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共10篇)
1.生态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篇一
2.1食用饲料的选择
对于传统的生态猪养殖技术而言,要想保证猪肉健康与卫生,就要重视绿色饲料的选择。生态猪养殖技术中饲料都是选取绿色、生态、无公害有机饲料,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可以使生态猪的肉质较为良好,并且更加鲜美,对人体没有危害性的影响。同时,在有机食物中,还要不断的添加维生素物质,使生态猪的体制有所提升,保证其身体健康,进而提升人们的食用质量[1]。
2.2疾病预防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是较为重要的,一旦生态猪感染到了疾病,不仅会使生态猪出现病死情况,还会对养殖场造成经济效益的影响,使其受到严重损失。因此,生态猪养殖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猪的饮食进行控制,有效调节其饮食情况。同时,还要对生态猪养殖卫生情况加以重视,严格控制细菌的侵入。虽然,生态猪感染的某些病是不可以控制的,但是,要不断的杜绝疾病发生情况,仔细的关注生态猪精神情况,保证饮食的健康,使其营养更加均衡。如果生态猪卫生情况出现问题,就会对其健康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出现较为严重并且无法控制的疫病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2.3卫生环境的良好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其卫生环境是较为重要的,一旦出现卫生环境不良的现象,就会使生态猪感染疾病。因此,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生态猪养殖环境,保证其卫生的清洁性,例如:在生态猪生长环境中,铺设柔软的草垫,并且保证水池中饮用水的安全性,使其在长期情况下都处于清洁状态中。同时,对于生态猪生存环境的通风性,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进而使生态猪的生长情况有所保障[3]。
2.生态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篇二
生态养殖所涉及的内容是多个方面的, 如:动物疾病预防、动物养殖场环境卫生、高效利用的资源以及喂养动物的饲料等, 显然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生态猪则是在生态养殖方式的遵循下生长的, 其要求饲料是无其他添加剂、绿色无毒以及无重金属等, 猪不会接受任何的疫苗处理, 仅仅是在自然条件下自然生长。对于猪所产生的粪便应当在沼气池的利用下进行发酵, 待沼气产生后就能够作为能源被农民使用, 也能够作为肥料用作庄稼的培育, 以此形成一个无污染的循环利用过程。
2 关于生态猪的养殖技术分析
2.1 改良遗传技术
目前, 国外的生态猪有着瘦肉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等特点, 然而国内的消费者却不青睐这样的口感。据研究, 国内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我国某些地区所出产的生态猪的口感, 然而国内的生态猪由于存在着瘦肉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等缺点, 因而饲养成本较高。基于此, 需要尽快找出最适宜我国生态猪养殖所适宜的杂交技术和优质选育技术, 只有将优质的品种培育出来, 才能够将基本的遗传基础提供给国内的生态猪养殖户。
2.2 关于生态饲养的技术分析
养殖场的气候条件、周围的环境等均会对生态猪的养殖造成影响, 为了使猪肉的品质得到保证, 笔者并不建议采取圈养的措施, 反而应当在草地或上坡上实施圈养的措施。另外, 针对生长阶段不同的生态猪应当采取不同的饲养手段, 如:在现今饲养技术的利用下, 对母猪及仔猪等实施单独饲养的政策。
2.3 关于远程监测的技术分析
为了有效地对猪舍内外的环境进行监控, 应当将现代化的自动监测器安装在生态猪舍的内部, 每隔10min其能自动将监控猪舍环境的结果发送到相关的数据库中, 有助于猪舍管理者及时将问题发现并调整, 以确保生态猪始终是在最适宜的环境之中生长的。另外, 一旦有疫情发生, 技术人员能够在生态猪日常的健康状况、免疫情况以及品种等信息的结合下, 将问题的源头查找出来, 有助于有效治疗措施的采取, 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时间节省, 自然保障的经济效益。
2.4 充分利用沼气
首先需要将生态猪养殖的场地以及沼气池的具体位置确定出来, 由于生态猪的养殖会有大量的废弃物产生, 为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就需要建立沼气池以便排放废气, 因而在选择沼气池的过程中, 需要选择在较低的位置, 相应的, 生态养殖场就应当选择在较高的位置, 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经过发酵后的猪舍污染物能够将沼气产生, 农民可以在这些沼气的利用下进行生火做饭, 并不污染环境。
3 关于生态猪养殖发展的前景分析
3.1 新型养殖模式的采取
应当在农户、基地以及公司三者相结合的模式下进行生态猪的养殖, 原料和产品由公司提供给养殖户, 所有的采购、供料以及防疫等内容均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这样就能够确保饲料的安全性, 当养殖过程中有问题出现时, 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地将问题的根源查找出来。然而从现阶段该种模式的发展来看, 还有一定的弊端存在, 因为还没有将真正的生态规模化目标实现, 即使是猪肉的品质能够得到保证, 但是相较于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猪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总的来讲, 只有养殖体系的逐步完善, 才能够有效保障养殖户经济效益。
3.2 采取立体养殖的模式
一般立体养殖模式适用于养猪, 其能够充分对养殖空间进行利用, 饲料是养殖过程中的引线, 将不通过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一条生物链, 如:鸡———猪———沼气———蚯蚓———鸡、鸡———猪———蝇蛆———鸡、猪等模式, 用鸡粪来养猪, 猪粪将沼气产生, 沼气又能够孕育出蚯蚓, 蚯蚓再用来饲养鸡。另外, 在养殖业中还有很多的新模式出现并没利用, 而这些技术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
3.3 多元化养殖方式的采取
现如今专家们比较推崇的是种养与自然放牧相结合的养殖模式, 在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之下, 使得生态猪的活动场所逐步扩大, 它们能够食用到更加自然、生态的事物, 而这也有利于养殖的原始性和自然性的实现。只有真正做到养殖无色素、无污染, 才能够称得上是生态养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生态猪的养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经济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必然结果。其作为复杂的一项系统性工程, 要求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猪养殖出来。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 不仅仅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而且还使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 绿色食品越发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尤其是与绿色生态养殖相关内容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文章研究分析了生态猪的养殖技术, 并将相关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以供参考。
3.浅析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 篇三
关键词: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S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72-1
0 前言
