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堂建设建议建议的作文范文

2024-07-11

关于食堂建设建议建议的作文范文(精选10篇)

1.关于食堂建设建议建议的作文范文 篇一

食堂伙食改善建议书

后勤部:

近日,我部门作了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对食堂伙食存在不满,且影响到员工的稳定性,给我部门的生产、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本着友好协商,共同发展的原则,希望与贵部门在改善食堂伙食方面能达成共识,目前员工反映较集中的问题有:

1.早餐小菜单调:只有一个小菜,没有选择余地,少数员工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小菜,要么凑合,要么就不吃。

2.午餐馒头供应不足:我部门员工多为陕西关中人,米饭吃不习惯,但是由于馒头较少,每次排到后面就没有馒头了,导致部分员工吃不饱。

3.午餐米饭量过多或不足:由于每个人的饭量不同,有的人一份米饭吃不完,有的一份米饭不够吃,再去打还要收费。

4.晚餐面条不变:即就是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腻。

5.荤素搭配不当:食堂荤菜不够,好不容易盼来一道,又都是肥膘肉。

针对以上问题,综合员工的意见整理出了相对的改进方法: 1.早餐小菜至少保证2个,可以少量避免浪费,同时让大家有选择余地。

2.馒头可以适量的增加点,或者每人限2个或者3个,让后面排队吃饭的人也能打上馒头。

3.一个人的米饭可以分两次打,第一次少打一点,饭量小的也都够了,不至于浪费,不够的再去打可以不收钱。

4.晚餐可以隔一天面,隔一天换个花样,例如米线、麻辣粉、稀饭之类的,品种不要太多,但要保证质量。

5.一周至少2次排骨,鸡块之类的荤菜,同一款素菜一星期不要出现2次以上。

以上建议,不知当否,请斟酌此致 敬礼!

计量质量检验部 2014年6月27日

2.关于食堂建设建议建议的作文范文 篇二

1.1 农村文化活动设施简陋

资金的缺失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近年来, 由于乡镇企业的改制, 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村税费的改革, 使得私营企业主和农民渐渐富裕起来, 而乡、村财政逐渐削弱, 可用财力的减少就淡化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致使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少而狭小, 而且条件简陋, 设施老化, 器材陈旧。如:有的村虽有图书室, 但图书大部分是前几年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机关党员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时赠送的, 村自己购买的新书很少, 而且农用科技书多数已过时, 不适应现代农业科技种田的需求, 已无法为农民及时提供科技、文化精神食粮。有的村虽有文化活动场地和器材, 也都是因陋就简。前几年的小康村建设中利用路旁空地, 装上篮球架, 单、双杠, 用水泥垒成的乒乓球台等就是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原来的“打麦场”就是扭秧歌、唱歌、跳舞、敲锣打鼓文化娱乐的场所;村大队部就是农民群众读书看报的图书阅览室。

1.2 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乏味

近年来, 有些乡镇重视农村文化活动, 积极组织农民搞文化娱乐活动, 也有的是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 搞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形式逐渐多样化, 内容也日益丰富。如:有的乡利用农闲和中国传统节日组织举办民间艺术花会、灯会、农民运动会、农民文艺汇演等活动;有的村民自发地组建秧歌队、鼓乐队、高跷队等传统文化娱乐队伍。但是从总体上看, 大部分乡镇、村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少的, 特别是文化部门组织的较高质量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少, 并且形式单一, 内容单调, 不能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 致使不少农民业余时间除了看电视, 就是打扑克, 搓麻将, 甚至有的农村文化活动贫乏, 加之积极、健康、正面的教育引导不够, 因而使得封建迷信活动蔓延, 黄、赌等丑恶现象也沉渣泛起。事实表明, 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 已经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

1.3 农村文化队伍有待加强

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专干和文化人才是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保证。而有的乡镇设有文化站, 但没有专职干部, 让其他干部代管;有的乡镇, 虽有文化站, 也配齐文化专干, 但是专干不专职, 不专业。乡镇按阶段性中心工作安排文化专干工作任务去包村包片。如:计划生育、植树造林、农业普查、夏种秋收等, 导致专干没有精力去组织、指导农村文化活动。农村“两委班子”中基本没有文化专干, 其中懂文化艺术专业的人较少, 对文化艺术不感兴趣, 又没有能力指导, 所以对村文化建设和活动漠不关心, 不重视, 不组织, 随之任之, 又因农村文化专业人才匮乏, 对农民的文化活动缺乏有力组织, 艺术指导, 示范带动, 所以有些活动只能是松散的, 随意性大, 水平较低, 内容乏味, 自娱自乐, 自生自灭。

2 措施

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 弘扬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此建议:

2.1 提高认识, 强化措施,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要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密切干群关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全面进步, 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具体体现, 也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能, 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基本要求。所以各级政府必须明确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和地位。首先, 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经济的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 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其次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送文化下乡的同时,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 把政府引导和市场体制结合起来。要完善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引导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使农村文化建设形成内生的和可持续的基础和动力机制。

2.2 加大投入, 整合资源,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一要建立农村文化建设多元化投入的保障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首先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比例, 并努力保证其以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逐步增加;二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 配套解决;制定落实文化投入政策, 积极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其次是拓宽融资渠道。要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系。通过政策引导, 鼓励民营企业家等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以及农村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二要在现有的基础上, 通过“完善一批, 兴建一批, 整合资源, 利用一批”等方式推进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各乡镇要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多方筹资, 把现有的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娱乐活动室 (场) 进行设施配套;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民间资本兴建一批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另外可以利用合校并点或企业改制后闲置的校舍和厂房进行装修配套, 作为活动场地等, 通过一系列办法要逐步达到每村都要有图书室、农民书屋、文化大院以及娱乐活动、体育、休闲、健身等场地, 并配齐设备, 完善功能, 保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3 加强组织, 帮扶指导, 大力拓宽农村文化活动形式

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建设载体, 促进农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一是加大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要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 要让农民不出村就能看戏、文艺节目、电影, 能学到科学种田、增收致富的技术。二是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 为当地农民提供雅俗共赏的文化娱乐活动。三是积极帮助组建和扶持民办文艺团体, 发展农民业余演出队, 自编自演, 自娱自乐, 过把演员瘾, 陶冶情操, 挖掘当地文化遗产, 帮助指导他们编排演出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总之, 利用多种形式搞文化娱乐活动把农民从酒桌、牌桌以及封建迷信、黄、赌等场所吸引到图书馆、篮球场, 及文体娱乐健身活动场所, 让农民享受健康快乐的文化生活, 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2.4 多措并举,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首先是着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要充分利用市群艺馆、县 (市、区) 文化馆作为培训农村文化人才的主阵地, 按专业分期分批为农村培训骨干文化人才;其次是通过择优招聘, 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要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农村青年, 特别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民间传统特长文艺人才吸收充实到乡镇文化队伍中来。三是选拔一批文化层次高, 热爱并能胜任农村文化工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站的专干队伍中。各村要以“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任文化能人充实到村班子中, 组织指导村民开展文化活动。

