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药院化学综合试题(共2篇)
1.上海交大药院化学综合试题 篇一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2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为课本中的插图, 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
A.切割金属钠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C.钾的焰色反应
D.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2.实验法和比较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下实验设计中, 不合理或不严密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 判断钠和镁金属性强弱
B.测定相同温度下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 就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C.铁分别与氯气和硫反应, 判断氯气与硫的氧化性强弱
D.测定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 判断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3. (改编题)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或做法合理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盐酸沉淀消失, 说明该溶液中有Ca2+
B.鉴别CO2和SO2可以用品红溶液也可以用硝酸钡溶液
C.测氯水的pH, 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pH试纸上, 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除去C2H5OH中的CH3COOH, 先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分液
4. (改编题)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 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C.在相同条件下,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2O2溶液, 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将石油裂解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确定石油裂解气中是否含有乙烯
5.下列实验中, 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6. (改编题) 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出现小气球鼓起来的现象, 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可能是 ()
A.铜与浓硫酸
B.铁与浓硫酸
C.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7. (改编题) 某含Na+的溶液中可能含有NH4+、Fe3+、CO32-、I-、SO32-。取样, 滴加足量氯水, 有气泡产生;继续向溶液中加BaCl2溶液或淀粉均无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 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
A.取样, 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B.取样, 加氯水和CCl4, 振荡
C.取样, 加足量盐酸加热, 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气体
D.取样, 加足量的浓NaOH溶液加热,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8.下图表示从混合物中分离出X的两种方案, 根据方案Ⅰ和方案Ⅱ指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若含X的混合物为溴水, 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 加入试剂为CCl4液体, 充分振荡后液体分层, 上层为X的CCl4溶液
B.若含X的混合物为苯和苯酚, 可通过方案Ⅱ进行分离, 加入试剂为浓溴水, X为三溴苯酚
C.若含X的混合物为皂化反应后的混合物, 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 加入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残留液中含有甘油
D.若含X的混合物为Fe、Al, 可通过方案Ⅱ除去Al, 加入试剂为过量NaOH溶液, 1molX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 转移3mol电子
9. (改编题) 下列有关除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浓溴水后过滤
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铁粉, 过滤
10. (改编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证明非金属性:S>C>Si
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
C.制备少量NO气体
D.制备少量氧气
11. (改编题)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说法都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说明其溶液中一定含SO42-
B.将含有SO2杂质的CO2气体, 缓慢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可获得较纯净的CO2气体
C.某钠的碳酸盐 (含Na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试样0.168g, 将其灼烧, 冷却, 并用托盘天平量残留固体的质量, 根据质量是否变化, 可确定样品的组成
D.某不纯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 将得到的沉淀分离出来溶于水, 多次重复上述操作, 可提纯蛋白质
12. (改编题)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H2的反应速率
B.测定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测定CO2易溶解于水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5个小题, 共52分)
13. (改编题) (9分) 草木灰主要含有K2CO3, 还含有K2SO4和KCl。某化学兴趣小组拟从草木灰中提取出钾盐晶体, 并测定K2CO3的含量。
(1) 提取钾盐晶体的主要步骤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称量→→→→→冷却。
A.溶解B.蒸发结晶
C.洗涤D.过滤
实验A、B、C、D四步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 操作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B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 操作C的目的是。
(2) 为测定所得晶体中所含K2CO3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拟采用图 (Ⅰ) 所示装置来测定, 乙同学拟采用图 (Ⅱ) 所示装置来测定。试回答:
(1) 用图 (Ⅰ) 装置来测定: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
(2) 乙同学观察了甲同学的实验后, 很受启发, 并发现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会造成误差, 其原因可能是。
