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培养实施方案(共8篇)
1.教师培训培养实施方案 篇一
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实施方案
近年来,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坛,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迅速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已成为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校拟订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教务处为了把对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划落实到实处,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务处、年级组正、副主任组成。
(二)培养目标
对青年教师实施目标管理,并采取阶段目标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阶段目标分三步,即“一年要入门,三年能称职,六年成骨干”。所谓“入门”,就是要求青年教师有良好的师表形象,初步具有适应四星级高中教育教学需要的能力与水平;所谓“称职”,就是要求青年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较高;所谓“骨干”,就是要求青年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学科教学与教科研中有一定见解,并取得优异成绩,有一定的知名度。对骨干青年教师,学校可推荐为市级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
综合考核是指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档案,在阶段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全过程管理。
(三)具体措施
1. 帮助青年教师把握方向,乐业敬业。
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年教师,学习名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立志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指导青年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与业务修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青年教师中开展“爱业、爱校、爱生”活动。
2. 设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1)邀请校内外特级教师和专家给青年教师作讲座,开办读书班,每学期安排1~2次。
(2)为教龄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聘请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担任指导老师,指导期一般为三年,由学校向指导老师颁发聘书。指导教师本着热情关心、细心指点、严格要求的原则,帮助青年教师准确把握所授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原则和教材体系,指导青年教师学习现代理论,严格执行教学工作“五认真”规定,引导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指导教师听青年教师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学期帮助青年教师“磨出”1~2节“优秀汇报课”。对培养出优秀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
3. 工作上压担子
(1)青年教师均应担任班主任或实习班主任。通过开展班级工作,使青年教师了解和熟悉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生活和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育人责任感。
(2)青年教师原则上均参加高中三年循环教学。
(3)学校安排青年教师参与选修课、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管理等各项中心活动。
(四)工作要求
按教学年限与年龄,将青年教师分成两组,实施分层管理,分级培养。第一组为教学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第二组为教学年限三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1. 第一组青年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学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必须做到:
(1)做好班主任或实习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要班风正,学风浓,纪律严,成绩好,学校三项评比全优,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2)超周备课,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3)每学期听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30节,并做好听课笔记,写好听课心得。(4)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学期要拟出一份有一定质量的单元练习卷或期中(期末)试卷,提高自己的解题与评估能力。
(5)凡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自己都必须事先做一遍,完成该所教学科的高考卷的解答,参与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随高三统考的活动。
(6)认真做好学生选修课、兴趣小组、基础班辅导课的教学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效。
(7)能熟练应用幻灯机、录相机、投影仪和计算机等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8)每学期要上好1~2节汇报课,写出一份优秀教案,上交一份教学工作总结。认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考查工作、认真监考,认真阅卷、认真讲评,认真写好质量分析表。
(9)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工作;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每学期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用好一本业务杂志,每学年能写出1篇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学总结或教科研论文。
2. 第二组青年教师的教学评比要求:
教学年限三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评比工作。具体要求是:
(1)做好班主任或实习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要井然有序,学生精神风貌蓬勃向上,德智体美劳要协调发展,成为本年级或学校的模范班级。任课教师要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选赞誉。
(2)每学年要上一堂评优性质的公开课,同时要勇于承担对外的实践课任务,要写出该课的详案与简案,课堂教学要运用启发式,要适当地运用电化手段,要方法灵活,知识扎实,安排合理,富有特色,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参加学校分期举行的普通话朗诵、书法(毛笔、钢笔或粉笔)说课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四项基本功比赛。
(4)备课笔记分教时安排,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详略适当;作业批改有布置就有批改,有错误就有订正,不出现漏批错批现象,重视评讲分析。
(5)每学年写一篇教育或教学论文。论文要求切合高中教育教学实际,观点鲜明,论证充足,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与推广价值。
(6)教学工作效果明显,成绩突出。
(五)考核和激励机制
学校领导和党团组织要热情关心青年教师政治上的成长,把优秀的青年同志吸收到党内来;要注意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大胆使用,将素质好、能力强的青年同志推上领导岗位。
(1)要开展适当青年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群体的凝聚力;要关心青年教师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
