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上好数学课

2024-07-28

谈如何上好数学课(共9篇)

1.谈如何上好数学课 篇一

浅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作 者:张森 作者单位:贵州省施秉县第一中学数学组,贵州,施秉,5562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数学课 教学 效率 提高

2.谈如何上好数学课 篇二

一、做好各项准备是上好数学课的基础

首先, 做好思想的转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 不是背下来就可以的, 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 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而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比如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派车”这两课, 是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有时就需要“进一法”, 有时就需要“去尾法”, 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 交流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尤为重要, 如:用桶装豆油、裁剪衣服、定做水桶、用袋子装粮食等等。由于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接触的事物也不尽相同, 通过交流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尽管这样, 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主要是每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的不同努力, 他们在每节数学课上获取知识的程度是不同的。这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 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做到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吃饱”“吃好”, 这些都是我们以往教学不曾考虑的。其次, 要做好物质准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 许多老师不再“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 所以对教材动辄就重组。我们都知道, 教材是由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构成的群体编写而成的, 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静态的文本资料, 它不可能将这种文本演绎成我们每个教师都能领会的“词典”。所以, 如果仅凭借经验或提供的静态文本即对教材进行改组, 我以为是不恰当的, 也是不严肃的。是否重组教材, 前提要吃透教材的编排意图。最近我看到一位老师撰写的苏教版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 这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例题进行了全新的改编。现把书本例题与这位老师的改编题分别摘录如下:

(1) 原例1: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 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 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新例1:甲杯倒出40毫升果汁, 还剩160毫升。原来甲杯有果汁多少毫升? (2) 原例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 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 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新例2:甲杯先倒出40毫升果汁, 然后又倒进60毫升果汁, 现在杯中有果汁160毫升。原来甲杯有果汁多少毫升? (3) 原练一练: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 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 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新练一练:原例1。我们对三组题稍作比较, 就会发现这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比较肤浅, 仅仅停留在表面, 缺少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层次思考和理解。教材编排的例1是两种数量的一次变化, 而这位老师改编成一种数量的一次变化, 这样做大大降低了难度, 要知道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且教材编写者编排的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所以, 一根粉笔一把尺子走进课堂, 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是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欲望的。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结合声音、动画等,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 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些情况用实物教学效果会更好, 我们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或者直接就用实物演示, 如“分苹果”中的苹果, “观察物体”中的积木, “可能性”教学中的乒乓球, “认识时间”中的钟表的准备等等。这些教具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 让学生学以致用,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 做好知识储备, 领会教材的意图, 制订目标, 做好教学设计。每节数学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如何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这些我们必须在走进课堂之前就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 我们可以制订分层目标, 对于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方法, 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 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外, 还要事先预设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将应对自如, 把难点问题简单化, 变得学生容易接受。

二、营造和谐氛围是上好数学课的保证

要想让学生认真上课, 师生要有深厚的情感基础。我们不难发现, 即使再优秀的老师, 他在为新班级上课时, 首先都要和学生进行交流,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 这是和孩子拉近距离。我们都晓得“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 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师生关系的和谐, 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不要把课堂死气沉沉, 像是“刑场”, 弄得学生心情抑郁。他们虽然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 但是思绪飞向例1, 目的是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画图、列表等策略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 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显然改编题无法承载。再来看例2, 题中发生变化的都涉及一种数量, 从“原来”到“现在”发生两次变化, 改编的意义不大。正如特级教师赵云峰老师所说:“如果重新改组后的学习素材比原教材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这样的改组是有效的, 否则还是以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比较切合实际。”这位老师放弃教材中的“练一练”, 则更不当。教材中的练一练, 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逐步倒推的模型, 题中条件可整理成“原有?张→送出一半→再送出1张→还剩25张”, 再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即“原有?张←要回一半←要回1张←还剩25张”。这道题与例2有相同之处, 都可以用逐步倒推的方法解决;不同之处, 例2可以先

多少, 再一图 (1) () 240160+8 () ×8 () -8 () ÷88步倒推, 而图 (2)

图 (4)

“练一练”则必须“逐步”倒推。基于以上分析,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在于挖掘例题所负载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掌握功能, 以此为途径, 通过它去实现智慧的或发展的目的, 而不是盲目重组教材。

