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教学论文

2024-09-28

如何纠正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教学论文(共11篇)

1.如何纠正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教学论文 篇一

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象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都深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课程目标中还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到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画1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二、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

字上面的“艹”

;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

中经常出现。、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

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

例如:

批评——批抨,眼镜——

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

“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下对策

一、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根据

“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

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

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

注意,可以降低错误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 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例如教“滚”字这个

生字时,把记住“滚”中间部分的“公”字作为掌握“滚”字的关键。先用熟字

帮助记忆,三点水旁、“公”、“衣”,再用红粉笔写“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 注意,刺激记忆,然后利用儿歌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

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二、利用汉字规律联想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

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

;学会了“东”再写

“练”总爱把右边写成“东”

。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

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

比较分析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

互间的干扰作用。

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

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

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

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

。掌握这类字,就

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

是傍晚昏暗的天色。

“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在夜间景物像被一

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字用错了。、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

“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口诀:

“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

分。这句口诀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指导 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

子也沟通了形义联系。

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

道理。

三、利用口诀、歌词帮助识记难字和轻易混淆的字。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

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如学生对“未”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

“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

”在学习“柜”字时,根据部件

就可编出一句字谜:

“好大一棵树”

(或“参天大树”)

。在学习生字“裕时”,用

口诀“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

”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并肩坐在石头上”等等。

四、建立“错别字医院”。

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知觉不够精细,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维

习惯的个性差异,所以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要使学生从小养

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我就要求学

生每个人建立一个

“错别字医院”,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

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旱”读

h à

n,“早”读

z ǎ

o,“旱”下边是“干”,“早”下边是

“十”。旱,旱灾,陆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

来的字,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同学之间互测互评,每人只测自己错过的字。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学生想得深,想得全面,从音、形、义三方面求同辨

异,遵循了汉字的字理,识字更牢固。二是针对性强,易于学生自我改正。突出

了学生这个认知主体的作用。

日积月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学习

习惯,错别字重复出现率会大大降低。

五、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

经常会出现,假如学生一碰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

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爱好。因此,让

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

另外,当学生碰

到两个轻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

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碰到的时候,他会对

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

因此,第一次碰到两个轻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

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还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当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只

要查一查字典就解决了。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六、实践体验,变被动为主动。

“表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不要让学生因为自己错别字多而感到自卑,不妨变正面消灭为间接解决。可采用各种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在班级里开展活动,使学生自己自愿强化,比如说走上大街找错别字,同学之间互找错别字,在黑板

上展示错别字,互批互改作文等,从中评选出“谁是改错大王”

。还可以采用榜

样法对于不写错别字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从而来矫正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总之,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将有助于学生减少错别

字。教师要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2.如何纠正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教学论文 篇二

一、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1.汉字本身特点

学习汉语的人都会反映汉字书写的难度极大, 主要原因就是汉字包罗万象, 汉字的起源包括象形文字、形声文字、会意文字等, 文字数量也十分庞大, 给书写者带来不小的压力。

2.小学生自身学习的局限性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 接触的事物也比较少, 在书写文字时, 会感到非常陌生, 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记忆程度不深, 在学过之后很容易忘记, 再次书写时, 就会发生错误。此外, 小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也比较差, 例如在写“拔河”时容易写成“拨河”, 一些细节问题难以捕捉到。

3.教师的原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 会增加教学的内容, 每节课文字的数量较多, 学生在学习下一个文字时, 会忘记上一个文字, 一节课下来所记住的文字数量非常少。还有的教师忽视了听写的重要性, 不注重多种方法相结合, 致使教学效率不高。

二、小学语文纠正错别字的策略

1.理解汉字的字义

在充分理解汉字字义的基础上, 学生能够快速地学习汉字, 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先为学生讲解汉字的意思, 然后再教他们如何书写, 这种先讲字义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 让学生从音、形、义等方面对汉字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从而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我国的许多汉字都存在一定的规律, 当学生掌握这种规律之后, 就能举一反三, 学会如何快速记忆, 而不会被汉字的假象所迷惑。同时,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书写的内容, 侧重于文字的听写, 对学生经常出错的文字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可以让他们对这些文字产生一种正确的认识, 发现经常出错的规律, 从而提高自己的严谨度以及对文字的敏感性。例如, 学生在写“候”与“侯”两个字时, 经常不清楚两个字的使用区别, 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这两个字的含义, 在与时间、季节发生关系时, 要使用“候”字, 当形容王侯将相等有社会地位的人时, 要使用“侯”字, 通过这种类似的讲解,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降低了学生犯错的概率。

2.利用汉字的相关性

汉字包含许多规律, 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学习汉字, 也能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所以, 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使用触类旁通的方法, 通过汉字不同的笔画、不同的读音、不同的适用语境等来提高汉字的区分度, 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我国的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 在几千个汉字中, 难免会出现相似的情况, 此时教师要将类似的文字进行组合教学, 让学生区分不同的汉字, 在区分的过程中, 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木”字时, 可以再将“禾”字加入进来, 让学生通过对比, 发现两个汉字之间的区别, 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 许多汉字的偏旁部首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例如“晴”“情”“清”“睛”等几个字非常相似, 教师注意使用偏旁部首当作区分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偏旁部首学会理解这些文字, 理解文字的语境, 从而减少书写错误。

