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2024-07-18

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精选15篇)

1.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篇一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许多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这些变化吧!

首先,我们来到马路边,大大小小的汽车来往着。当我听到爷爷奶奶给我说原来的生活时,我惊呆了,原来爷爷奶奶每到一个地方都是走路,没有汽车,不管多么远,也只能走,而我们现在随便到一个地方都是骑车,根本不会走路。现在的交通工具与原来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高楼大厦的面前,这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建筑,好似一头头巨兽,使人望而生畏。当听见爸爸回念他过去的房子时,我大吃一惊,原来的房子都是用土瓦建筑而成的,不仅低矮,还漏水,使人住起来一点也不舒服。而现在的房子都是用水泥建筑而成,住起来可舒服了。不仅高大,还冬暖夏凉。简直不敢相信这其中的变化有这么大

但是,现在最大的变化还是环境,原来的空气非常清新,使人神清气爽,而现在的环境已经严重的受到了破坏,化学工厂排出的废水跑进了清澈的小河里,使小河变成了废水河,小鱼被毒死了,河中的任何生物都没有逃出死神的魔爪。汽车的尾气飞到了天空,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而人们却没有发觉危险已经来临了,依然大肆砍伐树木,人们已经“走火入魔”了。

我呼吁人们,不要在破坏环境了,否则,你们将会受到毁天灭地的伤害。不要在自欺欺人了,不要以为地球是不会死亡,如果你们还是这样,将会GAME OVER!!

2.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篇二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能够识别(如采用统计检验)的气候状态的变化,即平均值变化和/ 或各种特性的变率,并持续较长的时间,一般可达几十年或更长时间[1]。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只是气候系统和气候要素变化的原因、幅度和区域分布迥异,且未来气候变化预测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影响了粮食的安全。所谓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的一些学者结合中国国情,根据FAO的定义,对粮食安全概念作了进一步阐释。例如,郭书田认为:“中国粮食安全应该包括五方面内容,即粮食自给率、粮食库存率、农民收入、生态环境、食物安全等。”[2]翟虎渠认为:“现代粮食安全的概念应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3]从以上对粮食安全的定义可以看出,无论国际或者中国学者怎样定义粮食安全,其中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要确保有足够的粮食。充足的粮食储存量是国家安全的先决条件,离开这个条件谈国家安全,那国家安全就好比是空中楼阁。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如此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和农业关系至为密切。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中的基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目前,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有如下的影响:

第一,气候变化影响中国粮食的充足供应。粮食的充足供应,指在数量上和市场上有粮可食,包括粮食生产、粮食储备以及外来粮食援助等。全球气候体系的异常导致中国在降水、气温、自然灾害爆发频率和分布、水资源利用、病虫害发生机制等方面出现反常,最终冲击中国粮食的生产和供应。

温度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在中国,升温对东北农业区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升温可以延长作物生长季节,而且减少低温冷害的威胁,是其有利的方面;另一方面,气候变暖会导致积温增加,从而使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但增温也有不利的一面,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温度升高,将有利于害虫和病原体安全越冬,使来年的虫病源基数增大,加重危害程度。

气温升高对水分有效性也将产生影响。气温升高使蒸发量增加,导致了作物灌溉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即使是良好的灌溉条件,也只能一定程度地缓和蒸发量增大引起的干旱,并不能完全补偿增温带来的减产效应。另一方面,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而影响土壤固有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和外源有机碳的降解,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若土壤水分充足,那么土壤空隙度就大,就促进了有机碳的矿化分解[4],增加土壤肥力。但蒸发量变大会使得土壤水分不足,影响有机碳的矿化分解从而影响粮食单产量。

而在气温升高而降水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又将会出现中国农牧交错带向南扩展。首先,东北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70 千米左右。其次,华北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界限将南移150 千米左右。再次,西北部农牧交错带界限将南移20 千米左右[5]。农牧交错带的南移使得草原面积有所增加,但同时也加大了荒漠化的可能,导致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加重。

第二,气候变化影响中国粮食市场价格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这需要施用更多的肥料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施肥量的增加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气候变暖可能会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因此不得不增加农药和除草剂的施用量,而这将增大农业生产成本。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实际上是通过生产投入要素变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生产成本发生变化时,市场对之进行反应的可能途径就是调整价格和增加市场供求量。而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以及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导致的粮食减产,使得粮食市场供不应求,粮价就会上涨。粮价上涨一方面对粮食增产起到刺激和促进作用[6];另一方面粮价上涨又会影响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引起通货膨胀,往往会发生经济社会的震动,1993 年和2003 年就是两次典型案例。

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造成巨大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研究,进行远期的规划和防御,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第一,应对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科研政策对策。综合运用气候学、农学、遗传育种学、灾害学、生产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理论方法,以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以农业主产区为重点研究区域,研究并揭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理清科学思绪[7]。

第二,应对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技术选择。采取有效得当的农业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如优质农作物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转基因生物技术、重大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防御技术、高效低毒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的创制技术、高效低污染新型化肥农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破坏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利用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有利农业生产条件。

第三,应对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政策措施。国家制定相应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的正常运行。各地也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推广模式或多种模式,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8]。其次,要出台一些惠农政策,实行不同作物差别农业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再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该“藏粮于国”和“藏粮于民”相结合。最后,要改变消费观念,做到节约和珍惜粮食。

3.《变化》的作文400字 篇三

周末,爸爸对我说:“今天,带你和妈妈环城转一转,感受一下大同的新变化。”随着车流,汽车沿着宽阔的御河西路一路往南。隔着车窗,目光所及,高楼林立,御河西岸几十栋高层拔地而起。金地豪生大酒店、国宾大酒店……一些商业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爸爸说,以前的大同市远没有现在的繁华,到处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和一幢幢破旧的居民楼,垃圾满地都是,苍蝇满天飞,而且马路特别窄,经常堵车,市民出行很不方便。有人用顺口溜形容:“地上的井没盖子,树上挂着朔料袋子……”可现在,它却变成了大同市的一道风景线。

向右看去,一条巨龙般的东城墙横卧在眼前,雄伟壮观。城下,清澈而宽阔的护城河像一条玉带一样,保卫着东城墙。护城河旁边是草坪,像给大地盖了张绿色的地毯,整齐又漂亮,仿佛是一幅美丽的油画。爸爸说:“近年来,古城大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不仅引来了很多中外游客,就连大同人都开始觉得这座城市变得既亲切又陌生了。”听着爸爸的讲述,看着眼前如画的风景,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我幸福,因为我是大同人。

4.四季的变化作文400字 篇四

微微的暖风拂过,这是春天的呼吸。落叶植物们无声无息地偷偷探出头,互相倾吐心中的快乐。这突如其来的温暖,让人们兴奋不已,拿出角落的帐篷,在绿的发亮的草坪上野餐,这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啊!