(2)对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实行政策倾斜。设立专项奖教金,每年教师节表彰、奖励一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和继续深造的机会;积极推荐市级以上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为青年教师走向名教师和特级教师的行列创造有利的条件。
(3)对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暂时还有困难的青年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他们能尽快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本校的工作需要。
(4)对个别不适合在重点高中工作,经帮助仍无改变的青年教师,要视实际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实行岗位流动。
(5)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评比由学校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会同有关组室负责完成,每学年进行一次。
2.教师培训培养实施方案 篇二
我国目前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整体而言, 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总体偏低,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 现行高校教师培训体制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其培训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 培训网络体系组织协调, 举办学校实施培训。其本质是一种政府集中计划和直接管理的体制。在培训观念上, 广大教师对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经济性、功利性思想, 表现为重业务培训轻思想政治素质培训, 重理论培训轻实践技能培训, 重出国培训轻国内培训, 使得各种培训形式发展不平衡;在管理方式上, 主管部门只注重学历, 轻能力和素质, 教师培训与教师考核、职务晋升脱节;在培训内容上, 多以专业理论培训为主, 教学内容的识记, 忽视教学技能的培训;在培训手段上, 仍然沿用传统培训手段, 大大影响了培训的效率;培训经费的投入上虽然保持了一定的力度, 但经费投入依然不足。
二、青年教师培养评价问题
关于教师质量观念方面, 国外的教师评价于9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 当前其教师评价也已发展得相对成熟和完善。
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 逐步建立了各种教育法律法规, 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教师培训的法律体系框架, 形成了政府支持、推动与干预, 培训网络体系组织协调落实的高校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但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指导具体工作领域的富有成效的质量标准, 因此也就缺少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的质量保证的较为完善的准则, 也就不能对具体的工作环节和培养结果进行很好的评价, 不能达到理想的规划目标。
在青年教师培养上需要向国外多加借鉴学习, 参考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管理经验, 为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新鲜的视角, 完善我国的青年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而学习国外大学的经验, 首先, 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要从根本上更新观念, 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其次, 要从学校层面就充分强调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作用, 树立“提高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再次, 要具体实施遵照评价——反馈——规划——新评价的流程, 注重具体环节质量管理, 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最后, 要认识到青年教师培养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 在实践工作中, 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 稳步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 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 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在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实践过程中, 需要我们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那么, 如何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呢?
1、必须接受TQM思想的两个核心观念和发展性教育评价质量观念。
首先是接纳“消费者中心”和“持续的质量提高”的管理理念, 认识到青年教师培养实践既是“产品”又是“消费者”, 既要认识到人与人的差异性又要重视质量整体提高基础上群体的统一性。其次需要在深刻领会国家教育规划精神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来教育领域的工作实践经验, 形成发展性评价质量观, 并以此对所要研究目标青年教师培养整体的现状做出客观的统计描述, 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质量管理的过程和结果。
2、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必须注重实现青年教师培养质
量与达到培养目的的统一、注重青年教师培养质量提高的可预期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首先必须认识到青年教师培养的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因此实践管理引导中务必注意到质量的制定既是基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又是管理团队和青年教师群体对培养质量结果的认同。再者, 不同培养环境、培养观念、培养氛围都对培养规划和培养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实践制定质量标准既要有对教育管理科学一定能提升青年教师培养质量这一管理策略的信心, 又必须兼顾实践环境对最终结果的干扰, 循序渐进, 实现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3、应该实现TQM在青年教师培养管理中的良好融合。
TQM是因在企业中大获成功而倍受各国领导人和广大企业家所重视, 因此向高等教育领域的移植需要得到更多的实践论证和研究, 同时在中国各个行业领域都更加强调人本管理的今天, 高等教育领域,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更应该注重柔性管理, 既要突出质量标准对青年教师的引导、约束作用, 又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诉求, 强调沟通、协商, 强调服务协作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
4、必须将TQM管理理念融入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做到“三全”, 即: (1) 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 (2) 全过程控制。 (3) 全员性。
