仓储基地。到2003年9月, 已累计投资近200亿元, 有72家化工企业落户, 其中有世界500强中的美国亚什兰化学公司、日本普利司通轮胎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等知名企业。
3. 跨国公司加速来华投资, 有力推动精细化工发展
跨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发展, 以及我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对精细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强大市场需求, 吸引了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国投资精细化工行业, 投资领域涉及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催化剂、油品添加剂、塑料和橡胶助剂、纺织/皮革化学品、电子化学品、涂料和胶粘剂、发泡剂和制冷剂替代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医药等, 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
例如, 世界著名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商、德国第三大化学品公司德固赛公司看好中国专用化学品市场, 1998年以来, 德固萨公司已在我国南京、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和北京等11个地区建有18家生产厂, 2004年实现营业额达到3亿欧元。为了扩大中国市场, 并成为中国特种化工领域的领跑者, 德古萨去年在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 为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研发专用产品。
又如, 世界十大涂料公司已全部进入我国, 迄今为止独资和合资建筑涂料厂约16家, 生产规模都在2~5万吨/年。
3.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趋势;研究
前言
化工对人类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目前来看,化工行业在日常的生产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化工行业的进步发展。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要做好化工行业的绿色生产,充分的利用资源,对一些污染物质进行全面的处理。同时也要开发一些新型技术来做到无污染生产,从而来促进化工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绿色化工與可持续发展
1.1绿色化工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来看,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化工生产引起来人们广泛的注意,产生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化工工艺的认识十分落后,以及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很差[1]。因此,要想做到环境保护,就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考虑,要能针对实际情况,考虑环保经济以及工业发展的要求,开发出相关的新技术,从而来做好绿色化工生产。污染属于一种浪费现象,在生产成本中必须要考虑到其成本,污染将会对大气以及水、土壤等进行严重的破坏,并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化工行业的进步发展。现今在西方很多的国家都将环保放在第一位,对于我国来说,化工行业的环保措施依然是延续末端治理方式,主要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进行污染治理,但是这种方式仅仅是对污染简单防治的方式,以此来改善环境。事实上,化工生产的污染主要是产生于生产的过程,实施末端治理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没有对过程进行处理,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并且会耗费很大的资金。并且很多企业由于污染治理的费用较高,导致企业对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促使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影响了化工企业的发展[2]。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方式来进行根本性解决,以此来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促进化工企业健康发展。
1.2绿色化工是控制化工污染的有效手段
绿色化工主要强调利用技术创新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污染物消灭的过程中,在源头上消除一些污染物,避免废弃物的产生,以此来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这样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并且能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能削减相关的污染物,从而来做到化工污染的控制,提升绿色生产。实行绿色化工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渐向着集约型转变,利用绿色化工来改进施工工艺技术,以此来做好对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绿色生产能有效的提升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以此来做好能源以及资源的节约,促进化工行业的不断进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3绿色化工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对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以此来做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好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能做好开源节流工作,提升资源的利用以及转化[3]。绿色化工主要是利用一些新型的创新技术以及设备进行化工生产,并且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污染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此来做好对污染物的控制。做好对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将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而来实现绿色无污染生产,做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化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会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但是却对化工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实现绿色化工,促进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绿色化工的相关途径
