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学生管理制度

2024-07-13

小学部学生管理制度(共12篇)

1.小学部学生管理制度 篇一

小学学生放学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放学排队管理, 规范排队安全职责,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防止和消除学生放学后各项安全事故发生,联系学校的实际,特制定学生放学管理制度。

1、学生放学,严格按学校的作息时间执行,任何班级或教师不得随意组织学生提早或推迟学生放学时间。

2、如学生放学时间,遇恶劣天气,学生放学时间和放学组织形式学校以广播形式另行通知。

3、学生放学形式,由学校安排,统一集队,统一管理,统一行动,严禁学生私自离开学校或家长擅自进入校园接送学生,凡家长须接送学生,一律要在校外接送。

4、放学铃响后,当堂教师要负责组织和管理该班的学生放学工作,科任应排在放学队伍的前面或后面,按学校指定的路线往操场集中,行走拐弯要以直角形式,总体要求做到快、静、齐。

5、各班同学到达操场要按学校指定的村队站立,严禁私自或随意在别的村队站队。

6、村队教师要及时到达所负责的村队前面或后面,管理该村队的纪律,村队长要负起管理职责,迅速管理自己村队的放学纪律。

7、负责组织放学的工作的教师务必要落实每天放学前三分钟的安全教育。

8、放学队伍行进间,要按学校的要求行进,做到一个跟一个,严禁并排走,或大声喧哗,保证队伍安静,有序。

9、村队教师要把负责的村队学生送出学校大门口,送队教师要按学校的规定,落实送队教师的职责,处理学生放学路上的偶发事件。

2.小学部学生管理制度 篇二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课间生活离不开成人的监管,这也是中外许多研究课间的学者们的共识。监管的内容主要涉及:安全问题,防止出现攻击行为和欺凌事件;场地问题,学生课间活动的场地无非是教室、楼道和操场,各个地方都要兼顾到;监管者问题,班主任、值日教师、体育教师、校长、家长、志愿者,由谁来监管;质量问题,课间生活的趣味性,有无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效果,具有多少教育意义;等等。

一、小学生课间生活的实然

笔者参观过几所市区小学、镇中心小学及农村小学,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小学生的课间生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

现实的课间生活没有语文书中描述的那么丰富多彩,除了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课间操之外,就剩下教室后面三五个男生推推挤挤,操场上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在扔沙包,楼道里三两个女生跳着皮筋,更多的是女生三三两两在教室说着悄悄话,或者是忐忑地等待着老师的“传唤”。本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欢乐时光却尽显无趣无味。

2.学业任务重,课间遭占用

课间十分钟,不是有老师拖堂,就是有老师提前进教室,或者是小班干在检查作业,还有一些老师喜欢一批又一批叫学生去办公室面批、面谈,加之喝水、上厕所,学生的课间时间所剩无几。

3.教师参与少,缺乏必要的引导

随机访谈几名小学生,问及课间老师有无参与他们的游戏活动时,答案非常一致:没有。课间除了班主任带队去操场做广播体操,或是去教室巡视眼保健操,只有发生冲突和意外的时候,班主任才会出面,而其他任课教师则很少见到。所以,学生在课间就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存在一些欺凌、攻击等安全隐患。

4.学科渗透少,教育意义不足

学生的课间生活不仅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很少与学科知识有关系,基本上是远离课堂内容的,如踢毽子、扔沙包,所玩与所学是脱轨的。也因缺乏教师引导,白白浪费了许多德育机会。

二、小学生课间生活的应然

国内有学者指出,课间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以便更好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积极向上的课间文化具有认识、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它更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1]无独有偶,国外研究者认为,课间从认知任务时间上打破了一天的学校上课日,课间给孩子一个休息、玩耍、想象、移动和社交的时间,休息之后孩子会更细心,而且能更好地执行认知。此外,课间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社会技能,而这在比较结构化的教室环境中是无法获得的。[2]国内外在对课间的应然功能认识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都强调了课间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正向功能。

一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适度的课间生活可以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缓解学习压力,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加工。孩子们通过亲身操作和实践,发展知识结构和认知理解,这种类型的探索经验经常发生在非结构化的社会坏境里。最佳的认知加工发生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中断,而不是从一个认知任务直接就转向另一个认知任务,课间的目的是减少压力和降低认知加工的干扰。[3]而有些游戏本身就有益智的功能,如下棋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二是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课间为增强学生体质、抑制肥胖、缓解眼疲劳等提供了时间保障。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每天都需要一定量的运动,课间作为体育课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每四十分钟休息一下,也有助于缓解眼疲劳和用眼过度,预防近视。超重和肥胖是影响小学生健康的一大杀手,久坐不动便会越来越重。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提高社交能力。课间扩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由同桌和前后位到整个班级,甚至全校,在扩大了的交际圈中,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促进了他们社会性情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课间玩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有价值的沟通技巧,包括谈判、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同伴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三、小学生课间生活管理的原则

