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综合利用教学课件

2024-09-29

资源综合利用教学课件(精选9篇)

1.资源综合利用教学课件 篇一

我代表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一些作法及体会,不当之处,请在座领导给予指正。

多年来,我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水泥企业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优势,利用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钢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水泥建材,2006年实现退税收入710万元,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xx地区的资源再利用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认识,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基础

多年来,我公司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经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突显,公司一班人深深的意识到,要想使企业保持长久的活力,必须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才能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在思想上达成一致,我们首先利用党小组学习时间,组织公司领导层成员学习国家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文件,领会精神实质,使公司管理层对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共识。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宣传站、墙板报、班前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向公司职工宣传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使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公司内部做到人人皆知。三是设立合理化建议奖励政策,对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并给予奖励。2006年,公司共发放专项奖励资金近2万元,极大的鼓舞了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

同时,我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在月份工作会议上专项听取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对在工作中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为我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革新挖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证

做为xx集团下属水泥生产企业,我公司以煤矸石再利用为工作重点,依靠技术革新和内部挖潜,不断开拓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新的平台。

公司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聘请专业人员,对xx集团及下属其它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料进行反复分析、试验,掌握了煤矸石、粉煤灰等多种工业废料的化学成份及作为生产水泥掺配量的数据,并迅速将试验成果引入到水泥生产实际工作中去。

㈠突出重点,做足煤矸石综合利用文章。做为xx集团控股的水泥生产企业,为xx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是我们做好煤矸石综合利用工作的初衷。作为矿区生产的废弃物——煤矸石,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矿区生态平衡,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多年来,我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利用煤矸石进行水泥生产,减少了煤矸石对矿山生态环境、环境的破坏,而且按照政策规定享受免税,可以说是将煤矸石“变废为宝”。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符合国家免税政策、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首先,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验收制度,在矸石入厂前,指定专人到现场,挑选优质过火煤矸石;进厂后设专人验收,化验室对其化学成份进行细致分析,并通过现代化计量设备自动控制掺加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控制入磨比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使煤矸石掺加量始终保持在最佳配比值。其次,为使煤矸石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分两个阶段掺入到生产流程中。

2.资源综合利用教学课件 篇二

1 理论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以“夯实基础, 突出专业特色”为原则, 根据专业培养和工业生产实际的需求, 结合专业课程设置, 对《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完善。大纲分为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大纲的理论教学部分注重内容上的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突出《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和与工业生产紧密联系的实用性;实践教学部分注意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应用实验的开设, 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这门课程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植物油制取与精炼过程中的副产物的理论知识和工艺技术, 即以这些副产物为原料, 采用合适的工艺技术生产日化用品、工业用化学品、保健品和饲料等, 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课程主要讲述油料皮壳利用 (纤维素生产糠醛) 、饼粕的利用 (饼粕的脱毒、植酸钙和肌醇的生产) 、植物油碱炼皂脚的利用 (肥皂、脂肪酸、甘油) 、植物油料资源中活性成分的利用 (以水化油脚生产磷脂、从脱臭流出物提取VE、以米糠油皂脚为原料生产谷维素) [1]。

在教学中, 我们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方法, 探索有益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厚实基础知识, 突出专业特色, 注重启发引导, 分析工业实际案例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改进教学模式, 增加教学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论教学内容多杂且涉及枯燥无味的基础理论知识, 在授课时我们不仅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 且采用提问互动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再现以前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到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的所讲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物理化学中所讲的蒸发与扩散等基础理论、化工原理中的单元操作等, 这些知识非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但它们对本课程的教学来说又十分重要, 故均需要帮助学生再现, 而非重新讲解。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精讲重点、难点, 同时安排一定量的自学内容, 以点带面完成教学内容。学生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 且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还可防止教师讲述多而杂而学生听得多收获得少的不良后果。教学中我们还不断充实学科前沿知识, 将本领域的科研成果及时地呈现在课程教学中, 使教学内容与科技发展的步伐一致。

突出专业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观[2]。理论教学中我们还将工艺过程、设备等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视频、动画和图片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将工厂生产过程的录像、单元操作的动画在课堂上播放, 直观地演示工艺过程及生产线、单元操作具体情况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将这些影像资料用于教学后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并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冗长问题明朗化, 使学生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达到掌握重点和透彻理解难点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现场环境当中,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 既能拓展理论知识, 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为此, 在教学中我们还特将工业生产实际案例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讲解、分享, 分析具体案例的工艺路线的设计思路及其依据、剖析设计的优点, 讲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素质与综合能力直接相关, 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4]。故在教学中我们还向学生传递一定量的人文信息:人类自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必须与大自然和平友好的相处, 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不能按照人的主观意志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 更不能放纵人类的物欲而随意地耗费自然资源。

2 实践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特别紧密的综合性课程, 涉及学科广、采用的技术多且复杂、加工原料种类及其工艺繁多, 只有根据工业生产实际与科研实验条件设置适宜的实践环节, 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植物油油料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与开发的理论知识, 掌握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技术, 了解这些相关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为了取得良好的实践数学效果,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 采取了如下的探索措施。