在例1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整理信息。学生可以画杯子图, 可以画示意图, 如图 (1) 引导学生分别算出现何方, 谁也无从知道。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 心情才能轻松, 思维才会活跃。课堂应是“战场”, 学生要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进行唇舌之战, 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最终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法。和谐的气氛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小孩最喜欢别人称赞了, 如果这节课老师表扬了他, 他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他的小手会举得更高, 回答问题声音会更响亮。所以, 我们不要吝惜那普普通通的几个字:“你的回答真棒”“因为你大胆发言, 老师更加喜欢你”“你的想法很独特, 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你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 大家都应向你学习”等等, 更不要吝啬简简单单的肢体语言:竖起大拇指、投去关注的目光、微笑地看着他、摸摸他的头顶等等。以上办法虽然简单, 却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教学效果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无论我们的数学课备得多么精彩, 我们的课前准备多么充分, 我们的课堂多么活跃,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 那就是教学效果如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哪些孩子在认真思考?哪些孩子在溜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有没有托着下巴冷眼旁观的, 有没有溜到别的小组的, 有没有东张西望的等等。我们一定要在低年级起就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告诉学生: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体现。如果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就要先尊重别人, 而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是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 内容较难的要先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 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 实现学生学数学的最佳效果。

3.浅谈如何上好数学课 篇三

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在教学前,应该向优秀教师学习、与同事探讨,同时也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预设。数学课本身与实际联系比较多,所以,多留意学生们的空间,多注重学生动态,多了解自己的学生很关键。正确树立教育理念,多学、多问、多看、多思考,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才能扣人心弦;这就是为什么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向导。

二、课前充分备课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平时授课,我习惯于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为后面的新授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上好一堂课,导入很关键。所以导入时,尽量与学生联系实际,一般我采用激趣法、设疑法等开场。把讲课以讲故事形势串联;这样比较接近小学生的感官能力 。有时也以人文教育方式导入新课。如:在讲解整百、整千的加减法中,以爷爷要买一台电视1000元,电冰箱2000元,爷爷应该付给售货员多少元钱?预设实际场景,穿插人文互相帮助理念,小朋友们愿意帮助老爷爷吗等等导入新课。学生们带着团结互助的理念认真地把课听下去,与老师的思路融为一体。

三、在实践中感悟

在教学中, 选用恰当的教具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让同学们用自己所准备的各种纸折出各种各样的角后,并继续用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然后让学生演示如何让角变大变小,从具体操作中,让学生自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系。通过在实践操作中做角这一活动使学生得到了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良机,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不仅能逐步理解角的大小变化过程,而且还能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用恰当的教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课堂效果很不错。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个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我特意把事先准备的一个角(用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直条制成)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的教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思维活动的充分表现,课堂气氛和效果达到了高潮。

四、给足思考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五、创新练习设计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 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用练习设计的艺术汲取学生的心,使他们有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习了口算除法,我设计“青蛙过河”的故事情节,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学习了简便计算,我设计了在多项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的环节,培养了学生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思维深刻性和敏捷性训练。丰富多彩的练习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们在学习中增强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培养了毅力。

目前阶段,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规律 、基 本技能及问题解决的策略。同时又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心体验,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达到了向课堂要效益,做到课堂的保质保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4.浅谈如何上好高一数学复习课 篇四

上好复习课,是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极为重要。因此,我们高一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复习,怎样具体上好复习课呢?

1、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说明常见的错误的防止和策略外,应大胆放心的地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自己适当减轻自身的负担。

2、题目类型要精选,尽量做到重点知识重点讲。题目设计到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要让学生“会一题通一类”,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师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针对重点、难点、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作业、考试等出现的问题,进行强化复习,帮助学生进行基本例题的归类、整合。

3、强化分析过程,总结解题规律。例题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原形和模式,教学中应重视题目分析过程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的特点,探索解题思路。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要予以归纳概括,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

4、积极进行思维训练,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发展提高是复习的又一重要目的。通过复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应让大多数学生除了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外,更主要的应让学生在思维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特别要注意发展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索数学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要点知识的梳理?有些教师喜欢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形式引导学生填充回忆、整理

复习内容。其实,这样不能引导学生从较高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的讲述,很多学生的认知模式就错过了重组的时机,而且复习课上的概念、知识要点等的简单重复是枯燥的、低效的。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将复习的有关概念、知识要点等编成练习题,让学生见题想概念、知识要点。如果此时的题目比较简单,但覆盖面较广,重点比较突出。那么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配套练习,实现了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基本技能的双赢效果。

如何把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焕发生命的活力,提升复习课的效率,应是我们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5.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优质课堂 篇五

银坑镇周庆小学谢金发

一、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1、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和考纲

