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阅读活动(精选8篇)
1.党员干部阅读活动 篇一
阅读彰显力量
——简评《思考集读书心得选Ⅰ》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考集?读书心得选Ⅰ》是 2007 年省直机关党员干部读书征文 活动的成果,是《思考集读书心得选》丛书的第一集,由省直工委编辑,中共贵州省委书 记石宗源作序。该书收录了 50 多位作者阅读《活着就是幸福》《汉书?何武传》、《世界是平的》《司马法》《政府绩效管理》《辩证法随谈》《红军英雄传》《邮差弗雷德》《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国崛起》《细节决定成败》等几十部(篇)图书或文章的感悟,共、、计 28 万字左右。它的出版,对于引导机关干部读书学习,推动工作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本书的可读性首先在于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在阅读中思想碰撞的火 花,有对工作的积极思考,有对先进学习理念的认同,有对人生的感悟。这些文字,对人的 品德与精神,心灵的乐与悲,工作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进行了较好的探究,深沉中高扬着 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积极人生的礼赞,言之有物,情感真挚。编者把书名定为《思考集》,是名符其实的。其次是具有较大的图书信息量。每篇文章至少涉及到一部(篇)以上的好书或 文章,通过阅读这些心得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好书或文章,这为我们扩大阅读面提供了一个很 好的平台。在文章的作者中,有的是领导干部,有的是专家学者,有的是机关的干部。由于个人理 论水平、成长历程、写作风格等的不同,各篇文章的内容各具特色。如《深入调查研究才有 办报权》作者结合任县委书记的经历来讲体会,指出换位思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扬起 贵州精神的风帆》作者从贵州历史角度,对新时期构建“贵州精神”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学习:人生最美的姿态》作者对“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生动地阐释了学习与生存、学习与工 作、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阅读认识世界》作者对所读书目内容高度概括,几点启示深刻凝 炼。〈你在为谁工作〉的启示》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论述,回答了“工作是什么,《 你在为谁工作,怎样做好工作”三个问题,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定位“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 影响。在时下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阅读,得出“石在水中,人在水上,心在高远。人有这心 境,看世间情为何物?利为何物?名为何物?何必被名绳利索所缚,不妨大度一点,超脱一 点,潇洒一点”;“只要活着,我们每天都会有感动,为崇高、为自由、为真情,而这一切皆 因为我们拥有着充盈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好好的活在当下就是最
大的幸福”等等这样 的感悟,实属不易。这些阅读后的思考,带来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使人能以一种多维的视角,包容与积极的心态,观察纷繁的世界,不断理解和把握生命的本质,追寻心灵快乐的生活。生命的个体因阅读和思考必将在理想与现实的夜空发现属于自己的北斗星,导航自己的人生 旅程。当我们在每日匆匆而又平凡的生活中,快要迷失自我时,更需要阅读彰显出来的巨大 力量伴我们前行,特别是在时下这样一个功利狰狞、物欲横行、喧嚣浮躁的社会犹为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对作者的一些感悟可能并不赞同,这也属正常。无能我们的 思考是否相左,但从这些作者的文章中,我们要看到和肯定作者在阅读中的收获:他们与所 读书目作者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引发的思考、提升的情操正在改变着他们,指引着他们前 行,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正如有作者所写的“读书是一种精神的探险、灵魂的壮游。通过
阅读可以透视宇宙、洞悉人生、完善人格”。“我们真正需要的生活,真正的财富,是一生的 成长、追求和拼搏的过程。” 这本书在每篇文章的最后编辑了作者的简历和相片,装帧庄重大方。特别是通过阅读作 者信息,我们可以简要了解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取得的成绩。他们中有领导、教授和专家,在 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人生的阅历丰富,是我们学习的标杆。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机关 干部,他们也因在各自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大写着自己的人生,同样值得喝彩。阅读这 些文字,必将启迪着我们年轻的同志走向未来的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承知识的重要载体。一部优秀的图书、一篇优秀的文章,它浓缩的也许就是作者毕生的思索和心血。当我们阅读这样的书籍时,启迪我们的思想,陶 冶着我们的情操,给予人的是心灵的愉悦,信念的坚定,人格的提升。它们以其朴实的语言,理性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正如英国诗人拜伦所说“一滴墨水可以引 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没有理由不喜 欢这本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我们感叹生命、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之时,我们可以让阅 读来改变生命历程的宽度和境界,实现生命的完整。人生不能没有阅读,更不能没有思考,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锻铸生命的质量,更需要有阅读带来的力量伴我们前行!