3.建立错别字记录本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建立一个错别字记录本, 这样能够让学生加强对汉字的记忆程度, 减少错别字的出现。例如学生在习题中、作文中经常会出现错误, 教师就要让学生将其中的错别字以例题的方式记录到自己的错题本上, 并帮助学生将类似的汉字进行区分, 梳理汉字的脉络, 学会区分汉字的区别。学生在错别字记录本上要详细记录自己的错别字, 并及时进行更正, 将正确的汉字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 这样做的效果更加醒目, 也容易记忆。例如在词语“口渴”和“喝水”中, 很多学生会弄混“渴”字和“喝”字, 此时, 将这两个字记录在本子上, 就能根据偏旁部首的不同进行区分, 加强学生对这两个错别字的记忆。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认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及时纠正学生的小错误, 不能只通过反复记忆来加强认识, 还应当注意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消除错别字产生的根源, 提高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 发挥汉字的相关性和区别性, 对非常容易混淆的错别字进行重点记录, 让小学生在正确的习惯下进行书写。

摘要:小学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启蒙教育阶段, 在这段时间内, 学生会接触到陌生的知识, 学习如何写字、算数、绘画等, 其中写字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环节。由于小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字, 发生错误是难免的,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适当进行纠正, 让学生正确书写文字。主要探讨小学生书写出错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纠正错别字的策略, 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错别字,学习习惯,汉字组成

参考文献

[1]刘敬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纠正错别字[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如何纠正学生写错别字 篇三

关键词 纠正 学生 错别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13-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固然重要,而识字与写字教学也不可小觑,识字与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只有正确书写汉字,才能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可是在多年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和使用错别字的现象,把一些最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汉字写错、用错。尤其在部分学生的语文作业和作文中错别字现象较为严重,有时候在书写词语或者用词语说话的训练中,有时候在课后练习或者综合性学习中,有时候在写日记、周记或者作文中,都会出现好多个错别字,使词语认读困难,语句不通顺,对语言的表达效果造成一定的障碍,文理不通,影响其表情达意。纠正学生写错别字,是语文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总结了学生写错别字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纠正的办法,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写错别字的特点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问题集中反映在两大方面:一是学生写错字,二是学生写别字。

写错字方面常见的错误有:(一)“画蛇添足”和写“残废”字——随意增减笔画。例如:把“吃”字的右部“乞”加一横写成“气”,“今”字下边加一点写成“令”,“武”字的斜勾上加一撇和“考”字的下边加一提写成错字;把“真”字中间三横写成两横,“难”字右部四横写成三横,“勤”字的“堇”部下边少写一横等。(二)不注意笔画长短的变化。1.通常把上横短下横长的字与上横长下横短的字混写。例如:将“土”字和“士”字混写; 将“未”字和“末”字混写。2.横画长短有变化的字,都写一样长。例如:“三”字和“王”字的中间一横比上下两横短,可是许多学生把三横都写一样长等。(三)随意改变笔画。例如把“代”字右部的斜勾改成竖弯钩,“声”字最后一撇改成竖弯钩,“游”字右部改成反文旁;还有的把笔画该出头的写成不出头,不该出头的写出头。例如,把“黄”字中间的“由”写成“田”,“唐”字中间的一竖上下出头写成上出头下不出头的错字等。(四)不掌握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变形规律。例如,不知道把“地”字的土字旁下边一横变成一提;把“跑”字的足字旁下边的一撇一捺变成一竖一提等等。

写别字方面常见的错误有:(一)同音字混用。1.经常有学生把“教”和“交”、“做”和“作”、“很”和“狠”、“在”和“再”、“那”和“哪”、“又”和“有”……不分。2.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地”“得”,通常只会写一个“的”字。三个人称代词“他”“她”“它”,也只用一个“他”字。(二)多音字乱用。部分学生在习作中把“重新”写成“从新”,“落下”写成“拉下”,“可恶”写成“可误”等。(三)使用代替字。个别学生在习作中把“走着走着”写成“走这走这”,“洗澡”写成“洗早”,“夕阳”写成“西阳”,“耽搁”写成“担个”等。(四)使用方言词汇。例如:少数学生在习作中把“一会儿”写成“一哈儿”,把“玩”写成“耍”,把“作业完成了”写成“作业写起了”,把“同意”写成“要的”等等。

二、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

(一)在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和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教学方法简单,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到位,学生识字能力差,所学生字没有很好地巩固和掌握。

(二)学生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用字不严谨,随意性强,马虎从事。教师在批改作业中重视不够,发现错别字纠错不及时,姑息迁就,使学生养成了写错别字的不良习惯。

(三)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增多,而且方便快捷,所以极少使用纸质字典,常常使用代替字,降低了同音字的分辨能力。同时,各年级语文作业全部使用印刷品,只需要学生在作业上做少量的填空、选择和判断,因此学生写字用字的机会减少了,写字练习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字词学习得不到有效巩固。

三、纠正错别字的策略

(一)收集、归纳和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找出错别字中共性错误的有哪些字和个性错误的有哪些字,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错别字方案。若是共性错误,则面向全体学生集体纠正;若是个性错误,可以单独辅导。

(二)让学生了解汉字造字方法,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汉字是象形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的特点,明白汉字中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都是形声字,知道形声字具有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作用,懂得汉字具有表意的功能。识字教学中重点突出汉字音、形、义的教学。

(三)对课文中出现的形近字、多义字、同音字、多音字进行仔细辨析和认真比较,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并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细心揣摩、推敲和甄别,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例如:在纠正“吃”字时,让学生看清“吃”的右边是“乞”,它好像人的口腔。如果里面加一横,就像口腔有异物被堵住了,它怎么能吃进食物呢?从而使学生明白“吃”字的右边不能加一横。又如,帮助学生辨析“买”和“卖”时,告诉他们“十”字头好比实物商品,“买”字头上没有“十”,即没有商品,才需要“买”。“卖”字头上有“十”字,即有实物,才需要当作商品“卖”掉。这样教学学生不难区别“买”和“卖”了。再如,区分形声字“泡”“饱”“炮”“跑”和“抱”的时候,可以编成顺口溜:“有水鱼吐泡,有饭吃得饱,点火能打炮,有脚方可跑,有手才能抱。”学生记住顺口溜,就能准确地写出汉字。同时,写字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偏旁部首,弄清每个汉字的结构。

