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组织工作汇报

2024-10-23

市组织工作汇报(精选8篇)

1.市组织工作汇报 篇一

╳╳╳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汇报

(2018年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委、市政府欢迎省教育督导评估团莅临我市指导工作,并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教育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是╳╳╳的故里,中国╳╳╳之乡,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55.46万。现辖 9镇1乡、1个工业园区,224个行政村,201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14864万元,财政收入1293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65元。

目前,我市拥有普通中小学校177所,其中,小学156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普通高中2所,特教学校1所。此外,还有职业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259所。中小学在校生65365人,其中小学41007人,初中14764人,普通高中5930人,职业学校3602人,特教学校62人。在园幼儿26390人。共有教职工4826人,专任教师4462人。

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各级各类教育得到科学稳步发展。我市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省教育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督导先进集体”等殊荣,在╳╳╳市政府督导评估中每年均为优秀等次。下面,将我市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三是认真履职,凝聚合力。乡镇政府在维护学校秩序,尤其在学校建设征地方面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财政部门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努力提高经费保障水平;编制、人社部门建立了动态的编制管理机制,及时为教育招录补充教师;税务部门进一步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城市建设维护税的征收力度;工商、城管部门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公安、司法等部门通过开展警校共建、普法宣传等活动,维护了良好的交通秩序;食药监部门加强了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的常态化管理。各部门齐抓共管,有力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机制 规范管理

一是落实“以县为主”工资管理体制。全市在职在编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全面实施绩效工资,通过银行按时足额划拨到教师个人工资账户,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工资项目、工资标准、发放渠道和发放时间。二是健全人事管理体制,将全市教师、校长聘用、配置、调动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三是积极落实中小学校挂牌督导制度,推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常态化。我市现有督学67名,通过实施经常性督导和专项督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四是积极落实“一校一章程”,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行为的监管和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

二、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入总额210559万元,比2010-2013年的164535万元增长了46024万元,增长率达27.97%。

(二)各项教育经费投入到位

1.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14-2017年我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公用经费分别为3799万元、3896万元、4147万元、4274万元,共计16116万元,其中我市按照分担比例安排资金1341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分别为232.40万元、342.54万元、359.41万元、385.99万元,共计1320.34万元,我市按照分担比例安排资金332.94万元;校舍维修改造资金5017万元,我市安排270万元,所有应安排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2.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和拨付。2014-2017年征教育费附加分别为1260.54万元、1311.79万元、1194.76万元、1213.96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今年已拔付教育740.55万元。

3.城市建设维护税按10%的比例用于教育。2014-2017年城市建设维护税收入分别为3019万元、2914万元、2695万元、2713万元,拨付教育分别为305万元、292万元、305万元、278万元,今年已拔付教育80万元。

4.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拨付教育。2014-2017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均为4745万元,按比例每年拨付教育949万元,今年已拔付112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

5.教师继续教育经费。2014年以来,全市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达到360万元。

6.成人教育经费。我市按标准落实成人教育经费,2014-2017

备5032套;投资980万元用于改善校园环境,为83所农村学校操场进行硬化,硬化面积12.2万平方米,改建厕所3198平方米,绿化6万平方米。

2.教学装备升级工程及校园环境提升工程。

四年来,教学装备总投入9256万元。其中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3969万元,新增学生用计算机4090台,生机比达到8:1;新增教师用计算机982台;新增多媒体教室744个;建成17个校际网络同步课堂;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90%;配备了20个以无人机为基础的创新实验室,所有中小学均实现了图书电子化借阅。

常规教学设施投入3507万元。其中常规仪器投入2491万元:新增教学仪器38.6万件、音体美器材19.5万套件、实验台810套、仪器橱800个、钢琴4台;投资400万元更新学生桌凳3.6万套;投资360万元,购置幼儿玩教具2.6万套件;不断加强图书馆(室)现代化建设,投资256万元,新增图书138765册,装修、装备阅览室76个。

3.取暖设施改造工程。2017年,印发了《╳╳╳2017年散煤压减替代工作实施方案》,投入4020万元,采用地源热泵、电锅炉、燃气锅炉、碳纤维取暖器等清洁取暖方式,完成了269台燃煤锅炉的“电代煤”“气代煤”取暖改造工程。张古江副省长来晋州调研时指出,要面向全省推广晋州经验。