2.党员干部阅读活动 篇二
一、实施背景
“城乡同治, 全域共美”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 如何推进这项重点民生工程深入开展, 确保达到预期成效, 是摆在七级镇党委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七级镇现有党支部56个, 党员1606人, 其中农村党支部34个, 农村党员1289人,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热情, 推动发展, 服务群众, 凝聚人心, 促进和谐, 七级镇党委决定在全镇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员干部示范街”活动。
二、主要做法
1. 包街道, 做示范。
各村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及其他两委干部各包一条街道, 并选派年富力强、威信高、敢负责的同志, 组建党员服务队, 创建高标准的“党员干部示范街”、“党员示范林”。“示范街”的建设达到路面硬化平整干净 (无三大堆) , 沟渠清洁畅通, 路边有路沿石, 路两边整树畦、乔灌结合、一街一景, 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把村庄当作公园来建设、当作花园来管理、当作乐园来服务, 做足生态化、多彩化、乡土化、特色化文章。小欧村党员吴子晖做为党员服务队的一员, 每天坚持不间断地清扫所包街道, 收集垃圾和劝阻不文明行为, 并主动联系所联系的农户搞好卫生, 得到了群众好评,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 该条街道的农户自觉参与的热情非常高, 讲文明, 树新风, 街道面貌显著改观, 成为该村的样板街。
2. 牌上墙, 明责任。
该镇在村庄街巷显著位置订立“党员干部示范街”标牌, 明确包街干部和党员。为确保形成长效机制, 每条街道以5~7个党员为单位, 将示范街道划分为若干个小卫生区, 实行党员包卫生区制度, 让责任区在任何时期都保持洁净卫生, 经得起检查。各村庄党支部对包街干部、服务队党员明确责任、明确目标, 在党务公开栏设置党员服务队专栏, 接受群众监督, 有条件的村庄佩戴统一标识, 亮出身份。与“四日合一”制度相结合, 集中开展“党员奉献日”主题活动,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率先示范, 身体力行, 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变成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将美好家园建设好、养护好, 建立长效机制, 形成全民参与的整体合力。
3. 网格化, 全覆盖。
该镇将创建“党员干部示范街”确定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党建品牌, 以“一名党员 (干部) 包干一条街巷”作为这次活动的载体。要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每人要至少联系5~10户群众, 率领和动员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 自觉对房前屋后的垃圾、建筑材料、杂物等进行清理, 对身边的绿化苗木、公共设施进行养护。同时, 经常性地开展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义务植树、卫生大扫除等公益活动, 以实际行动切实提高群众参与活动、美化家园的积极性, 展现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另外, 为实现不留漏洞, 不藏死角, 网格化, 全覆盖, 该镇还在打造“党员干部示范街”的基础上, 实现网格化管理, 将村庄卫生区细化为公共卫生区和农户责任区, 公共卫生区由村庄负责, 农户责任区由农户负责, 并制定具体的卫生标准和奖罚措施, 明确责任, 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 创造人人动手, 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
4. 树典型, 点带面。
按照创建标准, 大力培树典型, 以点带面, 全面铺开, 力求达到良好的带动效果。活动中, 该镇首先确定小欧、张李庄、青中埠三个村为示范村, 以后逐步全面推开。小欧村在活动中, 专门把路况较差的一条街作为共产党员示范街进行整治, 使一条脏、乱、差的街面貌焕然一新, 群众无不称赞, 纷纷“各扫门前雪”, 又合力整治全部街道, 并自发在其他三条街巷树起了“党员干部示范街”的牌子, 推举出示范街责任人。支部又在各街道安装了路灯, 设立了固定垃圾桶, 使小欧村成为该镇充满灵气的生态文明示范村。青中埠村则是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各自包一条主街道, 带领党员干部开挖浆砌排水沟、栽植绿化苗木, 形成比学赶超良好局面, 群众纷纷自发参与, 投资投劳, 整个村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也增强了党支部的创造力, 凝聚力、战斗力。
5. 重联动, 求实效。
站所、学校、企业、村庄等部门形成联动, 积极通过门前三包、村企联合、校企联合等方式扎实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为环境整治做贡献”等活动。镇党委通过明查暗访和定期、不定期检查, 对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督查。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 及时收集整理和宣传表扬, 不断激发和调动每名党员干部联系群众, 率先示范的工作热情, 确保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三、取得成效
一是促进了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 激发了群众自觉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 形成人人动手、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 全镇共投资200余万元, 建立党员 (干部) 示范街136条, 清理沉积垃圾360立方米, 清理浆砌排污沟1600余米, 挖树窝34500余个, 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1500余株, 镇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二是促进了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在活动中主动亮出身份, 以实际行动和效果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 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活动氛围, 树立了党员干部崭新形象, 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也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持久化发展, 更有力地促进了村庄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党员干部阅读活动 篇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党员干部 主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23-02
新形势下,党中央在各级党组织中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将全面从严治党渗透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将学习教育从党内“关键少数”拓展到广大党员,将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学习延伸,凸显党员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强化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党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观念、新方向、新运动,它强调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心理问题”转向“人的积极力量”,研究所有人类的正向心理,用积极思维来应对困难,它注重正常人的心理功能,致力于人类优势美德的识别和理解,引导人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发挥优势,增强幸福感,进而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从目前来看,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个人特质、积极社会关系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相关的研究,并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虽然积极心理学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前者主要研究如何关注积极方面提升生命质量,后者主要探讨如何转变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提升品德和修养,但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挖掘和培养人的积极特质,奉献自身的价值,塑造和追求健康快乐的人生。