当我们多教了几年书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看到本节课要上的课题时就知道本课的知识点有那些,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重点好像都很清楚,于是立即动手设计教学思路。其实这时我们就忽略了一个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所教的教材每年都有一些小的变化,每年的中考考纲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备课前认真看看最新版本的教材、课标,看看今年的中考说明,找些最新的中考复习资料看看关于授课内容的最新的命题趋势和新题。做到心里有数。(用暑假参加市基本功大赛的失误为例)

2、广泛阅读别人的教学设计

当我们对教材、考纲等有了深入的研究后,可以在网上寻找关于参赛课题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多找一些,包括我们自己手上的纸质材料(如鼎尖教案)和同事们写的教案,认真看看这些教学设计,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哪些题选得好,哪些情景给人眼前一亮等,这些都是设计我们自己的教案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3、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等我们做好了上面的两项工作后,对这节课该怎么上就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了,这时可以静下心来,好好雕琢上课的教案,参赛的优质课不比常规课,有很多人说优质课比赛就是比谁更会做秀,这话虽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要在45分钟里给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设计要“新”。要用别具一格的导入为切入点,用富有新意的问题设疑,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出结论,用创造性的方式总结归纳,用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题目巩固,用恰当而又不流于形式的方法小结等。(用自己参赛的教学设计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4、耐心制作课件

拿出了教案初稿,我们就要着手制做上课用的课件了,我一向不赞成在网上随便找一个课件拿来修改一下就使用的方式。别人做的课件是根据他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设计的,我们再怎么修改都还有别人的东西在,用起来就是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所以,课件还是自己做的好。做课件时,我们可以自己设计模板,在网上找到或自己用专业软件设出本课需用到的素材,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再根据我们设计的教案去制作课件。关于课件,我在后面还会讲到,这里就一带而过。

5、细心设计其它教辅工具

课件是一个得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但我们不能事事依赖它,在讲授一些特定的问题时,往往还要实物辅助效果更明显(以自己的设计“网格纸”为例)。有很多老师习惯使用学案,学案也是教学辅助工具,我们在课前也要认真准备好。

6、反复试教

设计好了教案,做好了课件,准备好了教具,我们就要着手上课了。在试教时要尽可能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试讲,看看自己的设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一般地,我们要让优生在百分百能听懂、会做、收获的前提下能配合我们上课,让中等生能扫除百分之八十的知识障碍,让后进生对你这堂课感兴趣,能投入到课堂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在试教时,一定要多找些有经验的同学科老师来听,并诚恳地请他们给予指导。在反复试教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反复修改。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强悍的团队是成功的保证

在比赛结束后很多同事向我道贺,我回答的最多的就是:荣誉被我一个人独占了,但功劳是大家的。任何一个老师,哪怕你自身素质再怎么过硬,靠单打独斗是很难取得好的成绩的。我还清楚地记得林望春老师在总结比赛时说的一句话:在你们成功取得好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强悍的团队在支撑你,不要因为这个成绩而沾沾自喜,因为,这不是你的功劳,是你们这个团队的功劳,你,只不过是这个活动的执行者而已。在我参加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的同事们给了我大量的支持,何发生校长、饶伟平老师、黄国坚老师、肖斌阳老师、严志云老师等不厌其烦地听我的课,并直截了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需要怎样修改。初三备课组的各位老师,只要我有要求要到他们班试讲,他们二话不说就帮我布置安排下去,在我到了比赛地点后,我感到一个人搞不定,向黄国坚老师求助,在接到我的电话后,黄老师连夜赶下来,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投入到修改教案、课件的工作上去,还有一个去听课的永隆初中的刘瑞昌老师,连夜帮我做教辅工具做到十一点多。所以我说,一个强悍的团队是成功的保证。我们只有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群策群力,才能做出精品。我也建议以后去参赛的老师们,在赛前就组织一个小团队,精习打造教学设计、课件,认真设计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突出重围。

三、精湛的内功是成功的基础

有了充分的准备作前提,强悍的团队作保证,我们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基础,哪就是自身精湛的内功。我认为,我们只有在平时练就扎实的上课基本功,才能在比赛中从容应对各种事前不能预料的突发性问题。

首先,我们的语言要简洁;要力争做到不讲一句费话,这一点我在平时是做得很不够的,我总是有一种心理,生怕学生听不懂,所以对重要的知识点总是重复罗嗦,在学生做题时,看到他们有障碍了就想着要点拨。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学生在思考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便于他们思考。在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再多的点拨,他们也不一定能听得进。我的团队指出了我的这个问题后,我就干脆把自己在每一个环节要说什么全写了出来,记在上课用的教案上,这个笨方法帮了我大忙。

