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挂钩联系帮扶制度

2024-09-16

党员挂钩联系帮扶制度(通用11篇)

1.党员挂钩联系帮扶制度 篇一

xx街道党员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

为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我街道党员干部在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其先进性,使特困家庭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街道党工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一、结对帮扶对象

以特困家庭为帮扶对象,包括低保户和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特困家庭。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需要帮扶的党员也可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二、结对帮扶目标和原则

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每个党员至少帮扶一个特困家庭,党员上门看望特困家庭每半年至少一次,党员每年给特困家庭送温暖至少一次,党员为每个特困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1个实际问题。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与 1

群众、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与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

三、结对帮扶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各地脱贫致富的好做法、好经验。

2、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式,帮助其增强“造血”功能;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

3、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4、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5、在宣传公民道德新风尚、反对封建迷信、严格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四、结对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年龄、文化等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的不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一个党员联系一户。主要适用于党员对有劳动能

力的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党员帮扶贫困户再就业的要求和自助创业的项目、达到的目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

2、几个党员联系一户。主要用于帮扶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户。这些特困户,靠一个党员帮扶比较困难,必须由几个党员共同帮助,而且要考虑到党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还要确定主要责任和起主要作用的党员。

五、结对帮扶要求

要充分重视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原则上机关党员100%参与结对帮扶,以此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每年年初制定党员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与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并根据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改进、完善帮扶工作。街道党组积极对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督促,及时宣传典型,为更好的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2.党员挂钩联系帮扶制度 篇二

一、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加快,人民群众主体日益多元化、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化,党群关系的内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面临的环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必要性,把做好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一,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建立高校黨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校园,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第四,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确保“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现,需要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需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学校党委周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二、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主要任务

在新形势下,建立高校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民生。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二是教育引领。要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服务对象与主体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通过学校各级党组织安排部署,让党员主动去做,也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让群众知晓并主动配合参与。

三是真抓实干。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

四是强化服务。当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抓好“四个方面的服务”,即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五是倾听呼声。健全和完善绿色通道,使广大师生员工能够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快速反映意见和建议。

三、建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的举措

建立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要解决的是保持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的制度化建设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增强高校党员宗旨意识的学习教育机制。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促进党员宗旨意识的不断增强。

二是坚持和完善高校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机制。我们要结合班子成员分工,建立高校职能部门、院系、学生班级等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扩大与基层群众的接触面。同时,还要加强与党外人士的联系。高校领导干部应坚持下基层,把群众放在心上。

三是建立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高校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确保作出的决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高校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监督,使广大党员经常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尤其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

五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根据高校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要求,一方面,对党员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作为年度考核、民主评议的主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几年受到批评的党员,给予降职、免职处理。

3.党支部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制度 篇三

村党支部作为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落实到基层的任务,必须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此,特制定支部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制度:

一、每个支部班子成员都要挂1至3个或3个以上村民小组、一个企业、1至3个困难党员或者困难群众,每月要至少用三分之二时间深入村组、深入企业,村主干部每月要保证有足够时间驻在村里,每月帮助解决1—2个实际问题,抓点带面,促进我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支部班子成员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好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协调好各项工作,重大项目和问题要技术请示、汇报。

三、该项工作纳入村支部班子成员年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奖惩的主要依据。

蕉溪村党支部

4.党员挂钩联系帮扶制度 篇四

胶河生态林场党支部

关于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的工 作 方 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帮扶对象

特困家庭、低保护和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特困家庭,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需要帮扶的党员。

二、结对帮扶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际、国内、本地区的形势,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势,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

3、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4、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三、结对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的年龄、文化等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一个党员干部联系一户。主要适用于党员干部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党员帮扶贫困户再就业的要求和达到的目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

2、几个党员干部联系一户。主要用于帮扶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户。这些特困户,靠一个党员干部帮扶比较困难,必须由几个党员干部共同帮助,而且要考虑到党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确定主要责任和起主要作用的党员。

四、结对帮扶的目标和原则

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每一名党员干部至少有一个特困家庭作为结对帮扶对象;党员干部上门看望特困家庭每半年至少一次;党员每年给特困户家庭送温暖至少一次;党员干—2—

部为每个特困户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干部与群众、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

5.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制度 篇五

为认真贯彻“中国梦*我的梦”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使广大党员在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其先进性,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我校的教学水平而发挥积极作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党员教师帮扶制度。

一、结对帮扶对象

以学校的后进生、学困生、贫困生和年轻教师或者新进入我校的教师为帮扶对象,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需要帮扶的学生和教师也可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二、结对帮扶目标和原则

结对帮扶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分配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与学生的结对帮扶活动。

三、结对帮扶内容

1、对后进生、学困生定期进行沟通并及时与其家中联系和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学期情况和制定共同的努力计划;对贫困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或者想办法创造和申请贫困补助,同事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树立自信,甩掉思想包袱。

2、结对子,帮助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不足的教职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6.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篇六

一、村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关心群众的思想、学习、生活,热心为群众服务。

二、倾听群众的心声,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村干部要定期联系县、乡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经常性地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参加群众家庭的婚丧嫁娶,并要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四、有计划地进行各顶技术培训。使农牧民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

五、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及时掌权最新动态。

7.流动党员联系制度 篇七

联 系 责 任 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登记管理卡,记载流动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党时间、流入地工作单位及联系电话等。