课间比起课堂,虽然短暂,但绝不是微不足道的。按照目前大多数小学作息时间表来看,一天大概有50~60分钟的课间时间,其中两操大约占去20分钟,喝水、上厕所占10分钟,除去提前到校的,还有将近20~30分钟是没有开发的时间资源。一天不算多,一周、一月、一年、整个小学期间呢?对于学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正如学生会把校外生活经验带进学校一样,他们也会将校内生活经验带到校外。杜威说,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这句话的意思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最好的产物。[4]课间是闲暇教育的最佳时间,学校可以利用好这段时间,教会孩子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校内、校外的闲暇时间。

学校在学生的课间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绝不只是场地的提供者,它也是管理者,除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外,还要坚持以下原则。

1.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间

对于课间管理,一向重视该研究的英美两国都曾存在过两种对立的观点:“浪漫观”和“问题观”,前者强调非结构化的管理,后者强调结构化的管理。针对这两种观点及主张,有学者发表见解道:“它们实际上都走了极端,一方面‘自由’的‘课间休息’对学生的‘社会化’有促进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而另一方面为防止问题的发生而让成人介入也是应该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5]

表面看来我国小学课间管理确实是结构化管理与非结构化管理相结合的,除有统一规则、标准,教师监督,全体学生参与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这种结构化的管理之外,其余全是学生“自由”的课间时间。实则不然,非结构化的管理不等于不管理,不等于教师在其中不需要做任何事,相反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以保证学生课间生活的质量。

2.趣味性与教育性兼顾

课间生活若无趣,学生就易于选择久坐不起或惹是生非;若只有趣味,那课间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课间生活要趣味性与教育性兼顾,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有趣的课间生活才能吸引师生积极地参与,才能带来更多的欢乐,使学生喜欢学校生活并快乐成长。有教育性的课间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容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如何做到趣味性与教育性兼顾是提高课间生活质量的关键点。

3.益智与健体并行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间生活比较重视学生身体锻炼的目标,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更缺乏智慧的增益。课间是体育课的补充,而不是体育课,如果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而在课间做剧烈一些的运动,势必会影响到接下来的教学。课间适合做散步类的运动,而不适合篮球类的运动。引导并教给孩子们玩一些益智游戏,尤其是优质的益智游戏,可以让他们在玩中大受启益。课间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要训练学生的思维,益智与健体并行。

4.室内与室外交替

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场地无外乎教室、楼道及操场,在哪玩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实则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场地小是目前我国小学,尤其是城市小学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的课间时间基本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很少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阳光。教师要经常督促那些不爱走出教室的学生到室外参与活动。课间活动要转换场地,室内室外交替开展。

四、小学生课间生活管理的条件

要提高小学生的课间生活,光靠小学生自己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有成人的介入,具体而言,要有课程的引导、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

1.课程引导

每周增设一节课间游戏指导课,由体育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教授。借助课堂教给学生游戏规则,筛选适合学生课间操作、有锻炼价值、有教育性的小游戏,以满足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的不同需要,甚至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搜集、开发新游戏。这样做的好处是小学生能从游戏指导和鼓励参与中受益,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游戏和身体锻炼。游戏课程的设置也为追求校本特色的学校提供了创建的载体,学校可以创建自己独特的课间文化。

2.时间保证

离开时间的保障,一切丰富的课间生活都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学校要将课间时间完整地还给学生,教师不要拖堂、提前上课、在课间检查作业等。那些要取消课间休息的主张更是要不得,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3.师生参与

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自己是课间生活的主角,教师是必不可少的配角。实习期间,孩子们常常邀请我与他们一起游戏,当问及怎么不叫上班主任等其他老师时,有学生表示,也想邀请他们,但是觉得老师不会和他们一起玩的。这说明,学生是渴望与老师一起游戏的。所以平日教师们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这种参与包括指引、管理和参与。高质量的课间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应伟.小学生课间文化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2008(29).

[2]Cathering,L.Ramstetter&Robert Murray&Andrew,S.The Crucial Role of Recess in Schools[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10,80(11).

[3]Cathering,L.Ramstetter&Robert Murray&Andrew,S.The Crucial Role of Recess in Schools[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10,80(11).

[4]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小学生班级管理探究 篇三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改革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在21世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摇篮,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组织,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便很好的诠释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孩子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小学是孩子们系统接受教育的起点,小学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强调以班主任的控制为主题,方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产生了束缚,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学校教育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比较凸显,个性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网络的飞速的发展,对传统小学班级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管理模式的探究迫在眉睫。

一、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单一,模式陈旧。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多采取“权威式”的模式,其方法多为“压迫法”。即以班主任的管理为主导,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针对特殊的学生没有针对性的管理,还是侧重于大量的作业堆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往往收效甚微。

