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2024-10-06

小型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共9篇)

1.小型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篇一

小型企业财务制度 管理人员差旅费报销:

1.公司管理人员出差一般选择乘坐火车,如遇特殊情况,需填写购买机票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总经理批准后,方可乘坐飞机。

2.差旅费借款,应在立项通知书送达财务后方可支取,出差回来后五日内报销。

3.住宿标准及差旅补助标准:

人 员 住宿标准 食杂补助 正式员工 200 80

出差当日12:00前离京,补助按一天计算;12:00后离京,补助按半天计算。出差返京之日8:00前到京,无差旅补助;8:00----12:00到京,补助按半天计算;12:00后到京,补助按一天计算。

4.往返机场一律乘坐民航大巴。如果班机过早(过晚)或携带物品较多可申请公司派车接送。

5.宾馆住宿费中一律不得包含餐费(包括早餐)。

6.返程车票或机票在22:00之前的,应在12:00之前退房。返程车票或机票在22:00之后的应在18:00前退房。

7.出差人员的住宿费超支自理,交通费、电话费实报实销,差旅补助按实际出差天数计算。

8.两人(同性)同时在同一地点出差,住宿费标准按一人报销。

9.出差乘坐火车的可领取乘车补助(短途除外),按每小时8元计算。(乘车时间以铁路列车时刻表为准。

四、加班交通费及误餐费

如员工加班,员工乘由公交公司开出的空调大巴士、小公共、专线车、地铁、公共汽车回家,公司可根据有效报销凭证报销交通费,加班至晚上9:00以后或因特殊原因由主管经理批准后,可以乘出租车回家,公司可根据有效报销凭证报销交通费;加班至晚上7:30以后的可由前台预定10元/人标准以下盒饭,并登记项目号。

五、销售费用申请及报销

1.各研究、支持部门所需发生的费用(除与项目有关的费用),根据部门预算计划由经手人填好现金或支票借款单,经部门经理签字、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领取现金或支票。

3.销售费用的报销,必须在原始发票背面由经手人、部门经理签字。经手人要填写“支出凭单”将单据粘贴在支出凭单后,根据所支出款项的用途分类填写,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报销。

六、管理费用申请及报销

1.购置办公用品及支付办公费用,需有行政部门指定人员根据购置、审批计划,由经手人填好现金或支票借款单,经部门经理签字、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领取现金或支票。

2.办公费用的报销,必须在原始发票背面由经手人、部门经理签字,经手人要填写“支出凭单”将单据粘贴在支出凭单后,根据所支出款项的用途分类填写,报财务审核并由财务负责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报销。

七、发票的开具及管理

1.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要求,按时从项目管理系统中打印出开具正式发票的申请单(地税发票、形式发票),经部门经理签字后,报财务开具正式发票。

2. 为了确保公司开出的每一张发票都能迅速、安全地到达客户手中,减少因发票丢失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请项目负责人按以下规定执行。

①发票的送达

正式发票 同城:速递或在方便的情况下亲自送达

异地:邮政快递

形式发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子邮件、传真、平信、挂号、航空及快递等方式。

为避免发票遗失,请将发票用信封装好或订在一同寄出的合同上。

②发票的确认

在发票送出前要通知收件人送达时间,并要求收件人收到后及时反馈,作好确认工作。如使用同城速递,请要求速递员在送达邮件时,请收件人当场打开邮件,回电寄件人确认发票已经收到(请在发出前与收件人打好招呼,并通知公司前台,由前台向速递公司提出要求)。

③处罚措施

由于未按照规定送达发票,造成发票遗失,公司将根据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八、报销时间及报销凭证的规定

1.所有当月发生的费用应于当月报销,最迟不能超过10日,否则需由经手人直接报部门经理、总经理审批后,财务予以报销。

2.所有填制的报销单据,应字迹清楚、不能涂改,否则财务不予受理。

3.所有由外部取得的报销凭证,必须是税务部门或财政局统一规定使用的正式单据,(印税务局章、财政局章并盖有收款单位财务章)一切非正式单据不能作为报销凭证;报销凭证抬头一定要写上单位名称。

4.凡购置金额在500元以上的项目费用、销售费用及办公费用需在发票背后注明收款方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2.小型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篇二