(3) 丙同学经思考后, 建议乙同学将图 (Ⅰ) 装置稍作改进, 就可避免误差, 请你在图 (Ⅱ) 上修改, 画出更合理的实验装置图。
(4) 丁同学提出将图 (Ⅱ) 装置中量气装置去掉, 再把烧瓶换成试管, 反应后也能较准确地测出样品中K2CO3的质暈分数, 请你分析此方案中, 除称得样品的质量为mg, 还需测定的两种数据是、。烧瓶换成大试管结果更准确, 原因是。
14. (8分) 氢化钙 (CaH2) 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能源提供剂。氢化钙要密封保存, 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取, 下图是模拟制取装置。
(1) 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D的作用是。
(2) 利用上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请按正确顺序填入下列步骤序号) 。
(1) 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2) 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3)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4) 停止加热, 充分冷却
(3) 为了确认进入装置C的氢气已经干燥, 应在B、C之间再接一装置, 该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4) 甲同学设计一个实验, 测定上述实验中得到氢化钙的纯度。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1) 样品称量; (2) 加入 (填化学式) 溶液, 搅拌、过滤; (3) (填操作名称, 下同) ; (4) ; (5) 称量碳酸钙。
(5) 乙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上述实验中得到氢化钙的纯度。他称取46mg所制得氢化钙样品, 记录开始时注射器活栓停留在10.00mL刻度处, 反应结束后充分冷却, 活栓最终停留在57.04mL刻度处。试通过计算求样品中氢化钙纯度:。 (上述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5. (改编题) (9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 生成Cu (OH) 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 (OH) 2两种沉淀。[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 (OH) 2均不带结晶水]
(1) 按照乙同学的理解, 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 需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 (1) 过滤, (2) , (3) 干燥。
(2) 请用下图所示装置, 选择必要的试剂, 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1) 各装置连接顺序为A→→。
(2) 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
(3) 能证明生成物中只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
(3) 若Cu (OH) 2和CuCO3两者都有, 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 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1) 装置A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的作用是。
(2) 取一定量沉淀样品, 充分加热待样品完全分解, 最后称得装置C质量增加了3.6g, 装置D质量增加了8.8g, 则沉淀样品中Cu (OH) 2与Cu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 (改编题) (11分) 我国云南东川铜矿等有大量辉铜矿, 其中含铜成分较高, 是最重要的炼铜矿石。辉铜矿石主要含有硫化亚铜 (Cu2S) 及少量脉石 (SiO2) , 一种以辉铜矿为原料制备Cu (NO3) 2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 写出置换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保温除铁过程中加入CuO的目的是;蒸发浓缩时, 要用硝酸调节溶液的pH, 其理由是。
(3) (1) 气体NOx与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能生成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向滤液M中加入 (或通入) 下列 (填字母序号) 物质, 得到另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A。
a.铁
b.氯气
c.高锰酸钾
(2) 选择下列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备少量A (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仪器可任选, 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已知:A遇水蒸气产生白雾。
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动的方向, 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4) 焙烧辉铜矿会产生大气污染物SO2, 实验室探究SO2的性质,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 实验中, 对于装置B中溶液红色褪为无色的现象, 甲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显酸性引起的, 乙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有漂白性引起的。你认为的猜测正确,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
(2) 装置C可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则C中的溶液可选用 (填化学式) , 验证SO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为。
(3) 该实验剩余的SO2需要吸收处理, 在D处框内画出尾气处理装置图并指明所用试剂。
17. (改编题) (15分) 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的成分、性质和用途, 设计了如下探究性实验:
实验一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该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 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1) 写出A、B中所盛放最佳化学试剂的名称:、;画出虚线框内所需装置图并标明所需试剂的名称。
实验二确定Fe与Cl2反应的产物
某学生将一定量铁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X, 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2) 提出假设: (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 (1) :该固体物质是FeCl3;假设 (2) ;假设 (3) 。
(3) 设计实验方案:取少量固体物质X于烧杯中, 加适量水溶解, 然后取两份X溶液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 请在表格内的横线处填空。
由此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填“ (1) ”、“ (2) ”或“ (3) ”) 。
实验三探究物质X的性质
(4) 为进一步探究物质X的性质, 他们又利用X溶液做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其中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X溶液, 出现红褐色沉淀, 证明Ksp[Fe (OH) 3]<Ksp[Mg (OH) 2]