(1) 认知实习能增加学生对生产实际的认识与理解, 也是工科学生的必修环节[5]。为此我们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1周, 结合工厂实习开展相应的认知实习, 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利于学生掌握工程技术知识。

(2) 安排2个综合性试验, 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中, 强调实践过程, 考核时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并重。采用启发式指导,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工程设计意识。

立足于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知识、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指导原则, 将研究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意识引入教学中,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工厂参观实习与课程实验, 生产实际与理论相联系, 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激发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能,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促使学生掌握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

3 结语

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所涉基础理论知识点很多很杂且比较深奥,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需结合多媒体演示图文并茂, 以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加工工艺所涉及的工艺技术流程、设备等知识点的教学, 除了课堂的讲解演示之外, 还需学生到相关工厂实习, 结合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 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专业内容, 理论知识理解地更深刻、透彻, 对生产实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

摘要:《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是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油脂工程方向的重要课程,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文从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教学的设置来谈谈教授这门课程的实践与体会, 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梁少华.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1-13.

[2]江连洲, 李杨, 刘珊, 等.食品工程原理的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考试:教研版, 2012, 7 (7) :11-13.

[3]刘建学, 钟先锋, 李佩艳, 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质量管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4) :178-179.

[4]吴跃.科学发展视角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40 (22) :9.

3.资源综合利用教学课件 篇三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

我国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与背景和城市的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人文资源相对薄弱的缺陷逐渐呈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数量不降反增,这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缩小城市与农村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的差距,才能保证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一、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研究

农村本身就有很多城市不具备的天然资源,在知识的构成元素中是比较全面的,因此,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这些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之充分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农村的资源应用在教学上的首先是自然界的语文教学资源,因为农村的大自然以及相应的地理环境都具备了独特的风光,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上可以作为写作对象,而教师就是要通过对这一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深入的分析对乡村特点进行写作,在认真观察大自然的同时有文学上的惊喜感受[1]。比如耕牛、炊烟、篱笆、菜畦、板桥、小溪、虫鸣等等,这些自然环境都可以优美地展现在各种文学诗意的表达上,学生进行阅读时也能够与切身感受相结合,以更贴近自然的身份感受亲切的文学气息。其次是独特的人文环境,比如在正月的时候农村居民通常会舞狮拜年和划船,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这些都是农村特有的民风民俗,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对实际的环境情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描写。由此,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略到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同时也详细知晓了农村人文典故,挖掘历史底蕴,加深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最后是要开发农村语文教师自身资源,农村自然资源虽然丰富,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资源,那么任何教学资源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自身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引导学生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学习,最大限度利用语文教学资源[2]。

二、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进入了发展阶段,有效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才能真正融合农村生活与语文教学。农村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是第二门课堂,只有丰富了素材资源,才能更大化地利用资源。

1.初中语文教学与农村的需要相适应

农村学生的未来规划应该纳入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计划当中,教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必须从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出发,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式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学习能够反映农村特色的素材文学,而教师对这类素材的研究则要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步伐,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并仔细修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地区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去[3]。

2.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展开调查,为后期对学生学习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打下基础。当学生假期中农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收集素材;当学生与农民融入劳作中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与农民进行有关经济发展或是农村精神面貌变化的任务,从中获取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对学生在交际能力上的培养与指导可以采用很多的训练方式,比如口头描述、演讲、辩论等等。例如在学习课程《元日》与《春联》时,教师可以引入农村家乡特有的春节习俗带着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收集相关资料或是进行调查访问,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资料,同时又能锻炼动手能力,强化积极性。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的磨练,学生能从中获取荣誉感和亲切感,不但对学习的语文知识有自己更深刻的认识,传承了文化,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个过程是课堂与社会的结合,也是生活与教育的统一,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对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

1.掌握语文的教学规律,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听说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质并促其发展,开拓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特定的乡村中有很多语言资源,包括歇后语或是俚语方言等,这些都可以从学生实际的乡村生活出发,通过掌握基础性语言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言语表达气氛,鼓励学生多发现课堂中涉及到的乡村美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还要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比如在学习《春》一课时,学生与其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钻出来”,不如直接投身自然感受春的气息,并分析语句中“偷偷”和“钻”应用的效果如何。

2提倡自主广泛阅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农村的图书馆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图书资源比较匮乏,所以教师如果要组织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广泛阅读,则可以发动全体学生将家中的书收集起来,集合所有学生的力量,以学校为中心成立图书角或是阅览室,实现资源共享,让所有的学生可以分享这些资源。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取书本中重要的信息,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把文字性的体验转化成个性化的语言与周围的老师或同学分享。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时重点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可以通过黑板报、墙报或是学习专栏的形式将各种优秀文章在学生之间进行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创建报刊或各种文学社团,对积极投稿的学生进行各种奖励,还可以针对全校学生招聘校园记者,鼓励学生对新事物和新面貌通过文字来展示,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经历与体验,不断激发对社会生活、人文环境以及家庭学校新一层的感悟,这也为农村学生语文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4.教育学生利用高科技,留下学习足迹

