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效学习心得体会

2024-11-09

学习高效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1.学习高效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参加“全国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展示、操作技巧及策略研讨会”

心得体会

—— 彭阳四中

刘剑锋

2014年10月18日——19日我校二十几名教师由欧秉凯副校长的带领下,在固原市原州区万和大酒店参加了“全国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展示、操作技巧及策略研讨会”活动。

18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的报告,崔其升校长主要介绍了杜郎口中学发展史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下午在“家门口”听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于娜老师的“三三六”模式语文展示课《春酒》。于老师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引导学生打破沉默,利用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进行教学,通过课例展示,对杜郎口模式进行了解读了,让我们能够直观理解杜郎口模式。接着又聆听了太谷县教育局教研室张四保主任的题为《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报告。

19日,上午我们首先观看了洋思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洋思经验创始人之一,特级教师刘金玉课堂展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接着又聆听著名课改专家,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优秀教师祁军《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的报告。下午 聆听了重庆市聚奎中学副校长养自力的题为《“三四五六”翻转课堂的操作模式》的报告。通过这次活动,自己的教育思想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教育理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让我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高效课堂的“高效”有了新的理解。

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

2、老师要乐学乐教

做为老师的我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我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的生活都是程式化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多么的匮乏。在此之前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助学习是现代课堂的必要形式,通过这次高效课堂的培训,让我豁然开朗。

3、改进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乐学。

两天的学习在不经意间悄然过去,我终于明白我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是实现超越自己。高效课堂=学生愿学+老师会教。没有绝对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感到适应、感到舒服。教育就是不完美的人带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

2.学习高效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一、置入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在数学学习中,不仅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应当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他们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同时,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之后,学生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实践中的相关经验来促进知识的理解,推升对问题的认识高度。因而在设计导学材料的时候,我们要给学生传达明确的信息,并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帮、带”。

例如,在“认识平均数”的教学中,我就通过这样几个问题的设置来给学生规划了学习的范畴:(1)通过对学习材料的阅读,你认为什么是平均数?(2)你会求出平均数吗,你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求出平均数?(3)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数,你对平均数还有哪些了解?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学生就能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建构平均数的知识体系,他们结合例题中的平均数,了解到平均数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总数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总和来决定成绩的高低的不公平性。同时学生对于先求出一组数据的总和再除以个数来求平均数的方法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而在“练一练”的直观图示下,通过移多补少来求平均数的方法也成为很多学生的“囊中之物”。再结合生活中比赛时常用到求平均数的事例,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就进一步深化了,这样的前置性学习给数学课堂累积了大量的有效材料,通过课堂上的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学生在交流中查漏补缺,完善对平均数的认识,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支撑起来,立体起来。同时,由于课前已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前置性学习,他们在课堂上的领悟就更顺捷,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更深入的问题的研究中,推动数学学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从这样的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的精心参与对于学生的课前学习是有导向性作用的,通过导学材料的引领,学生学习的主题突出,参与程度高,这对于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置入学习主线,凸显学习内容

通过课前引领,学生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做出有针对性的准备,这样就在前置性学习中明确了学习的主线,在课堂学习中,通过不同学生的展示,通过问题聚焦和交流,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在寻求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中拓展对问题的认识。

例如,在“圆的认识”的学习中,对于怎样画圆这个问题,学生事先做了思考,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在集体交流的时候,学生围绕着这个主线展示出来的东西远远超过我的想象。首先是画圆的方法,学生总结出以下三种:一是依靠模型,比如沿着胶带、碗口、钟面的周边画上一圈,画出一个与模型大小相同的圆来;二是利用圆规,画出一个圆;三是利用自制的工具来画圆,大部分学生用到的工具是绳子。不仅如此,他们还交流了这几种不同画法各自的特点,第一种方法画圆比较简单,但是局限性比较大,一旦模型确立,圆的大小就是固定的,而第二种方法可以画出精确的圆,可以自己确定圆的半径或者直径,第三种方法可以用来画出更大的圆,当然这个方法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是一些细节的问题,学生也做了细致的研究,比如用圆规画圆的时候,学生指出了画好圆的关键之处:手握住圆规的顶端,旋转的时候要用力均匀,不要移动圆心。再如用绳子画较大的圆的时候,学生指出绳子要精心选择,对粗细、材质都有一定的要求,既要利于固定,又要确保绳子的长度不变。尤其是在我通过视频播放体育教师原地转圈用白灰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圆的时候,学生很快发现这个方法的原理与圆规一样,教师的脚就是圆心。