其次,我们的表达要准确;对重要的概念、定理,在表述时要做到准确、一字不差。再次,我们的书写要工整;都说,一节课不写一个字全靠课件来辅助的数学课是失败的数学课,这话很有道理。教师的板演,学生的调板,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的书写,是必要的,我们在板书时要尽可能地工整书写,不能达到书法家写的字的美,但也要达到小学生写的字的正,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四、合适的课件是成功的辅助

我们在参加优质课比赛时往往会花大力气在课件上,在观摩时我们说得更多的也是某某的课件做得好,很漂亮等等。诚然,设计精美的课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过犹则不及,课件宜精练而不宜花哨。课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课件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性工具,而不能事事依赖课件去解决,课件用得好是很好,但用得不好只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我认为,课件是否合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教学策略的适合程度,即是否体现出主讲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和策略,只有经过充分备课、巧妙设计、良好制作的课件才是对学生学习最有利的课件。再好的动画或程序都不能构成课件优劣的第一因素。设计和制作课件的目的终究是要为教学而服务的。

(二)是否能够充分、及时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教学信息,可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获取知识的推动力。

(三)是否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如运用动态演示,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呈现过程;或将抽象过程具体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是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借助多媒体课件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五、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6.谈如何上好数学课 篇六

论文作者:刘波

工作单位:兴义市乌沙镇佳克小学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乌沙村一组

***

2015年4月16日

浅谈如何利用农村资源上好小学科学课

【摘要】: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说过:“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主要是教学设备简陋单一,但也有着有力的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这些有利条件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观察、考察、等实践活动的场所,牵引着科学走进生活,正可谓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依赖于生活。由此可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农村小学如何利用农村资源上好科学课,已成为科学课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

【关键词】:因地制宜优势 网络优势 农村自然优势 自制教具

农村科学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没有专业教师。但农村学校还是有许多有力的教学条件:自然环境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学材料;科学课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应特别注意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下面就我多年从事小学科学课的几点微薄经验,供大家分享。

一、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校位于大云山脚下,这里有着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之称,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我校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资源。诸如优美的自然风光、高大雄伟的山峰、黔龙化石„„这一切都给科学教学提供了优势资源,在科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让学生至身于科学,以玩促学、寓教于乐。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曾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在植物成长《种子发芽了》教学中,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我组织学生来到大云山上,让学生亲自到山上去采集植物的种子比赛,同时,将学生采到的种子来做“播种希望的种子实验”游戏,在愉快地玩耍中,轻松地揭开了种子发芽的奥秘。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山里去考察山林里的树木,观察山里岩石的种类、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同意,同学们来到黔龙化石保护区参观了龙化石,鱼化石„„等,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不经意间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科学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科学的思想感情,达到了科学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网络优势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收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因此对老师而言,学会运用网络提高学习的技能至关重要。如:关于恐龙的灭绝,学生非常感性兴趣的话题,去网络上收集关于恐龙灭绝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帮了老师的大忙,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更直观的呈现了出来,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如:在《生物进化》教学中,多彩的古生物画面牢牢的抓住的每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他们认真的观察着从古到今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特征,通过比较分析,从而使学生轻松地认识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由于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变古为今,变远为近、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扩展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使科学课堂走向了立体化,这一点其它教育手段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可以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认识太阳给我们带来什么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下载相关的图片,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比较好的掌握科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可以建立网络平台,实现全新交流。以前我们的教学交流与评价局限在一个班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外校的学生、老师,与某方面的专家,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多方面的思维碰撞会产生很多意思不到的智慧火花,专家可以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指点,有共同爱好的小学生可以合作研究,同时小学生的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也许会启迪专家们产生更多的发明和创造;也锻炼了学生对待不同意见、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农村自然优势,上好科学课.农村虽远离城市,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杂,但农村的孩子却天天与昆虫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在农村的田野里、草地上、小河边等一些地方,生长着无数有名的、或不知名的植物,山川地貌和岩石„„等,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科学教学中,能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提供直接感知的植物,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植物形成正确的概念,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有很好的帮助。在这过程中,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好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如:《桃花的观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农村自然条件丰富,山清水秀,岩石、土壤到处都是;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假如这些探究只局限于课堂上,单凭标本、直观教具或课件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考察、去感知自然现象,学生科学课既能上得生动活泼、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

