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18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3篇)

1.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大纲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远程高等教育。所设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生产操作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保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质量,培养农村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落实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目的要求

生产实习和毕业作业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或应用于生产,使他们:(1)进一步明确专业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联系群众、了解生产、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提高实践技能,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产实习应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及农时季节安排,将所学理论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央电大提供集中实践环节大纲,试点单位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试点教学点按要求实施,并接受检查。

在生产实习结束前,学生应选定毕业作业题目;然后收集、查阅资料;并在5周内完成毕业作业。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填写生产实习鉴定表,并确定生产实习成绩。毕业作业指导小组(和指导教师)对毕业作业进行评定,确定成绩。生产实习或毕业作业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二、时间安排

本专业安排集中实践环节13周(13学分),其中生产实习8周(8学分),毕业作业5周(5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免考。按照教学计划,一般将集中实践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也可根据农时季节灵活安排。

三、生产实习内容

(一)种植方向

1.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条件,可参加实习单位课题研究。学会制定课题计划、试验设计、调查研究、观察记载、收集数据与资料整理。进一步熟悉或掌握设施设计与建造、设施栽培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加实习单位的生产活动,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1)园艺设施类型的调查;

(2)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选型、规划、设计与建造;

(3)了解环境调节设备的类型与使用方法;

(4)了解无土栽培装置的组成与使用方法;

(5)当地主要蔬菜设施栽培技术;

(6)当地主要果树设施栽培技术;

(7)当地主要花卉设施栽培技术;

3.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技术推广及科学普及活动,从而得到实际工作锻炼。

4.积极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生产劳动,牢固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农民科学致富。

(二)养殖方向

1.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条件,可参加实习单位课题研究。学会制定课题计划、实验设计、调查研究、观察记载、收集数据与资料整理。进一步熟悉或掌握规模化养殖的技术。培养初步的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加实习单位的生产活动,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1)规模化羊场布局、羊舍建筑和主要设备使用;

(2)规模化牛场布局、牛舍建筑和主要设备使用;

(3)规模化猪场布局、猪舍建筑和主要设备使用;

(4)规模化鸡场布局、鸡舍建筑和主要设备使用;

(5)牧场环境卫生调查。

3.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技术推广及科学普及活动,从而得到实际工作锻炼。

4.积极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生产劳动,牢固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农民科学致富。

四、集中实践环节的组织

1.各教学点应十分重视集中实践环节的组织,成立生产实习领导小组及毕业作业指导小组。根据学生及实习单位情况,组织实习小组,确定组长和指导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制定生产实习计划;

2.所有实习组织情况(包括实习计划、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实习小组成员名单等)均报送上(省)级电大备案;

3.生产实习鉴定:生产实习完成后应由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填写生产实习鉴定表,表的内容包括学生实习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具体实习工作内容、出勤及实习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等,给以评语并评定等级(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4.毕业作业评定:毕业作业由指导教师初评,经毕业作业指导小组认定后,送交省电大有关部门审查,中央电大定期抽查;

5.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必须是本专业、具有较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对学生所选毕业作业题目有一定的研究,并能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能经常到各实习点指导学生。每一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

6.对实习单位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生实习要求,有一定的规模,在当地生产、管理等方面比较规范、技术先进,有能够担任(或协助)指导教师的技术人员,能够与电大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7.本大纲的实施细则由试点单位根据本大纲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五、毕业作业

1.毕业作业要求:

(1)选题:

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确定毕业作业的题目。选题要联系实际,与生产实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工作相结合。选题要有地区的特色,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并有一定的创造性,题目不宜过大。

(2)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

应查阅文献资料,以便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等。

(3)毕业作业撰写:

应由学生独立完成,禁止抄袭、剽窃。毕业作业的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包括: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和参考文献等。

定稿的毕业作业用统一的毕业作业专用稿纸誊写,用统一的封面装订。

(4)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选定毕业作业题目,学生撰写过程中至少进行2次以上面批。

2.毕业作业的评定:

(1)指导教师对毕业作业的评语,内容包括毕业作业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的情况;毕业作业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情况及其实用价值;学员独立完成毕业作业的情况;学员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完成毕业作业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

(2)成绩评定标准:毕业作业评定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具体要求如下:

优:独立完成作业;

有所在单位、地区的特色,问题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创造性;

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已经实施、实现;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良: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及格: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不及格: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

问题分析有严重错误,层次混淆不清;

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作品。

3.毕业作业参考题目

1.大棚蔬菜膜下微喷灌技术应用

2.某牧场环境卫生调查

3.某地园艺设施类型的调查

4.某某花卉的设施栽培

5.某某羊场布局、羊舍建筑和主要设备的调查

6.某某牛场布局、牛舍建筑和主要设备的调查

7.某某猪场布局、猪舍建筑和主要设备的调查

8.某某鸡场布局、鸡舍建筑和主要设备的调查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1 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政治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前提下,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助长了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拜金主义, 诱发追名逐利, 投机钻营等不正之风[2,3]。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对收入水平不高的农业科研单位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如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如何平衡等思想道德观念上感到困惑, 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是:漠视政治思想学习, 没有明确正确的人生观, 没有良好的政治观作为精神支柱, 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和“实用化”, 过分强调个人利益, 无视单位的实际。因此, 在重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 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