农村学生处在最接近大自然的地理环境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当前又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自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拍等手段,为自己留下专属的学习足迹。例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联想,盛夏的晚上天空的星辰是如何迷人?并布置以夜空为主题,让学生自行拍摄属于农村特有的夜空景象,学生的拍摄都是从自身不同的欣赏角度及出发点进行,贯穿着不同的思维逻辑,不但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充分利用高科技与农村资源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了解自然。

四、结束语

统筹城乡教育应该更协调地发展,尽管当前的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但是当前更多的先进教育理念已经引入到语文资源的利用实施当中,学生的语言实际环境以及生活水平也逐渐发生转变。因此,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师更是要收集各种农村资源素材,主动对身边的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应用,使得农村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同时还要通过自身对语文课程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对学生目标的调查,充分将两者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农村新精神新面貌中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最终实现自身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杨展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资源综合利用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02)

[2]苏运华.浅议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J].科学资讯(教育科研),2014,11(01)

[3]时海燕.浅谈语感教学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2013,14(09)

4.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程序 篇四

国务院国发[1996]36号,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等。

认定内容及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符合国家经贸委《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经贸资[1996]809号)、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标准(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等文件要求;能独立核算,能独立计算盈亏;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有关标准;不破坏资源,不造成二次污染。

一、企业提出申请,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填写《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表样见附表一。(以下简称申报表)2.填写《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年报表》,表样见附表二。(以下简称年报表)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4.企业财务年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产品工艺流程方框图、产品标准(国标、行标、地标或企标)。6.产品原料配比。

7.产品鉴定证书或权威单位质检报告,8.产品准用证等。

9.必要时须出示相关证明(如环保、环卫、安全等)。

二、申报表和其他材料经上级主管部门,如市属局(总公司)或所在区、县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初审、签署意见后,报市经委(市节能办)。

三、市经委(市节能办)会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计委、市商委、华北电管局等有关部门现场勘察后,分批在联席会议上根据上报材料和现场勘察结果核准认定。

四、凡认定合格者颁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证书,并由市经委发文公布。凡认定合格者颁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其他相关说明

一、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继续认定的企业,应在有效期终止前三个月重新提出申请。

二、认定全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认定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监督,企业对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认定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检举揭发。

五、向社会公开方式:发文和北京节能环保网。网址:http:///

六、办公地点:

正义路2号;邮编:100744;联系人:黎一林;电话:65193352 附表一:《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 附表二:《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年报表》 国家及本市有关文件:

一、国务院国发[1996]36号

二、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99]京经节字第028号)

5.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自查报告 篇五

2013年度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自查报告

XXXXXX公司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报告编制:谢华

报告审核:成方中

企业法人(签字):

一、企业概况

XXXXXX公司的前身为“四川省球溪河糖厂”,于50年代建成投产,隶属四川省轻工厅管辖。该厂于1997年8月改制,更名为“四川省泉江糖业有限公司”,五年后宣布破产,其生产性资产向社会集体拍卖,“资中县地方电力公司”购买后,于2002年12月更名为“四川省资中三江工业有限公司”。两年后资中县委和县政府出于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通过多方协调,“四川省资中三江工业有限公司”又于2004年11月9日将其名下全部生产性资产转让给“四川XX食品有限公司”,后更名为“XXXXXX公司”。XXXX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食用酒精、DDGS饲料、热力、电力为主的民营企业。公司地址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镇,占地面积200余亩,注册资金8100万元,拥有员工300多人。

XX公司总装机容量为1×3MW+1×6MW共9MW,两台均为冷凝式汽轮机组,供气锅炉为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公司实行内部联产制,热电分厂利用煤矸石等低热值煤为酒精分厂、DDGS饲料车间、CO2车间的日常生产供热和供电。

6.“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篇六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特提出“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一、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 70%的品种得到了综合开发,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 35%和 40%,煤层伴生的油母页岩、高岭土等矿产进入大规模利用阶段。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69%,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9个百分点。累计利用粉煤灰超过 10亿吨、煤矸石约 11亿吨、冶炼渣约 5亿吨,回收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 9亿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 70%,年利用量达 5亿吨。

(二)利用水平明显提升。钒钛资源、镍矿伴生资源实现综合开发,稀土等元素得到高效利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研发成功并逐步产业化,废旧家电的全密闭快速拆解和高效率物料分离等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中试成功。年产 5000万平方米全脱硫石膏大型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投产,利用煤矸石、煤泥混烧发电的大型机组装备投入运行,全煤矸石烧结砖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法规政策日趋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陆续颁布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关于资源综合利 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政策体系。

(四)综合效益日益显现。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等资源型行业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2010年,全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达 2100万千瓦,相当于减少原煤开采 4000多万吨,综合利用发电企业达 400多家,带动就业人数近10万人;从钢渣中提取出约 650 万吨废钢铁,相当于减少铁矿石开采近2800万吨;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减少堆存占地约 16万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 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 2000万人。

虽然“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一是发展不平衡,资源综合利用往往受到区域经济实力、资源禀赋差异等因素的制约; 二是综合利用企业普遍小而散,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三是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不高,部分共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四是支撑体系急需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培训、标准、信息、技术推广和服务等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回收体系亟待规范和完善;

