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师考试题目

2024-09-08

实验师考试题目(精选6篇)

1.实验师考试题目 篇一

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考试题目

一、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心理健康与学习/工作、生活的关系,大学生应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有些人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自我设计过高而导致失败时,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绝望走上轻生的道路;一部分大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父母,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面对日趋社会化、复杂化的大学交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交际技巧,想要与人交往又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经常处于各种矛盾之中,埋怨自己没有用,进而封闭自己,导致性格孤独和心理焦虑。心理素质较差的求职者在面试中会因为紧张等因素导致发挥失常,最终与自己心仪的工作擦肩而过

可见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注重心理健康,能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2、结合实际,谈谈你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扰及应对方法?

A平时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缺乏学习动机,每天早上没有起来的动力,即使要早读。为此,我努力去对自己作全面分析,分析自己,分析环境,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和内部学习动机,仍是自己的学习的目的;培养学习兴趣,适当以有趣的方式学习;适当参加感兴趣的活动、玩玩游戏等,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习变得有趣;设法弄懂不会的知识点,让自己有学习能力感,增强学习的动机;树立新目标,把每天要做的事情、目标写成文字,放到醒目的地方,并踏踏实实做好每天的学习内容,自主学习,让学习有计划,不会没有方向

B大一基本上时公共课、基础课,很少涉及专业,以致不太了解专业课。为此,网上搜索资料、多听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讲座、找一些专业书看看,随便翻翻、向学长、学姐了解专业情况以及上网搜索,以大体了解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及专业课的相关内容

C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在学习内容上的见解及讲话。为此,我积极做好预习工作,并思考相关问题,努力让自己放松,做好的心理暗示;参加学术社团、志愿者活动和学术组织,抓住锻炼的机会,这样就必须完成分配到的任务,没有推脱的借口了;多和身边的人交流、看视频和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及思维转化能力,以便厚积薄发;

D没适应大学生活,不懂怎么学好各课程。为此,我学着.提前预习课文;认真作好课堂笔记,特别是基础课;培养学习兴趣,探索书本知识,多参考其他课本及文献资料,不求死记硬背,只求知其所以然;.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征求老师意见,并自己努力去实行 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与情绪做朋友”这一章的学习,结合实例谈谈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就如平日里有时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和好朋友小吵一架,我会在与朋友争吵一会儿后要求俩人都停止争论,让彼此都冷静下再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当时没法解决我会:1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同时合理宣泄,大哭一场,以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如散步、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睡觉、找个安静的地方大喊、回忆自己高兴、幸福的事等2在心情烦闷时,可以通过看漫画或喜剧表演、讲笑话、自我解嘲等具体措施,驱散心头的不快。更重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3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

上思考问题,“如果我是对方,会是什么感受?”4顺其自然,随时间的推动,双方都会想通,又是好朋友。5告诉自己生活永远不会像我们情绪低落时感觉到的那样糟。当你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不好时,要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去排解掉它,告诫自己:不要去理睬它,你要学会自我安慰:“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4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日常和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请谈谈你如何看待挫折,可以有哪些应对策略?现实和理想不会是一致的,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挫折。挫折具有双重性质。在积极方面,给人以交易,锻炼人的意志,增长才才干和智慧,引导个体认知产生创造性的变迁,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消极方面,心情痛苦、情绪低落、行为偏差、疾病缺勤增多、事故频生、生产减少、纪律松弛、转业增多,使人甚至是意志消沉而不思进取,进而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挫折可以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既可以是理性行为,如改变策略、降低要求、找借口以自我安慰等。挫折有累积现象,即使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也经受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和失败,这可能是一点点侵蚀容忍力,也可能蓄积着,在某一刻因某导火索引爆。总的来说利弊的具体还得看跟人自身状况。

1.沉着面对,冷静分析思考,寻找出挫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2.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

3.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提高认识水平,正确对待挫折,学会自我疏导。不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会有不同的态度,只有相信自己,接纳自我,了解自我,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能行!”,你才会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4.调整、转化目标,改善处理问题的方式,变换视角和出发点。我们在制定自己的目标时,有时会脱离自己应有的水平,使自己屡屡挫败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所以当有些目标不切实际时,就干脆放弃;当有些目标过高,却不能够放弃时,就应当适当调整,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通过实现小目标,最终达到大目标。倘若原来太高的目标一时无法实现,可用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来替代,这也是一种适应的方式。

