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2024-10-23

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共9篇)

1.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一

惠州市英华学校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研究论文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其核心是高度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强调人的共识、协作和积极参与。以人为本,建设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应从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入手,建设六种人际关系。

一、团结和谐的各级领导班子。

建设和谐的校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管理层的和谐共处、协同作战。假如领导班子之间为名利、为地位,分帮派,互相明争暗斗,下面的老师会和谐团结吗?因此,实现学校管理层的和谐,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实现学校管理层的和谐,关键在于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办事,要加强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发挥集体领导的方向性和引领性作用;实现学校管理层的和谐,要处理好学

校党组织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使管理层成员分工负责、合作共事,形成更大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使班子整体效能最大化。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如教务处要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起引领作用,尽最大努力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集众人智慧于一体,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总务处要做好后勤保障及服务工作,为教师工作、学习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使他们工作称心、顺心,学习舒心、富有进取精神。

二、平等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要想构建和谐校园,领导必须在重视科学管理的同时,更要重视情感激励,“以人为本”,尊重和信任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努力搞好领导与教职工的人际关系。为此,学校领导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沟通

学校领导应多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充分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尽量满足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正当合理的要求,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事业心和创造力,这才能赢得其亲近和合作。

2、发扬民主

坚持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在重大问题,重要的决策上,领导应集思广益,使政策制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获得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而且,要闻过则改,及时改革工作中、制度中的弊病和不足。

3、换位思考

在制定和执行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时,要融情于理,不要以制压人,不以权治人,不凭一时的喜怒,去随便批评惩罚。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审时度势地把握宽严尺度,老师们工作做好了要表示赞赏,并进行合理的奖赏,做不好批评、惩罚也要讲究策略,鞭策、鼓励他们。

4、校务公开

尊重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其他民主权利,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建设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接受或参与学校改革,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逆反心理和矛盾。

5、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乐意接纳教职工提出的不同意见,才能创造出一种宽松的环境,形成民主的气氛,学校才有生气,才有活力。

6、从小事做起,以情留人

在小处见真情,于细微处暖人心。在交流中鼓劲儿、在交流中消气儿、促进形成统一的和谐氛围。

领导能做好以上工作,大家就能达成共识——学校是大家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校兴则我兴,校荣则我荣。这样才能全校上下一心,学校何患不和谐呢?

三、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

首先,教师间团结合作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只有真诚合作,才能出成绩。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要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

公正的和谐氛围中竞争,或多点团队合作的竞争,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其次,防止使教工对各类竞赛看得过紧,对个人荣誉看得过重,于是闭关自守,孤军作战,对同事处处提防,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同一学科教师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保守自卫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性教师的发展之路。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才能主动融入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

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新课程提出建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向发展。

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证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若能注意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能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良好师生关系,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五、学校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

一些学校各方面实行接近“军事化”的管理,实行的都是“从头发到脚趾尖”的“全方位”管理。其实,这样高严格的学校环境,如果没有引领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和氛围,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个模子生产出来的“批量产品”。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是与社会的需求格格不入的。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赶一头牛进牛棚,无论是鞭子还是驱赶,这头牛就是不听指令。正在无奈之际,一位牧童扯来一把青草,轻而易举的把牛引入了牛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仅用简单的堵或禁的方式,最终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只是徒然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改“堵”或“禁”为“导”或“疏”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说话的舞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才会活泼大方、遵守纪律,从而形成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氛围。

学校少制定一些禁令,多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春雨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守纪、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友好关系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庭的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开设讲座,印发资料、出版校园墙报等形式,向家长提供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办学理念要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

2.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二

一、建设团结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校园的创建与发展, 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体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有共识,同努力,形成最大的合力。因此,抓好包括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在内的班子建设,就成了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校长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位好的校长,就会带出一所好的学校。作为校长,要能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既要实施集中领导,发挥集体领导的方向性、引领性作用,更要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使班子整体效能最大化。校长要把教育的战略决策纳入社会整个大系统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源、财源、师源、生源,依靠社会、家长,在继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学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阵地。

学校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学校。领导班子要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如果领导班子之间为名利、为地位,分帮派,彼此明争暗斗,必然造成师生、员工思想的混乱,行动的无所适从,造成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这样的局面,连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就更别谈校园的平安和谐了。因此, 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二、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学校领导要以教师发展为本, 制订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的中长期目标。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对有学识、高水平、爱提不同意见的教师,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与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创设自由民主、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领导必须从教职工的长远发展出发, 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业务培训,为教师提供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莘莘学子, 才能主动融入到和谐互动的氛围中。

三、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要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努力搞好与教职工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应彻底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情感、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 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性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要通过沟通、换位思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情感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从“量化”向“能动”的转变,努力构建“以人为和、追求人和”的学校管理模式。教师心气儿顺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全校上下一条心,学校何愁不和谐呢?