2.1做好绿色化工的控制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化工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的工艺不完善。而化工新产品的开发流程比较短、工序衔接也比较合理、对于原材料的损耗也相对较少,没有废料的排出、对于自动化控制的工艺使废物排量大大降低,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样也很好的解决了化工行业中的三废污染现象,对于保护环境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为此,在控制化工污染的过程中就要及时采用高科技技术,以此来把握好原材料绿色化以及化学反应绿色化,彻底得到高效绿色的催化剂与助溶剂等[4]。采用绿色的原材料与催化剂、助溶剂进行反应,让原材料分子中的原子彻底转化,并不产生任何的废气、废渣与废水,最终实现废物处理“零排放”。在化工污染的废物在回收与处理上,都要进行预先的设计工作,严格禁止操作环节与施工工艺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后在进行处理,要从根本上做好化工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绿色化控制工作。
2.2改善传统的化工产品生产体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开始逐渐被唤醒,政府相关规章管理条例也对化工污染进行了限制,在社会舆论压力与监督系统的约束下,人们对传统化工操作流程与化工工艺对环境的污染开始越加重视,并逐渐认识到化工污染的危害与影响。所以对化工污染的防治管理工作不仅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还应当对化工生产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化工生产体系,在改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寻找新型的无污染地替代品来满足环境与经济的需要[5]。
2.3积极利用可在生的资源生产绿色的化工产品
在世界上有95%以上的有机化学产物都来源于石油。并且这些石油产品都是很难降解的,加之整个地球中的石油储备有限,开采与加工过程都对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石油与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都有相容性,就使石油成为了人类活动中各领域中的首选原料。在地球中现存使用量最多的是木质纤维与淀粉,这些都是含糖聚合物,将其进行粉碎后作为化工原料,能够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过发酵与催化,可以生产出符合人们需求的无污染又可降解的化工产品。这样不仅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还能从根本上实现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对新建的化工项目采取评价制度
現如今所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都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且评价基础也是根据污染物的处理工作是否达标而进行,其工作重点主要是对污染物处理的规模、财力以及生产性能上。但是该评价制度往往忽视了化工生产工程自身的环境保护措施,所以这样很难实现绿色化工生产。而新建环保评价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审计,如原材料的选择、施工的工艺以及技术的选择等[6]。
2.5开展绿色教育与宣传工作
目前,我国对绿色化工的认识还处在探索阶段,所以就需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如: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举办专题的研讨会等,采取实际行动来实现对绿色化工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培养专业人才上,要注重在高等院校中对化工教材进行改革,并且设置专门的化工研究内容,将绿色化工的理论与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并通过一些绿色化工方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化工科技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同时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工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环保意识与竞争能力强的高级化工人才。
结语
目前来看,化工生产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这样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身体健康。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人们逐渐重视绿色化工生产,利用一些新型的技术以及能源来进行无污染化工生产,做好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以此来做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化工行业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仕凭.江苏“绿色化工”进行时[J].绿叶,2012,1(08):15-16.
[2]纪星海.回收尾气渣尘构筑绿色化工[J].能源与环境,2012,2(05):20-25.
[3]陈乐怡.绿色化工步入主流[J].当代石油石化,2010,1(03):15-16.
[4]李永善,于佑世.大有作为的"绿色化工"——未来的可再生柴油[J].灾害学,2011,4(01):40-41.
[5]汪洋,罗厚奔,易求实.绿色化工与环保[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2,5(05):50-51.
[6]曾启娟.绿色化工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5(02):50-56.
作者简介
4.中国精细化学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篇四
摘要:概述了近几年离子液体在我国医药、食品添加剂、农药等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以及无机氟化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工业的现状,并从市场和技术动态两方面分析了发展趋势。
关键词:离子液体 精细化学品 氟化工业 发展趋势 前言
最近几年,国内精细化工品行业都在关注一个问题:21世纪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决定加大在能源、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化工作为传统产业没有被列入国家优先发展的行列,而被有的人归于夕阳工业。但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我们精细化工,由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由于它和能源、信息、生物化工以及材料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将愈来愈重要,而成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精细化工品合成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依然是朝阳工业,前景一片光明。
