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2024-08-02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共8篇)

1.《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篇一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 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 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我觉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 , 联系时代背景 ,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 既是教学的重点 , 又是教学的难点。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李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开题点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上课伊始,李老师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提示:“你们平时在学习语文时有哪些方法? ” “和书中的文字细细对话,书越读越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而且更好地帮助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关注。

2、、合作享体会:

李老师在学习第6——9自然段时,老师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写体会,做批注,小组交流,共享体会。从而很好地落实了略读课文教学追求的“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教师引导求“略”,设计简约,抓住主线、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感悟求“丰”,理解深刻,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得出丰厚的答案和结论的理念。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篇1)

《难忘的一课》是第十二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下面我代表六年级语文老师评周老师上午讲授的《难忘的一课》。

我们认为周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有感染力,也称得上是精彩的难忘的一课。这堂课的主要特点有:

一、把握重点,注重感悟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意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周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特点,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重点,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授“学习祖国文字”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光复”一词是这一环节中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可喜的是周老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这充分体现了周老师的课堂智慧。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又用谈话方式:引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师生们看到作者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什么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能反映中心的一个问题:“作者是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们却不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很到位,能体会到这是共同的爱国之心,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融合在一起。

二、质疑求异,自主合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自主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初读课文时,出示“自读提示”,周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充分地读,认真地找,积极地思考,基本读懂课文。在学习“参观小礼堂伟人画像”这一部分时,周老师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朗读---理解---朗读”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周老师只是作了适当的点拨和评价,而学生却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质疑、汇报、交流、再朗读。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嘴,同学之间又相互合作。这不正是我们希望构建的课堂氛围吗?这一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学新理念。

三、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而周老师在这堂课中就十分重视读的训练。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周老师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这一课,我们听课者也被这一课深深地感动了。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即: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学习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听课者无不为周老师对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负责而折服。这一切,老师都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教师,当我们一心想着学生的时候,课也就上好了,学生在我们眼中也变美了。

当然,这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如,学生说小礼堂原来挂的是日本人,这是一个病句,周老师却没有帮助学生纠正。还可能因为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怕羞,在面对这么多老师的课堂上放不开,与老师的配合不是那么尽善尽美。其实,第一次在六(4)班试讲时课堂气氛比今天更活跃。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篇2)

《难忘的一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 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 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我觉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 , 联系时代背景 ,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 既是教学的重点 , 又是教学的难点。

今天听了贾宁老师的教学,贾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贾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有条理,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层层深入,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意。

2、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注重创设情境,通过歌曲、图片、诗歌等营造氛围,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运用“情境教学法”,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

3、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初读课文后,她说,找出贯穿全文的一句话是不是可以了呢?我们还要认真地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感受,并把“我”的感受变成自己的感受。

4、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平和,表现在首先她以引领者的身份出现,其次在课堂上始终亲切地称呼“孩子们”,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她善于及时地表扬鼓励学生,而评价语言极其丰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一个学生读正确词语之后,她是这样评价的:“你真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哪!”我想学生听到这句评价语一定学得更认真了。

但是,在品读感悟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教师牵得太紧,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完全是一问一答地进行的,我觉得这样不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以在找到这些句子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者疑问。比如教师的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对我的到来为什么不感到意外?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来提出,并组织讨论。对第二部分“参观小礼堂”的教学,“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到伟人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这是在用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他们就只能沦为亡国奴。我觉得老师还没有引领到位。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篇3)

2013年11月12-13日,我有幸在临沂罗庄华盛小学参加了临沂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集体学习活动,在这次会议上,我欣赏了八位骨干教师执教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公开课。在这里,我聆听了徐娟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李士银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侯新颖执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刘向阳老师执教的《活见鬼》,李维茂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王桂馨老师的《慈母情深》、张芹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修建老师执教的《掌声》,让我们领略到了骨干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先进的教学理念。