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讲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然而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推动经济的增长。所以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如此看来,林业的科技进步在于创新,林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技术。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方针,继续坚持“邓小平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并因地制宜的落实到位,把满足对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发展的方向。
1 坚持生态技术创新,做到可持续发展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说应用那些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以及新的工艺,采用那些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技术的创新是为实现发展高科技、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全面支撑生态技术。传统的技术创新过于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破坏了发展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就是目光短浅。因此,为可持续发展获得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只有进行生态技术的创新,才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推动力量。
以遵循生态的平衡为大前提,做到节约能源及资源,目的在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的一切有效手段和方法,才是生态技术。在此笔者认为,生态技术指生态负效应达到“无公害”或“少公害”的技术。而生态技术创新,是指引入生态观念,贯彻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之中,使技术创新不破坏生态的平衡并且有利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平衡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良性发展。保证生态效益的要求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既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在此前提下的技术创新活动。为实现经济效益,需要在追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追求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和生产价值的最大化。而技术创新则是实现“最小化”和“最大化”的手段。而社会的效益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技术创新应不破坏社会和谐稳定进步的步伐,要有利于建立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科学发展林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其根本更是一项潜在的公益性事业。在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中,林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发展林业已成为我国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保护,是我国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甚至可以说这是全人类宏伟目标,意义深远。
2.1 科学认识林业
发展林业的前提是要科学认识林业。林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林业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等林产品,林产品被广泛用于方方面面,包括各行各业的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林产品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木料,还有林果。这么看来,树木一身都是宝,森林就是摇钱树,是一个绿色银行。
重要的是,林业有着远远超越于经济效益的生态效益。在生物圈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首先,森林及其植被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存活,人类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也包括人们在生产中消耗的氧气以及生产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森林植被维持着这两方面的平衡使得人们能生存下来,进而生产、发展、进步。其次,它对地球上水的分布起着调节的功能。再次,大气中臭氧层能影响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林业能维持大气循环,继而也影响着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2.2 阻碍林业发展的因素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投资大、见效慢;二是林业市场体制不完善。
林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并且持续的过程,这种投资大、见效慢的状况很难调动群众积极投资林业。而现在又只有以木料等为主的林产品市场,林业生态市场并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体现在林业的生态产品(氧气、对环境的调节、净化大气、防洪抗旱等)的生态效益没有形成消费市场,生产者的生产的生态产品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收益和回报,从而使林农误以为,生态产品带来不了任何经济效益。这种形式逼迫着林农去大量砍伐林木,在有形市场中卖木料,以期取得眼前暂时性的经济收益。这种形势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保护。为保护森林资源,积极调动群众投资林业,适时启动林业生态产品市场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
2.3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
2.3.1 改革林地林权 当前做好推进国有林的林权改革工作,为实现林业的现代化,能早日与国际林业接轨。在搞好集体林权的制度改革基础上,试以家庭个人承包的方式为一个过渡,最终完成实现林权大户的承包以及股份制改造的大计划。
2.3.2 加强对林地、林木的资产评估,建立林业银行 为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投资林业的积极性,调动群众广大參与,我国应采取措施建立林业银行,实现林业抵押制发放贷款。以林地、林权为抵押,定期对所有者的林地、林木资产评估,再根据评估的结果向所有者发放贷款资金,以此来缩短林业的见效周期。
2.3.3 根本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为确保林木活立木所有者见到生态效益,应该采取建立林业生态市场,将生态消费品的价值体现出来。这样有利于积极调动人们去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做到了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促进林业的和谐发展。
最后,国家应不断的加强林业科研的推广力度来确保造林成效。在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林业执法力度,做到切实落实到位。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某一己之私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林业事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林业科学发展观深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
[2] 王新忠.在生态建设的前提下科学发展林业产业化经济[J].现代农业科学,2009.