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办学理念要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3.也谈“和谐校园”的创建 篇三

【关键词】和谐 校园建设 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

时下,“和谐”无疑是最常现的词汇之一;作为学校,创建“和谐校园”是办学的理想途径与最终目标。那如何创建和谐校园呢?对此有很多的议论与看法,有从概念界定入手,有从理念内涵发微,有从指导思想求证,还有通过追问“终极关怀”探寻意义等等,仁智不一,山水互见。这里我想谈谈创建的施动主体“人”的调动与激发问题。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但无论哪个方面、哪个途径,必须首先紧紧抓住“人”这个要素来进行,否则都是空谈。任何事都要靠人去做,但人做出的事又有高低、好坏、优劣之分,如何达到“高、好、优”?也许有人说,不是有制度吗?让人照章去做就行。“制度约束”,虽肯定有作用,但学校的某些现象可以说明其作用有限。(1)上课、考试学生伏案一片;(2)学校封闭管理与校外快餐店学生“高朋满座”;(3)教师出工不出力,身到心未到;学生人在教室,心忧网吧;(4)升旗吵吵、开会哄哄;(5)教气低,怨气高;玩劲足,学劲无等等,这些难道没有制度?所以人如不愿意去执行,再完善的制度也会有漏洞,因而最好的“制度”是人自觉去执行而无需强制的制度。这里强调内心的自觉,我称之为“内动力”,这才是最关键之所在。怎样才有内动力呢?当然是热爱,热爱事、热爱人、热爱物。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如何才能热爱?热爱当然有与生俱来的。比如无论条件多么苦,自身如何残缺也还终身投入边穷教育的山村教师;但更多又更现实的还是要靠激发与培养——已有的就去激发,没有就想办法培养。比如有人在这个学校没劲到另一学校干劲冲天,有人在同一学校一时风风火火,一时又成经霜的茄子无精打采,这就是有无“内动力”、及其被激发与否的表现。

如何激发、培养“内动力”,我想从“和谐”两字的构成来考虑。“和”者,禾口也,人人都有饭吃;“谐”者,言皆也,人人都可自如地说话。用现时的话说,“和”需有物质基础作保障,而“谐”当属精神领域之依托。所以说物质基础与精神需要的双重满足,才能做到“和谐”;只有做到“和谐”,才能驱动人的“内动力”。当然,这里的“人”,是指学校的全体主人,既指教职工,更包括学生。

关于“和”之物质基础,最不可小视。唯物主义的精髓就是“生存第一”,没有物质这第一需要,万事皆休。管子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衣食足”之物质是必要条件;如若不然,“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饿极冷极的人们会因无路可退而选择与时势、与“礼节”、“荣辱”观对抗。“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话如果剔除阶级歧视,从某种意义看,也未尝不闪动着辩证唯物之光。对于学校而言,老是对教职工强调精神的奉献,物质方面却不痛不痒甚或闭口不提,让时势的消费远远高于个体的口袋所有,这种避实就虚要么是种想当然的超脱,要么就是对应尽责任的淡化或逃避。当然,如果一时之间学校这方面还处于下层,就应该正视其薄弱程度,而不应遮遮掩掩甚至强词夺理,正视了才能让教职工理解并让他们拥有一个可及的期待,这样,“内动力”才会被唤醒。同理,老师对学生这一学校主体而言,学习收获就是其“物质”,如果老是强调要自觉啊,要文明啊,要守纪啊,要有信心毅力啊,而不满足整体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成这一“物质”方面的需求,学生的做人、“有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要发展也只能是痴人说梦。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你不能让学生学得好、成才,进高一级学府深造,为其一生发展铺路,为其家庭发展奠基,怎么能让人民满意?也许有人说,不成才也成人啊,不是先成人后成才吗?不错,成人是学生发展的基本点,能成人当然也很好了,但这不是学生、家庭、社会愿望的归宿点。社会要人才促其发展,家庭要学子飞跃帮其改观(尤其是农村家庭),学生要靠深造来丰富人生。在校的莘莘学子,没有谁当初是抱着只成人不成才的打算来学校的,都是奔着“成才”那“一亩三分地”雄纠纠来的,只是那块地太小他被挤出才不得不抱着“成人”这根木头气昂昂地浪迹社会,再战江湖。所以说,教职工也好,学生也罢,这些学校的主体都需要“和”之物质基础作保证,这是个前提。

关于“谐”之精神依托,切不可忽视。有出路才有寄托,如何有出路?需要说话,人人都有言论的自由,有话就说,有气就撒,心气才会平和,精神才有归属。是否善于倾听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水平高低的标志,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把自己全部经营的秘诀归结为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这里“倾听”的前提当然是让对方自由地发话。从前是压制言论,如今的时代不能压制了,但有一种比压制更为可怕的东西让言论熄灭了,那就是漠然。造成漠然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坦然大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修炼成的境界;另一种是“言”过很多,但见毫无改观,觉大势已去,不可救药,也就“见怪不怪”,淡然、欣然、漠然了,这种死般的沉寂似绝望的死水何“谐”之有?当然还有一种比漠然更可怕的是言不由衷的应和、阿谀式的奉承,如果整个学校似近亲繁殖似的高度“同声”,使得领导层悠然自得继续受蒙蔽,或让领导层痛苦不堪继续混日子,这种“死水”又“发酵”了危害更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心系大局、服从原则、集体为重,而又坦荡陈辞、各抒己见、解决关键问题为要,这就是“和而不同”,就是真君子;而那种表面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志得意满,背地却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咬牙切齿,这就是“同而不和”,就是真小人。从学生角度看,高度关注、认真思考,善于质疑、大胆提问,坦诚相告、自然真诚是正常、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同学交往之所需。高度“一言堂”的课堂是培养机器的、专制的课堂,“唯师独尊”的师生关系是头脑懒惰的、个人意志的表现,不苟言笑的同学交往是漠不关心,甚至尔虞我诈的往来。“言由心生”,只有发自内心的言论释放,“谐”才会实现,“内动力”才会聚集、形成并爆发。

所以要驱动“内动力”,需“和”“谐”双方的和谐,既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又有必须的精神寄托;既有前提与基础,又有完善与提升。只有这样,才有自由、自然、自觉的行动,以致心甘情愿的付出,才能最终达到整个校园的和谐。

