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思维导图

2024-09-28

质量管理体系思维导图(精选10篇)

1.质量管理体系思维导图 篇一

以下是管理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的内容,前段时间对这个内容进行了内容的分析和提炼,并做成了一个初步的思维导图,通过导图的形式,对这段内容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梳理,充分的把握住内容的逻辑和知识体系。

管理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会计服务并参与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信息的识别与收集、信息计量与分析、信息的报告和沟通,满足各项管理职能的需要。

(一)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

为了保证企业各项决策的正确性,企业需要收集和分析同该项决策相关的信息,为企业各方面的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依据。管理会计通过信息收集、处理,运用增量分析、差量分析和本一量一利分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些非常规性的短期决策提供依据。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归集和分析现金流量,考察时间价值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现金流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从而为长期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二)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决策选定方案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严密的计划和控制。管理会计通过计划和预算的方式,确定实施方案的步骤和目标。预算是将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和目标逐步分解,使之数量化和具体化,并通过协作勾通层层落实,成为各执行部门的工作目标和依据,也是实施控制的重要环节。

(三)实施经营计划,评价经营业绩实施控制

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能否达到,预算能否顺利实施,有赖于计划和预算实际执行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管理会计通过追踪企业经营活动的预算执行过程,归集实际经营活动中的各项数据资料,通过预算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比较,揭示差异分析差异,发现问题调查分析原因,帮助管理当局对预算实施过程进行控制,指导经营活动按既定的目标运行。同时取得反馈信息,对计划预算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正,以保证计划和预算的客观可行。管理会计还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对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加以客观评价,运用激励机制产生激励效果,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各种管理和激励方式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改善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提升员工敬业精神和士气。

(四)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成本信息的运用。管理会计在参与企业决策、编制计划和预算、帮助管理部门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处处贯穿着成本的确定和成本的计算,因此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是管理会计的职能重要方面。为了适应管理的不同要求,管理会计对成本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的定义;收集和处理成本数据,采用不同方法计量和分析成本。

对内容分析之后,通过查找关键词,做出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2.质量管理体系思维导图 篇二

原因在于:

(1)这些新事物、新问题大多从未接触过,而且很难从以往的工作中找到参考;

(2)这些新事物、新问题大多比较复杂,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和摸索;

(3)隔行如隔山,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学校管理者不可能独立解决所有问题。

作为一名区教育学院的研究人员,我试图为学校管理者寻找走出困境的良药。但是,最初找到的一些办法,不是对学校管理者理论功底要求太高,就是要求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或者是操作性不强。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种较为便利而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来龙去脉

我最早接触到的思维导图工具是MindMapper,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逐渐发现思维导图就是多年来我苦苦寻找的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的金钥匙。它可以让学校管理者比较顺利地去面对一些从未见过的新事物、新问题。如果运用得当,它甚至可以让我们的学校管理充满智慧和创新。

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最早提出,它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类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图文并茂,通过颜色、图像、符码的配合使用让人们的思维变得更具有创造性和多样性。“右脑负责创造性和想象,而左脑则进行逻辑分析。思维导图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同时调动左右脑。”巴赞说:“思维导图能激发字词、图形、色彩、数字、次序和因此勾画出的图景。如果能同时运用左右脑,你的思维就不仅是简单的能量叠加,而是能量倍增。”

原本在思考一些问题时,我习惯于在纸上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经常是从左写到右,像做笔记,或者列清单。但是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难题时,这种老套的办法就成效很低了。如果需要同时考虑的细节超过一定的数量,我就会觉得迷茫、无所适从。那种简单的清单式的记录方法,并不能揭示出众多细节之间的关系和优先顺序。思维导图则完全相反,它模拟的是大脑真正的思考方式,鲜活、跳跃,甚至很直观。然而当我在一张纸上,用字词、图形的网状形式呈现它们时,我的大脑就会对这些因素进行编程,不但会发现更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还能对多种相关细节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这样一来,我的思维方式就有了革命性的改变。那些看似复杂的难题在我脑海中不再是一团乱麻,而是成为了由一些点、线、面、网组成的三维结构。

二、思维导图成为管理决策的助手

于是,我开始将思维导图介绍给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每当有人前来求助,我都会尝试着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他们。其实,制作思维导图的准备工作非常简单:一张A3大小的白纸,至少5种不同颜色的笔,一卷修正带就可以了。