五是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落实,现有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和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我国自然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少,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 19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 11种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缺口尤为突出;重要资源自给能力不足,石油、铁矿石、铜等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突出,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加剧。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 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和短缺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强化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能力建设,以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坚持技术创新与高效利用相结合,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研发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化、清洁化、专业化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构成特点,培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形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到 2015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40%和 4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2%;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 70%,再生铜、铝、铅占当年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 40%、30%、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 80%。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利用企业竞争力普遍提高,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四、重点领域

(一

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能源矿产

(1)煤炭:推进煤层气、矿井瓦斯、煤系油母页岩以及伴生高岭土、残矿的开发利用。(2)石油天然气:推进油田伴生气、酸性气体等回收利用;逐步推动油砂、油页岩利用产业化;推动高含硫化氢天然气中硫磺的综合利用;开展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综合开发利用。

2.金属矿产

(3)黑色金属矿产:继续推进多金属钒钛磁铁矿、含稀土型铁矿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大中低品位铁矿、弱磁性铁矿、低品位锰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难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

(4)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开发利用铝、铜、镍、铅、锌、锡、锑、钽、钛、钼等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实现有用组分梯级回收。

(5)贵金属矿产:加强铂系金属矿、金矿和银矿等贵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6)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开展复杂难处理稀有金属共生矿在选矿和冶炼过程中的综合回收利用,加强稀土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

3.非金属矿产

(7)化工非金属矿产:加强磷矿、硫铁矿和硼铁矿的综合利用。

(8)建材非金属矿产:发展石墨、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硅灰石、石英、萤石、石灰石、花岗石、瓷土矿、珍珠岩等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二

产业“三废”综合利用

(9)尾矿:大力推进尾矿伴生有用组分高效分离提取和高附加值利用、低成本生产建材以及胶凝回填利用,开展尾矿在农业领域的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

(10)煤矸石:继续扩大煤矸石发电及生产建材、复垦绿化、井下充填等利用规模;鼓励利用煤矸石提取有用矿物元素制造化工产品和有机矿物肥料等新型利用。

(11)工业副产石膏:继续推广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重点发展脱硫石膏、磷石膏生产建材制品和化工原料以及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加快化学法处理磷石膏制备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应用。

(12)粉煤灰:加强大掺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继续推进粉煤灰用于建材生产、建筑和道路工程建设、农业应用、有用组分提取等。

(13)赤泥:加快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实现赤泥科学、高效利用,重点发展赤泥提取有用组分、生产建材产品、用作脱硫剂等。

(14)冶炼渣:进一步推广高炉渣和钢渣在生产建材、回收有用组分等综合利用,鼓励有色金属冶炼渣资源化利用以及重金属冶炼渣的无害化处理。

(15)化工废渣:鼓励电石渣生产水泥,氨碱废渣用于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硫铁矿制酸废渣用于钢铁、水泥生产,合成氨造气炉渣热能的回收利用;鼓励化工废渣与下游建材产业结合,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16)建筑和道路废物:推广建筑和道路废物生产建材制品、筑路材料和回填利用,建立完善建筑和道路废物回收利用体系。

(17)生活垃圾:推进垃圾分类,重点开展废弃包装物、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提纯制燃气或发电等多途径利用,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18)污水处理厂污泥: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鼓励采用污泥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推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

(19)农林废物: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鼓励林业“三剩物”、次小薪材、制糖蔗渣及其他林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开展甲壳质、甲壳素等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的综合利用。(21)废水(液):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水平;继续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鼓励重点行业开展废旧机油、采油废水、废植物油、废酸、废碱、废液等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22)废气:基本实现焦炉、高炉、转炉煤气资源化利用;鼓励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对废气中有用组分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以工业窑炉余热余压发电和低温废水余热开发利用为重点,实现余热余压的梯级利用。

(三)再生资回收利用

(23)废旧金属:推广采用机械化手段对废旧汽车、废旧船舶、废旧农业和工程机械的拆解、破碎和处理,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提高废旧动力电池和废铅酸电池拆解、破碎、分选以及废液的回收处理水平;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

(24)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继续推进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分拣、拆解、高值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推动整机拆解和电路板资源化技术的产业化。

(25)废纸:完善废纸回收、分拣、脱墨、加工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大型废纸制浆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

(26)废塑料:重点开发废塑料回收、分拣、清洗和分离等预处理技术和设备,鼓励废旧塑料瓶、废旧地膜高值利用,推广废塑料再生造粒和改性以及生产木塑制品。(27)废旧轮胎:规范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加快推进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提高旧轮胎翻新率,鼓励胶粉生产改性沥青等直接应用,推广环保型再生胶等清洁生产工艺,提升无害化利用水平。

(28)废旧木材:开展废旧木材及木制品回收再利用,加大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29)废旧纺织品: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拓展再生纺织品市场,初步形成回收、分类、加工、利用的产业链。

(30)废玻璃:鼓励建立废玻璃回收体系,推广废玻璃作为原料生产平板玻璃等直接应用及生产建筑保温材料等间接利用。

(31)废陶瓷:加强废陶瓷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废陶瓷用于生产陶瓷建材产品以及建筑工程等。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组织编制地区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发挥并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机制作用,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向综合利用薄弱地区倾斜,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投资、价格、财税、信贷、政府采购等激励措施,强化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优先采购符合相关要求的综合利用产品,为企业融资拓宽途径,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推进资源税改革,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研究对产生量大、难处理的固体废物开征环境税,推动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倒逼机制。