积极心理学对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借鉴指导意义,如果把组织要求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适应,并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那就是最高境界的内化学习,最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如果把那些虚无缥缈、不严不实、心理本不舒坦的“形式主义”转化为实实在在、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心灵再现,那就是“最实”的生动表现,呈现出“做人”和“做事”的“本”和“真”。
一、高校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的现状
在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中,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依据各高校的特定情况,认真开展专题教育学习和研讨,特别是针对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不严不实问题,积极查找、立行立改,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一些高校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专题学习教育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积极主动性发挥不够,学习实效与党组织要求有差距。开展专题学习教育,要深入学习党章和党的政策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但是,高校少数党员干部往往认为这些理论与自己的专业、学术无关,只是在党支部组织专题学习的时候才想到学习,看过了就以为是学习了,没有深入内化。对学习的重视不足、自觉性不够,只是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已。
(二)积极品质的修炼不够,党性修养与政治规矩上有差距。在实践中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纪律约束不严、政治敏锐性不足等问题,缺乏对各种错误思潮的鉴别力,缺乏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敏锐性。有些同志党性观念淡漠,政治规矩概念模糊,讲话随意,甚至人云亦云。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一些重要问题时,不按程序办事等。上述这些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党员干部政治规矩意识模糊、积极品质修炼不够。
(三)忽视在工作实践中的积极体验,工作作风与求真求实有差距。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不仅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实实在在为民谋事。要立足于工作岗位,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认清岗位所肩负的责任、能干事、干成事。可是仍然有少数干部还存在不严不实的工作作风,口头讲一套、背后另外做一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就去做,与自己无关的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阳奉阴违、应付工作的情况出现,其工作情形与党员干部身份格格不入,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威信。
二、积极心理学视阈下促进高校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措施
积极心理学以帮助个体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发掘内在的积极力量和卓越品质,用积极的价值观去诠释人类的心灵和获得幸福的生活为目标。专题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学会建构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积极的体验和一种积极的行为特点,通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按照制度和规则行使权力,实实在在做人和为民做事,真正将专题学习从内心转化为行动,并看成是一种情绪愉悦和幸福体验,注重培养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注重培养教书育人的人格魅力,学会探求学习中的真谛,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
(一)重视学习积极性的构建,在严于律己上树标杆。首先,树立常态化的学习理念。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是党思想建设常态化的开始。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做到“全天候、不间断”。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自觉常态的行为,树立积极、常态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领悟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快乐和愉悦,而非即时性、应付性、强迫性的行为。其次,在思想上要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重视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知识的学习,积极响应“两学一做”要求,用共产党员标准来严格约束,进一步明确要学习哪些、理解哪些,进而明白实际工作中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经常性地反思个人的言行,约束和警醒自己,筑牢思想上的坚固防线。再次,在行动上要严守规矩。行动上的自觉自愿和积极体验来自政治上清醒;也只有在政治上坚定,才能在行动实践中经受住考验。因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员干部积极践行的行动指南,应自觉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的: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维护团结;自觉遵循组织程序;自觉服从组织决定,不跟组织讨价还价等。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达到行动自觉,做合格共产党员。
