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面试素材积累

2024-06-28

公务员申论、面试素材积累(共8篇)

1.公务员申论、面试素材积累 篇一

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素材积累:“规则意识”

古语有云:“绳墨以求直线,秤以权轻重,规以求圆,矩以划方”,这充分说明了规矩之重;俗话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充分体现了规矩在生活中的重要。而当下社会当中,商家欺客宰客严重、昏官懒政问题严重、贪污受贿屡见不鲜、三公消费问题频发„„这些都使得讲规矩、守规矩遭遇难题。问题如此严重、形势如此严峻、困难如此难解,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坐视不理,亟需将讲规矩摆在重要位置,力争以“三讲”规范“三人”,以“三人”做到“三防”。

【素材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要防 ——讲“规则意识”以约束“经济人” 当前经济市场乱,其乱在市场竞争乱,而市场竞争乱则乱在市场规约乱;市场规约乱则乱在竞争主体难管,竞争主体难管则难在企业的规则意识缺失。可见规则意识缺失乃是金钱至上、社会浮躁、功利心态的最大病因。同仁堂、庆余堂......这些百年老店因规则意识、因诚信经营而辉煌依旧;海尔集团、格力集团,这些新锐同因规则意识和诚信经营而渐渐发展;但是反观当下,开药提成、索要红包这让逐利的医生开始无视医德、践踏规则;信息泄露、虚假刷单这让逐利的电商开始无视规约、践踏规则。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社会浮躁的乱局之中难免陷入“晕轮效应”,故而需要跳出问题本身、深入摸清脉络、剖析病根所在。从表面上来说,规则意识欠缺是企业个体之间所进行的不正当竞争;进一步来看,反映出企业自律不足;从根本来说,根源在于行业潜规则的存在以及行业他律的不足。故而,严防“经济人”过度需要规则意识,而普及规则意识则需要从企业自律和行业他律开始。只有出重拳、下重典、才能治乱象、整乱局。

【素材二】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要防——讲“底线思维”以管住“政治人” 纵观古代史,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李悝变法、王安石变法.....这些条框都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官场立新规、扫旧风、除腐气的典范;环顾新中国,为了管住“政治人”,毛泽东主席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了管住“政治人”,朱镕基总理“准备了一百口棺材,其中一口留给自己”;为了管住“政治人”,总书记提出了“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了管住“政治人”,李克强总理提出了“政府有权不可以任性”......这些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清白为官的要求。当然,立足新阶段,不管是“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还是“三严三实”、“四铁干部”;不管是“反四风”,还是“控三公”,这些整肃官气的规矩、这些为官从政的底线都让政府干部为之一振、让政治清风为之一动、让官场正气铺面而来。

【素材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防——讲“守法观念”以规范“社会人” 自古以来,“人情伦理”在中国社会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相较于西方以“利己主义”为纽带铸就的“陌生人社会”而言,中国人则一直生活在“熟人社会”的影响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种种“中国式惯例”,比如托关系、走后门,再比如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这些不仅是熟人社会割舍不去的裙带关系,更是人治社会残留严重的特权思想。这不仅反映了法治社会下的“人治”、更描述了守法氛围中的“违法”。在反腐浪潮之中,儿子收钱,老子办事的贪腐“父子兵”不在少数;哥哥收钱,弟弟办事的贪腐“兄弟情”不在少数;妻子收钱,丈夫办事的贪腐“夫妻档”不在少数;女婿收钱,岳父办事的贪腐“好翁婿”不在少数。甚至一人当官、全家发财的贪腐“全家福”也不在少数。因而,讲规矩光有“政治人”不够,还得从“身边人”抓起,只有守住了家中的“廉洁门”,管住家中的“违规人”,拴住社会的“不法人”,才能能够以规矩成方圆、以规矩促公平、以规矩行公义。

《淮南子》有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唯有规矩才能有公平。当下唯有以规则意识、底线思维和守法观念管好经济人、政治人和社会人,才能在市场乱局中完善竞争体系、在官场乱象中营造清风正气、在阶层差异中实现机会公平。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沉舟”侧畔“过千帆”,在“病树”前头“发万木”。

2.公务员申论、面试素材积累 篇二

今年全国两会,总书记6下团组。每下团组,总书记必作重要讲话,必有妙语金句,那些精彩言谈被舆论赞为“滴水藏沧海,掷地金石响”。透过习总书记的两会新语,不仅可感受到话语的重量,更体会到“语言的力量,不逊于千军万马。”

一、两会新语之“干”字篇

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1)撸起袖子加油干

(2)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3)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

(4)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

(5)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2.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1)“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2)“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3.既要有奋斗的精神也要善谋善成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干”必须“实”,而实干又绝非蛮干、盲目地干,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需要有善谋善成的方法。

【金句积累】

中公教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二、两会新语之“抓”字篇

1.“抓”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1)在内蒙古团: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2)在山东团:“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3)在广东团:“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抓”改革促创新,广聚天下英才

(1)“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习近平进一步阐释说,“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人才政策、创新机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2)在广东团、山东团,习近平都重点提及人才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强调要“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