2.5 分工合作, 齐抓共管,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

3.关于军队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的建议 篇三

摘要人文课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当前,人文课程建设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育人”。注重根基;二要在课程体系架构上强调贯通,注重配套;三要在教材改革中强调创新,注重内涵。

关键词军校人文课程改革

当代中国青年人文素质薄弱,这一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领域中对此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风生水起。军队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亦应顺势而动,认真总结反思。勇于吐故纳新。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某些环节不能一蹴而就。如在人文素质的考核方面就需要稳步进行论证和试点。但笔者认为。有关人文课程建设的改革却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要强调“育人”,注重根基

美国空军倡导三条核心价值观。其第一条就是诚实为本。如美国空军军官学校学员的荣誉准则就是:“我们不撒谎,不偷窃,不欺骗。也不容忍我们中间有任何人这样做。”由此可以看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对其军人的期待之一只是普通公民应当秉持的道德准则,并没有所谓鲜明的军队特色。相比之下。我国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却显得有些过于高远与模糊。实际上。最基础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违背规律、揠苗助长的行为都只会造成暂时的、虚假的人才繁荣。回顾我军近几十年的院校教育实践。对一些基本准则时常忽略。院校人才培养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往往过分注重“技”的培养。而从“育人”角度关注学员心灵、人格、未来发展的具体实施方略则比较少。眼光太高,根基反而不牢。相当数量的军校学员缺乏一名大学生应有的内涵,思想浅薄浮躁,缺乏创造力,刚气不足。实践证明,“育人”不是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特殊使命,而应是所有教育环节一以贯之的课题。尤其是军校学历教育阶段,学员的生理、心理发育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确立,更是不能有一丝松懈。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家”,“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大学应该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真正有效的营养。具体来说,军校学员通过大学学习,除了要在专业素养上产生质的变化之外,在做人方面更要有所进步。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是人才乃至“大家”的必要条件。人才培养是关乎军队未来的根本大计,所以,军队院校一定要修正以往定位过高或模糊不清的培养目标。着眼根基,注重长远。定位的顺序首先应该是“人”,然后是“军人”,最后再考虑“军事人才”。

二、构建人文课程体系要强调贯通,注重配套

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设置都非常注重知识的贯通性,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当前,军队院校也设置了不少人文课程,但由于多门课程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现状使然,人文课程缺乏与其它课程的融会贯通,有的院校甚至存在用政治理论课代替人文课程的现象。例如,“文史哲不分家”人所共知,文学的问题往往要从历史、政治、哲学中寻求解释。可是大学语文课程多由人文教研室承担,而历史、政治、哲学等课程却往往由政治理论教研室开设。文科教员没有太多的课时去讲文学的形成状态、作家思想根源等知识,只能关注文本本身,一些重大问题无法讲透,导致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程大大缩水,学员学习兴趣降低,知识视野萎缩,不善于通过知识整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人文课程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要求一种复式结构与之配套对应。仍以大学语文为例,其课程体系应以大学语文为核心,以写作、演讲、美学、历史、哲学等选修课程为辐射。美、史、哲教材编写应采取与大学语文适当定点挂靠,即以大学语文教材中重点的篇章、作家为其主要教学点。如,为了深入体味陶渊明的诗歌,就不可能回避其纠结于心的“仕隐矛盾”,而这一矛盾的产生又是以其所受儒家思想浸润及东晋大混乱的社会背景为根源的,这些问题仅靠2学时不可能讲清楚。因此,可以在哲学类选修课中重点讲一下中国儒家思想对于古代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可以把陶渊明、苏轼、辛弃疾援引进来;在历史类选修课中讲到两晋历史时,也要提到这种社会现实对于个体命运的影响。将文学思想史、重大历史事件、儒、释、道哲学小史等大学语文课堂涵纳不下、又十分必要的知识放到辐射课程中去,这种复式课程结构才可能提高塑造人文情怀的复杂工程的质量。

三、进行人文教材改革要强调创新,注重内涵

教学活动是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军校教育改革中,教材改革和考试改革是两个关键性的环节。目前,军队院校的教员队伍从整体而言并没有完全消化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新的教学方法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坐而论道,并没有形成普及之势。当然,教学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本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员要在依托教材、立足教材的情况下,集合教育专家、教学精英进行教材改革。而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于教材,则是提高教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各个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材版本众多,但特优者寥寥。多数教材在编写体例与篇章内容上雷同重复,文化品位不高。教材创新要注重体例与内容,尤其要重视教材内涵的提升,以符合学员的心理与发展规律,着眼于促进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与升华。教材要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切忌一厢情愿的灌输和枯燥说教。

4.关于食堂建设建议建议的作文范文 篇四

升全民创业的提案

近年来,我省非公经济获得长足发展。预计2011年我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将突破8000亿元,达8400亿元左右,占全省GDP的比重将达57.5%以上,已成为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战略支撑。但横向比,我们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仍然很大。我省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只相当于山东的1/2,江苏、浙江的1/3,广东的1/4。而且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我省进入全国500强的民营企业仅有3家,而浙江有144家,江苏有118家。这说明我省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浓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官本位思想浓厚。全省人才总量260万,近70%都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从每年报考公务员热就可窥见一斑。当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政府部门,社会精英回避价值创造部门而向往财富的再分配部门,从财富再分配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这个社会将趋向寄生和停滞,经济将失去活力。二是好政策落实难。省里的一些好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难度,与江浙相比,我省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有政策交叉、重复、撞车现象,限制了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三是企业家精神有待进一步提振。在经营环境恶化,盈利机会减少之际,相当数量的企业家放弃了实业,逐步转向投资,在企业界形成了移民之外的第二个趋势。当人们的仇富心理取代了对财富的尊重,企业家不仅丧失了创新进取的精神动

力,并且回馈社会变成了压力下的责任,而非发自内心的感激。

推进全民创业是居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持久动力,是兴皖富民、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关键所在。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弘扬创业文化,重塑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创业和再创业精神,宣扬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理念,营造追求成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非公经济领域先进典型,充分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切实使民众从官本位思维向商本位、创业本位思维转变,从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向勇于创新、大富思进的转变。

