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环境(精选9篇)
1.优环境 篇一
创先争优促发展 高效服务树形象
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
我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优环境、促发展、树形象“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在积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教体局、工会等部门举行的演讲活动以及运动会、长跑比赛等。通过参加比赛,不仅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锻炼了身体素质,还展示了我校教职工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我校老师台梅忠、闫孟林、刘云霞在衡水市“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
二是学校为每位教师制作教师座右铭桌牌。桌牌配有教师个人照片,教师姓名、教师格言。桌牌背面有统一的教师行为规范:干好工作作好人、爱岗敬业潜心育人、我就是第一小学,我就是冀州教育。为激发党员的奉献精神,我们在校内设置了党员教师示范岗、流动红旗示范班组等岗位,每周一评、每学期一考,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教师事事带头,时时争先。党员陈丽英带病坚持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与问题学生沟通思想,义务辅导学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校涌现出了一批像这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教师,学校呈现出工作争优、利益互让、工作互勉、困难互帮的良好局面。
三是结合我市教学改革有关要求,推进“导学卡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课改进程。2012年3月、4月,我们学校先后举办 “导学卡四环节”全市公开课,南午村小学、大齐小学等乡镇学校教师前来学习,我校教师耿福毅、孙烨均、陈丽英、张海影多次执教示范课。
2.优环境 篇二
关键词:高管薪酬,契约理论,适用环境
本文分析的对象是那些缺乏控股股东即股权分散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只有企业的小部分股权但却拥有很大的权力。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会产生代理问题, 因而需要给代理者提供一定的激励使他们做出维护股东利益的决策。最优薪酬契约理论论证的是理论上的最优契约, 它可以被理解为董事会利用股东的利益解决代理问题的工具。
一、最优薪酬契约理论的出发点
董事会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最优薪酬契约理论是为了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冲突, 提供一种最优薪酬激励契约而使代理成本最小化的依据。然而董事会制定薪酬契约时往往偏离这个目标, 因此制定最优薪酬契约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 吸引和留住优秀高管; (2) 激励高管做出使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3) 成本最小化。
1. 吸引和留住优秀高管。
一些大型企业有成就的总经理 (CEO) 毫无疑问具有卓越的才能与智慧, 这些高管能为企业指引战略性的方向, 决定应该何时并购或是被并购, 这种人才供应是紧张的, 拥有这样才能的人是稀少的。虽然薪酬并不是留住这样人才的唯一条件, 但它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企业提供的激励必须等于或大于高管的机会成本, 以留住高管这样的人才, 这种机会成本称为“留任价值”。高管“留任价值”的大小部分取决于他对待风险的态度, 高管越是厌恶风险, 这种“留任价值”就越高。例如, 一个CEO求职者目前月薪是50 000美元, 如果他是风险厌恶者, 聘用他的企业应该提供高于50 000美元的月薪。因此, 企业不可能支付低于“留任价值”的薪酬, 而只能支付更多的薪酬来吸引高管。
2. 激励高管。
企业应该提供充分的激励使高管做出使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决策。大多数企业的代理问题是高管可能会做出最大化自己利益而非股东利益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包括建造豪华办公楼及其他在职消费、投资与自己有关联关系的项目、利用权力雇佣不称职的职员等。由于CEO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关键性的决策, 薪酬策略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提供恰当的激励, 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这种激励又是不够的, 这就使得最优薪酬契约的制定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
3. 成本最小化。
企业为了激励高管做出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愿意支付高于“留任价值”的薪酬。在这种最优契约下, 股东应该不断提高高管薪酬直到这样做的增量成本大于激励产生的增量利润为止。因此, 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薪酬制定者应当全面考虑激励产生的利润及成本, 制定出在成本最小化下能够产生同样或是更大利润的最优薪酬契约。
二、最优薪酬契约理论的适用环境
要使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高管薪酬契约理论发挥作用, 须有以下三个机制作保证: (1) 董事会与高管相互独立; (2) 外部市场监督; (3) 股东利用法律诉讼。
1. 发挥董事会独立性的限制作用。
最优薪酬契约理论的假设前提是董事会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与高管保持相互独立。在大型企业中, 董事会负责高管薪酬的制定, 如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已经成立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高管薪酬, 在大多数企业中几乎所有的薪酬委员会的董事都是独立董事。在美国, 公司薪酬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人数不断增加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投资者希望有更多的独立董事; (2) 美国税法鼓励企业成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薪酬委员会; (3) 独立的薪酬委员会能够形成在薪酬制定上发表各种不同观点的气氛, 从而使薪酬的制定更加客观、公正。
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在董事会和薪酬委员会中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是因为高管在薪酬制定过程中常常会对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进行干扰。
(1) 高管影响董事的任命。高管主导薪酬的制定过程是从选任薪酬委员会成员开始的。虽然大多数董事会下成立了提名委员会, 但CEO往往是提名委员会的成员, 即使CEO不是提名委员会的成员, CEO在提名委员会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及影响力任命或是重新任命不会质疑他们薪酬的独立董事。一旦听命于CEO的独立董事受到任命, 董事会就会受到CEO的影响, 这就使他们不可能用一种完全独立的方式来对待高管薪酬问题。大多数董事认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监督CEO的业绩, 如果必要的话解雇并且雇佣一个称职的CEO。但是在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董事一般是支持CEO的, 那些敢于坚持原则的董事往往容易被排挤, 所以, 整个董事会对待CEO的态度是温和、顺从的。
(2) 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 独立董事和一般董事掌握的信息资料很有限, 他们很难拥有充分的证据去质疑高管薪酬。另外, 独立董事缺乏足够的物质激励去质疑高管薪酬, 他们试图控制高管超额报酬所得到的回报是很低的, 而其潜在的成本却是相当高的。由于CEO影响独立董事的任命, 他可能会让一个不合作的独立董事离开董事会或者不再任命已经到期的独立董事, 在大多数情况下, CEO有这种权力决定独立董事的去留问题。独立董事一旦被开除或是不再被任命, 那就意味着他将失去任职薪酬和其他能够获得的物质及非物质利益, 包括声誉、事业和社会地位。再说一个质疑高管薪酬的独立董事一般很难被其他企业聘请, 因此, 质疑高管薪酬不仅会使独立董事的薪酬及其在目前董事会中的职位受到威胁, 而且会使其在其他董事会的职位以及应聘受到威胁。
2. 借用市场力量的约束作用。
