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景观设计(精选8篇)
1.休闲农业景观设计 篇一
创意休闲农业设计有机休闲农业观光度假小镇
——山合水易“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业观光度假小
镇”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休闲农业已经发展很久,陈旧的规划方式已经留不住游客。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开拓创新,设计出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业观光度假小镇,成为了一项创意休闲农业设计的典范。
“男耕女织”的美好劳动场景是农耕文化的起源说,以有机种植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农场正是能够再现农耕过程、带来农耕乐趣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和乡村旅游形式,期间的农业劳动的过程体验是一种良好的旅游资源,备受都市人的追捧。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关于有机旅游的一次规划设计,地点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的炮台镇长岭村,柏岚村以西,沈大高速西约2公里处。整个项目地以田园风光为主。共有土地约41.9公顷,土地性质为一般农田地块北高南低,土地平坦,最大高差约2米。目前项目地中种植着各类果树和农作物,正在进行有机种植土壤的培养工作。该区域距离大连约50公里,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通过项目策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完成,未来,将该区域建成以有机种植为核心,以休闲生活方式为主题,以田园体验、休闲度假、小型会议接待为功能的有机休闲农场。
文化特色
在项目中,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主要从以下十个要素下手,将农耕文化与一种极致的有机生活方式紧密得结合,其中包含:研有机(研究最新的有机科技和有机理念)、学有机(学习有机概念,有机产品,有机生活理念)、吃有机(有机蔬菜,有机果品)、住有机(帐篷、木屋,最贴近自然)、行有机(步行、人力车,远离拥堵、尾气)、游有机(沉浸在最接近自然的环境)、购有机(把有机食品带回家)、娱有机(在自然中嬉戏,自然中沉静,在自然中品味人生)、体有
机(从事有氧体育活动,给身体最自然的)、悟有机(回归大自然,感悟天人合一)。
核心理念
本项目中,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紧扣有机主题,从细节创意——水塘、道路、植物等入手,原则上对其生长环境不做大型的调整,而是通过对周边景观提升、环境利用、借景、借势等手法,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环境。区内的植物配备也以自然的农业元素为主,通过全方位的构造手法,将“有机”主题转化为一种度假休闲的生活方式,打造出以主题为主要驱动力的休闲农业观光度假小镇。
项目突破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力求将体验式旅游与本项目进行最深度的结合,本着环保和节能的本质,创造出一种非现实的生活格局。如产品中的星期八草场,夏季,可以作为接待的互补,打造帐篷露营地。冬季又是另一番景象,形成草垛,扬麦场等一派东北农村的景象。所谓星期八,是超脱于现有的生活格局,再造的一种新型的体验模式。
落地效果:
大连能是国际有机休闲农场是美丽大连的新亮点。在项目的区块中,私家农场作为项目的后续开发部分,是项目的高端区域和核心产品,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其打造为高端、私密、个性化的私人农场,每一个面积大概在5亩左右,真正圆很多人的农场梦。在该区域中,我们提出了四大模式,四大亮点,从配置产品到建筑类型,从销售方式到服务模式均形成全新的经营样式。
重点产品
(一)一馆有机体验馆
游客服务中心,主要以一组特色建筑构成,其主要的功能是,游客接待、集散,小部分住宿,健康体检以及有机产品体检、有机食品超市。同时,该部分设置小型的会议服务中心,供小型会议使用。
(二)一厅有机生态餐厅
有机生态餐厅,顾名思义,是一个以有机食品为原材料烹制食品的餐厅,建筑形式可采取温室的形式,以解决北方冬天经营问题。同时,项目地中的温室大棚冬天种植的蔬菜水果也可以供应生态餐厅的经营。
(三)一带滨水休闲带
滨水休闲带,主要利用项目地周边的溪流,滨水形成栈道和各类小型景观。夏天可以用于露天戏水、滨水移动餐厅、茶坊(临时性建筑)等使用,冬天可以利用冰雪景观,进行东北特有的冬季户外运动项目。
(四)一场星期八草场
预留一块场地,种植草坪,作为活动开展的场地,可以承接婚礼、户外酒会、野餐、放映露天电影,举行演艺活动等等,只要是需要场地的地方,都可以用到它。当达到旺季时,可以作为接待的互补,出租帐篷。冬天,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可以形成草垛,扬麦场等等打造一派东北农村的景象。所谓星期八,是超脱于现有的生活格局,再造的一种新型的体验模式。
(五)两园彩虹田园、鲜果乐园
1、彩虹田园
主要指有机种植区域以及项目地其它的种植片区。通过种植颜色,区块划分等手段,形成一个五颜六色,视觉、感官效果良好的区域。其中,有机种植区主要用土地租赁的方式,出租给有兴趣种植的游客,出租期一般为一年,农场负责提供种子、肥料和工具收获的果实可以客人自行带走,也可以由农场收购。
2、鲜果乐园
特指项目中的水果种植区。各类种类丰富,变化多样的种植,一年四季的水果采摘,打造一个真正的水果乐园。鲜果乐园中的水果一部分让游客提供采摘,另一部分供给有机超
市。同时,果园内形成类型丰富的各式节点,供游人休憩。
(六)三聚落休闲吧聚落、DIY工坊聚落、木屋别墅聚落
3、DIY工坊体验聚落,打造一组以工坊体验为主的聚落,满足游客的体验类活动需求,形成如鲜榨坊,果汁压榨、果酒酿造,糕点坊,东北特色坊,豆油、豆腐、酸菜、咸菜等等,木工坊,布艺坊,住宿体验坊(东北风格、木屋风格等)等等。在能是工坊中所制作出的产品一律贴上“能是”的商标。
4、休闲吧聚落
主要体现了一种“吧文化”,是一种集合了书吧,茶吧,酒吧,咖啡吧等等形态的集合体,有户外的,有室内的。如夏天可以形成滨水的散落酒吧群,利用简易的装置打造休闲类活动,冬天可以利用室内北方的暖炕、炉火等等元素形成东北文化的吧聚落。是一种灵活的、多形态、可移动的休闲聚落形式。
5、木屋别墅
木屋别墅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农场会员区域打造的各种个性化的木屋别墅,配备各类功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休闲农业的创新规划设计,为休闲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休闲农业的春天再次来临。
2.休闲农业景观设计 篇二
1 清徐汾河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 清徐县汾河以东地区自发兴建了一批生态庄园, 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 利用田舍、果品以及傍依汾河的田园风光, 吸引众多城市游客, “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 丰富了市民们的民俗体验需求, 并取得了一定效益, 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
但在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的同时, 园区规划建设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现状甚忧, 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 各单位规划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 而且各自为政, 项目单一, 不能形成园区完整的旅游系统, 不能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 园区景观建设杂乱无章, 其“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脚泥”的环境常常让游人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鉴于此, 为使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对汾河以东地区进行系统的规划已势在必行。
2 清徐汾河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景观规划的生态性原则;2) 经济性原则;3) 参与性原则;4) 突出特色的原则;5) 文化性的原则;6) 多样性原则。
3 汾河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清徐汾河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以建设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为目标, 以大自然为舞台, 以传统文化为内涵, 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 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 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 同时又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 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整个园区的建设紧紧依托汾河水系的规划建设, 以汾河湿地公园、汾河公园蓄水景观工程为引领, 因地制宜, 充分结合园区内现有的资源, 统筹规划, 综合开发利用, 全园总体布局形成“一带三轴、八区联动”格局。
“一带”——以汾河公园为景观轴带, 沿线布置各个景点;
“三轴”——以汾河东岸堤顶路、东干渠西侧的渠顶路以及贯穿园区南北的游览道路为园区主轴线, 将整个景区贯穿起来;
“八区联动”——奇特名优瓜果采摘区、生态养殖及农事体验拓展训练区、垂钓健身区、葡萄酒庄体验区、高档花卉苗木观赏区、金色农庄及农产品展示区、千亩葡果采摘区、高效农业生产展示区八大功能分区。
园区为适应总体规划要求, 考虑地形条件、观光旅游需求和各功能区分布的特点, 共设4个主入口:
1) 从榆古路进入东木庄入口处设园区的北入口。2) 在规划文源路东沿东木庄村段分设南北两个主入口。3) 在清东路清徐葡萄酒庄处设主出入口。
在东木庄村西侧汾河岸边结合汾河公园建设, 设置清徐古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景点。景点内设置栈桥、码头、渡船、铁牛及部分农耕用品, 让游客在此体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夕阳西下, 汾河岸边, 渡船晚归的汾河美景。
4 汾河观光休闲农业园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
