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2024-07-19

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共14篇)

1.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一

祁县中学第十二届学生代表大会于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三日召开,选出祁县中学第十二届学生委员会29名,并于当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选出祁县中学第十二届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并进行了分工。现将结果公告如下: 主

席:孔一同

副主席:李向楠、高世峰、孔庆山、郭利生、王子涵 委

员:高三年级:吕妍、田利生、马秋月

高二年级:商译婷、马继真、袁长瑞、李思健、乔安琪、曹炜宇 高一年级:任梓玮、任宇玮、张乃元、董炫妤、任腾宇、刘 敏 初中年级:赵凯欣、刘星玮、武哲戎、郭钰洁、张乃元、闫泽新、乔晋琳、刘晨虹

办公室主任:任梓玮

副主任:郭钰洁 学习部部长:袁长瑞

副部长:任宇玮、乔晋琳 宣传部部长:马继真

副部长:刘 敏、刘晨虹 文艺部部长:乔安琪

副部长:董炫妤、张乃元77 体育部部长:曹炜宇

副部长:张乃元294、闫泽新 生活部部长:孔庆山(兼)

副部长:任腾宇、劳动卫生部部长:郭利生(兼)

副部长:闫泽新 文明安全监督部部长:李思健

副部长:武哲戎(兼)社团部部长:商译婷

副部长:任宇玮、乔晋琳 少工部部长:武哲戎

副部长:刘晨虹

祁县中学第十二届学生委员会 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祁县中学第十二届学生代表大会

2.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二

本刊讯 (记者王崇民) 在中国营养学会迎来70华诞之际, 第十二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于5月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天天好营养, 一生享健康”, 首届“全民营养周”同时启动。

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 (IUNS) 主席Anna Lartey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王陇德、陈君石与来自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营养学家, 围绕“营养与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女性营养与健康”、“婴幼儿喂养与营养科学实践”、“儿童营养与健康”、“中老年营养与健康”、“营养与老龄化”等问题进行研讨。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回顾了国家70年来对于营养科学的投入, 梳理了营养科学的成就, 指出了未来营养科学的发展方向。为表彰70年来对中国营养科学所做的贡献, 中国营养学会共颁发营养促进贡献奖、营养科学传播奖等11个奖项, 达能营养中心荣获“营养促进贡献奖”。达能营养中心 (中国) 总代表张国雄说,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与法国达能营养中心联合, 于1998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 17年来达能营养中心累计投入3400万元用于中国膳食营养研究, 先后进行了食物抗氧化、中小学生早餐行为和嘌呤食物等198项研究。今年达能营养中心仍将投入200万元用于“老年少肌症与蛋白质营养研究”。

3.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三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吉林省副省长陈伟根,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蒋志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田野,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吉林体育学院院长张瑞林等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大会开幕式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李维波主持。

开幕式上,蒋志学宣读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向本次科学大会发来的贺信。刘鹏在贺信中指出,大力发展冬季项目,进一步普及推广群众性冰雪运动,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冬季项目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提高我国冬季运动科研水平,提升群众在冰雪运动中的科学健身意识和能力,提升冬季项目竞技能力,促进冬季、夏季项目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保障。

段世杰在致辞中说,举办冬运会科学大会,是为了進一步提高冬季运动项目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水平,为全面展示我国冬季运动的科技创新成果提供重要平台,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冬季项目科技工作者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冬季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将为备战2014年索契冬奥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随后举行的大会报告上,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宋继新、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马义和哈尔滨体育学院院长朱志强分别作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推动冬季运动项目新发展》、《文化十二冬的探索》、《以科技攻关和服务为冬季项目保驾护航》和《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进展——原则、方法与未来展望》的报告。报告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科研领域面临的的现状、矛盾、问题和发展对策,提出了“理论前沿、应用实践、勇于创新、服务奥运”的冬季运动项目科研工作的新要求,展示了“人本、节俭、和谐、共赢”的办会理念,明确了“团队协作、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组织分工”的科研攻关与服务模式。

来自全国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冬季运动项目的训练理论研究”、“冬季运动项目的专项训练与技战术分析”、“冬季运动项目的人体科学研究”和“冬季运动项目的文化与产业研究”等专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4.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侨联,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侨联,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省会城市侨联:

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快乐作文》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大赛以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海内外华人学生交流与沟通为宗旨,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华人学生参加,成为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展示华人学生精神风貌的良好载体。第十二届大赛已于2010年11月开始征稿。为进一步做好大赛的组织工作,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参加比赛,请全国各级侨联联系、组织海外各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媒体、教育机构、相关单位按《第十二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征文启事》要求踊跃参与征稿,同时组织各地学校(特别是侨心小学)、归侨侨眷子女和学生参加比赛,并以多种渠道扩大宣传和影响,共同做好“第十二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的征稿工作。

相关情况也可登陆《快乐作文》杂志社网站。

联系电话:86311—87750761 87750655

3.参赛作文不得抄袭,如发现抄袭文章,将取消参赛资格。如在评奖后发现,将取消荣誉证书,并向作者所在学校通报或在报刊上公开批评。

4.参赛者须在作文标题下用正楷书写本人姓名、年龄、辅导教师及所在国、省(州)、市(县)、学校、班级、指导教师以及详细通信地址和家庭电话、电子信箱(有国内联系地址的请另外注明)。

5.稿件不符合标准的不能参评。

6.如欲详细了解本活动和国内外媒体的相关报道,请通过互联网检索“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或登陆《快乐作文》杂志社等主办单位网站。

7.大赛组委会将于2011年7月至8月间举办夏令营,详情请登陆《快乐作文》杂志社网站()或电话咨询:86311-87750761 87750655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

2010年11月1日

附件2:

第十二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国内征文启事

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快乐作文》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于2010年11月1日开始征稿。本届大赛旨在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在学习、生活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友谊,促进团结,活跃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弘扬中华文化,展示华人学生的精神风貌。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参赛对象

中国(含港、澳、台)小学、初中学生(含归侨学生)。

二、大赛主题

1.快乐作文,快乐成长。记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关注成长的点点滴滴。你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心中每一个记忆,都可以成为最好的素材。参赛文章要体现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展现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

2.低碳成为习惯,科学走进生活。

3.校园的故事,我身边的友谊。

三、投稿要求

1.小学生题材及体裁均不限;初中生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均可;题目自拟。

2.参赛作文一律用稿纸誊写或用电脑打印,书写工整、规范,打印美观大方。

3.提倡写短文:小学一、二年级字数不限,三至六年级一般不超过600字,初中生一般不超过1000字。为使同学们能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才华,除文字稿件外,还可写图画与文字相配合的图画作文。