5.倾诉衷肠,学会情绪宣泄,主动找朋友或陌生人倾吐心声、减轻心理压力等。当你遭遇挫折和打击而又疲于应付的时候,亲密的朋友和家长都可以给你心灵的安慰。向他们倾吐你心中的不满和悲伤,得到他们精神的支持和鼓励,使自己尽快走出精神的低谷。而一味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千里之堤迟早会崩溃,往往会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

6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远大目标,就不会轻易地屈服于各种挫折,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不断前进。

总之,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因此,大学生朋友们,让我们接受挫折的磨砺,从逆境中奋起,为我们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铺垫吧!

二、案例分析题

1、“有一天小真终于忍不住和小玲吵起来了,原因是小真从小爱干净,而小玲总是喜欢踩着自己的床而不是扶梯到她的上铺,以前也和小玲谈过一两次,小玲每次都是乐呵呵地答应她,可平时习惯了大大咧咧的她过不了多久好像又把这事儿给忘了。事后小真也后悔,觉得自己不应该为这件小事和小玲吵起来,可自己一时就是不习惯别人踩自己的床,小玲也觉得自己不好,明知道小真爱干净,可自己这大大咧咧的性格

总让自己没过一阵就把这事儿给忘了,两个人都不知道如何与对方沟通”。请结合该故事,谈谈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怎么避免冲突,冲突发生了,该如何调适?

1.换位思考。这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如我们经常用,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会怎样处理?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应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时应存大同,求小异。2主动交往。每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都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痛苦。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适应,需要人际关系支持陌生情境。二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许多误解,如先同别人打招呼,在别人看来低人一等,大学生的主动交往也很重要,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3移情。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与沟通,情感的沟通越充分,双方共同拥有的心理领域就越大,人际关系就越亲密。移情不是同情,而是交往双方内心情感的共通与同一。人是经验主义者,对别人理解高度依赖于自己的直接经验,因此,自我经验的丰富,是理解与移情的必要前提。4帮助别人。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日常生活中的患难之交正说明这点。所谓“雪中送炭”的心理效应,锦上添花就很重要。5尽量避免争论。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争论往往都以不愉快的结果而结束。事实证明,无论谁赢谁输都会很不舒服。6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人际关系产生障碍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明智之举,是责任感的表现,对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际僵局会因此被打破,小玲如果用于承认错误,宁努力去改正,就不会有大吵这个结果了。7善用赞扬和批评。不到不得已时,决不要自作聪明地批评别人。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像小真应该委婉地以另一种方式题意见,而不是跟她说过几次没做到就大吵;给别人保留面子。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小真对小玲提要求时可以先适当夸奖她开朗,然后引出要是能够稍微注意一下不要踩自己的床

1.找个方便的场合个别交流。交流不一定是要说服对方,而是各自阐明自己的想法,交流给予双方的是表达的机会。讨论中要准备做出让步,找一找有没有可使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你希望谈话保密,可事先说清楚。小玲和小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边吃着东西,边委婉地讲起来,尊重彼此,最后探讨出较满意的最佳解决方法,而不是说只是要满足其中一个人,2.就事论事,只涉及具体问题,不要将过去的恩恩怨怨牵扯进去,有利于解决当下的问题。3.冲突源于双方,当事人要对自己的态度负责,而不要强调对方有什

么过错。怪罪对方或纠缠枝节无益于缓解双方的关系。4.注意聆听。善于听意味着不打断别人的谈话和不马上做出反应。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其他人也会采取同样客气的态度。5.避免揭短,学会宽恕。有时,问题本身不一定非要论出个是非曲直来,而对方的态度难以接受是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直指对方短处,宽容大度,公平协商,就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6.如果解决冲突需要外力相助,可以考虑求助于有经验和公正的调解人。调解人的作用是与各方交谈,为讨论问题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各方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定。

2、“小静在大二的时候开始和小明交往,两人一直相处得较为融洽,相处三个多月后,有一天晚上,小明提出来要和小静到外面住宿的要求,小静认为这是结婚以后的事而拒绝了小明,可小明认为这是不爱他的表现,两人不欢而散。此后,两人虽又和好,但感情却不如前,小明总会一些借口推脱掉和小静的约会,吵架以后小明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哄着她。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小静提出了分手,最终两人和平分手。”这段感情给小静留下了困惑,爱情是什么?爱情和性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她找到了学校心理咨询,并在咨询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并在两年后如愿考上了研究生。

请谈谈你怎么理解爱情以及爱情和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小静,面对“分手”这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你会如何面对?

