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默写情景带答案

2024-06-17

赤壁赋默写情景带答案(共3篇)

1.赤壁赋默写情景带答案 篇一

《赤壁赋》

1.《赤壁赋》“客”的箫声悲凉异常,“ ”两句极尽描写了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2.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其中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6.苏轼的《赤壁赋》中,连用四个比喻写出箫声的哀怨与悲切的语句是:

7.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8.苏轼的《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平静,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9.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

10.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

11.苏轼的《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12. 苏轼的《赤壁赋》中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感叹的两句:

13.苏轼《赤壁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诗人泛舟江上的两句是

14.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15.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出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5.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6.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8.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3.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4.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赤壁赋的理解性默写 篇二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7、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0、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苏轼《赤壁赋》阅读答案 篇三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节选)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①。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节选)

注:①曹操与桥玄为挚友。桥玄死后,曹操经过桥玄的故乡,遣使致祭,并作《祀故太尉桥玄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卒莫消长也 卒:终究

B.洗盏更酌 更:再

C.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如此的

D.废卷而哭失声 废:废置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叶叶而累之 目遇之而成色

B.少纵则逝矣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C.与可之教予如此 苟非吾之所有

D.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上是用以自我解脱。

B.“画竹”是乙文的线索,通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C.乙文第二段叙写了文与可赠与苏轼筼筜谷偃竹图和《筼筜谷》诗作引起的笑谈逸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

D.甲、乙文段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分别展示了苏轼在面对朋友时的旷达乐观和风趣幽默,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18.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

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②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15.DD.“废”是“停止”的意思。

故选D。

16.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表修饰/表承接;

B.连词,那么,就;

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义;

D.介词,与/连词,和。

故选B。

17.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文与可赠与苏轼筼筜谷偃竹图和《筼筜谷》诗作”错误,《筼筜谷》诗作为苏轼所写。

故选C。

18.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9.①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盘凌乱。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明亮。

②与可画竹子,起初对自己的墨竹画并不看重。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踏上门来。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乃”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词性短语,用在句首,在其前断开;“者”助词,其后应断开;“之”作“从”的宾语,其后断开;“以”连词,表目的,可用于句首,在其前断开;“所见”为“追”的`宾语,在其后断开;“落”作“鹘”的谓语,其后断开。

翻译为: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提起笔来一举完成,来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采分点:

(1)狼籍:凌乱;枕藉,枕着,垫着;乎,在;白,明亮,变白,

(2)贵重,意动用法,对……看重;持,拿;请,求取;蹑,踩踏。

参考译文: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提起笔来一举完成,来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

起初,与可对自己的墨竹画并不看重。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找上门来。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致使士大夫把这当成话柄相传。后来,与可自洋州回京师,我去徐州任知州,与可跟我说:“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说: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求画。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信尾还写了一首诗,其中说道:“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我向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应该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是懒怠做画,只是想要得到这些绢而已!”与可无言可对,就说:“我说错了,世上哪里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对这做出了解释,回答他的诗说:“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道:“苏公真善辩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绢,我就要买田还乡养老了。”随着把他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给了我,说:“这竹子只不过数尺,却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曾经让我作《洋州三十咏》诗,《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诗说:“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及防范措施 毕业论文下一篇:化学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