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说翻译

2024-10-30

英语听说翻译(共8篇)

1.英语听说翻译 篇一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对听说教学法与翻译教学法的发展及未来进行讨论,提出相互结合,扬长避短才是最好的结合点。

一、“听说教学法”和翻译法的发展及未来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听说教学法”为外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沉浸教学法等的出现,“听说教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被人们所淡忘。但是,我们可以说从六十年代以来所产生的各种教学流派或教学法均在不同的程度上留下了“听说教学法”的痕迹。特别是在今天,当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逐步转向以听说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听说教学法”必将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实际上,英语教师一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听说教学法”的有关手段,以便加强学习者的听说表达能力。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今天的“听说教学法”与40年代的“听说教学法”相比较应该有了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可在教学侧重点以及对听说教学的认识上反映出来,其主要认识可概括如下:

1.更强调学习者的口语交流的参与意识和实践意义;

2.更重视口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真实性和趣味性;

3.更强调口语的可接受性以及口语表达的习惯性;

4.更重视口语教学的语境及话题,不再是机械性地重复和模仿;

5.更强调口语教学的互动以及交流性,不再局限与单向的句型操练。

以上认识以及在听说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式放映了这一教学流派的变化,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的有关新观点,以及更好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该教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融入于目前流行的各教学方式之中。有学者预测“听说教学法”将伴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再度兴起又将重返语言教学的主导地位。

而对翻译教学法的争论也一直延续至今,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翻译教学法自身也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并努力克服不足,以适应语言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1980年,R. Smith(桂诗春,1988)在TESO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的一所学校,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授两个班外国学生的英语。一个班采用传统的翻译法,另一个班采用听说教学法。经过一年的实验和比较,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第一班的学生在语法的准确性、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方面高于第二个班的学生;2.在听力和口语能力方面,两个班学生的水平几乎没有差别。这一实验结论使得人们开始重新看待和认识语法翻译教学法。同时,使语言学家对语法翻译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

1.语法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也是语言基础的重要组成成分;语法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Canale &Swain(1982)和Richards &Schmidt(1981)等语言学家认为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1)语法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3)话语能力,4)策略能力。目前,那种将语法翻译教学法和语法能力的培养完全看作是所谓的“旧的教学法”、“落后的教学观念”等认识正在得到澄清。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科学地看待和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

2.语法是沟通概念与语境之间的桥梁。人们认识到正确使用语法规则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在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过程中,人们更加强调了这些规则的使用,更加重视了使用这些规则的语言环境。

3.语法翻译教学法是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获得信息,并达到较高外语水平的一种途径。外语学习者掌握了语法规则后,他们能够使用这些规则对不熟悉的语言现象进行解码,分析和理解无数的陌生语言现象。语法翻译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较准确地获取书面信息。与过去相比较,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和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语法意识”(grammar awareness),提高学习者使用语法规则的能力,达到语言实际交流的目的。其方式在两种语言互译的基础上,强调外语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正确、得体地运用这些语言规则的能力。今天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基本上摆脱了完全以语法规则为中心、整个教学活动脱离语言交际环境的现象。它已经形成了在语法规则的基础上,通过两种语言信息的互换过程,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而掌握目的语。在今天的外语课堂上,语法翻译教学法依然很活跃。许多教师仍然喜欢采用英译汉或汉译英的练习形式,也喜欢结合课文讲解必要的构词知识和语法知识。这些方法比较有实效;同其他教学法交替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可以说,只要有外语教学,语法翻译教学法就是一种人们愿意采用的教学方式。

二、结束语

听说教学法和翻译教学法分别侧重听说与语法的掌握,而在语言发展迅速的今天,这两种教学法分别出现了一些弊端,所以对于这两种教学法的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也需要教育者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更好的结合点,使之更好的为当今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Longman, Inc.,

[2] 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3] Howatt, A.P.R.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4] Stern, 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5]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罗立胜等。试论20世纪以来外语教学思想的几个转变[J]外语教学,增刊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英语听说翻译 篇二

关键词:听说课程,课程改革,翻译教学

翻译本科专业自2006年3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 各高校在翻译方向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设置了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但翻译专业在我国尚属一门“年轻”的学科, 在传统课程转型、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化, 需要更多的具体相关课程教师积极参与、勇于思考和勤于实践。听说课是一门面向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普遍开设的必修技能课程, 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固定模式的教学与测试方式。但作为翻译专业基础课的听说教学应当有别于传统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 需要根据专业翻译教学对学科基础的要求进行改革和调整。因此, 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考查方式等方面进行的尝试性改革, 探讨了翻译专业听说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听说课程在高校英语专业中的地位和现状