毛主席曾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真正的爱情也只有在婚姻中才能体现的出来,恋爱阶段的爱情只能是一种喜欢和好奇或者是想象中的爱情。一段幸福的婚姻则会造就一个美好的家庭,家庭的稳定和谐则则体现出婚姻的美好,而此刻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此刻的性爱才是真正的爱情的结晶。爱情不是想象中的,是需要经过婚姻的考验 在双方共同创造出一片自己的家庭后才慢慢的培养来的,这时的爱情才是最真实最纯洁的,相互关心,相互体贴。

爱情具有亲密、激情和义务三种元素,相应的对应为心理、生理和社会属性,美的爱情应该是这三种元素的平衡存在,性爱如果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就不会带有占有或被占有的野心和欲望,而是充满了温情。情与性行为二者是互相联系的,并可互为发展的条件,而恋爱少了性的,就是缺了一半。不能否认,爱情可以为我们带来性行为,性爱是男女爱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的,性行为也可以成为发展爱情的催化剂,它的确存在于男女爱情建立发展的前前后后。

(1)保持冷静,避免消极想法,如否定自己等,接受悲伤,采取正确方法度过心理调适和恢复期,如果自己悲伤的时间较长,是自然的,千万别怪自己。

(2)合理宣泄,找人倾诉苦楚,痛苦别往自己肚子里吞,找亲近、信任的人分担你的悲伤和压力;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协助你舒解情绪,整理情感经验,抒发内心感受、想法和找到情感的定位。

(3)理性疏通,积极转移。可以通过丰富生活,如外出旅游、运动等

(4)从反省中促进成长,分析分手原因,试着问自己:我是怎样的人?问题出在哪里?是沟通方式还是价值观差异?在思考中,提炼出成长的力量,从中找回感激能力,加速心理创伤恢复,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恋爱做好准备,尽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2.实验师考试题目 篇二

关键词:网上考试系统,计算题和选择题,模块化技术

1 问题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考试逐渐网络化而诞生网上考试系统。网上考试系统以其强大的考试能力和全面细致的分析能力,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在一般的网上考试系统中,题目都存放在题库中,题库就是一个数据库,题目就是题库中的一条记录,记录中的若干字段存放着题目的有关内容。对一个题目而言内容是固定的,这些字段的内容是固定的。反复考试几遍后这些题目和答案被考试者记住并流传开了,以后考试者只要看到这些题目就知道答案,久而久之,这些题目就失去了考试的意义。

如何克服这种弊端?让这些题目每次以不同的面目出现,每次都可能有一个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要讨论的模块化方法。不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则这个题目取到了考查应试者知识的作用。题目的类型很多,在网上考试系统中一般是标准化考试,其中选择题是一大类。很多地方也有计算方面的题目。这里仅讨论选择题和计算题的模块化处理。其实选择题和计算题很容易转化为其他类型的题目。

2 问题假定

为了讨论的方便,这里假定网上考试系统首先从一个题库(这个题库叫模块化题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题目存入到一个题库(这个题库叫抽题题库)中,再形成考卷。这里重点讨论如下几个方面:模块化题库要做怎样的修改,抽题题库的结构是怎样的,抽题题库的各个字段怎样形成。至于如何从抽题题库形成考卷这在一般网上考试系统中早已解决,这里就不讨论了。

下面分别讨论这两类题目的模块化处理方法。

3 选择题的模块化处理

例题: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一种模块化为: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华盛顿、东京和伦敦)。形成选择题时,将4个可选的答案随机分布可有=24种,则可形成24道题。抽题程序每次从24种题中形成一道具体的选择题。每一个具体题目4个选项分别为选择题的4个备选的答案A、B、C和D。用北京分别和答案A、B、C和D比较,就可知道这个题目的答案了,比如A为北京,则答案为A。