感慨最深的是李士银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我认为李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有感染力,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的方法,也称得上是精彩的难忘的一课。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不管偏离了谁,都会使语文失去了“语文味”。我认为李老师记得这节课就和好的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简约有效”和“美丽转身”。

在我们平时讲公开课时,好多老师一直不明白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讲,让学生读书的“度”该如何把握。归根到底,是对略读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所以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略而不略”,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一是“教而不教”,没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前者是因为老师觉得略读课文中有好多值得仔细品味的语句,不舍得放手,于是像精读课一样细细品味。后者是因为老师觉得既然是略读课,就让学生读读课前导语,然后自学去吧。其实,略读教学是充分利用课例,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具体教学要求主要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粗知文章大意;向课外延伸。在《难忘的一课》一课的教学中,这些教学目标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课前交流中,教师就让学生各自谈谈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做一简单的总结与指导。揭示课题后,指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靠同学们自己读懂课文。接着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我们还可以带着问题读书,把书读薄。这些引导,都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在进入读书环节后,老师让学生先进行第一遍读,思考,那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出反复出现的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教给学生抓住主线脉络,把书读薄的方法。紧接着教师抓住重点环节,把目光放在“写”这一环节。让小组同学用横线画出台湾老师、作者、孩子们读书的情形的句子,认真品读所画句子,写体会、作批注。又一次交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光复”一词是这一环节中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可喜的是李老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这充分体现了李老师的课堂智慧。

把书读薄之后,教师又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这样就做到了把书读厚。这厚重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这一课,我们听课者也被这一课深深地感动了。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体验。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学习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2.难忘的一课 篇二

老师出来后,发现这里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熟悉的环境了。天空看起来更干净明亮,树叶绿得可爱,阳光透过树缝照射下来,丝丝缕缕,好像吉他的琴弦,似乎轻轻一碰就能奏出美妙的音符。明子老师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色里。这时一个声音传来:“祝贺你获得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的才华、你的品德赢得了它。你和学生有幸乘坐189号时间回旋飞船,来到明代初期的中国,并可以见到文学家宋濂老师。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祝你好运!”明子老师又惊又喜,她简直不敢相信,甚至不住地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她开始往回走,路上迎面走过来一位慈善的老人,留着白花花的胡子。明子老师连忙问道:“您认识宋濂老师吗?”长者捋了一下胡子,笑哈哈地说:“我就是呀,你就是从21世纪来的明子老师吧?你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今日可要好好切磋切磋。”明子老师心想:这位宋濂老师可真名不虚传,这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明子老师把宋老先生带到了同学们中间,说明了事情原委,孩子们睁大眼睛听着。宋老先生亲切地说:“孩子们,这节课我来上,让我给大家讲讲《送东阳马生序》,它不仅是送给马生的,也是送给千千万万个求学的孩子的,希望你们从中受益,理解我的苦心。”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忘记了自己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忘记了与宋濂老师的距离。大家好像看见了深山巨谷中,一个求学的青年艰难地踩着数尺深的积雪,背着书箱,坚定地走着。明子老师的心像大家一样,被深深地震撼了。她觉得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决心把一生奉献给孩子们。这一节课在同学们的积极回答声中,在宋老先生和蔼的话语声中过去了。

宋老先生缓缓地说:“同学们,你们一会儿就要走了,老师只希望你们能更加热爱学习,以书为伴,不断地追求知识,把握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同学们听着宋老先生的话语,将这些深深地铭记在了心里。

明子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她轻轻地说:“宋濂老师,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课,我将永远铭刻在心,做一个像您这样伟大的老师。”宋老先生深深地点点头说:“同学们,我该走了,谢谢你们,你们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再见了!”