2.管理思想落后,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许多的班主任单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常常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只是因为没有下功夫,严加管教甚至体罚学生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体罚不当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许多老师依然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唯一职责,一位的强调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感觉钝化,对学校产生反感甚至抵触的心理,且生活自制能力,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3.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教师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老师只为抓教学质量,教学成果与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只是发布命令与执行命令的关系,造成学生原本可爱活泼的性格被割裂与剥蚀,另外,现阶段独生子女的数量逐渐增多,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激增,原本在家庭中就感觉孤独的孩子们,在学校又受到严厉的约束,在学生间容易导致程度不等的孤僻、自闭、自私、自卑、意志脆弱等人格的扭曲,这也是现阶段社会患有自闭症学生逐渐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小学班级管理改革措施的探讨

正是由于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的种种弊端逐渐暴漏,难以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加速了管理模式的改革速度,这也给新时代的老师和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要的要求。

1.多样化、分层次的管理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室规划模式,而是改为分组学习讨论的方法进行授课与管理,教室座位的分配可以采取小组集中地形式(图1),并且各小组分配尽量采取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互补的方式;授课或者活动,倡导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充分挖掘与发挥学生们的不同特长,能够加强同学的交流,思想的传递,同时让同学们从小就学会互相帮助。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全面的去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以便因材施教。

2.注重教师与学生感情培养,加强情感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积极沟通。改变传统老师是绝对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理念,不要让小学生产生对老师的畏惧感,而是要把握住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小学生的不同心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们的情感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积极与学生的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3 合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拓宽管理渠道。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的小学生对网络丝毫不陌生,网络也可以作为班级管理的一个平台,比如建立班级聊天室,在节假日可以在聊天室内通过网络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而不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另外,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施进行一些教育宣传,课余时间,班主任可以播放一些科普方面的短片,来激发同学们对学习、科学知识等的兴趣。

4.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特点,制定合理健全的班级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规矩能够引导学生奋进,比如一些奖惩制度能反映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了差异才能引起良性竞争,更好的促进学生进步,但是班主任和老师应该注重尺度的问题。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的有效的手段。

班级管理的水平决定了班级的氛围的好坏,更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也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不断的去探索,去尝试,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小学教育与管理,给老师们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也要积极的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共同创建有序的班级氛围,给授课教学,及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丽娟, 谈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教育理论与方法, 2013(11): 174-176.

[2]成晓庆, 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3, (3): 55.

[3]房玉莲.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4): 188.

[4]张明富.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探索[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刊, 2012(14): 153.

4.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制度 篇四

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电话手表)带入校园。如果确实有需要将手机(电话手表)带入校园的,须经家长同意、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后方可带进校园。

二、统一管理

学生进校后,将手机(电话手表等电子设备)统一交由各班主任管理,放在指定位置,禁止带入课堂及其他场合;未经允许,不可私自取回。若无如实上报者,一经发现,无论是否使用,学校立即给予收缴代管。

三、及时联系

确保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方式畅通,便于家长联系学校;家长如遇到紧急情况,请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系,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保证家校应急联络;学生需要联系家长,可借教师电话或学校固定电话进行联系。

四、作业管理

学校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五、教育引导

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红领巾广播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家校沟通

5.小学生寝室管理制度 篇五

为确保我校毕业班学生有一个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相关的管理要求,特制订本制度,每一位学生必须遵守:

1、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老师(包括不任本班课程的老师)和生活老师的管教和安排。

2、遵守社会公德及学校纪律,学生必须爱护学校和寝室内的各种公物,若损坏必须照价赔偿。

3、要安全防火,不准在宿舍内使用电炉、煤油炉、蜡烛,擅自烧废物等。不得私自接电拉灯、如有灯具破损要由学校老师或电工维修。

4、寝室内严禁打牌,打架斗殴、赌博、吸烟、酗酒等。

5、未经班主任老师同意,不准留宿外来人员(包括学生亲戚)。

6、学生不得在校外留宿,晚自习下课后,不得私自离校,否则,发生意外后果自负,并接受学校行政处理(班主任老师每晚进行巡查)。

7、一般生活用品,自己应妥善保管,预防被盗。如果有较多的钱,可交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保管。

8、寝室安排安全值日生。值日生应做好本室当日安全监督工作,发现有违纪行为,要立即向老师报告。

9、讲究清洁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乱丢瓜果皮和纸屑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关电,关门。

11、室内物品摆放、床铺整理等必须按要求,做到整齐有序,保持整洁,严禁将饭菜和零食带入寝室。不得随意调换床位。

12、严禁将易燃易爆和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带入寝室。

13、不准在宿舍内高声喧哗和吵闹,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就寝。

6.希望小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篇六

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休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宿舍管理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校风建设,还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整齐美观、秩序优良、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宿舍成为体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特制定如下宿舍管理制度:

1、宿舍区的环境安静、整洁、优美、安全文明,同时尽量做到净化、美化。

2、宿舍内外应按文明宿舍的要求,保持整洁、清洁、卫生。

3、学生宿舍内应保持门窗完好,墙壁洁净,地面整洁,空气新鲜,盥洗室、厕所内保持水笼头完好,上下水道畅通,小便池无黄锈臭味,便池内外清洁无垢。

4、宿舍内的一切物品要按规范放置有序,做到毛巾、脸盆、茶杯、热水瓶、被子、鞋子等六个一条线,垃圾应倒入指定的地方。

5、宿舍区内严禁携带、存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包括反动淫秽书刊及音像制品。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随手关水笼头,不得随意张贴字画或乱刻乱涂、乱写、乱画、乱钉钉子,对学校配置的公用物品要爱护使用,凡损坏或遗失应及时向宿管员报告并按规定赔偿,凡属非人为损坏的公物,也应及时向宿管员报告,以便及时维修。