如何存储在模块题库中呢?先要增加题型字段,mt=1,即为此题型。再看看这个模块化题目的形式为:XXXXXXXX()XXXXXXX。X代表题目中的文字,括号中为要填的空处。则要填空的前面文字及数目要存储在题库的字段中,分别设为wz1和wz1s;要填空的后面文字及数目要存储在题库的字段中,分别设为wz2和wz2s。

在抽题题库中要有存放4个备选的答案的字段,就设为A、B、C和D。答案字段设为daan。

抽题程序的工作过程如下(为了方便理解,下述过程仍以上面的例子说明,下面也相同):mt=1则按模块化处理算法生成具体的题目。从模块化题目的整个字符串取第1到第wzs1个字符加入抽题题目的文字中。用随机函数random分布4个首都为备选答案A、B、C和D。形成抽题题目的填空处,一般为一条横线加入抽题题目的文字中。用北京与A、B、C和D比较,看谁是北京,确定此题的答案。如B是北京,则此题的答案为B。填入抽题库的daan字段中。从模块化题目的整个字符串取第wzs1+1到第wzs2个字符个字符加入到抽题题目的文字中。将形成的抽题题目文字存入抽题库的tmwz字段中。

算法流程图为图1所示。

另一种模块化为:(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的首都是(北京、华盛顿、东京和伦敦)。比第一种模块化方式更复杂。其中包括了4个题,考察了4个国家首都知识,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的首都分别是北京、华盛顿、东京和伦敦。

抽题程序工作过程如下:用随机的方法从4个国家(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选出一个国家,则首都相应为第几个。比如选中的是第一个国家中国,则首都为第一个首都北京;如果选中的是第四个国家英国,则首都为第四个首都伦敦。抽题程序每次选中一个国家,则可确定对应的首都。比如这次选中日本,首都为东京。国家有种选法,首都有种选法,可形成·=576种题。当然,国家和首都只要求一个由应考者填。这里假定首都由应考者填,即形成填空处。每一个具体题目4个选项分别为选择题的4个备选的答案A、B、C和D。用这个由国家(日本)确定的首都(东京)分别和答案A、B、C和D比较,就可知道这个题目的答案了,比如C为东京,则答案为C。

如何存储在模块化题库中呢?先要增加题型字段,mt=2,则首都由应考者填,mt=3则国家由应考者填。再看看这个题目的形式为:XXXXXXXX()XXXXX()XXXXX。X代表题目中的文字,括号中为要填的空处,其中一个由抽题程序自己填。则要填空的前面文字及数目要存储在模块化题库的字段中,第一个空前面的文字及数目的字段为:wz1和wzls。第一个空和第二个空之间的文字及数目的字段为:wz2和wz2s。第二个空后面文字及数目的字段为:wz3和wz3s。在抽题题库中应有整个具体题目的文字字段tmwz,4个备选的答案的字段,就设为A、B、C和D,答案字段为daan。

算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4 计算题的模块化处理

例题:被乘数为3,乘数为5,积是______。这是一个具体的题目,结果总为15。现在把它变成模块化的形式为:被乘数为A,乘数为B,积是(设为Z)______,更一般的形式为:XXXXXXXXXXXXA,XXXXXXXXXXXB,XXXXXXX______XXXXX。A具体值由随机函数在A的范围中生成一个数A0,B也由随机函数在B的范围中生成一个数B0,则正确的结果Z0值为:A0*B0,也是随机的一个数。也就是,这个模块化题目可生成很多个具体的题目,每个题目的结果都不一样。

这个模块化计算题要存放在模块化题库中,好让抽题程序抽取。模块化题库中的字段结构应当作一些修改。首先,要增加一个字段mt,当mt=4时为模块化计算题。第二,模块化题目的整个字符串,其实这个字段一般题目也有,为了以后讨论方便这里特别提出来。第三,增加一个字段bls,存放这个模块化题目中变量的个数。第四,这些变量在什么地方,例如wzs1指从变量A前面的字符个数,wzs2指变量A和B间的字符个数。第五,这些变量的定义域或范围是什么,例如,A的范围为(f1b,f1s),B的范围为(f2b,f2s),模块化题库中也要存放A和B范围的字段:f1b、f1s、f2b和f2s。这样模块化题库中的字段已修改好了。