3.《最后一课》说课稿 篇三

这节课从“小说三要素”开始。我提问后,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然后我又补充了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利于烘托气氛、推动情节,表现中心,反映人物性格。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这个环节使我想到的是:我们做教师的总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细节的教学方式。这些日常的、细节的教学,总让人有一种感觉――较强的控制性、强制性代替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探究。做老师的好像很少考虑更多,包括其中的有些教学方式是否应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提高,让学生从体验角度、从情感出发,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感悟其中的奥秘。由于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开始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设计探讨课文……接下去的重点是让学生领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因在应试题中也会考这方面的内容。

我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有哪些呢?”

有学生说“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有学生说“神态描写”,另外有学生补充说“心理描写”。

然后又不失时机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准备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情感,不断鼓励学生提问。谁知有一个平时很调皮的男同学突然举手,为了体现平等,以示关怀,我便用柔和的语调问道:“刘晔同学,你有事吗?”刘晔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可以问一下吗?”我说:“当然,你有问题说明你在动脑,应该表扬才对。”于是,我停下原来的讲课内容,示意他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他捧起语文书,说道:“51页中,第19段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中,爹妈不关心学习,老师叫学生丢下功课浇花;钓鱼时放学生假,这值得写吗?另外20段中写‘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韩麦尔先生这么多废话,不是浪费了这宝贵的最后一节课吗?”听完这个同学质疑,我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如果不给予回答,显得不妥,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短暂的思考,我灵机一动,叫学生讨论:韩麦尔先生的话是不是废话,与中心有关吗?有同学说:“这与中心有关,通过自责,能更好表现出高度民族责任感,爱国之情。”还有说:“这‘最后一课’不是指45分钟的一节课,意思是‘最后一次上法语课’,后边不是说,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课。所以老师憋在心里的话是有时间说的。因此这不是废话。”我心头一颤,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4.第一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 篇四

2010-9-6 顾新凤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和地位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从内容上看,第一课 鸦片战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抗争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构上看,这段历史有两大线索,一是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进行的反抗斗争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感知历史的基础上,获取历史信息,有效提高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2、教学目标:

1、记住:(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危害。

3、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设置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3、教学重点:

侵华战争与条约,反抗斗争与民族英雄。

【依据:学习历史,不仅仅要学生记住基础知识,还要认识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考点。】

教学难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依据: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归纳成线索成主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弱项。从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出发,将此定位难点。】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同步训练》

【依据:利用课件演示历史发展线索、出示导航问题,展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同步训练》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性练习,以练促学。】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对分析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自主性已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自主先学。同时,初二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还是侧重于知识点的记忆,缺少对历史线索构建的有意性和主动性,因此,设计中突出学生对线索的构建和展示。

三、说教法

鉴于上述情况,我采用自主先习、知识结构导学、问题导航、典型例题总结等方法相结合。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已有了一定预习,自主学习法比较实用,对比、归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鉴于初二课时容量大,难度大的特点,用合作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说教学流程

1、整体感知:通过直接呈现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线索和分期,让学生整体感知这段历史,并设问“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以进步区分“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意图:呈现线索,整体感知,为课时学习做准备。】

2、自学提炼:出示问题“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课重点介绍了哪些问题?” 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线索图。【意图:一是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二是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线索的能力。】

3、出示学习目标,进行目标定向。【意图:学有目的】

4、先学后教:依次出示自学指导

(一)(二)

(三),呈现导航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检查,点拨。归纳综合问题:(1)说出《南京条约》的时间、主要内容、影响。(2)结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有什么教训? 【充分讨论、展示,教师及时点拨方法】

5、总结建构:出示鸦片战争线索图,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用线索图的方式建构知识网络】

5、达标练习:学生练习——矫正——点拨 【利用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5.《最后一课》教案啊及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一课》是人教版七年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与《黄河颂》等几篇文章一起构成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组件。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遭受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目标

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文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订出来,这样,综合学生的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

(1)、了解小说文体知识。阅读课文后,复述《最后一课》故事情节。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位作品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两个人物的形象。

(4)、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情分析

以四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

2、目标3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小组自由研讨,交流意见。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种感官共同协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另外,一个优质的课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贯彻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