听说课是英语专业的学科必修基础课。根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 英语听说课是一门将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相结合的课程, 对听力的要求是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在一般社交场合的交谈, 能根据所听材料分析、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 能听懂“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国际新闻的主要内容;在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方面, 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英语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能准确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逐步达到英语口头表达方面的准确与流利。

从教学大纲不难发现, 听说课旨在为学生的深化学习打好语言基础。而翻译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却应区别于广泛的外语教学, 因为翻译教学针对的是在具有足够相关专业知识容量的基础上进行双语转换的一种教学,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双语透悟能力, 学会迂回思考, 掌握综合技能, 使之成为能胜任翻译实务和翻译研究的专门人才。所以, 如果高校英语专业听说课的教学不与专业相结合, 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翻译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听说课程中翻译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听说课往往致力于解决学生的两个难题:听不懂和说不清。解决对策往往是课堂上反复放录音, 鼓励学生模仿语音、语调;传授听说技巧和应试策略;听力练习大多涉及总结篇章大意以及推理和预测性的问题, 且都有标准答案。在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往往只能充当被动的猜测者, 而当自己的猜测多次出错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这样的培养模式显然并不完全适用于翻译方向对听说教学的要求, 因为传统的听说课无论是在教材编写, 还是在教学环节中, 并没有给予翻译足够的重视, 需要针对培养译员对学科基础的要求进行改革和调整。

三翻译专业听说课程中翻译教学的定位

听说课作为本科教学基础阶段广泛开展的主要课程, 对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语言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口笔译人才, 这与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明显区别。因此, 在基础课程设置上, 也应体现其专业特色, 力求更好地为翻译专业培养目标服务。

面向翻译专业开设的听说课, 首先应保留“听”与“说”的课堂输入与输出, 在满足此条件的前提下, “适当而有机地插入口译训练”, 为高年级开设的口译课做“预热”, 使其更加符合翻译专业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 “适当而有机地插入口译训练”绝不是将听说课等同于口译课。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 听说课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的训练。而以附带的形式插入口译的训练, 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因此, 系统而理论化的口译原则、策略、技巧等可以留待高年级开设的口译课上讲授。

四阅读课程中翻译教学改革的环节

1. 教材改革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统一使用的阅读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听力教程》。这本教材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作为翻译专业学生的听说教材, 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单元板块设置单一, 练习以客观题居多 (以选择题和是非题为主) , 且都有标准答案。与真正的练习听说能力相比, 学生更多的是在猜测答案、琢磨应试技巧, 无法培养其口译意识。各大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 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等, 也有类似的弊端。

对于翻译方向的学生, 笔者在听说课上采用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听说与译述》。该教程按照不同主题分为八个单元, 主要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 每一单元都配有背景介绍, 听说材料取自英语国家现代传媒, 并伴有交互情境, 口语化程度高, 有听说练习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 本教材中专门设计了“口译联想”和“口译点滴积累”板块, 虽然所占篇幅不大, 但可以在听说的基础上, 让学生逐步适应口译的操作。

2. 教学方法改革

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在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播放录音, 学生在下面埋头做题, 听完以后教师提问对答案的现象。这样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 即在“听”的基础上结合应试技巧, 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或判断句子的正误, 许多学生仅听懂只言片语, 连猜带蒙, 这使听说教学沦为一种“测试性”教学, 听说课的重点变成一种应试技巧的训练, 学生无法对语音材料有透彻的理解, 亦无法切实提高听说技能, 更无法培养口译的意识。

一味做客观题的课堂模式显然不适应翻译专业的培养要求。鉴于此, 笔者尝试把听说课的重点分为四大块:

第一, 背景知识的积累。广博的知识储备、宽阔的视野, 对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不可或缺, 而对一个优秀的译员更是尤为必要。每一单元的听说练习之前, 学生必须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输入, 经过一学期的听说课训练, 学生不仅练习了听说技能, 更能对国际形势、民生经济、文化习俗、环保科技、文化体育等有所了解。

第二, 难度渐进式的听力理解练习。从信息填空到简答再到填充图表, 在听与练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提高“听”的技能。

第三, 多元化的口语表达练习。通过复述、角色扮演、辩论、场景模拟等形式, 培养学生“说”的技能。

第四, 适当的口译入门练习。口译看似专业, 其实只是一个从“听”到“说”的语言转换过程。对于低年级的翻译专业学生, 听说课上可以尝试一些入门式的口译训练, 从最基本的听写到复述;也可以尝试由一个学生说, 其他学生记录;甚至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模拟口译训练,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了解口译操作为主, 不需涉及系统的理论灌输。