(1) 经理人市场。协调高管与股东利益的市场机制中, 最重要的机制是高管薪酬激励机制。高管薪酬由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限制型股票及其他一些长期激励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与企业绩效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近二十年来, 股票期权的不断使用增强了CEO薪酬与绩效的相关性。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大多数企业中这种相关性的绝对系数是偏小的, 大约企业价值每变化1 000美元, CEO的薪酬仅变化10美元。因此, 这种薪酬与绩效之间的低敏感性系数难以约束高管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因而也不能提高他们的薪酬。
诚然, 薪酬并不是经理人市场的唯一激励因素, 高管也很关注提升的机会或是跳槽到其他更大的知名企业谋求更高的职位的机会。然而, 能够操纵高管薪酬的CEO, 他的地位已经很高, 要在内部提升是不可能的, 而在外部升职则是可能的, 他可以成为一个更大的知名企业的CEO, 不过他必须在目前企业里取得骄人的业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2) 公司外部治理。公司外部治理也被认为是一种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企业股票价格的不断下跌将会受到被兼并的威胁, 这种兼并的结果很可能使高管失去他的职位、薪酬以及名誉。但被兼并的威胁并不能阻碍高管提高薪酬, 如果一个拥有100亿美元资产企业的CEO打算增加高管薪酬1亿美元, 这种直接经济利益对高管来说显然是相当大的, 但他必须考虑到这样做使企业价值降低了1%, 从而加大了企业被兼并和CEO被撤职的风险。
(3) 产品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竞争具有约束高管行为的可能性。在一个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 低效率、无效率的经营行为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利润降低、企业倒闭。这种结果对高管从事无效率的经营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但利润在高管与股东之间的重新分配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不大, 因此这个因素将不能约束高管获得超额报酬。
3. 发挥股东权力的限制作用。
(1) 利用法律诉讼。股东质疑董事会制定的高管薪酬必须提供董事会违背管理职责、挥霍浪费、不忠于职守的证据, 而这种证据又几乎是不可能搜集得到的。在搜集这些证据之前, 还有一些程序上的障碍致使股东很难到达搜集证据的阶段。质疑高管薪酬, 股东一般必须申请法律诉讼———这个法律诉讼以企业的名义提出:高管薪酬的制定已经损害了企业的价值。而做出这种结论的权力掌握在董事会的手中, 股东不能以企业的名义做出这个决定, 所以法院会严格限制股东起诉的权力。不仅如此, 股东还会面临“提出法定要求”、“法定要求无效”、“特殊的委员会建议不受理”等程序上的障碍, 即使股东克服了这些障碍, 事实上股东只是赢得了审判权与继续上诉权, 而行使这两种权力后还会遇到巨大的障碍, 所以运用法律诉讼来降低高管薪酬也有很大的困难。
(2) 行使股票期权计划的投票权。股东可以利用对股票期权计划进行投票的权力来质疑高管薪酬, 但事实上这样做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 股票期权计划投票权针对的不是高管薪酬的设计, 而是高管薪酬的总数;其次, 股东虽有权不断否决使用股票期权计划直到高管薪酬达到可以接受的数额, 但拒绝使用股票期权计划也不会使股东的境况变得更好。因为经营者即使按照股东的意愿不断修订薪酬计划直到股东赞成股票期权计划为止, 但股东若否决使用股票期权计划可能会使那些期望使用股票期权计划的优秀高管被迫离开, 对于股东来说这种离职成本可能要远远高于降低CEO薪酬的利润。因此, 大部分股东会赞成股票期权计划, 除非CEO的薪酬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使拒绝使用股票期权计划的利润大于预期成本。所以说这种权力也不能制止高管提高薪酬。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最优薪酬契约还只是一种理论上解决所有者以及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愿望, 在实践中它还会受到客观环境的许多限制,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发达国家, 其适用环境都有不少障碍, 所以大多数实证研究表明薪酬与绩效脱钩也就不足为怪了, 实践中高管薪酬的制定一般是偏离这个理论的。不过, 一些最优薪酬契约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 用管理者权力理论却可以解释得比较清楚, 正是在此基础上, Bebchuk、Fried和Walker提出了新的理论, 即管理者权力理论。这为薪酬的制定提供了又一新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也是学术界以后值得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1].L.Bebchuk, Jesse M.Fried, David I.Walker.Managerial Power and Rent Extraction in the Desig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2002;69
[2].L.Bebchuk, J.Fried.Pay Without Performance:The Unfulfilled Promise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3].RichardCyert, Sok-HyonKang, PraveenKumar.Corporate Governance, Takeovers and Top-Management Compensation:Theory and Evidence.Management Science, 2002;4
3.何以打造全国最优发展环境? 篇三
优化软环境
“最好的发展环境要求政治清明,政策宽松,才能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善昂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其他诸如资源禀赋、劳动生产率、人员素质和资本也是发展环境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发展环境分硬环境和软环境,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提法——人文环境,有时它也被纳入软环境当中。
从政府角度,除了硬件设施上的逐渐完备,软环境也要求层层提升。
早在2008年初,武汉市委为防止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损害发展环境,腐败现象破坏市场的公平公正,便给党员干部划定了5大禁区。
同年3月,武汉市市长阮成发提出,要打造一流城市,就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9年,武汉市政府提出“服务企业年”,在政企关系中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强调,改善投资环境,就要以政务环境最优的城市为标杆,实施“三减”——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
当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环境立市”这一理念。把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到“立市”的高度,反映了武汉市对营商环境的重视。
“别的城市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做到!”武汉凭着这股信念,全方位推进实施治庸问责、改善发展环境。比如,损害投资环境的重大案件直接立案查处、在各大政府和新闻媒体门户建立阳光投诉平台、代办员免费为企业“跑腿”、行政审批项目时限均压缩50%。同时,武汉电视台现场直播的《电视问政》,被媒体评为在发展中治疗顽症的一剂猛药。
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说,这次武汉的治庸问责是来真的,“这样一来,武汉的软环境肯定能改善,我们(在此)投资就更有信心了。”
不仅仅是武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的举措扩展至全省。
襄阳市提出,要把最优势的资源交给最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襄阳的优势资源转化成优质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点燃全社会创新“智”造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激励企业家们做大做强的豪情。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粗放服务到精细服务,真正让各方客商在襄阳投资放心、经营安心、生活舒心、回报称心。
宜昌市提出,优化发展环境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政府的服务,要求以企业家需求为第一要求,以企业家满意为第一标准,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全力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
截至目前,湖北已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据了解,通过认真清理和大幅削减,湖北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为319项,比此前全国最少的省份少了11项。而且审批时限平均提速50%以上,许多审批事项实现“零收费”。