二、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健全创业机制。有关资料表明,主动与官员联手的企业家是少数,多数是不得已而为之,企业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忙于应付各种关系。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市场功能,弱化官员造租和寻租能力,健全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加强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努力使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和创新企业家加速涌现,让创富的源泉喷薄涌流,创业的潜能竞相迸发,创新的火种生生不息。

三、加强非公经济人才梯队建设,培育企业家队伍。推进全面创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培育。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指导、商会引导、舆论倡导、典型示范”的思路,加强对非公经济人才的培训培育。一是加强对现有企业家及高管人员的培训。二是对初始创业人员的培育。三是对即将 2

5.关于产品改进的建议(范文模版) 篇五

高校客户在信安方面的实践教学基本上处于教指委指导文件之内,建议按照教指委的实践指导内容将这些基本实验都做到实验平台中去。

比如:

南开大学 对信息内容隐藏这块有需求,但是平台并没有这块的实验。

2、在已有的实验内容上做文章。A、某些板块做深,做透彻

比如,在防火墙这块可以做深,将单纯实验做到实训级别。

把包括安装、配置、防火墙的编程实训等内容结合,做成一个项目形式。

B、打包已有实验内容,将“孤岛式”的实验互联成为实验实训的知识网。

如,可以将涉及网络安全的实践知识点根据顺序(可以是知识的深入层次、也可以是按照比如 网络安全工程实践中的检查顺序等)制作成为一套实践体系。

这套体系可以是针对某些专业(比如网络工程专业),某些人(渗透测试工程师),某些行业(高校或者是培训)。

3、更高层次的打造细分客户的解决方案。正真为实现客户需求而做产品。

产品的开发需要更深入研究客户需求模型。

如: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人才层次,知识能力要求,社会能力要求......多因素结合提升平台专业能力。

这部分可以是文字的解决方案,可以是打包的实践课程。

4、加深市场部门与销售部门的沟通。

特别是针对本地部署实验室客户,市场部门的宣传应当与销售部门传递的价值是一样的。而且希望这两者传递的价值是对客户来说有广泛需求。

比如,合天网安实验室传播的价值可以是:

A、基于MOOE的模式,实验室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等。(这有时候也不一定是老师非常

喜欢的东西)

B、实验内容丰富,打到一切竞争对手。

而不是传达给客户:

没事就过来玩玩吧,方便。

5、放宽产品试用权限

上次有一个老师跟我说,我们没给权限,我后来一看只有两门课程可用。

给老师申请试用,本来就是开门迎客的过程。你告诉别人这也不能看,那也不能看。别人不仅会问:我到底买了个什么东西?

6.关于公司发展的几点建议范文 篇六

根据公司现在的情况,需要解决几个现阶段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只是先提几点建议,并只是提出一些大纲点,供讨论。

1. 关于苏帕河公司的第二期工程如何开展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期工程对公司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需非常重视这一期工程的顺利完成,在时间上要保证,在质量上要保证。但也要认识到我公司将有更大的目标,就是因为我们有更大的目标,这一期工程是我们实现更大目标的基础,所以这一期工程才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呢?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有条不紊的,有计划的开展工程实施工作,千万不能忙乱了自己的手脚。

第二,在这一前提下,制定出大大小小的计划,有本期工作中的长期计划,有中期计划,有短期计划,更有日计划,还有个人计划,明确每一天要做的事。这些计划首先要有纲目形式,以文字性的东西存在,在有时间和精力时才把计划写得更具体一些,也就是说这些计划首先要有,然后才是细。

第三,要真实的分析我们现在人员哪些事能够做到,哪些事不能做到,既要提高我们的信心,又要找出问题所在。

第四,把所有存在的问题一一的列出来,找出问题的关键,寻求解决办法,需要加人时就要加人,需要加资金时就要加资金,需要技术和管理培训时就一定要尽快培训。

第五,一定要有投入,要不怕投入,人力物力都要投入。我们只有把事情做成了才有资格谈论做得是否合理,做得是否划算,也只有把事情做成了,以后才有参考记录。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我们这一次就算投入大了,亏本了,也要确保把这件事做好。

第六,在技术人员实施中,要尽量多的交流,减少重复劳动,一次研发多次使用,一处想到多处受益。在解决任何问题时,每一个人在一时无法解决时都要首先问题其它同事是否有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果有则请同事帮助解决,如果没有才花时间研究。在此我想说明一点,小组中的每一员都尽量保持耐心的精神,在同事问到问题时要耐心的讲解,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另外,在别人问你

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连这个都不会啊?”,这个世界真的很复杂,最简单的东西也有毛主席不会的。特别是领导,在员工问到某些问题时更不要批评,而是要指导。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自尊心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得到尊重,他将有很强的战斗力,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将没有战斗力或可能做出愚蠢的事情。2. 关于公司招聘新员工

公司的核心是人,注入核心力量是公司发展的前提,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都要非常明白,要以人本,技术的载体是人,技术的产生是人,人才是竞争力的关键。微软公司能够迅速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就是因为他们吸取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才有能力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关于招聘员工的问题上,一般认为:

第一,新招来的员工,在我们需要的技术上不一定会,需要培训。

第二,新招来的员工,在与其它同事之间有一个磨合期,在熟悉公司业务以及现有工程上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工资或其它费用的增加。

对于这些问题我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一般的作法是尽量招能够满足自己要求的人。但这点有点难,也有点费时间,一来就完全符合公司要求的人不多。所以走培训道路是最直接有效的,当然在这里我们一定要重视培训,要提高我们对员工的培训能力。一旦对员工的培训从制度,方法,设施,思想,内容等都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我们在招聘员工时就不会再是个难事了。既在第一个问题上,我主张建设高效的培训机制。这是最长远的作法。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在建立起好的培训机制之后,把需要新员工了解的东西都放在公司内部系统里面,让他们能快速的了解这些知识,再加上在公司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新来的员工会很快熟悉公司业务和工程。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想,社会之所以发展,就是因为创造者创造的价值大于他的索取,创造出的东西多于他的消耗,有剩余价值。所以只要公司资金使用合理,遵循按劳分配和按效益分配制度,这个问题就不算个问题了。

3. 关于员工待遇

对于这问题,是个必需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既是个员工最敏感的事情,又是大部分员工最不敢提起的事情。讨论公司的业务时,天天讨论,任意发挥,但在这个问题上确是很难公开讨论,也很少人去发挥,甚至有的员工对于工资待遇不敢提半个字,有的暗地讨论,有的不愿谈论,但又很在意。人员流动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这个问题常常处理不当,就会形成一种暗流,暗藏着多种危机,在一定的时候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在经济时代,付出了劳动就要得到报酬,当然必须是小于自己创造价值的报酬。我这里是从许多单位的普遍性来讨论的,也就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都必需重视这个问题,否则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解决好了,公司将有无限的活力。

