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下知识点总结

2024-07-29

苏教版二下知识点总结(精选9篇)

1.苏教版二下知识点总结 篇一

识字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2.能连贯地朗读韵文,感受台湾的美丽风光和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出示词语“台湾”。

看,(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中国地图,你能找到台湾在哪里吗?(认识台湾在我我国的位置,知道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

二、读懂读好韵文

1.小朋友都知道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出示词语:宝岛

你知道为什么把台湾岛称作宝岛吗?(丰富的物产)2.宝岛台湾不仅物产丰富,风景更是迷人,那里有著名的风景区,我们一同去那里走走看看。

相机出示:日月潭 野柳 垦丁 阿里山

(1)日月潭:你知道为什么叫日月潭吗?(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湖,湖中有一个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岛的东北面湖水形圆如日,称日潭,西南南面湖水弯弯形如月,称月潭,统称日月潭)关于日月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你知道吗?(2)野柳:台湾的野柳是一处被海浪雕塑形成似人像物的各种奇特形状的海岸,海滩上奇岩怪石密布,种类繁多,各尽其妙。最为人们称道和熟悉的是凸起于斜缓石坡上高达两米的“女王头”石。此外还有仙女鞋、梅花石、情人石、卧牛石等,这里的海蚀石乳、风化岩、豆腐岩等许多景色都是引人入胜的美景。

(3)垦丁公园:垦丁是台湾唯一拥有海洋和陆地的公园,是台湾本岛唯一的热带地区。垦丁还被称为是台湾的天涯海角。(4)阿里山:是台湾省的著名旅游风景区。山虽不算高,但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名中外。阿里山铁路有70多年历史,途经热、暖、温、寒四带,景致各异,搭乘火车如置身自然博物馆。(5)指名读好第一、二行词语。3.学习第三、四行词语。

(1)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你知道这两行词语的意思吗? 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生活中看见的中华习俗,说说自己对“妈祖”和“关帝”的了解,再

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台湾的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理解“博物院”的意思。(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关于“金门”:位于台湾海峡西部,与大陆最近处仅2310米。金门法理上由福建省泉州市管辖,实际仍然为台湾地区管辖。

(3)读了第四行词语,你能想到什么?又能想到哪些词语和诗词?(可以结合自己背诵的古诗词,体会中秋夜月儿圆,以前海峡两岸的亲人却不能团圆的相思之情)(4)观看图片,想想现在海峡两岸人们的友好往来,能读出本是同根生的中华儿女可以团圆、共度中秋的温馨感受吗? 指名一行一行地读,读出画面,读出感受,再在整体朗读中形成对宝岛台湾的整体认识。

三、熟读词串,感受节奏

四、记字形

学会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去记字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2.开火车朗读。3.齐读。

二、诵读韵文

读出宝岛台湾风景美丽,人们期盼祖国统一,骨肉团圆的美好愿望来。1.四人一小组诵读交流。2.指名朗读。3.齐读

三.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学习书写。

仔细观察生字字形,整体把握每个生字各部件之间的组合情形,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书写要美观。

阿:字形不难记,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左耳)要高,右边(可)比左耳写得要低。祖:是左右结构的字,示字旁,右边是个“且”。关:用“天”这个熟字来记生字。帝:用熟字“旁”来记生字“帝”。写的时候注意中间的禿宝盖要宽一些,下面的“中”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和第二笔的竖画要短一些。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看笔顺图,记忆生字。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2.苏教版二下知识点总结 篇二

【教学案例】

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 (教师计时, 学生感受)

师:1分钟时间长吗?

生:长。

师:1分钟内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分组体验。 (学生分成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五个小组)

生:我1分钟做了18道口算题。

生:我1分钟写了10个字。

生:我1分钟跳了43下。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

师:是啊, 在短短的1分钟内能做这么多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啊!