清徐县汾河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 不仅完善了各种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更配备了各种旅游配套设施, 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 丰富了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内容, 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有:
1) 生态回归游:以园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融于自然, 享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安详, 放松疲惫的身心。目标市场:城市市民。2) 观光采摘游: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果品及其他农作物采摘, 园林式的园区旖旎风光, 开都市观光休闲活动之先河, 让游客不采摘也丰收。目标市场:城镇居民。3) 休闲度假游:开发生产草坪, 结合园区里的度假别墅, 配备常见的运动设施。临水游憩区则能满足都市人的亲水、戏水的渴望。目标市场:白领阶层、外企员工、时尚青年。4) 民俗体验游:介入周围农庄, 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 鼓励当地农民开设特色农家旅舍, “吃农家粗粮, 干农家细活, 享乡村陶然之乐”。目标市场:外国游客、城市家庭、中小学生。5) 会议考察游:适当利用园区办公会议室召开行业内小型会议, 远期建设办公区外的会议度假园。目标市场:专家学者、各种大小型会议。6) 购物旅游: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购买各种农产品、果的加工品、各种果木制品以及果树盆景。目标市场:水果爱好者、园艺爱好者。7) 节庆文化游:开展多种节庆活动, 例如:植树节、花卉观赏节、梨花会、风筝节等活动项目。目标市场:城市及周边居民、投资商、分销商。8) 苗圃观光游:利用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 进行青少年林业生态教育, 达到寓教于乐。目标市场:市民、青少年。9) 科普实习探索游:利用优质农业资源基地开展科技观光, 以展示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园艺, 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目标市场:青年学生。
5 结语
清徐县汾河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可使清徐县的农业生产开发实现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 由单纯的郊县农业生产转变为区域开发、成片发展, 改变了清徐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 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 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为太原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 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 提升了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 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对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 为人们提供高品位健身休闲场所, 对富裕农民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以清徐汾河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为例, 从规划原则、空间功能组织、道路交通组织、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等方面, 探讨了如何建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 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快速增长。
关键词:观光休闲农业,生态效益,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3.现代休闲农业旅游区的住宅设计 篇三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建筑设计;融合发展
在国家农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很多企业和个人依托农村优美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不但种植绿色农产品,还逐步引入房地产建设和休闲农业旅游、养老项目等。利用现代农业区,设计建设成了一批“可产、可游、可居”的生态农业景观,大力发展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村养老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形成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农业景观综合体。因其发展潜力巨大,越来越成为当前和今后企业和个人投资的“新蓝海”。
2013年2月,国家农业部印发的《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提出了示范基地创建工程、知名品牌创建工程、支撑体系建设工程、从业人员培训工程、乡土文化挖掘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六大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将直接关系到现代休闲农业与旅游、养老的协调、持续发展,做好休闲农业区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针,我们在调研、总结部分休闲生态农业区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休闲生态农业区的住宅规划设计提出如下几点认识和建议,供参考。
一、对整个休闲农业区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和规划设计
对当地原有的住宅和历史遗迹进行勘察、统计、规划,有计划地进行修缮保护,尽可能地维持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保留传统乡土文化特色。对新建功能区既要考虑到现代休闲农业生态园的生产和经营发展要求,又要考虑到每个功能区的设计要舒适、美观、经济适用。
二、尊重休闲农业区的地理特征和周边生态环境,环境与设计相融合,实现天人合一
我们要充分借助当地的地理位置,顺其自然,因势设计,让建筑设计充分体现、发挥休闲农业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本着节地、节能、节俭、保护环境的原则,就地取材,尽量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这既减少耗材和运输困难,又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中,让产树木的地方多用木质结构,产竹子的地方多用竹质结构,多石头的地方多用石质结构,尽可能地发挥材料学、力学、美学的特殊功效,实现建筑设计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
三、休闲农业区的房屋设计尽量以一层或两层为主
低层建筑有利于与休闲农业区相互协调,不显突兀。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错落有致,凹凸结合,既美观又方便休闲娱乐。房屋外墙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尽可能反映出乡土文化的色彩,体现休闲农庄的乡村特色。我们应尽量使用开敞的门窗,运用简洁明快的色彩和处理手法,使住宅立面的造型既具有浓郁的乡村风情,又颇具新农村的时代气息。
四、休闲农业区的住宅屋顶设计尽量以坡屋顶为主
我国位于北半球,大多数民居以坡屋顶为主。坡屋顶既有利于排水,隔热,冬暖夏凉,又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原来在城市建的平顶居民楼,现在为了冬暖夏凉,很多又改成了坡屋顶。为了更讲究实用美观,休闲区的住宅屋顶可做成前平后坡相结合的屋顶,这既方便游客上去观光赏景,又可以消夏纳凉,甚至可以在上面举行小型消夏聚会。坡屋面对应的女儿墙,在设计上要相互映衬,合理美化,以减少平屋顶部分的突兀感。
五、休闲农业区的住宅最好设计成传统的天井式院落
天井式(或称内院式、内庭式、中庭式)院落设计在各住房中间,既可为多个住房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可为休闲观光的旅游者提供一个个公共活动交流的区域,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井周围的住房应布局合理,设计上一部分家庭式的住房,厨房、卫生间、客厅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各住房之间尽量减少相互干扰,方便游客、老人生活。
六、建筑设计要体现继承与发展,汲取外国的先进理念
在建筑设计中既要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要借鉴融合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与风格,加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休闲农业区住宅的先进性。在保持传统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设计的基础上,积极汲取、借鉴中外先进文化精神,利用它的科技性、时尚性,为地域文化增光添彩,老树发新芽也是设计的时代要求。当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不断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必须考虑旅游观光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合欧式、美式的田园建筑风格,融合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让传统的地域文化风格抽新枝、发新芽,不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还要具有超前的时尚设计风格,给休闲旅游者留下一个流连忘返、还想再来的休闲体验。
4.休闲农业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理论 篇四