(二)重视积极品质的熏陶和历练,在严以修身上下工夫。习近平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道德、情操、修养”等这些是人内在的积极特质。积极心理学认为,培育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绝好路径,就是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感情绪能够提升和拓展人的行为,高校党员干部的品行和特质,会渗透于领导与教师、领导与学生的交流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学生等其他群体的幸福体验的生成,成为教师、学生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党性修养,闪现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首先,修炼对党忠诚。“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共产党人必须对党忠诚老实,而对党忠诚最重要的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党员干部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任何时刻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情形下都对党忠诚老实,塑造忠厚老实的积极品质。其次,历练党性修养。党性是党的根本属性,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他对待事业、群众、组织的根本态度,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工作的敬业意识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之中。也就是不管在何时、何地处理事情的时候都要不忘组织、不忘宗旨、不忘纪律,切实使自己自觉按照党性原则办事,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行事。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注重从自身做起,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操守,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科学性。最后,提升人格魅力。人格是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行为的和谐与统一,它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形象,是气质、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修人格的关键是立德,要用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价值观镶嵌在内心深处,树牢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树立公正的学术道德,提升教师师德和个人品德。
(三)重视工作实践的积极体验,在求真务实上讲实效。从积极心理学层面来看,能让党员干部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关键之所在,就是激发和唤醒党员干部身上所有的积极力量。当党员干部本身关于严格、务实、信任、创造、成就、责任、担当等积极体验不断增强的时候,他们的幸福体验指数也会随之增高,这种幸福体验会贯穿在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工作中,会渗透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因此,高校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要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既要内化于心,领会精神要义,又要外化于行,做到以学促做,用行动来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在工作中应当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开展工作;注重问题导向意识,善于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注意把工作目的和工作对象的意愿相结合,把工作强度和个人能力相结合,把学术诚信与科研创新相结合,着力提高学术钻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要为人师表、学为人范,做诚实之人,说诚信之话,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评论员: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EB/OL].(2016-04-06)[2016-06-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06/c_1118549541.htm
[2]魏艳丽,吴荣先.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
[3]沈荦.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EB/OL].(2015-01-14)[2016-06-01].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14/c64094-26380006.html
[5]王德义,韩飞.“三严三实”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肖湘君,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桂林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党员干部学习活动总结 篇四
(一)抓住“实”字用气力
一是明确重要性,营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浓厚氛围。我们坚持早动手、早安排,在5月份就着手研究并进行第三批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对参加第三批教育单位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和党员队伍状况进行了调研。为了形成“未教先行”的良好氛围,采取提前“热身”的办法,广泛发动第三批参加教育单位的党组织参与到第二批教育活动的主题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和情况通报中去,既使第二批教育对象受到了教育,又触动了第三批教育对象,使他们在思想上先行一步,提前介入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大力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宣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突出针对性,增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效果。我们实行了“三级动员、两级培训”,即县委、主管党委(工委、总支)和基层单位党组织三级都由一把手书记作动员,县委培训到支部书记,主管党委(工委、总支)培训到支部理论骨干。在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确保教育覆盖面的基础上,坚持立足实际,因人施教,按照“要求不松、方便灵活”的原则,创新了“集体研学、领导讲学、专家导学、分散自学、结对帮学、交流互学和上门送学”等方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促进提速发展,构建和谐×××”主题,结合党员先进性的岗位特点和自身实际,开展了“比先进意识、赛综合素质、看示范行动”大讨论活动。据统计,全县基层党组织开辟学习园地和宣传栏171个,进行各类培训667次,党员撰写体会文章5858篇,经过提炼形成党员具体要求869条。
三是坚持公认性,把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为了体现“开门”搞教育的原则,把教育活动真正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在分析评议阶段和整改提高阶段,我们重点抓好了征求意见、党性分析、党员评议和整改落实四个关键环节,确保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据统计,全县各级党组织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5多份,开通电话178部,设置意见箱172个,召开座谈会256个,谈心59多人次;党员制定整改措施1563条,已经整改1581条,占96.7%,正在整改的有522条,占3.3 %;各级党组织制定整改措施759条,已经整改713条,占93.9%,正在整改的有46条,占6.1%。
四是立足长远性,构建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县委提出了“三个着眼”:一是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建立健全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二是着眼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三是着眼于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锤炼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加强党组织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各级党组织新建规章制度195项,完善规章制度192项。
5.党员干部阅读活动 篇五
系实际的角度和关注问题的重点互有区别,但“本领恐慌”的普遍存在为大家所认同。
