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2024-06-22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8篇)

1.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篇一

2021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中的氧气用于炼钢,因为它具有可燃性

C.空气质量级别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D.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量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

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3.工业制氧气与实验室制氧气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

.前者使用的是固体后者使用的是气体

C

.这两种方法制得的氧气的性质不同

D

.两种方法都是分解反应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B

.氧气易溶于水,水中生物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生存

C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燃料

5.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来为其提供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C

.氧气极易溶于水

D

.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二、填空题:

6.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将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金属镁在C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②液体A遇黑色粉末B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7.空气中氧气约占21%,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工业制氧气的流程图:

(1)

工业上利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在蒸发的过程中,________先被蒸发出来(填“氮气”或“氧气”)。

(3)

从微观的角度看,空气液化的原因是________。

8.如图是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的微观示意图。

(1)

“分离液态空气法”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下列能表示液态空气微观示意图的是________。

(3)

下列关于“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的说法中:

①洁净空气是纯净物;②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③液氧比液氮沸点高;④此方法既可得到氧气又可得到氮气。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9.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请回忆教材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属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2)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

(问题提出)

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

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写出氢氧化亚铁的符号________。然后生成氢氧化铁。最终生成铁锈。

(4)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

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

10.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性质。

(1)

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用B装置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试管口填加的物质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

用装置D收集氧气,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时才可以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

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实验结束时需要注意的操作是________。

(5)

把烧的红热的木炭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注意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6)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把铁丝打磨光亮,并________。点燃系在细铁丝下的火柴,待________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预先放入少量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篇二

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以教材和《中考指要》为抓手

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 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知识的整理归类, 系统复习, 俗称“梳辫子”, 经常这样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 久而久之, 我们所学知识就很清晰地印在大脑里。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 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 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 定义、性质和判定, 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 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 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 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 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 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抓住常用公式, 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是很有帮助的。此外, 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 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 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 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 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课本为主, 绝不能脱离课本, 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体系;搞清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抓住基本题型, 记住常用公式, 理解来龙去脉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 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 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 胜过做大量习题, 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轮复习一般分为三十课时左右, 可以以《中考指要》为复习的教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 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 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 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 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复习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 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于课本, 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 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 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 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 这样在解题时, 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 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 选出最佳组合信息, 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以当堂反馈和周测为抓手

数学中考试题中, 基础分值占的最多。从近几年数学学科的中考试卷结构看难易比例为7:2:1因此,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 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解题训练应立足于中、低档综合题。中、低档综合题训练价值高, 因为它占中考数学试题的70%~80%。中、低档综合题要讲的深、学的透, 教师讲的清楚, 学生听得明白。一定要规范解题步骤。习题来自课本题和历年中考题的改编。要抓住基础概念, 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 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

念, 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 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 这是非常危险的。

中考前的大考、小考, 同学们不仅要重视它, 还要体验它。有一些同学对老师频繁的考试, 挺烦躁的, 不理解, 其实很多同学都说, 中考后才知道那些考试很重要, 不经过那些考试的锻炼, 突然进入中考, 肯定要失败。所以这些同学要力求一种体验, 日常考试是一种锻炼, 一个机会。可要求学生每周完成至少一套中考模拟训练题, 至少让学生完成前120分的题目, 完成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每堂课都需有课堂反馈, 选题要难度适宜, 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回忆每个知识点, 即把知识点设计成为题目的形式显性化, 并且注意是直接的显示, 没有任何的变形, 基础达标练习: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以便教师能在课内批改、反馈, 注意控制题量和难度, 尽量能在本节课内完成。能力提高训练练习:这是一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数量不宜多, 举一反三, 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加强落实:千法、万法, 落实好才是好法。初三复习每一步都离不开知识是落实, 哪位同学知识落实得好, 将来在中考中的收效就比较大。要经常性地进行归纳, 没有知识是归纳总结, 就没有知识的落实。特别是每次练习和考试的失误, 要认真总结, 防止今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重视数学思想及解题方法的总结———以纠错练习为抓手