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们都知道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化工行业,主要包括医药、染料、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助剂和化学试剂等传统的化工部门,也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工业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用材料等近2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领域。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十多亿人的生存与生存质量与精细化工息息相关。增加粮食产量,需要多种高效低毒的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复合肥料;抵疾病需要多种医药、抗生素;石化工业生产需要催化剂、表面活性剂、油品添加剂和橡胶助剂等。服装、丝绸工业需要高质量的染料、纺织助剂、颜料;美化环境、改善居住条件需要不同的涂料、黏合剂;据报道一台电视机与2000多种化学品有关,其中绝大部分是精细化学品。
正由于精细化工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大贡献,被我国先后列为“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作为七大重点工程之一来抓。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精细化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总数已达11000余家,传统领域精细化工企业7000多家,其中染料、颜料企业1525家,农药及其制剂加工企业1243家,涂料生产企业4544家;新领域精细化工企业3900家.精细化工行业总产值达1200
亿元,其中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值为600~700亿元。许多精细化工产品产量如染料、农药等居世界前列。有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能满足国内需求。
精细化工的发展,促进了其它行业如农业、医药、纺织印染、皮革、造纸等衣、食、行和用水平的提高,同时为这些行业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离子液体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
离子液体表现出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可以替代有毒、腐蚀性的溶剂或催化剂;反应速度快,条件温和,收率高,选择性好,特别适合高纯产物的合成;中间体无需分离,多步合成操作过程可以连续进行,简化了合成工艺;产物易分离,离子液体/催化剂可循环使用;离子液相有机合成具有比固相合成担载量高的优势,适用于药物的组合化学合成中。设计合成高效、多功能、价廉、易降解的离子液体,将加速离子液体由基础研究到中试研究和工业应用的步伐,使之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带来更大的经济、环境效益。氟化工业
氟化工产业自20世纪30年代崛起,虽然总量不大,但因其产品性能优异,品种不断增加,对其他领域的支撑和联动作用显著,所以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冶金、电子、纺织、轻工、医药和农业等方面,在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政府已将氟化工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氟化工产品主要分为4大类,即无机氟化物、ODS及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其中无机氟化物包含氢氟酸、氟盐、特种含氟气体、氧化氟化物等,含氟精细化学品则包括含氟医药、含氟农药、含氟染料及其中间体,氟碳表面活性剂、其他含氟精细品等多个门类。全球无机氟化物产品有近百种,含氟精细化学品有数千种,两者在氟化工产品总销售额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3.1无机氟化物工业
近几年,我国的无水氟化氢、有水氢氟酸、氟化铝、冰晶石、氟化铵等产品已有较大量的出口。一部分氢氟酸、氟化铝的生产装置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的无机氟化物工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相比差距很大。首先,无机氟化物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还只是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在无机氟化学品众多的产品中,作为氟化工基础原料的HF和铝工业生产的原料氟化铝、冰晶石等少数产品占绝大部分;氟硅酸盐、氟化氢铵、氟化钠、氟化钾占少数;高纯度的三氟化氮、六氟磷酸锂等精细化学品极少,而且高附加值的迁移金属氟化物、电子级和光学级无机氟化
物、高功能氟化物玻璃、氟化石墨和氟代球碳等产品,几乎还是空白。第二,总体研发投入少,无机氟化学基础研究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的生产技术、质量与品种档次、科研开发水平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三,无机氟化物的应用研究滞后,应用市场开发缺乏力度,关联行业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更谈不上实质意义上的合作开发。第四,氢氟酸、氟化铝、六氟化硫等初级无机氟化物装置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存在着恶性竞争的趋向。第五,萤石和氢氟酸等初级氟资源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按照现有开采量和已探明的保有量,酸级萤石只可供氟化工产业用25 年,原先的资源大省浙江已远不能满足本省氟化工的需求,江西、福建的总体储量也有明显下降,而2003年以来HF 的出口量更是以年均超过60% 的递增率猛增。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国民购买力的提高,国内市场对无机氟化物的需求增长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应用面还不宽,不同品种需求的增长率差异较大。近几年,ODS及替代品的快速增长,因此作为氟化工基础产品的氢氟酸市场需求增长率在12%以上,同时氢氟酸的出口增长势头很猛。国内铝工业发展较猛,也拉动了对氟化铝、冰晶石的需求。预计“十一五”期间无机氟化物的需求增长率约为10%。氢氟酸仍将有较高的需求增长率,但会逐渐趋缓;随着国家限制电解铝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以及铝业对氟化盐消耗的的降低,“十一五”后期电解铝对氟化铝和冰晶石的需求增幅将趋缓,而电子化学品、稀土氟化物及光学用途的其他氟化物将随着信息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有较大的增长。
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氢氟酸生产和装备技术已比较成熟,在新建和老装置改造过程中,这些成熟的工艺和装备将被更大范围地推广,促使我国氢氟酸生产总体水平和单套装置规模的提升。规模很小、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包括磷肥行业在内的大量副产氟硅酸回收制备氢氟酸逐渐引人注目。先进的干法氟化铝生产装置正在湖南湘乡、甘肃白银、浙江衢州等地生产或建设中,大大促进了氟化盐工业的技术升级。高分子比冰晶石和气相法氟化氢铵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开发势在必行。元素氟电解装置的技术进步将围绕减小极化、提高单槽能力下功夫。特种含氟气体将致力于提高纯度,以适应信息电子产业不断升级的要求。氟化石墨的产业化,元素氟的表面氟化应用、稀土金属的氟化技术开发愈益受到关注。