4. 关于员工纪律

纪律是集体共同发展的保障,没有纪律就没有集体。但纪律是要人遵守才有意义,纪律的制定必需符合人的特性。我认为,纪律的实质是能让一个集体做成一样具有同共目标性质的事,而达成的约定。问题的关键是,一要有章可循,二要愿意遵循。所以解决纪律的最好办法是,第一,建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使得有章可循,第二,把员工培养成具有成熟心里的人,培养成愿意做事的人,使得员工愿意遵循。5. 关于员工能力培训

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一个大学生能有今天这种文化程度是花了十多年的光阴才具有的,冰冻三尺非一日子寒。一个大学生在刚进入社会,对社会的许多方面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也只有条路“学”。但学要有东西学,要有条件学才行。企业要想让新进员工符合自己的需要就一定要提供学习的机会、条件和内容,并且还指引新的学习方法,在学校的学习方法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特别是在工程紧的时候,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必需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培训机制,迅速提高战斗力。具体的方法,我也在不断的思考,也想和大家一起讨论。

6. 关于作息时间

7.关于食堂建设建议建议的作文范文 篇七

1.城市物流在进行的时候一般会造成噪音污染, 同时也会产生环境方面的影响。物流工程整体较为庞大, 所以其需要的大型仓库的建设就很难与周围的建筑物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这就造成了城市建筑格局上的不美观, 破坏了成是的整体形象。如果能够将物流企业集中到某一区域, 将会大大改善这种对城市建筑美观破坏的现象, 一来可以很好的保护城市环境, 而来也可以集中处理物流过程中带来的垃圾, 不会产生污染。

2.物流企业个体的发展速度没有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发展的速度快, 这也是组建物流园区的重要意义之一。企业在物流园区内可以发挥整体的优势, 各个企业之间取长补短, 互相竞争, 这样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发展。另外, 物流企业集中还可以共享资源, 降低物流成本, 在收益上也会有所提高。

3.物流工程的发展带给城市交通方面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将物流企业集中安排到园区发展, 将物流的配送化零为整统一运输, 这对城市的交通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并且还能提高车辆的使用频率, 减少资源浪费。

4.城市中心地皮的价钱寸土寸金,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市区内大部分都是餐饮、娱乐等行业集中, 物流企业的发展并不能支付市中心的低价, 并且市中心的区域面积不会满足物流企业需要的大型仓库建设, 所以企业领导人将目光投入到城市边缘地区的行为也是必然的。

二、有关物流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做科学的规划, 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我国各省在实行物流园区建设计划的时候都向着大规模出发, 没有考虑到城市对物流的需求, 盲目的追求数量, 完全忽视城市的经济要求。

2.注重设施设备, 忽视企业管理。现在很多的物流企业都拥有先进的设备仪器, 领导者认为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但是在对企业管理方面没有重视, 尤其是在物流信息更新、运行模式以及运输管理方面更加缺乏。由于这种对管理方面的不重视, 已经导致了很多园区内资源闲置的现象, 甚至很多物流企业的经营已经开始出现的危机。

3.在国家推行物流园区建设的政策之后, 有大量的市区周围的土地被购买, 但是购买这些土地的投资者并不是真正拥有物流企业的领导者, 很多本身就是投资者, 这种圈地的行为很明显就是等待地价升值。能够用于建设物流园区的地方虽然不在市区中心, 但是大多数也是出于地理位置较好, 交通方面的城市周围, 面对城市发展和扩张, 这些地方升值的空间很大。另外国家目前就物流企业集中发展这方面有很多政策, 对于土地购买使用也有优惠, 相对其他控制较为紧张的商业性用地, 新兴的物流产业用地购买就方便多了。

4.不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缓慢。部分政府引导发展的物流园区建设, 为了使其能够加快发展速度, 采用了低价售地的方式来进行招商引资。但是这样急于求成的方式导致物流全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很多水、电、网络、燃气以及公交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不完全, 这样一来就会是驻入的企业在运营方面不是很方便, 也就无法继续吸引商家投资。

三、关于物流园区建设的建议

1.对物流园区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成是经济, 所以在规划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 结合企业情况合理安排, 在进行规划的同时需要遵循几点原则。

一是现代化的原则。物流是我国新兴的行业, 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所以在初期规划上可以有一个具有现代化特点的总体性规划, 并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二是循序渐进原则。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各企业的眼光不可放的太远, 企业的发展需要脚踏实地, 在发展中需要按照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 也可分阶段进行, 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切不可一味追求数量而制定不可完成的计划。

三是将物流企业园区建设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物流园区是一个整体性发展的企业, 不仅需要对物流量有一个完整性的了解, 更需要对交通运输和实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掌握基础资料, 对整体性的规划有宏观的想法。

2.对物流园区建设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物流园区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出一个大型的物流市场, 完善市场的各项功能, 将各物流企业集中大一起展现各自的优势带动园区的发展, 与周边城市建立良好的关系, 发展城市的配送中心, 使物流行业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物流园区的社会功能是储存、运输、卸载、配送等, 其本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完善市场功能。在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 各企业需要做到完善基础设施设备, 提高专业的物流水平, 加强服务质量, 将现代化知识技术融入到物流行业中, 是企业发展的更快更好。

3.对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模式进行创新。物流园区的稳定发展一般是由企业联合或者政府支持, 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带动园区的发展。在经验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在行业协会的帮助下吸引更多的专业物流企业加入, 从而形成规模更大的物流园区。

在物流园区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极为重要的。政府需要规划好一个物流园区的发展, 制定相关的政策, 并在其基础设施方面加以帮助。在政府营造公开、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下, 各企业需要自主进行企业运营, 带物流园区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不能完全脱离政府的控制, 但也不是完全依赖政府。想要努力做好企业的发展, 需要从一开始就明确经营主体, 避免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想要杜绝这种现象有几点措施, 首先可以成立一个协会, 选出会长及相关的人员, 制定企业发展的计划、各种章程和细则, 给爷完全按照规定来管理发展企业, 不断提高企业实力。其次各企业要独立经营, 并利用各自企业的特点进行招商引资, 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加以重视, 树立品牌企业形象, 式物流园区的发展更加迅速。

四、结束语

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在我国兴起热潮是必然的, 国家对物流行业的大力支持也是引起能够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之, 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物流园区的建设成为现在新兴的行业之一, 但是由于其起步较晚, 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物流园区,园区建设,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金冷.物流系统规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4 (02) .