(四)在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去学习容易写错的汉字,掌握它在具体的语境中的使用方法,感悟作者用字遣词的严谨态度和不同的语言风格,以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错字造成的危害。

(五)在说话和写话中,让学生仔细推敲使用的汉字。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拿捏不准的字,要通过查字典、词典、问同学和请教老师,上网查询,找到正确的汉字,一定要认真书写,不能马虎对待。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首先要找出错别字,认真纠正,让学生及时改正。对于屡教不改者要进行批评教育,规范其书写行为。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纠正学生写错别字的毛病,使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做到用字准确,写字规范,逐步养成不写错别字的习惯。

4.如何纠正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教学论文 篇四

强调方言间的影响:我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也就是民族地区小学生错别字频繁,纠正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侗族发音有的地方D与J、T与Q不分,这种发音习惯就导致诸如:“电灯”读为“JIAN灯”写成“见灯”,“掉队”读成“JIAO队”写成“叫队”。“无穷无尽”读成“无穷无DING”写成“无穷无定”;“蓝天”读成“蓝QIAN”写成“蓝千”。要想纠正这类别字,就首先应指导指导学生发好D、J、T、Q的正确读音,强化发音练习。从根本上消除方言音的影响。

强调同音字的影响:同音字是音同义不同。汉语普通话每个音节大都表示若干汉字的读音,因而在汉字中就往往出现同音字现象,这也是导致别字屡现的原因之一。如“再接再厉”的“厉”写成“励”,“阴谋诡计”的“诡”定成“鬼”等等。指导学生辨别清楚同音字的字义是正确掌握汉字,从而减少和消灭别字的有效方法。

强调形近字的影响:由于汉字的组合特点及汉字产生的历史渊源,数量多,形体变化大,所以在众多的字形中就难免出现一些读音含义不同,可是形体相近的形近在书写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写成别字。如:“鬼鬼祟祟”的“祟”与“祟”、“冲锋”的“锋”与“铎”,预防这类别字是要指导学生对形近字仔细分辨。只有辨得清楚才能书写正确。

强调间架结构的影响:汉字的间架结构是指字的比例大小及笔画的组合规律,它的间架结构都有一定的规矩。合规矩的字就美观反之就难看、甚至容易导致错字,如:上下结构的“婆”写成“姿”。“落”写成“落”。对于这类字,一定要注意它的间架结构,才能彻底消灭这类错别字。

强调偏旁部首的影响:偏旁部首在字里位置,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只有正确掌握偏旁的笔画、名称及偏旁部首在合体中的位置,才能在书时摆正位置,避免出现错字,例如“知道”的“知”的“口”只能写在右边不能在左边。“祖国”的“祖”是示字旁,就不能写成“衣”字旁。

综而言之,产生错别字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它既有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等客观因素,又有观察笔画,偏旁不细致,忙中疏忽,知识面窄,顺手拈来等主观原因。防患于未然,纠正错别字的最好方法是消除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引导学生弄清导致钷另;是错别字的症状后,让学生在遣词构句,谋篇的练习后,以竞赛的形式相互找出错别字,然后以表格的形式对别字进行强化训练,对出现频率高的错别字也进行积累分辨。这样激发了学生纠正错别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5.浅谈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纠正策略 篇五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当前学生错别字的“发病率”特别高,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努力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已势在必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例如:(1)区别字形组词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Http:// 塞()贪()桨()已()

寨()贫()浆()己()(2)加偏旁后再组词

例:良——(粮)(粮食)(娘)(姑娘)

包——()()()()

舀——()()()()(3)选字填空

在再——正()()见

历 厉——严()()史

以上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的练习,形式简单,可操作性强,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中能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寻找汉字规律,总结经验: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他们,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比如: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把“急躁”的“躁”写成“燥”字。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跺脚的,而“燥”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燥”是“干燥”的“燥”。另外,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它的标义,错误就能减少。例如两点水与三点水,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用“ 两点水 ”作偏旁的字,大都和冰有关,如“冻、冷、凉、凝、冽”等字;而用“ 三点水 ”作偏旁的汉字,则大都和水有关,如“江、河、湖、海、洋”等字。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去找规律,总结经验。

