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能管家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内容

2024-09-19

社区全能管家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共3篇)

1.社区全能管家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内容 篇一

践行科学发展观 倾情服务便民众

——丘北县锦屏镇常青社区推行“一站式”服务做法和启示

[实践成果] 针对社区干部分工细、办公散、服务项目多,群众办事经常要“寻人办事”,导致部分群众反映“找干部难、办事情繁”的问题,锦屏镇常青社区依托已经建成的办公楼创新原有的办公办事模式,推广“一站式”服务模式,采取集中办事、流动服务等形式,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切合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推进社区“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改变了社区的整体形象。社区的办公和办事环境面貌得到了规范和更新,体现了全新的管理和服务。二是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服务窗口的办事程序一目了然,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群众办事方便快捷,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赏和好评。三是提高了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由于实行“一站式”服务,社区简化了办事程序,工作效率都相应得到提高。四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行“一站式”服务体系后,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都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增加,树立了社区干部便民、为民的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常青社区及时研究制定了《丘北县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方案》,对在社区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采取不定期督查的方式,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成立了社区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为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常青社区党总支采取印发宣传材料、标语、会议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的影响力,使社区居民党员对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方式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配齐人员,优化服务。结合常青社区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悬挂明显标识牌,配齐服务设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组织、民政、人口与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高度重视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为确保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工作,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共性问题,解决突出矛盾问题。

(四)拓展功能,发挥作用。以服务党员、服务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建、民政、就业、综治、卫生、残联、医保、社保及便民服务等事务全部集中到“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办理,不断拓展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的范围和服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三声、三样”,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生人熟人一个样、人多人少一个样、时间早晚一个样”,受到社区党员和居民的普遍欢迎。

(五)整体推进,成效明显。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促进了社区和谐建设,实现了凝聚党员、服务居民和“集中一地址,办理千家事”的目的。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以来,该社区参加服务的镇上和社区党员有10余名,受益居民群众8000余人次,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完善基础设施是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设的基础。常青社区投入60多万元新建了办公大楼,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达到520平方米,其中“一站式”办事大厅面积80平方米,根据社区的办事职能分别设置了社会保障、合作医疗、民政、综治平安等一站式服务内容。同时,配置电脑4台,复印机1台,传真机1部,配齐了桌椅板凳。另外,还拥有绿化场地面积2000平方米。

启示之二:提供优质服务是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设的关键。社区班子成员集中在大厅办公,群众办事不须再为找不到人、不知道找谁而烦恼了,真正体现“一站式”的特点;有开放式服务平台,根据社区里的工作实际设立了服务内容,每个服务窗口标明服务项目;印制服务指南,供群众免费取阅;公布所有的服务项目、办事程序、负责人和监督电话等;设置了群众接待处,提供座椅和免费饮水机,让暂候办事的群众有良好的环境。

启示之三:提高工作效率是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设的保障。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位村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严肃工作纪律,明确工作人员管理的层级审批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通过“一站式”的服务,群众和干部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渠道,村民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回应和协调解决,今年以来该社区未发生越级信访、群体信访事件,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社区中高端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篇二

我们以自己从事的行业—财富管理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发现存在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客户们对于所接触的“财富管理机构”(多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表示服务满意的部分大多是在于:银行会送购物券,请吃饭,甚至组织旅游等;而表示不满意的客户,通常是对于产品和服务态度不满意。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客户来到了一个专业机构,目标本来是管理自己家庭的财富,可是让他们满意的却是对方请吃饭参加酒会,而理应是重点的产品和服务态度则令人不满。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似乎当下有关服务的指责,并不单纯指向机构自身不努力、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服务,说的简单一些,就是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其核心在于替客户着想。而这类机构,可能恰是在替客户着想的方面考虑的不够。

作为一家独立财富管理机构,我们更关心客户家庭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事实上对于客户们来说,现在能接触到的产品与信息源越来越多。从缺乏产品选择的时期一路走来,市场中不断在涌现各种新产品,就像沙漠中的水源:从之前的基金产品、房产投资,到之后的PE产品、信托、银行理财、海外计划等等。每一种产品,都在一个时期解决了当时投资方向的问题。而现在,当产品类型不断增加,原有产品又在不断升级变化,加之每个产品提供方都宣称自己的产品、项目各种有优势,是否,我们已然把当初管理财富的目的遗弃,只是周旋于各种理财产品的选择之中呢?