四、推进教育均衡,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

元化发展。开展基于校情和学情的“走班制”、“导师制”、“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与高考改革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科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积极与国际大学院校联盟开展交流合作,2016年,第一中学成功举办“新形势下高中国际教育发展与融合”主题论坛。四年以来,我市高中已选聘33名紧缺高层次人才,今年计划再选聘45名。逐步完善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生均1000元的公用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

(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办学方向,创新办学模式,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起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职业中学为骨干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中学秉承“错位发展”理念,与江苏诚功集团顺利签约,正式开设航空服务专业,成立目前我省唯一一所与社会企业联办培育航空服务人员的航空基地。职教中心完成3900平方米的实训楼项目建设,继续坚持以对口升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深化内涵建设,打造省级精品学校。成人教育面向城乡全体居民,以学校、实践基地为主阵地进行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社区活动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四年来,共计培训5.3万人次。

(五)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已基本实现两头延伸。超额完成《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指标

制定《骨干教师评选办法》,每年评选出骨干教师60名。四年来,举办不同项目教师岗位培训1.9万人次,全员素质提高培训2.5万人次。每年利用暑假期间,对农村小学薄弱学科如英语、美术、音乐、书法和国学等学科举办培训班。2014年和2017年分别争取到省级培训项目“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培训和国培项目“送培到县”“送教下乡”“工作坊研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等项目,共计培训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师近千人。积极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多次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北京、秦皇岛、山东、唐山、╳╳╳等地交流学习和高级研修。

(四)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全面落实教师医疗、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市委、市政府每年组织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优秀教师。开辟《园丁风采》栏目,建立微信公众号“晋州教育信息”,大力宣传优秀教师,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至今,已播出175名优秀校长、教师的典型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育人的指导思想。全市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带头行动,通过主题队会、主题团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文明校园创建、24字核心价值观、“学雷锋 争做最美少年”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英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制定了《关于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以评价促养成的教育模式。朝阳小学成为首批“╳╳╳省素质

范化”已成常态。

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严格管理和规范社会用字,加强广告牌匾和印刷行业的审核与监管。对城区主要街道、印刷行业和网站的社会用字每年开展拉网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教育局把写好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作为考核教师素质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养成了“说一口流利普通话,写一手工整规范汉字”的好习惯。出台《╳╳╳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在╳╳╳市“汉字听写大赛”中,我市不同学段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

在每年的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宣传月和宣传周期间,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倡议市民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四年来,共发放宣传材料共计二万余份,制作宣传牌匾条幅近百件,在╳╳╳市级以上语言文字竞赛中获奖52人次,第三中学、魏征小学获╳╳╳市语言文字示范校称号。

八、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2014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省、市教育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一是教育的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教育水平的需要;二是各类教育发展均衡化程度还不够高;三是校长、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督导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抓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师

314-

2.市组织工作汇报 篇二

“强市名城”内容丰富, 涵盖广泛。市档案局作为市委的职能部门, 更好地为建设“强市名城”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提出以建立“三个体系” (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 为根本, 以推进“三大工程” (档案馆新馆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资源建设) 为依托, 以强化“三个能力” (服务科学发展能力、服务和谐社会能力、服务党的建设能力) 为重点, 充分发挥“资政惠民”作用, 以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 全面提升我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水平, 为张家口打造“强市名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 营造文化内涵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 与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档案馆是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发利用档案的中心、现行文件查阅的中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场所, 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近年来,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 驶上了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快车道, 雄厚的实力基础为建设“强市名城”绘就了一幅崭新的蓝图。但是市档案馆馆库面积、基础设施、安全保管、公共服务等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由于库房面积紧缺, 自1993年地市合并以来近20年市直党政机关的档案应该接收进馆而无法进馆, 明显与《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要求相背离。由于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和设备短缺, 馆藏档案的开发利用和对外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远远不能满足市委中心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用需求。

目前市档案馆的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强市名城”建设中的“短板”, 不仅制约了我们“服务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党的建设能力”的有效发挥, 也与发掘张家口历史文化底蕴、繁荣名城文化的新形势极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现实的需要, 建设一个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张家口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国家档案馆势在必行, 这也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的重要体现, 同时也符合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河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衡水、张家口等市, 国家档案馆均按照国家市级一类标准设计建设”。2008年国家出台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 我市有15个县区列入规划并享受中央财政支持, 张家口档案馆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

从营造城市文化内涵出发, 市国家档案馆新馆建设应列入全市城市建设及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 把新馆建成与“强市名城”建设相匹配的具有文化内涵、现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如此必将进一步提升张家口的城市文化内涵, 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资政惠民”的作用。