我首先会要求学校管理者将与某一管理难点相关的“核心概念”或“思考主题”画在或写在纸张的中央位置,并尽可能地通过颜色、图案以及文字的变化将概念或主题凸显出来。因为这一个概念或主题是思维导图的灵魂,也是求助者建构各自思维结构的基石。接着,我会要求他们将-些次要概念放在一些分支上,每一条分支上只选择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最后,他们还可以再添加一些颜色和图片,这样可以让思维导图变得更加生动、丰富,也更有利于他们的记忆。

在学习思维导图的初期,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完成一幅思维导图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在我的指导下,两三次以后,大部分学校管理者大约只需要3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份不错的思维导图。

学校管理者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找到困扰自己管理的症结所在,并且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对于那些希望帮助到本校教师的学校管理者来讲,思维导图更是让他们如获至宝。因为,他们不需要再为学科的高度专业化而烦恼了。他们只需要掌握思维导图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到大部分以前爱莫能助的教师了。至于我,也在一次又一次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思维导图的另一种力量。它除了对学校管理中的课程开发、教师发展、学科教研、班级管理有神奇的效果,对校园规划、教室装修、绿化布置、后勤保障等也有不小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助人自助

记得曾经遇到一位小学女校长,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遇到诸多不顺利,如课程开发受阻、个别教师带头闹事、学校出现学生伤害事件等。她逐渐产生了情绪低落、工作倦怠、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等轻度抑郁症的症状,甚至一度想辞去校长职务。为了帮助这位校长重树信心,重新燃起对工作的激情,找到生活的乐趣,我提出指导她创作思维导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从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入手,请她制作一幅以“周末”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刚开始她无从着手。我拿出四支笔,分别是红色、绿色、蓝色、粉色,先用绿色笔在白纸中央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用粉色笔在圈中写下“周末”两字。然后从这个圆向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向用四种颜色的笔画了四条直线,同样各画上一个圆。最后,我把四支笔递给他,鼓励她在四个圆中写点什么。她犹豫良久,写下了“迷人的蓝天”“海边和沙滩”“父母和孩子”“美食和电影”。这时,她的思绪已开始被“周末”这个词激发出无数的画面。我鼓励她继续从这四个词进行发散性思维,把能够想到的景象用词语、图形、标志,甚至商标涂鸦出来。渐渐地她的落笔越来越快,不一会儿就将整张A3纸都涂满了。于是,我再给了她几张纸。就这样,整整一个中午她完成了五张思维导图。在后来的分析中,她告诉我从思维导图中她想起了快乐的童年、慈祥的父母、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她想起了一些以前非常喜欢做的事情,逛街、溜冰、看电影、唱卡拉OK、吃冰激凌等。我请她将这几个词圈出来,并进行美化。她画得很用心,用了所有颜色的笔。

后来,该女校长又来了几次,每次来话都不多,但她都会画上几张思维导图,主题也逐渐由与工作无关的休闲、娱乐,转向课程开发、员工激励、学校制度等方面。她不仅走出了抑郁的困扰,回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中,而且还成为了思维导图制作软件MindMapper的“忠实粉丝”,并将它介绍给了全校的教师。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看似简单,只是画一些圆圈和线条,写出一些词语,标出一些箭头。但是,它的作用往往来自闲适、随意的思考。有时候,越是随意就越能抓到一个人脑海深处最重要的事实和判断,就越能帮助一个学校管理者发现自己成长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最重要的是,思维导图对人的帮助产生于每个人对自我的探索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个人隐私的公开和剖析。因此,它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有助于自我分析与成长的自助工具。

四、思维导图成为学校成长的助推器

曾有学校管理者疑惑地问我:“思维导图画满箭头,句子也不成行,大家能理解吗?”我告诉他:与传统笔记比较,思维导图确实是这样。但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整洁有序的传统笔记,从信息角度讲,其实是杂乱的。因为在那些传统的笔记中,关键信息是隐蔽的,并且混杂于一些不相干的词语中。而思维导图看似充满了凌乱的图表,但是从信息角度来看,却是整洁的,它们能及时地表明重要的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