3.“抓”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中公教育

(2)在内蒙古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

(3)在山东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4)“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5)“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4.“抓”政治生态,激浊扬清扶正袪邪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金句积累】

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三、两会新语之“真”字篇

1.“真”言论政

(1)在广东团:习近平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在山东团: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以五个“振兴”的统筹谋划,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具体路径。

中公教育

(3)在重庆团:习近平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9个字为抓手,为党员干部讲授了一堂“政德”课。

2.“真”情实意

(1)关心城镇化过程中家庭人伦等值得珍惜的东西,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泯灭良知人性”。

(2)关心企业的正确发展,指出企业发展,“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才是阳关大道”。

(3)关心中小学教育,说“不能最后教出一批数典忘祖的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3.守“真”务本

(1)在山东团:“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2)在广东团:“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金句积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

中公提示:以上信息根据新华网《两会新语之“干”字篇》、《两会新语之“抓”字篇》、《两会新语之“真”字篇》整理而成。

3.申论素材点点滴滴积累 篇三

许多同学在作答申论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要点找不全以及语言表述不够规范,事实上,我们可以提前积累一些常用的申论规范用语,当考试时,如果碰到材料中有类似内容便可以驾轻就熟的进行表达。今天就为大家汇总一下申论考试常写的一种要素——对策。对策在申论中经常出现,无论是在启示分析题中还是提出对策题中还是再综合分析或者应用文写作以及作为中都经常要写对策

【思想层面】

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社会氛围)转变发展观念(政绩观、权力观、金钱观、群众观)形成正确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学习意识)加强思想重视 加强作风建设 倡导良好家风 提高自律意识 【管理层面】 开展专项整治 强化监督管理 加大打击力度 加大惩处力度 树立正面典型 加强技术指导 加大财政投入 提供政策支持 引进优秀人才 设置专门机构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准入门槛 拓宽投诉渠道 优化空间布局 注重技能培训 创新发展思路 促进产业升级 调整产业布局 健全社会保障 加快国际合作 引进社会资本 政府购买服务 开展评选评比 开拓试点服务 完善配套服务 形成完善体系 健全退出机制 【制度层面】 完善法律法规 形成长效机制 制定规章制度

推进体制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教育、医疗等)制定问责机制 实施联动机制 构建倒逼机制 健全准入机制 【生态层面】 倡导绿色出行 使用清洁能源 实施限行政策 保护生态环境 构建生态文明 设置保护专区 建立举报机制 设置河长制

这些对策都是我们考试中常用的一些对策,在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了对策的核心表述,各位同学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策的展开。展开时要注意几个要素:一是主体,也就是谁干的。二是客体,也就是对谁做的。三是方式,也就是对策的核心手段。四是内容,也就是对策的具体内容。五是目的,也就是做这件事要达到的核心目标。写好这几个要素后,对策才具备可操作性。例如: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就业指导课等形式宣传当下的就业形式、就业渠道等信息,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申论技巧:意义型文章分论点的优化方法

一、意义型分论点的优势:

1、相比对策型,不容易陷入套路式的分论点陷阱。

2、对于文章主题来说,更容易理解的较为深刻。

3、在国考中,命题人和阅卷者更倾向于意义型文章。

二、意义型分论点的要求:

1、分论点中必须含有主题。

2、几个意义要么是并列,要么是递进关系。

3、意义的展示要深刻、具体。

三、意义型分论点优化方法:

1、公式:主题+助动词+实动词+意义核心词

2、具体展示:四个部分

主题:每一篇文章主题都不同,视具体材料而定。

助动词:无实际意义,一般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两组:有利于/有助于/有益于;可以/能够/方可(方能,才能)。

实动词:有实际意义,一般比较灵活。举例如下:塑造/创造/打造/营造;促进/改进/增进/推进;提升/提高/提振.......意义核心词:主要部分,比较灵活,来自给定资料。一般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有以下思路和方向:“主体法”和“五位一体法”。

四、意义型分论点实例演示:

例1:“主体法”运用:主题是“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有利于提升公民的职业道德。(公民主体)学习礼仪,有益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体)学习礼仪,有助于弘扬民族的独特气质。(民族主体)例2:“五位一体法”运用:主题是“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经济方面)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彰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方面)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展示中国社会的独特魅力。(社会方面)

五、“主体法”和“五位一体法”总结梳理 : “主体法”比较容易掌握,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媒体、企业、政府、社会、民族、国家等。

“五位一体”比较宏观:主要包括:

1、经济方面:财政和税收、产业转型、制造业强国等。

2、政治方面:四风建设、依法治国、反腐倡廉等。

3、社会方面:民生问题,如教育、就业、收入、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治理;精准扶贫等。

4、文化方面: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发扬等。

5、生态方面: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等。

申论备考:公文写作指导

公文写作包含两大部分:一是格式要求;二是正文内容。一是格式要求:

公文写作中,广大考生最早接触下来应该是在上小学时,语文老师教授的信件的书写。而公文写作中大部分文种在进行写作时,其书写格式与信得书写格式相同。即包含:称谓、署名以及日期。在公文写作中称谓又被称为发文对象;署名被称为发文单位;日期被称为发文日期。且为了能够使行文更加完整、清晰,公文写作的格式一般情况下要包含标题。因此,公文写作的格式为:标题、发文对象、发文单位、发文日期。在行文中位置同普通信件,标题第一行相对居中,发文对象另起一行顶格,发文单位位于行文结束右下角,发文日期与发文单位共同位于行文右下角。

二是正文内容:

公文写作的正文内容不再像小学的书写信件内容一样,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要根据命题人意图、题干要求来判断具体的书写内容。正文内容通常包含三个部分:发文事由+主体部分+结束语。而在公务员考试中,当前命题愈加规范,广大考生可以根据题干中的发文目的或标题以及其余的提示性信息确定行文内容,进而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材料的内容,来最终确定行文内容。

如何更好的通过题干的阅读来确定行文思路呢?下面,通过列举部分国考真题示例对 于如何确定行文内容加以演示: 2017年副省级国考试卷第四题: “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依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分析:题干中明确拟定一份建议书,而且明确行文的主要内容: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 由;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相关措施。广大考生在作答此题时,行为内容即此两大板块。2017年市地级申论试卷第三题:

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

要求:(1)内容具体、全面;(2)语音流畅、有逻辑性;(3)不超过500字。

分析:题干中明确给定标题,要求书写打造活力水城,打造活力水城即建设活力水城,则通过审题干得知主要写的是建设活力水城即如何做,因此,主要内容为即为如何打造活力水城。

申论干货:事务性公文的写作技巧

公文分为事务性公文和正式公文,申论常考事务性公文如:总结、计划、慰问信、感谢信、发言稿、导言、简报等。很多考生由于平时没有接触到过公文写作,所以在看到公文写作会绝得无从下手,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总结一些小的技巧,让大家掌握事务性公文的写作方法。

一、事务性公文

事务性公文是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来处理日常事务,沟通信息,安排计划,总结经验,调查研究问题,指导工作的非法定性公文。

二、事务性公文的写作技巧

1、仔细审清题目的信息,题目一般都会告诉我们很多有效信息,只有审清出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才能明确如何作答。如题干显示“假如你是某派出所的民警,近期你辖区内频繁发生电信诈骗案件,为了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你准备拟写一份警情提示,介绍常见诈骗手法和应对技巧。”题干中告诉了我们身份为“某派出所的民警”,“为了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写作的目的,“拟写一份警情提示”告诉我们文种,“介绍常见诈骗手法和应对技巧”告诉我们写作的内容两部分有,一部分是诈骗手法,一部分是应对技巧。如果考生不能认真审清题目的信息,就会无从下手,所以审题很重要。

2、掌握事务性公文的常规写法,事务性公文在格式方面没有正式公文要求的那么严格。一般由标题和正文部分组成。标题的写法最简单就是两种,第一种是事由加文种,第二种直接写上文种。例如: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或直接写倡议书。这两种方式是比较实用的,基本上每个考生都能写。正文的部分一般三部分组成,开头、主体和结语。开头简单写发文事由,背景、问题、现状、目的等;主体不同的文种根据题目的要求写不同的内容;结语可以是自然收尾,根据文种也可以要求式、祝愿式、呼吁号召式等等。只要能够根据题目,紧扣题目要求,格式大致正确就会扣太多的分。

巧设立意 打造申论美文

文章的立意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之所在。文章立意能够正确、准确、深刻,那么我们就能够实现文思赛过泉涌、下笔如有神助。而文章立意的确立也是考生文章写作的难点和痛点、往往剑走偏锋、不够正确。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文章书写中如何巧设立意、打造高分作文。

一、主题选择抓大不抓小。

主题是文章的主旨、也是写作的方向。首先主题确立就要正确,那么如何抓住命题人的真正意图关键在于抓住材料的核心、多则材料的共性,也要牢记抓大不抓小。下面举例示范:

【举例】

题目让考生围绕“李女士与刘老太之间的感人故事”写文章,如果我们只围绕这个感人故事那么这篇文章的立意就是狭窄和片面,达不到文章的思想高度。所以来梳理整篇材料:

材料一:食品行业中出现众多的黑工作坊、突显众多食品乱象;材料二:大学生临摹徐悲鸿的一幅画、高价卖出获益;商人买通专家,评定假的金缕玉衣高价卖出。

材料三:部分教师在课堂有所保留,知识点抛到课外培训机构增加收入;医生收取患者红包、增加灰色收入。

材料四:最美徐老师,在自己患了尿毒症的时候并未放弃自己职业,毅然决然走向支教,坚持打吊针上课;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高楼坠下的孩子,导致自己粉碎性骨折。