3.2含氟精细化学品工业
我国的含氟精细化学品工业发展很不平衡。2004年,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的总量约40 kt,其中芳香族基础氟化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以出口为主,而纵深延伸的高功能含氟精
细化学品却很少,依据这些高功能含氟精细化学品的深度或终端应用产品大多依靠进口。已具备工业化生产能力的产品中,比较特殊的是DVDR光盘颜料溶剂四氟丙醇,发展迅猛,可惜重复建设太过严重,造成价格猛跌,大多厂家昙花一现。
含氟医药、农药和染料及其中间体含氟医药以其特有的生理活性和高选择性,日益受到生命工程科学等领域的关注。重要含氟药物有:氟消炎剂、含氟中枢神经系药物、含氟吸入麻醉剂、含氟抗肿瘤药氟脲嘧啶、抗心率失常药氟卡尼、抗哮喘药氟尼缩松、抗忧郁药氟西汀、减肥药氟拉明、全氟碳类人造血液等。含氟农药以其特有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可以减少施药量,尽量抑制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国外已开发的产品有近!200个品种,其中70多种已工业化。含氟染料因氟元素的引入而增强其光泽和艳度,提高其耐晒、耐水、耐有机溶剂的性能。目前我国此类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含氟中间体在含氟精细化学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十五”期间,国内含氟中间体发展比较快。其中含氟芳香族化合物已大量出口,在全球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浙江和江苏两省的芳香族氟化物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的80%以上。目前普通品种的含氟芳香族化合物能力已过剩,恶性竞争导致价格下跌。发展趋势
预测“十一五”期间,含氟精细化学品将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含氟中间体的增长率仍将超过12%,有可能达到15%。中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逐渐取消,高档纺织品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因而高性能的含氟纤维整理剂和高效活性含氟染料的需求也有了快速的增长。生命工程的崛起,对生理活性含氟医药倍加青睐,绿色农业则对环境友好的高效低残毒的含氟农药越来越有兴趣。发达国家迫于环境要求及人工成本的压力,一些含氟中间体的采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已成趋势,而中国、印度是最适宜接受其转移的国家。上述趋势,为我国的无机氟化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更快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而我国的原料资源优势和人工成本优势以及积累的生产、研发基础和模仿生产能力,则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多种氟化技术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定向氟化技术备受关注,含氟杂环化合物仍是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焦点,一些有实力的厂家,转向以含氟单体为起始原料的脂肪族或脂环族氟化物中间体的开发,电化学氟化、调聚、齐聚、催化合成、复配等技术开发方兴未艾。高选择性是技术进步的关键,而难生化废水的处理技术能否取得突破,将成为含氟精细化学品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5.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篇五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氟化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氟化工产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50多年发展,形成了氟烷烃、含氟聚合物、无机氟化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的门类。氟化工产品和材料品种多,性能优异,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大,广泛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各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化工新材料。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氟化工行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氟化工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1年末,我国从事氟化工的企业有1000多家,各类氟化工产品的总产能超过400万吨,产量超过300万吨,已成为全球氟化工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在新增产能不断释放而新增需求不断下降的影响下,2012年氟化工景气下滑,制冷剂R22、R125、R134a以及氟树脂PTFE等产品价格呈现一路下跌的走势。而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氟化工产业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青睐,各地氟化工园区的建设风生水起,江西、内蒙古、辽宁、重庆、福建、陕西等省市纷纷出台了氟化工产业园规划。
氟化工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氟化工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目前,国家针对氟化工产业的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相关部门也制定氟化工产业的准入条件对氟化工产业的发展加以规范。并且在“十二五”规划中,氟化工单列一个专项规划,由此可见国家对行业的重视。2011年11月,国家出台了《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5月工信部又印发了《氟化氢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此举是针对《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推出的一项具体办法,进一步推动了氟化氢生产企业准入制度的落实,将促进氟化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上述政策为我国氟化工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未来几年我国氟化工产业的需求将继续增大。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氟化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氟化工行业的基本情况,接着分析了国内外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然后详细分析了含氟聚合物、制冷剂、含氟精细化学品、氟化盐等氟化工产品的发展。随后,报告重点分析了氟化工主要区域、重点企业、氟资源、下游应用领域的情况,最后对氟化工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
6.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篇六