4.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 篇四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校园,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注入活力,从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相关文件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共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学校实际,拟在我校广泛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现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学校人文风范的积淀,建设和谐校园。致力打造“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创家长放心的学校,办社会满意的教育。”从而在更高的和谐基点上全面推荐文北小学教育事业更高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构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质量优良、人心凝聚、和谐有序、奋发有为的良好教育环境,努力实现创新教育、精致学校、幸福师生的目标,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一)提升环境文化品位,悉心营造和谐的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管理的灵魂。我们要通过合理规划、着力美化努力塑造朴素、儒雅、大气的和谐氛围。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小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每一张脸庞都成为学校活力、魅力的名片。”

(二)优化管理文化的定位,精心构建和谐网络。

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形成和谐的内部管理机制。德法并举,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层层酝酿,充分倾听民意,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着眼于师生的自身发展、互助发展、生动发展。努力搭建与家长沟通的平台,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渠道。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细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切实强化生命安全的理念。

(三)突出发展文化的地位,潜心经营和谐教育。

和谐校园创建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我们将奋发图强,以书香校园建设的扎实推进为契机,努力开创持续发展的新篇章,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将“和谐校园的创建”实施方案落实到实处,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陈立新

副组长:李冬青冯蕾张海容

成员:赵小波肖丹张雯赵志刚李小英马昌平胡明赵红杰

四、实施步骤

学校每学年均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创建活动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制定方案,成立组织,进行动员,以“实施和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组织学习、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营造创建气氛。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

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对各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民主生活会、系列讲座等措施,创设和谐班子;通过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种法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请交警大队一中队、派出所、消防四中队等部门干警给学生作报告,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交通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爱心牵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团结互助、尊敬师长、扶贫帮困的好习惯,增强为集体、为师长、为同伴服务的意识。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

根据前一阶段工作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并修改方案。根据查找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对在“创建和谐校园”中表现出的个人进行表彰。

第四阶段:整理归档

对创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将相关总结材料、宣传资料、图片资料、活动照片等进行整理归档。

五、具体措施:

(一)、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实施人文管理。

1、学校建立各种制度。如《文北小学管理规范》、《教师奖惩制度》、《文北小学教师聘任制》等,每开学初对这些制度进行学习理解,使教师在工作中得到落实。

2、注重班子建设。

学校注重加强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坚持写学习笔记。通过学习,把握一定时期、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班子成员从思想上、观念上与时俱进;通过学习,不断改造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思想;同时学校对领导班子成员提出“三位”和“三做”的要求,即:思想意识上位,岗位职责到位,工作业绩优位;做合格党员,做优秀党员,做示范党员。以此来要求广大干部树立敬业、思业、乐业、创业的意识,树立了扎实工作,执政为民的思想。

3、打造促进和谐教育发展的干部教师队伍。

(1)我校本着从教师思想教育入手,关注教师心理和思想,开设了教师心灵驿站,向全体教师介绍教师心理调节等知识,并开设了QQ心理咨询热线,为打造教师健康心理,积极工作,做好有效辅导。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党建工作空间,教工之家博客。这些空间的设立成为学校教师学习,专题研究、网上议事,互动共享的活动平台。

(3)深化“党员示范岗”活动,建立党建特色活动长效机制。文北小学党员示范岗本着紧密结合党员工作实际和学校工作的特点,充分调动党员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使党员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发挥先锋示范作用,示范岗活动采用了认岗自主、管理民主、评价动态、目标渐进的运行机制。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特长,体现了“你在这里行,我在那里行,先让自己行,再让他人行。”的特点,并以师徒接对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带动和辐射达到了“红一个到红一片”的成效。

4、培育文北小学团队精神。

学校的工作目标完成,需要全体师生的努力,如何使学校教师尽职尽责完成本岗工作,又能在学校重要工作中说干就干,步调统一,协调联动,团结协作,以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打造团队精神。几年来,学校从承办寄宿制,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学质量,创办学校特色等工作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凝聚力,培育了文北精神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畏艰难,敢打硬仗,不记得失,甘于奉献,上下一心,誓争一流”。

(二)、构建管理服务平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出特色。

学校利用网络,不断开创学校管理服务特色。首先利用网络构建了家校沟通平台建立了校长热线邮箱,行风监督热线,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家长开放日,实现了学校与教师,家长之间真实地沟通,与此同时我校还建立了家长志愿服务团,聘请了44名家长作为志愿服务团成员,志愿服务团的成立建立了新型的家长和学校关系,架起了家长与学校理解、沟通、服务、共进的桥梁,它的建立将我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向了更高一步。

(三)、以德立校,把育人落到实处。

1、好习惯培养。

学校确立探索好习惯培养新思路。理念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内心需求,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求,自我顿悟,实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内容体现在:“能自理、会节约、懂礼貌、敬他人、会预习、会倾听、好读书、善质疑、讲诚信、能宽容、知感恩、担责任。”要求学生半年养成一种好习惯,六年养成12种好习惯。

渠道体现在:学校(展排互动、储蓄文明角互动、目标引导、强化训练、实践体验、技能展演、九星评比等)、家庭(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等)、社区(小交警、常记功臣院、康复村等体验活动)实现融合、互动、共育。

活动体现在:让学生亲历亲为,实践体验。要体现三小即: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小步推进。

评价体现在:自我评价(好习惯储蓄存折)及师生、家长、学校等多级评价。

管理体现在:让学生自我管理,以班为单位实施“一规四制”即:班规、责任承包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激励机制。

