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篇一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沙河镇中学贺俊然
一、教材分析: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是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美术实验教材第15册中的第十课,本课以学生所熟悉的家居装饰布为题材,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装饰布插图,学生通过欣赏和设计装饰布,体验设计过程的乐趣,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而且正是思想活跃的时期,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提示,就能够很好的完成属于自己风格特点的作品。
三、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绘画水平和思维特点为依据,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抓住初二学生思维发散特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本课通过兴趣导入→欣赏与观察→分析示范→学生练习→展示评价等几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尝试自己设计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装饰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健康的艺术审美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装饰布的功能特点,从不同材质、纹样、色彩来初步认识装饰布的独特的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并能注意运用不同手法表现作品,设计独特的装饰布。
2、方法与过程目标
方法:用不同的基本形、排列组合方式、不同的色彩搭配设计出独特的装饰布。
过程:展示作品——教师讲解——自学讨论——尝试练习——教师辅导——展评小结
3、情态价值观目标
体会设计装饰布的乐趣,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提高艺术修养。【课题类型】设计·应用
装饰布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与我们的距离很贴近,但是学生掌握装饰布的设计与家居的搭配还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和表现能力,并与装饰布纹样欣赏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装饰布的设计技法,体验设计的乐趣,让我们身边的装饰布体现出个性化,童趣化,让装饰布设计成为适合学生创作的载体。【教学重点】装饰布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运用 【教学难点】装饰布色彩的搭配与图案设计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彩笔、彩纸、笔、剪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行师生礼,开始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师:现在老师在装修房子,挺闹心的不知道应该选哪个,同学们可不可以帮老师参考一下,选一下? 学:第二个.师:为什么? 学:色彩丰富,温馨,暖色,有图案,重复排列。
师:一提到色彩,纹样就让老师想起来了装饰布,它是构成装饰布的构成要素,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 什么的装饰布? 学: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师:看来装饰布可以美化生活我们看看到底怎么美化我们的生活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的认识到装饰布给他们带来的审美体验和装饰布的构成因素,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目标明确贯穿始终。
之前大家是不是没有接触到装饰布?加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观看几张装饰布,观看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
1、什么是装饰布?
2、装饰布的用途?
3、装饰布的功能? 学:
1、图案各异、重复排列、颜色丰富、和谐统一的布料。
2、窗帘、桌布、床单、家居用品等。
3、美化家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品味、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设计意图)明确装饰布的感念、用途和功能 师:假如生活中没有装饰布会怎样? 学:
1、风格单调、简约
2、色彩单一
3、缺乏审美感受和体验
(设计意图)感受装饰布在我们身边是不可或缺的,是美化我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活动
师:原来装饰布真的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装饰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学:想。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装饰布的构成因素
1、纹样 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共同特点特点:重复性、连续性。纹样分类:具象型、抽象型 师:二方连续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有规律的向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排列所构成的带状纹样。
师:四方连续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师:单位纹样的排列组合方式
1、平移
2、翻转
3、旋转 小练习:找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师:构成因素的第二个要素:色彩
1、冷色调搭配
2、暖色调搭配
3、冷暖搭配
师强调形式美法则和谐统一(欣赏课件中的色彩搭配)
四、课堂练习:
师:装饰布的设计是不是很简单啊,那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装饰布呢? 生:想!!
师:设计一款装饰纹样。要求:1.纹样自创,新颖,2.用暖色、冷色、冷暖对比设计,色彩大胆协调。
五、巡回指导(略)(播放音乐)
六、展评:教师将学生设计的优秀纹样运用ppt完成二方连续排列。
(设计意图)时间比较短学生可能完不成单位纹样的多个完全复制,通过ppt的图片复制,粘贴,旋转,合并功能完成排列达到装饰布的效果图,使学生更直观的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获得成就感。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学习,我们重点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难点我们突破了单位纹样的设计
希望同学们回家之后也做一些不同风格的装饰布来装饰我们的家居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多彩,这样的尝试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味和艺术审美。
2.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漫画头像学习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 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能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 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思想目标: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 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 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漫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制作宣传漫画的能力。
教法学法特点:通过综合信息, 分组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运用课件, 突出美术学科强调视觉感受的特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取长补短, 增进友谊。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今天能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老师非常高兴。老师也希望快乐能常伴同学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每天生活在高兴与快乐之中, 因此诞生了很多运用幽默手段给人们创造快乐的艺术形式, 那么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看大屏幕图片 (如:小品、相声、滑稽舞蹈、马戏小丑等等。) 美国有个幽默天才——卓别林, 中国有个幽默大师侯宝林。侯宝林大师有一句名言:“相声是有声的漫画, 立体的漫画;漫画是无声的相声, 平面的相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平面的相声”——漫画, 用漫画的形式, 展现属于自己的幽默人生。
二、板书课题:幽默人生 (同时大屏幕出示)
三、新课程学习
(1) 那么什么样的画是漫画呢?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 (出示漫画、欣赏漫画) 。第一幅:简洁生动, 第二幅:富有联想, 第三幅:诙谐有趣。第四幅:变形夸张。总体都是诙谐幽默的。
打开《知识小词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 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 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有的漫画幽默讽刺, 有的漫画幽默搞笑, 还有的从幽默中传达对某个人的崇拜与尊敬, 这样我们可以将漫画按照不同的用途分为:讽刺漫画、幽默漫画、肖像漫画等。
下面这几幅分别属于哪一种?出示漫画。 (学生分辨) 有时候漫画根据内容的需要, 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来看一下主要用到的几种形式 (出示漫画) 。同学们可根据教材第8页最后一段内容, 分辨一下这几幅漫画在漫画形式上分别属于哪一种? (学生回答:单幅漫画, 四格漫画、连环漫画等)
那么我们怎样画漫画呢? (在构思, 创作手法, 线条的运用上应该怎么办?学生思考, 并回答) (幻灯片出示)
(2) 发挥联想, 寻找漫画灵感
(3) 合理的选用夸张、比喻、对比的创作手法。
(4) 画面线条应简练概括。 (比如人物的脸型塑造和表情塑造)
现在很多同学已经都等不及了。准备好了么?准备好的画吧。
四、我的幽默:老师出示漫画作为示范
学生作业:用你喜欢的绘画语言创作一幅漫画, 形式不限, 题目自定。要求: (1) 创意幽默有趣, 内容健康向上。 (2) 形象夸张有个性。 (3) 线条简练概括。
五、我幽默我自信 (作业点评)
(1) 内容的幽默程度。 (2) 形象的夸张变化。 (3) 线条的简练概括。
六、课堂总结
3.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总结 篇三
大江口镇中学
贺建龙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在本学年中,我担任八年级6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很多值得总结与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八年级共有六个班级,本学期我负责八年级6个班级的美术教学。对于八年级的同学来说,在美术这块他们的接受能力要稍微强一点,因为他们有两年多的绘画基础,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下时间,了解他们在美术方面的想法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及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因此我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事务及景物,观察他们的颜色和线条。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允许学生想象,超越生活而又联系生活。当我把作品放在黑板上方展示的时候,学生陶醉在艺术的海洋,我心中也感到无比的激动。我在教学中还和学生一起探讨和制作了纸板画做成小集子,让学生在上课和课下欣赏纸板画和其它作品。我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绘画学习习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我是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画得多讲得少,八年级班级人数多,管理教育任很重,还经常带学生课外写生,感受不一样的画种,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一件好的美术作品,我都会送一句鼓励的话,才能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的激情,很多学生都会利用课外的时间去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然后来办公室找我一起讨论,并根改不足的地方,学生在绘画中没有任何压力,他们有很强的主动性意识。
三、主要教学经验与体会
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就成了我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八年级班级人数较少,管理教育任务也很轻松,我经常运用课间时间跟学生讲解美术绘画作业。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的激情,我运用美术课中的美来教育学生,是他们认识到,心灵美是学好画画的基础;养成耐心,细心也是学好美术课的良好品质。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及思想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对学生进行反复教育,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本学期来,美术教学上的确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讲解的东西不够详细,没有太多的创新,绘画工具较少,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让学生操作,工作中我积极主动的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今后将会真诚、耐心的热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认真辅导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加强业务的学习,看一些教学理论的书,还要挤时间自学其它科目的知识。为了能更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我要积极准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为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总而言之,本学期绘画各方面存在的不足我都会牢记在心,教会学生在进入高中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向高中美术教师学习一些有关方面的绘画方法多看绘画书籍,多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4.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
(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
(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养成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养成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养成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通过作品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部分:
课件依次欣赏三幅美术作品:
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时代背景及内容是什么?
2、《群马》作者是谁?其绘画风格及代表作有哪些?