4.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 篇四
纵观我国目前的生态猪养殖流程的模式,大多都是采用从基地到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到农户,一般公司会招募农户,然后再对其进行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培训,并让这些养殖户能够熟悉掌握生态猪养殖技术,这样也有属于实现与更多的商家实现商业上的合作[1]。
3.2采用散养的养殖模式
生态猪养殖这种新型的绿色养殖方式与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最大的区别就是生态猪养殖方式采用的是自然放牧再加上散养的方式,这就会加大生态猪活动的范围,这种养殖方式接近野生,能够为生态猪提供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能够使生态猪的肉质更好。
3.3生态猪养殖的立体养殖特点
生态猪养殖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也就是生态猪的立体养殖,生态猪立体养殖指的就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提升养殖的密度,并且对类别进行优化,能够合理地利用资源,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模式还能够合理地优化养殖中的生物链,能够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生态猪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养殖技术,这项技术不但复杂,并且系统性强,但是纵观我国实际的生态猪养殖情况,有非常好的发展,并且有非常大的进步,很多的地区在进行生态猪养殖早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发展规模,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有些养殖单位并没有实现对价值观念的转变,仍然在运用落后的养殖技术进行养殖,也并没有认识到生态猪养殖对养殖单位以及我国养殖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养殖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认识到生态猪养殖对养殖单位以及我国养殖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5.科学技术与广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篇五
摘要:作为农业仍占相当比重的西部省区,广西把生态农业作为统筹农村经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突破口。生态农业建设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的一项有效途径。目前,全区已建设全国及自治区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1个,生态农业示范面积58.6万公顷,并涌现出“百里生态水果长廊”、“百里庭院经济长廊”等一批特色生态产业群,生态农业成为全区三大主打农业之一。但广西生态农业的建设中还存在着各种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分析广西生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有效的对策,我区要重视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寻求发展生态农业这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关键词:广西 生态农业 科技
目录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一)基本内涵
(二)特点
1、综合性
2、多样性
3、高效性
4、持续性
二、广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
三、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四、广西生态农业的典型案例
——以广西恭城为例
五、广西生态农业的存在问题
(一)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二)资金短缺
(三)实施生态农业的区域条件差异较大
(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
(五)农村能源结构有待改善
六、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
(三)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管理
(四)建设绿色工程,发展生态农业
(五)恢复和发展绿肥,走有机培肥地力的道路
(六)进一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一)基本内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二)特点
1.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广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优良。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夏长冬短,雨、热资源丰富且同季。
2.水资源丰富。广西全区的地表水的径流量为1500亿立方米到2400亿立方米之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2200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591万千瓦,年可发电837亿千瓦小时。广西流域还因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据统计,流域的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水量为324亿立方米。基本满足生活饮用及工农业用水的要求。
3.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滋生和蕴藏着种类众多、组成复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4.森林覆盖率较高。除喀斯特地区之外,广西多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部分沿河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这为发展生态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探索出一批生态农业模式,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
6.建立了一支推广生态农业的技术队伍。
7.发展生态农业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有利条件为广西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
三、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仍占相当比重的西部省区,广西把生态农业作为统筹农村经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突破口。目前,全区已建设全国及自治区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1个硅态农业示范面积58.6万公顷,并涌现出“百里生态水果长廊”、“百里庭院经济长廊”等一批特色生态产业群,生态农业成为全区三大主打农业之一。近年来,广西在大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生态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大生态、大产业、大循环、大发展、快致富的思路,全面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广水果套袋、以螨治螨、水稻免耕抛秧等先进实用技术,增加生态环,延长产业链,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