3. 评价系统改革

传统的听说课程测试模式一般是期末闭卷笔试, 老师放录音, 学生做题目, 录音材料一般包括句子、对话、篇章、新闻等;题型主要包括选择、判断正误、填空、问答等, 其中又以选择题题量最多, 所占分值最大。这样的评价系统更注重听力的结果输出, 而不是听力技能的发展, 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翻译专业的学生, 笔者对听说课程的考核实行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也叫做成长记录袋评价, 是指以档案袋为依据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在听说课程的考核中, 通过档案袋评价, 综合测试学生听、说、译的基本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 课前材料准备。针对每个单元的主题, 布置学生广泛地阅读相关材料, 鼓励学生自主运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搜集资料, 并发送到公共信箱供全班共享。每节课前花较短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 课堂表现考查。课堂训练完全是开放式的, 没有选项供学生选择, 没有现成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 大部分的练习题甚至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 学生需要在听懂录音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和组织。课堂主要采取问答的形式开展。

第三, 课外拓展。结合每一单元的主题, 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做一些实际的口语和口译活动, 如角色扮演、电影配音、辩论、模拟会议、模拟口译现场等。旨在提高学生讲英语的信心和勇气, 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口译现场的操作。

第四, 单元小结。每单元结束后, 要求学生上交一篇小结, 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并提出问题。小结字数不限, 中英文不限。

第五, 期末考试。考查方式为闭卷笔试, 题型主要包括图表题、填空题、问答题和听译题。

以上前四项都计入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6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五结论

作为一门相对较“年轻”的专业, 翻译专业的建立依托于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因此, 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有英语语言文学课程设置的痕迹无可厚非。但是, 翻译专业毕竟有别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因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实施阶段体现出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与课程内涵, 为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埋好伏笔。

为期一学期的听说课程改革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其中必然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面向翻译方向的基础课程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这需要更多教师坚持教改探索, 为革新翻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出版, 2000:1

[2]张云、曾凡桂.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探讨——供需均衡原理引发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7) :14~17

[3]王艳.走出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误区[J].长沙大学学报, 2004 (3) :75~78

[4]彭杰.浅析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效果的几个提升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3) :166~168

3.听说激活英语写作 篇三

【关键词】激活 语言的感知 语言的内化 语言的输出

一、现状分析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且相互促进。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语言内化的过程;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观点和思想,是语言外化的过程。在全国高考英语试题中,书面表达为25分,占英语学科总分的16 .7%。因为高考卷中没有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往往会比较不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和提高。

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训练中,学生最怕写作,最烦写作。大多数学生除非参加考试被迫要写作,很少有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想写想表达。大多数学生上交的英语作文很明显的是一次成稿。通常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作文思路狹窄,文章结构松散,缺乏逻辑性,内容肤浅空乏,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的作文尤其如此;语法、词序或拼写等表层错误较多,即使是一些最基本的、在初中阶段就学到的单词、语法在写作中也会出现错误;词汇贫乏,大部分学生会使用一些非常简单的词汇、词组和句型。对于;老师费心费时所做的作文评语,学生似乎视而不见。同样的错误学生屡犯不改。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把作文题目布置给学生,一方面许多学生敷衍了事,甚至互相抄袭;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学生上交的作文数量多、批改量大而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不能进行细致、具体的修改和批注,因而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长此以往,写作往往流于形式,从而成为英语学习最为薄弱的环节。从主观上看,尽管许多教师对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并已达成共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不得不同时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门课教学,只好整天忙于繁重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这使得广大英语教师无暇在业余时间深入研究每一项技能的具体培养步骤和方式、方法,只能疲于应付和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根本无法就写作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进行评估,从而设计出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计划;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第二语言不同于母语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意识上普遍存在着重语言知识讲解、轻言语和表达技能训练的认识偏差,导致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这样导致了恶性循环,教师怕教写作,学生更怕写作。

二、本文的观点

布里顿(Britton, 1970)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认为:“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话。”可见,听力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要提升写作,就要以听说作为突破口。本文以一节听说写作课为例,两个同水平的班级不同的写作模式,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试图发现激活写作的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所学内化,从而有更好的语言的运用和输出。

三、课堂实例呈现

1.传统课堂模式。首先,笔者在教学(1)班(城镇结合地区普通高中一重点班)用一贯的模式上了一节写作课。

第一步:让学生复习刚刚学过的课文。Module 2 unit 4 lesson 4 Auckland * New Zealand.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学过的描写地方的词语和句型。

第二步:给出写作素材。一篇介绍广东省某地区的素材。给学生一些词语的提示和帮助。并一起讨论写作思路和句型;