早在1939年毛泽东主席就讲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正是有了这种清醒和觉悟,我们党在毛泽东带领下开展了著名的延安学习运动,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高超的领导能力,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可以看出“本领恐慌”彰显了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也成了战胜困难挑战、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伊始就把党的自身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放在首位,第一站以赶考之心重返西柏坡,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他在西柏坡的讲话中,不少语句成为了之后中国公众熟知的语录,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也为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也从实践中找到解决和提高“执政能力”的理论思想。党的第四代领导人的“执政能力”是对第一(来源:好范文 http:///)代党的领导人的“本领恐慌”延续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是一种工作的观念和学习、调研的方法,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是更宽辐面、更高层次正对这种发展变化的层级,产生本领恐慌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压迫感和危机感越大。
面对本领恐慌,应该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其一,只有学习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毛泽东曾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应变之道也是学习,一旦学习停滞了,适应就停滞了。只有做到终身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抓住新机遇,不断获得高能力、高素质,不停顿地克服本领恐慌,走向成功。其二,才能是从学习中得来。本领恐慌的因果关系在于,恐才能之不足而慌张,而才能从何而来?诸葛亮在著名的《诫子书》说“非学无以广才”。康熙皇帝在群臣称赞他是“由天授,非人力可及”时,立即予以批驳:“如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凡事未有学而不能者”。也就是说,人的才能无论多高,都是学习的结果,并非与生俱来。
关于什么叫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古往今来都是常说常新的永恒课题。具体到个人,在用一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间来工作和创造时,“学习”就是不断提高和不断超越的基础,更是逆流而上时需要不断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航标”。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这句名言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都是对怎样学习的阐述。《论语》说:“学而时习之。”学是获得知识、技巧和能力;习是复习、练习,巩固知识、技巧和能力。《中庸》又把学习分成学、问、思、辨、行等五个步骤等等。这些论述既回答了什么是学习,同时也从一定意义上是对学习方法的精辟总结。但从根本上讲,在工作实际中最基本是要做到“工学和合”,就是工作与学习和谐一致。学习主要应以工作为转移,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容易直接针对当时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之中进行学习,更能直接促进工作,快速提高本领。工作与学习相合一,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因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就是本领恐慌的症结。联想总裁柳传志说:“别的企业都看重应聘者有没有经验,而我们看重的是会不会总结经验。”会总结经验,才会把经验转化成为智慧、素质。因此,“工学和合”也就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何学——为工作而学;学什么——根据工作的需要学;怎么学——从工作中学习工作。
每个人都有不同侧重的学习内容,比如学习理论思想和法规政策,学习本职业务和专业技能,学习谋划创新和协调办事等等,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从一般意义讲,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正是老生常谈的“三万”,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人”。一是读万卷书。读万卷书能拓宽视野,对素质培养大有脾益。今天,虽然有电视,有网路,书的作用也是不能代替的,它是主要的智慧
载体。万卷书怎么个读法呢?要根据自己的目标,自身的情况,有些精读,有些略读,有些浏览,有些只需要翻翻目录,有些只需看看前言……绝不平均用力,也不走马观花,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控制地读万卷书,建立起自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改革创新的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行万里路。人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百闻不如一见”。行万里路可以得到读万
卷书得不到的很多好处。书上看到的,只算是“闻”,而行万里路,则能够“见”,效果大大胜于闻。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事实更能给人以触动,亲身经历的东西更能够影响心灵,从而观念变,见解变,头脑变!绝不能呆在书堆里练本领,练素质,要深入社会,广泛了解社会。行万里路,就是要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交万个人。诺贝奖获得者瓦勃格指出:“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跟当代的科学巨人进行个人接触”。交万个人不仅能够增强社会性,培养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而且能够广得资讯,开拓视野,扩大智慧来源,多一些读书得不到的收获,甚至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联系工作实际,办公厅也在不断创造这种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每年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和写读书心得活动,结合实际组织进行考察调研,省市办公厅(室)人员交流学习等,既促进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又指导大家不断实践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6.党员干部三包为民活动动员讲话 篇六
经研究决定,今天召开**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三包为民”活动动员大会。
首先在这里对来我村包村挂点的几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为深入贯彻中组部、省委、市委对深化“三民”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部门包乡、干部包村、党员包户”为载体,以“办实事、解难题、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的万名党员干部“三包为民”活动。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挂村领导、镇挂村干部,村委班子成员、各小组长、全村所有党员干部,共40余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二项议程:一是 ** 同志宣读《**村“三包为民”活动实施方案》;二是县局领导文广局副局长**作重要讲话。
开展好这项活动,对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解决农民群众实际困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以扎实的工作方法,推动“三包为民”活动卓有成效地实施.一问:干部们要“包”到什么地方去?