“有没有‘之一’两个字,意义完全不一样!”省委书记李鸿忠说,“只要不是最后几名,我们都可以模糊地说成最好、最优的省份‘之一’”。主动摘掉“之一”,说明我们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削自己的权、去部门的利”,体现了我们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当然,最少还不等于最优。”湖北主政者提出将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通过抓作风、抓环境、抓落实,努力打造全国发展环境最优的省份。
尊重市场 保障公平
谈及经商环境,接受本刊采访的很多企业家都说,他们最渴求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政府为自己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平等的环境。
政府换届、项目靠拖、不讲契约精神;重点发展什么产业,政府说了算;违规收费和罚款;地方保护主义强烈;在一个资源、人才等要素一定的环境中,国有企业占去大部分要素……
面对发展中的这些痼疾,湖北省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升到了立法阶段。
今年7月10日,湖北省商务厅主持起草并经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组织修改的《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草案)》通过了专家论证会。截至目前,《条例》已获准提交省人大进行初审。
据悉,《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条例》,进一步从法规条文的角度,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及时纠正和查处阻扰招商引资顺利进行、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
本刊从不愿具名的法律专家处获悉,《条例》在规范了行政管理之外,为了提升政府为投资者与企业服务的质量,增加许多切实为企业服务的条款。如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应当尊重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不得非法干预市场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同一行政机关对统一市场主体的行政检查原则上一年不得超过一次,上下级行政机关对同一市场主体不得重复检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张中华认为,“对企业家,政府不是管得越多越好,也不是给予和奖励越多越好,而是越少干预越好,越依法办事越好,越公平越好。”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尊重产业发展状况、尊重企业和企业家,就要放开手脚,让企业在一个开放的大市场中竞争。
温州市湖北商会会长张建华直言:“过去,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跟湖北、武汉的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对方往往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可能是国有经济占比太大了,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重视不够。”
竞争,还离不开一个平等的环境。湖北如何摆脱国企独秀的格局,就要给民营企业一个相对公平的金融、土地、资源、人才等环境。
武汉市政协常委、武汉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刘云华则表示,不管是国有还是民企,只要是推动经济发展很难、创造就业机会而且有创新能力,不污染环境,从政府到社会,大家都要关心支持。
4.转作风优环境2 篇四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文化旅游名县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一、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省旅游管理条例》以及市、县关于实施文物保护、加快旅游发展若干意见精神。
二、坚持效率为先。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制,严格遵守“...求和“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三、强化行风建设。按照“四作为四不为五不出错”服务行为准则,始终把“争创游客满意单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文物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四、提升服务水平。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继续.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工作氛围,为广大群众和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
5.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 篇五
自 查 报 告
-----孙春平
2013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之年,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和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看开展取得的实绩与成效,而要看实绩与成效,就得看大项目落实了多少,招商完成了多少,经济发展了多少。今年我县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招商局一线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要求,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逆势突进、赶超跨越做出积极贡献!一是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活动开展的意义。作风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事业成败和民心向背,效率影响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环境直接决定一个地方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和区域竞争力。这三者紧密相联、协同作用,是一个地方振兴崛起的动力和源泉所在。面对保增长、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和紧迫要求,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活动作为全县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推进大项目,开展大招商,促进大发展,谋求新跨越。这是县
委、县政府实际出发,着眼发展大局,做出的重要决策,是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是突出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工作是每名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必须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活动,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招商引资工作。既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更作为全体人员的第一要务、第一政绩、第一职责,大力营造人人争当招商引资信息提供人、接洽项目跟踪人和在建项目帮办人的浓厚氛围,在招商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过硬的干部队伍。目标任务要体现高定位,招商重点要突出大而强,项目质量要力求好而精,项目推进要确保落到地,争创招商引资一流实绩。牢固树立“机关要为企业服务”和“帮办服务就是招商”的理念,在服务中获取信息,在信息中搜寻项目,在项目中催生企业,用一流的招商服务为项目进展和企业发展作贡献。创新招商方式,通过聘请招商顾问、以商招商、蹲点招商、以企招商等形式,获取信息,定期联络,强化项目储备,形成招商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保持专职招商人员的相对稳定,提供良好保障。坚持“领导抓招商,能人跑招商,人人为招商”,形成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招商合力。创优招商环境,切实增强服务帮办意识,凡是客商咨询和需要帮助的事项,竭尽全力,热忱服务。严