2 对策

2.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开展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是单位党组织和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结合本单位科研工作的特点, 结合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当前的思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 使爱国主义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得以体现。并要从实际出发, 精心定期开展有效且有突破性的爱国主义教育, 从而使每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坚信, 如果放弃了爱国主义旗帜, 丢掉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农业科研事业就将停滞不前, 也无法为“三农”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2.2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思想观念

在新的形势下, 还需与时俱进, 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即要用现代化的、历史的眼光去审视一切外来的思想、道德及体制, 审视现代西方文明;要破除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大胆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的先进方式和手段;要克服自大、固步自封的思想, 树立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要破除一切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 因循守旧, 凭老常规、老办法办事的经验主义,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2.3 以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为中心任务, 抓好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 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二是要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 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为之服务的社会群体。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农业科研单位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把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渗透到农业科研事业的各项工作之中, 从而增强全院科技兴院、“服务三农”的决心。三是加强调查研究, 加强交流。针对农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及在生活、文化、价值观、思想方面的新情况和出现的一些特点, 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针对其思想状况适当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及时地把握其思想动态, 及时了解他们在不同状况下的想法和需求, 对症下药, 避免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2.4 抓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道德建设

社会公德建设要从弘扬正气、荡涤歪气邪气入手, 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讲, 其比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更能集中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因而应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 引导其树立职业意识、乐业意识、助业意识, 以形成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此外, 还应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从尊敬父母、勤劳致富抓起, 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赵峰, 项清焕.思想道德建设与人才培养[J].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14 (3) :64-67.

[2]王四炯.人才资源开发中亟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J].人力资源开发, 2005 (2) :18-19.

[3]陈亚南.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思想道德建设之我见[J].中国职工教育, 2004 (1) :16.

3.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大专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112-2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渗入,农业信息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受到农业类院校的广泛重视。农业类院校在探索培养适合农业信息技术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不同的尝试。本文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教学案例为例,探究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为寻找更为合理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提供参考。

1 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力水平与我国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传统农业费时费力,传统生产方式急需得到改善。电子信息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几乎渗透至各行各业。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科学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一改传统农业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下等缺点,让农业生产变的更加高效。如根据专家的经验知识,开发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对一线农业生产提供施肥决策、农药使用指导等帮助,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农业信息技术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技术[1]。农业信息多种多样,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气候、水分、养分等等信息都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影响农作物的交易价值。而这些农作物生长条件,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指标,农产品的交易价格等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指导决策。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在今年蓬勃发展,各大农业类高校纷纷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目的就是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推动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较早开设农业信息技术系的高职院校。在2012年开始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一年招收本专业20人,第二年32人,第三年的70人,到第四年的110人。人数在逐年递增,社会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表1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技术人才

专业录取人数

[项目\&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人数\&20\&32\&70\&110\&]

2 现行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为例。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意在培养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农学、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基本知识。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农学、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基本知识,掌握农业信息管理、农业应用系统开发和农业生产过程监控等基本技能,能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能在农业管理、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及农业信息服务等行业中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使用与维护等工作,适应农业信息化技术相关岗位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2]。

由表2可以看出,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需要考取的技能证书均为计算机方向的证书,而涉农的证书基本没有。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农学概论》、《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安全监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网页制作》、《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农业数据库应用》、《农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农业自动化控制》等。专业拓展课程为《农业气象》、《田间试验统计》、《农业遥感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新技术专题讲座》等。涉农课程所占的比重较轻。在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面的侧重点偏重信息技术。

3 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及解决建议

3.1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专业比例不均衡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开课学院目前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由农学院开设,特点是农学专业的教师多,农学类课程较为有经验。缺点是计算机类课程开设不足,导致学生农学知识丰富,但软件开发等能力欠缺。第二种情况是由计算机学院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优点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比重大,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经验丰富,而缺点同样明显,农学类课程比重低,不系统。

鉴于以上的论述,本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应该由农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共同制定,培养的教师团队农学与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比例应该均衡。农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做到并重,让学生在两个方面均达到一定的能力水平。

3.2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向没有针对具体的岗位需求

大专类院校的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在最近几年比较热门,有不少学院都顺应市场的需求开始设立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为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但是,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很好的就业竞争力。纠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在教学上并没有针对岗位需要的具体技能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专科类学校本身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根本。但是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岗位不明确。具体技能模糊。

鉴于以上的论述,本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应该针对具体岗位设定相关课程。了解本专业主要就业方向,针对岗位进行教学。

参 考 文 献

[1] 孙世民,周衍平,景奉水,等.试论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4):211-214.

4.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一、学院概况学校全称: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1313校 址:江

苏省南通市青年东路148号办学类型:公办普通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大专学

制:三年

二、学院简介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创办于1945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南通市市中心,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占地面积658亩,建筑面积20.2万m2。设有生物工程系、园林园艺系、环境与资源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与管理系、人文科学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开设专业(方向)59个,各类注册在籍生100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有实验实训室69种93个。建有国家级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农村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科技平台”4个。学院坚持“双证书”制度,以保证学生毕业时除获得相应专业毕业证书外,同时还可获得一种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证书,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院建有近300个校外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学生毕业即就业,涌现出不少成功创业典范,是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升学渠道广泛顺畅,在校生可参加全省专转本、专升本考试,录取后即可转入有关本科院校的相同或相近专业继续深造学习。另外我院已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院校构建了“专接本”渠道,在校二年级学生即可报名免试入学本科院校,全日制攻读本科课程,获得相关本科院校文凭。在校生还可通过成人高考等途径升入其它本科院校继续深造。部分专业的在校生还可到我院的国外友好大学短期留学。