3、《记雁荡山花》作者是谁?其绘画风格有哪些?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正题:
《三位中国美术家》
二、新授部分:
教师出示思考题:
a、让学生读课本及图片,感知本课内容并找出重点、难点:
b、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
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片.组织讨论.认真思考.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的美术作品含义及绘画风格,然后教师可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可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作品或者采取实物演示等,让学生能够独立、正确理解三位中国美术家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
教师讲解:
1、《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北宋时期,长卷形式,现实主义风格。
2、《群马》:作者徐悲鸿:其代表作品,中西结合绘画风格。
3、《记雁荡山花》:作者潘天寿:构图以“奇险”著称。
三、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回答)
巩固练习:1、让学生看课本的思考与讨论,并写出自己的的认识。
2、你能再举例说明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绘画大师?教师提示,让学生展开联想:
齐白石:虾
李可染:牛
郑板桥:竹
黄胄:驴
娄师白:小鸭子
展示评价:学生通过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评价作品、。(然后教师给予点评)
5.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1转眼间一个学年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年中,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七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回顾这学年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是顺利完成。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对这一个学年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边取长补短,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别的新奇,同时,美术课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现,原来在小学可能没有系统的学习美术课,可到了我们学校,经过学习发现原来画笔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事物来,学生也就特别的喜欢上美术课了。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我课前充分准备认真上好课。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已初步接触过,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水平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我为梦想而快乐的学习和工作着,看到那梦想之花开遍校园内外,我欣喜!那美丽映照出了我们园丁的辛勤和劳苦,更映射出我们教师的朴实和伟大。有了这样的心境,有了这样的目标,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为孩子们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好,而寻找和创设更好学习方法和环境空间!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2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的教学要求,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美术不仅仅是画画,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它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对美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课堂也比较活跃。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技能较差,因此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有时候不够自信。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本学期教材简析:
本学期美术教材共有7课,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绘画综合能力。
(二)、教学总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认识和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简要分析):
本教材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收集各种材料,用来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的主要措施:
1、教师方面: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展示作品。
2、学生方面: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相互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课时安排
第(1)周自然情趣—中国山水画
第(2———4)周用心灵接触自然
第(5—6)周变迁中的家园
第(9————11)周空间与层次
第(12)周盛世汴梁第(13——14)周蓝白之美
第(15——16)周泥土的味道
第(17——18)周放飞希望
第(19——20)周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
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3一、学生现状分析:
针对初二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对学校的情况以及学习环境都已经熟悉了。并对美术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对美术的认识有了一定深度,在过去一年的学习中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所提高。因此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且有旧知识的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拟定二十课时的课程,分为十单元教学:第一单元《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欣赏评述课。第二单元《现实与理想》欣赏评述课。第三单元《绿来自我们的手》设计应用课。第四单元《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造型表现课。第五单元《捏塑造型》造型表现课。第六单元《书籍装帧艺术》设计应用课。第七单元《难忘的岁月》造型表现。第八单元《巧手编制》设计应用课。第九单元《校园艺术节》综合探索。第十单元《多彩多姿的现代雕塑》欣赏评述。
三、工作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2、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即兴临摹,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使学生对在现行美术作品和表现行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3、进一步认识设计艺术及其几个主要类别,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设计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4、能运用美术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自己、宣传集体、宣传学校;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技巧策划、筹备,集体布置一个美术展览。
5、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认识视觉传达实际的范围和特点,体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1、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学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3、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
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学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4、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五、工作安排表
期中测试之前学习1——5单元;
期中考试之后学习6——10单元。
六、方法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对尝试教学法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认真落实尝试教学法的教学。
2、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学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4、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学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5、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4八年级今年有两个班,班额小,对这两个班学生比较了解,学生虽然对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到了一定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但按照课本内容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正确引导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到八年级尤其是对美术上有特长的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能突现自己的一技之长,表现在班级或学校的活动中。对在学习中比较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他们从心理上有信心,要多表扬和肯定。
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2、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多角度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4、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课程要求
本学期需要学生中国画的产生和发展及流变,掌握中国画基本的分类及其历代主要的绘画作品;掌握中国画基本绘画技法中的笔墨变化及构图原理,学会用中国画的方式画梅花和竹子及中国山水,托物言志,表达情感;掌握比例结构和绘画的方法,教师详细讲解基础知识和原理,用准确的笔调画出较好的山水画,掌握初步的构图和造型的方法。用笔触体现出物体的质感,用画笔表现出静物的色彩;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功能,认识设计的特点,了解现实生活中公益招贴画的设计特点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各个知识内容积极参与,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中国画基本绘画技法掌握;造型表现中用笔触体现出物体的质感,用画笔表现出静物的色彩;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用笔触体现出物体的质感,用画笔表现出静物的色彩;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设想
1、教给学生绘画的技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美术方面有一之长,发挥自己的的才能。
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课本安排,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多加引导,兴趣不高的,尽可能以最低的标准完成任务。
4、充分运用多媒体方式与教学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对尝试教学法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认真落实尝试教学法的教学。
2、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学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4、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学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5、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评价方法设计
采取多种评价形式:作业采取等级评价方式,批改作业要注重突出个性化作业,讲评作业采取讲师讲评、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看重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参加画展及绘画的水平
学生综合成绩依据学期末依据平时表现(包括工具的准备)、作业上交、作业质量、参展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5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设置六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与第六单元体现了“欣赏高雅殿堂艺术”与“民间美术文化风采”的对比;第二单元与第四单元主要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绘画创作与现代设计艺术创作手法的对比,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练习方法,侧重借鉴传统和现代的媒体特性;第四单元与第五单元是引导学生对人物造型进行多角度多视点的艺术性探索与比较,在比较中进行尝试体验与发挥表现。
二、教学目标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绘、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有意识地运用形、色等美术语言,以描绘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初步了解服装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尝试自己设计服装,让学生了解传统纹饰的种类,并进行纹饰的设计和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的多样性。
2、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语言,以描绘的方法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3、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分小组共同创作作品,营造良好艺术气氛。
2、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3、结合多媒体教学。
4、对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要及早培训,发挥其特长。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的课目设计为每课2课时教学,共计16课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6一、教学目标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绘、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有意识地运用形、色等美术语言,以描绘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科书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以各种丰富的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副线。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的多样性。
2、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语言,以描绘的方法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3、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有一定的主动性,能做到上课精力集中,独立完成作业,这部分学生不需要教师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少数同学不能做到自觉去学习,需要教师的督促,教师应因材施教,多花费心思,转变教学观念,使这一部分学生能进早进入学习状态。
五、实施目标的方法措施
1、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尽可能地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使得美术教育资源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关联,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加强美育效能,提高美育效果。
2、美术学科是学校的“小学科”,教研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在网络中互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
3、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的课目设计为每课2课时教学,共计16课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7一、学生情景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资料,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一样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一样程度上有所差别。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共二十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构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础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贴合一年级身心特点的教学资料设计课题。
三、教学目的任务:
1、经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本事,想象本事,形象思维本事等。
四、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本事等。
五、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象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本事,并能把自我所想象的表象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本事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完美的事物。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8本册教材依据美术课程标准,锁定阶段教学目标,针对八年级的学情,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提高了对硬材进行立体制作的难度,强调学生对美术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本册教材以单元组课,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特制订本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根据学习领域确定的阶段目标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明暗、空间等美术语言,选择铅笔、钢笔、毛笔、水彩颜料等工具材料,表现喜欢的书包、文具、工程车以及风景等,传递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运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服装,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创想意图。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了解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家,欣赏他们的美术作品,学会收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材料,辅助鉴赏。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表现方法,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体现学科内和跨学科综合,体会美术与文学、美术与摄影、美术与社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绘画:
学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知识,掌握简单的调色技巧,进行配色练习。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以及构图知识。运用线条描绘物体,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运用摄影技术,结合构图心得,进行创作表现。
2、手工:
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
学习硬材切、割、挖、插等立体造型的制作方法。学习纸浮雕的制作方法。
3、设计:
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学习服装设计与制作。
4、欣赏: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齐白石、毕加索等。了解本册教材中作品的艺术风格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通过描述、分析、讨论等方式欣赏作品,并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9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和行动准则,切实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练习,提高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及学法
1、欣赏评述单元: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观察、分析、讨论,采用分组讨论、个人评述等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锻炼观察、分析与表达能力,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
2、造型表现单元: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校园的美,进行实地写生,学习与研究表现方法,讨论与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意识。
3、设计应用单元:学习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知识,锻炼设计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4、综合探索单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用品的特点,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针对初二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对学校的情况以及学习环境都已经熟悉了。并对美术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对美术的认识有了一定深度,在过去一年的学习中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所提高。因此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且有旧知识的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本分析
本学期拟定二十课时的课程,分为五个单元教学: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第四单元我们的画展;第五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中国画、版画、素描、淡彩画等绘画知识。设计主要是以工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主。
2)、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欣赏、鉴赏、讨论、评述课。
第二单元是造型与表现即绘画创作课。
第三单元是设计与应用包括各种手工制作,如:学会认识环境艺术设计、学会认识产品设计、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产品设计的鉴别与选择等。
第四单元是以画展安排、展览布置为主,包括展厅的安排,画片的装裱,请柬的设计能内容。
第五单元是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展示设计,陈列艺术设计等内容。
本册教材的二、三单元为重难点,第二单元的知识是第一次接触,使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第三单元的内容以设计为主,像室内饰品、环境艺术设计等。
工作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2、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即兴临摹,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使学生对在现行美术作品和表现行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3、进一步认识设计艺术及其几个主要类别,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设计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4、能运用美术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自己、宣传集体、宣传学校;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技巧策划、筹备,集体布置一个美术展览。
5、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认识视觉传达实际的范围和特点,体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
主要工作及措施
1、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学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3、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学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4、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工作安排表
起止章节及内容
第一周新学期新气象--总览全书
第二周 造型的表现力(1)
第三周 色彩的感染力(2)
第四周 构图的作用(3)
第五周 书林漫步
第六周国庆节
第七周 手工书
第八周 藏书印
第九周 藏书票
第十周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第十一周 借物寓意
第十二周 寄情山水
第十三周 自己的画展
第十四周 展示作品欣赏1
第十五周 展示作品欣赏2
第十六周 复习考查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10第一周、讲述什么是美术?重新认识美术,以及美术在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第二周、教《书法艺术》一课时,本课不属于本学期必教的内容,但是学校开展写字课,所以我利用刚开学的这个时间,讲讲书法和书写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重新认识中国汉字的魅力。
第三周、教第一课《我喜爱的书》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属于封面设计课,主要以动手制作为主,在课堂上以活动为主要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和培养其动手能力。
第四~五周、教第二课《苍松翠柏》分两课时,本课属于绘画课,但是在课堂我把更多精力放在感悟中国文化上,其主要渠道是通过中国山水画来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第一课时主要讲松树和柏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其基本的绘画技法。第二课时主要讲石头的文化意义和基本的绘画技法。
第六周、教第三课《缤纷家用电器》一课时,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多媒体上,通过电脑和投影仪的作用:(1)让学生认识更多类型设计更新颖的家用电器。(2)看看不用地区的学生的设计作品和创意稿。(3)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见识。
第七周、教第四课《触摸美丽》一课时,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此课在多媒体上,这节课严格来说是属于初步认识综合材料和装置艺术为内容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做游戏和欣赏图片的方式进行,通过做游戏触摸各种不同特征的物质来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扩展学生的思维,其目的是让学生把触摸到不同特征的物体联想到美术作品的制作。
第八周、教第五课《与米罗游戏》一课时,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严格来说属于雕塑课。
第九~十周、教第六课《光影的交响》两课时,本课属于绘画-素描课。第一课时讲光如何影响物体的立体空间感,第二课时讲以单色的表现手法,画一幅光感强烈的素描画。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校园素描风景写生,在实践中学习素描知识,包括取景、透视等相关的基础造型知识,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繁琐的素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重新再认识身边的风景,认识美是无处不在的。
第十三~十四周、教第七课《多彩的风景》,分两课时上。一课时主要讲光和色彩的关系,通过剖析光,重新认识色彩,在课堂中融入生活中常见的色彩现象,并加以分析,让他们感到身边的色彩知识无处不在。怎样去看待美丽的风景,我们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看到多彩的风景等问题。第二课时,主要是运用色彩知识,对静物进行写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色彩的形成,以及怎么去表现色彩。
第十五周、在校园里进行色彩风景写生。
第十六~十七周、教《绚丽的阳光》,分两课时上,第一课时主要讲印象主义画派,包括产生的历史背景,绘画风格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印象主义画派,知道今天的绘画色彩的由来。第二课时,属于活动课,分小组在校园里写生,主题是运用印象主义画派的绘画风格描绘大自然风景,做得好的小组课后发奖品。
6.五年级上册美术神奇的装饰柱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世界各地有关装饰柱的图片,了解他们的文化和造型特点。了解装饰柱的功能与作用,学习装饰柱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步骤,并于同学合作完成装饰作品。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立体造型设计的意义及设计要领,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装饰柱形象,理解美的设计来自于生活中的需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设计,制作及装饰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了古朴精美的华表,接触到深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都要珍爱传统文化,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柱的设计要素,即柱体造型和装饰纹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具有特色的装饰柱。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设计制作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装饰柱。
教学策略: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编辑本课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装饰柱艺术设计与生活中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了解装饰柱中包含的文化和历史,感受装饰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同时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设计时需要进行整体思考,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设计,设计时还要关注材料,一定要考虑材料的性能。利用点、线、面组合,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应。通过学生实践进行有主题的设计,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主题。在设计实践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本课的关键。创新设计就是要体现个人的特色,本课围绕创新进行课堂设计,较好地完成了创新这一设计理念的表达。在讲授时,通过欣赏世界各地的装饰柱,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表现内容、色彩关系等各方面,让学生打开自己的眼界,再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如何做装饰柱的柱体、柱身的色彩、柱身的花纹及其象征的含义,学生可以选择卡纸制作、泥工、剪纸、绘画等不同的方式来展现,很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会用所学知识装扮生活,陶冶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对比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两幅图片,(学校教学楼入口立柱照片与雅典卫城六女神柱照片),请同学们对比照片中柱子造型,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一个是单纯的立柱,一个是有立柱功能的装饰柱。
师:古希腊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柱子呢?