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 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 并有目的地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 做到举一反三, 化繁为简, 分步突破;而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 要将较为简单的题组合成较有价值的综合题。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 因而, 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 否则, 一方面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心理负担。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 不是追求面面俱到, 而是重点内容得多用时间, 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 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 增大思维容量, 少做无用功, 重点突出, 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 学有收获, 学有发展。重视复习课中的典型的例题的讲解。例题不是习题,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习题最好来源于课本, 对课本上题目进行演变, 如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 改变题目的问法, 看看会得出什么结果, 这就是“变式训练”;运用一题多拓,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导一题多变, 深化思维的灵活性;提倡一题多解, 提高思维的独创性。不要只追求做题数量, 而要追求做题的质量。糊糊涂涂做三套, 不如明明白白做一套, 要讲质量, 讲效果。只追求数量, 什么问题都摸棱两可, 知道的越多越糊涂。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 用多种方法做, 全方位地“透视”;其余题目则一般化地做;有把握的题目、做过多遍的题目可以不做。建备忘录, 对疑难问题和错误随时记录, 不能轻易放过。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记下来以备以后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 才能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 劣势变为优势, 否则问题得不到解决, 学习成绩就很难得到提高。把每次考试当中, 不会的题抄在本上。中考前的所有考试差错, 都写在笔记本上。现在也不用从头到尾把所有的书再看一遍, 重点放在错误改正本上。

四、重视解题规范速度———以近三年的中考评分标准为抓手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 特别是近年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 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 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 不要会做而不得分。要抓住中考动向, 勤练解题规范。很多学生认为, 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 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 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 要规范书写过程, 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 “准”尤为重要。“快”则是平时训练的结果。因此, 平时做题, 既要做到“准”又要做到“快”, 而不是只要做对即可。最后的综合复习中要注意书写要求, 特别是做完历年的中考题后不能完事大吉, 而要针对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检验自己实际的得分情况, 不仅要自己分析, 必要时还要请教老师, 这样才能做到针对自己平时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对试题的错误要认真分析, 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提高复习课的效益,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知识网络和知识系统结构, 经历知识的再现与发展过程, 关注内容设计, 关注课堂教学, 关注题型的归纳和思想的总结, 逐步掌握思维方法与形成解题技能。

摘要:通过复习,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条理化, 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双基知识、分析和解题的能力;通过综合题,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知识, 开发智力, 形成能力, 得到升华。

3.初三英语中考第一轮复习思路 篇三

依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理念,复习课通常分为分册复习、专项训练、综合模拟三个阶段。其中任务最艰巨的就是第一阶段的复习。下面是第一阶段复习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课内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紧紧依据课本,扎实复习教材,强调复习的针对性、渐进性和透彻性。针对学生最可能遗忘或理解不透彻的基础知识,在搞好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同时着重讲清难点,揭示规律,指导运用。

课上,我们既坚持用传统的但行之有效的手段来达到复习的目标,又大胆地采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营造活跃、和谐的复习教学氛围,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复习密度,增加练习容量,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复习热情,把听、說、读、写串联成有机的整体,适时、巧妙地把竞赛、辩论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自始至终让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针对学生复习读书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记忆。可以让学生利用中考指南附表巧背单词;教师还可以下载按词性分类的词汇表让学生随身携带,随时温习,用零碎时间记忆。

2.词汇复习可以以点带面,把“四会”词汇常考知识点讲解到位。重视培养学生能在上下文中理解《词汇表》中的兼类词、多义词的能力并重点强化默写这些词。

3.每天坚持5分钟的值日报告,旨在加强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课外

1.课后教师要坚持“精讲精练”,杜绝“题海战术”。所用的复习资料要求信息新鲜,题型得当,练习到位;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拼盘”“剪贴”形式,重新组题或自编补充内容以求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2.鼓励学生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或任务型阅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

3.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首字母填空训练和写作训练,小组合作,相互检查、评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处理好考试与教学、课标与教材、基础与能力、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温馨氛围,激活学生兴趣,最终达到效果的最化化。

4.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篇四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2、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近快,7远慢)

3、黄赤交角

①大小: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大小为23.5°(23026,)。

②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③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日变化: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②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受太阳直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3.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半球,则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不同半球,则纬度差为两点纬度相加。

4.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 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 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③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5.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篇五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价格问题

1、什么是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3、影响价格的因素

除价值决定之外;

(1)供求影响价格: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

供求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不平衡与平衡。不平衡包括供过于求(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供小于求)

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2)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供给变化与需求变化对价格的涨跌的变化影响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价格的影响

归纳:总思路:A.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格是受价值规律支配的。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③货币的价值量(成反比)。

④纸币的发行量。

⑤国家的宏观政策(价格政策等宏观调控)。

⑥其它: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季节、购买心理、流通环节的多少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B.不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优质产品之所以优价是因为其价值大);