材料五:刘女士在回家的路途中遇到步行回家的李老太与其孙女,好心之心带一段,过程中发生车祸,李老太不幸去世,为了表达歉意刘女士要赔偿其家人,其家人果断拒绝。

综合材料来看如果我们确立主题为其中的任何一个如食品安全、教师或者医生、甚至是停留于李老太与刘女士之间的感人故事都是不深刻。在这里两条线串联了内容:一是食品行业、大学生、老师和医生是负面的案例,呈现了不守道德的现象;而最美老师、妈妈等都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因此这篇材料共同的主题是道德,如果更加具体则是职业道德。

二、角度不能太微观或者狭窄。

角度指的是文章的切入点,主要可以偏向于分析或者解决问题。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问题我们的角度要大,一方面是便于论证、另一方方面能够更好的概括材料、把握材料。

【举例】 主题:教育公平角度:对策 核心段材料摘录:

李克强指出:推进教育公平关键还得靠改革。教育部部长:今后将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农村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规模、降低部属高校在属地招生比例,将更多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生。

围绕这几句关键高档句我们发现都是强调对策,那么选择角度选择就要选择宏观性的“改革”,论证中就可以论证如何改革,有一个分论点则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综上所述论证比较简单、也比较有高度。

2018公务员考试申论:就地取材 玩转分论点写作

在文章写作中,最令考生头疼的几大问题无非是立意不精准、标题不新颖、开头不精彩、论点展不开、结尾没话说,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将就大家“论点展不开”这一问题给出既实用、又便捷的方法,希望对于大家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文章的写作方法有很多,好的文章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议论文应该做到有理有据,这个过程当然少不了一点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本事,但这一本事也仅仅是对于具有一定语言功底的考生来说的,绝大部分考生都深刻的感受到这样的作文只能称之为别人家的作文,而且在考场上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很多考生即使有一定的素材储备,也并不一定能够使用恰当,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就地取材的能力,即恰当使用材料,既节省思考时间,又客观有效准确,算是一种一箭双雕的好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恰当使用绝非大段抄袭,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恰当”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改写句子

巧用比喻词增亮点。例: 原文:学礼有助于养成文明素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改写:礼是培育文明素质建立养成的黑色沃土,也是复兴中华民族大业的金色种子。

二、替换词语

留下核心词,将虚词进行适当替换。例:

原文:水系建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生态、形象和功能提升的重要途径;改写:水系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形象,发挥城市功能。

三、缩写句子 概括段落大意。例:

原文: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

改写:当前心理焦虑逐渐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快乐远去、幸福感不断下降。

四、扩充句子

在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添加原因、影响、表现等分析,是内容更丰富。例: 原文:当前不文明现象屡屡发生,低素质现象严重。

改写:当前不文明现象屡屡发生,“荣登”各媒体头条的低素质现象一次次挑战着礼仪风范的底线。(原因分析)深究其背后的原因,礼仪的缺失可以称之为“罪魁祸首”。正是由于个人不注重礼仪的培养,才导致失德行为的出现;正是由于社会不注重礼仪的宣传,才导致崇德氛围的缺失;正是由于国家不注重礼仪的传承,才导致灿烂文明的失根。(对策分析)因此,将文明标尺的树立提上日程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4.公务员申论、面试素材积累 篇四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备考:轻松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中公教育 潘致霖 推荐:政法干警考试网

众所周知,申论作文分数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整个考试的成败。而作文分数虽然首先取决于立意的准确但内容素材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政法干警考试的招录对象是应届考生人群,学习、生活都比较紧张,阅历也十分有限,那么怎样才能积累写作素材呢?其实,只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写作素材俯仰皆是。在此中公教育专家向广大考生推荐几大重点关注之处:

一、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材料

日常生活是个无穷的宝藏,每当作家在书斋中思维枯竭的时候,都会到生活中寻找灵感,也就是平常经常提到的“体验生活”“采风”等。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把生活素材转化为写作的材料。例如在考试中曾考到“传统文化保护”这一主题,结合生活诸如“洋快餐泛滥”“传统戏剧衰落”等身边素材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反面典型。

二、在教材课本中寻找材料

很多考生总想举些“高大上”的事例,却忽视了最容易上手的材料。如以往初高中语文课本都是名家名篇,每篇课文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都有我们可以转化为写作素材的机会,因此要善于向以往课本去“拿”。不同专业往往有各类选修课程,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学有专长”,更是写作时的绝好“宝藏”。

三、在平常作文中寻找材料

日常练习中每次作文都是针对最终考试的,因此平日的作文训练就是积累,足够的积累就能使考场作文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我们可以把平日训练到的类似素材“掐头换面”,嫁接移植到考场作文中,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质量有保证,毕竟曾经写过一次,拿自己熟悉的材料自然能写得又快又好。

四、在新闻节目中寻找材料

许多新闻节目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文章素材,例如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些品质高尚、大公无私、赤胆忠心的典型人物等„„,我们可以将之归类存档,为写作建立一个素材库,既温习了知识,又有利于写作,可谓一箭双雕。

相信从以上几方面付出努力,即使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积累和钻研,考生在文章写作上也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详情请进江西南昌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jx.offcn.com/?wt.mc_id=bk15115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5.公务员申论、面试素材积累 篇五

一、社会公平篇: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3、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4、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5、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6、缺乏公正,则无道义可言。(西塞罗)