生:美观、表达崇敬之心。
师:其实呀!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柱子除了承重还有很强的装饰功能,它们不仅美化生活还能表达一定的寓意。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装饰柱。出示课题神奇的装饰柱。对比导入,分析装饰柱的材质与制作方法。
讲授新课 师:说到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装饰柱不能不让我想起它──请看大屏幕。(天安门华表)
师生一起观看,教师进行解说:北京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十几米高的大石柱上,从下到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彩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显示着我国古代雕刻艺术领域中技艺精良巧夺天工的本领。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
师:为什么华表上表现的是龙纹,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形象呢?
生:龙是中国的神兽,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权利的象征。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装饰柱蕴含了什么寓意,又是用什么纹样和造型来表达寓意的呢?
师:这是哪里你认识吗?
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柱身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师:华表寓意着吉祥,使用了什么装饰来表现吉祥的寓意呢?
生:龙,瑞兽、云纹„„.师:这又是哪里呢?是什么装饰柱呢?你认识吗?
师:观看印第安人的装饰柱图片,了解“天神雷鸟”与现实雷鸟的对比,找不同。
生:这些装饰柱在制作时采用了夸张和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
师:装饰柱,除了是圆柱体。那还可以是其他形体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装饰柱。
(课件:古庙的六棱柱和八棱柱、方柱)
师:看过了这么多柱子,想一想,它们在造型、纹饰、色彩和材质上有什么特点?
师:结构又是怎样组成的呢?
生:柱体分为柱头、柱体、柱基三部分。
师:装饰柱经常被人们应用在什么地方?它具有什么作用?
生:承重、崇拜、信仰、美化、装饰、象征寓意等。
师:我们在欣赏一下教材中学生的美术作品。能用我们身边的哪些材料来表现神奇的装饰柱呢?
生:手工纸、橡皮泥等等。
师:他们是怎么样装饰的呢?
生:雕刻,镂空,彩绘„
师:还可以用那些材料和方法制作装饰柱?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想不想看看我是怎样制作的:老师来教你一招,叫“基本型加减法”
首先了解柱体基本形,选择圆柱或棱柱。
其次是加法,就是在基本型上添加装饰品,如绘画、剪纸、彩球、脸谱、挂盘等。也可以是减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纹样,使其出现雕刻或镂空的效果。
师:看过老师的作品,你想设计什么样子的装饰柱。
生:柱上可以刻画各种人物、动物、植物、服饰、风俗等图样。
师:你会把设计好的装饰柱放在什么地方呢?
生:可以放在大路边、广场上、公园中、博物馆内。
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柱子的图案、造型和色彩,体会到装饰住的造型、图案、色彩等都是与环境统一的,是为传达给人们某种思想而设计的。
在分析柱体装饰和柱体造型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总结分析,并强调装饰主要放在柱体部分,让学生明确主要操作对象。
根据前面已有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材料进行设计的初步构思,对造型和装饰色彩进行选择。
学生创作 师:谁来说一下设计步骤。
生:构思:发挥想象,突显个性;构图:画面饱满,细节完整;配色:色彩丰富,画面和谐。
作业要求:
1.设计有民族特色和装饰韵味的装饰柱。
2.用学过的点、线、面的组合表现。
3.图样可以采用夸张、变形、重叠、重复等形式。
4.色彩可以单色,也可以复色,要求协调统一。
5.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而且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为后面的创作打下基础。小结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说一下自己采用的什么材料,表现的什么内容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学生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7.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篇七
学
情
分
析
八年级今年有两个班,班额小,对这两个班学生比较了解,学生虽然对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到了一定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但按照课本内容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正确引导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到八年级尤其是对美术上有特长的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能突现自己的一技之长,表现在班级或学校的活动中。对在学习中比较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他们从心理上有信心,要多表扬和肯定。
教
学
目
标、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2、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多角度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4、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课
程
要
求
本学期需要学生中国画的产生和发展及流变,掌握中国画基本的分类及其历代主要的绘画作品;掌握中国画基本绘画技法中的笔墨变化及构图原理,学会用中国画的方式画梅花和竹子及中国山水,托物言志,表达情感;掌握比例结构和绘画的方法,教师详细讲解基础知识和原理,用准确的笔调画出较好的山水画,掌握初步的构图和造型的方法。用笔触体现出物体的质感,用画笔表现出静物的色彩;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功能,认识设计的特点,了解现实生活中公益招贴画的设计特点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各个知识内容积极参与,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
材 的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是中国画基本绘画技法掌握;造型表现中用笔触体现出物体的质感,用画笔表现出静物的色彩;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用笔触体现出物体的质感,用画笔表现出静物的色彩;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
程
实
施
设
想、教给学生绘画的技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美术方面有一之长,发挥自己的的才能。
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课本安排,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多加引导,兴趣不高的,尽可能以最低的标准完成任务。
4、充分运用多媒体方式与教学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实
现
教
育
教
学
目
标
的 措
施、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对尝试教学法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认真落实尝试教学法的教学。
2、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学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4、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学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5、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评
价
方
法
设
计
采取多种评价形式:作业采取等级评价方式,批改作业要注重突出个性化作业,讲评作业采取讲师讲评、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看重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参加画展及绘画的水平
8.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材内容分析
《社会生活的变化》处在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这一单元是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课程标准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由于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同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均为本课重点内容。
难点:本课的知识点较多,时间跨度大,难于较为透彻地理解和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教师播放歌曲《夜上海》并播放老上海的一些图片如:
老上海外滩老上海的街道车水马龙老上海的夜灯火通明老式留声机 教师出示图片
伴随着图片的滚动教师讲解:一曲《夜上海》彷如时光流逝,让我们回到了20世纪初的上海,近代上海的变化源于西方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不断入侵,西方的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社会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了解近代世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阿毛一家,走进百年前的上海。
20世纪初的上海人物:阿毛及全家生活时间:1915年地点:上海家庭状况:父亲是公司职员,家庭比较富裕。
【设计意图】通过阿毛一家的发生的几幕生活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一幕阿毛回家后,看到父亲刚刚收到两封电报电报一:侄子已从兰州出发去沪学习,由于交通不便,大约十五天左右到达。提前告知。
1、(1)教师:阿毛的哥哥要来上海,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1步行 学生2骑马、划船 学生3坐火车„„
教师:出示轿子、独轮车、划船的图片,在近代中国,百姓出行选择的这些交通工具主要是以人力和畜力。随着列强对中国的入侵,西方的交通工具也开始传入中国。
结合课本和学生课下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黄鹄号”轮船和淞沪铁路。
学生1: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学生2: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搜集资料和讲述,培养学生平时注意搜集历史知识的习惯和提高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师补充: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在1881年的唐胥铁路,最开始竟然是用骡车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走。就像我们看过的一部电影《让子弹飞》的画面一样。
后来胥各庄铁路的修理工人自己动手设计,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命名为“龙号机车”,龙号机车的一声长鸣拉响了中国铁路的第一声长笛也划破了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沉寂。
龙号机车 【设计意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增添课堂气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教师点拨:通过唐胥铁路结束马拉火车的景象,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也开始逐渐接受西方近代的科技。
(2)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
1、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与以往的交通工具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学生1动力不同
学生2相对于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是一种科技的进步
2、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带来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教师:近代中国大部分的铁路是列强在中国修筑的,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
学生: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是否要拒绝铁路铁路,以此来抵制西方的侵略?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为任其侮辱而莫之御。——郑观应《盛世危言》
学生1西方列强利用铁路当做侵略中国的工具,但是我们却不能拒绝,因为铁路的出现体现了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学生2不能,铁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教师总结:铁路等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同,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设计意图】提供史料帮助学生学会从史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3)教师出示:
电报二货物从昆明出发,一周之内到达。望速汇款。阿毛的父亲看完电报后,立即打电话给公司 教师:通过电报乙可以看出出现了哪些新的通讯工具?你认为这些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学生1电报、电话
学生2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1)教师过渡:阿毛的父亲在打完电话后,听到了敲门声,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幕,通过此场景找出在称呼和礼节上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本p107)
第二幕家里来客人张叔叔是阿毛父亲的同事,带着小明来阿毛家做客。小明刚刚剪了新的小短发,穿着黑色的西服,阿毛的父亲向张叔叔友好的握手并说:“张先生,你好!”。两家在阿毛家照相留影纪念。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1剪辫、易服、称呼、握手礼,照相留影 学生2还有废止缠足
教师:补充缠足的视频,宋代缠足开始盛行,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2)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上的这些变化发生在哪次事件之后?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这些变化发生在辛亥革命后,体现了中国社会民主的进步。学生2:同时也说明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3)教师出示滚动图片
我今天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些古老的照片,是要感谢在近代的另一项发明——相机。相机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学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的图片使学生深刻的意识到相机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3、教师过渡:阿毛和小明很快成了好朋友,他们决定一起出去,请看第三幕
第三幕两位好朋友的外出阿毛和小明两个好朋友要一起去看电影《定军山》,随后两人又去商务印书馆买了几本下学期需要准备的参考书,阿毛顺便帮爸爸买了一份《申报》。
(1)教师:《定军山》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学生:是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教师: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
学生1:可以加旁白
学生2:伴以朗读、录音机或留声机的配音
教师补充:随着电影业的发展,中国在1931年创作了第一部有声电影,而且还有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奖项。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电影,1934年的《渔光曲》。
(2)教师:阿毛和小明看完电影后,去商务印书馆买书,并帮父亲买了《申报》,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进一步介绍《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学生1:1872年诞生的《申报》,是中国历史最长,在当时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
学生2:1897年创办了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学生3: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包括今天我们使用的很多字典也还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学生4:当时的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书报开阔自己的视野。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搜集历史资料,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3)教师:由于报纸和书刊是当时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资产阶级的各个派别利用报刊来宣传自己的思想。
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时间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出版的报纸宣传的思想
(三)小结
(1)教师:通过本节课的课题可以看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哪一个字上面? 学生:“变”字 教师:
总结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变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2)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上海之行,这次经历的种种变化其实挺好。只是不明白:这一时期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
学生1: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先进的技术传入中国。学生2:社会习俗方面的改变主要是在辛亥革命之后。
教师: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是两个方面,一是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使中国社会被动的发生变化;二是在近代化的探索中,通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来主动的接受西方的先进科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教师: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有什么局限?