5、全面质量管理实践, 反复修正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按照以上的管理思路实施对具体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 论证选取多元的前瞻性的评价指标, 设定详细的质量标准观测点, 划定弹性开放的评价范围, 客观取证;设定包括培养对象、专家同行、管理人员、学生等评价主体不同权重、多方共同参与的认证体系, 力求培养质量得到专业认可、大众认可;有效沟通, 及时反馈、动态监测、实践循环中反复修正, 最后, 通过完善的质量标准的约束、规范、指导作用, 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课题来源: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学校办学质量标准研究”子课题“省属医药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实践与质量标准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志敏.全面质量管理在美英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2].庄晓山.对高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3.教师培训培养实施方案 篇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加强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昭通市从2013年起实施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
一、改革措施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项目实施的保障机制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昭通市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编办、昭通学院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昭通市免费师范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昭通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局长担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确保培养计划顺利实施。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年度免费师范生学科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就业的安排;编制部门负责做好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培养经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昭通学院负责做好招生录取、协议书的签订、学生培养管理及承担经费的落实等工作。各县(区)政府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分解并制定所在县(区)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需求计划,做好考生组织报名、签订就业协议书、上报考生信息以及毕业生就业安置和工作期间的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和教材费,每月补助一定的生活费,每生每年平均的经费补贴额度为10 000元。建立以昭通市人民政府、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所在县(区)政府和昭通学院三方共同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每年招收的200名免费师范生所需培训经费200万元,分别由市人民政府、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所在县(区)政府和昭通学院按4∶4∶2比例分摊。市、县(区)培养经费由市、县(区)财政按照各年度各县(区)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的学生数测算,分年度拨付昭通学院。昭通学院承担的资金由昭通学院负责落实。
(二)积极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
一是明确招生范围和对象,确保生源质量。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招生原则上以本县(区)生源为主,本县(区)报考生源不足时,面向全市其他县(区)参加当年国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凡填报昭通市免费定向培养师范生计划志愿的考生必须是达到当年国家普通高校招生二本线以上的考生。市内其他县(区)生源地考生按协议约定到定向县(区)普通高中学校任教。
二是实施订单式培养,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免费师范生实施订单式培养,以培养普通高中教育合格师资为目标,以服务和满足县(区)普通高中教学为根本,培养一批留得住、教得好的普通高中教师。按照“择优录取、协议定向、免费培养、考核合格、落实就业”的原则进行。在招生环节上,由昭通市教育局根据全市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及各县(区)实际需求,结合学校当年专业设置情况确定学科年度招生计划。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报昭通市政府同意后,分年度、分学科、分专业上报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年度招生计划。昭通学院按照批准的年度学科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各县(区)根据确定的免费定向培养师范生计划,宣传动员考生报考,并落实培养经费和有关协议书的签订等工作。取得毕业证书和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须按协议规定,由定向就业县(区)教育局安排至当地普通高中学校任教。定向就业县(区)的教育、人社、财政和编制等有关部门做好定向就业免费师范生的接收工作。
三是强化实践环节,实施“3+1”培养模式。免费师范生学制四年,实施“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在定向就业的县(区)的高中顶岗实习支教。免费师范生学籍纳入国家正规学籍管理,在校期间享受国家普通本科生相关政策待遇。昭通学院负责免费师范生学科专业建设,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配备,突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并制订专门的免费师范生管理办法,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管理。定期与市、县(区)编制、人社、财政、教育部门沟通,展示培养成果。同时,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行动态管理,对学业成绩不合格、有违反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及时予以淘汰。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如因违法违纪受到处分,或不能按时获得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及相关定向就业资格自动取消。为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免费师范生毕业前一年前往各县(区)定向就业的高中顶岗实习支教。具体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由市教育局、昭通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四是缩短服务期限,职后就业保障更趋人性化。免费师范生实行定向就业,服务年限短,并鼓励报考研究生。免费师范生新生入学时,昭通学院负责组织学生及其担保人与定向就业县(区)教育局、昭通学院共同签订《昭通市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协议书》。免费师范生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和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后,按协议规定,由定向就业县(区)教育局直接安排至当地普通高中学校任教。与国家政策不同的是,昭通市只要求免费师范生在任教学校工作6年以上。同时,鼓励定向就业的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及在基层服务期间在签订回定向单位就业协议的前提下报考研究生。昭通市级财政为被录取的研究生提供15 000元/年的学习及生活费用。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后,由原协议县(区)教育局安排到普通高中学校任教,也可由市教育局根据需要安排到市内其他高中学校任教。
二、推广意义