二、遵纪守法篇: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3、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杰弗逊(美)

4、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5、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英)

三、爱国篇: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清·陈璧)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四、治国篇:

1、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列子·说符》)

2、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7、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五、安危篇: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释: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释: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

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释:浚,开浚,疏通。

4、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释: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六、诚信篇: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富兰克林)

3、守信的人是最快乐的,诚实是最天真的。(鲁 迅)

4、诚实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高 尔 基)

5、诚实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费尔巴哈)

6、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 塞 罗)

7、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 戈 尔)

8、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七、道德修身篇:

1、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2、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luan)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3、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4、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订增广》)释: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把爱惜自己的心来爱护别人。切切需要谨慎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欺心。

5、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孔子)释:德行浅薄而在要位上,知识少而谋划大事,力量小而负重任,没有不坏事的。

6、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7、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句)释:贤良的品德没有磐石那样坚固,光要虚名又有什么益处呢!

八、谦虚篇:

1、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德国·保罗)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4、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5、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6、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7、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8、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11、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莱辛

九、创新与实践篇: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2、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3、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4、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9、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0、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十、合作与团结篇:

1、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光,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2、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印度 泰戈尔)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4、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5、人心齐,泰山移。

十一、纳谏篇:

1、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释: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

2、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释: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3、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

十二、改革篇: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5、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fan 二音)论训》)释: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十三、干群关系、民本、扎根基层篇:

1、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人聚则强,人散则弱。同心同德,庶几有成。(清•魏源)

3、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4、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5、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6、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当代)

7、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干部脱离群众是腐化的开端。(当代)

8、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金龙升)

9、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李世民)释: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10、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释: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1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2、公开是防腐的良药,暗箱是腐败的温床。

13、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

14、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5、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16、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17、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8、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为民造福,用不好祸国殃民害己。

19、饮水当思源,为官要清廉。

十四、胡锦涛语录:

1、坚定不移的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渡难关。

4、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关心。

5、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6、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8、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迎接挑战、居安思危,时刻准备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

9、加强文明对话,有利于各国、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0、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十五、温家宝语录:

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

4、“你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你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我是你们北京的亲人”!

5、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不是破坏者。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6、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

7、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

8、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9、目标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它就像一艘航船中的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什么时间到达。有一句谚语:这样的船只有逆风不会有顺风。

10、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任何地区和国家,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十六、习近平语录: 1.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3.打铁还需自身硬。

4.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5.治大国如烹小鲜。

6.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7.解决民生问题,重心在基层。

十七、李克强语录:

1.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2.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3.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6.公务员申论、面试素材积累 篇六

2018年上海公务员国考申论备考范文必看古语名句积累

在上海公务员考试前大家要积累些语言?怎么积累,上海华图分享201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必看古语名句,考生备考参考。

一、通论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典出:老子《道德经》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典出:唐·李世民《帝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典出:刘禹锡《浪涛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典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典出:《周易·系辞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典出:孔子《论语·卫灵公》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典出:《诗经》

二、辩证篇: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典出:唐·杜荀鹤《泾溪》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典出:南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典出:战国·尸佼《尸子》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典出: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

三、政治篇:(一)政治篇之论修身 上海华图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典出:宋·王安石《洪范传》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典出:苏轼《范增论》(二)政治篇之论信念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典出:《吕氏春秋·诚廉》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典出: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三)政治篇之论笃行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典出:明·刘基《拟连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典出:《尚书·周书·周官》(四)政治篇之论治国

“治大国,若烹小鲜。”典出:老子《道德经》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典出:(宋)《二程语录》

(五)政治篇之论法治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典出:《韩非子·有度》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典出:《韩非子·诡使第四十五》

四、经济篇:(一)经济篇之论创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典出:《周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典出:《大学》 上海华图

“不日新者必日退。”典出: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

(二)经济篇之论人才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典出:班固《汉书》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典出:白居易《策林·辨兴亡之由》

(三)经济篇之论发展

“万仞高山,始足于稳。”典出:俗语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典出:《史记》

五、社会篇:(一)社会篇之论民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典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典出:《尚书·五子之歌》(二)社会篇之论管理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典出:《答福建巡抚耿楚侗》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典出:《管子·牧民·四顺》(三)社会篇之论道德

“德不孤必有邻。”典出:《论语》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典出:《左传·隐公六年》 上海华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典出:俗语(四)社会篇之论合作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典出:汉·崔骃《达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典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

六、文化篇

(一)文化篇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典出:《管子·牧民·四维》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典出:李大钊《青春》(二)文化篇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劝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典出:《庄子·养生主》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典出: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三)文化篇之论文化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典出:《古今贤文(合作篇)》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典出: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

七、生态篇

(一)生态篇之论生态环境保护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典出:范晔《后汉书·丁鸿传》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典出:唐·张说《下江南向夔州》(二)生态篇之论节约型社会建设 上海华图