学生:这些变化是有限的,各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习俗变化是缓慢的。
(四)结束 教师出示图片
结束语: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如今的这些差距已经在逐渐的缩小。中国的社会 8 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科技也是不断的腾飞;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也不断的提高。这些都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只有国家的独立、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有国才有家。最后让我们以一首《国家》来祝福我们祖国明天更美好!
9.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篇九
第8课: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设问:
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本市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
(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
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
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
稳定,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杭州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课堂小结
10.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篇十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了解彩绳装饰特点,根据瓶子的形状特点创新设计形象并进行装饰。能力——学习编、缠、盘、等基本方法,并灵活运用装饰彩瓶。
教学重点:了解彩瓶装饰特点,学习根据瓶子的特点设计形象,利用编、缠、盘、等基本方法装饰瓶子。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创新设计装饰瓶子。
用具材料: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品、废旧瓶子、彩色皱纹纸、剪刀、双面胶。学生:废旧瓶子、彩色皱纹纸、剪刀、双面胶。教学过程:
第一节 组织学生撮彩绳(劳动课已授)第二节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教 师 学 生
一、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品、废旧瓶子、彩色皱纹纸、剪刀、双面胶。废旧瓶子、彩色皱纹纸、剪刀、双面胶。
参与教学准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二、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摆放好用具。整理用具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
三、引入新课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出示课题:
彩绳装饰瓶 欣赏优秀作品。感受装饰瓶的美感,激发兴趣。
四、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出示问题:
*观察作品是怎样利用瓶子形状的? *什么地方体现了创新设计?
*怎样利用彩绳装饰的?有几种方法?
分组活动:
观看分析自己小组中的作品。
*观察作品是怎样利用瓶子形状的? *什么地方体现了创新设计?
*怎样利用彩绳装饰的?有几种方法? 根据问题分析,了解彩瓶装饰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2、放映教学课件学习
制作步骤。
结合书中第26页讲解制作步骤。观看教学课件。
了解制作方法步骤,学习掌握基本方法。
3、组织研究交流活动。要求:
根据书中第27页彩绳装饰的方法,模仿学习几种并总结规律。小组研究交流活动: 研究彩绳编、缠、盘等几种方法,动手试一试。学习和启发学生创新制作方法。
4、组织学生演示制作方法。
实物投影:请同学分别演示几种彩绳装饰方法,观看演示,交流学习。交流学习彩绳装饰及几种基本方法、启发学生创新表现。
五、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瓶子进行设计装饰,用彩绳和已学过的方法制作一个图案漂亮的装饰瓶。了解作业要求,整理用具准备按步骤完成作业。明确作业要求,按要求完成作业。
2、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瓶子进行设计装饰,用彩绳和已学过的方法制作一个图案漂亮的装饰瓶。实践中学习彩绳装饰瓶方法。
六、评价
11.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我喜爱的书》,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教材以学生作市场调查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到书店选购书籍,观摩书籍封面,并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介绍给大家.通过调查,交流丰富学生对书籍封面的认识,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料的同时,教材提供了相关图例,使学生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教材还提供了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整的书封设计是封面,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效果,分析时应加以强调.教材对文字的版式组织布局也给予了重点关注.把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书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教材提供了相对应的图例,P3下图还对图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教材主体部分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照片,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材料,手法给予一定提示,用作学生参考.教材设置的“活动一”是一个为其后续活动开展设置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师应当在课前提示学生更为明确的活动要求与方法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书籍封面设计优劣与市场销
/ 50 售状况之间某种内在联系的调查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籍封面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考虑到封面设计均衡与否不宜成为前后两个活动最为重要的区分点,教材“活动二”与“活动三”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因为两种版式布局都属于同一知识层面,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侧重与难度上的明显变化,如果调整为“活动一”侧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学习,“活动二”注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封面设计,则更能体现教学的梯度和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知识升华,也更易于明确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侧重点.“评价建议”一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灵活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资料库”中对“封面设计”给予了解释,同时提供一些印刷字体资料,给学生设计带来帮助.如果能有一些作为图形处理的字体设计,或许更能体现对教材主体的支持与呼应.“学习大空间”中针对封面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开阔了学生视野.在现代设计中,许多的招贴设计比书籍封面设计更多运用了把文字作为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展示几件此类作品,进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指明方向.二,教学目标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三,教学思路
新学年伊始,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学书籍,教师通过对书籍封面作用的提示,引发学生对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考,并安排学生参与课前市场调查,到书店观摩各具特色的书籍封面,建议学生把喜爱的书籍封面记录下来,以便交流.2 / 50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第1课 我喜爱的书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旧挂历纸背面或较厚的单色纸包好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书本可选择新发的教科书,也可选择课外书籍,甚至可选择主题相册,随笔日记等心爱之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书封资料及调查结果,讨论书籍封面设计的特性和不同表现形式,分析怎样的书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场吸引力.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摄影,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书籍封面设计是正,侧,底面的统一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本课重点是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行造型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但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让学生基本把握封面设计的一般形式规律与设计要点.为此,教学可以暂时把不同文字的语言符号差异忽视,先用不同形状,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块替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对应展示以方块组合概括处理的设计图例.通过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建议把相同文字不同布局的书封设计作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构图处理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从而初步理解与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则.教师对文字设计,处理手法要作相应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设计,而不要过分强调复杂与难辨的装饰.另外,颜色的恰当使用也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提示根据书籍的内容联系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把握色彩,引发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回顾,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依据活动设置把文字的组织布局作为学习重点予以关注,安排图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书封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动手设计.3 / 50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以不均衡的布局为主,强调形式设计与书籍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学生尝试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鼓励学生考虑设计系列书籍封面.学生作业可鼓励其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设计制作,如水彩笔,钢笔,水粉颜料等都能达到好的效果,手绘,剪贴,电脑绘制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书封设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其中最好的一个草图或构想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集体协作设计制作完成.评价环节提倡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把握评价运用,可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四,教学选择
如果学校硬件条件允许,“活动二”可以设为借助电脑,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体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尝试书籍封面版式的设计.文字设计中所指的文字应当包括汉字,外文字母及各种数字,字符等语言符号.教学中可以从汉字设计入手,也可从外文字母设计入手,甚至也可从阿拉伯数字或者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符号设计入手.学生如果附近没有书店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新学期发的各种书籍在同学之间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大家对不同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喜好程度的意见,并通过简单列表的方式发现大家喜好的缘由.如下表: 色彩 版式 图形 文字 其他
五,教学建议
请在以下几个方面填写你认可书籍封面设计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初步总结大家普遍喜好的书籍封面在设计上有何特点.思考为何获得大家认可的理由.教学内容中有字体的多种因素的处理问题,建议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变化的效果,会给学生更多信息与视觉冲击.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
/ 50 1.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设计——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设计;2.市场调查——交流讨论——字体设计——书封设计(任选布局形式)——系列书封设计.教学情境设置可有多种思考,例如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书送给好朋友或捐给希望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议不必要求学生在书写美术字上面下功夫,通过方块替代文字在封面设计中的基本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文字在版式设计中的处理技巧.第二课时的教学引导及练习要求都务必突出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文字设计与图形设计一样,同样可以表达书籍的主题与情感.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供一个适当的展示机会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将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由于一般常见的封面都是以图形为主的设计,教师在“活动三”的展示介绍中引导学生对比书籍原有封面设计来介绍自己重新设计后封面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升华借助文字图形设计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的运用技巧.(第一课时)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3.教学归纳引入: 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常见的方式是以图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其实,单纯以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把文字看成一种可以进行设计的图形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设计意味.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5 / 50 4.展示两组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以借鉴.分析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变化及设计特点.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实用的文字图形设计技巧,然后教师再升华总结.更多从文字造型设计,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位置变化: 疏密,虚实,藏露,错落,上下,偏正,曲直,纵横,集点成线,集线成面,对齐方式.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封面布局的版式设计.(尝试把文字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形状,色彩的变化与设计.)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6.学生动手练习尝试.(教师参与各个小组学生的设计探讨过程,引导学生寻找更佳的设计方案,选择更优化的制作表现手段.教师的引导不要演变成一种包办,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设计的欲望及提供努力的方向是教学辅导的核心.)