[2]肖胜萍.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 (09) .

[3]潘文安.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3.

8.关于食堂建设建议建议的作文范文 篇八

12009年,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事件频发

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问题频发,震惊了社会各界。

7月份,于湖南武冈市东南约10多公里的文坪镇横江村发生大范围血铅超标事件。村民开始要求政府组织给孩子普遍体检,并对被怀疑与铅污染有关的武冈市精炼锰加工厂进行调查,引发群体性事件;7月,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千余市民在饮用自来水后出现腹泻、呕吐、头晕、发热等症状,后赤峰市建委通报,事件为水源污染所致;8月,河南省济源市柿槟村,政府对铅冶炼工厂周围村庄中的14岁以下儿童3108人进行血铅检测,其中血铅含量高于250微克/升,需要驱铅治疗的有1008人。血铅值最高达正常值范围的六倍还多;8月,陕西省凤翔县长青镇孙家南头村、马道口村两村731名受检儿童中615人血铅超标,其中163人中度铅中毒、3人重度铅中毒,需要住院接受排铅治疗。

除此之外,全国范围内还发生类似的环境污染人群健康损害事件数起,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未来环境健康事件仍将高发

有专家认为,2009年大家看到多起环境健康事件报道,并不表明现在环境事故大量增加。它传递出的一个需要引起国家关注的信号是,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特别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将会产生严重影响的意识的不断增加,“污染受害者已经不能忍受这种污染危害,正以各种方式表示对污染的反抗”。

环境污染及由此带来的破坏后果的显现,有的是即时性的,有的却有明显滞后性,特别是一些重金属污染,可能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积累和迁移转化才能最终显现其危害后果。比如镉污染导致的“痛痛病”等。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污染负荷不断增长和积累,已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一些因污染导致的疾病也到了高发时期。

我国目前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环境健康事件与日本20世纪末70年代初的情况相似。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经济发展也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健康问题,闻名世界的日本“水俣病”就是典型的一例。如果我们不能正视2009年发生的一系列环境健康事件,那么,今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后果可能会更加难以处理。

3我国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的基本特点

2009年发生的国内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事件呈现出如下基本特点:

(1)受害者自己首先发现健康危害,经临床确认后向排污的嫌疑对象维权、申诉。

(2)政府和环保部门在事件发生后出面解决问题,但多遭遇公众对政府作为的“公信力”质疑。

(3)污染事件对附近的人群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同时对政府的财政和当地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对此,无论政府、公众和学者们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提早发现这些环境污染的健康隐患?为什么不能提前预防健康损害的发生?为什么不能建立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预警机制?国内外的研究显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引入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理念和方法。

4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应用严重滞后

近年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事件频发与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EHRA)应用严重滞后密切相关。这些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事件,一方面给当地的百姓健康带来了实际的危害和潜在的长期威胁,另一方面也使当地政府的公信力面临严峻的考验。更为严重的是,到目前为止很多类似事件的发生能否归因于环境污染的影响仍然缺乏科学依据,例如山西凤翔的血铅事件。事实上,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之间到底应该如何认定仍是一本糊涂账。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广泛开展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推动在建和拟建工程项目的环保“三同时”,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在环评中,国家对相应健康影响评价的内容没有明确要求,又缺乏从事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的专业人员,也没有规定采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比如国际通用的定量评价环境健康危害效应的方法。大多数项目主要做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一般性评价,而没有做以“人群健康为中心”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建议

1尽快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健康风险评价(EHRA)方法

近三十年来,相比快速增长的工业化和经济水平,我国环评工作相对滞后,而EHRA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就更加落后。据初步分析,国内相当部分的工业和基本建设项目缺乏对长期的人群健康风险的科学评价和预测预警机制。2009年出现的问题发人深思,与其等“炸弹”爆炸后再仓促应战、应急处置,不如提前做好评价与预警。因此,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加入具体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价内容和程序并陆续地在全国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的工作,应是近期国家环境保护及相关决策部门的当务之急。

2加强针对工业和基本建设项目人群健康风险的科学评价和预测预警机制

我国相当部分的工业和基本建设项目缺乏对长期的人群健康风险的科学评价和预测预警机制。这些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及其所包含的人群健康隐患,无异于给附近地区人群埋下了一颗健康定时炸弹。低浓度、长期慢性效应是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重要特点之一,所以应该尽快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全面、科学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价,并对可能产生的后果采取有效行动。

3尽快建立和扩大健康风险评价的专业人员队伍

我国目前真正了解和熟悉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专业人员太少,远远不能适应当下“按下葫芦起了瓢”般的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现状。因此,建立和培训一支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专业人员队伍同样是近期国家环境保护及相关决策部门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原理和评价过程简介

1环境健康风险评价(Environmewntal HealthRisk Assessment,EHRA)的历史沿革

应该说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恶化、污染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污染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概率论、生物统计学的发展,为定量分析和评价技术打下了基础。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接触污染物的程度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存在的“暴露一反应”关系,提出了可接受水平的概念。但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评价和管理仍处于“定性”阶段:即将外源性有害物质的环境浓度控制在“零”,将人群对有害环境因素的暴露限制到“零”,进而要求人群的不良健康效应也是“零”,以此作为防治环境有害物质的基本战略和策略。随着社会科学及毒理学、流行病学及概率论等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绝对安全,毫无危险的社会是不存在

的,要求绝对适应人群生存和健康的自然环境也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或生产环境中的行为与活动始终都在接收着某种程度的危险。特别是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管理方面,不可能要求该物质在环境中彻底清除,而是应当在充分利用人类现有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基础上,维持自然环境、生态与人的动态平衡,使环境的变化保持在人体可接受的危险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健康。

为此,近三四十年来许多国家管理部门及科学家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并引入了数学“概率”观念,逐渐形成一门综合性的方法学,即健康风险评价。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研究委员会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认为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是保护公众免受化学物质危害及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的最合适的方法,并于1983年提出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四步法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2005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正式发布了经过修订补充的致癌物风险评价指南,称为国际公认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基本方法。

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使环境污染的人群健康效应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化;评价程度逐步规范化,便于科学管理及交流;评价的方法可充分利用毒理学、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数学、医学等最新成果与信息,应用日益广泛,如预测、预报人群远期健康危害及程度;比较评价,用于比较、优选、措施效果评价;研制环境暴露限值等。

2环境健康风险评价(EHRA)方法的基本框架

健康风险评价过程根据评价内容一般分为健康危害鉴定、剂量一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及风险特征分析四个部分或四个阶段,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1)健康危害鉴定