三、招生专业计划及收费标准招生计划以江苏省教育厅核定公布信息为准。

四、报考条件

1、符合中职注册入学报名基本条件,参加中职注册入学报名或者参加了对口单招考试且未被对口单招录取的考生。

2、考生必须参加中职注册入学体检,其身体

健康状况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标准执行。

五、录取办法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1、凡符合注册入学条件的中职考生,通过网络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中职注册入学网上管理平台,向我院提出注册申请。

2、我院根据考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专业培养、技能学习情况或对口单招成绩择优录取。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考生可以优先录取,考生须在中职注册入学开始前,将有关证书的复印件等证明材料报我院审核。(1)参加对口单招文化统考和技能考核取得成绩的考生。(2)参加校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的考生;(3)具有人保部门签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

(4)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的考生;(5)思想品德有突出表现的,经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我院招生领导小组认定的考生。

六、学历证书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成绩合格者由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

七、收费标准及奖励措施 1、收费标准:待定2、奖助措施: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学院奖学金。其中: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年,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3000元/生.年,学院奖学金600元/生.年。学院还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协助新生在生源地申请办理助学贷款。

八、联系方式招生热线:0513—81050555,*** 0513—81050666, *** 传 真:

0513—81050666 学校网址: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5.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和评价体系,从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进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今后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和河北省职改办有关文件精神,在总结多年基本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科学评价学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合理的确定其考核等次,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奖惩、调薪、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续聘、低聘及解聘提供依据,进而提高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能力和忧患意识,实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自觉地提高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考核范围及内容

考核范围为全院在编在岗的已聘任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政工职务和处级及以上干部除外。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所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中的德能勤绩廉表现,重点是德和绩。

三、组织领导

1.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由学院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政治部负责日常工作。

2.各部门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3-7人的考核小组,由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本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考核小组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2/3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专业技术人员选举产生,应尽可能代表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考核工作。考核小组产生后报学院政治部递交学院党委审核批准。具体要求:

1在编同一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人(分两校区统计)的系、部可自行成立考核小组,负责本系部专任教师的考核工作;

各行政、教辅部门有高校教师系列或辅系列专业人员的以部门为单位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根据各岗位考核条件量化进行考核和推荐,本部门同一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人可设1确定考核优秀人选,不足7人或超过7人不满14人的可推荐1人参加全院联评。

3.考核小组的职责:

(1)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全面工作。

(2)对被考核人员逐个进行客观公正地评议,并按评分标准(见附表)量化打分

(3)认真总结,如实填写有关表格,并按时上报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有关材料。

(4)汇总本部门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综合得分及排名。

(5)受理本部门人员对考核得分的投诉等有关事项。

四、步骤和方法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采取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安排部署。每年12月份由政治部安排当年全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时间及具体要求,确定各部门优秀等次比例及数量。

2.学习动员。各部门在进行考核时,首先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及文件,明确考核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统一思想,增强参与考核的自觉性。同时选举成立考核小组。

3.个人总结、填表和提供原始材料。每位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本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情况,写出述职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指出不足。同时,认真填写《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提供本获奖、专业技术荣誉称号等材料的原始证件,供考核小组核

查。

4.个人述职。各部门要组织召开专业技术人员述职会议,每位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向本部门领导、考核小组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述职。与会人员应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定量考核打分。考核小组要在述职评议的基础上,对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分标准打分。打分分为基本项打分和加分项打分。

基本项打分包括: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的综合评估。

(2)工作数量及质量。

(3)科研工作量。

(4)出勤情况及工作纪律。

加分项打分包括:教学、科研获奖及鉴定、获专业技术工作荣誉称号、党政及社会兼职、承担学院其他工作任务等内容。

打分办法: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综合评估:由各部门考核小组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方法打分,然后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得出平均分。

(2)基本项、加分项中的定量考核打分:由各部门考核小组全体成员按《量化评分标准》打分。

科研工作量得分及教学质量考核得分别由科研处和教务处统一提供,按实际得分统计。

荣誉称号得分和承担学院政治任务得分由政治部汇总及赋分。加分项分别由各考核小组统一报政治部和科研处审核并赋分。

(3)最终得分的计算:最终得分=综合评估平均得分+基本项得分+加分项得分。

6.综合评估,确定考核等次。各部门考核小组根据定量、评估计分考核结果,将本部门全体专业技术人员按得分

高低排出名次,确定考核等次。

7.接受监督和复议。各部门要将本部门考核小组赋分结果公示1~2天,接受群众监督。凡对赋分结果有异议者,可以直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考核小组要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复议处理,及时修改。

8.总结上报。各部门要对考核认真总结,按时将总结报告、表格和相关材料上报学院政治部。学院政治部审核后向学院考核领导小组汇报,经领导小组研究后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结果。

9.公布考核结果。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公示,时间为一周。

四、考核等次确定

1.等次。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考核等次除受比例限制外,同时要符合最终得分要求。优秀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90分,合格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60分(得分不符合最低要求者不能按比例确定优秀和合格),最终得分小于60分者为不合格人员。

2.下列人员考核等次可直接确定为优秀。

(1)获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星火科技、教学成果、社会科学等奖项的定额内人员,其获奖当年的考核结果可不受本部门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2)对因专业技术工作成绩突出,获得省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省直部门授予的全省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其获先进称号当年的考核结果可不受本部门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3.凡具有下列几种情况之一者,直接确定为不合格。