作者:佚名 来源:慧聪化工网时间:2010-12-7 16:23:23 责任编辑:杨卫强
“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保证有效供给,实现行业长期稳定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一体化发展模式;科技创新仍是核心动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以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技术引领发展:原料多元化、发展新能源成为战略重点,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绿色”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将成为高度关注焦点。
“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保证有效供给,实现行业长期稳定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一体化发展模式;科技创新仍是核心动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以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技术引领发展:原料多元化、发展新能源成为战略重点,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绿色”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将成为高度关注焦点。
在十二五期间,石化工业要实现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品方向转变,从以规模化人手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方向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支持发展与现代技术发展联系紧密,市场发展较快,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有明显带动作用的行业,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到“十二五”末使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有效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行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自主创新水平和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通过5-7年的努力,实现我国由石化工业大国到石化工业强国转变。到2015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6.5万亿元增长到12万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0%左右。
两化融合取得进展成为行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据报道,在2010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十二五”期间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重点,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促进节能降耗和减污减排,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信息化的现代物流。
据了解,目前石化工业9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控制,实现了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的有效融合。全行业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5个方面的进展: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相融合,通过生产过程的先优控制,促进了行业的精益化生产;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电子商务与产供销体系创新融合,提高了市场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快速发展,正在构建新的行业价值链体系;信息化与研发相结合,正成为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尽管石化工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也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中国原油资源短缺,依赖进口原油加工;炼油及石化原料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原油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高,经营风险;安全、节能、减排、环保等规范要求严格要求;国外知名石化企业在中国建厂,市场竞争激烈。因此,石化企业需要降低生命周期成本,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发展集成自动化系统成为行业热点
随着系统集成成为自动化领域的一种新趋势,石化工业集成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也随之成为全行业聚焦的热点。
据了解,石化工业集成自动化系统包括DCS/FCS、APC、安全仪表系统、火灾和气体检测系统、压缩机控制系统、转动设备监控系统、设备包装控制系统、分析数据采集系统、储运自动化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操作数据管理系统,操作培训仿真系统等。
7.石油化工检验的发展趋势探索 篇七
1 石油化工检验的重要性
以现代石油化工检验工作来说,它承担着提升产品质量及安全的重要使命,在它的技术体系中就包含了智能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控制技术以及信息互联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错综融合于企业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当中,各司其职。在这一套体系中,检测体系可以算是新兴概念,它所倡导的安全评价标准还可以称之为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标准。文中所给出的概念是基于石油石化生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及工程技术方法基础上,对系统中固有或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性进行技术分析。
2 石油化工的检验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石油化工检验已经逐渐朝着智能化、信息自动化方向发展,文中主要介绍几种现阶段石油化工企业的常用检验技术。
2.1 安全检查表法
虽然石油化工检验属于新兴技术,但总体来说目前可应用的技术有很多,例如安全检查表法,它所指的就是在石油化工检验检测过程中利用安全表数值来对应检验并获得有效数据,最后实施核对。在数据核对操作以后,要明确石油化工产品中各个类目的相关数据是否在安全范围以内,因为安全检查法就适用于对各类系统设计验收运行的事故调查方面,它能够对可能存在的石化企业事故进行危险等级分级,然后根据危险系数等级来给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性既高又操作方便,是目前许多石化企业都会采用的石油化工检验方法。
2.2 预先危险事故分析法