一、小型企业审计的概念

新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为小型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的判断结果,并不改变审计目标及应当承担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主要是判断企业资产总额或营业额较小,职工人数较少,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于少数个人,并具有一项或多项特征;收入来源单一;会计记录简单;内部控制有限,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新审计准则并没有说明具体的小型企业判断标准,只是说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依据。注册会计师可以运用自身的专业判断,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为小型被审计单位,然后可根据小型单位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当然,无论企业是否属小型企业,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并不能改变。小型企业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管理权高度集中

小型企业所有者数量很少,所有者一般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并且小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存在着亲属关系或朋友关系,所有者之间更多是靠人际关系维持,而不是靠合同约束。所有者对企业直接管理,能增加对企业经营的了解程度,也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对企业员工也是个制约,但企业管理制度对所有者的约束较低,所有者往往会凌驾于企业内部控制之上,增加企业弊端的可能性。

(二)业务比较简单,收入来源较少

小型企业一般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并且可能只有一个或有限的几个经营场所,这使得审计人员较容易获取并记录有关企业的一些情况,通过详细的审计凭证、账簿,获取有用的审计证据。并且小型企业往往要按国家法律规定设置相关账簿,有专门的会计人员记录业务。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一般要保证所有业务均已经记录,保证完整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所有资产确实存在;保证所有业务的真实性,没有重大弊端发生;保证财务报表编制正确。

(三)内部控制相对简单

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风险评估;监控。但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往往是通过简化的控制环节来进行企业管理,例如岗位分工往往一人兼多个职务,甚至一人做所有职务,如出纳、会计、编表等工作全由一个会计干。

(四)职工人数较少

小型企业职工人数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人数为标准,并且职工人数以年末数据库为准。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例,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 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 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 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 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小型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不少注册会计师对小型企业审计存在误区:小型企业不存在内部控制,没有执行内部控制测试的必要;小型企业业务简单,一般没什么大问题,抽样只是过场等等。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测试很少执行

审计准则已经说明小型单位可能存在内部控制有限,管理层可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可能失效,但审计准则并没有说明小型单位的内部控制就一定不完善,而在审计实践中,不少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虽不完善但很有效。目前,不少注册会计师对小型企业的审计先入为主,认为只要是小型单位就不可能存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基本上不执行内部控制测试,对企业的经营环节也不重视,没有专门编制内部控制调查表,以便有针对性地了解企业内控情况。

(二)分析性测试程序简单

在小型企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一般会采用分析性测试程序,因为它可以比较有效地发现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不过,注册会计师对小型企业的分析性程序往往只着重于分析每个月的收入和成本比率、年销售利润率、年销售成本率,一般只分析当年的财务比率,并没有与以前年度的财务比率进行比较,分析性审计程序简单,不全面,不容易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三)抽样方法不科学,抽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由于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往往不会对小型企业采取详细审计的方法,只有在专案审计中才会采用详细审计方法,所以审计实践中注册会计师一般采用审计抽样来取得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往往采用判断抽样,每个月抽查一定数量的样本,或着重抽查年末几个月的样本,这些均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往往会形成偏好,如有的注册会计师抽查1 1、12月的样本,并且抽样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只是随机的选取样本,审计抽样得出来的结果往往不具有代表性,审计结论也大打折扣。

三、完善小型企业审计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内部控制测试

首先,注册会计师对小型单位的内部控制要作一定的调查了解;其次,注册会计师针对了解到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若内部控制测试能降低审计风险,则注册会计师有必要实施内部控制测试;最后,注册会计师实施内部控制测试,注册会计师往往要对企业的重要交易和业务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决定对小型企业实施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二)完善分析性测试程序

注册会计师必须采用全面、全过程的分析性测试程序。所谓全面指的是分析性测试程序必须采用全面的分析性比率,如资产周转比率、偿债比率、盈利比率、现金比率等,只有采用全面系统的财务比率分析,才能更好地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而全过程的分析性测试程序则是指注册会计师要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均要采用分析性测试程序。不过审计准则只规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必须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对审计实施阶段是否采用分析性测试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三)采用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结合的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样本,并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和抽样风险。而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属于非统计抽样。判断抽样属于非统计抽样,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经验判断抽取样本。统计抽样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并且,统计抽样能帮助注册会计师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并定量评价样本结果。但是统计抽样可能会产生更高的额外成本,需要培训费用。而判断抽样虽然可以降低审计风险,但不能精确地计量抽样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只要运用合理,两种抽样方法均能达到同样的审计效果。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以及小型单位的实际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审计中同时采用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如审计销售收入时,对销售发票就可以采取统计抽样,抽查每个月的发票,并对销售发票进行核对,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重点抽查某个月份或几个月份的销售发票,这样就能做到不漏重大事项,更好地发现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四)出具管理建议书,做好沟通工作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应出具管理建议书,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让企业最高管理层了解企业出现的问题及管理的薄弱环节,与企业管理层做好沟通工作,督促企业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对违反企业管理制度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更好地做好企业外部监督者的角色。