格考核奖惩,加大对专职招商人员的考核力度,发挥其招商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招商服务,确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三是落实责任,抓好本职工作。通过这次“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活动,把主题教育精神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创新力。结合单位和自身实际,坚持贯彻执行工作要求,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把“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与工作结合起来,继续解放思想,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方法解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根据县情实际,科学谋划,正确定位,早日充实我县五大工业园区企业入驻活力,使其早日落地、开花,为实现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通过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意识到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今后,我将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职人员。
6.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思考 篇六
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思考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和呼声。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我们从不缺乏正视问题的>勇气,也不缺乏解决问题的智慧。在正确把握温州发展大背景、大趋势的基础上,直面推进实施“五大战略”的问题和不足,我市部署开展了“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应自觉认清温州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的大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破难题、办实事为重点,凝心聚力,依法行政,将作风建设与推进工作紧密结合,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凝聚转作风之心
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发展环境的核心内容。其关键则在于“官念”的转变,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转作风优环境”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强化诚信意识。在社会信用体系中,作为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讲诚信是社会诚信的表率。要将诚信作为一种政治品格和行政品格。这次“转作风优环境”活动中,诸多部门都已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人之无信,不知其可”。必须信守承诺,勤勉履职,有诺必践,行必见效。
要强化服务意识。政府的作用和功能,必然被定位于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行政机关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定要深刻认识>行政管理就是服务,始终把服务放到首位,自觉践行执政为民、执法为民,并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
要强化效率意识。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围绕速度展开,谁赢得了速度,谁就走在前头,把握发展的先机和未来。企业发展如此,行政管理亦如此。提高效率应成为全部行政行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可以说,效率既是标准,又是结果。我们必须坐言起行,从我做起,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起,乘势而上。
把握解难题之环
马克思强调的问题之于时代的重要意义,在于“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现实的要求和矛盾,呈现为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既要破解个案难题,又要着力破解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事关全局的难题;既要采取集中行动治理,又要着眼构建长效工作机制;既要发挥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又要组织广大公务人员集思广益,形成合力。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可以保障行政行为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高效优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我市提请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发《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给保护母亲河带来有效的法制保障。要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强化规范,维护公共利益和各方合法权益。
坚持公开行政,阳光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论断,体现了党对权力运行规律的新认识。要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政府各种办事程序、管理权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等,接受社会监督。如此,既可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章办事,又可破除“潜规则”。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与民为善。当前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既与一些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不到位有关,更与这些单位漠视群众意见、工作中推诿扯皮有关。民为邦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充分尊重民意,及时回应群众呼声,着力查堵工作疏漏,行政管理当能不断进步,社会当能少一些矛盾,多几分和谐。
铸就提效能之矢
抓作风建设,其根本目的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相吻合的。“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水平。标靶既已树立,要求既已明确,就要顺应形势,积极打造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破的之箭。
领导带头,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看似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其实反映的却是工作作风问题。近年来,温州市城管执法局推行了领导干部路面巡查办公制度、市容乱点治理领导包案负责制,各级负责人身在一线,亲力亲为,通过团结和带领下属同志一起干,从而形成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强大效能。
严肃纪律,严格行政责任追究。行政效能监察,是落实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绩效考核和行政监督,实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在对广大公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靠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保证政风的好转和政府形象的改善。
7.优环境 篇七
一、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环境
当代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纵深发展, 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都在加强经济合作和交流, 这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全球化导致资金、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自由的流动, 促进了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民营企业带来的机遇。