B.向X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铁粉溶解, 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C.向沸水中滴加X的饱和溶液, 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X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 得到Fe2O3
实验四印刷电路铜板废液回收Cu
(5) X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的腐蚀剂, 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活动小组的学生设计了两种从上述废液中回收Cu的方案:
方案1:设计如下图所示流程:
(1) 请分别写出操作Ⅰ和试剂Y的名称:、。
方案2: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1, 用铜和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 当观察到阴极有少量气泡产生时, 停止电解, 这时要回收的Cu已全部析出。
(2) 电解时, 铜作 (填“阳极”或“阴极”) 。
(3) 方案2在电极上直接回收Cu, 操作上比方案1简便, 但方案2也有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为。
参考答案
2.B【解析】A项, Na与冷水剧烈反应, Mg与冷水不反应, 说明Na的金属性比Mg强;B项, 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 就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C项, 铁与氯气和硫反应, 分别生成FeCl3、FeS, 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S;D项, Na2CO3溶液呈碱性, Na2SO4溶液呈中性, 说明H2CO3为弱酸, H2SO4为强酸, 则S的非金属性强于C。
3.B【解析】A项白色沉淀可能为CaCO3、BaCO3等, 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a2+。B项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O2则不能;CO2通入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则出现白色沉淀 (BaSO4) 。C项氯水中含有HClO, 具有漂白性, 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D项C2H5OH易溶于水, 加足量NaOH溶液后, 溶液不分层, 无法进行分液。
5.A【解析】A项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 (OH) 2, CH3COOH与CaCO3反应产生CO2, 说明CH3COOH的酸性强于H2CO3。B项Na2CO3溶液的pH大, 说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 H2CO3的酸性比H2SO3弱, 但H2SO3不是S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 不能据此比较S和C元素的非金属性。C项Fe2+的还原性强于Br-, 过量Cl2先将Fe2+氧化成Fe3+, 再将Br-氧化成Br2, 并非Br2氧化Fe2+成Fe3+。D项阴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阴极附近c (OH-) 增大, 溶液的碱性增强, 溶液变成红色;但根据电中性原则, OH-应移向阳极。
7.D【解析】滴加足量氯水, 有气泡产生, 则原溶液中含有CO32-, 一定不含Fe3+;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或淀粉均无现象, 说明不含I-、SO32-;若检验NH4+, 可加足量的浓NaOH溶液加热,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8.D【解析】A项CCl4的密度大于水, 溴水中加入CCl4, 充分振荡后下层为溴的CCl4溶液;B项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及过量的Br2都溶于苯中, 难以分离;C项皂化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析出硬脂酸钠, 应通过方案Ⅱ进行分离;D项Al与NaOH溶液反应而溶解, Fe则不能, 过滤可得到Fe。
9.B【解析】A项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和剩余的溴都易溶于苯, 不易分离, 应加NaOH溶液, 充分反应后分液;B项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且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C项NaOH溶液与CO2、HCl均反应, 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D项FeCl3、CuCl2均与铁粉反应。
10.D【解析】A项稀硫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 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析出H2SiO3沉淀, 则酸性:H2SO4>H2CO3>H2SiO3, 从而可证明非金属性:S>C>Si;B项CCl4不溶于水, 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加入CCl4可萃取碘水中的碘;C项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 (稀) 3Cu (NO3) 2+2NO↑+2H2O, NO难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D项Na2O2易溶于水, 且放出大量的热, 不适合使用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制取O2。
11.C【解析】A项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BaSO4, 则该溶液可能含有Ag+或SO42-。B项SO2、CO2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得不到CO2气体;应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 除去SO2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可得较纯净的CO2气体。C项Na2CO3受热不分解, NaHCO3分解转化为Na2CO3, 根据差量法可计算出NaHCO3的质量。D项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 可采用半透膜渗析的方法进行提纯。
12.A【解析】A项根据产生H2的体积及所用时间, 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H2的反应速率;B项KOH溶液只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不能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C项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催化剂不同, 无法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应使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D项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气球的体积几乎不变, 显然无法达到目的。
13. (1) A D C B引流使液体受热均匀, 防止液体飞溅将不溶固体表面吸附的钾盐全部转入滤液中, 减小误差
(2) (1) 关闭酸式滴定管, 用手捂热烧瓶, 若注射器活塞外移, 说明气密性良好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 CO2溶于水引起测量气体体积减小
(3) 如上图 (贮水瓶中也可以放水并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4) 反应前装有药品的整个装置的质量反应后整个装置的质量反应后残留的CO2替换了原有的空气, 引起少许误差, 试管体积小, 误差更小