3.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资金短缺,融资难。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融资渠道不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来说,与外部融资相比,内部融资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降低融资成本。因此,内部融资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但中小企业的整体自筹能力低。目前实行的“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管理模式由于受到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中小型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

(二)内部控制不规范,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是根据经济控制论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仅要符合信息科学的有关理论要求,而且要应用有关的信息科学的方法。

总结起来,中小企业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缺乏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中小企业的很多决策都是企业一个人说了算,但个人的精力、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这种过于集中的家长式管理往往是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直接原因。第二:没有严明的规章制度,或者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第三:财务管理混乱。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或是会计出纳一人兼任。第四:忽视现代化管理的设施、手段等基础条件。

(三)政府支持体系有待完善。一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对中小企业的认识问题。目前社会上仍有部分人用传统的思想看待中小企业,轻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贯彻和落实政策措施时,人为设置障碍,约束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是市场准入壁垒的存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三是税费负担过重的问题。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政府为了发展中小企业在税费制度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税收方面,对中小企业的税费征收管理还有不够规范的地方。

二、中小型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状况的对策

(一)政府和社会层面多加引导。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保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应抓紧研究完善管理服务机构设置、政府支持、财政资助、税收减免、信用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保护、出口激励等体统的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中小企业壮大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特点入手,深入分析,对症下药,切实找出解决问的对策。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企业信息化的积极性不够,在对是否信息化举棋不定,或者在建设信息化企业的过程中举步维艰。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信息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愿望比大型企业更加迫切。在其信息化范围内,中小企业可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组合,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准而精、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改变管理模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管理模式的改善过程。为了顺利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是详细地规划信息化战略。

(三)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从管理的角度理解,财务控制的本质就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实施管理控制。所以财务控制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或者说,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因为,为了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我们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财务控制。事前控制就是在财务管理行动开始前所采取的控制手段,是未来的导向。这种控制的目的是期望防止问题的发生。事中控制是在财务管理行动之中采取的控制手段。这种控制在问题发生时马上进行纠正,一面发生重大损失。事后控制就是在财务管理行动结束之后采取的控制手段。这种控制虽然无法弥补前一过程已经产生的损失,但可以向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效果的真实信息,还可以提供员工技校评价的信息以增强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制定企业技术研发战略。技术研发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的,因各个企业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因此,不存在普遍使用企业研发战略。制定企业技术研发战略的主要依据是;市场条件、技术和社会环境;企业目标和战略;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态势等。需要是构成市场的基础,所以进行技术研发首先应该眼界市场到底有哪些潜在的真实需要。现代企业都必须确定自己的宗旨,企业的宗旨规定了组织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企业由此确定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内容,这样着重一点,可以降低成本,继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或者产品专利。因此,各企业应该大胆地拥抱新技术,用挑战者的态度去面临新的考验,通过实施与环境相适应的技术研发战略争取成为新的技术和市场。

参考文献:

[1] 林陪、蔡伟新《财务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8(2)

4.小型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篇四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部审计是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改善企业的经营而进行的独立、客观、公正的质询活动,是服务与理事会的,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目前,内部审计活动包括风险评估及控制,这些活动都直接涉及公司的运行。本文旨在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策略;中小企业

中小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审计风险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企业的运营以及决策制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企业需提升应对风险能力,通过审计上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了审计风险的类型及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一、中小企业审计风险类型

1、审计对象的不明确性

通常审计的重点会放在内部员工的诚信方面,对资产负债表的审计关注程度偏弱,后期体验在资金周转方面,会将筹资方转向银行贷款,因此审计活动有所更改,在对资产负债表审计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力度范围均有所变化,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管理决策者、企业经营活动等多方面均需要重新定义,审计范围有所扩大,因此审计风险也随之升高。