不知不觉,被夏天眷顾的冰淇淋冷饮上市啦!服装店里多了些许短袖、短裤和短裙,又到露腿的季节啦!人们不再在湖边散步了,直接下水游泳吧!光这样哪够?于是,水上游乐设施有了好生意。

凉风习习,这预示着秋的到来。人们又不知从哪儿拿来了风筝放。但我认为赏景才最重要——在这个季节,除常绿植物外,其他植物都向大自然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妩媚的落日黄充溢着枫树和许多植物。当然,秋天也是农民的最爱,庄稼丰收、水果成熟,看着自己的汗水和精力换来的果实,他们都笑得合不拢嘴!一副多美的秋收风景画呀!

“冬妈妈”带着“雪宝”匆匆赶来了,大风“呜呜”地经过。人们都穿上了羽绒服防寒,连树都被裹上了雪衣。连续几天的雪过后,屋外一片银装素裹。孩子们的玩耍为雪地增添了几分情趣,几个雪人更是让人身心愉悦!

5.家乡的变化作文400字 篇五

我在这里就用我们的火车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变化吧。

以前的火车站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只有一趟汽车到那,交通不发达。现在在邵阳的南部,高楼林立,我们的火车站就建立在这个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方。火车站的前方有一个宽阔的广场。那儿有绿草如茵的花草树木,一到晚上,广场的音乐喷泉响起了,水柱一瞬间像火箭一样冲上去,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像一个淘气的小精灵。劳累一天的人们在广场上散步,跳舞……调皮的小朋友在津津有味地玩游戏,别提有多么开心了。

新火车站里面的候车室又大又高,显得十分空旷,又有空调,四季如春,明亮的地板里面别提有多么舒服了。

以前的铁路就有一条通往娄底的,如果您想到别的地方去,那还的转车,这样一点也不方便。现在,人们修建了很多铁路,可以四通八达,去广州,上海,北京再也不用转车了,我们这成了交通枢纽,十分方便。

6.中亚地区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篇六

中亚地区气候变化和中国的气候变化, 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也有不少研究表明[5,6,7], 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不尽相同。缪启龙等[1]利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建立的全球网格点月平均地表温度距平序列, 通过一元线性回归、M-K检验对中亚地区1880—2011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近130年来中亚地区温度变化趋势率为0.073℃/10年, 接近于全球, 高于我国的近百年温度变化趋势率。龚志强等[8]运用动力学自相关因子指数Q分析中国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得到8个不同的动力学温度变化特征区:准噶尔区、东北区、西北区西南东区、西南西区、华北区、东南区和中南区。初步讨论了这些特征区的年均温度变化和极端温度年出现天数及其与温度突变的关系, 以及不同温度段对中国近58年增暖的可能影响。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北地区 (新疆等地) 毗邻, 关于对过去中亚气候变化和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的研究对于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亚6个地区逐日气温资料,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滑动平均、小波变换、EOF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 研究中亚地区气温变化特征, 以期能够加深对全球气候变化地区性差异的了解, 探讨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1 资料选取

本文1961—2010年使用戈达德太空研究所建立的全球网格逐月气温距平数据以及新疆地区国家基准地面气象逐月气温距平资料。空间覆盖范围为89.0°N~80.0°S, 1.0°~359.5°E, 使用空间分辨率为2.0°×2.0°。本文分析的地区为中亚5个国家 (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以及新疆地区。

2 中亚地区与我国气温时间变化关系

2.1 气温年际变化规律

本文求出中亚6个地区准年的年平均气温平均值, 用来代表中亚地区气温年际变化情况。为了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趋势, 这里用一次直线方程来定量描述。

图1中曲线为年平均气温实测值, 直线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值,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均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可以看出, 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递增趋势。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知, 其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27℃/10年, 表明了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每10年增加0.277℃根据相关研究[9,10], 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相一致, 都呈递增趋势。但中亚地区增温幅度要大于全国气温增温幅度。

2.2 气温距平变化规律

本文使用滑动平均对1961—2010年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进行趋势拟合, 用来确定年平均气温趋势变化。对样本量为n的气温序列x, 其滑动平均序列表示为:

式中:k为滑动长度, 取值为5;n为样本量, 取值为50。

从图2 1961—2010年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值演变规律可以看出:

(1) 从5年滑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 1987年是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的一个转折点, 在1961—1987年期间, 曲线值以<0为主, 说明了在此期间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 处于偏冷期。而在1987—2010年期间, 曲线值以>0为主, 高于平均值水平, 表明了从1987年开始, 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开始呈逐渐增温趋势。文献[11]中对全国年平均气温研究得出, 我国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递增趋势, 这一结论与中亚地区相一致。

(2)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 在1964—1989年期间, 仅1971年气温距平值>0, 其余均<0, 表明了在此期间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处于相对稳定的变化状态, 同时可以看出此期间气温较低。在1997—2010年期间, 年平均气温距平值均为正数, 表明了此期间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也处于相对稳定的变化状态, 同时说明了在此期间温度相对较高。

(3) 年平均气温距平值>1℃的有4个年份, 均处于偏暖期。其中2006年温度递增幅度较大, 年平均气温距平值为1.42℃。其次是2004年, 年平均气温距平值为1.09℃。