学校不断研究实践,构建好习惯教育与学校自身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的融合、互动、共育的教育体系。

2、精心培育打造科技特色。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浓厚的科技兴趣”为科技教育的着力点,不断拓展科技教育的新渠道,新思路,新方法,使科技特色更鲜明,更具生命力。

2)、在校内制订和落实好科技活动计划。加强教师培训,使用好科技教材,借助好习惯培养——“九星评比”(诺贝尔星)激励学生。科技教师每周带领科技兴趣小组开展科技活动,加强科普知识讲座,开展每班每月读一本科技书活动,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如:科技论文、科技实践活动、小发明、小创造、科幻画、科技知识演讲等激励性的竞赛,坚持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学校开辟了场地,建立了校级、班级、个人多层次的科技展示,互动交流平台,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氛围。

3)、抓好生活科技和校外科技。让学生注重生活的经验积累、运用,走进图书馆,科技馆,上网搜集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不断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四)、扎实落实课改精神,加强教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1)、要结合课改精神引导和带领学校教师逐步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2)、利用好学校曾获国家、省、市、区级课奖的十几名教师以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3)、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科研能力。4)、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实现全校班班多媒体,学校将加强多媒体使用的培训,利用好双威卫星资源库,全校教师全面实现电子备课,使教师教学更加便捷、高效。

2、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向“严格管理”要质量。

切实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领导的责任,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重点抓好听推门课、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经验互学、师徒结对、教研活动、质量检测、帮扶学困生、培养优秀生等环节。

(五)、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促进校园安全建设

1、建立安全博客,使安全工作更具时效性。

反应快,这是网络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最大的媒体之一。而利用网络进行安全教育同样具有及时性的特点,我们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布安全工作动态,发布有关安全工作的教育信息,使师生通过学习,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发布一些安全事故的案例,发布一些安全防护的知识,以及其它安全常识,提高师生做好安全工作的能力,使师生遇到不安全的事情时,能有正确的应对办法;等等我们将日常的安全教育工作动态利用日志的形式随时发到博客上,提醒老师和学生,通过每天登录博客使全体教师学生及时注意安全,将安全工作真正进行了落实。

2、安全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形式多样性,使孩子们接受了更多安全知识。

在安全教育博客上设置安全教育课堂,使安全教育资源范围大大的拓展。网络资源的教育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不仅如此,网络提供的信息,图、文、声并茂,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它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真正实现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目标和手段的“同频共振 ”、和谐统一。

3、及时共享,搭建家校互助平台。

网络教育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学生不仅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地、自主地学习,同时我们的家长、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学习使安全教育工作实现家校沟通。通过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

4、互动性丰富安全教育活动。

利用博客进行安全活动展示,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更为广阔的交往空间,使师生通过展示自我,参与活动,争当安全员、宣传员。

我校将进一步健全和谐校园建设的工作机制,开展全面的专项检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并认真总结和谐校园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工作思路,同心开创和谐校园的新境界。

5.中学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 篇五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区教育部门的通知要求,今年,我校提出了“建设学习创新校园、安全文明校园、和谐发展校园”的总体工作目标,决定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市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要求,以促进我校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把我校的优良传统与校风发扬光大,创立一个师生成功成才的平台,使我校办学水平再提高一个层次。通过创建,使学校洋溢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人和谐相处、人人和谐发展、校内校外和谐配合的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我校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善友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实施措施

1.成立创建和谐校园领导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德育副校长)

xxx(政教主任)

成员:各教研组长、各班主任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倡议书、专题学习会等,提高活动对象对构建“和谐校园”目的、意义的认识。

3.征求意见,查摆问题。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和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发现各个方面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和问题,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明确责任、加强督导。通过明确各部门在创建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建立活动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

5.完善制度,加强保障。学校将继续完善师生评价、家校联系、安全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为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6.及时总结,巩固深化。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创建活动小组工作会议,对创建活动进行阶段小结或总结,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创建工作安排,表彰奖励在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宣传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事迹,探索建立活动长效机制。

四、实施步骤

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开展以学年为一周期,每学年创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制定方案,成立组织,进行动员,以“实施和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组织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营造创建气氛。

2.第二阶段:具体实施。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对各处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民主生活会、系列讲座等措施,创设和谐班子;利用升旗仪式举行“知荣辱学做人、争做文明好少年”主题教育启动仪式;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种法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请公安等部门给学生作

报告,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交通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开展主题班会、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团结互助、尊敬师生、扶贫帮困的好习惯,增强为集体、为师长、为同伴服务的意识。

3.第三阶段:总结提高。根据前一阶段工作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并修改方案。根据查找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对各处室工作进行督查。

逐步建立创建和谐校园长效机制。

五、工作重点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人际环境。

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因素,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精神、乐业态度,增强主人翁意识,就能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倡宽容、诚信、友善精神,弘扬正气,推崇高尚,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人品质素养。提倡友善、沟通和换位思考,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为教师创造发展的有利环境,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

2.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校。

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得到严格执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制度本身不够完善的,要不断充实完善。制定制度要集思广益,不合理的落后的制度要及时改革;缺乏制度保证的,要认真研究建立起相关的制度。发挥师生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法、懂法、知法、用法,正确运用法律维护学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3.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平安的校园环境。

校园平安稳定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要严格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对校园各个部位进行排查和解决各种隐患。加强对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确保师生安全,无违法犯罪事件。树立“以学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咨询信箱的作用,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树立健康、和谐的心态。