一是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把昭通市作为乌蒙山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随着昭通城镇化、产业化两翼齐飞发展思路的深入推进,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加快昭通教育改革与发展显得愈发重要和紧迫。昭通市的贫困,说到底就是群众受教育水平低,高素质人才匮乏。昭通学院作为昭通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大胆借鉴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免费师范生计划,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二是有利于解决“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缓解高中教师压力。截至2014年,昭通市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5 098人,教师缺口较大,培养大批留得住、下得去的优秀普通高中教师成为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关键,而单靠对外引进是远远不够的,即便短期内能够引进来,也很难留得下、稳得住。因此,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有利于艰苦边远地区和学校解决“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缓解高中教师压力。
4.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职教特色鲜明的职教品牌。努力创建一流教学环境和一流师资水平。以提高专业教师动手能力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为目标,为适应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精通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注意培养一定数量的高技术、高技能的骨干教师,对推动我校中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改革进程尤为重要。因此,在学校狠抓内涵建设的精神指导下,特制定如下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具体措施和要求。
学校将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一是引进一批具有一定企业生产实践经历,符合教师从业资格的兼职骨干教师,带动本专业的整体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二是继续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结对帮扶工作,突出中青年教师的中坚力量,激励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三是加大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省级、市级“名师”,突出专业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学历结构有层次、技能结构合理、专业领域覆盖面广、具有创新意识、德才兼备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培养计划
1、轻金属冶炼专业培养2名、美容(美甲)专业2名骨干教师,要求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拼搏,创新,为人师表,富有团结合作精神。
2、加快课程教改的步伐,打造精品课程。由专业带头人带领骨干教师和其它教师结合系部课程教改的需要,在两年内完成两门精品课程的开发。通过精品课程的开发,培养人才,锻炼队伍。
三、实施办法
1.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重点选拔,跟踪培养。2.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骨干教师进修或攻读学位,以全面提高整体水平。
3.支持选定骨干教师参与相关专业教研交流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吸收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4.积极支持骨干教师参与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5.骨干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并指导青年教师下企业学习。6.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骨干教师企业脱岗培训,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科研。
7.骨干教师每年至少撰写一篇高质量的专业论文。
5.小学名师培训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五
名师培训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关健在拥有一批高素质教师。基于我校教师现状,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已成为我校促进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学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着力锤炼,打造品牌,强化过程管理,构筑青年教师施展才能的平台,缩短成才周期,以尽快培养一批造诣高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前期保障。
二、现状分析。
我校教师队伍中,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为此,急需加速挖掘积极因素,寻找支点,选拔人才,形成梯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培养目标:
紧紧围绕课改研究,加大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速度,精心打造名师品牌,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教学工作中坚队伍,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迅速成长。
1、在已有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领下,我校已形成个个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人人会自制课件,并开展多媒体课件评比。2、2014年要有5名教师形成自己课堂教学风格,其中2名教师在校课堂技能竞赛中获奖,1名教师在镇级课堂技能竞赛中获奖。培养出1名校级骨干教师,2名镇级骨干教师。2015年要有5名镇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
四、培养内容
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1、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体教学人员要练习“三字”“一画”“一话”等教学基本功,发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精神,自选1-3项训练内容,持之以恒,天天练习,日久见功底。
2、现代化的课程观培训。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化的课程理念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每一位教师应加强现代化的课程观培训,对新课程有一个正确的人师,把新课程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3、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冲击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逐渐转变,但仍有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墨守陈规或搞花架子,或只重形式不重内涵。通过诊断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科学的课程评价观培训。评价与课程发展的问题是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过程中首要研究的问题。按照新的课程观念,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它伴随着不断的调整而构成课程发展的动态系统。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要把教育信息技术作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来学习,真正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是课程改革的有力工具,只有掌握这门技术,才能以此为平台探索在新技术条件下课程改革的规律,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6、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学科知识,需要教师调整智能结构,需要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政策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细细地解读,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并成功的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指定学科内容联系起来,与学生的不同需要结合起来。