二、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 搭建信息平台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充分挖掘和利用馆藏资源, 发挥档案价值和作用, 不断提高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能力是新时期档案事业的重点任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 特别是信息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 大量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涌现已经对传统档案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档案载体和管理手段都面临着更新换代。档案部门必须着眼于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现代化手段, 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 积极拓宽档案工作领域, 大胆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档案数字化建设道路, 实现历史档案与未来档案的有机链接。

“强市名城”的建设离不开信息资源, 而档案则是最真实、第一手的信息。目前市档案馆以保存纸质档案为主, 还未能实现全文数字化, 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档案馆还有较大的差距, 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档案数字化建设, 就是以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基础, 以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为核心, 以档案信息管理开发利用和共享为目标, 研究和处理信息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积极采用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 实现电子文件在线归档、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和资源共享。当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点, 是把各种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档案,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利用“张家口档案信息网”和“张家口政务网”向社会展示出来, 做大做强馆藏档案这一巨大的信息平台, 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贡献率, 为建设“强市名城”服务。

三、推进档案资源建设, 保存历史原貌

把张家口建设成为“强市名城”, 是市委审时度势, 科学判断作出的重大决策, 必将对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档案工作为“强市名城”建设服务,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反映“强市名城”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档案接收进馆, 使真实反映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以及决策的落实情况完整地保存下来, 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延续了张家口的历史。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重点是推进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资政惠民”这个主题。“资政惠民”体现了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和档案部门的基本职责, 是我们做好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政”就是档案工作要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科学发展服务, 为提高各级政府执政能力服务, 体现在科学执政要依靠档案, 民主执政要运用档案, 依法执政要凭借档案;“惠民”就是档案工作要服务民生、惠及百姓, 这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直接体现。当前为“强市名城”建设收集、保存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是档案部门的历史责任, 是档案工作“资政惠民”的最重要体现。

3.市召开农业工作改革发展座谈会 篇三

会上,农口各部门负责人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省全面直管实际,分别汇报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工作打算和改革重点。

在认真听取各部门的发言后,赵培丰市长指出:一是结合各自业务职能,完善责任制度,建立监管机制,守住生产施工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二是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工作,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影响力的农业亮点,要重点做好“四个一”,即打造一个集种植、养殖、水产、农产品深加工、循环农业等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一个“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在南部山区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及农业生产为一体的沟域经济示范区;打造一个以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

最后,赵培丰市长强调:一是围绕建设50万人口规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科学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和到2020年的中期发展规划,使巩义市“三农”工作有章可循,稳步推进;二是积极与郑州市各部门开展对接,争取跨年度项目资金能够全部拿到,与省级各部门加强对接联系,尽可能多地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吸纳整合社会资金,助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

(作者单位:巩义市农委)

4.市老年大学工作汇报 篇四

★市长:

市老年大学是1988年经原黄冈地委批准设立的,它是为适应干部制度改革,组织、指导离退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文化活动,配合开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机构,归口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管理,属参照公务员管理,财政全额预算单位。

二十年来,市老年大学在历届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员队伍不断增多,学校影响日益显现,成为我市最大的离退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阵地和社会老年人喜爱的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为黄冈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老年大学工作的重视力度。去年市委第23次常委会议听取了老年大学工作汇报。今年6月,您和杨元寿副书记在市老年大学向老同志通报经济形势时,又专门听取了我们创建示范校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办好老年大学,推动我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将今年几项主要工作向您作个简要汇报。

一、关于创建示范校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组织部会议精神,去年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省老年大学开展创建示范校活动的通知》。接到通知后,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高度重视,将创建示范校问题向市

委常委会议作了专题汇报,会议研究了市老年大学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决定将市老年大学综合教学楼建设纳入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刘书记充分肯定了市老年大学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老年大学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对今后老年大学工作提出了期望与要求。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对全市争创省级示范校活动作出了统一部署和安排,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今年6月26日,您和杨元寿副书记在市老年大学也专门听取了创建示范校情况的汇报,并解决创建经费20万元,批示调剂一台工作用车等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激发了全校师生创建示范校的热情,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投入到创建活动之中,使创建工作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是从硬件建设入手,调整教学和活动场地,增加教学用房面积350㎡;投入12万元添置多媒体1套、电教设备3套、教学钢琴2台及办公电脑、课桌椅等,改善了教学条件;投入8万元整修房屋和室内外环境。二是规范了软件建设。系统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建立了荣誉陈列室,完善了管理制度,在全国老年大学中创新性建立了教师、学员、教学、学员成果四个信息库。市老年大学创建省级示范校历时一年。省考评组认为,黄冈市老年大学在创建活动中,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注重过程”的原则,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主要特点是: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扎实、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特别是通过创建活动,推动了学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教学环境和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符合验