邕宁、兴安、灵山、恭城等县推广的猪+沼+果+灯+鱼”生态模式,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生态鱼池,利用沼液发展特色养殖,并在鱼池上安装诱虫灯,既可利用诱虫灯诱害虫作鱼的饲料又大幅度减少果园、稻田的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据测算,平均每10平方米养殖池每造(四个月)可以养生态塘鱼50公斤以上,一年养三造,每年每10平方米养殖池可带来纯收入850元以上。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区100个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中共建有小型特色生态养殖池1500多个,仅此一项估计年可增加纯收入160多万元。如今,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业产业正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发展,促迸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得我区众多落后的农村逐步脱贫致富,生态富民新农村逐渐遍布了全区各地。
四、广西生态农业的典型案例——以广西恭城为例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从1983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
该县强调综合发展和全面建设,改变以往“养猪-沼气-种果”比较单一的生态链,因地制宜,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以调整养殖结构、种植结构为突破口,综合开发农、林、牧、渔、工、贸,带动山、林、水、渠、路以及小城镇的全面发展。采取配套措施,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达到更为理想的良性循环。畜牧业改变了单一的生猪养殖结构,大力种草改草,发展牛、兔、鹅等草食动物,并向立体养殖发展。能源建设突破沼气能源的束缚,充分利用太阳能、小水电等能源,实现多能互补。种植业从平地向坡地发展,结合退耕还林工作,抓好毛竹、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种的种植。同时,充分利用沼气池处理污水的功能,在小城镇大力推广运用沼气净化池来处理生活污水,保护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其次,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该县大力改变目前农业生产农户分散的现状,使农业生产的布局合理化,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实施以特色水果基地、品种改良示范点为“据点”,加强辐射,采取连片综合开发利用或是集团联营方式,在稳定农村土地延包政策不变的前提下,由单位或经济能人进行大规模经营,走集约化之路,实现农业产业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的现代化、劳动的技能化、产品的市场化,凭借强大的实力抵御市场风险,规划和发展农业。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农业循环链条,推进“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向“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现代化生态农业方式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
伐,重点是抓好“两个结合”:发展生态农业与发展加工业结合,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抓好水果深加工,以汇源、汇坤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恭城为契机,抓好水果品质的提高,增强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与发展旅游业结合,积极开发集休闲度假、领略民族风情、体验劳动情趣为一体的农业旅游观光项目,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空间。
优化水果种植业结构。该县以提高水果品质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水果品种调整步伐,大力引进名优特新水果品种,提高水果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生态能源优势,建立一批无公害水果科技示范园,引导和鼓励水果生产向绿色水果、有机水果方向发展,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水果管护,抓好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实行标准化栽培。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和标准体系,提高水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该县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对25度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头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全部还林还草。对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在保证整体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用材林、薪炭林和柑橙、桃、柚等经济林,大力发展生态林与经济林兼用树种,争取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生态农业建设已成为恭城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现了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三个方面的结合,使生态环境从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绿色植被率、土壤理化性能及有机质含量得以提高,提高了农业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及其生态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广西生态农业的存在问题
(一)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技人员较少,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机构,聚集于大中城市.在县乡一级的农业技术人员比例甚低.目前推行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生态体系,农业生态体系高新科技含量不高,农民群体素质普遍偏低,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农业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制约了广西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性效率。不少农户在发展生态农业时.由于管理和技术水平均较低.使生态农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制约了广西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性效率,从而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进行生态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广西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和科技的落后大大地制约了广西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二)资金短缺。广西人均GDP较低,国家的扶持投资十分有限,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远远不足,在广西的贫困县中,农民大都靠国家的补贴过日子,用于发展的资金缺口极大,资经济发展的后劲不大。由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在一些贫困山区,温饱无法解决,农民连必备的生产资料都买不起,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而生态农业的发展初期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撑,但广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所必须的资金十分短缺,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实施生态农业的区域条件差异较大。广西各地市的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发展生态农业的背景条件也千差万别,因此各地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具有许多不可比的因素,有些石山地区,因自身条件太差,生态的承受能力已达极限,农民怎样勤劳也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发展生态农业的难度也极大。