在我看来,思维导图最可能惠及的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首先,对于人类而言,图像和颜色的吸引力始终大于文字。思维导图通过图画的方式引导思考,在表现形式上就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人类的思维原本就是呈树状发散结构,思维导图就是将人们的这种思维轨迹再现出来。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人们会迅速在不同概念之间架起思维的桥梁,甚至产生一种思维的跳跃,将原本不太可能联系起来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连接。这在无形中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行为产生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质量管理体系思维导图 篇三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 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是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与其相关的词或者图像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回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思维导图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码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也让我们的学习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简单的说,它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着力于发展人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思维导图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神经生理学家在研究了脑细胞之后,感叹道,“人脑乃是一台施了魔法的织布机,千百万之梭往复翻飞于斯,织就花纹转瞬即逝,图案寓意何其深远,几曾有过驻留的时刻。小小图案似合若离,此消彼涨,宛如银河舞于九天。”每个人的脑里,估计有1万亿个脑细胞,这些脑细胞看起来都像是超级章鱼,中间有个身体,带有十根百根或者上千根触须。当人思考产生智慧火花时,它的生物感应是沿着这个章鱼样的结构由中心向四周放射性扩展的,扩展的范围越大,能量越高。这就是思维导图的生理依据。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概括思维导图有4个基本特征: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体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我国从二十多年前引入思维导图的概念,并陆续应用于各个领域。我接触思维导图始于一年前,从参与“思维导图教学法”课题研究(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学区与美国教育联合会合作项目)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反思,深切感受到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大大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这一年的研究,我们选取的教学内容是《安徒生童话》(选取20篇精读,其他略读),主要探索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思维导图能够提高阅读能力的理论依据。

1.放射性思维

语文学习的知识面广,思维导图把放射性思维外化出来,适应了语文学习的这一需求。久而久之,学生能自觉把这种思维应用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极大提高学习能力。放射性思维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形,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它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

尽管思维导图是在二维纸上画出来的,但它可以代表一个多维的现实,包含了空间、时间和色彩。思维导图提供思维的“全景图”,可以使人的思维从焦点问题出发,在不同的分支上无限地发散和延伸,从而突破收敛性思维的束缚,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方案等。同时,它也可以使思维从分支中跳跃出来,随时纵览全局,把握思维的重点和方向,避免无限制和无益的发散。所以说,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工具和方法。

2.开动大脑

脑科学研究发现,目前人类右脑的开发和利用非常有限。人类大脑的各种技巧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加以运用,将比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作用。思维导图利用“左脑+右脑”的“全脑”思考模式,有利于激发大脑的潜能,并使大脑平衡协调发展。无论是在效率、效果还是效益上,思维导图都比传统学习方法更有效。思维导图最直接的作用是利于思考、探究和联想。把知识进行组合、联系和联想,采用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知识创新,而这正是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

运用思维导图还能够将人类的不同智能用一种有效的方式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扩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而且还会在不同智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甚至产生一种思维的跳跃,将原本不可能联系起来的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连接,在无形中锻炼了思维,激发人产生一种超出常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正是阅读能力中非常需要的。阅读要读出深度,鉴赏要赏出水平,都非常需要这方面的训练。

3.启动记忆

图式分析有助于知识的长期记忆。记忆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虽然各种记忆系统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将知识从感知记忆融入到长期记忆中的主要途径是短时记忆,或者称之为工作记忆,然而,工作记忆中的输入信息与长期记忆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在某一时刻只能处理少量的信息,也就是说,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能力只能有两到三个概念。

因此,当有大量信息输入时,就需要有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之间不断的有序互动。图式分析的特点,就是将知识重组并建构成可互动的概念框架,有助于将输入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这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使学生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中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思维导图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实践运用与研究。

1.在自主阅读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能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因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并能方便交互。这样,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整个文章的意思,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基础。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有效利用时间。传统的给课文分段,总结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虽然也是一种有用的方法,但它是直线性的,不符合思维方式的特点,在多年的运用中表现出很大的局限,尤其是面对比较长的童话时。例如学生在阅读童话《海的女儿》时,较难把握主要人物。我们就引导学生,传授给他们绘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人物形象。很多同学通过泡泡图的形式,提取关键词,绘制出了各种图画。