第三步:15分钟时间,让学生写出初稿。教师多次强调要运用所学句型和一些新的表达方式。

第四步:挑选不同层次的三位同学的习作,全班用幻灯片共同批阅打分。英语成绩最好的A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写作要求,并能够使用到课文内所出现的句型; 英语成绩中等的同学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要求,但较少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句型,另外句型变化句式较少;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写作要求,并试图使用所学句型但是出错较多。经过全班同学评分。以满分20分计,A类同学得分14分,B类同学得分11分,C 类同学得分7分。全班共50人,A 类同学大概有四分之一,B 类同学大概占二分之一,C类同学大约有四分之一。

分析原因:虽然之前有对句型和词汇进行复习,但当写作时,由于时间的限定及面对新的材料,大多数同学头脑中无法反映出已经学过的句型或者是词汇。所以无法正确的使用所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写作能力没有有效的提升。

2.新模式实践——听说写作课。第一步:笔者在教学(2)班(同属于城镇结合地区普通中学重点班)进行了新的模式的尝试。首先,笔者设计了第一步听说训练。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输入要求学习并运用的词汇及句型。设计如下图所示:

· Shunde

· population

· area

· Famous sights

· transportation

· history

· Something special

· climate

· location

针对以顺德为核心共8 个方面,要学生就这八个方面提问。教师先举例说明操作流程:

(T) Question : Wheres Shunde located ?

(S) Answer: Shund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然后学生依次提问,教师回答并展示正确的表达在屏幕上,并进行句型的转换练习。

第二步:书面练习。经过口头练习之后,用练习题的形式迅速让学生对词汇句型进行巩固练习。作完后与同伴分享答案,探讨差异和不同。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析。

第三步 :再次回归口语练习。让学生就从刚才所做练习中获取的信息,互相用英语提问并回答。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口头运用所学词汇句型,加强潜意识对这些词汇句型的掌握。

第四步:写作训练。给出一篇介绍地方的写作素材。规定15分钟内完成写作内容。

第五步:挑选不同层次的三位同学的习作,全班用幻灯片共同批阅打分。英语成绩最好的A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写作要求,能很好地使用到口语训练中的句型并有多种句型的变换; 英语成绩中等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要求,能较好的运用所学词汇句型,表达准确到位,句型变化有但不多;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规定时间能完成写作要求,并能大多数运用正确的表达,但是欠缺句型的变化。经过全班同学评分。以满分20分计,A类同学得分16分,B类同学得分15分,C 类同学得分13分。全班共50人,A 类同学大概有四分之一,B 类同学大概占二分之一,C类同学大约有四分之一。

四、效果比较

两种不同的模式教学效果差异非常明显。两个同类班级,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听说写作课这一节课,大多学生已经全面掌握了介绍地方的词汇句型,并能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而传统模式下的写作课,只有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初步掌握介绍地方的词汇句型,而大多数同学对词汇句型依然是一知半解,不能熟练自如的在写作中运用。大多数学生得分只能徘徊在及格线左右。

五、结论和启示

这次教学实践通过两节不同模式下相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效的比较,其目的在于判断出哪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技能更有效,对学生的英语素质的提高更有长效性更全面。从而寻求有效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能效,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采用更好的教学模式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结合上述的教学实例,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听和说非常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长效性,全面性的积极影响。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多听读,从而提升其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强化模仿朗读,多为学生呈现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语言;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熟读课文,掌握各种不同的表达法,才有可能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来。

第二,围绕课文进行背诵和复述,促进写作。现行高中教材,体裁多样,语言地道,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交际用语也很好地体现了实用性。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各个单元的文章里都有很多值得学生模仿的句型。为此,我采取两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营造并设置语境,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在活动中学习。在对语言的运用中,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多让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减少不必要的简单错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书面表达的自信心和准确性。

第四,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在模仿中对语言进行运用与输出;新课标对高中生的写作要求比以往有所提高,不但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且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因此多写,勤写,从而强化学生对写作的认同感,从怕写到爱写。

第五,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及时作出评价。及时归纳,及时反馈能更有效探究学生的心態,从而把握好教育的良机。

参考文献:

[1]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英语听说练习方法 篇四

我在新东方任教已经两年多了,以教授与听力、口语相关的课程为主。我最大的体会是,中国学生的词汇量巨大,一开口就能说出上千个美国人既没见过、又没听过的单词;并且中国学生对语法掌握的精辟程度,完全可以胜任教老美TOEFL、GMAT语法之职,不禁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但是,一提到口语、听力,很多人便倍感痛苦,因为我们的听、说水平体现不出我们学习英语多年的功底,有时甚至连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都听不出,说不明白。有限的听说技能是横亘在很多学生求知路上的拦路虎,它使无数人在TOEFL、TSE以其它国内等级考试中吃尽了苦头。而如今国际性大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若想在其中谋得满意的职位,英语听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许多学生都认识到了在英语口语和听力方面取得突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其实,英语听说取得突破并不是那么困难,关键在于掌握方法。若把握住其中真谛,你就会很快体会到随心所欲听说英语的乐趣。下面,我就谈谈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学习方法。