(第二课时)(课前用适合设计绘制的白纸包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准备重新设计.)分析书籍封面
1.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
展示一组中外书籍封面.总结学生练习
/ 50 2.回顾总结上课时学生练习的情况.(教师针对版式设计问题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建议.)投影仪配合.3.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尝试把文字看为主要设计元素,根据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对原有书籍封面进行再设计.(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英文及其他文字符号也都属于文字图形设计元素.提倡先设计几个创意草图,比较后再选择确定其中一个加工完善,完成正稿设计与制作.)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计.)5.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投影仪配合.《苍松翠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苍松翠柏》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学习写意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以树的画法为媒介切入教学,进入到传统国画艺术中程式化表现方法的学习,《苍松翠柏》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工具进行水墨写意的初步表现,并指向树,石组合的山水画写意小品练习.教材从中国画以松,柏表现所传达的情感入手,设置以物寄情的情境氛围,强调山水画中树木,山石内蕴的人文精神.通过松,柏等绘画作品所传达的不同精神寓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以程式化的独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现的特点,认识艺术创作与大自然内在统一的关系.7 / 50 课本呈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程式画法以及变化组合的作品样式,讲解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和艺术表现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了解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以及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列举运用双勾,没骨,填色,泼墨和泼彩等多种表现技法的中国画作品,穿插画树出枝,点叶,组合等技法和步骤,为学生学习这些程式技法,以及树的组合,画面的构图等方法提供一种学习范本.两个学习活动的设置都是围绕以树为主题的练习.通过临摹,创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创作.教学中一般对学生的临摹效果不宜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可以更多着眼于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把握国画程式化技巧的一般学习路径及学习要点,提供学生课后继续尝试学习国画艺术的基本方法.教材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练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建议:1.技法掌握的程度;2.意境的表现;3.个性的发挥.“资料库”提供了便于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书目,术语和更多的绘画程式参考资料.“学习大空间”选择了以树为主体的山水画,提示了树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意义,为丰富绘画尝试以及进一步了解山水画提供了一种学习路径.二,教学目标
*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与技巧.*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三,教学思路
1.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和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少用或不用空泛,晦涩的词语,技法要求不宜求高.在引导学生理会国画作品中松,柏所包含的内在情感时,注意引发学生对与之相关的语文,历史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贴近他们的审美经验和感受.8 / 50 2.研究课堂教学所需的特定内容和辅助资料.选择教材中适合教学需要的中国画作品以及画家并加以重点分析,始终注意强调作品中程式化表现与特定主题,情感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线索.3.设计技法演示的内容和方式.课堂演示务必选择易于模仿的简单造型,选择适合初学者的常用笔墨技法,强调关键的表现步骤与技法要点,分段演示技法时,更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演示中所用绘画工具与学生练习工具尽量一致.如果借助其他演示手段,应注意选择典型,明了,能够说明技法问题的影视或者挂图资料,教师务必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其中的关键步骤与技法要点.4.整体安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选择相应的对策.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描写和比喻,引入对潘天寿作品《松石图》的欣赏.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针对松树的造型特点以及画面意境进行简单的描述,归纳这些感受,从立意,笔墨表现和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对《松石图》进行分析时,注意将柏树和松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画面特定造型及意境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演示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讲解不同笔法和线的表现,展现中锋,侧锋,逆笔,顺笔和顿挫等用笔方法;诸如遒劲,婉转,流畅等线条表现的效果;以及浓,淡,干,湿,酣畅凝重,淡雅飘逸的墨色,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笔墨的表现.“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它既包括了根据客观物象的类型设色,也包括了根据作者主观表现的类型设色.形式上有“浅绛”和“青绿”等画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感受作品表现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不同题材蕴涵的寓意,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方法.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比较,结合树的生长规律,归纳出树的几个基本部分,引出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话题.分析画家梅清的作品,用线描方法模仿树的不同画法.从树的造型特征,中国画用线的表现特点和墨色变化等方面思考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意义,并发表感想.教师对传统绘画表现程式有关问题作出解答,总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此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9 / 50 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学习画树的表现技法,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具体的画法.画树先画树干,要求表现树木姿态的主要倾向;再向前后左右出枝,注意枝干发端的相互遮挡.根据树种的不同,前人总结了树叶不同种类的画法,技法上又有点叶和勾叶之分.点叶需注意疏密关系,虚实对比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不可平均对待.教材在资料库中列举了部分方法,供学生参考.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讲解树的组合.列举作品中的布局,分析大小之别,主次之分,互相顾盼,自然穿插.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形式表现的一般规律.作业中可安排画一些小的构图,对照理解这些要求.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开始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可以让个别学生从情感表现和技法运用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构思,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画出简略的创作草图.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用肯定的笔法画出生动的造型.水墨的运用可以模仿教材中列举的作品,但不要生搬硬套.参照资料库中山石的画法配以环境.始终强调画面的整体,处理好主体和其他部分的关系.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创作活动展开.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哪种画树的方法 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和体会,能否生动地表现 作品是否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以相应的用笔用墨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树的品格.四,教学选择
与传统教学选用的生宣比较,毛边纸是基础写意国画教学中一种值得积极尝试的材料.毛边纸的材料特性大体处于生宣与熟宣之间,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易于初学者把握水墨的渗透效果.而且,价格也比生宣便宜不少,适应更多地区学生尝试练习的需要.如果教师在国画课堂教学中直接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步骤与表现要领.但应避免陷入表现的误区,须知加大难度的示范反而可能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意义的指导,甚至使部分学生因此产生学习厌学情绪.10 / 50
如果教师缺乏示范能力,也可以回避课堂直接示范这个环节.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在良好训练方法的指引下,于实践中探索笔墨的特点与绘制的技巧.如果教学设备条件允许,教师直接使用教材配套课件中对应的演示影像资料,或许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五,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思路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方法.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传统通常是从程式技法开始的,如书法,戏剧等等.传统的教学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其中列举一二供参考:运用移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树的造型进行意义的联想.树的造型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像特定性格的人物,像优美的舞蹈.如《芥子园画谱》中把一大一小两棵树比喻成扶老携幼的一对人物,又如《白杨礼赞》中把白杨树比喻作朴实的农民.用拟人的手法去描述树的造型,记忆树的姿态,感受树所体现的精神气质,启发学生的想像,丰富他们的情感.在技法教学过程中,直接从书法入手,让学生从“写”的过程中体会用笔的方法和情绪的表现.借用书法体现的力度,形状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的感受.这样做既便于理解,又利于思维的扩展.同样,把写字的感受直接过渡到画树的用笔上,更利于对笔墨运用的理解和对笔墨效果的体会.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都遵循从欣赏松石作品情感内涵入手的教学流程设计.如果先让学生在临摹动手实践中体会一些程式化的技巧,然后对比感受不同程式化表现对应的情感差异,再引入特定作品欣赏的环节,或许更能提高学生对传统国画程式化艺术的认识水平.教材的图片资料中,不仅仅包含了松树,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树木.从教材的完整性与选择性来看,这样的呈现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各种类型的树木教师都要学生逐个尝试练习,势必导致教学的无序.选择松树不但适合初步笔墨表现练习的难度水平,更易于集中体现教材中的精神内涵.11 / 50
“以点带面”的策略或许是本课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从作品欣赏,教学演示到学生动手实践,都可紧紧抓住松树这个点来重点突破,这样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学习任务达成的可能性将会更大.当学生大体掌握了一种树木表现的学习方法与途径,相信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可以独立尝试学习更多类型树木的表现技巧.《缤纷家用电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 缤纷家用电器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12 / 50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所追求.二,教学目标
*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13 / 50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14 / 50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及展示.四,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P10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五,教学建议
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量的学习活动内容安排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动的关键.“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已经课外完成了“活动一”的市场调查活动,并已分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变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义的教学讨论了,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
/ 50
评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绍与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必会更加完善各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再去加工,完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去绘制改良设计的创意稿,那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制一个产品构想了.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最为简单易行,适合作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几张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是很有必要的.“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活动三”的设计作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作业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起来.16 / 50
[教案]
第 3 课 缤纷家用电器
(第一课时)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主要调查内容:
a.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b.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多种家电实物
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投影仪配合展示.3.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设计.(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4.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出创意稿.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17 / 50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6.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第二课时)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特点
1.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2.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及创意特点.3.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的特点.4.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a.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b.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c.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d.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5.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构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6.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18 / 50
7.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8.学生作业展示及单元教学小结.《触摸美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19 / 50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二,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三,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课堂教学以创设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几件学生自己制作的悬挂在家里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形式美感与生活情趣,并判断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怎样制成的 着重分析制作材质的形式美感,引发学生探求形式美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0 / 50