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思维是发散式的,想到了与小人鱼有关的各种因素,包括她的外貌、性格、品质、身世、经历、理想……并且用上了许多描述性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提炼了很多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来抒发情感。我们可以说这样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它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与被动,是学生独立、深入思考的结果。同时,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乐趣,让他们对阅读充满更加浓厚的兴趣。

2.在交流活动中依托思维导图,能够促进思维的碰撞,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及时展示,互相取长补短。他们绘制的思维图五花八门,颜色鲜艳,形式活泼。学生自己绘制,自己讲解,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更有趣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不同的见解,产生可贵的思维碰撞,将彼此的思维进一步延伸,促进思辨能力的提高。

如对于《海的女儿》中的故事结局,有两位同学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一个认为小人鱼最终变成了泡沫,悲惨地死去,而另一个则坚持认为小人鱼并没有死去,而是变成了精灵,成为了天空的女儿,拥有了不灭的灵魂。两个人的看法不同,整个班级也形成了两大阵营,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发现谁也不能说服谁。于是,大家又开始分头去查找资料,搜寻安徒生的生平资料,重新绘制思维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再一次的思想碰撞,他们不仅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作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而且更加清晰地明了他的宗教信仰,以及创造这篇童话时自己所处的心境,了解到小人鱼身上有作家自己的影子,包含着他自己对于爱情的幻想,诉说着自己虽爱情无望,却仍旧愿意为了心中所爱的人奉献一切的真诚和勇气。因此,对于童话的结局,他们最终达成了共识:小人鱼的身体化为了泡沫,但她牺牲自我的无私品质令她精神得到永生,三百年后将拥有一个不灭的灵魂。如果我们每个小孩子都能做个令父母快乐的、懂事的小孩,她等待的时间就会缩短。

奥苏贝尔(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即将新知识结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意义学习就产生了。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能否得到新知识、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是否有有关概念和新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学习者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正确联系在一起时,新知识即成为其已有知识网络中一个新联结点和知识生长点而整合到其认知结构中。

而思维导图这一认知工具恰好与上述理论相符,在孩子们自己动手绘制的过程中,他们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加工、概括,并以类似于人脑对知识储备的层级结构形式进行排列;在交流与思辨中,它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帮助学习者组织、建构知识,并使之概括化、网络化,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提高教学效果。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用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他们思维过程和知识的整体架构,以便于学生主动地将新知识整合到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3.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比较阅读训练,提升学生阅读品位。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两种或多种文章(或语段)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阅读方法。比较的目的在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同中求异是为了明确其差别,以防混淆;异中求同是为了探寻其规律,归纳要点。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比较,分析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增大教学容量,提高阅读效率,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品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安徒生童话中的拇指姑娘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两个女孩子形象,学生分别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运用双泡泡图的形式来对比,分析两个形象之间有什么异同。

通过思维图,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学生非常及时地抓住了两者之间的同与不同。她们出身不同,外貌不同,经历不同,结局不同,但都一样渴望幸福和光明,一样渴望美丽和善良,这都代表着作者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在对比中,学生还发现,两个人物形象代表着作者不同创作时期的风格。《拇指姑娘》是作者早期的作品,因而显得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浓厚,更加纯真和富于幻想。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作者晚期的作品,更倾向于对现实的批判和揭露。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比较是人类重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确定事物异同。因此,乌申斯基也说:“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语文是思维的文学表现形式,只有在比较鉴赏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文本之间的矛盾,分辨出各自的特点,体会出文章的个性,促进对作品的深入分析。因此,比较阅读无疑是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

借助思维图进行比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共性,弘扬阅读个性。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和文本搭建比较对话的桥梁,帮助完成比较阅读过程中阅读内容与学习主体的时空对接。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通过这一过程,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阅读的品位也会逐步提升。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以此为工具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可以随时交流碰撞,促进思维的延伸与发展,将人才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边思考一边动手,一边分析一边比较,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水平和品位。因而,我会勤于学习,继续探索实践,让思维导图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建春.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01.

[2]托尼·巴赞.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艾德华·德博诺.头脑的机制[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4]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5]托尼·巴赞.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托尼·巴赞.提高语言智能的10种方法(思维导图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叶萍.“比较”让阅读教学如此美丽[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9·12C.