2、法律环境的变动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审计活动的开展是由委托人委托来引起的,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客观性的对审计对象加以审查,并将责任如实汇报。但由于受托人并非被动接受审计结果,而是审计业务的作用对象,因此在审计活动过程中,受托人也需要参与解脱责任与查清事实的工作。如果审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失查、违约或由于个人因素造成审计结果发生虚假的情况,会对受托人、委托人以及企业、国家均产生利益的影响,因此上述任意一方都可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

3、经营环境影响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其所处的市场环境经济条件、人员配备等方面均可能对其运营产生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也应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造成数据失真。在风险管理中,技术发展趋势、内部控制强度、管理人员素质、企业运营水平,均可能成为影响因素,从而影响审计风险。因此,企业在这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固有风险;另一方面,对内部及外部风险予以综合评估。

二、审计风险控制策略

1、形成风险意识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风险贯穿于每个子部门。将审计部门、合规部门、法律部门与风险管理中心共同运作,能够提升各部门对风险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人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对风险有所防范,提升风险的预防与预警意识。这样一来,各部门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更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形成风险文化意识。风险管理中心的并入无形中将风险控制这一概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了各部门工作人员脑海中,能够让其在工作中更为认真的应对风险、规避风险,避免由于自己工作上的疏忽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影响。

2、提升审计人员能力

金融业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因此监管尤为重要,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关于金融审计的数据库来进行监管,将金融机构和银行业的审计监管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在业务上,审计人员不仅要能掌控大局,具备审计能力、业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在自身素质上,审计人员还要有开拓创新、自我约束能力等。对风险审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具有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于风险审计过程当中。审计人员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审计能力,熟悉金融业务与发展,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采取措施应对。在提升审计人员能力的同时,还需优化审计人员的结构,培养出适合风险审计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出色的审计人员,还需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加强对基础业务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其他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例如: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对审计人员进行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培养,成为复合型审计人才。

3、完善技术操作

审计过程中的非现场检查需要风险管理技术予以支持,完善升级稽核管理系统,借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来度量操作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在对各国银行的历史损失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等三种主要的规范性计量方法。但是由于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尚在起步阶段,尤其是高级计量方法的自由度很大,各家银行、企业都在研究开发适合自身业务和管理特点的方法。

4、完善控制策略

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制度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需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充实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力度,使工作人员在审计操作过程中可以熟练的使用审计方面的知识,高效的适应市场经济变化情况,利于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自我提升。(2)构建完善的审计人员行为制度,其中包含有职业责任、道德责任、职业纪律、专业知识能力等,只有严格按照各项审计制度开展工作,才能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还可以通过举办宣传讲座的方式,普及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应对固有风险予以综合分析,并产生风险意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予以计划,避免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相关审计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杜绝造假舞弊,对审计风险达到良好的预防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晶. 试论有效控制和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06(33):119-124.

[2]汪立元,顾晓敏. 基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 上海经济研究,,08(16):99-105.

[3]熊玉红. 基于审计风险控制策略的实证研究――审计收费与会计稳健性[J]. 财会通讯,,33(24):22-25.

5.小型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篇五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一方面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自身局限等因素的影响,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中小型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缺乏制度意识;二是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制度制定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执法不严,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四是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监控不力,资产管理不严。

3.筹资能力差,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融资难、担保难和抵押难是制约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第二,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三,国家没有专设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中小型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上而下单一决策模式。

财务是由企业老板单线控制,表现出个人专权和家族控制的色彩浓厚。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80%以上的资产集中于创业者身上,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集中是普遍现象。企业的资金筹集和使用由私人业主单独决策。权力集中的家族式的经营,使财务管理也高度集中。财务管理内容单一,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仅限于财务控制,但是往往又控制不住。其主要表现有:缺乏适当的决策核准程序;没有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体系;缺乏独立第三者进行验证、核对与抽查工作;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清;对重要控制缺乏适当的监控;不能对已知重大缺陷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

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人与人的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联系,对团体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放心”和“能干”无法兼得总是民营企业主的一块心病。民营企业家族化常常是无奈的选择。财务管理岗位无疑是企业至关重要的岗位,民营企业家通常往往选择他们“放心”的人,而不选择“能干”的人。