收标准,是全省第二批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合格单位。

二、关于20周年校庆工作

今年是市老年大学建校二十周年。为了充分展示我市老年教育成果,切实推进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我们于本月初在市老年大学礼堂举行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及系列活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长翟天山同志,省委老干部局、省老年大学、武汉老年大学发来了贺信。省委老干部局常务副局长李志新、省老年大学、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以及武汉、黄石、鄂州等地老干部局、老年大学领导,市四大家有关领导,市级老领导,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校委等出席。县市区老干部局、老年大学的负责同志,市直部分单位分管领导和政工、老干科长,历届学员和教师代表以及全校师生参加。参加会议的人员有500多人。省委老干部局常务副局长李志新同志和市委杨元寿副书记到会祝贺并作了讲话,我作工作报告。为了回顾二十年走过的历史,我们还编印了一本画册《彩绘夕阳美》和两期校报《黄冈老年教育》,在《黄冈日报》刊登半个专版,组织了一台专场文艺汇报演出,并安排布置了学员书法、绘画、摄影、手工作品展示和学校、教师、学员荣誉(成果)展览等。校庆活动隆重而又热烈,节俭又不失大气,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建设与发展问题

市老年大学成立之初依托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施,参加学习的对象全部为离休干部。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对象扩大到

退休干部和社会老年人。但由于现址始建于1987年,地处赤壁风景区内,面积狭小,场地简陋,已经难以满足离退休干部的需求。为此,我们首先考虑在现址扩建发展,但规划部门认为此方案不符合风景区规划的要求。在上个月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组织老年教育专家和领导来我校考评验收省级示范校时,他们就认为市老年大学教学场地与黄冈教育大市地位不相适应,需要切实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

关于老年大学的建设问题,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央领导也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认为老年大学建设是民心工程、敬老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也加大了对老年大学工作建设的重视力度。市委第23次常委会议决定将市老年大学建设纳入黄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做好发展规划及前期选址工作,加快老年大学发展进程。

为了认真贯彻市委常委会议精神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最近我们组织专班对城区土地储备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在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和土地储备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选定在中环路三清国际华城对面龙王山村一处约35亩的土地,该地段处于新老城区结合部,既符合城市发展方向,又方便老同志来往,且已得到规划和国土部门的初步认可。现将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方案向您报告,并建议市政府将新建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列入2009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

5.市城管局工作汇报 篇五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市城管局结合“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以青奥会保障为契机,以综合规范管理为抓手,立足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精心组织,统筹推进,着重强化城市常态化管理,圆满完成了青奥保障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改革,健全环卫作业保洁机制

围绕环卫作业“服务新标准、建设新环卫、实现新发展”的环卫的工作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卫生死角、积存垃圾专项清理行动,大干100天以来,共清理卫生死角3万余处,配置3295只果皮箱,出新公厕58座、中转站24座。

一是开展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整治背街小巷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责任,实现长效管理,全面提升背街小巷环境卫生面貌,推行晚间垃圾收集制度。每月在媒体上通报10条好的街巷、20条差的街巷,街巷环境品质有了显著提升。

二是推进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强化了快速保洁能力,六城区所有主干道实行15分钟快速保洁。加大机扫器械购置,7月底,新购置的61辆机扫车、30辆洒水车全部到位,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80%以上,郊区道路机扫率达到60%以上。建立环卫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所有环卫作业车辆已全部安装GPS监控系统,实现数字化监管全覆盖。

三是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完成申报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工作,制定了《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垃圾分类专业数据统计,设计制作统一的垃圾分类专业数据统计表,并对各区(园区)数据统计人员多次培训。加强垃圾分类检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成绩中,编发考核通报10期。

四是源头完善垃圾收运体系。以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分类处置为目标,有机承接各垃圾处置终端,提高垃圾“三化”处理水平。并结合南京市垃圾分类收集推广,配套推进收运体系改造,对现有压缩收集站实施全面分流改造,已建区域补建收集站或收集房。同时,取缔露天垃圾收集和人力板车运输,实现小区内垃圾桶清洗和机械密闭运输。