外部环境中的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多年来, 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可以利用外资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将废除或修改与WTO规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 在信贷政策上取消所有制歧视;第二, 根据国民待遇原则, 将取消利率上的不公平现象, 对民营和国企在融资方面给予同等待遇;第三, 国家支持民营经济以兼并、收购方式参与国企改革以扩大规模, 因此也必将给予相应的金融支持。依此判断, “入世”后的改革, 将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民营企业获得了在国际市场上公平竞争的机会。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 不仅意味着我国要向国际市场开放, 同时也意味着国际市场向我国企业开放。第一, “加入WTO”有利于民营企业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的变化、信息、动向, 了解外面的需求;第二, 中国产品在外国同样享受国民待遇, 关税税率大大降低, 增强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第三,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加入世贸组织给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一些民营企业此前一直谋求向海外发展, 在中国入世后将逐渐被提上日程。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信息化潮流。空前发展的信息技术有助于中小企业快速、全面获取并分析国际市场信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电子商务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突破了地域、时间和企业规模的限制;运用网络技术还可以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这些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扫除了障碍, 进而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便利, 使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与大企业同场竞争。
2.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民营企业带来的挑战。
竞争强度加大是最现实的威胁。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关税和贸易壁垒的降低, 继而民营经济将失去贸易保护这层屏障而直面外国企业巨头。跨国大集团、大公司凭借资本、品牌、技术、管理上的优势与私营企业争夺市场。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多, 市场占有份额小, 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竞争中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加入WTO势必促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加速和深化, 经营机制日趋灵活, 其结果是民营经济“船小好调头”的比较优势将不复存在, 国内竞争将会加剧。如何在国企与外企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成为当前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规模较小不仅影响企业发展的进程, 而且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以抗衡国际竞争压力。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规模比较小。第一, 资金规模比较小, 全国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为59.93万元, 与财大气粗的国企、外企相比, 可谓是天壤之别;第二, 劳动力规模也比较小, 而且, 这些劳动力大多文化水平低、技术能力差。在这种条件下, 由于各自为政,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缓慢, 而向金融市场融入资金又相当困难, 因此, 要培育一批大型的民营企业极为困难。在“入世”后, 国有企业将从一些垄断产业退出,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民营经济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抗衡外国大企业的强有力竞争的话, 不仅其自身发展难以为继, 中国的民族经济也不无堪忧。
二、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劣势分析
1.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势。
机制灵活, 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灵活的生产经营机制, 使企业能得心应手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国际市场需求信息极快地反馈到生产企业, 将市场信息尽快形成产品, 抢占国际市场。如“9·11”事件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热情, 浙江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迅速生产出口美国的小国旗, 迎合了美国人的心理需求, 抢占了美国市场。
决策迅速对市场信号敏感。许多民营企业的所有权比较集中, 企业家可以独自决定企业发展和投资的方向, 而不需要层层上报, 因此决策的速度较快、周期和审批较短。企业家在做决策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简单, 从经济可行性上分析, 即投资在经济上是否合适, 投资风险如何, 能否控制。如果企业家认为经济上可行, 则能够较快决策并实施。另外, 企业家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对市场的各类信号比较敏感, 也加快了民营企业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决策的速度。
行业分布广泛, 面临更多机遇。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不断发展, 实力不断壮大, 进入了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 从纺织品、家具等日用品的生产, 到工程机械制造、金属开采冶炼等重工业, 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广泛的行业分布给我国的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使得他们能够利用各国、各地区的差异找到更多的市场机会。
2.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劣势。
产品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低。如果说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那么, 产品工艺的落后、创新能力的缺乏则是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乃至退出竞争的最主要原因。目前,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从事的是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这些民营企业往往偏重于数量上的扩张, 而忽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他们眼中, 技术创新是风险投资, 成本高、回收慢、技术进步的效果难以预期, 因而许多民营企业的创新机制不健全, 创新能力不强。而当前国际国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升级, 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折时期。入世后, 面对发达国家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大多数民企只能处于垂直分工的底层, 在这样的发展潮流中, 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注定是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
经营者素质偏低。由于民营经济诞生在法制规范不健全、政府管理不明确、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特殊背景下, 少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 在利益的驱动下, 违法经营;有的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侵犯他人商标等。这些给社会带来极坏影响, 也影响了私营企业本身的信誉。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之后, 在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游戏规则面前, 这些行为是要栽大跟头的。整体而言, 普遍缺乏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较强的企业家。在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熟悉国际经济规则、能够预测市场变化、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能力的企业家, 成为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关键。