4.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广大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宣传、贯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师生头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讨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学习心得,进行交流。结合上级部门开展的有关活动,在师生中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体育健康节、艺术节等,以促进领导与群众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和谐氛围。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完善教育设施,开发教育资源,为师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5.加强文明卫生习惯教育

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安全、卫生、文明意识,教育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深化“爱卫生、别陋习、强素质、树新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校园、文明学校。

6.创建和谐的教育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谐的教育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结合新课程改革,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和谐的情境与氛围,设计和谐高效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建和谐的教育关系,形成默契、和谐的教风、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组织开展创建和谐处室、和谐年级、和谐班级系列活动。

6.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2013年度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卫生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和师生和谐建设,强化校内日常安全卫生管理,为师生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目标及任务

校园安全、师生健康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机构完善,校园安全卫生设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校园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坚决杜绝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校园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校园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师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基本形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三、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明水平。学校要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为师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领导、指导,支持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体现自身特点的各种活动。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等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对学生有明显的教育引导作用。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使校园整洁美观、和谐高雅、特色明显,处处体现教育和熏陶作用。有条件的学校要重视校史编撰和校史陈列室建设,并将其作为教育师生、激励师生的生动教材。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因心理原因产生的问题,使因心理引发的事故明显降低。重视学校文明建设,加强师生

文明养成教育,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学校要贯彻落实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教育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要及时告诫制止;教师不得歧视、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不得有在教学科研中弄虚作假、接受或索要学生家长财物等行为;要贯彻落实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教育和管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和谐师生关系。

(三)提高师生安全卫生防护能力。学校要加强师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意识、卫生保健意识、心理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纳入教学内容,落实教材、课时、师资;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对师生进行经常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学校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自救、自护的实际演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每所学校要聘请一名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请他们为师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要把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情况作为对教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制定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制度,并将其列为教育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切实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职工的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四)完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规章制度,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制度促规范、促管理。要建立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签定责任书,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单位和每项工作,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学校要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变化后,要及时续报,严禁迟报、漏报和不报。

(五)加强安全卫生设施建设,为学校和师生提供安全卫生保障。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围墙等校舍用房、建筑物和用水、用电、照明、用气、锅炉、实验室、防护栏、体育运动等设施、设备的性能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要求和学校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紧急照明装置和消防设备、设施、器

材,并加强日常维护,确保有效,保证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要在水池、可上人的楼顶平台、楼梯、配电设施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或警示标志。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基础设施完备,标识清楚醒目。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校车和驾驶员管理制度,严禁租用“三无”车辆和拼装车、报废车接送学生。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安装报警、视频监控设施,建成集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校园防控体系。

(六)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彻底取缔校内食品小卖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学校食堂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健全食堂管理规章制度,遵守卫生操作规范。食堂设施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严禁聘请有传染病史和不符合有关要求的人员从事炊事和食堂管理工作。食堂的设施、设备、餐具要定期进行消毒,食堂内要清洁卫生,严禁出售“三无”、变质、变霉、不洁食品。食堂物资要坚持定点采购,严禁采购未经检疫的肉、禽类食品,饭菜要留样检验,对自备水源要经常抽样检验。加强传染病、流行病的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在隔离、监控的基础上要及时报告,严防传染病、流行病在校内爆发。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逐步实现为学生定期体检。

(七)加强学校日常管理,严防重大事故发生。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循教学规律,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切实加强门卫管理,落实校外人员入校登记、验证制度,严禁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加强校内值班巡逻,特别是加强对易发事故、事件区域的夜间巡逻,避免针对师生的侵害事故、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落实管理人员和管理责任,及时清点学生人数,发现和纠正在宿舍内私拉、乱拉电线和违章用电、违规用火现象。学生在校学习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上下楼梯的顺序,并安排专人巡查,避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晚自习学生没有离开教室前,学校要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将学校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学校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要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安排必要的组织管理人员,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对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学校要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对检查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组织整改,学校无力整改的,要及时上报。要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学校内部的矛盾纠纷,防止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学校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抓好校园报警点或警务室的建设,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八)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要紧密

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段情况,制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组织指挥系统、应急反应、预案启动标准、工作程序、疏散路线、相关工作责任和责任人规定明确。要按照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完善信息保障、物资保障、人员保障,使应急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学校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预案能迅速启动,师生员工能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快速安全疏散。

四、健全和完善组织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各学校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本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要经常深入学校,加强检查指导,全面掌握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校是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主体,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负总责,要亲自抓。要按照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工作规划,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责任人,建立起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明确,任务落实,部门、单位紧密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学校要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的进展情况,主动争取上级的指导和帮助。

(三)县教育局将把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加强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对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教育局相关科室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根据学校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平安和谐校园的创建情况作为对学校教育工作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

7.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班主任,安全,文化,心理健康

班级是师生共同建设的精神家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引领者,可以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①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学生各具特点,班级无小事,事事蕴含着教育契机。我在推动班级管理质量提高,创建和谐、有序的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安全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安全第一!生命需要安全,家庭幸福需要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在班级管理中,我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为指导,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班级科学、全面、系统地开展安全文化教育。一是教育学生对待安全要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重视安全教育课,熟知安全知识;二是通过班级防震、防火演练等,掌握安全技能,人人具有遇灾害自救的应急本领;三是利用黑板一角的安全温馨提示和中午、下午放学前任课教师的安全警示,逐步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事事安全思维的习惯。使学生安全这根弦紧绷、常绷,把安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2 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发展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成长气息。”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中对班级建设提出的核心要求。②在建设班级文化时,克服教师一手包办的弊端,解放学生的大脑与手脚,把建设班级文化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班级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学生管理,都有学生去落实,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和被约束者,在这方面教育家魏书生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1)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班级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制度、卫生值勤、奖惩等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它是本班全体学生行动的指南。班级制度的制定,先由小组讨论产生,再由班干部汇总,全班民主表决形成。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是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2)班干部的任用引入竞争机制。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干部任用通过自荐、选举、民主评议产生,在班干部人员的组成上,我改变了传统的班干部名称,如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而是给他们冠以新的头衔,设置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环保小卫士、好人好事记录员、图书管理员等具体的目标岗位,让他们以各种角色活跃于班集体管理的岗位上,定期竞选轮岗,给每位学生带来机遇与挑战,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为班级建设献策出力。