可以说,在这样丰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是足够深入的,是有着相当的宽度和广度的,前置性学习就是要这样在课前做好详尽的准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发现,在交流中统一认识,推升他们的认知高度。

三、置入广阔空间,优化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空间是受到限制的,他们知识的来源也相对狭隘,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学习的高度,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而在前置性学习中,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更多元的知识来源,通过前置性学习,他们可以优化学习的方式,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学习中,包含了诸多生活问题,比如纳税问题、打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学习应该放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中,仅仅依托自己的想象和教师的介绍。我在教学打折问题的时候,就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到商场中收集各种不同的打折方法,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并通过实例来理解。学生在亲身参与之后,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悟,比如,打折方式的收集任务。在生活中,除了直接打几折之外,还存在多种多样的打折方式。学生在体验每个打折方式实质的同时,都将这样的方式与百分数计算联系起来,进行简单的推算。通过交流和比较,学生发现了这些打折方法都与百分数计算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中有些方法的折扣率不是确定的,如满多少减多少或者送多少的打折方式,根据原价的不同,折扣率是有变化的,我们只能算出理论上的折扣率最多是多少。

像案例中这样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局限于封闭的课堂中,而是让学生深入生活,去探寻数学的本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有付出更有收获,他们不但对数学问题研究得足够深,而且在学习中累积了生活经验,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这对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3.链式学习法引导务实高效学习 篇三

“链式学习法”的提出源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于2010年3月15日刊登的一篇钟国兴教授的署名文章。钟国兴是中央党校著名教授、管理学家,中国较早研究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学者,也是这方面实践的较早推动者。他在长期研究包括第五项修炼等国外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外国的理论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如简单化、灌输式、形式主义、运动化等。因此,他在总结国外理论成果和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一套反映学习型组织核心精神且普遍适用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即:找准问题——小组研讨——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深入研讨——突破创新,这六个环节被钟教授称为“链式学习”。

“链式学习法”的核心就是带着问题学习。“链式学习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连贯性,它以问题为轴心,围绕问题步步推进,使得学习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不至于漫无边际、无的放矢;二是具有组织性,它不是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一定阶段围绕最为突出的问题集中学习,使得少数人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懈怠;三是具有互动性,由于学习过程有多次集中,因而学习成员相互之间有很多的交流和启发,形成了知识互动和互鉴,使学习成为集体智商的“孵化器”。

“链式学习法”击中了人们深恶痛绝的学习上的症结,当然也就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期待。其实,自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理念被从国外引进并提倡以来,人们就相信链式学习法带来的不仅仅是让人更加愿意学习而且是学习方式上的一场革命。链式学习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具体而科学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习方法,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国外学习型组织理论“水土不服”的问题。

在学习发生新的重大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的运动式学习管理方式已经彻底失效。从历史上看,运动式的学习方式曾经有过很好的效果,但是到了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每个组织每天都面对新的、具体而复杂的问题挑战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为解决这些问题去具体学习,为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去具体学习的时候,学习还能脱离具体的问题去大搞运动吗?当然不能,而且绝对不能,因为整齐划一的、笼统的学习会让我们贻误时代提供的机遇,会使我们在问题的挑战面前更加被动。

钟国兴教授研究学习型组织多年,得出结论,学习不要“大力推动”。这如同家长教育孩子,如果家长大力推动孩子学习,那么,孩子就会反感,就会厌学。怎样让孩子有效学习?要给他问题,然后激励他,推动要适度。一个组织的学习也是这样,让大家找出问题,然后自己去围绕问题组成各种课题组式的小组去研讨,通过研讨带动学习,这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这样的学习不能靠行政化手段,也不能靠行政化团队进行,更不是靠强制来推动,而是自我组建团队,自己做主、自我管理,因此,其特点是自主学习。企业、机关可以这样学习,其实基层党组织也可以,对于党员如何发挥模范作用、党组织如何提高影响力、如何活跃组织生活等问题,也可以采取这样的研讨式的自主学习方式。