[8]陈建霞.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

4.思维技术之思维导图 篇四

思维导图(Mind ma ),又称“心智图”,是合作学习教学中另一个最常使用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缜密的科学思维方式,理解与表达皆具有很强的分析型特点。

思维导图[基本特点]

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地、有层次地显示出 篇章的组织结构、连接方式,以及一些重要的观点及事实证据,便利于人的理解与表达。在外语学习中我们通常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做以下几件事情:

[1] 记课堂笔记:

能够抓住老师讲述的主题,强调的重点及要点;由于笔记内容一目了然,记忆与复习都非常的方便。

[2] 归纳与总结学习资料:

在收集学习资料(甚至于研究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将杂乱的学习资料按类别有条理地置放于思维导图的各要点之下,这样即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可以注意到要点理据的强弱分布,甚至可以推导出别人没有触及到的关健点。

[3] 听力练习及口译的辅助工具:

在进行听力练习及口译记录时,抓住发言者的演讲框架及逻辑关系至关重要,思维导图能轻而易举地把这些关健点记录下来,从而提高听力及口译记录的效率。

[4] 组织思维,进行口语或书面表达:

思维导图通过“主题—各话题句—各支撑性细节”等的枝型或卫星型结构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清晰而简洁地体现在纸上,是口语及书面表达最理想的一种准备方式。

[5] 与头脑风暴给合使用:

头脑风暴能够加强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思维导图则可以将头脑风暴的思维结果完美地组织在一起。

思维导图[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的画法有许多种,以下是我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常使用的画法,更多的画法请用GOOGLE或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网上还有研发出来的画思维导图的电脑软件。

[1] 明确问题,安放主题

将问题的答案浓缩成一个词,写在纸的中央,再画一个圈给圈上。如“为什么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多地迁往郊区?”,如果你答案的核心是污染,那么就将“Pollution”一词写在纸中央,并且圈上。

[2] 想好要点,画出分支

从纸中央的圈开始向四周引出数条短线(线的数量取决于你要点的多少),每条线的未端画一个圆圈(最好稍小于中间的大圈),并在里面写下要点。如你认为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要点有四个(工业生产、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人的环保意识差),那么就在这四个小圈内分别写下Industry, Trash, Car, People.在寻找要点这一环节中,头脑风暴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 选择理据,标明节点

在这一环节,你面临着一个取舍问题,也就是说你要写多少篇幅的文字。如果篇幅大,你就要把这些要点按上一步骤的做法,再细分出若干个分支来;如果篇幅小,就可以开始选择事实来支撑这些要点。具体操作是,从每个小圈向外引出一个方框(也可以按事实的数量分解出相应的小圈来),将你所想到的事实证据依次排列在框内。如以Industry为例,其下的方框内可以列出 Coal burning, Water pollution, House building……。

[4] 修改草图,枝繁叶茂。

一幅完美的思维导图看上去应当是一棵俯视的大树,中间是树干,第二层是树枝,第三层是树杈,最外层是树叶。在完成了基本的勾勒之后,应到对树的枝杈进行适度的修剪。修剪的原则有以下几条:1)尽量以词或词组而非句子来表达要点及理据;2)以简洁、清澈为原则,可以用汉字、符号,甚至图型来表明各要点;3)各节点走向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如第二层要有别于第三层,可以通过圈的大小、字体的选择、颜色的搭配等方式来实现;4)以思路的完整、重点的突出为目的。去除无用的枝杈,重组不合理的分层,添加新的内容等等。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思维导图口述内容,检验表达的清晰程度。

[5] 反思经验,独树一帜。

5.语文思维导图 篇五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语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6.思维导图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 篇六

第一,在学习、工作中进行思维训练。学习知识是训练思维的理想途径。在数学(或物理)题的求解中,如能主动地进行一题多解,多变多思,步步深入,增大思维强度,则有利于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的培养。在做作业时,如能长期坚持以“快“为前提,以“准“为关键,“快“与“准“结合的定时训练,对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是十分有效的。

第二,在课外活动、娱乐游戏中进行思维训练。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也是锻炼自己思维的方式之一。娱乐活动尽管带有情趣性,却需要运用智力,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打球、下棋、猜谜等涉及到思维的各种品质,它能提高人的聪明才智,培养与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游戏原本为儿童所喜爱,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游戏机,利用电子游戏机能进行各种复杂的智力训练,使思维品质的各个方面得到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因而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