(二)优化识字教学,纠正错别字

1、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难点。课件演示时,其鲜活的画面、迷人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如 “赢”字,部件多,学生容易写错。教学中可以通过课件,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让“赢”字中的各个部件一一有序地以各种方式、各种颜色出现。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既清楚了书写的顺序,也记住了字形。有些字,学生容易出现多笔少笔的现象,这同样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如“武”字,学生经常加撇,课件中首先出现了正确的“武”字,然后再加上黑色的一撇,这时下面立刻出现了一个红叉,并出现提示音:“我不需要这把刀(这一撇)。”学生看后就很少再给“武”字多加一撇了。再如,学生经常把“旬”里的“日”写成“曰”,课件也可通过演示把“曰”拉成“日”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学生常见的错别字中有许多都是由于他们记不清字形而造成。过去不少老师试图通过一味地反复抄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这样的方法不可取,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摸索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编识字儿歌就是其中的一种。如:许多学生总是把“琴”字的下边写成“令“字。为了帮助学生纠正,有的教师编了一句儿歌:“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不仅强调了上边两个“王”字的写法稍有不同,而且还突出了“琴”的下边是“今”字,这样一来,很少再有学生写错了。同样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地纠正。当然,识字儿歌不光可以由老师编,同样可以发动学生自己编,那样效果将更好。猜谜语也是一种方法,它与编识字儿歌有相似之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谜的方式来记住那些容易写错的字。比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大嘴,小口里面藏。”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在知道是“高”字后,就很少写错“高”字了。当然这样生动活泼的记忆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许多错别字,教师虽然纠正多次,但学生仍然写错,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实际运用的少。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用字。例如,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经常把“座”和“坐”这两个字搞混淆。于是一次课上,我对一位同学说:“请你坐在一排一座上。”当这位同学坐好后,我又在黑板上把这句话写出来。学生辨别后,了解了“坐”是表示动作,“座”表示座位,两者意思不一,不能混淆,以后再用错的人就少了。像“已”和“以”,“在”和“再”等这一类易混淆的同音字,都可设计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学习。另外,还可把学生经常搞错的字放在编写好的词句中,在课堂中朗读,让学生听写。例如,“她含着笑走进了宿舍。”让学生区别“含”与“舍”。由此可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识字用字,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先入为主,积极预防。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有预见性。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容易错的字总会进行预防性的教学。如在教“浇、染、氏”等字时,教师就会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隆、蒙、具”等字时就会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横,而在教“掐、匙、览”等字时则会提醒学生不要写错部件„„这样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从而大大降低错误率。

2、培养学生改错的意识。学生在作业中写错了字,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为错字在他的脑海中是作为正确的字来记忆的。所以培养他们改错的意识尤为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不是帮学生划出,而是在出现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记号,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并加以订正。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促使学生参与了改错别字的全过程,培养了他们自己改错的意识。时间一长,学生具备了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能够自己找出作业中的错别字,从而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了基础。

3、正误对比,纠正错别字。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前面提到,小学生精细的辨别能力不高,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如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的字的差异,即错误之所在,这样会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析,运用彩色笔标出容易错误的地方,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更加醒目的提示,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许多学生将“式”字写成加撇的,就可用红色的粉笔标出那斜钩。这样就会让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4、激发兴趣,主动纠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之所以很难纠正,主要是他们对此毫无兴趣。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主要是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得好:“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改错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改错法是将学生的错别字故意写在词语或句子里,让学生自己去辨别。为了更加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做小医生,把词句中的病人(错别字)找出来,找出病因(分析错别字错误所在),并能把病人的病治好(订正错别字),这样的方法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纠正错别字的任务。改错法能让学生整体上接近正确字形的错误形式,帮助学生联想正确的字形;同时它在句中出现,容易知其音义,所以容易改正。

(四)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情况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纠正错别字要有针对性。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即随时把学生的错别字收集起来,制成卡片,把错别字记在卡片上,同时记下错别字的出处和学生的名字。分析卡片,找出原因,定期帮助学生纠正。普遍性的错别字,就集体纠正;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则让学生自己上黑板纠正,然后讲清原因,引起大家的注意。另外,还应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也一起来收集错别字,也制作一些卡片。还可帮助学生设计一些表格,让他们更好地纠正错别字。如下表: 错别字 正确的字 注音 正确的字写三个 用改正的字组词、造句

这样,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共同纠正错别字,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错别字大量减少,而且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是一举两得.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现在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形成的一个原因。所以,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街道、社区调查用字情况。重点调查标语、招牌用字。如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注明何时何处发现。然后将收集到的错别字加以汇总,分类列表。这里也不妨帮助学生设计一表格,如下表:

何时发现 何处发现 病例 诊治

并让学生“送医上门”请那些用错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纠正。另外电视广告中用字的不规范,也可让学生收集起来,并让他们向播出广告的电视台里的叔叔、阿姨写封信,提醒他们注意。上述活动,趣味强,既让学生抵制了社会不规范用字的负面影响,也对净化语言环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6.如何纠正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教学论文 篇六

江西省余江一中 艾红庭

一、探究目标

为学生提供多元智能发展环境,让学生充分享受“智能公平”。特设计一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课,来激发他们各种智能的组合。

二、探究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互动感知知识

2.难点:知识的迁移

三、重点、难点的突破

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让学生到课外去搜集资料,调动学生收集信息,记录统计,分析整理的技能。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邀请”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的单口相声《四个错别字的害处》和一同学讲的小故事激发学生认识错别字的害处。

(二)把平时学生在报刊杂志及大街小巷搜集到的错别字,引入课堂来大曝光,引导学生认识错别字的原因:

1、同音字:人材——人才

2、形似字:自已——自己

3、形声字:诸侯——诸候

4、简化字: 因——原因

(三)采取比赛的形式,激活课堂,起动评价机制,激励最大范围的学生参与

1、“汽球”活动

a、宣布规则 b、各组选女同学从汽球内拿出号码 c、多媒体展示题目

2、“拐弯题”——利用“脑筋急转弯”题目选出各组选手比赛。

3、“必答题”:多媒体展示各组题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全组的力量答题。

4、“心有灵犀”游戏:每组2位选手参加,在规定时间内,用肢体等各种手法提示对方说出正确的词语。答对多者为胜。

5、“幸运题”:各组推选一位“幸运之星”,选择“幸运之球”,汽球“加20分”“减10分”,“谢谢参与”三种球

6、“巧用错别字”:发挥集体的智慧,巧解题目。

(1)有一著名酒店取名“长来座”,为什么用“长”而不用“常”

(2)广告语中“咳不容缓”为什么用“咳”不用“克”呢?