7、宿舍内不得私拉电线,私接电源插座和擅自使用各种电器,不得烧煮食物,点蜡烛和油灯,一经发现,当场没收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8、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保持宿舍安静,举止文明,不大声喧哗,不起哄,熄灯后或午休时不准大声说话、玩乐器、听收音机和录音机,熄灯以后不准打牌、下棋等影响他人的不文明行为。

9、严禁在宿舍内经商,严禁从事以盈利为目的各种个人活动。

10、讲究环境卫生,不准在宿舍内就餐(病者除外),严禁向窗外、走廊、阳台等公共场所泼水和乱丢弃物品(包括纸屑、瓶子等)以保护室内外清洁卫生。

11、注意安全,学生离开宿舍内必须收藏好自己的钱卡和贵重物品,最后离开宿舍的学生必须及时关锁好门窗、水电,如发现失窃或可疑迹象应保护好现场并及时向保卫处报告,严禁翻围墙爬门窗。

12、严禁在宿舍内私自留客,男女同学不得在宿舍内互访、逗留。

13、宿舍作适当调整时,应服从安排,不得无故拖延或拒搬。

14、各个宿舍应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包干区值日工作,不得乱倒垃圾,乱挂衣服及妨碍他人。

15、学生毕业时,以宿舍为单位,向总务处办理财产移交手续。

16、应服从教师、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的管理,对不服从管理、不听劝告、不讲卫生、不按规定执行、无理取闹者,将视情节轻重与认识程度,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

7.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篇七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 既要研读教材, 认真备课,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又要在教育各环节中对学生实施行为规范培养, 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大多是事必躬亲、兢兢业业、不离班级、终日围着学生转。在教师认真敬业的背后, 也无意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所以教师要改变观念, 淡化管理者的角色, 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前提, 为此, 要使自我管理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 真正实现行为自律。自我服务首先要强化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树立自信心, 实现个性发展, 产生自我管理的动机与愿望。

教师应在班级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同, 学生有在班级工作和集体活动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积极性和强烈愿望, 这很重要, 成就感和价值感是人们的心理需要, 也是建立积极自我管理意识的重要措施。一些后进生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就是源于自我概念消极、毫无价值感、自暴自弃、自我贬低, 教师应通过大量的文体活动, 创造各种条件给这些学生提供自我展示优势的机会,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形成“别人行、我也行”的自我肯定意识。教师可组织主题班队会, 让学生互相指出优点, 做自我反思, 选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健康积极的班级舆论, 引导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 提高自尊心、自信心, 产生“兴趣诱变”, 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改正缺点, 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如果学生不会自我控制, 就不会自我管理。我通过情感控制、环境控制和目标控制三种方法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 实现自我管理。

1. 情感控制

“亲其师, 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情感会使学生乐于配合老师的工作, 愿意为班级服务, 有助于加强自我控制, 更好地进行自我改造,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管理时发挥情感控制的作用, 情理相济, 春风化雨, 使学生从内心愿意改变行为、进行自我控制。

2. 环境控制

班级是学生朝夕相处的场所, 具有集体监督与教育的功能, 大多数人有从众心理, 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会对学生产生向心力。具有良好班风班纪的班级, 学生会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和温暖, 萌发自尊、自爱、自重的心态, 犯错误时会及时进行自我修正, 不自甘堕落, 在集体活动中不会甘于人后, 而会为集体荣辱积极奉献自己。

3. 目标控制

提高小学生自控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目标可以是考试或比赛的优异名次, 也可以是作为竞争对手的优秀同学, 通过“赶帮超”等活动, 使学生克服困难, 加强自我训练、自我激励, 超越自己, 达成目标。在目标激励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并逐步培养了自我控制能力。

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自治能力

班级管理中要敢于放权、放手, 做到无为而治, 引导学生既做管理的对象又做管理的主体, 要求学生做到教师在与不在一样;在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面前一样;在校内校外一样。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 做诚实守信的人, 不能表里不一、虚伪做事。可以通过召开“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 讲传统故事, 演讲, 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或撰写命题作文, 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小学生应具有的重要行为规范, 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巩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四以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培养渠道

通过开展“优秀少年”、“小红花”评比等活动, 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各种荣誉称号、奖章等都是引导孩子积极行动的外部刺激物与诱因, 也是学生奋发努力争来进步、取得成绩的标志。这学期我们设置了“学习小标兵”“清洁小卫士”“小小作家”“爱心大使”……这些都是进一步激励学生保持、发扬成绩, 争取新的进步的有效手段。平时增加些娱乐游戏吸引他们, 如“棋艺大比拼”“踢踢、跳跳、玩玩乐”……让健康有益的玩乐活动取代他们原先无益甚至带有破坏性的活动, 让他们的精力转移, 显露身手, 获得成绩, 建立信心, 克服散漫性, 加强纪律性。在校运动会上, 我班学生齐心协力, 表现出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五发挥骨干的示范作用