抽题题库应有两个字段:整个具体题的文字字段tmwz,答案字段daan。

抽题程序的工作过程如下:mt=4则按模块化处理算法生成具体的题目。以下形成的东西加入到具体题目的整个文字中。从模块化计算题的整个字符串取第1到第wzs1个字符,用随机函数random(f1b,fls)生成A的一个具体值A0。从题目的整个字符串取第wzs1+1到第wzs2个字符个字符。用随机函数random(f2b,f2s)生成B的一个具体值B0。从题目的整个字符串取第wzs1+wzs2+2到最后一个字符。

形成的具体题目的整个文字存入抽题题库的文字字段tmwz中,此题的答案A0*B0存入抽题题库的答案字段daan中。这个题目已经知道了题目和答案,这里只讨论了计算题的填空题形式,其实还可以把它转化为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就不讨论了。

上述抽题程序的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

5 结语

从以上讨论了解到,模块化的题目要存贮在数据库中和其他非模块化题目混合在一起,数据库要进行一定的修改。而正是和其它非模块化题目混在一起,加大了系统空间的冗余,浪费了一定的存储空间。抽题程序要根据模块化题目的要求进行一定的修改,如何修改可参考上面抽题程序的工作过程和流程图。修改后的抽题程序执行过程更复杂了,要更多的处理机时间,浪费了一定的系统运行时间。但考虑到现在的计算机存储器已经非常大,处理器的速度非常快,数据库和抽题程序经过修改后,其运行效率应当不是问题。可忽略之。

3.实验师考试题目 篇三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权威;价值澄清;价值反思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8-0017-03

自有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题目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头戏。作文作为文化与政治的综合体,折射出道德观和教育观的变迁。历经数十年,纵观高考作文题目,无不承担着选拔人才与体现价值观教育的双重作用。教育在发展,而作为教育思想与价值观浓缩体的作文恰好折射出了教育者的目的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文题目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与经济的变革,也反映出了道德与文化的发展。对作文题目发展过程的反思是必须的,从反思中重生也是唯一的。

一、从高考作文题目的发展历程解读高考价值观的变革

让我们回顾一下60年来高考作文题目的变迁:从1951年第一道高考作文题《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的工作》到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文革前的作文题大都以政治话题为中心;从1979年《第二次考试》到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作文题大多以环境为中心;从1990年《玫瑰花有刺》到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文题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心;从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到现在,作文题多以开发与创新为中心。可见,作文试题正在一步步与生活结合,与学生的道德发展结合,向着一个更加合理、包容、和谐的方向靠拢。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权有不同的目标、教育者有不同的目的,因此也就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折射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大体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

1.价值观“权威”预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保证政治稳定是国家头等大事。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教育的变革都要以政治为中心,为政治服务,确保政治局势的稳定。作为一种工具,作文题目难以避免地会体现这种社会价值倾向。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教师成为了学生价值观的“权威”,学生只能在既定的价值观范围内作陈述。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解读题目所想要说出的道理,也就是借用学生的嘴说出权威者的意愿。例如:1978年的高考作文《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就是一个政治立场鲜明的题目。当时,刚刚经历了拨乱反正的中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了政府的头等大事。考生如果没有在这个范围内作答,就会被视为跑题。限于这个既定的范围,考生就不能想到:速度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或者是一个世界共同问题等等。这种基于价值观“权威”预设的主观试题,除了能选拔迎合国家政策的解读者外,对于学生的道德发展与社会价值判定的评价功能也就所剩无几了。