第三,在智力问答中进行思维训练。智力问题具有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例题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使自己在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得到迅速的强化。

如脑筋急转弯就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比如问题“什么火车车厢最少“,正确答案是“救火车“。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受框框条条的限制。如能打破框框独立思考,另辟蹊径,有时会使我们摆脱困境。因此,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反复思考,想想种种可能性,如果进行了结合实际的广泛思考之后,仍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那么就有理由怀疑自己的思想是否有什么框框。一旦打破框框或思维定势,新奇的想法就会从脑子里跳出来,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思维灵活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顽固性,顽固性是一指遇事或解决问题不考虑时间、地点、条件等具体情况,而一味根据“常规“、“习惯“、“经验“想当然或生搬硬套,那样只会使人进退维谷,束手无策。所以要训练头脑,使思维活动具有灵活机动、随机应变的特征。

如要求你用6根火柴棒摆成4个三角形,怎么摆呢?如果思维没有足够的灵活性恐怕是难以解决的。考虑该问题时,如能灵活地从平面转向立体,那么就能正确地解决问题。持久地进行这类训练对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是大有益处的。再如,善于在短时间内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这是人人都渴求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通过专门的解题训练,也会有所增强。

有这样一个题:1个细菌经过1分钟便分裂为2个;再过1分钟,2个变4个;1小时后,1个细菌便能分裂成满满1瓶.子。假如,在1个同样大小的瓶子里,现在装有4个细菌那经过多少时间,能使细菌装满这1瓶子。要求你在20秒钟内完成该题。

有的人会回答为15分钟,这是错的。正确的答案应为58分钟。因为,细菌1分为2,需要1分钟,2分为4又要1分钟。现在瓶子里一开始就有四个细菌,就等于省去了一个细菌最初的两次分裂,即少2分钟。因此装满一瓶子细菌的时间应为60-2=58(分钟)。在ZO秒钟内要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积极思考、正确判断、迅速作出决定。也就是说,需要思维的敏捷性。经常进行这类例题的训练,就能使人克服反应迟缓,犹豫不决的毛病。

7.质量管理体系思维导图 篇七

一、借思维导图,助微观落实

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课标》规定的学习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不留知识死角。从教材把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把课本读“厚”。而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放射性思维,将思维流程化,让思维能够“看得见”,就可以使繁杂的知识变得简洁、明了,便于高效把握。

如“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思维导图(图1),以“商品”为核心主题发散性出“含义、本质、基本属性”3个一级分支,随后将一级分支扩散为二、三级分支,分别从含义中提炼出“劳动产品”、“用于交换”两个关键词,点明物品要成为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从本质中提炼出“交换关系”、“劳动交换”两个关键词,让人明白,商品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从基本属性中提炼出“使用价值”、“消费者”和”价值”、“生产者”四个关键词,然后用关联线勾画出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让人明白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可兼得,消费者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就得付出商品的价值;而生产者是为了获得价值,就得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这一思维导图利用简单明了的关键词、关联线等将复杂的内容化繁为简,使知识得到了层层扩散和细化,可以让学生清晰明白、全面深刻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借思维导图,助中观呈面

中观呈面就是要在微观落实的基础上串联知识,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链网络,也就是要把课本读“薄”。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将分散在各单元、课框目中的主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而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放射性思维,将思维图谱化,是实现中观呈面最为高效的方法之一。

思想政治教材的知识点并非零散脱节、互不相干,而是纵横交错、内在联系的。传统的单调的、不突出重点的线性思维,较难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而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放射性思维,将思维图谱化,可以使知识的纵横交错联系一目了然。如辩证法思维导图(图2),将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点、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辩证否定观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将思维图谱化,让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助于将前后相继、左邻右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有机地串联起来,让知识变的简洁、有序,从而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

三、借思维导图,助宏观构建

宏观构建就是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新课程教材以模块的方式编排,关注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相对淡化了学科知识的整体性。而思维导图正是构建整体知识网络最为高效的工具。

如,可以“经济生活”作为中心关键词,以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个人、企业”和宏观主体“国家”作为次中心关键词来构建《经济生活》整个模块知识(图3),使整个模块知识清晰明确、融会贯通。