(1)受到党、政记过以上处分或刑事处罚者。

(2)出勤率低于50%(含50%);旷课三次以上者(含三次);旷工三天以上者(含三天)。

(3)不能完成本人职务岗位职责中的工作任务,既无研究成果、论文著作、推广开发实绩,且教学效果和质量差、学生反映强烈者。

(4)不认真履行现职岗位职责,拒不接受组织上分配的任务,长期(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没有实际承担和完成工作任务者或工作任务很轻,经多次动员仍然不愿意接受其他工作任务,私自另谋职业捞取外快,情节严重者。

(5)不按规定私自调课、停课或迟到早退累计五次以上者。

(6)经教学质量考核教学质量不合格者。

(7)职业道德败坏、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影响恶劣者。

(8)工作极不负责,造成严重事故或者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很坏者。

(9)因工作表现不好或不服从组织分配脱离工作岗位满两个月。

五、考核结果的使用: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工作人员岗位、工资以及实施奖惩、培训、辞退的依据。

(一)被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

1、按照有关规定增加薪级工资;

2、按照有关规定发放绩效工资;

3、被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且符合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的, 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三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

(二)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

1、本不计算为评聘更高等级职务或岗位的任职年限;

2、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

3、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次年不增加薪级工资;

4、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次年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5、由其所在部门的分管领导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6、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根据不同情况,可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

7、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又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考核仍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六、其它

1.凡未参加考核或考核不符合规定的部门,下一不得参加先进集体的评审。

2.无故不参加一次考核的人员,其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在所规定的担任低一级职务年限的基础上增加一年。

3.出国或在国内进修、学习、交流、访问等一年以上的人员,不参加本的专业技术考核,本人也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

4.科研获奖或授予专业技术荣誉称号考核等次直接确定为优秀的人员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

5.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已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按其所聘用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在部门相应系列的业务考核。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不足半年的人员,参加低一级职务的考核。

6.每年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由学院政治部装入本人技术业务档案。

八、本办法从2010年12月1日起执行。

6.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招生政策及规定,保证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1)对于进档考生根据考生成绩按专业志愿先后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2)如遇考生总分相同并且其他条件相当又不能同时录取时,按数学、外语单科成绩高低综合排序,确定录取名单。(3)各专业录取人数男女不限。(4)身体健康,具体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7.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以《花卉栽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为例渗透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园林园艺专业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分析

1.动手能力强 ,但适应能力差。

2.专业知识不牢固 ,缺乏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 。

3.为人诚恳、朴实 ,但缺乏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4.改革创新能力弱 ,不善于运用可利用资源。

5.缺 乏自信心 ,独立解决突发问题能力差 。

二、以《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渗透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项目化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

通过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花卉繁殖技术;花卉应用技术;花卉栽培技术。通过模块划分,让学生知道每个模块学习重点和花卉繁殖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繁殖能力,包括扦插、嫁接、压条、播种等能力;花卉栽培技术,主要培养学生花卉栽培技术,包括花卉整地、做畦,修剪、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应用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花坛、花境、花带等能力。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就转变过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从传统教师“灌输式”到现在的学生“索取式”,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兴趣的点不一样,索取的内容也不相同。通过角色转变,学生能主动学习已证明课改的必要性。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农林花卉基地是我院园林园艺专业校企合作单位之一,是园林园艺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之一。根据农林花卉基地提供其他花卉企业、行业信息,共同确定花卉方面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职业)技能项目和人才培养标准。由于北方花卉生产季节性大,因此春季5.6月份是草花大量生产的季节,学生到企业进行温室大棚的播种、繁殖、苗期管理等,6月中旬左右草花大量上市,用于松原市区的园林绿化装饰。随之而来的盆栽花卉涌入市场, 这段时间学生的任务是盆栽花卉的养护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企业实习,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得到培养。学院要提前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特别是农业类院校,学生每天跟泥土打交道,脏、累是不可避免的,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亲身体会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3.通过任务布置、分析、实施到最后成果展示、自我评价 、互评,锻炼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对实际情况的信息处理、信息判断能力锻炼。

以某一工作任务为例: 一串红的播种繁殖技术,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一串红种子播种繁殖过程的操作,让学生处理一串红种子,提高发芽率;能整地、做畦,对一串红进行正确的苗期管理。具体教学过程是:通过任务导入(一串红园林绿化图片)→布置、分析任务(本节课主要任务一串红播种繁殖,如何提高它的发芽率是关键)→收集信息并分析任务 (地块选择、一串红种子包裹的黏液决定它的发芽率,播种深度、株间距等→任务的决策与计划(组间讨论、任务分配、用种量、播种形式等)→任务实施(播种、覆土、浇水)→效果评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暂时评价:对播种过程中涉及的各环节和播种后场地的清洁等;另外就是长远评价;包括苗期管理、出苗率、生长势、株间距等)→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小结、知识归纳、总结提高。完成整个任务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等都得到锻炼。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方法后,虽然从表面上看,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减了大半,但事实上是翻了番。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讲解完基本要点后,安排学生通过实训课揣摩、消化,同时时刻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为学生做好课后辅导。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就提供一些思路或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我钻研、自我创新。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行组队实践, 并且把团队成绩作为每个队员的最终考核分。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或小组其他某个成员而影响自己的成绩。教师在组队过程中遵循男女、优差组合的原则, 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实践过程中互相协调、相互帮助、相互影响。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沟通能力。