7、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教师要在短期内把握好新课标、新教材,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研究的方法学习课标与教材。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 ①发现问题的能力。教育科研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作为教育科研的课题成为关键的一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②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也包括对信息的分析、评估以及利用信息作出决策、解决问题等。③开拓创新的能力。课程改革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活动,它所要研究的课题,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开拓创新能力,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④文字表达能力。教师要把对课程改革潜心研究的新认识、新思想等斥诸文字,以科研报告、论文著作等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把教育科研落实于课程改革。
五、培养思路与方法
1、以教研活动为平台,整体引导。
2、通过暑期教师会及平时教研教改活动,专题培训,突出“三个结合”,即: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相结合(以个人自修为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信息);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重在教育实践能力的探索培养)。以现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及县级课改指导教师为师,包干帮扶。
六、组织机构及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名师培养系列领导小组和培养评审小组,从组织上保证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名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组 长:周丽 副组长:冯小强
组 员:周俊波、柴秀敏、朱接赐、朱学军、李艳欢、毕学会、黄党英
学校名师培养评审小组 组 长:吴秀莲 副组长:周金玲
组 员:王红豫、张悦、雷霞、柴秀杰、冷冰星、霍俊思、黄慧、王磊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名师培养计划评定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教学、教研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名师工程的实施,并对学校教师进行科学定位,积极培养,帮助申报的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推动此工程的顺利实施。培养评审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教师培养
2、为了保证培养骨干教师工作有序开展,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的职责为:负责“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管理工作。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领会实施方案的内涵,要把握每个阶段的培训工作任务,确保培训效果。
3、对于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业务素质提高较快的骨干教师,学校将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在评优树模上予以倾斜,优先参加外出学习和培训,优先推荐参加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评选。
4、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学校将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保障。
5、在每个阶段完成培训任务后,教导处要及时总结反思,弘扬成绩,查找问题,限时整改。
七、评选和管理办法:
1、校级名师的条件:
(1)师德高尚,奋发向上,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服从学校安排。教育教学家长、学生满意率达90%以上。(2)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成绩显著,在镇上同学科评比中位于20%前的位次,且在镇同类学科评比中位于前40%位次,能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
(3)已获得小学一级教师资格以上。
(4)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在镇级课堂技能竞赛中获奖或校教学评价组评价达标。
(5)40岁以下的教师有大专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40岁以上教师须有中师以上学历。
(6)、参评当年或前两年须有1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区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教育教学论文。今后每年初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每年末评价培养情况,并评选一批镇级骨干教师。
2、名师职责:
(1)加强自身学习,除学校正常的政治业务学习外,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以每学年计算)。①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做好学习笔记或撰写学习体会。②参与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一般每学期1~2次)。
(2)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热忱培养青年教师,除学校正常的教科研活动外完成以下教研任务。①作校级以上讲座1~2次,时间不少于40分钟。②进行校级或以上公开课1~2节,并作备课意图说明或教后感说明。③校级以上骨干
6.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篇六
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年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能手,依据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教育暂行办法(试行),结合汽车专业实际情况和XX同志学习任职经历,针对青年教师XX同志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的宗旨
从青年教师的素质能力、工作成绩两个纬度确定培养的模式和发展的标准,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全能型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教师。以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全面娴熟的教学技能,很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现代化、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意识和素养为标准,逐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熟度,使其尽快成长、成材。同时,防止单纯训练教学基本功,培养提高教学成绩的机器,使其成为“教书匠的传统教师培养观,确立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现代教师培养和发展理念。
二、培养目标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均能适应教学需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全面熟悉各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规律,并能独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逐渐成为教学骨干或教学带头人。
三、培养对象
2018年汽车专业新进教师XX同志。
四、培养时间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为期1年。
五、实施方法及措施