(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制度建设

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和发布粉煤灰、煤矸石等重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相关规定;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适时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范围。

推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步建立起资源综合利用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体系,构建废物排放、贮存及综合利用数据统计平台,为宏观调控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逐步建立完善矿产资源、产业废物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重点加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涵盖产生、堆存、检测、原料、生产、使用、产品及应用等多领域的各类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宣贯、执行和监督。

(三)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建设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加快构建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鼓励产业集聚,培育百个示范基地和百家骨干企业。继续推进共伴生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废物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开展废旧纺织品、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一批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在煤炭、电力、石油石化、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中选取利用量大、产值高、技术装备先进、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

(四)加快技术装备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前沿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和国产化水平。适时修订完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发布和实施《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引导关键、共性重点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推广应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技术与工艺,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组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五)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7.资源综合利用教学课件 篇七

1 分层次、分专业, 合理安排局部解剖学课程

以往的局部解剖学授课实行“一刀切”模式, 极少兼顾到学生的层次和专业要求, 存在着资源浪费、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 我们将学生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大层面, 然后又分出不同的专业, 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 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局部解剖学课程。

1.1 本科生层面

我校开设局部解剖学课程的本科生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和针灸推拿学。

对于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本科生, 局部解剖学课程为56学时, 其中理论课20学时, 实验课36学时, 教学重点在于局部器官的位置关系和结构层次等。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讲解完理论后, 学生将完成上肢、下肢、胸部、腹部、颈部和背部的解剖操作。因头面部结构精细复杂, 且学时有限, 故由教师用做好的标本进行示教。在学生进行解剖操作时, 要求教师细心指导, 尽量分离出所有结构并保持完整, 必须断开的结构选择不同平面的切口, 或者做好标记, 保证能够完整地展示所有结构, 为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标本。未解剖的头颅也将保存下来, 供神经解剖学教学使用。

对于针灸推拿专业的本科生, 我校开设的是局部解剖与经穴断面课程, 综合了局部解剖、断面解剖和穴位解剖3门课程的内容, 专业针对性强。该课程共56学时, 其中理论课32学时, 实验课24学时。实验课上, 学生并不进行尸体解剖操作, 而是首先通过尸体标本和断面标本来巩固理论知识, 随后在其他专业学生解剖完毕的尸体上进行穴位的定位、取穴和进针, 观察银针依次经过的结构以及毗邻关系, 特别是周围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银针由浅入深依次经过的不同结构、银针的角度以及方向, 特别是银针与周围血管和神经的关系。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情况, 分析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及损伤到的结构, 分析该损伤可能引起的后果, 分析如何避免这种失误的产生。最后, 通过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分析, 验证学生的分析是否正确。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 既牢固掌握了穴位周围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 又掌握了临床可能的操作失误及其预防措施, 为学生将来的临床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我们发现, 此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重复利用尸体资源, 降低教学成本。

1.2 研究生层面

我校研究生的局部解剖学课程主要面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以及中医临床各专业的学生, 课程内容包括上肢、下肢、胸部、腹部、盆部、颈部、头部和背部的局部解剖, 共60学时, 其中理论课30学时, 实验课30学时。由于各研究生的专业不同, 学习的侧重点不同, 故在实验分组时, 注意每组都搭配不同专业的学生。具体操作时, 由最相关专业的学生负责解剖操作, 如骨外科学生操作关节肌肉解剖, 肛肠外科学生操作会阴解剖, 神经外科学生操作颅脑解剖等[3]。我们要求负责操作的学生必须完全掌握解剖部位的理论知识, 熟悉解剖顺序和方法, 每解剖出一个结构都要向同组其他学生做详细说明;我们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要对操作者提供最详尽的理论指导, 查找课本, 观看挂图、视频, 保证解剖操作的顺利进行[4]。解剖操作结束后, 全组学生一起复习整个解剖过程及找到的解剖结构, 并由一位代表向教师汇报, 教师将根据解剖出的结构给全组打出操作分数。这样的教学安排, 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尸体资源, 使学生完全掌握了专业相关区域的解剖结构, 为临床操作打好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合作,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5]。

2 综合利用尸体资源, 满足解剖教学需要

按照常规, 在局部解剖学课程结束后, 尸体将被统一回收焚化, 而尸体上大部分的器官结构仍有继续使用的价值。我教研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综合利用尸体资源, 服务解剖教学, 降低了教学成本。

2.1 合理安排局部解剖操作顺序, 为同期开课的系统解剖学课程提供新鲜示教标本

局部解剖学课程所用的尸体均为福尔马林高压灌注固定的新鲜尸体, 解剖后可很好地整体展示人体的肌肉、内脏、血管、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等, 甚至是变异情况。为配合同学期开课的系统解剖学课程, 我们调整了局部解剖学的授课顺序, 使其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顺序基本一致。同时, 要求教师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操作, 保护好解剖结构。这样, 就可利用这些结构对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学生进行示教, 不仅为系统解剖学补充了新鲜标本, 而且让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学生初步涉及局部解剖内容, 如各结构的位置、层次、毗邻关系等, 进而弥补了系统解剖学学生整体概念不强的不足。