摘要:《花卉栽培技术》这门课程是农业院校高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学生以后从事的专业级综合素质具有现实意义,特别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提出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中的职业核心能力渗透的重要作用。

8.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摘 要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按照学院的要求,深入开展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转型方案,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设计,建设优质核心课程,精心地组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2

按照学院自治区示范校建设的要求,经过调研,构建了校企全面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用了三年的时间践行,基本形成了崇尚技能、崇尚实践、崇尚职业的育人氛围,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院的共同成长进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牵引型向技能引导型转型,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场所、师生关系、教师的知识结构、考核评价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转型要求,实现学生从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自然人向社会欢迎的职业人转变的培养目标。

1 按照人才培养转型方案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设计

1.1 根据岗位需求建立课程体系

通过对一线企业调研和专家访谈确立设施农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工具材料等内容转化成学习领域,对不同的学习领域进行合并、分类,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且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以育苗、花果调控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种子处理、苗木繁育、管理等关键技能为主线,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职业资格标准,在学习《英语》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建成由专业模块课程构成的新型课程体系,包括《园艺植物与生长环境》《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园艺植物花果管理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景观应用技术》等[1]。

1.2 根据设施农业职业活动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在行动向导中采取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学生在项目结束后可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运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按照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岗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适应“园艺植物生产过程和景观应用相结合” [3]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的需求,在原有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等内容基础上,通过整合、补充和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主持开发建设《园艺植物花果管理技术》等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3 项目教学模块课程的实训设计

组织专任教师在《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园艺植物花果管理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制定实训项目任务书,以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如:播种育苗、嫁接育苗等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形成了模块化的实训项目体系。在实训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将实践教学的内容按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进行修订并充实到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内容[4]。

按照模块项目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任务实施过程程序化,教学态度严谨认真,教学过程科学、合理、方法多样,教学做一体,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经常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5]。每学期都要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阶段性课程实习,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多次评优。

4 精心地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按照课程方案要求明确工作内容;第二,设计行动任务书,确定小组将开展哪些活动来实现设想的工作目标,确定小组要完成的产品;第三,完成行动任务书中所列的工作内容;第四,完成工作报告;第五,成绩评定。

5 教学效果良好

经过全面、系统、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学习兴趣;三是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有了较大提高;四是初步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了基于生产过程模块化课程体系;五是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创新,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加强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81-82.

[2]胡建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85.

[3]王秀娟.高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实施工学结合、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 34-35.

[4]高洪波,张广华,吴晓蕾,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54-55.

[5]费显伟,周贵平,富新华.高等职业教育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1999(7): 22-23.

9.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通过培训,从思想上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确保畜禽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建设畜牧强县为目标,以现代畜牧新技术为支撑,改善知识结构,增强服务能力,让自己成为高素质、善沟通、精业务、懂政策的畜牧技术人员。

通过培训更加了解湖北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对相关技术更深一层理解,专业学习是每个人工作的需要,培训加读书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已有的知识已不能承担起现代畜牧技术推广运用的重任。只用通过培训和读书,才能让自己不落后于同事、同行和时代,不沦为专业的矮子、职业的侏儒,从而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拓宽观察问题的视野。

10.农业技术人员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作为主题,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普及是提升和发展现代农业最有力的“推进剂”。省农业厅和农业局精心组织的“陕西省基层农技员培训(渭南)班”在渭南市市委党校于2012年4月16日到4月20日开班,我作为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名普通的农技人员有幸参加。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知识,现就把我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1、在开班仪式上市农业局刘德学副局长做了精彩的动员讲话,他详细的阐述了农技人员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并就对目前我市农技体系改革进行了介绍并对全体学员提出了两点要求。随后农业厅科教处戴建昌处长就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并结合我国、我省的实际情况作了非常全面的讲解,他提出的“三个重点,三个能力”正是我们全体农技员需要掌握和加强的本领。

2、陕西省植保总站总农艺师刘俊生老师做的“陕西省小麦吸浆虫防治”;渭南市种子管理站史友明老师做的“设施蔬菜高效益栽培实用技术”以及王哲笃老师做的“陕西省农情信息培训”和省农药管理所副所长李志文老师做的“农药管理研究应用”。这几位老师都能将农业技术和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是我这个没有学过植保的门外汉也知道了什么是吸浆虫,当我听到小小的吸浆虫可以使我省的小麦产量减产三分之一时,确实很惊讶!但是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设施农业一直是我市广大农民

提高农业收入发家致富的一项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前节假日回老家时我家的邻居常常问我一些关于大棚黄瓜、西红柿的问题时我只能小声的告诉他们:“我在大学不是学这个的”。看着他们一脸的无奈我真的觉得好尴尬!听了史友明老师的“设施蔬菜高效益栽培实用技术”课程我再也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了。高毒农药残留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而且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安全。李志文老师关于农药管理和研究应用的课程使我了解到了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也使我知道只要合理安全的施用农药农药残留问题将不复存在。

3、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还为我们开展了“扩展训练”和“快乐工作快乐学习”讲座以及现代农业基地观摩。通过“快乐工作快乐学习”这个讲座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工作的目的。在本次培训中由于我们的学员中没有有关畜牧兽医的人员,农干校的老师还为我们安排了养殖方面的课程,我们听起来确实觉得很费劲,建议在下一期培训时能先了解一下受训学员的情况再安排相关的专业课程。