4.根据课本各单元习作练习要求写作的课堂作文注明教材版本。

四、参赛办法

本届大赛以省、市、县(区)或学校为单位(台联系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织初选,提出评选意见。不接受个人投稿。由学校直接选送的,每校不超过10篇;由中心校选送的,每校不超过30篇;由区、县选送的,每个区、县不超过50篇。请初选单位填写“组织参赛情况总结表”,并附“推荐名单”(样表从《快乐作文》杂志社网站http://)等主办单位网站。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

5.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五

仪式分为表演与颁奖两个议程。会议开场由商院达人秀三等奖B-box街舞的成员点燃现场,散发激情,衬托出“活力商院”这一大主题。街舞表演后,学院与现场观众一起分享了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视频回顾,让所有人目睹了学院丰厚的底蕴。让观众赞叹的是模仿秀《情路不在遮遮掩掩》和群舞《春潮》,不愧是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的最佳台风与舞蹈大赛的二等奖。过程总是愉快而又放松的,口琴《天空之城》与小品《卖坟》,舒畅并愉悦了场上的气氛。

会议中间进行了三次颁奖过程,前两次分别由团委书记周丙洋、学生工作处处长王友明为在校级重点活动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颁奖,其后,马元兴教授为优秀组织颁奖并且致闭幕辞。

马书记说: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是一个让学生挑战自我的广阔舞台。不因如此,他认为艺术节还可以增进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传播新文化,开拓新的视野。马书记总结了此次大会的议程,向本届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表示了衷心祝贺,向全体老师和同学的辛苦努力表示了感谢并表扬了在此次艺术节中的表现较佳的同学。

此次大会圆满成功,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完美落幕。学工处处长王友明,团委书记周丙洋、团委副书记唐小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分团委书记及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共同参加了晚会。

大学生通讯社

6.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六

什么是“挑战杯”?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这两个项目是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分为校内选拔赛,省市预选赛,区域半决赛以及全国总决赛四段赛事。其中校内选拔赛由各参赛院校自行组织,省市预选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并根据竞赛,晋级规则选出优胜团队晋级区域半决赛;区域半决赛决胜团队将晋级全国总决赛。总决赛将根据综合成绩排名,分别颁发一等奖(金奖)、二等奖(银奖)、三等奖(铜奖)。

“挑战杯”的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挑战杯”是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是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同时,“挑战杯”是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通过“挑战杯”,可以充分展示全体商院学子创新风采,增进彼此了解,加深互相感情的重要途径。

挑战杯·小挑|创青春 就未来

“小挑”即“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就是做一个项目的商业计划,纸质档形式就是一本商业计划书,考察学生对项目的商业嗅觉敏感性(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对项目所属行业的了解、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具有的素质(举止谈吐、清晰的思路、坚持不懈的为项目努力付出)。旨在宣传风险投资理念,传播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创新,勤奋学习,投身实践,努力成为新世纪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

商洛学院“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我校一项大型的模拟创业类竞赛,作为我校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校内选拔赛,该项比赛面向全校同学普及了创业文化知识,专业的提升了参赛选手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我校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选拔出优秀的团队,并给他们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

“挑战杯”赛事章程:

一、竞赛时间:年10月至5月

二、申报项目类别:

(一)、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以项目计划书评审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实行项目分类申报,即分为已创业与未创业两类。)

(二)、创业实践挑战赛

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以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三)、公益创业赛

以创办非盈利性质社会最值的计划和实践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三、申报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四、作品提交

时间:203月31日以前

五、参赛要求

(一) 人数:

项目承担者必须是不超过10人的团队,每个团队必须有1-2名指导教师和.1名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必须由年九月以前仍在校的学生担任。对于跨院校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需事先协商明确唯--的项目申报单位。

(二) 格式:

(1)项目申报表和汇总表上的“项目名称”必须一致,且是全称;

(2)项目申报表中的“团队主要成员”按顺序填写全部成员,汇总表中的“全部项目成员”和项目申报表中的“团队主要成员”填写顺序必须一致;

(3)团队联系方式请准确填写第- -作者的信息 ;

(4)项目计划书封面自行设计,只允许出现项目名称;

(5)《申报表》、《项目计划书》 、《汇总表》 纸质版各一份,分开装订,四号楷体, A4纸正反面打印。

挑战吧!同学们

青春本就是一首激昂的诗,青年有着无限的机遇和可能。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之路,也是青年成长之路。当代大学生,是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的新青年,青年时期是创新创造的宝贵时期。新时代的大学生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

加入“挑战杯“,在这里实现你的天马行空;

加入“挑战杯“,在这里展现你的锐意创新;

加入“挑战杯“,在这里放飞你的青春梦想。

7.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七

按照《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参展产品金奖评选办法 (试行) 》规定, 经参展企业自愿申报, 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粮食局、各有关大企业集团公司初审, 粮油展金奖评审专家委员会初评、展会现场复审, 决定授予中粮国际北京有限公司的“福临门”稻花香、响水香等64个稻谷加工产品, 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面粉厂的“三发”牌雪花粉、特精粉等42个小麦加工产品, 中纺油脂荆州有限公司的“财福门”牌特选菜籽油、一级菜籽油、一级大豆油等36个食用油产品, 北京市粮食公司“古船”牌精品杂粮礼盒等8个杂粮产品,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的“郴粮机”牌25C、36B、51系列气动砻谷机等34个粮机设备产品, 共计184个参展产品“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参展产品金奖”称号。

特此公告。

二O一二年十月十七日

8.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八

中央新闻主管部门、相关协会负责人,新闻单位编辑记者代表,各地记协主席、副主席和新闻教研机构专家学者84位代表组成的评委会,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新闻界实际出发,牢牢把握评选导向,严格坚持评选标准和程序,统筹兼顾,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和获奖者集中体现了全国新闻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不断拓展、逐步深化“走转改”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

——《人民日报》

北京市举办千场优秀出版物展

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自9月6日起,北京地区图书发行单位举办了“弘扬主旋律 喜迎十八大”北京千场优秀出版物展节活动,市属出版单位今年出版的3500种图书也参与其中。这一活动在全市各大图书卖场、公园、社区等地进行。截至10月21日,全市各大书店已举办500场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近百场科普讲座,走出店堂流动售书100多次。

北京发行集团旗下的80余家书店,全部在店堂内精心设置了不同类别的优秀出版物专台,各种党建、党史专架吸引了许多读者驻足。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透露,因为读者参与热烈,原定于10月30日结束的北京千场优秀出版物展节活动,将延期至11月30日结束。

——《北京日报》

首都出版发行联盟又添30家新成员

10月24日,首都出版发行联盟召开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外文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海洋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30家出版企业入盟。自此加入首都出版发行联盟的出版发行企业已近200家。