7.公务员申论、面试素材积累 篇七

无论是会议讲话还是考察调研,“规矩”一词被总书记一再提及,并且明确提出“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2012年11月16日,刚刚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就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出党章是“根本大法”和“总规矩”。此后,在不同场合,他也多次强调“规矩”。在2015年1月13日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政治规矩”这个词。他指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在2015年1月16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

【理论链接】

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总书记指出了一些“不守政治规矩”的现象:“有的干部也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在话下”,并集中概括为“七个有之”:“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七种恶劣作风的危害性,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权威表述】

制定纪律就是要执行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2014年1月14日)“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不反腐败确实要亡党,真反腐败不仅不会亡党,而且能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

8.公务员申论、面试素材积累 篇八

——关于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的调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民进城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应解决制约农民进城就业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近几年来,进城就业的农民虽然呈持续增长趋势,但仍面临许多普遍性问题。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制约着农民进城就业。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依然严重,农民进城就业的组织程度低。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培训薄弱,制约了农民进城就业能力的提高。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了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做好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政策措施,调整工作思路和管理体制机制,把农民进城就业放在重要位置,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就业宏观调控。

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一是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就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统一协调和宏观管理。二是将农民进城就业和城镇居民就业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就业目标考核体系。三是研究制定就业促进法、统筹城乡就业的指导意见和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实施意见,促进城乡就业协调发展。四是研究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统计制度,采用科学的就业和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进一步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推进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平等就业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和理顺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的就业体制和机制,打破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城乡、地区和体制分割现象,实现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各地区、各部门应认真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研究制定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加快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

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为农民进城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在全国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制度和数据库,建设覆盖乡镇、联通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信息互联网。加强区域合作和城乡合作,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二是探索建立农民进城就业援助制度。本着就业优先的原则,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和农民转移就业援助基金,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以及失地失业农民就业和再就业。三是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职业介绍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规范企业招用工行为。四是积极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开放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加强进城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增加财政投入,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及民间团体的资助。二是改善培训管理。由权威机构统一协调,有关部门分工合作,整合现有的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农村教育机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资源,建立农民进城就业培训基地,形成以乡镇为主体、县(市)为重点的农民就业培训体系。三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就业意向,大力推广“订单式”培训,改进师资、教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以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和职业病风险程度较高的建筑、矿山等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关键是抓好《工伤保险条例》的落实工作,把进城就业农民纳入强制性工伤保险范围。积极研究确立农民进城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框架、基本原则和指导性意见,并在农民工输出和输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试点。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在地区间转移社会保险的接续问题。

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尤其是输入地政府应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的管理和服务。应将进城就业农民的子女纳入当地的义务教育范围。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进城就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的政策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

+口号 不断提高维护稳定工作的水平

做好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维护公平、规范秩序三个着力点,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维护稳定工作的水平。

紧紧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综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住一个时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重点加以解决,这是在改革发展中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各种利益关系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和途径。从工作内容看,应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以及涉法涉诉上访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必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综合运用各种办法进行化解。从工作手段看,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的方法,多策并举。从工作部门看,需要有效整合行政、司法、公安以及基层组织资源,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起来、结合起来,发挥最大效应。从工作主体看,群众不仅是维护稳定工作的对象,更是维护稳定工作的主体,需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

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疏导民意,首先必须疏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应建立更加畅通、更加多样化的反映诉求的渠道。除了进一步规范、畅通信访渠道外,还应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发挥社团、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确保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渠道的畅通。对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社情民意,应定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

不断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的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出现。如何加强对这些新行业、新领域的管理,直接关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目前,市场和金融监管问题、各种租赁关系问题、水电气热行业价格问题、出租汽车管理问题等,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敏感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变成社会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对这些问题,应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做到未雨绸缪、消除隐患。

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基。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集中在基层、暴露在基层,维护稳定工作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促进基层稳定,应以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村镇”为载体,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筑群防群治网络;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把一些工作薄弱、问题较多的社区和村镇作为重点来抓,及时消除管理空白和不稳定因素。

加强和改进司法工作,通过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确保司法公正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不懈的努力。从自身工作看,必须从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司法队伍素质;从外部保障看,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在全社会树立司法权威,排除对司法的各种干扰,支持和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从长远目标看,必须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努力推进法制建设,依法规范、维护社会秩序。针对当前稳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应急处置、妥善处理群体性上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在全社会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维护法律权威、坚持依法行政,引导群众自觉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良好秩序;建立公共危机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做好调结构促发展的大文章

浙江经济以取得好于预期的出色成绩送走了最为困难的2009年,又以充分的思想和行动迎来了可能是最为复杂的2010年。如果把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调结构促发展。

调结构促发展彰显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型升级主线

关于调结构促发展,浙江谋划得比较早。经过几年的努力,浙江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各地创造了许多新做法和新经验,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成效还是初步的,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调结构促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紧迫和艰巨。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调结构促发展,充分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型升级的主线,充分体现了在发展中促转型和在转型中谋发展的辩证施政,既是对这些年来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部署。