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放射性思维,将思维图形化,让模块知识由繁杂抽象变为直观快捷、由深奥冗烦变为浅显愉悦、由枯燥乏味变为清晰明了,充分开拓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潜能,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将思维图形化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图示、符号,触发灵感,大胆创新,进而达到“一图胜过千言”的境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图”作舟!思维导图提供了一个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革命性的图形思维工具,他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思维能力、抓关键的能力、突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有助于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在学科教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是由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誉为英国“记忆力之父”的托尼·巴赞发明的。它主要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能发挥人脑整体功能。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国内将它应用于学科课堂教学以及学法指导的实践研究相对不足。

关键词:思维,导图,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泽颖.善用思维导图,共建知识网络[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03).

[2]李靖,张艳明.思维导图:可视化使思想政治课不再枯燥[J].中小学电教,2011,(Z1).

[3]张敏,杨凤梅,朱晓红.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04).

[4]高志军,李海青.对思维导图在教育应用研究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

[5]范晓卫,刘丽丽.浅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01).

[6]张晓华.浅析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07).

8.思维导图导思维 篇八

一、思维导图解篇章,脉络清晰助读文

“思维导图”的本质是以立体方式思考文本,既整体把握又联系局部,帮助学生更好地和文本“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绘图时机与绘图策略,利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一)课前绘制,整体感知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能力既包括单篇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又包括主题单元的整体把握能力。利用思维导图,能通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辨识能力,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1.绘制主题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整组教学”是当前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把握整组课文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整组课文的内容,提升预习能力。绘制主题单元思维导图,一般可以这样操作:

(1)浏览整组。在详细阅读每一篇课文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致浏览一下整组课文,让他们对每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要求学生取一张纸画一个中央图,把单元主题写上去,也可以根据主题画上匹配的彩色图像。接着,由中央图发散开去,画出思维导图的主干,它们通常是本组单元的课文题目。

(2)感知课文。在浏览的基础上,再速读每一篇课文,画出初步理解以及捕捉到的基本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哪些是接下来的学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方面。

(3)确定目标。这个阶段,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在刚刚完成的单元思维导图上增加一些内容,比如,标明自己学习本组课文的目标等。这样,后续学习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2.绘制单篇课文的思维导图

预习单篇课文时,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操作与整组单元思维导图的绘制相似,只不过关注的对象减少了。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燕子》为例进行说明。

预习时,学生先整体浏览,画出中央图“燕子”;接着速读课文,画出导图的主干,即“外形美”、“歇息美”、“飞行美”、“春之美”;再读课文,画出支干,如,“外形美”后面画出“羽毛”、“翅膀”、“尾巴”,等等。这样,这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就形成了,如下图:

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不仅能使学生整体观照文本,快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因为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填写的是关键词,而不是语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十分有利。

(二)课中绘制,突破难点

课中绘图必须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进行,它应该为突出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少年闺土》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文中主要写了“回忆”、“相识”、“交谈”、“分别”四个方面,其中,“交谈”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为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绘制了下列思维导图。

这份导图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了课文的整体结构,而且特别关注了教学重难点。从导图上可以看出,“交谈”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抓住“雪地捕鸟”、“拾采贝壳”、“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四个方面,条理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赏析。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因为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必须通读课文,绘制的过程中又要通过读来把握要点,理清脉络,从而抓住关键词语。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课后绘制,巩固理解

思维导图能够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把点连成块,把块连成网,这就很好地避免了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堆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帮助学生总结要点,达到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我们来看下面这份思维导图:

这是教学《空城计》时,教师在总结阶段绘制的思维导图。它把小说的基本要素与课文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这种方法除单篇课文外,在学习完某一单元或某一专题后,也可以使用。教师用完整的系统框架展示出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储存学习到的知识点,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于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

二、思维导图辅习作,创造思维得发展

作为能够反映普遍思维过程的工具,思维导图也能够反映作文这一特定的思维过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理清思路、选择材料、巧妙构思,从而掌握作文规律,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

(一)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材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形,它从一个中心点开始,使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这样整合起来可构成无穷无尽的分支。