农业作为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初级产业,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生存依靠。农业不再以生产农作物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是将整个农业生产的环境、过程与产物调整为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为主。这使得其营运的目标,价值、收益乃至形态,均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被视为已由农业初级产业转型为三级服务产业。
根据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和旅游项目,主要起源于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大多为非丰城区的城市郊区)属于三级服务产业。在发展过程上(1990~11997年),国内马勇、舒伯阳两位学者总结为自发式、自主式、开发式三个阶段及相应模式(见下表)。观光农业在经历这三个阶段和模式发展后,逐渐向休闲农业方向发展。农业由提供单—的观光型旅游资源转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也就是说,传统的农业观光模式受到冲击,参与性与体验式的休闲农业模式倍受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农业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休闲农业市场消费强度也逐年增加。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的同时,园区规划建设却普遍存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碱,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现状堪忧,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规划单位和成果内容迈诧八尺门。另一方面,休闲农业园区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园区景观建设杂乱无章,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环境常常让游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鉴于此,本章对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理论作了进一步地深人人研究,以期能使位休闲弯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1休闲农业园区概念
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闲农业园区作为一种政策概念首先在我国台湾被提出,中国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政策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受到全球农业休闲产业化趋势的影响,其政策操作主要是受到农业企业经营理念的影响。发展休闲农业园区目前被台湾农政部门与农业学界视为辅导台湾地区农业转型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其发展跳出了以往规模经济思维,朝向精致农业政策的延伸转型。从休闲农业园区之社会本质特性来看,休闲农业园区之“园区”概念,必须是一个具有地方意义的community(社区)的观念,而不应只是一个强调专业生产的属于工业特质的park(厂区)概念。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自然景观与入文景观的融合体现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话,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环境,强化整个环境的融合与渗透,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话”,有效发挥空间环境构成的再创造价值及人义价值。原有农田景观与农业旅游观光园匈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基地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推动城市线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人们提供高品位健身休闲场所,对富裕农民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2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2.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健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放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休闲农业园(园区作为农业景观发展的高级形态,伴随着人类活动飭的频繁,其自然植被斑块正逐:逐渐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功能、结构、景观三个方面确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園地制宜的增加绿色廊道的数量和质量,补偿景观的生态恢复功能。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Frede《》LawOlmsted)认为,景观规划不仅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同时也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农业资源在乡村环境属性中具有生产和生态的两重特征,应该被广泛挖掘和利用。依据乡村自然景观特征,结合地方文化景观和农耕文化的发展过程,将休闲农业视为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相统一的复合景观系统,合理规划和设计休闲农业同区内的各种景观体系,在景观保护与开发之间建立可持续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如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贡梨基地规划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立足本地优势,建设有特色、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梨优质资源基地,推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合理规划,将园区建设成力有效保护北京特色果品、管理科学、生态环境良好、科技水平领先、产品质量优良、经济效益显著的北京市惟一性产品梨的优新品种高科技示范中心。通过不断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及经营方式,使贡梨旅游观光园逐步成为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规模化、环境生态化、经济效益显著化的惟一性产品旅游观光园。并成为北京惟一性产品——黄土坎鸭梨品种保护、开发的基地。贡梨旅游观光园突出乡村的自然及朴素之风尚,以黄土坎鸭梨果园观光采摘为主要活动,并将采摘垂钓烧烤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以突出黄土坎鸭梨的悠久历史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为坚固的市场基础。使来自各地的垂钓者、烧烤者、探索大自然奥秘者,在这里都可以愉快地体验“绿色之旅”的乐趣。
2.2大都市游憩地理论
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游憩地,其发展、繁荣不仅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功能化,有利新兴产业发展,还能促进乡村景观整治,推动乡村风貌塑造,全面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式的农业园区,供人们游憩。同时形成了一种规律,就是距离城市愈远,则建立了愈大的休闲农业园区和游憩地供人们较长时间的滞留。在这些游憩地功能区深层次开发中,必须景区功能划分明确,经营管理严格,以确保休闲农业园区景观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态性。在建设高起点和高标准休闲农业园区时,应加强游憩地管理,整治游憩地的环境。乡村游憩地并非是景观破坏严重,环境脏乱差,经营管理混乱无序;而是在保持传统风貌和原始风貌的前提下进行乡村风貌塑造,乡村景观整治,乡村环境治理和乡村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农业发展实质是市场需求拉动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不仅可以兼顾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善乡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进步,同时亦可促进城市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休闲农业园区景观空间是指在大都市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空间,资源十分紧缺,土地资源价格昂贵,但为了满足都市居民不远离居住地对休闲地的需求,城市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乡土文化,修建休闲、观光、采摘、康乐景观空间。休闲农业园区的服务设施配备较好,是都甫彈』憩者光顾频率最高的首选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可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乡村聚落景观、田园生活景观、农业生产景观、民风民俗景观,形成以“闲、静、雅、乐、纯”的景观特征,从而形成新型的都市游憩地。如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有着丰富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景。金瓜石原先属于台湾冶金矿区,从炼金厂、古烟道、废矿坑、战俘遗迹甚至是天皇寓所,所有这些又使金瓜石具有奇特的美,吸引着无数前来到访的游客。为了发展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聘请规划设计单位作了详细的金瓜石社区产业辅导计划,并在以后的运作实施中,定期出版《金瓜石社区报》,开办矿山讲堂等全力打造浪漫度假社区。