联盟自2011年12月成立近一年来,在发挥首都出版发行的整体资源优势、实现地区行业优势互补和联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成员单位还积极参加北京市委宣传系统的系列活动,包括法律服务会议、“7·21”水灾捐款、“走转改”座谈会、迎接十八大出版物展销启动仪式、精品研讨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及个人评选等。目前,2013年度“贺岁书”征集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中。

——《中国新闻出版报》

3271种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企改制

截至10月底,我国3388种非时政类报刊中已有3271种完成转企改制,占总数的96.5%。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

据统计,目前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已取得进展:58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华书店、85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57家广电系统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38家党报党刊发行单位等,已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各省(区、市)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全国2103家国有文艺院团,2100家完成改革任务,其中转企改制占61%;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改革完毕,占总数的96.5%。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69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29万多个。

——《新京报》

鲁迅文化基金会成立孙周令飞任秘书长

10月26日鲁迅文化基金会在北京举行成立会议。基金会理事长、鲁迅儿媳马新云表示,基金会的成立,为每一个热爱鲁迅、热爱国家、关心民族命运的人提供了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做一点事的平台。

鲁迅文化基金会是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全国性文化基金会,以弘扬鲁迅精神,推动现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为宗旨,由北京、上海、绍兴市政府和鲁迅家属联合发起,历时三年筹建设立;总会设址北京,上海设秘书处。

据悉,鲁迅文化基金会管理机构为理事会,常设办公厅、秘书处、联络部、学术部、事业部等。鲁迅长孙周令飞任基金会秘书长。

——中新网

《读者》与斐讯联姻推出定制智能手机

有着“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之誉的《读者》杂志日前与PHICOMM斐讯合作在上海推出首款读者智能手机,成为数字化大潮下中国传统期刊“探路”数字阅读、文化出版机构与通讯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跨界定制智能手机的先例。

据了解,此款智能手机一大“卖点”在于独家内置了“《读者》杂志三十年珍藏合刊”内容,同时还支持《读者》最新的“云图书馆”的海量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通过《读者》“云图书馆”,用户可以自行进行新期刊的下载。在新媒体领域,《读者》之前曾先后推出“读者电纸书”,入驻苹果的App Store应用商店等,此次推出智能手机的主要目的,一是布局数字出版,二是推动创新转型。

9.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九

为激发我校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决定举办第十二届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并选拔优秀同学参加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和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注: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将于5月31日上午9:00~11:30举行;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浙江赛区赛将于2014年10月举行。)

现在报名工作开始进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承办单位: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

报名对象:湖州师范学院在校在籍学生;

竞赛类别:竞赛分为数学专业组、工科组、经管组和文科组四大类,专科生统一参加文科组;

报名时间:参赛学生到各自所在学院负责学科竞赛老师处报名。4月3日(周四)下午5点前,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将报名表(参见附件)以EXCEL格式发至胡静雅处,邮箱hyuk250@qq.com。

10.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十

如果世界没有了空气,人类该怎么办?

难道会是一个个因难以呼吸,而中毒、病倒、死去吗?如果呼吸不到空气,排不出二氧化碳,人们就会像恐龙那样死亡、灭绝.那种情景是多么可怕呀,可他们全然不知,这些情景都是他们一手害成的!现在科技技术发达了,可就意味着全世界就快临近灭亡的边缘,汽车虽然好,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想去哪儿都可以,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汽车尾气油比较重,一发动就会排出很浓得油气,很容易就会污染环境.我们使用它,就等于毁灭世界!

如果世界没有了空气,生物该怎么办?

动物:难道它们——人类最亲爱的朋友也要灭绝吗?谁能这么残忍地将他们置于死地?答案可想而知,当然是人类!他们把空气赶走了,留下的什么都没有,只有沙尘飞扬满天.一个小生命都不放过,还有什么资格做动物的“首领”——人类呢?

植物:可想而知,植物是我们生命中更不缺少的东西.它们虽然很小,但也需要空气啊,这样他们才可以长大,成为真正的植物.如果说是一颗普通的大树,它也能为我们挡风沙、挡尘暴、挡洪水.我们能有什么理由来毁灭它?

11.第十二届青岛车展 新车扎堆亮相 篇十一

本届青岛国际车展总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球十余國家和地区六百余家厂商参展。从规模上看,展会面积再次刷新了青岛国际车展的纪录。另据组委会统计,本届车展展出整车1100辆,全球厂商新车发布五十余款,充分彰显展会作为中国五大国际车展之一的号召力。

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无论是一号、三号、五、六等主流品牌馆还是二号、四号的豪华品牌馆,都有新车的密集发布,宾利全新豪华车、宝马、奔驰、进口现代、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都携最新车型首次亮相山东半岛,全面展示汽车工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车型。在本届青岛国际车展上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北京现代、东风标致、长安福特等主流品牌旗下不少在国内市场颇具消费者青睐的中级车都在本届车展上推出了旗下换代车型。

其中,斯柯达Rapid昕锐在青岛车展与岛城广大消费者亲密见面。被业界认为“更温馨,更有生活状态”,“由小爱到大爱”,关注家庭与生活,是昕锐的一个消费诉求点。实际上,售价7.99-11.69万元的价格也充分显示了昕锐“为民而生”的本质。自2007年上海大众斯柯达首款战略车型明锐上市以来,晶锐、昊锐、新明锐、明锐GreenLine、明锐RS、新Fabia晶锐、Fabia Scout等车型陆续与广大消费者见面,斯柯达也开启了自己在中国的辉煌之旅。据了解,展会期间为了回馈岛城消费者一直以来对斯柯达车型的青睐,上海大众斯柯达还为在车展期间订车的客户准备多款极具性价比的车型和促销政策,让消费者可以更轻松拥有自己心仪的爱车。

此外,本届车展期间还举办了“留驻青岛国际车展精彩一刻摄影大赛”等经典活动,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捕捉精彩镜头和展示个人摄影艺术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12.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十二

1网球队情况分析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将于今年在辽宁举行,备战工作已进入了紧张的最后攻坚阶段。在重庆市体育局正确领导下,按照学院统一部署,网球队全体人员正全力备战十二届全运会,现在球队备战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人员情况如下:网球项目教练员1人,助理教练1人,专业运动员7人,试训运动员2人,集训运动员5人;以1.5枚奖牌25分为目标。具体落实到人,聂亚辉、王靖奇、汪晰瑶承担冲奖牌任务,易迪、孙文、赖兴艳参加全运会以锻炼为主。此次全运会定下的任务为力争最好成绩,由于目标起点增高,严峻性大,要狠抓备战管理,整合一切可整合资源。