青年教师应树立正确认识,把培养过程看作是对自己成才的历练,是难得的机会,不应有抵触情绪,不应认为学院或导师安排的任务是一种负担。
(一)思想政治方面
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首要环节。除进行必要的集中理论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贯穿于日常各项工作过程中,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不断加强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正确理解教师的本质内涵,发挥教书育 人的积极性,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的思想,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巩固专业思想,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二)教学方面
1、指导编写教案并审阅教案
教案是讲课的基础,要求青年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青年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及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图书资料,通过分析思考,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理解后才能写好教案。教案不是教材内容的翻版,教案的好坏,关系到讲课的质量,因此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编写并审阅他们的教案是非常必要的。导师审阅教案时,主要考察如下几点:
①是否教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②是否较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及内在联系的规律; ③是否清楚阐述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④是否准确地把握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定律; ⑤是否合适地分配章节、学时和进度;
⑥是否适当地布置作业,注意作业的份量、深度及广度; ⑦是否对各章节的练习进行思考和解答;
⑧是否列出参考文献,引导学生自学,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⑨是否注重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具等; ⑩书写是否规范、认真。
发现教案有问题,及时提出来同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指导他们充分备好课。帮助青年教师写好教案,是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
2、重集体备课与业务学习
让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着力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注重集体备课与业务学习。要“高起点、高规格”培养青年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带领青年教师通览教材,教会他们把教材读透——做到“精”;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准”;把握学科进展趋势和走向——做到“新”;深刻领会学科知识深度与广度——做到“深”;能将知识前后联系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入融会贯通境界——做到“熟”。
3、双边听课
青年教师应从“扎实基本功、丰富教学经验、授课灵活生动、调节课堂气氛、浓缩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各种教学风格中去选择相应的教师观摩听课;通过模仿探索,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青年教师在观摩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要掌握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与美感教育的关系,启发式教学与吸引学生的方法等,扎扎实实的从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去分析研究教学工作的规律。从而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听取有经验老教师的课程,作好听课记录,学习老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掌握教学环节,如何运用教学语言和表情,正确对待学生个性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导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听课。导师听课了解青年教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且就具体内容讲法进行探讨,使他们尽快熟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把握尺度,成长更快。导师不仅注意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还要随时了解他们的实验课教学效果。
4、对青年教师要关心体贴、严格要求
指导教师应搞好“传、帮、带”,思想上要注意自己的修养,业务知识要不断地更新,工作上要有奉献精神,以模范行动影响青年教师,这样才能“身教重于言教”。既要关心青年教师的进步,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对他们严要求。对青年教师提出五点要求:①为人师表,严以律己,教书育人;②教学上要做到“三不”: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不随意调课;③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④虚心好学,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博采众长弥补己短,为我所用;⑤坚持记教学日志,把自己讲课、实验、作业、考试中的问题,教学不足记下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
(三)科研方面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对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十分必要。通过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与新技术开发能力,这对在理论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极大的促进。
进行科研能力训练,使青年教师能尽快涉足科研领域、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主要措施与方法:学习文献检索;图书馆利用和网上资料检索;撰写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撰写项目申请书,独立申报课题或参与导师申报课题;论文撰写等。要勇挑重担,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及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中磨练成长。通过参加编写教材或导师的课题资料辅助查询和申请材料的辅助书写,能够促使自己静下心来广泛参阅国内外相关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有效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 与把握科研课题能力。要敢于创新,勇于开发,把握各种锻炼自我的机会。此外,还要积极争取在职深造,攻读更高学位,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水准。
六、制定培养计划及评价检查:
指导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养负责,制定详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按照时间节点督促青年教师进行落实,同时进行定期和随机的跟踪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
1、听课;
2、检查指导教案;
3、教育教学与科研论文;
4、电子课件;
7.教师培训培养实施方案 篇七
一、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制度缺失
尽管很多学校已经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但资格认证、评价、激励、培训等均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 大多停留于理论阶段, 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不能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2. 基地建设学校化, 培养模式学科化