(3)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要避免形式化,要以促进学生发展,凸显学校特色为目标,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目标及内容规划,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拓展空间,为学生的梦想实现增羽添翼。学生则根据白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小组,认为自己没有特长或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则根据其特点,帮助进行选择。每人都要制定好参与某个活动达到的目标,班级内定期进行评估,公布评估结果,有谁达到了目标要求,有谁需要提高。预防学生把参与活动当成是凑热闹或只是玩玩,切实把各项活动落到实处。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我班范宪娜同学被评为滨州市十佳美德少年。特别是邱家小学足球队代表滨州市参加山东省少年足球比赛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后,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与体育频道、湖南卫视、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报刊进行采访报道,学校空前掀起了足球热,这也为其他兴趣活动小组鼓起了风帆。

(4)建设班级教育网络。在班集体建设中,首先我坚持与各任课教师紧密联系,凡事都与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增进教师团结;其次与家长紧密联系,采用书面、电话、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使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第三、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云教学平台账号,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定期发布学习收获或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我用实际行动让学生及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赢得了社会与家庭的关注与支持。

(5)用爱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习总书记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谈话时提到:“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在班级教育中,班主任要努力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包容学生所犯的错误,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让爱伴随学生从懵懂走向明理,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自立。

班级管理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班内一两个我行我素,具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学生,成为班集体主旋律的一个最不和谐的音符。我班范×同学就是这样的一位。上课不听讲,随便说话,扰乱别人,别的同学也都不愿意与他同桌,校外打架是家常便饭,前任老师把他作为问题学生疏于管理。面对这样的学生不管不问有失教师的职责,整个班集体会受影响;若向家长告状,又担心伤他的自尊,影响师生感情,使激化矛盾。为此,我对他进行了一周多的观察,发现每次课代表发放作业时他总是要一摞去发,爱擦黑板。我找到他说,如果你做到连续交两次作业,我会在全班表扬你,并提议有你代替课代表收发作业;能连续交一周作业,奖励你两周收交作业怎样?他答应也做到了,我同样实现了对他的承诺,借此对他大力表扬,慢慢地我发现他听课的积极性逐渐提高,纪律明显好转,安排的其它任务也能积极配合,开始了他的转变。

3 改进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③基于这种理念,我充分运用无棣县佘家巷镇小学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作用,把对学生的评定分为德育、智育、体育、卫生、纪律……成长记录袋里放着孩子们各阶段获得的成果。这里有一份优秀的试卷、一份好的作业、一本精美的日记、一张奖状……这些都是学生经过努力获得的成绩,更是学生进步发展的见证,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成长记录档案既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操作时,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评价的参与者有学生、老师、家长,这种多渠道参与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学生从各方面了解白己,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学生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④在班级管理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原理对学生进行教育。

(1)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习总书记提到:“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而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修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教师的情绪表现对学生的影响极大,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培养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以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为准绳,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去对待学生,时刻拥有平和的心态,决不能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甚至去发泄。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小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如:我在与学生交往时,非常注意自己的情绪,每当遇到学生违纪时,总是告诫自己不要发火,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原因,结合学生叙述,再问一问你这样做对吗?这样做会影响了谁?自己?同学?还是班集体?或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你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再找你谈!运用这样的方式,既给学生一个思想的缓冲,避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期,也给学生留出了自我反省的时间,等时机成熟再去解决,效果很明显。

(2)多给学生一点“爱心与尊重”,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往往是在几个“问题学生”身上花费很大气力而收获甚微,这也是班主任的困惑,为什么我在他身上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怎么还是老样子?仔细分析其原因,问题不是学生不肯转变,而在于我们教育的方法不当,没有摸清“问题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根据“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创造适合“问题学生”的教育。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坚信他们都会转变,用积极、期盼的情感和态度去感染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大张旗鼓地鼓励“问题学生”的点滴成功,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宽容他们,构建一种体验成功,树立自信的良好外部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总的说来,班主任工作是全方位的,⑤要关注到学生言谈举止的方方面面,综合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选择最佳教育方案,使他们在班集体这个精神家园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影响和教育,让希望的种子萌发并茁壮成长,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注释

11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

23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

34 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8.