2网球项目备战策略分析

全运会网球设7个项目,累计共7块金牌,根据队伍整体情况,拟将网球男子团体、女子单打和混双三个项目作为重点。具体见表1所示。

2.1战形势及队伍构成情况

随着网球项目的赛制与国际化的接轨,除U16岁及以下年龄组保留国内赛事外,取消了在国内自己举办的全国比赛,U18及以上年龄组比赛均为ITF国际赛事。报名资格必须要有相应的ITF国际排名积分才有资格参加比赛,这样意味着我们的参赛的门槛提高了、难度增加了,获得国际比赛的积分更为困难了,这对全运会的抽签排位也造成了影响, 备战工作增加了难度。相当大部分的国内网球运动员已在上一届全运会年(2009年)陆继迈向了国际网坛,在职业赛事中已经历3、4年的砺练成长 。

重庆运动技术学院现有网球运动员备战队伍规模整体较小,专业队正式队员7人 (聂亚辉 、王靖奇 、易迪 、汪晰瑶 、孙文、赖兴艳 、冯硒),试训运动员2人(胡鑫、杨小波),集训运动员6人(窦严秀康、程奕涵 、张昱尧 、王婷怡 )。

2.2备战运动员情况

备战运动员情况见表2所示。

2.3团体项目综合预测排名情况

从以往在全运会上,各省市在网球方面团体项目综合预测排名情况见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重庆地区的网球整体实力相对较差,因此,望在此次全运会上能创造出较好的成绩。

3备战措施

3.1以赛带训,缩短差距

网球是隔网对抗性项目,只有在与对手的不断较量中才能较快成长,才能检验水平的提高,由于重庆现有条件有限队员总体参赛机会相对较少,应赛经验上始终存在较大差距,这在过去的比赛中已表现出来, 因此在条件有限,参赛机会较少的情况下,为缩短差距,在有限的备战时间内合理安排,尽快培养优化精品,恳请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多给备战队员几次参赛机会,增加一些参赛经验,更好地备战全运会。同时,对下一届全运会的备战运动员,从现在起就应开始适度增加参赛的机会,提高应赛的能力。

3.2借力培养,提高成才率

从第十一届全运会结束后,国内网球发展较好的各地都已开始积极的利用国际职业发展模式,努力的培养自己的“拳头”队员,特别是在国家队和国家二线的年轻队员。在现有水平基础上靠闭门苦练已是不可能有多大提高的。为此,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在2011年初就专题会讨论重点运动员(汪晰瑶、王靖奇)的训练培养方式,争取赞助,并将其送到西班牙网球学校进行培训。经过到西班牙网球学校进行培训后,取得较好地效果,运动水平明显提升。由于现有运动员人员较少且水平参差不齐,希望通过借力培养的模式,积极有效的备战十二运,现重点运动员王靖奇已送到解放军队代训近2个月了,网球各项技术明显提高,因此, 希望通过合作培养成才率,从而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3.3重视跟进“单飞”试点运动员

网球对另一名重点运动员汪晰瑶是队里唯一的成年组女子运动员, 该队员今年20岁,重庆渝中区人,基本技术较扎实,有继续训练的主观意向,并将承担第十二、十三届全运动会任务。目前该队员参加国际比赛并取得国际积分单/双各1分。由于女子国内没有成年组的赛事,只有国际比赛,为保证该项目现有重点运动员不流失,推动网球项目(女子)的可持续发展,已将该队员采用“单飞”方式进行试点培养,即在保证代表重庆参加全运动会的基础上,每年设定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提供一定经费自主训练、自主参赛。

3.4重视梯队建设,培养储备后备人才

人才梯队建设是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构建队伍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对于快速发展的成长型球队而言,先进技、战术培养模式和滞后的人才培养已经形成显著的矛盾,如何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进行科学、 高效的人才培养,并通过系统的规划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已经成为国内绝大多数成长型球队面临的普遍问题。因而,人才梯队建设有助于运动员了解自己对球队未来的价值,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从而获得加速培养的机会。因此,基于球队发展战略的人才梯队建设,进行组织结构梳理, 帮助队员找到自己的技、战术短板,然后建立个性化、针对性的后备人才培养发展体系,以及球队人才梯队和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望对更多的成长型队伍解决未来发展的人才储备和培养问题提供借鉴,从而望对今后的全运会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储备、培养后备运动员。

4建议

4.1根据网球队的特点,放宽进队标准

网球运动员队伍从数量上看还达不到一个直辖市运动队应有的规模,虽然网球队平时尽力在招募有潜质的运动员,但以现有软、硬件资源,很难吸引更多优秀运动员落户重庆,目前重庆市网球项目各区县的总体基础很弱,最大问题是缺乏有潜质运动员,因此,各队教练员是想方设法招队员,但由于进队的标准较高,一级成才周期较长,因此只有放宽进队标准,广泛吸收发展空间较大的球员。

4.2从政策上下功夫,积极吸收高水平教练员

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教练员是决定项目水平的主导因素。但是,由于国内从事专业网球教练员的人才相对紧缺,加上重庆专业队现有的训练条件在全国相比是十分落后,在硬件不够的情况下,想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只有在软件上下功夫,否则吸引高水平教练员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不仅要从政策上提出高于外省的待遇条件,还要相应的保障机制才有可能吸引到高水平网球教练员来渝执教。

4.3走向市场,利用社会资源支持项目发展

由于网球项目具有市场化较好、参与度较高的特点,单靠财政拨款是难以快速发展的,因为政府拨给的经费是有限的。为保证网球的发展,各省(市)也要不断优化发展方式,通过不同程度地市场化运作,以弥补经费上的不足,不仅从运动员、教练员思想上作功夫,使其为网球队的发展献力,同时积也要积极利用关于职业联赛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支持网球项目的发展。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备战全运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重点运动员争分夺牌、再创佳绩为重点,按照整体谋划、突出重点、任务驱动的方针,以赛代训,借力培养,以提高自身实力为基础,着力抓好自训队伍以及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围绕新周期任务目标,充分调动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力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并从网球项目现在的目标和备战策略出发,提出建议措施,望对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备战全运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十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综述