不理时局,不知天下之安危,不察时政,难解民间之疾苦。“三包为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依靠基层找准问题,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然而基层是一个很广阔的空间,干部们要“包”到哪些基层去、要“包”到基层的哪些地方去,事先得作一个选择。认为,干部们应该“包”到四个地方去:一是要“包”到群众利益诉求最多的地方去。群众利益无小事,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已经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基本命题。干部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和利益放在心上。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要积极应对解决,只有
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执政为民。二是要“包”到党群干群关系最紧张的地方去。党群干群关系是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部分地区,由于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农村社会发展程度不高以及党内少数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导致党群干群关系面临各种风险和考验。干部们要深入这些地方,继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要“包”到到最偏远、贫穷落后的地方去。干部们要到那些偏远、贫穷落后的地方去,调查研究这些地方为什么会贫穷落后,为什么会发展缓慢,要勤于为他们想法子,出点子,谋路子,帮助他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他们尽快富裕起来,这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是要“包”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干部们要到那些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亲自去探索矛盾的源头,主动排查和梳理当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不稳定因素,积极研究制定应对化解方案。范文网
二问:干部们要如何“包”到基层去?
干部们下基层,应该轻车简从,脚踏实地,应该悄悄地来,静静地来,万不可兴师动众,大造声势,给基层增长额外的负担。如果扈从众多、迎来送往、车水马龙,恐怕就不能叫“三包为民”,而要改叫“劳民伤财”了。干部们如何“包”到基层去?一是要带着真情去“包”。要视群众为亲人,怀着诚挚而深厚的感情,与基层群众促膝而坐,以心换心,以诚换诚,多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多关注他们对党和政府的看法和感受。二是要带着责任去“包”。干部们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把文件上的规定,讲话中的要求,纸面上的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一切搞敷衍,搞“假大空”。只要切实为以普通民众为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的期待就不会落空,希望就不会变成失望。如此,大家才能从“将信将疑”转为“拍手欢迎”。三是要带着问题去“包”。到基层要做到“有备而来”,要依靠群众找准问题。“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感受得最深切。要使问题找得准,原因挖得深,真正产生震动、触及灵魂、取得实效,就必须广建群众参与平台,改进群众参与方式,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四是要带着制度去“包”。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东西。要“包”得好,根本还是要建立一
系列“包”的制度。譬如工作月报制度,定期督查制度,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包”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活动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三问:干部们“包”到基层要干什么?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干部们包到基层,就是要通过察民情,解民困,促工作,因此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调查研究,依靠基层找准问题。干部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深入细致的基层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以及工作、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为今后出台政策和部署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谈心沟通,深入基层转变作风。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用关心、关怀的态度对待群众,让他们敞开心扉讲真话、讲实话。干部们要走村入户,走进矛盾一线,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转变干部作风。三是释疑解难,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基层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很多,要分清轻重缓急。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组织和发动群众,积极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解决到位。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凝聚部门内、部门外的力量,集中解急、破难。四是以身作则,面向基层树好形象。党员干部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谨慎行事,防微杜渐,始终绷紧严格自律这根弦,不染不正之风,不取不义之财,不干不法之事,不交不正之友,努力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拥护的人。
对我村“三包为民”谈点个人看法
7.怎样做一名优秀党员干部 篇七
一、有学习的热情
“学”和“干”密不可分, 尤其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新时代, 学习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与时俱进, 不被时代淘汰。