4.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喀什市第28中学 赵丽

在我看来,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把课堂真正的归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越,生命的尊重。我想,如果把基础知识当做牛奶和面包的话,那么当学生解决了温饱问题,来到我们的课堂,可以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和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内涵,就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程观念的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发展学生素质为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学应自然纳入整体素质教育目标之中。

通过二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两极分化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扩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率,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学材料,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而不能一味的从教师的愿望出发,要将发展学生的素质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之中,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进行全面、综合的教育,以培养出基础厚、素质高、思维新、能力强的新一代语文人才。

二、教学途径的转变:

1、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

小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但是课堂之外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者的潜移默化更重要。21世纪的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外的知识了解的并不少,五花八门,这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不论学生是通过课本学习,还是通过广播电视,课外读物,社会活动来学,都是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书本上的定理只是以前的实践总结和科技成果,不是终极真理;老师讲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教师的指示也是向别人学来的。因此,我们也要让学生对外开放。

2、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过去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把已经嚼得粉碎的知识往学生的头脑里塞填,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在台上唱独角戏”,把学生当成工具,视为“容器”,成为被动学习的“奴隶”。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回归自我,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活动对新知识没有任何明确的计划和要求,它是一个将听、说、读、写、等活动形式融为一体的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一种非常轻松的气氛中有序地开展各种活动,如:唱歌、朗诵、游戏、猜谜语、表演小剧等活动,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有始至终都用自然而真实的语言环境。

3、课堂标准型转变为教学任务型。

所谓“任务”是指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做的事,做的活动。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式互动是这一教学途径的特点。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特点主要有:①教学活动具有真实性,易引起学生的兴趣。②通过思考、调查和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通过体验、实践,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增强语感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④学生为完成任务,积极可利用一切信息、资源和采用各种手段。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⑤通过交流、合作,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⑥通过任务的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真正地使学生在真实的活动过程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

过去的教师多是知识传授者,在教学中总是停留在把教材吃透,把课上好,完成教学计划等方面。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传播内容越来越丰富,手段越来越先进,对培养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更好地征集多渠道的信息,调整、评价、激发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小学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充满生气和活力,富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提高教学效率,讲求教学效益。

5.学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五

在我校推行高效课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让我的感触颇深,现就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供大家交流:

我认为要让学生上好一节高效课堂课,主要在于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编写的有价值,和文本联系密切,接触到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学生展示的才会有价值。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加重了。也就是说教师有以前的演员变为了导演,教师的任务变得更为艰巨。

上好一节高效课堂课还在于小组的建设。这两步是上好高效课堂课的重要前提。高效课堂,实行分组,优点在于锻炼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小组是一个整体,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让每位孩子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更锻炼了小组长的领导和指导能力。我们现在的家长和教师可能也意识到这么一点,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个别孩子养成的性格有点自私和霸道,有的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帮助成绩差的,怕因此耽误了自己的功课,影响了自己的成绩,通过小组分工学习,小组长起着带头和表率的作用,想让组员尊敬他,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帮助同学。快乐应该与人共享。那么,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就应该意识到:好成绩应该与人共享。让小组长和每一位组员明白:我自己学习好不算好,整个团体好才是好。

在上课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这样那样的缺点,我认为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是我们还没有达到熟练的原因。新生事物刺激人,也锻炼人。有缺点说明我们对高效课堂的环节把握的还不够熟练。但是已经让我深深感受到高效课堂带给孩子们的益处,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将与学生一起走在高效课堂的路上,我相信,高效课堂,会带领我们开辟荆棘,迎来前面的繁花似锦…… 在今后工作中我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明确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言语习惯等,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共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宽容和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改革立足于为明天而奠基,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世界文化精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