【分析】

笔者所听过的“认识时分”的课堂教学中, 都有这样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并体现出1分钟的价值, 教师总会创设一个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的情境, 试图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的价值,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从表面上看这个情境是让学生“动”了起来, 让课堂“活”了起来, 让气氛“火”了起来。但是, 在热闹的背后学生有没有真正对时间进行体验和感觉?学生们在活动中关注的到底是对时间长短的感受, 还是关注跳了多少次、写了多少字等具体的数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教师安排了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等实际活动, 并通过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体会1分钟的价值, 但是, 学生在活动中忙于对具体数据的记忆, 忙于“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 感官上的兴奋“淹没”了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 学生无暇去体会、感受时间的长短, 没有体会到数学本质之美, 没有享受到学习成功之乐, 导致了这节课主体目标——体验时间长短的缺失。那么“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忽略活动本身带来的兴奋, 而去关注活动背后的时间?学生有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去体验1分钟有多长?” (陈洪杰语) 没有让学生经历深刻的思维活动的课堂, 没有让学生积累铭刻于心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低效之旅, 甚至是无效之程。

二、分析教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第一课时的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观察主题图, 数出钟面上大小格, 认识时分单位、时分的进率。其中第三板块是介绍“1小时”和“1分”, 让学生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教材先直接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然后出示了两个钟表走动的画面。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演示钟表的走动现象或让学生动手拨一拨, 通过动态演示, 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1小时和1分钟。

明确了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图以后, 再来确定这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浅层要求是让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中层要求是让学生明确时针 (分针) 从钟面上的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多少时 (分) ;高层要求是让学生体会到1分钟、1小时的长短,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设计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常见量中, 时间单位既不像人民币单位那样可以看得见、在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 也不像质量单位那样可以通过实际的掂一掂、提一提等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 它看不见也摸不着, 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对时间单位的要求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验时间的长短。针对时间单位的特点和《课标》要求, 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 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对时间的感觉, 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体验机会, 培养学生较为准确的时间感。

学生的感觉时间与实际时间总有一定距离, 因为时间感与个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息息相关。如果注意力集中,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 如案例中的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1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如果对时间采取的是无意注意,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 例如案例中学生分组活动时, 关注的是跳绳或口算的具体数据, 忽略了对1分钟的注意, 所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说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另外, 时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 逐步矫正学生的时间错觉。既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感悟时间的情境, 又要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走”出来, 准确地把握时间的长短, 缩短学生感觉时间和实际时间之间的差距。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 时间单位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为此, 笔者提出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教学新思路, 采取了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的教学策略, 通过反复练习和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感觉。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认识时分”的第三板块。

【教学目标】

1.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1分钟或几分钟、1小时或几小时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 课内部分

1.认识1分钟和几分钟。

师:你知道分钟“姐姐”每走一步是多长时间吗?

(学生回答后, 操作手中的学具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从“12”走到“6”呢?从“3”走到“11”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20分钟, 分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了数字几?

2.认识1小时和几小时。

教师演示后问现在是哪根指针在走动?走了几大格?是多长时间?

师:时针“妹妹”每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 时针从数字“12”走到“5”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8小时, 时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1分钟和1小时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来, 使课本上静止的图片活动起来,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指针所走过的“路程”, 加深了学生对时分概念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 教师提出了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几分 (或几时) 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问题, 既巩固了学生对1小时和1分钟的认识, 又训练了学生灵活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1分钟。

师:请同学们坐直身体、闭上眼睛, 体会1分钟究竟有多长, 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1分钟的长短。

教师播放音乐“小兔乖乖”, 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师:现在你觉得1分钟有多长?为什么两次的感觉不同呢?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矛盾的情境, 激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 在前后对比中去体会1分钟的长短, 从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 明确实际时间与自己的感觉时间之间的距离, 明白要建立起准确的时间感需要反复的训练。)

4.体会几分钟。

师:现在来考考大家对时间的感觉, 一半的学生写字, 一半的学生静坐。

教师计时3分钟后, 让学生说出刚才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8页, 独立完成第4到第7题。

师:从开始做题到现在大约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从有意记忆到无意记忆, 从间隔计时到回想计时, 通过多种策略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感悟时间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对分钟的时间概念, 逐步形成对现实时间的敏感意识。)

(二) 课外部分

1.想象与体验结合。

让学生想象, 在学校里从什么活动到什么活动是1小时。然后, 教师安排学生切身感受1小时的长短。

2.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到校、晨读、早操、课堂、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段,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1小时及几小时的感觉, 如回想一下从早操到第一节课下课有没有1小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家里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 如从放学到完成家庭作业一共有多长时间?