②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当然,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有实力定较低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只有商品价值对价格起决定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主要受供求的影响。)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①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讲解:这就是为什么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很高而经过一段时间价格回落的道理)。注意:a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因此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没有意义。b个别生产者不能改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个别生产者没有意义。c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能赚钱,可能亏本。

d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在流通中实现。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产品数量)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价值规律问题(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1)基本内容

第一,在商品生产领域: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二,在商品交换领域: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生产决定交换,两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正确理解等价交换

a等价交换的含义:货币出现以前: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出现以后:价格与价值相符。b等价交换原则只适用于商品经济活动,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否则会诱发权钱交易、见利忘义。c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d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别场合,(是从总体上说的)、(只存在于平均数中)。e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买卖双方地位平等、机会均等地进出市场,平等竞争,平等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价格与供求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价格:之所以会波动→因为供求影响价格。之所以不会无限涨落→直接原因是价格也会影响供求。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变化,价格不一定变化。

供求紧张≠供不应求 市场形成价格(价格由市场决定):即价格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供求、价值都可能是某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只有价值才是根本原因。

(3)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棒子)。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鞭子)。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筛子)。

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既不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规律,也不是某一个社会(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这也是正是我们为什么放弃计划经济而选择市场经济的客观原因。)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需要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b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三个方面的调节作用,可以归结为一点,即: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c市场能够较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说到底是通过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

三、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种普遍现象被称为“需求法则”)“买涨不买跌”不违背需求定理。(需求定律认为,一般来说,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化,但“买涨不买跌”似乎与这一定理相反。但是当我们引入“预期价格”这个概念时,我们也完全可以将这种相反的情况纳入需求定理的意义范围内。因为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心里的预期价格却是低的。比如当物品的价格从9元上涨到10元时,人们会认为从现在这个10元开始,这个物品现在的价格是最低的,因为他们预期以后的价格会越来越涨,11元、12元、13元...。因此当价格上涨时,人们的需求购买行为选择的仍然是价格最低的时候。反之亦然。可见人们的“买涨不买跌”仍然是受需求定理支配的。)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可代替程度高的商品需求弹性大,可代替程度低的商品需求弹性小。

补充:最高限价(也叫限制价格、低价政策)和最低限价(也叫支持价格、高价政策)

最低限价:对需求弹性小的某些商品(如粮食),政府可以实行最低限价(即此时高于供求形成的正常价格),以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但其结果是该商品供过于求,则政府必须以相应措施应对。

最高限价:对于需求弹性大的某些商品(通常对消费者的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医院的专家门诊),政府可以实行最高限价(即此时低于供求形成的正常价格),意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其结果是该商品供不应求,可能导致抢购或黑市交易,则政府必须以相应措施应对。(2)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替代品的含义

②互补品的含义

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即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供给定理)。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供给量增多;反之,供给量减少。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寻求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取更多利润)。提价:刺激生产;抑制消费。

本课结论:不管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遵循价值规律,时刻关注价格的变化,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补充: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宏观)。(市场的这一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强调了市场调节资源在各部门的流入流出中达到均衡,实现了资源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②市场通过利益杠杆的作用,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微观)。③市场促使生产者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中观)。

三、误区点拨

1.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吗?

错误。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价格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毫无意义吗?

错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 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以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吗?

有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商品的数量有关。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常数,商品的数量多少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增多,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反之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

4.有人认为,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保持不变。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同比例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同比例降低。

5.有人认为,价格上升,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以上说法是不准确的。一般地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消费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6.当供不应求时,“物以稀为贵”,当供过于求时,“货多不值钱”、“谷贱伤农”。所以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吗?

错误。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价格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都相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不同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要求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等,在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则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2)由于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背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并非每一次商品交换都能实现双方价值量相等。因此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篇六

1.定语从句的概念: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定语从句。

2.先行词: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叫先行词。

3.关系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连词叫关系词。如that、which、who、whom、whose、where、when等。

4.由that、which、who、whom、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词 指代 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

that 既指人也指物 作主语、宾语

which 指物 作主语、宾语

who 指人 作主语

whom 指人 作宾语

whose 既指人也指物 作定语

二、定语从句:1.先行词是物时,一般情况既可用that,which均可.但下列情况,只用that不用which。

1).当先行词为指物的不定代词,如all、everything、something、anything、nothing、none、the one等时,只能用that。There is nothing ______ I can do for you .