2.3景观安全格局扁原理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杞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户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应,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伞水平-卜。在景观过程中,格局决定功能,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这一景观功能的稳定性,要求相应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与优化。景观稳定性|越高,景观受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越强,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越有利于维持景观格局,保障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观光旅游者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及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景观稳定性以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来维系景观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持续利用的保护性与安全性目标,可采用反映景观异质性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聚集度和景观分维数等指标来衡量。
2.4可持续发展原理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其农产品过剩而经济增长缓慢的背景下,先后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自然农业、低投人农业或持续农业等种种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反对化肥农药,提倡自然循环和自然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世界各国的金融对生态环境农业的支持也在不断加强。如丹麦的Mercur银行在年基金的支持当中,共投资10个生态共同体。德国的GLSGermainschsft银行是一个有机农业专门投资银行,它支援30个有机农场和农业共同体。英国按全国性规模都在实行与“地域农业政策”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农业政策”,它实施14种直接支持环境保护型农业的财政补贴计划*。
前,可持续农业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文件中,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希拙夸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之一。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至生存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最高准则。人们通过改造自然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保护、开发、培育资源与环境的过程中实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增长。因此,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重要发展形态的休闲农业同区规划建设必须突出:
(1)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环境,强化整个环境的融合与渗透。
(2)原有农业景观与农业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协调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都市型农业为依托,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增加农民牧人。
(3)注重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休闲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并不
断提高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使休闲农业具有长期、稳定、持久、永续增长和发展的能力。
2.5绿色产业理论
21世纪是绿色生态的世纪,绿色运动或绿色革命是21付印的大潮流,它将反映和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绿色经济或产业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实现形态及形象概括。绿色产业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巩固提高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的少污染或无污染产业,在所有行业中加强环境保护,发展清洁生产,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绿色产品的消费观念在我国日益得到广泛接受,由此形成的绿色食品产业也得到一定发展。
休闲农业发展必须以绿色产业理论为指导,自觉成为为游客提供的农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休闲农业园区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组织、策划、开发与包装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绿色有机果品,投放于市场,提供给游客。同时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要通过“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培育绿色员工、创建绿色园区”一系列经营行为,形成绿色休闲产业链,将休闲农业园区打造成为具有适宜人类生存环境的、达到生态环保标准、兼具生态教育功能的绿色产业园区。
3.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理念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一郊区一乡间一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园区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休闲农业的规划和
开发必须基于该地方特色,将该地方资源之生活性、技术以及丰富性充分且深入的发挥,使其多样化、精致化、独特化*。如下所示,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会徽设计便充分显示了这一点,整个标,村、服务t乡村、致力于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宗旨。“乡”字采用书法体,显得有生命力和杀伤力,似路非路、似河非河,仿佛把人带人美丽的田园,表现出都市人对自然的渴望。标志整体造型质朴、简约,书法的笔触和圆形的结合动静相生,具有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与一轮红日相结合,体现出一项新兴的产业所具有的广阔前景和蓬勃的发展气势,展现了以农业休闲观光为重要内容的乡村旅游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未来。
休闲农业园区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可坚持以下四个理念,即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理念、坚持“农游”相结合的理念。
3.1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古国,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下,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农业。我国传统农业中早就有了“天人合一”的辩证认识,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今天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和园区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休闲体验等活动以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最高准则,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保护、开发、培育资源与环境的过程中实现提高农业的开发和利用,以确保园区景观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态性。此外在加大乡土文//三令源初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的同时,力求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园区景观的和谐统一。在保护农耕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大现代科技农业、农业科研基地、示范基地、培训基地、休闲观光示范园的开发建设力度,实现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结结。
3.2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的“园区”概念,被赋予了具有地方意义的community(社区)的理念,而不再只是一个强调专业生产的属于工业特质的park(厂区)概念。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社区经营的理念是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在了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前列。目前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成为辅导农民顺利转型经营1休闲农业及创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的载体。中国大陆的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可充分借鉴台湾关于6园区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改变以往经营思维,有条件的园区可朝向精致农业政策的延伸转型。这样可以改变大陆休闲农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现状,彻底杜绝挂个牌子就采摘、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管理、发展特点不突出、缺乏宏观系统的规划等弊端。