五是圆满完成青奥环卫保洁任务。保障期间每天出动271辆洗扫车、131辆清洗车、98辆洒水车等500 辆大型专业作业车辆,另有50辆灵活机动的小型机械化车辆,辅助人工开展水洗作业,配合应急处置。仅河西地区每天投入33辆洗扫车、24辆清洗车、8辆洒水车共65辆大中型专业机械化作业车辆,及16辆小型机械化作业车辆,全力确保奥体中心、青奥村、国展中心等周边道路整洁。

(二)优质服务,提升市容市貌环境品质

全市城管系统紧盯目标任务、紧扣时间节点、紧抓作业质量,全面落实保障措施,强化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市容市貌环境品质。

一是开展户外广告治理。组织编制了《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从4月份开始,对照专项整治任务明确工作标准和属地责任,深入各区开展专项督查,共计下发各类整改菜单4856条。拆除主城区户外广告9002块,共计90432.5平方米;楼顶镂空字2769处,共计75101.55平方米; 拆除高速公路沿线违规设置广告设施591块,共计118304平方米。

二是严格店牌店招整治。共拆除不符合规定设置店招标牌8559块,58169.43平方米。青奥保障期间,根据组委会要求,更换工地围挡广告14000余平方米,新增青奥公益广告10万平方米,营造良好的赛事氛围。

三是加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立面整治。以“五中”路、北京东路、北京西路等18条主次干道(景观路)、48条背街小巷、南京南站北广场、火车站南广场等窗口地区为重点,全面进行“牛皮癣”的清理工作,全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重点小区乱贴乱写小广告全面清理一轮。完成市级97幢不洁楼宇清洗任务,共清洗楼宇722幢。

四是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新修订《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办法》并上报市政府,起草了《南京市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宣传方案》。集中开展“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整治,对违反“门前三包”责任书行为进行教育,共教育整改5400余起。

五是强化景观亮化设施管理。围绕“三大片区”(奥体中心片区、人文风景区、大学城场馆区)与四条进出城道路(机场连接线、纬七路、玄武大道、江北大道)高标准推进青奥景观亮化工作。圆满完成了青奥景观亮化保障任务,对奥体中心周边的奥体大街、江东中路等核心区域约4000米的道路行岛布置了“满天星”灯光,新建了沿线约200幢建筑的景观亮化。

(三)品质提升,加强市政设施养护管理

市政养护关系到城市的安全运行,今年,我们围绕青奥保障任务,着重强化了市政设施的养护力度和服务水平,更加重视养护服务品质的提升。

一是制定青奥保障方案。制定了《“迎青奥”市政设施双百日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水环境保障方案》、《青奥河道宝洁应急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方案,从保障体系架构的组织和建立、各类设施保障重点及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化,明确责任主体划分,严格考核制度要求,确保实现“路平、水畅、灯亮、桥稳”。

二是做好防汛工作。利用电台与各区防办、相关单位及时沟通,通报天气情况、部署防汛应急准备。完成了71座泵站、闸门的实时数据遥测,确保对玄武湖、金川河等城区内主要河道的水位以及各雨水泵站的运行状况及时掌握,合理调控。全市共设置了54个雨量监测点,及时了解城区降雨量等重要雨情信息;建设了燕山路、新庄立交桥等40个城区主要易积水监测点,迅速掌握城区易积水节点的积水情况并接入了全市主要路段的视频监控信号,对城区各主要路段实时监控。

三是加强设施养护管理。截止到10月底,市政行业共巡查设施47302处,发现和整改设施病害问题11129处,处理、转办各类保修投诉4216件。开展路牙道板整治工作,整改完成道路891条,维护路牙道板总面积36280平方米。对133条道路上的3366个井盖进行集中整治,其中快车道、慢车道的检查井,整治时统一使用了可调式防沉降井盖,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加强泵站闸门设施的日常维护及大修工作,汛期保持机泵、闸阀门完好率100% 。

四是推进路名牌清理整顿。全力推进全市路名牌清理整顿工作,4月份联合市地名办、市外办进行了检查和验收,6月底清理整顿工作全部完成。严格按照规范设置,随道路主体一并验收移交,共新设置路名牌8368块。

(四)统筹兼顾,推进城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的有效保障,今年我们围绕青奥保障工作任务及大干一百天专项整治活动要求,以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需求为重点,不断整合资源发展优势,全力推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成了江南焚烧厂、江北焚烧厂、南京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城东有机废物处理站,并开展试运行工作。江南焚烧厂自5月份垃圾进场至10月底已焚烧处理垃圾27.28万吨,发电7622万度,上网电量6326万度。城东有机废弃物处理站自8月份试运行至10月底,共处理粪便5572吨。江北焚烧厂项目主厂房主体已完成, 11月份垃圾进场,开始点火试运行。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1.7%。