2).先行词被the only,the very,the last,all,no,little等词修饰,只用that。This is the very book ___ I’m looking for .

3).先行词被序数词修饰时,只用that . This is the first nextbook ______ I studied in the middle school .

4).先行词为最高级或被最高级修饰时,只能用that。

Th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mountain ______ I have ever seen .=I have _____ seen _____ a beautiful mountian .

5).先行词既有人也有物时,只能that 。 He told us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and persons _______ we had .

2.先行词是物时,一般情况既可用that也可用which.但下列情况,只能用which不用that。

1).关系代词前有介词时,关系词只能用which 。This is the building in ______ he lives .

2).先行词本身是that时,关系词只能用which 。The clock is that _____ tells the time .

3).引导非限定性的定语从句(先行词是物且先行词与关系词用逗号隔开),关系词用which。

His book , ______ was lost last week , has been found now.

3.先行词是人时,一般情况下既可用who 也可用that 。但以下情况下,只能用who。

1).当先行词为those、one、ones、anyone且作主语时,一般用who .Those ____ are singing are all my classmates .

2).在there be 句型中,先行词指人时,只能用who。指物时用that。There is a girl ______ expects to see you .

3).当先行词是I、you、he、they等时,只能用who 。He ______ plays with fire gets burned .

三、定语从句 由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引导的定语从句。

where = in / at +which when = in / on / at +which why = for + which

1.由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1).先行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2).在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

Is this the house ____ you lived ?= Is this the house ____ ___ you lived ?= Is this the house ___ you lived in ?

2.由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1).先行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2).在定语从句中作时间状语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 I met him .=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 ____ I met him.

注:先行词是the last time 时,when 可省略。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saw the parrot ?

3.由why引导的定语从句。先行词为reason 时,一般用why 。 why在句中作原因状语。

We don’t know the reason ______ they didn’t come .

四、注意事项:

1.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时,常可省略。The story _____ he told was very popular .

A.who B.whom C.whose D. /

2.that、who、which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应与先行词保持一致。

I loves singers who _______(write) their own songs ./She is one of the girls who ______(study) hard .

3.定语从句中whose 的确定:无论先行词是人或物,在定语从句中做定语用whose。

判断:看定语从句的主语前有无限定词(my、your、Jim’s等),若没有,则用whose 。

7.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篇七

1 问题提出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 教学案讲义的编制是每位高三老师都要涉及到的问题, 同时较少在刊物中看到有关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案讲义在编制形式、编制规范等方面的介绍, 使得高三化学复习的讲义处于各地各校各特色, 少有规范和严谨的状况, 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作坊式”的编制模式。这种状况既不利于达成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也不利于高三化学教学的研究。

2 问题讨论

2.1 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的编制

一轮复习是高三化学总复习的重中之重, 有夯实基础、构成网络、形成系统的作用。通过一轮复习, 应该使学生达到“四化”, 即基础全面化、知识系统化、解题合理化、书写规范化。因此一轮复习讲义的编制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基础知识的整理。应较全面地列出必须了解、掌握的知识点, 针对本节复习重难点, 可以通过图表或框架来帮助学生构成知识网络。

第二, 例题、训练题和习题的筛选。所选题目要立足基础, 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基础的作业。

案例一:《离子反应》的复习教学案 (节选)

一复习课题:离子反应

二复习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考试说明而定

三复习重难点:依据能力要求和学情而定

四复习方法:重难点突破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五推荐参考资料:可以是某书、报、杂志或某网站

六复习过程:这是教学案的核心, 编写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复习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 体现新课程理念。譬如《离子反应》, 示例如下:

(一) 知识点梳理以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将知识体系呈现, 通过课堂提问来反馈学情, 掌握授课重点

(1)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

B.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为:H++OH-=H2O ()

……

(二) 例题部分以例题带动知识点的复习, 注重知识点的运用, 强调学生参与意识, 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例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

B.向明矾[KAl (SO4) 2]溶液中逐滴加入Ba (OH) 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

……

(三) 归纳小结依据例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离子反应书写的基本方法及考查热点, 是学生收获的部分, 是知识点理论化阶段。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 变式题根据例题中知识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 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 激发他们利用能力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七课堂练习:编制5分钟左右的针对性练习, 巩固课堂复习效果。