(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生态农业产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从经营和技术上看,从技术层面来看,近年来尽管中国生态技术发展较快,但具体到县里很难跟上这种技术更新,另外在技术上的投入不足,推广力度弱,技术培训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从经营层面上看,没有形成规模化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土地制度,二是农业的市场化程度。由于中国农业独特的发展背景,如推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决定了我国生态农业经营规模的最初表现形式为“生态农业户”。这种经营模式由于其投人少,技术实施条件简单,普及快,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产业化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它通过股份制、合同制等形式,在公司用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成为提高我国农业集约化、市场化程度的主要产业组织手段。目前,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大体有生态农场、生态农业企业+生态农业户、生态农业园等几种形式。与生态农业户相比,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的优势明显。
(五)农村能源结构有待改善。现时广西部分农村仍以秸秆、木材、枝条为生活能源,煤炭、成品油,电力、薪柴为主要生产能源,而沼气、太阳能、微型水力和风能发电、新燃料等为能源的比重还很低。同时有些地方还出现生态农业产业链有断裂的趋势。这种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极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六、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由于没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农药的大量使用,乡镇企业的污染,使土壤肥力下降、结板,水质达不到灌溉要求,有毒化合物、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到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要建设好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首先要开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其次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再次是加强生态示范区点建设,同时积极扶持生物有机肥、可降解地膜的研究、生产、使用,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恶劣的石山地区,必须创造条件走异地扶贫开发之路确保石山地区的生态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对坡度为25。以上的坡地。要切实退耕还林、还牧、还草。并注意调整林木结构,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要下大力气保护广西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使生物多样性资源变成现实的经济效益,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环境资源支撑。
(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吸收现代农业科学的成就。广西目前的农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中城市,因此必须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教育的力度,让农民切实掌握生态农业所必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增强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同时各农业科研院所及农业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农业科技推广和人才培训项目,将农业科技成果切实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尽可能提高广西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用科技支撑来提高广西生态农业的竞争力,确保生态农业得以持续发展。
(三)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事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加强领导,增强民众生态环境意识,特别是加强对农业污染严重区域的民众和有关企业进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是关键。因为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合理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象比较严重,落后地区更为严重,只知道和J 用而没有保护意识。具体措施可以通过召开自然保护工作会、生态示范区现场会、无公害基地建设现场会、深入区县走访指导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和前景,介绍成功经验,使无公害产品基地面积和品种迅速增加。同时,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社会性、区域性、难治性等特点,而且面大量多,情况比较复杂,治理难度较大,必须综合法律、经济、行政、科学技术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逐步建设良好的生态农业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
(四)建设绿色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认真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和实施工程林,封山育林,改燃节柴三大关键等措施,保护水源林,营造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果木林基地。优化林木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森林增长量超过消耗量,走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之路。如“湘桂走廊”各种林带的营造,形成抗御寒露风的绿色长城,还建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广西建设绿色工程,把发展以林为主的生态大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具战略意义。
(五)恢复和发展绿肥,走有机培肥地力的道路。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生物有机微生态复合型制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有效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维护良好的农田土壤生态,促进农田生态平衡,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