(3)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2、说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善提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充分地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让他们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普法战争、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导入新课。(对于此文来说,背景的理解相当重要,不可忽略)

2、屏幕显示普法战争的历史画面,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兴趣和理解。

第二环节:预习交流

1、屏幕显示生字,采用点名读、齐读的方式。

2、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通过预习笔记,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他们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疑问。这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自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1、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这一问训练学生概括复述,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络。

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投影,供学生考。

4、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5、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小弗郎士是一个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得认真听课的人的孩子”一种见解。明确: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讨论,点拨)教师点拨: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这一环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课前学习交流

让学生小组内比赛复述课文,要求既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络,又能说出人物形象。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一)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

(二)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刻画韩麦尔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

1.语言:

2.动作、神态:

让学生在文中快速查找勾画,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掌握了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

(三)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四)品味语言。读24-29节,思考问题:

1.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2.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

3.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上面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第三环节:当堂检测

这一环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第五环节:课后复习

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四、说教学反思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

6.《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篇六

第一课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黎殿胜

宛城区汉冢中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课稿

一、说教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粤教版版九年级教材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第一课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当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们是全书的基础,也是我们中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入门,本课在全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原因、时间及其主要特征;

2.知道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及正确理解。

3.识记并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并能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情感目标:

4.在理解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并能从自身实际出发,为投身祖国建设做好思想准备。

三、说教学重、难点确立:

重点:最基本国情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难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本部分就内容而言,理论性较强,有些内容学生接触较少,在理解上可能会

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我界定党的基本路线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依据上面学情分析,主要采取:

(1)、事例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

(2)、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让学生从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先进人物事迹,加深对本要点内容的理解。

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2、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系统归纳”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小组探究等学习法,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将采用“情景导入——导学探究——理解再加深——精炼达标——感悟收获”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有利于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心理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学习、实践与创新、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情境导入:

直接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显著地位,知道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我们充满自豪感,但这是不是说明中国已经成为发达的世界强国了呢?在中国的发展中,还有没有让我们感到不甚满意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问题,了解一下我国国情定位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导入承上启下,比较直接,便于学生把我课程主题。导学探究:

政治考试往往遵循“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原则,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对于政治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有助于学生解决卷面上无所写、随心所欲乱写的现象。因此本节课我从以下角度设置了十道导学探究题:

1.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2.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所谓初级阶段,就是(),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等各方面,这一阶段至少需要()。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6.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如何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两个基本点是指:()和(),其中,()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路。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10.三个代表是指:()

这十道导学探究题有学生自学教材后单独完成,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后再由学生合作解决稍有疑难的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解再加深:

鉴与本节课内容的特殊性,也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本节知识点,我主要设置了“发现初级阶段——深入思考主要矛盾——了解历史 理解路线——指导思想的导向”四个具体环节,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的运用本节知识点。提高理解运用能力。

理解初级阶段:这一环节内容主要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教师课前布置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在我们生活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接触或了解的例子,找找这个“初级阶段”在哪里?学生都会搜集自己身边或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料,先由学生对自己搜积到的材料进行汇总并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初步得出结论,教师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处于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

材料一:椐世界银行统计,在192个国家中,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第162位,中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贫穷的山区和西部地区仍存在大量的牛耕农业耕作方式,一些乡镇企业还在进行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

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了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我国机耕率80%,机播率77%,机收率20%,而发达国家则全实现机械化。

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材料三: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8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约占65%,我国100万人中中的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是美 国的1/5,是日本的1/60 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我国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材料四:我国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

问题:(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以上四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共同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

1、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3、我国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4、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深入思考主要矛盾: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知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并能举出生活中体现这一矛盾的主要现象。使理论与现象有一个更好的融合,另外,通过矛盾与现象的结合,并运用一系列数据引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进而加深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了解历史,理解路线:

组织学生搜集我党基本路线发展变化的历史情况,帮助他们以此为参照,理解在当前时代条件下我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必要性和意义,运用历史的借鉴说明基本路线的生命力。并运用学会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指导思想的导向: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发展与人民生活活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因此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导向作用要让学生明确,并加以重视,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能让学生理解“三个代表”的内涵,并理解社会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人物。例如:任长霞、牛玉儒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党和国家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实施。例如关注民生。精炼达标: 把握基础知识:

1、(单选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单选题):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A)A、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人口多,底子薄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3、(单选题):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通过(A)、实现社会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历史过程。A、改革开放 B、发展科技教育文化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4.(多选题)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初级阶段就是指不发达阶段

B: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上我国GDP指标已经摆脱了不发达阶段

C: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D:初级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5.(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有:()A:计划生育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B:城乡教育资源存在极大差别

C:我国接连出现的“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D:河南实行新农

村养老保险,60岁以上老人喜领养老金 社会链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书本内容回答: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什么样的导向作用?

本题的设置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注重对这两个知识的理解,先由学生自己把握知识,得出观点结论,教师再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回归教材由学生梳理知识,明细知识框架。

六、感悟收获: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来大家分享。还有那些疑问? 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7.《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篇七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

2、认识十四个生字(其中包括两个多音字),会写八个生字。能够积累一定的词语。

3、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体会同学们在开学时的喜悦心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会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赐予。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课文中识字,体会同学们开学时的喜悦心情。

2、结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认读十四个生字(其中包括两个多音字)。

二、教具准备:

挂图、卡片、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高兴你们升入了二年级。经过了一个假期,你们又来到了学校,能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吗?

(学生自由说,老师对说得好的同学及时鼓励。)

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是怎样说的吗?

(二)助拼音,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问,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汇报,把读不好的词语反复读几遍。

3、学生之间互相度,各自纠正读音。

4、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格外 灿烂 鲜艳 分外 好奇

兴奋 仿佛 突然

5、读带有词语的句子:

今天的阳光格外灿烂,校园的花朵格外鲜艳。

老师在校门口笑脸相迎,同学们见面分外喜欢。

就像一年前的我,睁着好奇兴奋的大眼。

看着他们,我仿佛突然长高了。

6、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开学这一天都看见了什么?

7、分组读读,从这些句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8、课文中的小作者心情怎样?他又想到了什么呢?想想应该怎样读,小组间互读。指名读、集体评议。

9、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今天的阳光格外灿烂。

校园的花朵格外鲜艳。

应该怎样读?能不能用“格外”说一句话。

(三)展开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说你升入二年级时,有什么希望和打算?

(四)读读、演演、背背:

1、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庭。(可加上动作表演)

2、试着背一背,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配乐)

四、板书设计:

开学第一天

老师 笑脸相迎

同学 分外喜欢 扬起风帆

小弟弟、小妹妹 好奇兴奋 送去温暖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读生字、新词,读课文。

2、会写课后的八个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词卡片,读一读。

格外 灿烂 鲜艳 分外 好奇 兴奋 仿佛 突然

2、出示生字卡片,说一说你先记住了哪些字?

格 灿 烂 艳 始 扬 帆

妹 背 迈 睁 仿 佛 空

指名说,集体评议谁的方法好?

3、出示多音字。

相 分

能不能说说他们怎么读?能给他们找找朋友吗?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按照偏旁给他们分分组。还有别的方法给他们分组吗?

3、词语积累,看谁组的词多。

4、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重点知道:“阳”“说”“给”

5、巩固练习:

(1)完成生字作业,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2)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纟:给

讠:认 识 说 话

阝:队 阳 阴

五、课堂作业设计:

1、给多音字组词:

2、写出代有下列偏旁的字,越多越好。

讠:

阝:

【小学二年级开学第一课说课稿】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说课稿

2.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说课稿

3.小学二年级语文《称赞》的说课稿

4.小学二年级《假如》说课稿

5.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6.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说课稿

7.小学二年级《画家乡》说课稿

8.小学二年级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

8.难忘的一课 篇八

南街小学

张艳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听老师这句话描述的是哪一个词语?“难以忘记,无法忘却;永远印在脑海里的,值得记忆的。”生:难忘。

2、师:谁能将“难忘的-----”这个短语补充完整。

生: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一节课

3、师:你有过令你难忘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令你难忘?