一、口语的学习方法

1. 语音问题

几乎每个人都接受过英语语音训练,但是在实际应用时,语音仍是最让人头疼、最难攻克的问题。若是语音不过关,自己开口讲话时就会底气不足,并且无法辨别对方的发音,听力受挫,那么交流就会很困难。要突破语音难关,首先要明白单个音素的发音,在此基础上把握连续、缩读等口语表达时最常见的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英语口语的语调和节奏。练习时要模仿原声录音,有条件的还应录下自己的发音,与原声带进行对比,这样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纠正发音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只有具备耐心、细心和恒心,才会有进步。“Well begun is half done”,因此,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2. 词汇问题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量并不是问题,但为什么我们讲话美国人有时听不懂呢?关键在于我们掌握的词汇含义,与实际的地道用法脱节。很多美国人有这样一种感觉,中国学生讲英语时“talk like a book”,并且是一本“difficult book”。这样交流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如何学习、掌握地道的口语语汇呢?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多看原版电影。尽管电影情节是夸张的,但语汇是最地道的。在实际表达时,并不需要太大的词汇量,关键在于掌握其地道的用法,加以灵活运用。

3. 句型问题

解决语音、词汇问题的同时,还要积累大量实用、简洁的英语口语句型。由于传统英语语法教学的定式作祟,很多人一开口就是结构复杂的句式,从句套从句,一会儿独立主格,一会儿定语从句,这样讲话,美国人是无法听懂的。因为这样表达太麻烦、太复杂。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其目的是让别人明白“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因此不要把它当做炫耀自己的手段。平时大家在练口语

时,一定要学会使用口语化的句型,《英语900句》就是一本简单、实用的句型总汇。中国学生认为这本书太简单而不屑一读,这也是我们学习英语口语的一个普遍问题,忽视了口语的本质是简单。英语口语表达的最高境界应该是“simple but elegant”。

4.思维问题

有些人发音不错,词汇不是问题,对句型的把握也可以,但是开口说英语时仍磕磕绊绊,词不达意,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思维不到位。美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我们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对两种不同思想表达方式和思维逻辑关系把握不准,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比如说,美国人在劝说、安慰或提建议时都是有一定的思维套路可遵循的。如果大家能把握好它,就能有效地“organize ideas”。语音、词汇、句型和思维是突破英语口语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还要配合大量的练习,坚信“Practice makes perfect”,要有“hungry for speaking”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期内真正地突破口语关。

一、听力的学习方法

在提高听力水平之前,你应该严格按照前文所述的方法,同时提高口语水平。听说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两者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因此必须同时兼顾。除此之外,练习英语听力,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必须给自己创造一个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

置身于一个处处可闻英语的环境,尽可能多地接受英语信号对自己听觉的刺激,随着熟悉度的加深,对捕捉到的英语的反映速度也会加快。提高听力是不能脱离语言环境的。如何置身于这样的一个环境呢?学英语之初,我曾问过一个美国朋友,他说:最好的方法是“Go to the United”,其次是“Marry an

American”。当我表示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时,他说,那么其他有效的方法就是“watch American movies”。因为看完一部电影,就仿佛是在美国呆了两个小时,而学到的东西是你在美国两天、甚至两个星期都不一定能掌握的。我对此有很深的体会。在我教授电影课期间,很多学生的听力水平突飞猛进,就是由于电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

2. 必须要大量的泛听

英语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技能。俗话中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来形容熟练掌握一种技能的诀窍。训练英语听力的办法也是如此,它需要大量听,大量背。一个没有乱听过英语的人,不可能突然有一天拥有良好的听力。一开始有兴趣就乱听,一点儿听不懂或听懂很少,这没有关系。也许三个月过去了,好像每个单词都这么熟悉,但还是不知道它的确切意思。你的感觉是什么?——没有长进。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只不过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泛听是一个知识储备的手段,为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你迎接听懂英语的“一刹那”做必不可少的准备,有了这个基础,再配合精听,你的听力很快就能实现突破。

3. 泛听必须和精听相结合仅仅泛听是不够的。它只是量的积累,是一个准备过程,只有在精听之后,听力才能有质的飞跃。我练听力之初,泛听过很多部美国电影,但对每部影片的理解也就局限于三四成左右,似乎听力水平就停滞于此了。于是,我开始精听《毕业生》这部影片,经过仔细学习、揣摩电影中的词汇、文化和思维等,我对它的理解达到了80%以上。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攻克了《阿瑟》、《漂亮女人》、《哈里遇到塞丽》等其他四、五部影片。当我再去看其他影片时,我惊喜地发现,要理解60%以上非常轻松,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此之后,我很注意看电影时的精泛结合,听力水平也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了。精听电影,就如同为自己的听力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突破听力难关不可缺少的步骤。