11.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C9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94-02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要求,地方农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突出专业特色,创办具有地方特色、影响力大的高等院校。

因此,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机制,创办具有地方特色高等院校,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特色专业之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调整和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具有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现实的选择。地方农业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或职业化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成为专业设定与发展的目标。生物技术专业以培养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的人才,为生物技术等新兴企事业单位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大众化教育多样化需求。

二、以突出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实践能力或职业能力获得为主线,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有机结合为一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衔接起来,培养学生专业拓展能力。生物技术专业在优化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高培养质量,突出专业培养特色。

生物技术专业应根据行业或产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能力为出发点,优化培养方案,培养出具有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形成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生物技术专业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包括独立获取专业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与发展,应该不断优化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

(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培养学生在自然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基本技能、技术运用的能力,由实验、实训与实习教学环节构成。1.实验。实验开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领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能力。2.实训。开展本科生从事科研等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3.实习。生物技术专业与相关单位建立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和见习基地,通过这些实习基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了毕业生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生物技术专业根据行业需求分为四个培养方向,即植物方向、动物方向、生物制品和生物质能,即“一专多方向”的多元化培养体系。为了实现多元化培养目标要求,生物技术专业不仅要协同不同方向的教学资源和发挥优势教学资源,而且也应根据不同培养方向,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等多元化培养考核指标体系。

三、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使命,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

教育质量与监控机制是生物技术专业培养人才核心环节,是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度的保证。

(一)建立健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以保障教学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备课制度、说课制度,定期举办教学研讨活动,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听课制度,及时总结、反馈、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建立健全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均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对所有课程授课计划表、试卷、成绩分析、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等各类教学档案资料要求完整、清楚、规范,并设有专门的教学档案室存放。第三,建立健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及时总结年度教学质量,并广泛讨论,形成本科教学年度报告,教学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等。

(二)建立健全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面谈、电话咨询或问卷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建立健全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建立与用人单位信息互动机制,同时让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及时地修订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对本专业的要求。

四、促进师资水平提高,建立健全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

教师是促进教学科研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建立健全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首先,建立健全教师到985、211和国外高等院校学习交流常态化机制;其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上岗培训机制;其三,促进教师学生参与校外合作、企业合作、国际合作项目机制,提高教师学生创新能力;其四,通过“人才卓越计划”吸引具有创新能力师资,组建教学与科研团队,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深化产学研结合力度,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协同创新机制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了“一专多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多元化培养体系下,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评价人才培养效果,要培养适合行业社会需求专业人才,就必须深化产学研结合力度,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社会对人才需求严要求高标准。

产学研深度结合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人才培养基地化和研究深化的协同创新机制发展。

从专业设置看,由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存在自然分界线,导致学科、专业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与交流,同时也很难做到资源共享,更不用说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培养机会平台。

大学专业教育,在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理念和方式影响下,导致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现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悖现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须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协同创新机制。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为中心,组建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实验中心、教学中心,组成跨学科研究小组和教学小组,开设全校性的公共跨学科课程,以整体组合的课程替代严格的学科分类课程,同时大力推进全校范围内的选课制,尤其是跨学科专业的选课制度,以学院为主体,按学科群开设大量的跨学科选修课,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科视野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共建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基于项目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建立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平台,把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国内教学资源与国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新才,户业丽,等.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39-43.

[2] 马纯艳,卜宁,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561-564.

[3] 林国荣.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5):129-130.

[4] 谭树华,孙远东,等.论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57-159.

[5] 孙锐.生物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教育教学论坛,2014(9):99-100.

[6] 刘清波,张学文,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48-50.

[7] 王芳,郭兴启,李滨.农业院校生物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43-45.

[8] 钱洁,房健民,陈志宏.生物技术专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07-210,224.

1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关键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产业化,调查,思考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新形势下, 农村新型农民的经济合作组织, 其主体是农民, 核心是科学技术, 功能是发展生产, 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在“农协”成长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着“自发、自愿、自助、自主”的基本原则, 完全实行“民办、民营、民管”的基本运行机制, 由协会组织为会员提供技术指导, 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 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种服务, 协会组织是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市场、农户与企业、农户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它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市场与农产品的结合, 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 科技示范与推广的结合。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1 安康市农村专业协会发展现状

安康市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截至2010年已发展为820个, 会员23971人, 较前5年无论是建立协会数量或是入会会员都翻了一番, 取得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表1) 。

1.2 专业协会的作用分析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科技转化的有效载体。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带头人和骨干基本上都是有文化、有技术, 会管理懂经营, 对新技术接受快, 认知度高, 能起到推动和带领周围群众一起致富的作用, 弥补了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中的不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最终都要在各种制度和体制上与国际接轨, 一方面农民在进入市场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 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条, 把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 形成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 科学化管理, 规模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 让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经济和市场经营的主体, 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恰恰就能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主体作用。

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要靠典型引带和示范幅射, 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所经营的特色产业 (品) 新品种, 新成果通过协会组织的经营和运作, 把新技术、新成果展示给周边农户, 农民看得见, 摸得着, 他们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规划、项目选择、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能学习和效仿, 通过专业协会的成果展示也为农民提供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直观有效课堂, 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 而且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这种示范推广效果显著, 从根本上实现了农业科技推广由普遍号召向典型示范规模推广的根本转变, 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迅速有效转化, 取得了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创造了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应用中的新型农村科技普及推广机制, 同时也是我国广大农村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

2 目前农村专业协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对专业协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的认识不够