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海外投资立法方面一直落后于海外投资实践, 近几年来, 特别是入世以后, 海外投资的立法更显滞后。我国现行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大部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或更早以前制定的, 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市场要求。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只是由各个零散的部门规章进行管理和约束, 尚未形成一套完备有效、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 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基本体制、市场准入、政府和企业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各项财政税收政策间的协调方面, 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法规指引, 其中保护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合法权益以及消除对民营企业各种不平等歧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则严重缺失。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在进入国际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不能盲目的进入国际市场, 一定要有长期的战略管理计划才行。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障碍和困难, 但并不是都不能解决, 民企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也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8.优环境 篇八
一、“三个一批”明路径
围绕“6个3”的发展目标,即到2013年,在市工业园争取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以上认定的研发机构3家、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项目30个、拥有国家制造业生产标准制定单位3个、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0%,按照“三个一批”的思路,全力推进高新产业培育、发展。
一是积极筛选一批。就是根据丰城产业规划和产业特色,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专家帮助我们研究、规划、筛选一批高新产业和企业,高起点地制定适应丰城实际的高新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对园区重点吸纳、引进、培育的项目,进行研究和认证,确保产业档次高,产品富有科技含量。重点是强力推进了精品陶瓷产业基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和富硒产业基地建设。目前,三大基地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8亿元,引进了著名品牌企业22家,包括斯米克陶瓷、东鹏陶瓷、唯美陶瓷、蒙娜丽莎陶瓷等国内陶瓷行业领军企业,美国兰通、四川凯迈、湖北金洋铅等资源循环类重点企业,珠海农丰、浙江森禾、华英集团、铁骑力士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投资达122亿元,完成投资15亿元。全市形成了以港源硅业、好帮手电子为龙头的光伏电子产业,以斯米克、东鹏、唯美等为龙头的精品陶瓷产业,以凯迈集团为龙头的再生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以丰城电厂为龙头的新型能源产业,以恒天源集团为龙头的生物食品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是大力引进一批。为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市场和产业“重新洗牌”的重大机遇,加速产业发展与升级,丰城市强化“抓住机遇是能人,错失机遇是罪人”和“今天的开放型经济就是明天的发展成果”的理念,完善“三定三带三联”招商模式,突出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先后引进了一大批高科技项目。如,先后引进了中国陶瓷十大品牌企业4家,重大配套项目8个,总投资达98亿元。其中斯米克陶瓷公司就有30多个瓷砖品种获得国家专利,公司内外墙挂贴技术的企业标准获得了国家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企业标准认证,生产的保温节能外墙干挂磁板为国内首创,其新开发的第9代龙岩石系列产品,属行业内首次采用国外先进的喷墨打印技术制造而成。
三是孵化扶持一批。按照“不仅引进成熟的企业、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也抓引领未来发展的产业、成长型的企业”的思路,对有潜力、有前景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建立了“三个一”干部挂点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即确保每一个企业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挂点综合协调;每一个企业有一个乡镇定点服务,具体操作;每一个企业有一名熟悉、精通有关业务工作人员进驻企业,全程办理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之前的一切手续,强化“五个帮扶”,即帮扶企业开拓市场、帮扶企业舒通“经脉”、帮扶企业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帮扶企业加强管理、帮扶企业适度扩张。重点培育和扶持了盛丰新能源公司、惟思特公司、布兰森公司、港源硅业公司等10余家高新企业。如,惟思特公司,作为一家刚起步的高新企业,该公司虽有有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要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在资金、厂房等诸多方面存在困难。为此,丰城市通过多方协调,帮助企业融资1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乐观估计今年可实现产值超过1亿元,明年产值将超过2.5亿元。
二、 “三大平台”优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高新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丰城市着力搭建了“三大平台”:
一是科技信息平台。建立了“一网两库三台帐”,“一网”即建立科技网站,并与上级部门联网;“两库”,即项目库和专家库;“三台帐”即园区企业基本情况台帐、企业科技需求台帐和科技园工作台帐。成立了服务队伍,专门从科技、发改委等单位抽调人员帮助高新企业进行项目立项、包装,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科技论证,引导企业申报科技成果鉴定,更好地为企业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和政策护持。建立了科技孵化基地,在工业园区设立科技孵化基地,吸引有条件的企业到基地建立中试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科研开发机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与海外留学人员带高科技成果或专利来基地创办科技型企业。
二是金融服务平台。资金短缺,是制约高新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丰城市在积极帮助、引导企业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同时,建立了重大项目可研包装申报基金、企业出口退税基金、成长型企业缴纳税收垫付及运行流动基金“三大基金”,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三大中心,着力破解企业资金瓶颈。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已成功融资1亿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帮助18个项目向银行申请贷款到位资金超10亿元,有28个项目已申报或正在做项目包装,贷款、融资总金额超过11亿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同时,按照“打造赣中金融中心”的思路,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南昌商业银行已正式落户丰城,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也有望近期落户。