年平均气温距平值<-1℃的有6个年份, 均处于偏冷期。其中1972年降温幅度最大, 年平均气温距平值为-1.63℃。其次是1964年, 年平均气温距平值为-1.22℃。

3 气温周期变化规律

小波变换方法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 既可以了解时间序列不同时间的频率特征, 又可以了解不同频率的时间分布特征。本文对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资料, 采用连续复小波变化, 研究其年平均气温随时间多尺度变化规律。

从图3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小波系数等值线图可以看出:年平均气温变化过程中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总体看来, 年平均气温变化过程中存在着16~30年大尺度、6~12年中尺度和3年小尺度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16~30年大尺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21世纪00年代期间表现的较为显著, 具有局域性。3年小尺度在整个时间内均显著, 具有全局性。王澄海等[12]对全国年平均气温, 运用小波分析得出, 我国气温普遍存在3~4年的全域性周期变化规律, 这一变化规律与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3年小尺度全域性相一致。

图4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小波方差图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峰值, 其依次对应着23、14、3年的时间尺度。其中, 最大峰值对应着23年的时间尺度, 说明23年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强, 为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14年时间尺度对应着第二峰值, 为年平均气温的第二主周期, 第三峰值对应着年的时间尺度, 为年平均气温的第三主周期。这说明上述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在整个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

4 气温正交函数分解

本文对中亚6个地区1961—2010年50年来逐年平均气温, 采用EOF正交函数方法进行分解, 来研究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表1为中亚6个地区年平均气温经EOF分解后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可以看出, 前3个载荷向量累积贡献率为84.203 9%>80%。因此, 说明前3个载荷向量所包含的信息能够描述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空间场的特征。第一载荷向量贡献率为50.954 3%, 该贡献率值较大, 表明了第一载荷向量是决定性向量;第二、第三载荷向量贡献率分别为18.397 8%、14.851 8%。

表2为年平均气温经EOF分解后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 第一向量场可以看出, 中亚6个地区仅乌兹别克斯坦向量场为负值, 其余5个地区均为正值。最大值位于土库曼斯坦, 第一向量场值为0.503 2。其次为塔吉克斯坦, 第一向量场值为0.486 4。因此, 根据第一向量值, 可以看出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从东南地区向西北递减。

从第二向量场可以看出, 新疆、吉尔吉斯斯坦地区向量场值为负数, 其余4个地区向量场值为正数。因此, 根据第二向量值, 可以看出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从东向西递减。

从第三向量场可以看出, 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地区向量场值为负数, 其余4个地区向量场值为正数。新疆地区向量场值最大为0.728 7, 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 向量场值为0.526 7。因此, 根据第三向量值, 可以看出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递增。

5 结论

本文利用1961—2010年中亚地区月气温资料,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连续复小波变换、EOF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 研究了中亚地区和全国气温变化情况, 得出以下结论:

(1) 中亚地区在近50年中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递增趋势, 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277℃/10年, 即年平均气温每10年气温增加0.277℃, 这一增温速度要大于全国年平均气温增温幅度。中央区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幅度最大的是塔吉克斯坦地区, 年平均气温每10年增加0.348℃。

(2) 在1961—1987年期间, 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 处于偏冷期。而在1987—2010年期间, 年平均气温高于平均值水平, 说明在此期间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开始较高。我国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递增趋势, 这一结论与中亚地区相一致。

(3) 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在随时间变化过程中存在着16~30年大尺度、6~12年中尺度和3年小尺度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 23年左右的周期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14年时间尺度为第二主周期, 3年的时间尺度为第三主周期, 3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在整个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而我国气温普遍存在3~4年的全域性周期变化规律, 这一变化规律与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3年小尺度全域性相一致。

(4) 由EOF正交函数分解得出:根据第一向量值, 可以看出中亚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从东南地区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根据第二向量值, 可以看出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从东向西递减;根据第三向量值, 可以看出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递增。

参考文献

[1]缪启龙, 沈伟峰, 魏铁鑫, 等.中亚地区近130多a温度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 2013, 31 (1) :18-22.

[2]丁一汇, 戴晓苏.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 1994, 20 (12) :19-26.

[3]QIAN W H, ZHU Y F.Climate change in China from 1880~1998 and i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J].Climatic Change, 2001, 50:419-444.

[4]WANG S W, ZHU J H, CAI J N.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since 1880[J].Adv Atmos Sci, 2004, 21 (3) :307-313.

[5]卞韬, 连志鸾.石家庄地区近46a温度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 2008, 26 (2) :57-62.

[6]王文, 张薇, 蔡晓军.近50a来北京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J].干旱气象, 2009, 27 (4) :350-353.

[7]许何也, 李小雁, 孙永亮.近47a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分析[J].干旱气象, 2007, 25 (2) :50-54.

[8]龚志强, 王晓娟, 支蓉, 等.中国近58年温度极端事件的区域特征及其与气候突变的联系[J].物理学报, 2009, 58 (6) :4342-4353.

[9]任国玉, 徐铭志, 初子莹, 等.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 (4) :718-727.

[10]丁一汇, 任国玉, 石广玉, 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I) 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2 (1) :3-8.

[11]BROHAN P, KENNEDY J J, HARRIS I, et al.Uncertainty estimates in regional and global observed temperature changes:A new dataset from1850[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6, 1 (11) :28-31.