3.苏教版 二下 课文1 古诗两首 篇三

1、乃(nǎi)

● 同音字:奶奶、氖气(气体元素,无色无臭,可用来制作霓虹灯和指示灯。)★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是,为:~大丈夫也。★ 竟:~至如此。

★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 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2、随(suí)

● 同音字:绥定(安定)、隋唐、半身不遂(身体一侧发生瘫痪)★ 跟着:随从。随员。随葬。随即(立刻)。随行(xíng)。随身。

随波逐流。随行(háng)就市。

★ 顺从,任凭:随意。随口。随和。随俗。随笔。随遇而安。

★ 顺便,就着:随带。随手关门。★ 像:他长得随他父亲。

▲ 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近义词:见风使舵、见机行事/ 反义词:一成不变、刻舟求剑 ▲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近义词:因地制宜

▲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

中都能满足。

▲近义词:与世无争、随俗浮沉/反义词:愤时嫉俗、愤愤不平

3、潜(qián)

● 同音字:前面、荨麻、钤印(盖印章)、钱币、虔诚、乾坤、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 隐在水面下活动:潜水。潜泳。潜坝。潜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

b.在外边秘密行动)。

★ 隐藏的,秘密地:潜藏。潜伏。潜逃。潜力。潜台词。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

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近义词:耳濡目染、近朱者赤、潜移暗化/ 反义词:洁身自好、无动于衷

4、润(rùn)● 同音字:闰年

★ 不干枯,湿燥适中:湿润。润泽。滋润。★ 加油或水使不干枯:润肠。润滑。浸润。★ 细腻光滑:光润。滑润。珠圆玉润。★ 使有光泽,修饰:润饰。润色。★ 利益:利润。分润。★ 以财物酬人:润笔。

▲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近义词:飞泉鸣玉、余音绕梁、娓娓动听 反义词:不堪入目、不堪入耳

5、细(xì)

● 同音字:戏曲、系统、间隙

★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细沙。细面。细屑。★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细线。细丝。细眉。细水长流。★ 精致的:细瓷。细布。细工。细活儿。★ 声音小:嗓音细。

★ 周密详尽:仔细。精细。细致。细密。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 细腻。胆大心细。

★ 微小的:细小。细微。细节。事无巨细。★ 俭省:他过日子很细。

▲ 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

式和缓,不粗暴。

近义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反义词:暴风骤雨、咄咄逼人 ▲ 精打细算: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 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近义词:克勤克俭、一丝不苟 / 反义词:大手大脚、粗心大意

6、晓(xiǎo)● 同音字:大小

★ 天明:晓市。拂晓。破晓。报晓。★ 知道,懂得:晓畅。晓得。分晓。★ 使人知道清楚:晓示。晓谕。

▲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近义词:妇孺皆知、众所周知 / 反义词:默默无闻

7、眠(mián)● 同音字:棉花、绵延 ★ 睡觉:安眠。长眠。失眠。

★ 某些动物一定时期内像睡眠那样不食不动:初眠。冬眠。★ 倒卧:一日三眠三起。

▲猫鼠同眠: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近义词:狼狈为奸

二会字

1、觉(jué)

●同音字:决定、口诀、角斗、抉择、绝对、倔强、挖掘、崛起、一蹶不振、咀嚼、昏厥、爵位

★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觉。知觉。触觉。

视觉。觉察。

★ 醒悟:觉悟。觉醒。“觉今是而昨非”。

▲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

多指未加注意。

近义词:神不知,鬼不觉

/ 反义词:惊天动地

2、啼(tí)

● 同音字:提水、题目、马蹄、★ 哭,出声地哭:啼哭。啼泣。悲啼。啼笑皆非。★ 鸟兽叫:啼鸣。啼叫。虎啸猿啼。

▲啼笑皆非: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

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4.苏教版语文二下台湾的蝴蝶谷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细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了解台湾蝴蝶谷的由来,以及每年春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观察画面和朗读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多媒体出示地图,白板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台湾在哪里?

用聚光灯功能显示台湾岛,出示台湾地图

谈话揭题: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东南沿海的台湾就是个美丽的地方,谁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2.填空练习:白板出示、点击在括号里显示词语。

祖国的宝岛(蝴蝶谷)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3.是啊,台湾岛的确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走一走,看一看吧!(出示课题:19 台湾的蝴蝶谷,齐读)4.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悟第二自然段。

1.那我们赶快来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自由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数数有几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出示山和山谷图片?美吗?

(2)你们看,一群群蝴蝶赶来了。(演示多媒体课件)A 你们看到了什么?