2.2 将选取好的局部解剖学标本予以保存, 为不同期开课的系统解剖学课程储备标本

我教研室通过低温冷藏设备保存解剖完毕的尸体标本和器官标本, 为不同期开课的系统解剖学课程提供实验示教标本。受设备数量限制, 保存的标本数量有限, 故要求选择操作精细、保存结构较多的标本。这样通过一具标本, 可以展示多系统多器官的结构特点, 如肌肉的位置、起止, 又如血管、神经的走行。独立的器官标本由于体积小, 可以大量保存, 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时, 可让学生拿在手里观察, 加强记忆, 并对比不同标本的异同点, 了解个体差异。

2.3 保留未解剖的头部和解剖操作良好的尸体, 用于神经解剖学教学

神经解剖学在我校设置为选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脑、脑神经、脊髓和脊神经, 因其结构复杂抽象, 故高质量的示教标本对于神经解剖学的教学尤为重要[6]。本科生局部解剖课程未解剖的尸体头部经保存后, 可为神经解剖学授课提供充足的脑和脑神经标本。此外, 操作良好的局部解剖尸体, 还可提供脊髓和脊神经的标本。因此, 不必购置新的尸体和标本, 即可完全满足神经解剖学的教学需要。

综上所述, 我们通过以上举措, 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局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而且充分利用了尸体资源, 有效降低了局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成本, 并为其他解剖学课程提供了大量标本, 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在解剖学教学的整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 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同时, 也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高教学管理效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摘要:局部解剖课程受高校扩招和尸源紧张的影响, 难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根据学生的层次和专业, 对局部解剖学课程进行专业化设置, 并充分利用局部解剖学实验的尸体资源为其他解剖学课程提供教学服务, 在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控制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课程设置,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秦向征, 李光照, 李良昌.局部解剖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解剖科学进展, 2010, 16 (1) :95-96.

[2]袁安, 李志道, 秦学莲, 等.穴位局部解剖特点与腧穴功效结合应用的思考[J].吉林中医药, 2010, 30 (7) :561-562.

[3]徐剑文.研究生神经解剖学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 7 (5) :467-469.

[4]赵全明.七年制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实践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2) :128-130.

[5]李静平, 刘富, 陈永春, 等.团队工作理念在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应用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6) :2616.

8.资源综合利用教学课件 篇八

一、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

毛泽东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农村有其自身独有的美好景致:青山、绿树、小桥、流水、古井、老屋、花草、牛羊……一年四季,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青山绿水,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天的雪花飞扬,如果教师能适当地引导和点拨,那农村所独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无一不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上好材料。

二、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

农村不但有着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给人以“世外桃源”般的恬静,其丰富的生活画卷也在向学生悄然打开,这些素材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无论是逢年过节的风俗,还是吃饭穿衣的习惯,细心探究起来,几乎都包含着深邃的民间文化,它蕴涵着广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语文资源,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去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挖掘属于农村学生所特有的语文宝藏。

三、淳朴美好的人文特色

与现代都市纷繁复杂的生活比起来,农村有着特有的清新与恬静;相比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农村的人文环境更为敦厚淳朴,这给身处农村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氛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生活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上,那受惠于同一方水土的乡情,是钢筋水泥的隔膜中的城市人所无法想象的。朴实的农民那种勤劳俭朴的本色,更让与之朝夕相处的学生的心灵受到好的熏陶,是他们人生中得天独厚的财富。

诚然,农村文化,虽然较之城市文化,有其粗糙、野性和迷信的成分,但往往却是人类最原生态、最本真文化的因子。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此耳濡目染,却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容易产生自卑或自贱的不良心理。对此,作为有责任心的农村语文教师,应该从语文的角度对农村新文化建设有所作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开始,教师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自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开展综合性学习。只要我们能深刻地理解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置的目的,充分挖掘农村语文优势资源,农村学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但能有所为,而且能有大作为。

9.资源综合利用科年终工作总结 篇九

一、xx年工作情况

(一)资源综合利用

1、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情况

**州是全省资源大州,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历来都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经多年发展,红河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产品、项目)认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XX年年10月底已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并保有资质证书的企业129户,其中:水泥企业14户、废旧物资回收企业88户、森工企业2户、电力企业8户、其它企业17户。通过认证的14户水泥企业主要利用矿山剥离废弃物和炼铁水渣、黄磷炉渣、锰渣、铅锌渣、磷渣等;制糖行业利用蔗渣生产中密度纤维造纸,利用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醪液制取肥料;黄磷煤炭生产中利用磷渣、煤矸石、页岩制砖;有色冶金行业利用冶炼废渣及原丢弃的低品位尾矿、废矿提炼生产锡、铅、锌,铟等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电力企业利用煤矸石、高炉煤气发电。另外还有88户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大量回收的废纸、废塑料、废玻璃供加工厂作为原料。现有色冶炼各厂家大多与废旧物资回收公司配套,废旧金属、废纸等已成为一些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XX年年1-9月,红河州经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计利用资源总量103669.34吨,综合利用产品产量135157.49吨,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2935.69千元,综合利用销售总额805372.66千元。XX年年1-9月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963.47千元、获减免税4486.89千元,其中获减免增值税4204.49千元、所得税282.4千元。