接着进入对三种以上材质的对比感受与体验环节,可以观察材质图片,可以观赏生活中各种材质用品,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或者质感特性,在此基础上展示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包括:①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等.②它们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围绕讨论作好有关准备:如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装饰作品实物或运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肌理,质感的对比与统一来表现形式美感的.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方法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并且教师演示对不同材料的一些加工处理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质选择与处理,构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创意上,为练习做准备.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一课时参照绘画作品,运用不同材料将其改造为装饰作品,注重其材质处理,加工技巧与造型表现的关系,提倡简洁,夸张的手法,注重体现其装饰性与趣味性.第二课时以某种容易收集的材质为主,辅以其他几种材质,更加强调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装饰作品.在学生动手设计与制作前,教师可以抓住两个环节来促进教学:一是对比展示一种材质的两种不同的设计处理,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材质变化的空间与趣味;二是教师直接演示利用一种材质为主进行一件装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反复推敲与动态设计调整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练习,才有达到更高形式美感的可能.提示学生在动手制作前务必就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步骤,工艺,方法等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明确设计与制作的大体方向.本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求人人积极参与,在具体制作前提倡有集体设计讨论过程,也可以边制作,边讨论,边修改.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的制
/ 50
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断优化制作工艺的兴趣.不宜深度介入某个小组的制作过程,防止学生养成一种学习惰性.四,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应能体现不同地域特点的教学特色,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等等的差别,可能导致学生材质收集出现较大差异.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域,可能学生收集来的就是一些山坡上的岩片,河滩上的鹅卵石,树上的绿叶,田间的稻草等,教师对于学生这种敏锐的收集都应当予以积极鼓励.对于缺乏影视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学校,教师或许需要自己课前多花时间制作几件装饰作品作为教学欣赏作品来替代媒体的展示.因为这是教师亲手设计制作的装饰作品,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教师也会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技巧与体会,这样更加易于获得影视媒体展示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很大,在完成教材两个主体学习活动后,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课外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边角余料,通过挖掘其中材质的形式美感,运用一些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对比技巧,变废为宝,精心设计制作成一件装饰艺术品来装饰自己的家.五,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可以灵活选择:如①情境导入——作品欣赏——感受体验材质——处理材料——制作活动.②情境导入——感受体验材质——改画活动——加工材料——作品欣赏——制作装饰作品.建议课前教师自己制作装饰作品,并收集其他班级学生制作的作品供教学欣赏和作业参考,并主动准备一些材料供学生制作时选择调剂使用.22 / 50
教学不宜把练习只停留在设计制作装饰画上,提倡延伸到平面与立体或半立体形态作品皆可的现代装饰造型作品范畴.在“活动二”的作品设计中,教师务必提醒学生不必囿于一定要像什么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利用材质进行构图组织,搭配,对比,协调等形式要点上来.教材P16的《红黄黑构图 布贴》就是能够较好反映此种教学思想的作品,值得借此与学生进行教学分析与交流.教师务必始终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材质形式美的学习上,在材质肌理与质感的合理运用及搭配技巧方面予以重点突破,通过对作品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加深体验不同材质大小,疏密,形状等多种对比手法的合理运用.对材质肌理特性的感受可以通过一些对比实验方式展开,对于材质质感的把握则可以通过影视媒体(如实物投影仪)进行局部放大后再分析的方式展开.在学生完成装饰作品设计制作练习后,建议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集中的教学展示与评价活动来提升教学效果与品质.教师可以先就班级中最优秀的一组作业进行展示评价,在积极肯定的同时,也提供给了每组学生一种评价的基本模式与指标,然后请每组推选一位同学简单介绍本组的设计意图与构思过程,请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对作品中肯的看法,及时总结与归纳.一个值得注意的评价要点是提倡教师在评价中关注每个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比如:某个小组一起完成了较为复杂的装饰作品,这就值得肯定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较强.《与米罗游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立足于借助抽象绘画及雕塑,《与米罗游戏》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与米罗游戏》与8年级下册《清晨》中具象雕塑的学习内容构成直接的教学链接.23 / 50
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米罗抽象绘画及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味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米罗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提供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学生应当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教材特意安排结合作业制作展开集体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艺术表现的兴趣和与人协作的精神,同时加深对艺术创作活动的理解.教材编写中,借助米罗从平面到立体的抽象艺术,体现了“绘画——浮雕——圆雕”的知识线索.教材从米罗具有抽象意味的绘画作品入手,配合练习图例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米罗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都具有富于童趣,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等特点,比较适合学生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审美需要,易于使学生对雕塑的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的兴趣;从形式风格的角度考虑,米罗的艺术具有浪漫气质与游戏精神,在教材中没有类似这样的艺术风格,可以借此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从学生作业的难度考虑,抽象雕塑对于形象要求的确定性明显低于具象雕塑,造型表现的空间与自由度相对较大,再结合对应的练习图例,易于学生进行模仿及表现;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从接触抽象雕塑入手,再安排具象雕塑的内容,较好体现了教材知识安排的梯度.教材的三个活动提供了学习相互关联的几个不同角度与层次.“活动一”立足于借助米罗的抽象绘画,实现平面向浮雕的转化.“活动二”在借助米罗的雕塑作品向浮雕进行转化的同时,更加立足于让学生尝试借鉴米罗的雕塑作品,直接进行抽象雕塑的塑造.24 / 50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5课 与米罗游戏
“活动三”则充分运用前面活动中的雕塑制作,强调学生情感的参与,进行富于表现性的表演活动,升华本课的教学内容.“资料库”中关于米罗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赏及相关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米罗艺术的了解,丰富抽象雕塑造型的表现语言.“学习大空间”中,安排实物组拼成立体形态的练习并尝试命名,可以提高学生抽象雕塑的创作能力.另外,针对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提示学生重点关注城市公共环境中那些抽象意味的雕塑.二,教学目标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能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作为道具参与游戏或表演.三,教学思路
教师首先可以设置一个游戏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扮演成米罗先生派出的一位艺术使者,(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扮演使者,老师扮演米罗等方式)专门带着艺术家米罗先生在狂欢节上进行的游戏活动来到中国,想让中国小朋友一起体验狂欢节的快乐,教师可以充当米罗艺术的代言人.可以大概地提出狂欢游戏的整体计划,强调所有的作品设计与制作都是为狂欢游戏准备的.首先从制作美丽的浮雕作品,装饰狂欢现场开始.使者给学生展现米罗的抽象绘画作品和米罗先生带给大家的示范作品.在大体分析米罗抽象绘画中点,线,面,形的组织与变化特点后,对比提出浮雕与绘画的基本造型差异,让学生分成几个制作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较为适合)根据米罗先生的抽象画,分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制作.25 / 50
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强烈的色彩变化与对比,希望大家能结合美丽的色彩对比来装饰我们制作的浮雕,体现节日狂欢的气氛.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有趣,色彩更好看,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带来一些简单易行的装饰材料,比如报纸,包装盒,挂历纸等轻质材料,注意材料一般不宜太重,以免影响在教室墙面的张贴装饰.接下来,教师可以动员学生自己设计,将作业贴在教室四面适当的位置进行装饰,进一步制造大家参与的氛围来强化欢快的气氛.也是对学生学习阶段性成功的一种积极肯定.然后,教师重点对比分析绘画与圆雕的基本造型差异,结合教材P19的四张图例,借助多个视角的观察,体验圆雕在各个角度的造型变化与审美趣味.然后再布置各个制作小组,参照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或者绘画的造型特点,选择适当的材料来设计与制作抽象圆雕.在分析圆雕作品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造型中轮廓的收放变化,造型的曲直变化,大小变化及朝向变化等形式美的知识,使抽象雕塑造型也具有相对明确的审美倾向.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大家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更多考虑利用作品进行表演与游戏的问题,琢磨怎样才能够更加适应特定角色表演的特点.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寻找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材料,希望大家能直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物品组合加工,来装饰我们制作的圆雕.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有趣,更善于利用实物材料造型,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更有空间变化.对于一些更加热衷于具象造型的同学,教师不必阻止,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夸张与变形,更加自由地进行造型的设计与制作.然后,使者告诉大家:狂欢节上,最好玩的是人们都手拿着自己制作的各种动物,植物,神怪,面具等雕塑作品进行尽情的表演或者游戏,米罗先生要使者一定要把这个好玩的活动带给中国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先鼓励一个制作小组的学生以制作的雕塑作品为主人公,进行自己编写的短剧表演.然后,再让更多小组的同学参与表演,教师在评价中积极肯定各个小组表现的特点,尤其注重评价各个小组的协作精神,同时及时给同学的表演提出一些改进或者拓展的意见,整个单元教学在全体学生的积极游戏参与中结束.26 / 50
四,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较为适合在两课时至三课时之间灵活选择.教材中的图片提示中,提到了利用废旧材料的制作.实际教学中,只有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可以利用的工具,材料,教学才能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强调学生在材料的寻找与利用上下功夫,引导学生以新的眼光发现身边具有立体形态美感的废旧材料,并能积极加以利用,组合,加工成教学中的作业.如果选择三个课时进行教学,那么,第一课时的重点就是绘画向浮雕的转化,第二课时的重点是把握圆雕的审美特点及设计与制作圆雕作品,第三课时的主体应该是利用雕塑作品进行游戏与表演.“学习大空间”中利用常见器物组合设计及作品命名的活动,可以考虑直接进入第三课时的教学活动中,丰富与提升教学效果,作为教学活动自然的拓展与延伸.对于一些拥有地域民间造型艺术传统的学校,教师可以积极借鉴当地民间造型艺术的营养.尤其许多民间艺术本来就具有抽象艺术的一些特性,而且大都色彩对比强烈,鲜艳,造型夸张,有趣,材料选择与制作过程也简单易行,与米罗的抽象艺术“貌离神合”,是一种极好的教学资源.五,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米罗先生要使者带来的几件具体抽象雕塑作品,展现制作美丽有趣的抽象雕塑应当注意的基本方面.可以安排一个教学尝试:把雕塑作品置于教室中间,让学生围着作品在不同角度进行观看,请学生谈谈自己认为哪个角度看作品最好看,哪个角度看作品最不好看,为什么 再大家讨论,交流一下,使者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及时强化雕塑的基本审美特征及造型要点.然后,根据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学生按照前面的分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制作.使者可以引导各组学生设计与制作.27 / 50
在设计制作前,“使者”应该强调每组学生尽量根据自己的表演来设计对应的雕塑,积极鼓励每组学生协作进行表演.在注重学生展现雕塑形态美感的同时,教师可以继续提倡学生在雕塑设计与制作,装饰中大胆运用适当的色彩来加强表现效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色彩象征意义的认识与体验,强化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艺术情感的能力,丰富雕塑的表现语言,加强作业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示学生作业是“活动三”比较特别的形式,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高潮与升华.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这是最好的教学选择.让学生进入一种“游戏”状态,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课的教学适应性较强,没有对教学媒体的特别需求.对于即使没有任何电化教学条件的学校,也不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材在图片选择及资料库准备上也已经提供了对教学活动开展应有的支持.本课教学中积极提倡学生尝试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与大家一起进行游戏或表演.教师在此应担负起组织者的工作.首先,如果没有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小组探讨及协作,学生之间在最后的展示活动中很难做到积极而且自然的表演协作;然后,如果粗放地让学生自由组合进入游戏过程,势必导致教学中一部分同学脱离教学中心,成为课堂上的看客,使课堂组织陷入无序,教师也难于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施加教学影响,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光影的交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是素描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一切物体在光源照射下都会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现技巧是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一种《光影的交响》绘画技巧.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本课《光影的交响》的重点落实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景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本课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定光源照射在景物上的光影变化,与小学阶段利
/ 50
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立体效果具有本质的区别.传统明暗表现的教学以简单石膏几何体的绘制入手,这种方式对于立志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美术专业发展兴趣的学生来讲,就会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教材试图通过强调风景画中明暗运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对绘画明暗技巧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造型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较为简化的明暗技巧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简单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时,进行情感表现的尝试.“利用摄影作品尝试明暗造型的简化处理”——“利用绘画作品理解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利用临摹图片或写生练习加深对明暗技巧运用的体会”是本课编写的一条基本逻辑线索.教材试图以优秀摄影作品导入,再过渡到绘画作品,配合教学图例解析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喜爱的摄影,绘画作品进行明暗造型技巧的教学,相比传统素描教学中常用的那些简单但却显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几何形体,直接从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的学生对明暗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兴趣;从教学操作的流程考虑,先从对生活的视觉直观感受起,再进入明暗造型技巧的认知及艺术表现的学习,更符合教材知识学习的梯度安排;从学生练习难度的角度考虑,结合作品解析图例的学习,易于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作品迅速进入到观察,分析及模仿表现阶段;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安排明暗造型的学习内容,直接为本册的色彩学习单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教材的三个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明暗造型相互关联的几个角度与层次.“活动一”立足于让学生尽快能够利用简化的明暗关系尝试明暗造型的方法,体验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活动二”在进一步分析画面明暗与空间处理安排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尝试体验明暗造型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29 / 50