(六)进一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目前,广西一部分农村的主要生活用能为秸秆,主要生产用能为煤炭、成品油、电力、薪柴.而沼气、太阳能、微型水力和风能发电、新燃料等占农村生活用能比重还很低,这种能源结构极不利于保护广西的森林资源,因此要加大沼气、太阳能、风能及微型小水电的建设力度,使各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村能源产业建设要有所突破,迸一步优化农村的能源结构,为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6.生态猪的养殖技术发展趋势的论文 篇六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下,牲畜养殖技术也处于不断升级中,生态猪养殖作为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表现出经济组织模式养殖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养殖业在我国发展。例如,目前很多养殖厂在生态猪养殖时选择基地养殖以及公司养殖、农户养殖3种养殖模式,在实际养殖运行中,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召集养殖农户,对农户生态养殖进行相关培训,培训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养殖户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个养殖项目的运行质量。生态猪养殖朝着经济组织养殖模式发展还体现在生猪养殖疫病防治以及饲料供应阶段,生态养殖企业向养殖农户提供生猪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饲料以及生猪各种疫病防治疫苗,保证生猪安全成长,农户在完成养殖项目后,与企业进行生产以及销售合作,构建完整的生态猪养殖经济组织模式。
2.2生态猪立体养殖模式
在养殖行业发展推动下,生态组养殖逐渐朝着立体养殖模式方向发展。又加之立体养殖模式是生态猪养殖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养殖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指的是在一定养殖区域内,增加饲养的生猪品种或者是增加所饲养的生猪密度,从而实现生态猪的养殖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态猪的养殖质量得到保障,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2]。这一养殖模式的优势在于使农田与生态猪饲养之间的活动关系得以改善,养殖活动的生物链得到丰富发展,更重要的是该养殖模式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生态猪养殖技术不仅是我国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力。就当前生态猪养殖技术以及生态猪养殖发展趋势而言,笔者认为,生态猪养殖逐渐朝着经济组织模式、立体养殖模式等方向发展,养殖技术也处于不断革新中。但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养殖户与养殖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共同促进生态猪养殖技术全面发展,推动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逢杰.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禽种业,(2):65.
7.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 篇七
生态猪是一种区别于养殖场圈养猪的绿色、无公害,采用放牧式养殖方式,喂食青草等的原生自然食物,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抗生素的供食用的养殖猪种。
生态猪的养殖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养殖项目。生态猪的养殖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又能生产绿色无公害的安全的食用猪肉,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养殖新理念。自然环境为生态猪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和食物,生态猪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又为农作物或其他植物提供肥料,这是一种拥有完整食物链条的生态养殖技术。生态猪在养殖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其生产的生态猪肉品质高、口感好、质量安全,是一种绿色安全的生态食品。
2 生态猪的养殖技术
生态猪的养殖是一项技术综合性较强的养殖技术,包括生态猪养殖环境的卫生处理、食物饲料的来源、饮用水的投放、疫病防治工作的进行等的多个方面。生态猪的养殖技术对生态猪的养殖至关重要,只有在科学的养殖技术下才能做到保护环境,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生态猪。
2.1 环境卫生的处理
猪舍的环境卫生对生态猪的健康标准有重要的作用。猪舍应采用有机材料对地底进行铺设,保证其渗水性和吸水性,保持猪舍的干燥。还要注意猪舍的通风,以保持猪舍空气的新鲜以及舒适性。在放养的过程中,注意保证不能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放养区,注意放养的密度,进而为生态猪的生命健康提供保证。
2.2 食物饲料的来源
养殖生态猪的饲料主要来自于天然有机农田和草地。通过与生态猪配合而种植的生态田是生态猪的主要食物来源。生态猪食用生态田里的绿色有机食物,而产生的粪便可以为生态田提供肥料,进而形成一种有机的循环。食用绿色有机农作物的生态猪比普通养殖猪的口感要好,肉质也更加健康安全,还要注意饲料中维生素等的添加,以保证生态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提高。
2.3 饮用水的投放
饮用水的合理投放对于生态猪的养殖至关重要。只有在为生态猪提供足够的饮用水才能满足生态猪在生长过程中的需求。饮用水应避免污染,保证水质的清洁。为了提高生态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应在投放的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与食盐。
2.4 疫病防治工作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治工作必须到得到重视。即使在提供了良好的饮食居住条件的情况下,生态猪的疫情有时也是难以避免的。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疫情时会对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应积极关注生态猪的健康情况。如果遇到生态猪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联系兽医,对生态猪的健康情况进行诊断。如果出现疫情,应尽快隔离病猪,并对病猪进行治疗,同时观察健康猪的情况。应对猪舍进行消毒,以免病菌继续传染。
3 发展趋势
3.1 基地-公司-农户养殖模式
基地-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是一种易于推广的养殖模式。基地-公司-农户养猪模式就是由生态猪养殖基地设定统一标准的养殖技术与养殖流程,然后通过公司,让农户加盟。农户通过生态猪养殖基地的技术规范与养殖流程来进行生态猪的养殖。生态猪养殖基地会为农户提供从种猪、饲料、疫苗等的一系列技术支持,最后还能为农户提供销售加工等的商业支持。
3.2 种养和自然放牧模式的结合
生态猪的自然放牧模式是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的一个巨大差异。在自然放牧模式下,生态猪没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可以自由进行取食,进而更加接近自然模式下猪的生长。而且在自然放牧模式下,生态猪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可以形成一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链模式,既保护环境,生产的生态猪也更加绿色自然,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好评的有机食品。
3.3 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模式就是在有限的地理空间下,对养殖类别进行优化,进而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效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收入。例如“鸡-猪-蚕-鱼”等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生物学中的食物链对养殖进行优化,对资源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8.浅析建筑技术的生态化发展趋势 篇八