B 出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自由轻读,想想你从哪个词知道蝴蝶非常多?点出“一群群”。

指名读,齐读,读出蝴蝶的多。

C 这一群群蝴蝶,你觉得美吗?从哪里知道的?点出“色彩斑斓”。A 出示各种颜色飞舞的蝴蝶图:蝴蝶有什么颜色?演示课件

B 课件出示填空:蝴蝶的颜色真多,有的是(),有的是(),还有的是(),真是()。

看图同桌互练,指名说。读好“色彩斑斓”(3)这么多美丽的蝴蝶是怎么来的呀?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蝴蝶飞过花丛,飞过树林,飞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A、自由轻读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B、讨论: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C、这几个词的确用得生动准确。现在你们就是其中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快快飞

到蝴蝶谷去聚会吧!(学生来到课件前演示蝴蝶飞行经过的地方)点击鼠标会出现各种蝴蝶飞过各个地方。

随机问学生:请问小蝴蝶,为什么你们都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交流。D、指导朗读:是呀!有谁不想去那么美丽的蝴蝶谷呢!在赶往山谷的路上,你们的心情怎样?从哪看出来?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了蝴蝶飞得轻快、活泼,赶着聚会去了。齐读句子。

4、总结:台湾的山多,山谷多,蝴蝶们都来聚会啦!所以,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三、感悟第三自然段。

1、过渡:这么多的蝴蝶,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我们也来到了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了,此时的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后,引读:蝴蝶谷里的景色--。

3、我们看到了几种迷人的山谷呢?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山谷再仔细读一读,想想:迷人在哪里?

4、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山谷吗? 交流,课件出示相应句子:

(1)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谷,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A、自己读读,说说迷人在哪里?

B、出示:金光灿灿。指名读。说说什么东西是金光灿灿的? C、再读句子,想想为什么此时的山谷会“金光灿灿”? 播放课件:黄色蝴蝶在飞舞。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D、师语言描述:是啊,在树木花草间,山石溪水畔,黄蝴蝶一只挨着一只,一片连着一片,浩浩荡荡,金光灿灿。看到这里,你还有什么感受呀?再次读词,齐读“十分壮观”(板书)。

E、指名朗读,评议:听了他的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齐读。

(2)课件出示句子: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A、请大家细细读读,想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种蝴蝶谷很迷人?交流。B、课件出示各种颜色蝴蝶飞舞的动画图片,理解、板书“五彩缤纷”。指名读,说说读了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哪个词语的意思和它很相近? C、理解、板书“上下翻飞”。课件演示蝴蝶上下翻飞的动作,你们看,这就是“上下翻飞”,从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播放课件:小朋友,这样的情景就像--课文里把蝴蝶比作花瓣,为什么呢?(蝴蝶是五彩缤纷的,花瓣也是五颜六色的,色彩相像;蝴蝶在上下飞舞,花瓣也在空中轻轻飘动,姿态相像„„)

E、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能用读表达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评议。

5、多美的蝴蝶谷呀!请你把你喜欢的蝴蝶谷留在你的脑海里。(学生自由练习背诵,配乐指名背)。

6.“同学们,台湾是就这两个蝴蝶谷吗?猜一猜,台湾还会有哪些蝴蝶谷?

出示图片:

“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紫颜色的蝴蝶,这些蝴蝶翩翩起舞,就傍晚天边的晚霞。” “有的山谷里都是白颜色的蝴蝶,一群群白蝴蝶在绿草丛中穿来穿去,就像海洋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

“我来到红蝶谷,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有的飞到我的发辫上,有的停在我的肩膀上,有的围着我的花裙子翩翩起舞。”

四、感悟第四自然段。

1、过渡:蝴蝶谷的景象这么迷人奇特,蝴蝶这么美丽可爱,所以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2、看看图,想一想,蝴蝶是怎样欢迎客人的?交流。

3、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可以从哪个词语看出来?交流,读好“翩翩起舞、团团围住”。它们会对游客说什么呢?游客们来到迷人的蝴蝶谷,会说什么呢?

4、选出部分同学和老师做游客,其余学生做蝴蝶,演一演。

5、师小结:受到小蝴蝶们热情的欢迎,你们感觉怎么样?小蝴蝶真是一群可爱、聪明的小精灵呀!