2.2 二轮复习教学案讲义的编制

二轮复习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是属于“升华”的部分, 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深化理解、综合应用的过程。所以, 二轮复习的教学案讲义编制应该有别于一轮复习。从形式上应先明确考试说明要求, 包括知识点要求、能力要求, 明确达成目标。教学案设计要紧紧围绕目标确定讲解内容及选编的例题与习题。内容上应侧重于整合、综合。以典型例题带知识网络, 以培养学生能力、强化基础为复习重点。为突出复习效果, “复习过程”的形式可以多样, 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境或相互讨论、研究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并达到复习效果。“复习过程”的编写, 体现了老师的创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案例二:《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复习的教学案 (本例复习过程侧重的情境是讨论与探究)

一复习课题: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

二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烃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特点……

三复习重点:

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性质及其发生的反应类型

四复习难点:

官能团的反应原理 (断、成键情况)

五复习过程:

(一) 例题

例题1假如你是高考命题专家

青霉素经“化学修饰” (即半合成) 后, 可得到许多效果很好的抗生素, 羟氨苄青霉素 (又名阿莫西林) 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结构为: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以阿莫西林为背景材料, 完成命题及互答。提示:以官能团 (或活性原子团) 为出发点。……

(二) 归纳:根据学生命题情况, 概括常见官能团的种类和性质。

例题2假如你是化学教育专家

请依据例1提供的有机物, 分析其特点。

(三) 变式题 (略)

……

六:课堂练习 (略)

3 结束语

3.1 两轮复习的教学案讲义在栏目设置形式的小结

3.2 两轮复习教学案讲义在教学内容编制要求的小结

作为教学案讲义, 应该有别于市场上的图书资料, 其功能应该是更实用、更贴近教学实际, 因此应少点花头。在讲义编制方面, 应注意到四个“凡是”:凡是书本上有的不要以抄录形式重复出现, 以节约版面;凡是与本节内容关联不大的不要牵扯以免冲淡重点;凡是难度很大练习效率不高的题目一定要减掉, 以节约宝贵时间;凡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的内容一定要列出, 以夯实基础。

3.3 讨论的意义

本文从编制形式和内容要求上对不同复习阶段教学案讲义作了对比和举例, 从而明确了编制复习讲义的一般规律。作为窗口年级, 高三复习讲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抛砖引玉, 笔者更希望大家就此进行讨论。希望我们高三化学教学案讲义的编制能更加规范化, 更适应新课程体系的要求, 疟更有利于高三复习效率的提高。

摘要:使用教学案是提升高三复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而教学案的编制缺少规范。本文依据新课程要求和各复习阶段的特点, 对两轮复习中教学案编制的特点作了一些分析, 提出了编制的基本策略。

8.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篇八

一、明确目标,树立信心

面向全体学生,以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争取基础题人人过关,与所学知识逐一见面,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练有所获,尤其重要的是唤起非优秀学生的学习愿望与信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第二阶段复习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也是重视基础、扎实训练、全面过关、全面排查知识盲点的复习备考阶段。所以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三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材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材,试题的构成是在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

1.细拟计划,超前复习。本轮复习一开始就要明确考试要求、考试范围,教育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要有重点,周密,容易执行,安排上最好是能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并适度超前,复习时可以按照知识板块进行,搞清每一个知识板块的各种题型,并做到能熟练地对付各种题型。上课之前,把相应的章节温习一遍,把有关知识进行初步梳理,适当完成一些回顾性的练习,记下主要困难。这样上课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交流关键性的问题,就能明确哪些知识有缺漏,哪些知识重要,哪些地方容易,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上课,可以得到老师的特殊帮助,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因此我们提倡超前复习,要注意,教师的工作是帮助复习,不是代替复习。

2.“读薄”教材。一是通读加精读,理解、识记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并从中概括出知识的前后联系、区别,进而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知识的系统,如教材中每章后的小结即是一章的精华,是读教材的提纲;二是读例题,习题时自己要重新推演例题,重点是进一步体会,熟练其包含的各种基本技能,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技能,领悟所突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读教材时要求学生必须手中有笔,有练习本,然后“眼、手、脑”并举,不仅动笔演练例、习题,默记概念、定理、公式,熟记其“关键词、关键语句”。

这阶段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3.善于反思总结,提高解题能力。解题后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体会命题意图,优化过程,探索规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解题经验,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梳理,更要关注题后反思与总结,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以期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解题后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对所解题的结构理解清楚,以便形成迁移。考虑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易出错?原因何在?如何防止?