关 键 词:可持续发展 生态设计 技术美学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极大地促进了生态学、仿生学的发展。建筑作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伙伴,它的生态化需求,暗示了一种更深入、更积极的、朝着全球共同努力的复杂性的进化,并且将与那些传统文化共享相似的生态价值观。正如同当年技术革命推动了新建筑运动,新的建筑技术观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结构和建筑的生态特征。在此,关于建筑技术的价值观点,在“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个概念中得到了直接鲜明表达。而可持续发展这个社会学和哲学的概念,亦在建筑中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和许多崭新的设计理念,并将技术美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释放延伸,不仅最大限度的达到功能的要求,而且可以创造“宛若天成”的美。这种美是技术的本质与其发挥的效用的有机统一,不是任何矫揉造作或装饰所能达到的。
英国研究20世纪设计的专家彼得·多默曾说:“……设计已经成为战略性的活动,最新对环境挑战的认识和对污染与消费之间的联系的了解,使得设计师和工程师共同朝着节约能源和能量这一远大目标而努力。”[1]随之,人们对建筑技术的变化也开始采取审慎的态度:首先是限制和改善大量现代材料的运用;其次是对技术的挑战,使技术成为导致再循环、节能和生态的基础。
M.布克钦(M.Bookchin)曾写道:“……从来没有一个词像‘技术’这个词统治了所有社会因素和社会关系;有很多不同的技术和对技术的态度,其中一些在恢复人类和自然的平衡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另外一些却对人和自然的平衡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人类所需要的并不是一股脑的抛弃先进技术而需要一个根据生态原则筛选的技术发展,从而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新的和谐做出贡献”。[2]
对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来说,表现在建筑上非常有潜力的综合技术是复杂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知识相融的统一体。高技术派建筑师罗杰斯设计建造的波尔多法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波尔多法院建成于20世纪末,其周遭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历史街区——既有中世纪的城墙及末端圆形塔楼,又有哥特式的教堂。建筑在设计构思阶段考虑到环境对它的影响和制约。七个并列着的审判庭和带状的办公室分别覆盖在一个规整的巨型屋顶之下,每个审判庭的外形又像是酒瓶。之所以选择如此造型是借鉴了传统的烤干房和船舱,就技术而论,是把现代技术和古老的手工工艺相结合,现代技术指的是承重结构,而手工艺所指的是细部木工处理,不仅形式独特新颖,而且对于生态方面的考虑也颇费苦心。
技术是适应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手段;更主要的来自建筑创作理念和正确对待技术的美学观念。尽管新技术和新建筑的变革日新月异,但应清楚的认识到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进行的,保持与改善人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和。任何一切技术手段也是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但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耗能、光污染、视线污染、阻碍环境净化等等,这也从某种程度上给建筑师利用高新技术的同时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诺曼·福斯特的德国国会大厦改建工程不仅圆满解决了古典传统与现代高新技术之间的矛盾碰撞,还利用技术将建筑生态进行到底,成为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巨大的玻璃穹窿,通体透明,一扫先前的压抑、沉闷之感,又与老建筑的外轮廓大体吻合。古今相容,体现了德国政府民主、开放、亲和的精神。为了避免玻璃顶盖冬冷夏热,以及维持舒适室内环境所付出的极大的能耗,福斯特在穹窿内部设置活动的遮阳罩,并伴随日照角度的改变而自动调节其位置;在穹窿的中央还设置了一个倒悬的玻璃锥体,在白天,将室外的光照射到议会大厅;在黑夜,则将室内的灯光反射到穹窿屋顶,熠熠生辉,成为夜空中的视觉焦点。在这个锥体内还设置了通风管道,可以吸走室内的热空气,并经过热转换器滤除热量后再重新注入室内,保持室内空气的凉爽和清新。不仅满足了复杂多变的功能要求,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小气候;而且技术形态与建筑体形的有机结合,达到了节能和美化的双重效果。
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在高空气流作用下,会对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小气候造成不良影响。为削弱和避免其害,福斯特设计的伦敦瑞士保险公司大楼按空气动力原理采取流线体形。这座40层的办公楼建筑面积为500000平方英尺,在小尺度的伦敦街区中俨然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但这个在各个方面都不同寻常的塔楼更像一个巨大而友好的来访者,而非一个破坏性的入侵者。建筑平面采用圆形,剖面逐渐收缩呈子弹形,可以有效减小风压,同时还将高层建筑普遍产生的街巷强风降到最小。平面面积最大的部位在10层,景观在各个方向对城市开敞。底层的平面同样收缩,使周围昏暗的街道获取到更多的阳光,形成了一个别致的广场。对角线形的外部网架消解了建筑巨大的体量,同时格子网式的结构和曲线表面可以有效抵抗风力,这就意味着梁的截面高度可以更小并且核心筒无需支撑,从而解放了室内空间。6层通高的光井每层有6个,分隔出6个2500平方英尺的开敞办公区域。光井呈螺旋形向上布置,面向光井的阳台安排有咖啡、酒吧、商务中心等公共功能。这些光井使日光深入室内,但太阳辐射的热量却被阻隔在内外双层玻璃幕墙之间。窗户自动开启,引入新鲜空气,通过光井产生的烟囱效应带走办公楼内产生的热量。这种自然通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机械加热制冷所消耗的能量。外围护结构为螺旋形上升的空间结构,近180米高的梭形圆塔,以全新的形象给人新颖的美学享受。内部为逐层螺旋形上升的空间,并且每隔六层设一座内部绿化中庭,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景观。这座建筑在延伸了地域的场所文化之外,更注入了一股新的技术美学的力量。
索膜技术使近年来在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技术。这种技术借鉴了自然事物形态构成中力的规律,应用索膜技术的建筑被称为拥有“最美的形式也是最经济的形式”。这是因为,索膜技术建筑有其独特的美:生动活泼、飘逸自然、强劲有力、柔中带刚。而促成这些特点的是空间整体结构与预张力。
索膜技术建筑的开拓者奥托重视从自然中寻求灵感,从自然中提取的美与技术本质的美在力的结合点上达成共识——预张力成为索膜建筑的灵魂,赋予了建筑轻巧的、节能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等诸多特点。由预张力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以最轻、最强、最省的结构围合出最大的空间,以最科学的结构创造出最美的建筑形态。在这里,结构与建筑,技术与艺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高度的统一。
伦敦千年穹顶直径达320米,周长超过1千米,12根高达百米的桅杆通过斜索、环形和辐射索组成球形,上覆盖具有排水、隔热、隔音性能的双层膜,构成极具吸引力的形象。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英国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的设计带有几分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现在建筑却静静地躺在它的“墓地”里,等着英国政府花上巨额费用将其拆除。现在维护它的费用也在逐渐上升。有报道声称正在运作千年穹的英国“新千年公司”花费巨额美元用于善后维护,这让我们也不得不对索膜技术在可持续及生态的某些负面影响而担忧。
毫无疑义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在过去建筑受技术、材料限制的设计构思,现在的确可以大显身手了。愈是精妙的、新颖的、超前的、艺术含量高的设计,其科学技术的要求也就愈高。相反,建筑师如只讲艺术上的“尽美”而不讲结构上的“尽善”,到头来,只怕“尽美”也无法实现。人类社会正进入新世纪高度文明时代,这不仅表现在人类今天物质与精神上的高度发展,重要的在于人类达成了生活目标和生活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共识。随着建筑技术、设备、材料等科技手段的迅猛发展,生态建筑、智能建筑、绿色建筑中应用技术的开发,既增强了人类在新世纪中与环境共同生存和持久发展的信心,又用技术的“真”——对技术自身性能的了解和开发,和技术的“善”——先进的技术以及合理的利用材料和设施构造成符合功利目的的建筑,塑造了技术的“美”——引起人们心理快感的外在表现。