尧山小学 邵蓓

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6.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白银区教育局教研室带领区属各校的教育教学主管人员,来到“高效课堂”改革相对成功的山西太谷县参观学习,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本人有幸参加了本次的太谷之行,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学习以及聆听专家报告,深刻认识到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一、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教学实践中所反映出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

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

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总之,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

扩展阅读: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安定区南十里铺小学马丽红

从“素质教育”到“课程改革”,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三尺讲台”到“师生间亲密的合作者”,这一步步的课堂教学模式无不体现着新课程改革的结晶,让校园里的读书声洋溢着喜悦的节奏,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近年来“高效课堂”这个名词走近了我的教学生活时,我有幸参加了安定区教体局举办的“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专题培训,听了高万祥、张四保、李炳亭三位教育教学专家的讲座,对于“高效课堂”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时下最需要的,才是顺应局势发展的,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将“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口号贯彻落实,浅显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如何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堂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够快乐地获得高效益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我想结合自己的体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理念的转变和角色的定位

“改改改,学生不断在考试;

变变变,内容再变也要老师教”这种思想在教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导致很多教师认为以自己现有的知识量来教小学生绰绰有余,自己已过了学习的年龄。这不就验证了高万祥老师所公布的信息:中小学老师仍90%以上的人不再读书,没有课题,不会写文章,没文章可发表。这是个多么令人深思的数字呀!因此教师必须开展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实际学习课改前沿理论,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学习,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

大家都知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将自己定位在导演这一角色中,创设各种活动让孩子参与,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会倾听学生,让学生真正促进会到老师就是自己的合作者、伙伴、甚至是观众。

二、反思课堂教学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实施十余年了,我们大部分都换汤不换药,课堂教学流程仅限于“教师在新课前的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几个步骤。从上述课堂教学流程中不难看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头讲到了尾,虽然教学流程中会插播课改中常表演的“小组讨论交流”或教师的“你真棒”等形式,但从本质上看它还是一个满堂灌。所以从李炳亭老师的讲座中我清醒地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成长体验的超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用李老师的话来说学习即体验,那么学习就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这也是高效课堂要教会我们做的,让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和展示的舞台,教师不再唱主角戏,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此时我们也生搬硬套地讲究高效,必须要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掌握高效课堂必备流程的同时,能灵活运用其它流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让高效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还学生一个快乐健康、乐于学习的课堂。

三、课堂中师生的高效学习

要想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保障。首先,就要给学生分组。因为家村学校班额小学生少,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同桌一小组,前后排一大组,仿效张四保老师的教学方法,特意把小组长放到后排。分好组后教师就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如何给小组成员说清楚讲明白,要给小组制定目标。其次,我们既然给学生分了组,那么教师该做些什么尼?和以往一样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吗?不是的,当发现问题时小组就会交流,这时教师应该悄悄地不作声,边听边看,确定自己要讲哪个问题或者由哪位学生替自己来讲,如果讲不清再进适时地点播。最后就是要建立相应的小组评价方式。分组后我们的学生就成了“兵教兵,兵练兵”的学习方式,所以评价自然要以组为单位,不能单一地对哪位同学进行表扬,而是要把小组成员捆绑在一起,这样做既带动了组员的上进心,组长的责任心,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这次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培训学习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相信只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一定会迎来教育的美好春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7.学习高效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学习评价机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 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 共同参与任务, 直接交流, 相互依靠。这种共同的、开放的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 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以此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显而易见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种种原因, 却出现了不少低效现象。下面以我在践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期的一节课为例, 对小组合作学习容易产生的一些低效现象加以分析。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

我充满期待地走向教室, 准备验收小组合作成果。这也是我顺应教学改革形势, 积极投身课改大潮的第一步。学生们拿出了要求预习完成的导学案, 但完成情况很不理想。不知是学生实在不能胜任预习任务的要求, 还是学生根本没有能力适应预习这一新鲜的教学环节。看来我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导学案的重要性的教育。