这种选择的必然结果是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虽然企业具有了“我要管理”的主观意识,但缺乏具备“我能管理”的优秀人才。

3.经验决策,缺乏科学性。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民营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灵活性强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在相当程度上仍使用以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偶遇式的市场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信息的处理和利用缺乏统一规范,财务人员参与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程度较低,大大降低了决策信息准确度和可靠度。

4.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民营企业只有纯粹的核算式会计,几乎没有真正建立起计划、预算、统计信息、审计的闭合循环系统。

三、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市场为企业提供多渠道资金来源

1.成立中小型民营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金融机构及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入会费,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集中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

2.加快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要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建立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二)企业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

1.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财务分析,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2.转变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要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

3.民营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财务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财务处理流程,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决策,应当有科学的财务处理程序。财务人员要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审计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对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实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素质。

6.小型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篇六

摘要: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产出规模小、资本结构单一、技术构成相对比较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并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并就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7.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预算的意义 篇七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预算,偿债能力

一、关于中小型企业阐释

(一) 中小型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型企业相比而言, 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二) 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小型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 但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相应地也存在许多问题。一些中小型企业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 财务人员的职业和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业务的循环缺少严格的财产制约, 会计记录也缺乏高效而精确的预算管理机制等等, 这样, 造成的结果则是企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违规操作、财产蒸发等不良现象。此种现象的发生对中小型企业的运营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因而, 为了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 我国中小型企业急需构建一个较为完善而健全的中小型企业关于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 从而确保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预算概述

(一) 财务预算的含义

1. 财务预算是为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2.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组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营利润为目标, 以现金流量为中心, 对一定时期的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的计划和规划。

(二) 财务预算的构成

财务预算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具体包括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财务预算在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具有规划企业发展、沟通和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关系以及对企业各方面的资源进行综合分配、运营以及效率进行综合评估的功能。在全面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来看, 全面预算则是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目标而编制的企业经营、资本的处理、财务的各方面状况所需要的资本投入产出较之往年度收支进行对比之后的总体计划, 它包括:日常业务预算、特种决策预算以及财务预算这三类内容。财务预算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且它也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的最终环节, 企业可以从其价值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期的决策和预算以及业务综合预算的结果。因此, 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企业的财务预算是由企业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以及现金流量预算等各个预算共同组成的综合财务指标体系, 它是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编制的基础, 以目标利润为财务预算的目标, 全面考虑市场以及企业营销的各因素, 按照责权清晰、目标明确的原则, 由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讨论并通过的一种预算机制。而且, 这种机制将对企业未来某个特定时期的目标规划和经营决策, 以及财务预算数量和责任起到说明作用的约束机制。

当然, 各个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不管是战略规划能力, 还是生产经营计划措施的运行, 体现在资金方面就是财务预算的能力。财务预算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全面而系统的反映, 有了精确而细致的预算管理制度, 加上企业合理的执行, 管理者可以统管全局, 详细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资金周转质量, 还可以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其经营决策, 从而对经营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预算具有前瞻性, 它需要全体员工各负其责, 各司其职, 在共同的努力配合下才能达到企业制定的目标和计划。因而预算管理的周密性也离不开对于预算过程的跟踪监控以及业绩的综合考核等配套系统的配合, 如果很好地完成了以上要求, 企业可以提升其整个公司的竞争力, 这种预算也是企业目标绩效迅速提高的基础。预算是否切实可行, 以及其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 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预算的意义

1. 财务预算是企业发展走向的指南针, 它是企业规避其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面临的风险层出不穷, 在诸多风险中, 对企业影响最为严重的应属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其最大的风险应属支付风险, 这种风险的造成是企业无法预测的, 因为它是由于企业在现金流量方面的不确定性与债务到期日不能克服的矛盾而造成的, 许多企业正是没有有效而及时的处理好其二者的关系, 所以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其最差的后果是造成企业的最终破产。所以如何降低财务风险、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成为企业财务部门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的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环节, 其着眼于企业的资金流转, 并关系到企业的筹资策略, 尤其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 在周转资金总量一定的条件下, 其运转资金需求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筹划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 科学而合理的财务预算能够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财务组织结构, 从而使企业的资产盈利水平得以提高, 偿还债务的能力得以飞速加强。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预算所考虑的不只是企业的利润, 还包括着企业现金流量的精确性。在编制预算 (如现金预算及预计资产负债表) 时可将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提前预计和分析, 通过收支平衡的计划, 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 树立良好的资信形象。