注释
[1] 朱红文.工业-技术与设计.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P250
[2] [美]克里斯?亚伯.张磊 司玲译.建筑与个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P226
参考文献
[1] 朱红文.工业-技术与设计.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2] 韩巍.高技术派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
[3] 任刚.建筑之美.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9.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篇九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采取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知识增长,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驱动力.文章立足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新审视传统技术创新观,正视、克服其生态缺陷,树立一种全新的技术创新观,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 者:何小英 彭福扬 杨慧春 HE Xiao-ying PENG Fu-yang YANG Hui-chun 作者单位:何小英,HE Xiao-ying(湖南大学,人文社科系,湖南,长沙,410001)
彭福扬,PENG Fu-yang(湖南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
杨慧春,YANG Hui-chun(南华大学图书馆馆员)
10.生态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篇十
摘要: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不安全食品事件的发生,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猪肉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肉类食品之一,对于猪肉的肉质要求也随之增高。目前最受关注的是生态猪,其属于无公害、健康的猪,同时引起重视的还有生态猪的养殖技术,为了保证生态猪肉质的营养与健康,需要对生态猪的养殖技术进行不断提高和改善,本文主要探讨生态猪的养殖技术,并且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态猪;发展前景;养殖技术
1生态猪的养殖技术
1.1生态饲养技术。在养殖生态猪之前,需要对养殖场地进行实地的查看,例如养殖场附近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等,养殖过程中,对于仔猪要采取早期断奶隔离分段饲养技术,将其与母猪进行科学的分离,要依照生态猪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生长情况,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并且要将生态猪定期放养到养殖场周围的山坡上或者是草地上,以此来保障猪肉的品质。
1.2远程监控技术。在生态猪的猪舍将自动监测控制器进行装置,并在控制器中将生态猪的相关参数输入进去,实时地对猪舍的湿度和温度进行监控,设置一个固定的时间,将猪舍的监测数据传到系统数据库,依照传送过来的数据,养殖人员可以适当调整猪舍的环境,保证猪舍的最佳环境状态。另外还可以将生态猪的免疫情况和健康状况等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将疫情源头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从而降低损失。
1.3遗传改良技术。我国生态猪的品种比较多,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其他国家比较优质的生态猪品种,国外引进的生态猪其生长速度比较快、瘦肉所占比例也比较高,但是猪肉的口感却比较欠缺,不太符合我国消费者的口味,虽然我国生态猪在口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生长速度却跟不上,所以生态猪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杂交、优选的技术,将不同品种的生态猪进行配对,从而培养出生长速度且口感符合大众需求的生态猪品种。
1.4排泄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在养殖生态猪的时候,其养殖地要选择地质比较高、通风又比较好的场地,还要建立一个沼气池,应选择一个海拔比较低的场地,保证可以将猪的排泄物以及猪舍的污染物及时的处理掉。经过发酵的污染物可以灭掉其中的细菌,沼气能够为农户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提供能源,最后剩下的沼液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
1.5食物饲料的供给。在养殖过程中,生态猪的饲料要保证其是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植物,生态猪的饲料主要来源是农田中的生态植物或者是放养时的自然植物,农田中的植物营养主要是来源猪的排泄物和沼液渣,这两者都是有机肥料,还实现了生态循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为了保证生态猪的健康,可以适当地在生态猪的饮用水中加入维生素、食用盐等。
1.6疫病的`预防和处理。在养猪的过程中,都可能会有疫病的发生,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也是可能会发生的,疫病的产生和传播都会给养猪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疫病预防处理工作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合理科学地制定生态猪疫病的预防处理方案,在生态猪出现疫病之后,养殖户将情况及时的上报给有关部门,同时将害病的生态猪进行隔离,并对整个养殖场做消毒工作,对和病猪接触过的其他生态猪进行实时的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不要频繁使用抗生素,还要选择可靠的疫苗厂家,定期为生态猪做好疫苗的注射工作,以防疫病的发生。
2发展前景分析
2.1结合生态养殖和农业种植。养殖生态猪的期间,猪的主要食物来源都是大自然,生态猪可以进行自由进食,饲养人员可以适当地喂食一些有机饲料,同时可以在猪的养殖场附近种植一些农作物或者果树,这样一来猪的排泄物可以被农作物和果树作为有机肥料有效地吸收,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并减少其对环境污染,利用农田、坡地增加猪的自由活动空间,从而为猪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
2.2立体化饲养。此种饲养模式是将饲料作为主线,将不同种类的动物串联在这条主线上,是一个人为的生物链,可以有效地提高空间和饲料资源的利用,从而提高饲养人员的经济效益。通常使用的饲养模式是鸡—猪—鱼、鸡—猪—蛆—鸡等饲养模式,不过还有更多的立体化饲养模式还未被开发出来。
2.3农户、公司、基地模式。目前此种养殖模式应用的比较多,采用统一规定和要求防疫、采购以及供料等方面的模式,主要是公司吸引农户加盟,而农户在生态猪养殖基地进行规范养殖,养殖基地为农户提供仔猪、疫苗以及饲料等,最后的成猪由公司进行统一销售,从而获取经济利益。
3结语
综上所述,养殖生态猪是为了提供安全无公害的猪肉,另外在生态猪的养殖技术上还要进行改进和创新,保证养殖技术的绿色无害。为了实现我国生态猪的养殖长远持续发展,对于养殖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康凯.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6):19.
【生态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技术09-21
发展生态农业 提高生态效益09-30
全球生态现状07-26
环境分析技术发展趋势09-19
生态学专业分析09-18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10-19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10-30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