8月是融义财富第一家社区门店—七宝门店成立三周年的日子。一年前我们开始计划并落实社区家庭理财的一站式服务。很多人都问过我,我们怎么定义一站式服务呢?我觉得可能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沟通与了解。我们在客户的身边开立门店,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理财需求。社区门店的开立,根本的目标是与客户的交流更方便。不同于那些一次性的服务购买,家庭财富管理本身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更贴近的距离,更便捷的讨论,更详细的计划,才能够将这个过程变得理性和可以持续。

适应性。规划与产品配置必须适合家庭的实际状况。每当我们与新的客户聊起我们的理财规划服务时,客户都会说:“其他地方”也有。可是在“适合”这个问题上,“其他地方”往往有天然的缺失。因为模板型的理财规划,采用同样的假设,难以照顾个人的实际需要。比如一个家庭的情况是三年后有那么一笔钱可能用得上、也可能不用,在产品的配置上其实就需要直接体现这个不确定的信息。这是理财规划模版无能为力的。

足够开放的产品信息来源。从单个产品看,不同机构间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但产品发行方都是盈利机构,他们的建议总倾向于更有利其自身,而非客户。所以,很难奢望发行方会推荐其他机构的好产品。但是,产品选择若仅限于某一机构,对客户而言,不得不面对的选择是:或者亲自去费神比较多家机构的不同产品,或者就直接承担风险收益比(性价比)较低的风险。然而在我们这里,我们还认可双向的(客户提出,或我们提供)产品资源,与上述的两难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与产品相关的后续服务。在各类产品的运行期间,客户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其实在心理上,对于客户的安全感和满意程度都将助益匪浅。而且,正是这个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却会在购买客户产品后,引起很多家庭纷争,值得被重视。

家庭情况和经济情况的跟进。家庭收入支出的情况的偶然变化,有时会需要通过家庭财富规划的显著调整来予以配合。比如创业的决定,又如获得意外的收入等。而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个计划的执行。最明显直接的,可能就是会否推出基于存量房的房产税而衍生的一系列问题。

生活相关信息与服务的互助。我们正在建立门店周边的客户服务社区平台,提供更多生活相关的服务资讯,也给到客户之间的互助沟通的机会。

基于这些未来我们将更明晰地推出这样的综合服务,对我们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践行我们一站式服务的新的开始。

3.社区全能管家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内容 篇三

全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就是推进“一站四化”建设,即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推进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多元化、专业化。“一站四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站是平台、是阵地、是依托,网格化、信息化、多元化、专业化是延伸、是深化、是支撑;没有公共服务站这个平台,“四化”的延伸就失去了依托、失去了方向;没有“四化”的延伸和深化,公共服务站这个平台就失去了支撑、失去了基础。在“一站四化”建设中,公共服务站建设是关键,必须先行;网格化建设是公共服务站建设的延伸和幅射,是实现社区精细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信息化建设是公共服务站建设的配套和联动措施,是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信息支撑;多元化建设是调动各种管理主体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措施,是社区公共服务站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专业化建设是对社区管理和服务事务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服务的工作,是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

(一)社区公共服务站设置。全面整合政府和社区公共服务力量和资源,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作为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延伸至社区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全面履行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除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要在社区独立设臵的工作平台外,其他设臵在社区的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各类工作站、服务站等,全部整合到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公共服务站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接受城市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监督。社区公共服务站设站长一名,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兼任。社区公共服务站设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一般设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与社区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劳动就业与医疗保障、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社区党务与综合事务6个便民服务窗口,配备必要的窗口服务人员。

(二)社区公共服务站职责任务。社区公共服务站的主要职责任务是: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办理本社区内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协助居委会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方便居民生活;支持、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有效发挥作用;积极配合居委会依法开展社区居民自治活动等。具体管理和服务事项包括:社会治安、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城市管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消费维权、党群服务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并对供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工作进行监督。

(三)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制度及流程。工作制度主要包括:

1、办事指南制度。凡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站的服务事项,应在醒目位臵予以公示,向居民说明办理事项所需的相关材料和具体步骤,引导群众及时办理相关事项。