二、流动党员要自觉与党总支保持联系,采取电话联系、信函邮寄、发送电子邮件等灵活方式,每月向总支汇报一次本人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其它各项任务。

三、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变更时,要及时向所在党总支汇报,总支要及时登记情况。流动党员要按照组织要求,积极主动地为家乡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

四、总支对在流入地表现突出并对家乡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予以表彰奖励;对违法乱纪的流动党员,报镇党委按照党纪党规进行处理。

五、每个党员都有一至二名支委联系员。每个支委每月与流动党员联系一次,总支每季度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一次学习活动。总支建立流动党员思想状况调查汇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汇报上级党委,党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个别谈心、批评教育等方式做好党员的思想转化工作。

六、利用节日走访返乡流动党员,并组织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

七、每个联系员都要与流动党员保持经常性的、双向的联系与沟通,采取电话联系、信函邮寄、发送电子邮件等灵活方式,协助党组织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他们的外出表现并如实向党组织报告。

8.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篇八

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是指党员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

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自觉自愿、统筹兼顾的原则。

三、党组织要根据每个党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等情况,采取组织安排和本人自愿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联系1—2名联系对象。联系对象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困难群众和重点帮扶对象。

四、党员要经常与联系对象谈心,及时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进行法制和形势教育等,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传授生产技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9.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篇九

为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现结合我校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主要内容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必须从抓好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抓好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抓好群众最需要办的事,抓好最根本的事入手,认真实施“帮”、“送”、“访”、“改”。

“帮”,即帮助群众分析困难原因,找准问题症结,理清工作思路,研究发展措施,搞好服务。

“送”,即送政策,要积极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送温暖,要尽心尽力地为联系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

“访”,即访贫问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多为群众办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通过深入走访,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群众最关注什么,最关心什么,努力解决好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集中群众智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改”,即要把为群众服务和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求教,针对群众所提意见建议,联系实际认真进行反思,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改进工作作风。

三、主要方式

1、定期走访。深入困难群众,了解其生活疾苦,掌握其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对群众进行教育和引导,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凝聚人心,疏导情绪,化解矛盾。

2、个别走访。由本人自行安排个别走访教师、家长、学生对象,开展帮扶活动。

4、广泛征求意见。局机关在职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联系村和联系对象之中,加强与所联系对象的沟通与交流,做联系对象的贴心人,广泛征求联系村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对委机关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找差距,查不足。

5、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帮助联系对象解决一至两个实际问题,解决自身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争取群众的认可。

10.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体帮扶结对制度 篇十

为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我社区党员干部在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其先进性,使特困家庭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一、结对帮扶对象

以困难家庭为帮扶对象。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需要帮扶的党员也可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二、结对帮扶目标和原则

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每个党员至少帮扶一个特困家庭,党员上门看望特困家庭每半年至少一次,党员每年给特困家庭送温暖至少一次,党员为每个特困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1个实际问题。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与群众、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与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

三、结对帮扶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各地脱贫致富的好做法、好经验。

2、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式,帮助其增强“造血”功能;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

3、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4、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5、在宣传公民道德新风尚、反对封建迷信、严格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四、结对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年龄、文化等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的不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一个党员联系一户。主要适用于党员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党员帮扶贫困户再就业的要求和自助创业的项目、达到的目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

2、几个党员联系一户。主要用于帮扶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户。这些特困户,靠一个党员帮扶比较困难,必须由几个党员共同帮助,而且要考虑到党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还要确定主要责任和起主要作用的党员。

五、结对帮扶要求

要充分重视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原则上机关党员100%参与结对帮扶,以此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每年年初制定党员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与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并根据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改进、完善帮扶工作。街道党组积极对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督促,及时宣传典型,为更好的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11.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制度 2 篇十一

为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特困家庭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为维护社会稳定,构造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1、结对帮扶对象

以农村特困家庭、城市低保户和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特困家庭为帮扶对象,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需要帮扶的党员、职工群众也可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2、结对帮扶的目标和原则

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三个一”。即:每一名党员至少有一个帮扶对象;党员上门看望帮扶对象每年至少一次;党员每年为帮扶对象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至少一个。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与群众、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与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

3、帮扶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际、国内、本地区的形势,认真学习贯彻党支部决定,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对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式,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工作本领。

(3)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4)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5)在宣传公民道德新风尚、推行移风易俗和计划生育、反对封建迷信、严格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4、结对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的年龄、文化、生活、工作、学习等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一个党员联系一个帮扶对象。主要适用于党员对有学习、工作、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帮助帮扶对象在学习、工作、劳动中取得进步,达到帮扶效果。

(2)几个党员联系一个帮扶对象。主要用于帮扶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户。考虑到党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还要确定主要责任和起主要作用的党员。

五、结对帮扶的要求

(1)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党员结对帮扶工作,以此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各党支部要根据联系点党员和群众的具体情况,按照党员100%参与结对帮扶的要求,年初制定党员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与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并根据帮扶工作展开情况,及时改进、完善帮扶措施。各支部要加强

对党员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督促,及时宣传典型,为更好地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2)以党员帮扶为实施主体,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实施。帮扶对象确定后,党支部要帮助党员和帮扶对象一起商量具体事宜。每一个党员在结对帮扶中的责任,应根据党员和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而确定。党员应明确责任,按照要求,切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上一篇:中铁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下一篇:高中生物学习的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