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一味批判这种以价值观“权威”预设为中心的高考作文命题是不合理的,要消除“权威”也是不可能的。主张价值多元的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把教师当作课堂的“煽动家”,反对“教师权威”,主张“价值无涉”。他宣称,生活没有先知的时代,对先知的等待将进入永恒的黑夜。但其实,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是以“先知”的姿态来预设某种价值判断,因而是自我矛盾的。真实的教育情况告诉我们,任何价值观教育本身都依赖于一个前提预设,即雅斯贝尔斯所言的“对权威的信仰”。“对权威的信仰是教育的唯一来源和教育的实质”(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53页),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正是这种对权威的崇拜与信仰才使得个体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习得了文化与历史传承下来的精髓,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因此,价值观教育的“权威”预设阶段是道德教育的必经之路,辨证地看待“权威”,不迷信权威才是明智之举。高考作文题目的改革之路也是从“权威”出发,但是这种价值观与道德教育思维的历史传递会使“权威”在慢慢消解的同时而产生出新的价值观。

2.价值澄清与理解

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发展,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随着国门的打开,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反映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就是出题者“权威”意识的淡化和价值观澄清与理解的加深。例如,1983年高考作文题《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以及随后几年对环境的关注,1989年对高考填报志愿问题的关注,就反映了出题者对除了政治和经济发展之外的现实生活的关注,尤其是90年代以后对个体价值发展问题的关注。此外,关注方式的变化也很显著,考题以故事比拟居多,但其中也掺杂着既定道德观念的论述。比如1996年的高考作文给出两幅漫画《给六指做手术》和《截错了》,要求考生必须写议论文。考生在思考、写作过程中,个体的价值观点逐渐得以澄清。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价值澄清”理论是对价值观教育知识化的一种纠正。其代表人物拉斯思提出了学校价值教育过程的三阶段七步骤。第一个阶段是“选择”,包括自由的无强迫的选择、从多种可能中选择,慎重考虑后果后的选择三步骤。如1998年作文题目《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要求为这个故事续写,这个题目有很大选择空间,考生可以从多种可能中选择。第二个阶段是“珍视”阶段,主要包括珍视自己的选择、乐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并愿与他人分享。相对于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对自己选择的价值观的原因论述。第三个是“行动”阶段,就是把自己选择的价值观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对于高考作文出题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整个德育的难点,考生可能为了取得高分而故意写出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符的价值观。

高考作文命题中体现的价值澄清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让学生自己思考的目标。其实,价值澄清理论强调的不是具体内容,而是要将其作为一种策略、方法和过程。其核心就是从生活出发,以小事引发学生的思考,不断地论证自己价值观的合理性。这种提倡反思的精神为高考制度的改革开辟了道路。但我们还得注意到,这种价值澄清与理解是有原则的“宽容”,是在价值观权威预设下的包容,否则对个人价值观一味毫无挑剔地接受,就会使人陷入到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

3.价值反思与构建

价值反思阶段是道德发展与形成的重要阶段,“反思”不仅是对既有价值观的思考,也是对“自我”与“周围”关系的体认。这种反思是基于道德认知发展趋于成熟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是经道德情感的触发,是道德行为把握的重要手段。这个过程讲求“体悟”,即体验和领悟。“体悟”既是人借以把握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重要手段,又是人获得自身认识的独特途径。“体悟”既然是对事物的生命体验和领悟,因此在价值观教育中,不能被体悟的东西是无法把握的。我们通过体悟文化传统来接续文化传统,通过体悟社会历史来融入社

会历史,通过自我体悟来占有我们自己。(王葎:《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第196页)2004年有一道高考作文题目《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就充分反映出对生活的反思与体悟。又如今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回到原点》就颇具哲学意味,开放的思路能让考生自由发挥。价值反思过后,个体就会对某种价值观产生认同,这种“价值认同”的构建是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体系在事实上的承认与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直接、一致性感受,它同时具有转化为价值行为的趋势与取向。

高考作文题目的改革体现了考试与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每年对高考作文题目的热议更是大众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高考作文是高考中最大比重的主观试题,没有标准的答案,没有标准的评价体系,就像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个体的差异性表现一样,没有是非与对错。但是,作为选拔人才的工具,高考的公平性是第一位的;在注重了公平性后,其价值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社会在发展,各种各样思想的植入,已经对教育和考试的价值观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这个寻求个性、崇尚标新立异的社会,各种思想冲突都会发生。高考作文题目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即可见一斑。