7.家乡的变化400字作文 篇七

回顾以往的舟山与现在的舟山,你肯定会发现现在那老式得土房子越来越少,一座座高楼大厦、一幢幢样式别样得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尤其到了晚上,路灯明亮,彩光四射,林泽成乐“不夜城”。

舟山的环境每天都在变化,这座“千岛之城”每天都在前进,煤气工程,引水工程的实施,海上交通运输的开拓,环岛公路的贯通,中外合作项目的成功,以朱家尖跨海大桥为起点,以舟山直通大陆得跨海大桥为主干线的`舟山半岛工程,把舟山纳入到全国现代化建设的轨道。

东港原先一个荒废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地方。随着市政府的迁移,几座大型超市的开业,楼房的开盘,吸引了大量的人群。现在的东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片生机。

朱家尖是个美丽的地方,有着许多国家级的风景区,南沙沙雕故乡,乌石塘、大青山、白山等几处风景区随着大桥的开通,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带动了朱家尖的经济发展,特别到了节假日,马路两边都停满了车辆,排挡、宾馆生意红红火火,自家的住宅都改成了有特色得渔家客栈,朱家尖的经济腾飞指日可待,人们心情愉快,精神振奋。

舟山群岛的建设是璀璨非凡的,作为舟山人是幸福的,我们这群新区的小主人一起展望新区的美好未来,迎接新区的璀璨明天。

8.祖国的变化400字作文 篇八

看吧,祖国在变话!在城市里,人们忙着移民搬迁,赶在十月一日前住了新居。在这喜气洋洋的气氛中人们为祖国的三峡工程“舍小家,顾大家。”还有的把结婚的日子定在十月一日,我们想与祖国一起欢度,要让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不要忘记了自己的长辈,更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看吧,祖国在变话!在乡下,建设的速度更快,家家户户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搬进了新的住所,冬暖夏凉。到了夏收田地没人影,只有那轰鸣的机器来收割,打出的麦子颗大粒肥,农民的心里乐开了花。

看吧,祖国在变化!中国奥运会显示了中国国力的增强,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科技进步,神州七号继神六,神五,之后再次发射,当神七进入宇宙后,我们的宇航员大胆的出舱,在太空行走,中国的宇航事业迈出了新的一步。对生物技术,通讯和微电子科技发展有了极大推动。祖国正发生着翻天土地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经济,人文,科技将继续腾飞。

9.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篇九

一、欧盟普惠制的演变与发展

1995前欧盟普惠制方案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普惠制原产地规则和具体产品的普惠制实施方案。具体产品的给惠方案由四部分组成:农产品给惠方案、一般工业产品给惠方案、纺织品给惠方案和钢铁制品给惠方案。1995年后欧盟普惠制方案的重大调整:建立了“毕业制度”, 包括国家毕业和产品毕业, 缩小了优惠幅度。

(一) 1995—2004年普惠制的基本内容[1]

1. 将工业产品给惠方案和农产品给惠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

合并后, 其管理内容为一般安排、特殊鼓励安排、全部或部分撤销普惠制方案、共同条款和过渡性条款, 给惠产品根据其敏感程度被划分为非常敏感产品、敏感产品、半敏感产品和不敏感产品四类, 普惠制税率则按产品的敏感程度依次定为协定税率 (最惠国税率) 的85%、70%、35%和免税。

2. 继续实施“毕业机制”。

欧盟将毕业分为产品毕业和国家毕业。欧盟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考虑是否对一个国家某个行业实施毕业:从“量”来说, 如果一个国家在受惠项下出口到欧盟市场的产品超过了所有受惠国家出口到欧盟的同类产品的25%, 那么欧盟就会决定把这个国家的这个行业从欧盟的普惠制方案中排除。从“质”来说, 欧盟引进了两个指数, 一个是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指数, 另一个是这个国家某一行业发展水平的专业化指数。

3. 对原产地规则进行调整。

在原产地规则上增加了给惠国成分条款, 规定受惠国从欧盟任一成员国进口原料、零部件加工制成产品后, 再出口到欧盟时, 这些来自欧盟的原料、零部件均可视为受惠国的原产品;同时, 对加工清单做了部分修改, 总体上对原产地标准有所放宽。

(二) 2005—2008年欧盟普惠制的基本内容

2005年6月27日, 欧盟理事会通过了有关欧盟新的普惠制方案的第980/2005号条例。新条例对现行的有关普惠制的第2501/2001号条例作了重大修正, 将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直到2008年底。欧盟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调整旧的普惠制方案:第一, 优惠的对象强调向最不发达的国家倾斜。欧盟将通过“毕业机制”, 也就是, 通过收回对某些国家的某些产品, 特别是收回产自某些受惠国的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的普惠制待遇, 来优先考虑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和经济最脆弱的发展中国家。第二, 毕业程序更加透明、简化。现行的多重“毕业标准”包括优惠产品的份额、发展指数和出口专业化指数, 新的普惠制将以上的多重“毕业”标准修改为单一的标准, 即优惠产品的份额标准。第三, 改进原产地原则。确定第三国进口货物的原产地是欧共体对不同国家的产品给予不同的关税待遇的前提。

(三) 2009—2011年欧盟普惠制方案的基本内容

欧盟委员会于2008年7月22日公布了2007/0289 (CNS) 普惠制修订条例, 从2009年元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实施新的普惠制方案。

法规议案对附件1作出修订, 该附件罗列了不享受普惠制的产品类别。经修订的附件1保留了大部分在现行法规下不享受优惠的中国内地产品。欧盟对特别奖励安排 (GSP+) 作出较大幅度的修订, 该制度的受惠国须遵守法规议案附件3所列的一切公约的审批及实施准则, 有关公约涉及劳工标准、人权、环境等。法规议案也对理事会采纳普惠制优惠撤销法规的期限作出程序上的修订。新法规对“武器以外所有产品安排”作出修订, 增加对用于提炼产品的原蔗糖实施的关税配额。

需要强调的是, 普惠制法规议案并无更改现行法规的基本条款。在新法规下, 中国香港对欧盟出口的产品仍不能享受普惠制待遇, 中国内地产品则仍可享有若干关税优惠。

新方案与以往普惠制方案比较, 有以下特点[2]:

(1) 简化普惠制方案。将以往的普惠制五种安排减少为三种:一是针对大多数受惠国的一般安排, 把产品分为敏感和非敏感产品, 优惠幅度在最惠国税率 (协定税率) 的基础上减3.5个百分点或免除关税。二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阿富汗、孟加拉、不丹等50个国家可享受到除武器以外的所有产品都免关税、免配额的优惠待遇。三是用鼓励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特殊安排, 取代以往的鼓励劳动权利保护、鼓励环境保护和反非法毒品生产和交易的三种安排。 (2) 增加普惠制方案毕业机制的透明度。