由于缺乏积极的引导和扶持, 广泛宣传专业协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与意义不够, 一些农户在产业结构中已经形成了规模, 但专业机构成立不及时, 导致了专业协会发展不平衡或滞后, 与当前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

2.2 部分地方成立农村专业协会的目的不够明确

目前个别协会的发起者或发起单位主要是从扩大自身企业影响、状大经济实力、占领市场提高利润角度考虑, 其次是为了享受国家税征的优惠政策, 以及可以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 缺乏无偿为协会的生存发展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进一步状大协会产业发展的实力的扶持和指导, 致使有个别协会组织松散, 凝聚力不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抗御风险能力较弱, 其发挥作用不大, 因此有些农户则认为加入不加入协会或成立不成立协会都一个样。

2.3 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因缺乏资金扶持, 稳定性差, 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本身收入水平低, 缺乏依靠自身积累规模发展的能力, 由于缺乏资金扶持, 制约了农村协会的发展, 而有的个别协会存在着规模化程度低, 协会与会员之间还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循环机制。据初步调查安康市百户以上的农村协会组织约占7%, 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 约80%的产品集中在种、养殖业上, 且多为初级产品, 优质率低, 特色不明显, 品牌产品少, 获利空间发展空间都很小。

3 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几点思考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农村与科研院所的结合, 有利于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 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促进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促进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其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前景很广阔,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 从党和国家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 充分认识搞好农村专业协会工作的重大意义, 增强紧迫感, 提高对农村专业协会发展支持的自觉性。各级组织、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协会工作的指导, 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措施, 认真总结创办农村专业协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把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抓出成效。

3.2 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增强协会发展和生存能力

搞好引导和扶持是促进农村专业协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一是要从农村组织建设, 专业技术的服务普及, 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和扶持, 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并结合实际抓实用技术示范, 用典型带动辐射千家万户。二是全社会要形成合力, 优化农村专业协会持续发展的环境, 增强发展后劲。农村专业协会特别是和当地的农、林、牧、副、渔加工业等相关的职能部门联系十分密切, 因此这些部门要切实发挥行业的政策、技术、人才、信息、管理、服务等优势, 为专业协会持续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要加强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专业协会是农村经济体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 同时也是根据当地各行业和该区域的产业特点, 资源优势, 市场状况, 自然环境, 产品特色等各方面的条件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因此应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广泛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 注重各类产业特别要注重有发展后劲, 且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 有明显地方特色产业以及主导产业, 龙头企业和种、养、加等作为重点培育发展对象, 做到典型示范, 产业引导, 建立起一批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专业协会组织。

3.3 制定优惠政策, 健全管理机制

制定优惠政策, 健全管理机制是促进农村专业协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专业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 在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让其有着充分的发展空间, 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以促进协会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 同时应进一步健全管理监督及服务机制, 提高服务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一是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好章程和管理制度, 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规范行为。二是健全各种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多种有效形式, 切实把农民会员的利益放在首位, 建立起紧密型的利益关系共同体, 以调动全体会员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发展机制。通过开展各种技术推广, 带动搞好产、供、销工作,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 学技术和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积极性, 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协会的网络体系。

3.4 重视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系统培养, 不断提高协会整体素质

农村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农村、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 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更是农村专业协会搞好技术服务的基础。因此, 要切实抓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是要区别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有计划、有组织搞好各类协会的技术培训工作。二是要选拔和重点扶持一批新世纪学科、技术带头人和生产第一线各类专业技术能手进行重点培训, 提高专业水平。三是要重视培养和引进既懂技术, 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信息、科技优势, 相关部门要发挥桥梁作用, 帮助协会同这些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 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生产技术, 懂市场营销, 懂民主管理的农村专业协会骨干队伍, 使农村专业协会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3.5 以科技为先导, 推动农村专业协会的科技进步

农村专业协会要发展, 潜力在科技, 科技领先是最具实力的领先, 科技落后是最致命的落后, 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协会引进、开发、掌握高新技术, 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自身发展。要正确引导协会按照市场需求, 积极带领会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

3.6 加强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农村专业协会的建设发展中应切实注重抓好各类产业骨干和典型的培养扶持工作, 把主导产业, 龙头企业, 特色产业, 种、养、加能手和带头人作为重点, 选准典型, 使这些有新思想、新技术、新经验、新观念的带头人来影响带动周围群众, 使用这些典型、产业的引导, 建设一批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专业技术协会。

4 结论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对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规模化生产,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协会, 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是今后农村发展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郭红东、徐萍平、王松鹤等, 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 1999 (11) .

[2]彭家森, 农村专业协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经济, 2001 (2) .

[3]张旭锋, 陕西的一村一品与专业农协[J].农村经营管理, 2006 (10) .

[4]苏传辉, 顺应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产业协会[J].农村发展论丛, 2001 (18) .