3.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理念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休闲观光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越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越强,因此园区建设要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优势,保持其“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我精、我特”的垄断性地位,使园区建设更直接地为园区服务、为旅游服务。如门头沟区的“妙峰樱桃园”、平谷区的“桃花海”观赏采摘区、顺义区的“龙湾屯万亩优质梨观光采摘园”等无一不是以特色取胜的范例。
3.4坚持“农游”相结合的理念
休闲农业的特点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休闲农业通过旅游业的开展而走向市场,建立自已的市场地位,提高了自身的价值,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休闲农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农业园区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休闲观光果业项目,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带动,发展“农游合一”的新型产—业,从而在城郊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游憩空间。
4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原则 4.1生态性原则
休闲农业应充分利用当地景观与生态资源,但不应与环境生态保育相冲突,也不应破坏自然资源。休闲农场内的人类活动行为可以有效控制将对环境冲击与破坏减少到最低,使得人类动与环境保育维持动态平衡,也使得自然资源与生态体系均衡发展。园区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4.2经济性原则
休闲农业虽然具有三产业的服务性质,但仍是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生活、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资源规划而成的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产业。农业资源的妥善应用,是休闲农场经营的基本生存条件,所以休闲农业仍以农业生产为主体。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4.3特色性原则
农业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又具有多样性和时空性,因此农业景观资源开发具刁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为此发展休闲农业必须跟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文化,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园区的规划设计要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4.4多样性原则 休闲农业为服务性的产业,是提供给大众休闲游憩的一种商品,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满足,是市场导向经营的最佳销售策略,休闲农业的经营应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并注重突出多样化的发展思路。园区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向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叶美秀,台湾休闲农业之环境设计.见郭焕成、郑健雄主编.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大学出版社,2004.4.23*(1)环境敏感地区的计划(environmentallysensitiveareascheme,ESA)(2)水边地区动植物栖息地计划(habitatschemewaterfringesa.eaz)(3)硝酸盐敏感地区的政策(nitratesensitiIveareas,NsA)(4)硝酸盐污染地区农场废弃物的处理补助(farmwastegrantsInnitrateyulnerab/ezon)没有指定的地区针对个别农场实行的政策
(5)乡村适宜居住计划(countrysideaccessscheme)(6)农村理财计划(countrysidestewardshipscherne)(?)农业、林地额外补贴计划(farmwoodlandpremiumscheme)(8)关于海岸沼泽栖息地的计划(habitat;chemesaltmarh)(9)(9)关于池沼地带的计划(moorlandscheme)(10)关于有机农业法的补助计划(organicaidscherne)(11)关于考古学遗迹地带的补助金(archaeologygrants)(12)对历史建筑和纪念遗迹地的补助金(historicbiJiidingsandmonumentsgrants)
5.休闲农业景观设计 篇五
府政策
休闲农业庄园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专业的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专家认为休闲农庄与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做好这样一个复合型的规划,专家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巧妙的运用政府政策。这一点是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取胜的宝典之一。
在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落地案例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辽宁大连国际有机休闲农场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项目是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关于有机旅游的一次规划设计,地点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的炮台镇长岭村,柏岚村以西,沈大高速西约2公里处。整个项目地以田园风光为主。共有土地约41.9公顷,土地性质为一般农田地块北高南低,土地平坦,最大高差约2米。目前项目地中种植着各类果树和农作物,正在进行有机种植土壤的培养工作。该区域距离大连约50公里,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通过项目策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完成,未来,将该区域建成以有机种植为核心,以休闲生活方式为主题,以田园体验、休闲度假、小型会议接待为功能的有机休闲农场。
在这次的规划中,专家们针对项目的需要,恰当的使用了一下的政府政策:
1、国家层面:2010年5月,国务院参事室发布了《加快发展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若干建议》指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互动和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区域层面:2008年9月,大连制定了《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
3、其它政策:《大连市特色旅游乡镇考评标准(试行)》、《大连市旅游专业村考评标准(试行)》、《大连市星级农家乐考评标准(试行)》。
这个有机农场的规划设计,是休闲农业的一种形式。四川绵阳香草庄园规划设计
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专家们在接到这个项目时有诸多困难和实际问题摆在面前。
1、项目地距离绵阳市紧半个小时车程,在杨家镇打造什么样的休闲度假区,如何营造山水田园式的休闲旅游小镇,既项目地旅游产品定位问题。
2、项目地有村民493户,1447人。面积为2376亩。怎么解决当地老百姓舍离土不离家,仍然留在自家门口工作的问题。
3、景区建成后如何持续吸引游客长期和持续的发展问题。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休闲农业庄园的规划设计,它涉及到旅游的发展,政府的“三农”问题等。
杨家镇先后流转土地4000亩、引进企业11家、成立专合组织3家,建成葡萄园、香草园、莲藕基地和核桃基地2500余亩,分发挥区域优势,大胆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主动承担产业转移,带动了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经过实地考察,专家们发现项目地块四周高中间低,非常适合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开发。项目地位于绵阳市南部所属的杨家镇团阳寺村,距绵阳市区12km。交通状况良好,可进入性强;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式对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商居共荣、山水相映的新兴旅游区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就自然条件来讲,区内景观有一定特色,但整体特色需要提升与进一步突出,应充分利用其地形和植物等自然资源,注入多元化的浪漫、养生元素,通过园林景观与特色建筑符号来提升资源的养生、度假以及其它旅游价值。
在这两个规划设计中,都涉及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专家们很巧妙的运用政府的政策,运用
6.休闲农业景观设计 篇六
2009-12-22 12:29:53|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来源:中科地景规划设计网