4、同学们,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台湾,有一位船员在一所乡村小学上了一堂课,这堂课令他非常难忘,可以用刻骨铭心这个词语来形容。令他难忘的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回到那堂课,去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板书课题。

5、生齐读课题两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文中那一句话反复出现?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2、生自由读文。

3、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第一次:师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课件出示“校园里很静……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2、指名读。生找一找描写老师写字时动作的词语。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一笔一画、吃力)

3、为什么那么吃力?用文中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光复”?

出示“台湾‘光复’”的资料,指名读。生谈理解。(光复就是收复、收回、回归)

4、“一笔一画”是什么样子?谁来表演一下“一笔一画”。指名上台表演。

5、同样是“一笔一画”,有什么区别吗?(有。所包含的情感不同,台湾老师是满怀爱国热情所写的,因此写的认真,慎重。)

6、写完这几个字,老师又是如何教孩子们读的呢?理解“闽南语”、“国语”。

7、让我们也来像他们一样,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三次)

(二)、第二次:我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课件出示“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大家朗读的更起劲了。”

2、听着动人的课,情不自禁的,作者坐到了孩子们中间,生读:“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大家朗读的更起劲了。”

3、这样大声地,整齐地如何来表现呢?请同学们同座的合作朗读。

4、指名同座朗读。

5、体会“一遍又一遍“

师: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你认为他们读了多少遍?(几十遍,几百遍,无数遍)同学们,你们读一篇课文,一般读几遍都不想读了?为什么不想读了?那就这一句话,这些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读,他们不觉得枯燥吗?生:(不)为什么?生:(他们爱国,他们离开祖国的怀抱太久了,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台湾同胞们,被日本侵虐者侵略欺压了整整50年,600多个月,1800多个日日夜夜,此刻,他们读着的不仅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啊,他们同时也正读出了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啊!作者也正是被这浓浓的爱国情吸引进了课堂,也正是因为同样的爱国心使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可他们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朗读的更起劲。因此,一遍过去了,生读:他们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五遍过去了,女生读,十遍过去了,男生读,二十遍,三十遍过去了。全班读。

6、现在大家能够理解“一遍又一遍”了吗?(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念再多也不能够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

(三)、第三次:“我”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下课了,我被老师邀请到了学校的礼堂。

1、课件出示:“说是礼堂……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感啊!”指名读。

2、出示句子“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3、现在都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那些伟人呢?大家了解他们吗?他们都有哪些成就呢? 出示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4、比较句子:(1)“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好了,画上了我们中国的伟人。”(2)“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这两个句子哪一个好?为什么?

5、师:是啊,同学们,多么强烈而复杂的爱国精神,多么深厚、悲喜交加的爱国情意啊,就让我们用读的方式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吧!生齐读“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6、作者别眼前的这一切感动的热泪盈眶,在作者即将离别时,生读:“我紧紧地握着……我爱中国。”

7、出示句子:“还有什么别的话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谁能将它改为陈述句?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8、是啊,此时此刻,对祖国的深情,千言万语都说不完,道不尽,就这句最简单的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9、重温了这堂课,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了吗?板书:(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10、同学们,作为中国人,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吗?也让我们用这句最简单的话也表达一下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的情感吧!

11、生读三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课外拓展

1、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读读这首小诗:七子之歌——台湾

2、指名读。生齐读。

3、放歌曲:七子之歌——台湾

4、了解台中关系。

5、师: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衷心祝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早日统一。

五、作业

上一篇:滚来滚去托班教案下一篇:新生儿窒息复苏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