我意识到下面的展示环节难以顺利开展, 于是我决定用课上时间让小组先进行一下讨论。希望他们能通过合作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并筹划好接下来的展示环节。但令我吃惊的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积极投入讨论, 只是低头独自思考, 学生们都显得比较害羞, 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主动交流。在我的督促下才有学生三三两两小声交流, 但气氛始终不如想象中那么热烈, 一些成绩较差或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始终没有真正参与讨论, 完全没达到讨论的预期效果。

进入课堂展示环节后教室里又出奇的安静。我只得采取强行措施, 被点到名的小组显得十分惊慌, 磨磨蹭蹭都不愿上来展示, 最终小组中个别优秀的同学极不情愿地走上讲台。上来展示的学生显然因为准备不充分, 而在展示中显得不够自信, 并且频频出错, 展示的效果很不理想。更糟糕的是在别的小组展示过程中, 其他小组的学生往往不注意听, 在做与上课无关的事。虽然我一再提醒台下学生注意听讲, 但由于台上同学的展示实在缺乏吸引力, 使得台下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凝聚不起来。这样不仅错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还使得接下来的课堂辩论、置疑环节无法深入开展起来, 从而影响到合作学习效率的发挥。

看看台上台下学生的表现, 再看看时间快要下课了, 我实在沉不住气了, 只能撇开展示小组由我来进行补充讲解。于是这样一节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就这样草率收场, 不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没得到学生的支持与认同, 甚至难以开展下去, 最终又回到老路子上来。

三、建立完善的学习评价机制来促成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改尝试失败后, 我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有效开展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需要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需要调动, 小组合作学习一系列的相关激励、保障制度需要建立。于是我重新审视了这一模式, 努力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相关学习评价机制, 并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完善着这一评价机制。

(一) 课堂展示环节前的评价机制。

1. 设置导学案完成情况的预习反馈评分机制。

课前我精心准备好下一课时导学案, 设计出紧扣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操作性强的任务, 课前作为家庭作业发放给学生, 让学生事先将预习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第二天我及时批阅导学案,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并根据实情以认真度、正确率以及是否存在抄袭现象为依据, 为各小组打出相应的预习分。满分五分, 同时要注重有一定区分度。课上首先在黑板预习得分栏上给出各小组的预习得分, 以利于各小组了解本组的预习情况, 重新讨论本组预习中的不当之处, 重新调整课堂展示环节的形式安排。

2. 设置课前过关检测中的自我规范和复习反馈评分机制。

在课前过关检测中让学生默写前一课的相关知识。内容上要求尽量精练, 并紧扣上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 时间上一般控制在五分钟之内。默写过程中守纪无抄袭现象的小组可以在规范栏加分, 反之则要扣规范分。根据各小组表现给出适当分数, 满分五分, 注意公平性。通过评分有利于发挥组内的自我监督、自我规范作用, 组长以及组员可以及时提醒或制止小组成员的违纪行为。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集体荣辱感, 从而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默写完毕后让学生组间交换批阅, 比起组内批阅来更具公平性、准确性, 防止小组内学生互相包庇。比起教师批阅反馈更加及时有效, 同时在批阅过程中不仅复习了一遍相关知识, 而且还产生了相互比较, 从而激发学生下次进行积极有效的复习。最后根据默写优秀的人数给各个小组在复习栏加上相应的分数。

3. 设置预备阶段中的规范评分机制。

在展示环节前让小组再进行几分钟的小组交流讨论, 组长根据领到的任务首先带领本组同学进行讨论合作, 对一些不确定的答案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接着根据问题的难易度进行任务的分配, 并对展示的形式、方法、人数进一步明确, 尽量让小组成员人人参与进来。最后让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准备, 组员间相互激励、帮助。

此时我往往会走进每组去询问任务准备情况, 并帮助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同时注重监督学生的讨论情况, 对于讨论阶段积极活跃、组织规范有序、针对任务认真准备部署的小组在规范栏中加分。对于讨论不积极、组织无序、甚至趁机讲题外话的小组适当扣分。满分五分, 酌情扣分。以此督促、激励各个小组积极讨论, 充分利用课堂讨论时间来细化本组任务, 明确展示形式以及深度探讨展示的科学性、准确性。