二、欧盟普惠制调整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 欧盟普惠制的积极影响

普惠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普惠制可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 (尤其是工业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扩大出口;利用普惠制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来吸引外商来中国投资办厂或开展“三来一补”业务,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可加速推进中国出口产品的国产化进程, 促进我出口产品结构向有利于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转化;可促进外国旅游者在华购买高档旅游纪念品, 从而促进我旅游事业的发展;可使我出口产品节约税金, 促进国际交流;此外, 利用普惠制, 做好普惠制签证工作,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 是中国运用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惯例接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欧盟普惠制调整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3]

1. 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优惠幅度减小或取消优惠关税意味着关税台阶的提高, 对中国企业的出口无疑会形成冲击。面对仍享受优惠关税的其他国家的产品, 中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会大大削弱, 尤其是那些微利销往目标国的产品在目标市场上将更难立足, 市场份额将缩小甚至丧失。如彩电、微波炉等利润已微乎其微的家电产业, 在欧盟市场将难以立足。

2. 影响制造业领域的跨国巨头转移投资。

享受普惠制是许多跨国集团考虑投资的前提之一, 从长远看, 普惠制一旦被取消, 由于企业出口成本增加, 继续在中国投资生产而被取消关税优惠产品出口, 势必会造成利润下降, 只有一些外商继续看好中国, 毕竟中国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大国, 但很多外商企业还是会因为普惠制优惠政策的取消, 将影响投资利润的下降而放弃对华投资。

3. 改变中国的出口结构。

如果欧盟严格执行普惠制毕业机制的话, 部分中国毕业产品将不得不慢慢退出欧盟市场, 而未毕业仍享受普惠制的商品会得到更多地生产和出口, 这将使中国的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三、中国应对欧盟普惠制调整的对策

为减少欧盟取消对华部分产品的普惠制待遇的负面影响, 并预防其他给惠国效仿欧盟的做法, 中国应该调整战略, 规避不利规则, 并采取适宜的应对策略来积极适应欧盟普惠制的变化。

第一, 优化出口结构, 主动避开“毕业”产品, 扩大非“毕业”产品的出口。根据欧盟普惠制毕业机制的产品分组和每年审定的特点, 适时调整向欧盟出口的产品种类, 以尽可能减少产品毕业的可能;中国出口的商品类别主要是化学品、皮革制品、针织服装、鞋类、玩具等, 这些大多是已经从普惠制方案中“毕业”或即将“毕业”的产品。而计算机产品、集成电路、交通工具等可享受普惠制待遇的产品出口所占份额极小, 享受到的普惠制优惠也较大, 同时, 由于中国的机电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和服务均逊色于发达国家, 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 只能靠降低价格来增强竞争力, 其结果是出口的总体效益降低, 贸易条件恶化。所以,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 中国外贸企业要转移对已经或即将“毕业产品”的投入, 转向出口有“普惠制”资格的新产品[4]。

第二, 提高利用普惠制待遇的技巧。一般来说, 普惠制减免关税的直接益处是由进口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等享受的, 而中国则通过出口量的增加获得了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发展生产等根本性收益。但是, 对于稳定畅销、短缺、紧俏而中国又能把握市场的商品, 也可通过与进口商磋商, 适当分享普惠制减免关税的直接好处。例如, 适当提高售价, 分享关税减免优惠。在对给惠国市场行情、普惠制的关税优惠幅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对市场巩固的畅销商品, 可适当提高售价。又或者在合同中订立专门条款, 分享普惠制利益。

第三, 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如果某一产品在欧盟不能享受普惠制待遇, 并不代表它在其他发达国家也不能享受优惠。应着力开拓除欧盟以外的其他给惠国的市场, 如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国, 以弥补因欧盟取消对华关税优惠而造成的相关产品的出口损失[5]。

第四, 发展境外加工贸易, 实施“走出去”策略。避开“毕业”限制欧盟和其他给惠国的普惠制方案都将受惠国分为两类, 一类是发展中国家, 另一类是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从欧盟普惠制看, 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将长期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因此, 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可考虑将毕业或即将毕业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有计划地向那些仍享受普惠制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在符合有关原产地规则 (这个条件很重要) 的条件下, 充分利用欧盟的普惠制。

摘要: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欧盟于1971年建立普惠制, 由于欧盟对中国实施普惠制毕业, 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巨大挑战。在了解欧盟普惠制的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上, 阐述了欧盟普惠制变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并提出了应对欧盟普惠制变化的对策。

关键词:欧盟,普惠制,影响,中国

参考文献

[1]向灵彦.欧盟普惠制调整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05.

[2]朱江洁, 王少梅.关注欧盟普惠制新方案, 积极应对普惠制毕业机制[J].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9, (12) .

[3]张宇杰.欧盟普惠制毕业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 2007, (2) .

[4]李琳.中国利用普惠制现状及新普惠制背景下的外贸策略调整[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4) .

10.哥哥的变化作文400字 篇十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和事物是永恒不变的,你看,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哥哥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呢。

以前,哥哥是个到处闯祸的混小子,还特别爱搞恶作剧。记得有一次。他带我爬到邻居家的院墙上摘酸果子吃,眼看就要摘到了,可邻居家的女儿偏偏这个时候出来倒水,让她逮了正着。害得我和哥哥在炎热的阳光下站了一下午。还有一次,雨过天晴后,舅妈让我俩上街买菜。哥哥走着走着,突然,双脚合拢,向前一跳,把雨水溅了路边的一位大妈一身。那位大妈说什么也要找我们父母说理……在哥哥身上,诸如此类的事真是数不胜数,虽然常常被人斥责,但他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自从哥哥上了中学后,他就与快乐生活告别了,舅舅和舅妈成天让他呆在屋子里学习,不让他出去玩,甚至连星期天也不放过,硬是让哥哥去补学班,天始,哥也很不喜欢这样,但是父母之命不可违,他也就遵照执行了。日久天长,哥哥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你看他自觉完成作业,认真复习功课,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在他的身上再也找不到原来调皮捣蛋的影子了。听说现在他学习很好,经常受表扬,还多次获奖呢。我真为哥哥的变化感到高兴。