2. 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企业的良好发展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市场发展的发展。

中小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投资失误和盲目扩张销售额等问题。投资失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缺少投资决策的可行性、时效性的分析, 管理者一般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决断去选择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另一方面投资资金预算和投资项目的选定相脱离, 很多企业往往不根据自身的实力出发, 在自己在不具备此种投资能力的项目上只看到了投资之后的利润而不考虑现有资源, 抱着侥幸心理就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投资, 从而使自己失败。更有甚者会给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使企业饱受破产的威胁。

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使自身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缺乏全面而系统的战略规划。他们总是着眼于销售额的大小, 只看当前企业的利益, 缺乏周密的计划, 认为企业发展的好坏等价于企业销售规模的大小, 致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种孤立的发展眼光使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受到制约, 从而造成企业出现巨额资金亏损, 以及企业经营出现僵局资金周转困难。与此同时, 这种片面地扩大企业销售规模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在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剧增, 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资金被存货和挂账所代替, 真正可以利用的流动资金不断减少, 致使企业缺乏维系其正常运营的活力。

预算管理是连接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和桥梁, 要想使企业管理的中心从只看重运营的目标利润扩展到全面系统加强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的手段上来, 就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动向, 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之上, 再不断有的放矢, 加强企业的经营质量 (现金流量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 , 综合其提出的目标和运营的策略, 不断为提升经济效益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将是企业所关注的重点, 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其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方面, 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可以让企业更为谨慎地处理在投资过程中所出现的诱惑, 尤其是在资金筹措与支配计划中, 精确合理的财务预算将会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供其参考, 这样有助于决策者根据市场的动向积极得调整投资方案, 从而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另一方面, 运用预算制度对财务资源的利用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预算的精准可以平衡各个项目的投资指标, 而且可以系统客观地围绕市场安排好企业的未来资源计划, 这种有效切实的计划也将企业与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销售部门可以通过当前和以往的制定销售和货款数据提供回收计划数据, 加快销售资金货币回笼, 还可以根据企业目前所具备的生产能力和规模, 对每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物资储备目标, 根据物资采购的难易程度制定最低储备量,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运营时间价值从而加强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 可以确定合理的收款计划, 根据目前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收款计划, 加强存货资金管理, 及时清理坏账、呆账, 避免资金的周转不灵。只有将市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处理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 让企业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

3. 要积极推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信息化、这对企业的有效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也是企业加强其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

财务预算一直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 应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来保证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十分有必要。作为财务预算的一个重要手段, 合理地加强企业财务预算和流程的统一关系有利于增强当前预算的时效性。市场是变化莫测的, 市场的调节也同样具有滞后性, 因而要想使预算成为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让预算真正为资金规避风险、监督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就必须顺应预算信息化这一趋势。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 其技术应用的娴熟问题以及企业的管理的模式、理念、内部控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督机制、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因素都可以左右企业的发展态势。因而系统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是推进信息化资源管理的基础。然而, 有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敢创新, 仍然停留在旧的销售管理模式中, 他们并未觉察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利益, 反倒将信息化建设看成是一种负担, 再加上部分企业由于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合理以及预算的水平有限, 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

企业信息化的预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要考虑运用的技术, 还要充分考虑信息获得渠道和准确性。现代信息技术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对企业管理、模式的运作, 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制度, 以及对企业各项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比如:就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而言, 如果无法确定各个部门的业务量, 实现ERP管理就不太可能。因此, 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着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企业业务流程各个方面的变革才能实现。所以, 合理的财务预算能够使企业与资金的经营状况链接在一起, 这样能够利用有效的数据建立起健全的资料系统, 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建立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姜林康.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预算的探讨.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7 (4)

[2].罗艳琴, 彭淑芳.加强财务预算, 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财会研究, 2007 (5)

8.小型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篇八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信息化;创新模式

一、引言

中小型企業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实现资金的科学性控制和利用,节约企业的成本。信息化模式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适合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模式也较多,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但是新的创新模式也随之出现。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1.概念

通常简称企业财务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整合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一体,形成现代财务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并进而建立开放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集成企业所有财务数据信息,为预估、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财务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特点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实现了人力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信息系统将这所有都纳入进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资金流和物流的随时跟踪。