(二) 课堂展示环节中评价机制。

1. 设置展示小组的展示评分机制。

展示环节开始后各小组根据所领任务先后顺序依次上讲台展示。人数上一般要求小组一半以上人员进行展示, 原则上展示人数多的小组得分高;讲解上解释清晰、分析准确, 并加入自身的感悟来帮助同学理解的得分高, 能在讲解中自如穿插提问, 和台下同学互动的得分高;举止上展示自信、姿态自然大方的得分高;形式上安排得当、生动活泼、易于同学接受的得分高。最高分五分, 可让其他小组评价他们展示的优点与不足并给予打分, 要求客观公正。

2. 设置受众的倾听反馈评分机制。

展示环节中, 我还采用了合适的倾听反馈评价机制, 确保台下学生对台上展示学生的关注, 以及对展示过的内容进行自我理解消化, 同时也督促台上学生力争用更准确的语言、更合理的形式来更优秀的展示自己观点。

(1) 我一般在每组展示完毕后, 请展示组组长主动询问Do you have any quest i ons?用这一环节来让台下学生对台上展示同学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对解释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补充完善。对于提出争辩补充的学生给予小组加分。 (2) 我同时设置让台上学生适时提问, 当某位展示学生在讲解完某个关键点后, 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提出问题来反问台下同学。例如说Sb.spends some t ime doi ng st h.时, 展示同学解释spend表示花钱, 花时间, 通常人做主语, 动作用doi ng st h.spend过去式是spent.此时讲解已到位了, 知识储备也充分了, 便可以适时对台下学生进行提问。例如:“Can you make a sent ence?”Ji m昨天花了一个小时完成了他的家庭作业;你能解释一下spend的用法与t ake用法的区别吗?等等。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给予小组加分。 (3) 我还鼓励台下存有疑问的学生在没能理解某个概念时能大胆地站起来请求帮助, 让展示同学重新组织讲解, 也可以在全班寻求帮助。主动提问者和帮助解答者都可以适当加分。这一环节的加分可以在展示小组得出相应展示分后, 用How many point s have you got i n t hi s par t?来另外为台下认真倾听、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辩的学生加倾听反馈分, 分数打在反馈栏中, 得分由参与的人数来决定。

(三) 课堂习题环节中的效率反馈评价机制。

在本节课相关知识点传授完毕后, 用课堂习题环节来对展示环节进行加固, 这是检验学生在展示环节中学习效果的一个环节。习题内容上以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依据;以展示环节中着力展示的内容为重点;以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和共性的错误为材料。作答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 我往往采用抢答的方式, 学生不用举手, 可以随意起身回答。为了避免个别同学多次回答, 成绩优秀的学生重复答题的现象, 可以规定每人只能作答一次, 每组一号学生作答加一分, 而成绩相对差些的六号学生加六分。特别规定应该独立思考, 不准相互提醒, 否则就取消答题资格。这一环节的评价机制的设计旨在激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回忆反馈本节课的内容;并促成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激励;小组之间的相互监督、良性竞争。

(四)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小结。

我在每一节课快下课前, 一定要空出一到两分钟, 对本节课中所打的各项分数进行小结。例如在第一项预习得分中, 哪一个小组预习认真, 导学案完成情况较好, 无抄袭现象, 得分高;在第二项复习得分栏中, 哪一个小组复习到位, 默写成绩优秀;在第三个展示得分栏中, 哪一个小组表现最佳, 得到大家肯定, 得分最高;在第四个反馈得分栏中, 哪一小组课上能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参与辩论、置疑并且反馈效果好;在第五个自我规范得分栏中, 哪个小组课堂效率最高, 注意力集中, 始终认真围绕课堂任务展开思考。最终五项总分第一便是今天的获胜小组, 我对每一节课的获胜组都要进行口头的表扬, 激励其他小组积极争取下一节课有上佳表现。一段时间之后, 我一定会对这一阶段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 并给予正式奖励, 颁发优胜小组的荣誉称号。