7、“评价”:A、从计分上评出优胜组,最佳信息搜集员和最佳表现人员。B、让学生谈对这堂课的体会。

8、“总结”: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多元智能与合作学生理论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纠正错别字》活动课课后的反思

通过上这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发扬:

1、趣味性强。以笑话开头引人入胜,以学生全程活动为主体,激活了学生各种智能的整合。

2、拓展了界面。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筛选并分析整理资料,不仅锻炼了学生技能又开阔了视野。

3、互动性强。整堂课以互动形式贯穿始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层面,既激活了课堂又使每个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4、启动学生自评机制。让学生自我评价,鼓励优胜,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5、学生谈体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改进今后的课堂,使课堂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当然整个课堂也有以下不足:

7.纠正中学生错别字的方法 篇七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看到学生的错别字可以说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了。学生有了错,当然要纠正。然而,在错别字的纠正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教师纠正多少遍,如何进行练习或巩固,也无论学生错过了多少回,这个字他还会错,或者改对了这一个再错另一个。总之一句话,学生就是要写“错别字”。尤其是每次批改作文的时候,就会感觉特别头疼,因为看到学生文章中出现了那么多的错别字,总觉得如果不一个一个给他改过来的话,下次他还会错,但是每次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纠正错别字,实际上却只收到了微乎其微的效果。况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比例是非常有限的,想要像小学那样逐字教学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效果不明显就听之任之?这显然是不行的;继续沿用老一套教学方法?这样显然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那到底怎么办?于是,我就在纠正学生错别字的方法上动起了脑筋。首先要改变过去错别字纠正教学的随意性,过去都是课堂上讲到哪想起来就进行纠正,或者只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对其进行改正,缺乏系统性,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系统的印象。我就把学生经常写的错别字,收集在一起,分成不同的类别,一周利用一节早自习,分门别类,集中纠错。

一、明确概念,区别对待

错别字,包含错字和别字。把字的笔画写错了,是错字;把一个字写成了另一个字,是别字。别字,大多是由于对字义理解不够明确而造成的;错字,则大多数是因为对字形看得不够仔细而造成的。在我们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别字要远远多于错字。看来,让学生理解字义、看清字形之后再动笔,对于减少学生的错别字的书写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分门别类,集中纠错

学生的作文、默写的古诗文,是错别字出现较为集中的地方。于是我就主要在这两处收集错别字,然后再分类。分类后发现,其实学生的错别字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误用同音字

对于这一类的别字纠正,明确字义是前提,它决定着学生能否正确使用汉字。实际上,很多汉字字音虽然相同,但字义却差别明显,学生如果能了解字义,再根据意义确定字形,就会收到良好效果。如“脉搏”的“搏”字,常同“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和“脉搏”的语境相吻合,那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词“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融会贯通”很容易写成“融汇贯通”。有人还为这种错误找出所谓的理由,说“融合汇聚了多方面的东西,有了通彻的理解”。其实不然,“融合”“汇聚”的意义是相同的,“融汇”相连,就会语意重复。“融会贯通”的基本词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因而必须用“会”而不能用“汇”。如果把词语中基本的字义搞通彻了,就能有效地减少错别字。其实学生之所以会犯这样一些错误,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基本的字义、词义了解不够清楚,似是而非,基本功非常不扎实,准备一本字典是对他们必不可少的要求。经常训练,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在错别字纠正中逐步明确基本字义,逐步打扎实基本功,逐步提高汉字书写的正确率。

2. 错用形近字

记得在教学《〈论语〉八则》的时候,第一次听学生自由朗读,就听见有学生大声地读着:“诲(huǐ)人不倦……”当时我也没太在意,只是简单进行了纠正,可让我奇怪的是,纠正之后依然还有人读成第三声。为什么会这样呢?直到学生把作业交上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把“诲”当成 “悔”了,所以才一直固执地读成第三声。这是一次典型的由于没有辨清形近字而造成的误读、错写。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不能自“己”、老病有“狐”舟、两小儿“辨”日、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学生之所以犯这样的错,绝大多数是因为读书时不认真,书写时不思考,“信手拈来”,没有对所写内容作认真的思考,更没有对语义细加理解,所以只能一错再错了。于是,在纠正时我告诉学生:诲人,是教育人,得用语言,而不能只在心里想一想就算了;两个小孩认识太阳,就不用再“辨”了,他们是在言语上进行了争论;成吉思汗能“娇”吗?……学生一片大笑,在笑声中也记住了这些字,以后的默写中这几个字还真很少再错了。对于这一类的错误,提醒学生思考句意再下笔,错误率就会降低很多。

3.改变字形,增减笔划

这种类型的错纠正起来是最难的,因为很多错字都是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就一直这么写的,并且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写法。在一节纠错课上,我问学生,“落”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学生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一脸茫然;我再问学生“满”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的时候,学生彻底地无语了。因为从小学到现在,他们一直随意地写,按照自己的习惯写,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两个非常常见又简单的字的结构。像这样的错字还有很多,比如“漠”“莲”等。学生中还有一种常见错字就是随意增减笔划,比如,“展”字里面莫名多出了一撇,“武”字也多出了一撇挎上了腰刀,“暖”字的偏旁竟然变成了“目”,而“炙”的火上竟然烤起了“夕”……那节纠错课,我跟学生说“炙”是把肉拿到火上烤,而烤个“夕”就让人莫名其妙了;只有“日”才能带来温暖,“目”的力量就不够了。这么一说,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有的还作茅塞顿开状。但是我知道,要想纠正他们已经写成习惯的错字,不是那么容易的,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时常提及,要他们用思考来逐步改变习惯必须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三、方法多样,调动积极性