第二,财务管理流程更加集中、标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为了获得更高的适用性,必须梳理业务,形成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优化、固化了财务管理的流程。

第三,推动财务组织管理弹性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多以垂直式为主,信息化之后,实现了财务管理的横向化和网络化,加强了财务管理的横向联系,减少了交流沟通的障碍。

第四,扩大了可协调的财务资源,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反映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资金的流动状况,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

三、中小型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模式发展

1.基于ASP的财务信息化协同模式

该模式也叫托管式软件服务模式,是指企业不直接产生财务信息,由ASP(应用提供服务商)负责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提供财务信息的一种信息化模式。该模式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其特点是高度的资源共享、标准化和国际化,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网络水平低,收费高,所以推广度不高。

2.基于传统SaaS的财务信息化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租赁服务的财务信息化模式。该模式的安装、维护和升级工作都是由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来完成,十分方便。但是由于安全性受到质疑而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3.基于云计算的财务信息化模式

云计算是新技术条件下财务外包和财务内包相结合的一种信息化创新模式,主要包含了两个模式,分别是SaaS和PaaS(平台即服务)。该财务信息化模式比较新,主要依靠云计算技术,但是由于使用习惯和风险问题,发展也遭遇到了瓶颈。

四、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

1.定义

所谓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是指中小型企业在互联网平台和专业软件服务机构的协助下,自助构建适合个性化需求的财务信息化软件。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的成熟得益于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十分适合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2.特点

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是使用门槛低,适合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只需要具备网络访问能力,就可以通过该自助模式实现远程的数据访问业务处理等,从而减少了中小型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投资。

第二是运行成本较低,成熟的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系统的建设、数据维护、安全保障等工作都是交给第三方服务商来完成,不需要中小型企业直接出力,因此减少了运行和管理的支出。

第三是高度的个性化,在信息系统的模块构成的安排上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在数据传递和业务处理的流程上也可以进行自主的设计。

第四是高度的灵活性,中小型企业在财务信息的输入和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调整程序,实现和外部管理之间的完美衔接。

3.推广

企业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的出现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福音,并且得到了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但是由于出现时间并不是很久,所以还没有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所以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保障该系统的推广工作,具体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第一,法律层面,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对于网络环境中财务管理相关的概念的界定还存在模糊空间,对于信息安全的法律界定仍然是一片空白,除此以外,也没有设置独立的、专门的处理该类型业务的部门。所以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法律上逐步完善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方面的界定。

第二,技术层面,虽然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某些技术性问题还是没有能够解决,中小型企业的具体需求还有部分得不到满足,某些系统功能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市场检验。所以技术方面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完善。

第三,信誉层面,由于是新型的信息系统和模式,使用的中小型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存在顾虑,对此表示怀疑,所以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需要树立该信息系统的信誉,可以采取试用策略来鼓励一些中小型企业加入,在取得信任和满意后再采取收费制。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程度的提高,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优势就在于需要的成本低,服务质量高,个性化程度高,十分适合中小型企业。基于互联网的财务信息系统协同自助模式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未来也必然会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敖志平.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王昊.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创新[J].企业研究,2012,6:76.

9.小型企业财务审计报告 篇九

调查地点:盐城市区及解放南路附近的零售店

调查对象:私营小型超市、加盟店、连锁直营超市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当面咨询

调查时间:5月10日——5月20日

调查内容: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企业的选址范围

3、企业的规模

4、企业的经营时间及宣传力度

5、企业的服务项目及物品价格层次

6、企业的物流信息情况

7、企业员工基本培训情况

8、企业的经营状况

调查的组织过程:

1、制定调查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

3、寻找调查对象、组织调查人员

4、进行问卷调查和当面咨询

5、统计调查问卷

6、总结调查问卷、提出解决方案

7、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效果:

一、盐城市中小型零售业当今发展现状

1、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向结构较为单一

通过调差问卷对10家零售企业的调查发现:很多私营小型超市、加盟店,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自身的投资或者说是简单的合资,并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所以导致一旦经营不成功,就会导致倾家荡产这种危险。与此同时,很多私营小型超市、加盟店投资方向都很单一,他们都只是简单的开个零售店,商品有限,而且,没有长期的规划、和发展方向。2 规模小、网点分布不尽合理