吴红权 尹志华 郭强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暨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20024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于2014年7月26日—28日在上海市举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的指导下,本届科报会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体育改革,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主题,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为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强调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在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科研的现状,不仅为广大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健康教育等提供借鉴,而且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运动会期间举办科报会,体现了“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的原则,本届科报会特色突出、主题鲜明,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参与科研、交流经验、共享信息,分享资源的平台和载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意回应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前学校体育在改革与发展中遇到一系列问题,大多数的论文选题都针对当前加强学校体育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二是尊重科研规律。科研领域无禁区,但有规律可遵循,就是遵循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论文发现、揭示了规律,并且就推进学校体育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提出了理念,发表了见解。三是促进落实政策。政策出台的基础是理论支撑,科研先行,科报会的论文研究不仅为国家学校体育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而且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实施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四是注意国际视野。本届科报会邀请国际学校体育同行、同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经验、共享成果,开创科报会先河。五是注重时代责任。论文作者饱含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热情,身怀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及提升一代代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责任感,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破解问题。科学与民主相 伴,合作与共赢相随。本届科报会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大家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具有创新、创造、交流的氛围,为今后学校体育的合作科研、协同创新打下很好的基础,本届科报会在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上海市教委与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各地教育部门、教科研机构给予大力支持,广大体育教师与学校体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取得圆满成功。本届科报会情况综述如下:

一、论文报送情况

本届科报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论文2956篇,论文数量与上一届(2011年)相比增加了485篇。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东、云南、陕西12个省(区、市)按规定各报送120篇论文,辽宁、吉林、江西、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报送论文各达到或超过100篇,河北、安徽、福建、广西、青海各报送论文不足100篇,黑龙江、海南、贵州、新疆各报送论文不足50篇。

在收到的2956篇论文中,学校体育理论171篇,占5.78%;课外体育活动499篇,占16.88%;学生体质健康361篇,占12.21%;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148篇,占5.01%;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960篇,占32.48%;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61篇,占5.45%;体育教师队伍176篇,占5.95%;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285篇,占9.64%;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50篇,占1.69%;其它145篇,占4.91%。从论文主题分布情况看,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论文评审过程

今年三月份,科报会组委会成立了论文评审委员会,遴选评审专家,安排评审会议。评审专家由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各省份推荐的57名专家组成,并报教育部体卫艺司批准。根据论文数量和专题分布情况,遵循“本省专家回避”的原则,分为19个评审组,原则上由高校教授担任组长,每组3名专家负责一个专题论文的评选。

2014年5月27日—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了论文评审会议。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有效,论文评审委员会在总结前几届科报会论文评审经验的 基础上,制定了评审会议指南、论文评审标准、论文评审办法与流程等文件,评审专家在上述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保证了整个评审会议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进行,被部分专家誉为“最规范、最高效”的评审会议之一。

论文评审工作共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召开评审专家准备会议,宣布分组原则,明确论文评审的基本原则、标准、办法和程序;二是评审专家独立审阅本组分配的全部匿名论文,并根据论文评审标准予以评分;三是召开组长会议对初评结果进行会评,各位组长介绍本组评审的大体情况,并形成简要书面评审报告。将各组上交的论文按标准由高到低排列,根据大会预设获奖百分比录取获奖论文。论文评审结束后,对所有初步录用的论文予以查重,凡是重复率超过25%者,将不予以录用,并由位于其后的论文补位。待所有录用论文的获奖等级确定之后,全体组长签字并将结果上报评委会领导小组予以终审;四是对全部评审结果进行复查,经复查无异议后报送教育部体卫艺司,经审核后,将评审结果上传至运动会官方网站,并对获奖论文进行七天时间的公示。

三、论文评审结果

本届科报会评选出优秀论文1036篇,占35.05%。其中入选分会报告论文79篇,占2.67%;入选墙报交流论文421篇,占14.38%;入选三等奖论文536篇,占18.13%。各省(区、市)均有论文录用。录用的论文中,第一作者的分布情况为:小学教师185人,占17.79%;中学教师494人,占47.5%;大学教师215人,占20.67%;教研、科研人员38人,占3.65%;教育行政管理人员36人,占3.46%;卫生保健人员15人,占1.44%;其它人员57人,占5.48%。反映出本届科报会撰写论文的主体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占65.29%。岗位分布所占比例与上一届的数据相比,除大学教师比例有所增加,教研和科研人员比例有所减少之外,其余与上届科报会相差不大。

四、主要研究成果

本届科报会虽然不同类别报送论文的比例有所区别,但是整体研究领域广泛,研究视角多元,研究方法丰富,研究成果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质量明显提升 随着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学校体育理论越来越重视德育的渗透与深化。与上一届科报会相比,本届有关学校体育理论的论文质量明显提高,研究深度有所突破。从入选的论文看,学校体育理论的研究集中在“学校体育的课程理论”、“学校体育的教学理论”、“学校体育的文化理论”、“其它学科对学校体育理论的渗透”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创新理论”领域,如“初中体育学科德育目标序列设计研究”、“体育课程的身体练习体验衔接理论架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特征及未来改革的基本思路”等。这些论文涉及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不衔接以及“断点”、体育中德育的渗透、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等问题,很好地深化了学校体育理论的发展。另外,有的论文从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对学校体育进行基础性研究,如论文“3~11岁儿童踢毽子动作发展研究”创新地使用视频软件对3~11岁儿童踢毽子的动作视频逐帧分解,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儿童踢毽子运动技能发展的特征,研究手段新颖独特,研究方法比较科学,进一步拓宽了学校体育研究的视角。这些研究总结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特点与优点,将学校体育理论与机制的研究上升到哲学的宏观层面,推动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

(二)体育课程研究转向对理念的应用与创新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历来都是科报会论文关注的热点,本届科报会与前几届相比,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争论越来越少,更多转向实践操作。这标志着自2001年开始的体育课程改革获得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理念的分歧逐渐减少,实践操作的共识不断增加。从入选的论文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课程理念的应用与创新、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体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等。这些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优化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体育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1.关于体育课程理念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前几年关于体育课程的理念研究集中于对理念内涵的讨论,而本届科报会关于课程理念的研究聚焦于如何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运用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有的论文提出通过体育与思想品德、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相互融合,借鉴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其它基础学科的研究进 展,促进学生在身体、精神、道德、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健康;有的论文提出通过更新一些传统项目或者引进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项目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通过顶层设计整合地区与学校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行为与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健康。针对体育课程理念的实施,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游戏教学法、音乐干预教学法、口诀教学法等,并将这些教学方法在田径、球类、游泳等不同项目中进行实践,如“高中游泳分层教学实验研究”、“高中羽毛球口诀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等。这些实践应用很好地推动了体育课程理念的实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在体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与理念创新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中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便是典型的代表。专项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体育运动的良好体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入选的论文中,如“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中运用心率表对学生生理负荷的监测与分析”等。从某些具体项目的实施、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上海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2.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