11.太阳的变化400字作文 篇十一

听爷爷说,夕阳很美,太阳会变化。我早就想看看这太阳会怎样变化,变化的漂不漂亮。清晨,我一大早就醒来了,想看看日出,还好没错过这个时间。我马上刷牙洗脸,拿张椅子坐在阳台上,不一会儿,一轮红日从东边升起,它的离开了地平线,就像一颗红色的玛瑙在天空中缓缓的移动。我越看越喜欢,恨不得把它从天上摘下来,当做标本。

到了中午,我吃完饭,在看看天上,一颗巨大的火球正用火辣辣的阳光照着大地,把大地晒得通红,就像苹果一样,红通通的。半晚时分,我刚吃完晚饭,在准备去看看太阳,此时的太阳已经变成了夕阳了。在它旁边的晚霞多么神奇美丽,它一会儿变成一匹匹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一会儿变成一头雄狮在不停地吼叫,一会儿变成了一朵朵花在空中锭放……在夕阳的衬托下,把这美丽的景色变得更美丽,更生动。

12.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篇十二

热点议题的多国叙述

由于各国媒体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不同视角, 其切入话题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呈现在报道中便是对中国在气候问题上不同热点议题的关注。

美国。美国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它与中国在气候问题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减排共识、技术合作以及资金支持等, 其媒体在气候问题上的涉华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议题的多元化。美国媒体在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报道中涉及中国时, 倾向于讨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问题。“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污染国” (1) 这个联合国根据相关资料推算出的数据被作为基本面信息, 进入美国媒体的语料库中。在与气候相关议题的报道中, “第一位”这个“既成事实”频繁成为被引用的证据或是背景资料。在使用“第一位”时, 至于究竟是指总量还是人均, 媒体并未对其计算方式加以特别说明, 而是笼统地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这样不严谨甚至是片面性的“事实”被美国官员、专家等频繁引用, 并经由媒体中介而强化其作为合法的独立事实。如《华尔街日报》在评述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 (Nancy Pelosi) 与中国政府商讨《京都议定书》后续协议时, 就指出“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成为事实, 民主党极力试图劝服中国签署《京都议定书》后续协议的努力将会再次成为无用功”。 (2) 实际上, 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公布的估算的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时, 并没有对各国的排放量进行排名, 且在公布各国总排放量的同时也提供各国人均排放量, 而在这一指数上, 中国远远低于美国。 (3) 恰恰在这一点上, 美国媒体很少涉及, 简单地用总量的概念掩盖了人均排放量。

印度。由于与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上的相似处境, 中国在此问题上的表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印度的立场, 因此印度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在具体的报道中, 呈现出与中国进行利益捆绑的倾向。在一篇展望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报道中, 《标准商报》就指出:“当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在12月份聚集到哥本哈根商讨下一步全球气候问题的合作框架问题时, 关注的焦点必然会落到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 气候变化的下个篇章也将会由它们来书写。” (4) 这种“同呼吸, 共命运”的话语频繁出现在报端。

之所以对利益共同体的反复诉诸正是由于印度媒体试图在气候问题上与中国挂钩, 中国在此问题上的任何单边性举措都会引起媒体对中国立场的猜忌。当传出中美正在进行单独的气候问题谈判时, 关于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可能撇开印度的猜测频繁见诸报端。《印度快报》在报道中美两国签署气候备忘录时说:“在很多人看来, 中美两国所签署的气候问题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内部在此问题上已出现了分化。”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 同时又是积极倡导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发达国家, 日本扮演了调和中西利益冲突的角色, 日本媒体关于此问题对中国的报道也显示出对这种作用的呼应。

作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战略盟友, 日本媒体非常重视美国在此问题上的对华态度变化, 因此在报道中对中美气候问题谈判进展十分关注。但作为倡导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 日本也对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做法持保留态度, 因此也未完全倒向美国的立场, 对中国横加指责, 日本媒体更多的是对两国在气候问题上有所突破充满希望。如“中美两国都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 如果可以在新的高效能源合作与环境保护方面展开合作, 将会有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 从而达到双赢” (5) 。同样, 另外一篇共同社报道中美两国元首就气候问题会谈的文章也认为“此次会谈的举行将大大有助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 (6) 。

正是基于对中国情况的了解, 在中国减排的问题上日本媒体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对中国在包括减排在内的控制气候变化的努力也予以肯定, 认为“中国正朝着正确的份额方向前进, 前景是光明的” (7) , 而且“中国将在气候问题上起主导作用” (8) 。尤其是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宣布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减排承诺后, 日本媒体都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回应。《下野新闻》在评论中国的减排计划时称“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明确地提出中期目标图景” (9) 。

俄罗斯。同样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 并且是中国主要的能源供给国, 俄罗斯媒体在对中国的气候问题进行报道时, 显得非常谨慎。

在五个国家媒体全球气候变化涉华报道中, 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在数量上来说是相对较少的。在为数不多的几篇报道中, 中国也未被予以单独关注, 而是被放到其他国家的报道中进行叙述。例如, 俄罗斯媒体倾向于将中国与印度并置在一起加以报道, 塔斯社的一篇题为《美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战斗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10) 的报道中, 中国和印度就被视为决定美国在此问题上是否有所作为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如果在气候问题上不起表率作用的话, 那就很难劝服中国和印度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大让步” (11) 。

德国。在寻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得以解决的道路上, 德国是主要的推动国之一, 它积极地促进各方进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对话, 其媒体也体现了这种倾向。

气候问题上任何有成效的对话都建立在对各方利益的权衡上, 因此倾听各方的诉求是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第一步。德国媒体意识到, 中国首先有“发展自己经济的权力” (12) 。它们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在哥本哈根峰会举办之前, 中国如果要是做出任何让步, 完全取决于发达国家所能做出的承诺” (13) , 至于中国为应对气候问题所应得到的补偿, “发达国家最好先把钱放到谈判桌上” (14) 。