要充分发挥班级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 班委和值日组长是学生的中坚力量, 是实行学生自治的关键人物, 他们的言行对其他同学有无声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师应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形成班级管理网络, 以点带面, 建设班级自我管理机构,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度, 感受自己的责任和利益, 增强主人翁意识, 通过与他人、与制度、与自己的对照、反思中, 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教师应协助学生干部, 发扬民主, 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管理能力。

摘要:在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中,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当前学习的需要, 更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必要前提。老师不能单纯地用指令管理, 而要在班级中创造互相监督、自我约束的环境氛围, 让学生认识、调动、教育、管理自己。

8.浅淡小学生的自我管理 篇八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学生自我管理得以进行的前提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并能与社会规范、学校要求相对照,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修改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达到既符合社会前进又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目的。主体意识能使学生按照社会、学校的教育意图规划自己的活动,提出近期或长远的目标,进而按照规划和目标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对自我发展进行决策,实现真正人本主义的自我管理。

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

经常性的集体实践活动是培养班集体的重要途径,可以使集体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而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能密切同学之间的交往,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教师要大胆赋权于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制定工作计划、会议程序安排。如我班组织一个以“网络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会,自由组合,分成正反两方。根据这个主题,全班同学积极投入准备之中,搜集素材,团结合作,经过此辩论会,同学们真正认识了网络,懂得了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在组织过程中,学生深深体会到,一次活动的举办,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互相配合,才能获得成功。这样,既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提高了全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班主任的赋权引导下,逐步摆脱了依赖的思想,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并很好地锻炼了自理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特别是管理方法较为单一,与未来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为了让学生快速成长,班主任在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能力锻炼的同时,还应加强管理方法的指导,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清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似乎并不太难,难的是让学生保持住这种学习欲望、兴趣和热情。在辅助学生自导方面,教师应该目光深远、高屋建瓴。在理论的引导下,按照系统论的原则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反馈系统,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活动运行机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化、制度化、系统化,保证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积极向上。

强化责任感教育

强化责任感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能否推进自我管理,必须充分重视学生个人责任感的发挥。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力争为集体多尽责任,也必然将自我管理置于重要地位,力求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的自我管理,并通过管理使自己的产出最大化。在这方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给我们做出典范;学校的德育模式“理想、勤奋、方法、成才”在增进学生责任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拜金主义的冲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逐渐滑坡,更需要教育者肩负起重任,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责任感,避免误入歧途。

总之,引导学生由自省自知到自导自控,是一条符合时代要求、指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因地制宜,创造性的结合各地各校各人的实际,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探索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定会有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素质教育也一定会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9.小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篇九

一、宿舍内外必须保持整洁,要求做到:

1、各宿舍要建立值日生制度,每天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

2、学生起床后必须整理好自己的床铺,叠好被子,统一安放,床单要拉平,床上的物品要整齐。被褥要经常洗涤,保持清洁。

5、各种物品要保持清洁,摆放整齐美观,肥皂盒、热水瓶、毛巾、牙刷、杯子、书、鞋子等,按线状排列。

4、不准向窗外倒水或乱抛果壳、纸屑。

5、人人重视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走廊、楼梯等做到不堆积垃圾、无纸屑、无果壳、无痰迹。厕所、盥洗室保持整洁,水槽里不倒杂物。

6、不准在宿舍里就餐。(病员除外)

二、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上课及自习不得回宿舍。

特殊情况需要回宿舍,必须有班主任批条。

三、节约用水,水龙头用后立即关好;

室内一切设备不得擅自拆装或随意搬到室外;假日、节日最后离开宿舍时必须关好门窗、电灯,门要上锁;爱护公共财产,损坏公物照价赔偿。

四、学生必须按舍务教师安排的宿舍与铺位就寝,未经学校舍务教师同意,不得自行调换宿舍与铺位。

五、学生一律不得留客住宿,有特殊情况必须经宿舍管理教师的同意,不得擅自在宿舍内接待客人。

六、学生携带大件物品出校,须凭宿舍管理人员签发的出门条。

七、学生贵重物品(含钱、包)要妥善保管,不得存放在宿舍内,防止失窃。

八、宿舍内不得烧煤油炉,点煤油灯,不准私接电源和使用电器,以防失火。

九、男女同学不得随意进入对方宿舍。

住宿生一般不能请宿假。如遇特殊情况需回家,凭家长请假单事先向班主任请假。各舍长在每晚睡觉前点名,将缺席名单交值班老师,节假日应按学校规定准时回校归宿。

十、住宿同学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决不允许老生欺负新生。

新生也要尊重老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___小学

____年___月

小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二)

学生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休息和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保持学生宿舍安全、整洁、舒适的育人环境,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管理。为了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需要,学生宿舍由学校后勤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为此,特制定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凡住宿的学生必须遵守和执行。?