首先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不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是无用的。只有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检验出它的真伪, 知道它是否能为我们所用, 怎样才能创造出最大价值。实践出新知。工作中, 只要需要, 我们就该去学。哪怕是自己不擅长的方面, 只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去学习, 自己就会获得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 并能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
其次要向榜样学习。榜样能让我们看到一种差距, 缩短差距, 就是让我们找到努力的方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只有我们能对照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将自己与榜样的差距拉近, 就能把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做成。
还要向方方面面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 善学的人, 没有刻板的标准, 也不会规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因为他们明白:处处都有学习对象, 时时都是学习机会。特别是要向群众学习, 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工作中, 当我们遇到想不通、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与其关起门来自己冥思苦想, 不如多向人请教, 多和人探讨,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因为群众处于第一线, 他们是最直接的感受者, 所以他们的智慧非常实用。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学到老才能与时俱进, 用到老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 进步到老才能永远都在超越。人不能一味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和荣耀里, 否则就不会有超越的动力, 也无法品尝到“更上一层楼”的喜悦。所以优秀的党员干部不会把过去的荣耀整天捧在手里、夸在嘴里, 而是放在脚下, 作为超越自己、迈上更高点的垫脚石。
二、有高超的思想境界
一名党员干部是否优秀, 从他的思想境界上可以鲜明的体现出来。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们在处理问题、面临选择时, 能自觉超越个人感情, 将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与奉献落实到自己日常的工作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去。
毛泽东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是对优秀党员干部思想境界的要求。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 我们起码可以这样去做:不推三阻四, 不打官腔;随时当群众的“情感雷达”;不仅满足群众明确提出的要求, 还要尽可能满足群众不敢或不好意思说出来的需求。
如果凡事都推一步才走一走, 从不主动去想、主动去做, 不仅不可能敲开成功之门, 也体现不出境界的先进性。一流境界的党员干部, 往往要从一流的业绩中体现出来。把事情做成、做好, 最大限度地提升和创造效益, 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使命, 优秀的党员干部都要做主动开展工作的带头羊。别人抱怨时, 只干不怨;关键时刻, 力挽狂澜。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别人, 凭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三、有敢说话的态度、会说话的艺术
真话是合乎事实反映真相的话, 是代表民意反映真情的话。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敢讲真话, 因为讲真话是对事业的高度负责, 可是真话并不好讲, 容易得罪人。如果不能端正态度, 人人只从自己出发, 为了留住面子、保住位置, 只说那些无关痛痒、避重就轻的话, 工作就不好开展, 更不可能圆满完成任务。
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要讲有益于问题解决的话, 不讲不利于问题解决的话。言谈举止中, 越体现负责和无私, 越能解决问题;越体现为对方着想, 越能解决问题;越体现尊重他人, 越能解决问题。
讲话是一门艺术, 越是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话, 越有利于拉近与人的距离, 越能赢得别人的亲近与认可, 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四、有做事的热情、恰当的方法
党员干部这面旗帜, 正是从做事中体现出来的。干一行, 爱一行, 精一行, 这是做事的根本。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应该达到这种境界:平凡的小事反复做, 不厌其烦;别人不配合的事耐心做, 不厌其烦;不该省事的地方具体做, 不厌其烦。总能想别人所想, 急别人所急, 乐别人所乐。
优秀的党员干部既要有一流的干劲, 还要有一流的方法。有干劲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但如果只有干劲, 没有有效的方法, 就可能变成蛮干。结果是时间和精力花了不少, 却费力不讨好, 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如果用一流的干劲, 再加上一流的方法, 自然会事半功倍。
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在这个全民共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合唱中, 党员干部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做创新型干部是时代的呼唤。创新也不一定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 改善工作方法就是创新, 在我们觉得效率低下、有疑惑、不方便的地方多下些功夫, 效率提高了、疑惑解决了、做事方便了, 同样是一种创新。优秀的党员干部, 总能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成创新源泉, 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创造效益。
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全面地提高自己, 无私地奉献自己。为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鞠躬尽瘁!