四、采用完善的学习评价机制的原则与反思

反思我在英语小组合作课堂中所实行的学习评价机制, 我觉得属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一定要坚持下列各项原则。首先要将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要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合作中必须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 以达到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其次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而且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注重对各组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总体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使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东根等.活动与发展.活动教学实验研究.学苑出版社.1999年

[2]王坦.合作学习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

[3]徐红.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10期

8.科学用脑 高效学习 篇八

其一,面对翻开的书本,看了半小时却不知道书上写了些什么。

其二,经常头昏脑胀,精神不振,上课听不进去。

其三,到睡觉的时候,环境明明很安静很舒适,却难以入睡,有时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很容易醒。

其四,在温度合适的环境里,频频无故手心出汗。

其五,背了一个小时的单词,当时感觉都背下来了,第二天却又忘得差不多了。

如果你没有出现这几种情况,恭喜你,你的大脑状态良好,你会顺利考出好成绩,升入理想的大学。你不用往下看这篇文章了,再见!

如果你经常出现这几种情况,那么,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是大脑要“罢工”的信号!

为什么大脑要罢工?

如果让你现在去一口气跑完马拉松比赛,你答应吗?也许你会说那会累死的,我不去。当然了,你没经过训练,又没做充分准备,还是节约体力更符合低碳生活的号召,以免增加医院的床位紧张。看得出你很心疼你的腿,可是我敢说你不心疼你的大脑,你总让大脑跑马拉松,而且还不让它休息。它要罢工,就是因为累坏了,跑不动了!

学习是一种极其繁重的脑力劳动,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没有科学的方法,过度疲劳就会引起大脑缺氧,使大脑不能发挥巨大的学习潜力,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上述五种情况,就是大脑在“罢工”前向你发出的警告与求救信号。

这种情况若不改变,会引起食欲下降、体质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不但学习效率低,大脑长期缺氧甚至还会导致部分脑细胞死亡,造成大脑的永久损伤。脑细胞的数目是出生时固定的,在出生之后不能再生,死一个,少一个。

如何摆平大脑的“罢工”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脑工作的原理。脑在人体各器官中是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器官,虽然大脑只占人体重量的2%,但其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总能量的20%以上。学习时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这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同时排出很多生化垃圾,整个过程都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所以大脑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才能使各项生理活动正常地进行。血液的成分中约90%是水。当体内缺水时,血液变得粘稠,运输功能大受影响。

要让大脑功能好,进水技巧少不了

水是脑工作必需的重要物质,代谢量很大。如何知道你是否缺水?最简单的办法是感觉一下你的嘴唇湿润度,最湿润是10分,最干燥是0分,湿润度在8分时,大脑工作效率最好。你感到口干了吧?赶快喝水。

一天应该喝多少水?有个计算公式:21克×体重的公斤数=每天需要的水重量。比如一个人体重50公斤,21乘50得1050,他每天需要的水就是1050克。当然,天气情况和运动量都会影响这个基本量,吃饭的咸淡及饮料、水果摄入的多少也会影响人的饮水量。很多人补充水分后,就会变得神采奕奕。

喝水不但讲究量,还要注意补充的方法。

俗话说,远水不解近渴。正确的喝水方法是,少量多次,就是经常喝水,每次饮一小口,不等口渴就要不断补充水,因为口渴已经是血液很缺水的信号了。

非常缺水时,不要补充含糖、盐、果汁、牛奶等的饮料。这些饮料进入胃之后,胃是把它们当食物来处理的。这样吸收的时间就需要在半小时以上,而纯水、矿泉水进入口腔后,身体立即开始吸收水分,能很快缓解缺水的症状。

有的同学喜欢冬天喝烫水,夏天喝冰水,这些温度各异的水进入身体后,身体先要把这些水的温度加工成和人体一样的温度后再吸收,这也需要能量和时间。所以说只有摄入接近体温的水,才能最快地被身体吸收。

有的同学喜欢喝浓茶或咖啡来提神,提神是因为它们都含有咖啡因。每喝一杯咖啡或浓茶,人体就需要摄入六杯水才能排掉因代谢咖啡因这类物质所产生的生化垃圾,这一过程将会加重体内缺水。茶还有利尿功能,而排尿后,还是需要补充相应的水分。所以为了大脑的工作效率,最好不喝浓茶或咖啡。虽然它们能提神,可你也要想一想,你需要的仅仅是醒着吗?如果你醒着大脑却没有学习效果,你醒着又有何用?