【解析】 (1) 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晶体的流程是:将草木灰溶于水, 过滤、洗涤, 除去不溶性杂质, 蒸发结晶, 得到K2CO3晶体。
(2) (1) 采用微热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关闭酸式滴定管, 用手捂热烧瓶, 若注射器活塞外移, 说明气密性良好;或者关闭滴定管活塞, 记下注射器刻度, 然后轻轻推 (拉) 动活塞, 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 证明不漏气。
(4) 采用装置 (Ⅱ) , 根据反应前后整个装置质量的变化, 确定K2CO3的质量, 从而计算样品中K2CO3的质量分数, 因此需要测量反应前装有药品的整个装置的质量和反应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14. (1) 除去氢气中水蒸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C装置
(3) 无水硫酸铜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4) Na2CO3、K2CO3或其他合理答案洗涤烘干 (干燥)
【解析】 (1) C装置中钙能够与水反应, 为防止引入新杂质和CaH2变质, 故B、D装置均是为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 (2) 氢气易燃易爆, 故在实验中应先排净装置中空气, 反应结束使装置C在氢气氛围下冷却。 (3) 实验室中检验水的常用试剂是无水硫酸铜。 (4) 从最终称量碳酸钙可知, 应加入Na2CO3溶液, 使CaH2反应的同时, 得到碳酸钙沉淀, 然后经过滤、烘干、称量, 确定其纯度。 (5) 生成氢气的体积为47.04mL, 氢化钙与氢气关系:CaH2~2H2, 42g∶44 800mL=m∶47.04mL, 解得m=44.1mg, 故氢化钙纯度为44.1mg/46mg×100%=95.9%。
(2) (1) C B (2) 无水硫酸铜
(3)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
(3) (1)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将装置中滞留的水蒸气和CO2吹入后面的吸收装置中以完全吸收 (2) 1∶1
(2) CuCO3、Cu (OH) 2受热均发生分解, 分别生成CO2、H2O, 可用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粉末分别检验CO2、H2O, 从而确定固体生成物的成分。C中干燥管中盛有无水硫酸铜粉末, 用于检验H2O。证明生成物中只有CuCO3, 则无水硫酸铜不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1) C中浓硫酸用于吸收沉淀分解产生的水, D中碱石灰用于吸收产生的CO2, 而A和E中碱石灰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2, 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 以排出装置中沉淀分解产生的水分和CO2, 减小实验误差。
(2) 调节溶液的pH, 使Fe完全转化为Fe (OH) 3沉淀抑制Cu2+的水解且不引入其他杂质
(4) (1) 甲 (或乙)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加入NaOH溶液, 若溶液再出现红色, 说明甲的说法正确 (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 若溶液恢复红色, 说明乙的说法正确)
(2) 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 碱性试剂画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图即可, 如下图所示:
(2) 保温除铁过程中加入HNO3, 将Fe2+氧化成Fe3+;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 使Fe3+生成Fe (OH) 3沉淀除去, 从而与Cu2+分离。Cu (NO3) 2易发生水解, 蒸发浓缩时, 加入HNO3可抑制Cu2+的水解且不引入其他杂质。
(4) (1)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可能是SO2显酸性引起, 也可能是SO2有漂白性引起。若为前者, 可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溶液再出现红色, 说明甲的说法正确;若为后者, 可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 若溶液恢复红色, 说明乙的说法正确。
(2) 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C中应加入氧化性试剂 (如溴水、酸性KMnO4溶液、K2Cr2O7溶液等) , 根据溶液的颜色变化进行分析。若这些强氧化性溶液褪色, 则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3) 实验室常用碱性试剂吸收SO2, 防止污染环境, 考虑尾气吸收过程中易引起倒吸现象, 可在导管末端连接体积相对较大的容器, 防止倒吸。
17. (1) 饱和NaCl溶液浓硫酸
(其他合理装置均可)
(2) (2) 该固体物质是FeCl2 (3) 该固体物质是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 (顺序可颠倒)
(3) (1) 溶液变成血红色 (2) FeCl2 (1)
(1) 过滤盐酸 (或稀硫酸)
(2) 阴极
(3) 阳极产生污染性气体Cl2;使用了电解装置, 成本较高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 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得的Cl2中混有HCl、H2O (g) , 若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应先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HCl, 再用浓硫酸除去H2O (g) 。Cl2有毒性, 应进行尾气处理, 可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
(2) 略。
(3) 溶液中含有Fe3+, 滴加KSCN溶液后, 溶液变成血红色;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 FeCl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若X溶液中含有Fe2+, 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2.上海交大药院化学综合试题 篇二
2012年是广东省实施理科综合考试的第三年,今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科命题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在题型结构、试卷模式、试题难度等方面保持了广东卷的风格和特色,在试题的呈现方式和命题情景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创新。2012年的化学试题考点分布合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其主要的特点如下:
1. 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6道单项选择题和2道双项选择题仍然注重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知识点覆盖率约占整个考试内容的85%。第7题结合化学与生活考查了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常见的有机物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第8题考离子共存,主要考查了亚铁与次氯酸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氢氧化铜、硫酸镁、硅酸)问题。第9题考查物质和离子鉴别、除杂以及气体的制备等化学实验问题。第10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第11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考点包括物质中化学键数目,转移电子数、强碱弱酸电离后溶液中的粒子数、混合气体中某原子的原子数目。第12题考查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第22题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等知识。第23题考查的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的电离等问题。