6、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

视频:蝴蝶谷。小蝴蝶做导游。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知道了为什么叫蝴蝶谷,领略了蝴蝶谷迷人的景象,蝴蝶的美丽可爱。

板书设计:

19台湾的蝴蝶谷

黄蝴蝶:金光灿灿 十分壮观

5.苏教版二下知识点总结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掌握1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4、积累文中描写动作、神态的四字词语。教学重难点:

1.2.3.认识文中生字并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积累文中描写动作、神态的四字词语。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图:狐狸)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只狐狸吗?(狡猾)看老师来写“狐”这个字。记字形。

2、出示老虎图:这又是谁呢?你能用一个词说说老虎吗?(威风、凶猛、凶恶)跟老师一起来写“虎”:虎头小,尾巴长,几字里面藏。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的故事。(完整板书)这是一个成语。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4、你知道威是什么意思么?威就是威风,它还是一个生字。记字形,看着笔顺图,说一说威怎样写。

5、“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要求: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了再接着往下读。并且还要想一想,课文中的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这个成语的意思。生自读,指名回答。

3、(出示最后小节):原来,“假”在这里就是借的意思。记生字“假”。在《西游记》中,有一个故事叫“真假美猴王”,假,还有一个反义词,就是“真”。还有一个多月,小朋友就要放寒假了,“假”还是一个多音字。

三、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狐狸是怎样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呢?现在,我们就到森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指名读。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窜”是什么意思?(乱跑,逃走)

虽然狐狸飞快地窜过,可还是被老虎逮到了,多么凶恶的老虎呀。齐读第一小节。

2、学习2-6小节

(1)老虎这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来又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自读2-6小节。

出示第二小节:出示骨碌一转 扯着嗓子 骨碌一转:表演。

扯着嗓子:扯本来是拉的意思。扯着嗓子,拉长的是什么?(声音拉长)扯着嗓子说话可跟我们平时说话不一样。指名读:你敢吃我?(2)出示:违抗、命令、胆子、爪子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两个轻声)A、抗:组词 反抗、抗击、抗争

B、令:与“今”区分。用古文字帮助记忆字形:“令”下面是一个跪着的人,一点就像人的脚。注意读准后鼻音。(3)指名再读课文。

3、学习第七小节

于是,老虎带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它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这个小节四字词语比较多,出示: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指名做小老师读。

4、看到狐狸大摇大摆的样子,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样表现的呢?指名读,齐读第八小节。引读:原来————。

四、巩固

小朋友表现很棒,这些词语还记得吗?出示生字词。分行读,齐读。齐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狐 假 虎 威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听录音

这个故事大家很熟悉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齐读。

2、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师板书 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借”的意思。

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3、过渡:狐狸为什么要假借老虎的威风呢?请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二、课文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生回答问题。

课文中的“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学生可能回答“跑”。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

2、指名读:看谁能读出狐狸的紧张。评价:有点儿紧张的感觉了。

3、老虎是怎样逮住狐狸的?指名读

你是一只凶猛的老虎,老师听出来了,你特别强调“扑过去”。“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4、点红“窜、扑、逮”,三个动词传神地刻画出老虎的凶猛。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

(二)学习二至五段

1、过渡:看到这样凶猛的老虎,狐狸心惊肉跳,万分紧张,想立刻逃走。狐狸甘心自己被老虎当成美餐?于是,它想出了一主意。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它用什么办法解救自己?

2、读课文时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老虎说的话。

出示对话。读第一句,这是谁说的?它说这话的时候想出办法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眼珠子骨碌一转” “骨碌”是什么意思,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一个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

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读出狐狸的虚张声势。

(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4、老虎是什么反应?为什么一愣?假如你就是这只老虎,你会怎么想?(我是百兽之王,想吃谁就吃谁,你一只小小的狐狸,有什么不敢吃的?难道你有什么来头?)

5、狐狸又说了什么话来吓唬老虎?指名读 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你不能把老虎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要大声、神气的读。怎样读才能让老虎相信和害怕?配上动作表演出来。师范读,学生练读。

6、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又为什么松开了爪子?这时它又会怎么想?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唉,肚子再饿也不能吃这个小家伙,它是老天爷派来的,来头可不小。算了,我还是再到别处找东西填肚子吧!)