“活动三”在巩固前面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强调不同绘画工具与表现技巧的尝试,更加突出画面的空间表现及明暗处理.“资料库”补充了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利用明暗进行艺术表现的语言.“学习大空间”吸收了传统明暗造型技巧学习的主要途径,提出借助几何形体对明暗规律进行进一步理解与研究.在学生对明暗运用与表现具有一定理解与兴趣的基础上,此种方法仍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针对现代社会电脑的日益普及,教材建议学生收集并利用常见的看图软件,把彩色图片转化成明暗效果.这既是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引入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课外加深体会明暗造型处理及表现技巧的有效渠道.二,教学目标
*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三,教学思路
传统的明暗教学侧重从直接传授明暗造型技巧入手,忽视了学生日常积累的审美经验及生活经历,忽视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及分析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更多考虑了练习方式,内容的灵活安排.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收集自己喜爱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同时安排学生尝试采用尽量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画面的明暗色块进行归纳并用小图稿表现出来,成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的可靠依据.30 / 50
本课的课堂教学可从教师展示自己选择的优秀摄影或美术作品入手,借助电脑图形软件及演示媒体,配合展示对应明暗转化并进行归纳处理的效果图例,直接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明暗造型运用及转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学生课外收集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提倡先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师及时归纳总结的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更为直接并理性地观察,积极主动总结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尽快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通过针对明暗整理及表现,画面均衡及构图的探讨后,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学习小组进入“活动一”的练习内容,学生利用自己及学习小组内的图片资料,作几幅能够体现画面基本明暗关系的小图稿.接下来,通过优秀绘画作品分析明暗处理技巧时,为加深体验画面明暗安排的均衡与节奏变化,可以着重利用图片直观对比,类比的教学方法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明暗造型处理与画面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转化及简化处理的不同效果图例,帮助学生体验同一艺术作品不同明暗选择,处理后对应的情感差异.此时,教学中可以考虑安排师生结合画面明暗处理与情感的关系,借助实物投影仪,共同对应评析一些学生前面完成的明暗处理小图稿,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贴切生动,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活动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础上添加一些相关练习内容,尝试在作品临摹的时候,有意改变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处理.比如说:改变背景色的明暗,改变前景,中景或远景的明暗,改变局部某个形体的明暗等.这样,教学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及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加深了学生对于明暗表现的审美体验.最后展示学生作业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建议借助同学互评的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教师侧重对整个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在“活动三”中,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效果直观对比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间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自己的默写或写生作业中体现一定的立体空间感.31 / 50
四,教学选择
利用电脑图形软件技术进行方便的图片黑白处理,可以直观展示色彩对比效果与单纯光影对比效果艺术感受的差异.如果教师有着较好的音乐素质,可以尝试借鉴《与米罗游戏》参考教案中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对比或者类比凸现景物明暗变化的节奏,起伏,强弱等方面与音乐的通感,帮助学生运用音乐的感受来加深理解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明暗变化的美,也能积极呼应“光影的交响”的标题含义.在没有电脑及媒体支持的地区,教学中可以直接从一幅范画的明暗整理入手,帮助学生初步获得整体观察及表现的能力.通过先学生试画,再教师分析作业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利用明暗整理的方法整理图片的兴致.然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进行明暗整理的深化,侧重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与基本的表现能力.然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教学升华到情感主题的层面上来.通过对比及类比的方式,借助学生收集的图片及学生绘制的作业,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明暗处理及表现与特定艺术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五,教学建议
建议在班组教学中以四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明确提出以小组整体学习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强化团队的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养成相互探讨,协作的精神.教师应积极提倡并引导每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并积极提出富于引导性的参考意见.教师应重点指出大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时应当注意的要点,肯定班级优秀学习小组的学习成绩,积极鼓励暂时落后的学习小组.原则上教师不要指责暂时没有达到班级整体学习要求的学习小组及学生个体,尝试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期待.明暗造型在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特别容易“眼高手低”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意图,有意分解知识内容,对应安排阶段性的随堂练习,加强练习中及时的学习引导.教
/ 50
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随堂练习情况,在巩固的基础上,再融入新的相关知识,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教学通过添加形式的阶段性练习,可以让更多学生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体验,增强深入学习的信心.根据学生的教学环境及课时安排等差异,“活动三”写生作业的范围允许适当的调整.但教师仍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户外景物写生的简化练习.如果教师比较熟悉电脑图形软件的使用,教学中演示设备支持允许,还可以直接把学生自己选择的优美图片转化成黑白效果,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作品明暗之美的艺术感受.《多彩的风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多彩的风景》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多彩的风景》编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 《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教材《多彩的风景》以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意境.对作品中的色彩,笔触进行仔细地观察,体会和比较,重点找出景物在色相,纯度和明暗上的差别和细微变化,尝试归纳不同景物的色彩倾向,分析这些颜色是怎样协调统一在同一画面空间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特定色彩关系表达出的情感倾向.作业最后落实在尝试利用参考图片或外出写生,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风景画.教材积极倡导学生在户外色彩写生练习,为此,提供了户外写生作画的步骤和参考图片.33 / 50
“活动一”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引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学会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关系.“活动二”的设置更多立足于学生动手练习的过程中,在强化学生对自然色彩的观察与分析的同时,培养学生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绘画表现能力.两个活动都可以借助图片进行,也可以直接借助户外自然景物展开,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条件与环境可以灵活处理.“评价建议”从观察自然界色彩,归纳绘画作品的主要色彩倾向,分析其中的色彩关系,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情感体验几个方面对学习进行评价.“资料库”提供了光谱与色相概念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色彩学的基础知识.“学习大空间”选择了风景画的构图与色彩表现方法等内容作为写生练习的知识补充.二,教学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三,教学思路
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课前应准备必要的色彩工具和有关资料.安排两课时以上的教学时量比较合适.绘画工具以水彩画工具最为理想,也可以使用色粉笔,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用具,纸张要稍微厚一些.如果需要写生,宜事先选好难度适宜的写生景点.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境的反射光等问题.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
/ 50
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叶子上的高光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片进行较细致的色彩比较研究,往往更加易于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因.色彩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另一点则是培养学生观察与绘制色彩的比较习惯,即画面任何一块色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反复比较其在画面特定空间类似色彩的关系后确认的.根据色彩的空间位置,有针对性地提取几块图片局部的色彩,获得更为具体的资料进行参照,更细致地分析理解色彩关系,理解画面由不同色相,明暗,冷暖关系的色彩组合而成.归纳整幅图片的色彩倾向,分析色彩的对比关系和特点.随着分析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同样,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教学中不可忽视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云》两幅作品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说出画面的色彩倾向;(色调)
2, 归纳两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3,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4, 联系题材内容,描述自己对图片的色彩感受,理解图片所表现的主题.画一幅小的色彩稿,尝试把归纳出的结果表现在纸上.对画稿不作过高的要求,参照课本图片或选择局部,或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景物,用较整体的大块颜色概括完成.这一课时结束的时候,可以布置一篇以某时某地的风景为题的小短文,如《城市的早晨》,《雨后乡村》等,让学生在课后观察自然景色,描写自然风光和自己的心情.35 / 50
绘画表现的教学活动单独安排一个课时,采用模仿或写生的方法完成一幅风景画.教材上选用了一幅平面造型的绘画作品《桥》作为范例,考虑到适合学生绘画的技能水平,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绘画步骤进行模仿,首先按照画面的整体色调铺底色,然后逐步深入刻画,直到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也可以鼓励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利用作品的构图改变画面色彩,表现阳光下的效果.四,教学选择
“活动一”的学习内容可以脱离资料图片,直接在自然环境中借助自然景物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或许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地处偏远的学校,或许电教设备的条件比较差些,但是学校附近的自然景色却往往是城市学校难以比拟的.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大自然中直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色彩现象,是一种远远胜过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的教学选择.对于城市里的学生,户外写生的条件或许没有自然风光的优势,但是,校园内建筑为主的风景同样是很美的.操场四周同样可以成为户外写生的理想场地.尤其对于初次尝试以写实方法来表现色彩变化时,相对选取的场景越小,就越易于找出景物的色彩关系.本课的核心是落实在对色彩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技能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与情感主题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认识色彩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处理中不宜过分强调情感主题的升华,本末倒置,从而忽视了对教学核心的把握.五,教学建议
在“活动一”的色彩分析中,如果教学中有电脑设备与图形软件的支持,教师利用Photoshop软件中滤镜马赛克效果处理原作,就可以更加直观明确地展现色彩的构成关系.如果安排写生活动,必须在教学组织上比课堂教学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以保证户外写生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管理的机制,教学常规管理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每个学习小组在同
/ 50
一区域对同一景物进行写生,也便于教师教学辅导的相对集中.户外写生前教给学生一些有关画面构图的美术知识是必要的,在“学习大空间”栏目中有简单的要点介绍.写生活动一般就可以安排在校园内某个区域进行,选择一棵树,一堵墙或花园一角等小的场景组合即可,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观察,表现自然的机会,切忌不可贪图复杂的画面场景.初次写生建议学生普遍使用蜡笔工具,纸张不宜大于16开,也不宜小于32开.在写生过程中,教师注意强调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注意尝试概括自然界的色彩现象与关系.如何调色是学生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材料,工具,方法和要求上降低难度标准,使用蜡笔工具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了水粉材料,务必在学生动手练习前强调甚至演示一些基本的水粉调和技巧,比如:为了保证色彩一定的纯度与色彩倾向,一般不宜使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来调和出一种色彩,也不宜把锡管里的颜料没有调和就直接画在画面上;为保证调出明度很高的色彩,一般是先挑出一块高明度的色作为基色,再尝试加入少量低明度的颜色;应该提示学生注意怎样保证画笔的清洁与水分的控制技巧.另外,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练习中先画深色,再画浅色,提高明度就用白色,降低明度就用黑色,忌讳在画面一片颜色没有干透时反复涂抹色彩.必须指出,尽管本课具有较强的技法特点,感受体验仍然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设置情境和组织教学时,应该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使他们的想像和体会得到充分的表现.教学评价围绕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感受认识和表现技能展开.利用评价建议引导,激励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问题,充满激情地表现自然之美.[教案]
第7课 多彩的风景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式改变白纸盒的颜色.1.教师用光源色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37 / 50
2.教师用环境色彩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3.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教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一些白色纸盒备用.投影仪,不同颜色透明色纸及不同色彩衬布.切入正题
1.欣赏风景图片(播放音乐).2.请学生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倾向.多媒体播放音乐.深入探究
1.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景物中物体的色彩往往多种多样,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的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多媒体同时展示多幅有白色色块的风景画.证实总结
2.教师从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中间面中拖出色块,请学生来判断,分析,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并总结规律.①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②中间面:固有色为主.③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的反光.教师提供风景图片,并标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多媒体展现自然风光照片资料.多媒体演示从景物中拖出的色块.多媒体展示拖出色块的构成色相.38 / 50
多媒体先展示教师演示用蜡笔调色的方法.练习讲评
①请学生上台演示用蜡笔调和色彩的方法.②学生在座位上练习用蜡笔调色.教师随堂辅导并讲评.(第二课时)情感体验