5.怎么学好英语听说 篇五

首先,要听、说先行。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它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地运用:1、学会听别人说;2、大胆地和别人去交谈。

试想一个听也听不懂的人,怎么会去和别人交谈呢?所以,学习英语必须在“听”中提高自己,在“说”中检测自己。把你“听”到的,找机会向你的同学、朋友、老师进行卖弄;当你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那些曾让你感觉到干吧吧的句型、课文就会一下子变得亲切而又有意义起来。

要做到“听、说”先行,最重要的就是听具有纯真、地道发音的语言材料,去模仿其发音、语调,去领悟其会话场景,去和真正的“老外”对话!听说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磁带要选对,要选难度适合自己的;时间要保证,每天至少半小时,应该说,听那种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感觉就是一咱享受。

第二,听要一句一句地听,说也要一句一句地说。不求快,要反复听、反复说,直到听懂每一个词,说好每一句放才行。事实上,练习听说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既巩固了语言知识、提高了听力水平,又实现了口语运用。何乐而不为呢?

“听”和“说”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一方。要大量地听,不断地说,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变为能力。关键是要活学活用,坚持不懈。如果能这样,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练出非凡的听力,说出流利、地道的英语。

其次,读、写要跟上。

我们强调“听、说”领先的同时,还注重阅读量的扩大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建筑在相当练习量基础上的。达不到一定的量,就不会有“质”的突破,有的同学说,我做了好多的阅读性解题,可是进步却不大,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阅读强调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而不是对文章简单的表象理解,也就是说,文章中有的句子不是可能孤立起来理解的,它是有背景的。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在开始大量阅读前,,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比如句子词形变化、句型、结构、时态等,要善于归纳总结,牢记一些特殊变化,学习英语语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钻进去,跳出来”。钻进去就是认真学习语法知识,然后归纳总结,再做练习,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一是语法基础有了长进,就要“跳起来”扩大阅读和提阅读能力了。在扩大阅读量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两点:

1、选准阅读材料,要精读。有些人说知识“大意”就行了。其实不然,这种说法非常片面。如果基础不好,又不仔细阅读,抓住的大意往往都不是关键。要想把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到“一目十行”的境界,首先你必须要做到“十目一行”。

2、限时阅读。大量精读后就必须转到限时阅读。时限可以以考试时间为准,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我们的目标是又快又准。

总之,当你真正做到听说先行,同时扩大阅读量和提高阅读技能后,你的脑中就人积淀了许多可想、可说的事情。写作时也就言之有物,下笔如神了

同学之间反复练习对话

小学阶段英语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同学们万万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这些句子这么简单,老师一教就学会了,课下不用练习。越是简单的句子,在平时用的频率越高,我们练习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在于交流。例如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What are you wearing? I’m wearing a black coat and green boots.同桌之间要反复练习,每天早上来到学校就可以问问What are you wearing? 同时,还可以任意指出一个同学What is he wearing?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个句子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流利沟通、交流的效果。

每天保证听半小时的英文

6.英语听说课模式范文 篇六

------五步评价教学模式解读

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第二中学:钟险峰 一,五步三环模式的产生与构建。

2014年3月,我校才刚刚启动课改,经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在我校换位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与体验,我总结出了本校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基本模式——五步评价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建立是依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让学生在教学的五个步骤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学生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实现以读带听,以听促读。二,五步评价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1,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这一步骤大概需要1-2分钟。教师可根据本节课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比如:游戏、歌曲、图片、看视频等。此环节以教师导学为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开始,教师能否在较短的时间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迅速进入学习轨道,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2,呈现新知,反复操练。

在这一步骤我们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学习:单词和句型。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都包含了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对子互练,组员互帮。具体操作如下:

老师把带有英标的单词或句型呈现,学生先自己试读,把自己不会的用笔标注出来,向组员寻求帮助,然后接对子互相操练,小组长再逐一一检查,帮助困难学生。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逐步向更高等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交流展示,突破疑难。

这一过程大概需要8分钟左右老师找几个组展示他们的操练成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简单的点评,然后组与组之间交流他们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互相帮着解决,最后都不能解决的老师再进行帮助、点拨。4,当堂测试,互批互查。