在目前我国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学生体育学习应该具备的结果和相应的建议,而具体的操作则需要基于课程标准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来完成。本届科报会有不少论文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或者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经过总结、归纳和升华,提炼出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比如,一些研究针对选项、专项教学的特点总结出“走班制”教学模式、“必修+选项+俱乐部”三元一体教学模式、“导学式选项课堂”教学模式等,探讨了不同模式的特点以及教学效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还有的研究针对小组教学模式和整体教学模式的特点总结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差动理论’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和“五法递进模式”等。这些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推进我国体育课程的深入发展。另外,还有一些对国外的“运动教育模式(SEM)”和“个人与社会责任感教学模式(TPSR)”等主要的体育教育模式的介绍和评述;对美国SPARK体育课程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配套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工具SOFIT进行了应用;对著名的莫斯顿体育教学风格频谱理论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教学风格频谱与体育教学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等,如“责任心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学TPSR模式探骊”、“融入美国SPARK课程的单元教学模式研究”、“美国SPARK课程在中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用研究”、“SPARK课程规则意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基于教学风格频谱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行为量化分析研究”等。这些研究不仅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外常见的体育教学理论、课程与评价系统,更重要的是将国外的优秀经验进行了本土化的实践应用,推动了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拓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视野,有助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

3.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实施研究

关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论文,除了从理念和模式角度开展研究之外,还有大量的论文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组成要素,如目标、内容、评价、效果等进行了研究。这些基本要素是传统的研究热点,也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比如,一些论文从教材内容体系的优化以及“目标引领内容”的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教材内容突出“层次结构”与“循环结构”的优化方法以及“确立目标”、“设计评价”、“选择内容”、“寻找资源”的教学设计思路,为一线教师如何应用新课标理念设计教学实践以及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强的实践参考。一些论文的研究重点围绕如何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引进绿色指标星级评价概念,提出增量导向评价法、租借评价法、模糊教学评价法等新颖、多元的评价方法,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构建综合有效的评价体系。比如,论文“‘租借评价法’的创建及其对激发体育弱势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关注体育弱势生这一特殊群体,借鉴银行贷款还款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租借评价法”,实现了平时成绩、体育知识技能与期末成绩间分数的租借转换,激发了弱势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能及技能水平。

还有研究提出体育课程与教学效果的研究除了传统的身心健康效果以外,更 多的将体育教学的效果拓展到对生存能力和整体“人”的影响上,如提升学生的应急逃生能力、急救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也有一些论文运用独特的选题视角对体育课程与教学进行研究,如“PM2.5超标情况下合理开展学生体育活动的研究”提出在当前雾霾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体育教学的策略;关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等基础条件较差和体育运动弱势群体的研究数量有所增加,体现出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对公平理念的重视,凸显了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

(三)拓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

随着2007年中央7号文件出台,2011年教育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落实,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本届科报会论文的研究重点多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特色和模式的创新,研究领域从一般的体育运动拓展到融合体育、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从课堂拓展到课后和假期,从学校拓展到家庭与社会。如广东省中山市的“‘一校一品’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校一特色’的金水模式”、江苏省常州市的“校园体育吉尼斯”等,“‘Designed To Move’创新小学试点项目效应的实验研究”介绍了上海市的优秀经验,阳光体育活动的项目不仅有来自国内的欢乐长跑活动,而且借助跨国企业和NGO的力量引进全球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曼联少儿足球、洛杉矶滑板活动、欢乐长跑以及美国SPARK课程活动等,通过创新课内外相结合、学校家庭联动的模式,增加儿童积极的运动体验,提高儿童参加运动的兴趣,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改善儿童与家长的亲子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关注了校外家庭体育活动开展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促进作用,建议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来推动和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加强亲子沟通,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习惯,如“小学‘3+X’体育家庭作业的实验研究”等。一些研究也探索了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不善的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如性格特征、动机、兴趣和态度以及身体条件等;社会因素,如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水平、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升学压力、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等;自然因素,如天气条件、雾霾等。

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大量使用了行动研究法,介绍了许多学校的成功案例,提出的建议和对策比较具体有效,对于贯彻和落实中央7号文件,切实保证 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范围拓宽

体育教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本届科报会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重点聚焦教师素质培养的方法、途径、模式的探索。如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的途径可以通过组织研修、培训、名师培养、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等途径达成;培训的活动主要有专题培训、专家讲座、技能测试、理论考试、教学研讨、“体验式”教研、教学评比等系列活动;提出的培训模式主要有区、片、校“三级联动”模式、“双案双反馈式”培训、N1慕训联盟式培训、体育发展共同体式培训、课题引领式培训、专题实践式培训和全程跟踪式培训等模式。比如,“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的行动研究”使用行动研究法,借鉴了人才学理论基础以及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名师工作室模式培养体育骨干教师的实践研究”对江苏省设立体育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行动策略和创新举措进行了介绍等。这些研究从上位层面提出了体育教师培养的具体措施,特色鲜明,效果良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除了从宏观层面研究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之外,还有一部分研究从微观层面对与体育教师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如“中学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词频统计法、知识图谱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构建区域的三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模型;“中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相关问题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从教师教育标准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新入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则从免费师范生的政策角度出发,对新入职的免费师范生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一些研究还涉及了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新手—专家体育教师的自主教学、优秀教练进校园、文化课教师参与指导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等问题,都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五)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研究受到关注

本届科报会关于学生健康的研究主要涉及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在体质健康研究中,一是研究的对象不断扩展。从关注一般人群延伸到关注特殊群体和少数民族群体,从整体指标面的综合比较深入到某个单一指标的专门比较,同时关注体育中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如有研究对黎族、苗族、哈尼族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新疆地区汉族学生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广西、新疆、海南的城乡学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学生和不同民族的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等;关注了农村初中寄宿生、剖腹产儿童等体育运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很有意义;二是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研究更加丰富。不仅针对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还对引体向上、力量素质、脂肪含量、腰围临界值、有氧能力、下肢骨骼肌耐力等单一指标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对于体质健康测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中考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更加深入,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干预学生体质健康的实效性研究”认为体育考试对初三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效果明显,但高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下降的趋势,显示中考体育的身体素质干预缺乏持续性;四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不断拓展。发现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主要有家庭、社会、生活方式、健身理念及健康习惯、认知、满意度、体育锻炼态度等方面。

本届科报会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突破,有的研究应用meta分析验证坚持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机能的观点;有的研究使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城区7~12岁的汉族学生进行体型分析,发现了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的规律;有的研究使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天津市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因素;有的研究使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建立哈尼族学生身体形态的灰色预测模型,用微分方程拟合数据的方法来掌握哈尼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动态发育规律,并对哈尼族学生未来10年身体形态发育预测值进行分析。这些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拓展了研究视野。