2、首问负责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办理有关事项时,第一接待人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耐心询问情况,做好记录并负责解答咨询;对办理相关事项的,工作人员应分类后及时移交承办人办理;对不属于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的事项,应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遇到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处理。

3、分工协作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窗口服务人员实行因事设岗、按岗定员、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按照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既分工负责,又协作配合,共同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工作。

4、错时工作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根据居民服务需求,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在中午和晚上7时以前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并将工作时间予以公示,方便居民办事。

5、服务代办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对于居民要求的服务事项,需要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的,在受理事项后实行代办制,并将代办事项及办结时限等予以公示。

6、工作例会制度。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例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由站长主持,总结和部署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社区管理和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主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指导,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采取听证、议事、评议等方式,完善决策程序。工作流程主要包括:

1、社区公共服务流程:受理待办事项——登记分类——直接办理或代办、转办——跟踪督办——反馈办理结果——接受群众评议——归档。

2、矛盾纠纷调处流程:受理矛盾纠纷——直接办理或转交职能部门办理——跟踪督办——反馈办理结果——接受群众评议——归档。

(四)建立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凡属于城乡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凡依法应由社区协助的事项,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对目前社区应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由市社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进行清理。

二、推进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

(一)科学划分社区网格。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的延伸和深化。按照就近方便、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充分考虑辖区居民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以小区、楼栋、街巷为基础,按每个网格管辖400户左右居民的办法,将每个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形成层级分明、规模合理、全面覆盖的社区网格管理服务格局。在科学划分网格的基础上,根据网格的地理位臵、楼栋分布、人员居住等基础信息,绘制网格图谱,建立网格信息数据库,统一制作公示牌、民情联系服务卡,内容涵盖网格管理员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及职责等信息,方便居民沟通联系。

(二)招聘社区网格管理员。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统一招聘社区网格管理员,襄阳市区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招聘,各县(市)和襄州区由本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招聘。原有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低保专管员、计生协理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和城市管理协管员,按照统一招聘程序,符合条件的转岗为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管理员负责一个网格的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实行定人、定格、定责,落实承包责任制。社区网格管理员配备“社区通”专用手机,及时采集和上传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同时,在每个网格内招募6至8名网格信息员,协助网格管理员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及时提供有关信息。社区公共服务站窗口服务人员和社区网格管理员统称为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社区公共服务人员招聘工作,由市社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各区政府积极配合。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生活待遇,按照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基本一致的原则落实。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经费,要由当地政府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生活待遇和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经费,襄阳市区由市、区两级财政各一半,各县(市)和襄州区由本级财政负担。

(三)明确社区网格管理职责任务。

1、社区公共服务站负责本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及时收集汇总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和矛盾纠纷等信息,及时分类处理和流转,对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和评价;做好网格管理员的选配、使用、日常管理及考核等工作。

2、社区网格管理员综合履行本网格内信息采录、社会治安、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综合事务等职责;定期收集本网格的社情民意和矛盾纠纷等信息,及时汇总到社区公共服务站,录入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做好处理和化解工作。网格管理员要对本网格内的人、房、物、地、事、组织等全面掌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要每月与社区重点人员见面谈话一次,每月与网格信息员座谈一次,建立民情台帐,记录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联系服务时间、反映内容、意见建议、办理反馈结果等内容,并定期整理归档。

3、社区网格信息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开展社区服务、法制教育、治安巡防等工作,定期向网格管理员提供社区管理服务和矛盾纠纷等信息。社区网格信息员每人联系50-100户居民,对居民需要代办服务的事项,应一次性告知,及时反馈至网格管理员,限时帮助办结。

三、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

(一)明确社区信息化建设思路。坚持以信息化引领和支撑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依托市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建立集数据交换、数据应用、信息管理于一体,以社区为基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运行的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数据库建设。主要建立3个数据库:一是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网格管理员和社区网格信息员,全面采集社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等公共服务信息,并整合政府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动态更新的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有效应用于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城市空间地理数据库,准确标明城市社区地理划分、房屋结构、公共设施方位以及城市道路、地下管网状况等,为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效应用于城市消防管理等领域。三是建立法人单位数据库,准确掌握法人单位数量、分布、从业人员等信息,为加强法人单位管理服务提供依据。2011年10月底前建成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2011年底建成法人单位数据库,初步形成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基本框架。