13.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创立于 1997 年,2001 年专业申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2002 年 3 月被批复(教高司〔 2002 〕 71 号)。通过专业改革研究与实践,始终坚持在方案设计制定上,注重与国内外高职教育、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等实际的结合,注重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统一。在方案实施中,遵循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的理念,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方案评价上,采取学生就业率、社会认可度与满意度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取得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充分肯定,社会声誉有较大提升;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力明显增强,专业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显著提高等可喜成果。

专业以主动服务农业经济发展为前提,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农业高等生物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生物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专业人才规格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为重点,建立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课程体系;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促进二个融合,构建三个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坚持四个结合,保证五个不断线”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创立了以专业协会式二级培养模式为主的“三式一线”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集“三全”、“三为”、“三业”、“三自”、“学生一日生活规范”的育人理念于一体 的 特色 素质教育体系 ;专业教改方案被编入高等职业教育专著中作为范例与例证分析;专业建设获院级各项成果奖 11 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6 篇; 2002-2003 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 100%,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性、行业上农业性、人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性、途径上产学研性及校企合作上开放性的专业特色教育理念。

一、基本内容

1.形成了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专业教育理念。专业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坚持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服务农业区域经济建设为前提,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坚持“放眼全球、胸装全国、以农为本、立足高职、扎根农村、校企合作、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 32 字”办学理念,坚持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形成了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能力观、校企结合的开放办学观、学生全面可持续人才观、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服务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的教育观等于一体的专业改革建设思想。

2.建立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及课程体系。以国家的高职教育方针政策和 专业教育理念 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为途径,以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和先进实用的实验实训条件为保障,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从 专业面向上,确立了从事植物组织培养、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无土栽培等农业实用生物技术 的推广、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从岗位类型上,定位为生产技术型、经营管理型、技术咨询服务型和独立创业型;从培养规格上,充分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性、行业的农业性、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特性;从课程体系构建上,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素质教育体系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农业高职特色。

3.专业改革思路明确。提出并完善了“贯穿一条主线,促进二个融合,构建三个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坚持四个结合,保证五个不断线”的教学改革思路。即以生物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理论融合到实践中、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到专业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个体系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三个循环;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在校培养和毕业后跟踪培养结合;课上实训与课下协会式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外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等三年全学程不断线。

4.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了“三式一线”培养模式,即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采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式、实践与理论的反复式和以专业协会为依托的二级培养式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协会内部二级人才培养模式,即选拔上一届协会优秀学生作为一级小先生指导下一届协会活动)。其中,二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构建 了行之有效的 专业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依据素质教育的全时空性和重在养成的可塑性教育思想,采用了理论引导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全方位实施了 专业 素质教育。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高度重视 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围绕其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三全”、“三为”、“三业”、“三自”、“学生一日生活规范”的育人理念,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形成了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生就业。2002-2004 届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 100%、100%、94%(为 2004 年 9 月就业率),连续两年获院级就业工作奖励。

6.师资力量有了明显加强。按照“三高一强”与“双师型”标准要求 , 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进程,教师队伍具备了数量上满足、质量上保证、结构上合理。专任教师总数达 14 人,副教授 5 人,占 35.7%,;硕士研究生 10 人,占 78.6% ;双师型教师比例占 65% ;先后聘请社会兼职顾问、客座教授达 30 人。

7.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显著提高。建有 校内专业实训室 2 个(组织培养实训室获院级基地建设管理奖)、专业实验室 2 个、专业基地 日光温室 3 个、专业实训车间 1 个,配备的仪器设备先进;与 22 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专业校外顶岗就业实训基地,多家企业设立了奖助学基金。8.构建了科学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 以“应用”为主旨,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理论课程体系 ;以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旨,按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顺序循序渐进设置实践课程,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比 1 : 1,构建 实践课程体系。

9.全面加强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计划获院创新奖;调整、合并、增设和开发 10 门课程,2 门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公开课获院级三等奖,食用菌课程多媒体公开教学获院级优秀奖;教学内容更新每年在 20% 左右;实行了组织培养“五步一体化”学导式教学(获院级三等奖)、食用菌现场教学、无土栽培仿真模拟和龙芽楤木项目教学(获院级优秀奖)等综合教学法改革;专业课程 100%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了“ 3 + 1 ”考核模式、加大平时考核次数及调整平时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为 6 : 4、实行“双证制”等系列考试考核模式改革;健全了以“三评”教学评价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二、创新点

1.形成了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专业教育理念。专业体现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与“ 32 字”的办学理念,体现教育的层次上高等性和类型上职业性、行业上农业性,体现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上复合性及培养途径上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特性,准确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2.提出了“三式一线”培养模式。新模式中以学生专业协会为载体的二级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形式上创新,更是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上水平。专业五个协会组织,有 320 名学生结业,完成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共 41 篇,开展活动 1000 多次。获得结业学生具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较高的职业素质,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

3.专业素质教育体系 特色明显。专业 素质教育 集“三全”、“三为”、“三业”、“三自”、“学生一日生活规范”于一体的育人理念和机制,实现了学生思想道德、文化、业务及身心等素质的协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三、应用情况

1.2003 年、2004 年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分别被编入都本伟主编的《高职教育创新与实践》及黄春麟主编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中作为范例与例证分析;围绕专业改革建设发表教育教学学术论文 6 篇,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宝贵有益经验,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2.2003 年我院被国家教育部从全国 1374 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遴选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8 所优秀校之一,专业是作为代表学院接受教育部评估专家剖析的两个专业之一,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专业所在的生物技术系被学院授予争创国家优秀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3.专业改革实践取得系列成果,诸如专业教学计划获院级创新奖、专业就业工作获院一等奖、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获院级创新奖、组织培养实训室获院级基地建设管理奖、食用菌项目获院级科研奖、争创国家优秀校先进集体等 11 项院级成果奖,为学院整体专业建设起了示范导向作用,同时吸引省内外高校前来参观学习。

上一篇:2018年冬天卖服装创意广告标语下一篇:借我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