一、组织管理?

1、学生宿舍的管理主要负责学生宿舍的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宿舍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宿舍全面管理,培养广大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确保宿舍安全。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学生宿舍的管理建设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2、成立学生宿舍管理领导小组,设组长一人(主要责任人),副组长、组员若干,寝室设室长一人。主要职责是协助学校和学生宿舍执行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维护宿舍正常的生活秩序,协助搞好寝室清洁卫生和治安消防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评比宿舍管理优质服务人员的活动及其他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二、学生住宿管理?

1、学生入校后应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和分配的寝室住宿,不得随意调换转让。

2、学生按规定进出宿舍。非本宿舍人员,未经值班人员同意,不得擅自进入。?

3、男生不准进入女生宿舍;女生不准进入男生宿舍。

4、携物(贵重物品)外出,须持室长签字证明,并经值班人员检查确认无疑后方能外出。学生应当积极配合值班人员工作,不准无理取闹。?

5、不准在宿舍内起哄、打架斗殴,停放自行车。违者,将视情节和态度予以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6、提高警惕,防火防盗。不准在宿舍内燃烧纸屑、杂物及其他易燃物品,不准使用任何违章电器,违者将进行批评教育,造成重大损害的还将交与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7、爱护室内公物。室内的一切设施均由该室的全体同学使用、管理,不得随意搬动、损坏、丢失。床、桌、凳、柜、锁、门窗、玻璃、灯具等公物应当爱护,如有人为损坏、丢失必须按价赔偿,故意损坏的加倍赔偿。

8、爱清洁、讲卫生,坚持每日轮流值班制度。起床后按室内同一方向叠好被子,整理好床铺和其它用具,清扫出垃圾。

9、遵守宿舍作息制度,按时就寝。午休和晚上熄灯后,禁止高声喧哗、打闹、歌唱等,不得影响他人休息。严禁晚上熄灯后在寝室点蜡烛。?

全体同学都必须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劳动,团结同学服从管理与教育,积极支持和维护宿舍的纪律秩序、治安消防、清洁卫生。维护自身利益,做好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

小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三)

一、住宿生要服从宿舍管理老师安排,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用餐、洗澡、就寝,做好值日,起床后要自觉整理好床铺。

二、所有住宿生应爱护公共财物(含一切生活设施),要节约用水、用电,自觉统一按规定摆放好个人的生活用品。

要保持宿舍区环境的整洁,不能在墙上乱涂乱画。如有损坏,应按价赔赏。

三、所有住宿生不准将尖锐铁具和火种等带进学校,不准玩火、玩刀具,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不得私自接电灯、触摸插座,灯具破损要请值班教师维修。上下床铺要注意安全,不准在床上嬉闹。

四、上课时,任何住宿生不能擅自回宿舍,晚寝时,不得随便串门、大声喧哗和追逐打闹。

五、所有住宿生均应按指定床位就寝,不得私自调换床位。

六、住宿生不得在校外留宿,晚自习下课后,不得私自离校。

七、住宿生不准私自外出,住宿生外出必须向值班教师写出请假条,经批准后由家长接走,并做好出入登记记录和值班记录,不允许自己回家。

学生第二天到校后找值班教师销假。

八、要妥善保护好自己的物品,不准私翻和擅拿他人物品,不准往宿舍带各种零食。

家长带回物品时必须有___名以上同室同学在场。如果有较多的钱,要寄存班主任或管理老师处。

九、值班教师要天天点名,发现有人未准时回寝,要立即向带班领导报告,及时处理。

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被套、床单等要定期进行清洗,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和头发。

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后要及时关好水龙头。

十一、每个寝室由宿舍管理老师排出卫生值日表,当天值日生必须认真打扫、整理,做到地面无果壳、纸屑,被子、鞋子、毛巾、衣服、热水瓶,牙刷杯等要按规定摆放整齐,全天保持干净,干燥。

(被子叠成方块状,放在靠门一头,枕头放在靠窗一头,床面要平整,床单要清洁;鞋子一律放在床铺下方置鞋架子上;毛巾按照干净程度进行折叠挂放;衣物折叠好一律放进床下抽屉内,牙刷,热水瓶等生活用品按秩序的摆放在桌子上。)洗手间无积水,无异味,水池内外洁净,垃圾要及时倒掉。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十二、每个寝室的寝室长发现同学生病时及时向值班教师反映,立即救治。

十三、晚上要教师值日陪住,对学生宿舍进行查夜登记,加强夜间巡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十四、住宿生的家长必须向学校提供两个常用的电话号码,有特殊情况时能及时联系到家长。

要求开通校信通或优学通,能够及时了解到学校的动态信息,按时接送孩子。

10.小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一、各班主任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活动,要求有教案、有记录、各班级必须有安全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并与学生家长签定安全责任协议书,学生上课情况登记表对学生每天的上课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问题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如学生没有到学校而班主任又没有及时做好记录和通知家长的,出现安全事故由班主任负全部责任。