目前, 国家、省、市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仍然是以学校为主体, 很少有企业参与, 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尽管提倡产教结合, 强调专业课教师应当理论结合实践, 但由于条件所限, 基本仍是沿用普通教师的培养模式。实践技能的培养需求, 不是教师个体所能解决的, 需要培养培训单位的组织与协调。
3. 师资匮乏, 结构不合理
各职业学校教师来源单一, 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 缺乏来自生产一线且具有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另外,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导致一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流向机关、企业。
4. 继续培养有困难
很多学校都以短期培训的方式, “走出去, 请进来”, 组织集中培训, 以期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技能水平。此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易于组织, 来自于不同单位的教师可以相互交流。不少培训都会安排企业实习这一环节, 但是落实有困难, 最后往往流于形式。另外, 由于各校派出的学员实际水平差别很大, 给教学实施造成困难。
5. 教师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
近年来各地先后推出举措, 要求职校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应有一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并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之一。各院校也都安排教师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参加实践, 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但工作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职业院校目前普遍存在师资紧张的问题, 挂职锻炼的人数、时间都受到一定限制。另外, 企业接受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必需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 使企业愿意提供真正的岗位, 让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能真正发挥作用, 不流于形式, 这样的挂职锻炼才能收到实效。
二、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 加强制度建设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尚未统一, 各职业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并为管理部门、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个体所认可的标准体系, 确立“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评价、激励、培训等制度。
2. 明确培养方向, 提高成效
专业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 但往往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可针对需求积极支持他们提高专业技术技能, 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进行专业试验、生产操作等基本技能训练。
专业实践课教师大多来自于企业一线, 实践经验丰富, 但缺乏教学经验。对他们则需要加强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的培训, 使他们成为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合格教师。
3. 统筹规划培训, 合理选拔人员
培训应具有针对性, 培训内容要体现差异性和实用性。教师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及时提出培训的要求, 并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要有具体计划, 不能盲目参加培训;优先选派符合未来“双师型”教师要求的培养对象, 提高外出技能培训的实效。
4. 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技能水平
(1) 校企合作, 产学研结合, 将顶岗实践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与企业及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 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锻炼, 并保证切实执行。依托企业, 采用岗位培训、顶岗锻炼、观摩研讨、导师带教等方式,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本领与操作技能, 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人才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2) 鼓励教师自学, 建立专业教师技能考核制度, 以“赛”促“建”。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教学效果的质量检测手段之一, 也是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推进器。通过参与各项竞赛活动, 可以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团队, 形成一支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 专业教师兼任实验员, 有效提高教师动手能力。不再设专职实验员, 由兼职实验员负责协助理论课教师准备实验用品, 并参与实训指导, 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 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动手能力。
(4)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方法及试题的深入研究, 从而对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具有更深刻的认识, 进而在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时能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意见, 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也能有更强的针对性、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手段。
(5) 以优带新。这是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模式, 可大大缩短新教师对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适应期, 同时也可促进新、老教师双方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和研究。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实训教学的任务, 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 又要有动手操作和经营推广能力。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职业学校适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朱孝平.当前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评述[J].职教论坛, 2009 (5) .
[2]马宝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9) .
[3]杨芳霞, 李德恩, 朱霞.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析[J].前沿, 2010 (11) .
[4]朱静, 蒋华.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 2008 (10) .
[5]于永芳, 刘常青, 徐兴林.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8 (2) .