四、自制教学用具,丰富科学课教学资源.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科学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

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科学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经过摸索,解决办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例如:三年级《科学》观察《蜗牛》一课,教材中提到了观察蜗牛的嘴、运动方式、爬行的痕迹,以及蜗牛赛跑的活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都有一定的困难,我通过用水晶板、钢丝、毛线制作出蜗牛观察板,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难题:这样教学,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来感知事物,参与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获取的知识也比较生动形象、深刻。这样施教,不但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7.浅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篇七

1. 完美的教学设计

第一, 从“为什么学”入手, 确定教学目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学数学”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的要求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是人类智慧的体操, 所以, 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具体的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 进而上升为数学科学所体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 充分考虑“学什么”, 筛选教学内容。在明确了数学的教学目的之后, 就要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才能达到这些教学目的, 即确定“学什么”。教学内容并不仅限于教材, 教材只是形成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 从数学的教学角度来说, 其内容就包括了数学的事实、概念、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为例, 其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了教材直接呈现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还包括了这些公式中底与高之间的转化与变形等内在联系。这些内容在教材上没有呈现, 需要教师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之后有选择性地扩充与加深。

第三, 以“怎样学”为中心, 选择教学策略。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 就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即考虑让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只有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使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策略, 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讲授法上。

2. 设计好练习

第一, 练习的应用性。所谓“学以致用”, 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有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了圆心与半径的知识后, 让学生在地上画一个圆圈等等。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而不再是单纯地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 这样,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 练习的层次性。练习的层次性包括了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一般是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例如在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后, 可以先让学生对照书上的例子来区分一组分数 (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写分数;最后可以问学生“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这样具有层次性的练习形成了一连串的问题链, 既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也能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第三, 练习的纠错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起步阶段, 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会出现对知识掌握不完整、理解偏差等情况。因此,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可从学生容易发生错误和经常发生错误的地方入手, 适当设计一些“陷阱”的题目, 诱使学生步入“陷阱”, 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辨析, 找出错误的原因, 归纳预防的措施, 让学生在错误和纠错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二上课

1.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不要认为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怎样才能让你的压岁钱升值?”——用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来导入存贷问题的学习, 对学生来说, 远比课本上硬生生的例题要有吸引力。生活是教学的源泉, 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实践证明, 从生活经验入手, 创设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情境, 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小学课堂中时常可以看到学生出错、教师大骂的情况, 往往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须知, 小学生处在知识、智慧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部分的小学生是有进取心的, 想获得别人的肯定与尊重, 因而往往会偏执地固执己见;他们思考问题不够严密, 这就容易犯错误, 失去信心。针对学生的这一矛盾, 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 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维护他们的自尊;另一方面要耐心地教导, 锻炼他们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从根本上建立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 为学生留下思考空间

好的课堂教学既要有课前的预设, 也要有课堂的生成。所以,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 才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例如在讲解“五 (1) 班有50人, 在一次测验中有1人不及格, 及格率是多少?”这道题时, 我没有急于给出求及格率的公式, 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结果得到了“1-1÷50×100%”的意外收获。可见, 我们应当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有开放了思考的空间, 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杰远.数学教学新思维[M].南宁:接力出版社, 2003[1]孙杰远.数学教学新思维[M].南宁:接力出版社, 2003

8.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篇八

把数学实际问题生活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的魅力,领会数学知识的内涵,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笔者在教学“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课时,把一节课的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家庭里发生的事情,编制成“有理数大家庭”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整数、分数等不同角色。在“有理数大家庭”里,哪些属于整数,哪些属于分数……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掌握了知识,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营造和谐的教学情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问题引探——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助推器”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呼唤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推动学生主体行为特征和能力发展的教育。因此,探索尊重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扭转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对教师抛出的问题、丢下的“包袱”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

2.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讲《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一节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求证: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在教学时将学生活动设计如下:①让学生画一个任意四边形,并连结四边的中点。(学生动手作图)②让学生猜想连结四边中点所得图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出所猜结果)③学生验证猜想结果,思考证明的方法。(动脑思考方法、动口叙述思维推理过程)④学生板演解题内容。(学生动手书写)⑤推广结论:A.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菱形?B.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矩形?C.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正方形?(学生思维发散思考并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运用探究式教学。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他们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数学生活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增长素”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大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从现实中寻找数学题材,把要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理解、巩固、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能把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相联系,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如笔者在“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问题从生活到教材,从易到难,从开放到归纳,学生由教师引领到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才能上好初中數学课,是一篇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大文章。经验也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只要我们当教师的尽量做到使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他们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奇妙和规律,发挥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就能够把数学课堂同“枯燥”、“繁琐”、“空洞”、“深奥”这些词语分开,变枯燥为有趣,变繁琐为有味,变空洞为实在,变深奥为浅显、形象。