所谓危害是由于外源性化学物质在暴露条件下对人和环境产生的不良效应。危害鉴定就是确定上述不良效应是否由化学物质(或混合物)的毒性所造成的,是风险评价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判断和评价化学物质是否可造成人体健康的毒性和危害,危害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这阶段的评价基本上属于定性的评价过程。要回答的是有什么危害?危害的程度?例如可能有肝毒性、神经毒性或致癌性等。危害鉴定的资料源于流行病学和动物毒理学研究。

(2)剂量-反应评价

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是对人群暴露水平(剂量)和所产生的某种效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之间(定量)关系的评定,它是对暴露量和不良健康效应的定量分析,是健康风险评价的核心部分,通过剂量-反应关系的评价,其目的是确定某种化学物质的剂量(浓度)与人群不良健康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的相关关系。由于人对化学物的环境暴露剂量一般低于动物毒理学研究的暴露剂量,因此,只能根据剂量-反应关系来估计人暴露于低水平时的风险。

(3)暴露评价

即使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如果没有人群对其环境的接触(又称“暴露”),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对人群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对某化学物质的暴露水平和特征的定量描述,即暴露评价,也是健康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暴露评价是关于人群对某物质现有的和潜在的有害化学物质暴露(接触)量、接触频率、时间及可能的暴露途径的综合评价。在评价环境暴露时,应对环境浓度(Concentration)、暴露水平(Exposure)和体内剂量(Dose)三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暴露评价要回答的是人群对某种环境有害因素接触的剂量、时间和特征。

(4)风险特征分析

风险特征分析是健康风险评价的最后一个步骤,目的是在对危害鉴定、剂量——反应评价和暴露评价等上述三部分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定量计算方法(数学模型),对某化学物质造成暴露人群健康效应的反应概率和预期危害程度的概率进行估计和预测。从而向管理部门及决策者提供暴露人群可能的健康风险的分析并同时指出分析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决策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该物质的“每日可容许摄入量”(ADI)。

风险评价过程根据评价对象不同,又可以分为有阈化合物的风险评价和无阈化合物的风险评价两大部分。有阈化合物一般指其对人群健康的不良效应存在较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当该类化合物在机体内达到一定剂量(阈值)时,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低于阈值时不产生可见的不良健康效应。非致癌物及无遗传毒性的致癌物即属于此类。无阈化合物一般指其毒作用(致突变、致癌)是无阈值的一类化合物。即该物质高于零以上的任何剂量都可能发生对人体健康的有害效应,如有遗传毒性的致癌物。这两类化合物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时,其暴露评价的部分在评价方法、内容和程序上基本一致,而在危害鉴定、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价和风险特征分析这三个部分,对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则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内容。

9.关于食堂建设建议建议的作文范文 篇九

一、我市城

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现状

我市文化资源较为丰厚,拥有千山文化、冶铁文化、玉雕文化、满族风情、当代名人等;文化产业已具雏型,市广电局的电台、电视台2005年均实现经营收入6000万元。社会资本开始进入文化产业,海城东北人文化传播公司的音像制品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文化体制改革正在稳妥推进;艺术创作与研究取得长足发展。这些为提升__城市文化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文化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掘和有效的整合利用;各类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二、提升我市文化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1、确立提升我市文化竞争力的战略地位,制定我市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学者、专家、文化企业家,制定__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使我市文化发展真正走上健康轨道。建议制定《文化设施条例》,规范我市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保护工作,制定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投融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促进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大力发展。

2、坚持改革先行试点的原则,搞好文化事业和产业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切实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抓紧进行文化事业与产业的改革。应选择好文化事业与产业改革的试点单位,稳妥进行改革。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和基层文化站)的改革,重点应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尤其是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点用于公益性基础文化设施和城乡居民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满足广大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争取建成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对于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目前搬迁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应尽快解决。各县(区)也应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恢复或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剧团和图书音像发行等)的改革,重点应是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通过公司制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3、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确立优先发展的行业和项目。根据我市人文传统、文化资源、技术支撑、消费需求等因素,确立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图书音像发行业、影视制作发行业、演艺娱乐业、艺术培训业、工艺美术业作为我市优先发展行业。将市歌舞剧院、市戏曲剧院、市艺术剧院组建成__演艺集团,增强演艺实力。整合艺术培训业,将市艺校、市歌舞剧院培训中心等合并,做强艺术人才培训基地。组建图书发行集团、影视音像出版发行集团、文化旅游集团、玉雕集团、体育休闲健身集团,并注重培育和发展一批内涵丰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项目,并创造条件,建设__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文化消费市场。大力培育演出市场,拓宽演出渠道。积极争取在我市的高等院校成立出版社。

4、坚持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应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尤其是独具__特色的文化资源,创作出一批水平高、特色足、群众喜爱、市场欢迎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广播、影视、动漫等文化艺术精品。注重开发我市旅游文化产品,尤其应挖掘千山文化资源,开发千山景观文化、宗教文化、故事传说、诗文楹联等系列文化产品,并创作排演大型神话歌舞剧《莲花仙子》,排演大型舞蹈《先民冶铁舞》。注重对__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并力图形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产品品牌。组织力量创作拍摄__独有、具有较高市场价值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5、创新用人机制,制定培养和使用人才政策。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积极推进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逐步推进文化艺术人才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步伐,建立规范的人才有偿转让和合理流动机制。通过选送高等院校深造、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职业培训等办法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尤其要大力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积极探索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等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

10.关于食堂建设建议建议的作文范文 篇十

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

一、党总支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总支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存在“重生产、轻学习”的思想。认为我们铁路工务工作是以安全生产为主,对于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引导党员职工深入全面系统的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三会一课”流于形式,能与其他会议合并开就合并开,学习过程形式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泛泛而谈的多、面上的情况多、理论说教的多,与基层实际有一定距离。

2、创新意识不够,工作方法单一。对我段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形式轻效果、重突击轻基建等问题。在如何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党务工作的方法思路不多,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缺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缺乏预见性、计划性和针对性,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还偏弱,与创建更加美好的月工家园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3、凝聚力、战斗力不足,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未能很好地适应我段、段党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引导党员职工在工作上大胆作为,工作上没有突破;思想教育缺乏说服力,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心不足、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了党总支在的凝聚力不足;部分党员在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思想上则党员意识淡漠。

(二)党员教育管理方面

1、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工作一般,要求不高,热情不高、工作不实,有重业务、轻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想,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软任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致使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应付,起色不大。

2、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手段、方法欠缺。党总支、支部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如两级政治学习,多是读读文件、报纸,一人念、大家听,一人写、大家抄,学习效果不好;党员教育制度落实不力,党员教育方式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影响了党员学习教育的效果等。