在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一些论文应用多种方法、多种视角对体育运动促进积极心理品质、降低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品质以及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如“积 9 极体育教育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以“立德树人”为研究背景,以全面实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契机,提出将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理念引入我国学校体育,通过严格教学实验,探讨学校体育在实施“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还有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个人运动呈正相关,而与团队运动呈负相关等。这些研究成果对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亟待加强

本届科报会有一些论文对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学校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等进行研究。在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方面,聚焦学校体育保障制度、考试评价制度以及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构建与实施。如有的论文提出了学校体育“1+5”风险规避管理模式,即以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规避管理为核心,统筹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学校体育风险规避管理;有关保障制度的研究主要包括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校园足球保障体系和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校本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有的论文还涉及到“体育中考过程考核执行和监管”、“体育政策执行力”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破解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的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学校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方面,重点围绕中小学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竞技运动校园化等方面展开。如“日本学校足球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校园足球的启示”,围绕日本校园足球管理模式与体系展开研究,发现日本建立完善的四级学校足球竞赛体系,编写统一的青训大纲,实行S级教练员资格制度,推出“特别指定球员制度”,建立各级训练中心等做法和举措,值得参考与借鉴。但这方面的研究数量不少,质量一般,研究方法和结论没有突破,比较空泛,可操作性有待提升。

五、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呈现多元化趋势

纵观本届科报会的论文,研究方法大多是传统的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访谈法,也有的作者运用了相对比较新颖的研究方法,如:德尔菲法、摄像法、验查修正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行动研究法的使用也较上一届科报 会更多,这说明科学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研究对象多元化,除了大学生、中小学生以外,体育学习困难学生、超重生等体育弱势群体也成为了研究关注的对象,体现了体育教育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

(二)研究内容新颖性与实践性增强

本届科报会的部分入选论文针对目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些突出问题展开了研究,如“立德树人”、“阳光体育活动”、“中考体育加试”,甚至对还在热议中的“高考体育加试”、“雾霾天气体育锻炼”等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另外还有的研究涉及“手机成瘾”、“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等新问题、新技术对体育运动的影响。研究内容的新颖性有所加强,说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对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体现了体育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与上一届科报会相比,本届科报会的论文内容在实践性方面有所增强,尤其表现在“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上。该类研究针对目前校园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制度的探索,提出的结论与建议比较“接地气”,对现实的体育教学与管理如何应对这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三)研究视野不断拓展

针对目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不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相当数量的论文突破原有的研究视野,不再局限于学校,而将研究视野延伸到家庭和社会;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延伸到课间、课后乃至假期;学校体育活动的指导者不再局限于体育教师,拓展到优秀教练员和其他学科教师等。研究视角的拓展表明广大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发展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反映了各地区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良好效果。

与上两届科报会相比,本届科报会论文的国际化视野有了提高,相当多的研究借鉴了美国、日本等体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与课程理论模式,并出现学校与跨国企业、NGO组织之间的合作研究。这些研究对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 面对学校体育的挑战,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六、问题与不足

(一)组织工作问题

在论文报送过程中,有的省份论文报送混乱,态度消极,支持工作力度不够。由于一些省份论文报送拖沓,致使论文评审时间被迫推迟,导致工作难度和强度的增加。另外,许多省份不符合报送论文要求,其中三分之一的省份共721篇论文没有匿名,给科报会组委会带来很大“消匿”工作量,影响了论文评审工作的进度。

(二)研究工作问题

14.第十二届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篇十四

以“两化融合”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09年8月1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胜利闭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年会共有来自各大石油和化工公司IT部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业代表130余位参加了本次年会。原国家信息中心宁家骏总工程师到会并作了《大力实施“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应对金融危机,提升产业水平》的主题报告;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李中副主任代表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进行了学会工作总结;清华大学陈丙珍院士做了《化工安全系统信息化支撑技术》的报告;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齐学忠副主任、中国石油炼化公司胡杰总工程师的代表李志良处长分别作了两大石化公司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报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技术及应用专家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杨友麒教授、原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张志檩教授、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朱群雄院长、中国化工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武士炯副主任、中国石化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周涵主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志强博士等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兰州石化自动化研究院和广州石化信息中心的信息化主管孙小石、陈凡分别介绍了兰州石化和广州石化公司信息化应用的成功经验。来自于石化盈科、创腾以及中望龙腾的IT专家向行业代表们介绍了各自公司针对石化行业的信息化推广技术。

本届年会时间紧凑,主题突出,交流务实,富有成效,我认为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共识与成果: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形势下的战略目标,是石化行业信息化转入中级阶段后指导全行业信息化工的理论基础。

国家信息中心宁家骏总工程师在报告中指出:“两化融合”的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实现融合发展、生产方式显著转变、发展方式更加科学、产业结构明显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和经济社会关系不断统筹优化;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是:实出抓好信息技术与工业的有机融合,着力构建信息化企业。针对石油和化工行业,杨友麒教授更进一步提出:炼油化工行业“两化融合”的核心要素包括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实施“两化融合”对解决石油化工行业“三高二低”(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劳动生产率、低人均GDP)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两化融合”我们要实现石化行业由短头经济向长尾经济转变、由传统制造业转向制造服务业、由高消耗高污染转向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石化行业企业信息化迈入新阶段。

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化工的信息化主管部们的领导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企业集团信息化发展的最新进展;相关企业分别介绍了各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应用经验,使大家获益匪浅。从他们的报告中我们得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企业信息化已从过去单一信息化项目转向以集成、整合为目标的全面信息化阶段。当前一个时期,信息化的重点在于:整合集成、深化应用、突显绩效、发展智能。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使用、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过程优化、企业绩效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全集团的生产、经营一体化目标;以业务驱动、利润驱动、市场驱动为方向的企业信息化工作得到广泛认可。从全球先进石化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趋势分析,未来一个时期,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先进优化控制、实时绩效管理、三维可视化企业监控等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旋律。

三、行业信息化技术走向“智能化”发展阶段。

清华大学陈丙珍院士等专家们为我们展示出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发展的广阔前景。在化工安全生产领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本质安全过程设计、异常工况早期预警;在生产控制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建模与优化;在经营管理领域,通过商务智能实现企业高效管理与利益最大化;通过集成整合,我们石化行业实现了目前国内领先的全集团集中管控与计划优,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信息化支撑产业科技创新。

来自于科研、教学第一线的专家们为代表们展示了利用分子模拟技术优化燃料乙醇生产和探寻不同材料性能差异原因的先进技术。通过利用探寻微观世界奥秘的先进技术方法极大的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并向我们宣灌了众多辅助设计、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的优秀IT解决方案。