该方法在石油化工检验中是除上述安全检查表法以外最稳妥的检验方法,它会在石油化工生产之前对生产系统实施检验,明确在生产过程中任何流程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预估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的后果。利用该手段也能够做到预先确定石油化工生产的危险等级,还可以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设计施工维修进行综合性评价,以该评价及数据来明确在生产过程中所固有的有害因素及事故类型。
2.3 影响性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对石油化工检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类型及其影响性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它所指的就是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将有可能存在的事故障碍类型通过技术指正,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针对性、系统性分析,并将故障类型及其相关数据整合归类。例如对石化生产过程中的局部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分析和检验,分析其危害可能带来的影响性,降低故障的发生率。因此该类型检验方法非常适用于石化生产的机械电气系统局部工艺中,它能够尽早明确在生产过程中机械电气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影响结果,实现设备的长期安全生产[1]。
2.4 数据分析法
2.4.1 技术要点
进入信息互联时代以后,石油化工检验工作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数据分析法是该文重点要介绍的检验技术,它在技术方面包括了数据集、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等技术要点,这些技术要点可以帮助数据分析法完成对石油化工检验工作的过程监督,确保石化产品的生产质量。
首先是数据集,它主要涵盖了数值形态并包含了数字中的各种信息,所以数据集可以视为是一组数据的综合,它通过数据时分析技术来完成石油化工检验工作。例如对检验工作中产品重量、质量的计量等等,同时也会记录设备及产品的故障数、缺陷数与合格品数。
其次是数据整理,在检验工作中所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时都会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分析目的与分析对象来整理数据集,实现分类整理与分层整理两种模式。其中分层整理主要针对逻辑关系进行对数据的不同层次整理,而分类整理则主要通过数据特征及性质来实现不同类别整理过程。
基于以上环节,数据分析法能够对整个石油化工检验过程进行全程分析,给出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并通过控制图将质量波动表体现出来。在质量程度的判断过程中挖掘检验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实现对检验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与监督。
2.4.2 实际应用
(1)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预先危险性数据检验。在利用数据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时,专业领域将其称为数据拟合。数据拟合可以将检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函数作用来指出生产系统的危险性,即对安全隐患的合理预见。一般来说,该技术方法会采用数据回归法中的曲线拟合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统计数据,对过往已经存在的事故安全数据予以详细统计,最后计算出检验过程中的所有输入函数、闪点指标数据和储存数据,确保所有数据及安全系数都在可控制范围内,降低潜在危险因素危险系数的增加。
(2)对石油化工产品事故频率的分析。在石油化工产品的检测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类型不同的事故,所以要对事故发生的数据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频率分析与参数估计来对数据频率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分析,明确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否存在于置信访问范围之内。就目前的数据分析技术来看,频率分析法已经相当常见,它对石油化工检验的事故发生趋势进行实时监测,确定其分散峰值、离散度以及偏度,并借助模拟分布图来判断事故发生的合法性频率。由于石油化工产品的时间频率分析收益很高,所以它足以被应用于对石化设备主要故障以及成品油质量的分析过程当中[2]。
3 石油化工检验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如上述检验技术所言,石油化工检测工作已经在不断趋于向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它们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石油化工的安全及高效率生产。但作为正在上升的石油化工产业而言,这些检测技术也仅仅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所以在未来如何将这些技术灵活、成熟运用于检验检测工作中,如何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才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未来的石油化工检验工作一定要更多借助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新兴技术体系当中,通过对软件的开发以及对生产设备事故的有效综合评定来明确石油化工检测工作的目标和质量。而且也要建立科学化的信息数据平台及数据库来扩大数据调用及分析空间,最终得出有利于检测的安全指数,借助人工智能来对故障进行尽早排查。就目前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技术力而言,其石油化工检测工作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例如主要的检测工作还需要借助国外的先进软件,还没有自主研发的成熟技术体系等等,这些都是石化企业未来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也是石油化工检验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3]。
4 结语
总而言之,石油化工检验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丰富技术内涵的有机体,它需要结合不同的技术来实现其功能性,确保检验工作体系始终处于一个稳定且高标准的水平线上。同时,石油化工企业也要提高自身的监督管理力度,只有技术与意识的相结合才能让企业的检验工作更加稳定,并由此而获得更大的产品收益。
摘要:石油化工检验是石化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它确保了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使其拥有了基于危险源探寻的石油化工检验基本流程,也围绕安全值这一指标对化工检验工作进行了详细分类。文中简单探讨了石油化工检验的若干方法,并探索了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化工检验,检测方法,重要性,数据分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谢娜.石油化工检验检测概况[J].民营科技,2015(9):12.