4道非选择题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的同时,也注意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30题的有机题涉及有机分子式、结构简式和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以及碳碳双键、卤代烃、醇的重要性质问题。第31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和电极判断的基础知识。第32题考查溶解平衡、离子除杂的基础知识。第33题考查分离提纯的实验基本操作、甲苯的检验等基础知识。
2. 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的联系。
2012年高考广东卷化学试题立意高远,选材考究,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试题内容涉及生活、化工、环保、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非选择题中选材大量来自实际应用的情景,既为考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又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非选择题为例,第30题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合成的最新研究方向。第31题碘在科研与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为背景,渗透新材料在医疗方面的重要应用。第32题以难溶性杂卤石制备硫酸钾的工艺流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问题。第33题以制药和化工行业中的重要试剂苯甲酸为背景,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真实可信,强化学生重视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问题。
3. 以能力为核心考查知识运用的能力。
以能力立意考查化学的科学思想和学科能力仍然是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主旋律。今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对考生来讲陌生度较高,在陌生的情境中考查熟悉的问题,在熟悉的情境下采用新颖的设问,强化了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第22题采用图的形式来对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变化趋势和化合价,考查学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30(4)、(5)题的有机化学题,以新型碳—碳偶联有机反应为情境,考查考生整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31(2)题主要考查探究实验控制实验变量的问题,第31(3)考查运用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绘制图像的能力,第32题为工艺流程图题,以考生熟悉的硫酸盐制备为背景,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考查考生基本实验及提取信息并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第33题仍为具有广东特色的实验题,该题一改往年以无机内容作为素材背景的习惯,采用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作为素材背景,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化学信息处理与整合能力。
4. 突出化学实验和强化定量计算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理科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试题特别注重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择题中的第9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除第30题的有机题以外均涉及化学实验的问题,试题中化学实验内容分值占到了总分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试题考查内容包括常见化学仪器使用、常见气体制备、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检验及分离提纯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着重考查考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等较高层次的能力。
广东新课程实施的高考试题(包括高中水平测试试题)以来,化学定量计算的试题明显减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曾进入淡化化学计算的误区,导致学生化学定量计算的能力特别薄弱。2010年广东化学高考试题只在第30题考查有机反应消耗氧气的计算问题和第31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基本计算问题,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强化了化学的定量计算问题,第30题考查有机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计算问题,第31题考查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浓度的计算问题,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定量计算上保持了去年的风格,在3道非选择题中涉及到定量计算问题,第31(1)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第32(5)题考查溶度积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4)题考查物质纯度的计算问题。
二、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对高三备考复习的导向
高考试题对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高三备考复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准确理解高考命题的方向、特点和趋势,对于把握好高三化学备考教学的方向、策略和节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特点看,建议在高三备考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 研究考点、夯实基础。