正是看到了中国在环保技术和设备需求以及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在这些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德国媒体也发出了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呼声。路透德国就认为“中德两国将在气候变化、能源研发以及设备方面展开合作”, 此外, 两国之间建立起的“气候变化问题的高级别工作组将会有助于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进展”, “德国将会与中国一起合作,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15) 。

气候问题的中国议题特征

五国媒体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中国议题各不相同, 甚至在一国国内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 但这些议题还是在冲突、协商以及合作这三个角度组织和展开。

冲突。由于各国媒体在进入气候问题讨论时自身已具有不同的立场, 因而在涉及中国的报道中, 这些成见倾向于在冲突的维度下展开, 这其中以美国媒体最为明显。对于气候变化问题, 美国媒体早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以及立场。由于其媒体话语的强势, 别国较难进入其话语体系。而当它遭遇中国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时, 首先呈现出冲突的态势。

印度媒体在气候变化问题的涉华舆论中也存在冲突性。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 印度将其与中国在利益上进行单方面绑定。因此, 当得知中方可能将会与美方就气候问题达成共识时, 印度媒体便视此为中国对利益共同体的破坏以及中国背叛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的举动。中国被认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美国妥协, 而印度将会为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而坚守底线。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被媒体对立起来, 冲突亦是不可避免。

协商。除冲突外, 各国媒体的涉华全球气候变化舆论中还存在协商特征。作为气候问题规则制定的主导者, 西方发达经济体也意识到气候问题的解决若缺少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参与将很难想象。投射到媒体上便是其对寻求同中国沟通和协商等方面的关注, 这其中以日本和德国的媒体最为显著。

日本媒体并没有因为日美盟友的关系而采取美国的立场和视角, 而是侧重中美两国寻求解决气候问题的努力方面。通过对正面冲突的回避, 日本媒体的舆论呈现出协商的意向, 试图寻找可以对话的基础与搭建展开协商的平台。也正因为这样的出发点, 在当中国宣布减排计划时, 日本媒体对此做出正面的回应。

与日本相比, 德国媒体在协商方面更是向前推进了一步。作为协商的基础, 第一步便是平等地正视对方的诉求。德国媒体首先认为不能将中国需要发展经济这个客观现实剥离出气候问题的整体框架而要求中国做出减排承诺, 因为毕竟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对于其来说还是非常关键的。它们同时也看到, 减排问题应该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讨论。由于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已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因而需要在气候问题上做出反思并积极主动地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提供帮助, 如在减排技术和设备的提供方面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因为减排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资金补偿等。

合作。尽管通向解决气候问题之路最终还是无法离开相关各国的合作, 但媒体在对合作的认知上也存在分歧, 如合作的前提、合作的基础以及合作的形式等, 因此合作中也渗透着冲突与协商。

与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利益交集的印度, 其媒体对于合作的态度也颇为微妙。一方面, 印度媒体坚持认为中国在气候问题上是与印度捆绑在一起的, 双方应加强在此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 构建一个行动共同体来应对发达国家在该问题上的压力, 其对合作寄予较高的期望。另一方面, 正是由于与中国在此问题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双边行动特别敏感, 唯恐被中国在此问题上撇开。这种不确定感表现在其对合作的态度上, 即前后态度的不一致或是立场摇摆, 甚至站到了合作的对立面。

美国媒体中也出现了呼吁与中国合作来共同应对气候问题的声音, 但当将合作的讨论延伸时, 焦点便落在对合作前提的界定上, 如对各方责任的划定等。即便是在为数不多的专门谈论合作的文章中, 其间也充满了对中国的猜忌与不信任, 以及对于双方合作前景的悲观论调。简而言之, 美国媒体以非常矛盾及怀疑的心态来看待与中国的合作。

13.家乡的变化 400字作文 篇十三

东营拥有25年的历史。小时候,听老一辈讲,以前的东营到处都是一片盐碱地,荒芜人烟。当时,到处散落着低矮的小平房和窝棚。房子都是泥土垒成的,一到雨季,就打下来一堆碎土片。家乡的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能顽强的生活下去,正是一个奇迹!那时,弯曲又窄小的路上都是马车,牛车。人们就是靠着这些简单的交通工具生活。不过在海滩上可以看到吐着白沫的大螃蟹和大如手掌的海蛎子,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我真羡慕以前的家乡人有那么好口福。这只能回旋在我的梦中,由于过度捕捞现在已没那么多。

一切都在变化,家乡也在变化。在东营广阔的大地上,人们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一栋栋住宅楼,甚至还有豪华的别墅。它们是那么壮观,气派。这和以前的房子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如今,无数条柏油路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各式各样汽车在上面驰骋。向往已久的东营汽车总站刚落成,它标志家乡成了重要交通枢纽。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切都变了模样。奥运期间,大部分的车辆上都插着奥运彩旗,东营人和北京人一样享受着时尚气息。

14.城市的变化作文400字 篇十四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连接着四面八方。马路上,以前汽车三三辆辆,而现在却车水马龙,一到节假日,出城的汽车就排起了长龙,很可能就会被堵在城里。以前,城郊没有修马路的地方,到处都是泥巴和灰尘,现在逐渐都变成了宽敞的马路和成片的绿地,让人赏心悦目。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富足了。一到街上,繁华的超市里挤满了购物的大人、小孩;香飘飘的五星级酒店里连个空位的影儿都没有。以前,学校总是又少又远,现在学校到处都可以看见。以前城郊到处都是村庄,现在都变成了一片片的别墅,成为城里人生活的乐园。在这里本身只用卖五角钱的东西,却要买一块五角钱,但是它的质量比其它地方的要好得多,而且颜色也比其他地方的更鲜艳。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和谐了。人们友好的相处,互相帮助对方,以前有句话是“失朋友易,交朋友难”,而现在人们相处得越来越好,交朋友也比以前容易了许多。

我们的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你们的城市变化大不大呢?