9.如何上好数学课(精选) 篇九

嫩江二小

刁美玲

数学课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其实,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用教材教教材,纯粹为了学习知识而脱离了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他是来源于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的。如果在课堂教学重,教师能充分把握这一点,那他的教学不会再是枯燥乏味的,不会再是神秘难懂的了。所以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学知识应用知识的乐趣,并且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数学知识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所以认为数学枯燥乏味,主要是因为原来的教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在的教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例题的选择上就选择了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不如在讲百分数的应用

(一)的时候,书中就出示了情境图:“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水东冰的问题学生们都有尝试过,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学生也有感官认识,那么到底增加百分之几呢?这就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再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节课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徐网上只有真正理解了棉面积和面积单位,才有可能正确的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面积单位的认识就是必要的基础和前提,只空洞的说教,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必须在学生的身边取材,让他们真正的摸得到,看的着。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拇指甲,去和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比较,得出形象的记忆:1平方厘米如同大拇指甲板大小,我又伸出了自己的手,让同学们观察我的手掌,的出1平方分米如同大人手掌面得大小,或者看粉笔盒,1平方分米有如粉笔盒一个面的大小。那么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呢?我就地取材,我们班教师的地面砖恰好就是50厘米×50厘米的,教完概念后我让学生看地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1平方米原来就是4快地面砖的大小,我还让学生出来站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让他们亲自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这样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了、感受到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记忆深刻。这堂课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完成了学习。

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这节课,我出示了如下几个问题,问题

一、有一株亭亭玉立在遂平如镜的水面上的莲花,莲花高出水面2尺,一阵风吹过,莲花倾斜于水面6尺处,求水深及莲花的高度?问题二、一个木箱长4尺,宽3尺,高2尺,问一根6尺长的木杆能放进去吗?为什么?问题三、一新郎新娘欲装修房间准备结婚,要给楼梯铺地毯,已知楼梯高2米,坡脚45度,求地毯要多长?这几个问题都是生活中学生们会经常遇见的问题,而且莲花图片非常美丽,木杆问题极具挑战力,铺地毯问题又非常有趣,学生首先就有了极大的兴趣,课时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经过分析、讨论学生会明白将以上问题转化为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就相对容易解决了。讲问题情境抽象出几何图形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在自己积极主动、想学、了学的心境里就完成了本节课,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的一节课上完后会让你感觉事半功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会更进一步,更加了解数学史为生活实际服务的。再比如,学习《远的周长》这节课,当学生用书中的滚动法和绕线法测量完圆片的周长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测量出他的周长,学生用绕线的方法费了好长时间才勉强测量出圆的周长,同学们东感觉这样做既麻烦有不准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考虑问题,采用类比的方法,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呢?它的周长又会和哪些条件有关呢?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继而推导出圆的计算公式,这样圆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水到渠成。在教学中,教师对圆周长的测量先来源于生活的需要,进而抽象出知识原型。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自觉形成数学思维,进行抽象、概括得出圆的周长计算肯定有规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相互交流,直到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知道数学除来源于生活外,还应用与生活,要让学生会用数学。

学生在学了小数加减法后,单独的训练既枯燥又乏味,而把这样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成生活中的时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就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复杂的知识就会变得简单化。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设计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景,一些人当售货员,一些人当采购员,要求售货员将商品标价。如:书包32.00元,笔袋3.50元、还有5.4元、6.85元不等,铅笔1.3元,铅0.5元等,让他们在买卖过程中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小数计算都得到了训练,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就掌握了知识,并且会讲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起课堂中枯燥机械的训练要好很多。再比如,学习了百分数之后,书中学到了恩格尔系数,可以利用恩格尔系数去衡量居民生活的富裕程度。我就根据这一知识,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的消费比例情况,计算自己家的消费比例,继而利用恩格尔系数判断自己家的富裕程度,对于家庭相对贫困的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调查知道了自己家的经济状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借此我又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学生也都积极地接受了我的教育,在没有了以往的不以为然。

上一篇:温和的句子赏析下一篇:初中英语暑假作文 有意义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