准确把握化学高考试题的考点和高考命题的方向才能正确控制备考复习过程的用力点,从而在复习过程中避免无效劳动和少走弯路。研究高考考点的基本素材是教材、考纲和高考试题,教材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源头,考纲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依据和蓝本,如果把考点看成一颗果树,教材是果树的根,考点是果树枝叶,高考试题只是果树的果实。在研究高考考点时要注意理解考纲的精髓和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分析高考试题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重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又不能局限于以往的高考试题的模式。例如,我们不能根据2010年和2011年选择题均有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问题,推断2012年的高考试题中一定有这种类型的试题,也不能根据2012年高考试题中没有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就误认为这部分知识点不再是2012年以后高考试题的热点问题。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但是高考中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复习中一要重视化学骨干内容和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对于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等热点知识的高度重视。二是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揭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注重过程、优化思维。
高考复习过程是对中学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运用对比与归纳、演绎与推理的复习方法,使主干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不但可以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可以有效的优化思维过程和提升思维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对表面的结论和现成的规律化进行简单的记忆,要注意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加工从微观本质上理解相关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各种概念,对于化学键的概念,要从粒子的结合方式上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对于离子反应,要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理解其反应本质就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盐类水解的过程应从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从价态、所属类别等方面掌握其性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要从有效碰撞角度予以解释,有机物的性质要从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上进行理解等等。
学习是不断反思、总结和积累的过程,在复习中要学会一题多变和多题一变的练习方法,摒弃盲目依靠“题海战术”来应对高考的费时费力的做法,例如在进行有关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问题的训练时、一要注意从三种浓度(起始、转化、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之间的关系来归纳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二要注意分析化学平衡常数与弱电解质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之间的联系,学会用同样的思维方法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3. 强化实验、提升能力。
化学实验方面的试题在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探究题也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之一,化学实验知识在整个化学复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实验在复习的地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在教材分布比较零散,在复习中要注意多总结归纳,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复习中不但要掌握好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还要重视对化学实验操作原理的理解。在复习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验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认识:一是对操作原理的认识(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二是对操作方法的认识(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二是对操作目的的认识(解决为何要安排这样的操作);四是对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例如,对于过滤操作,不仅要明确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而且还要思考如果没有这样做,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再如,对于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要从适应的分离物质、操作的要点等方面理解两者的本质。
应对高考试题中必考的实验探究题,单纯靠将这类试题进行训练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要利用典型的实验来提高实验探究的综合能力,选修6《实验化学》中的几个实验(苏教版课题3“硝酸钾晶体制备”、人教版实验2—4“硫酸亚铁铵的制取”、人教版实验3—1 ”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人教版实验3—6“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都是极好的素材。挑选适当的实验课题,从确定方案到动手操作、从修改方案到成功实验再到形成报告的全过程是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
4. 细抓规范、落实表述。
细节决定成败,正确、规范的书写和表达过程决定高考的成败。每年高考中均有不少学生书写有机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述实验现象、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结论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准确或不全面,甚至答非所问的情形,这样的由于非智力因素丢分十分可惜。在复习中要注意加强化学用语的落实训练,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
加强化学语言表达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认真审题、准确表达、规范书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在审题时应认真仔细,思考要全面,提高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迅速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在作答时,要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说明实验方法、解释实验操作、分析实验问题、评价实验方案。作答过程一要把握好表述的全面性,防止漏掉得分要点;二是把握好科学和严谨性,特别是注意描述物质的量多少、试剂的先后等关键问题。在答卷上书写答案时,尽量思考成熟后再写在答卷上,防止修改时书写地方不够或卷面脏乱,同时尽量保持书写条理清楚,卷面整洁,文字、符号书写规范。另外专门的笔记本积累一些关键性的失误题,并通过书写错题解析进行巩固和思维的完善,也是提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上海交大药院化学综合试题】推荐阅读:
上海交大文化产业管理07-11
上海交大历年考研真题08-15
上海交大emba学费09-27
上海交大创新与创业10-06
上海交大电气考研经验10-10
上海交大经济学初试真题(99-05)06-29
西安交大热工基础试题08-05
2011上海化学高考试卷分析08-07
上海高考英语试题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