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核心内容,学生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 “中心点”。然后围绕这个“点”辐射出去,派生出多个子中心,即具体的写作内容。这样构成的导图结构、材料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剔除重复的选材。我们来看下面这份导图:

这是一名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我是个小电视迷》画的思维导图。写作文时,她按照画的顺序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然后抓住“爱看电视”这个特点,详细地描写同反对自己看电视的母亲斗智的过程。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

作文前先画思维导图与列提纲相似,但没有列提纲呆板;与打草稿相通,但比打草稿简便。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确定了写作材料,而且对文章的脉络和层次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

知道了习作的大体结构,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的习作。实际教学中,学生习作思路清晰,但文章内容空洞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通过多种方式(如运用修辞、心理描写等)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此时,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来看下图:

这是一名学生以《假如全球停水》为题习作时画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对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做出了完整的构思,对详略做出了具体安排,而且对如何把重点内容写详细也做出了合理的预想。有了这样的导图,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自然是成竹在胸了,写起来一定能得心应手。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任何一个要点出现的时候,可以自然地将它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如果希望把这些要求用一定顺序表现出来,可以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把它们标记出来。此外,要尽可能地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这样可以加深记忆。

三、思维导图促复习,自主学习练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识树”,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序列性,它能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知识,从而建立起一定的知识体系。

语文复习时,由于知识点多而零散,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乱。运用思维导图的“梳理”和“压缩”功能,把一个单元,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点,理清复习的思路和重难点。这是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乐园》时整理的思维导图。

这份导图把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了细致地筛选与归纳,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对照这份图,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又能由此辐射开去,对每一篇课文的每一个知识点再认识。

9.思维导图介绍 篇九

思维导图——

21世纪全球性思维工具

推动学习革命、思维革命的利器

协助企业创造高效型 知识型 智能型企业

创新思维的助动火箭

智慧你的身体 健康你的大脑

开启财富大门的一把钥匙

斯维顿革命 是大脑的革命

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 在全世界帮助超过3亿人改善工作和生活 它广泛应用于全球商业人士的工作中 它被称+为 商业人士的秘密武器(世界500强的人都在用它——附加图片)思维导图在全球的应用:

全球顶尖学府 哈佛大学 伦敦经济学院 剑桥大学 牛津大学 等知名高校 商学院均在教授思维导图课程

波音公司设计波音747飞机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通常要花费6年的时间 但是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 他们的工程师只使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设计 光在财力上 波音公司为此每天最少节省了1100万美金这就是思维导图的价值

9.11事件发生后 在突发事件的面前 康 爱迪生电力公司管理人员及工程师临危不惧 利用思维导图做筹划 及时恢复了曼哈顿地区的电力供应

10.高中历史思维导图 篇十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核心思想是联想和关联。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建立记忆链接,激发大脑的潜能,使人们在联想和关联的环境下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新课改下的历史高考强调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与探究、阐释、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因此,在历史高考中,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使庞杂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以发展历史思维,领悟思想方法,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历史高考复习效能。那么,在历史高考复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来进行备考复习呢?本文拟以《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来加以说明。

一、在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教材知识是各单元、章节知识之间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对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同时,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系统化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一方面,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彼此隔绝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市场拓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形成到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理解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如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等。

二、在理清历史时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历史时序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应该具备的基本历史素养。在新课改下,最基本的历史时序概念,却普遍成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编制专题性事件大事记;掌握与时间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世纪、年代等;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

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站在时序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古代史主要是农业文明、人类社会彼此隔绝;近代史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史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出现,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

三、在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

历史知识关键点是指历史发展过程具有转折或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是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更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试内容。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知识关键点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形成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积极主动思考,进行思维联想,提炼历史知识关键点,全面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多元史观下的世界》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在几千年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实中清晰的提炼出历史关键点,如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另一方面,通过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实现关键知识点的相互链接,使学生理解这些历史关键点的相互影响和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与发展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

四、在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备考科学性

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当前中国的学术研究、教材编写和高考试题都已单一史观走向了多元史观。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更新史学观念,用多元史观来解读历史,引导学生站在多元史观的立场上分析历史事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图解多元史观,在多元史观指导下,重新构建和整合高中历史知识专题体系,提高历史教学和复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上一篇:人民法院的绩效管理下一篇:试用期工作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