(三)加快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建立4个应用系统:一是建立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系统、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等。二是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城市低保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计生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户籍管理信息系统等;三是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在线网站,形成社区公共服务站与社区居民信息互动平台,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四是建立社区管理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实行市、区、街道、社区逐级网上量化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建立“社区通”手机和社区自助服务机2个应用子系统,为社区网格管理员统一配发“社区通”手机,在有条件的社区配臵社区自助服务机。2011年10月底前建成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系统、社区公共服务在线网站,2011年底前“社区通”手机配发到位、有条件的重点社区自助服务机安装到位;2012年6月底前其他应用系统建设到位。

四、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主体多元化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和基层党组织设臵方式,探索设立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以及楼栋设立党支部、楼道设立党小组的基本模式;积极在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等,可选派党建工作指导(联络)员,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和保障社区居民委员会充分行使职权,推进社区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志愿服务和帮扶结对等制度,拓展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充分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充分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要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充分发挥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设施建设、财力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形成社区服务和管理合力。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委托给社区的公共服务事项,要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并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确保各项公共服务措施落到实处。要支持社区开展居民自治,指导社区培育和发展多种服务和管理主体,形成社区服务管理多元化格局。

(三)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把社区服务和管理纳入居民自治范畴。要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依法履行应尽义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召集社区居民会议,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兴办有关服务事业,推动社区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群众间的矛盾,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管理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推行居务公开;及时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机制,把专家调解、亲情调解、心理疏导等运用到社区人民调解工作中来。

(四)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共建作用。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按照建立社区大党委的模式,依章把辖区内的重点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选入社区党组织,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积极推动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推动驻区单位将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逐步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五)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要主动帮助办理备案手续,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注意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途径,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服务,使之成为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因地制宜,积极组建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家政服务社、平安协会、出租房屋管理协会以及其他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发挥作用。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数量多少和素质高低,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要积极组建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动员社区党员、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和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和人士到社区从事志愿服务搭建平台,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按照“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鼓励社区打造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目标。

五、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专业化

(一)大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要解决好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服务不到位、管理失控的问题。要健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常态管理机制,定期采集、更新、录入人口基础信息库,准确掌握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基本信息,以及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基础信息,为实行分类服务管理提供依据。积极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使流动人口享有在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方面的均等服务。公安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抓紧制定方案,尽快开展流动人口居住证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实行分类管理,积极推行旅业式、物业式、单位自管式、散居包片式、院区围合式等多种管理模式。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从业状况管理,发挥社区管理和从业单位管理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落实从业单位管理服务措施。

(二)大力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长期反复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是社会管理也是社区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推行社区“阳光中途之家”的做法,集教育、培训、救助、临时安臵等功能于一体,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帮教服务。通过建立社区“未成年人俱乐部”、“阳光家园心理疏导站”和结对帮教等措施,落实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通过建立排查、管控和治疗等措施,落实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理服务措施。通过社区戒毒康复等措施,使一些吸毒人员戒掉毒瘾、回归社会。同时,要大力开展留守家庭及留守人员的关爱帮扶活动,健全家庭自助、邻里互助、结对帮助、社会救助等“四助”机制,使这些家庭和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温暖。

(三)大力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要充分发挥社区对辖区物业服务管理的指导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物业服务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小区业主委员会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当告知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并听取意见。要建立社区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物业服务纠纷人民调解制度。要积极推行“专业型”物业公司服务、“社区型”有偿微利服务、“单位型”物业服务和“自治型”业主物业服务四种模式,着力构建新型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机制。各社区应设立“物业管理服务部”,在本辖区开展有偿微利的专项物业服务活动,并从物管区划、组织机构、制度职责等方面建立相应基础档案。要积极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进企业、进小区,着力解决一些破产改制企业家属区管理无序、环境恶化、治安混乱的状况。

(四)大力推进社区家政亲情服务。要积极探索人性化、亲情化的便民服务措施,建立社区便民服务超市、家政服务社,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呼叫服务等措施,努力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模式,解决好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的服务需求问题。

上一篇: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下一篇:电教指导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