二是推进了公厕改造升级。对全市800多座公厕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结合明城墙及周边地区保护整治工作,完成登临点附近57座公厕的建设改造工作,每个公厕至少配有2块导向牌、指示牌。

6.市机关绩效考评工作汇报 篇六

严明、监督有力的机关作风建设综合绩效考评体系,促进了机关干部提劲、办事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形象提升、环境提优。2001年,我们开始着手建立效能建设的工作机制,率先展开了以效能革命为核心的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从2003年起,我们敏锐地发现和抓住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率先实行作风建设与经济建设联动抓,提出把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作为提升机关效能的切入点,全面强化绩效考评,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机关工作绩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跨越。之后,我们又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不断赋予机关绩效考评科学的内涵。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最新要求,抓住全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联系点的重要契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绩效考评工作,不断完善融职能目标、共性目标和综合评议于一体的“三位一体”机关作风建设综合绩效考评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切合自身特点、具有南通特色的绩效考评新路。

一是注重考评构架的合理性。机关部门和单位工作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为缩小考评的差异性,我们对市级机关部门和单位的考评侧重于从职能工作和共性工作两大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职能工作主要由重点指标、业务指标和动态指标构成。重点指标主要是市委、市政府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及部门、单位服务于全市重点工作的具体措施;业务指标突出部门、单位主要工作职能,以量化指标为主;动态指标主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确定的阶段性工作任务为主,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共性工作是指所有部门都涉及到的共有工作,根据每年机关作风建设不同的工作重点来具体确定,由全市统一制定下发。在确定部门目标体系的过程中,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把着眼点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坐标系中进行高点定位,按照体现全局性、先进性和可考核性的要求,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职能工作提出具体的目标、措施、标准和完成时限,初步形成指标体系。依据指标审定工作流程,组织相关牵头部门,在综合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基准比较的基础上,结合上级要求和全市总体部署,对各部门、各单位上报的工作目标逐项进行审核认定,提出修改意见,并返还给有关部门、单位调整充实后重新上报。经过几上几下反复推敲认可之后,报经市分管领导同意,以正式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作为工作推进、落实和考评的实施依据。

二是注重考评对象的全面性。按照一级考评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形成部门、处室、个人的立体化联动考评机制。将市级党委部门、政府部门、人民团体、条管部门等全部列为市级层面的考评对象,并按职能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类,大致分为党政综合服务、政府经济管理、行政执法、垂直管理等四大类。按照分类分别组织进行专门的考评,对应的考评结果也分别从各类别中按比例产生。在全市组织开展先进处室评选活动,并对机关全体公务人员实施全员绩效考评,确保考评工作的全覆盖。

三是注重考评方法的操作性。“三位一体”机关作风建设综合绩效考评的具体实施,采取日常考评、年终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把对机关部门、单位的考核与日常争创过程的跟踪评价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年初有目标、过程有督导、评定有依据、结果有奖惩。日常考评通过重大项目跟踪督查,信访部门、监督、监察部门日常查处,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作风办督办反馈等途径组织实施,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查询与监督,强化对部门、单位目标完成情况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切实将注意力由偏重“评时”引导到注重平时。年终集中考评采取封闭式的办法,建立审核组、考评组和监督组,分别对部门、单位职能目标和共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评议和考评打分,并实施全过程监督。综合评议由领导评鉴和社会评议综合构成,充分吸纳社会各个层面的评议意见。市领导对所有参评部门、单位进行评鉴,分管领导和非分管领导按不同分值进行汇总。社会评议由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群众代表组成千人评议团,对部门、单位工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换算成分值后纳入考评总分,使绩效考评充分体现民意。

四是注重考评结果的实效性。注重把握好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争先创优的层次高低和工作实绩对全市经济和全局工作的贡献大小,统筹兼顾,异中求同,力求用同一把尺子实事求是地衡量部门和单位的工作绩效。年终开展综合绩效考评之前,先由考评组成员对每个部门、单位每一项工作目标栏进行集体研究定档,再在确定的档次内打分,有效控制个人自由裁量权。评判部门和单位工作绩效不仅要看目标是否完成,还要横向比较各单项目标完成实绩在省内、国内所处的位次,综合分析制定目标的态度和水平,分析目标实施的难易程度,分析争先创优成果的层次、影响力和贡献率,实行“三三分档”打分法。即首先分a、b、c三档定档,再根据实绩在a、b、c三档中再分+、0、-三个打分段