8.小学错别字纠正开题报告 篇八

开题报告

矿区一小 二年级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在低年级段,识字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课内课外的阅读都需要一定的识字量,而习作又是基于阅读与识字能力的运用,所以低年级如果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根据大纲的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那么我们所面临的是量大且方法的欠缺,单调的识字只会让儿童很快感到疲惫,失去识字的兴趣;一味地死记硬写,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错别字现象预防和纠正是中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错误一旦产生,影响往往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周而复始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因此,通过从汉字本身规律着眼,改革以往枯燥单

一、灌输式的识字教学方法,改变汉字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有效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又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小学低年级 错别字现象 分析及对策

2、核心概念界定:

“小学低年级”,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天真浪漫,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错别字现象”,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错别字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良的影响或者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分析及对策”,本课题主要是通过调查小学生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并分析出现错别字现象的原因。针对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小学低年级错别字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是研究者想在低年级段减少别字的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正确用字习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识字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不是简单的书写或记录符号,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幅、一个个故事的演变,凝聚着祖先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且识字量很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

1、目前学生识字写字的现状。

翻开班里学生的作业本:身休(体)、眼晴(睛)、知到(道)……再听听学生的朗读:“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píng)地跳个不停。”“我沉着地操纵(cóng)着计算机。”……从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出现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的增多,错别字也会随之增多。这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阻碍。

2、周围环境错别字现象严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传递信息,但是人们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错别字。比如:卖烧饼的地方写着“烧(多了一点)饼”;理发店的招牌上写着“不剪不散”;……这些错别字无形中给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研究价值:

1、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2、研究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原因,探索其对策,预防并减少错别字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低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富有变化的运用教学方法,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乐于主动地识字。只有对汉字这一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推动探究的动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深究错误原因,对症下药,掌握“活”的识记方法,预防并逐步减少错别字的产生,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调查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常见类型、形成原因,寻找减少“错别字”发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3、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力求把规范汉字的意识撒播到学生家长、社会,为规范汉字、纯洁祖国语言文字作贡献。

五、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法、观察法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的类型,并进行归类总结,为以后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及基础。

(2)了解小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意识及情感等心理特点,分析他们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构建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兴趣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模式。

(3)制定纠正错别字现象的对策,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为中高年级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⑷ 通过长期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

研究重点:

学生经常出现错别字的类型是同音字和形近字。汉字的字音、字形很复杂,相同的音在不同的语境中要用不同的字,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把字的辨析作为重点。

六、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 付俊英:教学研究 王 霞:教学研究 李晓雅:教学研究 呼 倩:教学研究 王冬梅:教学研究 李 玲:教学研究

七、研究方法

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语文教学为研究的主阵地,依据学科特点和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探索儿童长期识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调查分析儿童的识记习惯,通过对比、跟踪分析,查找识记中存在的不良习惯,确定研究方案,研究学生认知、意识及情感等心理特点,分析他们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以便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学生易出现的错别字类型主要有哪些。

(2)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认知等心理特点,以便制定适合他们的相应的措施。(3)行动研究法:根据所分析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边实践、边研究,观察效果,并根据效果随时做出转变。

八、研究过程

(1)申报阶段(2016年10月)

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⑵研究准备阶段()

1、立项的相关调查研究、论证研究、落实课题。

2、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制定实验方案。

3、进行前测,统计结果,了解学生作业中写错别字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⑶研究实施阶段()

1、以1—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验,分项落实实验研究内容。

2、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初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3、定期研讨,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⑷研究总结阶段()

1、对本课题资料整理、总结。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九、预期成果

调查研究报告《小学低年级错别字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培养儿童良好的识记习惯的方法、途径》

汇编手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效防控错别字现象的实践与研究》试验报告《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预防和纠正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十、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拟对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错别字”问题作一实证研究。首先从心理学,教学法的角度对“错别字”的常见类型、形成原因等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力求发现“错别字”问题与教学方法等变量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减少“错别字”发生率为目标的识字写字教学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实现识字教学的情趣化。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以往不同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归类、整理、分析以往分散的识字方法,并逐步改进、总结出“灵活多变、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灵活掌握识字方法,促进识记效果,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十一、呈现方式现场开题

十二、保障措施

9.运用字理纠正错别字 篇九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不断提升,同时也忧心地看到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多。错别字的多少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社会交际效果,也反映了书写者的语文素养程度,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运用汉字学字理知识来纠正错别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字理”是汉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构字的理据。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我们尽量利用汉字构形的理据,给学生讲清楚所教字的形与音、义之间的关系,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构形原理从而大量地消灭错别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经过隶楷书的笔画化和简化后的现代汉字,有些字仍能看出构字的理据,比如“看”字,是用“”(手)遮在“目”上表示注视、瞅之义;“卡”字是“上”“下”二字的合体,表示不上不下夹在中间之义;“侃”字是“亻、口、川”的合体,表示某人口若悬河特别能说之义。但是,也有许多字的构字理据已经难以看出来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类字的理据,必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笔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观法、比较法和迁移法。

1.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片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叫直观教学法。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将这种方法用在辨析易混字形的字理时,优点更加明显,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汉字构形理据的理解,牢记易错字的正确字形。比如“休”和“体”,字形虽然相差一笔,但字义完全不同。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中常将“休息”写成“体息”。为了纠正这个混用现象,我在教学“休”字时,用幻灯片出示“休”字的甲骨文写法,让学生观察。学生马上会意到,一个人靠在树旁边“休”息呢!老师接着讲解:这是会意字,用“人”背靠大“树”之形表示休息之义。因“体”是比较抽象的会意字,用“亻”和“本”合体,表示身体是人的根本之意,这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就将其字理直接讲解给学生。这样教学后,学生再也没有写混这两个字。