8.在优化管理中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 篇八

关键词:管理 和谐校园 优化

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必须改革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创新教育管理,实现教育管理的优化,为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使其创新潜能得以激发、展现和生长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本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及其意义

和谐校园是指在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人本管理、文化濡染、情感熏陶等必要手段。使人与物质环境、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多种关系相互协调,相互默契,形成积极促进、互动发展的整体效应和优化的育人氛围。和谐校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和谐校园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每天都保持愉悦、积极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学生会排除社会无关因素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校园生活中,其思想会得到提升,创造潜能会得到激发,每天都会收获德、智、体、美不断进步的硕果。

(二)和谐校园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的形势下教师发展的迫切需要。决定教师专业成长程度的因素很多,既有教师本人的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其中校园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外在环境。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更注重领导对自己是否认同与尊重,更在意同事是否理解与支持,更关心学生是否配合与响应。而这一切,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实现。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教师们才会感到得到了认同与尊重、理解与支持、配合与响应,才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得到有效促进。

(三)和谐校园可以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和谐校园可以充分发扬民主办学的理念,切实落实依法治校的观念,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妥善协调学校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与正义,支持和尊重困难与弱势群体。在和谐的校园里,师生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诚信友爱备受推崇、人人融洽相处。在这样的校园里,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愿望成为主流,大家会朝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去努力。这一切,会使学校快速发展。

二、优化管理中促进和谐校园创建的途径

(一)实施人本化管理

学校的人本化管理是从管理的本质层面探究管理的本源属性和精神动力的一种展示形式,它坚持以对师生的成长过程与未来发展的关怀为根本宗旨,并以时代所崇尚追求的教育主题为价值取向。从全部教育价值观的表现内容来看,人本化的管理不仅注重对师生的认知性关怀,更注重对师生的感情和人格的发展与成长的关怀。这种人本化的管理现象,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表现,也可以说是物质形态的表现,从本质上说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结晶体式的表现。

1、以教师为本

“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师层面上就是“以教师为本”,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发展人就要充分重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教师的因素,重视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坚持“以教师为本”。 “以教师为本”的第一要义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首先是对教师作为专业人的尊重。既要尊重教师独立的人格、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创造性,更要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尊重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尊重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即尊重教师发展的主体性,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教师个体的需要通常和他们实际教育教学目标直接相关,要尊重教师在学习取向上的差异与发展阶段的差异。承认差异,尊重教师在差异中发展,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和历练方式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

2、以学生为本

在以中小学生为重要主体的学校,学校必须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育人质量,促进学生世界观的转变与形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校发展的巨大动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因此,学校要本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快构筑和谐校园的步伐。

3、以德为先

学校管理者的行为要做到“以人为本”,关键要做到“以德为先”。而要做到“以德为先”就要求管理者注重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集中体现在管理者的德、识、能、风四个方面。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广博的知识;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具备岗位能力,如预测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思想工作能力;要有高雅的气质风度和民主的工作作风。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的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建设的集合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到校园,就是要以全体师生为中心,促进师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校园文化,全方位地搭建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的平台,营造能使师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校园文化。

2、创建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所说:“健康的工作环境能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不良的精神情绪则降低脑力的工作效率70% 。”和谐校园文化的进行必然要涉及到较多的物质投入,学校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建设方向,做好规划、计划,积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物质文化环境。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又要注重更新改造,使有限的物质资源能充分发挥出其最大效用;同时,还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和活动安排,尽量减少盲目性和重复性建设,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教学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3、创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要形成校园和谐精神文化,要从多方面加强建设。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校精神,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要加强校训教育。抓好校训教育要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与开展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把说教与活动渗透有机结合起来。第三,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树先进、抓典型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风尚,用正确的舆论和宣传教育、鼓舞、激励、约束校园人的言行。

4、創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

一所学校健全完备、和谐的管理制度文化,既是这所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是学校管理文化的核心和依据,也是集体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或者说和谐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必须依靠校园制度文化来保证。如要提倡民主精神,在制度上就要坚决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否则,师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就很难形成;如要培育法治精神,在制度上就要依法治校,凡事要民主决策、依章办事,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原则,让师生在依法治校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所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营造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即人本民主的制度文化。和谐校园制度文化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强调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的制度文化体系。它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办事程序、行事规则和奖惩标准,它能让每个教师和学生都知道在学校里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

5、创建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

创建和谐的中学校园行为文化,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师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开好艺术套餐

在学生课余休闲的各个时段开放广播,播放优美、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和文艺作品;有计划、有目的、按序列更新文化张贴;在音乐课上引导学生唱好经典歌曲,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欣赏世界名画。通过这些措施濡染、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欣赏品位。

(2)广泛开展大众化的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的大众化,不仅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体验、提高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在设计活动时要源于学生,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的意识,如冬令营、夏令营、冬季越野长跑、球类运动项目、集体拉练等一些以个体展现为主的活动,也可以增设一些团队合作的内容,如田径运动会可以设置绑腿跑、集体攀岩等活动,接力赛可以增加接力人数等。

(3)突出学生文化生活的互动性和自主意识

大型文体活动如艺术节、创新日、科技活动日、校运会等都可以用竞标的形式组织,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参加竞标,胜出者负责全部活动的组织工作,学校只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物资保障。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参与者到主动创造者的转化,从而使德育教育达到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浅及深、由事及理、由低及高、由表及里的效果。

(三)构建和谐校园场

校园场是指校园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特定的育人环境与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场应主要从把握好公平协调利益、坚持民主法制、更新教育观念等几方面入手。

1、公平协调利益是形成良性情绪场的关键

校园的和谐同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构建和谐校园场首先要协调好处理好学校内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而协调好处理好学校内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的关键就是校长的民主管理。有了民主管理,才会有公平与公正,才会有机遇与挑战,才会有谅解与宽容,才会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和文化,建立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鼓励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要高度重视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决策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據,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2、民主法制是形成高效教育场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和文化,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与校外的交往活动。同时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使广大师生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校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和师生员工的行为既在法律的保护之下,又不逾越法律的规范。学校领导层应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全体教职工负责、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运用国家法律维护好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依法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偶发事件的能力。如此,校园的和谐局面就有了保证。民主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学校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要通过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序。应努力完善构建和谐校园的民主决策的长效机制。