应石化行业广大青年信息技术工作者的要求,根据年初团拜会的会议精神,本次年会成立了第一届青年委员会,推选并通过了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武士炯秘书长任第一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周涵任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新委员耿志强、贾小平同时当选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到会的28名青年委员分别做了自我介绍,起草了组织章程。专业委员会老委员们对青年委员们提出了成长期望,鼓励青年委员会要成为我国石化行业青年信息化工作者的核心团队,委员们要把青年委员会建设成为展示才华的舞台、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我国石油和化工信息化领域取得更大成功。

本届年会得到了各委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参会人数、学术和应用水平及认真程度上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230余篇论文,较上届增加近一倍之多。经过专家评审共收录了190余篇论文,并全部收录在大会论文集光盘中。其中86篇分别推荐给《化工学报》、《化工进展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数字石油和化工》等刊物进行发表。经过分组研讨,经与会代表投票评选,由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评议,共评出8篇会议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

在本次年会进程中,专业委员会委员们对2010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初步决定于明年继续召开“第三届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安全技术研讨会”,并商定由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营)等共同承办;同时决定将围绕专业委员会成立25周年召开特别年会和专题评选活动。

本届年会对会务组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为本次年会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本届年会对得到中国化工学会、兰州石化自动化研究院、石化盈科公司、创腾公司和中望龙腾公司以及参与本次年会报道的专业期刊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大家携手共进,为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技术理论研究与信息化应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13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

2011年7月29日--8月2日在包头召开的“以信息技术促进石油和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胜利闭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年会共有来自各大石油和化工公司IT部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3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中、副主任委员朱群雄,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涵及专业委员会顾问杨友麒分别主持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发展研讨会及论文评审交流会。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李中副主任代表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进行了“专业委员会”两年来的工作总结;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李颖新处长到会并作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报告;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李伯虎院士到会作了“云制造--制造领域中的云计算”专题报告;中国神华集团信息管理部孟君主任、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齐学忠副主任、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李志良处长及中国石油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信息中心姜余国主任等到会就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十•二五规划及发展创新作了精彩的应用报告。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钱宇院长,清华大学化工过程所黄德先所长,化工大学教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耿志强副主任委员及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周涵主任到会作了:“能源/资源化工系统优化与全生命周期分析 ”、“虚拟工厂的发展现况和实现技术探讨”、“乙烯工业能效评价方法与疱策支持系统”及“信息技术在石化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的学术研究报告。

来自埃森哲公司的王士平副总裁作了“信息技术如何助力企业赢得竟争”的主题报告;来自SAP公司的石油和化工行业首席专家孙敦圣先生、KBC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崔静怡总经理、石化盈科MES事业部吴建国项目主任、杭州安恒信息技术公司郝轶技术总监、海天炜业自动化公司刘安正总经理及利盟国际公司大客户经理马建功先生在会上向行业代表们介绍了各自公司针对石化行业的信息化推广技术。

本届年会时间紧凑,主题突出,交流务实,富有成效,达成了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共识与成果:

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工作开始跨入崭新阶段

在本次会议上,我们聆听了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三大公司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及对“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展望。从报告中不难看出: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工作总体上已从以应用开发为主转向以集成、整合、控制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各集团目前工作的重点是建立不同系统间、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化协同平台;神华集团的SH217工程规划、中国石化对信息化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国石油“以用为主、建用结合”的战略转变等理念和思路都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李颖新处长在报告中指出:两化深度融合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当前一个时期,企业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具体要在产品、企业、行业、区域、技术这五个层次上实现全面深度融合;要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模式创新,要紧紧抓住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这二个关键点,全面布署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向安全可控、产业集群、服务化、知识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

二、“云计算”成为本届年会的一个热点议题

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李伯虎院士运用“云计算”理论拓展,在大会上全面阐述了全新的“云制造”产业发展理念,提出在技术层面上,资源与能力要模块化;在商业层面上,业务与单元要服务化的新型发展思路。埃森哲(中国)公司王士平副总裁结合当前“云计算”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从信息化发展构架、运维策略和商业行为模式三个不同角度,结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优化、创新型战略发展、降本增效、市场营销和定位等方面的思考,探讨了未来企业追求卓越绩效的信息化新经济模式。专家们指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面向服务的信息化新模式。“云计算”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如何通过资源重组、流程标准化实现“云计算”的落地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云计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云制造”必将为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敏捷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行业信息化应用正在不断向深入发展

从多位专家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科研成果实用化、工业应用理论化”的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钱宇教授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资源/能源化工过程的系统优化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通过对煤-天然气系统联产模型的建立,基于对全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实现对生产工艺流程创新,以求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耿志强博士所做的“乙烯工业能效评价方法与决策支持系统”报告同样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建立的能量传递模型,为节能对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KBC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崔静怡总经理向我们展示了全球领先的Petro-SIM软件在工厂优化和投资项目中的应用,通过采用线性规划和工艺流程模拟方法,在筛选、详细分析和最终流程方案确定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石油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姜余国主任更向代表们展示了首家在新建大型炼化工程项目中信息化同步全面建设的成功经验,成为今后新建石化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典范。

四、新技术、新方法在石油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了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郭锦标总工程师和信息中心周涵主任在“信息技术在石化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IT技术为石化产业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已经应用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并成为各环节间联接的纽带。在数据和知识管理、化学计量、分子资源管理和分子模拟/过程模拟、工艺创新和快速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发挥出重要作用。SAP北亚区石油和化工行业首席专家孙敦圣研究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SAP在泛ERP领域研发的最新成果,包括:企业风险管理、HSE、SAP-MES解决方案-MII、移动平台应用、内存数据库计算-HANA等最新应用技术,为我们开拓了ERP应用的新思路。石化盈科的石化盈科MES事业部项目主任吴建国先生为与会代表讲解了商业智能技术在中国石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使与会代表对商业智能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清华大学黄德先教授基于过程模拟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为与会代表全面讲解了虚拟现实工厂的发展现状和实现技术,他以大量国内外应用实践为我们展现出企业信息化光辉灿烂的未来。

五、信息化支撑产业科技创新

在本次年会中,杭州安恒信息技术公司和海天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专家分别向代表们讲解了对WEB应用安全结构和工控网与应用网之间的安全解决方案;利盟国际公司的专家还向代表们介绍了绿色打印的全新应用实践。这些新的IT安全和应用技术及产品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兴趣。

六、年青一代的石化信息化工作者开始走上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本届年会的另一个特点是年轻一代石化行业信息化工作者在行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逐步走上舞台,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会议论文宣讲的环节中,许多年轻专家为我们展现出他(她)们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洞查力,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上一篇:采访16——与乡镇文化站站长面对面下一篇:社区党建联席会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