(2)对解题方法重新评价,以期找出最优解法。考虑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数学思想?想法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有无规律可循?有无它法?

(3)对题目的重要步骤进行分析,以便抓住解题关键,考虑解题的难点何在?你是如何突破的?能否用其他方法导出这个结果?再比较哪种方法是本质的、最好的、简单的?

(4)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变换,以便使问题系统化。考虑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何结构特点,运用这些特征是否可以将条件加以改变,结论加以引申,题型加以更新,解法加以推广。中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次考试,从知识目标要求来说应是课程的最高目标,为了避免“超标”之嫌,综合有关知识,形成一个题目而涉及的各部分知识目标要求相对不高,这是命题常用方法。同时,在平时教学中知识的大综合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從进入复习开始就是结合复习内容“每日一题”的捎带进行小综合训练,直至逐步进行大综合训练。

4.注重错题分析,学会对症下药。教师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档案”,认真总结自己做错题目类型和方法。着重分析自己做错的题,找出错在哪里,出错的原因,属于知识没掌握牢固的,要及时补救,夯实基础;属于考试技能技巧的,要吸取教训,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如果做错题目不注意,不下狠劲扭转自己的思维,考场上一旦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会出错的。“错题档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而且是针对自己的。考试前只要拿出它,就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每一个人的错误不同,这就找到了自己的漏洞。争取做到每一类型错过一次之后下次不再错。时间一久,会做的题就越来越多,考试时可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5.梳理主干知识,收缩复习。看着课本目录回忆基本知识体系,把复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总结解题方法,把典型例题分类整理,抓知识的主干,不必要也不可能再把每一个知识点详尽地复习一遍。可以看自己整理的笔记、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公式、定理等,通过“收缩复习”为中考打下坚实而又熟练的知识基础,以便能在中考答题中,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提取知识,做到“八九不离十”。可以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重要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数学思想采用回忆式复习。即合上课本或练习册,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回忆有关知识或解题步骤。回忆式复习的前提是要确认知识或方法的正确性,然后重新思考解题过程,获得解同类题的经验。学会重组、整合、归类、总结知识,形成体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抓住要点,善于归纳

1.集中精力,抓基础概念。每天的基础测验要让学生认真对待,弄清每道题的做法,认真自觉地改错,改错后一定再让老师批改,确认正确才可以。初中数学脉络是由一个个基本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串起来的,其中每一个数学基本概念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例如在一次反馈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若a,b互为相反数,则下列各对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A.-2a和-2bB.a+1和b+1 C.a+1和b-1D.2a和2b”。考后在试卷分析时笔者发现,这个选择题的失分率很高。分析其原因,是学生对相反数的概念理解还停留在“数字相同,符号相反”的层面上,没有抓住“两数和为零”这一本质。事实上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这些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前面这道题折射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的漠视。所以在这一阶段要特别重视对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的复习,要注重在对概念的辨析中理解概念。

2.全面复习中仍需抓重点。三基的全面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要特别抓住:(1)强化运算的快和准,训练出写与表达解题过程的简洁和严谨,上复习课时不要等老师的答案,要尽量自己动手算出结果。(2)对方程、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形、圆、函数,不仅要求会做,还要反复体会知识的纵横联系及其各自的特点。

3.一定量的数学训练与题海战术不能划等号。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只有每天动笔适量做点习题,这样才能保持一种思维的连贯性,考场上才不至于有生疏之感。雄厚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很难想象数学概念不清、运算不准的学生的能力会有多高。做题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学生就是在考试时间不够,丢掉了平时能做出来的题才考砸的,这些教训值得大家三思。建议学生在中等以下难度的题上多花时间。做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量地做,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教师要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

4.在复习中归纳和积累常见的解题方法,领会其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代数中的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转化与化归方法等。还要善于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理解并记住一些典型结论、典型方法,有利于提高解题水平和进度。例如: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与三边之间的关系,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等,都是常用的重要结论;翻折与旋转的对应角或线段相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5.自主学习是必需的加法,交流合作是有用的乘法。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应在复习中学会质疑、探究、合作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一般一个问题十分钟左右没有头绪,则要请教老师或同学,同时注意学习别人是如何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要注意研究解题中所应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善于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产生联想,拓展思维空间。

(作者单位:河北省容城县文体教育局,江西省兴国县枫边乡小学)

上一篇:海关征税操作流程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