8.教师培训培养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中职教师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祝士明(1963- ),男,安徽利辛人,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李宁(1981- ),女,天津人,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天津 300072)周明星(1957- ),男,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天津 300222)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制度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DJA050161)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019-02
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能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取决于职业教育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促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于2000年批准部分重点大学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由于中职教师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所以,在制订培养方案上也应与其他类型硕士研究生有所区别。经过几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活动,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重新审视与探讨中职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方案已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中职教师的特点和任务
1.中职教师的特点。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不仅要掌握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技能,毕业后能较为顺利地从事相应职业。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懂得一定的相关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缺乏实践经验的“讲师”,难以培养出掌握职业技能的学生,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上岗,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相反,缺乏系统理论的“一线工程师”,往往又缺乏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素质,才能更好地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职教教师不仅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不仅要致力于职业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具备从教育学角度将这些知识融入职业教学的能力;不仅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制订解决问题方案和策略的能力;不仅要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而且还要有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并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能力。
2.中职教师的主要任务。职业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奠定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形成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因此,中职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教书育人的任务,还肩负着将职业技能传递给学生的重任,即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从事某种具体职业所需要的职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职业技能的任务。
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
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工程师范类院校或者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这类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相对缺乏与职业相关的实践经验。二是企业中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这类教师的特点是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但一般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所以有时很难将自身的经验和技能完整、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主要应包括:
1.专业理论知识。(1)教育理论知识。对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他们今后的工作主要是继续从事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教育理论是这些教师的必修课,是指导他们今后教学原则和方向的。只有深刻地理解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才能增强自身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才能高屋建瓴地观察、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2)专业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理论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某一学科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在研究生层次学习阶段,要求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系统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更新知识。
2.实践技能。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具备一般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应该具备技师证书或能力。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同样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不能因为是研究生教育,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技能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中职教师,特别是对专业课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来说,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具备很强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与最新的实用技能。
3.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忽略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职业教育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具体技能,而应该是多科性、综合性的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师从事教学时要关注行业的各个方面,应着眼于广义的行业范围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3)职业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是职业性的特点,它总是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对相关职业领域里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一种能力组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后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获得全面发展,既能满足就业需要,同时又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特别是建构主义理念和方法的应用,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应该是学习者。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内容;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更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同时,教材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掌握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中职教师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整体改革,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和多形式方向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教学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5.相关的科学人文方面的知识。一定的文化科学修养有利于完善人格,提高正确把握自我、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研究生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效果如何,还要看文化修养是否得到提升。文化修养越高,越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潜在的效能,从而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
三、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1.符合有关规定。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一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方式,并且制定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因此,这是一项政策性强且复杂的工作。在制订培养方案前,应参考“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参照本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要求,并结合本地区职业教育特点,在征求专业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有关人员的基础上制订培养方案。
2.具有针对性。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中职教师在学习上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但也存在时间紧张的问题。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考虑中职教师的特点,方案要具有针对性。无论是确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甚至教学时间等,都要围绕中职教师自身展开。综合来说,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使课程内容序化。二是效率,即遵循教学内部规律。中职教师的生活重心不仅仅是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使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三是教学效果,即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理论学习、先进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中职教师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因此,他们的学习内容除了本专业领域的课程基础外,更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此外,他们对学习内容具有很高的敏锐度,会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辨出哪些知识对他们是有用的。所以,在对中职教师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学习要有针对性,要将当前本专业最新的知识经过分析、加工、过滤后传递给学生。
3.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现有的知识,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主要是指教学研究能力,即能够了解教学的特点、步骤和方法,具有教研课题的选定和教研方案的设计能力;根据实际教学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的能力;设计本专业的教学过程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独立设计教学的能力,即了解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基本组织形式,能正常地组织教学和教育实习等活动。
4.有助于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将自身掌握的教学理论变为教育实践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三字一话”,而是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将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四、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学位办[2001]31号)文件中关于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的要求,并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职业教育课程框架标准,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应打破传统的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模式,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以模块式结构为形式,突出知识的模块化,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清晰、明确。
1.总要求。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总学分应在52学分左右。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毕业论文20学分。培养方案的一个学分一般为20学时(教学时间长短取决于课程内容)。
2.课程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1)公共课程模块:约7个学分,包括外国语言学习和科学技术与方法论等内容。(2)基础课程模块:约11个学分,包括职业教育的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学术报告)和职业教育过程设计子模块(主要包括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职业教育的测量与评估、职业教育管理)。(3)教学方法与手段模块:约4学分,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4)专业技能领域课程:约10学分,主要包括实践技能子模块(从事专业的技能学习,应获得相关职业一级或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课程子模块(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教师培训培养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方案10-01
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方案08-06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范文10-10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10-27
部门领导培养管理培训的人才建设方案07-19
提升教师素养培训方案08-25
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方案策划08-24
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06-27
教师入职的培训方案10-31
幼儿园教师岗前安全知识培训方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