(三)学习3-6段

1、过渡:老虎就这样被蒙住了。狐狸看到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为了让老虎相信它,狐狸就进一步说:指名读读狐狸的话,指导表演。

2、、过渡:那么,狐狸带着老虎来到森林里以后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小朋友仔细读一读7~8自然段。等一下我想请小朋友把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事表演一下。

就这样,老虎跟着狐狸往森林深处走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读一读七至八自然段,给要强调的词点上点儿重读;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

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一个小朋友读书

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吗?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出示:纳闷)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呀,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的,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它们为什么“撒腿就跑”?(指导读出害怕的语气)(请当导演的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

6、教师根据表演评议,帮助理解有关词语。(出示卡片)

理解: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7、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

8、小朋友,当老虎看到小动物们撒腿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先在本子上写一写。(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四)、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现在我们知道了狐狸为什么借老虎的威风了。指名答。男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齐读课文

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老虎)百兽们根本就不是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由来.最后让我们把课文有感情的读一遍,齐读。

四、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2、总结

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五、续编故事:

6.(苏教版五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六

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X=40

X=10

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

=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

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10、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5、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成三类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1

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在所有的质数中,2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有

3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按照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两类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5、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6、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7、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8、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9、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列举法、图示法、短除法

......)

①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②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③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0、质因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11、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2、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相邻的偶数(奇数)相差2。

13、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3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数字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个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因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5、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6、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方法:是(占)前面的数除以后面的数写成分数。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8、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9、所有分母相同且分母为大于2整数的最简真分数和为一整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写作,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母为指定的分母。

16、大于3/7而小于5/7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1/7的分数只有4/7一个。

17、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18、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19、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0、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1、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

22、球的反弹实验  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2(1);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

6、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第六单元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决定的。(半圆与直径的组合也是扇形)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π>3.14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C圆÷2π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16、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c/2=πr)。即:S长方形=

a

×

b  S圆

=

πr

×

r =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2

C半圆=C/2+d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的平方

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π(-)

22、常用的平方数:=121

=144

=169

=196

=225

=256

=289

=324

=361

=400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运用转化的策略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转化前后图形变化了,但大小不变。

2、计算小数的除法时,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可以把异分母分数装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4、在进行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把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计算。

7.苏教版六下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七

1、无辜:辜,罪。 和蔼可亲:蔼,和善。 至仁至义:至,最。仁,仁慈。义,正义。

2、聂将军,是聂荣臻,他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其他九位元帅是:朱德、彭德怀、陈毅、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

3、本课生动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的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深厚的友谊。本课生动描写了四个画面:叮嘱、照料、送别、谢恩。(课文按事情发展发展顺序依次写了 救出孤女 、 照料孤女、 送归孤女、孤女谢恩 这些内容。)

4、聂将军人物形象:爱憎分明、宽仁大义(至仁至义)、不卑不亢、胸怀宽广

5、由美穗子的感恩想到的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6、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 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具有慈善心肠和宽大的胸怀。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 他为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7、与“救命之恩” 同结构的成语 万物之灵、不败之地、八拜之交、不白之冤、一面之缘

与“至仁至义” 同结构的成语 百发百中,一心一意、不屈不挠、无法无天、十全十美

8、日本人民称聂荣臻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句话中的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 __ A.表示讽刺或否定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引用

9、如果你是四十年后来看望聂将军的美穗子,你最想对聂将军说: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我对中国人民的宽容与仁慈永世不忘,我会用行动为促进中日之间的友谊作出贡献……

10、本课词语:聂荣臻、无辜、和蔼、菩萨、至仁至义、残忍

8.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八

多音字:

燕:yàn燕子 yān燕国

藏:cáng埋藏 zàng宝藏

禁:jīn不禁 jìn禁止

散:sàn散步 sǎn散漫

近义词:

匆匆——匆忙 确乎——的确

空虚——空乏 挪移——挪动

觉察——发觉 徘徊——彷徨

反义词:

匆匆——缓缓 聪明——愚蠢

空虚——充实 徘徊——果断

词语扩展:

“千~万~”式:

千门万户 千言万语 千山万水

千变万化 千呼万唤 千军万马

千秋万代 千恩万谢 千辛万苦

千丝万缕 千头万绪 千思万虑

ABB式:

头涔涔 泪潸潸 雾蒙蒙 喜洋洋

泪汪汪 湿淋淋 笑盈盈 明晃晃

懒洋洋 沉甸甸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空荡荡

课内词语:

确乎 空虚 不禁 挪移 觉察 叹息

徘徊 微风 何曾 游丝 ..