三是人才支撑平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依托“521”人才战略工程,出台优惠措施,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作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对引进的高技术优秀人才,其收入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不设最高限额,除本人收入和享受国家津贴外,财政还提供岗位津贴:两院院士每人每月5000元;享受国务院津贴人员,已经认定的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每人每月2000元;高新技术企业正高级职称的人员,有特殊才能的其他人才每人每月1000元。对引进的高科技优秀人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返本人。引进人才如有住房需求,可以在市人才教育小区按低于市场价格购房或租房。如果落户在本市的高科技优秀人才,允许其本人、配偶、子女随调随迁,对子女就学给予优先安排。
三、“三项机制”添活力
制度更具长期性、根本性。为加速高新产业发展,丰城市从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创新思路,构建了“三项机制”。
一是项目推进机制。制定了有目标、有责任、有抓手、有考核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护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行宏观领导,对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组织和协调解决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责任落实,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制定详细的责任分解表,做到了每个项目都有责任人,每个领导都有项目,每个领导和项目都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要求。强化调度推动,要求挂点领导每星期调度一次,每半个月调研一次,市政府半月通报一次项目建设进度。
二是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了1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产业专项奖励发展基金,奖励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新技术,优秀高新技术人才,对高新技术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贷款进行贴息,引导企业增加科研人员,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强科研开发,力争多出科技成果;增加市科技三项经费至300万元,集中用于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项目的包装、认证工作以及配套,帮助企业申报科技支撑计划、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计划,力争在为企业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上有新提高;设立了5000万元的高新技术发展扶持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用于对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研发、孵化,组织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信息交流和融资投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组织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三是政策激励机制。在认真落实有关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的同时,出台了《关于支持和帮助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对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规费、政府性基金、社保费用等,分别实施缓交、减免、补贴等政策优惠,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尤其是对高新企业项目涉及到土地使用、所得税征收、设备采购、出口退税、企业员工培训补贴等方面重点予以政策倾斜,对于重大科技项目、重要科技成果,明确规定可以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更优惠的政策。
9.优环境促发展演讲稿 篇九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深入开展,昨天,我们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集中大家的智慧,对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和修改完善。刚才,张部长宣读了《礼县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实施方案》,请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全力抓好落实。下面,我受田书记的委托,就如何搞好这次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已经演化为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也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社会发展的进程。礼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我发展能力弱,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是推进礼县经济社会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52万人民群众的共同责任。
(一)良好的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经济,在诸多要素中,什么要素都可以引进,唯独发展环境要靠自己创造。良好的环境是聚集生产要素的`磁石,哪里的环境好,哪里就能吸纳更多的资本、更多的人才、更好的技术,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资金、人才、技术集聚的洼地。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之所以快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灵活的机制和优越的环境。实践证明,谁能抢先优化环境,谁就能吸引更多的资源,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礼县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上的差距,但实质是环境上的差距,优化发展环境对于礼县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显得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二)良好的环境是对外开放的生命线。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开放就能赢得发展商机,赢得发展空间,赢得发展要素,而环境的优劣是对外开放至关重要的因素,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告诉我们,资源、资金、资本等发展要素总是加速向经济环境好的方向流动,企业与企业家总是选择综合环境优越的地方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是扩大投资、吸引人才、聚集生产要素、培育市场主体和营造亲商、安商、便商、富商良好氛围的必由之路。礼县地处区位劣势,自然条件差、发展层次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能力弱,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加快礼县科学发展,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吸引外资,必须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全力以赴抓紧抓好。