又如学生在书写“雁”字时,经常少写一个“亻”或将“隹”少写一横成为“住”。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教学时,我展出了“雁”的小篆“隹”字,学生细细观察后发现像一只鸟。教师总结“隹”(zhuī)是鸟的象形,这四横,是鸟翅膀的翎毛,所以不能写成三横。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到:大雁在飞行时经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从而准确地领悟到:“隹”旁表明大雁是一种鸟,第一个“亻”是“隹”的一部分;第二个“亻”表明了大雁的飞行特点。老师再接着告诉学生,“雁”的“厂”旁,形、义都是伸出的山崖,“隹”可以在下面住宿;古音是hǎn,在这个字中也表ɑn音。

运用直观法展示古文字形,使学生理解了“休”和“雁”的构字理据,再没有学生写错这两个字。

2.比较法

错别字中,形近字占有很大的比例。运用字理来比较形近字,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辨析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尤其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它的形旁表义、声旁示音的特点,充分辨析形近偏旁的形、义差别,使学生准确理解字义。

(1)比较形近声符。“狼”“狠”二字由于那一“点”常使学生混用。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辨析比较,“狼”是动物,部首是反犬旁“犭”,“良”是它的声符,所以整字读“lánɡ”;“狠”的声符是“艮”,读ɡèn,所以整字读作“hěn”。学生清楚了两个字的区别后,为巩固形声字的知识,并扩大识字量,教师又给学生展示了由基本字“良”构成的一串字:“浪、娘、粮、郎、朗、廊、琅、榔、锒、螂”,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构字规律——“良”的韵母“iɑnɡ”示音,“浪”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氵”;“娘”指女性,部首是“女”旁;“粮”是粮食,包括大米、面、豆,部首是“米”旁„„。再列出由“艮”构成的一串形声字:“很、恨、狠、痕、根、跟、恳、垦、银、龈、垠”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了“艮”在这些合体字中的示音作用。由于重点比较了两个字的声符,使学生不仅记得牢,用得准,而且举一反三,提高了识字效率。

又如“琴”字,根据教学经验,90%以上的学生把“琴”下部的“今”写成为“令”。为了把错别字最大限度地消灭在学习之初,我们在初教“琴”字时,就引导学生细细观察、分析其构字理据。教师先出示“琴”的小篆体写法,学生发现这个字像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上面“玨”是琴弦和弦柱,下面部分是琴身。教师再展示楷书写法“琴”,学生观察比较后指出,楷书将“琴”改写成了形声字,上部的“玨”仍然表示“琴”义,下部去掉了琴身,改用“今”来表示它的读音。“今”是前鼻音“jīn”,所以“琴”也读前鼻音“qín”。而“令”是后鼻音,不能作“琴”的声符,所以声旁不能要写成“令”。“令”作“领、零、岭、岭、玲、铃、龄、羚”的声符,这些字不但都要读成后鼻音,而且声符也不能写成“今”(“邻”是例外)。经过这样分析字理,学生不仅理解了“琴”的字理,而且掌握了一批形声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进一步明白了形声字的道理,为自主识字的方法奠定了科学基础,也做到了汉字教学形音义结合的要求。

(2)比较形近意符。在识字教学中,比较形近意符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字形字义字音的一个好方法。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清楚偏旁两点水“冫”的意思,导致了学生经常将两点水写成三点水“氵”,从而产生了许多别字,比如将“冶”写成“治”,“冷”写成“泠”。

对“氵”旁,大家都知道是表示“水”义。但要分析“冫”的意思和作偏旁的作用,还是需要字理知识的。“冫”在甲骨文像水面结成冰时上拱或裂纹的形状,字的音、义都是“冰”,是“冰”的初文(即刚开始的写法)。以“冫”为意符的字大多与寒冷、凝结等意思有关,如“冻、冷、冽、凌、凛、凝、凋、冬、寒”。“冶”字是用冰块的融化比喻金属的销熔,所以用“冫”旁;而“泠”指水的清凉而不是冰凉,所以是“氵”旁而不是“冫”旁。这样分析形近偏旁,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不同形、义,避免了混用,而且很好地掌握了“氵”和“冫”两个形近意符的知识。

(3)比较形近部首。部首表意是汉字学理论之一,利用部首归类原理帮助学生识字,是科学的识字教法之一。学生在作业中,经常将“却”的右边部首“卩”写成“阝”,究其原因,是不明白这两个部首的意思。对此,我们在纠正学生错别字时,先给他们讲解部首“卩”和“右阝”的字理。“卩”的甲骨文字形是人的跪坐之形,读音“jié”,比如在“节、疖、”中就起声符作用。但是“卩”在构字中,更多的是起表意作用,表示字与人的活动或人的腿脚活动有关。象“却”的本义就是退,如“望而却步”。教师讲清楚了字理,再让学生说出带有“卩”部的字和自己的理解。学生马上可以找到“叩”和“即”。老师启发学生这二字为什么是“卩”这个部首。学生马上明白了“叩”是人跪下的活动,所以用“卩”旁。但学生并不知晓“即”的意思。在学生充满探究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即”是会意字,左偏旁原写作“皀”(jí),在甲骨文像盛满食物的器皿;“卩”在食器“皀”旁,像人跪坐着就餐。本义是就餐,引申为接近、靠近,如“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以此类推,学生在识字中如果遇到带有“卩”这个部首的字,马上就会联想到与人或人跪地而坐有关,进而理解字的含义。

而“右阝”则是“邑”作右偏旁的楷书写法,“邑”是“人群聚居地”之意,作部首表示地域、地名、城郭等义,比如“邦、邻、郊、鄙”都表示地域、地区,“邓、邢、邱、郑、邯郸”本来都是古国名,“郡、都、郭”都与城市有关。这样讲清部首义,学生牢记了部首义及归类字,搞混、写错“卩”和“右阝”的现象大大降低了。