摘要: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必须好学习、高境界、会说话、有能力。一、有学习的热情。要向实践学习, 向榜样学习, 还要向方方面面学习。二、有高超的思想境界。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三、有敢说话的态度、会说话的艺术。四、有做事的热情、恰当的方法。
8.党员干部必须讲规矩 篇八
关键词:讲规矩;重要性;具体指向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84-02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其中提出,“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可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讲规矩”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尺。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讲规矩,既是凝聚人心的需要,也是事业兴旺的保证。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凡事能做与否,应该怎样做,都必须依规而行。
一、讲规矩的基本内涵
规矩,出自《荀子·礼论》 “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意为法则、准则、规则、标准、章程、法度、礼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定的行为标准、经验法则和习惯做法,并逐渐成为人们自我约束其行为的优良传统和行为惯例。自古以来,讲规矩是中华民族美德,家有家规,国有国规。党员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党纪党规、法律法规,必须做到讲规矩。
党员干部应该讲的规矩有哪些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 规矩是刚性和软性的合集,既包括党章、党纪、国法这样的硬性约束,也包括党的优良传统、行为惯例等软性的未成文的内容。
二、党员干部讲规矩的重要性
1.讲规矩能坚守党员干部信仰。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标向。人一旦拥有信仰,思想指导一切,就会按照这种信仰去做,不惧阻力、不畏生死,体现了人对自身的顶层设计和至高追求。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少数党员干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首要原因信仰迷失偏差,思想摒弃规矩,对党对人民不忠诚。正是这个原因,行动上没了规矩、忘了纪律、不见原则,衍生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钻空子、打擦边球等腐败毒瘤。
2.讲规矩能强化党员干部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的根本,也是党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明确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党发展壮大的历程,就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史。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就是服务”一语点明党员干部宗旨,党员干部就是“人民公仆”。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日渐丰富、改善了办公条件、优化工作环境,部分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高高在上,工作思路、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不讲规矩:“潜规则”、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为了保障人民权益,党员干部执政过程必须牢记宗旨按照规矩、原则行事,确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3.讲规矩能塑造党员干部正气。
正气,是正直、传播正能量的风气,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党员干部讲规矩就是正直清廉,刚直不阿,不唯书,不唯上,不畏权贵,不逐名利,两袖清风,形成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工作好坏的关键,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总结经验,发扬正气,打击歪风。”《文子·符言》指出:“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讲规矩能塑造党员干部正气,端正品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不谋私、公平正义。在利益和诱惑面前,最需要的用正气维护规矩规则的实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讲规矩能严明党员干部纪律。
讲规矩就是 “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党员干部的本色与角色底线就是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所有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党内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的纪律之上的特殊党员。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首次提出了“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的科学概念。1941年9月,毛泽东提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两学一做“四讲、四有”进一步明确讲规矩,有纪律。党的纪律属于“零容忍”的刚性规矩,江苏省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无视党纪国规滥索奖金,所谓“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因对金钱欲念,最终违规违纪,沦为“阶下囚”。
三、讲规矩的具体要求
吃肉喝汤论、官员的不雅视频频现、骑墙派两面倒拉圈子……从人的角度理解这些行为,似乎都是某种贪念使然,其实不然,这些党员干部是在规矩与纪律、人性与道德彻底陷入混乱,无耻邪恶,风清气正变成奢侈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讲规矩尤为重要。
1.学规矩筑牢思想堡垒。
思想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形成的一种可以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意识。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因思想而崇高。讲规矩建立在学规矩上,只有知规矩、懂规矩筑牢思想堡垒,才能真真正正讲规矩。“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学规矩对于党员干部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种修养。学规矩关键在学什么,要立学习标尺,标尺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種信仰,它是灵魂寄托、心灵窗口,所谓心正则身正,身正则气正。党员干部要加强对总标尺《党章》、党纪国法习近平讲话系列精神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筑牢思想堡垒。
2.守规矩筑牢道德防线。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员干部应守住规矩筑牢道德防线,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优良传统作风。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用好选人用人考德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政治德性,行“絜矩之道”。增强看齐意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党员干部自觉学习贤德之举,反省存在问题,及时纠错。“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心存敬畏,在善与不善之間态度明确,不存侥幸,不悖原则规矩,自觉相党的方针政策看齐、遵守道德规范。
3.行规矩筑牢原则底线。
讲规矩最终落实在行规矩,最终都要体现在行动上,最终要落实到坚守原则上。原则是什么?契约社会论有句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指出人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接受各种契约框架中法律、道德、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约束,相当于游戏一定遵守规则。不坚守原则,潜规则应时而生,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人性违背道德等等,如“基层爱戴不如领导点头,公平竞争不如走走后门,勤劳苦干不如找个靠山”流传段子充满讽刺却又生动形象,当制度、原则底线被突破,是多么的丑陋。党员干部要坚持讲原则不讲情面,不亮人情关系的绿灯,不开下不为例的口子,不打制度空白的擦边球,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端正作风,严守党纪政纪, 反对一切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放任自私、无原则的自由主义。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心永远朝向阳光,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扶正祛邪的讲话精神“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讲规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知是前提,行是落实,以知促行,用行动展现规矩力量。认真学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夯实思想基础,坚守道德规范,行动上守得住原则,真正做到讲规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
[2]《丑陋的中国人》,柏杨。
[3]《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
【党员干部阅读活动】推荐阅读:
徽县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帮扶活动09-13
“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走访困难群众心得09-30
优秀党员干部08-04
万山特区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的实施方案06-28
农业局开展“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典型事迹材料09-05
党员干部主题教育06-22
党员干部追悼词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