二、学校教师轮流值周,认真做好相关问题的记载,每个星期一课间发表旗下讲话,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三、上课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维护好课堂纪律。必须做到每节课都有老师在。如在上课上课时间出现安全事故的,由该任课教师负全部责任。

四、上课教师必须在开始上课之前清点学生到位情况,如有学生没有到的及时通知班主任由班主任联系学生,如果学生没有上课但任课教师又没有通知班主任的,出现安全事故由任课教师负全部责任。

五、教师不能随意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补课,如果因为不可而导致学生出现安全事故的,由该教师负全部责任。

六、放学后教师不能把学生留在学校,如果留在学校发生安全事故由该教师负全部责任。

七、上课时间教师不能随意离开教室,在谁的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由该教师负全部责任。

八、教师不能随便带学生外出游玩,如果因为外出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由该教师负全部责任。

九、教师不能随意体罚学生或变项体罚学生,把学生赶出教室等、、、、、、导致的安全事故由该教师负全部责任。

十、一切由于教师的失职而产生的安全事故,由该当事人负全部责任。要求各位老师各负其责,认真落实。发生事故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责任。

11.农村留守小学生的管理艺术 篇十一

一、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现实表现

1.孤僻的心理状态

一般而言,小学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基础期,具有未完成性和不完善性。小学生内心世界不太复杂,心理活动纯真、直率,喜形于色,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独立性较弱,对成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师长都具有较强的依赖感,缺乏独立、周密地策划自己活动的能力,是非观、好恶倾向以及对他人及自我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和环境的影响。由于留守小学生的独特生活环境,他们往往会比同龄孩子更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心理表现就是一种孤僻感。他们往往在受到一次心理挫折后就容易封闭自己,不与外界交往,这种孤僻的心理状态不利于老师的引导和心理的正常发育。

2.特殊的现实行为

留守小学生独特的家庭生活环境使之行为表现上与众不同,最明显的就是自我封闭或者脾气暴躁等。由于他们自律能力较弱,而父母外出务工,祖辈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致使部分留守小学生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加上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留守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任性随意、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二、农村留守小学生特殊心理及行为表现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小学生出现上述独特的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存在着众多的原因。

1.隔代监护不力

留守小学生一般由祖辈监护,这种隔代监护由于“代沟”现象的客观存在,沟通困难,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难以尽到对留守小学生的人格教育、道德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责任。并且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化程度低,在学习上也无法给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导致孩子学习成绩较差。

2.亲情关爱不够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活或小生意,生活艰苦,空闲时间少,因而很少回家,对留守孩子管不到,而老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使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这就加深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3.情感沟通不畅

小学阶段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农村留守孩子由于远离父母,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常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种种心理问题。加上农村本身的生活环境和习惯等方面有很多不利因素,如赌博、读书无用论等思想的侵蚀,使得不少学生养成吃、喝、玩、乐的坏习气,轻视学习,不愿读书。

三、留守小学生班级管理艺术

1996年9月,美国《教育领导者》杂志中有多篇文章谈到“充满关爱的班级”。关爱、自主、信任、尊敬、分享权力和责任成为时代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些留守小学生的班级管理难点自然就成为一个必须讨论的话题,不能因为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放任自流。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提出从人性角度出发,班主任在留守小学生管理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

1.情感交流,关爱留守小学生

农村留守小学生缺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是心灵上的抚慰。班主任要把教育农村留守小学生的责任时刻放在心上,对他们多付出一些爱心,多给予一份呵护,多送去一点温暖,让他们能够在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真正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比如,班主任工作时尽量用充满情趣的语言和学生交流,要推心置腹地关爱学生,而不是冷漠无情地训斥学生。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班主任的谈心应达到推心置腹的境地,以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谈话打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心灵;以饱含意蕴和哲理的话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

2.正确对待留守小学生的缺点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会学会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会学会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会学会自爱。留守小学生普遍都存在一些不良行为,教师应以海纳百川的坦荡胸怀,用朋友般的真情去感化学生、暗示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思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增强其自我进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以诚挚的朋友方式指出他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方法,让他的灵魂真正得到朋友式的关怀和帮助。

3.在班级中树立人人平等的氛围

关爱每个学生就是把爱洒向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留守小学生,要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笔者一直坚信,只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学生总会改变的,而平等关爱他们就是教育他们的基础。因此,班主任要时刻把“留守小学生”放在心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的温暖。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转化就能顺水推舟和水到渠成了。

4.强化育人意识,加强自身修养

在农村教育的真实环境中,班主任还必须面对涉及自身的许多问题。主要就是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影响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优化与稳定。面对种种困难,班主任自身也要有“留守”概念,坚守自己的岗位,设身处地地站在留守小学生的立场上,思索优化班主任工作的最佳途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班主任在工作中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以情感人,关键还是自己要以身作则。班主任应具有丰富的教育情感、完美的人格魅力、顽强的教育意志和完善的智能结构。只有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提高小学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为国家“留住”和造就未来的栋梁。

总之,农村班主任工作因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有限的经济来源等情况制约,开展起来难度很大。但是面对这些留守孩子,班主任应该自觉肩负起教育的重任,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前提下,努力钻研育人和管理的艺术,做到以情感人、用心关爱学生,让这个特殊群体同样享受到健康阳光的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卜玉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4,(6).