3.迁移法。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表现为教师举一,学生反三,活学活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正迁移可以提高识字效率,避免很多错别字的出现。比如“月”字,作为偏旁,是同形的两个部首,有两个称呼:一个是“月字旁”,另一个称作“肉月旁”。在古文字中是异形字。“月”的本义是月亮。有“月”旁的字与月相、光亮、时间等义有关。我们启发学生寻找与这些意思相关的带有“月”字旁的字。学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搜索出“朝、明、朗、朦、胧”等字。此时老师在黑板上写“肌”字,并质疑:月字旁的字怎么与“肌肉”有关呢?学生迷惑了,此时老师告诉学生“肌”的右偏旁不是“月”,而是“肉”字,并出示甲骨文字形,使学生看出像切下的一块肉形。但是“肉”演变到小篆时写法很像“月”字。于是,人们为了避免混淆,就造了“肉”字,但作偏旁时,楷书还是写成“月”形,所以称作“肉月旁”。作偏旁时主要作意符,所带的字与肉体意思有关。接着,教师出示“有、肌、肠、肾、背、炙、祭”等一串字让学生来理解字义。学生通过偏旁的辨析,理解带有“月”旁字的含义,达到了举一反三的迁移目的。

10.如何纠正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教学论文 篇十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学生写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字复杂难学的影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汉字无疑也是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基本笔画有30多基本笔画又构成500多种基础部件,不同部件再按不同结构方式组成一个一个的汉字,这样构成的汉字虽字形优美但复杂难学。汉字的笔画数差异很大,笔画少的只有一两笔,多的有二三十笔,不利于学生记忆,以至于他们写的时候,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如“慌”然是常见的字,学生在书写时常常会多加一点,更别说“舞”、“斓”、“漆”等字了。

汉字中,有许多字形相近的字,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不是字了,小学生观察事物笼统,不够精确,在识字过程中常常只记住字的粗略轮廓,而对字的细微部分常常忽略,这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如“己”、“已”、“巳”等。

汉字同音字多也是导致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同音字,有些同音字字形还相近,但是又千差万别,小学生识字常常不能将字的音、形、义密结合起来,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如“已”和“以”、“在”和“再”,学生常常会写出这样的句子:“我以经上三年级了,在过一年,我就上四年级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识字教学不科学与矫错无方的影响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的识字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先指导学生反复念这个字的读音,接着分析字形,这个字什么结构,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再书空念笔画,最后组几个词。专教法单一,程序固化,使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而出现错别字。

为了让学生不写错别字,我们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常着重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同学们,看仔细了,不要把这里写错了。”然后顺手就把错别字的样子板书了出来。到了批阅作业时,发现许多学生仍然把这个字写错了,而且错的与老师提醒的一模一样。熟不知,我们特别提到的种种错误写法,本来有的错误学生根本没有想到,教师的提醒反而提示了他,这无疑是对记忆的干扰,无形之中加大了记忆的难度,学生在书写时,就容易出现错别字。

学生出现错别字该怎样矫正呢?有的老师把学生写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批斗”,反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无意识记忆,造成错别字扩散。有的老师用“写错一个罚写一百个”的方法强制纠错,矫正效果不尽人意,还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一个学生因在“试”字上多中加一撇而受罚,刚开始时写得很认真,写着写着,罚写的字中又出现了画蛇添足的“试”字。有的老师发现错别字立刻圈出来,并在旁认真范写一次,再让学生订正。可这种“保姆式”的纠错方法也收效甚微,反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没有发现错别字的能力。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错别字泛滥,外部环境的干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服装店的“衣衣不舍”,精品店的“玩物尚志”,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这些广告商别出心裁,很有成效,但对于汉字储存量相当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就会形成不良影响他们无法辨别正误,就会出现错用词语的现象,如將“一往情深”写成“一网情深”。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错别字的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错别字如毒瘤一般嵌入他们脑中,带来许多危害。

针对这些原因,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根据“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错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记忆,然后利用儿歌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2、利用汉字规律联想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间的干扰作用。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这样学生就不会把用错了。

(3)、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歌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分。这句歌诀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子也沟通了形义联系。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3、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假如学生一碰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爱好。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碰到两个轻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碰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两个轻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还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当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决了。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4、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汉字最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正确引导学习方法,扎实学生的识字写字基本功。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清楚,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错别字的产生才会得到有效的制止。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性组织学生开展写字比赛,对于学生的写字作经常性的评价和表扬、奖励,促进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和兴趣。

11.纠正别字作文 篇十一

那一天老师让做小调查―纠正错误文明使用普通话我走在了街上突然刺眼招牌出现在我眼线“卖甘蔗卖五曾一”这个招牌“卖”和“曾”写错了应该是买五赠一唉!多粗心啊!我想告诉他但我有一点胆小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嘀咕最后我鼓足了勇气走到老板面前说:“叔叔是错别字调查小组纠正错别字是我义务也是我责任今天您告示上面两个字写错了请您把它改正过来”我把这两个字正确写法告诉了他本以为他能够虚心接受谁知他恼羞成怒挥动着他拳头吼道:“关你屁事快滚!”我很无奈也很沮丧我继续查找。

又来都来一家餐厅招牌又写错了经过上次教训我知道了该怎么说了首先告诉我来意希望她虚心接受她看起来比上一次那个人好得多而且并虚心接受她马上改了过来别提我心里有多开心了

从这件事中小插曲知道错别字纠正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纠正也要从个人做起全民行动来弥补文字在使用漏洞正确使用中文字人人有责!

上一篇:体育教育属于教育学吗下一篇:SEO编辑应该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