理解词语: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挪动;移动。

【茫茫然】对事理全无所知。

六年级下册语文《骑鹅旅行记(节选)》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瑞典女文学家,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从小就爱听祖母讲古老的庄园故事,这对她后来的写作起了很大作用。在一所女子学校担任历史、地理教师时,她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骑鹅旅行记》是她为儿童而写的长篇童话,也是世界文学第一部也是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二、多音字

冠:ɡuān (鸡冠) ɡuàn (冠军)

更:gēng(三更半夜) gèng(更加)

挣:zhèng(挣脱 )zhēng(挣扎)

三、近义词

估计——估量 仍然——仍旧 幸好——幸亏

障碍——阻碍 忍受——忍耐 缘故——缘由

和善——善良 后悔——懊悔 捣蛋——捣乱

示弱——认输 锋利——锐利 照样——依旧

一丝不动——纹丝不动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头晕目眩——头晕眼花

四、反义词

精心——粗心 弱小——强大 断定——怀疑

和善——凶恶 光滑——粗糙 舒服——难受

一模一样——截然不同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一清二楚——模糊不得

五、理解词语

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

乌合之众: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乌合,像乌鸦那样聚集。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恼怒:生气,发怒。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径直: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混乱:没条理,没秩序。

报应: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多指种恶因得恶果。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漫游:随意游览。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能解决问题。

九牛二虎之力:形容很大的力量。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最繁琐的。内容多,量大。因此我采用了两步制。将知识分层次复习。简单的要学生在家里完成复习,教师抽查。如字.词的复习。

每天要求学生安排一定的复习时间,教师通过告诉学生第二天抽查的内容,掌握学生每天的复习量,并要求学生结成复习小组,互相督促,当天的复习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形成生生互动的良好模式。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复习方法

词语的理解我放到课文复习中去,并要求学生上学必须带字典,不懂,不能先问,要自己查,小组商议,讨论,直至弄懂,不能留尾巴。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效果极好。在

此同时,我不失时机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分析理解,既增长了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基础知识中比较复杂的是语法知识。小学不要求教师明确地讲授各种语法知识,只要求学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如:关联词语的使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都是很笼统地描述。因此学生记忆不深刻,问题比较多,如果单纯靠老师讲,有些问题就会错过。于是我采用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相关例句引导学生分析,掌握方法。

课下要学生分组,利用手头的复习资料查找相关的题目,并进行分类。课堂上,变老师问而学生问,而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的质疑,采用抓重点难点的方法复习,讲解。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布置相应的练习。

9.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篇九

第一单元

*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

*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8、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

9、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形状)分类的。

10、(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1、(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12、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

13、古时候用(树枝、茅草)造房子;现在用(钢筋、水泥、砖块)建造平房大厦。

14、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第三单元

1、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

2、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萝卜、胡萝卜、甘薯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马铃薯、生姜、水仙、吊兰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落地生根、宝石花等。

*

4、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5、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

6、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

7、(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

8、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海葵——无性繁殖(出芽繁殖、分裂繁殖); *

9、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10、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11、、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

12、我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等情形。

*

13、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厘米,体重3千克左右)。

14、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

15、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方法:①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②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③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等。

第四单元

1、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2、(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3、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

4、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5、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6、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

7、(沉积岩)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

8、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9、(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

10、(石油、天然气)是(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

11、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

12、大自然中成分集中,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13、(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4、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颜色。

15、赤铁矿是(棕红色)的。把(赤铁矿)磨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可以做成颜料。*

16、(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17、(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橡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

*

18、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石英)。

*

19、(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是按照由软到硬的顺序排列的。

*20、(滑石)是(最软)的矿物。纯净的滑石是生产(化妆用品)的好原料。

*

2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金刚石是制作(玻璃刀)的材料。

22、(石英)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可做各种首饰。

23、(萤石)又称(氟石),是制造(牙膏)的重要原料。

24、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正在日益减少。

*

25、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6、(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

27、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的是:(1)要节约使用矿物资源。(2)回收利用矿物资源(3)要保护好这些矿物资源(4)积极开发新资源(5)加强宣传

28、据资料统计,我国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第五单元

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大脑)。*

2、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80%),约1120克。*

3、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

*

4、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

5、大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的。

*

6、大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

7、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支配(左侧)身体的运动。

*

8、人的大脑中,(左脑)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脑)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

9、保护大脑的方法有: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全面均衡的营养;④保持欢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

*

10、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

11、(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

12、大脑是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

*

13、(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14、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

15、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

16、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

17、人体内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等。

*

18、耳朵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听觉)。

第六单元

*

1、交流是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

2、质疑就是有(根据的)对自己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

3、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描述、讨论、辩论),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图表、海报、图画)。*

上一篇:材料学调查报告下一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