2、工业三废产生和综合利用情况

据XX年对重点企业大宗废弃物的统计,XX年我州废弃物产生量1337万吨回收再利用,销售量66万吨,企业回收自用量543万吨,堆存量289万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州工业废弃物较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州结合实际,以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开展清洁生活为切入点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红河州“十一五”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按《云南省加快工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行动计划》要求,突破原有资源综合利用仅局限于废渣、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局限,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按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污染物的控制从末端治理向源头转变,从末端控制向资源加工的全过程控制转变,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控制污染转变。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积极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二)清洁生产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的精神要求,紧紧围绕《XX至XX年年云南省加快工业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行动计划》、《云南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工作方案》的目标和任务,我州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引导全州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XX年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实施清洁生产的基本情况

至XX年年6月底,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71户,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 户,按照省经委《XX至XX年年云南省加快工业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行动计划》的要求,XX年至XX年年三年中我州纳入省经委实施清洁生产任务的企业共有47户,截止今年10月,47户企业已全部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占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7.5%,其中:开远国资水泥厂(云南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开远红磷公司(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元阳红泰糖业公司、红河糖业公司等4户企业已通过了审核验收;30户企业正着手组织审核验收工作;其余13户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正在紧张开展。另外,按照省经委的要求,结合我州的实际,XX年年我州对县市下达了53户企业的目标责任考核任务,至今年10月,53户企业中有47户企业已开展清洁生产,有10户企业已将清洁生产审核材料上报州清洁生产办审核,近期可组织专家逐一进行实地审核验收。

清洁生产在我州推行是一项新的工作,涉及面广,加之目前鼓励支持此项工作的政策还有待配套、完善。为推进工作,我们首先在大中型工业企业推进开展清洁生产,通过大中型企业的带头示范,逐步带动小型企业。例如开远国资水泥厂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已实施清洁生产方案106项,共投入资金3432.55万元,每年可取得1499.07万元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管理制度创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XX年年4月26日省清洁生产办组织的专家组通过了审核验收,现正在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验收工作。开远红磷公司也是XX年12月省环保局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XX年9月被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清洁生产示范优秀企业”称号,公司选定了污染较严重的硫酸厂2#、3#两套硫精矿制酸及尾回装置(5#制酸装置)作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共投资50余万元,收集产生清洁生产方案28项,其中无/低费方案15项,中/高费方案9项,通过实施方案后,产量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7万吨/年,创造568万元经济效益,已解决了尾气排放超标的问题。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现该公司又在省经委节能中心帮助下启动了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大中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使我州一大批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目前,全州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47户企业中就有一大批是中小企业。

2、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将清洁生产工作纳入州委、州政府对市、县经济管理目标考核内容

为使我州清洁生产工作稳步、扎实地推进,结合各县(市)企业的实际,州清洁生产办以红清办[XX年] 01号《关于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时间安排的通知》,对州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在XX年年底前完成审核验收的53户企业,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纳入对市、县XX年经济管理目标考核指标,做到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对不按规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不公布或不按规定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企业要依法实施处罚。并将依据省政府云政发[XX年]141号文件规定,强制实施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

3、完善制度,制定政策,推动清洁生产全面开展

(1)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务企业

制度建设是规范和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支持和鼓励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有序地开展工作,根据《云南省推荐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办法》、《云南省推荐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办法实施细则》,本着“提倡竞争、保证质量、公平合理、控制总量”的原则,我们制定下发了《红河州申请备案推荐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州清洁生产工作监管规范审核程序的通知》。对到我州开展清洁生产服务中介机构的备案推荐条件、申报程序、管理监督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支持、鼓励、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更好地为我州企业做好清洁生产服务工作。目前,已有15家中介服务机构到我州申请批准备案,对这15户中介服务机构,州清洁生产办多次召集其负责人听取意见建议,同时,明确强调了进入红河州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服务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中介机构间出现的恶性或不正当竞争,以及只收费服务不到位问题的发生,为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制定激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为了广泛、深入地推动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更多的企业参加到节能、降耗、减污行动中,根据《云南省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办法的通知》,我州制定了《红河州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办法》,明确规定了奖励表彰的企业、单位、个人的具体条件、申报审核程序、奖励方法等,建立完善了推进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激励机制,已经州政府审核批准实施。

(3)出台《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程序》,规范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

清洁生产审核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通过审核验收能够较好检查企业是否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扎实地开展了清洁生产工作。按照《云南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暂行)》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州制定了《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程序》,对申请审核验收企业的条件、资料审查、现场检查验收、验收小组会议等各个具体操作环节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为统一、规范审核验收的工作标准,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制定了《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标准(试行)》,对清洁生产审核包括的七个阶段35个步骤进行分解、量化,并以100分为标准分计算,每个步骤用量化分值来评分,90分以上方能验收合格。为体现公平、科学、合理,对参加审核验收的专家组成员,规定人数为5-7人,这样既规范了我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程序,又防止了企业、中介机构应付了事、“走过场”等行为的发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清洁生产审核的质量,加快了我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步伐。