3、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方法未能适应我段发展的新形势。管理关系偶尔脱节,党总支与各党支部沟通联系少,在实践工作中,号召力不强,工作难开展。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在一个层面上,党建工作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受到忽视、轻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做群众工作方面

1、个别车间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对群众困惑解释不清楚,对群众困难解决不尽心。工作中存在不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和不注重政治素养的提高,做起党务工作方法简单,凭经验办事。创新能力不强,对党务工作质量的途径、方法研究探索不够,造成车间党总支整体工作部均衡,未能很好地引导党支部和党员职工发挥作用。

2、偶尔出现脱离实际思工作、脱离群众干工作的现象。现在社会发达便利,但在个别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身上存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反而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的现象。个别党员干部整天在忙,但往交通便利的地方跑得多,往条件艰苦交通条件差的地方跑得少;往自己包保的工区跑得多,往其他工区跑得少。造成工作上对一线党员职工的思想状态没有全面掌握,工作思路有所偏颇,对一线党支部及党员指导不够全面。

3、群众工作的工作方法陈旧,没有创新性。总是凭老经验、老方法去做群众工作,没有深入一线全面了解党支部和党员职工的所思所想,方法生硬、老套,不能很好地实用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善于运用说服、教育、引导、服务、等办法和手段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动不动就是命令式工作、强制式执行,简单粗暴,伤害党员职工感情,损害干群关系。

(四)安全生产方面

1、党总支、支部未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找准定位。我们工务工作一直强调的是“安全大如天、万事排在先”的理念,党总支、支部的部分工作是服务于安全生产的。但有时太过于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党务工作及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出现党的工作为安全生产让步,党的会议能不开就不开,党的集中学习能不搞就不搞,党务工作为安全生产让路的现象,造成党总支、支部定位不准,日常工作难以开展,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安全生产与支部管理的相互融入有待提升。现在我们的党支部书记全部是兼职,而且多为工班长兼职。他们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繁忙,在党支部管理工作方面的精力投入有限。个别党支部书记政治素养不高,宗旨意识不强,重安全生产、轻党务党建,重行政管理、轻党组织、党员作用的发挥,造成班组党支部基础薄弱,安全生产融入支部管理流于形式,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未能在安全生产中充分体现出来。

3、党内安全生产各种活动流于形式,“三无一创”、“创先争优”、“春、暑运立功竞赛”、“爱岗位、奔事业、创一流、建家园”等党内活动都是以安生生产为中心而开展的。在开展党内活动时,经常出现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活动、为了健全组织台账而开展活动的现象。开展活动仅仅以会议传达会议,以传达文件代替活动开展,以官话套话代替活动效果,未能深入、全面开展党内活动,流于形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党务工作及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车间部分党员干部觉得党建工作是空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实的,党务工作开展多了会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影响;认为党务工作是吃力不讨好的事,造成了党务党建制度执行不力。

2、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有些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虽是业务骨干,但是在党务工作的能力比较弱,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不够,对党务工作业务不精通,少数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对党务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自留地”有荒废的现象。部分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创新能力不强,对新形势下提高党务工作质量的途径、方法研究探索不够,影响了党务工作的开展效果,造成党务工作与安全生产不协调。

3、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倾听基层意见不够、深入一线调研不全面、关心职工不够等问题。我车间管辖范围大,人员分散,要求党员干部要勤下现场、跟班作业。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点出现一定偏差,虽没有故意刁难党员职工等不良行为,但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仍有一定差距。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没有面对面认真细致地倾听党员职工疾苦与呼声,缺乏求实求真精神,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工作没有换位思考,没有与广大干部职工、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工作中摆官架子。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促进全体党员干部提素。充分利用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契机,深入系统再学的群众路线活动的意义,改变 “重生产、轻学习”的思想。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学化、系统化,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党员职工深入全面系统的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开展党的工作方面发散思维,创新方式方法,使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增强吸引力;引导大家通过学习具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具有预见性、计划性和针对性,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增强认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正位置,创新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加教育学习的相互讨论,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从被动灌输式教育到主动吸收式教育的转变。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方法,进一步加强党总支与党支部之间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党支部的管理,增强党总支的号召力。提升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将其作为车间党总支最为重要的工作来抓,确保党员教育、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到充分保障。

3、主动了解党员职工的诉求,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进一步密切同党员职工的血肉联系。主动深入党员职工了解诉求。真正扑下身子,全面深入班组了解实情,努力在党员职工反映前,切实把问题解决好,不能解决的耐心跟党员职工解释好,切实改进作风。多办为民之事,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始终坚持把党员职工放在首位,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摒弃个人主义思想,多办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好事实事,让群众深切地感受到车间两级党组织关爱和温暖。

4.规范规章制度,提升整体形象。抓好党总支制度建设。科学制定日常管理制度,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差不多的现象,有效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做到工作上积极有为,生活上勤俭节约、行为上稳重大气,党总支班子成员间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监督,切实珍惜和维护班子的团结和谐。支委、支部书记之间经常谈心交心,形成提醒与相互提醒、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多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二

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心和基础,抓好党支部建设对于更好地履行党政职能、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良好形象至关重要。近些年来,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但党支部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当前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党支部建设有“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内制度的力度不够,注重形式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在党支部建设方面追求的是“形式新颖”,不太注重实际内容,各种载体不断翻新,而能够坚持下去的却很少,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开花结果”上。

第二、党组织生活有“重表象、轻质量”的倾向。支部组织生活重表象,在开处务会时顺便说说党建方面的事,用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会。尤其是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够理想,讲成绩多,提问题少,缺少批评,抱着“多种花,少种刺,留着人情好办事”的态度。自我批评是轻描淡写,泛泛而论,点的问题谁都能对上,批评与不批评没有什么两样。对支部存在的问题不敢认真开展批评,达不到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找几篇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读一读,党员有没有听进去,听进去多少,效果如何就不管了,把教育活动单纯当成了任务。

第三、党支部工作有“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党支部活动都是会议式、教育式。书记讲,党员听;领导部署,党员记。主要负责人缺乏创意,怕动脑筋,怕花时间,党员则感到枯燥乏味。

第四、党支部活动有“重党内、轻党外”的倾向。开展党的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凝聚人心,集聚人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党支部一般都把活动空间封闭在支部党员中,缺少与党外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党的建设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联系群众,贴近群众。党支部却没有意识到:把非党员吸引到党支部活动中来,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是我们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

第五、党支部建设有“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只顾抓“实”的,不想务“虚”的,只埋头抓经济工作,抓业务管理,把业务工作当成硬指标去完成;而对支部建设思考得少,把党建工作看成是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事,致使党支部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其基础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十分突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党支部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比差距甚远。基于此,要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围绕中心,提高党支部服务大局的能力