我们的测试包括听力和笔试,大约需要10分钟。传统的听力都是作为语言输入的一个部分,在这里我们把他当做了检查学生语言操练的一个手段,真正体现了以读带听。做完听力之后,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自我测评题目,尽可能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当前时事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有用性。完成任务后,让小组成员互换批改,并相互评价,完善答案。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先答完的学生及时面批,掌握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评点拨。5,评价总结,课后提升。

这一过程大致需要2-3分钟,学生根据前面所有的评价内容给自己一个总体评价,然后自我总结。各小组根据个人评价再做一个小组评价,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课后去巩固,小组成员再帮扶,争取达到目标。三,评价体系。

在我们的前四个个步骤中我们都有一个评价等级,具体评定如下: 第一步:Ⅰ级,了解本课学习目标。Π级,能记住学习目标。

第二步:Ⅰ级,能正确朗读句型,和同伴练习。Π级,能读,并能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知道句子中重要单词及短语的用法。Ⅲ级,能背。Ⅳ级,能创设语境自己建立新的句子。Ⅴ级,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并串联成文章。

第三步:Ⅰ级,基本能读。Π级,语言流畅,声音洪亮。Ⅲ级,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情丰富。

第四步:我们的测试要设定一个具体的分数。Ⅰ级60分,Π级,70分,Ⅲ级80分,Ⅳ级90分,Ⅴ级100分。

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逐步向更高等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四,五步评价教学模式的使用要求。

如果我们要真正用好五步评价教学模式还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观念的改变。

五步评价教学模式注重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主张教师少讲,精讲,一节课只讲不超过10分钟,很多老师总担心自己讲少了,学生不会,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实践中发现,课堂10分钟看似简单,其实比起讲20—25分钟要困难得多。要想在10分钟内涵盖课堂全部内容就需要精讲,而这种精讲的保证就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精心做课前准备,要想真正能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就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效,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二),学生方面

1、指导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肆,会抓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所以我们每天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这样我们的教学进程便会流畅的多,轻松的多。

2、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十六字方针去要求自己。即: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一个好学生必须要抓住课堂,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一个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的学生是谈不上提高而言的。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向课堂要效率。

3、课后巩固习惯不可少

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每次作业都要先复习然后再做题。然后要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每次作业。我们要告诉学生,人脑毕竟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力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二是应用性的复习。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告戒学生万万不可眼高手低,应该从基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师生配合,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模式的课堂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知学生之所想,知学生之所需。只有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他们才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第二,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样,我们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在使用五步评价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把课程理念和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消除随性心理,力争有所创新,让我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打造一条新路。

我们的每个步骤都有一个评价等级,具体评定如下:

第一步:(导入)5分。Ⅰ级,了解本课学习目标(3分)。Π级,能记住学习目标。(5)

第二步:(学习新知)60分。Ⅰ级,能正确朗读句型,和同伴练习,(40分)Π级,能读,并能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知道句子中重要单词及短语的用法,(45分)。Ⅲ级,能背,(50分)。Ⅳ级,能创设语境自己建立新的句子,(55分)。Ⅴ级,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并串联成文章,(60分)。

第三步:(展示)(10分)。Ⅰ级,基本能读。Π级,语言流畅,声音洪亮。Ⅲ级,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7.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篇七

一、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Free talk,谈话形式要多样,如师生交谈、同学对话、表演、复述课文等。教师可联系新课内容预先布置谈话主题,让学生有所准备,确保谈话的完整性、流畅性。其次,要注重呈现,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幻灯、图片、简笔画等,采取演讲、唱歌、朗读、编剧、复述文章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开口交流,不知不觉中遗忘害怕与紧张的心理。

激发学生对“听”的兴趣。听,可以是教师叙述的一个故事或对一个问题的描述,学生听;也可以是教师有选择性地播放英文歌曲或英语电影的经典对白,学生听;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听。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环节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自由谈话、演讲和表演中提高听说能力。

1. 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评估。教师应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适时肯定、鼓励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觉得“我能行”,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我要学”的动机。一个对话或一篇文章教完后,可以采取“限时朗读”、“限时背诵”等措施,分层要求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学好英语的欲望。

2. 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问候、打招呼、告别、祝贺、赞扬、提建议、购物、电话交谈等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英汉两种文体的差异,利用或借鉴中学英语教材每单元中的对话及其形式进行组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英两种语言及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