二、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道德发展水平

高考主观性试题最根本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以及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如果题目一味寻求考生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对国家政策的高度赞扬,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如果出题人在出题时就已经预设了答案,那么,这样的考试既看不出考生的能力,也看不出考生的真实想法。

同时,考题的立场判断也是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绊脚石。生活中有许多既定的价值观,但是这些价值观是有待商榷和讨论的。考察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点,不是看他选择了哪种立场,而是怎样去论述自己的立场。例如:2011年江苏的考题《拒绝平庸》,就帮学生选择了立场,即平庸是应该拒绝的,如果谁选择了拥抱平庸那就是跑题。还有全国卷《期待成长》等等都没有把握住考试的真谛。须知,真正的价值观发展是在“无预设前提”下寻求意义的。

2.提高作文题目的凝聚力与反射性

作文题目的凝聚力要求考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更要具有一种反映问题的功能。反射性是指,题目具有深刻的生活哲学意味,能引发大众或个体的深思,甚至能改变其道德行为。因此,试题不能只为反映生活而失去其深层的涵义,例如,2011年辽宁的作文题目《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先不论有些考生不认识高晓松为何人、干何事,就从生活的凝聚力出发,这个题目显然使学生一头雾水,谈高晓松酒驾事件还不如谈药家鑫事件有意义。实现对文化与历史的高度浓缩与提取,是命题者的职责与能力所在,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懂得教育的规律,才会懂得作文题目的价值观意义所在以及如何合理呈现这种意义。

3.兼顾作文命题的价值观教育与选拔功能

高能力的人,可能是低品质,也可能是高品质;而低能力的人,可能是高品质,也可能是低品质。新时期的考试制度要做到既能反映价值观教育,又能选拔人才是很困难的。但是要解决高考作文命题“没内涵、偏难怪、说大话、没新意”的尴尬,就必须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注重对个体“价值意识”的培养,这既是人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也是人对于共同需要的共识,这种共识就是一种“共同精神”。高考作文要想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就必须准确把握这样的辨证关系:题目既具有价值观教育意义又有难度设置,而难度的设置要有利于引发考生价值观的反思与构建。

4.考试题目及答案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主题是(A)。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深化开放

C、全面改革开放

D、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A)。

A、稳中求进

B、提质增效

C、又快又好

D、多快好省 3、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着力(A)。

A、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B、调增长、稳结构、促改革

C、稳增长、促结构、调改革

D、促增长、调结构、稳改革 4、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C)出发点和落脚点。A、为人民服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D、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5、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D)。

A、实现中国梦

B、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现和完成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B)。

A、基础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关键性作用

D、核心性作用 7、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

A、坚持创新

B、坚持发展

C、坚持改革

D、坚持开放 8、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B)。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社会体制改革 9、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B)。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B)。

A、税收

B、财政

C、科技

D、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下列对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ABC)。

A、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B、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C、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D、改革不是对原有制度作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要对已经建立的制度作根本性变革

2、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BCD)。

A、解放市场 B、解放思想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C D)。

A、到建党100周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B、到建国100周年,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ABC)。

A、系统性 B、整体性 C、协同性 D、全面性

5、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外,除此,还要紧紧围绕(ABCD)。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B、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C、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D、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6、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会要求,到2020年,要(ABD)。

A、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B、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C、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

D、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7、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ABCD)。

A、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C、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 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8、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ABCD)。

A、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C、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D、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9、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ABCD)。

A、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B、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0、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ABCD)。

A、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

B、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C、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D、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三、判断题

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的这个最大实际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基层民主(×)。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主发展、人民幸福。(×)

5.考试题目及答案 篇五

(1)首先关注包装及贮存场所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固体废物产生量、转运周期、贮存期限等分析、判断固体废物贮存场所的面积是否满足贮存需求。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等规定要求,评价各类固体废物是否按照相关要求分类收集贮存,包装容器是否符合规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建设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要求。

(2)重点关注固废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运行可靠性,特别是废弃包装材料等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方式,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对危险废物转移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另外,改扩建及异地搬迁项目需说明现有工程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处置措施情况、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

2、重大危险源辨识是环境风险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试说明其目的和基本方法?? 答:(1)目的:通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总是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的危害物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生产、加工、储,存超过了临界数量的这些物质。控制重大危险源不仅仅可以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将事故限制到最低程度,或者说能够控制到人们可接受的程度。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后,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价。