调结构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需要从方方面面来把握,当前尤其是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发展与转型的关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把更多精力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二是经济社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既要积极平稳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型和体制转轨,又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是扩内需与拓外需的关系,既要积极扩大内需,又要稳住和拓展外需,做到内外需并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和两种市场。四是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的关系,既要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做好增量文章,又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好存量文章,两者不可偏废。五是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既要发挥企业转型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强化服务作用,善于把政府调节的“有形之手”与市场作用的“无形之手”结合起来,使转型发展既充满活力又健康平稳。

调结构促发展重点是抓好“四大建设”和“四大统筹”

根据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调结构促发展,要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等特色优势,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陆海统筹和经济社会统筹,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扎实推进“四大建设”,是浙江从进入新阶段解决新问题的新省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一是扎实推进大平台建设,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今后10到20年,中国及浙江还将处于大发展大建设的阶段,如果没有大平台大空间就难以实现大发展大提高。因此,浙江应把大平台建设作为省级发展战略来谋划布局,充分挖掘,向山地要空间,向滩涂要空间,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式的大平台。

二是扎实推进大产业建设,提高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大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发展的紧迫任务,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可以考虑,把加快培育形成具有空间集聚规模优势的大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浙江过去30年由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的农村工业化遗留下来的生产力布局离散的问题。

三是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浙江要解决多年来形成的投资增长乏力、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抓紧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经济支撑力强的大项目。这既要抓好“铁、公、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更要抢抓制造业大项目,重点发展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项目,临港大工业建设项目等,为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打基础,上水平,增后劲。

四是扎实推进大企业建设,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浙江中小企业十分发达,但由于缺少大企业的带动,难以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实行重点培育和积极引进并举,一方面大力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到浙江生根落户,加快与一批中央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利用国家的战略资源发展浙江,以此优化提升浙江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扎实推进“四大统筹”,是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推进城乡联动,把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谋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包括提升大城市功能和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快中心镇建设,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同时,把村庄整治与农房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加快建成一批生态文明村和农村新社区。

统筹区域发展,关键是在鼓励发达地区先行先试,率先转型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同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欠发达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走自我积累和借力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统筹陆海发展,关键是加快推进“海上浙江”和“山上浙江”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林业经济、碳汇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加强重大民生政策的实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调结构促发展关键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

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调结构促发展的制度保障。首先是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认真做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工作,在深化杭州综合配套改革,嘉兴、义乌统筹城乡发展,温州、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等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抓紧组织开展宁波扩大对外开放、湖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绍兴工业转型升级、金华现代服务业发展、衢州特色产业发展、舟山海洋开发和丽水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等七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引导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其次是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性作用,利用价格、金融等杠杆推进结构调整,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再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积极推进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等“四减少”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调结构促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导向和评价体系,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指挥棒”。要注重从制度安排入手,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导向、舆论导向和用人导向。一是以正确的制度导向调结构促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调结构促发展的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标准和依据。二是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调结构促发展。大力宣传浙江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勇于实践、创新发展模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大力总结推广各地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宣传在推动科学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推动出现一个广大干部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为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三是以正确的用人导向调结构促发展。按照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等六大导向的要求,真正把那些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把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轨道上来,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建基立业的干部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

人民日报:铲除假冒伪劣背后的地方保护主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市场一体化、有序化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迫切要求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不可回避的是,狭隘而顽固的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假冒伪劣行为的保护伞,成了区域性假冒伪劣现象打不疼、打不死、打不绝的主要原因,严重阻碍了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铲除和防范假冒伪劣现象背后的地方保护主义。

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适度减少、放松甚至在某些方面取消政府管制,提高经济、市场的自由度,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消除寻租和腐败现象的重要途径。应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不该由政府管的事应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应当正视政府工作人员正当的利益要求,切实保障政府工作人员的合理待遇与正当利益。首先,通过合理的利益机制,消除不正当利益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诱惑,遏制以权钱交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地方保假护劣现象。其次,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以权谋私、保护假冒伪劣行为的惩罚力度。

树立绿色GDP观念,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一些地方保护假冒伪劣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因为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也可以增加本地的GDP和税收。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片面的政绩观,为了增加GDP,不计成本与代价。因此,应把着眼于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观念,把打假治劣、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依法行政等评价指标,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及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考核体系之中。

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加强行政管理监督的社会性、民主性和广泛性。对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除了专门的纪检监察部门等监督机构,还应重视来自人民群众与新闻舆论的监督。群众监督的主要形式包括举报监督、信访监督、投诉监督等。应依法建立群众监督的有效机制,拓宽、疏通群众投诉、举报的渠道,维护群众参与监督的权益。对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其责任。

实施政务公开,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只有政务公开,群众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政府应主动接受监督,并将群众监督政府的情况及政府接受监督并处理的情况加以公开,发挥群众监督的强约束作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包括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措施,鼓励群众积极监督政府的工作,举报假冒伪劣行为和寻租、腐败现象。

人民日报: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思路

农民增收难,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瓶颈,也是困扰许多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一道难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多管齐下。