海峡两岸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中心(http:///)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组织形式。到2004年底,我国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4000多个,各类观光休闲农园更是不计其数。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的同时,园区规划建设却普遍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现状堪忧,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规划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缺乏具有雄厚国际背景的规划公司。另一方面,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园区景观建设杂乱无章,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环境常常让游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在北京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实践,对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从实践--理论研究--实践的发展过程,以期能使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桔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在16世纪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到最近100年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这样的理念,既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如今天的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为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它城市公园所不能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这时观光农业并为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据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公顷,分成40-5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
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国内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在我国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周朝的苑、囿中,便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如今,果品、蔬菜也同样运用在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中,如第五届深圳中国国际园林博览园“瓜果园”主要是采用奇异瓜果、蔬菜品种来营造具有丰富园林色彩的栽培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入口有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果园,分外亲切、宁静,曲线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道指引着游客的观赏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园林竹架、木架亭等等。植物配置以实用、观赏的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其中,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农业发展最好。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台湾观光农业经营状况为:
1、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园区;46处(2001年计划设置);
2、休闲农场;175处;
3、观光农园:385处;
4、教育农园:141处;
5、市民农园:56处。
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理论基础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景观发展的高级形态,伴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其自然植被斑块正逐渐的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功能、结构、景观三个方面确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因地制宜的增加绿色廊道的数量和质量,补偿景观的生态恢复功能。
●(2)景观美学原理
在西方文史中,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但随着景观含义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
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来源。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其本质上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美的享受和体验,是实施自然教育最理想的场地。在园区内的观花观果,感叹大地对于万物的抚育,向往着生态的、和谐的大自然环境,从而融入着人们的多层次的美学体验。
●(3)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应,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在景观过程中,格局决定功能,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这一景观功能的稳定性,要求相应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与优化。景观稳定性越高,景观受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越强,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越有利于维持景观格局,保障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观光旅游者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及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景观稳定性以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来维系景观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持续利用的保护性与安全性目标,可采用反映景观异质性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聚集度和景观分维数等指标来衡量。
2.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3.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2)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5)文化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农业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思路。
1.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
四、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建设与发展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及意义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建设,成效显着,为都市农业、都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以北京市观光采摘园为例,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提出了“八带百群千园”京郊观光采摘园布局的总体发展框架。其中“八带”就是构筑京城的“八大树种优势产业带”,即苹果、梨、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仁用杏。“百群”则是重点发展100个具有北京本土特色的果品群,建成100个高质量的名特优品种群。“千园”是建设1000个特色明显、品质优良,具有观赏、休闲、科普功能的公园式采摘园。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意义 据市场调查显示,有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观光和度假,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其中有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民俗旅游和农业观光创造了发展空间。
2003年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达1942个,接待游客将近4000万人次。综合收入已经达到了27个亿。
2004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超过2000个,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近10万人,观光农业年收入突破30亿元。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北京市农业生产开发实现了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由单纯的京郊农业生产转变为区域开发、成片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如今,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成了许多市民郊游的初衷,他们自驾车到郊区游山玩水、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提升了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类型