(2)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厂内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的危险物质,包括毒性物质、易燃物质以及爆炸性物质等,生产场所最大存在量、厂内最大贮存量以及综合量,对比《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9)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规定的临界量,判断如下: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3、石化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的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污染防治分区?? 答:1.原则:将石化项目厂区是否为隐蔽工程、发生物料泄漏是否容易发现和能否及时得到处理作为防渗分区的原则。2.通常将石化企业厂区划分为:

(1)重点污染防治区,指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能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为隐蔽工程区。如埋地管道、地下容器、储罐及设备,(半)地下污水池、油品储罐的罐基础等,这些区域或部位一旦出现设备腐蚀穿孔、地基下陷造成管道变形、罐基础变形等情况,就会发生物料或污染物泄漏,渗入土壤并最终进入地下水,从而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2)一般污染防治区,指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容易发现和可及时处理的区域或部位,为裸露工程区。如架空设备、容器、管道,地面明沟等,这些设备、区域发生损坏,造成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时被发现或发出报警,泄漏出来的物料和污染物短时间内会聚集在地面上,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后,不会大量渗入土壤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

6.教师招聘考试题目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dJ、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全面发展

C.和谐发展D.德智体全面发展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卡特尔D.加德纳

3.《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4.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

5.下列()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D.信号反射

6.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

A.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7.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8.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九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9.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的绝好写照。

A.情境B.激情C.应激D.心境

10.会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学习骑摩托车,这主要是受()影响。

A.变式B.定势C.正迁移D.负迁移

11.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A.科技发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2.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现象。

A.同时对比B.相继对比C.视觉障碍D.感觉适应

13.我国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

14.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A.量力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15.“一道闪电”、“一声雷鸣”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引起的。

A.刺激对比B.刺激的强度

C.刺激新奇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16.下面哪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A.人的心理是稳定不变的B.情绪唤醒水平与认知操作效果呈倒“U”字模式

C.气质在个性中是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D.概念形成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

17.教师期待效应是由()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利翁B.勒温C.罗森塔尔D.夸美纽斯

18.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A.动机B.能力C.气质D.性格

1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

20.学生学习了m(a+b)=ma—Fmb后,错误地得lg(a—t-b)一lga+lgb,这是学习迁移中的()。

A.正迁移B.负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

21.小明写了保证书,保证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上学不迟到。可是冬天一到,天气一冷,小明又迟到了,教师对小明进行教育应以()为开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86年B.1993 tl:C.1995年D.1998 i

23.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寻求认可定向阶段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定向阶段D.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24.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

25.在我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B.提高运动水平

C.增强学生体质D.培养体育人才

26.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的姓名,但确实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B.保持C.再认D.遗忘

2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这是()。

A.动作思维B.习惯思维C.发散思维D.形象思维

28.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

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B.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包括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选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

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D.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29.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

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这位心理学家属于下列()心理学流派。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认知学派

3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角度简评这一观点。

2.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变式”在学生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为什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4.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的规律?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5分。共17分)

1.根据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论,中学生和小学生面临的主要危机各是什么?因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去做?

2.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分析一些中学“轰轰烈烈的校园艺术节、活动纷呈的公开课、扎扎实实的知识教学、加班加点的课外辅导”这一现象。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假如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

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

2.下面这位老师用自己的爱心为学生创造了特殊的体验成功的方法。

一天上课,他向学生提问,突然发现班上那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跟着大家举起了手。老师心中一喜,就让这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谁知他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他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孩子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我老不举手,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孩子的回答使这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歉疚之中。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尊容不得老师忽视。于是,他与这个孩子悄悄约定:今后,老师提问时,如果你会,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以后,每当这位学生举起左手时,老师就争取机会让他答题;当他举右手时,就不让他答题。一段时间后,这个成绩最差的学生变得开朗了,成绩也一天天提高。

请对这位老师的做法加以评析。

“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

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

他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去找呢?”学生回答说,“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探讨。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院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

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1)该老师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

上一篇:执行园长总结下一篇:学宪法讲宪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