政府搞好服务。在欠发达地区,政府搞好服务,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减少农民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一是给政策。只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多给农业一些支持,多给农村一些倾斜,多给农民一些关爱,促进农民增收才有可靠保证。在工作中,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选择,避免政策打折扣,让农民真正得到政策的实惠。二是教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应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引导,向农民推广和传播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使他们掌握增收方法;又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降低经营的成本。三是化风险。农业是弱质产业,政府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和农村经济综合服务体系,有利于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减少经营损失。

继续加大投入。促进农民增收,仅靠市场调节不行,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一是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如大型水利、农村路网、电力通信和生态建设等的投入。也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目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影响了农民增收。应采取分级投入的办法,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教育和各种培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三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广和运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推动力。应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稳定和发展农村科技队伍;改革基层科技部门,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科研单位、技术人员为促进农民增收服务。

减轻农民负担。减负才能增收。一方面,应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并将对粮食的直补政策逐步扩大为对整个农业的补贴,确保农业有效益、农民有钱赚;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支出。同时,在农村和农民中大力开展改陋习、树新风的活动。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就是富裕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包括向城镇转移和向非农领域转移。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合理确立集镇的定位,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经济适用房和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城镇,以提高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农民外出到大中城市就业和务工是必然选择。政府既应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进城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又应及时掌握劳务信息,规范劳务中介组织,增强农民进城的组织性,减少盲目性。

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比较效益低,如果结构再不合理,就会造成增产不增收。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农业结构调整应在特色化、生态化、产业化上下功夫。所谓特色化,就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使农民通过发展农业也能赚钱增收;所谓生态化,就是按照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大力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无公害的生态产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所谓产业化,就是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项目农业”,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使农产品在精深加工的过程中增值,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支撑又好又快发展

协调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需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调动各方面力量来共同推进。一是坚持统一规划。根据经济社会以及清洁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和电网智能化的新要求,优化完善电网规划,进一步明确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和重点,形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规划,并建立滚动调整机制。应将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发展战略规划体系。二是坚持统一标准。紧密结合现有国际电工标准体系,全面梳理国内外智能电网相关标准,建立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各环节以及信息通信平台的统一标准体系,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特高压、智能控制、信息通信、新材料、储能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制。四是坚持试点先行。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针对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后续工作。五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强规划编制、标准制订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对智能电网建设给予必要的财税、资金和电价等政策支持。电网企业应同发电企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电力用户等各方面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扩大消费需求 促进经济发展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消费需求的作用,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确立消费导向。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在消费需求方面,应把握好四个“点”:消费需求的出发点——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消费需求的凝结点——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消费需求的升华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需求的落脚点——人与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把握好这四个“点”,不仅可以使消费本身科学合理运转,而且能够引导投资科学合理运转,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基础是提高居民收入。应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这除了要进一步提高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还要着重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当前,就是要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增值。特别要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这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

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生活服务等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教育可以说是第一消费力。应进一步研究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还应强调,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消费领域会不断扩大,新的消费热点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产业、产品和服务结构。比如,随着“家电下乡”的推进,家电消费将成为我国农村消费的热点。这就要求生产出适应农村需要的产品,并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又如,近年来闲暇消费迅猛发展,旅游、健身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何扩大闲暇消费领域,发展高层次、高质量的闲暇产业,特别是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闲暇产业,以适应闲暇消费发展的要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发展高层次、高质量的闲暇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质量,而且能吸引大量的国外游客,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

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发展循环经济。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搞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整顿市场秩序,加大“打假”和“扫黄打非”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应从各个方面净化消费市场,培育优良的社会机体。消费环境改善了,消费者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就会为扩大消费需求创造重要的条件。

健全社会保障。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提高消费倾向。我国不少人消费倾向低的原因,除了收入差距大,还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有后顾之忧,不敢放心消费。因此,应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城乡居民免除了后顾之忧才敢放心消费,消费倾向就会提高,消费需求就会扩大,进而实现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基本国情、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注重全局谋划。

坚持引导个人需求与适应社会需求相结合。需求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之一,而且是与满足需求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志愿服务充分体现了真善美的内涵和要求,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满足自我需求的重要手段,能够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同时,志愿服务积极适应社会服务多样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趋势,是满足社会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尊重、合理引导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使之不断适应社会建设的需求,才能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实现良性发展。

坚持增强公民意识与担负社会责任相结合。公民意识是公民在社会主义法治条件下形成的基本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是公民应当承担的高于一般社会义务的责任。公民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的担当,需要一定规模、持久有效的社会实践载体。志愿服务理念与公民意识是契合的。志愿服务可以实现公民享有社会参与权利和承担社会义务的统一。发展志愿服务,能够把增强公民意识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坚持加强组织动员与扩大社会动员相结合。组织动员,是按照组织层级依次传递的一种动员方式;社会动员,是打破原有组织层级整合社会资源的一种动员方式。志愿服务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群体分布、利益、要求、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变化,仅靠组织化动员的传统手段已无法实现对志愿者最大范围的吸引、凝聚和影响。因此,应在加强组织动员的同时,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动员优势,把推进志愿服务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团的基层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志愿服务工作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有效载体。

上一篇:信用额度管理规定下一篇:三年级学生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