现在盐城市很多零售企业形成了一个企业多、规模小的局面。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调查中较大的零售企业的零售总额并没有很多,而且没有任何一家的规模可以对盐城市的零售商形成有力的竞争。

而且超市的建设具有相当的盲目性。一方面,在建时间和数量过分集中,数家零售店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开业的现象相当普遍;另一方面,新建、扩建商场的区域布局相对集中于盐城城市中心、或者是人群集中地方。网点布局不合理,既不便于居民购物,也加剧了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紧张状况,恶化了经营环境。经营管理水平尚处于低层次

盐城市中小型零售业在盐城乃至中国的市场竞争中经营品种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千店一面,各中小型零售商家都关注与普通收入阶层,不敢涉及高收入阶级的产品领域。零售企业的投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一哄而上大干蛮干,仍然是商业投资中的普遍现象,经营者风险意识淡薄,经营观念有待更新。零售企业的竞争手段单一,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虚假的降价策略往往使成本和收益秩序出现混乱。中小型零售业的管理也是一个问题,没有充分发

挥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

二、盐城市中小型零售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中物流运作成本高

2、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3、缺乏专业人才

调查结论:

一、盐城市中小型零售业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信息化建设

现代零售业经营和物流配送的依托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实体物流的采购和配送及其商品管理为根本依托。因此,要想掌握21世纪零售业供应链的主导权,甚至要想继续生存下去,零售企业就必须抓紧仅有的一点时间,在零售业供应链信息化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我国有些零售企业已经开始在信息化方面采取了~定的行动,有的还相当成功。在零售业供应链管理中,零售业一定要注重制定统一、完整的战略规划,确立各阶段的信息化目标与重点,寻求合适的信息化咨询合作伙伴,建立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注重和加强对人员的立体式培训和企业的学习能力,同时要用制度强力推行使用和培养信息系统的应变和维护能力。

2、加速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跨组织、跨行业的管理理念,它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不但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掌握各种管理方法又熟谙与供应链有关的诸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层,在高等院校中仅有10所左右设置了物流专业和课程,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

在许多国家,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我国零售企业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搞好员工队伍培训,建立一支能适应当前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的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加强供应链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要学习借鉴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形式,形成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

二、盐城市中小型零售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大型零售企业向集团化、股份化发展

商业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商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灵活性,而同时依靠集中计划和行政手段联合企业的纽带已经弱化甚至割断,国营商业的组织化程度降低,整体优势削弱。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与商业企业组织化程度降低之间的矛盾,而正确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商业集团化。以零售企业为主的企业集团的发展,有利于生产与经营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而商业企业集团要使其规模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开展配送业务。企业集团与储运部门联合或利用自己的仓库、储运设施建立起来的配送中心,对企业集团中的各零售企业进行统一的进货、分拣、配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集团总的流通成本,取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2、大量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我国零售商业中,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它们的专业化程度本来就很低,而且日趋严重。近年来,由于价格和利益机制调整中的问题。一些原来的专业商店,也都改为“综合经营”,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许多城市商业中心基本上是大型百货商店的大规模综合经营和一系列中小商店的小规模“综合经营”,致使许多中小型零售企业陷入困境。因此,推行部分中小型零售企业实行专业化、连锁化,是中小型零售企业从目前面临的困境中走出来的一条有效之路,它可以提高这些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对改善流通整体结构的长远战略也有很大意义。这些专业商店经营的商品品种不多,但经营的商品大类中的商品、花色、款式一应俱全,这就决定了其订货的多批次、少批量,勤进快销。因此,专业店不可能自己一一从商品的产地进货。专业店、连锁店建立自己配送中心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3、非店铺零售将得到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可支配时间的减少,人们愿意以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旅游等活动,不愿去交通拥挤、空气混浊的闹市游逛;商品广告、品脾咨询、质量保证等已相当可靠,消费者对媒体介绍的商品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时,非店铺零售将出现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美国目前非店铺零售已占全部销售的12%,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三分之一的商品零售通过非店铺渠道出售。目前,非店铺零售的形式主要有:邮寄目录销售、直接邮购、电话购货、电视购物、人员上门销售等形式。而非店铺零售的发展要通过商品的配送来保证。

三、如何更好的发展盐城市中小型零售业

上一篇: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下属下一篇:票据业务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