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对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分类,可分为大规模景区型,休闲度假型,科研科普型,名特果品采摘园,田园风光型,景区依托型,农事体验型七大类型。
●1)大规模景区型
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如平谷的桃、大兴的梨、顺义的葡萄、房山的磨盘柿等。项目:平谷区10万亩桃花园景区;大兴区万亩梨园。
●2)休闲度假型
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景观,例如山水相依,气候宜人、田园风光秀丽,并且距离北京市中心城区或者各个区县城区中心有一定的距离。项目: 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3)科研科普型
一般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优势和科技示范推广价值,种质资源丰富、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和设备先进。其建设功能定位可发挥“一个带动、三种基地、一个中心”的作用:
①成为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
②成为果品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
③成为提高果农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培训基地;
④成为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⑤成为果品贮藏、销售、信息服务的中心。
项目:北京市农科院果林研究所;黄垡名梨大观园
●4)名特果品采摘园
主栽树种以传统北京名果、特优新品种为主,开展传统名果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
项目:门头沟区京白梨基地;密云县万亩鸭梨基地
●5)田园风光型
它位于大都市的近郊区,其土地利用属性复杂,变化快,是城市扩张的首要空间,在城市的地域扩散中呈现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交错的特殊性,具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可以按照田园风光的类型来发展,即以果园特色、果品品质来吸引游客,又以现代景观设施、游憩设施来满足游客需要。
项目:四季青樱桃园;门头沟樱桃园;丰台区长辛店田园公园
●6)景区依托型
这类一般毗邻北京市其它景区,依托景区的客源来开展旅游活动,它本身单独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改造。这类园区与其它景区之间的旅游吸引产生互补,互相提供客源,协同发展。项目:昌平区日川果园;
●7)农事体验型
利用田舍、果品以及傍依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丰富市民们民俗体验需求。项目;台湖第五生产队园区
3.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如表1)即使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游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成具有: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
特 性 含义
社会性 提升园区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把人们从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
生态性 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又增强园区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达性 交通方便,以周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即可望又可游。
科普性 普及农业科普文化知识,园区观光与科普知识教育相结合。
参与性 通过各种采摘及民俗活动的开展,加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性 注重了环境多样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开发。
舒适性 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创造美观、大方、舒适的环境景观。
文化性 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涵,赋予观光农业园独特的文化品格。
整体性 保证各个农业观光园、园内景观要素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愉悦性 即以赏心悦目的园区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4.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旅游资源开发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各种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配备了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丰富了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内容,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有:
●1生态回归游:以园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安详,放松疲惫的身心。目标市场:城市市民
●2观光采摘游: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果品及其它农作物采摘,园林式的园区旖旎风光,开都市观光休闲活动之先河,让游客不采摘也丰收。目标市场:城镇居民
●3休闲度假游:开发生产草坪,结合园区里的度假别墅,配备常见的运动设施。临水游憩区则能满足都市人的亲水、戏水的渴望。目标市场:白领阶层、外企员工、时尚青年
●4民俗体验游:介入周围农庄,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鼓励当地农民开设特色农家旅舍,“吃农家粗粮,干农家细活,享乡村陶然之乐”。目标市场:外国游客、城市家庭、中小学生
●5会议考察游:适当利用园区办公会议室召开行业内小型会议,远期建设办公区外的会议度假园。目标市场:专家学者、各种大小型会议
●6购物旅游:吸引游客慕名而来,购买各种农产品,果的加工品、各种果木制品以及果树盆景。目标市场:水果爱好者、园艺爱好者。
●7节庆文化游:开展多种节庆活动,例如:植树节、花卉观赏节、梨花会、风筝节等活动项目。目标市场:城市及周边居民、投资商、分销商
●8苗圃观光游:利用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行青少年林业生态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目标市场:市民、青少年
●9科普实习探索游:利用优质农业资源基地开展科技观光,以展示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园艺,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目标市场:青年学生
五、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启示:
1、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
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的蔓延和扩张,这也就给了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衍变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限制条件,它们必须要迎合未来城市扩散对土地资源重新分配的需求。这就要求农业土地一方面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并转向专门化,在成为都市居民的公共开放休闲空间使获得增值。另一方面,还要求自然环境保留“原始野性”的价值,因为它们不带有任何都市标记而受到推崇。农田应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不简单是城市景向乡村的蔓延,城市的扩展、疏解大城市的机能以及提高田园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与质量应该在保持农田景观应有的规模和乡村风光特色前提下进行。
2、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
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而观光旅游正与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一起,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的3大亮点(周建明,2004)。也就是说,新的世纪,传统的静态休憩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化参与性外出休闲模式将倍受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
7.特色农业休闲养生旅游综合体设计 篇七
为了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我国由过去的传统型农业生产向适应未来发展的多功能复合型现代农业综合体转变。注重保护生态与园区建设的综合模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 即“与绿地共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人与环境的完美融合[1]。
2 设计构思
依据土地自身的价值, 科学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 创造多功能复合型综合体、整体化的大景观系统。
3 园区结构布局
以中国传统的扇形作为道路的骨架形式, 连接几大区域, 使其成为放射状辐射全区。
4 园区用地布局
园区在用地布局上分为六大区域。
4.1 居家养老区
当下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养老资源日益紧张, 老有所养问题突出。园区在西南角专门开辟出一块安静的区域作为老年人的养生养老之所。该功能区主要由老年人居住、生活、娱乐及医疗服务中心构成, 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值”的养老新概念、新模式[2]。开启快乐的老年后现代生活:天天有人陪, 天天有事忙, 天天有快乐!