4、加大推行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力度

我州清洁生产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加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为加快推进步伐,我州清洁生产办公室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州各市、县通过召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动员大会,利用节能宣传周、新闻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到今年9月底全州累计有170户企业、6500 人次参加了清洁生产推进动员学习,共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共5000余份(条)。通过广泛宣传,使企业和社会各界认识到,清洁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清洁生产审核是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污染源达标排放的有力手段。根据工作进度,州清洁生产办还编发了六期清洁生产简报,增强了政府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做好清洁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使广大群众普遍了解并积极参与到推行清洁生产活动中来,同时企业法人代表也能较全面的正确理解清洁生产的涵义,把实施清洁生产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了政府依法推行清洁生产,企业依法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

为加强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员队伍建设,让更多、更广泛的人员参与到清洁生产的推进工作中来,逐步壮大清洁生产审核业务骨干队伍,在省清洁生产办的指导帮助下,我州先后举办了两期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班,进一步加大对各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各县市经贸(济)局及53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管理人员共210人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取了《云南省清洁生产审核员证书》。为建立专家库储备机制,州清洁生产办还组织了县市及相关人员9人参加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在昆明举办的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州清洁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和充实了红河州清洁生产审核队伍。

5、统计工作情况

为及时、全面掌握各县市清洁生产指标完成进度,抓住重点开展工作,确保今年清洁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州清洁生产办公室要求各县市、中介机构落实专人负责统计工作,每月报送清洁生产工作情况统计表。对已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指导企业按云南省清洁生产办统计工作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填写《实施清洁生产成果统计表》,特别是对拟实施的中、高费方案进行统计,作为我州组织申报清洁生产项目的备选项目。

6、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工作中,州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明确的职责范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协调配合推进清洁生产工作,XX年年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清洁生产工作会,提出了抓住国家和省全力倡导节能减排下达考核指标的有利时机,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内地带边疆,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思路,引导和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为促进工作扎实推进,防止搞形式、摆花架子、走过场,对进入红河州开展清洁生产服务的中介机构,结合红河州实际先后三次召开会议,提出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州经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州清洁生产工作监管规范审核程序的通知》红经济[XX年]205 号文件,明确了具体要求,同时,与州环保局协同配合开展了对县市的督察工作。

7、异龙湖周边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情况

按省经委和州政府的要求,我委积极组织开展异龙湖周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作,要求石屏县经贸局明确一名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对异龙湖流域工业企业工业用水、废水排放逐一建立档案、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并建立了异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报告制度,加大对异龙湖重点行业及农村污染源治理力度。据查:异龙湖流域面积为360.4平方公里,流域内有16户工业企业,目前已对这些工业企业实行备案,监督指导企业加强中水回收利用和污水“零排放”,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向异龙湖超标排放污水,限制淘汰高耗水项目和落后生产设备,现已有3户实施清洁生产工作(异龙水泥公司,东糖石屏分公司、恒誉包装厂),今年可完成审核验收。对异龙湖周边企业已要求尽快全部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到目前为止,异龙湖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综合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XX年共削减化学需氧量419.62吨、悬浮物141.58吨、总氮22.17吨、总磷6.9吨,流域内减少施用尿素140.8吨、普钙148.7吨。

二、二oo八年工作计划

为圆满完成《XX至XX年年云南省加快工业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行动计划》、《云南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工程方案》及《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和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明年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规划编制。

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摆在工业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机构,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推动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实际出发,按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编制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专项规划,研究制定红河州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坚持工业强州战略,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引导企业以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强力推行清洁生产。二是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技术和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三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点抓好工业企业特别是年耗能5千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督管理,统计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状况,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在开采、消耗、废物产生、资源再生以及最终消费环节中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及废物、低品位矿、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鼓励产业间、企业间积极开展利用工业排放废物为原料的生产活动;支持不同行业企业通过资源链、加工链和产品链的延伸,实现资源—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突出重点,加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带动。

从实际出发,抓好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理论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加快建设红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从分析区内现有企业的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入手,制定包括资源产出率、单位产品资源消耗(能耗、水耗、主要原材料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等方面的实现目标。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形成企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打造园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系统。并通过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总结重点产业、工业园区、示范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总结出红河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四)加强依法行政,抓好监督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云南省节约能源条例》、《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行工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再利用品标识和清洁生产产品标识等规范化管理。加强循环经济统计监测,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工业循环经济的信息。定期深入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研究工作,扎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管理,督促指导列入实施清洁生产的53户重点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清洁生产审核要求,按期组织实施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五)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广泛开展企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和业务知识教育等培训服务,重点抓好耗能设备岗位培训和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工作。用3年时间对全州耗能设备岗位的操作及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力争到“十一五”末,对全州重点用能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基本完成一轮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好县(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和试点企业分管领导及主管人员的工业循环经济知识培训工作。把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为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认识,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使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进行生产经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完善政策,健全法规,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上一篇:宾馆商业计划书下一篇:那年冬天-冬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