。工作目标完成,且具有争先创优和创新成果的,在a档打分,标准分值为90%—100%;工作目标虽然完成,但缺乏争先创优和创新成果的,在b档打分,标准分值为80%一90%;工作目标没有完成的在c档打分,标准分值为80%以下。考评结束后,汇总日常考评、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的分值,按比例从4个小组中产生考评位次。最终根据考评得分多少,评出最佳、先进、良好、达标和诫勉单位5个等次。按照“拉开奖惩档次,激励争先创优”的原则,根据不同考评等次和不同职务确定系数,分别对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诫勉单位,则进行诫勉谈话或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连续两年为诫勉单位的,其部门或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组织调整。

五是注重考评工作的协调性。实施综合绩效考评是一项复杂的、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考评力量和组织推进体系。这几年,我市大胆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考评对象各司其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绩效考评管理体制,建立了市机关作风建设、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6位市委常委和1名副市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的综合办、目标办、作风办、督查办一起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有力的组织架构,强势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综合绩效考评工作。综合办具体负责考评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考评工作的牵头组织、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等;目标办具体负责职能目标的研究制定、管理和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等;作风办具体负责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组织推进、共性目标考评和社会评议工作的组织实施等;督查办具体负责日常绩效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组织人员对考评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负责考评结果的查询答复等。具体承担考评工作任务的各个办公室的组成部门只参加考评,不参加评先表彰。

7.市组织工作汇报 篇七

今年, 我们又提出了打造畜牧业强市的目标。建设畜牧业强市, 阜新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一是交通发达, 现有6条高速公路、2条国铁, 巴新铁路年内通车, 京沈客专即将开工, 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为畜禽产品的输入与外运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环境适宜, 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 气候温暖干燥, 有利于畜禽生产和疫病防控, 适宜发展畜牧业。三是政策优势凸显, 我市享有全国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及新一轮“突破辽西北”战略等支持政策, 特别是国家在草原生态保护、繁育畜牧良种、生猪调出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政策, 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实施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草原沙化治理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等产业发展。四是产业基础雄厚, 全市规模化饲养水平达到70%, 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6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4户, 其中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畜禽产品加工企业21户, 特别是皮革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 初步形成了集畜禽屠宰加工、乳品加工和皮革制品等种类齐全的产业化模式。这些优势为阜新大力发展畜牧业, 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努力, 全市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突出的工作成果已经显现。一是畜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到13.6%, 位居辽宁省第一位。二是主要畜禽品种生产指标位居辽宁省前列, 人均生猪、肉羊、肉驴饲养量和人均鲜奶占有量排在辽宁省第一位。三是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位居辽宁省前列, 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企业生产能力排在辽宁省第一位。下一步, 阜新要突出工作重点, 抓住关键环节, 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全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转型振兴的重要抓手, 建立以产业体系为核心、服务体系为依托、政策体系为支撑、安全体系为保障的工作机制, 挖掘潜力, 释放优势, 推动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把畜牧业打造成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向畜牧业强市迈进。

一、树立工业理念, 构建功能完善的产业体系

阜新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市场化的观念谋划畜牧业发展, 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1.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把主攻方向放在重点龙头企业和重点养殖大户上, 千方百计把龙头企业扶优做强, 着力发挥骨干企业的牵动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重点推进雨润、阜新六和、阜新新意达等7个辽宁省重点畜产品加工项目, 使其早日开工尽快投产。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扩大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档次, 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扩大规模, 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采取资金投入、市场合作等方式, 与国内外大企业兼并重组, 推动本地龙头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 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畜牧产业化企业, 努力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牵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2. 加快养殖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畜牧业发展规划, 按照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原则, 合理布局养殖基地。围绕畜禽加工龙头企业, 抓好养殖小区建设, 大力培育畜禽养殖大户, 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提高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水平。坚持以户为基础、以村为单元, 依托畜禽加工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订单养殖, 建立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 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互利的产销关系, 提高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3. 加快畜禽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依托阜新高新产业园区等农产品加工基地, 加快畜禽食品加工业发展, 重点做大做强阜新双汇、阜新伊利、辽宁福元、彰武辉山等畜禽食品加工企业, 引进一批新的畜禽产业化龙头企业, 扩大基地规模, 延伸产业链条。依托皮革产业基地和阜新新意达等龙头企业, 加快皮革、羊毛等畜禽产品加工业发展, 积极推进上海富国、山东德元、浙江明新等企业不断扩大基地规模, 提高生产加工能力,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把畜禽相关产品加工利用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 加快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 促进畜牧业按循环经济模式发展。