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任务不一,但党组织紧紧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党支部只有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活动,才能确保党支部工作的正确方向,使党支部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同时,也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要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寻求机关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党支部工作和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两手抓、双肩挑”,在布置、检查、考核业务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考核党支部工作,真正体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出发点。

2、抓住关键,切实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班子是关键中的关键,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支部职责和任务的完成。因此,要高度重视党支部班子建设。第一,要推选好党支部书记。要将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群众拥护、熟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党员干部推选为党支部书记。第二,要加大对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培养。要通过系统集训,经验交流,领导传帮带等多种办法,着力解决“知”与“行”存在的薄弱问题,不断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要支持党支部书记大胆开展工作。领导要大力支持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努力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使他们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3、突出重点,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过好组织生活,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点,是确保党员接受组织教育和监督的根本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不能因为机关地位、工作特殊而放松。一是要确保组织生活按要求及时开展。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组织生活时间上不被挤占,内容上不丢项目,落实上不走过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支部书记要认真组织,切实担负起责任,对组织生活及时安排,保证组织生活及时进行。二是要努力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要下决心提高民主评议党员、小组生活会的质量,解决好党内批评难的问题,在党员队伍中形成讲党性、讲原则的良好氛围,保证正常健康的党内关系。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制度。要定期对机关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针对组织生活上的薄弱环节,一个时期突出抓好一两个重点,逐步解决过组织生活不严肃、坚持不经常,重表象,轻质量等问题,完善组织生活制度。

4、完善制度,增强党支部的执行力。

制度建设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党支部职责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制度建设作保证,但任何完好的制度,又是靠人去执行的。因此,加强党支部建设,既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又要特别注重提高党支部的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简捷高效、目标明晰的党支部工作制度。这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同时,也是提高党支部执行力的保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和总结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的新途径和新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要对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交纳制度、党内监督约束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制度规定进行全面的、认真的清理,对其中行之有效的制度继续坚持,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对个别已不适应的制度,要抓紧进行补充和修改完善,确保制度设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是提高执行力的源泉。有了科学的激励,组织的执行力就象是永不停息的发动机。要建立党支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科学的考评激励制度。实行“一岗双责”、“按岗付酬”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评议、测评工作,坚持把党内任职的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化其工作动力,促使党支部紧紧围绕中心和工作大局做好党建工作。

5、强化创新,改进党支部活动

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党支部建设存在的机制不活、运转不灵的问题,进一步树立通过创新谋求发展的理念。首先,要创新“经常建”机制。针对一个时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整顿建设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把“集中抓”与“经常建”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党支部的经常性建设上来,通过制定组织生活计划、落实组织生活负责人、定期汇报分析党组织建设形势和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党支部建设“长流水、不断线”。其次,要创新活动方式。除组织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外,还应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法,突破活动的单一性、封闭性,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党支部和基层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支部活动,既增进支部党员间往来,又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还可以组织党员参加基层的义务劳动、文化宣传等活动,既能加强基层工作,又能锻炼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再次,要创新活动内容。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更新内涵,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发挥活动的作用。例如:组织党员外出到革命圣地学习参观,学习先进典型等,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活动形式,然而党支部把其变成了纯粹的旅游,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但是,如果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在活动内容上创新做文章,其教育效果则会截然不同。例如同样参观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可以组织党员进行场景体验(参与一些模拟劳动),开展观后感演讲赛等。这样,比纯旅游式活动效果会更好。此外,党内活动要改变仅限于党员参与的陈旧做法,要有计划地扩大党内活动的覆盖面,吸纳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让一些非党员群众在党内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6、加强监督,树立良好的作风形象。

党支部作风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形象。加强和改进党支部作风建设,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调查研究,着力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树立良好的作风形象。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监督。针对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党总支和纪检的职能关系,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落实信访、接待日、行风评比、支部书记报告工作制度,加强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要从实际特点出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此外,要研究解决党支部活动经费的办法,提高党支部自主活动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机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和联结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一、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的问题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是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个别单位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而 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

(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组织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地区。特别是个别单位对组织生活制度抓得不实,流于形式。在抓党员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对党员的集中学习,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经费开支等问题,未能将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同经济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分离脱节。

(四)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还有的甚至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这些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五)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甚至腐化堕落,丧失了党员干部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不善于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循守旧,致使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极个别村干部一旦当选,就千方百计在“权”上做文章,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二)综合素质不到位。有的村干部对农村政策掌握不多,不懂农村基层工作程序,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有的对有关政策理解片面,把握不准,断章取义;有的对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清楚,凭经验和主观臆断开展工作;个别村干部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差;有的村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泊,利己思想严重,甚至违法违纪,影响了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机制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制度不健全,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基层组织制度,工作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大。有的虽有制度,但落实不好,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管理机制不配套,上级党组织对不履行职责和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基层党组织成员多是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经教育不改却又达不到党纪国法处理的束手无策

(四)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基层党组织由于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往往容易忽视与工作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倾听工作服务对象意见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没有深入周到的调查研究就不能得出准确无误的结论,在分析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中时可能就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经费的制约。由于基层党组织的党务活动经费的不足,所以不能保证党建工作的经常性。党务经费的不足可能会制约党建工作的力度和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

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一是深刻认识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观念,要明确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作为求地位,以地位谋作为,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上、难点上,放到机关作风的改进上,体现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局面,充分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克服“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中心、业务工作为主,党建工作为辅”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亲合力与感召力;要坚持“虚工实做”,以党建工作实效去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要坚持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机关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组织主要领导同志要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把党建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其他党组组领导同志也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分管联系单位的党建工作,形成党建与经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及领导体制上的特殊性,决定只有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引导党组织自觉地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要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实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继续实行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三)深化认识,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要克服和纠正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思想,摆正党务与经济行政业务的关系。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管党的政治责任,要按照“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用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抓党建工作,要把党建工作同行政、业务、经济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二是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实行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努力构建党组织的领导带头抓党建,行政领导重视支持抓党建,党务工作者自觉主动抓党建,从上到下层层抓党建的新局面;三是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要配齐党务干部,尤其要把那些思想好、能力强、对党建工作热心的同志放到这个岗位上来,要做好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使其逐步成为党务干部的行家;四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党的支部是党的基层管理组织,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最主要的就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使支部活动经常开展起来,通过支部活动把每个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抓起来,把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只有这样党要管党的责任才能落到实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篇:乡镇分管领导党建述职报告XX下一篇:作文我的青春里有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