[2]苏霍姆林斯基.[美]肯特·尼伯恩著,于倩、于宇译.给儿子的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2.论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管理 篇十二

很多老师推崇给学生开“书单”以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 这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伟大的著作值得去读, 但是没有一本重要到非读不可的书。况且, 很多人列出的书单, 只是别人的书单。约翰·钱伯斯说:“不管别人列的书单如何好, 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份书单就成为忠实的读者。”

的确!笔者也是不太赞成在阅读上大家齐步走的。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 有人喜欢科普, 有人喜欢历史, 有人喜欢文学, 为了学识的全面性要求所有的同学看同一本书, 且在相同的时间, 这的确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做法。在孩子们获得全面的学识之前, 他们的阅读兴趣也许早就被强制得所剩无几了。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读、读全面, 但绝不能强制。不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 是不科学的教育观。

二、测试盛行

浙江省教坛新秀蒋军晶在《让孩子爱上阅读》中指出, 我不喜欢通过“测试”让孩子爱上阅读。测试总是让阅读变得越来越功利。那些总想通过测试衡量阅读的老师, 习惯要求学生每一本书都精读、细读、熟读, 习惯给学生的阅读提各种要求:查字典、摘录、批注、读后感……戴斯说:“如果阅读是为了通过教师的理解能力的测试, 那不仅阅读乐趣得不到提升, 以后自主阅读此类文本的兴趣也不会提升”。现在, 很多学校喜欢“研发”一些充满监督、检查、竞赛意味的“阅读考级”。如果阅读又走到“侧重于字词, 侧重于语言文字训练, 侧重于发展记忆力”的阅读工学的路子上来, 必将死路一条。如果普天下的语文老师都能这样英明睿智, 那么语文又怎会这样地让人揪心?但事实上, 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一谈起阅读, 就爱以“考级”为己任, 甚至于在许多测试中也爱考查学生对作品的识记情况。不由得就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道语文题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 鲁提辖三拳各打在镇关西什么部位?我不知道出卷人出这题用意何在?是出于尸检的需要, 还是出于教学拳术的需要?作者写这部作品写这个环节, 无非就是让读者感受到鲁达的不畏强权、嫉恶如仇、性格暴躁等性格特点, 三拳打在哪里?这重要吗?我们阅读一部作品, 到底为了什么?

一个有个性的读者, 总是在努力抵抗文本的操控, 他们最怕权威者的灌输, 最怕人云亦云, 最怕自己的脑袋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如果对于孩子的阅读从小就进行这样的管理, 那么必将扼杀孩子的阅读个性, 阅读必将死路一条!

三、无聊不成书

蒋军晶认为, 与开书单、测试相比, 他更喜欢带孩子们去图书馆和书店浏览, 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跟他们对话, 坦率、真诚、富有探索性地讨论, 甚至激辩……无聊不成书, 这种“聊”, 只要你能坚持, 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就有极大的刺激。他还描述了“聊书”的大概样子:导读—阅读—讨论—延伸。

很遗憾, 我们的语文课堂除了析文解句, 又有多少“聊书”的时间呢?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么对得起“语文”这门学科呢?假使我们也利用语文课堂这样和孩子们聊书, 那该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呢?

我:“你看过《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吧?你最喜欢里边的谁呢?为什么?”孩子们:……我:“我今天刚看完一本书, 这里边的男、女主人公也像贾里和贾梅一样讨人喜欢, 而且情节有时很感人, 有时特搞笑!”孩子们:……如果这样聊, 那么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呢?我的孩子们会不会因此这样说:“那是本什么书?”“我也要看看!”“在哪里有卖呢?”……在课堂上, 如果我能常这样或是更加合理地跟孩子们聊书, 孩子们是不是就会爱上阅读呢?

四、现状不良与改变

当然,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 光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是不够的, 还要力图做到以下几个改变。

1.改变教师忙忙碌碌的现状。假如, 作为老师的我们, 也书不离手, 那么孩子们是不是会更爱阅读呢?但是, 如今教师们成天不是上课就是备课改作业, 要不就杂事缠身, 手中除了一本教科书就别无他书可言, 又怎么能让孩子们相信阅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呢?

2.改变孩子忙忙碌碌的现状。我们时常责怪孩子不完成作业, 可是, 事实上, 孩子们不是不想做, 而是没有时间做。他们一天要做多少的作业呀?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科学, 甚至于电脑也有作业了!好不容易剩余一点时间, 还得上兴趣班。有时间做作业吗?没有!有时间阅读吗?没有!

上一篇:成人教育学论文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