城市变化相关作文:

1.写城市家乡变化的作文400字范文5篇

2.关于家乡城市的变化作文400字范文5篇

15.的400字作文:中国的变化 篇十五

1.“遗失的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中国主题还不是一个可以独立的引起注意的话题。哈雷特-阿本, 纽约时报的记者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在1926年早期时间, 美国报纸和美国大众对于中国没什么兴趣, 也包括远东地区。那时候在东京和北京没几个美国的驻华记者, 唯一的一位全职美国记者是来自美联社的。”因此即使中国经历了诸如建国大典, 十年内战,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但这些分散的新闻篇章并没有占到多大的篇幅.

2. 过多的妖魔化报道

自从1949年建国以来, 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冲突使得中国站到了西方媒体的风口浪尖上。在这个时期, 美国媒体开始怀着一种敌对怀疑的态度, 用放大镜审视这样一个新生的共产政权。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中国开始以一个新的独立的话题出现在美国公众的视野, 虽然大部分是一些负面报导。

关于中国的报导基本上都被归列为“国外类”“商业经济类”“社论类”下。早纽约时报中对中国的所有报导中, 软性新闻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甚至还有上升趋势。

3. 扭曲中国形象的手段

纵观全部, 即使在数量上呈增长态势, 但后冷战时期下的中国形象却一直在被扭曲。由于中西之间意识形态的冲击, 美国为了消灭共产营地中的一个政治力量, 采取了政治诽谤, 道德贬低和经济冻结等手段。

第一, 将“谣言”视为“第一感觉”

以七一五事件为例, 西方媒体将所谓的谣言信息视为证据, 并把新疆的反政府组织视为目击者。次打砸抢烧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号文件规定所有民众有言论出版自由。但是这不代表就可以对法律赋予的自由权加以滥用。这一切都扭曲和败坏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

第二, 用“人为导演”报导本来自然发生的事情

七月十号, 在阳挂巷清真寺和解放路北的清真寺里, 分别来自荷兰, 西班牙, 日本和英国反复以采访的名义质问一些敏感话题。当一些被采访者变得情绪化时, 极少数西方记者就会极度高兴, 表现的像一个临时演员。他们教唆并驱使他们喊出标语上街游行, 然后他们在一旁用相机录下来。就这样这些西方媒体人导演了一出闹剧。

第三, 运用一点去主导全部

一些西方媒体的记者通常妄下结论。他们甚至都没有到过中国就对中国进行不公平的评价。“以一个点开始便全部倾斜, 这样制造出一个假象和一个模拟的环境”这就是典型的西式议题设定。

二、扭曲中国形象的深厚背景

1. 冷战思维和界定思想的依附

苏联政府解体之后, 由美国主导的国外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由于不同的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 一些西方国家很自然的将中国一个潜在的敌人。对于一些想要破坏中国共产党或推翻中国共产主义体系的民众, 国外敌对势力用尽各种手段向他们提供庇护, 利用任何机会来传播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 只要有一个人意识上出现不统一, 西方媒体就立即将其变成一个政治工具。

2. 利益博弈游戏中的王牌

为了兜售他们自己的价值观, 获得他们自己的长期利益, 还大力在全球推广所谓的“民主运动”和“有色人群革命”。在“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之间互换, 是因为他们害怕中国会打破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 随之影响他们的未来利益。在新疆, 西藏和台湾的所有“分裂说”都是以民主的名义攻击中国的“软肋”。这样就可以削弱中国的和平发展, 然后最终目的就是西方国家可以在这盘“游戏”中获得最大利益。

3. 西方媒体下现在的中国形象

迈入二十一世纪后, 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影响力都有相当大的提升。中国开始加强国家化, 并取得了很好的世界影响力。中国不再是扭曲的对象了, 相反, 西方媒体开始意识到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理性报道占据了主导, 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以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 俄罗斯的国家新闻报道称, “中国不需要同情, 需要的是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 需要的是支持。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中国将充满希望。希望死者安息生者坚强!”美联社这样报导:“在地震发生的二十四小时内, 近十万的军队集结到达受灾地区, 全力搜寻幸存者, 同时成万的军用直升飞机和卡车投入营救。政府的反应速度显示出中国领导团队出色的应急能力。”

三、对形象改变原因的探究

1. 文化时效性方面

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中国的发展毫不为过, 随着民主法律系统的提高, 市场经济的稳定进步, 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开始显示出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风格。新闻面上显示出最新的发展势头。一方面,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 也是西方国家重要额贸易伙伴和投资热点。另一方面, 中国是个出口大国, “中国制造”商品在很多国家随处可见。因此全球的公众很容易发现中国的变化, 也使得西方媒体越来越理性的对待中国。

2. 文化重要性方面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 在沉睡了数百年之后开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以及极少数拥有核武器和载人飞船的国家, 中国在国际政治, 经济, 军事和文化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3. 文化差异性方面

新闻报道一方面代表了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同时文化也在内容, 框架和方法上起到了联系作用, 即文化可以让新闻报道行为规范化。在最新的西方媒体报导中, 我们发现的中国形象告诉我们: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文化差异的巨大鸿沟。而这些巨大文化差异起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首先在中国文化中, 个人和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在中国文化中, 团结, 同意, 整体是主题思想。但是在西方文化中, 个人主义和自由则是他们文化的精髓。

第二,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社会体系上也有着大相径庭的态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而西方大部分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 在社会意识形态上, 中国社会多保护本国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记者会从积极的角度报道事件并且以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原则写出报道文章。而西方媒体则是政府宣扬资本主义的工具。

四、结语

客观来讲, 中国形象的改变事实上是一种对于中国的尊重和对于基本媒体新闻价值观的重塑。主观上来讲, 这些改变还可以更加深入。因此, 我们一方面希望媒体, 不仅仅是西方媒体, 还有我们自己国内的一些媒体, 一起深入核心的合作, 不仅仅是停留在意识表面上, 而且在一些真正的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也有所合作。另一方面, 我们同样展望于一个更加公开, 发展, 和有自信心。

参考文献

[1]Harold, Isaac.Scrat ches on Our Minds.West port:Greenwood, 1 973:70-71.

[2]Ramo, Joshua Cooper.Brand China, 2007.

[3]何英.《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26:37.

上一篇:商场新店开业流程下一篇:国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