(三)良好的环境是项目建设的安全网。项目凝聚发展要素,是拉动投资和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科学发展最需要突出抓好的就是加大项目建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去年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扶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紧盯市场变化、产业发展和国家投资导向,千方百计争取落实了一大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投资项目,特别是礼武公路、十天高速及引线等一批拉动县域经济全局的重大项目将陆续启动实施。能不能把这些利民生、管长远的大事办实办好,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能不能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各种利益关系,既要关顾眼前,又要注重长远,积极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努力把国家的投资变成加快地方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四)良好的环境是一流形象的展示台。环境就是形象,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地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建设的集中体现。发展环境不优,不仅有损发展大局,也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优化发展环境是整肃党政机关的违规违纪现象、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提高党与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快城市建设、推进旅游产业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整顿窗口机关作风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突破口,提升了发展环境,展示了礼县加快发展的良好形象。但由于受地域环境影响,特别是由于长期的封闭落后和贫困,在一些地方、某些领域、少数群众中存在眼界不远、胸怀不宽、包容性不强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礼县的对外形象。优化发展环境,不仅可以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具体问题,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增添持久动力,也可以集中展示礼县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成果。
二、正视差距问题,切实增强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优化发展环境、塑造礼县形象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纲,以五项整顿为载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硬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先后废止了一批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规范性文件,精简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大力整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有效地遏制三乱行为;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强化一条龙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发展的软环境不断优化。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解决了许多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干部群众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乎礼县形象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优化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经常抓、反复抓,长抓不懈。特别是有些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问题即使当时解决了,也很容易出现反复。我们不得不经常反思: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在发达地区能做,而我们做不成做不好?为什么有些实践证明完全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到我们这里就难以推行?为什么县委、县政府三令五申要求禁止的,有的单位和个人仍然我行我素?为什么有些问题会议部署、领导批示多次,就是难以落实?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发展环境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和发达地区相比,与基层群众、客商和企业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环境还不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发展的意识还没有真正确立,服务环境与发展大局还不相协调。尽管我们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有的单位虽进入中心,但由于对窗口人员的授权不到位,导致窗口成了收发室,只挂号、不看病,企业和群众办理手续依然要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一些部门执法不规范,存在以收代管,交叉执法、重复执法与以罚代管等违法违规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和客商的利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等突出问题在个别部门依然存在。少数干部为一己私利,不顾全大局,人为设障、弄权勒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给全县发展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二是生产与建设环境不够宽松。一些部门和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国家的政策和地方的规定置之不理,想方设法从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牟取利好。特别是在项目征地拆迁中,有些群众漫天要价、阻碍施工,有些群众把敲国家项目的竹杠视为致富门路,为蝇头小利而损害全局发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歪风邪气屡刹不止,造成一些项目迟迟不能动工,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全县发展的大局。三是干部思想作风不够扎实。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是集中精力、想方设法抓发展自己造血,而是冥思苦想一心指望国家批项目、投资金,等待国家扶贫济困和社会帮扶等别人输血一些干部在重点工作上畏首畏尾、墨守成规、力求稳定、怕担风险,缺乏敢想敢干、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工作中提不起胆子,迈不开步子,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推进工作。四是部门工作责任性不强。有的部门对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决策和部署,愿意的就执行,不愿意的就不执行,遇到问题不积极沟通、主动配合,反而互相推诿扯皮,畏难事、怕烂事,致使有些重要工作因缺乏督办,落实过程无人跟踪,落实结果无人反馈,落实受阻无人协调,落实不了无人报告,落实不力无人问责,最终不了了之。个别部门干部素质低下,对县上出台的各项制度和纪律,置若罔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诚信意识,在招商引资中对客商作出不切实际地承诺,又因条件不具备、政策不符合难以兑现,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个别部门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纪律松弛,管理混乱,少数领导干部自己推天混日,得过且过,对工作人员的违纪行为不想管、不敢管,致使一些部门歪风邪气盛行。有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在网上打游戏、聊天、炒股票,有的甚至占着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拿着国家的工资,干着自己的生意,社会评价不好,人民群众意见很大。五是地方基层组织依然薄弱。部分乡村、社区和学校、医院等基层服务单位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矛盾纠纷不断。有的乡村干部处事不公,优亲厚友,在矛盾面前,不想办法积极化解,漠然视之,上推下卸,使小矛盾演变成了禁品烦,小问题积累成了大问题。少数群众维权意识强烈,但法制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甚至无理缠访、闹访,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优环境】推荐阅读:
江西省工商局为创建最优创业环境而服务06-28
“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心得体会08-14
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浅析11-02
环境与心理之环境对心理的影响09-02
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大事年表07-09
“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整改改剖析材料09-21
重大环境污染罪认定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08-01
环境渲染写作06-20
环境冲突论07-01
环境整改措施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