[2]董伟亮.解析石油化工检验检测的若干问题的思考[C]//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论文集.2015:93.
8.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 化工生产 发展趋势 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化工企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化工企业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的的污染都具有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在生产危险化工工艺时生产装置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的。由于化工企业中需要大量的使用易燃易爆这一类的危险物品,而使得化工企业中的危险工艺和危险工艺装置大量的增加和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这些危险工艺和危险工艺装置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给工作人员带来身体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化工企业中涉及到很多危险品,比如易燃易爆的原材料和危险的工艺品等,必须对这些危险品进行必要的控制和改良,把其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只有这样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才会减小,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保障,所以,不管是对于员工来说,还是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在化工企业内实行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改造装置的
安装都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操作复杂化,对生产过程安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严格。
自动化安全控制的目的是:减少事故停车的损失;避免人员或生产设备的损伤,避免由于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一般来说安全控制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信号报警,一旦生产操作出现异常情况,会发出信号,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二是联锁\停车系统,这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相关人员和相关设备的安全,在生产事故即将要发生之前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对高危化工装置基本的安全要求是实行温度、压力、液位超限自动报警、联锁停车,最终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常用的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有: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从开关控制到顺序控制,一般都用在任务简单和小型自动化控制场所中,多用于在化工过程中进行顺序控制。集散控制系统(DCS)主要用于大规模的连续过程控制和工厂的监控管理上,它是指一个由过程和监视系统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工程,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控制站、工程师站、操作站、网络和现场仪表。紧急停车系统(ESD),也称安全仪表系统(SIS)、安全停车系统,近年来,ESD系统经过不断的更新,变得更加的复杂和高级,一般情况下ESD系统是静态的,只有在生产装置出现异常的情况下,ESD系统才会发出联锁信号,对现场设备进行安全保护,避免危险扩散造成损失。
控制系统具有完整的自诊断系统,自诊断系统包括全面的离线和在线诊断软件,诊断程序能对系统设备故障和外部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有一定程度的容错能力,即当某些模块发生故障后,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有效工作,有事故追忆功能,可查询历史数据和曲线。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可支持来自现场设备的各种输入和输出信号,所有的输入和输出电路都能防止信号过载、瞬变和浪涌冲击。控制系统的操作站显示屏上设有报警显示画面和报警记录画面,可方便直观地按修改级别修改报警参数。
采用自动化控制手段后,因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关注点都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员工能够适应新的工艺控制要求,必须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训,并且应该对原有的工艺规程、安全规程、管理制度、日常安全检查等进行修订。
化工企业生产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而自动化控制和安全联锁装置的安装和使用:
第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给工作人员一个安全保障。
第二从技术上也是一项突破,也有助于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第三也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跟得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第四对于企业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也是一个保障。作为工作人员更应该了解掌握这些专业知识,落实工作中。
综上所述:自动化控制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应该了解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的能力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刘燕,杨光华,闫昭.化工自动化控制及其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0).
[2]赵之喜.化工自动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3]刘立波,杜惠吉.化工生产控制自动化仪表问题浅析[J].才智,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