3、更新教育观念是形成互动学习场的前提

其一,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精神愉快向上,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自己身体与自己心理发展的内外和谐。其二,注意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力争成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师德修养,改善、协调与学生的关系。其三,加强“五育”的和谐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能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2] [德]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版。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4]乐黛云:《跨文化对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10月。

9.实施六大创建 构建和谐校园 篇九

构建和谐校园

——宋古二中“六大创建”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晋中市教育局及介休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班级、卫生厕所、文明宿舍、放心食堂、绿色校园和平安校园工作,现在我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说的不妥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加强领导,确立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继续坚持市政府“科教兴市”战略,实现学校建设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办学规范化、行为文明化,通过创建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创建工作取得成效,结合我校实际,由校长总负责,将创建活动责任到人。

二、创建文明班级,形成竞争态势

在创建文明班级的过程中,我校立足长远,实施了如下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班级建设活动。主要内容有:(1)注重教室的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班内做到了四个统一。即:室内四周墙群的油漆颜色统一,专栏规格统一,桌椅颜色统一,悬挂标语牌、规章制度牌等布局统一。(2)开展“文明班级”流动红旗活动。为促进各班积极创建“文明班级”的进程,我们校开展“文明班级”流动红旗活动。依据文明班级考核验收标准为目标,以星期为段落实施小目标,分目标活动,培养各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班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了班与班的竞争态势。(3)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条例为准则,逐步规范学生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在学校楼道悬挂伟人、名人像,认识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激励自己。通过文明班级创建活动,我校提升了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切实提高了育人效益。

三、创建平安校园,实现“两无”目标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校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主题,在全力搞好学校工作的同时,切实把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师生安全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的“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对平安创建工作进行分析安排,抓好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警钟长鸣,我们着力在宣传和教育引导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班会和周一升旗仪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传达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二是利用重大节日进行安全教育;三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四是充分发挥校园黑板报的宣传阵地作用;五是应急疏散和自救自护演练;六是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规范安全管理,健全长效机制

第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构建安全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做到定期检查,档案资料详细完善。同时,学校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作为安全环境的重要一环,与村委及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综合治理,确保校园环境的风清气正。

第二,把握重点,多措并举,突出安全管理实效。把值班护校、交通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作为安全工作重点,从学校安全到学生安全,从生活安全到心理安全多层次抓实安全工作。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实现了“无违法乱纪、无重大伤伤亡事故发生” 的“二无”目标。

四、争做环保卫士,共创绿色校园

保护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战略任务,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校结合“六大创建”活动,以创建“绿色校园”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和班团队活动为抓手,扎扎实实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让每个人都懂得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机构

重新充实力量,组建创建“绿色校园”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创建”工作,落实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工作。并且,制定了《创建绿色校园》工作制度,制定了创建绿色校园工作规划,把环境建设、环境意识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

2、加强宣传,确立绿色理念

我校充分利用手抄报、板报等舆论阵地,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广大师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如进行环境保护宣传等,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同时,学校还把这些活动纳入班主任考核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当中,把环境教育真正落实到师生行动中。

3、精心设计,美化校园环境

环境是教育人、引导人的隐性课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校园进行改造、整修、绿化。果皮箱、绿化带宣传牌等设施体现着我校环境育人的良苦用心,干净整洁的教学楼内悬挂有伟人、科学家的画像等激励着学生刻苦学习,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4、立足课堂,学科渗透教育。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绿色学校是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一中有效方法。我校教师切实负起育人责任,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环境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让学生在感受、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壮美和伟大的同时,体验人类彧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

五、创建卫生厕所,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工厕所与学生厕所分设,厕所蹲位符合要求,厕所结构安全完整,有顶、墙。厕所内保持整洁干净卫生。基本达到“五无”(无臭,无蚊蛆滋生,无乱拉无尿,无乱写乱画,无积水)的卫生标准。厕所有标志及文明提示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前提条件。清理卫生定班定人,定期检查。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高标准、高起点,营造放心食堂

我校现在的餐厅,从建筑选址、建筑规模、建筑材料、流程布局、粗加工间、烹调操作间、餐具洗消间、备餐间、原料库、冷藏设施、消防安全卫生设施等都严格按照高标准进行建设和配备。

七、创建文明宿舍,常抓不懈

在创建文明宿舍过程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每星期进行评比总结,颁发卫生流动红旗。硬件方面:宿舍设立厕所、洗漱间,地面铺设水磨石,卫生间地面为地板砖,墙面贴瓷砖,高度上顶,宿舍区内设有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设有安全疏散标志,楼梯符合国家建设标准,护栏符合安全要求,楼道有应急照明设施,宿舍楼内建有相应的宣传板报和橱窗,并经常更新内容。

二、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设想 尽管我们在“六创建”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我们深感距市局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表现在:

1、绿化校园还需深层次发展。即:花木档次的提升,品种相间搭配。

2、办公设施特别是实验器材的完善,以及班级环境品位的提高。

3、日常档案资料的收集、充实还不够及时,有待于完善与提高。

4、大操场的整理和进一步完善。鉴于以上存在问题,我们着力采取以下举措。

1、继续加大经费投入。

2、提高管理水平。总之,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提升我校的教育水平,全面打造和谐文明校园,使我校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实施六大创建 构建和谐校园 —— “六大创建”汇报材料

上一篇:同济附中高三物理下一篇:拜访养老院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