一,让学生感受一段乐曲的情景.让学生谈体会.二,教师改变原乐曲的节奏和乐器,用古筝演奏一段,请学生谈体会.切入主题
三,总结:改变乐曲的节奏,乐器可改变乐曲的形象.学生感受画面的意境.1.《迷人的夏日》(原作)
2.《迷人的夏日》(改变笔触与色彩对比)
3.总结: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多媒体展示风景画《迷人的夏日》原作以及改变后的效果.4.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绘画步骤:(教师演示,多媒体播放)1.安排构图(展示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2.画出主要色块.3.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多媒体展示不同意境的画面.学习活动:
1.学生选择图片,选择适合的构图方式,运用蜡笔绘制一幅色彩风景画.教师随堂辅导.39 / 50
多媒体播放教师的绘画步骤.展示不同的构图方式.2.学生互评,教师总结.3.展示,评析学生作业,并将优秀作业镶入镜框挂在教室里.4.展示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初步比较一下不同的表现手法,为《绚丽的阳光》一课作铺垫.多媒体播放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绚丽的阳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绚丽的阳光》是“欣赏·评述”的类型课,作为本套教材中学阶段三个独立的欣赏课教学单元之一,本课《绚丽的阳光》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强化一种最为实用与常见的欣赏方法——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接下来教材重点帮助教学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
/ 50
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活动二”设置更加侧重学生对艺术流派的相关了解与探索,通过一篇欣赏短文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从更多角度与层面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及艺术流派的看法.“教学提示”对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科学成果对艺术风格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过程以及自然科学法则和他们艺术观点的结合运用.“教学评价”的建立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基准,分别从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习得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资料库”选用了莫奈在不同时间光色变化中对卢昂大教堂的写生,以这一著名的事例及一组写生作品的类比,再现了印象派画家对自然光色探索表现的过程.“学习大空间”选用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修拉和西涅克的点彩画,提示了印象派绘画对其后艺术的影响.突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的编写意图.二,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三,教学思路
/ 50
(第一课时)
《日出·印象》可以作为教学的欣赏导入.旭日初升,雾气迷蒙,画家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水面流光溢彩,显得生机勃勃.透过淡紫色的晨雾,港口的船只若隐若现,具有含蓄的气息.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提倡课堂教学运用教材中提示的作品局部放大法,强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视觉记忆,同时为作品笔触,造型等具体的形式分析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教材P30的两组图片比较明确地呈现了印象派绘画与古典主义绘画的风格差异.适合作为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一”设置的教学讨论素材.强化作品形式的比较和风格的感受,尝试引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1,画面色调的比较;2, 光色的不同表现;3, 笔触.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利用影视媒体设备,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也可以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P31一段介绍莫奈的文字提供了对《日出·印象》的一种艺术感受及与此幅作品相关艺术事件的简单描述,教学中不宜把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拘泥于教材的这一种介绍,鼓励学生自己感受作品的视觉印象才是更为合理的教学选择.《日出·印象》的欣赏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侧重对细节进行研究和讨论:画面气氛,色彩关系,造型手法以及笔触的运用,表现题材等等.务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归纳总结:
1, 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42 / 50
2, 作品欣赏学习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的方法.布置课后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作的方法及要求.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有关书目或直接提供资料供学生选择,根据学生特点分别指定任务.短文写作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重点落在对具体作品形式美感的感受上.积极策划一次班级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制作多媒体演示讲稿,整理自己对艺术作品进行自主欣赏探究的结果.(第二课时)
展开即兴演讲活动,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结果,评论自己喜爱的印象派绘画作品,借助媒体,展示学习探究的成果.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同意见进行辩论.活动前教师可以明确提示从以下几点评价学生的演讲,引导学生演讲努力的方向.1, 自觉运用比较的欣赏方法,研究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2, 具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在欣赏活动中把情感与理智有机结合起来;3, 在欣赏活动中能够表现出对自然色彩,生活情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4, 大胆参与,见解独特,语言生动,表达清晰.本课时生动活泼的关键是把课堂教学时间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时间,把教材上“活动二”的欣赏短文写作变成课前的准备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能,也提供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学习空间.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尽量在每次学生展示后及时做出简短的评价,一是对应关照活动前提出的评价要点给予学生合适的定位,重点是鼓励;二是必须及时更正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三是提示学生提高作品欣赏水准的具体建议.四,教学选择
为达到“了解印象主义美术,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形式:
/ 50
1, 组织报告会或收集印刷品举办展览,让学生直接从资料中了解印象主义绘画;
2, 通过色彩游戏或一定目的的简单练习,如阳光下的云,一棵树和地上的投影,物体明暗两面的色彩关系等等,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了解印象派绘画;
3,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艺术史线索简介印象派绘画产生的条件以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和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五,教学建议
为了加强学生对作品艺术手法的直观感受,本课可以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注意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多彩的风景》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本课如果没有更多清晰图片资料的支持,就很难让学生从作品形式技巧方面的分析过程中获得更多真正有意义的直观审美感受.一般来讲,现在许多网络图库中一些高清晰印象派作品的图片都可以基本满足教学的要求.但是,对于信息资料相对贫乏的地区,或许根本没有多媒体的设备作为日常的教学支撑,所以在此教学就有必要避实就虚了.建议教师紧紧抓住P31大幅的《日出·印象》进行作品形式技巧的重点分析,力争以点带面地组织教学深入开展,帮助学生初步理会印象派的绘画特点.虽然比较的方法是美术欣赏中极为常见的方法,但是在作品的具体比较中却存在较大的教学选择空间.比如,特定的作品与什么作品相比较 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教材中为凸现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选择了古典主义画派的作品来进行对比.这样的比较适合帮助学生区分印象派以前的艺术风格与印象派之间形式上的大体风格差异,教材上设置“活动一”的讨论就是这个意图.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活动一”很难单独成为支撑一个课时的学习活动,更多意义上可视为课时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至于印象派到底具有怎样的特点与风格,或许光运用对比的欣赏方法就不够了.此时选择比较的作品建议是印象派的一些代表作.对同一画派作品的仔细类比,往往是获得某个艺术流派更多艺术风格特征的重要手段.44 / 50
六,教学资料
19世纪西方的美术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政治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的墨守成规,由于他们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艺术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艺术作品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的突破,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因为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七彩的世界.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就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形成了排斥主题的艺术倾向.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富贵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近乎偏执的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一方面促使艺术家开始走进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中,不拘于描绘所谓高雅的画面与室内场景,大量的平民生活场景进入了艺术家描绘的视线,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印象派绘画的主张客观上使艺术从贵族宫殿走进了世俗生活.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45 / 50
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丰富灿烂的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社会进步意义的.印象派的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绘画自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尤其是提香,而后经鲁本斯,委拉斯贵兹,伦勃朗,哈尔斯和维米尔,在他们的作品中都闪耀着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于描绘阳光的维米尔,他曾描绘过充满阳光的房间,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者;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画中充满阳光和空气,使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如获至宝,他在自己的画中就已竭力表现过,人们称他是“打开印象主义天窗”的画家;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已经将自己的画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为印象主义画家开了先河;库尔贝的画中已经充满了阳光.所有这些大师们的探索成就,都为印象主义画派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官方学院派的压制,这批年轻画家探索创新的作品不能在官方举办的艺术沙龙展出,于是他们共同于1863年举办了“落选沙龙画展”,遭到古典主义学院派的猛烈攻击.年轻画家们没有灰心,又埋头奋斗10年,于1874年在巴黎的闹市区举办了震惊画坛的“无名艺术家,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在这次画展中展出了莫奈的一幅风景画,题名“印象·日出”.有位叫勒罗瓦的作家发表了一篇小品文评论这次展览,题为“一次印象主义的展览”,以此讽刺莫奈作品脱离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艺术审美标准.“印象派”由此而得名.1876年举办第二次展览,有20位画家参加,这次展览干脆打出了“印象主义画展”的旗号,从此印象派登上了法国画坛,扩及欧洲,影响世界.[教案] 课目
第8课 绚丽的阳光
/ 50
年级年级上册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活动导入
一,活动导入
展示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的校园景色,请学生感觉照片上的色彩,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和色彩成分比例.小结:大家的感觉和分析是否完整和准确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看看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色彩瞬间的印象的.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作品欣赏
二,作品《日出·印象》欣赏
1.画面的瞬间景象的感受和印象:旭日朦胧的光色,船,物,大气,水,阳光交融成一片.2.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
①光源:橙红色,天空受光照射变成橙色,水面有的直接变成光源色,受影响有的偏黄,有的偏紫.②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银灰色的海面,在光与物的影响下,色彩丰富多彩.③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看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47 / 50
欣赏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活动对比
三,色彩分析
活动:请再一次感觉校园的照片,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及色彩成分各占多少.小结:欣赏了作品《日出·印象》后,我们再一次感受照片的色彩成分,同学们对照片的色彩有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分析,同时还发现,绘画色彩绝不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的明暗变化.《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印象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为什么说是标新立异的画派呢 让我们一起来比较几幅作品.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
四,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以棕色调为主,重点欣赏《卖水的人》,分析画家对写生色彩的认识,即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印象派的作品《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调有的温暖,有的偏冷,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2.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印象派前的作品《父亲的肖像》和印象派的作品《打阳伞的女人》进行比较.前者像是在永恒不变的光源下描绘的;而后者则让人不得不叹服阳光这个无形的东西,被画家莫奈描绘得具体而具有生命力.3.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画家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欣赏.48 / 50
欣赏《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欣赏《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父亲的肖像》
《打阳伞的女人》
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四幅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加深对印象画派的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提供印象画派相关的书目和网站.(第二课时)活动链接
一,活动链接(已完成)
课余,同学们已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印象画派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各抒己见,共同走近艺术家的作品.为学生收集大量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为欣赏,评析提供良好的平台.即兴演讲
二,即兴演讲
1.各小组进行即兴演讲,评论印象画派各画家的绘画作品.49 / 50
在引导的同时,对有不同意见者,多予以鼓励,引导其发表自己的见解.2.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①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剖析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领会画家和作品的特色.②鼓励学生灵活地对生活中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感受和表达.③生动的语言,合理的逻辑.④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辩驳.修拉,凡高,塞尚,高更等的作品欣赏.总结
三,总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总结09-23
八年级下册美术作业设计文档07-26
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11-25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总结08-24
江西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09-07
湖南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08-22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09-29
四年级上册美术《变一变》优秀教学设计07-18
湘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06-20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06-30