二、完善配套功能, 构建务实高效的服务体系

围绕畜牧业生产、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 加强指导, 强化协调, 完善服务。

1. 畜禽良种繁育

大力推进畜禽品种改良, 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优良畜牧品种和繁育地方畜牧新品种,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水平。

2. 建立合作经济组织

引导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联合起来, 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 互助合作、分工作业,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着力培育畜牧产业中介组织、营销经纪人、运销大户, 充分发挥他们在协调服务、提供信息、组团销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体系。

3. 科技推广服务

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 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技术推广体系, 邀请国内外专家, 采取畜牧科技培训讲座、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和畜牧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 推广应用畜牧先进实用技术, 提高农民养殖技术水平。

4. 完善市场流通

着力推进畜牧产品交易流通, 在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建设大型畜禽交易市场, 重点推进皮革产业开发区皮革制品交易市场建设, 完善配套服务, 不断拓展畜牧业发展平台。

5. 促进部门联动

阜新市直相关部门把畜牧产业发展作为重点, 加大支持力度, 加快养殖小区和畜产品加工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 推行“一站式”服务, 提高工作效率,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三、强化制度保障, 构建制度健全的政策体系

坚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支持畜牧业发展, 并把扶持政策用好用足, 用到养殖、屠宰、加工等一线上去, 为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 建立政策落实机制

抓住建设全国扶贫改革实验区的机遇, 把畜牧业发展纳入扶贫开发项目之中, 确定重点村和重点项目, 推动养殖项目扶贫取得明显效果。

2. 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

对于投资10亿元以上畜牧加工项目和辽宁省重点推进项目,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包保制度, 明确包保领导和部门, 落实包保责任, 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3. 建立财政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确保专款专用, 并积极组织好配套资金。同时, 每年在本级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 用于扶持重点畜牧业发展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4. 建立多方融资机制

引导金融部门逐步增加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额度, 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延长贷款期限, 降低贷款利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 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

四、严格监督管理, 构建保障有力的安全体系

强化对畜牧养殖业的监督管理, 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卫生防疫安全、产品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养殖污染问题, 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全面完成农村垃圾、养殖粪便处理等整治工作。一是尽快制定方案, 加强监管, 推动养殖小区建设高标准的粪污处理设施, 推广有效处理畜禽粪便的生态养殖方式, 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 全面改善养殖环境。

2. 加强动物疫情防控

认真执行防疫制度, 严格免疫程序, 规范免疫注射, 保证免疫质量, 确保应免尽免。健全疫情预测预警机制, 重点搞好重大疫病疫情监测, 认真开展疫情排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 确保疫情发生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3.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加大检疫检测力度, 切实做好产地、运输、屠宰、市场检疫监管, 严厉打击逃避检疫、私屠乱宰、加工贩卖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 确保畜禽检疫到位率、上市畜产品合格率和病害畜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对养殖户的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养殖档案, 强化全程监控, 推动规模户规范经营。加大兽药、饲料的监管力度, 不断创新抽检模式,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添加剂和经营假冒伪劣兽药的违法行为。

8.市组织工作汇报 篇八

检查中,各检查组根据《关于对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开展检查工作的方案》和《关于对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开展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以省辖市为单位,采取集中听取创建单位分管领导汇报、查阅台帐、实地查看部分科普设施的方式,指导创建单位认真总结创建成绩和经验,查找创建过程中还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在听取检查组反馈意见后,各地党政领导都明确表示,一定要认真总结,巩固成果,把此次检查验收作为新的起点,突出重点,着眼长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各省辖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汇报会。

此前,在各创建单位认真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各省辖市由市科协主席带队、分管主席、省科协两名督查员和有关市科协科普部长参加的检查组,分5个组对各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实施检查。各检查组依据《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手册(2011-2015年)》和《测评指标》,通过听汇报、看专题片、查阅台帐资料、走访基层单位(街道社区、乡镇村组、企业、学校、学会、农技协等)、实地考察科普设施等程序和方式,认真检查各地科普示范工作和典型作用发挥情况,并根据测评内容逐项打分,对各地开展创建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检查。检查组在检查评估的基础上,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反馈意见。

至此,江苏省已经完成了对本省创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单位的普遍检查,检查结果已上报中国科协。

(范银宏 编辑:罗亚军 )

上一篇:仁爱版英语八上知识点下一篇:26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