要让大脑有活力,最便宜的是氧气

人不喝水可以活几天,不呼吸则活不了几分钟,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会增加大脑对氧气的消耗速度,可是你学习时会呼吸急促得像跑100米吗?当然不会。看书、做题的时候,虽然大脑需要更多的氧,但此时的你无法去增加吸氧量,反会因为长期保持同一坐姿而让胸肺长时间处于被挤压的状态,导致肺活量更低。长期如此,缺氧情况得不到缓解,就会出现前面描述的各种症状。现在,你赶快挺一下胸,来个深呼吸或者扩胸动作吧,最好走到户外去。尤其是教室人多,通风不好时,不妨多到室外走动,增加吸氧量。

要让大脑转得快,营养食品吃实在

血液的运输功能增强了,还需要补充大脑需要的营养食品。适合中学生的健脑食物主要有:核桃、黑芝麻、小米、黑米、蘑菇、玉米、瓜子、松子、花生、大蒜、豆制品、香蕉等,动物脑、鸡蛋、鱼、虾等,也要多吃。

要让大脑不觉累,劳逸结合会休息

大脑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会安排休息,才会更高效、更长久的学习。大脑的休息方式是多样的:

安静休息。即睡眠或闭目养神,这样既可以防止脑神经细胞因过度兴奋而造成衰竭,又可以给神经细胞补充已消耗的能量,使人在休息后感到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如果睡眠不足,或者经常熬夜,就会加重大脑缺氧,导致生物钟紊乱,出现该睡时难以入睡、不该睡时昏昏沉沉的情况。你愿意选择效率还是熬夜?

运动休息。健康的体魄是大脑从事高效率学习的基础。坚持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操、扫地拖地等活动都是很好的动态休息。这些活动可使血液较多地输送到肌肉中,降低脑血容量,减轻脑部的沉重感。适当的运动还可增强体质,舒经活络,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保障大脑的后勤供应。课间进行适量体育活动,更有利于下一堂课的学习。

轮流休息。大脑不同部位分管不同的活动,学习状态下大脑中只有一部分脑细胞在工作,其余的细胞处于休息状态。你在学习时,一般多长时间转换另一学科呢?如果一味地学习一个学科的内容,超过两个小时后,大脑相应部分的神经细胞便会非常疲劳,学习效率就会降得很低。一个半小时换一科,是比较好的方法。如果把文、理各科穿插起来学习,大脑的神经细胞不仅不会疲劳,各科的学习还可以互相促进。比如,英语和语文的学习都是语言,连在一起复习效率就低,最好在这两门课复习中间穿插学习数学、物理等。科学用脑,就是要及时转换不同的学习内容,从而转换大脑的兴奋中心,保证学习的高效率。

要让成绩再提高,左脑右脑互赶超

不管你的大脑多么劳累,其实,开发还不到10%。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大家认为也就开发了20%。大脑左右有分工,考试的大多数内容是由左脑负责的,比如数字运算、书面语言、科学研究、逻辑推理等。右脑负责美术鉴赏、几何形体、想象力、洞察力、音乐欣赏等。大多数习惯用右手的人,左脑发达些,用左手的人则正相反。而大脑左右协调工作,效率会更高。左右脑像车的两个轮子,差异越小,越协调,跑得越快。下面的方法,可以开发大脑,练习协调能力。

一是多用非惯用手吃饭、画画等。

二是让两手同时画对称的涂鸦。准备两支不同颜色的笔,同时、同速地双手对称乱画,尽量让左右两侧的画对称。

三是四肢着地练习爬行。

四是练习需要两手协调动作的乐器。

了解了这么多科学用脑的知识,你还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相信你会不断挖掘大脑潜力,实现你的目标。

9.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学习高效课堂,我觉得要实现高效课堂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不论是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教师都要有效指导,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上一篇:dream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下一篇:现代企业选人用人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