4.2 科普体验区
该功能区由园区博物馆和探索科普广场组成。本博物馆的特色是体验式博物馆, 参观者在观看的同时还能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栽培、养殖及管护等过程, 使现在都市里缺乏农作物基本知识的人们能够更直接的学习及体验。探索科普广场由农业科普为题材的展示版、浮雕、雕塑及长廊、座椅组成, 是人们学习、交流农业知识的室外基地。
4.3 休闲观光区
该功能区为滨湖休闲、观光、餐饮、娱乐区, 定位国内高端, 围绕湿地构建具有湿地特色的休闲、观光、餐饮、烧烤等主题休闲观光区[3]。
4.4 农事作业区
该功能区以农事活动、作业为基础经营特色农业, 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 形成一种新型的农业业态。利用农业景观和乡村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等内容, 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和度假。
4.5 中央服务区
该功能区为全区的中央核心服务区, 定位于国内高端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和观光产业。打造集湿地主题休闲、高端特色餐饮、国际风情美食、旅游精品购物等为一体的主题服务区。以中央苇鸟观光酒店及会议会展中心为主力项目, 拥有超一流的综合服务体系, 为全区提供完善的全方位服务。
4.6 别墅度假区
该功能区以高端别墅度假区为主力项目, 紧紧围绕湿地生态文化主题, 打造新型休闲旅游地产, 构建颠覆性休闲度假概念。购房者可自住, 也可以平时交给园区服务中心进行出租游客服务, 宜商宜住, 扩大增值空间。度假者可购买房产, 也可以临时租住, 依据个人经济情况, 灵活享受湿地休闲娱乐。
5 结语
每一个设计方案, 都必须考虑其重要的地域性,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 呈现的绝对是不同的自然景观。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项目, 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人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风光及美不胜收的地域环境 (如哈尼梯田、皖南的村落、原阳的梯田等) , 这些人世间的奇景均不是设计师的创造, 而是当地的人们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 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 与自然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
“自然形成有机论”认为纯自然形成的东西是受周围所有条件综合限制、制约形成的, 看似无序但受到强大的各种力量的牵制, 在无序中完美地形成一种体系。如湿地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将场地中人为活动与自然条件相互交融, 使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形成完美的融合。每一个景观的塑造都是在创造一个美丽的画面, 在该地块中如何创造富有特性的湿地沿岸画面?基地整体呈扇形展开, 如同中国传统折扇在微风中轻轻舞动, 在雅致的扇骨下呈现出立体的水墨丹青。将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 将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 将整体湿地的景观构成为意境悠远的中国山水水墨画。
总之,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并非是园区简单的形式所能够呈现的, 设计想要追求的是内在的精神, 将形的东西抽象, 将神的内涵提炼, 将传统的文化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邓辅唐.湿地植物及其工程应用[M].云南: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
[2]周博, 王维, 郑文霞.特色养老[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8.休闲农业农业部门要扛大旗 篇八
杨绍品指出,现代农业发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养,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休闲农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地休闲农业竞相推进、蓬勃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类型模式逐步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综合效益同步提高的特点,形成了“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全国以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为代表的多元化休闲农业类型全面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在服务居民、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杨绍品强调,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日趋完善的农村设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杨绍品要求,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必须遵循“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正确把握并处理好市场决定与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设施完善与耕地保护、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点上创建与面上推进五大关系。同时,休闲农业面临着最好发展机遇,具有广阔前景,农业部门要扛大旗,把休闲农业作为事业来抓,尽快理顺管理职责,明确管理人员。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经超过180万家,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营业收入2700亿元,带动2900万农民受益,接待人数和经营收入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2014年上半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5亿人次,营业收入1500亿元,带动3000万农民受益。今后,农业部将继续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以农耕文化为魂,强化保护意识,深挖科学内涵,完善保护机制,着力做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工作。二是以美丽田园为韵,按照规划要求,加强工作指导,着力做好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三是以生态农业为基,把休闲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着力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四是以创新创造为径,不断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与设计水平,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做好休闲农业创意策划工作。五是以古朴村落为形,把古朴村落保护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有机结合,着力做好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打造工作。
【休闲农业景观设计】推荐阅读: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09-18
郊野休闲农业创意主题策划10-28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10-28
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热潮的思考09-13
新宁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11-12
寿星湖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议书07-03
休闲农业在路上——专注乡村旅游规划新理念07-27
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