3. 鼓励学生多听多读、从听入手,以听促说。

认知心理学认为,说和写是在听和读的基础上形成的二级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听是说的基础。初中英语教材配有英语专业人士的录音,教师要让学生跟着练习。通过模仿,学生对西方人见面如何寒暄、如何互致问候、如何宴请客人,如何致谢、如何告别等印象深刻,今后在英语环境中就能表达得流利得体。通过反复模仿地道的英语,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纠正。不少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普遍具有胆小、羞怯的特点,还有些学生虽然听得懂,但是表达不出来或者做听力练习时来不及反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常提醒学生“Open your mouth and speak aloud.”,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战胜羞怯,每说一句话都尽量做到“三最”,即“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的“李阳疯狂英语”学习法的精髓就在于他让人放声地读,冲破一切心理障碍,通过反复听朗读、背诵、加深对英语的理解,提高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教师可将李阳的“三最法”、“一口气法”等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对所学的每时每一句话都争取做到脱口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力将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培养英语语感,学会用英语思维。

实践证明,边听边朗读,模仿纯正的英语录音,注意语音、语调、停顿、重音等,经过不断地听、朗读、背诵,能形成语感。更重要的是,无论对话还是做听力练习,教师都要指导训练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应答,不可将听到的英语语言转换成汉语。思考后再转成英语应答,这样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影响理解。因为两种语言的结构和思维不尽相同,不是所有的英语都有相对等的汉语。在短短的时间内,既要听,又要理解、翻译,还要进行综合判断,这是不可能的,弄不好会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逐渐培养用英语思维,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理解力,

四、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听说机会。

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听说过程是一个理解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四到六人一组的形式,自己创设情景,如在学校里、饭厅吃饭时、公园里等,分角色把他们自编的对话表演出来,课堂效果很好,气氛活跃。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既加深了学生对句型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促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有助于英语词汇和实物实景的直接联系。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积极性自然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交际能力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由于受条件限制,学生缺少课后的英语交际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优化课堂结构、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英语上课,进行快节奏、高密度的听说训练,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他们说好英语的信心。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坚持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英语读文章、讲故事、朗诵诗歌,进行值日报告等。内容可不断改变、增加。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并做到持之以恒。“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无论课堂内外,在英语语言交际过程中,教师都是组织者、指导者,即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后,应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应多加鼓励、表扬,使学生表达有安全感。

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坚强的意志力则是学好英语的保障,只有二者并重,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清听说的重要性,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坚强的意志力。英语在中学课程中是耗时较多的一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要学好英语,尤其是提高听说能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师生共同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8.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篇八

一、听的训练

听是输入的主要渠道之一,是语言交际的最基本形式。因此应尽量给学生听的机会,培养他们听的习惯。

(一)使用英语教学语言

初一学生从进校起,我就尽量使用英语教学。通过反复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作出正确的应答。如Do you understand?Are you ready?Have you got it?等。这些句子,学生开始不懂得它们的意思,但根据当时的情境和我用的升调,学生大多懂得了我的意思,并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我边说边做手势,学生能理解并完成这些指令,后来逐渐取消手势,学生也能听懂了。

(二)听音训练

1. 丰富的源声材料,尽可能使学生熟悉各种人的音调。为此,我专门请我们英语组的同仁都为我班学生上课。学生一开始连连抱怨听不懂,后来逐渐习惯了,自然听力也就提高了,自信心也随之增加了许多。

2. 让学生欣赏简短的英语歌曲,如《Edowise》《DoRiMi》等,同时理解歌词大意,体会其中的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

3. 我让学生观看英语版的《海底总动员》,这部电影非常有趣,学生边看边模仿其中人物的对话,体会英语口语中的轻重缓急、喜怒哀乐和說话者要表达的情感,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说的欲望。

(三)泛听和精听相结合

泛听时注意的焦点是整段对话的大意。一般听后回答有关中心思想的问题即可;而精听时注意的焦点则在于语言材料本身,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具体的语音项目。其训练形式可以是笔录、复述或听写。初中英语新教材中的每一篇对话、短文,都可以采取此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听力。

二、说的训练

只有听懂了才能说得出来。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听说是互相依存的,所以听说教学应同时进行。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外语做事的能力。所谓“用语言做事”主要是指用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活动和表达个人思想等。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来完成的。

1. 对话的情境创设在初中新编教材的设计中,编者既对语言的功能予以强调,又注意了语言结构的合理安排。但是新教材提供的只是对话的文字和有限的图片,学生的课堂操练和语言运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设法创造交际情境,便于学生在口头上和笔头上运用所学语言。

2. 成立英语角。每周一下午用半个小时让学生用英语交谈,每次一个话题,如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对某人谋事的看法、家庭、经历、天气及对环境的感受、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等等。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富有意义的活动中运用语言,所生成的语言不但有个人特色,而且有真实性,是在用英语进行实实在在的交际。

3. 课前3分钟报告。每次由一名学生用第一人称讲述校内新闻或见闻、趣闻趣事、小故事等。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倾心参与,听和说得到了同步训练。

上一篇: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下一篇:除夕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